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金属元素

非金属元素

非金属元素:是元素的一大类,

碳(非金属元素)

在所有的一百多种化学元素中,非金属占了22种。非金属元素是元素的一大类,在所有的一百多种化学元素中,非金属占了22种。在周期表中,除氢以外,其它非金属元素都排在表的右侧和上侧,属于p区。包括氢、硼、碳、氮、氧、氟、硅、磷、硫、氯、砷、硒、溴、碲、碘、砹、氦、氖、氩、氪、氙、氡。80%的非金属元素在现在社会中占有重要位置。

目录 [隐藏]

•1 概述

•2 性质

•3 特点

•4 氢

•5 碳

•6 金刚石

•7 石墨

•8 碳六十

•9 相关词条

•10 参考资料

非金属元素-概述

元素的金属性是指元素的原子失电子的能力;元素的非金属性是指元素的原子得电子的能力。元素的金属性、非金属性与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关系,对于主族元素来说,同周期元素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原子核电荷数逐渐增大,而电子层数却没有变化,因此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引力逐渐增强,随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原子失电子能力逐渐降低,元素金属性逐渐减弱;而原子得电子能力逐渐增强,元素非

金属性逐渐增强。例如:对于第三周期元素的金属性Na>Mg<Al,非金属性Cl>S>P>Si。同主族元素,随着原子序数

非金属磷

的递增,电子层逐渐增大,原子半径明显增大,原子核对最外层电子的引力逐渐减小,元素的原子失电子逐渐增强,得电子能力逐渐减弱,所以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增强,非金属性减弱。例如:第一主族元素的金属性H<Li<Na<K<Rb<Cs,卤族元素的非金属性F>Cl>Br>I。综合以上两种情况,可以作出简明的结论:在元素周期表中,越向左、下方,元素金属性越强,金属性最强的金属是Cs;越向右、上方,元素的非金属越强,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是F。例如:金属性K >Na>Mg,非金属性O>S>P。

非金属元素-性质

元素的金属性、非金属性与元素在化学反应3中的表现的关系,一般说来,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它的单质与水或酸反应越剧烈,对于的碱的碱性也越强。例如:金属性Na>Mg>Al,常温时单质Na与水能剧烈反应,单质Mg与水能缓慢地进行反应,而单质Al与水在常温时很难进行反应,它们对应的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NaOH>Mg(OH)2>Al(OH)3。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它的单质与H2反应越剧烈,得到的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越强,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所对应的水化物的酸也越强。例如:非金属Cl>S>P>Si,Cl2与H2在光照或点燃时就可能发生爆炸而化合,S与H2须加热才能化合,而Si与H2须在高温下才能化合并且SiH4极不稳定;氢化物的稳定HCl>H2S >PH3>SiH4;这些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HClO4>H2SO4>H3PO4>H4SiO4。因此,在化学反应中的表现可以作为判断元素的金属性或非金属强弱的依据。另外,还可以根据金属或非金属单质之间的相互置换反应,进行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一种金属把另一金属元素从它的盐溶液里置换出来,表明前一种元素金属性较强;一种非金属单质能把另一种非金属单质从它的盐溶液或酸

溶液中置换出来,表明前一种元素的非金属性较强。

非金属元素-特点

元素的金属性、非金属性与物质的氧化性、还原性的关系,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它的单质还原性越强,而它阳离子的氧化性越弱。例如:金属性Na>Mg>Al,单质的还原性Na>Mg>Al,阳离子的氧化性Na+<Mg2+<Al3+。中学化学教材中金属活动顺序表为K>Ca >Na>Mg>Al>Zn>Fe>Sn>Pb>H>Cu>Hg>Ag>Pt>Au,而阳离子的氧化性为K+<Ca2+<Na+<Mg2+<Al3+<Zn2+<Fe2+<Sn2+<Pb2+<H+<Cu2+<Hg2+<Pt2+<Au2+。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它的单质的氧化性越强,还原性越弱,而它阴离子的还原性越越弱。例如:非金属性Cl>Br>I>S,它们的单质的氧化性Cl2>Br2>I2>S,还原性Cl2<Br2<I2<S,它们的阴离子的还原性Cl-<Br-<I-<S2-。元素的金属性强弱与金属单质的熔、沸点等的关系,在金属晶体中,金属原子的自由电子在整个晶体中移动,依靠此种流动电子,使金属原子相互结合成为晶体的键称为金属键。对于主族元素,随原子序数的递增,金属键的强度逐渐减弱,因此金属单的熔、沸点逐渐降低。

非金属元素-氢

氢:符号: H,原

高纯氢

子序数: 1,原子量: 1.00794 amu,熔点: -259.14 °C (14.009985 °K, -434.45203 °F),沸点: -252.87 °C (20.280005 °K, -423.166 °F) 质子数/电子数: 1,中子数: 0,类别: 非金属,晶体结构: 六边形结构,密度@ 293 K: 0.08988 g/cm3,颜色: 无色,HYDROGEN,源自htdor和gen,意为"水的形成",1766年发现。是宇宙间最丰富的元素。氢可说完全不是以单质形态存在于地球上,可是太阳和其他一些星球则全部是由纯氢所构成。这种星球上发生的氢热核反应的热光普照四方,温暖了整个宇宙。

氢发展历史

氢的存在,早在16世纪就有人注意到了。曾经接触过氢气的也不只一人,但因当时人们把接触到的各种气体都笼统地称作“空气”,因此,氢气并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直到1766年,英国的物理学家和化学家卡文迪什(Cavendish H,1731─1810)用六种相似的反应制出了氢气。这些反应包括锌、铁、锡分别与盐酸或稀硫酸反应。同年,他在一篇名为“人造空气的实验”的研究报告中谈到此种气体与其它气体性质不同,但由于他是燃素学说的虔诚信徒,他不认为这是一种新的气体,他认为这是金属中含有的燃素在金属溶于酸后放出,形成了这种“可燃空气”。事实上是杰出的化学家拉瓦锡(Lavoisier A L,1743─1794)1785年首次明确地指出:水是氢和氧的化合物,氢是一种元素。并将“可燃空气”命名为“Hydrogen”。这里的“Hydro”是希腊文中的“水”,“gene”是“源”,“Hydrogen”就是“水之源”的意思。它的化学符号为H。我们的“氢”字是采用“轻”的偏旁,把它放进“气”里面,表示“轻气”。

