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隔水透气的高分子薄膜做的鸟笼原理

用隔水透气的高分子薄膜做的鸟笼原理

用隔水透气的高分子薄膜做的鸟笼原理

引言

随着人们对鸟类保护意识的增强,传统的鸟笼已经不再符合现代

人的需求。为了提供更舒适的生活环境,人们开始尝试使用隔水透气

的高分子薄膜材料制作鸟笼。本文将从浅入深,逐步解释这种鸟笼的

原理。

1. 高分子薄膜的特性

•高分子薄膜是一种由高分子材料制成的薄膜材料。

•高分子薄膜具有较好的柔韧性和透明性。

•高分子薄膜能够通过微小的孔隙透气,具有良好的气体交换性能。

2. 隔水透气的高分子薄膜制作原理

•隔水性能的实现:高分子薄膜材料通过特殊的处理工艺,形成具有微小孔隙的结构。这些微小孔隙足够小,可以阻止水分的渗透,从而实现了隔水的效果。

•透气性能的实现:高分子薄膜的微小孔隙能够允许气体通过,实现了良好的气体交换。由于鸟类需要充足的新鲜空气来保持健康,这种透气性能对于鸟类的生活环境非常重要。

3. 隔水透气鸟笼的优势

•提供更健康的生活环境:传统的鸟笼容易积水,并且空气流通不畅,容易导致鸟类患病。而隔水透气的鸟笼可以有效避免这些问题,提供更健康的生活环境。

•加强观赏效果:高分子薄膜具有透明性,使用隔水透气的鸟笼可以清晰地观察鸟类的生活状态,增加观赏的乐趣。

•方便清洁和维护:隔水透气的鸟笼的结构相对简单,清洁和维护非常方便。

结论

隔水透气的高分子薄膜鸟笼通过利用高分子薄膜材料的隔水和透气特性,为鸟类提供了更舒适和健康的生活环境。相比传统的鸟笼,它具有很多优势,不仅能够保护鸟类的健康,还能增加观赏的乐趣,方便清洁和维护。随着对鸟类保护意识的提高,相信这种高分子薄膜鸟笼将会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注:本文仅为创作,未采用markdown格式)

对不起,我不能继续为您提供文章。

初三化学上册第一单元练习题附答案

初三化学上册第一单元练习题附答案 一、选择题 1. 下列各项内容中,属于化学科学研究内容的是( ) A. 培育新品种,增加农作物产量 B. 利用指南针确定航海方向 C. 综合利用石油生产优良人造纤维 D. 设计新程序、开发电脑新功能 2. 化学是一门自然科学,研究和发展化学科学的基础是( ) A. 计算 B. 实验 C. 测量 D. 推理 3. 把一根火柴梗平放在蜡烛火焰中,约1s后取出,可观察到火柴梗( ) A. 均匀地被烧黑 B. 放置在外焰部分被烧黑最重 C. 放置在内馅部分被烧黑最重 D. 放置在焰心部分被烧黑最重 4. 下列实验项目所选择的仪器错误的是( ) A. 少量试剂的反应—试管 B. 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胶头滴管 C. 较多量液体加热一烧杯 D. 盛放固体药品—细口瓶 5. 课本中有一幅彩图,其内容是一只漂亮的小鸟和水中的金鱼生活在树“一起”,制作这个鸟笼的高分子薄膜必须具备的性质是( ) A. 绝热 B. 隔水透气 C. 导电 D. 透水 6. 在取用液体药品时,如果没有说明量,则取用的最小量是( ) A. 0. 5mL B. 1mL~2mL C. 3mL~4mL D. 5mL~6mL 7. 下列实验操作中,错误的是( ) A. 将块状固体放入直立的试管内 B. 倾倒液体时标签向着手心 C. 用药匙取固体药品后,立刻用干净的纸擦拭干净 D. 用胶头滴管吸取并滴加试剂后,立即用清水冲洗干净 8. 实验室中,不小心将酒精灯碰倒在桌上燃烧起来,合理简单的灭火措施是( ) A. 用水冲灭 B. 用嘴吹灭 C. 用泡沫灭火器扑灭 D. 用湿抹布扑灭 9. 称量前,当天平的指针不在零点面偏右时,用以称量物质,天平达到平衡时,所得数据与实际质量相比( ) A. 相等 B. 偏小 C. 偏大 D.无法判断 10.(06四川省眉山课改区)在下列被媒体爆光的“食品事件”中一定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用淀粉、蔗糖、奶香精等掺和成“假奶粉” B、用酱色、水、食盐等兑制成“假酱油” C、用工业石蜡给瓜子“美容” D、用硫磺燃烧后的气体熏蒸粉丝 11.(06泰州)古诗词是古人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下列诗词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B、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C、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D、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12.(06厦门)以下物质的变化过程中,没有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吃进的食物一段时间被消化了 B.人参加课外体育活动时呼吸作用增强 C.水放进冰箱一段时间后结成冰 D.氨基酸被人体吸收后结合成各种蛋白质 13..(06益阳课改区)2004年12月26日,印度洋发生了震惊世界的海啸,在海啸灾难中

《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教学设计

《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教学设计 《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教师,通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来辅助教学,教学设计是把教学原理转化为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计划。那么问题来了,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店铺帮大家整理的《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教学设计1 一、设计思想 对照课程标准,确定本节课的主要教学目标,具体内容是:了解化学研究的对象;了解化学在日常生活及工农业生产中的作用;激发化学的学习兴趣;了解化学的基本学法。基于上述教学目标,鉴于传统的《绪言》教学中教师灌输、教学无序、学生茫然的弊端,笔者将教材内容(人教版实验教科书)进行了合理的整合和补充,明晰了教学内容之间的逻辑顺序,设计出了感受化学的有趣、领略化学的神奇、了解化学的作用、回顾化学的历史、展望化学的未来、体验化学的学法六个教学主版块,各个版块用精短的过渡语言相连,使彼此顺承自然、融为一体,其间,贯穿了实验观察、现象描述、阅读教材、思考辩论、表达交流等学生活动,通过学生的参与,确立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体现"民主、平等、对话、协商"的新课程理念。 二、教学过程 1.新课导入 都市的夜幕下,霓虹闪烁;欢乐的节日里,焰火缤纷;宽阔的国道上,车辆奔驰;绿色的田野中,化肥润苗......这一切都和我们即将要学到的一门学科--化学密切相关。化学究竟是一门什么样的学科呢?今天,让我们一起来走近他,认识他(板书课题)。首先,请同学们观察几个有趣的小实验(板书:化学-有趣)。 2. 活动1:感受化学的有趣 (1)演示1:"清水"变"牛奶"--将二氧化碳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边演示边讲述:试管里盛装的液体,看上去像清水,将一种气体

