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学孔子怎样当老师原文摘抄(一)

学学孔子怎样当老师原文摘抄(一)

学学孔子怎样当老师原文摘抄

词语摘抄

•教学大纲: 孔子强调教学大纲的重要性,将其视为指导教学的核心目标。

•温故而知新: 孔子提倡温故而知新,即通过复习旧知识,进一步理解新知识。

•患难之交: 孔子强调教师与学生之间要建立真正的朋友关系,共同度过困难。

•读书破万卷: 孔子鼓励学生广泛阅读,积累知识,提高自己的素养。

•不患失之不自得: 孔子认为学习是一种自我实现的过程,不要担心知识的丢失。

句子摘抄

•孔子曾经说过:“由周公至于德行,端,表,据之不愈;修之不越。”这句话表达了他对于教师品德和行为的严格要求。

•孔子认为“教书不传,何以传道”。这句话提醒教师应当将知识传授给学生,以便他们继续传承。

•孔子强调:“学者必有所求,然后不困。”他认为学生应该有自己的学习目标,在追求中不会感到困惑。

•孔子教导学生时曾说:“问而不知,害人也。”他提醒教师要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帮助他们获得知识。

•孔子认为:“不患失之不自得者,何以利他人?”他鼓励学生掌握知识,并将其用于造福他人。

段落摘抄

教学原则

孔子对于教学有着清晰的原则。首先,他强调教学大纲的重要性,将其视为指导教学的核心目标。其次,他鼓励学生广泛阅读,积累知识,提高自己的素养。此外,温故而知新也是孔子的教学原则,通过

复习旧知识,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新知识。最重要的是,孔子

认为教师应该与学生建立真正的朋友关系,共同度过患难。

教师责任

对于教师来说,孔子提出了明确的责任要求。首先,教师应该具

备优秀的品德和行为,成为学生的楷模和榜样。其次,教师需要将自

己所学的知识传授给学生,使他们能够继续传承。此外,教师还应该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帮助他们获得知识。最重要的是,教师要督促学

生确立自己的学习目标,并帮助他们实现这些目标。

以上是《学学孔子怎样当老师》原文中与相关词语、句子和段落的摘抄。这些内容展示了孔子作为一名资深的创作者和教育家,在教学方法、教师责任等方面的思考和观点。

跟孔子学当老师

跟孔子学当老师 一位诺贝尔奖获得者曾经说过:?人类要想在二十一世纪站住脚跟,就要去二千五百年前的孔子那里寻找智慧。?孔子是我国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被奉为?万世师表?。这样一位在中国教育史上,第一位打破官学的垄断地位,创办私学的人是怎样实施他的教育思想的呢? 最近,我认真读了一遍《论语》,读书的过程也是和孔子一起学做老师的过程。下面就简单地谈谈自己的感受。 一、不断学习,幸福工作。 幸福是一种感觉,一个人是否感到幸福,对现实是否感到满足,主要取决于个人的心态。确实,在今天这样一个不断改革与飞速发展的时代,保持良好的心态比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都显得更为重要。作为一名教师,只要自己拥有健康的心态,才能培养出拥有健康心态的学生。孔子的一生也可谓是历经挫折,并不得志,他依旧从容、豁达,从未放弃过自己的追求。 孔子非常勤奋。他的好学表现在方方面面:如他所说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是谦虚;?我不如老?,这是实事求是;?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等等等等。 孔子说,"居之无倦,行之以忠,""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就教师这一职业而言,就是要有爱岗敬业的精神和终身学习的理念。作为一名教师,应不断地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努力教好自己的学生,还应该不断学习,适应时代对教师的要求。在工作和学习中,在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职业道德水平中,感受充实和快乐。 二、热爱学生,教学相长。 儒家理论的核心和精髓之一是"仁",?仁?即爱人。从《论语》一书中,我们处处能体会孔子与学生之间浓浓的情谊。看不出孔子有半点?师道尊严?的架子与面孔,他和弟子们俨然是一种朋友关系。正是在这种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的基础上,弟子们才能畅所欲言,师生才能共同探讨,实现?教学相长?,这也真正体现了?教学是师生平等交往的过程。?这是一种多么融洽、和谐的教学形式。学生的身心不但得到愉悦,而且情智得到极大的发展。这正是我们今天提倡快乐教学、素质教育所追求的最高境界! 教育旨在教书育人,全面发展学生的素质。而这一切的贯彻实施必须依托于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这种师生关系是开展教学活动和提高教学质量的必要保障。师生平等,教学相长,这样的教育必定是和谐的,这样的教学是民主的,这样的教学氛围是轻松愉悦的,这样的教学效率也一定是高

