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程表二 公开课教案

里程表二 公开课教案
里程表二 公开课教案

里程表二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看懂里程表,并能利用线段图帮助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面:提前让孩子预习了解生活中的水,电,气,计步器的计数方式,认识到数

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本课难度较大,着重培养孩子学会读题,分析题意,找准关键词,对比两种表格中数字所表示的意义有什么不同,准确地解决问题。

3、重点:看懂里程表,利用里程表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理解表中的信息的含义,画线段图,帮助实际实际问题。

教学步骤

一、复习,引入。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老朋友,数线图,在这个图中越往右数据越大,往左数据越小,增加的数写在上面。谁能说出这个括号里的数吗?怎么算出来的?不错,今天我们就要用这样的图来帮助我们解决实际问题。

师:(计步器)同学们还记得我给大家讲的关于计步器的故事吗?生命在于运动,运动可以使我们的身体更健康。谁来说说从这个故事中了解到哪些信息?

生:星期一走了2600步,星期二走了2700步,

师:星期二的5300是星期二走的路程吗?不是,它包括什么?王老师准备一个星期走10000步,目标达到了吗?

师:这道题的星期一早上的起点是0,接下来我们要来学习起点不为0的关于汽车里程表的问题?板书(里程表二)

二、新授。

师:我们生活中有很多像这样通过数据累加的方式来计数的,看汽车里程表,电表和水表。师:来一起读读题:接下来和你的同桌说说你知道哪些信息。开始。

师:好,时间到。123,请坐端。谁来说说:

生:我知道星期一早上出车时是50千米。星期一晚上的回家时读数是85千米。

生2,生3,

师:刚同学们分析得非常好,其实我们只需要搞清楚两个关键问题就ok了。第一,星期一早上出发时读数是50千米,而表格中的数据都是表示每天晚上回家时的读数。对吗?

举个例子,板书,星期一星期二

早上:50千米85千米

30千米40千米

晚上:85千米125千米

师:同学们,这样写起来不够直观,这样我们这些信息画成一个线段图,大家可能更清楚。师:乐乐画的这个图你能看懂吗?给大家1分钟时间同桌两人互想说一说。

(帮助生搞清楚线段图中,起点是50不为0,85是星期一晚上的读数又是星期二早上的读数,不是星期一1天行驶的里程数,星期一是从50到85,星期二从85到125一起说。

谁能根据线段图算出星期五行驶的里程吗?395-280=115实际上就是用当天晚上的读数—前一天晚上的读数=当天行驶的里程数)

师:好接下来同学们能解决这个问题吗?读出来。拿出课堂作业本迅速算一算。

师:我看到了两种方法,请自己说说你的思路。

生:我先算出每天行驶的里程数,再比大小,发现星期五行驶的里程数最多。

师:同意吗?和他一样的举手。这还有一种,请自己说说。

西门豹教案_教案教学设计

西门豹教案 本文是关于西门豹教案,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30西门豹教学设计与反思 教学目的 1、认识本课17个生字,会写其中的14个。正确读写“荒芜、巫婆、打扮、绸褂、徒弟、麻烦、求饶、渠道、灌溉“等词语。 2、朗读课文,能按顺序运用课文中生动形象的语句复述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弄清河伯娶媳妇的起因、经过、结果,了解西门豹破除迷信的方法及其巧妙之处,并进行尊重科学、为老百姓办好事等方面的教育。 4、学习本课描写人物言行、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积累生动形象的语言。 教学重点 继续学习运用“抓住描写人物言行的词句,体会人物品质及所蕴含的感情”这一方法,巩固“从内容中体会思想”的训练重点。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准备:教学挂图。教学方法:讲解法、比较法、自学法、表演法。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掌握生字词。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西门豹的性格。 3、理清文章条理。 4、学习起因部分。 教学重难点:掌握课文生字新词,初步了解这件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观察挂图,说说图中人物及其神态、动作。 2、解题谈话。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期出了一个官员西门豹,他被魏王派到

了漳州边上的邺县。西门豹会遇到什么?会做什么?你知道西门豹为了老百姓做了哪些好事吗?是从哪里知道的?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自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读准字音。“绸、饶、是翘舌音,“麻烦”的“烦‘读轻声。 认清字形。“褂”字注意最后一笔是提。“饶”字不要多写一点。 “渠”、“灌”各属于什么结构。 2、理解词语:荒芜、巫婆、人烟稀少、官绅、提心吊胆、面如土色。 3、自读课文,想想课文讲的是件什么事,这件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是怎样的。读后小组讨论、交流。教师相机辅导,理清课文脉络。按“摸清底细、破除迷信、兴修水利”的提示。找出课文中相应的部分。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大致内容。 (一)弄清下面问题。西门豹到邺后先干什么,接着干什么,最后干什么? (二)学生回答,师归纳。(填空形式) 1、西门豹到邺后看到那里田地荒芜,人烟稀少,就询问一位老大爷 了解到这一切都是河伯娶媳妇给闹的。 2、西门豹了解情况后就利用河伯娶媳妇的机会把巫婆、官绅给扔下了河。 3、西门豹治了巫婆和官绅后就开始发动百姓开凿河渠,灌溉庄稼。 (四)再读课文,理清文章顺序。 1、这篇课文是写()的文章。 2、这篇课文是写()治理()的事情。 3、这篇课文是按照()顺序写的。 4、事情的起因是:看到田地荒芜,了解原因。 事情的经过是:利用河伯娶媳妇,惩治巫婆、官绅。 事情的结果是:发动老百姓兴修水利。 三、学习起因部分——"摸清底细"部分(第1-9自然段) (一)、自由读课文后与教师展开对话。 1、带着问题默读:西门豹到邺任地方官时,看到了什么?他是怎样"摸清底细"的?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2 传统节日 》 第7套(省一等奖)优质课(公共课 教学设计)

