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tka-Volterra捕食者-猎物模型模拟(以猎豹、瞪羚为研究对象)

Lotka-Volterra捕食者-猎物模型模拟(以猎豹、瞪羚为研究对象)
Lotka-Volterra捕食者-猎物模型模拟(以猎豹、瞪羚为研究对象)

食饵—捕食者模型稳定性分析

食饵—捕食者模型稳定性分析 【摘要】自然界中不同种群之间还存在着一种非常有趣的既有相互依存、又有相互制约的生活方式:种群甲靠丰富的天然资源生存,种群乙靠捕食甲为生,形成食饵-捕食者系统,如食用鱼和鲨鱼,美洲兔和山猫,害虫和益虫等。本文是基于食饵—捕食者之间的有关规律,建立具有自身阻滞作用的两种群食饵—捕食者模型,分析平衡点的稳定性,进行相轨线分析,并用数值模拟方法验证理论分析的正确性。 【关键词】食饵—捕食者模型相轨线平衡点稳定性

一、问题重述 在自然界中,存在这种食饵—捕食者关系模型的物种很多。下面讨论具有自身阻滞作用的两种群食饵-捕食者模型,首先根据该两种群的相互关系建立模型,解释参数的意义,然后进行稳定性分析,解释平衡点稳定的实际意义,对模型进行相轨线分析来验证理论分析的正确性。 二、问题分析 本文选择渔场中的食饵(食用鱼)和捕食者(鲨鱼)为研究对象,建立微分方 程,并利用数学软件MATLAB 求出微分方程的数值解,通过对数值结果和图形的观察,猜测出它的解析解构造。然后,从理论上研究其平衡点及相轨线的形状,验证前面的猜测。 三、模型假设 1.假设捕食者(鲨鱼)离开食饵无法生存; 2.假设大海中资源丰富,食饵独立生存时以指数规律增长; 四、符号说明 )(t x /)(1t x ——食饵(食用鱼)在时刻t 的数量; )(t y /)(2t x ——捕食者(鲨鱼)在时刻t 的数量; 1r ——食饵(食用鱼)的相对增长率; 2r ——捕食者(鲨鱼)的相对增长率; 1N ——大海中能容纳的食饵(食用鱼)的最大容量;

2N ——大海中能容纳的捕食者(鲨鱼)的罪的容量; 1σ——单位数量捕食者(相对于2N )提供的供养食饵的实物量为单位数量捕食 者(相对于1N )消耗的供养甲实物量的1σ倍; 2σ——单位数量食饵(相对于1N )提供的供养捕食者的实物量为单位数量捕食 者(相对于2N )消耗的供养食饵实物量的2σ倍; d ——捕食者离开食饵独立生存时的死亡率。 五、模型建立 食饵独立生存时以指数规律增长,且食饵(食用鱼)的相对增长率为1r ,即 rx x =',而捕食者的存在使食饵的增长率减小,设减小的程度与捕食者数量成正 比,于是)(t x 满足方程 axy rx ay r x t x -=-=')()( (1) 比例系数a 反映捕食者掠取食饵的能力。 由于捕食者离开食饵无法生存,且它独立生存时死亡率为d ,即dy y -=',而食饵的存在为捕食者提供了食物,相当于使捕食者的死亡率降低,且促使其增长。设这种作用与食饵数量成正比,于是)(t y 满足 bxy dy bx d y t y +-=+-=')()( (2) 比例系数b 反映食饵对捕食者的供养能力。

筑炉工的注意事项通用版

管理制度编号:YTO-FS-PD284 筑炉工的注意事项通用版 In Order T o Standardize The Management Of Daily Behavior, The Activities And T asks Are Controlled By The Determined Terms, So As T o Achieve The Effect Of Safe Production And Reduce Hidden Dangers. 标准/ 权威/ 规范/ 实用 Authoritative And Practical Standards

筑炉工的注意事项通用版 使用提示:本管理制度文件可用于工作中为规范日常行为与作业运行过程的管理,通过对确定的条款对活动和任务实施控制,使活动和任务在受控状态,从而达到安全生产和减少隐患的效果。文件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 在作业中除应遵守本章的规定外,还应遵守泥工的有关规定。 向深坑或设备内吊运物料,敞口顶部应设置平台和围栏,内部要设置防护隔离层。向下送料位置应予固定。 烟道弧形拱顶砌完后,应先将回填土夯实或拧紧螺栓,方可拆除拱胎。烧结普通砖砌筑墙拱时,待砂浆强度达到60%以上方准拆除拱胎。 砍削砖块,应对着墙体或跳板,跳板上碎砖杂物,应随时清除。 拱胎支架必须牢固。炉窑拱顶必须对称砌筑。在拱胎上堆放砖和砂浆应均匀对称。 大中型炉窑球形拱顶,应锁紧一环,再砌一环。拱砖放射缝与水平夹角砌成30℃时,必须用金属钩子将拱砖固定。 回转窑炉内衬砌作业,托板和支撑要均衡稳固。转动时,筒体内不得有人和料具。 大中型耐火砖、耐火混凝土和碳砖砌块吊装砌筑时,

捕食者-被捕食者模型稳定性分析

捕食者-被捕食者模型 稳定性分析 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可以删除 This document is for reference only-rar21year.March

被捕食者—捕食者模型稳定性分析 【摘要】自然界中不同种群之间还存在着一种非常有趣的既有相互依存、又有相互制约的生活方式:种群甲靠丰富的天然资源生存,种群乙靠捕食甲为生,形成食饵-捕食者系统,如食用鱼和鲨鱼,美洲兔和山猫,害虫和益虫等。本文是基于食饵—捕食者之间的有关规律,建立具有自身阻滞作用的两种群食饵—捕食者模型,分析平衡点的稳定性,进行相轨线分析,并用数值模拟方法验证理论分析的正确性。 【关键词】食饵—捕食者模型相轨线平衡点稳定性

