云南省特色经济林产业发展规划提纲及主要内容

云南省特色经济林产业发展规划提

纲及主要内容

Revised on July 13, 2021 at 16:25 pm

前言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以及云南省委、省政府关于加速林业发展的决定,为新时期云南林业的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极大地调动了全省人民发展林业的积极性;为实现云南省“建设完备的森林生态体系和较为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的奋斗目标,省委、省政府站在历史的高度,结合云南林业发展实际,提出了“实施六大工程,建设八大产业”的发展思路,加速我省森林资源培育和林业产业发展步伐,促进全省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

特色经济林是云南林业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省广大山区群众重要的经济来源;大力发展具有我省特色的经济林产品,不仅是广大山区群众的迫切需要,也是我省林业产业自身发展的需要;因此,为规范和指导全省特色经济林的发展,进一步做大、做强我省特色经济林产业,将其培育成为农村新的经济增长点,必须编制一个发展方向明晰,措施扎实可靠,符合省情、民情的云南省特色经济林产业发展规划;

在省林业厅的统一组织和领导下,由省林业调查规划院、林科院、西南林学院等单位的专家和工程技术人员组成编写组,共同完成了云南省特色经济林产业发展规划的编制工作;编写组从6月初开始,通过对全省经济林产业现状的调查分析,结合全国以及世界经济林产品市场发展趋势,在全省各地州、市产业规划的基础上,历时2个月完成初稿;8月4日由省厅组织,听取了有关专家和企业代表的意见,编写组对规划再进行修改,形成此讨论稿;

1 云南特色经济林产业发展现状

特色经济林现有资源及产业概况

1.1.1 特色经济林树种范围

本规划中的特色经济林主要是指,由林业部门管理并组织实施的具有我省地方特色和产品优势的乡土经济林树种以及部分通过引种栽培试验,具有推广价值和市场前景的国外品种;主要包括:干果类的核桃、板栗、银杏、果梅、云南皂荚、澳洲坚果;香料饮料类的八角、花椒、肉桂、酸木瓜;木本油料类的油茶、油橄榄;工业原料类的棕榈、青刺尖、油桐、等;其中油橄榄、澳洲坚果为国外引进树种,其余都是云南乡土树种;由农业部门管理的茶、桑、水果;农垦部门管理的橡胶、咖啡以及列入林化工产业的紫胶、白蜡、五倍子、印楝以及红豆杉等没有列入本规划;

1.1.2 主要特色经济林树种及产业发展慨况

1核桃:云南核桃因其产品质量高,产量大,不仅在省内是名符其实的第一经济林果,在全国核桃产量的排名中也列第一位;全省124个县,海拔700- 2900米有其分布;比较适宜的海拔范围是1800-2200米;年产量在300万公斤左右的核桃主产县是漾濞、凤庆、永平、云龙、昌宁、大姚;年产100万公斤以上的县市有楚雄、南华、南涧、巍山、景东、新平、宾川、洱源、华宁、会泽、丽江等;

核桃是我省传统的大宗土特产品,在省内外干果市场上占有重要份额,部分出口到国外,有较好的产业基础;滇西漾濞、永平、下关一带现已形成全国最大的核桃集散地,每年交易量在2000万公斤左右,年交易税近千万元;80%以上的核桃干果用手工加工取仁,严格分级,统一纸箱,定额包装,产品销往上海、天津、北京、长沙、广州、重庆等城市;每年还有约50万公斤核桃仁直接从漾濞出口到亚欧国家;此外,以大理漾濞核桃有限责任公司为龙头的一批股份制或民营企业,还对核桃进行深加工,生产饮品以及精加工核桃仁等产品2板栗:云南板栗种植历史悠久,已在全省广为分布,122个县都可找到;中心产区在滇中的昆明、玉溪、楚雄、曲靖等州市,是云南排名第二的干果;云南早板栗成熟于7月下旬至8月中旬,较国内其它板栗产区早1~2个月,可提前占领市场;虽然产量在全国只排在第11位,但由于坚果色泽好、含糖量高、风味香甜、肉质细糯,仍受到国内外客商欢迎;每年约有50万公斤分散加工成糖炒板栗在省内销售,经济效益很好;但生产各类栗子罐头、饮料的企业多因亏损而停产,究其原因,主要是栗果价高,贮藏、保鲜技术还不过关;

3八角:我国栽培八角约有2000年历史,面积和产量约占世界的90%以上;主产区在北回归线以南的北热带、南亚热带海拔500-1600米的湿润山地,适生范围相对有限;但云南的适生区面积广阔,种植历史悠久,产量仅次于广西,在国内排名第二;省内主产区为文山州,近年来,屏边、河口、新平、腾冲、盈江等县也开始成片种植;是云南排名第三的经济林树种;经烤制的八角干果及从叶和果皮中提取的八角油茴油,是我国传统出口的大宗土特产品;云南富宁县的八角早已为国内外客商广泛认同,主要销往东北、华北、西北各省;国外主要销往日本、韩国及部分欧洲国家;富宁已成为云南八角销售重要的集散地;由于八角初产品十分畅销,价格居高不下,目前省内还没有较大规模的八角深加工企业;

4果梅:云南果梅栽培历史悠久,种质资源丰富,地理分布广;但长期以来,梅果作为野果不被人们重视,处于野生或半野生状态;上世纪八十年代初,随着果梅市场价格回升,云南果梅的需求量大增,经筛选认定的丽江照水梅、大理盐梅等优良品种已逐步普及推广种植;形成了以丽江市和大理州为中心产区的云南果梅种植基地;云南果梅鲜果的加工基地主要集中在丽江市、大理州和保山市等地区,其中丽江、大理区域的果梅加工由于

起步较早,已初具规模,共拥有20余个果梅加工厂家,个体梅胚加工户达千余户,产品多达数十种;仅丽江、大理周边区域,2002年即加工果梅万吨;随着丽江、大理“品牌”的升温,果梅产业将会取得更加良好的经济效益;

5云南皂荚:是皂荚属中唯一能食用种子外胚乳的植物种;其外胚乳俗称皂角米,为传统的宴会甜食佳品和营养保健食品;皂荚壳含活性三萜皂甙,具有良好的去污能力;现已有厂家将皂荚开发用于洗涤、洗发产品中;滇皂荚以德宏州梁河县及保山地区的腾冲县民间栽植历史最长,目前开始规模种植,但产品开发还仅限于皂角米的利用,尚未形成产业;

6棕榈:属亚热带树种,在云南除高寒山区外,海拔800-2500米的广大地区均有分布;棕榈主产品棕片,全省年产量约1万吨,位居全国之最;但大多零星种植和采收,商品率很低;目前在红河州红河县已开始规模种植,产业中心正逐步形成;全县有棕片初加工企业100余家,其中红河县棕麻制品厂具有一定的生产规模和实力,生产多种家庭生活用品;拳头产品为红河迤萨天然山棕床垫,年产量2万余床,远销上海、广东、福建、浙江、北京等地,是红河县今后重点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

7花椒:在云南以海拔1800-2700米的暖温带和亚热带岩溶地区生长较好,椒果质量和单产较高;省内主产区为昭通市;较好的栽培品种有大红袍、青椒等;云南花椒的质量和产量在全国并不占优势,但由于其分布面广,容易种植,产品销售前景好,在局部地区仍是重要的经济林造林树种;

8银杏:是现存种子植物中最古老的孑遗植物;远在二迭纪云南即有分布;银杏喜温凉湿润的气候,垂直分布在云南可达2200m以零星种植为主;近年来,腾冲、富源、罗平等县开始规模种植,并对产品进行小规模加工,目前尚未形成产业;

9青刺尖:野生青刺尖主要生长在滇西海拔2300至3200米的山区和半山区,面积约3万亩左右,其果实油脂的应用在民间已有悠久的历史;可在保健、美容护肤、医药等领域开发应用;目前已在丽江市成片人工种植,是高寒山区不可多得的特色经济林造林树种;目前,云南丽江青刺果天然营养植物油有限公司等企业,正在按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建设原料基地;已初步形成了从种植、加工到销售的产、供、销一条龙,科、工、贸一体化的产业建设格局;

10澳洲坚果产业开发正在进行中;云南省已在德宏、临沧等地区造林4万余亩,2003年产果73吨;最近由省热带作物开发有限公司与澳大利亚合资,成立云南云澳达坚果开发有限公司,为产业开发进一步展开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油橄榄产业目前刚开始起步,已在一些地区进行小规模的产业化开发,着手建设原料基地,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如最近成立的云南绿原实业发展有限公司就是一家专门从事油橄榄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的高新技术企业;现正以开发油橄榄种植业为举措,推进产业发展;

11其它特色经济林树种:主要有酸木瓜、肉桂、油桐、漆树、油茶等;其中酸木瓜正由生产木瓜发酵酒的云县茅粮酒业有限公司等企业牵头,着手建设原料基地;其余经济林树种在省内局部地区也有一定种植规模,但由于产品在国内外缺乏竞争力,目前面积和产量有所下降;