《传统节日》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会认“传、统”等9个生字,会写“贴、街、舟、艾”4个生字,理解“大街小巷”“人如潮”等的意义。 2.正确、流利、多形式地朗读课文。 3.引导学生了解前中国半年的传统节日及相关习俗节日,激发学生的爱国感情。教学重点: 认识9个生字,能按笔顺正确地书写田字格中的4个生字按字的结构把字写端正、匀称。 教学难点:了解“祭扫”“赛龙舟”等风俗习惯。体会“人如潮”的壮观场面。教学准备:PPT、图片、生字卡片、板书关键词条。教学过程:一、目标引领 (一)激发兴趣,图片导入新课: 1.同学们,老师今天给你们带来了几张图片,你们用聪明的小脑袋猜一猜图片描述的的是什么节日吗?(出示春节、端午、中秋三个节日的情景照片。) 这些世世代代传下来的节日,就是传统节日。小朋友们,你们是怎样理解“传统”的呢? 这些祖祖辈辈流传下来的就叫传统,在传统节日里人们常常做的一些事就是传统习俗,这些啊构成了我国的传统文化,作为中华儿女、炎黄子孙,我们理应去弘扬我们的传统精神。(传统习俗传统文化传统

精神)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瞧一瞧我们的传统节日吧。(二)初读童谣,认识新字,展示读书提示 1.大声朗读课文2遍,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做到不加字、不漏字。 2.圈出课文中写到的节日。 七月七是七夕节又叫乞巧。藏在童谣的小秘密都被你们找到了,相信这些生词宝宝一定也难不倒你们,请小老师带读看来这些真的难不倒你们, 1.再读童谣,读出节奏。打拍子齐读童谣。(三)随文识字,了解节日习俗1.走进春节(板贴春节) (1)孩子们,一年的开始你们知道是什么节吗?(春节)请第一小组齐读春节的句子。 (2)你们在过春节都做一些什么呢?有节奏地齐读春节习俗(贴对联、穿新衣、走亲戚、守岁、发红包、吃饺子) (3)既然春节如此热闹,让我们一起读出春节的热闹吧。2.走进元宵(板贴元宵) (1)春节过去了,紧接着的正月十五就是元宵节,宵字一个宝盖头加一个肖字,开火车来读一读,请小朋友说一说元宵的习俗, (2)这里面还有一个成语藏在了里面,大街小巷,大街和小巷分别给你们带来了什么样的感受。宽宽的大街,窄窄的巷子。 (3)体会“人如潮”:元宵灯会上,人们都涌上街头,那是怎样的场面啊?(人山人海) (4)怎么把“街”字写漂亮呢?左中右三个部分要写紧凑,右部第

三年级上册里程表一教案设计

《里程表(一)》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结合“火车里程表”,经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读常见的火车里程表,解决里程表中的数学问题,提高获取信息的能力,增强应用意识。 2.初步尝试借助直观图和线段图理解题意、表示数量关系,积累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 3.在与他人交流时,能正确表达自己的想法,能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感受数学学习的快乐。 教学重点 会读常见的火车里程表,解决里程表中的数学问题。教学难点: 能用直观图或线段图表示数量关系。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国庆节假期你们都去哪里旅游?玩得开心吗?淘气在国庆节的时候和爸爸妈妈一起去玩,他不仅玩得开心,而且在玩的过程中还发现了很多数学问题?我们一起去看看他发现了哪些数学问题?

二、学习新课。 1.出示行车路线图和里程表。 (1)学生独立观察,从中获取相关的信息。 (2)找出表格中的每个数据在路线图上分别是哪一段?并指一指。 先指名说一说,然后同桌两个人互相说一说。 2.你能提出问题吗?老师有一个问题想请你们帮忙,愿意吗? (1)出示问题:保定到石家庄有多少千米? (2)学生动手在路线图上画一画,并在图上标出相应路段的数据。弄清北京到保定,北京到石家庄,保定到石家庄分别是哪能一段路程。 (3)你还会用其他的方法表示他们之间的关系吗? 学生试着画一画。 展示学生的不同表示方法。 重点看学生的线段图。 说一说线段图与行车路线示意图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每一段表示的数据都一样。 不同点:淘气画图是“线段”并改变了方向。 (4)你会向他一样试着画一画吗? 学生独立画图。

画完后同桌交流,说一说图中每一部分所表示的意义。 (5)你能试着解决这个问题吗? 学生独立计算:277-146=131(千米) 集体交流计算方法,说清楚每个数量在图中表示的是哪能一段路程。 (6)你还想用这种方法来解决哪能两个相邻城市之间的路程? 学生先说一说。 自己在练习本上完成。先画一画,再解决问题。 4.老师有一个问题:保定到郑州有多少千米?你会解决吗? (1)学生结合行车路线图和里程表,在图上找一找、画一画、再进行计算。 (2)集体交流,说说你的想法。 689-146=543(千米) 5.你还会求出哪两个城市之间的路程? 自己画图,列式解决问题。 6.老师发现有同学列出了这样的算式:813-689,你知道他求的是哪两个城市之间的路程? (1)学生对照里程表,在路线图中找一找,再画一画。 (2)说一说求的是哪两个城市之间的路程。

小学数学北师大2011课标版三年级《里程表二》教学设计

《里程表(二)》教学设计 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 公议小学:xx教学目标: 1.结合“汽车里程表”,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读常见的汽车里程表,并解决里程表中的数学问题,提高获取信息的能力,增强应用意识。 2.初步学习借助直观图和线段图理解题意、表示数量关系,积累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 3.培养对身边与数学有关事物的好奇心,能倾听别人的意见,感受数学学习的快乐 重难点: 重点:掌握里程表读数表示的意义。 难点:解决有关里程表的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ppt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构建新知 (一)解决问题一: 1、回顾交流,我们在学习“火车里程表”时,学会了利用路线图帮助我们理解题意,在线路图上标出地点、距离和问题,能帮助我们理解题意,进而解决问题。 2、出示主题图,师问: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重点理解每个数据的意义,即:表中每个数据都是当天的里程数与以前的里程数的总和。 (二)解决问题二:

1、你能试着用画图的方式表示出每个数据的意义吗?学生试着画一画。 2、展示淘气画的“线段”示意图,同桌议一议,交流自己的理解。 3、集体交流,问:图中的35千米是什么意思?星期一的160千米包括哪两个数据?图中星期一表示的是哪部分,实际上行驶的是160千米吗?是多少?表中的星期三的555千米是什么意思?是星期三就行驶了555千米吗?图中的哪一部分表示星期三行驶的路程? 4、学生模仿着画一画,进一步理解。 5、总结:通过刚才大家对“汽车里程表”的理解,你觉得怎样计算每天行驶的路程呢?(用当天的读数减去前一天的读数,就是当天行驶的里程数) (三)解决问题三: 1、提出问题:淘气的叔叔哪一天行驶的里程数最多?你有什么好办法比较出来? 2、学生独立思考,集体交流思考过程。书中呈现的第二种方法,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理解。 要让每个学生参与。 二.巩固新知 1、P27第1题:教师解释单位千瓦时就是平时所说的“度”,了解题中的数学信息,画出线段示意图,说一说每个数据表示的意义。⑵小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⑶小题可让学生思考怎样解决最简便。 2、P27第2题:学生独立计算。 3、P27第3题:学生要理解“再行驶”的含义,再独立解答。 4、P27第4题:学生注意区别这个里程表与汽车里程表的区别,理解题意,独立尝试解决。

新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26西门豹治邺】公开课精品教学设计

新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 【26西门豹治邺】公开课精品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德育目标 知道古代西门豹治邺的故事,学习西门豹破除迷信,为民除害的精神。 知识目标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课文内容,能正确回答课后问题,复述这个故事。 能力目标 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能联系上下文理解一些句子的意思。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了解西门豹破除河伯娶媳妇迷信的经过。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分段、概括段意的能力。 【教学方法】循序式。 【教具使用】生字卡片,小黑板或投影片。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言板书课题 1.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新课文,题目是“西门豹”。 板书课题:西门豹 2.解题: “西门”是复姓,“豹”是名字,他是距今两千多年战国时期的人。 3.问:看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想知道西门豹是干什么的?课文主要写了他的什么事……) 过渡语: 那么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他的什么事呢?请同学们打开书,自由读课文,一边

读,一边想,这篇课文主要写了西门豹的什么事? (二)自由朗读课文 思考: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事?(主要写战国时候,魏王派西门豹管理邺这个地方,西门豹和群众一起破除迷信,兴修水利的故事。) (三)默读课文: 划出生字、新词,认读生字,查字典联系课文理解新词 1.生字:认读课文后要求学会的生字、并说出每个字的音、形、义,组词、说话。 2.理解生字:战国、邺、荒芜、人烟稀少、巫婆、官绅、徒弟、提心吊胆、面如土色、开凿、灌溉。 (四)再读课文: 按照“调查情况—惩办恶人—兴修水利”的顺序给课文分三段 第1—9自然段为第一段,第10—15自然段为第二段,第16自然段为第三段。 (五)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导言引人课题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14课,西门豹,板书课题。 指名读第一段。 思考: 1.从课文哪句话可以看出西门豹—到邺地就进行调查?(找老大爷问怎么回事) 2.西门豹向老大爷调查了哪儿件事? (①为什么田地荒芜,人烟稀少?②是谁要给河伯娶媳妇的?③新娘从哪来? ④漳河有没有发大水?)

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里程表一教案教学设计

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里程表一》教案教学设计 4里程表(一) 上课解决方案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读懂图,会画图,并能根据图意解决问题是本节课教学的三个重点内容。为了达成教学目标,使学生较好地掌握这部分知识,在教学设计上突出了如下特点: 1.观察对照,将里程表中的信息与路线图中的每段路程对应起来。 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先了解里程表中的数据,再到路线图中寻找与之相对应的路段,这样的安排,有助于学生看懂路线图,理解每个数据所表示的含义。2.重视学生对线段图的理解,引导学生学会画线段图。 在教学中,先让学生在原路线图中找一找、画一画,

再把路线图抽象成线段图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进行观察比较,发现路线图与线段图的共同点,从而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线段图的画法。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火车里程表 学生准备城市地图火车里程表 教学过程 ⊙互动谈话,导入新课 师:大家都有出去旅行的经历吗?出发之前,你们最关心的是什么问题? 学生自由发表见解。 师:我们出发之前,最想知道的就是我们离目的地到底有多远,多长时间才能到达。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内容就是里程表。(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课前的谈话,使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下面的学习打好基础。

⊙解决问题,掌握新知 1.观察情境图,收集信息。 课件出示教材24页的行车路线图和里程表。 请学生独立观察,从表格和路线图中获取相关信息。提问:表格中的每个数据在路线图上分别是哪一段?说一说,指一指。 学生观察表格和路线图,先和同桌互相说一说,指一指,再到讲台前面利用大屏幕向全班同学汇报。2.解决问题:保定到石家庄有多少千米? (1)提问:保定到石家庄的路程与其他哪几段路程有关联,有怎样的关联? (学生观察后明确:这段路程与北京到保定、北京到石家庄的路程是相关联的,北京到石家庄的路程减去北京到保定的路程等于保定到石家庄的路程) (2)画一画。 ①请学生动手在路线图上画一画,明确北京到保定、北京到石家庄、保定到石家庄分别指的是哪

15西门豹教学设计之一

15《西门豹》教学设计之一 这是一篇讲读课文。讲的是两千年前,西门豹管理邺那个地方时,通过调查,了解散到那里的豪绅和巫婆勾结在一起为害百姓,便设计破除迷信,大力兴修水利使邺地繁荣起来的故事。文章刻画了西门豹有勇有谋,敢作敢为,与民作主,为民除害的形象。文章在写作上主次分明,详略得当。重点记叙了西门豹破除迷信的经过。描写了西门豹如何将计就计,惩除邪恶,除害兴利,尤其是教育群众场面写得特别精彩。教学这篇课文时,要帮助学生理解西门豹和老大爷的对话,弄清河伯娶媳妇的来龙去脉。重点理解“荒芜”、“官绅”、“收成”“提心吊胆”等词语,正确完成课后练习。 一、彩用从整体到部分,先粗后细的教学方法,理解西门豹为民除害不露退迹、不动声色的绝妙办法。 二、教给学生找关键词语的方法:(一)是找与前后内容不相一致的词;(二)是找表面看似乎多余的词;(三)是找描写人物异常表现的词。 三、抓住重点句子,体会当时当时的实景,学习利用人物语言,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一、提示课题,简介西门豹这篇课文是一个历史故