一、问题重述 在自然界中,存在这种食饵—捕食者关系模型的物种很多。下面讨论具有自身阻滞作用的两种群食饵-捕食者模型,首先根据该两种群的相互关系建立模型,解释参数的意义,然后进行稳定性分析,解释平衡点稳定的实际意义,对模型进行相轨线分析来验证理论分析的正确性。 二、问题分析 本文选择渔场中的食饵(食用鱼)和捕食者(鲨鱼)为研究对象,建立微分方程, 并利用数学软件MATLAB 求出微分方程的数值解,通过对数值结果和图形的观察,猜测出它的解析解构造。然后,从理论上研究其平衡点及相轨线的形状,验证前面的猜测。 三、模型假设 1.假设捕食者(鲨鱼)离开食饵无法生存; 2.假设大海中资源丰富,食饵独立生存时以指数规律增长; 四、符号说明 )(t x /)(1t x ——食饵(食用鱼)在时刻t 的数量; )(t y /)(2t x ——捕食者(鲨鱼)在时刻t 的数量; 1r ——食饵(食用鱼)的相对增长率;

筑炉

筑炉、混凝土工 安全技术操作规程筑炉工 1、工作中带好工具袋,不准乱扔工具和材料,保持场所的清洁。 2、一般情况下,不允许双层作业,如遇到特殊情况需双层作业时,必须采取安全措施,被此要互相照应。 3、高层作业时,工具要装在工具袋中,要系好安全带,并捡在牢固地方。 4、烟道弧形拱顶碗完后,应先装回填土夯实,或拧紧螺栓,方可拆除拱胎。 5、链削砖块,应对着墙体或跳板,跳板上碎砖或杂物要随时清除。 6、拱胎支架必须牢固,炉窑拱顶必须对称砌筑。 7、大中型耐火砖,耐火混凝土和碳硅砖吊装砌筑时,吊梁、索具、夹具必须牢固。 8、进入烟道,烟肉内检查,应有人监护。 9、修炉前必须和煤气站联系好,确知盲板堵好,方可进行检修。 10、砌旋时,旋台上不可堆砖过多或过高。 11、熬沥青时,周围不得有易燃物,调制碳素熬沥清,要防止烫人。 混凝土工 1、车子向料斗倒料,应有挡车措施,不得用力过猛和撒把。 2、用井架运输时,小车把不得伸出笼外,车轮前后要挡牢,稳起稳落。 3、浇灌混凝土使用的溜槽及串筒节间必须连接牢固,操作部位应有

护身栏杆,不准直接站在溜槽帮上操作。 4、用输送泵输送混凝土,管道接头,安全阀必须完好,管道的架子必须牢固,输送前必须试送,检修必须卸压。 5、浇灌柜架、梁、柱混凝土,应设操作台,不得直接站在模板或支撑上操作。 6、浇捣拱形结构,应自两边拱脚对称同时进行,浇圈梁雨蓬、阳台、应设防护措施。浇捣料仓,下口应先封闭,并铺设临时脚手架,以防人员坠落。 7、不得在混凝土养护窑(池)边上站立和行走,并注意窑盖板和地沟孔洞,防止失足坠落。 8、使用震动棒应穿胶鞋,湿手不得接触开关,电源线不得有破皮漏电。 9、预应力灌浆,应严格按照规定压力进行,输浆管道应畅通,阀门接头要严密牢固。

BIM模型都可以做哪些模拟与分析

BIM模型都可以做哪些模拟与分析 导读 之前小编看到过一遍潘石屹先生以SOHO实例讲解的BIM的四个层面问题及BIM的价值体现,那么BIM模型可以做哪些模拟和分析呢?BIM 在建筑行业中起到了哪些作用?BIM的长处可以在工程还没实际进行前,透过拟真的事前分析与模拟,来协助各项决策及运筹帷幄,则能够降低甚至避免工程中可能发生的误解、冲突、错误、浪费与风险等。环境影响模拟 此部分的模拟工具通常需要LOD 200的BIM几何模型,而目标建筑物周遭环境之建筑物则可用LOD 200的BIM几何模型或只需LOD100之量体模型即可,再搭配数字地形图与地图,来进行一年四季的日照与建筑物阴影相互影响等之分析,甚至再搭配能进行流体动力分析之工具来进行建筑物周围风场之模拟。 2节能减碳设计分析 此部分之应用工具随着近年来对节能减碳的要求,及绿建筑规范之发展而越来越受到重视,工具软件的功能也越来越细致。通常这类工具必须要能让用户输入气象单位提供的当地全年气候数据,然后根据对日照热辐射及室内采光、通风与空调之模拟,来考虑符合人体舒适度及室内照明需求的节能减碳设计,例如外壳隔热、遮阳、自然通风等,减少照明及空调之使用,达到节能减碳目的。在室内通风与热流之分析中,通常需要LOD 200甚或LOD 300之BIM模型。开口、玻

璃、隔间等与其材质、透光度、导热性等信息,也牵涉到照度模拟、流体动力计算与热传导分析,详细的分析多需要大量之计算,而目前大部分的应用工具多采用较简易快速的分析方法,毕竟在初步设计规划阶段,只要能满足设计方案的比较与节能减碳效益粗估上的精确度要求即可。 此类分析模拟工具的发展空间还很大,一方面是在分析的精确度与可视化呈现及模拟效能的提升方面,另一方面则是现代建筑与设施日渐智能化,利用许多自动的感测装置及半自动或自动的控制装置来达成节能减碳目标,但如何将这些控制机构及情境(例如,随室内温度变化与需求而自动开关的窗户)纳入分析模拟当中,则仍是需要继续努力的研究与应用议题。 3音场模拟 此部分的应用多是在设计对声音的质量要求较高的场所时,例如,音乐厅、剧场、电影院等,也可能是需要对音响或噪音的影响进行评估时,例如户外表演场所、机场、火车、高速道路等对周遭环境之影响。通常需要LOD 200甚或LOD 300的BIM模型。把隔间、室内装修及主要摆设等之几何与其材质吸音能力等信息,再配合专业软件来完成分析。 4结构分析 此部分的分析工具已发展多年且也相当成熟,只是过去通常都是由结构工程师根据2D建筑图说自行建构分析所需之三维模型,现在则可以由LOD 300的BIM模型中自动导出所需之几何及材料属性信息,