图表在化学教学中的一些隐性功能

图表在化学教学中的一些隐性功能 [摘要] 图表在教材中有着语言文字所不能替代的作用。除了大家所熟知的出示知识、对比知识、形象描述等功能外,还有一些隐性功能: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进行审美教育、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拓延和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调控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等。 [关键词] 学习兴趣审美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注意力观察力隐性功能 图表是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材中有着语言文字所不能替代的作用。但在实际教学中许多教师都对教材中的图表不重视或不够重视,没有使图表应有的作用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实际上图表除了大家所熟知的出示知识、对比知识、形象描述等功能外,还有一些不易引起人们重视的隐性功能。本人认为图表在化学教学中还有以下隐性功能。 一、可利用图表直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在化学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很多,利用课本中的图表去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就是一种方便高效的方法。为了体现直观的特点,课本中有许多图表。由于这些图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图像优美,很容易引起学生对这些图表的兴趣,进而迁移到对化学知识的兴趣上。如在序言中讲“人类与化学的关系”时,我们可以让学生看课本彩图中“具有绝热性能的高分子材料”和“用隔水透气的高分子薄膜制的鸟笼”这两幅图,利用这两副图中“不和谐因素”,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对化学这门学科产生浓厚兴趣,激发他们探求奥秘的欲望。在学习“水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一节时,可以画一副“节水徽记”,从其含义的讲解,激发学生关心人类生存环境,增强节水意识,萌发学好化学,用化学知识造福人类的愿望。 二、可利用图表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 在初中化学课本中有近150多幅图表。许多图表无论在形式上,还是在内容上都蕴含着美,都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好素材。在教学中如果能对学生进行引导,就会使学生从中感受到美,受到美的熏陶,从而激发了学生发现美、追求美、探索美、表现美、创造美的欲望,从化学美中让学生汲取知识,诱发学生用化学表达美、创造美的能力。如结合初中化学课本彩图中“几种物质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现象”的照片,可以向学生讲解节日期间燃放的烟花就是一些物质燃烧时产生的火焰,让学生体会化学美给人类生活带来的乐趣。结合各章出现的实验装置图,一方面可以让学生体会化学仪器之美,另一方面体会这些装置设计精巧之美,培养学生鉴赏美的能力。 三、可利用图表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在课本中有许多图表都反映了我国古代化学史和当代化学发展情况,如果在教学中教师能够结合这些图表,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将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

用隔水透气的高分子薄膜做的鸟笼原理

用隔水透气的高分子薄膜做的鸟笼原理 用隔水透气的高分子薄膜做的鸟笼原理 引言 随着人们对鸟类保护意识的增强,传统的鸟笼已经不再符合现代 人的需求。为了提供更舒适的生活环境,人们开始尝试使用隔水透气 的高分子薄膜材料制作鸟笼。本文将从浅入深,逐步解释这种鸟笼的 原理。 1. 高分子薄膜的特性 •高分子薄膜是一种由高分子材料制成的薄膜材料。 •高分子薄膜具有较好的柔韧性和透明性。 •高分子薄膜能够通过微小的孔隙透气,具有良好的气体交换性能。 2. 隔水透气的高分子薄膜制作原理 •隔水性能的实现:高分子薄膜材料通过特殊的处理工艺,形成具有微小孔隙的结构。这些微小孔隙足够小,可以阻止水分的渗透,从而实现了隔水的效果。 •透气性能的实现:高分子薄膜的微小孔隙能够允许气体通过,实现了良好的气体交换。由于鸟类需要充足的新鲜空气来保持健康,这种透气性能对于鸟类的生活环境非常重要。

3. 隔水透气鸟笼的优势 •提供更健康的生活环境:传统的鸟笼容易积水,并且空气流通不畅,容易导致鸟类患病。而隔水透气的鸟笼可以有效避免这些问题,提供更健康的生活环境。 •加强观赏效果:高分子薄膜具有透明性,使用隔水透气的鸟笼可以清晰地观察鸟类的生活状态,增加观赏的乐趣。 •方便清洁和维护:隔水透气的鸟笼的结构相对简单,清洁和维护非常方便。 结论 隔水透气的高分子薄膜鸟笼通过利用高分子薄膜材料的隔水和透气特性,为鸟类提供了更舒适和健康的生活环境。相比传统的鸟笼,它具有很多优势,不仅能够保护鸟类的健康,还能增加观赏的乐趣,方便清洁和维护。随着对鸟类保护意识的提高,相信这种高分子薄膜鸟笼将会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注:本文仅为创作,未采用markdown格式) 对不起,我不能继续为您提供文章。

初三化学复习教案第一单元)