氢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化学元素周期系1.0表中的第一个元素,它在所有元素中具有最简单的原子结构。它由一个带+1电荷的核和一个轨道电子组成。碱金属也都具有一个外层轨道电子,但它们在反应中很容易失去这个电子而生成正离子;与此相反,氢不容易失去这个电子,而是使这个电子配对生成一个共价键。卤素像氢一样,比稀有气体结构缺少一个电子。在许多反应中,卤素容易获得一个电子而生成负离子;但氢只有在与失电子能力强的金属反应时才会获得电子而生成负离子。氢的这些独特性质是由氢的独特的原子结构、氢原子特别小的半径和低的电负性决定的。因为它的性质与碱金属和卤素的性质都不相同,使得很难把它放在周期表中的一个合适位置上。在本课件中,按原子序数把氢放在第IA族元素的位置上。

氢的同位素

同一种元素的原子具有不同的质量数,这些原子就叫同位素。质

量数产生差异的原因是原子核中含有不同的中子。氢有三种同位素:(氕,符号H),(氘,符号D)和(氚,符号T)。在它们的核中分别含有0、1和2个中子,它们的质量数分别为1,2,3。自然界中普通氢内H 同位素的丰度最大,原子百分比占99.98%,D占0.016%,T的存在量仅为H的10-17。

氢的成键特征

氢原子的价电子层结构为,电负性为2.2,当氢原子同其它元素的原子化合时,可以形成:离子键,共价键,特殊的键型。

氢气球机

离子键:当H与电负性很小的活泼金属,如Na,K,Ca等形成氢化物时,H获得1个电子形成氢负离子。这个离子因具有较大的半径208pm,仅存在于离子型氢化物的晶体中。

共价键:①、两个H原子能形成一个非极性的共价单键,如H2分子。②、H原子与非金属元素的原子化合时,形成极性共价键,例如HCl分子。键的极性随非金属元素原子的电负性增大而增强。

特殊的键型

①、H原子可以填充到许多过渡金属晶格的空隙中,形成一类非整比化合物,一般称之为金属型氢化物,例如:ZrH1.30和LaH2.87等。

②、在硼氢化合物(例如乙硼烷B2H6)和某些过渡金属配合物中均存在着氢桥键。

③、能形成氢键。在含有强极性键的共价氢化物中,近乎裸露的H原子核可以定向吸收邻近电负性高的原子(如F、O、N等)上的孤电子对而形成分子间或分子内氢键。例如在HF分子间存在着很强的氢键。

物理性质

单质氢是由两个H原子以共价单键的形式结合而成的双原子分子,

其键长为74pm。氢是已知的最轻的气体,无色无臭,几乎不溶于水(273K时1的水仅能溶解0.02的氢),氢比空气轻14.38倍,具有很大的扩散速度和很高的导热性。将氢冷却到20K时,气态氢可被液化。液态氢可以把除氦以外的其它气体冷却都转变为固体。同温同压下,氢气的密度最小,常用来填充气球。

分子氢在地球上的丰度很小,但化合态氢的丰度却很大,例如氢存在于水、碳水化合物和有机化合物以及氨和酸中。含有氢的化合物比其它任何元素的化合物都多。氢在地壳外层的三界(大气、水和岩石)里以原子百分比计占17%,仅次于氧而居第二位。

化学性质

(1)、分子氢中H—H键的离解能,比一般的单键高很多,相当于一般双键的离解能。因此常温下分子氢不活泼。但氢在常温下能与单质氟在暗处迅速反应生成HF,而与其它卤素或氧不发生反应。

(2)、高温下,氢气是一个非常好的还原剂。例如:

①、氢气能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水,氢气燃烧时火焰可以达到3273K左右,工业上常利用此反应切割和焊接金属。

②、高温下,氢气还能同卤素、N2等非金属反应,生成共价型氢化物。

③、高温下氢气与活泼金属反应,生成金属氢化物。

④、高温下,氢气还能还原许多金属氧化物或金属卤化物为金属

能被还原的金属是那些在电化学顺序中位置低

氢化合键

于铁的金属。这类反应多用来制备纯金属。

(3)、在有机化学中,氢的一个重要的化学反应是它能够加在联结两个碳原子的双键或三键上,使不饱和的碳氢化合物加氢而成为饱和的碳氢化合物,这类反应叫加氢反应。在有机化学中,在分子中加入氢即是还原反应。这类反应广泛应用于将植物油通过加氢反应,由液体变为固体,生产人造黄油。也用于把硝基苯还原成苯胺(印染工业),把苯还原成环己烷(生产尼龙-66的原料)。氢同CO反应生成甲醇等等。

(4)、氢分子虽然很稳定,但在高温下,在电弧中,或进行低压放电,或在紫外线的照射下,氢分子能发生离解作用,得到原子氢。所得原子氢仅能存在半秒钟,随后便重新结合成分子氢,并放出大量的热。

非金属元素-碳

碳:CARBON,源自carbo,也就是木炭,这

碳铵

种物质发现得很早,上图显示出它的三种自然形式:钻石、炭和石黑。碳的无数化合物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物质,产品从尼龙和汽油、香水和塑料,一直到鞋油、滴滴涕和炸药等,范围广泛种类繁多。

发现史

碳可以说是人类接触到的最早的元素之一,也是人类利用得最早的元素之一。自从人类在地球上出现以后,就和碳有了接触,由于闪电使木材燃烧后残留下来木炭,动物被烧死以后,便会剩下骨碳,人类在学会了怎样引火以后,碳就成为人类永久的“伙伴”了,所以碳是古代就已经知道的元素。发现碳的精确日期是不可能查清楚的,但从拉瓦锡(Lavoisier A L 1743—1794法国)1789年编制的《元素表》中可以看出,碳是作为元素出现的。碳在古代的燃素理论的发展过程中起了重要的作用,根据这种理论,碳不是一种元素而是一种纯粹的燃素,由于研究煤和其它化学物质的燃烧,拉瓦锡首先指出碳是一种元素。碳在自然界中存在有三种同素异形体──金刚石、石墨、C60。金刚石和石墨早已被人们所知,拉瓦锡做了燃烧金刚石和石墨的实验后,确定这两种物质燃烧都产生了CO2,因而得出结论,即金刚石和石墨中含有相同的“基础”,称为碳。正是拉瓦锡首先把碳列入元素周期表中。C60是1985年由美国休斯顿赖斯大学的化学家哈里可劳特等人发现的,它是由60个碳原子组成的一种球状的稳定的碳分子,是