1.1.3 资源现状

云南特色经济林现有面积为840万亩,其中以核桃最具盛名,总面积达460万亩,占现有特色经济林面积55%,其次为板栗,共200万亩,占24%,随后依次是:八角50万亩、果梅30万亩、花椒20万亩、银杏13万亩、棕榈9万亩、青刺尖8万亩;其他经济林油桐、油茶、肉桂、生漆、酸木瓜、皂荚等共50万亩;

云南省特色经济林近年来产量增长较快,产品年总产已达到万吨;主要产品有:核桃万吨、板栗万吨、果梅万吨、八角3400吨、棕片7000吨、花椒3000吨、银杏2700吨; 特色经济林产业发展的有利条件和存在问题

1.2.1 有利条件

1林业在社会经济中的正确定位,给特色经济林产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经济环境;

2有发展特色经济林产业优越的自然条件;云南地貌多样,海拔悬殊,立体气候明显,森林植物种质资源丰富,具备建设特色经济林产业的生态环境条件;同时,云南土地面积94%为山区,林业用地资源丰富,特色经济林基地还可实行混农作业,及四旁种植,产业建设空间广阔;

3已初步具备产业建设的技术条件;近年来,云南省林业科研和林业教育得到了较大发展自上而下的林业科技队伍已经形成,有不少林业科技成果有待推广,群众中也积累了不少成熟的经济林产业发展经验,形成对基地建设的重要支撑;

4多年来全省经济林建设取得了一定成绩,名特优新品种、名牌产品数量有所增加;一批地州、市、县由国家林业局命名为“中国名特优经济林之乡”、“全国经济林建设示

范基地”;经济林产品加工、贮藏保鲜能力不断增强,市场日趋繁荣,为特色经济林产业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1.2.2 存在问题

1有关经济林产业发展的政策法规和管理体制需要进一步配套完善;产业发展宏观规划、政府指导意见变化快,连续性差;

2造林质量有待提高;主要问题是苗木品种杂乱,等级不达标;一些地区造林只重上报面积,轻质量标准,保存率低;病虫害问题在局部地区有扩大的趋势;

3经济林优良品种选育、繁殖以及新技术推广应用滞后,不能适应经济林产业跨越式发展的要求;

4存在较大面积的低效益经济林,产品单产和优质果品率低,亟待改造;

5资金投入不足;特色经济林产业支撑体系以及贫困地区造林需要国家给以扶持,但资金投入十分有限,影响了产业发展;

6经济林产品加工产业化程度低,二、三产业滞后,综合效益不高;主要表现为产业组织化程度低,分散经营,龙头企业发展滞后,产品流通和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完善,削弱了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

2 特色经济林产业发展的必要性、指导思想、原则与目标

必要性

1发展特色经济林产业是云南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充分利用云南优越的自然条件和丰富的物种资源,建设特色经济林产业,可为实现绿色经济强省,及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奠定物资基础;

2发展特色经济林产业是云南林业自身发展的需要;在优先建设生态公益林的同时,必须注意商品林建设,发展特色经济林以及其他林业产业,林业自身才有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3发展特色经济林产业是山区人民脱贫致富的需要;云南农村人口有3610万,绝大多数生活在山区半山区,他们靠山、吃山、养山,希望在山、致富在山,有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强烈愿望,发展特色经济林是他们脱贫致富最有效的途径之一;

4发展特色经济林产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特色经济林产业也将面临市场经济严峻的挑战;只有生产出优质、特色、“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含高附加值的产品,才能在国内外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取得市场竞争的主动权;

指导思想

紧紧围绕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和云南建设“绿色经济强省”的战略要求,以建设比较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为目标,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科技创新为手段,以产后商品化处理、贮藏保鲜、加工和市场流通为重点,充分发挥云南自然条件多样,森林物种资源丰富的优

势,选择具有云南特色的经济林树种,建设定向培育、集约经营、优质高产、无公害栽培的特色经济林产业基地;增加经济林二三产业比重,培植龙头企业,实现经济林产业化建设的跨越式发展;为农户脱贫致富,建设小康社会,促进全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做出贡献;

原则

1按市场为导向的原则建设产业;

2坚持集中连片建基地与零星种植相结合的原则,实现产业规模化经营;

3突出云南特色,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以发展乡土特色经济林树种为主,适当选择适生的外来树种为辅,建设无公害优质原料基地,生产特色产品;

4坚持以科技为先导,实验研究与推广相结合,注重人才培养和使用,提升特色经济林科技含量的原则;

5坚持培植龙头企业,创名优产品的原则;对各产业的龙头企业重点给以扶持,做大、做强,树立品牌,形成龙头;

6坚持不断创新的原则;改革经营机制、投入机制,不断创建和推广新的盈利模式,推进非公有制经济的迅速发展;

目标

2.4.1 资源培育目标

2004至2007年,营造特色经济林350万亩,总面积从现有的840万亩,发展到1190万亩;对现有的280万亩低产经济林复壮改造200万亩;到2010年,再营造特色经济林150万亩,总面积发展到1340万亩;对剩余的80万亩低产经济林,全面进行复壮改造;到2020年,再新造350万亩,特色经济林总面积达到1690万亩;产品年产量从现在的万吨,2007年增加到万吨;2010年增加到万吨;2020年增加到万吨;产值2007年达到亿元;2010年达到亿元;2020年达到亿元;盛产期初级产品纯收入新增部分和加工增值,按全省农业人口平均,人年增收277元,使特色经济林收入占农民人均收入的比例有较大提高;

2.4.2 产业发展总目标

在2020年以前,建成各个特色经济林产业龙头企业;树立起产品知名品牌;包括:建设产品交易市场、集散地11处大中型7处,小型9处;产品加工企业17个;“云南核桃”龙头企业成为上市公司;其中2007年前新建、改扩建交易市场集散地7处、加工企业6处;

创立“AA”级无公害绿色产品品牌3-5个,“A”级无公害绿色产品品牌30-50个;

特色经济林一二三产业总产值2007年达到亿元;2010年达到亿元;2020年达到亿元,成为地方经济持续发展新的支撑点;

3 特色经济林产品市场分析

总体分析

云南特色经济林产品在国内外市场上大多占有重要份额,但不同产品的市场占有率正逐渐发生分化;云南传统的特色经济林产品如核桃、八角等,随着国内建设小康社会,人民生活水平、保健意识提高,以及国外市场不断得到巩固和拓展,这些传统产品供不应求,市场前景看好;云南果梅、板栗、花椒等因其质量好、成熟期早,亦有很强的竞争力;随着今后产量大幅度提高,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市场风险,但从改良品种,提高产品质量以及培植第二、三产业入手,巩固和扩大市场份额,完全可以化解风险;还有一些正在建设中的特色经济林树种,如油橄榄、云南皂荚、澳洲坚果、棕榈、青刺尖等,产品市场才刚刚打开,发展势头喜人;只要坚持正确的产业建设指导思想,按经济规律不断开拓进取,市场前景也是十分乐观的;

与此同时,有的经济林树种由于种种原因,产品销量、价格起伏不定;有的产品市场相对饱和,效益降低,正在产生风险;如油桐、油茶、肉桂等,已不宜大规模扩大种植面积;但只要在产品创新、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和产品质量上下功夫,风险也是可以回避的;

主要特色经济林产品市场分析

1核桃:是云南大宗的出口创汇产品,历来深受人们的喜爱;虽然我国核桃世界市场占有率已从80年代的30%降到目前的14%,但云南核桃在国内外却一直供不应求,价格稳中有升;随着社会发展,人口增加,生活质量提高,保健意识增强,可以预见,国内外核桃需要量还会大幅度增加,销售市场前景十分广阔;

2板栗:近年来,由于美洲栗和欧洲栗感染栗疫病和墨水病,致使全世界栗果的产量大幅下降;而我国板栗对这两种疫病有良好的免疫性,产量在逐年增长,目前已占世界栗果总产量的60%,国际市场前景良好;在国内云南板栗果实成熟期早,品质优,可最先上市,以“人无我有”的态势先期占领市场;现在云南板栗80%左右销售省内,只有约20%销售省外,国内外市场拓展空间很大,前景良好;

3八角:八角干品及其加工产品茴油,是国际市场的紧俏货,而且中国是唯一可以批量提供这两类商品的国家;历史上,我国在东南亚一带就有传统的销售市场和固定客户;目前可以直接销往印度、日本、意大利、美国、英国、法国、德国、缅甸、叙利亚、斯里兰卡、马来西亚等60多个国家和地区;年平均出口干八角15万公斤以上;每公斤售价美元,国际市场上价格较稳定;在国内,八角销售市场遍及全国,年销售干八角400万—600万公斤;近年来由于需求量增加,价格不断上升;未来10年内,市场价格将趋于稳定或高于现有水平;我国茴油大多外销,每公斤售价20—30元人民币,国内销量很小;

4云南皂荚:滇皂荚的主要产品皂角米,市场售价每公斤达100余元,产品供需缺口大,价格近期难以下调;目前皂角米生产尚未形成规模,国内外市场开发空间很大;此外,对皂荚壳、皂叶的综合利用及深层次开发也明显滞后,市场潜力不可忽视;