(总第课时)备课教师:上课时间: 《走进化学世界》复习课教案1 化学是研究物质的以及其的科学。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是,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 1.原子论和分子学说。和等科学家研究得出了一个重要结论:物质是由和构成的;分子的和的重新组合是化学变化的基础,即在化学变化中会破裂,而不会破裂,但可重新组合成新分子,即原子是参加化学变化的最小粒子。 2.组成物质的基本成分—元素。门捷列夫发现了和,使化学学习和研究变得有规律可循。 3.绿色化学的主要特点。 (1)充分利用资源和能源,采用无毒、无害的原料。 (2) 在无毒、无害的条件下进行化学反应,以减少废物向环境排放。 (3) 提高原子的利用率,力图使所有作为原料的原子都被产品所接纳,实现“零排放”。 (4) 生产出有利于环境保护、社区安全和人体健康的环境良好产品。 4.了解几种高科技的化学产品 , 如具有超塑延展性的 ; 隔水透气的高分子薄膜;小猫安详地坐在高温火焰加热的平板上,也是高分子化学材料,其特点是具有绝热的性质;超强拉力的尼龙绳等。 一、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结论:⑴蜡烛通常为黄白色的固体,密度比水,溶于水 ⑵①蜡烛发出黄白色的火焰,放热、发光,蜡烛逐渐变短,受热时熔化,冷却后又凝固。 ②木条处于外焰的部分最先变黑,外焰温度最。 ③烧杯内壁有水雾出现,说明蜡烛生成了,其中含有元素;蜡烛燃烧后还生成,该气体能使变,说明蜡烛中含有元素。 ④白瓷板上有黑色粉末出现,更说明蜡烛中含有元素。 蜡烛燃烧的化学反应式是:

⑶有一股白烟,能重新燃烧。说明蜡烛燃烧是蜡烛气化后的蜡烛蒸气被点燃。 二、对人吸入的空气与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的探究 结论:1.呼出的气体使石灰水出现的浑浊多,证明呼出的气体比空气中的含量高。 2.呼出的气体使燃着的木条熄灭,燃着的木条在空气中能够燃烧,证明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比呼出的气体中氧气的含量高。 3.对着呼气的玻璃片上的水雾比放在空气中的玻璃片上的水雾多,证明呼出气体中水的含量比空气中水的含量高。 一、物质的变化物理变化化学变化 1.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 特征:没有其他物质生成,仅是形态的变化。 2.化学变化:变化时都生成了其它物质的变化(化学反应)。 特征:①有其他物质生成,常表现为颜色变化、放出气体、生成沉淀 ②常伴随能量变化,常表现为吸热、放热、发光等 3.两种变化的本质区别:变化中是否有其它物质生成。 4.联系:在化学变化的过程中,同时发生物理变化。 注意:判断物质变化不能仅仅依据是否有明显的现象,而应该看是否生成了其他物质,或者判断原物质的构成微粒有没有发生变化。有些化学变化是没有现象的,如一些中和反应,物理变化也可伴随有明显的现象如氧气液化时变成淡蓝色、电灯通电时发光也放热 二、物质的性质物理性质化学性质 1.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密度、硬度、熔点、沸点、溶解性、挥发性等。 2.化学性质: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稳定性、酸性、碱性等

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单元测试《第1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解析版)含答案

《第1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45分) 1.下列四个短语,其原意一定包含化学变化的是() A.花香四溢 B.海市蜃楼 C.百炼成钢 D.木已成舟 2.下列变化中,有一种变化和其他三种变化有着本质上的不同,它是() A.纸张燃烧 B.粮食酿酒 C.火药爆炸 D.洗衣服晾干 3.在消防知识中有一个词叫做“物理性爆炸”,是指在没有发生化学反应的情况下发生的爆炸,下列各项描述中属于物理性爆炸的是() A.煤矿中因遇到明火而发生的瓦斯爆炸 B.节日的烟花在空中爆炸 C.高压锅因排气孔堵塞而爆炸 D.厨房中因燃气泄漏而爆炸 4.如图所示的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B.C.D. 5.下列仪器能在酒精灯上直接加热的是() A.烧杯 B.试管 C.锥形瓶D.量筒 6.实验时不小心打翻酒精灯着火了,最简便合理的灭火方法是() A.用水浇灭 B.用嘴吹灭 C.用湿抹布盖灭 D.用灭火器扑灭 7.欲量取40mL的液体试剂.现有下列量程的置筒,最好选用() A.5mL B.10mL C.50mL D.100mL 8.我国古代闻名世界的几大化学工艺是() A.烧陶瓷、指南针、造纸 B.烧陶瓷、冶铁、印刷、酿酒 C.烧陶瓷、造纸、冶铁、制火药D.制火药、指南针、造纸、印刷 9.利用化学不可以做到的是() A.冶炼钢铁 B.生产化肥 C.污水的处理D.进行物种分类 10.在人教版化学教科书《绪言》最后一页中有一幅彩图,其内容是一只漂亮的金丝雀和水中的金鱼“生活在一起”,制作这个鸟笼的高分子薄膜必须具备的性质是()

A.绝热 B.透气、隔水C.密度大D.导电 11.生活中处处离不开化学,下列化学物质对人类有益的是() ①使用加碘食盐 ②使用铝制炊具 ③食用含铁酱油 ④食用含磷洗衣粉 ⑤食用含钙麦片 ⑥使用氟利昂作制冷剂. A.①③⑤B.①②③⑤ C.③④⑥D.①②③④⑤⑥ 12.在下列有关纸张的描述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白色 B.不溶于水 C.易撕 D.可燃 13.一元硬币外观是银白色金属光泽,与铁的颜色相似,为确定该硬币是否是铁币,有的同学拿磁铁来吸引,该作法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A.观察 B.实验 C.假设 D.推理 14.用量筒量取25毫升盐酸,实际量取的液体比25毫升偏高的是() A.仰视 B.俯视 C.手拿量筒读数 D.平视 15.某同学欲称11.5克食盐,将砝码与食盐位置放反了,则实际称得食盐的质量为() A.11.5克B.10.5克C.10.0克D.12.0克 二、解答题(共4小题,满分0分) 16.请指出如图过滤装置中的两处明显错误: (1) (2). 17.如图是某同学设计的实验装置,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甲中装的药品是(写名称); (2)若装置乙中装的是澄清石灰水,则反应中会出现的现象是,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3)若装置丙中装的是紫色石蕊试液,则反应中会出现的现象是,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隔水透气的鸟笼原理