金刚石和石墨之后的碳的第三种同素异形体。碳元素的拉丁文名称Carbonium来自Carbon一词,就是“煤”的意思,它首次出现在1787年由拉瓦锡等人编著的《化学命名法》一书中。碳的英文名称是Corbon。

碳单质

碳在地壳中的质量分数为0.027%,在自然界中分布很广。

碳钢管

以化合物形式存在的碳有煤、石油、天然气、动植物体、石灰石、白云石、二氧化碳等。截止1998年底,在全球最大的化学文摘——美国化学文摘上登记的化合物总数为18.8百万种,其中绝大多数是碳的化合物。众所周知,生命的基本单元氨基酸、核苷酸是以碳元素做骨架变化而来的。先是一节碳链一节碳链地接长,演变成为蛋白质和核酸;然后演化出原始的单细胞,又演化出虫、鱼、鸟、兽、猴子、猩猩、直至人类。这三四十亿年的生命交响乐,它的主旋律是碳的化学演变。可以说,没有碳,就没有生命。碳,是生命世界的栋梁之材。纯净的、单质状态的碳有三种,它们是金刚石、石墨、C60。它们是碳的三种同素异形体。

非金属元素-金刚石

金刚石晶莹美丽,光彩夺目,是自然界最硬的矿石

金刚石

。在所有物质中,它的硬度最大。测定物质硬度的刻画法规定,以金刚石的硬度为10来度量其它物质的硬度。例如Cr的硬度为9、Fe为4.5、Pb为1.5、钠为0.4等。在所有单质中,它的熔点最高,达3823K。金刚石晶体属立方晶系,是典型的原子晶体,每个碳原子都以sp3杂化轨道与另外四个碳原子形成共价键,构成正四面体。这是金刚石的面心立方晶胞的结构。

由于金刚石晶体中C─C键很强,所有价电子都参与了共价键的形

成,晶体中没有自由电子,所以金刚石不仅硬度大,熔点高,而且不导电。室温下,金刚石对所有的化学试剂都显惰性,但在空气中加热到1100K左右时能燃烧成CO2。金刚石俗称钻石,除用作装饰品外,主要用于制造钻探用的钻头和磨削工具,是重要的现代工业原料,价格十分昂贵。

非金属元素-石墨

石墨乌黑柔软,是世界上最软的矿石。石墨

石墨

的密度比金刚石小,熔点比金刚石仅低50K,为3773K。

在石墨晶体中,碳原子以sp2杂化轨道和邻近的三个碳原子形成共价单键,构成六角平面的网状结构,这些网状结构又连成片层结构。层中每个碳原子均剩余一个未参加sp2杂化的p轨道,其中有一个未成对的p电子,同一层中这种碳原子中的m电子形成一个m中心m 电子的大∏键(键)。这些离域电子可以在整个儿碳原子平面层中活动,所以石墨具有层向的良好导电导热性质。

石墨的层与层之间是以分子间力结合起来的,因此石墨容易沿着与层平行的方向滑动、裂开。石墨质软具有润滑性。由于石墨层中有自由的电子存在,石墨的化学性质比金刚石稍显活泼。由于石墨能导电,有具有化学惰性,耐高温,易于成型和机械加工,所以石墨被大量用来制作电极、高温热电偶、坩埚、电刷、润滑剂和铅笔芯。

非金属元素-碳六十

20世纪80年代中期,人们发现了碳元素的第三种同素异形体──C60。从以下三个方面介绍C60,碳六十的发现和结构特点,1996年10月7日,瑞典皇

碳六十棒状模型

家科学院决定把1996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Robert FCurl,Jr(美国)、Harold WKroto(英国)和Richard ESmalley(美国),以表彰他们

发现C60。1995年9月初,在美国得克萨斯州Rice大学的Smalley 实验室里,Kroto等为了模拟N型红巨星附近大气中的碳原子簇的形成过程,进行了石墨的激光气化实验。他们从所得的质谱图中发现存在一系列由偶数个碳原子所形成的分子,其中有一个比其它峰强度大20~25倍的峰,此峰的质量数对应于由60个碳原子所形成的分子。

C60分子结构及稳定

层状的石墨和四面体结构的金刚石是碳的两种稳定存在形式,当60个碳原子以它们中的任何一种形式排列时,都会存在许多悬键,就会非常活泼,就不会显示出如此稳定的质谱信号。这就说明C60分子具有与石墨和金刚石完全不同的结构。由于受到建筑学家Buckminster Fuller用五边形和六边形构成的拱形圆顶建筑的启发,Kroto等认为C60是由60个碳原子组成的球形32面体,即由12个五边形和20个六边形组成,只有这样C60分子才不存在悬键。在C60分子中,每个碳原子以sp2杂化轨道与相邻的三个碳原子相连,剩余的未参加杂化的一个p轨道在C60球壳的外围和内腔形成球面大∏键,从而具有芳香性。为了纪念Fuller,他们提出用Buckminsterfullerene来命名C60,后来又将包括C60在内的所有含偶数个碳所形成的分子通称为Fuller,中译名为富勒烯。

碳六十的制备

用纯石墨作电极,在氦气氛中放电,电弧中产生的烟炱沉积在水冷反应器的内壁上,这种烟炱中存在着C60、C70等碳原子簇的混合物。用萃取法从烟炱中分离提纯富勒烯,将烟炱放入索氏(Soxhlet)提取器中,用甲苯或苯提取,提取液中的主要成分是C60和C70,以及少量C84和C78。再用液相色谱分离法对提取液进行分离,就能得到纯净的C60溶液。C60溶液是紫红色的,蒸发掉溶剂就能得到深红色的C60微晶。