《学习孔子怎样当老师》读书笔记

我想做这样的教师 曲阜市尼山中学孔祥兰 当我合上《学学苏霍姆林斯基怎样当老师》这本书时,我只想说一句“我想做这样的老师”。苏霍姆林斯基从17岁开始投身教育工作,直至逝世,他用赤诚的心﹑火热的血﹑坚强的毅力﹑辛勤的汗水,在人们心中树起了一座不朽的丰碑,让我们时时不忘己任,努力完善自己的教育方法,时时不忘贴近学生的心灵,给他们发展的空间,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他们的热情,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成为有用的人才。 作为苏霍姆林斯基的学生,他们是幸福、快乐的,因为苏霍姆林斯基“把整个心灵都献给了孩子们”。作为教师的我们同样也是幸福的,因为苏霍姆林斯基就像是世界教育史上的一座永不熄灭的灯塔,指引着我们,使我们明白在传统教学思想和新课改教学理念的抗争中,解放思想,转变意识,提升自身内涵,彰显着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的完美结合。 我对苏霍姆林斯基的顶礼膜拜,一句“我想做这样的老师”,虽然难以表达对我的教育之情,但却充满着热情与激情。真正做成这样的老师,需要在漫长的教师职业生涯中不断探索,不断实践,不断总结经验。苏霍姆林斯基在教育生涯中,他把学生成是教师最重要的使命。他首先关注的不仅是学生的学习成绩,还有学生的心灵,更加注重教育的方式。那就是教育不仅要供给他一块够吃的面包,而且能给予他生活的欢乐和自尊。所以我们必须时常反思自己的行为:我们究竟有没有关注到孩子的心灵,我们所做的一切究竟能不能帮助孩子树立生活的信念,让他体验到生活的欢乐和作为人的尊严?在他的眼中,学生是一枝即将待放的花蕾,小心翼翼的呵护着。他认为成年人偶尔说出的一句话,或者一次偶然的沉默,都会像锋利的刀子一样伤害孩子。因此,“小心翼翼地保护这些柔弱的心灵是教育中最复杂、最重要的任务。只有这样,教育这朵花才能开放得鲜活美丽”,这些发人深省的语句表达她对当今教育教学一些短视与功利行为的看法,更表达她的期望,那就是教育应该有超乎功利的追求,那就是要教育学生做一个真正的人。 想到这些,不禁使我想到我的学生张敏,张敏是一个非常内敛的女孩,从来不与同学和老师交流,学习相当认真,但成绩总是不理想,忧郁的眼神让我看

人生的导师-孔子 (原文)郜元宝

孔子生于公元前551年,卒于公元前479年,春秋时鲁国昌平乡陬邑人(今山东省曲阜县南)。孔子是父母野合所生,小时候头顶中间特低,故名之曰丘。孔子三岁上丧父,他自述“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做过仓库出纳、牛馆,但他没有自暴自弃,无论什么事,都做得非常之好。他特别好学,“吾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也”。又说,“三人行,必有我师”;“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如此好学,所以博文多能。“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纵心所欲不逾矩"。这概括了他一生求学进取境界不断提高的历程。 孔子三十岁以后,各方面都比较成熟,就出来从政,一直到五十五岁。先后到鲁国、齐国做过几任小官,还一度任鲁司寇,掌管全国的治安司法。但是由于不遇明主,孔子在政治上是不得意的,所以从五十五岁一直到死,他都是周游列国,聚徒讲学。孔子学说,也就在这周游讲学的过程中得以完成。 孔子从自己的切身经验中感到人不学无以成材,无以用世,所以他好为人师,诲人不倦。他首先是一位教育家,然后才是一位思想家和政治家。他说他“恒惑德之末修,学之未讲”,把讲学和个人的修养看得同样重要。他“述而不作”,死后弟子把他的言行记录下来,编成一部薄薄的《论语》,其中充满了他善良、智慧的教诲,如和煦春风,沁人心脾。正是有了孔子这位人生导师,中国文化才雄踞世界,历久弥新。

不同于西方古代的圣哲,孔子“不语怪、力、乱、神”,只关心人与人的现实生活,所谓“六合之外,圣人存而不论”。因他的影响,中国文化才以实用理性“经世致用”为主,一至于今。在孔子那里除了对具体人生的切实指教,极少谈论宇宙、始基、本体、神圣之类的东西。所以说,他是一位伟大的人生导师。 孔子指导人生,重点在“仁”。仁就是爱人,爱人就是使人和己都能成为人所应该成为的样子,追求人所应该享受的幸福与快乐。 孔子一生懂憬着“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的“大同”世界,但残酷的现实使他感到“吾道穷矣”,不知道自己的理想能否实现。即使如此,他对学生,还是讲他自己“吾道一以贯之”,“知其不可而为之”。孔子周游列国,居无定所,颠沛造次,历经困厄,别人说他“累累如丧家之大”,他也无可奈何地承认“然哉,然哉”,但艰难险阻,并没有击垮他。他经常教育学生,不要学那些隐士,在山林与鸟兽为伍,不问人事。个人应该尽量发挥所学,为社会作贡献。做人要讲究志气,他说“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也”,否则就失去了做人的基本品格。他认为,“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君子当困厄时不夺其志,小人可就要乱来了。他表扬最心爱的弟子颜回,说他居陋巷,饭蔬食,犹不改其乐。他的确重视人的乐观精神,在路上遭围困,生命都受到威胁,孔子还弦歌不绝。他还教学生要“义”为标准决定取舍,“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云”……孔子时时刻刻都想着如何使他的学生成为他理想中的人。他那些教导,总是在具体的场合下脱口而出,并不是事先想好一篇文章,临时宣读。

