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素杂质 13种

元素杂质 13种

元素杂质是指在某种物质中存在的非目标元素,它们可能对物质的性质和用途产生影响。下面将介绍13种常见的元素杂质及其相关信息。

1. 铁杂质

铁是地壳中含量最丰富的元素之一,因此在许多物质中都会存在铁杂质。铁杂质可能对物质的颜色、磁性、强度等性质产生影响。在某些情况下,铁杂质可以被控制并利用,例如在玻璃制造中添加适量的铁杂质可以改变玻璃的颜色。

2. 铝杂质

铝是一种常见的金属元素,其杂质形式存在于许多物质中。铝杂质可以对物质的导电性、热传导性等性质产生影响。在一些电子器件制造中,铝杂质的含量需要严格控制,以确保器件的性能稳定。3. 硅杂质

硅是一种广泛存在于地壳中的非金属元素,其杂质形式存在于许多物质中。硅杂质可以对物质的导电性、光学性质等产生影响。在半导体材料的制备中,硅杂质的含量需要严格控制,以确保器件的电性能稳定。

4. 硫杂质

硫是一种常见的非金属元素,其杂质形式存在于许多物质中。硫杂

质可以对物质的腐蚀性、气味等产生影响。在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中,硫杂质的含量需要严格控制,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5. 氧杂质

氧是地壳中含量最丰富的元素之一,因此在许多物质中都会存在氧杂质。氧杂质可以对物质的化学性质、稳定性等产生影响。在金属制品的制备中,氧杂质的含量需要严格控制,以确保产品的质量。6. 碳杂质

碳是一种常见的非金属元素,其杂质形式存在于许多物质中。碳杂质可以对物质的硬度、导电性等产生影响。在钢铁制造中,碳杂质的含量需要严格控制,以确保钢材的强度和韧性。

7. 氮杂质

氮是一种常见的非金属元素,其杂质形式存在于许多物质中。氮杂质可以对物质的强度、热稳定性等产生影响。在合金材料的制备中,氮杂质的含量需要严格控制,以确保合金的性能稳定。

8. 锰杂质

锰是一种常见的金属元素,其杂质形式存在于许多物质中。锰杂质可以对物质的磁性、耐磨性等产生影响。在钢铁制造中,锰杂质的含量需要严格控制,以确保钢材的质量。

9. 镁杂质

镁是一种常见的金属元素,其杂质形式存在于许多物质中。镁杂质

可以对物质的强度、导电性等产生影响。在铝合金的制备中,镁杂质的含量需要严格控制,以确保合金的性能稳定。

10. 钙杂质

钙是一种常见的金属元素,其杂质形式存在于许多物质中。钙杂质可以对物质的硬度、熔点等产生影响。在陶瓷制品的制备中,钙杂质的含量需要严格控制,以确保产品的质量。

11. 钠杂质

钠是一种常见的金属元素,其杂质形式存在于许多物质中。钠杂质可以对物质的导电性、热稳定性等产生影响。在玻璃制造中,钠杂质的含量需要严格控制,以确保玻璃的透明度和强度。

12. 铜杂质

铜是一种常见的金属元素,其杂质形式存在于许多物质中。铜杂质可以对物质的导电性、热传导性等产生影响。在电子器件制造中,铜杂质的含量需要严格控制,以确保器件的性能稳定。

13. 锌杂质

锌是一种常见的金属元素,其杂质形式存在于许多物质中。锌杂质可以对物质的耐蚀性、电导率等产生影响。在金属制品的制备中,锌杂质的含量需要严格控制,以确保产品的质量。

元素杂质是影响物质性质的重要因素。在各行各业的生产和制造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和管理元素杂质的含量,以确保产品的质量和

性能稳定。

金属材料知识点总结

钢的合金化概论 1、钢中常存的杂质有哪些?硫、磷对钢的性能有哪些影响? 钢中常存的杂质有:Mn、Si、S、P、N、H、O等。 S易产生热脆;P易产生冷脆。 2、合金元素对纯铁γ相区的影响可分为几种,请举例说明。 合金元素对纯铁γ相区的影响可分为四种: (1)开启γ相区(无限扩大γ相区),如Mn、Ni、Co (2)扩展γ相区(有限扩大γ相区),如C、N、Cu、Zn、Au (3)封闭γ相区(无限扩大α相区),如Cr、V,W、Mo、Ti、Si、Al、P、Be (4)缩小γ相区(但不能使γ相区封闭),如B、Nb、Zr 3、在铁碳相图中,含有0.77%C的钢称为共析钢,如果在此钢中添加Mn或Cr元素,含碳量不变,那么这种Fe-C-Mn或Fe-C-Cr钢分别是亚共析钢还是过共析钢?为什么?含有0.77%C的Fe-C-Mn或Fe-C-Cr钢为过共析钢。因为几乎所有合金元素都使Fe-C 相图中S点左移,S点左移意味着共析碳含量降低。 4、合金元素V、Cr、W、Mo、Mn、Co、Ni、Cu、Ti、Al中哪些是铁素体形成元素?哪些是奥氏体形成元素?哪些能在α-Fe中形成无限固溶体?哪些能在γ-Fe中形成无限固溶体? 铁素体形成元素: V、Cr、W、Mo、Ti; 奥氏体形成元素:Mn、Co、Ni、Cu; 能在α-Fe中形成无限固溶体的元素:Cr、V; 能在γ-Fe中形成无限固溶体的元素:Mn、Co、Ni。 5、合金元素对钢的共析温度有哪些影响?合金元素对钢的共析体含碳量有何影响? 扩大γ相区的元素使铁碳合金相图的共析转变温度下降;缩小γ相区的元素使铁碳合金相图的共析转变温度上升。 几乎所有合金元素都使S点碳含量降低;尤其以强碳化物形成元素的作用最为强烈。6、常见的碳化物形成元素有哪些?哪些是强碳化物形成元素、中强碳化物形成元素、弱碳化物形成元素? 常见的碳化物形成元素有:Ti、Zr、V、Nb、Cr、W、Mo、Mn、Fe; 强碳化物形成元素:Ti、Zr、Nb、V;

