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编历史剧研究的现状和可能

新编历史剧研究的现状和可能
新编历史剧研究的现状和可能

2019年第4期?总第77期52

评 论

吴秀明

新编历史剧研究的现状和可能

自20世纪末以来,作为对文学研究与社会现实“不

及物”的一种回应性的反思,体制问题逐步成为当代文

学研究领域的一门显学。应该说,文学的生成和发展不

是一个封闭的、自足的审美领域,而是与政治、历史、经

济等具有密切的互文关系。已有的文学史往往重视作家

作品和文学现象等“显性事实”,对于文学制度及监管等

“隐性事实”则缺乏足够的认识。这里所谓的文学体制,

是指在某种社会制度支撑下,规范文学创作、批评和研

究的制度、方法及形式的总称。它源自政治学和社会学

范畴的一个概念,一般来说,属于韦勒克所说的“外部研

究”或偏向于“外部研究”。文学体制问题的提出,表明当

代文学有走出狭窄的“审美城”、重返宏大开阔的“历史

现场”之意。自然,它也由之催化与引发新的“问题与方

法”,将“一体化”研究推向深入的功能价值。

其实,文学的“外部研究”并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

中国传统文论的“知人论世”及其作品周边背景等,一直

就存在于人们的研究视野中。福柯的知识谱系学和布迪

厄的场域理论,在涉及文学问题时,也会谈及与体制有

关的问题。但凡是这些,一般往往将其作为文本阐释的

附属,限于简单的介绍。20世纪80年代新批评所热衷

的“文本中心”和“文本自足”的“向内转”理念,更使“外

部研究”黯然失色甚至声名不佳。随着社会文化的转型与当代文学研究的不断推进,这一偏于审美感知的“内转”式路数却遭遇到了某种笼罩性的困境,开始转向更强调外在客观和整体综合的文学体制研究,这种研究的结构性调整,主要源于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首先,是当代社会体制改革与反思的紧迫性,催生了当代文学领域体制研究的开展与推进。其次,是当代文学学科发展的内在需求,几十年来,文坛学界对当代作家作品细密评析,使其在“向内转”的同时,原有的局限也逐渐暴露出来,迫切需要寻求新的突破,在总结以往经验教训基础上,向着偏重于“向外转”的体制研究拓展是可以期许的一种选择。最后,是随着科技特别是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电子文献史料的传播广泛又快捷,使得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史料支撑的体制研究,得到了史料获取的便捷途径和多样化的技术保障。由此,学界不仅发表了大量研究当代文学体制的论文,同时这方面的专著也纷纷面世。如王本朝的《中国当代文学制度研究(1949-1976)》 (2007年)、张均的《中国当代文学制度研究(1949-1976) 》 (2011年)、李洁非、杨劼的《共和国文学生产方式》 (2011年)等。以上所说的都是关乎当代文学整体与整体当代文学的一种体制研究,它大体属于宏观的体制研究,其宏阔融通的思维理路对近些年的当代文学研究产生了广泛的影响。然而,经过一番实践,人们也逐渐认识到:这种体制研究也是有局限的,文学与制度之间,远比我们