5果梅:我国有六大果梅产区,除云南地处西部外,浙江、江苏、广东、福建都位于我国经济技术相对发达的东部;借助地域优势,这些产区的果梅产业水平高于云南;但改革开放以来,受东部地区乡镇工业高速发展带来的环境质量下降、人力、土地资源成本升高等因素的影响,这些产区果梅产业优势正逐步下降;因此,中国果梅产业西移已是发展的必

然趋势,给云南果梅产业的发展带来机遇;只要进一步提高加工技术和产品档次,再借助丽江、大理的品牌,市场空间十分广阔;

6银杏:白果是我国重要的出口创汇林产品,每年都批量出口到欧美和东南亚地区;近年来银杏干果及银杏叶深加工产品的开发进展很快,国内外市场需求量增加,价格上扬;云南规模发展银杏起步较晚,市场竞争能力远低于中、东部发达地区,目前尚无产业优势;宜采取巩固现有,稳步发展的决策发展产业;

7油橄榄、澳洲坚果是外来引进种植的特色经济林树种,青刺尖、酸木瓜是本地原产,经选优扩大种植的树种;它们的产品目前在市场上都很紧缺,经济效益好;远期市场前景只要注意培植龙头企业,提升加工链的科技含量,生产特色产品,国内外市场潜力很

4 资源培育规划

特色经济林资源培育树种品种选择

重点发展树种:核桃含美国薄壳山核桃、板栗、八角等;

具有地方特色,局部地区重点发展的树种:果梅、花椒、云南皂荚、油橄榄、青刺尖、银杏、棕榈、澳洲坚果、酸木瓜等;

特色经济林资源培育布局方案

4.2.1 按气候带布局方案

1南亚热带气候区:主要布局八角、云南皂荚、澳洲坚果、美国山核桃等特色经济林树种;

2中、北亚热带气候区:重点布局核桃、板栗等规模发展的特色经济林树种,以及花椒、银杏、油橄榄、棕榈、果梅、酸木瓜等具有区域性特色的经济林树种;

3南温带气候区:重点发展青刺尖、果梅等特色经济林树种;

4北热带气候区:目前多已种植或规划种植橡胶、咖啡、热带水果、速生珍贵用材林、竹、藤等,不再规划种植特色经济林;

4.2.2 按行政区域分树种新造林布局方案表1

特色经济林资源培育布局

分树种种植规模

4.3.1 重点发展树种规模

1核桃含美国薄壳山核桃:全省核桃面积已达460万亩,规划到2007年新造220万亩,现有低产林改造120万亩,总面积发展到680万亩;2008-2010年新造90万亩,现有低

产林改造60万亩,总面积达到770万亩;到2020年再新造230万亩,最终基地面积为1000万亩;新造林面积合计540万亩,占特色经济林造林总面积%;在核桃新造林面积中,含美国薄壳山核桃20万亩;

2板栗:现有面积200万亩;规划在稳定现有面积,提高单产的基础上稳步推进产业发展;到2010年再新造30万亩,改造低产林60万亩,总面积达到230万亩其中2004-2007年新造20万亩,低改50万亩;在2011—2020年的10年内,再新造20万亩,资源总面积为250万亩;

3八角:目前全省八角种植面积已达50万亩,规划到2010年再新造60万亩,现有低产林改造10万亩,总面积达到110万亩其中2004-2007年新造40万亩,低改10万亩;到2020年再新造40万亩,总规模达到150万亩;

重点发展的三个树种新造林面积为710万亩,占总造林面积%;

4.3.2 具有区域特色,在一定范围内重点发展的经济林树种

1油橄榄:云南是引种油橄榄最早的省份之一,从1964年起,陆续引种并扩大种植约20万株;但由于缺乏经验,至今全省油橄榄仅保留大约1万株左右;在总结发展油橄榄受损的教训和引种成功经验后,目前油橄榄种植已进入巩固和稳定发展阶段;规划到2020年全省规模化种植30万亩,其中2004—2007年10万亩,2008—2010年5万亩,其余15万亩在2011-2020年内完成;种植比例90%以上为油用橄榄,果用品种不超过10%;

2云南皂荚:目前种植面积约3万亩,规划在德宏、保山、临沧、红河等地区新造17万亩,至2020年总面积达到20万亩;其中2004—2007年造林8万亩,现有低产林改造1万亩;2008-2010年造林4万亩;

3花椒:全省现有种植面积约20万亩,规划再发展25万亩,到2020年,达到45万亩;其中2004—2007年造林15万亩,现有低产林改造5万亩;2008-2010年造林5万亩,低改2万亩;

4果梅:全省果梅种植面积约30万亩,其中20万亩为优质果梅原料基地,其余10万亩品质较差;规划到2020年再新造20万亩,同时改造10万亩低品质果梅,使优质果梅总面积达到50万亩;其中2004-2007年新造8万亩,现有低产林改造6万亩;2008—2010年新造4万亩,现有低产林改造4万亩;

5银杏:全省现有种植面积约13万亩,规划再发展10万亩,到2020年,达到23万亩;其中2004—2007年新造5万亩,现有低产林改造4万亩;2008—2010年新造和低产林改造各2万亩;

6澳洲坚果:云南于1979年开始引种,目前种植面积为4万亩;规划再发展16万

亩,2020年达到20万亩;其中2004—2007年新造3万亩,2008—2010年新造2万

亩,2011-2020年新造11万亩;

7青刺尖:全省现有种植面积含野生经垦复改造面积约8万亩,规划到2020年再发

展20万亩,总面积达到28万亩;其中2004—2007年新造12万亩,现有低产林改造2万亩;2008-2010年新造3万亩,现有低产林改造1万亩;

8棕榈:现有面积9万亩,规划再发展15万亩,至2020年达到24万亩;其中2004-2007年新造7万亩,现有低产林改造2万亩;2008—2010年新造3万亩,低改1万亩;

9酸木瓜:现有面积3万亩,规划再发展7万亩,至2020年达到10万亩;其中2004-2007年新造2万亩,2008—2010年新造2万亩,2011-2020年新造3万亩;

表2特色经济林资源培育分树种规模表单位:万亩

种苗生产规划

4.4.1 种苗需要量及种苗供应现状

按规划的造林和低产林改造面积计算,特色经济林产业资源培育苗木需要量,2004-2007年为造林高峰期,平均每年需苗3743万株,需育苗3300亩;2008-2010年,每年需苗2070万株,需育苗1838亩;2011—2020年,每年需苗1145万株,需育苗1053亩详见附表8;通过近年来实施退耕还林、“天保”工程,全省种苗工程有了较大的发展;据省种苗站统计,固定苗圃育苗面积达8651亩,年产苗亿株,加上临时苗圃,已能满足当前造林需要;但大路苗木多,高品质、特色树种苗木仍紧缺;

资源培育需苗量表

4.4.2 苗木供需分析

全省苗圃现有生产能力大于特色经济林建设需苗量,但八大产业苗木总需要量又将大大超过现有苗圃生产能力,应在八大产业总规划中对苗圃建设统一进行部署,按各产业资

源培育的苗木需要量合理安排苗圃基地,提出新建、扩建苗圃规划;

特色经济林种苗建设应立即着手继续完善制订各树种种苗标准,按标准提供优良种苗,淘汰未经品质鉴定或品性一般的品种苗木,满足产业资源培育对优质苗木的需求;

特色经济林基地建设经营管理方式

建设特色经济林产业原料基地,可由公司通过荒山经营权转让收购、租赁、土地入

股等的方式,获得土地使用权,由公司统一经营,建立标准化种植、管理的原料基地,形成第一产业的核心;同时再带动和引导周边地区农户,利用自有或集体的荒山荒地、退耕地以及房前屋后自行发展,自我管理,参与原料基地建设;公司提供优质种苗和技术服务,政府给予政策或资金的扶持,公司和农户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订立最低保护价收购合同等,共同建成可靠的原料基地;与此同时,还必须与科研院校、设计部门签订技术服务合同,

实行技术责任制,建立稳定、有效的技术依托和服务体系,为产业发展打下牢固的基础;

5 特色经济林产品销售、加工产业规划

特色经济林产业链建设框架

针对云南省特色经济林产业不同的发展阶段,规划了3类特色经济林产业链框架:

1初级产品供不应求,价格居高不下的,其产业链重点仍应放在培育资源上;包括扩大种植面积,改造低产林,提高产量和产品质量几个主要部分;同时要加快实施龙头带动战略,不断开拓国内外市场,加强产品初加工企业、贮藏和集散地建设,并做好深加工项目储备工作;待产品产量、质量和品牌有较大提升时,逐步推出深加工产品,保证经济效益持续增长;在全省重点发展的核桃、八角、板栗等特色经济林属于此类型;

2初级产品在市场上已接近饱和,亟待开发深精加工产品,提高经济价值,拓展市场空间;果梅、银杏、花椒等特色经济林属于此类型;其产业链重点仍应放在二、三产业建设上;即有选择地重点扶持一批经济效益好的初加工和精加工企业,培育知名品牌,形成龙头,不断开拓国内外市场,保持产业经济效益持续增长;