事,西门豹是战国时期的一各官员,姓西门,名豹。 二、简介课文,了解大意 (一)简介课文我们现在学习的这篇文章是一个历史故事,讲的是距今两千年前,战国时期西门豹为民除害的事。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1.文中介绍了西门豹做了一件什么事?这一件事对百姓有何好处? (严惩了河伯娶妇的组织者,废除这一迷信活动,使百姓大兴水利建设,庄稼年年得到好收成。) 2.再读课文,正字音,理解下列词意在课文中的含义。“荒芜”、巫婆、官绅、提心吊胆面如土色、灌溉。 三、理清线索,分好段落 (一)整体感知课文,根据“摸清底细”、“破除迷信”、“兴修水利”的线索,给课文分段。 第一段:(第一九自然段)摸清底细。(调查) 第二段:(第十十五自然段)破除迷信(除害) 第三段:(第十六自然段)兴修水利(开渠) 四、突出重点,攻破难点 (一)导读、自读课文 1.西门豹向老大爷调查了哪几件事?先做了什么?再做什么?最后做什么? (1)为什么田地荒芜,人烟稀少?

《西门豹治邺》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

《西门豹治邺》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梳理出西门豹“惩治巫婆和官绅”这一部分的故事情节。 2、能借助10-14自然段描写西门豹言行的句子,说出西门豹的办法好在哪里,感受西门豹的智慧。 3、展开合理想象,表演故事,加深对故事的理解。 教学重点: 能借助10-14自然段描写西门豹言行的句子,说出西门豹的办法好在哪里,感受西门豹的智慧。 教学难点: 展开合理想象,表演故事,加深对故事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西门豹治邺》 2、复习词语,开火车读词语: 评价:同学们将词语读得真准确。 3、回顾情节 上节课我们已经梳理出故事情节:摸清底细——惩治巫婆和官绅——兴修水利。 4、这些情节中,西门豹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生:我觉得西门豹特别勇敢,有智慧,有正义感…… 评价:你真会思考。

5、今天我们将走进“惩治巫婆和官绅”来深入地学习,进一步感受西门豹不同凡响的智慧。 二、聚焦故事重点,感受人物智慧 (一)默读课文10-15自然段,思考西门豹是怎么一步一步惩治巫婆和官绅的?完成导学单任务一。 ()()(惩治帮凶) 抽生反馈: 西门豹一步一步惩治巫婆和官绅的办法好不好呢?好在哪里?(二)小组内选择最感兴趣的一部分读一读,勾画出描写西门豹 言行的句子,想一想说一说西门豹的办法好在哪里? 小组交流。 学生汇报,教师相机指导,学生再带着感受朗读 汇报形式: 1号同学汇报,我们组最感兴趣的内容是,我们找到的句子有这些,大家一起读。 2号同学汇报,我觉得西门豹的办法好在。 3号同学汇报,我觉得西门豹的办法还好在。 4号同学汇报,我觉得西门豹的办法还好在。请问还有补充的吗? 教师相机点拨: 预设: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里程表(一)》教案

教学内容:里程表(一) 教学目标:学生掌握了新的计算方法后,有利用新的计算方法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类比导入,激发兴趣。 (一)尺子上的测量——铅笔有多少? 1、第一层次:从尺子上的“0”刻度开始量,铅笔的终点(笔尖) 指向哪一刻度,铅笔就有多长。分别测量了7cm、9cm和5cm长的铅笔。 2、第二层次:从尺子中途刻度开始测量,铅笔的长度就是“铅笔 笔尖的终点(笔尖)所知的长度”减去“尺子0刻度到铅笔笔尖的长度”。如7—2=5cm、8—3=5cm、9—2=7cm。由于第一层次的预设,第二个层次虽费时不多,效果却不错。 设计意图:在现实情境中培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在这一过程中,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能力和主动获取信息的能力。(二)理解“路程”中的“距离” 如果说上面的尺子是标准规范的“长度”,那么下面的路程和行程就是变形弯曲的距离。 1、火车里程表 2、下面是“北京——西安”沿线各大站的火车里程表。

1)北京到郑州有()千米,北京到西安有()千米。2)保定到洛阳有多少千米? 3)保定到郑州与石家庄到洛阳这两段铁路,各长多少千米?哪段铁路长?长多少千米? 4)请你再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并解答。 设计意图:教师应鼓励学生自己发现并提出问题,这一环节十分重要,教师切记急于求成,代替学生提出问题。当然,三年级学生的提问能力还有待培养,又是学生的提问旺旺踩不到点上。这时,教师应注意及时点播引导,指导提问方法。在学生描述数学信息、提出问题的基础上,教师还应该与学生共同进行梳理用较为简洁的数学语言表述已知条件和问题。教师还可以通过板书或多媒体呈现文字叙述的题目,这样有利于学生理解数学问题的基本含义。 二、探索交流,获得心智 1、看一看,说一说。 出示课本上的火车里程表。 1)谁来说说从里程表中指导了什么数学信息?(表格里反映出来的内容就是数学信息,尽量让学生说表格中的内容即可,不要再这个地方浪费时间) 2)你们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对信息进行有条理的整理的能力。提出问题试分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2 找春天 》 第1套(省一等奖)优质课(公共课 教学设计)