常存杂质元素对钢材性能的影响

常存杂质元素对钢材性能的影响 普通碳素钢除含碳以外,还含少量锰(Mn)、硅(si)、硫(5)、确(P)等元素。这些元素并非为改善钢材 质量有意加入的,而是由矿石及冶炼过程中带入的.故称为杂质元素。现讨论这些杂质对钢性能的影响。 硫的影响硫是炼钢时由矿石与燃料焦炭带到钢中来的杂质。它是钢中的一种有害元素。硫以硫化铁 (FeS)的形态存在于钢中。Fes和Fe形成低熔点(985 °C)化合物。钢材的热加工温度-般在1150-1200'C以亡, 故当钢材热加工时.由于FeS 化合物的过早熔化而导致工件开裂,这种现象称为热脆。含硫量愈高,热脆现象愈严重,故必须对钢中含硫虽进行控制。高级优质钢;S<0.02?0.03%,优质钢:S W0.003%?0.045% 普通钢:S<0.055%?0.7%以下。 压力容器专用钢材的磷含量(熔炼分析,下同)不应大于0.030%,硫含量不应大于0.020%。 铬不锈钢在铬不锈钢中.起耐腐蚀作用的主要元素是铬。铬能在氧化性介质中生成一层稳定而致密的氧化膜,对钢材起保护作用、因而具耐蚀件。然而其耐蚀性的强弱取决于钢中的含碳量和含铬量。理论与实践研究证明,当含铬量大于11.7%时,钢的耐蚀性会有显著提高,而且含铬量愈多,耐蚀性愈好。由于钢中存在碳元素.碳能与铬形成铬的碳化物(如Cr23C6等),因而消耗了铬,致使钢中的有效铬含量减少.使 钢的耐蚀性降低.故不锈纳中的含碳量都是较低的。为了确保不锈钢具有耐腐蚀性能,实际应用的不锈钢,其平均含铬量都在13%以上。常用的铬不锈钢有Icrl3 、2crl3 、0Cr13、ocrl7Ti 等。 Ti:加入Ti能提高抗高温高压H2-N2-NH3腐蚀的能力,与其它元素配合使用能提高钢抗大气、海水及H2S 腐蚀能力。 Nb: —般与其它元素配合使用,籍以提高钢抗大气、海水、H2S及高温高压H2-N2-NH3腐蚀能力。 Mo能提高钢的强度和高温强度(热强性和蠕变强度),防止钢的回火脆性,能提高钢抗H2S NH3,CO,H2 O,高温高压H2和弱还原酸腐蚀的能力。它与Cu,Cr配合,能提高抗大气腐蚀性能。 Mn主要的强化元素,可熔入铁素体中,也可细化珠光体组织使其强化,提高钢的强度。Mn降低钢的抗腐 蚀能力。在钢铁常规范围内Mn对钢的性能无显著影响。 钛和铌还有防止晶间腐蚀的功能,但不宜过量。钛和铌不仅是铁素体形成元素,而且由于吸收了奥氏体中固溶的碳、氮形成稳定化合物造成的成分变化,均降低了奥氏体的稳定性,促使铁素体形成。含钛钢的表面质量差,铌高易增加焊接裂纹倾向。 不锈钢水压试验时氯离子必须控制在25mg/L内,但如果设备物料中有有CL-,且》25mg/L,改如何处理, 选用什么材质?是对不锈钢进行热处理吗? 16MnR低碳钢即可,不锈钢对Cl离子不管用。首先,消应力的热处理是没有必要的。可采用,降低物料 的cl 含量的办法;或减少cl 聚集--- 抛光的办法解决。 双相钢不是复合钢板,双相不锈钢的固溶组织中铁素体和奥氏体相约各占一半,一般较少相的含量最少也 需要达到30%。双相不锈钢综合了奥氏体不锈钢和铁素体不锈钢的特点,把奥氏体不锈钢的优良韧性和焊接性与铁素体不锈钢的高强度和耐氯化物应力腐蚀性能结合到一起。双相不锈钢在低应力下有良好的耐氯化物应力腐蚀性能,可取代在此介质条件下易发生应力腐蚀破裂的奥氏体不锈钢18-8 型,可焊性好,焊后不须热处理。由于目前我国双相钢的使用量相对较小,导致生产量不大,所以它的生产成本高。但随着我国推广双相钢

