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优质校为核心,建设区域大教研圈

以优质校为核心,建设区域大教研圈
以优质校为核心,建设区域大教研圈

以优质校为核心,建设区域大教研圈

区域教研圈的最初形态是具有共同愿景的学校教师以研究、改进工作和自我发展为宗旨,通过自愿组合而形成的非固定、非行政意义上的组织。但近年来,随着教育发展的民主性和现代性的进程,一定区域内不同学校校际研究活动的开展,逐渐出现了以优质校为核心的区域大教研圈的新型教研形态。

一、区域大教研圈建立的前提条件

区域大教研圈的建设,目标直指实现均衡发展的根本途径——加强人的培养,通过对教研队伍有意识和有策略的培育,获取可持续发展的决定性力量,并通过生动的教学实践,使理论真正服务于现实,并不断化到教师的日常行为之中。从这个层面上来说,区域大教研圈的建设打破了以往行政命令下的教研格局。基于此,几年来,我们依托华东师范大学的理论与实践指导、淮阴师范学院导师的日常组织与跟进、市教育行政成立的“新基础教育研究中心”,以市直属学校淮师一附小为核心,牵手清河区的淮师附小集团、清浦区的人民小学集团,淮阴区的二附小等学校创建教育教学的研究共同体,在提升和开发潜能方面起了积极的作用,不仅激发了教师的参与热情,更为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创生及在不同学校间的辐射并实现区域教育均衡发展起到了良好的作用。近年来,这种新型教研机制正受到越来越多的

关注,并成为促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的新方式。

(一)参与学校校长办学的开放心态

区域教研打破了狭隘的封闭办学传统,研究直指日常化的管理与教学,是一场学校学习的革命。参与学校开放发展中的问题,坦承管理理念的滞后、育人价值的贫乏。同时,随着新的思维方式的建立和新的育人价值的引领,学校固有的管理模式和教学秩序必将面临着更新的巨大考验,这一切都需要校长有着坚忍不拔、持之以恒的研究精神,有着整体转型与变革的勇气和决心。因此,参与学校校长的开放心态将会成为推动校内外教研稳步发展、真实研究的有力保障。

(二)参与教师的正确价值取向

随着实验成果的初步形成,区域均衡教育研究的推进,共同体学校老师急于寻找沟通交流、相互学习的途径,校长们也期待着借力发展、主动规划学校发展之路,搭建教师成长发展平台,因此,“大教研圈”是时代发展呼之欲出的教育研究方式。参与教师以研究为载体,以发展为旨归,从当下的课堂教学出发,直面“现实是怎样的”“为什么会这样”,深刻剖析,解读行为背后观念的缺失,并积极引导“究竟应该怎么做”,真实、朴实的教研之风使得参与教师在正确的价值取向中感受学习发展的必需,重新认识职业的崇高和生存的价值,从而获得深层次的精神愉悦和满足。

(三)教研活动有严密的安排和制度保障

探索中,以优质校为核心的共同体学校,逐步建立了“三级两层面”的互动交流教研秩序:三级是学校决策层、教研组长和骨干教师;

两层面是研究层面和个人成长层面。共同体学校在管理变革、团队建设、内力驱动、外力推进等方面相互学习、分享经验、信息交换、共谋发展。常态式的学期例会和有序安排的不间断动态跟踪,初步形成了校际共同体学校发展不可或缺的平台。大教研圈中的教师在相互支持中多元转化,逐渐形成秩序。目前,大教研圈已经成为地区推进均衡教育的有力措施和保证。

二、区域大教研圈活动开展的基本策略

区域大教研圈的建设是整合教学资源,实施区域推进,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途径。为此,我们对区域大教研圈的活动开展进行了相关探索与尝试。

(一)骨干先行,优先发展

在平等均享的大教研圈建设中,尤其需要先行组织骨干力量学习和实践,以“骨干为抓手”的管理模式培育教研组的灵魂力量。大教研圈中的学校组建骨干教师成长档案,通过派骨干参加区域教研活动,给骨干教师压担子,组织他们先实践,后反思,在理论与实践并行中培育,促进其迅速成长,并在自己校内发挥以点带面的作用。校内教研则有计划地安排骨干力量汇报学习收获,每月跟踪做研究课,组织专家导师有效指导,然后再重建内化,在实践与思考中不断推动骨干教师成长的步伐。

(二)突破时空,网状教研

大教研圈不同于常态下的校内备课组研讨,教研的目的性加强、选择性增加、动态性增强,活动的开展也呈现出多种方式。

1.变“横向沟通”为“多维互动”。大教研圈发展初期,校际间可能只有同一年段备课组来往,一至六年级相互对应结对。随着研究的推进,骨干的成长,年段之间关系被打通,低、中、高段骨干教师共研同一专题,分析阶段的生长点、提升点,同学段教师研究单元课时的递进性目标,不同课时课堂教学节奏。研究纵横交错,经纬交织,打通了学习的时空,凸显了发展的差异。新颖的研究方式有效吸引了更多教师参与和思考,日常课堂得到辐射与影响,促进了教师教学行为的改进。

2.变“对面交流”为“多元互动”。除了有制度保证的常态化的面对面研讨,大教研圈中的骨干教师主动建立了QQ群,及时交流,还搭建专题研究的网络互动平台,完善了校际间的教研组织方式和研讨方式,进一步提升了团队的研究力和执行力。在这样网络式的立体教研圈中,教研组的研究力不断提升,一大批骨干教师迅速成长起来,主动策划教研组和个人发展,有效推进了校际间的均衡发展。

3.变“单向结对”为“多向互动”。每一所学校都有着自己的本色文化特征,大教研圈中的学校也是如此。在交流互动中,各所学校多了开放办学的机会,且是纯教研意义上,没有检查督导之区别。校际间的交流由以往的结对互助式变革为共同发展的集团式,学校之间成多元关系。在这样的大气候中,教师真的成为了系统人,大家相互捕捉课堂的不足,学生习惯养成的欠缺,在问题诊断与不断改进中获得师生的成长,教师们在不同的文化熏陶中求真、求善,培养理想新人的目标落实在了常态教研中。

(三)直面差异,丰富研修

当然,从教师认识的变化到教育教学设计的改变,再到教学实施,最终进入反思和重建阶段,它关系到教师教育实践的全过程,其中每一阶段都渗透研究的因素。区域教研活动中,优质校还要利用自身的优势针对校际差异、教师差异,积极推行多元化的教师培训,保证师资力量的迅速提高,有效推进大教研圈内教师的共同发展。