《找春天》教学设计 姓名:刘艳红 教材简介 本文是一篇语言优美、意境丰满、充满儿童情趣和文学色彩的美文。读着读着,我们仿佛感受到了春天的气息。《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一学段的目标中指出在阅读中积累词语……通读儿歌……感受语言的优美。所以,本课秉承着“读写并重,言意兼得”的思路进行设计:“读写并重”是指要一如既往地注重学生朗读和写字、写话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朗读中走进文本所描绘的意境,感受意境美、语言美;“言意兼得”是指教学中紧扣文本语言,在想象、朗读、补白、欣赏中体会语言的意境,领会其中的情与趣,从而让学生更好地感受春天的美好和丰富多彩,同同时在说写训练中促进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 课前准备 1、.预习课文,拼读生字,自主朗读课文。(学生) 2、在爸爸妈妈的帮助下寻找大自然中的春天。(学生) 学习目标 1、会认14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春天的美景,体验投身到大自然怀抱中去的情趣。 3、热爱春天,愿意去观察、发现。教学重点、难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春天的美景,

体验投身到大自然怀抱中去的情趣。 2、热爱春天,愿意去观察、发现。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你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 2、你是怎么知道的? 3.揭题:是的,春天来了!她已经悄悄来到我们的身边,谁能说说早春有什么特点吗?让我们和文中的小朋友一块儿去“找春天”吧!(板书课题并指导朗读课题——找春天) 二、检查预习提出学习要求: 1、认真读课文,注意读懂字音,读通课文。 2、读读记记生字,再试着画画词语。 三、多种形式读1.自读《找春天》。 2.个别读:我来寻找我们班的朗读者,有请同学们来朗读。师评价:(1)声音好听,像小鸟一样。(2)一个错误都没有,太棒了!(3)好,我喜欢。(4)好极了 (5)还有这样的音符啊,真好听。3.齐读最后一段。 4、师生一起拼读一下生字。 5、老师把拼音去掉,我找同学读一读。 6、这些字跑到了向日葵的头上了,看看同学们谁抢答的快?四、分析课文 1、去找春天的心情怎么样?从哪里看出来了?生:冲、脱、奔、去

小学数学北师版三年级上册《里程表(一)》教案

小学数学北师版三年级上册 《里程表(一)》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 结合“火车里程表”的生活情境提出问题,学会读常见的火车里程表,会解决三位数加减混合运算的实际问题,提高获取信息的能力,增强应用意识,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进一步掌握三位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二、过程与方法 1.经历获取信息并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运用类比迁移能够探索并掌握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2.初步尝试借助直观图和线段图理解题意、表示数量关系,积累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进一步理解画直观图和线段图表示数量关系的优越性。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在与他人交流时能正确表达自己的想法,能认真听取别人的意见,感受数学学习的快乐。 2.正确解决实际问题,能够体会到数学与实际的密切联系,养成认真计算的良好习惯。教学重点 结合“火车里程表”的生活情境提出问题,学会读常见的火车里程表,会解决三位 数加减混合运算的实际问题,提高获取信息的能力,能选择恰当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初步尝试借助直观图和线段图理解题意、表示数量关系,积累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进一步理解画直观图和线段图表示数量关系的优越性。 教学方法 我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的手段,采用问题探究、发现、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去探寻问题、发现问题、类比迁移、解决问题,给学生创设了一个轻松愉快的数学学习环境,让学生借助直观图和线段图理解数量关系,逐步体会画直观图和线段图表示数量关系的优越性,让学生积极主动快乐的在其中探求新知。 课前准备 课件、练习本。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我们的祖国风光秀丽,你去过长途旅行吗?一路上经过几个城市?你估计从家乡到每个城市大约多少千米? 学生说出自己的所见所闻。 师:大家还真是有心人,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关于关于火车里程表方面的数学问题! 板书课题:里程表(一) 二、新课学习 1.了解信息,提出问题 师:出示北京—西安的行车路线图和里程表,请大家独立看图,说说图意(出示主题图),想想你了解了哪些数学信息?说说从北京到西安经过哪几个城市? 学生读懂图意,理解图中所呈现的数学信息的实际意义,以及信息之间的关系,养成认真读图、仔细审题的好习惯。 师: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 学生提出不同的数学问题。 生:保定到石家庄多少千米? 生:保定到郑州多少千米? 生:保定到洛阳多少千米? 生:保定到西安多少千米? 2.解决问题,交流算法 师:保定到石家庄多少千米?请大家先动手在路线图上画一画,弄清北京、保定、石家庄每两地之间分别指的是哪一段路程,并在图上标出相应路段的数据。 学生动手标出每两地之间的路程的距离。 师: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尝试画一画题中数量之间的关系,有需要的也可以自学后再画一画,再尝试解答。温馨提示:先独立分析解决,再把自己的想法与同伴交流。 师:请你说说算式中每一步求出的是什么,每个数量再线路图中表示的是哪一段路程。 学生说出各自不同的想法,结合情境理解和体会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 3.再次探究,类比迁移,解决问题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里程表二教案