3处于建设初期的特色经济林产业;目前正在进行资源培育,产品尚未形成规模,但发展前景看好;油橄榄、云南皂荚、澳洲坚果、棕榈、青刺尖、酸木瓜等特色经济林产业属于此类型;产业链建设重点应放在建设企业稳定、可靠的原料供应基地上;企业要建立自己的原料基地,并以此为核心,扶持周边农户扩大种植面积,及早生产出高质量的经济林产品;与此同时应加强产品深加工技术开发,巩固、开拓国内外市场,为产品大规模上市做好准备;

产品购销、加工产业规划

在特色经济林基地建设的同时,为提高经济林初级产品价值,不断扩大国内外市场份额;必须在产业链的储运营销和加工两个阶段实现规模经营;首先要选择一批基本素质好的企业重点加以扶持,形成龙头,再逐步整合单个分散的小型企业,建成集储运、营销和加工为一体,有知名品牌的大、中型企业;龙头企业下面有县乡企业、家庭作坊,它们各自独立,又

统一联动,形成稳定的伙伴合作关系;

5.2.1 主经济林产品龙头企业规划

——以大理为中心建设云南核桃大型股份制企业;并创造条件在2015年以前成为上市公司;

——以丽江和大理为中心分别建设云南果梅综合加工龙头企业;

——以富宁为中心建设八角商贸有限公司龙头企业;

——建设红河棕制品龙头企业;

——以丽江为中心建设青刺果天然营养植物油龙头企业;

——以楚雄州为中心建设油橄榄产业龙头企业,形成金沙江中上游油橄榄产业基地;

——建设云南坚果开发龙头企业,发展澳洲坚果产业;

——在腾冲建设银杏综合加工厂,带动银杏食品加工和药用叶加工产业;

——在德宏州建设皂荚综合加工龙头企业,带动皂角米食品系列和荚壳化妆品系列产品发展;

5.2.2 交易市场集散地建设

为保证经济林产品及时贮藏保鲜,快速周转,规划2010年前在昆明、大理、文山各建一个大型综合性经济林产品交易市场,集采购、仓储、营销、商贸、信息交换等为一体,逐步形成面向全国和世界的特色经济林产品交易中心;此外再另建9个中小型林产品交易市场集散地,方便农户或小商贩及时进行商品交易,并获取信息;交易市场可以由龙头企业按股份制方式组建,也可以由不同所有制的经济实体独立承建,国家给以必要的扶持;分阶段新建扩建产品营销、加工企业规划详见下表:

单位:

分树种新建扩建产品营销、加工企业规划详见附表1、附表2

6 支撑体系重点建设项目规划

优良种质资源开发、试验和繁育中心建设

一优良种质资源开发、引进、试验基地建设;规划在昆明、楚雄、大理、保山、文山

等州市,建设总面积1万亩的优良种质资源开发、引进、试验基地;在2020年前,推广引种成功的外来经济林新品种10—15个,并选育出具有云南特色和自主知识产权的乡土优良品种15—20个;以适应市场变化,为特色经济林产业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二良种繁育中心建设;现有良种繁育基地不能满足产业建设需要,必须在资源培育重点地区按造林面积— %即2-4万亩的规模,建立良种采穗圃或良种采种基地,提供良种接穗、插穗和种子,再利用现有苗圃繁育良种苗木,以保证产业建设用苗的良种化;

重点示范工程建设

规划建立云南省特色经济林产业开发综合示范区26万亩,其中2007年前,建成以核桃为

主的示范基地14万亩;示范的重点包括:

1经济林良种培育体系和繁育体系示范:面积万亩;其中核桃示范基地2万亩漾濞、昌宁各建1万亩;八角示范基地1万亩富宁、屏边各建万亩;花椒示范基地在昭阳建万亩;其中2007年前建成2万亩;

2经济林无公害高效集约化栽培示范:面积万亩;其中核桃3万亩漾濞、凤庆、昌宁各1万亩;板栗2万亩峨山、永仁各1万亩;八角2万亩广南、红塔各1万亩;此外,果梅古城、滇皂荚梁河、棕榈红河、花椒永善、青刺尖玉龙、酸木瓜云县各万亩;其中2007年前建成5万亩;

3经济林低产园改造技术示范:面积万亩;板栗1万亩宜良、易门各万亩;八角富宁、银杏富源、果梅洱源各万亩;其中2007年前建成1万亩;

4初果期核桃增产增效技术及低产林改造示范;面积5万亩风庆、永平、新平、大姚、云县各1万亩;其中2007年前建成3万亩;

5油橄榄永仁、美国山核桃漾濞、澳洲坚果潞西丰产栽培示范及种源基地建设3万亩各1万亩;其中2007年前建成2万亩;

6经济林产业开发综合示范区2万亩;由云南省林业科学院组织实施;在经济林主产区,依据树种特性,选择2个示范点,建立高标准综合性的经济林产业基地;着重示范代表现代经济林产业,从良种培育直到经济林果产品贮运加工的成套最新技术,促进全省特色经济林产业建设的发展;其中2007年前建成1万亩;

7 建设进度

2004-2007年,用4年时间营造特色经济林350万亩,占任务的%,同时完成低价值林改造复壮200万亩;年均造林万亩,低改50万亩;新建特色经济林及其它林产品大中型交易市场集散地3处,小型3处;建特色经济林产品加工企业7个;

2008-2010年,营造特色经济林150万亩,同时完成其余80万亩低价值林改造复壮工作;年均造林50万亩,低改万亩;新建特色经济林及其它林产品大中型交易市场集散地3处,小型3处;建特色经济林产品加工企业6个;

2011——2020年,完成其余350万亩造林任务,年均造林35万亩;新建特色经济林及其它林产品大型交易市场集散地1处,中小型3处;建特色经济林产品加工企业5个;详见附表3“特色经济林产业建设进度表”;

8 投资估算及资金构成

特色经济林产品种类繁杂,储运、加工企业建设可变因素多,投资弹性大,勉强估算往往脱离实际,故本规划只对资源培育进行投资估算;

资源培育分树种单位面积投资构成

对云南特色经济林产业发展存在问题进行调查可以发现,其中不少问题与投资不足有关;在今后的产业建设中,造林营林单位面积投资必须有较大的提高;通过不断完善政策机制,引入各种经营主体进入经济林建设,放手发展非公有制林业,再加上国家有重点的扶持,投资问题可以逐步得到解决;经济林产业的经营管理也应当逐步按标准化要求进行;经测算,主要特色经济林树种单位面积投资如表5:

分树种单位面积投资构成表单位:元/亩

注:抚育及管护费含病虫害防治、管护设施费等;其他费用含设计、项目管理、培训、检查等费用;

造林、营林总投资估算

造林、营林总投资亿元,其中造林及抚育亿元,低产林改造亿元;投资按阶段划分,2004—2007年亿元;2008—2010年亿元;2011—2020年亿元详见附表8

建设资金筹措

建设特色经济林产业原料基地,必须实行多元化的资金筹集和投资机制,按市场经济规律运行;由于营造经济林还包含着农户脱贫、改善生态环境等社会、生态效益,属于国家支持发展的项目;国家除应给以政策保护、贷款优惠等扶持外,还应对相关基础设施建设和支撑体系建设注入资金直接予以支持;

9 特色经济林产业产品产量和产值估算

初级林产品产量、产值

全省特色经济林当前产量每年约为万吨;到2007年由于新造林大多没有结果,年产量增幅不大,估算为万吨,产值亿元;2010年产量估算为万吨,产值亿元;到2020年,前6年的新造林产量将有较大增长,低产林改造效益也充分显现,经济林产品总产量每年预计将达到万吨,初产品产值亿元,其中本项目新造林产量万吨,产值亿元;

特色经济林产业产值

第一产业产值估算:第一产业产值包括营林产值和经济林初产品产值两部分;2007年第一产业产值共亿元营林产值每年亿元,林产品亿元; 2010年,营林产值每年亿元,林产品亿元,第一产业产值共22亿元;到2020年,第一产业产值可达到亿元其中营林产值每年亿元,林产品亿元;

第二产业产值估算:第二产业产值包括经济林产品加工、制造所生产的产品全部价值;当前,第二产业产值年平均亿元,2007年将达到亿元,2010年亿元,2020年亿元;

第三产业产值估算:主要按林产品含加工产品批发零售毛利计算;当前为亿元,2007年亿元,2010年亿元,2020年亿元;

总产值估算:全省当前的特色经济林一二三产业年总产值为25亿元,2007年为亿元,2010年为亿元,2020年可达到亿元

特色经济林年产值估算表单位:万元

表8

10 效益分析

经济效益

特色经济林资源培育共造林850万亩,改造低产林280万亩,总投入亿元造林亿元、低改亿元,林农和农工可从育苗、造林、抚育、管护等过程中直接取得劳务报酬;预计到

绿春县林业产业发展规划

绿春县“十二五”林业发展规划 (2011~2015年) 绿春县林业局 二○一○年三月

前言 林业产业是一个独具特色的产业体系,涉及国民经济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多个门类,涵盖范围广、产业链条长、产品种类多的复合产业群体。目前,绿春县林业产业初步形成了林木种植业、经济林业、种苗、花卉培育业、木竹采运业、木竹加工业、木竹藤家具制造业、林化产品加工业、非木质林产品采集与加工业、森林旅游业等产业门类,正在为山区群众增收致富开辟一条广阔道路。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指出:“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林业是一项重要的公益事业和基础产业,承担着生态建设和林产品供给的重要任务。”当前,我国林业正经历着以木材生产为主向以生态建设为主的历史性转变,在大力加强林业生态建设的同时,必须加快林业产业发展,实现林业生态建设与产业发展的良性互动。 林业产业的高度发展是实施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林业产业的支持,林业就不能全面、协调发展,也难以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从林业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战略和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中把握林业产业的发展方向。为认真贯彻落实《决定》精神,促进林业生态建设和林业产业协调发展,根据市场需求、资源状况、产业基础和区域比较优势,制定了本规划。同时,