七校联动 区域推进校本研讨活动方案

七校联动区域推进校本研讨活动方案 校本教研“七校联动,区域推进”研讨活动方案 为了全面贯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精神,切实推进以校为本的研讨活动,z中心小学在《安海镇教委办校本教研实施方案》的引领下,秉承“以校为本、校际联动、区域推进、整体发展”的区域性研训思路,联系泉州实小等七所学校联合组建中心教研组。由泉州实验小学为引领,以安海养正中心小学、金井毓英中心小学、东石中心小学、陈埭龙林中心小学、龙湖恢斋中心小学、深沪中心小学六中心校为依托,开展“学科联动教研”活动。为统筹整体、安排活动特拟定本方案,并尝试实施。 一、组织机构 领导组:z 指导组:z等专家 负责人:z 成员:各校数学教师 二、活动目标 1、以校为本,构建校际间联动教研互助格局,建立相应的校本教研制度和评价体系。 2、共训共研,构建以教学点为单位的校本教研共同体,形成校本教研常规化实践模式。 3、区域推进,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学生主动学习、发展的良好态势,提升制度文化。 三、活动主题 探索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实施“教方法、重思维、养习惯”教学策略为研究主题。 四、活动策略 整合资源:校本教研“七校联动,区域推进”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整体推进行动的策划;整合七所学校资源,加强教研组人员与学校教师的密切联系,群策群力,协作攻关。 科研引领:建立健全以校为本的校本教研管理制度,具有导向、激励和保障机制;建构行之有效的校本教研模式;在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中实践;探索“校际联动,区域推进”的校本教研制度建设。 阶段深化:规范化-任务驱动,特色化-有效研究,常态化-融入工作。 递进体系: 学科层面——基于校际联动教研活动模式和网络互动的学科校本研修; 学校层面——七所小学形成“七校联动区域推进”的校本教研; 镇级层面——安海镇教委办校本教研实施方案、校本教研基地校; 市级层面——市进修学校课题《小学校本教研制度建构与实施的研究》。 五、活动方式 1、主题(问题)研讨式教研:针对教学中的一个问题,开展集体研讨,得出较为清晰的教学思路。 2、同课异构式教研:同一个知识教学内容,由不同的教师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知识背景、情感体验,结合所教学生的实际情况,建构出教学内容的不同组织、教学方法的不同选择的设计。 3、连环跟进式教研:选择一个单元的教学内容,连续研究第一课时、第二课时、第三课时……;或者同一个知识点在不同年级的不同要求的教学研究,通过观察、分析、比较,不断地实践反思,提高教师的教学行为水平。 六、活动安排 1、每学期至少两次主题(问题)研讨式教研:期初研究教研活动计划,期末小结、材

区域教研活动总结

区域教研活动总结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篇一:区域教研活动总结 数学学科区域教研活动总结 三 河 市 新 集 镇 主持人:赵立柏 数学学科区域教研活动总结 根据小学教研室的安排部署,10月18日新集镇六所兄弟学校在东营小学进行了区域教研活动。我作为数学学科主持人,全程参加了活动。下面,把活动过程简单总结如下: 本次区域教研,行仁庄小学和大罗村小学共同承担数学学科的作课任务。月会后,我积极与行仁庄小学刘庆济校长沟通,结合学科特点与学校实际情况,

确定了“如何评价一堂课”这一研讨主题。确定这个主题主要是为将来的省、市教学评估做铺垫,确保学校教研活动的开展。另外,这个主题有着很强的开放性、可操作性,在模式创新如火如荼的今天,深入研讨这个主题,对我们的高效课堂建设能够起到很好的助推作用。应该说,如果笑声、赞美声、惊讶声、争辩声、否定声充满课堂,游戏、挑战、竞争融入其中,学生一定会快乐地徜徉在数学的殿堂。在确定主题、确定人选的基础上,我及时与授课教师沟通,在选课上下功夫,争取突出主题、强化主题。 10月12日,数学学科教案下发到相关学校,确保听评课教师人手一份,为教研活动做充分的准备。同时,在总主持人李连凤主任的协调下,数学学科两位授课教师在东营小学进行了首次试讲。我们深入东营小学,相关领导与学科主持人、作课教师一起进行了实战前的拉练。在听课后,与作课教师面对面

交流,提出了具体的、思想汇报专题有指导性的意见。教师们及时调整教学策略,进一步完善预设的教案。 10月18日,新集镇六所学校在东营小学进行了为期半天的区域教研活动。数学学科的教研活动严格按照活动程序进行,全体与会教 师围绕活动主题,结合两位老师课堂教学实际,以自己独特的视角,从不同角度对课例进行了评价。大家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把研讨活动推向深入,达到高潮,可以说是思想的碰撞,智慧的嫁接。真正做到了“研有所获,研有所用,研有所长”,充分体现了研讨的实效性。 实事求是地讲,主持区域教研活动,对于我自身而言,是一次难得的锻炼机会,是一次丰富阅历、自我提高的过程。对于教师来讲,参加区域教研活动,是一个展示、交流、研讨、学习的平台。从学校的角度看区域教研活动,解决了师资匮乏、专业引领力量薄弱、教师教

2020幼儿园区域活动教研总结

2020幼儿园区域活动教研总结为了下一步能更好地开展好我班的区域活动,特写区域活动教研总结如下: 首先教师为幼儿创设了合理的活动环境: 幼儿园的活动材料和环境等应有利于引发、支持幼儿的游戏和各种探索活动。根据这些特点,在区域环境的创设中我们既要考虑到幼儿之间能相互交流共同合作,又要注意彼此之间互不干扰,从而让幼儿专注的投入某一活动充满自信的探索问题。在区域划分时,我们把相对安静的区域活动安排在室内(如:阅读区、美工区、益智区、建构区等)相对会发出比较大声音的活动安排在室外(如:体育区)。 我们把区域活动和主题活动有机结合,把主题中的东西延伸到区域活动,即巩固了知识,又不浪费资源。 在活动中我们根据幼儿年龄、认知特征投放材料 小班区域材料的投放应该要注意材料的个性化,要适合孩子的自身需要和自由选择。提供不同层次的操作材料,符合每个幼儿的兴趣爱好,使他们结合自己的认知水平自由地选择。面对不同需要的幼儿,我们提供的材料有层次特点。如,“做做玩玩”所提供的纸可以是成型的白板纸,也可以是不成型的白板纸,供不同程度的幼儿选择、操作;质地上的层次,如,“益智角”里提供的各类材