自身具有阻滞作用的食饵--捕食者模型简单分析

具有自身阻滞作用的食饵—捕食者模型简单分析 【摘要】种群之间的食饵—捕食者模型由于在自然界中由于资源有限和其他作用,种群自身也会阻滞自身的增长,从而他们构成了自身具有阻滞作用的食饵—捕食者系统。对其进行平衡点的稳定性分析,验证在自然界中的两种种群构成食饵—捕食者系统的相互关系。 【关键字】食饵—捕食者自身阻滞作用平衡点稳定性 一、问题重述 对于V olterra模型,多数食饵—捕食者系统观察不到那种周期动荡,而是趋于某种平衡状态,即系统存在稳定的平衡点。在V olterra模型中考虑自身阻滞作用的Logistic项建立具有自身阻滞作用的食饵—捕食者模型,并对模型的稳定性进行分析。 二、问题背景和分析 自然界中不同种群之间存在着既有依存、又有制约的生存方式:种群甲靠丰富的自然资源生长,而种群已靠捕食种群甲为生,食用于和鲨鱼、美洲兔和山猫、落叶松和蚜虫等都是这种生存方式的典型。生态学称甲为食饵(Prey),种群已为捕食者(Predator),二者构成了食饵—捕食者系统。然而在自然界中由于资源有限和其他作用,种群自身也会阻滞自身的增长,从而他们构成了自身具有阻滞作用的食饵—捕食者系统。 三、模型假设 食饵在自然界中生存若没有捕食者情况下独立生存,自身增长符合Logistic 增长,而捕食者在离开食饵没有其他的食饵,在有食饵的情况自身增长亦符合Logistic增长。

五、模型建立、求解与分析 5.1模型建立 当某个自然环境中只有一个种群生存时,可以同Logistic 模型(阻滞增长)述这个种群的演变过程,即: . (1)x x rx N =- 。 对于食饵种群在自然环境中生存时他不受捕食者捕食的增长为: . 1 1111 ()(1)x x f x r x N ==- , 在有捕食者的情况下食饵还受到捕食者的捕食,故其还受到捕食者的干预从使食饵增长率减小,在此情况下食饵的增长为: . 12111112 ()(1)x x x f x r x N N σ==- -。 对于捕食者在自然环境中生存没有食饵其死亡导致数量减少,从而为: . 2 2222 ()(1)x x g x r x N ==-- , 在有食饵的情况下,食饵降低了捕食者的死亡率是捕食者的增长模型为: . 21 222221 ()(1)x x x g x r x N N σ==--+。 得到自身具有阻滞作用的食饵—捕食者模型: . 12111112 ()(1)x x x f x r x N N σ==- -。 . 21222221 ()(1)x x x g x r x N N σ==-- + 5.2模型平衡点求解 根据以上模型设()0f x =和()0g x =,解其方程组即可得到平衡点。

(中级A)职工技能鉴定理论考试试题

2001年职业技能鉴定题(炼钢中级工A卷) 一、填空题(每题1分,共10分) 1、普通钢的含铜量应(﹤0.03% )。 2、所谓软烧石灰是指900~1100℃范围内陪烧的石灰,软烧石灰具有(高活性)。 3、开新炉应连续冶炼( 10 )炉,间隔时间不能大于10分钟。 4、吹炼末期有( Mn )的还原,而Si则没有这个现象。 5、吹炼中期,渣中氧化铁降低,炉渣变粘,出现了(返干)现象。 6、吹炼过程中,控制过程温度的原则就是熔池(升温和降碳)协调起来。 7、钢中常见的非金属夹杂物有(氧化物)、硫化物、硅酸盐。 8、每座转炉有( 1 )个余热锅炉。 9、钢中常见的气体有氮气、氢气和(氧气)。 10、炉容比小的转炉,易造成(喷溅)。 二、判断题(在题末括号内作记号, “√”表示对,“×”表示错;每小题2分,共20分) 1、活性石灰特点是氧化钙(CaO)含量高、气孔率高、活性度小于300ml。(×) 2、合金化加入顺序:合金化的合金元素先加,脱氧用的合金元素后加。(×) 3、双渣法是指吹炼过程中倒出或扒出部分炉渣,再重新加石灰造渣。(√) 4、合理的供氧制度主要根据:炉子容量、铁水成分、冶炼的钢种等方面统 筹确定。(√) 5、高碱度、大渣量、高温、高氧化亚铁(FeO)有利去磷。(×) 6、转炉炼钢影响炉渣的氧化性是枪位和脱碳速度及氧压,而与溶池温度无 关。(×) 7、转炉炼钢供氧强度是指单位时间内每吨金属装入量消耗的氧气量。(√) 8、出钢时钢包“回磷”的主要原因是碱度降低,而∑氧化亚铁(FeO)降 低的影响要小些。(×)

9、经济炉龄即为最佳炉龄,也就是要获得最好的生产率和最低的成本。 (√) 10、平炉钢与氧气转炉钢相比较,终点钢水有害气体含量少。(×) 三、选择题(在题后供选择答案中选出正确答案,将其序号填入题中;每小题2分,共40分) 1、石灰石生产成石灰的化学反应式为②。 ①Ca(OH)2加热 CaO + H2O(蒸气) ↑ ②CaCO3加热 CaO + CO2↑ ③CaCO3 + C 加热 CaO +2CO ↑ 2、转炉炼钢的主要金属料是指③。 ①铁水、氧化铁皮、矿石 ②铁水、铁合金、脱氧剂 ③铁水、废钢 3、转炉装入铁水废钢比是根据②。 ①废钢资源多少确定的 ②是根据废钢资源和吹炼热平衡条件确定的 ③是根据铁水废钢市场价确定的 4、氧气顶吹转炉氧枪枪位是指③。 ①氧枪喷头端部至转炉底间的距离 ②氧枪喷头端部至转炉溶池渣面间的距离 ③氧枪喷头端部至转炉溶池金属液面间距离 5、一般情况下,脱磷主要在冶炼①进行。 ①前期②中期③后期 6、炉渣中③含量对脱硫有利。 ①二氧化硅(SiO2)②三氧化二铝(Al2O3)、五氧化二磷(P2O5)、氧化镁