《论语》原文附翻译

《论语》翻译 学而篇第一 1.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 【译文】孔子说:“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 2.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tì),而好犯上者,鲜(xiǎn)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人之本与(yú)?” 【译文】有子说:”孝顺父母,顺从兄长,而喜好触犯上层统治者,这样的人是很少见的。不喜好触犯上层统治者,而喜好造反的人是没有的。君子专心致力于根本的事务,根本建立了,治国做人的原则也就有了。孝顺父母、顺从兄长,这就是仁的根本啊!” 3 子曰:巧言令色(1),鲜xiǎn)仁矣。” 【译文】孔子说:“花言巧语,装出和颜悦色的样子,这种人的仁心就很少了。” 4. 曾子曰:“吾日三省(xǐng)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chúan) 不习乎?” 【译文】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做到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给我的学业是不是复习了呢?” 5.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tì),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译文】孔子说:“弟子们,在父母跟前,就孝顺父母;出门在外,要顺从师长,言行要谨慎,要诚实可信,寡言少语,要广泛地去爱众人,亲近那些有仁德的人。这样躬行实践之后,还有余力的话,就再去学习文献知识。” 【评析】这表明,孔子的教育是以道德教育为中心,重在培养学生的德行修养,而对于书本知识的学习,则摆在第二位。孔子办教育,把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放在第一位,而文化学习只是第二位的。 6. 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译文】有子说:“礼的应用,以和谐为贵。古代君主的治国方法,可宝贵的地方就在这里。但不论大事小事只顾按和谐的办法去做,有的时候就行不通。(这是因为)为和谐而和谐,不以礼来节制和谐,也是不可行的。” 7.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译文】孔子说:“君子,饮食不求饱足,居住不要求舒适,对工作勤劳敏捷,说话却小心谨慎,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这样可以说是好学了。” 9. 子贡曰:“贫而无谄(chǎn ),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译文】子贡说:“贫穷而能不谄媚,富有而能不骄傲自大,怎么样?”孔子说:“这也算可以了。但是还不如虽贫穷却乐于道,虽富裕而又好礼之人。”子贡说:“《诗》上说,‘要像对待骨、角、象牙、玉石一样,切磋它,琢磨它’,就是讲的这个意思吧?”孔子说:“赐呀,你能从我已经讲过的话中领会到我还没有说到的意思,举一反三,我可以同你谈论《诗》了。” 10.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译文】孔子说:“不怕别人不了解自己,只怕自己不了解别人。” 为政篇第二

跟孔子学当老师

跟孔子学当老师 一、榜样的力量 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论语?子路》 《述而》7.20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5、子曰:“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论语?泰伯》 二、师生之间的其乐融融 8.子曰:“二三子以我为隐乎?吾无隐乎尔。吾无行而不与二三子者,是丘也。《论语?述而》 9. 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子游对曰:“昔者偃也闻诸夫子曰:‘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子曰:“二三子!偃之言是也。前言戏之耳。” 《论语?阳货》 10. 子见南子,子路不说。夫子矢之曰:“予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 《论语?雍也》 四、师爱的温暖与感动 11. 伯牛有疾,子问之,自牖执其手,曰:“亡之,命矣夫!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 《论语?雍也》 15. 颜渊死,子曰:“噫!天丧予!天丧予!” 《论语?先进》 16. 颜渊死,子哭之恸。从者曰:“子恸矣。”曰:“有恸乎?非夫人之为恸而谁为?”《论语?先进》 四、因材施教 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 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

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论语?先进第十一》), 五、有教无类 〈论语?述而〉》“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尝无诲焉” 六、巴掌和甜枣 12.子贡问曰:“赐也何如?”子曰:“女器也。”曰:“何器也?”曰:“瑚琏也。”《论语?公冶长》 13.子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从我者,其由与?”子路闻之喜。子曰:“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 《论语?公冶长》 七、学生对老师的敬意 1.叔孙武叔语大夫于朝曰:“子贡贤于仲尼。”子服景伯以告子贡。子贡曰;“譬之宫墙,赐之墙也及肩,窥见室家之好。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美,百官之富。得其门者或寡矣。夫子之云,不亦宜乎!” 《论语?子张》 2.叔孙武叔毁仲尼。子贡曰;“无以为也!仲尼不可毁也。他人之贤者,丘陵也,犹可逾也;仲尼,日月也,无得而逾焉。人虽欲自绝,其何伤于日月乎?多见其不知量也。” 《论语?子张》 3.陈子禽谓子贡曰:“子为恭也,仲尼岂贤于子乎?”子贡曰:“君子一言以为知,一言以为不知,言不可不慎也。夫子之不可及也,犹天之不可阶而升也。夫子之得邦家者,所谓立之斯立,道之斯行,绥之斯来,动之斯和。其生也荣,其死也哀,如之何其可及也?” 《论语?子张》 子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

学学孔子怎样当老师

学学孔子怎样当老师 古人称教师为先生,但在世人的的眼里,并非所有的教师都能配称为先生。所谓先生,不只是指传授知识让人考试能有个成绩的人,更指的是那些能言传身教,教人懂得如何处世立身的人。 孔子作为先生,已经被人们尊称了两千多年,其中不乏圣人、先师、师尊等敬称。他的影响不仅在中国的历朝历代,而且还流传到外国,走向了世界。孔子教育思想之所以能世代相传,因为他不仅是一位教师,更是一位先生。 孔子的一生,除了中途当了几年官,被搞阴谋的人离间下台后,将全部的精力都献给了教育事业。 作为教师,他热衷于教学,到了“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的地步。他不投资,不经商,安贫乐道,心无旁骛。他提出“有教无类”,只要愿意上进、虚心求学的学生,他都不加区别地接受。 他平等待人,对好生差生一个样,不搞区别对待。聪明的学生他喜欢,比如颜回,迟钝的学生他也接受,譬如攀迟。 有一次,樊迟问孔子怎么样种庄稼,孔子不太高兴说:不知道,“我不如老农民”。那樊迟还傻乎乎的,既然你种庄稼不会,那怎么种白菜啊?孔子有点生气了说:不知道,“我