隔水透气的鸟笼原理 鸟笼是人们常见的一种鸟类喂养工具,它能够为鸟类提供一个相对自由的生活环境,同时又能保证其安全。而隔水透气的鸟笼则是在传统鸟笼的基础上进行了一定的改进,使得鸟类在鸟笼内能够得到更好的通风和透气效果。 隔水透气的鸟笼的原理主要是通过笼底的设计以及笼体的材质来实现的。首先,在设计鸟笼的底部时,通常会设置一个隔水层,这样可以避免鸟类直接接触到底部的水分。这个隔水层可以使用一些材质较为密实的材料,如塑料或金属网格。这样,当笼底有水分时,鸟类所处的位置仍然是相对干燥的,不会让鸟类感到湿冷。 隔水透气的鸟笼在材质的选择上也有所不同。一般来说,鸟笼的笼体会采用金属丝网或竹编等材质,这些材质相对较为透气。而在隔水透气的鸟笼中,为了进一步提高通风透气效果,可以选择更加透气的材质,如塑料丝网或纱网。这样,鸟类在鸟笼内就能够感受到更加清新的空气,避免了过度闷热的环境。 隔水透气的鸟笼不仅能够提供良好的通风效果,还有助于保持鸟类健康。鸟类喜欢洗澡,而洗澡时会产生大量的水分。在传统鸟笼中,这些水分往往会滞留在笼底,导致鸟类脚部长时间浸泡在水中,引发脚趾炎等疾病。而隔水透气的鸟笼通过隔水层的设置,可以让水分迅速排出,保持鸟笼内的干燥。这样一来,鸟类在洗澡后也能够

保持干爽,避免了脚部疾病的发生。 隔水透气的鸟笼还可以防止鸟类因饮水而导致的湿润问题。在传统鸟笼中,饮水器常常会出现漏水的情况,导致鸟类身体的湿润。而在隔水透气的鸟笼中,饮水器通常会设置在隔水层之上,这样即使出现漏水情况,也不会直接接触到鸟类,避免了湿润问题的发生。 隔水透气的鸟笼通过设计合理的笼底和选择透气材质的笼体,实现了鸟类在鸟笼内得到更好的通风和透气效果。这不仅有助于鸟类的健康,还能提供一个更加舒适的生活环境。在选择鸟笼时,人们可以考虑使用隔水透气的鸟笼,为鸟类创造一个更加宜居的居住空间。

CPE薄膜的透气原理

CPE 薄膜的透气原理 摘要透气膜是一种环保型透气(汽)隔水(液、菌、尘)的功能性材料。微孔型透气膜的出现已有二十多年的历史,近10 年得到迅速发展。中国在技术、市场及应用等方面均处在初级阶段。聚烯烃类透气膜,它是通过将惰性填料加入PE 或PP 载体中,经制膜、拉伸而制得。用于个人卫生护理用品,透气膜是普通隔水膜的升级换代产品。透气膜与普通膜不能作简单的替换,最终产品的结构设计合理与否对透气膜的透气效果体现至关重要! 根据本人的从业体会,本文就业内人士所关注的有关透气膜的性能设定、制造技术、控制手段、应用领域、发展趋势等问题与各位一起商讨,期望对透气膜的生产及使用有所帮助。 透气膜的透气原理透气膜的功能简言之:隔水、透气(湿气)。正由于透气膜的结构特征,也使它具备了对其它液体、尘埃、细菌的阻隔作用,使它具备了更广的应用空间。 那透气膜是如何实现透气功能的呢? 以最常用的PE 为载体的透气膜为例。 基本成膜原理:PE+CaCO3 --- 成膜--- 拉伸--- 透气膜 透气(汽)性是指在一定的条件下,气(汽)体穿透材料的能力。有关透气膜的透气及其隔水原理在国外基本上找不到通过正常渠道介绍的完整的文献资料,因此对其说法也各不相同,以下是我们经研究实验而得出的结论,已得到国内外同行的认同! PE 透气膜是在LDPE/LLDPE 聚乙烯树脂载体中,添加50% 左右的特种碳酸钙进行共混,经挤出成膜后定向拉伸一定倍率而成。由于聚乙烯树脂为热塑性塑性材料,可在一定条件下进行拉伸和结晶,拉伸时聚合物与碳酸钙颗粒之间发生界面剥离,碳酸钙颗粒周围就形成了相互连通的蜿蜒曲折的孔隙或通道,正是这些孔隙和通道赋予了薄膜的透气(湿)功能,从而沟通了薄膜两面的环境。 当薄膜一侧的水蒸气浓度在大于薄膜另一侧的环境时,形成了一种湿度梯度压力差,这就提供了气(汽)体对流的基本条件,由于对流的形成从而使得薄膜两侧的湿度环境趋于了相对的平衡。 值得一提的是,透气膜作为隔水膜使用,对其的基本要求即为对液体的阻隔效果,在此前提下才可谈及透气性能! 薄膜中存在的许多通路,由于它所形成的曲折通道“长径比”(L/D )值很大,因此可理解为毛细管。所以,在同一液体(如水)、相同压力情况下,只要毛细管的液柱高度小于毛细管的长度,就可保证液体不会漏出。因此薄膜的隔水性直接取决于透气膜的孔隙大小和通路长度。这种性能通常上可用耐水压(△ P来衡量,当水压超过微孔膜所能承受的耐水压值时, 水就会漏出。根据以上毛细管原理,微孔膜微孔的耐水压可用毛细浸透压AP来置换,此时 可用下式表示: AP = 2 a cos a /d

最新九年级化学上册02全练版绪言 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基础过关全练 知识点1 化学发展简史 1.(2021内蒙古赤峰中考)化学家为化学学科的发展付出了毕生精力,其中提出元素周期表的是( ) A.门捷列夫 B.拉瓦锡 C.道尔顿 D.侯德榜 2.(2022广东佛山月考)人类利用化学已有悠久的历史,但化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只有几百年时间,奠定了近代化学基础的是( ) A.元素周期律的发现 B.原子论和分子学说的创立 C.“绿色化学”的提出 D.青铜器、黑火药的使用 3.(2022河北顺平期中)“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两山”理念指引中国经济社会绿色变革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和行动。下列做法不符合“绿色化学”理念的是( ) A.工厂废水处理达标后再排放 B.就地焚烧玉米秸秆 C.尽量乘坐公共交通出行 D.开发新能源替代化石能源 知识点2 什么是化学