元素杂质 13种

元素杂质 13种 元素杂质是指在某种物质中存在的非目标元素,它们可能对物质的性质和用途产生影响。下面将介绍13种常见的元素杂质及其相关信息。 1. 铁杂质 铁是地壳中含量最丰富的元素之一,因此在许多物质中都会存在铁杂质。铁杂质可能对物质的颜色、磁性、强度等性质产生影响。在某些情况下,铁杂质可以被控制并利用,例如在玻璃制造中添加适量的铁杂质可以改变玻璃的颜色。 2. 铝杂质 铝是一种常见的金属元素,其杂质形式存在于许多物质中。铝杂质可以对物质的导电性、热传导性等性质产生影响。在一些电子器件制造中,铝杂质的含量需要严格控制,以确保器件的性能稳定。3. 硅杂质 硅是一种广泛存在于地壳中的非金属元素,其杂质形式存在于许多物质中。硅杂质可以对物质的导电性、光学性质等产生影响。在半导体材料的制备中,硅杂质的含量需要严格控制,以确保器件的电性能稳定。 4. 硫杂质 硫是一种常见的非金属元素,其杂质形式存在于许多物质中。硫杂

质可以对物质的腐蚀性、气味等产生影响。在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中,硫杂质的含量需要严格控制,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5. 氧杂质 氧是地壳中含量最丰富的元素之一,因此在许多物质中都会存在氧杂质。氧杂质可以对物质的化学性质、稳定性等产生影响。在金属制品的制备中,氧杂质的含量需要严格控制,以确保产品的质量。6. 碳杂质 碳是一种常见的非金属元素,其杂质形式存在于许多物质中。碳杂质可以对物质的硬度、导电性等产生影响。在钢铁制造中,碳杂质的含量需要严格控制,以确保钢材的强度和韧性。 7. 氮杂质 氮是一种常见的非金属元素,其杂质形式存在于许多物质中。氮杂质可以对物质的强度、热稳定性等产生影响。在合金材料的制备中,氮杂质的含量需要严格控制,以确保合金的性能稳定。 8. 锰杂质 锰是一种常见的金属元素,其杂质形式存在于许多物质中。锰杂质可以对物质的磁性、耐磨性等产生影响。在钢铁制造中,锰杂质的含量需要严格控制,以确保钢材的质量。 9. 镁杂质 镁是一种常见的金属元素,其杂质形式存在于许多物质中。镁杂质

钢中的杂质元素

钢中不可能除尽所有的杂质 在钢的冶炼过程中,不可能除尽所有的杂质,所以实际使用的碳钢中除碳以外,还含有少量的锰、硅、硫、磷、氧、氢、氮等元素,它们的存在,会影响钢的质量和性能。 ()一• 锰和硅的影响 ● 锰和硅是炼钢过程中必须加入的脱氧剂,用以去除溶于钢液中的氧。 ● 它还可把钢液中的FeO 还原成铁,并形成MnO 和2SiO 。 ● 锰除了脱氧作用外,还有除硫作用,即与钢液中的硫结合成MnS ,从而在相 当大程度上消除硫在钢中的有害影响。 ● 这些反应产物大部分进入炉渣,小部分残留于钢中,成为非金属夹杂物。 ● 脱氧剂中的锰和硅总会有一部分溶于钢液中,冷至室温后即溶于铁素体中, 提高铁素体的强度。 ● 此外,锰还可以溶入渗碳体中,形成()C Mn Fe 3, 锰和硅的固溶强化作用铁素体提高钢的强度和硬度 ● 锰对碳钢的机械性能有良好的影响,它能提高钢的强度和硬度,当含锰量不 高<0.8%时,可以稍微提高或不降低钢的塑性和韧性。 ● 锰提高强度的原因是它溶入铁素体而引起的固溶强化,并使钢材在轧后冷却 时得到层片较细、强度较高的珠光体,在同样含锰量和同样冷却条件下珠光体的相对量增加。 ● 硅溶于铁素体后有很强的固溶强化作用,显着提高钢的强度和硬度,但含量 较高时,将使钢的塑性和韧性下降。

()二• 硫的影响 来源: 硫是钢中的有害元素,它是在炼钢时由矿石和燃料带到钢中来的杂质。 存在形式: 从FeS 相图4.25可以看出,硫只能溶于钢液中,在固态铁中几乎不能溶解,而是以FeS 夹杂的形式存在于固态钢中。 热加工开裂即热脆: 1. 硫的最大危害是引起钢在热加工时开裂,这种现象称为热脆 2. 造成热脆的原因是由于FeS 的严重偏折 3. 即使钢中含硫量不算高,也会出现Fe+FeS 共晶 4. 钢在凝固时,共晶组织中的铁依附在先共晶相一铁晶体上生长,最后把FeS 留在晶界处,形成离异共晶。FeS Fe +共晶的熔化温度很低989度,而热加工的温度一般为1150~1250度,这时位于晶界上的FeS Fe +共晶已处于熔融状态,从而导致热加工时开裂 5. 如果钢液中含氧量也高,还会形成熔点更低的(940度)FeS FeO Fe ++三相共晶,其危害性更大 防止热脆的方法和原理: 防止热脆的方法是往钢中加入适当的锰。由于锰与硫的化学亲合力大于铁与硫的化学亲合力,所以在含锰的钢中,硫便与锰形成MnS ,避免了FeS 的形成。MnS 的熔点为1600度,高于热加工温度,并在高温下具有一定的塑性,故不会产生热脆。 在一般工业用钢中含锰量常为含硫量的5?10倍