不如老圃”。老圃就是老菜农,樊迟于是傻乎乎的转身走了,他想老师不懂,我就去问老农、老圃去吧。 樊迟一出门,孔子就说:“小人哉,樊迟也”。这里“小人”不是指坏人,而是没有出息,没有境界。学的不是大学,是小学,学小学就成小人,学大学才成大人嘛。但孔子也并没因迟是“小人”而不要他了。 孔子教育学生,重视德行。“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他以仁为核心,要求大家与人为善,富有同情心,乐于助人,待人真诚、宽厚。“己所不欲,毋施于人”、“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躬自厚而薄责于人”。 孔子不体罚学生,不因为学生上课迟到而罚站,不罚“抄N 遍课文”,不动辄“把家长叫来”,更不用风凉的语言讽刺挖苦学生。他靠以身作则,言传身教,来维护正常的教学秩序,他爱学生,把学生当成自己的朋友。当然,学生也是他的生活来源,他要靠腊肉干(学费)来维持生计,因为他没有公家的拨款。 孔子教学的另一特色是因材施教,他没有教科书,没有统编教材,不设必修课,不发文凭,不评先选优,但他却知道每个学生的底细,知道他们的性格和理想,和他们个别对话,他会问:同学,你将来想干什么?从而对症下药,达到教学目的。

学学孔子怎样当老师

《学学孔子怎样当老师》 诚实守信: 人世间之所以有是非高下之别,均来源于人们内心的不平衡。人的内心的不平衡是贪婪和欲望的根本,即便未真动刀枪,但如果内心每日处于不平之中,那么无论如何是建立不起和谐的人际关系。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诚信作为一切道德的基础和根本,是人之为人的重要品质,也是社会赖以生存发展的基础,更是现代德育教育的重点。 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 一滴水折射七彩阳光。正人先正己。 孔子认为君子有九个问题需要自省:是否看的明确;是否听得清楚;脸色是否温和;容貌是否谦虚有礼;言语是否忠厚诚恳;做事是否认真负责;有疑惑是否想办法求教;生气的时候是否想到后果灾难;取得利益是否合乎义理。 “聪明要有愚来守;功劳要用让来守;勇敢要用怯来守;富有要用谦来守。 希望得到肯定是每个人的天性,更何况孩子。一句积极的评价就是鼓励孩子奋发向上的强大动力,孩子建立了信心,对待各种事物的态度就会更加积极。 马卡连柯说:学生可以原谅教师的严厉、刻板、甚至吹毛求痴,但不能原谅他的不学无术。只有教师学会终身学习,才能教会学生终身学习。 安静的环境能使一个人浮躁的心静下来。 阅读的意义在于,它能超越世俗生活的层面,建立起崇高的精神世界。 霍懋征:四乐养生之道:知足常乐、助人为乐、自得其乐、天伦之乐。 知识,而且是能够带给他们温暖和关怀的。 教育学生千万不能“惩一儆百”而要给他们反思的时间、空间和改正错误的机会。 孩子的心灵原本纯洁,只要老师能平等、真诚地对待他们,他们总会改变,教师的一视同仁甚至会影响孩子的一生。 一个真正的老师是不仅能够带给。 教育教学过程,本质上是一个教学交往的过程,是一种情感的交流,是一种爱的传递,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学。 爱,才是开启学生心灵大门的钥匙。 孝养父母不仅仅是养父母之身,更要养父母之心,全父母之德。 做官的好好学习就有了仁爱之心,老百姓好好学习了就容易被管制,教育总是有用的。

孔子的“师范”之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孔子的“师范”之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孔子显然有着一样的忧虑,和黄宗羲不同的是,他首先以人师的立场反省自己: “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论语?述而》) 由之,他提出了为师者的第一要务――学习: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为政》) 温习已经学过的东西,并常求知道没有学过的,亦就可以为人师了(毛子水《今注今译》)。 “故”,在古代通“古”,所以有人将之解为古代文章典籍;皇侃称之“所学已得之事”,朱熹注为“旧闻”,我们将之推为一切既有的知识和经验,大体不错。 换用今天的教育话语,就是:时时重温教育经典,反复研习教育

案例。 然而,“温故”未必都能“知新”。现实中言必名家,但生搬硬套;勤于笔耕,而进步甚微的大有人在。叶澜教授一语道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教学反思则可能成为名师。 “温故”只是掌握学习材料,“知新”才是学习目的,从温故到 知新的唯一有效途径,就是“反思”。 叶老师的“反思”隐含着自省的意思,有类于“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里仁》)。 孔子则更推进一步,提出“叩其两端而竭焉”,也就是对一个问 题从正反两个方面反复推敲直至完全理解而止。这就是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了。 这提示我们:在教育工作中,看到别人好的做法,或自身工作取得良好效果,不要急着去效仿或复制,而应进一步去思考为什么他(我)能做好?还有哪些地方做得不够?他(我)还能做得更好吗?