中国文化软实力的现状及面临的挑战

中国文化软实力的现状及面临的挑战【论文摘要】“软实力”思想源头,公认来自中国的先哲老子,作为国际关系中的一种理论,又被公认是当代西方思想的产物。这种历史吊诡恰好暗喻了中国面对的一种特殊困境:我们究竟是以传统文化为软实力呢,还是要以融入全球社会的价值和规则为软实力?所谓中国的崛起或者说中国的世界影响力,到底如何呈现? 【论文关键词】中国;文化软实力;挑战 一、文化软实力的内涵及意义 (一)软实力、文化软实力的内涵 冷战结束后,国际格局发生了深刻变革。就其本质而言,国际政治的性质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使其无形的力量变的更加重要”,全球权力的强制性因素在减少,软性因素在逐步增加。最早明确提出“软实力”(soft power)概念的是美国著名学者、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院长约瑟去?奈。他认为软权力是通过吸引而非强制的方法使他者满足自己欲达到的目的的能力。软实力与硬实力不同,硬实力是一种对抗性权力,是建构在具体的物质资源之上的硬命令式权力,软实力是一种吸引力而非强制力,它通过让他人做想做的事情而达到预期的结果,以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效果。软实力包含三方面内容,即文化吸引力,意识形态和政治价值观念的吸引力,以及塑造国际规则和决定政治议题的能力。软实力的运用,则表现为通过自己的思想的吸引力或者决定政治议题的能力,让其他国家自愿效仿或者接受体系的规则,从而间接地影响他人决定自身的偏好。 在软实力三个方面中,文化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奈认为,文化是“一种相对廉价和有用的软实力资源”,并以美国文化为例论证,认为美国文化虽非万能,但是“蕴藏在产品和交流中的美国流行文化具有广泛的吸引力”。奈指出了文化在软实力中的重要地位,却没有明确界定文化软实力的边界,没有很好地解释什么样的文化在怎样的条件下能够被转化为软实力。关于文化,至今没有统一的界定。广义的文化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的文化则排除了关于物质创造活动和结果,专注于人类的精神财富,包括语言、电影、价值观念、传统习俗、文学作品等方面。“文化并不都是软实力,也并不是所有文化都已经成为或可以成为软实力”。本文认为,软实力中的文化

少数民族文化发展面临的机遇挑战及对策

少数民族文化发展面临的机遇、挑战及对策 国家民委文化宣传司 2012-4-9 14:34:30 来源:《中国民族》(京)2011年10期内容摘要:少数民族文化是辉煌灿烂的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各族人民共同拥有的精神财富和宝贵资源。少数民族文化的繁荣发展得到了党中央和国务院的高度重视。特别是自2005年以来,胡锦涛、温家宝等中央领导同志多次做出重要指示,2009年国务院出台了《关于进一步促进少数民族文化事业繁荣发展的若干意见》。中央领导的指示和国务院出台的文件,为推进少数民族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指明了方向。同时,随着“十二五”规划的制定和实施,我国少数民族文化发展正迎来了一个新的发展机遇期。如何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全面促进少数民族文化发展与创新,是我国民族文化工作者的重大历史责任。 少数民族文化发展面临的机遇 经过60多年工业化、现代化建设,特别是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我国已经完成了工业化的主要任务,许多制约少数民族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正在发生整体性转变。特别是伴随着成功实施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的伟大创举,我国已经进入了一个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反哺农村的新阶段,民族地区正在从我国工业化资源基地的身份中解放出来,获得了更加公平的发展条件,制约少数民族文化发展的诸多因素正在全面缓解。 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已经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及与其相适应的新型文化管理体制,我国少数民族文化发展的体制环境发生了重大转变。特别是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和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进步,民族地区各族群众的收入水平不断提高,文化市场不断发展,文化产业也不断孕育和壮大,民族地

区文化发展的基本体制环境逐步由计划经济转变为市场经济。体制机制的转变有效地保障了少数民族群众文化权利的全面落实。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全方位地融入新一轮全球化进程,少数民族文化发展的国际环境也在发生重大变化。特别是我国正式加入WTO之后,国家发展战略也进行了重大调整。在这一背景下,民族地区资源禀赋的比较优势正在被重估和转移,民族地区自然资源的重要性在下降,多样性的文化资源优势正在显示出巨大的潜在经济价值,受到越来越大的关注,少数民族文化的发展与繁荣,是民族地区今后一段时间的重大发展机遇。 我国确立了科学发展观,文化建设领域逐渐形成了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导向,以解放文化生产力为手段,以发展文化产业和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为基本途径,以落实人民群众的文化权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为目标的新的文化发展理念,为少数民族文化发展确立了全新的发展道路。 少数民族文化发展面临的挑战 由于经济基础、区位条件、人口素质等各种因素的影响,民族地区一直是我国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地区。改革开放以来,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有了很大进步,但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仍有显著的差距,甚至低于西部地区的平均水平。受收入水平制约,全国民族自治地方城乡居民文化教育娱乐服务消费支出水平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同时,经济发展滞后也使民族地区教育、科学事业长期处于投入不足的状态,从根本上制约着少数民族文化的发展。 民族地区教育与科技发展水平相对落后,导致民族文化活力和竞争力不足。