料,幼儿可以根据各自的能力进行活动等。区域活动中的材料要多,呈现多样化,体现丰富性、可变性和可操作性的多样化特点,减少小年龄幼儿为争夺玩具而发生矛盾。 如在美工区中我们投放了橡皮泥、废旧纸、彩笔,油画棒等材料,供幼儿捏、撕、折、画等多种方式制作自己喜欢作品等;娃娃家中幼儿分别给娃娃喂饭、扣纽扣、戴帽子、围围巾等,这些材料都符合小班幼儿操作,因此能充分调动幼儿的活动兴趣,从而达到预期的活动目的。 生活区是最接近幼儿生活的。在生活区中,我们可以准备拉拉链,扣扣子等活动。小班的幼儿年龄小,在家里都是爸爸妈妈包办所有的事,所以生活能力非常欠缺,幼儿连自己要小便都不知道更别说自己穿衣服自己吃饭了。这个区域的设计意图就在于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为了将这些看似无聊的活动设计的能吸引孩子的兴趣,可以将布料做成各种的形状,运用各种鲜艳的颜色。并且在活动中还不断投放的一些新的材料,意在不断吸引幼儿的兴趣,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会相应的生活技能。 为幼儿营造宽松氛围,发挥幼儿的自主性 幼儿在区域活动中完全是自由的,他们自主的选择游戏材料,选择活动内容和合作伙伴,按照自己的想法意愿进行游戏,老师在活动中也完全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放手让幼儿创造性的主动的活

片区教研活动总结

片区教研活动总结 片区教研活动总结 【篇一】 为了进一步加强校际间的教研合作与交流,整合并推广先进的教学经验,实现在教育教学资源上共享,管理上互相借鉴,促进学校间的持续、均衡的发展。在略阳县教研室的领导下积极开展片区教研活动。经过一学期的努力和摸索,现将所做的工作做一总结和汇报,以期得到各校领导及同仁的指导和引领。 一、认真制定了片区教研工作计划 经过一年的工作,现对片区内各校情况有了一定的了解,片区内各校之间资源很不均衡,各校差异较大,但可喜的是片区内除嘉陵小学以外,其他各校教师还是比较年轻的,有着很广阔的前景,而且通过一年多的交流研讨活动,让我们看到各校拥有着很丰富的教学人力资源--年轻化的教师队伍,积极的教学研究态度,很强的对新生事物的接受能力。因此,我们将教研的中心定位于课堂,发展于课堂,将先进的经验推广于课堂,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和效率。通过片区教研活动整合八校的力量,传播新的教学思想和理念,促进教师个体与教研共同体的自主发展。活动依然采用以嘉陵小学为中心,其余7所学校联动的方式开展片区教研活动,充分发挥城区小学的教育资源优势,起到中心辐射的作用,逐步达到教育资源的平衡发展的目标。

二、精心准备并组织开展好片区教研活动 为了充分发挥教育资源的优势,起到中心辐射,互帮互助的作用,本学期片区重点搞了两次大的教研活动。 从3月到4月,第二教研片区主要进行了片区内骨干教师的“巡课”活动,从片区内各校抽出县级骨干教师和各校级的骨干教师形成一个巡课团队。在经过一番问题调查和各校情况摸排之后,各校将各自薄弱学科报给片区教研工作站(嘉陵小学),教研工作站再根据各校的实际情况将巡课团队分成小组,在统一的安排和领导下,由巡课带队领导带领骨干教师深入到各校,针对各校的薄弱学科进行教学全过程的了解和指导,不仅要求巡课的领导和骨干教师要深入课堂指导教学,还要了解这些授课教师的整个教学过程,如:备课、学情把握、教学设计理念、课后反思、课堂重建等等,从教学的细节入手,手把手,面对面交流,真正起到指导和交流的作用。为提高片区内薄弱学科的教学质量做好前期的铺垫工作,为后续的”;送教下乡”亲临指导,课堂比对,真正促进薄弱学科的健康成长。 4月底,我校还应郭镇中心小学的邀请,参加了郭镇中小学开展的课堂教学大教研活动,在冯维斌校长的带领下,教研室的大力支持下,我们一行6人参加了课堂观摩和课堂评价活动,课后与授课教师的交流真诚且有效,不仅有简要的亮点陈述,更多的是为他们提出了很好的教学建议,使在场的教师很受益,受到郭镇小学领导和教师的热烈欢迎。

幼儿园区域活动教研总结4篇

幼儿园区域活动教研总结4篇 幼儿园区域活动教研总结1 著名的意大利幼儿教育家蒙台梭利提出教育的任务是提供给儿童一个适宜的环境,使其在此环境中发展自身的能力。要以儿童的主动学习为中心,有效地促进儿童认知能力的发展。本着这样的教育价值观,我们从小班就开始设置了丰富有趣的区域活动。升入中班后,幼儿在各个方面的能力都有明显地提高。例如:幼儿的动作更灵活有条理、理解能力增强,好奇心、求知欲加强,开始学习探索与发现物间的关系,开始学习合作等等。下面我就本阶段的区域活动情况作一简单地总结。 一、活动区设置情况 根据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以及我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开学初,我们在保留了小班的娃娃家、搭搭玩玩、语言角、自然角的基础上,新增添了益智区、和美工区。但是经过一段时间我们发现这些东西已经不能满足幼儿幼儿游戏需要。于是我们对活动室、午睡室、以及室外的走廊和盥洗室进行了统一的规划和部署,丰富了区域角。我们首先取得家长的支持,大胆的使用叠床,将午睡室的空间利用起来。在午睡室里我们布置了娃娃家、小手动一动、以及益智区。我们很快发现小班时的娃娃家也已经满足不了幼儿的需要,因此我们在娃娃家里增添了小厨房(在小厨房的位置上我们尽量要它靠近水源),要幼儿在小厨房里自制点心,感受自制食物的快乐,我们把它叫“爱心”食物。在“卧室”我们请幼儿根据季节变化为娃娃选择合适的衣服。这样娃娃家就能很好的满足幼儿需要,也要他们体验到了自己劳动的快乐和

成功感。 在娃娃家边上我们用不同柜子将空间隔开,设置了益智区和小手动一动,使每个区呈半封闭状态。这样既保证了界限清晰,又保证了幼儿在游戏中相对独立、不受干扰。在小手动一动中,老师利用诸暨特产珍珠蚌来做各种有趣的动物植物,让这个活动显得较有特色。我们还利用各种没有用的东西来做各种各样的玩具,使废变宝,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会环保。 在活动室里,我们设置了自然科学角、小画家,以及语言俱乐部。在一开始我们在语言俱乐部里只是单纯的放了各种书籍,幼儿往往看了一会就没有兴趣了。针对这样的情况我们制作了各种各样的手偶和指偶,并搬来木偶台让幼儿来表演老师在课上讲的故事,或者是表演幼儿自己从书上看来并熟悉的故事,这样一来我发现幼儿的兴趣提高了很多,也能先把书认真地看完,再来表演故事。在小画家中,我们将和幼儿一起出去秋游时,带回来的苍耳在麻袋上粘贴图画。这一活动让幼儿觉地自然界的植物也能画画。因此幼儿非常感兴趣。 我班的盥洗室较大,我们利用这一特点,大胆的在盥洗室里设置了了沙水区,让幼儿在教室里也能感受水与沙的乐趣。在活动室的门口的走廊里我们根据空间的特点设置了“家家乐”购物中心。在整个空间布局的安排上,我们尽量遵循动静分开,由静到动的顺序,同时,在进区口时,让每个幼儿用自己的小娃娃做进去卡,区前用一一对应的方式来限制进区人数。 在活动区的材料投放中,我们在各个区域投放不同的材料。首先我