数学模型与计算机模拟

数学模型与计算机模拟 教案改革材料

数学模型与计算机模拟课程是以解决某个现实问题为目的,经过分析、简化,将问题的内在规律用数字、图表,或者公式、符号表示出来,即经过抽象、归纳把事物的本质关系和本质结构用数学语言来描述,建立正确的数学结构,并用科学的方法,通过编写程序求解问题,得出供人们作分析、预报、决策或者控制的定量结果。本课程的学习应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具体包括以下六个方面: 一、掌握与信息技术相关的自然科学和数学知识,并有创造性地将这些知识应用于信息系统构建和应用的潜力; 二、为解决个人或组织机构所面临的问题,能系统地分析、确定和阐明用户的需求; 三、能设计高效实用的信息技术解决方案; 四、能深刻理解成功的经验和标准,并能运用; 五、具有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具有团队协作能力和论文写作能力。 以上六个方面的要求与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案指导委员会制定的《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发展战略研究报告暨专业规范(试行)》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信息技术方向)人才培养要求和《信息工程学院发展战略纲要》中提出的坚持“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侧重于应用能力和自学能力的培养”的办学方略相统一。基于此,信息工程学院对《数学模型与计算机模拟》课程的教案做了改革。 一、教案内容上把传统教案的“广”,改为以运筹模型为主的“精”。经过分析讨论,将线性规划模型、整数规划模型、网络模型、对策模型和

决策模型等运筹模型定为《数学模型与计算机模拟》课程的主要内容,并增加各模型的算法分析与编程实践。 二、教案方式方法上由以往的讲授为主,改为以学生为主的独立思考、分组讨论,从探究实践中归纳抽象理论的教案方法。在教案中教师选定典型问题,引导学时讨论,课后查阅相关资料。学生根据自己理解分析问题,即分析问题的常量和变量的关系,把问题本身存在的逻辑关系找出来,得出问题的数学结构,写出数学模型,寻找适合的解法,并把算法的每一步翻译成高级语言(如语言,等),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增加必要的存储变量实现算法,编写完整程序求解问题。解决问题后再分析算法的理论依据(正确性分析),并学习和借鉴已有经验。整个教案过程主要分六步:一是提出问题;二是讨论分析问题;三是建立数学模型;四是求解模型;五是编写程序验证模型;六是归纳总结;(具体过程见模型解法)。 三、增加实验实践环节,提高应用能力。本课程开设实验课,编写了实验大纲和综合实验题目,并给出了参考程序。另外,每年组织学生参加学院及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和应用写作能力。 四、本课程考核以建模和编写程序、上机考试结合,注重能力考查。 附:部分教案讲义和优秀作业、论文、参考程序:

炼钢中级工复习题

名词解释 1、铁水预处理:铁水兑入转炉之前,为脱硫或脱硅、脱磷而进行的处理过程。 2、熔渣返干:在吹炼过程中,因氧压高,枪位过低,尤其是在碳氧化激烈的中期,(TFe)含量低导致熔渣高熔点矿物的析出,造成熔渣黏度增加,不能覆盖金属液面的现象。 3、溅渣护炉技术:利用MgO含量达到饱和或过饱和的炼钢终点渣,通过高压氮气的吹溅,使其在炉衬表面形成一层高熔点的熔渣层,并与炉衬很好地粘结附着,称为溅渣护炉技术。 4、二次燃烧:通过供氧,使熔池排出的CO部分燃烧补充炉内热量,称为二次燃烧。 5、活性石灰:通常把在1050~1150℃温度下,在回转窑或新型竖窑内焙烧的石灰,即具有高反应能力的体积密度小、气孔率高、比面积大、晶粒细小的优质石灰称为活性石灰。 6、挡渣球法:利用挡渣球密度介于钢水与炉渣之间,在出钢将结束时堵住出钢口阻断渣流入钢包内。 7、回磷:磷自炉渣返回钢液的现象。 8、扩散脱氧:通过不断减低炉渣中(FeO)含量来相应降低钢液中氧含量的方法称为扩散脱氧。 9、沉淀脱氧:直接向钢液中加入脱氧剂,以夺取溶解在钢液中的氧,并生成不溶于钢液的氧化物或复合氧化物而排至炉渣中。 10、单渣法:在冶炼过程中只造一遍渣,吹炼过程中不倒渣,不扒渣,一直到吹炼出钢的操作。 11、装入制度:确定转炉合适的装入量,合适的铁水废钢比。 12、造渣制度:是根据冶炼各项要求确定造渣方法,渣料的加入数量和时间,以及如何快速成渣。 13、脱氧合金化:为保证顺利浇铸和轧成合格钢材,在冶炼终点或出钢过程中,向钢水内加入一定量的脱氧剂进行脱氧,同时根据钢种规格要求加入适量合金调整化学成分。 14、炉龄:转炉从开新炉到停炉,整个炉役期间炼钢的总炉数。 15、增碳法:对冶炼含碳量≥0.08%的钢种,统统采取吹到熔池含碳量为0.05~0.06%时停吹。然后根据钢种规格要求在钢包中增碳。 16、耐火度:是使耐火材料软化到一定程度的温度。 17、抗渣性:耐火材料在高温下抵抗炉渣侵蚀的能力。 18、炉渣碱度:是指炉渣中的碱性氧化物与酸性氧化物的数量之比,一般用R=%CaO/%SiO2来表示。 19、吹损:炼钢中的一般出钢量都小于装入量,我们把吹炼过程中正常损失掉的那部分金属量叫做吹损。填空题(每题1分,共20分) 1、目前主要的炼钢方法有氧气转炉炼钢法、电弧炉炼钢法等几种。 2、供氧制度主要包括:合理的喷头结构、供氧强度、氧压和枪位控制。 3、脱P化学反应式为:2[P]+5(FeO)+3(CaO)=(3CaO·P2O5)+5[Fe]+Q 4、装入制度就是确定转炉合理的装入量和合适的废钢比。 5、温度制度主要是指过程温度控制和终点温度控制。 6、常用的脱氧剂有锰铁、硅铁、铝和复合脱氧剂等。 7、过程枪位的控制原则是:熔渣不“返干”、不喷溅、快速脱碳与脱硫、熔池均匀升温。 8、钢中非金属夹杂物按来源可分为内生夹杂和外来夹杂。 9、钢中非金属夹杂物按加工性能可分为塑性夹杂物、脆性夹杂物、球状(点状)不变形夹杂物。 10、氧气顶吹转炉炼钢用原材料可分为金属料、非金属料和气体等。 11、由去磷反应式可知,高碱度、高氧化铁炉渣有利于去磷。 12、影响炉渣粘度的主要因素是:炉渣成分、温度、悬浮于渣中固态微粒的尺寸和数量。 13、炼钢熔池中脱碳反应基本形式为:[C]+[O]=CO↑和[C]+(FeO)=[Fe]+CO↑。 14、Q235的含义是:屈服强度为235MPa的镇静钢。 15、氧枪由喷嘴和枪身两部分组成。 16、碱性耐火材料是指以CaO和MgO为主组成的耐火材料。 17、氧枪喷头出口马赫数的定义是氧流出口速度与当地音速之比。