在本规划的框架下,后期将进一步完善绿春县林产化工、经济林、林木种苗和花卉、竹产业、黄连山国家森林公园旅游等详细专项规划,以期形成比较完善的林业产业发展规划体系,指导林业产业健康、快速、协调、持续发展,不断满足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日益增长的林产品需求。

特色经济林建设方案(三)

特色经济林建设方案 一、实施背景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需求越来越迫切。传统的农业经济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当前社会的需求,因此,产业结构改革成为了当务之急。特色经济林的建设是一种创新的农业经济模式,可以有效地推动农业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二、工作原理 特色经济林的建设通过种植具有经济价值的特色树木,如水果树、茶树、桑树等,利用其丰富的产业链条,实现农业的多元化发展。这些特色树木不仅可以提供丰富的农产品,还可以用于生态修复、旅游观光等多种用途,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产业链条。同时,特色经济林的建设还可以促进农民的就业创业,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进一步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 三、实施计划步骤 1. 确定适宜的特色经济林种植品种: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

土壤条件和市场需求等因素,选择适宜的特色经济林种植品种。 2. 建设特色经济林基地:选择适宜的土地,进行规划和设计,建设特色经济林基地。 3. 种植特色经济林:根据种植品种的特点,进行科学合理的种植管理,确保特色经济林的生长和产量。 4. 发展特色经济林产业:通过加工和销售特色经济林产品,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提高特色经济林的经济效益。 5. 培训和引导农民:开展培训和技术指导,帮助农民提高种植和经营管理水平,增加收入。 四、适用范围 特色经济林的建设适用于农村地区,特别是山区和贫困地区。这些地区的土地资源丰富,气候条件适宜,可以种植多种特色树木,从而实现农业的多元化发展。 五、创新要点 1. 种植适宜的特色树木:选择适宜的特色树木种植品种,根据市场需求和生态环境条件进行科学合理的选择。 2. 发展完整的产业链条:通过加工和销售特色经济林产品,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提高经济效益。 3. 培训和引导农民:开展培训和技术指导,帮助农民提高种植和经营管理水平,增加收入。 六、预期效果

林下及林特产业集群推进工作方案

林下及林特产业集群推动工作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关于引导社会资本进入林草行业助推绿色经济发展的意见》和《关于加快农产品加工业和食品产业发展的意见》。全面加快我省林下及林特产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特制定本方案。 一、高度重视林下及林特产业集群发展 林下及林特产业集群是利用林地或森林资源开发的特色种植业、养殖业、经济(兼用)林产业、矿产业及林特产品加工业等通过上下 游产业链的有效联结和各产业间的深度融合,形成的具有较强竞争优 势和鲜明特色的产业经济体系。是林业大省,丰富的森林资源是国家 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同时也为人民群众提供了丰富的绿色生态产品。发挥好的生态优势、林业资源优势,加快打造林下及林特产业集群,是省政府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打造优势特色产业、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是落实“一主六双”产业空间布局规划的重要任务,是推动生态强省和林业经济强省建设的重要举措,也是构 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路径。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应高度重视林下及林 特产业集群发展,充分挖掘资源优势,合理配置发展要素,突出重点 精准发力,把林下及林特产业打造成全省经济转型的支柱产业和惠及 林农的富民产业。 二、进一步明确林下及林特产业集群发展思路和目标

加快林下及林特产业集群发展,深入践行新发展理念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文明思想,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生态建设产业化和产业发展生态化,科学合理利用森林资源,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和林特资源产业,加快林草资源深层次综合开发,大力培育深加工龙头企业,延长产业链条,促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全力打造具有较强竞争力和国内影响力的林下及林特产业集群,为实现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力争到“十四五”期末,林下及林特资源产业成为我省农业和农村经济重要支柱产业之一,森林资源支撑水平显著增强,林产品产量平稳较快增长,产业集中度和创新水平大幅提升,形成大规模、高标准的林下产业基地和有机、绿色的林特精深加工产品体系,形成具有优势的特色产业集群。到2025年末,全省利用林地发展林下经济和经济林总面积由当前的100万公顷增加到120万公顷;初步形成红松果(兼用)林、特色经济林、林下中药材、绿色菌菜、林蛙养殖以及矿泉水等产业优势集中区;林下及林特产业集群总产值由2020年的463亿元增长到930亿元,实现倍增式发展;林特资源加工利用水平进一步提升非木质林特产品加工总产值由187亿元增长到330 亿元。 三、突出抓好林下及林特产业重点工程建设 按照省政府着力打造十大产业集群的要求,以“延伸产业链、打造供给链、提升价值链、共享利益链”为重点,以标准化生产、精深

安宁市林业发展十二规划cn呈贡县林业发展“十二五

目录 第一章总论····································· 1.1规划的项目··································· 1.2规划目标···································· 1.3规划期限···································· 1.4规划依据····································第二章基本概况··································· 2.1地理位置及行政隶属······························· 2.2发展林业的区位优势······························· 2.3自然条件···································· 2.4自然条件及其对林业发展的影响·························· 2.5社会经济概况·································· 2.6森林资源现状··································第三章“十一五”林业建设回顾···························· 3.1林业建设实现新成效······························· 3.2林业建设存在问题································第四章未来林业发展的机遇和有利条件·························第五章“十二?五”林业发展的总体思路························ 5.1指导思想和发展原则······························· 5.2林业发展总体目标································第六章林业总体布局和发展重点···························· 6.1林业生态建设发展规划······························ 6.2林业产业发展规划································ 6.3森林资源保护和利用发展规划··························· 6.4机构建设和人才培养规划····························· 6.5支撑保障体系建设································第七章保障措施··································· 7.1思想保障···································· 7.2措施保障···································· 7.3作风保障···································· 7.4学习教育保障·································· 第一章总论 1.1规划的项目 1.1.1林业生态建设和城乡绿化工程 ⑴城市面山绿化5000亩; ⑵小型、微型森林公园600亩;

禄劝十二五林业发展规划报告

国家林业局林业调查规划设计证书号:林资证字甲A012号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林业发展‚十二五‛ 总体规划报告 (初稿) 禄劝县林业局 云南省林业调查规划院 二○○九年八月

项目完成单位:云南省林业调查规划院森林资源调查二室 主任:张清高级工程师 副主任:潘正荣工程师 董静曦正高级工程师 主任工程师:姜华高级工程师 项目负责人:潘正荣工程师 技术负责人:段宏刚工程师 董静曦正高级工程师 项目参加人员: 云南省林业调查规划院: 潘正荣工程师 董静曦正高级工程师 段宏刚工程师 杨德勇工程师 禄劝县彝族苗族自治县林业局: 杨述灿局长 张桂君副局长 刘海聪副局长 孙正权办公室主任

院长:赵元藩正高级工程师业务副院长:贠新华高级工程师总工程师:温庆忠高级工程师

‚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整体推进林业工作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时期。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林业产业经过了‚十五‛、‚十一五‛期间的持续发展,全县生态环境有了明显改善,林业事业有了长足进步,为全县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十二五‛林业产业发展总体规划是落实自治县委、县人民政府确定的‚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林业发展目标任务,结合工作实际,在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具体指导下,认真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个五年规划。 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是一个少数民族自治的国家级特困县,财政支出主要靠上级财政支持。随着‚天保工程‛、‚德援项目‛、‚退耕还林‛三大工程在禄劝县稳步实施,森林资源在不断增加,生态环境明显改善,人民生活水平不断得到提高。然而由于林业特色产业发展缓慢,效益低,林农增收幅度小,全县林业产业优势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 县林业局依据县情,顺应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潮流,提出通过发展林业特色产业经济来调整林业产业化发展、增加林农收入。县林业局会同云南省林业调查规划院对规划区进行实地调查,并与各级部门以及部分林农、工、商户商讨座谈,征求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多渠道收集相关资料,作了认真的分析研究。编写了《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林业产业第十二个五年发展总体规划》。 《总体规划》围绕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大局,以调整林业产业结构、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为重点,以改善生态环境为目标,以保护和发展森林资源为中心,以科技兴林为手段,不断深化林业经营体制改革,整体推进林业工作的持续、快速发展。 项目组 2009年8月