里程表(二)。(教材第26~27页) 1.在具体情境中,综合复习三位数的加、减法,并复习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 2.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的价值,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体会数学的奥妙,提高获取信息的能力,增强应用意识。 重点:复习三位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难点:理解里程表中的学问。 课件。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与火车里程表相关的问题,你们会看汽车的里程表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汽车里程表的问题。 【设计意图:暗示学生都是关于“里程表”的问题,可能有相通之处。】 师:淘气的叔叔是出租车司机。星期一早上出车时,里程表的读数是35千米。淘气记录了叔叔星期一至星期五每天回家时的里程表读数。请看下表,说说你知道了什么。(课件出示教材第26页情境图) 生:我知道了星期一里程表的读数是160千米;星期二里程表的读数是350千米;星期三里程表的读数是555千米;星期四里程表的读数是745千米;星期五里程表的读数是955千米。 师:星期一是行驶了160千米吗?为什么? 生1:160千米不是星期一行驶的,这是星期一收车回家时里程表上显示的读数,不是这一天行驶的路程。 生2:星期一出车时里程表上显示的读数是35千米,收车回家时是160千米,收车时的读数减去出车时的读数的差才是这一天行驶的路程,即160-35=125(千米)。 师:既然都是里程表,我们能不能借鉴研究火车里程表时画图的方法,来研究汽车的里程表问题呢?试一试。 学生尝试根据题意画图,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师:下面是淘气根据题意画的一个图,跟你画的一样吗?你能看懂吗?与同伴说一说。(课件出示教材第26页淘气画的图) 学生进行小组内交流,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师:说说从图中你看懂了什么。 学生可能会说: ?从图中容易看出出租车星期一出发时读数是35千米,回家时是160千米,160-35就表示星期一行驶的里程数。 ?我知道了,用当天的读数减去前一天的读数,就是当天行驶的里程数。 …… 师:请自己算一算每一天行驶的里程数,然后说一说哪一天行驶的里程数最多。 学生尝试自己计算,教师巡视了解情况,指导个别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师:说说你是怎样想的,怎样算的。 生1:我先估计了一下,星期三、星期五行驶的里程数都超过了200千米,我们可以分别计算出这两天行驶的里程数555-350=205(千米),955-745=210(千米);然后作比较,205千米 <210千米,所以星期五行驶的里程数最多。 生2:我是分别计算了每天行驶的里程数,160-35=125(千米),350-160=190(千 米),555-350=205(千米),745-555=190(千米),955-745=210(千米);然后作比较,发现是星期五行驶的里程数最多。 【设计意图:使学生体会到看汽车里程表的方法同看火车里程表的方法是一样的。汽车里程表上的读数其实就相当于从出发(0起点)到结束(当天终点)的距离,而相邻两天里程表的读数差,则是这一天汽车行驶的里程数。】 师:在本节课的学习中,你有什么感受?有哪些收获? 学生自由谈收获、感受。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回顾一节课的内容,既可以促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点的印象,又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总结学习经验,培养学生的综合数学素养。】 里程表(二) 出发到结束的距离 相邻两天里程表的读数差是这一天汽车行驶的里程数。 1.细心研读教材,利用“从哪里到哪里多少千米”和“里程表读数与行驶里程数、电表的读数与用电量”知识的相通之处进行迁移教学,降低教学难度,培养学生迁移类推的能力。 2.借助“北京—西安”的路线图比较形象地理解所求问题,迁移到通过“里程表的转动”及“电表的转动”来展开丰富想象进行比较抽象的理解,它们的思路是一致的,直观地演示将提供更有效的教学支撑,所以可以引导学生借助画图分析题意,从而帮助学生理解。 A类

课《西门豹治邺》教案

19.《西门豹治邺》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板书课题,师: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新课文《西门豹治邺》,请同学们齐读课题,师:课前同学们已经搜集了相关资料,谁来介绍一下西门豹?(生介绍,师适当补充)西门豹是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曾立下赫赫战功,同时,他又是一个无神论者。在他为官期间,为老百姓做了许多好事,虽然他官职很小,却一直被人称颂。下面就让我们走进这个历史故事。 二、初读课文,预习探究。 师:课前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文,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思考:西门豹到了邺地后做了哪几件事?(生读文后概括,师相机板书:查因惩恶开渠) 三、合作探究、品读感悟 (一)研读课文第一部分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1——9自然段,看看这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邺田地荒芜,人烟稀少呢? (1)、从课文哪句话可以看出西门豹—到邺地就进行调查?(找老大爷问怎么回事) (2)、西门豹向老大爷调查了哪儿件事?(①为什么田地荒芜,人烟稀少?②是谁要给河伯娶媳妇的? ③新娘从哪来?④漳河有没有发大水?) (3)、从老大爷的回答中,西门豹了解到哪些情况?(①河伯娶媳妇是造成“田地荒芜,人烟稀少” 的主要原因。②巫婆和官绅是首恶分子。③巫婆和官绅骗钱害人,使家里有女孩子的纷纷逃走。④漳河从没有发过大水,倒是年年闹干旱。这四个问题的调查结果,成为西门豹治邺的可靠事实依据。) 2、出示三个带“闹”的句子:略 3、学生读书总结:一是巫婆和官绅头子以河伯娶媳妇为借口骗取老百姓的钱财,使得没钱的人家都逃到外地去了;还有一个原因是邺这个地方年年闹旱灾。 师:那么,如果我们说得更简洁些,可以用那个成语来概括?师总结板书:天灾人祸 4、师:看来同学们都已明白了事情的真相,西门豹明白了吗?造成邺田地荒芜、人烟稀少的原因找到了,那么该怎么办呢?我们作这样一个假设,假如当初魏王派往邺的不是西门豹,而是其他官员,该官员也知道了事情的真相,他会怎么说,怎么做?(生说) 师:老师也在想西门豹权力不是很大吗?直接派兵把巫婆、官绅抓起来不就行了嘛!西门豹有没有这么做?为什么不这么做?他听了老大爷的话后是怎么说的?你觉得西门豹的做法巧妙在哪里? 4.出示小黑板或投影片理解句子含义。 西门豹说:“这样说来,河伯还真灵啊。”从表面上看,河伯确实很灵。因为河伯要娶媳妇后的确没有发过大水。但实质是,漳河没有发过水是因为这里降水量少。“年年闹旱灾”就是证明。巫婆官绅恰恰利用了这里的气候条件来欺骗老百姓,西门豹讲这句话时心里已经明白河伯娶媳妇是个骗局。“还真灵啊”是反话,带有讽刺意味。“下一回他娶媳妇,请告诉我一声,我也去送送新娘。”说明西门豹已经根据了解到的情况,想好了对策。 这一节在文中起什么作用?(即含蓄地总结了上面的调查结果,又引出了下文。暗示西门豹已想好了惩治首恶分子的好办法。) 过渡语:西门豹会怎样做呢?请同学们看课文第(10-12)段。 (二)研读课文第二部分. 1、提出要求,合作学习。