碳六十的用途

从C60被发现的短短的十多年以来,富勒烯已经广泛地影响到物理学、化学、材料学、电子学、生物学、医药学各个领域,极大地丰

富和提高了科学理论,同时也显示出有巨大的潜在应用前

碳六十

景。据报道,对C60分子进行掺杂,使C60分子在其笼内或笼外俘获其它原子或集团,形成类C60的衍生物。例如C60F60,就是对C60分子充分氟化,给C60球面加上氟原子,把C60球壳中的所有电子“锁住”,使它们不与其它分子结合,因此C60F60表现出不容易粘在其它物质上,其润滑性比C60要好,可做超级耐高温的润滑剂,被视为“分子滚珠”。再如,把K、Cs、Tl等金属原子掺进C60分子的笼内,就能使其具有超导性能。用这种材料制成的电机,只要很少电量就能使转子不停地转动。再有C60H60这些相对分子质量很大地碳氢化合物热值极高,可做火箭的燃料。

常见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

常见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 常见的非金属元素包括氢、碳、氮、氧、磷、硫、卤素等。下面将分 别介绍这些非金属元素及其一些常见化合物。 氢是一种非金属元素,其化学符号为H。它是宇宙中最丰富的元素之一,广泛建筑装饰运用最多的是含氢氢氧化合物,水(化学式H2O)。除 此之外,氢也可以与其他元素形成化合物,例如氢气(H2)、氨(NH3)等。 碳是一种非金属元素,其化学符号为C。碳是生命的基础,在有机化 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许多有机化合物都含有碳元素,例如甲烷 (CH4)、乙醇(C2H5OH)、葡萄糖(C6H12O6)等。 氮是一种非金属元素,其化学符号为N。氮气(N2)是地球大气中最 丰富的气体之一、氮也与其他元素形成化合物,例如氨(NH3)和硝酸盐(例如硝酸钾,化学式KNO3)。 氧是一种非金属元素,其化学符号为O。氧气(O2)是地球大气中第 二丰富的气体。氧是许多化学反应的必需品,也是生物呼吸所必需的。常 见的氧化物化合物包括水(H2O)和二氧化碳(CO2)。 磷是一种非金属元素,其化学符号为P。磷在生命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例如在ATP(细胞能量的主要物质)中。常见的磷化合物包括三氧化二磷(P2O3)和五氧化二磷(P2O5)。 硫是一种非金属元素,其化学符号为S。硫具有特殊的气味,常见于 生活中的一些化合物,如二氧化硫(SO2)和硫酸(H2SO4)。

卤素是一组非金属元素,包括氟、氯、溴和碘。这些元素都具有毒性 和强烈的活性。它们通常以单质状态存在,如氯气(Cl2)和溴液(Br2)。此外,卤素也与其他元素形成化合物,如氯化钠(NaCl)和碘化钾(KI)。 这些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在化学和生物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 们构成了我们周围的物质世界,对地球的生态系统起着重要的影响。了解 它们的性质和反应对于我们理解自然界的规律以及应用化学和生物学的知 识都非常重要。

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

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 (一)非金属元素概论 1.非金属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在目前已知的112种元素中,非金属元素有22种,除H外非金属元素都位于周期表的右上方(H在左上方)。F是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 2.非金属元素的原子结构特征及化合价 (1)与同周期的金属原子相比,最外层电子数较多,次外层都是饱和结构(2、8或18电子结构)。 (2)与同周期的金属原子相比较,非金属元素原子核电荷数多,原子半径小,化学反应中易得到电子,表现氧化性。 (3)最高正价等于主族序数(O、F无+6、+7价)‘对应负价以绝对值等于8–主族序数。如S、N、C1等还呈现变价。 3.非金属单质 (1)组成与同素异形体 非金属单质中,有单原子分子的He、Ne、Ar等稀有气体;双原子分子的H2、O2、Cl2、H2、Br2等,多原子分子的P4、S8、C60、O3等原子晶体的金刚石,晶体硅等。同一元素形成的不同单质常见的有O2、O3;红磷、白磷;金刚石、石墨等。 (2)聚集状态及晶体类型 常温下有气态(H2、O2、Cl2、N2…),液态(Br2)、固态(I2、磷、碳、硅…)。常温下是气钵,液态的非金属单质及部分固体单质,固态时是分子晶体,少量的像硅、金刚石为原子晶体,石墨“混合型”晶体。 4.非金属的氢化物 (1)非金属氢化物的结构特点 ①IVA—RH4正四面体结构,非极性分子;VA—RH3三角锥形,极性分子;VIA—H2R为“V”型,极性分子;VIIA—HR直线型,极性分子。 ②固态时均为分子晶体,熔沸点较低,常温下H2O是液体,其余都是气体。 (2)非金属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 一般的,非金属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生成的气态氢化物越稳定。因此,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是非金属性强弱的重要标志之一。 (3)非金属氢化物具有一定的还原性 如:NH3:H2S可被O2氧化HBr、HI可被Cl2、浓H2 SO4氧化等等。 5.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含氧酸)的组成和酸性。 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越强,故非金属元素的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也是非金属性强弱的重要标志之一。 ★常见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特性 ①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单质是自然界中硬度最大的物质的元素或气态氢化物中 氢的质量分数最大的元素:C。②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或气态氢化物的水溶液呈碱性的元素:N。③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气态氢化物沸点最高的元素或氢化物在通常情况下呈液态的元素:O。④最轻的单质的元素:H ;最轻的金属单质的元素:Li 。⑤单质在常温下呈液态的非金属元素:Br ;金属元素:Hg 。⑥最高价氧化物及其对应水化物既能与强酸反应,又能与强碱反应的元素:Be、Al、Zn。⑦元素的气态氢化物和它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能起化合反应的元素:N;能起氧化还原反应的元素:S。⑧元素的气态氢化物能和它的氧化物在常温下反应生成该元素单质的元素:S。⑨元素的