基础生态学实验Lotka-Volterra捕食者-猎物模型模拟

基础生态学实验 Lotka-Volterra捕食者-猎物模型模拟

【实验原理】 dN/dt=r1N-C1NP 猎物种群动态 dP/dt=-r2N+C2NP 捕食者种群动态 N:猎物的密度 r1:猎物种群的增长率 C1:捕食者发现和进攻猎物的效率,即平均每一捕食者捕食猎物的常数P:捕食者密度 -r2:捕食者在没有猎物时的条件下的死亡率 C2:捕食者利用猎物而转变为更多捕食者的捕食常数

【实验目的】 在掌握Lotka-Volterra 捕食者-猎物模型的生态学意义与各参数意义的基础上,通过改变参数值的大小,在计算机模拟捕食者种群与猎物种群数量变化规律,从而加深对该模型的认识。 【实验器材】 1、计算机 2、模拟运行软件 3、种群生物学模拟软件包(Populus),5.5 版本,美国明尼苏达大学 【实验步骤】 设置初始值,之后保持N0、P0不变,分别改变d2、g、r1、c的大小(具体数据见下表),观察记录每组数据下捕食者-猎物模型中两种群密度变化情况,

与对照组进行比较。 实验数据设置记录表 【实验结果与分析】 Part I 研究捕食者-猎物模型中两种群密度变化情况与捕食者死亡率(d)的关系 图1.1 对照组捕食者—猎物模型种群密度随时间变化的图(d=0.2)

图1.2 实验组1捕食者—猎物模型种群密度随时间变化的图(d=0.3) 图1.3 对照组捕食者—猎物模型种群密度图(d=0.2) 图1.4实验组1捕食者—猎物模型种群密度图(d=0.3) 表1研究种群密度变化情况与d的关系实验数据记录表

由以上图表可知: 捕食者死亡率d增长对猎物种群密度变化的影响反而要大于其对捕食者种群密度的变化。d减小,可见猎物种群密度明显增加,且两者种群密度波动周期变长。 这是由于捕食者死亡率d直接影响捕食者密度,使其降低,从而使猎物种群密度增加,而猎物种群密度的增加又利于捕食者繁殖,使捕食者种群增加。综上,多方面因素的作用导致猎物种群密度明显增加,而捕食者种群密度基本不变。 Part II 研究捕食者-猎物模型中两种群密度变化情况与转化常数(g)的关系 图2.1 对照组捕食者—猎物模型种群密度随时间变化的图(g=0.25)

食饵—捕食者模型

《数学模型》课程 食饵—捕食者模型 3. 讨论具有自身阻滞作用的两种群食饵-捕食者模型,首先根据该两种群的相互关系建立模型,解释参数的意义,然后进行稳定性分析,解释平衡点稳定的实际意义,对模型进行相轨线分析来验证理论分析的正确性,并用matlab 软件画出图形。 自然界中不同种群之间还存在着一种非常有趣的既有相互依存、又有相互制约的生活方式:种群甲靠丰富的天然资源生长,而种群乙靠捕食甲为生,形成鱼和鲨鱼,美洲兔和山猫,落叶松和蚜虫等等都是这种生存方式的典型,生态学称种群甲为食饵,种群乙为捕食者。二者共同组成食饵—捕食者系统。 一食饵—捕食者 选用食饵(食用鱼)和捕食者(鲨鱼)为研究对象,设)(t x /)(1t x 为食饵(食用鱼)在时刻t 的数量,)(t y /)(2t x 为捕食者(鲨鱼)在时刻t 的数量,1r 为食饵(食用鱼)的相对增长率,2r 为捕食者(鲨鱼)的相对增长率;1N 为大海中能容纳的食饵(食用鱼)的最大容量,2N 为大海中能容纳的捕食者(鲨鱼)的最大容量,1σ为单位数量捕食者(相对于2N )提供的供养食饵的实物量为单位数量捕食者(相对于1N )消耗的供养甲实物量的1σ倍;2σ为单位数量食饵(相对于1N )提供的供养捕食者的实物量为单位数量捕食者(相对于2N )消耗的供养食饵实物量的2σ倍;d 为捕食者离开食饵独立生存时的死亡率 二模型假设 1.假设捕食者(鲨鱼)离开食饵无法生存;