4.(2022江苏沭阳月考)没有化学科学的发展,就没有今日丰富多彩的世界。下列事实与化学没有密切联系的是( ) A.卫星飞行轨道的设定 B.纳米材料的研制 C.新型药品的研制 D.化学肥料的开发 5.(2022北京海淀期中)我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我们勤劳智慧的祖先有许多发明创造。在我国古代的许多发明中不属于化学工艺的是( ) A.酿酒 B.黑火药 C.指南针 D.烧制陶瓷 6.化学是在、的层次上研究物质、、与的科学。 知识点3化学的作用 7.(教材P4变式题)化学在不断地发展着,目前,人们发现和合成的物质已有上亿种。如图所示,鸟儿能够生活在水中,是因为制作鸟笼用的材料是一种高分子薄膜。据此推测这种材料具有的性质是( ) A.绝热 B.隔水透气 C.导热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1章学情评估 附答案 (1)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1章学情评估 化学九年级上册 HJ版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下列图片能反映化学改善我们生活的是() A. ①② B. ①②③ C. ①②③④ D. ①②④⑤ 2. 学习化学原理我们还不能解释的问题是() A. 铁丝为什么会生锈 B. “天宫二号”如何与“神舟十一号”对接 C. 补铁为什么可以促进血红蛋白的生成 D. 某些绿色植物如何将水、二氧化碳转化为淀粉 3. 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下列古诗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B.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C.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D.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4. 下列选项中关于性质或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A 铁在潮湿环境中易生锈化学性质 B 酒精挥发化学变化 C 氧气用于急救物理性质 D 木材燃烧物理变化

5. 将“跳跳糖”放入水中,有无色气体产生。小军同学提出以下研究此气体成分的设想,其中不可能获得正确结论的是() A. 收集气体并观察 B. 送交食品检验部门检测 C. 查阅“跳跳糖”成分及制作原理 D. 咨询生产厂家工程师 6. 下列关于空气成分的说法错误的是() A. 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4 5 B. 稀有气体可制成多种用途的电光源,如霓虹灯 C. 氮气充入食品包装中以防腐 D. 二氧化碳在大气中含量不断上升,从而导致温室效应增强 7. 下列图示中的“错误实验操作”与图示下面对应的“可能产生的后果”不一致的 是() A. 液体喷出 B. 弄脏胶头滴管污染试剂 C. 酒精溅出 D. 试管底部破损 8. 实验室里量取6 mL水并进行加热,下列需用的化学仪器组合正确的是() ①带铁圈的铁架台②10 mL量筒③100 mL量筒 ④酒精灯⑤石棉网⑥试管 ⑦试管夹⑧胶头滴管⑨烧杯 A. ②④⑥⑦⑧ B. ①③④⑥⑧ C. ①②④⑥⑧ D. ①②④⑤⑧⑨ 9. 科学家用一种高分子膜制成了一个鸟笼,把它放在水里,笼中的鸟儿和水中的

初三化学上册第一单元练习题附答案

初三化学上册第一单元练习题附答案 1. 以下各项内容中,属于化学科学讨论内容的是( ) A. 培育新品种,增加农作物产量 B. 利用指南针确定航海方向 C. 综合利用石油生产优良人造纤维 D. 设计新程序、开发电脑新功能 2. 化学是一门自然科学,讨论和进展化学科学的根底是( ) A. 计算 B. 试验 C. 测量 D. 推理 3. 把一根火柴梗平放在蜡烛火焰中,约1s后取出,可观看到火柴梗( ) A. 匀称地被烧黑 B. 放置在外焰局部被烧黑最重 C. 放置在内馅局部被烧黑最重 D. 放置在焰心局部被烧黑最重 4. 以下试验工程所选择的仪器错误的选项是( ) A. 少量试剂的反响—试管 B. 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胶头滴管 C. 较多量液体加热一烧杯 D. 盛放固体药品—细口瓶 5. 课本中有一幅彩图,其内容是一只美丽的小鸟和水中的金鱼生活在树“一起”,制作这个鸟笼的高分子薄膜必需具备的性质是( ) A. 绝热 B. 隔水透气 C. 导电 D. 透水 6. 在取用液体药品时,假如没有说明量,则取用的最小量是( ) A. 0. 5mL B. 1mL~2mL C. 3mL~4mL D. 5mL~6mL 7. 以下试验操作中,错误的选项是( ) A. 将块状固体放入直立的试管内

B. 倾倒液体时标签向着手心 C. 用药匙取固体药品后,立即用洁净的纸擦拭洁净 D. 用胶头滴管吸取并滴加试剂后,马上用清水冲洗洁净 8. 试验室中,不当心将酒精灯碰倒在桌上燃烧起来,合理简洁的灭火措施是( ) A. 用水冲灭 B. 用嘴吹灭 C. 用泡沫灭火器扑灭 D. 用湿抹布扑灭 9. 称量前,当天平的指针不在零点面偏右时,用以称量物质,天平到达平衡时,所得数据与实际质量相比( ) A. 相等 B. 偏小 C. 偏大 D.无法推断 10.(06四川省眉山课改区)在以下被媒体爆光的“食品大事”中肯定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用淀粉、蔗糖、奶香精等掺和成“假奶粉” B、用酱色、水、食盐等兑制成“假酱油” C、用工业石蜡给瓜子“美容” D、用硫磺燃烧后的气体熏蒸粉丝 11.(06泰州)古诗词是古人留给我们的珍贵精神财宝。以下诗词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好雨知季节,当春乃发生 B、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1章 学情评估卷(含详细解答)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1章学情评估卷 (限时: 45分钟满分: 100分) 班级:姓名:得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下列图片能反映化学改善我们生活的是( ) A. ①② B. ①②③ C. ①②③④ D. ①②④⑤ 2. 学习化学原理我们还不能解释的问题是( ) A. 铁丝为什么会生锈 B. “天宫二号”如何与“神舟十一号”对接 C. 补铁为什么可以促进血红蛋白的生成 D. 某些绿色植物如何将水、二氧化碳转化为淀粉 3. 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下列古诗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B.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C.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D.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4. 下列选项中关于性质或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铁在潮湿环境中易生锈化学性质 B 酒精挥发化学变化 C 氧气用于急救物理性质 D 木材燃烧物理变化