关于“温故”,孔子的做法如下: 首先,要带着问题去学习:“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同时,要“切问而近思”,也就是说,问题的提出一定要切近自身实际。对于教师而言,基于问题的学习才更有方向,才更有学习的动力,才更有解决实际教育问题的价值。 其次,在“学”与“思”的辩证互动中学习:“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而不思”前面已有所述,“思而不学”,则是一味凭空发想,不从现有的经验和现实出发,容易陷入“空虚自喜”、自以为是的境地,这样的人当老师,自然就是一件“殆”事了。 再次,其实也是最关键的,就是要用“行”(实践)来检验“学”与“思”的成果。孔子说,“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诗经》会得再多,不能运用于政务、外交,又有什么用呢? 今日偏有这一类人,也学,也思,教育经典,言之凿凿;思维活跃,举一反十,偏偏凌空三尺,远离教育实践,空谈“性”“命”,专

【最新推荐】孔子关于做好事的,原文word版本 (6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孔子关于做好事的,原文 篇一:孔子拜师原文 孔子年轻的时候,就已经是远近闻名的老师了。他总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不够渊博,三十岁的时候,他离开家乡曲阜,去洛阳拜大思想家老子为师 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在洛阳城外,孔子看见一驾马车,车旁站着一位七十多位的老人,穿着长袍,头发胡子全白了,看上去很有学问。孔子想:这位老人大概就是我要拜访的老师吧!于是上前行礼,问道:“老人家,您就是老聃先生吧?”“你是——”老人见着位风尘扑仆仆的年轻人一眼就认出了自己,有些纳闷。孔子连忙说:“学生孔丘,特地来拜见老师,请收下我这个学生。”老子说:“你就是仲尼啊,听说你要来,我就在这儿迎候。研究学问你不比我差,为什么还要拜我为师呢?”孔子听了再次行礼,说:“多谢老师等候。学习是没有止境的。您的学问渊博,跟您学习,一定会大有长进的。” 从此,孔子每天不离老师左右,随时请教。老子也把自己的学问毫无保 人们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学问,也敬重他们的品行。留地传授给他。 篇二:孔子学琴课文原文 孔子学琴 孔子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有多方面的兴趣和特长,还精通音乐。如弹琴、鼓瑟、吹笙、击磬,他样样都会,尤其弹得一手好琴。但孔子从不满足。他五十岁那午,还特意向鲁国的著名音乐家师襄学弹琴。 师襄将一首曲子教给孔子练习。一晃十天过去了,师襄还不见孔子来学新的曲子,感到有些奇怪,便去看望。他踏着琴声来到孔子的窗前,只见孔子正毕恭毕敬地弹那首曲子,弹完一遍又弹一遍,丝毫没有厌倦的样子。师襄轻轻地走进屋里,对孔子说:“你已经练了整整十天,这首曲子也会弹了,可以再学一首新的曲子了。”孔子连忙站起来,诚恳地说:“我只学会了曲谱,还没有真正掌握弹奏的技巧呢!”说完,又席地而坐,继续弹奏起来。 过了几天,师襄又来看孔子练琴。他看到孔子的手指运用自如,乐曲弹奏得像小溪流水一样顺畅自然、悦耳动听,便说:“你已经掌握了弹奏的技巧,可以

《学学孔子怎样当老师》

《学学孔子怎样当老师》 面对教育教学的各种理论、思想,我们何去何从,怎样教好我们的学生,一直是困扰我们的大问题。读完学校为我们配备的“做不抱怨的教师丛书”之《学学孔子怎样当老师》,学到了很多,感触很大。学第一,教第二的教学理念。孔子最喜欢的事不是“教”,而是“学”,他不停地“学”,藉此当上了教师,获得了快乐。孔子是把自己研读过的历史文化遗产变成了自己的“文”,他消化了自己所能学到的历史文化遗产,把它们变成了自己肚子里的“学问”。所以他可以心情快乐、底气十足地站在他那座土堆起来的“杏坛”上。“学”就是孔子借以安身立命的生活方式。在确立人生第一乐事的过程中,孔子遇到的最大诱惑是“思”。他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是把“思”作为第一乐事。“思”必以“学”为基础,否则“思”与“学”都无乐趣了。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其中“不愠”与“乐乎”皆来自“学”,换言之,“学”实为教学或教师生活之本。只有先学了,才能教学,才能成为“不愠”与“乐乎”的教师。孔子即是先通过历史文化将自己所要教授的“义理”研究清楚,然后才来教学生。他是一位真正的以“学”与“思”作为“教体”的教师。循循善诱,因材施教的教育方法。孔子教育学生不倚老卖老,不居高临下,不盛气凌人,而是表现出一副和蔼可亲,平易近人的姿态,他和颜悦色地对学生说:“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意思是你们不要因为我的年纪比你们稍长一点就不敢说话,你们大可不必紧张,也无须顾忌,随心所欲,大胆直言,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想怎样说就怎样说。从这里我们看到了孔子的教学习惯,那就是平等、民主,朋友式的对话闲聊,不存在年龄、辈份长幼之别的顾虑,学生当然愿意在一种和谐、民主的氛围里畅所欲言。学生的性情习惯、个性心理丰富复杂,多种多样,孔子的教育不是千篇一律,空洞说教,而是因人而异,因材施教,方法灵活多变而又风趣幽默。孔子就是这样,对骄狂自负的子路,含蓄批评;对谦逊过分的冉有、公西华则委婉鼓励。启发引导,通情达理,这就是孔子的教育,针对各不相同的人的个性心理的不同,分别进行不同的教育。这种“因材施教”的意义在于尊重学生个体的独特性,能够较好地促进学生个体身心健康的和谐发展。孔子对学生知根知底,巧于设问,善于启发,教育具有极强的针对性。这种立足现实,洞悉心理,循循善诱,启发引导的教育方法对于我们贯彻实施新课程改革无疑是有重要启示意义的。自主互助的学习方法。孔子深谙教育之道,教育学生的方法也多种多样,其中,他非常注重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互助教育。他不多说一句话,更不动辄批评、呵斥,而是引导学生谈理想,谈志趣,让学生在相互交流中,在老师不经意的暗示中,明白自己的行为习惯、礼仪修养应该如何定位和规范。孔子用冉有和公西华的谦逊温和来教育子路,也用子路的果敢自信来鼓励冉有和公西华,这种用心良苦的活动安排的