区域活动教研小结 篇

区域活动教研小结2篇 组织的小学数学区域教研活动,观摩了3位教师的6节课,本次活动对我而言,是一次宝贵的学习机会,令我受益匪浅。 一、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新课标》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该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因为只有用学生熟悉的、有兴趣的、贴近他们现实生活的内容进行教学,才能唤起他们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与数学知识是密不可分的,使数学课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从而产生学生的探求数学的动机,主动应用数学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这几节课教师都能以身边的事物为例导入,注重学生年龄特点,把数学经验生活化,把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作为数学学习的出发点和归宿。使学习材料充满了亲切感和真实感。 二、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让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成为学生的主要学习方式 《课标》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数学的学习方式不能再是单一的、枯燥的、以被动听讲和练习为主的方式,它应该是一个充满生命活力的历程。教师的教学应该是给学生创设了宽松的独立思考空间,让学生自主发现各种规律,充分尊重学生能够的个性思维;给学生提供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在交流过程中分享彼此的思维成果,相互启发,共同发展。无论是《找规律》,还是《解决问题》,教师都能够给学生留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去观察、去讨论、去争辩、去探索。这样设计不仅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也使学生的创新思维得到了发展。 三、注意培养学生从多角度观察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材提供了丰富的解决问题的资源,有些信息隐含在图中,有些信息隐含在文字中(如两圈、来回)等等,注重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可以一行一行地看,也可以一列一列地看。使学生逐步形成从多角度观察问题的习惯。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其个性也得到了充分的发展,获得了成功的体验。

省级课题——《以区域教研为抓手的校本教研文化推进模式研究实施方案》

《以区域教研为抓手的校本教研文化推进模式研究》实施方案 长铺中心小学课题组 教育是一种文化行为,是影响人和鼓舞人的崇高事业;教学是用热情激发灵性,用灵性启迪悟性的生态过程;教研是开展教学工作的灵魂,是校本研修的最基本形式。有效地开展区域性的教学研究,用激情和智慧引领教师的专业成长是校本研修的重要一环。 一、研究意义 教师渴望学习和提升,学校渴望发展与强大。区域协作开展校本教研有其特有的优势,可让教师们走出校门,更充分地了解教育教学;区域协作开展校本教研,能有效地解决部分学校研究条件差、骨干教师缺、班级少、同年级教师单一、独立开展校本教研活动较困难等矛盾;区域协作开展校本教研,可以避免教学研究的低层次重复;区域协作开展校本教研,可以让教师跳出自我看自我、在校外看学校,找到自己和学校的不足;区域协作开展校本教研,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丰富的交流平台,使各校教师在教研活动中,能够经常地进行专业切磋、协调、合作、探讨,互相学习,彼此支持,共享经验,共同成长;区域协作开展校本教研,能充分挖掘各校内部的教科研资源,形成在学校层面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的实施措施,使每一所学校都能成为促进教师个人的实践与思考;区域协作开展校本教研,能发挥榜样的作用,将他们的探索经验辐射到每所学校,以带动各校的校本教研水平跃上新的台阶。 区域协作开展校本教研,不但从形式上实现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实质上,直面问题、注重实效、行为跟进、植根于教学实践的区域协作校本教研,更使校本教研活动绽放出新的光彩和活力,有力促进了教师专业化成长。 区域校本教研,对学校而言是一种开放式的研究,小而言之是反映教师的学识和研究能力,大而言之是反映学校教研文化,是反映学校精神与校园文化。因此,区域协作开展校本教研,是更新教育观念的催化剂,教学创新的推进器,教师发展的试金石,是建构学校竞争力的核心,是发展校园文化,促进学校与教师走向成功的有效途径。 二、研究背景 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顾玲沅教授在2003年进行了《教师在教育行动中成长》的课题研究。研究表明,教师的专业成长需要专业引领,需要有行为跟进的全过程反思,专家、优秀教师和本人通过共同的备课、听课、评课的过程得到了共同的成长,作用相当显著,教师们通过共同的行动逐渐养成对专业理论的渴求。 根据教育部“十一五”课题,中央教科所“有效推进区域教师专业化成长”课题,2006年初庐阳区进行了“有效推进区域教师专业化成长”的研究,激发了教师自我约束和自主进取意识,调动了教师积极工作的内驱力,教育理念和教学行为发生了较大转变,科研意识增强,科研能力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得到全面提升。 但在农村小学,同类研究很少,特别是没有一定的文化推荐模式。因此,我们将借鉴他们的理念和做法,探索以区域教研为抓手的校本教研文化推进模式研究。 三、研究目标

小学数学区域教研活动总结

小学数学区域教研工作总结 为了进一步深化小学数学教研工作,扎实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全面提高小学数学教育教学质量,特组织了区域教研活动。现将区域教研工作总结如下: 一、活动开展情况 自2014.12以来,共举行了五次区域教研活动,涉及专题讲座、课堂教学等内容。每次活动均由教研室小数组先行制定切实可行的活动方案,提出明确的要求,做好分工。这五次区域教研活动主要由东南西北13个边远乡镇承担。 1、2014年12月25日结合新教材,在上仓镇中举办了第一次小学数学区域教研活动,共有上仓、下窝头、杨津庄等5个乡镇100余名教师参加,会上分别由下窝头镇初级中学赵红英老师执教的《用0方程解决问题》、上仓镇河西中小赵永霞老师执教的《用方程解决问题》、杨津庄镇大堼上中小曹学丽老师执教的《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法》各一节,然后教研员针对这三节课分别进行了点评,并具体提出了解决问题教学模式及计算教学模式,然后,对如何上好一节数学课进行了指导,最后提出了天津市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研究方向。 此次区域教研活动,加强了对这几个乡镇更多的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研究与指导,增强了教研活动的实效性,受到了广大教师的欢迎及领导的好评,并在蓟州报上做了专题报道。 2、2015年6月11日结合新教材,在尤古庄镇中小举办了第二次小学数学区域教研,共有3个乡镇30余名教师参加,会上先展示