5. 将“跳跳糖”放入水中,有无色气体产生。小军同学提出以下研究此气体成分的设想,其中不可能获得正确结论的是( ) A. 收集气体并观察 B. 送交食品检验部门检测 C. 查阅“跳跳糖”成分及制作原理 D. 咨询生产厂家工程师 6. 下列关于空气成分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4 5 B. 稀有气体可制成多种用途的电光源,如霓虹灯 C. 氮气充入食品包装中以防腐 D. 二氧化碳在大气中含量不断上升,从而导致温室效应增强 7. 下列图示中的“错误实验操作”与图示下面对应的“可能产生的后果”不一 致的是( ) A. 液体喷出 B. 弄脏胶头滴管污染试剂 C. 酒精溅出 D. 试管底部破损 8. 实验室里量取6 mL水并进行加热,下列需用的化学仪器组合正确的是( ) ①带铁圈的铁架台②10 mL量筒③100 mL量筒 ④酒精灯⑤石棉网⑥试管 ⑦试管夹⑧胶头滴管⑨烧杯 A. ②④⑥⑦⑧ B. ①③④⑥⑧ C. ①②④⑥⑧ D. ①②④⑤⑧⑨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一二单元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一二单元知识点总结 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组成、结构、性质及变化规律的科学。它的基础是原子论和分子学说,这两个理论认为物质是由原子和分子构成的,化学变化的基础是分子的破裂和原子的重新组合。1869年,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和元素 周期表,这使得我们认识到物质的种类虽然繁多,但它们的基本成分只有100多种元素。例如,水、氧气和二氧化碳都含有氧元素。我国的一些化学工艺,如造纸、制火药和烧瓷器,早在很久以前就已经发明了,对世界文明做出了巨大贡献。现在,我们也可以用高分子薄膜做出隔水透气的鸟笼,或者用纳米技术制造出直径只有6毫米的尼龙绳,但却能吊起2吨重的汽车。 第一章走进化学世界的第一个课题是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在这个课题中,我们需要认识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理解反应现象和本质之间的联系。 首先,我们需要知道物质的变化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两种。物理变化指的是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例如石蜡熔化、水结成冰和汽油挥发。而化学变化则是指有其他物质生成

的变化,例如煤燃烧、铁生锈、食物腐败和呼吸。我们可以通过判断变化是否生成了其他新物质来区分这两种变化。需要注意的是,化学变化常常伴随着放热、吸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和生成沉淀等现象。 其次,我们需要了解物质的性质。物质的性质分为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两种。物理性质指的是物质不需要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的性质,例如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密度、硬度、溶解性、挥发性、延展性、导电性、吸水性和吸附性等。而化学性质则是指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例如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活泼性、稳定性、腐蚀性、毒性和金属活动性等。需要注意的是,物理性质在静止状态中就能表现出来,而物质的化学性质则需要在物质运动状态中才能表现出来。 最后,我们需要了解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它们之间的联系可以通过在变化语句中加上“能”或“可以”或“易”“会”“难于”等词语来表示相应的 性质。例如,“石蜡可以熔化”表示物理变化,“煤可以燃烧”表 示化学变化,“物质的颜色可以改变”表示物理性质,“物质可

九下化学补充答案05网鲁教

九下化学补充答案05网鲁教 一、单选题 1.化学使世界更加绚丽多彩。下列事实与化学无关的是: [单选题] * A.发展低碳经济,保护环境 B.研制新材料 C.日环食、日偏食的产生(正确答案) D.药物和保健品的研制 2.2022年北京、张家口将联合举办冬奥会,为办成绿色奥运会,下列措施不可行的是() [单选题] * A.发展公共交通,提倡绿色出行 B.增加太阳能、核能等新能源 C.改进燃煤烟囱的高度,将废气排到高空(正确答案) D.改进燃煤技术,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3.为了建设生态文明城市,打造“产业新城,品质白云”,我们应积极、主动参与其中,下列做法与之不相符的是 [单选题] * A.废旧电池—随手丢弃(正确答案) B.生活垃圾—分类处理 C.清洁能源—推广使用 D.工业废水—净化排放

4.人类利用化学已有悠久的历史,但化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只有几百年时间,奠定了近代化学基础的是 [单选题] * A.元素周期律的发现 B.原子论和分子学说的创立(正确答案) C.绿色化学的提出 D.火的发现和利用 5.第24届冬奥会于2022年2月4日在北京开幕。下列做法不符合绿色奥运理念的是 [单选题] * A.垃圾分类投放 B.太阳能发电 C.提倡绿色出行 D.电池随意丢弃(正确答案) 6.“十四五”规划中指出:要构建生态文明体系,推动绿色发展,落实碳达峰行动方案,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建设美丽中国。下列不利于生态环境保护的是 [单选题] * A.工业上“三废”达标再排放 B.推广使用一次性木筷、纸杯(正确答案) C.少开私家车,倡导绿色出行 D.植树造林,增大绿化面积 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单选题] * A.化学通过化学变化创造物质 B.化学是自然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新课程课堂练习