学学孔子怎样当老师原文摘抄(一)

学学孔子怎样当老师原文摘抄(一) 学学孔子怎样当老师原文摘抄 词语摘抄 •教学大纲: 孔子强调教学大纲的重要性,将其视为指导教学的核心目标。 •温故而知新: 孔子提倡温故而知新,即通过复习旧知识,进一步理解新知识。 •患难之交: 孔子强调教师与学生之间要建立真正的朋友关系,共同度过困难。 •读书破万卷: 孔子鼓励学生广泛阅读,积累知识,提高自己的素养。 •不患失之不自得: 孔子认为学习是一种自我实现的过程,不要担心知识的丢失。 句子摘抄 •孔子曾经说过:“由周公至于德行,端,表,据之不愈;修之不越。”这句话表达了他对于教师品德和行为的严格要求。 •孔子认为“教书不传,何以传道”。这句话提醒教师应当将知识传授给学生,以便他们继续传承。

•孔子强调:“学者必有所求,然后不困。”他认为学生应该有自己的学习目标,在追求中不会感到困惑。 •孔子教导学生时曾说:“问而不知,害人也。”他提醒教师要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帮助他们获得知识。 •孔子认为:“不患失之不自得者,何以利他人?”他鼓励学生掌握知识,并将其用于造福他人。 段落摘抄 教学原则 孔子对于教学有着清晰的原则。首先,他强调教学大纲的重要性,将其视为指导教学的核心目标。其次,他鼓励学生广泛阅读,积累知识,提高自己的素养。此外,温故而知新也是孔子的教学原则,通过 复习旧知识,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新知识。最重要的是,孔子 认为教师应该与学生建立真正的朋友关系,共同度过患难。 教师责任 对于教师来说,孔子提出了明确的责任要求。首先,教师应该具 备优秀的品德和行为,成为学生的楷模和榜样。其次,教师需要将自 己所学的知识传授给学生,使他们能够继续传承。此外,教师还应该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帮助他们获得知识。最重要的是,教师要督促学 生确立自己的学习目标,并帮助他们实现这些目标。

《学学孔子怎样当老师》读后感(2篇)

《学学孔子怎样当老师》读后感(2篇) 学习孔子“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情怀和以“礼”来升华自己的感情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便是孔子的情怀之一,倘若教了一辈子的书,连这样一点情怀都不曾真切地体会到,我们又有何底气可以让自己坦然地站在三尺讲台之上,更不要说去感受教学之恋的幸福与快乐。人除了吃饭工作之外,还要为爱而生。人活在世上,只要心灵不死,其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安顿自己的爱。圣人孔子亦是如此。但孔子的非凡之处在于,他竟然将自己的生命之爱献给了被许多人忽视的教学,竟通过教学找到了让其心动的归宿,而且倘若真如钱穆先生所说,孔子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真正的“职业教育家”,那么孔子还是第一位体验教学之恋的教师,因为所谓“职业”乃是“事业”,是可以视之为生命,将生命寄托于它。在教学过程中,只要孔子倾尽了自己的“深情”与“真气”,再倾下去,生命便要消失了,孔子的教学之恋即可以和人间任何一种之情媲美。 孔子是一个极富感情的人,同时有懂得以“礼”来升华自己的感情,从而使自己的感情释放出来,可以达到超凡脱俗的美,此即所谓“发乎情而止乎礼”。“理”他们彼此的关爱、尊重、理解与体贴正是这些人性力量构成了可以升

华的“理”。孔子说,“人而不仁,如礼何?” 孔子诲人不倦,循循善诱,他从来没有一句教条,也全无道学气。他所有的教学之道,因材施教,诲人不倦等等,都是以自己的赤子之心以及对学生的真实了解为基础。 人类身上那些最优秀的品质:勇敢、执着、仁慈、洁净……无论爱什么,在爱的过程中,只要具备这些优秀的品质,并将这些品质发挥出来,极可能成就并体验极致的爱情。 反观孔子,学问、人格与心意,这些能够赢得学生追随的“法宝”他一样也不缺,而且在学生面前,他历来都是“吾无行而不与二三子”,所以他的教学以及孔门的师生关系实在值得长期地研究下去。

初中孔子语录原文及翻译

孔子语录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 译文: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按时去复习它,不也很高兴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 讲解:第一句讲的是学习的方法.第二句讲的是学习的乐趣。这句话是孔子对他的弟子说的,所以“朋”指的是志同道合的人。第三句讲的是为人态度,属于个人修养范围。 2.曾子曰:“吾日三省(xǐng)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译文: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过呢?" 朱熹认为,重在为学,“传”指受之于师,“习”则熟之于己,而“忠”“信”为“传习"之本.从这里可以看出古代治学的人非常重视品德的修养。 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译文: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然后有新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凭借这个当老师了。” 讲解:这一则也是讲学习方法,强调独立思考的必要性,因为只“温故”而不独立思考,决然达不到“知新”的目的。 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译文:孔子说:“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有(陷入邪说的)危险." 讲解:这一则也是讲学习方法,阐述学习和思考的辩证关系,认为二者不可偏废。 5。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公冶长》) 【译:子贡问道:“孔文子为什么叫“文”呢?”孔子说:“他聪敏而又爱好学