企业文化论文开题报告

企业文化论文开题报告 一、课题来源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课题来源 企业文化做为一门新兴的科学,其传入我国不过30多年。2005年3月16日,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提出了“关于加强中央企业企业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我国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关于企业文化建设的各种理论方兴未艾。然而,到目前为止,这些理论均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没有一个统一的、权威性的企业文化理论能成为主流。 我在党群部门就工作了10多年,近几年开始参与本企业企业文化建设的工作,具有一定的实践经验。经过这一年多对企业文化、企业文化建设等方面理论和文献的研读,加之实际工作中的切身体会,感觉到目前一些企业对企业文化的认识和企业文化建设中存在一些误区。所以,将自己的论文确立为“国有企业企业文化建设困境与路径探索”。 研究目的 本课题研究拟从目前国有企业企业文化存在的企业文化表面化、标签化的认识误区和在企业文化建设中重视程度不够、需求欲望不强烈、具体措施可操作性不强等问题入手,提出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应采取适合国有企业特点的主要方法,将思想政治工作、精神文明建设与企业文化建设相融合,确保企业文化的方向性和长期建设的有效性;各级管理人员的管理方法、管理制度的制定和实施,秉承本企业企业文化的精髓,才能保证企业文化对企业发展的推动力,才能使企业文化发挥聚集一个志同道合团队的作用,进而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研究意义 目前国内在企业文化研究方面,阐述概念的多,实证研究的少,系统性、层次性、可操作性不强。本课题研究通过对国有企业企业文化建设现状的分析,结合国有企业的特点,讨论国有企业企业文化应有的内容,着重讨论了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的具体方法,对国有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具有借鉴意义,丰富了企业文化研究理论。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主要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3000字左右) 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的企业文化研究则主要是以介绍和探讨企业文化的意义及企业文化与社会文化、与企业创新等的辨证关系为主,真正有理论根据的定性研究和规范的实证研究为数甚少,这也与当前我国企业对企业文化的认识乃至建设方法有很大关系。在没有实践做基础的研究,自然难以产生对企业发展有推动力的科学理论,更谈不上有实践指导意义。 国外研究现状 从企业文化研究三十年的迅猛发展来看,尤其是国外的学者,他们走的是一条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相结合,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的道路。 八十年代中期,在对企业文化的概念和结构进行探讨之后,国外学者便马上转入对企业文化产生作用的内在机制,以及企业文化与企业领导、组织气氛、人力资源、企业环境、企业策略等企业管理过程的关系的研究,进而对企业文化与企业经营业绩的关系进行量化的追踪研究。定量化研究是在企业文化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用于企业文化测量、诊断和评估的模型,进而开发出一系列量表,对企业文化进行可操作化的、定量化的深入研究。

中国文化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形势与政策 中国文化面临的机遇 与挑战 二○一二年四月十日