里程表一

《里程表(一)》教学设计与反思 教学目标 1.结合“火车里程表”,经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读常见的火车里程表,解决里程表中的数学问题,提高获取信息的能力,增强应用意识。 2.初步尝试借助直观图和线段图理解题意、表示数量关系,积累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 3.在与他人交流时,能正确表达自己的想法,能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感受数学学习的快乐。 教学重点 会读常见的火车里程表,解决里程表中的数学问题。 教学难点: 能用直观图或线段图表示数量关系。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国庆节假期你们都去哪里旅游?玩得开心吗?淘气在国庆节的时候和爸爸妈妈一起去玩,他不仅玩得开心,而且在玩的过程中还发现了很多数学问题?我们一起去看看他发现了哪些数学问题? 二、学习新课。 1.出示行车路线图和里程表。 (1)学生独立观察,从中获取相关的信息。 (2)找出表格中的每个数据在路线图上分别是哪一段?并指一指。 先指名说一说,然后同桌两个人互相说一说。 2.你能提出问题吗?老师有一个问题想请你们帮忙,愿意吗? (1)出示问题:保定到石家庄有多少千米? (2)学生动手在路线图上画一画,并在图上标出相应路段的数据。弄清北京到保定,北京到石家庄,保定到石家庄分别是哪能一段路程。 (3)你还会用其他的方法表示他们之间的关系吗? 学生试着画一画。 展示学生的不同表示方法。 重点看学生的线段图。 说一说线段图与行车路线示意图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每一段表示的数据都一样。 不同点:淘气画图是“线段”并改变了方向。 (4)你会向他一样试着画一画吗? 学生独立画图。 画完后同桌交流,说一说图中每一部分所表示的意义。 (5)你能试着解决这个问题吗? 学生独立计算:277-146=131(千米) 集体交流计算方法,说清楚每个数量在图中表示的是哪能一段路程。 (6)你还想用这种方法来解决哪能两个相邻城市之间的路程? 学生先说一说。

三年级数学《里程表(二)》教学设计

三年级数学《里程表(二)》教学设计 里程表(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结合汽车里程表,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借助直观图和线段图帮助学生理解起点非0的有关里程表的实际问题。教学重难点: 1、读懂"里程表"中每个数据的意义(尤其是非0起点) 2、学生在老师的帮助下会画线段图和读懂线段图。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分散难点: 师:同学们,你们看过动画片《喜羊羊和灰太狼》吗?你最喜欢哪个小动物? 师:现在羊村正在进行一场激烈的羊羊运动会,你想看一下吗?(想)下面要进行的是100米的比赛,下面有请喜羊羊和懒羊羊上场,你预测一下谁会赢?为什么? 师:比赛现在开始,最后谁获得了冠军?你认为公平吗? 师:如果用一条线段来表示喜羊羊所跑的路程呢?你认为起点是多少?(0米)终点是多少?(100米) 师:如果用一条线段来表示懒羊羊所跑的路程呢?你认为起点是多少?(60米)终点是多少?(100米)

仔细观察这两条线段图,你发现了什么不同?你能算出喜羊羊跑了多少米?100-0=100 懒羊羊跑了多少米呢?(100-60=40) 二、探究新知解决问题: 1、出示例题: 淘气的叔叔是出租车司机,星期一早上出车时,里程表的读数是35千米。淘气记录了叔叔星期一至星期五每天回家时的里程表读数。(单位:千米) (1)师: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你读懂了题目的意思吗? 师:里程表读数是35千米是什么意思?这里的160千米表示什么意思?350千米表示什

么意思? 师出示直观图,分别介绍35千米和160千米是什么意思? 你能用一条线段图表示星期一走了多少千米吗? (生画图)学生汇报,教师演示 通过线段图,你知道如何求星期一走了多少千米?(160-35=125千米)(2)你能再画一条线段表示星期二走了多少千米吗? (生画图)学生汇报,教师演示 你如何求星期二走了多少千米?(350-160=190千米)

《西门豹治邺》教学设计

《西门豹治邺》教学设 计 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西门豹治邺》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西门豹治邺》讲述了西门豹初到邺地,发现田地荒芜,人烟稀少。通过调查,了解到那里的官绅和巫婆勾结在一起为害百姓,便设计破除迷信,大力兴修水利,使邺地繁荣起来的故事。文章刻画了西门豹有勇有谋,敢作敢为,与民作主,为民除害的形象。描写了西门豹如何将计就计,惩除邪恶,除害兴利,重点记叙了西门豹破除迷信的经过。文章在写作上主次分明,详略得当。文章中最值得悉心品味的就是人物语言。通过品味人物语言,就会让人透过平淡的文字,发现西门豹超常的智慧。通过品味人物语言,就会透过西门豹平静的外表感知他丰富的内心世界。通过品味人物语言,就会体会到他惩恶扬善,崇尚科学的美好品质。 二、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体会西门豹非凡的智慧和管理才能,受到崇尚科学,反对迷信的教育。 2、抓住西门豹的言行,领会西门豹破除迷信的巧妙,体会出西门豹尊重科学,破除迷信的品质。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重点: 了解西门豹破除迷信的方法及其巧妙之处。 四、教学难点: 抓住西门豹的言行,领会西门豹将计就计破除迷信的巧妙。 五、设计理念: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我在本课的教学中,遵循课标精神,依据“语文课语言是根,是本,是一切的凭借与基础”的教学理念,紧抓住语言这根知识和能力,思维和情感的缰绳,引导学生采用边读边思考的读书方法反复品读、潜心体会人物语言,品味出语言的丰富内涵。学生在品味语言的同时,不仅学到了阅读方法,而且形象生动地感知了西门豹破除迷信的方法之巧妙,感悟到西门豹有勇有谋,敢作敢为,与民作主,为民除害的形象。 六、教学过程: 1、设置悬念,揭示课题: 2、初读课文,感知引疑 思考:课文讲了怎样的一件事? 3、合作探究、美读课文

《写作教程》第二版(小教)教案

湖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教 师 教 案 课程名称:《写作教程》 任课教师:文禄林 教学单位:湖南幼专大学语文组