了三观摩课,分别桑梓镇周媛媛老师执教的《认识小数》、侯家营镇尹建超老师执教的《数学广角——搭配问题》、尤古庄镇王浩丹老师执教的《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然后由这三位教师进行简单的说课,教研员进行点评并具体提出了概念教学模式、解决问题教学模式及计算教学模式,最后提出了天津市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研究方向,这次区域教研活动,加强了对各乡镇更多的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研究与指导,受到了广大教师的欢迎及领导的好评,并在局务网上做了专题报道。 3、2015年11月27日结合新教材,在邦均三小举办了第三次小学数学区域教研,共有3个乡镇30余名教师参加,会上分别由东二营镇孙继军老师执教的《数学广角——合理安排时间》、白涧镇褚小春老师执教的《认识钟表》、邦均镇穆秀宇老师执教的《平行四边形的认识》各一节,然后由这三位教师进行简单的说课,与会领导及教师进行评议,最后教研员进行了点评并具体提出了解决问题教学模式及概念教学模式,提出了今后具体要求,全体教师不论听课还是评课都高度重视,讲课、说课、评课各环节都有了质的变化,区域教研活动开阔了老师们的眼界,增强了教研活动的实效性。 4、2016年4月1日,在出头岭王屯庄中小举办了第四次小学数学区域教研活动,会上共有两个乡镇30余名教师参加,分别由西龙虎峪镇藏山庄小学王思聪老师执教的《分数的意义》及出头岭镇下庄中心小学张东清老师执教的《乘法分配律》共两节观摩课。然后由这两位教师进行说课,与会领导及教师进行评课,最后教研员进行了点

幼儿园区域教研活动总结

幼儿园区域教研活动总结 (一)根据笔者得观察与教师得访谈,目前教师对区域活动得理解主要有以下两种观点: 1、从教师得角度理解,区域活动为集体教学得延续、分组活动。 集体教学得延续:持该观点得教师,指导思想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集体教学不能满足每个幼儿得需要,无法兼顾个体,故在集体教学之外,利用区域活动得时间,在相关区域对有特殊需要得幼儿做个别辅导;有关内容得教学(主题活动)就是需要多种活动形式配合与补充得,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幼儿理解与运用;有时由于教学设备不足,做不到人手一份操作材料,教师只能先在课上示范,课后把操作材料投放到相关区域,让幼儿自行操作。分组活动:教师重点在某一区域指导一组幼儿学习新内容,其她幼儿在别得区域做自己喜欢得游戏,然后交换。 stron2、从幼儿得角度理解,区域活动为自由游戏活动、学习性活动。 自由游戏活动:把区域活动视为在集体活动之外为幼儿创设得一种自由游戏活动得形式。幼儿按自己得兴趣、爱好选择活动得内容、材料与玩伴,通过游戏与自由交往获得课堂上得不到得新经验。教师指导较少甚至就是不予指导。学习性活动:认为区域活动就是一种学习性、探究性得活动,有活动目标、活动内容、活动任务,

幼儿必须完成得一种操作性较强得活动。区域活动就是一种学习性得活动,就是要解决教学任务得,有一定得目标制约。教师得观点直接影响活动得开展形式,以上两种也就是当前幼儿园区域活动开展得主要方式。其实这些观点并无对错之分,只就是各自理解得角度与价值取向不一样。究竟该如何理解区域活动,重点放在理解它得哪个方面,值得我们思考。 老师认为区域活动就就是学习中心、兴趣中心活动,它就是教师从儿童得兴趣出发,为使儿童进行高效学习、获得最佳发展而精心设计得环境,儿童可以自由地进出各个区域,开展游戏活动。这就就是说,区域活动就是游戏学习得融合,幼儿通过游戏得手段来学习,而游戏也就是幼儿学习得一种方式。据以多方面论述,本人对区域活动得理解就是,区域活动就是教师根据幼儿得发展现状与发展目标,创设丰富有趣得、多样性得学习环境(活动区),提供有深度有层次得活动材料,幼儿根据自己得兴趣与能力,自愿地选择活动材料,在环境中有效、系统得进行活动,从而得到全面发展。区域活动要求教师以促进儿童发展为宗旨,重视幼儿得自主活动,重视幼儿与环境(人、事、物)相互作用,重视在活动过程中得师幼互动,通过观察不断了解儿童、不断创设环境与材料,不断促进她们与环境发生作用,不断促进她们获得经验、获得发展,从而形成良性循环。 stron(二)区域活动得性质 目前有不少幼儿园设置了活动区活动,但对区域活动得性质如

幼儿园区域教研活动总结

幼儿园区域教研活动总结 (一)根据笔者的观察和教师的访谈,目前教师对区域活动的理解主要有以下两种观点: 1.从教师的角度理解,区域活动为集体教学的延续、分组活动。 集体教学的延续:持该观点的教师,指导思想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集体教学不能满足每个幼儿的需要,无法兼顾个体,故在集体教学之外,利用区域活动的时间,在相关区域对有特殊需要的幼儿做个别辅导;有关内容的教学(主题活动)是需要多种活动形式配合和补充的,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幼儿理解和运用;有时由于教学设备不足,做不到人手一份操作材料,教师只能先在课上示范,课后把操作材料投放到相关区域,让幼儿自行操作。分组活动:教师重点在某一区域指导一组幼儿学习新内容,其他幼儿在别的区域做自己喜欢的游戏,然后交换。 stron2.从幼儿的角度理解,区域活动为自由游戏活动、学习性活动。 自由游戏活动:把区域活动视为在集体活动之外为幼儿创设的一种自由游戏活动的形式。幼儿按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活动的内容、材料和玩伴,通过游戏和自由交往获得课堂上得不到的新经验。教师指导较少甚至是不予指导。学习性活动:认为区域活动是一种学习性、探究性的活动,有活动目标、活动内容、活

动任务,幼儿必须完成的一种操作性较强的活动。区域活动是一种学习性的活动,是要解决教学任务的,有一定的目标制约。教师的观点直接影响活动的开展形式,以上两种也是当前幼儿园区域活动开展的主要方式。其实这些观点并无对错之分,只是各自理解的角度与价值取向不一样。究竟该如何理解区域活动,重点放在理解它的哪个方面,值得我们思考。 老师认为区域活动就是学习中心、兴趣中心活动,它是教师从儿童的兴趣出发,为使儿童进行高效学习、获得最佳发展而精心设计的环境,儿童可以自由地进出各个区域,开展游戏活动。这就是说,区域活动是游戏学习的融合,幼儿通过游戏的手段来学习,而游戏也是幼儿学习的一种方式。据以多方面论述,本人对区域活动的理解是,区域活动是教师根据幼儿的发展现状和发展目标,创设丰富有趣的、多样性的学习环境(活动区),提供有深度有层次的活动材料,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自愿地选择活动材料,在环境中有效、系统的进行活动,从而得到全面发展。区域活动要求教师以促进儿童发展为宗旨,重视幼儿的自主活动,重视幼儿与环境(人、事、物)相互作用,重视在活动过程中的师幼互动,通过观察不断了解儿童、不断创设环境和材料,不断促进他们和环境发生作用,不断促进他们获得经验、获得发展,从而形成良性循环。 stron(二)区域活动的性质 目前有不少幼儿园设置了活动区活动,但对区域活动的性质