中国药典 元素杂质

中国药典元素杂质 中国药典是我国药品质量管理的重要依据,包含了现行临床应用 的各类药物的品种、质量规范、检测方法、药品添加剂等内容。其中,元素杂质是中国药典中一个重要的指标之一,对于药品的质量控制有 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什么是元素杂质 元素杂质是指药品中存在的基础化学元素,如铅、汞、镉、铬、 砷等重金属,一旦超标会影响人体健康。因此在药品生产和检测中, 对于元素杂质的检测和控制至关重要。 二、元素杂质对健康的危害 药品中的元素杂质如果超过一定的限制值,就会对人体的健康造 成危害。例如,长期摄入超标的重金属元素杂质会引起生理功能障碍,导致多种疾病甚至慢性中毒。 三、元素杂质的检测方法 元素杂质的检测方法一般包括原子吸收光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 质谱、高分辨质谱等多种方法。这些方法的优点是检测精度高、可靠 性强,但其缺点在于检测成本较高。因此一般情况下,药品生产和检 测时,会选用符合国家标准的简便、快速、低成本的检测方法。 四、如何控制元素杂质 在药品生产过程中,可以采用物理、化学、生物等多个方面的技 术措施,降低元素杂质的含量。例如,可以通过新型材料的研发,选 择更为安全、稳定的原辅材料,避免污染问题。 而对于药品检测中存在的元素杂质问题,在控制元素杂质的基础上,还需要通过严格的质量控制和检测流程,确保药品符合国家标准。同时,药品的监管部门也需要加强对于药品质量的监督检测,确保每 一个药品都能够遵守规范,保护民众的健康。 总之,元素杂质的问题在药品质量控制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药品生产和检测过程中,需要严格遵守国家标准,采用科学合理的

方法,确保药品能够健康、安全地运用到人们的生活中去。这也是现代医药产业需要重视的问题。

元素杂质 13种

元素杂质 13种 一、氧气杂质 氧气杂质是指在一些气体或溶液中存在的氧气分子。氧气杂质的存在会对某些化学反应产生影响,例如氧化反应,从而影响物质的稳定性和持久性。 二、水分杂质 水分杂质是指在固体、液体或气体中存在的水分子。水分杂质的存在会导致物质的含水量增加,从而影响物质的性质和用途。例如,在一些电子元器件中,水分杂质会导致电路短路或腐蚀。 三、硫化物杂质 硫化物杂质是指在某些金属或合金中存在的硫化物离子。硫化物杂质的存在会降低金属或合金的耐腐蚀性能和强度,从而影响其应用范围。 四、氯化物杂质 氯化物杂质是指在某些物质中存在的氯离子。氯化物杂质的存在会导致金属腐蚀、电路失效等问题,对物质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产生不利影响。 五、氮气杂质 氮气杂质是指在一些气体或溶液中存在的氮气分子。氮气杂质的存在会影响一些化学反应的进行,从而对物质的性质和用途产生影响。

六、碳气杂质 碳气杂质是指在一些气体或溶液中存在的碳气分子。碳气杂质的存在会影响物质的纯度和稳定性,对一些高纯度材料的制备和应用产生重要影响。 七、硅气杂质 硅气杂质是指在一些气体或溶液中存在的硅气分子。硅气杂质的存在会影响物质的性质和用途,尤其是对一些电子元器件的性能和可靠性产生重要影响。 八、磷气杂质 磷气杂质是指在一些气体或溶液中存在的磷气分子。磷气杂质的存在会影响一些化学反应的进行,从而对物质的性质和用途产生影响。 九、铁气杂质 铁气杂质是指在一些气体或溶液中存在的铁气分子。铁气杂质的存在会影响物质的纯度和稳定性,对一些高纯度材料的制备和应用产生重要影响。 十、锰气杂质 锰气杂质是指在一些气体或溶液中存在的锰气分子。锰气杂质的存在会影响物质的性质和用途,尤其是对一些金属材料的强度和耐腐蚀性产生影响。

三价杂质元素

三价杂质元素 三价杂质元素是指在化学元素中,其原子或离子失去三个电子,形成+3价的离子或原子。这些元素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对于生物体和环境都具有一定的影响。本文将分别介绍铁、铝和硼这三个三价杂质元素的特点和应用。 一、铁(Fe) 铁是地球上最常见的金属元素之一,也是人类广泛应用的重要金属材料。在自然界中,铁主要以+2和+3价的形式存在。+3价铁离子在生物体内起着重要的作用,例如参与体内氧气的运输和储存,是构成氧气运输蛋白血红蛋白和肌红蛋白的关键成分。同时,铁还参与体内许多酶的催化反应,如呼吸链中的细胞色素c氧化还原反应。此外,铁还是合成DNA和RNA所必需的营养物质。 在工业领域,铁被广泛应用于建筑、制造和能源等方面。铁的磁性能使其成为制造电动机、发电机和变压器的重要材料。另外,铁还被用于制造汽车、船舶和飞机等交通工具。此外,铁的合金,如不锈钢,具有优异的耐腐蚀性和机械性能,被广泛应用于制造各种设备和工具。 二、铝(Al) 铝是一种轻质金属,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导热性,广泛应用于许多工业领域。在自然界中,铝主要以+3价的形式存在。铝在生物体内