A B C D 九年级化学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63) 1.发现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科学家是 A.拉瓦锡B.道尔顿C.门捷列夫D.阿佛加德罗2.化学是研究物质的,在日常生活中,化学学习中常见的物质是 A.食盐、水、酒精B.衣服、桌子、电视机 C.太阳、宇宙、太空D.精神、意识、力量 3.下列性质中,属于氧气化学性质的是 A.无色无味的气体B.具有氧化性C.密度比空气大 D.在压强为101 KPa、温度约为-183℃时变成淡蓝色液体 4.我国古代化学工业制造业在世界上享有盛名的是 A.生产石油、天然气、沼气B.制井盐、烧碱、盐酸 C.造纸、制黑火药、烧瓷器D.制硫酸、氮肥、磷肥 5.一只漂亮的金丝雀和水中的金鱼共在一个鸟笼中,制作这个鸟笼的高分子薄膜必须具备的性质是 A.绝热B.透气C.导电D.隔水 6.下列变化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植物的光合作用B.煤气的燃烧 C.钢铁生锈D.酒精挥发 7.古诗词是古人为我们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下列诗句中涉及物理变化的是A.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B.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C.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D.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人屠苏8.对下列各组两种外观相似的物质,不能用闻气味的方法来区别的是 A.汽油、食用油B.食盐、砂糖 C.酱油、食醋D.白酒、矿泉水 9.1元硬币的外观有银白色的金属光泽,一些同学认为它可能是铁制成的。在讨论时,有同学提出:“我们可以先拿磁铁来吸一下”。就“拿磁铁来吸一下”这一过程而言,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A.实验B.假设C.观察D.做结论 10.经过一段时间的化学学习,你认为下列不属于化学这门科学研究范畴的是A.物质的组成和结构B.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C.物质的运动状态D.物质的用途和制取 11.下列观点你认为不正确的是 A.世界是由物质组成的,物质是由微观粒子构成的 B.运动是绝对的,而静止是相对的 C.人类的活动不仅充分利用了自然界原来就有的物质,还创造出许多新物质 D.绿色化学就是指研究绿色蔬菜的化学 12.加热某固体物质时产生了气体,对于这一变化的分析,正确的是 A.一定属于物理变化B.如果是化学变化,就不可能是物理变化 C.一定属于化学变化D.可能是物理变化,也可能是化学变化13.向澄清石灰水中通入某种气体出现白色浑浊,该气体是 A.氧气B.水蒸气C.氮气D.二氧化碳 14.下列仪器能用于加热,但需要垫上石棉网的是 A.烧杯B.量筒C.试管D.集气瓶 15.下图所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16.欲量取10 mL液体,最好选用下列哪种量程的量筒 A.5 mL B.10 mL C.25 mL D.50 mL 1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实验时,用剩的药品要放回到原试剂瓶中,以免浪费 B.实验时,如果没有说明液体药品的用量时,应取1~2 mL C.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试管要与桌面成45°角 D.用量筒量取液体时,应使视线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 18.若指针向右摆动幅度小于向左摆动幅度的天平称量物体时,当天平达到平衡后,其读数与被称量物质的真实质量比较 A.偏大B.偏小C.相等D.无法判断 19.某学生向试管内装入一根带锈的铁钉,结果发现试管底部被铁钉打破,不可能产生这种后果的操作的是 教学质量调查九年级化学(一)第1 页(共4页)教学质量调查九年级化学(一)第2 页(共4页)

全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全册教案(全册 共77页)

全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案(全册共77页) 目录 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课题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课题3走进化学实验室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课题1空气 课题2氧气 课题3制取氧气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 课题1分子和原子 课题2原子的结构 课题3元素 第四单元自然界的水 课题1爱护水资源 课题2水的净化 课题3水的组成 课题4化学式与化合价 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 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

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1.了解什么是化学,认识到通过化学知识的学习进一步认识自然、适应自然、改造自然、保护自然,认识到化学与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关系非常密切。 2.通过收集材料、查阅资料、讨论交流、实践活动等具体探究行为,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3.激发学生亲近、热爱并渴望了解化学的情感,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好奇心和探究的欲望,让学生感触化学的魅力、体会学习化学的价值。 重点 激发学生渴望了解化学的情感,认识化学学习的价值,从而产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难点 知道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新的学期,我和大家一起将走进一个新的学习领域——化学,这个领域中的许多知识目前相对于同学们而言,有如这张白色的纸一样(出示一张用酚酞试液写有“化学”字样的纸)是一片空白。 提问:那么,化学是一门怎样的学科呢? 讲解:因为化学上的很多理论知识都是通过实验探究获得的,今后的学习,也将有很多课堂实验陪伴我们。 首先,让我们做一个小实验:神奇的药水 将碱溶液喷洒到刚出示的白纸上,出现“化学”红色字样。 引导:你想知道这个实验的原理吗?那就必须学好化学。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一)联系生活实际,介绍化学的作用 学习化学确实是有趣的,不仅能给我们带来无穷的乐趣,而且还是一门很有用的学科。 为什么说化学是有用的呢?因为我们生活中的衣、食、住、行以及医疗、能源、环保等各方面都与化学密切相关。 例如,衣服:利用化学知识合成各种新材料能制造出各种各样的衣服,如能调温的、能变色的防弹服、防火服、宇航服等。 粮食:利用化学技术生产的化肥、农药,提高了粮食的产量,解决了人类的温饱问题。 住房:利用化学知识生产各种建筑材料,我们的住房变得更加坚固、美观而且节能。 出行:利用化学知识生产的材料,我们的道路更加结实平坦,汽车更加漂亮、安全和节能,使我们的出行更加快捷、安全。 医疗:利用化学知识合成新的药物,制造先进的医疗器械,更好的保障人体健康。 能源:利用化学知识开发新燃料,新能源,更好的改善了人类的生存条件。 环保:利用化学知识将有毒有害的物质转化为无毒无害的物质,更好地保护环境。 总结:由此看来,化学确实是一门有用的学科,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初三化学试卷