前言:全球化是当今世界不可阻挡的发展趋势。在全球化这柄双刃剑面前,中国的传统文化承受着它狂风暴雨般的洗礼。在这场文化较量中,对于我们这个一向以自己五千年文明历史而自豪的中华民族,必须认真思考中国传统文化在全球化过程中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以及复兴中国传统文化的措施等问题,只有这样才能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一、什么是软实力 在分析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的构成要素时,通常将之分为有形力量与无形力量,或硬实力与软实力;硬实力是指支配性实力,包括基本资源(如土地面积、人口、自然资源)、军事力量、经济力量和科技力量等而软实力则分为国家的凝聚力、文化被普遍认同的程度和参与国际机构的程度等。相比之下,硬实力较易理解,而软实力就复杂一些。软实力概括为导向力、吸引力和效仿力,是一种同化式的实力--一个国家思想的吸引力和政治导向的能力。 “软实力”作为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特指一个国家依靠政治制度的吸引力、文化价值的感召力和国民形象的亲和力等释放出来的无形影响力。它深刻地影响了人们对国际关系的看法。“软实力”主要包括以下几种内容:一是文化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二是意识形态和政治价值观的吸引力。三是外交政策的道义和正当性。四是处理国家间关系时的亲和力。五是发展道路和制度模式的吸引力。六是对国际规范、国际标准和国际机制的导向、制定和控制能力。七是国际舆论对一国国际形象的赞赏和认可程度。其中,文化软实力,指一国基于文化而具有的凝聚力、生命力、创新力和传播力,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号召力和影响力。中国目前的文化软实力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包括科学发展观和和谐社会建设,以及孔子文化号召力,当然也包括毛泽东思想和毛泽东符号影响力。目前,中国的软实力不是最强的,最强的时候在宋代。 综上所述,硬实力是指看得见、摸得着的物质力量;软实力所指的就是精神力量,包括政治力、文化力、外交力等软要素。两者既紧密联系,又互相区别。它们不是简单的加减关系,而是相辅相成、相互制约和协调。硬实力是软实力的有形载体、物化,而软实力是硬实力的无形延伸。在当前全球化浪潮、信息革命和网络时代的大潮下,硬实力的重要性显而易见。软实力则具有超强的扩张性和传导性,超越时空,对人类的生活方式和行为准则产生巨大的影响。

中国文化输出的现状及挑战-100分

您本次的作业的正确率100%。祝贺您!您已顺利完成此项学习任务。 《中国文化输出的现状及挑战》 单选题: (下列每题的选项中,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请在最佳答案前点击选择。) 1.十七届六中全会指出()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正确答案是:(B) A 社会主义文化 B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C 经济发展观 D 科学发展观 2.近年来,文化事业费占国家财政总支出的比重一直在()以下,且不断降低。正确答案是:(B) A 0.1 B 0.4 C 0.6 D 0.9 3.美国学者雷默在()中提到:“国家形象问题是中国当前最棘手的战略难题。”正确答案是:(D) A 《中国思想的底线》 B 《中国学研究:现状、趋势与意义》 C 《国家力量与中国经济的历史变迁》 D 《淡色中国》 4.“中国不可能成为超级大国。因为今天中国向外输出的是电视机,而不是思想观念。” 此话出自()。正确答案是: (C) A 克林顿 B 布莱尔 C 撒切尔 D 默克多 多选题: (下列每题的选项中,至少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请在答案前点击选择。少选、多选、错选,该题均为不通过。) 1.下列选项中,对孔子学院的情况描述正确的是()。正确答案是:(A,B,C,D)

A 推广汉语和传播中国文化与国学的教育和文化交流机构 B 非营利性的社会公益机构 C 一般设在国外的大学和研究院之类的教育机构里 D 分布在全球96个国家(地区) 2.下列属于文化事业的有()。正确答案是:(A,C,D) A 党和国家重要的新闻媒体和社会科学研究机构 B 电影电视剧的拍摄 C 面向大众的文化基础设施建设 D 九年义务教育 是非题: 1.文化建设问题是中共第十七届六中全会的重点研究问题。正确答案是:(A) A 是 B 否 2.中国文化“走出去”既是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外交关系中的重要内容。正确答案是:(A) A 是 B 否 3.事实表明,日本人对中国传统文化和流行文化的接受度几乎是一样的。正确答案是:(B) A 是 B 否 4.日本在开发文化产品时,排斥多元要素,不注重加强跨文化贸易的亲和性和相融性。正确答案是:(B) A 是 B 否