区域活动教研活动总结

区域活动教研活动总结 区域活动教研活动1 为了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缩小校际间差距,促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发挥各校优质教育资源的示范、辐射和引领作用,在进修学校小学教研室的精心组织策划下,xx研培基地于5月27日成功开展了大型主题教研活动,其主旨是:以部分学科的公开为载体,促进教师对优质教学资源的运用,更主要的是为基地教师搭建一个集中学习、交流、研讨的平台,进而深入研究教研主题,探求省时高效的教学方法,全方位提升任课教师的教学能力,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最终实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目的。 一、活动概况 这次教研活动,赢得了上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基地成员校的大力支持,进修学校的相关领导、教研员,松花江、菜园子小学的领导和部分骨干教师,加上我镇全部教师共计240余人都是顶着蒙蒙细雨,积极投身到这次教研活动中来。活动中,任课教师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充分运用了远教、班班通、多媒体课件等教学资源和媒体设备,对语文、数学、英语、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科学、音乐等学科进行了公开教学。 课后,在进修学校学科教研员的引领下,所有听课教师结合本学科教研主题进行了分组研讨。因为这些教研主题源于教学实践,具有实效性和指导性,所以任课教师在研讨中打破了校际间的壁垒,坦诚直言,通过相互学习、反思和教研员的点拨,不但解决了教学中存在的急需解决或感到困惑的一些难题,更主要的是为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支撑,教师的思想意识、教研理念等都得到了进一步提升,对主题教研有了一个全新的理解。通过研讨,不仅让教师参与了教研、投身于教研,而且在浓郁的教研氛围中,大家真正享受了教研。

在集中研讨总结会上,进修学校的李校长和包片教研员孙老师分别做了总结性发言,对这次教研活动深入浅出地进行了全方位分析评价,对整个活动的组织过程给予了充分肯定,同时也对课堂教学的个别环节不同程度地提出改进意见,为我校今后主题教研工作的开展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二、查找不足 虽然我们在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方面做了一些努力,对整个活动过程做了周密部署,但是在整个教研活动过程中还是不同程度上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个别问题,这些问题将会成为我们今后教研工作的课题,督促我校主题教研工作深入开展。 1、课堂教学 (1)教学设计的优化意识不强。 在教学中,有部分教师的教学环节,有冗余现象,可有可无的环节常常在教学中出现。问题设计缺乏序列化,不能很好支撑教学的结构与程序。有时会在不必要的地方补充活动要求。在学生独立活动或是小组合作时,教师常常会把没想到的要求,不间断的重复并强调,实则学生并没有听清楚老师的意图。 (2)学生活动(独立操作与合作交流)时,教师成为“局外人”。 在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就在前面或是在某一个位置,“眼巴巴”地站在那儿,等待学生自学成果的出现。即使有时会深入学生中间,也是在观望学生的合作学习或是独立操作的进度,看似与自己没有什么关系,给人留下了“局外人”的印象。 (3)忽视了板书功能,板书缺乏设计。 因为是公开研讨教学,所以很多教师把注意力都转移到媒体屏幕上,利用课件将教学中需要展示的内容播放给学生,而将板书忽视,忘记了板书的功能与其即时的互动性。 2、分组研讨 (1)注重主题,忽略分题。 在研讨过程中,多数教师能够围绕本学科的教研主题结合课例进

幼儿园区域活动教研总结

乔口镇点点幼儿园2017年秋季园本教研 幼儿园区域活动中教研总结 区域活动是幼儿比较喜欢的一种活动形式,他可以在这段时间里自由的选择游戏的种类、游戏伙伴。孩子们很喜欢这种区域活动,很大程度上恐怕是因为它是自由的。现在,随着教师理念的不断提高,许多教师都知道在活动区时应避免干预幼儿游戏,减少介入指导,应该做个观察者,引导者。那么,这时许多,老师就会很苦恼,因为又不能介入太多,又不能像“放羊”一样,那么,怎样去做个引导者,教师何时介入?怎样介入?这个问题也一直困扰着我。我们的教研内容就是针对活动区指导中老师的困惑来进行学习与研讨,通过理论学习,实际观摩研讨,我对教师如何介入幼儿游戏进行指导,如何利用评价促进幼儿的发展,如何将教师是“传授者、维持者、调节者”的角色转换为幼儿活动中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有了逐渐清晰地认识。 在幼儿游戏时,为保证幼儿的安全和游戏的顺利开展,教师可适度地介入,但教师的介入以不干扰和打断幼儿的游戏为前提。因此,教师要指导幼儿游戏,首先要观察幼儿,特别是当幼儿出现问题时,不要急于介入,而是给予一定的等待时间,让幼儿通过充分的操作、探索,尽可能自己解决问题。幼儿的探索兴趣无穷无尽,他们经常会遇到自己无法解决的困难,教师这时要“学会等待”,只要当幼儿的探索兴趣即将消失时,教师的干预才是积极的。教师如果不耐心等待,过早介入幼儿的活动,就可能导致幼儿原本富有创造性的想象活动因

乔口镇点点幼儿园2017年秋季园本教研 一个标准答案的出现而告终。除了老师自身以角色的身份介入指导外,利用幼儿间接介入的方法进行指导,也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指导策略。 要开展好区域活动,让它真正为幼儿的学习和发展服务,我还需要把工作做得再细一些。坚持在观察,了解幼儿的基础上,适时的做好指导,持之以恒,不断地探索和总结,更好地培养、发展幼儿各方面的能力。 希望今后的教研活动能更好的顺利开展,同时能开展更多形式新颖的活动。教研让我真正意识到自己的渺小与孤陋寡闻,意识到了自己如同井底之蛙。同时,教研也激发了我对教育事业更加真实的爱恋。在这里我们可以畅所欲言,解惑释疑,受益匪浅。 姓名:张波 2017年10月