红河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红河州林业和草原保护发展“十四五”规划的通知

红河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红河州林业和草原保护发展“十四五”规划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办公室 •【公布日期】2022.04.12 •【字号】红政办发〔2022〕19号 •【施行日期】2022.04.12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森林资源,草原资源 正文 红河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红河州林业和草原保护发展 “十四五”规划的通知 各县市人民政府,州直各委、办、局: 《红河州林业和草原保护发展“十四五”规划》已经州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2022年4月12日红河州林业和草原保护发展“十四五”规划 第一章林业和草原保护发展回顾及形势分析 “十三五”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红河州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努力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围绕“绿色生态靓州”和建设新时代团结进步美丽红河主线,坚持“保护优先、发展优化、治污有效”工作思路,以“大力度推进、大手笔投入、大规模建

设、高质量管护”良好势头,绘就了红河林草事业发展速度最快、投入最多、效益最好的美丽画卷,人民群众生态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全面增强,为全州生态文明建设、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了林草贡献,林草事业全面进入高质量发展现代化建设新阶段。 第一节“十三五”指标完成情况 “十三五”时期,红河州以林草生态资源保护和发展为重点的生态文明建设取得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的变化。一是数据攀升喜人。林地面积由“十二五”末的188万公顷增加到2020年的214万公顷,森林蓄积量由0.878亿立方米增加至1.097亿立方米,森林覆盖率由47.00%提高至57.32%,湿地保护率由33.00%提高至55.58%,全州林草产业总产值从115.8亿元增至283.9亿元。二是示范创建有力。2017年,红河州作为环境改善明显的4个州市之一,受到国务院办公厅表彰;2018年,世界文化遗产元阳哈尼梯田被生态环境保护部命名为第二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2019年,屏边县创建成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个旧白云山国有林场、云南黄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云南大围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等3家单位被授予“云南省生态文明教育基地”称号。三是获得荣誉耀人。五年间,红河州林业和草原局先后荣获全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先进集体、全国林业系统先进单位、云南省文明单位,云南省绿化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2020年,红河州获得全国第二个“天然氧吧城市”荣誉称号,成为全国首个“天然氧吧州”。 第二节“十三五”主要建设成效 一、坚持保护优先护绿,绿色发展取得新突破 “十三五”期间,红河州坚持“依法护林、依法治林、依法兴林”的原则,实现涉林执法从以往以罚代刑、多缓刑到现在多实刑、重实刑的历史性转变,全州累计办理涉林行政、治安、刑事案件10989件,共挽回直接经济损失4902.8万元,

关于云南省区域特色经济发展的几点思考

关于云南省区域特色经济发展的几点思考 一、资源优势 云南省位于我国长江上游和东南亚经济圈的交汇处,拥有98%的亚热带和南亚热带生 态系统类型,具有独特的生态环境条件。这为云南省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 资源,其中最具特色的资源包括苗族、瑶族、傣族等少数民族的文化、稻米、香柚、葫芦 等农产品、玉石、药材等地方特产。利用这些资源,云南省可以发展出一批具有地方特色 的农业、林业、矿业和观光旅游产业。同时,区域间的合作也可以促进云南省与周边省份 的发展。 二、林业生态经济 云南省独特的自然生态环境决定了其具有巨大的林业资源,这同时也为云南省的林业 生态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云南省应该发挥其特有的自然资 源优势,加强森林保护和修复,大力发展生态林业、香茶林、药材林、果树林等特色经济 业态。其中,云南省的木材、竹材、家具、针织品、木雕等工艺品的生产和销售也具有较 大的市场潜力。 三、瑞丽边境经济 瑞丽市隶属于云南省德宏州,是云南省重要的边境口岸之一,与缅甸相邻,拥有得天 独厚的区位和资源优势。瑞丽市的边境贸易、跨国旅游、跨境电子商务等经济活动将成为 促进云南省经济发展的新兴产业。为此,云南省应该加快瑞丽市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通 关一站式服务设施的建设,加强中缅之间的物贸往来,推广与周边国家的文化和经济合作,积极拓展跨境电商市场,为云南省的经济发展提供更多的机遇和动力。 四、旅游文化 云南省独特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吸引了大量的国内外游客。其中,以大理、丽江、香格里拉、腾冲等为代表的旅游城市已经成为云南省重要的经济增长点。不仅如此,云南 省的多元文化和灿烂的民间艺术也曾导致了历史上的繁荣和繁荣。云南省的旅游产业在实 现经济增长的同时,还应该注重文化传承和环境保护,做好旅游市场的规划和管理,积极 探索新的旅游模式,为云南省和周边地区的共同发展做出贡献。 综上所述,云南省具有丰富的资源优势、林业生态经济、瑞丽边境经济和旅游文化等 特色经济发展的优势,这些优势可为云南省带来新的机遇和增长点。为了实现经济转型和 可持续发展,云南省应该建立更为完善的经济发展体系,加强与周边省市的合作,深度挖 掘和利用本土资源,探索新的经济增长方式和发展模式,并持续推进先进技术和管理模式 的应用,最终将云南省发展成为全球知名的特色经济区域。

云南高原特色中药材产业发展暨生物医药产业园建设实施方案精讲

云南高原特色中药材产业发展暨生物医药产业园建设实 施方案精讲 云南高原特色中药材产业发展暨生物医药产业园建设实施方案是云南 省政府根据当地资源优势和产业发展需求制定的一项重要举措。该方案旨 在促进云南高原特色中药材产业的发展,推动生物医药产业园的建设,并 通过整合资源、加强政策支持、提升技术研发和加强市场开拓等举措,实 现云南生物医药产业的创新发展。以下是该方案的主要内容: 1.建设目标:通过5年的实施,建设成为中国西南地区领先的高原特 色中药材生产、研发和推广基地,打造一批云南特色的生物医药产业园区。 2.优势产业选择:根据云南省的资源优势和市场需求,选择一批兼具 市场竞争力和开发潜力的特色中药材产业进行重点发展,并加强生物医药 产业的研发和应用。 3.建设路径:通过以企业为主导,政府为引导,研究机构为支撑的产 学研合作模式,推动中药材产业链的整合和优化,提升生物医药产业园区 的综合竞争力。 4.资源整合:整合云南省内的中药资源、技术力量和市场销售网络, 形成产业发展的良性循环,推动中药材产业的集约化和规模化发展。 5.政策支持:制定相关的优惠政策,包括财政支持、税收优惠和科技 创新奖励等,引导企业加大对中药材产业和生物医药产业的投入。 6.技术研发:加强与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的合作,提升中药材的品质 和疗效;同时,推动基于生物技术和医药化学的创新研发,培育一批符合 国际标准的新药和医疗器械。

7.市场开发:加强对中药材的市场调查和推广,开拓国内和国际市场,并提供品质保证,建立良好的市场信誉。 8.人才培养:加大对中药材和生物医药领域人才的培养力度,建立一 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为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通过上述措施的实施,云南省将进一步发挥其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民族 药文化资源优势,加快推动中药材产业和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为云南省 的经济增长和人民健康作出积极贡献。

云南省林下经济现状分析及发展对策

云南省林下经济现状分析及发展对策 云南省利用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发展了林药、林菌、林菜、林禽、林下产品加工及林下休闲旅游等林下经济发展模式,但还存在着发展规模小,基层技术力量薄弱,投入不足等制约因素。建议尽快制定林下经济 的中长期发展规划,争取资金支持,抓好典型宣传,完善培训体系,推广实用技术,推动云南林下经济产业总体发展。 关键词:林下经济;林下资源;现状分析;发展对策 林下经济是借助林地生态环境,以林地资源为依托,充分利用林下的自然条件、土地资源和林荫空间,在林冠下开展林、农、牧等多种活动的复合式经营,使农林牧各业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循环相生、协调发展的生态农业模式[]。林下经济主要有4种类型:林下种植、林下养殖、林下采集及林下旅游,发展模式有林菌、林药、林禽、林菜、林花、林下休闲等模式。林下经济自世纪初开始在我国兴起,随着林下经济活动成就的取得[],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林下经济得到社会的普遍重视。根据各地的资源特点发展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林下经济模式。广西省荔浦县积极开发利用本地林下野生竹、藤、草、芒植物,编织各种民间手工艺术品,具有典型的民族特色和浓郁的乡土气息,出口品种达600多种,年出口贸易达6 700万元[3]。河北省邯郸市除林粮、林棉间作外,先后探索出了林苗、林草、林药、林花、林菜、林菌、林鸡、林鸭、林鹅、林蝉、林蝗、林鸽、林兔、林下驼鸟、林畜等5种林下经济种养模式[4]。 以“明晰产权、放活经营、规范流转、减轻税费”为主要内容的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使山林分到了一家一户,农民对林地上的产品有了自主权,但如何让林地资源产出经济效益成了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完成后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之一。发展林下经济成为巩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成果、促进绿色增长的迫切需要。发展林下经济有利于林业综合效益的提高,增加单位面积的产出,使林业产业从单纯利用林地资源转向林产资源与林地资源的综合利用,有效地避免了林地种植结构单一,生长周期长,经济效益缓慢等问题,起到近期得利、长期得林、以短补长、远近结合、协调发展的产业化效应,使农、林、牧各业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循环相生、协调发展,充分体现生态、经济和社会的综合效益。 .林下经济发展现状分析 .资源概况 云南地处中国西南边陲,东部与贵州省、广西壮族自治区为邻,北部同四川省相连,西北隅紧倚西藏自治区,西部同缅甸接壤,南同老挝、越南毗邻。地理位置为北纬°8′3″~9°5′8″和东经97°3′39″~06°′47″,北回归线横贯云南省南部,东西横跨8649 km,南北纵距990 km,总面积为394万km。云南省位于长江、