1.中国文化输出的现状及挑战考试答案

中国文化输出的现状及挑战考试答案 单选题:(下列每题的选项中,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请在最佳答案前点击选择。) 1.党的()报告中提出了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新理念。正确答案是:(D) A 十四大 B 十五大 C 十六大 D 十七大 2.美国学者雷默在()中提到:“国家形象问题是中国当前最棘手的战略难题。” 正确答案是:(D) A 《中国思想的底线》 B 《中国学研究:现状、趋势与意义》 C 《国家力量与中国经济的历史变迁》 D 《淡色中国》 3.上世纪80年代,美国学者()提出了软实力理论。正确答案是:(D) A 保罗·克鲁格曼 B 托马斯·萨金特 C 克里斯托弗·西姆斯 D 约瑟夫·奈 4.近年来,文化事业费占国家财政总支出的比重一直在()以下,且不断降低。正确答案是:(B) A 0.1 B 0.4 C 0.6 D 0.9 多选题:(下列每题的选项中,至少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请在答案前点击选择。少选、多选、错选,该题均为不通过。) 1.语言是人们交流思想的媒介,它必然会对(),乃至文化本身产生影响。正确答案是:(A,B,C,D) A 政治 B 经济 C 社会 D 科技 2.“软实力”包括()。正确答案是:(A,B,C,D) A 外交影响力 B 意识形态影响力 C 文化影响力 D 制度影响力 是非题:1.从竞争优势的角度看,日本文化比较容易进入美国、西欧、俄罗斯、沙特阿拉伯、韩国、新加坡等市场。正确答案是:(A) A 是 B 否

2.近年来,面对全球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上海对外文化贸易逆势上扬,连年保持顺差。正确答案是: (A) A 是 B 否 3.《朝鲜日报》是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历史最悠久的报纸。正确答案是:(B) A 是 B 否 4.经贸合作并不能解决国家与国家之间的政治互信和文化互信问题。正确答案是:(A) A 是 B 否

中国海洋文化的现状-面临的挑战及对策

中国海洋文化的现状\面临的挑战及对策 摘要:随着对海洋资源、海洋权益的重视以及“海洋强国”的提出,海洋文化研究日趋重要。在21世纪“海洋世纪”的背景下,本文从中国海洋文化的现状入手,分析了中国海洋文化的现有成绩和主要问题,通过探讨中国海洋文化面临的挑战,阐释了海洋文化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确立海洋文化在海洋强国建设中的地位,并提出发展中国海洋文化的几点对策建议。 关键词:海洋文化中华文化海洋强国 中国作为一个海洋大国,有着一万八千公里的大陆岸线、一万四千公里的岛屿岸线,6500多个500平方米以上的岛屿和300万平方公里的管辖海域。在数千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中华民族不仅创造了灿烂的大陆文化,同时也孕育了辉煌的海洋文化。在21世纪我国海洋事业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深入研究和探讨我国海洋文化的现状、面临的挑战和对策,对于实施我国海洋强国战略、建设海洋强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中国海洋文化的现状 关于海洋文化的概念目前还没有形成统一,国内外专家、学者的提法众多,尚未达成共识。借鉴中国海洋大学教授金曲良在《海洋文化概论》作出的定义:“海洋文化,就是和海洋有关的文化;就是缘于海洋而生成的文化,也即人类对海洋本身的认识、利用和因有海洋而创造出的精神的、行为的、社会的和物质的文明生活内涵。”[1]笔者认为海洋文化是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人类认识、把握、

开发、利用海洋的社会实践过程中形成的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总和,具体表现为人类对海洋的认识、观念、思想、意识、心态,以及由此而生成的生活方式,包括经济、科技、文学、艺术、教育、宗教、风俗等等。 任何一个民族的文化都不是独立存在的,中国海洋文化作为世界海洋文化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中国滨海地域及海岛的劳动人民在生存发展过程中以海洋为实践对象所创造的一切成果的总和,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颇具特色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和平性、进取性、开发性、兼容性和探索性等特点。 1、中国海洋文化的现有成绩 在新中国成立以前的数千年中,由于种种原因,海洋文化基本上是一种处于自然状态的潜文化。新中国成立以后,才有人陆续开展了一些海洋文化工作,到20世纪90年代初,渐渐开始了比较系统的海洋文化研究,对海洋文化的理论也有了较多的探论。1997年,中国海洋大学成立了海洋文化研究所,这是全国高校中最早成立的专门从事海洋文化研究与人才培养的学术机构。此后,浙江海洋学院、湛江海洋大学、广东海洋大学、厦门大学等高校也相继成立了海洋研究机构。山东、广东、浙江、福建、江苏、辽宁、台湾等省都召开了不同规模的海洋文化研讨会,并且出版了一些海洋文化方面的刊物、专著和文集,其中较有影响的有:《东方蓝色文明—中国海洋文化传统》、《海洋文化概论》、《中国海洋文化研究》、《海洋文化与社会》、《海洋文化论集》、《海洋中国与世界》等等。