没有明确的生理功能,但是过量摄入铝元素可能对人体健康产生负面影响。铝与某些神经细胞的膜结合,可能干扰神经传导,引发神经系统疾病。因此,要注意控制铝的摄入量,避免过量摄入。 在工业领域,铝被广泛应用于建筑、航空航天、汽车和包装等领域。由于其轻质、耐腐蚀和良好的导电性能,铝被用于制造飞机、汽车和火箭等交通工具,以及建筑结构中的门窗和外墙。此外,铝箔作为一种优质的包装材料,被广泛应用于食品、药品和化妆品等领域。 三、硼(B) 硼是一种典型的金属loid元素,以+3价的形式存在。硼在生物体内起着重要的生理功能,如促进骨骼的正常生长和维持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硼还参与体内多种酶的催化反应,对脱氧核糖核酸(DNA)的合成具有重要影响。此外,硼还具有抗氧化和抗炎作用,对于预防某些慢性疾病具有一定作用。 在工业领域,硼也有广泛的应用。硼的化合物,如硼酸和硼酸盐,被用于制造玻璃、陶瓷和洗涤剂等产品。硼纤维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和耐高温性能,被用于制造航空航天器和高速列车等高科技产品。此外,硼还广泛应用于核能行业,用于控制核反应堆中的中子流。 铁、铝和硼是三种常见的三价杂质元素。它们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了解和应用这些元素的特点和功能,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利用自然资源,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的进

三价杂质元素

三价杂质元素 摘要: I.引言 - 介绍三价杂质元素的概念 II.三价杂质元素的作用 - 分析三价杂质元素在材料中的作用 - 解释其对材料性能的影响 III.常见的三价杂质元素 - 列举一些常见的三价杂质元素 - 简要介绍它们的性质和作用 IV.三价杂质元素的检测和控制 - 介绍检测三价杂质元素的方法 - 讨论如何控制材料中的三价杂质元素 V.结论 - 总结三价杂质元素的重要性 - 强调控制三价杂质元素的重要性 正文: I.引言 三价杂质元素是指在材料中以三价阳离子形式存在的元素。这些元素的存在可能对材料的性能产生重要影响。本文将详细讨论三价杂质元素的概念以及它们在材料中的作用。

II.三价杂质元素的作用 三价杂质元素可以影响材料的许多性能,如电导性、磁性、光学性能等。例如,在金属材料中,三价杂质元素可能导致晶格畸变,进而影响材料的力学性能。在半导体材料中,三价杂质元素可以作为施主或受主,改变半导体的导电性能。因此,对三价杂质元素的作用进行深入研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控制材料的性能。 III.常见的三价杂质元素 许多元素在材料中可能以三价杂质元素的形式存在。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三价杂质元素: - 铁(Fe):在许多金属和合金中,铁以三价离子的形式存在,对材料的磁性和力学性能有重要影响。 - 铝(Al):在氧化物和硅酸盐等材料中,铝通常以三价离子的形式存在,对材料的电导性和光学性能有影响。 - 硼(B):在某些半导体材料中,硼以三价离子的形式存在,可以改变半导体的导电性能。 IV.三价杂质元素的检测和控制 准确检测和控制材料中的三价杂质元素至关重要。目前,有许多方法可以检测三价杂质元素,如光谱分析法、电化学分析法等。此外,通过合理的设计和工艺优化,可以有效地控制材料中的三价杂质元素,从而提高材料的性能。 V.结论 总之,三价杂质元素在材料中具有重要作用,对材料的性能产生重要影响。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测定纯金中的13种杂质元素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测定纯金中的13种杂质 元素 孔令强;邵国强 【摘要】提出了使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同时测定纯金中银、铜、铁、铅、锑、铋、钯、镁、锡、镍、锰、铬、砷13种杂质元素的分析方法.采用王水处理样品,以铑作为内标元素,不用分离基体,以王水作为测定介质,在最佳的仪器工作条件下直接测定.铁、铜、铅、锑、铋、钯、银、镍、镁、砷、锡、锰、铬的检出限分别为:1.80,0.86,1.23,0.90,0.26,0.39,1.05,0.33,1.61,2.30,1.15,1.05,0.89 ng/mL,回收率在98.6%~102.8%,相对标准偏差(RSD,n=6)为1.0%~3.0%.方法具有灵敏度高、检出限低、干扰少、不用分离基体、分析速度快、能够进行多元素同时分析等特点,特别适合于生产企业的质量控制分析. 【期刊名称】《中国无机分析化学》 【年(卷),期】2012(002)004 【总页数】3页(P59-61) 【关键词】纯金;杂质元素;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 【作者】孔令强;邵国强 【作者单位】山东国大黄金股份有限公司,山东招远265400;烟台国大萨菲纳高技术环保精炼有限公司,山东招远2654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O657.63;TH843