分层推进式校本研修机制的架构与实施

《分层推进式校本研修机制的架构与实施》 课题研究方案 《分层推进式校本研修机制的架构与实施》课题组 一、立论依据 1、概念界定 校本研修,是指以学校教育、教师工作中存在的实际问题为切入口,以预定目标和学校、教师的发展规划为基本方向,以满足教师的专业发展需求为根本目的,以学校自身力量、资源优势为主要依托,在教师自我反思的基础上,在教师发展共同体相互作用下,进而在教育专家的指导与专业引领下,由学校自行设计与策划安排实施的一系列、分阶段、有层次的教师教育(包括教师培养、教师培训、教师进修、及教师继续教育)与教育研究(包括教学研究及常规教研、教育科研)有机融合的促进学的过程与活动。核心是学校“教研、科研、培训一体化”。 本课题“分层推进式校本研修机制的架构与实施”,是指学校从教师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三个维度出发,分析对比教师之间存在的已有专业发展水平的差异,在此基础上,将我校教师分为新手型、适应型、成熟型、特色型四个层次,使教师明确自己所处的教育能力水平位置,分层提出不同的专业化发展要求,有针对性地实施校本研修,从而探索适合教师专业发展的校本研修机制架构以及实施的途径与方法,有效促进教师专业化目标的最终实现。 2、研究的理论价值 校本研修是在校本培训、校本教研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研修”整合了培训和教研两个方面的因素,同时包含了学习、研究、进修等含义。研修一方面强调以研究教育教学问题为主要载体,以实现教师专业发展为主要目标;另一方面,强调解决教育教学问题必须以教师专业发展为前提,通过专业发展去实现教育教学问题的最终解决。因此,校本研修的主旨是让教师成为教学、研究和学习的真正主人,使教师的教学质量与生命质量得到共同提高。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是校本研修的三个核心要素。 在实践层面,一方面,学校校本研修制度存在形式化、一刀切的弊病,针对性不强;另一方面,教师校本研修内驱力不强,部分教学经验比较丰富的教师认为,自己的教学已经“高效率、高水平”而不愿研修;部分中年教师由于升学压力、教学负担重、时间和精力不够而不愿研修;相当部分老师,特别是青年教师,他们渴望自己的专业有所发展而不会研修。 本课题研究针对不同层次的教师,探索校本研修的形成机制与实施的途径方法,具有较强的针对性,有助于丰富和充实基础教育校本研修的理论。 3、研究的实践意义 2004年至今,侨光中学经过了三轮区级课题的研究:2004—2006年的《实施精致教育,促进学校发展》;2006—2008年的《侨光中学创办区实验性示范性高中》项目;2009—2012年的《基于“精致教育”的学生自主发展的实践研究》。教育科研课题系列研究形成了侨光中学鲜明的“精致教育”办学特色,学校的“五

幼儿园片区教研总结

幼儿园片区教研总结 幼儿园片区教研总结 1.从教师的角度理解,区域活动为“集体教学的延续”、“分组活动”。 集体教学的延续:持该观点的教师,指导思想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集体教学不能满足每个幼儿的需要,无法兼顾个体,故在集体教学之外,利用区域活动的时间,在相关区域对有特殊需要的幼儿做个别辅导;有关内容的教学(主题活动)是需要多种活动形式配合和补充的,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幼儿理解和运用;有时由于教学设备不足,做不到人手一份操作材料,教师只能先在课上示范,课后把操作材料投放到相关区域,让幼儿自行操作。分组活动:教师重点在某一区域指导一组幼儿学习新内容,其他幼儿在别的区域做自己喜欢的游戏,然后交换。 2.从幼儿的角度理解,区域活动为“自由游戏活动”、“学习性活动”。 自由游戏活动:把区域活动视为在集体活动之外为幼儿创设的一种自由游戏活动的形式。幼儿按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活动的内容、材料和玩伴,通过游戏和自由交往获得课堂上得不到的新经验。教师指导较少甚至是不予指导。学习性活动:认为区域活动是一种学习性、探究性的活动,有活动目标、活动内容、活动任务,幼儿必须完成的一种操作性较强的活动。“区域活动是一种学习性的活动,是要解决教

学任务的,有一定的目标制约。”教师的观点直接影响活动的开展形式,以上两种也是当前幼儿园区域活动开展的主要方式。其实这些观点并无对错之分,只是各自理解的角度与价值取向不一样。究竟该如何理解区域活动,重点放在理解它的哪个方面,值得我们思考。 老师认为区域活动就是学习中心、兴趣中心活动,它是教师从儿童的兴趣出发,为使儿童进行高效学习、获得最佳发展而精心设计的环境,儿童可以自由地进出各个区域,开展游戏活动。这就是说,区域活动是游戏学习的融合,幼儿通过游戏的手段来学习,而游戏也是幼儿学习的一种方式。据以多方面论述,本人对区域活动的理解是,区域活动是教师根据幼儿的发展现状和发展目标,创设丰富有趣的、多样性的学习环境(活动区),提供有深度有层次的活动材料,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自愿地选择活动材料,在环境中有效、系统的进行活动,从而得到全面发展。区域活动要求教师以促进儿童发展为宗旨,重视幼儿的自主活动,重视幼儿与环境(人、事、物)相互作用,重视在活动过程中的师幼互动,通过观察不断了解儿童、不断创设环境和材料,不断促进他们和环境发生作用,不断促进他们获得经验、获得发展,从而形成良性循环。 (二)区域活动的性质 目前有不少幼儿园设置了活动区活动,但对区域活动的

幼儿园区域活动教研总结

幼儿园区域活动教研总结 为了下一步能更好地开展好我班的区域活动,特写区域活动教研总结如下: 首先教师为幼儿创设了合理的活动环境: 幼儿园的活动材料和环境等应有利于引发、支持幼儿的游戏和各种探索活动。根据这些特点,在区域环境的创设中我们既要考虑到幼儿之间能相互交流共同合作,又要注意彼此之间互不干扰,从而让幼儿专注的投入某一活动充满自信的探索问题。在区域划分时,我们把相对安静的区域活动安排在室内(如:阅读区、美工区、益智区、建构区等)相对会发出比较大声音的活动安排在室外(如:体育区)。 我们把区域活动和主题活动有机结合,把主题中的东西延伸到区域活动,即巩固了知识,又不浪费资源。 在活动中我们根据幼儿年龄、认知特征投放材料 小班区域材料的投放应该要注意材料的个性化,要适合孩子的自身需要和自由选择。提供不同层次的操作材料,符合每个幼儿的兴趣爱好,使他们结合自己的认知水平自由地选择。面对不同需要的幼儿,我们提供的材料有层次特点。如,“做做玩玩”所提供的纸可以是成型的白板纸,也可以是不成型的