2.假设大海中资源丰富,食饵独立生存时以指数规律增长; 三模型建立 食饵(食用鱼)独立生存时以指数规律增长,且食饵(食用鱼)的相对增长率为 1r ,即rx x =',而捕食者的存在使食饵的增长率减小,设减小的程度与捕食者数量成正比,于是)(t x 满足方程 axy rx ay r x t x -=-=')()( (1) 比例系数a 反映捕食者掠取食饵的能力。 由于捕食者离开食饵无法生存,且它独立生存时死亡率为d ,即dy y -=',而食饵的存在为捕食者提供了食物,相当于使捕食者的死亡率降低,且促使其增长。设这种作用与食饵数量成正比,于是)(t y 满足 bxy dy bx d y t y +-=+-=')()( (2) 比例系数b 反映食饵对捕食者的供养能力。 方程(1)、(2)是在自然环境中食饵和捕食者之间依存和制约的关系,这里没有考虑种群自身的阻滞作用,是Volterra 提出的最简单的模型。结果如下。 不考虑自身阻滞作用:数值解 令x(0)=x0,y(0)=0,设r=1,d=0.5,a=0.1,b=0.02,x0=25,y0=2 使用Matlab 求解 求解如下 1)先建立M 文件 function xdot=shier(t,x) r=1;d=0.5;a=0.1;b=0.02; xdot=[(r-a*x(2)).*x(1);(-d+b*x(1)).*x(2)]; 2)在命令窗口输入如下命令: ts=0:0.1:15; >> x0=[25,2]; >> [t,x]=ode45('shier',ts,x0);[t,x],

捕食者猎物模型

经典的捕食者-猎物模型是由洛特卡和沃尔泰拉提出的。 若以捕食者密度为纵坐标、猎物密度为横座标、按时间顺序作出相位图,就可以得到一个封闭环(如下图)。相位图表示两个种群的密度将按封闭环的轨道逆时针方向无限循环,其中心点即为平衡点,通过平衡点作互相垂直的线,将相位图分为4块,在垂直线右面捕食者种群增加(P1→P2→P3),在左面减少(P3→P2→P1);在水平线下面,猎物种群增加(N1→N2→N3),在上面减少(N3→N2→N1)。因此,洛特卡-沃尔泰拉模型表明猎物-捕食者种群动态中分为4个时期: ①猎物增加(N2→N3),捕食者也增加(P1→P2); ②猎物减少(N3→N2),捕食者继续增加(P2→P3); ③猎物(N2→N1)和捕食者(P3→P2)都减少;。 ④捕食者继续减少(P2→P1),而猎物增加(N1→N2)。如此循环不息。 1(2014?杭州一模)科学家通过研究种问捕食关系,构建了捕食者一猎物模型,如图甲所示(图中箭头所指方向代表曲线变化趋势);图乙为相应的种群数量变化曲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甲图所示模型能解释捕食者和猎物的种群数量均能维持相对稳定 B.甲图曲线变化趋势反映了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的负反馈调节 C.甲图中①②③④种群数量变化与乙图中abcd依次对应 D.乙图中P为猎物的种群数量,H为捕食者的种群数量 【解析】A、据图甲分析,由于负反馈调节,捕食者和猎物的种群数量均能维持相对稳定,A正确;B、甲图曲线变化趋势反映了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的负反馈,即猎物的种群数量增加,捕食者的种群数量也增加,这样猎物的种群增长受到抑制,B正确;C、甲图中①区域表示猎物种群数量增加引起捕食者的种群数量增加,对应乙图中a,②区域猎物种群数量减少,捕食者种群数量继续增加,对应乙图中b,③区域表示随着猎物种群数量的减少,捕食

食饵捕食模型

楚雄师范学院数学系《数学建模》课程 教学论文 题目:具有自身阻滞作用的两种群食饵—捕食模型 专业:信息与计算科学 班级:08级3班 学号:152 学生姓名:罗文枢 完成日期:2011 年 6 月

具有自身阻滞作用的两种群食饵—捕食模型 摘要:在自然界中,更多的生物是杂居在一起的,各种生物根据其生理特点、食物来源分成了不同的层次,各层次之间及同一层次的生物种群之间有着各样的联系,尤其是相互之间影响非常大的生物种群,需要放在一起讨论,在这里,我们一两种群为例进行建模和讨论,具有自身阻滞作用的两种群食饵—捕食者模型。捕食—食饵模型是数学生态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影响种群波动的因素很多,自身阻滞作用就是其中重要的一种因素。因为资源环境是有限的,相互竞争是不可避免的,所以自身阻滞也是影响平衡位置的不稳定性和周期波动现象的主要因素。时滞可以对生态系统的性质产生相当大的影响,理论生态学家们普遍认为在种群的相互作用中,自身阻滞作用是不可避免的。本文主要通过对两类具有自身阻滞作用的典型的捕食-食饵模型的研究,通过分析发现时滞对模型的稳定性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事实上只要在Volterra模型加入考虑自身阻滞作用的Logsitic项就可以得到这种现象了。 关键字:自身阻滞,稳定性分析,相轨线分析,平衡点分析,Logistic模型;

一.问题重述: 讨论具有自身阻滞作用的两种群食饵—捕食者模型,首先根据两种群的相互关系建立模型,解释参数的意义,然后进行稳定性分析,解释平衡点稳定的实际意义,对模型进行相轨线分析来验证理论分析的正确性。 二.问题分析: 本论文主要是讨论具有自身阻滞作用的食饵—捕食者模型。我们用Logistic模型来描述这个种群数量的演变过程,即食饵会受到自然界中的资源所限制,它不仅会无限的增大,而且捕食者也会受到食饵的数量的影响。此种情况下会出现以下的3种现象: 1.当捕食者灭绝时,食饵也不会无限的增长,即指数函数型增长,因为有自身的阻滞作用,它达到某个数量就不在会增长而趋于稳定了; 2.当食饵受到自然资源的影响的灭绝时,捕食者也会因食物而灭绝; 3.当两种群都不灭绝时,它们会趋于某个非零的有限值,从而达到稳定状态。 三.模型假设: 1.假设在某特定环境中只存在食饵和捕食者两种群; 2.假设食饵和捕食者均能正常生长,没有疾病等原因促使死亡; 3.假设两种群的增长率不变; 4.食饵由于捕食者的存在使增长率降低,假设降低的程度与捕食者数量成正比; 5.捕食者由于食饵为它提供食物的作用使其死亡率降低或使之增长,假设增长的程度与食饵数量成正比。 四.符号说明: ()t x :食饵在时刻t的数量; 1 ()t x :捕食者在时刻t的数量; 2 R:食饵独立生存时以指数规律增长,相对增长率; 1 R:捕食者独立生存时以指数规律增长,相对增长率; 2 N:食饵生存的最大容量; 1 N:捕食者生存的最大容量; 2