1 引言 近年来,黄金交易在我国日趋活跃。目前,上海黄金交易所交易的金锭大都是金含量在99.95%以上的2#金,这种含量的金锭国家标准规定用杂质差减法来确定金的纯度。随着纯金在工业领域的应用逐渐增加,工业用金在杂质方面有特殊要求,因此纯金中杂质元素的准确测定显得尤为重要。现行纯金中银、铜、铁、铅、锑、铋、钯、镁、锡、镍、锰、铬、砷13种杂质元素测定的国家标准方法[1](GB /T 11066.3~10—2009)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火花源原子发射光谱法、原子荧光光谱法。原子吸收光谱法和原子荧光光谱法只能进行单元素分析,需要分离金基体,分析过程较长,容易损失或者污染待测元素,不太适合生产企业对分析结果快速性的要求;火花源原子发射光谱法需要对样品进行物理加工,且不能以液体方式进样,方法的适应性不强。鉴于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所具有的高灵敏度、干扰少、超痕量检测、多元素同时分析的 特点[2],建立了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纯金中的13种杂质元素的分析 方法。该方法灵敏度高、检出限低、干扰少、不用分离基体、分析速度快、能够进行多元素同时分析,特别适合于生产企业的质量控制分析。 2 实验部分 2.1 仪器及试剂 X SERIESⅡ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美国热电公司)。 质谱仪工作参数为射频功率1150W,雾化气流量0.85L/min,冷却气流量14.0L /min,辅助气流量1.0L/min,分子泵转速1000Hz,分子泵电流1.80A,镍采样锥孔径1.0mm,镍截取锥孔径1.0mm,驻留时间20.0ms。 混合标准溶液的系列浓度分别为0.00,5.00,50.00ng/mL:由1000μg/mL 或100μg/mL浓度的银、铜、铁、铅、锑、铋、钯、镁、锡、镍、锰、铬、砷标

化学原料药中元素杂质的风险评估

化学原料药中元素杂质的风险评估 元素杂质主要是指药品生产或贮藏过程中生成、加入或无意引入的物质。由于药品中元素杂质不能给病人提供任何治疗益处(个别药品除外),而且还可能引发不良反应,或可能对药品的稳定性、保质期产生不利影响,因而建立旨在减少存在于药物中的元素杂质,或者对允许可接受的元素杂质浓度范围进行分析评估尤为重要。2014年12月人用药品注册技术要求国际协调会(ICH)更新关于金属杂质的指南,该指导原则对元素杂质进行了重新分类,监控的元素杂质种类增加至24种,包含了毒性较大的非金属元素如砷、汞、硒及各种常用的金属催化剂、重金属等,并于2015年9月更名为ICH_ Q3D元素杂质指导原则(Q3D Guideline for elements impurities)。自ICH 更新Q3D元素杂质指南后,欧洲药品管理局(EMA)和美国FDA相继更新了这一指南,与ICH高度保持一致,由此可见控制的杂质种类已经从传统的重金属扩展到非金属元素,对元素杂质的监控越来越严格,范围也变宽。 无论是ICH_Q3D还是EMA和美国FDA,都说明了元素杂质控制在生产中的重要性,而如何建立科学的控制策略,以有效控制实际生产中元素杂质的风险,保证产品质量显得尤为关键。本文评估分析了原料药生产工艺、设备等因素可能产生的元素杂质,并基于风险评估,为药品制订合理的元素控制种类提供参考。 1、元素杂质的分类 基于元素毒性及在药品中出现的可能性,将元素杂质分为三类: 1类:砷、镉、汞和铅,毒性明显,通常来源于矿物赋形剂,药品生产中不得使用或限制使用,所有给药途径必须对该4种元素评估。 2类:有毒性,与给药途径相关。根据元素出现概率,分为2A和2B类。2A类包括钴、镍、钒,这些元素在制剂及设备中出现的可能性较高,需对所有潜在来源和给药途径进行风险评估;2B类元素在药品中出现的可能性较低,除非在生产中有意添加,否则可不评估。 3类:口服毒性低,对注射和吸入给药药品,若给药途径的PDE

镁的合金元素与杂质

镁合金元素与杂质 因为纯镁的强度低,通过合金化,可使镁的强度性能得到很大提高,还可以改善工艺性能、化学性能等。根据合金化元素对二元镁合金力学性能的影响,通常把它们分为三类:可以同时提高强度和塑性的,Al、Zn、Ca、Ag、Ce、Ni、Cu、Th(提高由高到低),而改善塑性的顺序(由高至低)则为Th、Ga、Zn、Ag、Ca、Al、Ni、Cu;提高塑性的作用大,但强化效果较小的元素有Cd、Ti、Li;强化效果明显但使塑性下降的元素有Sn、Pb、Bi、Sb。 铝Al 可与镁形成的有限固溶体,是镁合金最常用的合金化元素,也是用量最大的,在镁合金用的合金化元素中,铝的用量几乎占55%左右。在共晶温度时(710k),铝在镁中溶解度为12.7%,在提高合金强度性能的同时,可拓宽合金的凝固区间,改善铸造性能。由于铝在镁中的固溶度随着温度的下降而显著减小,所以镁-铝合金可以进行热处理。镁合金中的最大铝含量一般为10%,否则,合金的塑性会显著下降,应力腐蚀开裂倾向也加大。铝含量为6%,强度与塑性可得到最佳的匹配。镁可与铝形成化合物Al12Mg17。 银Ag 在镁中的固溶度大,可达15.5%。银与镁的原子半径相差11%,当Ag 溶入Mg中后,形成间隙式固溶体使晶格发生大的畸变,有很强的固溶强化作用,银可以提高镁合金的高温强度和蠕变强度,但降低其抗腐蚀性能。含银的镁合金获得了商业应用。