非金属元素

1、常温下硅不活泼,但可与氧气、氢氟酸、氢氧化钠等反应。 Si + O 2 =加热= SiO 2 Si + 4HF == SiF 4↑+ 2H 2 ↑ Si + 2NaOH + H 2O == Na 2 SiO 3 + 2H 2 ↑ 可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氢气的单质,常见的Al和Si 2、硅单质的制取 制取粗硅:SiO 2 + 2C =高温= Si + 2CO↑ 硅的提纯:Si + 2Cl 2 =加热= SiCl 4 SiCl 4 + 2H 2 =高温= Si + 4HCl 硅单质的用途:可做半导体,电脑芯片、太阳能电池板等。3、盛放氢氧化钠溶液的试剂瓶不用玻璃塞,而用橡胶塞,原因 SiO 2 + 2NaOH == Na 2 SiO 3 + H 2 O 4、雕刻玻璃用氢氟酸 SiO 2 + 4HF == SiF 4 + 2H 2 O 5、证明酸性强弱 HCl > H 2CO 3 > H 2 SiO 3 利用强酸制取弱酸原理 用盐酸制取CO 2 CaCO 3 + 2HCl == CaCl 2 + H 2 O + CO 2 ↑ 再用CO 2制取硅酸 Na 2 SiO 3 + CO 2 (少) + H 2 O == H 2 SiO 3 ↓+ Na 2 CO 3 Na 2 SiO 3 + 2CO 2 (多) + 2H 2 O == H 2 SiO 3 ↓+ 2NaHCO 3 6、SiO 2 的用途:制光导纤维 1、氯气与单质反应 产生黄色火焰,并有白烟 2Na + Cl 2 =点= 2NaCl 燃烧产生棕黄(褐)色的烟 2Fe + 3Cl 2 =点= 2FeCl 3 燃烧产生棕黄色的烟 Cu + Cl 2 =点= CuCl 2 燃烧产生苍白色火焰,并有白雾 H 2 + Cl 2 =点= 2HCl 2、氯气与水反应:Cl 2 + H 2 O ⇌ HCl + HClO HClO 有漂白性、强氧化性,不稳定性 2HClO =光照= 2HCl + O 2 ↑ 新制氯水因含有HClO而有漂白性。而久置的氯水和干燥的氯气不具有漂白性。 3、氯气与强碱溶液反应 (1)制取漂白液 Cl 2 + 2NaOH == NaCl + NaClO + H 2 O 漂白液主要成分NaCl 、 NaClO 有效成分NaClO (2)制取漂白粉 2Cl 2 + 2Ca(OH) 2 == CaCl 2 + Ca(ClO) 2 + 2H 2 O 漂白粉主要成分CaCl 2、Ca(ClO) 2 有效成分Ca(ClO) 2 (3)漂白原理Ca(ClO) 2 + CO 2 (少) + H 2 O == CaCO 3 ↓+ 2HClO 失效:2HClO =光照= 2HCl + O 2 ↑

认识金属与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

认识金属与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金属与非金属元素是化学中常见的分类方式。金属元素具有以下特点:良好的导电性和热导性、良好的延展性和可塑性、高熔点和高沸点、常呈阳离子态。非金属元素则具有较差的导电性和热导性,常呈阴离子态。在化学反应中,金属和非金属元素可以结合形成化合物。 一、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 1. 金属元素 金属元素是化学元素周期表中的一类基本元素。金属元素常见的有铁、铜、铝、锌等。金属元素的外层电子较少,容易失去电子形成阳离子,因此常呈阳离子态存在。 2. 金属化合物 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或者其他金属元素结合,形成金属化合物。金属化合物具有多种性质和用途,例如金属氧化物、金属盐类等。金属氧化物是由金属元素和氧元素结合而成的化合物,例如氧化铁、氧化铜等。 二、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 1. 非金属元素 非金属元素是元素周期表中另一类基本元素。非金属元素常见的有氧、氢、氮、碳等。非金属元素的外层电子较多,容易接受电子形成阴离子,因此常呈阴离子态存在。

2. 非金属化合物 非金属元素之间或者与金属元素结合,形成非金属化合物。非金属 化合物具有多种性质和用途,例如非金属氧化物、酸等。非金属氧化 物是由非金属元素和氧元素结合而成的化合物,例如二氧化碳、二氧 化硫等。非金属酸是由非金属元素与水结合而成的化合物,例如硫酸、盐酸等。 三、金属与非金属元素的反应 金属与非金属元素之间的反应常见的有金属与非金属的氧化反应、 金属与非金属的替换反应等。金属与非金属元素反应后形成的化合物 具有新的性质和用途。 四、金属与非金属元素在生活中的应用 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在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金属元素常用于制 造材料、建筑、电子产品等。非金属元素常用于制造化学品、药品、 塑料等。 结论 金属和非金属元素具有不同的特点和性质,可以通过结合形成化合物。金属元素通常呈阳离子态,而非金属元素通常呈阴离子态。金属 和非金属元素的反应与化合物在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深入了解 金属和非金属元素的性质和应用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化学世界的奥秘。

元素周期表中的金属与非金属

元素周期表中的金属与非金属在化学领域中,元素周期表被广泛应用于分类和组织元素。其中,元素可以分为金属和非金属两大类。这些分类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研究元素的性质、反应和应用。下面将详细介绍元素周期表中金属和非金属的特点和应用。 一、金属元素 金属元素主要位于周期表的左侧和中间位置。它们具有许多独特的性质,使得它们在工业和科学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1.金属性质 金属元素具有优良的导电性、导热性和延展性。这些性质使得金属成为电子、热量和力量的良好传导者。例如,铜被广泛应用于电线和导线的制造,因为它具有出色的导电性能。 2.金属反应 金属元素通常在化学反应中失去电子,从而形成阳离子。因此,金属易于与非金属反应,形成化合物。例如,钠和氯反应生成氯化钠(常见的食盐)。 3.常见金属元素 一些常见的金属元素包括铁(Fe)、铜(Cu)、铝(Al)和锌(Zn)。这些元素在建筑、汽车制造和电子行业中得到广泛应用。 二、非金属元素