刁,并且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因此用‘文’做他的谥号。"】 孔文子何(为什么)以谓(叫、称)之‘文’也?” 敏(聪敏)而好学,不耻(以……为耻)下问(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是以(因此)谓之‘文’也。” 6.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述而》) 【译:孔子说:“默默地记住所学的知识,学习却不感觉满足,教导他人不知疲倦,这些对我来说,有哪一点是我所具备的呢?”】 默而识(记)之,学而不厌(满足),诲人不倦(厌倦、疲倦) 7。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译文:孔子说:“由,我教给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聪明智慧。” 孔子说这番话的意思是,言行要谨慎,不要夸大自己的知识和本领。用现代的表述方式,就是要有谦虚的学习态度. 8。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译文:孔子说:“看见贤人就要想着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就要反省自己有没有跟他相似的毛病。” 9。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译文:孔子说:“几个人一同走路,其中必定有可以当我老师的人,我要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看到自己也有)他们那些短处就要改正。” (这两章内容相同,故予合并。) 讲解:两章也是讲学习态度的,意思是要向一切人学习,随时随地都要注意学习,不但要学习别人的长处,还要借鉴别人的短处,反省自己有没有跟他类似的毛病。 10.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译文:曾子说:“士人不可以不胸怀宽广、意志坚定,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路程又很遥远。把实现‘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很重大吗?

教师读书笔记摘抄及感悟范文优秀6篇

教师读书笔记摘抄及感悟范文优秀6篇 (经典版) 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 序言 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 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合同协议、条据文书、策划方案、总结报告、党团资料、读书笔记、读后感、作文大全、教案资料、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 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ary evidence, planning plans, summary reports, party and youth organization materials, reading notes, post reading reflections, essay encyclopedias, lesson plan material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sample essays, please stay tuned!

关于论语的原句及翻译分享

关于论语的原句及翻译分享 篇一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 【译文】孔子说:“学了以后要不断地复习、实习,不也高兴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和我一起商讨学问),不也快乐吗?虽然人家对我不了解,我也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 2、有子曰:“……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论语·学而》) 【译文】(孔子的弟子)有子说:“……一个有道德的君子,专心致力于最基础的工作。基础树立了,道就会产生。一个人孝顺父母,敬爱兄长,这就是‘仁’的基础吧!” 3、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论语·学而》) 【译文】孔子说:“花言巧语,装着一副伪善的样子,这种人,

‘仁德’是不会多的。” 4、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学而》) 【译文】(孔子的弟子)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否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否信实呢?老师传授给我的学业是否复习了呢?” 5、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论语·学而》) 【译文】孔子说:“弟子们在家要孝顺自己的父母,出外要敬爱自己的兄长。寡言少语,说话诚实可信。博爱大众,亲近有仁德的人。” 6、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论语·学而》) 【译文】(孔子的弟子)子贡说:“我老师他老人家是靠温和、善良、恭敬、节俭、谦逊来取得人们信赖的。” 7、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论语·学而》)

【译文】(孔子的弟子)有子说:“礼的作用,以遇事都做得恰当为可贵。” 8、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论语·学而》) 【译文】孔子说:“一个有道德的君子,吃饭时不要求饱足,居住时不要求舒适,对工作勤劳敏捷,说话谨慎,到有道德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这样,就可以说是好学的人了。” 9、子曰:“不患人之不已知,患不知人也。”(《论语·学而》) 【译文】孔子说:“(一个人)不要愁别人不理解自己,愁的应该是自己不了解别人。” 10、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论语·为政》) 【译文】孔子说:“用道德来治理国政,你就会像天上的北极星一样,在一定的位置上,许多星辰都来拱卫着你。” 篇二 1、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论语·为政》)

《学学孔子怎样当老师》读书笔记

《学学孔子怎样当老师》读书笔记 读完某一作品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东西,不能光会读哦,写一篇读书笔记吧。但是读书笔记有什么要求呢?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收集的《学学孔子怎样当老师》读书笔记,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学学孔子怎样当老师》读书笔记1 妈妈给我买了一本书,名叫《夏洛的网》,这本书中隐藏着许多故事,故事中的主人公是威尔伯、夏洛、老羊、坦普尔顿、朱克曼先生········ 一个蜘蛛救了一只猪,也许这个是不可能的事情,我也不信,但是这本书里就是这样讲的,一只猪被卖来卖去,整天交不到朋友,孤孤单单的,却有一只蜘蛛名叫夏洛,它和威尔伯交成了朋友,圣诞节有人要杀威尔伯,夏洛救了威尔伯,夏洛用它的网织出了王牌猪、了不起、光彩照人、谦卑等文字,这时大街上的人呼啦一下围了过来给威尔伯带上了金牌,朱克曼先生觉得这是好事,就没卖掉威尔伯。威尔伯虽然得救了,但是它的朋友夏洛却走了,他把孩子交给了威尔伯,威尔伯看着自己的朋友为自己而走,眼泪掉了下来。 一本感人的书,却将永远忘不了,一个朋友是最好的亲人,夏洛和威尔伯是我永远也不会忘记的朋友,它的故事感动了我,感动了看这本书的人。 《学学孔子怎样当老师》读书笔记2 我有幸读了《学学孔子怎样当老师》这本书,深受启发,真是受益匪浅,《学学孔子怎样当老师》读书心得。只感觉自己教学的心旅又多了一份坚定和从容。读完此书,如沐春风,豁然开朗。做教师若不学孔子乃是一种缺憾。孔子不仅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政治理论家,而且是我国古代的教育家,曾被评为“世界最著名的文化名人”之一。他所积累的丰富教学经验,形成的博大精深、独具风采的教育思想,是我国传统教育思想中的宝贵遗产。 孔子的教育思想十分广泛而全面:从教育理念到治学理念,从治学原则到教学目的,从教学态度到教学方法,从教师修养到教育手段,