云南省林业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云南省林业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作者:张书赫王见 来源:《乡村科技》 2018年第2期 [摘要]本文简要介绍云南省林业资源和产业发展的基本情况,总结出林业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而提出促进云南省林业产业进一步发展的对策和建议,为我国其他地区林业产 业的发展提供经验借鉴。 [关键词]林业产业;发展对策;云南省 [中图分类号] F326.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7909(2018)02-54-2 1 云南省林业资源基本情况 云南全省林业用地面积0.247 亿hm2,其中,商品林面积占50.3%,公益林占49.7%。森林面积0.182 亿hm2,森林覆盖率52.93%,活立木蓄积量17.12 亿m3。在全国约3.0 万种植物 种类中,云南省约占1.7 万种。 2 云南省林业产业发展现状 云南省地处长江、湄公河、珠江等六大国际国内重要河流的源头或上游,是东南亚地区和 我国南方地区的“水塔”,占据着重要的生态战略地位。云南省人均森林面积0.4 hm2,人均 活立木蓄积37.24 m3,林分单位蓄积7.04 m3/667 m2。全省药材、花卉、香料、菌类的种类均居全国之首。 2.1 林业产业结构 云南省现代林业产业发展规划为“六园区、八项骨干工程、九大产业”。九大产业分别为 特色经济林产业、林(竹)浆纸产业、林产化工产业、竹藤产业、野生动物驯养繁殖产业、森 林生态旅游业、木材加工产业、非木材产业和观赏苗木产业[1]。 2.2 林业产业发展成就 贯彻“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的发展思路,培养了林产化工、特色经济林、 森林生态旅游、木材加工等较完整的产业体系。加大投入与对外开放,逐步扩大林业产业规模,创新发展模式,扩大以核桃、油茶为主的木本油料基地建设[2]。 3 云南省林业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虽然近年来云南省林业产业保持着较快的发展态势,但基数小和底子薄的问题一直存在。 从整体来看,云南省林业产业的发展仍处在起步阶段,“大资源、小产业、低效益”的状况依 旧存在。 3.1 基础设施十分薄弱,龙头企业带动乏力 全省大部分林区基本上处于不通路、不通电、不通水的状况,导致林业资源可开发利用程 度低,降低了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云南省林业龙头企业经过近几年的扶持培育和发展,数量、规模等均有较大增长,但与其他省区比,还有较大差距。首先是产业链短,产品单一;其次是

临沧市林草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32025年

为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充分发挥林草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绿色富民产业,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努力构建林草现代产业体系,加快推进林草产业高质量发展,根据《云南省林草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3—2025年)》要求,结合临沧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以实现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为根本目标,按照“优存量、扩增量、提质量”的发展思路,着力做强做优核桃、临沧坚果产业,加快发展木竹精深加工、林下中药材产业,稳步推进森林康养旅游业、森林碳汇交易开发,重点实施基地提质增效、产业链培育、产业集群打造、市场主体倍增等工程,促进林草一二三产业融合创新发展,不断提高林草产业经济质量效益和市场竞争力,推进林草产业高质量发展。 (二)工作目标。到2025年,力争全市林草产业总产值在2023年318亿元的基础上实现翻番、突破640亿元,建成国家林业产业示范园区1个,建成大型核桃交易市场1个,产业集群和产品初加工、精深加工水平显著提升。 (S)总体布局。综合考虑各县(区)生态区位、资源禀赋和产业发展现状,按照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分类施策、差异化发展的原则,推动优势资源集约化、园区化聚集。核桃精深加工及产品交易以凤

庆核桃产业园为主;临沧坚果精深加工及产品交易以永德、镇康为主;木竹基地建设及精深加工重点布局在沧源县、临翔区、云县、双江县、耿马县;因地制宜发展林下中药材种植加工,逐步推进中药材交易市场建设;全域化推进森林康养旅游产业融合发展。 二、重点任务 (一)深入实施国土绿化美化。依托国土“三调”和国土空间规划中明确造林绿化空间适宜性评估成果,调整国土绿化结构和布局,合理确定绿化规划和任务,以沿江(河)、沿城镇、沿公路、沿边境一线,城市面山及局部生态脆弱地区为重点,大力开展人工造林、种草。结合临沧市城乡绿化美化三年行动和林板产业一体化工业原料林基地建设需求,建设保障性苗圃基地,培育发展临沧特色苗木,搭建和完善临沧市苗木网上交易平台,不断提升苗木自给率和乡土树种使用率。大力实施人工造林、人工种草改良、低效林改造、森林抚育等营造林、草原生态修复治理项目,不断增加森林草原面积,持续提升森林草原质量。优化林分结构,扩大混交比例,规范森林经营活动,推行以增强碳汇能力为目的的森林经营模式。到2025年,完成城乡绿化2万亩,义务植树1800万株,人工种草改良3万亩,低效林改造20万亩,森林抚育30万亩,建成市级保障性苗圃1个,县级保障性苗圃8个,全市生产苗木基地稳定在7000亩以上,每年生产各类苗木8000万株,产值达2亿元以上。(市林业和草原局、市发展改革委、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市农业农村局等按照职责分工负责,各县、自治县、区人民政府负责组织落实,以下均需各县、自治县、区

云南高原特色农业发展探讨

云南高原特色农业发展探讨 摘要高原特色农业是促进云南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的基本保证,是推动农业现代化、农村现代化和农民现代化的基本途径。该文通过分析云南高原特色农业发展优势与短板,提出加快云南高原特色农业发展的对策;以进一步提高高原特色农业发展的水平和能力;实现云南经济的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保障云南粮食安全,推动高原特色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保障粮食安全。 关键词农业;高原特色农业;优势与短板;粮食安全;云南省 云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秦光荣在2012年3月6日《人民日报》发表文章提出,通过发展高原特色农业,探索现代农业新路,补齐农业产业短板,增强农业竞争能力,促进农民持续增收。2012年6月云南第九次党代会提出发展高原特色农业的任务,其内涵是生态、安全、实效、环保、低碳、丰富,其实质是建设切合云南实际,具有云南特色的现代农业。发展高原特色农业能保持云南农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和云南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稳定,因此,推动高原特色农业发展对云南来讲不仅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而且还有重要的政治意义。 1 高原特色农业的内涵 特色农业是中国农业经济发展新阶段提出的现代农业的一种主要模式。特色农业是指为了适应特定的农业生产条件,以效益为中心,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人文环境、区域、技术、管理等方面的比较优势,围绕“特色”进行农业生产或提供服务,从而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的新型农业发展形式[1]。海拔高度一般在1 000 m以上,面积广大,地形开阔,周边以明显陡坡为界,比较完整的大面积隆起地区称为高原。特色是指事物所表现出的独特的色彩、风格等。高原特色农业是指高原地区独特的农业类型,集高原粮仓、特色经作、山地牧业、淡水渔业、高效林业、开放农业于一体的现代农业。 2 云南高原特色农业发展优势与短板 大力发展高原特色农业,是云南省根据云南农业现状和发展需要做出的一项重要决定。高原特色农业将成为云南省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农民增加收入的重要来源,但在发展高原特色农业中也存在一些优势与短板,应主动思考,采取对策。 2012年6月21日在云南曲靖召开的省高原特色农业推进大会精确分析了云南发展高原特色农业的优势。一是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取得显著成效,特色产业发展初具规模。云南农产品和农业资源丰富,粮食实现“九连增”,总产达1 775.6万t;林业总产值689亿元,冬季农业开发超166.67万hm2。烟叶、咖啡、橡胶、鲜切花、核桃面积产量居全国第一,茶叶、甘蔗产量居全国第二,肉类、蔬菜、马铃薯产量也居全国前列。二是农业基础设施不断改善,物质装备水平不断提高。

关于云南省区域特色经济发展的几点思考

关于云南省区域特色经济发展的几点思考 云南省位于中国的西南边境地区,地理位置得天独厚,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民族文化。在云南省的经济发展中,应该充分发挥地理优势和特色资源,积极探索出适合该地区发展的经济模式,并进一步加强与周边地区和国家的合作,实现互利共赢的局面。 云南省可以充分利用其地理位置的优势,发展跨境贸易和边境旅游。云南省与邻国缅甸、老挝等地相邻,可以通过加强边境合作,打造边境经济合作区,促进贸易往来和旅游发展。云南省还可以借助“一带一路”倡议,加强与东南亚国家的合作,打造通道经济,成为中国与东南亚地区的重要经济枢纽。 云南省应该发展特色农业,充分利用良好的气候和土地条件,培育一批具有竞争力的农产品品牌。云南省的气候条件适宜农业生产,可以种植各种农作物和水果,如稀有的野生菌、世界著名的普洱茶等。通过加强农产品的品牌建设和市场推广,可以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推动农业经济的发展。 云南省还可以积极发展旅游业,将自然风光和民族文化融入到旅游景点的开发中。云南省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如滇池、石林、虎跳峡等,这些景点具有独特的自然风貌和文化内涵,可以吸引国内外游客前来观光和度假。云南省还有多个少数民族聚居区,可以举办民族文化节日和表演,展示多样性的文化风貌,吸引游客体验和参与。 云南省还可以发展文化产业,培育一批有影响力和特色的文化企业。云南省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和民族传统,可以通过举办文化活动、建设文化场馆等方式,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云南省还可以通过培育文化创意产业和数字娱乐产业,提升文化产业的附加值,促进经济的转型升级。 云南省还应该加大对教育和科技的投入,培养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为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云南省拥有多所高等学府和科研机构,可以通过加大对科研和创新的支持,提升科技水平和创新能力。云南省还可以加强与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合作,引进高端人才和创新项目,推动科技产业的发展。