筑炉工操作规程(正式)

编订: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 筑炉工操作规程(正式) Standardize The Management Mechanism To Make The Personnel In The Organization Operate According To The Established Standards And Reach The Expected Level. Word格式 / 完整 / 可编辑

文件编号:KG-AO-7047-74 筑炉工操作规程(正式) 使用备注:本文档可用在日常工作场景,通过对管理机制、管理原则、管理方法以及管 理机构进行设置固定的规范,从而使得组织内人员按照既定标准、规范的要求进行操作, 使日常工作或活动达到预期的水平。下载后就可自由编辑。 1 一般规定 1.1 筑炉使用的脚手架,由专业架子工负责按施工图搭设和拆除。非架子工不得搭、拆和改动。 1.2 施工区域内井、坑和孔洞等必须设牢固安全防护盖板。跨越沟或炉体洞口时,应搭设宽不小于80cm的过桥,桥的两侧边必须设两道牢固的护身栏杆和18cm高的挡脚板。 1.3 采用垂直运输运送物料时,应装在小车或容器内,严禁上下投掷物料。 1.4 炉体内操作使用的照明电压不得大于36V。金属容器内的照明不得大于12V。 1.5 施工区域内不得堆放易燃易爆物品。材料和设备堆放场地应平整,并应有排水措施。 1.6 操作人员使用的工具应装入工具袋或其他

容器内。小型工具可用绳索系在身上或脚手架等牢固地方。 1.7 高处作业上下不得攀登脚手架和垂直运输设备,必须走专用梯道。 1.8 2m以上高处作业无可靠安全防护设施时,操作人员必须系好安全带,并应上挂在牢固地方。 2 磨砖机、切砖机 2.1 使用磨砖机应遵守下列规定: 1).磨砖机应稳装在操作棚内;稳装时地面要坚实、平整,不得倾斜。 2).磨砖机必须由经过安全培训熟悉磨砖机性能,并懂得该机基本知识的人员操作。 3).磨砖机应装设吸尘设备;不允许粉尘散放在周围空气中。 4).使用前,应先检查机械设备及部件是否正常,磨砖操作台升降是否灵活,操作轮盘、八字轮等有无松动,主轴是否弯曲,经检查确认合格后方可起动。起动时将补偿器的手柄先搬向“起动”指示位置,起

筑炉工操作规程通用版

操作规程编号:YTO-FS-PD270 筑炉工操作规程通用版 In Order T o Standardize The Management Of Daily Behavior, The Activities And T asks Are Controlled By The Determined Terms, So As T o Achieve The Effect Of Safe Production And Reduce Hidden Dangers. 标准/ 权威/ 规范/ 实用 Authoritative And Practical Standards

筑炉工操作规程通用版 使用提示:本操作规程文件可用于工作中为规范日常行为与作业运行过程的管理,通过对确定的条款对活动和任务实施控制,使活动和任务在受控状态,从而达到安全生产和减少隐患的效果。文件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 1 一般规定 1.1 筑炉使用的脚手架,由专业架子工负责按施工图搭设和拆除。非架子工不得搭、拆和改动。 1.2 施工区域内井、坑和孔洞等必须设牢固安全防护盖板。跨越沟或炉体洞口时,应搭设宽不小于80cm的过桥,桥的两侧边必须设两道牢固的护身栏杆和18cm高的挡脚板。 1.3 采用垂直运输运送物料时,应装在小车或容器内,严禁上下投掷物料。 1.4 炉体内操作使用的照明电压不得大于36V。金属容器内的照明不得大于12V。 1.5 施工区域内不得堆放易燃易爆物品。材料和设备堆放场地应平整,并应有排水措施。 1.6 操作人员使用的工具应装入工具袋或其他容器内。小型工具可用绳索系在身上或脚手架等牢固地方。 1.7 高处作业上下不得攀登脚手架和垂直运输设备,必须走专用梯道。

燃烧模型与模拟

发动机的燃烧模型和数值模拟近年来,在国外,尤其是美国,相继开展了微动力机电系统(Power MEMS) 和微型发动机(Micro2engine) 的研究工作[1~3 ] . 微型发动机,如微型涡轮机,微转子发动机,微火箭发动机等是微动力机电系统的核心装置,其共同特征是利用碳氢燃料,在一个微型的燃烧器中 燃烧放热. 使用碳氢燃料的微型发动机即使在热效率很低的情况下 也具有比现有的电池高出比较高的能量密度. 从动力机械发展的历 史进程看,每当能源装置的能量密度产生一个飞跃,都会给社会的发 展和经济带来深远的变革. 18 世纪的蒸汽发动机,以01005W/ g 的能量密度为标志,引发了当时的工业革命. 从19 世纪到20 世纪中叶, 内燃机的发展使能量密度达到了0105 ~110 W/ g , 从而使整个交通运输 发生了巨变. 20 世纪发明的航空航天发动机使能量密度进一步上升到10 W/ g. 喷气式飞机大大地缩短了整个世界的距离. 微动力装置的能量密度将冲破100 W/ g的大关. 可以说,它是动力机械发展的第四个里程碑,给现代社会带来的影响 将是重大而深远的. 微型发动机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微型发动机热力循环的选择、燃烧系统的研究尚处于探索之中. 当前微型发动机的几个主要发展 方向有微型涡轮机、三角转子发动机和采用新材料直接将热能转化为电能的发动机. 本文对微型发动机中的燃烧进行了模拟计算, 图1 为MIT 研究开发的微型涡轮机的结构示意.