非金属元素主要位于周期表的右侧位置。它们具有与金属相反的特 点和性质,起到平衡和补充金属元素的作用。 1.非金属属性质 非金属元素通常具有较低的导电性和导热性,并且大多数非金属不 能延展成线或薄片。相反,它们通常以气体、液体或固体的形式存在。例如,氧气(O₂)和氮气(N₂)是两种常见的非金属气体。 2.非金属反应 与金属不同,非金属元素通常在化学反应中获得电子,从而形成阴 离子。非金属元素在与金属元素的反应中起到提供电子的角色。例如,氯气与钠反应形成氯化钠。 3.常见非金属元素 一些常见的非金属元素包括氧(O)、氮(N)、碳(C)和硫(S)。这些元素广泛应用于化学工业、环境保护和生物科学领域。 综上所述,金属和非金属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展现出不同的性质和 特点。金属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导热性和延展性,常用于工业和科学 领域。非金属则通常具有较低的导电性和导热性,其化学反应性与金 属相反。了解这些元素的性质和应用,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利用 它们。

非金属元素

非金属元素 非金属元素:是元素的一大类, 碳(非金属元素) 在所有的一百多种化学元素中,非金属占了22种。非金属元素是元素的一大类,在所有的一百多种化学元素中,非金属占了22种。在周期表中,除氢以外,其它非金属元素都排在表的右侧和上侧,属于p区。包括氢、硼、碳、氮、氧、氟、硅、磷、硫、氯、砷、硒、溴、碲、碘、砹、氦、氖、氩、氪、氙、氡。80%的非金属元素在现在社会中占有重要位置。 目录 [隐藏] •1 概述 •2 性质 •3 特点 •4 氢 •5 碳 •6 金刚石 •7 石墨 •8 碳六十 •9 相关词条 •10 参考资料 非金属元素-概述 元素的金属性是指元素的原子失电子的能力;元素的非金属性是指元素的原子得电子的能力。元素的金属性、非金属性与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关系,对于主族元素来说,同周期元素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原子核电荷数逐渐增大,而电子层数却没有变化,因此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引力逐渐增强,随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原子失电子能力逐渐降低,元素金属性逐渐减弱;而原子得电子能力逐渐增强,元素非

金属性逐渐增强。例如:对于第三周期元素的金属性Na>Mg<Al,非金属性Cl>S>P>Si。同主族元素,随着原子序数 非金属磷 的递增,电子层逐渐增大,原子半径明显增大,原子核对最外层电子的引力逐渐减小,元素的原子失电子逐渐增强,得电子能力逐渐减弱,所以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增强,非金属性减弱。例如:第一主族元素的金属性H<Li<Na<K<Rb<Cs,卤族元素的非金属性F>Cl>Br>I。综合以上两种情况,可以作出简明的结论:在元素周期表中,越向左、下方,元素金属性越强,金属性最强的金属是Cs;越向右、上方,元素的非金属越强,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是F。例如:金属性K >Na>Mg,非金属性O>S>P。 非金属元素-性质 元素的金属性、非金属性与元素在化学反应3中的表现的关系,一般说来,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它的单质与水或酸反应越剧烈,对于的碱的碱性也越强。例如:金属性Na>Mg>Al,常温时单质Na与水能剧烈反应,单质Mg与水能缓慢地进行反应,而单质Al与水在常温时很难进行反应,它们对应的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NaOH>Mg(OH)2>Al(OH)3。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它的单质与H2反应越剧烈,得到的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越强,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所对应的水化物的酸也越强。例如:非金属Cl>S>P>Si,Cl2与H2在光照或点燃时就可能发生爆炸而化合,S与H2须加热才能化合,而Si与H2须在高温下才能化合并且SiH4极不稳定;氢化物的稳定HCl>H2S >PH3>SiH4;这些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HClO4>H2SO4>H3PO4>H4SiO4。因此,在化学反应中的表现可以作为判断元素的金属性或非金属强弱的依据。另外,还可以根据金属或非金属单质之间的相互置换反应,进行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一种金属把另一金属元素从它的盐溶液里置换出来,表明前一种元素金属性较强;一种非金属单质能把另一种非金属单质从它的盐溶液或酸

含有金属键的非金属

含有金属键的非金属 以含有金属键的非金属为标题,我们将探讨一些具有金属键的非金属元素及其相关特性。金属键是一种化学键,由金属元素之间的电子云形成,具有特殊的导电性和导热性。然而,非金属元素通常不具备这些特性,但存在一些特殊情况,其中一些非金属元素可以形成金属键。接下来,我们将重点介绍几个具有金属键的非金属元素。 1. 碳(C): 碳是一种非金属元素,但在某些情况下,它可以形成金属键。例如,金刚石中的碳就形成了金属键。金刚石是一种由碳原子通过共价键连接而成的晶体,其中每个碳原子与四个相邻碳原子形成共价键。这种共价键网络非常坚固,使金刚石具有极高的硬度和热导性,使其成为一种重要的工业材料。 2. 硼(B): 硼是一种非金属元素,但在某些化合物中,它可以形成金属键。例如,硼烷(BH3)是一种由硼和氢原子组成的化合物,其中硼原子和氢原子通过金属键相互连接。硼烷具有较高的热导性和电导性,这是由于硼原子与氢原子之间的金属键导致的。 3. 磷(P): 磷是一种非金属元素,但在某些化合物中,它也可以形成金属键。例如,白磷(P4)是一种由四个磷原子组成的分子,其中磷原子通

过金属键相互连接。白磷具有较低的熔点和沸点,这是由于磷原子之间的金属键导致的。 4. 硫(S): 硫是一种非金属元素,但在某些化合物中,它可以形成金属键。例如,硫化银(Ag2S)是一种由银和硫原子组成的化合物,其中银原子和硫原子通过金属键相互连接。硫化银是一种黑色的固体,具有较高的电导性和热导性。 除了上述几种非金属元素外,还存在其他一些非金属元素可以形成金属键的化合物。这些化合物在材料科学、化学工程和电子工业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通过研究和理解这些非金属元素的金属键特性,我们可以更好地利用它们的性质和应用。进一步的研究和发展将有助于推动科学技术的进步,促进人类社会的发展。

元素周期表中的金属和非金属元素

元素周期表中的金属和非金属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被分类为金属、非金属和半金属元素。其中金属和非金属元素是最主要的两类,它们具有截然不同的性质和应用。金属元素通常具有良好的导电、导热和延展性,而非金属元素则大多是难闻、不导电和脆性的。本文将深入探讨元素周期表中的金属和非金属元素的性质、应用及其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一、金属元素 1.金属元素的特点 金属元素是元素周期表中最广泛应用的元素之一。金属元素的电子结构特点是最外层都有一个或多个自由电子,使得金属元素具有良好的导电和导热性能。此外,金属元素通常具有良好的延展性和可塑性,在加工过程中可以被弯曲或压制成任何形状。金属元素的颜色大多是灰色或银灰色,而且有良好的反光性和光泽性。 2.金属元素的应用