铍Be 镁及镁合金熔体易氧化,添加0.001%Be~0.002%Be能有效地降低镁合金熔体在熔炼铸造时的表面氧化,不过含量稍多时会使晶粒粗化,因此砂型铸件的铍含量应控制。 钙Ca 向镁合金添加钙有不少优点:可以降低熔体和铸件热处理时的氧化;细化合金晶粒;提高合金蠕变强度;降低合金的微电池效应,从而可使阴极活性区缩小;少量钙(≤0.3%)可提高合金薄板的可轧制性能,若钙含量>0.3%,则薄板在焊接时易开裂;含2%Ca的快速凝固AZ91合金的腐蚀速度只有0.2mm/a,仅为不含钙合金的1/4。不过含钙的镁合金也有一些不足之处:钙在水溶液中不稳定,在PH较高的溶液中会形成Ca(OH)2;此外,含钙的镁合金在铸造时,铸件易粘模和热裂。 铜Cu 铜是镁合金的一种杂质,变形镁合金的Cu含量应≤0.5%,铸造镁合金的Cu含量应≤0.20%或≤0.10%。铜对镁合金的抗蚀性有较大影响,若其含量>0.5%,则抗蚀性显著下降,不过铜提高镁合金的高温强度。 铁Fe 铁对镁及镁合金的抗蚀性有显著影响,是镁合金应于控制的杂质元素,合金中的最大含量0.005%。 锂Li 锂是不常用的工业镁合金化元素,由于锂的密度小(0.534kg/t),所以Mg-Li合金的密度比纯镁的还低。锂可以显著提高镁合金的塑性变形能力,但却

药物制剂元素杂质控制

药物制剂元素杂质控制 药物制剂组成复杂,在各种生产过程均可能引入元素杂质,这些元素杂质不仅可能影响药效,还是影响药品质量安全的重要因素。根据国际人用药物注册技术协调会议(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f Harmonization,ICH)发布的Q3D 元素杂质指南,分析元素杂质在药物制剂中的引入途径及限度要求,发现元素杂质在元素周期表中呈较规律分布,而元素杂质存在的形态与其毒性有较大关系,旨在为药品质量监控提供参考。 国际人用药物注册技术协调会议(ICH)Q3D元素杂质指南是新药制剂元素杂质控制的质量指南,旨在为新药制剂和其赋形剂中元素杂质的定性和定量控制提供全球性方针。根据《美国药典》39和《欧洲药典》9.0中相关金属元素杂质的通则,汇总这些指导性文件与ICH Q3D的不同之处。 结果与结论:Q3D主要包括潜在元素杂质的安全性评价,类别,元素杂质的风险评估和控制,日允许暴露量(Permitted Daily Exposure,简称PDE)与浓度限度之间的转换。元素杂质的风险评估应考虑潜在元素杂质的来源和药物服用方式,将特定元素杂质水平与PDE进行比较,评价该元素在药品中存在的可能性。经风险评估需要进行控制的元素杂质,可以根据药物服用剂量和PDE用3种方法设定元素浓度限度,这有利于帮助药品生产企业通过风险评估来决定对哪些元素进行额外控制,从而有效保障药品质量。

一、药物制剂中元素杂质的来源药物制剂组成复杂,包括原料药、辅料、催化剂等,组成各组分的无机元素种类杂多,一部分直接或间接参与人体的各种生理生化过程从而影响药品活性,如钙、镁、钠、钾、锌、铁等另一部分对药效无益甚至会产生毒性反应影响药品质量,即为元素杂质。国际人用药物注册技术协调会议( InternationalConference of Harmonization,ICH) 于 2014 年 12 月,发布 Q3D 元素杂质指南,并于 2019 年 3 月进行了最新修订该指南对元素杂质的分类、风险、浓度限度等进行了详细评估,旨在为新药制剂和其赋形剂中的元素杂质的定性和定量控制提供指导方针,并为元素杂质建立了允许日暴露量( Permitted Daily Exposure,PDE) 。 本文总结了与药品质量安全紧密相关的元素杂质在化学元素周期表中的分布,分析了这些元素杂质在药物制剂中的引入途径及限度要求,列举了部分元素杂质在不同形态的同一元素与人体健康的关系,旨在为药物制剂中元素杂质的监测和药品质量控制提供科学指导。 二、药物制剂元素杂质分类药物制剂的元素杂质包括各组分中可能引入的部分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以及部分尚未发现存在于人体内的金属元素,如镉、汞、铅、鈀等。与生命体有关的金属元素仅有十几种,在生物体内相对含量较低,属于“微量元素”,如锰、钴、铜、镍、铬等,这些元素在化学元素周期表中呈规律分布,主要是第三、

元素杂质分类

元素杂质分类 元素杂质分类 引言: 在化学分析中,元素杂质是指样品中不属于分析目标元素的其他元素 或化合物。元素杂质的存在会对分析结果产生影响,因此必须进行分 类和处理。本文将介绍常见的元素杂质分类方法。 一、按来源分类 1.自然界存在的杂质 自然界存在的杂质是指样品中本来就存在的元素或化合物。例如,土 壤中含有大量的铁、铝等金属离子,这些金属离子会影响对其他元素 的分析。 2.样品制备过程中产生的杂质 样品制备过程中产生的杂质是指在制备过程中添加或生成的其他物质。例如,在矿石分析中,为了提高样品溶解度,常常要加入酸或碱等试