红河县特色产业园发展规划

红河县特色产业园发展规划 (2009——2013年) (初稿) 前言 “十五”以来,在红河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红河县工业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非公有制经济不断发展壮大,促进了工业经济从单一模式向多领域、多层次渗透,工业经济综合实力显著增强。 为配合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云南省实施新型工业化进程,以及红河州加大南部六县发展步伐,实施“双百计划”和“重点产业建设行动计划”的契机,红河县委、县政府提出了建设特色产业园的发展战略,使红河县的名、特、优、新资源发挥产业优势。 红河县建设特色产业园将对县域工业经济的发展产生十分重要的意义。红河县丰富的资源为发展地方特色经济提供了巨大资源基础,因地制宜地发展别具一格的特色经济,对振兴地方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改善群众生活和推进新农村建设将产生极大的推动作用。红河县提出建设特色产业园,依托产业园区办工业,加快红河县开放型经济发展步伐,是红河县在相当一段时期内必须坚持的前进方向,也是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

综上所述,为了更好地指导红河县特色产业园的规划与建设,特编制此规划。 第一章规划总则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会议精神,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大力推进“工业强县”战略,扩大对内对外开放,突出又好又快发展的主题,紧抓省、州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的机遇,坚持以发展为主题,以市场为导向,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制度创新、科技创新和管理为动力,依托资源优势,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才资源优势得以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努力构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工业经济发展格局,以工业的快速发展,推进红河县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 规划思路:以技术创新为动力,以提高产业竞争力为核心,重构新的产业群体,把发展生物资源加工业和石才加工产业作为园区经济增长点,依靠结构创新和体制创新,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努力构筑具有特色的充满活力的工业发展格局,积极推动工业上一新台阶。使成为红河县区域经济发展组合板块,成为红河县老城城郊功能的服务大平台。

云南省十一五新型工业化发展规划纲要

云南省"十一五"新型工业化发展规划纲要 为进一步落实科学发展观,明确我省新型工业化的发展方向、基本思路、目标任务和战略重点,发挥经济调控职能,引导社会投资和市场主体行为,实现新型工业化又快又好发展,依据《中共云南省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和《云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制定本规划纲要。 第一篇总体思路和发展目标 第一章云南工业进入新的发展时期"十五"期间,云南工业经济经历了止跌回升、恢复增长、提质增效、稳定发展的阶段,工业主导作用显着增强。结构明显改善,优势产业发展壮大。改革逐步深化,各类企业活力增强。工业投资加大,技术创新能力提升。资源配置优化,循环经济不断推进。园区建设步伐加快,集群发展实现突破。经济运行监测强化,宏观调控体系逐步完善,全省工业经济正朝着又快又好的方向发展。"十一五"是我省工业实现又快又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从国际看,世界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加速,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相互依存度越来越大,国际产业升级和转移速度加快,我国正在成为世界制造业中心。从国内看,我国经济正处于快速增长阶段,同时也将是工业化、城镇化加速发展时期。国家将继续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快推进建设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泛珠三角"区域合作和南向互利合作,新的区域经济发展格局正在形成。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增强。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向纵深发展,产业结构、所有制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的趋势愈加明显。从省内看,"十一五"时期,我省将进入人均GDP1000美元的加快发展期,社会需求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增强。经过"十五"的努力,全省新型工业化已有较好基础,能源制约矛盾逐步缓解,一批重点项目相继技产,大企业竞争力明显增强,加快发展的有利条件较多。

云南省特色经济林产业发展规划提纲及主要内容

云南省特色经济林产业发展规划提纲及主要内容

前言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以及云南省委、省政府《关于加速林业发展的决定》,为新时期云南林业的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极大地调动了全省人民发展林业的积极性。为实现云南省“建设完备的森林生态体系和较为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的奋斗目标,省委、省政府站在历史的高度,结合云南林业发展实际,提出了“实施六大工程,建设八大产业”的发展思路,加速我省森林资源培育和林业产业发展步伐,促进全省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 特色经济林是云南林业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省广大山区群众重要的经济来源。大力发展具有我省特色的经济林产品,不仅是广大山区群众的迫切需要,也是我省林业产业自身发展的需要。因此,为规范和指导全省特色经济林的发展,进一步做大、做强我省特色经济林产业,将其培育成为农村新的经济增长点,必须编制一个发展方向明晰,措施扎实可靠,符合省情、民情的云南省特色经济林产业发展规划。 在省林业厅的统一组织和领导下,由省林

业调查规划院、林科院、西南林学院等单位的专家和工程技术人员组成编写组,共同完成了《云南省特色经济林产业发展规划》的编制工作。编写组从6月初开始,通过对全省经济林产业现状的调查分析,结合全国以及世界经济林产品市场发展趋势,在全省各地(州、市)产业规划的基础上,历时2个月完成初稿。8月4日由省厅组织,听取了有关专家和企业代表的意见,编写组对规划再进行修改,形成此讨论稿。 1 云南特色经济林产业发展现状 1.1 特色经济林现有资源及产业概况 特色经济林树种范围 本规划中的特色经济林主要是指,由林业部门管理并组织实施的具有我省地方特色和产品优势的乡土经济林树种以及部分通过引种栽培试验,具有推广价值和市场前景的国外品种。主要包括:干果类的核桃、板栗、银杏、果梅、云南皂荚、澳洲坚果;香料饮料类的八角、花椒、肉桂、酸木瓜;木本油料类的油茶、油橄榄;工业原料类的棕榈、青刺尖、油桐、等。其中油橄

云南省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操作细则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编制的依据与原则 一、编制依据:根据国家林业局二◦◦三年林资发[2003]61号“国家林业局关于颁发《森林资 源规划设计调查主要技术规定》的通知” ,以及规定中需要各省对部分内容进行细划和补充的要求,针对云南省一九九六年编制的《云南省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操作细则(试行)》已不能满 足新规定的情况,特编制本操作细则。 二、编制原则 (一)对国家林业局颁发的《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主要技术规定》中要求各省细划的内容 进行具体规定,进一步明确云南省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的内容、技术标准和方法,具有可操作 性。 (二)根据云南省森林资源经营管理现状和发展需要,在保证调查范围整体性的前提下,对不同经营目的的区域调查内容和详细程度有所侧重,以使调查成果能更好地为林业生产经营和管理服务。 (三)适应云南省林业发展的需要,提供满足编制森林经营方案、林业分类经营、产业发展规划、森林资源管理所需的森林资源信息。 第二条调查的目的与任务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简称二类调查)是以国有林业局、林场、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等森林经营单位或县级行政区域为单位,以满足森林经营方案、总体设计和县级林业区划、规划设计等需要而进行的森林资源调查。 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的主要任务是:根据调查目的查清森林、林地和林木资源的种类、数量、质量与分布,客观反映调查区域自然、社会、经济条件,综合分析与评价森林资源与经营管理现状,提出对森林资源培育、保护与利用的意见。其调查成果是建立或更新森林资源档案,编制森林采伐限额,进行林业工程规划设计和森林资源管理的基础,也是制定区域国民经济发展规划和林业发展规划,实行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和森林资源资产化管理,指导和规范森林科学经营的重要依据。 第三条调查范围与内容 一、调查范围森林经营单位应调查该单位所有和经营的土地;县级行政单位应调查县级行政区域所有的森林、林木和林地。 县级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应根据土地管理部门和测绘部门最新勘界结果落实调查范围,并与周 边县进行接边。若还存在争议地段,要确定工作界并在区划时单独区划,避免区域和省汇总时的重、漏。二、调查内容. (一)必须调查的基本内容 1. 核对和确定调查范围的境界线、各级行政区划界线(如县、乡、村界)和管理区界线(如林场、营林区),复查的森林经营单位要核对两期境界线的变动。 2. 在调查范围内进行林地区划、林班区划(复查的尽可能用前期)、小班区划、森林分类区划和林种区划。 3. 调查各类林地的面积和权属。 4. 调查各类森林蓄积量、四旁树和散生木蓄积量。 5. 调查各类森林的起源。 6. 调查和收集与森林资源有关的自然地理环境因素(包括地理位置、气候、水文和自然灾害等)和社会经济情况。 7. 调查与森林资源有关的生态环境因素,包括植被、土壤、地形地势等。 8. 调查森林经营条件、前期主要经营措施与经营成效。 (二)可选择进行调查的内容下列调查内容及其调查的详细程度,可根据森林资源管理与监测、森林经营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