金属元素的广泛应用主要是由于它们的优异物理和化学性质。金属元素广泛应用于建筑、汽车、电子、航空航天、医学以及其他各个领域。例如,铁、钢和铝等金属被广泛地用于建筑、制造飞机、汽车和电子设备等。另外,铜、锡和铅等金属被广泛地用于电路板、电线和电路连接器等。此外,以锂为代表的稀有金属元素被广泛地用于制造电池和锂离子电池等。 3.金属元素在生活中的作用 除了广泛应用于工业和科技领域外,金属元素也被广泛地运用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例如,铜和铝等金属被广泛地用于制造锅、平底锅和食品容器等。另外,不锈钢和黄铜等金属也被广泛地用于制造家居装饰品。此外,黄金和白银等贵重金属元素常被作为首饰和装饰品出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 二、非金属元素 1.非金属元素的特点

非金属元素通常是元素周期表中电子亏损的物质,其典型性质 是良好的绝缘和大电负性。非金属元素在室温下通常呈气态或固态,并具有相对高的沸点和熔点。非金属元素的颜色通常是淡黄 绿色或绿色,而且通常带有难闻的气味。 2.非金属元素的应用 尽管非金属元素通常没有金属元素的广泛应用,但一些非金属 元素的应用仍然至关重要。例如,氧气、氢气和氮气等非金属元 素是许多工业和科技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物质。此外,二氧化碳、 硫酸、氯酸和盐酸等非金属化合物也被广泛地用于科学研究和工 业生产。 3.非金属元素在生活中的作用 非金属元素虽然在工业和科技中的应用有限,但在人类生活中 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例如,氧气是人类所需的重要物质之一,它通过呼吸和燃烧来支持人体的正常运作。另外,硫和磷等非金 属元素也被广泛地用于制造肥料和杀虫剂等,以支持增产和保护 农作物。

金属及非金属元素的特征

金属及非金属元素的特征 金属和非金属元素是化学中的两个重要分类。它们在性质、化学反应、物理特征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本文将介绍金属和非金属元素的 特征,以便更好地理解它们的区别。 一、金属元素的特征 金属元素通常具有以下特征: 1. 密度和重量:金属元素的密度通常较大,重量较重。 2. 导电性:金属元素是良好的导电体,可以很好地传递电流。 3. 热导性:金属元素也具有良好的热导性,能够迅速传递热量。 4. 银白色光泽:金属元素通常呈现银白色的光泽,如银、铜、铁等。 5. 可塑性和延展性:金属元素具有良好的可塑性和延展性,可以被 锤打成薄片或拉伸成丝。 6. 高熔点和热稳定性:金属元素具有较高的熔点和热稳定性。 7. 电子亲和能和电离能:金属元素的电子亲和能较低,并且容易失 去电子形成阳离子。 金属元素在化学反应中通常表现出较强的还原性,即具有将其他物 质还原为更低氧化态的能力。它们与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化合物通常为 离子化合物。 二、非金属元素的特征

与金属元素不同,非金属元素具有以下特征: 1. 密度和重量:非金属元素的密度通常较小,重量较轻。 2. 不良导电性:非金属元素是较差的导电体,电流难以通过。 3. 不良热导性:非金属元素也不具备良好的热导性,很难传递热量。 4. 多样的颜色:非金属元素可以呈现多种颜色,如氧气呈现为无色、硫呈现为黄色。 5. 脆性:非金属元素通常较脆,不具备可塑性和延展性。 6. 低熔点和热不稳定性:非金属元素具有较低的熔点和热不稳定性。 7. 电子亲和能和电离能:非金属元素的电子亲和能较高,并且容易 获得电子形成阴离子。 非金属元素在化学反应中通常表现出较强的氧化性,即具有将其他 物质氧化为更高氧化态的能力。它们与金属元素的化合物通常为共价 化合物。 三、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区别 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在性质上存在明显的区别。金属元素具有较 高的密度、良好的导电和热导性,呈现银白色光泽,具备可塑性和延 展性,且具有较高的熔点和电离能。而非金属元素则具有较低的密度、较差的导电和热导性,呈现多种颜色,脆性较大,不具备可塑性和延 展性,且具有较低的熔点和电离能。

化学金属与非金属元素的特性

化学金属与非金属元素的特性化学元素被广泛分为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它们在物理和化学特性上有着显著的区别。本文将对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特性进行论述。 一、金属元素的特性 金属元素是化学元素中最广泛的一类,具有以下特性: 1. 密度高:金属具有高密度,比如铁、铜、银等,这使得金属元素有较高的质量和重量。 2. 导电性强:金属元素具有良好的电导性,能够快速传递电流和热量,例如铜是一种优良的导电材料。 3. 导热性好:金属元素对热量的传导性能良好,因此金属通常可以迅速吸收和散发热量。 4. 高熔点和沸点:金属元素通常具有较高的熔点和沸点,这使得它们可以在高温下保持稳定。 5. 易形变:金属元素具有较好的延展性和塑性,可以被锻打、拉伸和弯曲成各种形状。 6. 良好的反应性:金属元素通常具有良好的反应性,能够与其他元素形成化合物,例如氧化物、碳酸盐等。 二、非金属元素的特性

非金属元素相对较少,具有以下特性: 1. 密度低:非金属元素通常具有较低的密度,比如氢气、氮气等,所以非金属元素相对较轻。 2. 导电性差:非金属元素的导电性能较差,通常是绝缘体,不能传递电流。 3. 导热性差:非金属元素的导热性能不如金属,传导热量较慢。 4. 低熔点和沸点:非金属元素通常具有较低的熔点和沸点,易于在较低的温度下转变物态。 5. 脆性:非金属元素通常比金属更脆,容易在受力下断裂。 6. 强氧化性:非金属元素通常具有较强的氧化性,易与金属等元素发生氧化反应。 结论 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在化学特性上存在明显差异。金属元素具有导电性强、熔点高、形变性好等特点,常用于电子、建筑、冶金等行业。而非金属元素则具有导电性差、脆性、强氧化性等特点,用途广泛,例如氧气可用于呼吸,碳可用于制造钢笔墨水。 通过对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特性的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和应用化学元素。理解这些特性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各种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化学反应,进一步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