初三化学试卷 考试范围:xxx;考试时间:xxx分钟;出题人:xxx 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选择题 1.下列各图中“○”和“●”分别表示两种质子数不同的原子,其中能表示纯净物的图是() 2.市场上食盐的品种丰富,有碘盐、锌盐、钙盐、硒盐等。这些食盐中含的碘、锌、钙、硒,通常是指 A.元素 B.原子 C.分子 D.单质 3.下图是某个反应过程的微观示意图。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A. B. C. D. 4.课本中有一幅彩图,其内容是一只漂亮的小鸟和水中的金鱼生活在树“一起”,制作这个鸟笼的高分子薄膜必须具备的性质是( ) A.绝热 B.隔水透气 C.导电 D.透水 5.下列图示的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过滤液体 B.熄灭酒精灯 C.倾倒液体 D.CO 验满 2 6.关于金刚石、石墨判断正确的是 A.同种物质 B.同种元素 C.同种单质 D.同种结构 7.实验室配制50克溶质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的步骤是() A.计算、称量、量取、溶解 B.称量、量取、计算、溶解 C.量取、称量、溶解、计算 D.计算、溶解、称量、量取 8.下列清洗方法中,利用乳化原理的是 A.用自来水洗手 B.用汽油清洗油污 C.用洗涤剂清洗餐具

D .用盐酸清除铁锈 9.现有两种金属单质组成的混合物。向100 g 稀盐酸中加入该混合物,加入混合物的质量与生成氢气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若混合物为Zn 和Cu ,则m 大于0.2 g B .若混合物为Zn 和Fe ,则m 可能是0.2 g C .若混合物为Fe 和Cu ,稀盐酸中溶质质量分数为7.3% D .若混合物为Fe 和Cu ,m 为0.1 g ,则混合物中Fe 和Cu 的质量比为1:1 10.实验室制二氧化碳有以下操作:①向锥形瓶中加入大理石;②向长颈漏斗中注入稀盐酸;③检验生成的气体是二氧化碳;④检查装置气密性;⑤收集气体并验满二氧化碳.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A .④②③⑤① B .④①②③⑤ C .④②①③⑤ D .④②⑤③① 二、填空题 11.2011年11月28日第17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南非德班开幕。中国代表团再次重申,中国政府将采取强有力的国内行动,推动绿色低碳发展,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作出积极贡献。 (1)二氧化碳排放量过多就会引起温室效应。为了减缓大气中CO 2含量的增加,以下建议合理的是 (填字母)。 A .减少使用各种一次性用品,如纸杯、餐盒 B .减少煤等含碳燃料的燃烧 C .大力发展公共交通 (2)有一种将CO 2转化的实验流程如图所示,该实验流程中CO 2转化的最终产物为 和 ,有一种可循环利用的物质是 ,该流程涉及的置换反应有 个。 12.(2分)为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甲、乙、丙三个同学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分别进行了实验探究。 (1)甲同学:点燃红磷立即伸入瓶中并塞上瓶塞。待红磷燃烧停止并冷却后,打开止水夹,观察到集气瓶中吸入水的体积约占集气瓶容积的五分之一。 (2)乙同学:用碳替代红磷,完成上述实验,发现集气瓶内并没有吸入水,其原因是 。 (3)丙同学:向集气瓶中加入少量的 溶液,然后完成乙同学的实验,得到了与甲同学相同的实验结果。 13.(2013北京)铜是人类最早利用的金属之一. (1)下列铜制品中,利用金属导热性的是________(填字母序号). (2)“湿法炼铜”的原理是硫酸铜溶液与铁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3)利用废旧电池铜帽(含Cu 、Zn )制取海绵铜(Cu ),并得到硫酸锌溶液,主要流程如下(反应条件及部分反应产物已略去): 已知:2Cu +2H 2SO 4+O 22CuSO 4+2H 2O ①过程Ⅱ中分离操作的名称是________.

八年级科学空气与氧气课后习题3(含答案)

八年级科学空气与氧气课后习题3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在实验室里制取氧气,既可采用分解过氧化氢的方法,也可采用分解氯酸钾的方法。上述两种方法的主要共同点有() ①均使用二氧化锰作改变其反应速率; ②反应都不需要加热; ③均利用含氧化合物; ④两种方法所需仪器相同 A.①③ B.③④ C.①② D.②④ 2.小金在做硫燃烧实验时,进行了如下操作:①在铺有细沙的燃烧匙里放入少量硫; ②将燃烧匙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直至硫燃烧;③将燃烧匙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集气瓶内盛有滴加紫色石蕊试液的少量水)。实验中可观察到的现象与结论不符合的是A.对比①和②可说明硫燃烧需要达到一定的温度 B.对比②和③中硫的燃烧现象说明氧气具有助燃性 C.在③中观察到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说明硫燃烧是化学变化 D.在③中观察到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说明硫燃烧产物是一种酸 3.如图是氧气的制取和性质的相关知识网络(反应条件部分省略)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反应④⑤⑥的生成物均为氧化物B.反应①③中 MnO2的作用均为催化作用 C.反应①②③均属于分解反应D.P 、 Fe 均可在空气中燃烧 4.观察和实验是学习科学的重要方式,下列实验中观察到的颜色正确的是( ) A.铁锈放入稀盐酸中溶液变黄色

B.酚酞试液滴入硫酸溶液中变红色 C.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 D.硫酸铜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出现红褐色絮状沉淀 5.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主要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黄色、有刺激性气味的二氧化硫气体 B.木炭在集气瓶与氧气中燃烧,加入澄清石灰水,看到浑浊现象 C.磷在氧气中燃烧生成的白雾是五氧化二磷 D.铁丝在空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物质 6.下列物质发生的变化与空气成分无关的是() A.碳酸氢铵露置在空气中质量减少B.食物放置时间长了会变质 C.澄清石灰水放在空气中时间过长表面会有一层白膜 D.钢铁在空气中生锈 7.如图是氧气制取和性质的相关知识网络。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反应①②③均属于分解反应 B.反应①③中MnO2均为催化剂 C.反应④⑤⑥的生成物均为氧化物 D.C、P、Fe均可在空气中燃烧 8.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时,忘记加二氧化锰,其结果是() A.不放出氧气B.放出氧气的速率慢 C.放出氧气的总量会减少D.放出氧气的总量会减少且速率慢9.有a、b两份等质量、等浓度的双氧水溶液,在a份加入少量二氧化锰,下图是二者产生氧气的质量m与反应时间t的关系的图象,其中正确的是() A.B.C.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