白板纸,供不同程度的幼儿选择、操作;质地上的层次,如,“益智角”里提供的各类材料,幼儿可以根据各自的能力进行活动等。区域活动中的材料要多,呈现多样化,体现丰富性、可变性和可操作性的多样化特点,减少小年龄幼儿为争夺玩具而发生矛盾。 如在美工区中我们投放了橡皮泥、废旧纸、彩笔,油画棒等材料,供幼儿捏、撕、折、画等多种方式制作自己喜欢作品等;娃娃家中幼儿分别给娃娃喂饭、扣纽扣、戴帽子、围围巾等,这些材料都符合小班幼儿操作,因此能充分调动幼儿的活动兴趣,从而达到预期的活动目的。 生活区是最接近幼儿生活的。在生活区中,我们可以准备拉拉链,扣扣子等活动。小班的幼儿年龄小,在家里都是爸爸妈妈包办所有的事,所以生活能力非常欠缺,幼儿连自己要小便都不知道更别说自己穿衣服自己吃饭了。这个区域的设计意图就在于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为了将这些看似无聊的活动设计的能吸引孩子的兴趣,可以将布料做成各种的形状,运用各种鲜艳的颜色。并且在活动中还不断投放的一些新的材料,意在不断吸引幼儿的兴趣,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会相应的生活技能。 为幼儿营造宽松氛围,发挥幼儿的自主性

以优质校为核心,建设区域大教研圈

以优质校为核心,建设区域大教研圈 区域教研圈的最初形态是具有共同愿景的学校教师以研究、改进工作和自我发展为宗旨,通过自愿组合而形成的非固定、非行政意义上的组织。但近年来,随着教育发展的民主性和现代性的进程,一定区域内不同学校校际研究活动的开展,逐渐出现了以优质校为核心的区域大教研圈的新型教研形态。 一、区域大教研圈建立的前提条件 区域大教研圈的建设,目标直指实现均衡发展的根本途径——加强人的培养,通过对教研队伍有意识和有策略的培育,获取可持续发展的决定性力量,并通过生动的教学实践,使理论真正服务于现实,并不断化到教师的日常行为之中。从这个层面上来说,区域大教研圈的建设打破了以往行政命令下的教研格局。基于此,几年来,我们依托华东师范大学的理论与实践指导、淮阴师范学院导师的日常组织与跟进、市教育行政成立的“新基础教育研究中心”,以市直属学校淮师一附小为核心,牵手清河区的淮师附小集团、清浦区的人民小学集团,淮阴区的二附小等学校创建教育教学的研究共同体,在提升和开发潜能方面起了积极的作用,不仅激发了教师的参与热情,更为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创生及在不同学校间的辐射并实现区域教育均衡发展起到了良好的作用。近年来,这种新型教研机制正受到越来越多的

关注,并成为促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的新方式。 (一)参与学校校长办学的开放心态 区域教研打破了狭隘的封闭办学传统,研究直指日常化的管理与教学,是一场学校学习的革命。参与学校开放发展中的问题,坦承管理理念的滞后、育人价值的贫乏。同时,随着新的思维方式的建立和新的育人价值的引领,学校固有的管理模式和教学秩序必将面临着更新的巨大考验,这一切都需要校长有着坚忍不拔、持之以恒的研究精神,有着整体转型与变革的勇气和决心。因此,参与学校校长的开放心态将会成为推动校内外教研稳步发展、真实研究的有力保障。 (二)参与教师的正确价值取向 随着实验成果的初步形成,区域均衡教育研究的推进,共同体学校老师急于寻找沟通交流、相互学习的途径,校长们也期待着借力发展、主动规划学校发展之路,搭建教师成长发展平台,因此,“大教研圈”是时代发展呼之欲出的教育研究方式。参与教师以研究为载体,以发展为旨归,从当下的课堂教学出发,直面“现实是怎样的”“为什么会这样”,深刻剖析,解读行为背后观念的缺失,并积极引导“究竟应该怎么做”,真实、朴实的教研之风使得参与教师在正确的价值取向中感受学习发展的必需,重新认识职业的崇高和生存的价值,从而获得深层次的精神愉悦和满足。 (三)教研活动有严密的安排和制度保障 探索中,以优质校为核心的共同体学校,逐步建立了“三级两层面”的互动交流教研秩序:三级是学校决策层、教研组长和骨干教师;

区域教研活动总结

区域教研活动总结 为了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缩小校际间差距促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发挥各校优质教育资源的示范、引领和辐射作用在学校精心组织策划下年4月9日成功开展了霍州市实验小学、退沙中心校、师庄中心校、李雅庄矿学校、春潮学校、蓝天学校区域教研活动其主旨是:以部分学科的公开教学为载体促进教师对优质教学资源的运用更主 要的是为基地教师搭建一个集中学习、交流、研讨的平台全方位提升任课教师的教学能力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最终实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的目的 一、活动情况 这次教研活动得到了上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全部教师共计50余 人积极投身到这次教研活动中来活动中任课教师在新课程理念的指 导下充分运用了班班通、多媒体课件等教学资源和媒体设备对语文、数学、英语、音乐学科进行了公开教学课后在霍州市教研室教研员、区域教研活动包片负责人薛云龙老师的引领下所有听课教师结合本 学科教研主题进行了分组研讨因为这些教研主题源于教学实践具有 实效性和指导性所以任课教师在研讨中打破了校际间的壁垒坦诚直 言通过相互学习、反思和教研员的点拨不但解决了教学中存在的急需解决或感到困惑的一些 难题更主要的是为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支撑,教师的思想意识、教研理念等都得到了进一步提升对主题教研有了一

个全新的理解通过研讨,不仅让教师参与了教研、投身于教研而且在浓郁的教研氛围中大家真正享受了教研 二、存在问题 虽然我们在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方面做了一些努力对整个活动过程做了周密部署但是在整个教研活动过程中还是不同程度上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将会成为我们今后教研工作的课题督促我校教研工作深入开展 1.教学设计的优化意识不强 在教学中有部分教师的教学环节有冗余现象可有可无的环节常常在教学中出现在学生独立活动或是小组合作时教师常常会把没想到的要求不间断的重复并强调实则学生并没有听清楚老师的意图 2.忽视了板书功能板书缺乏设计 因为是公开研讨教学所以很多教师把注意力都转移到媒体屏幕上利用课件将教学中需要展示的内容播放给学生而将板书忽视忘记了板书的功能与其即时的互动性 3.分组研讨 在研讨过程中多数教师能够围绕本学科的教研主题结 合课例进行研讨个别教师对教师提供的课例评价得多注重了课堂教学的整体教学效果的评价对不足之处探讨的少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1.以常规教学工作为基础进一步加大主题教研工作的监控力度把教科研工作抓实、抓紧、抓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