化学金属与非金属元素的性质比较

化学金属与非金属元素的性质比较 一、引言 化学元素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根据化学性质的不同,元素被划 分为金属和非金属。本文将对化学金属和非金属元素的性质进行比较 分析,以增进对这两类元素的了解。 二、性质对比 1. 物理性质 化学金属元素多为固体,具有一定的延展性、铸造性和导电性。典 型的化学金属元素有铁(Fe)、铝(Al)等。而非金属元素既有固体,还有液体和气体,如氧气(O2)、氯气(Cl2)等。 2. 化学性质 (1)反应性 化学金属元素具有较强的活泼性,容易与其他元素发生化学反应, 如氧化反应、酸碱反应等。而非金属元素则反应活泼性较弱,多以共 价键形式与其他元素形成化合物。 (2)氧化态 化学金属元素容易失去电子,形成阳离子,氧化态多为正值。非金 属元素喜欢获得电子,形成阴离子,氧化态多为负值。 (3)酸碱性

大部分金属氧化物为碱性氧化物,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并具有蓝色或蓝绿色的碱土金属氧化物溶液。而非金属氧化物多为酸性氧化物,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并具有酸性溶液。 3. 线性性 化学金属元素的原子之间存在金属键,其中的自由电子可以在原子之间自由流动,因此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热导性。而非金属元素的原子之间通过共价键相连,没有自由电子流动,因此电导性和热导性较差。 4. 物理与化学用途 (1)化学金属元素广泛应用于建筑、制成品加工、电子通讯等领域。例如,铝元素被用于轻型建筑材料,铁元素用于制造钢材等。 (2)非金属元素也有重要的应用。例如,氧气广泛应用于生活、工业中,氯气用于消毒和工业合成等。 三、结论 化学金属和非金属元素在物理和化学性质上存在明显差异。化学金属元素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延展性,易与其他化学物质发生反应;非金属元素多以共价键形式结合,物理性质较差。两者在物质的制造、处理和应用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对于我们加深对化学元素的了解具有重要的意义。

化学生产中的重要非金属元素

化学生产中的重要非金属元素 1. 简介 非金属元素指的是化学元素周期表中除了金属元素之外的 元素。它们在化学生产和工业应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将介绍化学生产中的几种重要非金属元素:氧、氮、磷和硫。 2. 氧 氧是地球上最丰富的化学元素之一,占据了地壳中约46% 的质量。在化学生产中,氧用途广泛。它是燃烧的氧化剂,广泛用于燃烧过程中的氧气供应。此外,氧还用于制备氧化物和氧化酸的生产过程。 化学生产中的一种重要应用是氧气的制取。常见的制取氧 气的方法有通过分离空气中的氧气和使用化学反应制取。制取的氧气可以广泛应用于制药、化工、冶金等行业。 3. 氮 氮是大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占据了大气中约78%的体积。氮在化学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其中最重要的应用之一是在化学反应中的惰性气体。

在化学反应中,氮可以用于惰性气体的替代。惰性气体是 指不参与化学反应的气体,通过用氮气取代惰性气体,可以有效降低反应系统中的氧气含量,从而提高反应的选择性和产率。 此外,氮还用于制取氮气。制取氮气的方法有通过空气中 的液氧和液氮之间的分馏,以及通过分子筛等物质的吸附分离。 4. 磷 磷是地壳中丰度较低的非金属元素之一。在化学生产中, 磷有着重要的应用。最常见的应用之一是作为化学肥料的主要成分。 磷肥是一种向植物提供磷元素的化学物质,可以促进植物 的生长和发育。大量磷肥的应用在全球粮食生产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另外,磷也可以用于制备化学药品和合成材料。例如,磷 酸是一种重要的化学物质,广泛应用于制药、食品和农业等领域。 5. 硫 硫是地球上常见的非金属元素之一,存在于许多矿石中。 在化学生产中,硫有多种用途。

非金属元素小结

非金属元素小结 1.1 2.2 3.3 其固体为分子型晶体熔点沸点都很低,绝大部分非金属氧化物显酸性能与强碱作用,关于卤化物氧化物硫化物在元素各论中都有所叙述,下面特讨论这些氢化物的一些重要性质,除了以外其它分子型氢化物都有还原性且变化规律如下。 非金属元素小结2017-11-01 13:32:36 | #1楼 15-1 非金属单质的结构和性质 非金属元素与金属元素的根本区别在于原子的价电子层结构不同。多数金属元素的最外电子层上只有 1 、 2 个 s 电子,而非金属元素比较复杂。 H 、 He 有 1 、 2 个电子, He 以外的希有气体的价电子层结构为 ns 2 np 6 ,共有 8 个电子,第 IIIA 族到 VIIA 族元素的价电子层结构为 ns 2 sp 1-5 ,即有 3 — 7 个价电子。金属元素的价电子少,它们倾向于失去这些电子;而非金属元素的价电子多,它们倾向于得到电子。 在单质结构上,金属的特点是以金属键形成球状紧密堆积,既没有饱和性又没有方向性,所以金属具有光泽、延展性、导电和导热等通性。非金属单质大都是由 2 或 2 个以上的原子以共价键相结合的,分子中的键既有饱和性又有方向性。如以N 代表非金属元素在周期表中的族数,则该元素在单质分子中的共价数等于 8-N 。对于 H 则为 2-N 。 希有气体的共价数等于 8-7 = 0 ,其结构单元为单原了分子。这些单原子分子借范德华引力结合成分子型晶体。 策 VIIA 族,卤素原子的共价等于 8-7 = 1 。每两个原子以一个共价键形成双原子分子,然后获范德华力形成分子型属体。H 的共价为2-1 = 1 ,也属于同一类型。 第 VIA 族的氧、硫、硒等元素的共价数为 8-6 = 2 。第 VA 族的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