图1 1 —火焰稳定器; 2 —扩散叶片; 3 —转子叶片; 4 —进气口; 5 —启动器; 6 —燃料喷孔; 7 —燃料汇流腔; 8 —燃烧室;9 —排气口;10 —转子中心线; 11 —涡轮转子叶片; 12 —涡轮导向叶片 该发动机主要由压缩器、燃烧室、涡轮和启动电动机/ 发电机组成. 由于以光刻技术为基础的微加工方法更适合于二维或准二维结构的几何形状,同时从减少传热损失的考虑出发,本文选择了环形燃烧(图2) 作为模拟计算的对象. 环形燃烧室如图 图2

食饵捕食者模型

食饵——捕食者模型 摘要 自然界中不同种群之间存在着一种有趣的既有依存,又有制约的生存方式:种群甲靠丰富的自然资源生长,而种群乙靠捕食种群甲为生。生态学上称种群甲为食饵)(Pr ey ,种群乙为捕食者)(Pr edator ,二者共处组成食饵——捕食者系统(简称P P -系统)。为了对食饵、捕食者的数量关系做出分析和预测,建立了食饵——捕食者模型:根据微分方程稳定性理论辅之以相轨线分析,对具有自身阻滞作用的两种群的数量关系做出分析和预测。 关键词 食饵——捕食者,模型,生态学,Logistic 规律。 问题重述 讨论具有自身阻滞作用的两种群食饵——捕食者模型,首先根据两种群的相互关系建立模型,解释参数的意义,然后进行稳定性分析,解释平衡点稳定的实际意义,对模型进行相轨线分析来验证理论分析的正确性。 模型建立 种群甲(食饵)靠丰富的自然资源生长,而种群乙(捕食者)靠捕食种群甲为生,食饵(甲)和捕食者(乙)在t 时刻的数量分别记为)(t x ,)(t y ,r 是甲的固有增长率,种群甲和乙的最大容量分别为N 、M 。数量的演变均遵从Logistic 规律。于是对种群甲有 )1()(N x rx t x -= 其中因子)1(N x -反映由于甲对有限资源的消耗导致的对它本身增长的阻滞作用, N x 可解释为相对于N 而言单位数量的甲消耗别的供养甲的食物量(设食物总量为1)。 当两个种群在同一自然环境中生存时,考察由于乙消耗同一种有限资源对甲 的增长产生的影响,可以合理的在因子)1(N x -中再减去一项,该项与种群乙的 数量y (相对于M 而言)成正比,于是得到种群甲增长的方程为 )1()(1M y N x rx t x σ--= (1) 这里的意义是:单位数量乙(相对于M 而言)消耗的供养甲的食物量为单位数 量甲(相对N )消耗的供养甲的食物量的1σ倍。

中级筑炉工模拟试题

中级筑炉工 一、单项选择题(将正确答案前的字母填入括号内。每题2分,满分40分) 1.抗渗碳耐火砖Fe 2O 3含量在( )以下。 A 1.0% B 1.3% C 1.5% D 1.8% 2.用耐火粘土砖砌咱们小的炉子,使用温度在( )℃以下时,通常靠砖缝泥浆和空隙的压缩来补偿加热时的体积膨胀。 A 、400 B 、500 C 、600 D 、800 3.用耐火砖砌筑,一般认为砖缝约有( )的厚度可起到有膨胀缝的作用. A 40% B 50% C 60% D 70% 4.铝酸盐水泥耐火混凝土中的骨料,一般占总重量的( )以上. A 50% B 60% C 70% D 80% 5.冬季砌筑工业炉,工作地点和砌炉周围的温度均不得低于( )℃。 A -4 B 0 C +5 D + 10 6.冬季砌筑工业炉,耐火泥浆的温度不得低于( ) ℃。 A -4 B 0 C +5 D + 10 7.耐火材料是耐火度不低于( )℃的无机非金属材料 A 1460 B 1500 C 1540 D 1580 8.硅藻土砖只能用在( )℃以下的隔热部分。 A 800 B 900 C 1000 D 1100 9.轻质高铝砖的最高使用温度为( ) ℃。 A 1200 B 1250 C 1300 D 1550 10.轻质硅砖的最高使用温度为( )℃。。 A 1250 B 1350 C 1450 D 1550 11.氧化铝空心球的Al 2O 3含量大于( )。 A 98% B 98.5% C 99% D 99.5% 12.使用耐火粘土砖砌筑时,如设计上没有规定,实际砌筑时每1m 长的留设膨 胀缝的平均值为( )mm 。 A 2~3 B 3~4 C 4~5 D 5~6 13.铝酸盐水泥耐火混凝土骨料粒度最大取( )mm 。 A 7~12 B 8~13 C 9~14 D 10~15 14.高铝熟料的耐火度大于( ) ℃。 A 1650 B 1700 C 1750 D 1800 15.磷酸盐混凝土困料时间一般大于( )小时。 A 8 B 16 C 24 D 30 16.硅砖含SiO 2量不小于( ) A 80% B 85% C 89% D 93% 17.常用耐火粘土质耐火砖在0.2Mpa 荷重软化开始温度不低于( )℃。 A 1350 B 1300 C 1250 D 1200。 18.轻质耐火粘土砖,其体积密度最小为( )。 A 0.5 B 0.4 C 0.3 D 0.2 19.轻质耐火粘土砖,其体积密度不大于( ) A 3 B 2 C 1.5 D 2.5 20、刚玉砖主要化学成份为( ) B 、SiO 2 C 、MgO D 、SiC 二、判断题(正确的在括号内划“√”,错误的在括号内划“×”。每题1分,满分20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