剂,这些试剂可能会与目标元素发生反应,导致误差。 3.实验仪器和试剂引入的杂质 实验仪器和试剂引入的杂质是指在实验过程中使用的仪器和试剂所含 有的其他物质。例如,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中使用气体燃料时,会 引入水蒸气和氧气等杂质,这些杂质会干扰分析结果。 二、按影响分类 1.干扰元素 干扰元素是指样品中存在的其他元素,它们与目标元素在分析过程中 发生化学反应,导致分析结果偏高或偏低。例如,在火焰原子吸收光 谱法中,钠和钾等金属离子会与钙发生共存现象,导致分析结果偏高。 2.基体效应 基体效应是指样品本身对分析仪器的信号产生影响。例如,在荧光光 谱法中,样品本身就会发出荧光信号,这种信号会与目标元素的荧光 信号重叠,导致误差。 3.矩阵效应

矩阵效应是指样品基体对目标元素的检测产生影响。例如,在土壤分 析中,土壤含有大量的有机质和无机盐等成分,这些成分会影响对某 些元素的检测。 三、按处理方法分类 1.预处理 预处理是指在样品制备过程中采取措施去除或减少杂质的方法。例如,在矿石分析中,可以采用酸洗等方法去除表面的杂质。 2.分离 分离是指将样品中的目标元素与杂质进行分离,以便更好地进行分析。例如,在气相色谱法中,可以通过柱层析将样品中的各种成分进行分离。 3.校正 校正是指在分析过程中对干扰元素进行校正,以减少其对目标元素的 影响。例如,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中,可以通过加入干扰元素的化 合物来进行校正。

常存杂质元素对钢材性能的影响

1 常存杂质元素对钢材性能的影响 钢除含碳以外,还含有少量锰(Mn)、硅(Si)、硫(S)、磷(P)、氧(O)、氮(N)和氢(H)等元素。这些元素并非为改善钢材质量有意加入的,而是由矿石及冶炼过程中带入的,故称为杂质元素。这些杂质对钢性能是有一定影响,为了保证钢材的质量,在国家标准中对各类钢的化学成分都作了严格的规定。 1)硫 硫来源于炼钢的矿石与燃料焦炭。它是钢中的一种有害元素。硫以硫化铁(FeS)的形态存在于钢中,FeS和Fe形成低熔点(985℃)化合物。而钢材的热加工温度一般在1150~1200℃以上,所以当钢材热加工时,由于FeS化合物的过早熔化而导致工件开裂,这种现象称为“热脆”。含硫量愈高,热脆现象愈严重,故必须对钢中含硫量进行控制。高级优质钢:S<0.02%~0.03%;优质钢:S<0.03%~0.045%;普通钢:S<0.055%~0.7%以下。 2)磷 磷是由矿石带入钢中的,一般说磷也是有害元素。磷虽能使钢材的强度、硬度增高,但引起塑性、冲击韧性显著降低。特别是在低温时,它使钢材显著变脆,这种现象称"冷脆"。冷脆使钢材的冷加工及焊接性变坏,含磷愈高,冷脆性愈大,故钢中对含磷量控制较严。高级优质钢:P<0.025%;优质钢:P<0.04%;普通钢:P<0.085%。 3)锰 锰是炼钢时作为脱氧剂加入钢中的。由于锰可以与硫形成高熔点(1600℃)的MnS,一定程度上消除了硫的有害作用。锰具有很好的脱氧能力,能够与钢中的FeO成为MnO进入炉渣,从而改善钢的品质,特别是降低钢的脆性,提高钢的

强度和硬度。因此,锰在钢中是一种有益元素。一般认为,钢中含锰量在0.5%~0.8%以下时,把锰看成是常存杂质。技术条件中规定,优质碳素结构钢中,正常含锰量是0.5%~0.8%;而较高含锰量的结构钢中,其量可达0.7%~1.2%。 4)硅 硅也是炼钢时作为脱氧剂而加入钢中的元素。硅与钢水中的FeO能结成密度较小的硅酸盐炉渣而被除去,因此硅是一种有益的元素。硅在钢中溶于铁素体内使钢的强度、硬度增加,塑性、韧性降低。镇静钢中的含硅量通常在0.1%~0.37%,沸腾钢中只含有0.03%~0.07%。由于钢中硅含量一般不超过0.5%,对钢性能影响不大。 5)氧 氧在钢中是有害元素。它是在炼钢过程中自然进入钢中的,尽管在炼钢末期要加入锰、硅、铁和铝进行脱氧,但不可能除尽。氧在钢中以FeO、MnO、SiO2、Al2O3等夹杂形式,使钢的强度、塑性降低。尤其是对疲劳强度、冲击韧性等有严重影响。 6)氮 铁素体溶解氮的能力很低。当钢中溶有过饱和的氮,在放置较长一段时间后或随后在200~300℃加热就会发生氮以氮化物形式的析出,并使钢的硬度、强度提高,塑性下降,发生时效。钢液中加入Al、Ti或V进行固氮处理,使氮固定在AlN、TiN或VN中,可消除时效倾向。 7)氢 钢中溶有氢会引起钢的氢脆、白点等缺陷。白点常在轧制的厚板、大锻件中发现,在纵断面中可看到圆形或椭圆形的白色斑点;在横断面上则是细长的发丝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