孔子的教师观及其现代价值(精)

孔子的教师观及其现代价值 ----今天我们怎样当老师 安徽师范大学孙德玉 孔丘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思想学说对中国文化教育的发展影响重大,自从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他的思想遂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精神支柱,文化教育上的统治思想,人们以孔子的是非为是非。无论是官学还是私学教育,都以儒家经典为主要内容,人们学儒崇儒,以儒为荣。孔子本人也受到历代帝王的推崇。(有“圣人”、“至圣先师”、“万世师表”等称谓)其地位越来越高,一直被抬到吓人的高度。这完全是“权势者”所为,与孔子本人毫无关系。孔子的思想学说对世界文化、思想的发展,也产生过深刻的影响。早在十六世纪,基督教的传教士,曾将孔子的学说包括教育思想传入欧洲,并引起了巨大的震动。如欧洲法国启蒙主义思想家、“百科全书派”的领袖伏尔泰,曾盛赞孔子为“真理的解释者”和“道德的化身”。他认为孔子只讲道德,而不传授任何神奇事物,从不声称神灵和先知,仅此一点就是无可比拟的伟大。从16世纪至今,世界上曾经几次掀起研究孔学的热潮,有些国家(如日本、韩国、新加坡、朝鲜等)还把孔子的伦理学说列入学校的教育内容,这都说明孔子思想影响的巨大深远。孔子作为一个私学大师,毕生致力于教育事业,是一位尽职尽责且深受学生欢迎与爱戴的好教师,在许多方面确实具备了优秀教师的品质。从《论语》一书的记载来看,诸如热爱学生,忠于教职;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言传身教,知行统一;立志乐道,持之以恒;克己内省,改过迁善;后生可畏,教学相长;因材施教,启发诱导等等思想,均有值得我们借鉴之处。

一、热爱学生,忠于教职。他说:“爱之,能勿劳乎?忠焉,能勿诲乎?”(《宪问》)意思是说爱学生,自己能不任劳任怨吗:忠于教职,自己能不谆谆教导吗?这种精神正是他作为一名优秀教师的优良品质的具体反映。他不仅是这么说的,也正是这么做的。他一生历经磨难,不屈不挠,孜孜以求,献身教育。“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发愤忘食,乐而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这也正是他热爱教育事业的真实写照。 二、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在孔子看来,做为一名教师,必须有不断进取,认真负责的态度。具体地说就是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这里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自己,为了教育好学生,应该不断学习,努力提高业务水平,活到老学到老。(终身学习;一泓流动的清泉;爱自己)他自己也正是这样做的:“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论语·述而》)二是对学生,不仅要不知疲倦地为他们工作,而且还要毫不保留地把自己的全部知识传授给学生,做到“无私、无隐”、还要使受教育者不倦,(“善教者使人继其志”)。孔子还无私、无隐,他曾对学生说:“吾无隐乎尔,吾无行而不与二三子者,是丘也”。(《述而》)他不仅是这样说的,而且也是这样做的。他从未隐其学而不教的。《论语·季氏》记载了这样一侧感人的故事:孔子的儿子孔鲤在孔门受业,弟子陈亢怀疑孔子给儿子以特殊的教导,于是便问孔鲤“有异问乎?”孔鲤说吾父教导我“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故退而学诗、学礼。陈亢没有听到什么“异闻”,便得出“夫子远其子”的结论,即孔子对儿子和学生没有什么不同的指教,而是一视同仁。这就是以说明孔子具有教育家的伟大胸怀。孔子的学生子贡曾赞美说:“学不厌,智也;教不倦,仁也。仁且智,夫子既圣矣”。(《孟子,公孙丑上》)在这里“圣人”并没有什么神灵之光,不过是一个具有“仁且智”品格的优秀教师而已。但要做到这一点,又是谈何容易的。孔子的“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工作态度,

孔子语录摘抄

孔子语录摘抄 孔子语录摘抄 导读: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下面是本店铺为你精选的孔子语录摘抄。 1. 孔子语录: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摘孔子《中庸》 2. 人能宏道,非道宏人。 3. 孔子语录: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摘孔子《论语》 4.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5. 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 6. 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 7. 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8. 孔子说:"在温习旧知识后,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凭借这一点就可以当老师了。" 9. 孔子语录: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摘孔子《论语》 10. 孔子语录: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

——摘孔子《论语》 11. 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12. 孔子语录: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摘孔子《中庸》 13. 孔子语录:《诗》云:“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摘孔子《大学》 14. 孔子语录: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摘孔子《论语》 15. 曾子曰:"吾日三省(xǐng)吾(wú)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学而》 16. 孔子语录: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的欲,不逾矩。——摘孔子《论语》 17. 孔子语录: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之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摘孔子《论语》 18. 孔子语录: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摘孔子《论语》 19. 子曰:“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20. 子贡问道:"有没有一句可以终身奉行的话 "孔子说:"那大概是'恕(道)'吧!自己所讨厌的事情,不要施加在别人身上。" 21. 孔子语录:君子食无求饱,……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摘孔子《论语》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