课程教学基本信息

教学进度安排表 注:本学期除法定节假日及学生见习、考试等,实际授课时间为17周。 此教学进度安排可能会根据实际教学需要适当调整。

写作的含义 教学目标 把握写作的含义、特性和功能。 教学重点 把握写作的含义、特性和功能。 教学难点 把握写作的含义、特性和功能。 教学方法 提问、讨论 教学准备 范文、课件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总第1课时 导入 新学期第一堂课,简单自我介绍。 概说 关于教材的三个特点:学练合一三位一体与时俱进 引言 你会写文章吗? 你写过多少文章? 你文章写得怎么样? 你想写出很多很好的文章吗? 新授 一、什么是写作 “写”的本义:形象而又贴切地表达出了写作的内涵和特征 喜鹊筑巢的启示:客观性、主观性、结构性、载体性 写作的定义:是一个以语言符号为媒介进行记载传播、表情达意、交流共享的表义系统。 语义三角:文章是主客观的统一体。 写作的媒介:口头语和书面语。 “我们的祖先的原始人原是连话也不会说的,为了共同劳作,必需发表意见,才渐渐的练出复杂的声音来。假如那时大家抬木头,都觉得吃力了,却想不到发表,其中有一个叫道‘杭育杭育’,那么,这就是创作——是‘杭育杭育派’”。 ——鲁迅 “语言符号”的深远意义。 二、写作的文体:杂交文体之说,“太极图”。 “阴阳鱼”

第二课时总第2课时 三、写作的特性: 1、社会性。 2、个体性。 3、综合性。 4、实践性。 四、写作的功能:记录与传播、认知与审美、宣泄与共鸣。 1、交流思想,传递信息。 2、总结经验,传播知识。 3、制造舆论,谋求发展。 4、表达感情,增强技能 板书设计 1、交流思想,传递信息。 2、总结经验,传播知识。 3、制造舆论,谋求发展。 4、表达感情,增强技能 教学后记

北师大三年级数学上册《里程表二》教案

《里程表(二)》教案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计算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 2、在情境中培养学生独立解答、独立思考、知识的迁移等多方面的能力,并对学生进行里程的熟悉。 4、熟悉里程表的概念,知道怎么计算两个地方的里程,即距离。 5、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学重点】 1、运用以有的数学知识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2、使学生在大脑里,建立两个地方里程的概念。 【教学难点】 1、学会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2、培养里程的概念,知道什么是里程,学会发现生活中的问题和概念。 【教学准备】 课件、教材。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PPT展示) 老师:同学们,你们都坐过车没? 学生:坐过。 老师:那你们有观察过,汽车的里程表嘛? 学生:没有。 老师:那你们知道什么是里程表吗? 学生1:不知道啊! 学生2:是汽车一天行驶的路程吗? 老师:不是。 学生3:好像是汽车一共行驶了多少千米吧? 老师:嗯,是的,就是汽车从开始行驶到现在行驶的距离就是里程。 老师:今天呢,我们就来解决一下有关于汽车的里程的问题。淘气的叔叔是出租车司机,星期一早上出车时,里程表的度数是35千米。淘气记录了数数星期一至星期五每天回家时的里程表度数。同学们现在根据PPT上面的每天行驶的里程来讨论一下什么是里程。 学生1:160千米不是星期一行驶的路程,应该是……

老师:星期一出发时读数是35千米,回家时是160千米,160 -35才是星期一行驶的里程数。 学生2:我知道了,用当天的读数减去前一天的读数,就是当天的里程数。 老师:嗯,回答正确。 二、玩中学 带领学生一起做教材第27页“练一练”第1题。 (1)独立完成,全班交流订正。 (2)和同学们一起讨论,更深层次的理解里程的含义。 (3)让学生独立完成。 (4)12月底比6月底多用了多少度电?同学们再讨论一下为什么会多用呢?有哪些原因呢? 三、巩固练习。 “练一练”的第2题和第4题。

西门豹治邺教学设计

《西门豹治邺》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板书课题,师: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新课文《西门豹治邺》,请同学们齐读课题,师:课前同学们已经搜集了相关资料,谁来介绍一下西门豹?(生介绍,师适当补充)西门豹是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曾立下赫赫战功,同时,他又是一个无神论者。在他为官期间,为老百姓做了许多好事,虽然他官职很小,却一直被人称颂。下面就让我们走进这个历史故事。 二、初读课文,预习探究。 师:课前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文,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思考:西门豹到了邺地后做了哪几件事?(生读文后概括,师相机板书:查因惩恶开渠) 三、合作探究、品读感悟 (一)研读课文第一部分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1——9自然段,看看这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邺田地荒 芜,人烟稀少呢? (1)、从课文哪句话可以看出西门豹—到邺地就进行调查?(找老大爷问怎么回事)(2)、西门豹向老大爷调查了哪儿件事?(①为什么田地荒芜,人烟稀少?②是谁要给河伯娶媳妇的?③新娘从哪来?④漳河有没有发大水?) (3)、从老大爷的回答中,西门豹了解到哪些情况?(①河伯娶媳妇是造成“田地荒芜,人烟稀少”的主要原因。②巫婆和官绅是首恶分子。③巫婆和官绅骗钱害人,使家里有女孩子的纷纷逃走。④漳河从没有发过大水,倒是年年闹干旱。这四个问题的调查结果,成为西门豹治邺的可靠事实依据。) 2、出示三个带“闹”的句子:略 3、学生读书总结:一是巫婆和官绅头子以河伯娶媳妇为借口骗取老百姓的钱财,使得没钱的人家都逃到外地去了;还有一个原因是邺这个地方年年闹旱灾。 师:那么,如果我们说得更简洁些,可以用那个成语来概括?师总结板书:天灾人祸 4、师:看来同学们都已明白了事情的真相,西门豹明白了吗?造成邺田地荒芜、人 烟稀少的原因找到了,那么该怎么办呢?我们作这样一个假设,假如当初魏王派往邺的不是西门豹,而是其他官员,该官员也知道了事情的真相,他会怎么说,怎么做?(生说) 师:老师也在想西门豹权力不是很大吗?直接派兵把巫婆、官绅抓起来不就行了嘛!西门豹有没有这么做?为什么不这么做?他听了老大爷的话后是怎么说的?你觉得西 门豹的做法巧妙在哪里? 4.出示小黑板或投影片理解句子含义。 西门豹说:“这样说来,河伯还真灵啊。”从表面上看,河伯确实很灵。因为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