论现代企业文化建设的新挑战

论现代企业文化建设的新挑战 张伟刚 企业文化是以企业价值观为主体的价值取向,它是指企业内部的绝大多数共同认可的价值观念,是由企业和员工的需要构成的价值体系,是企业文化的基础、价值核心和实质。企业文化是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有力保证,就是用文化力激活生产力,增强凝聚力,执行力和创造力,进而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企业文化是一种微观的、无形的文化,伴随着企业不断发展壮大而形成的。“人类因梦想而伟大,企业因文化而繁荣。”一个成功的企业,必须致力于企业文化的建设,必须千方百计的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如此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才能实现全面、快速、可持续的发展。 一,现代企业文化的发展状况与形势 (一),现代企业文化呈现出多元化性。就目前现代企业文化发展的现状来说,现代企业文化呈现出多元化,复杂性、与碰撞性。这种企业文化局面的形成,主要是由于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企业的内部员工的形成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人员的流动与变化,一部分原有的传统企业文化,表现出了诸多的不适应性。从国企发展的历史轨迹来说,国企强大的企业文化高峰期应该是在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这种企业文化的形成,促进了企业全面、快速的发展,随后现代企业文化的发展又经过融合与自我修正期。在当前现代企业文化的多元发展仍是今天或者今后一段时期的主流。这种多元文化的形成,其主要原因是企业文化中重要的核心因素人发生了变化。主要

表现在;新老员工的交替发展。还有一些人员的流动给企业文化发展、培育、造成了很大的冲击与碰撞。使现代企业文化发展建设也遇到了严峻的挑战。员工年龄结构也呈现阶梯化的趋势,80后90后员工的增多,一些新的思想,一些带有院校色彩的文化,融入到现代企业文化之中,并与现代企业文化产生震荡融合。 (二),时代网络信息文化直接影响到企业文化的建设发展。网络信息的迅猛发展,使我们企业员工的每一个人都受得了深刻的影响。网络信息的发展伴随各种微博、博客、论坛、QQ、微信。及手机网络信息等出现,已渗透到企业员工的日常生活中,这就为员工提供更多信息文化有了广阔的渠道。同时,也为现代企业文化的建设提供了新的课题、新的挑战。 企业内部形成良好的文化氛围,要逐渐成为一种企业的自觉文化意识。在很大程度上,已离不开网络文化信息这种平台的构建,也是保证企业文化发展活力的必需条件。企业文化要在兼收并蓄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独具特色的、内涵广泛、底蕴深厚的现代企业文化。 (三),企业政工干部队伍建设急需加强。在生产诸多要素中,人是最活跃的因素,由于目前多元化思想的存在,就必须有一支素质高。作风硬的政工干部队伍。企业在生产经营转型中,目前存在政工干部的不平衡,专业性不强,有效培养后备干部的渠道被堵塞等现象。造成了企业政工干部队伍不能适应现代企业文化建设的需要。这一被动局面直接给企业有很大的影响,企业文化建设变得举步维艰、捉襟见肘。

传统文化在现代文化中面临的挑战

传统文化在现代文化中面临的挑战 前言 所谓的中国传统文化,指的是历史传承下来的民族文化内容。和外来文化相比较,指的是本土文化,也就是民族文化。和现代文化进行对比,指的是历史流传的文化内容。我国的文化积淀了几千年,有着比较悠久的历史,其中虽然存有较多的糟粕内容,但是更多的是文化的光耀和典范。本文所探讨的中国传统文化属于文化中的闪光点。在面对外来文化以及现代文化的挑战中,需要理性并且谨慎的认识我国的传统文化,并且进行重塑。 一、中国传统文化面临的在现代文化中挑战 (一)非物质文化的保护不利 传统文化具有多种载体,需要给予必要的保护和弥补,比如民间谚语、民间习俗、传统节庆、文物古迹以及经典文本等等,这些都是我国传统文化中不可缺失的瑰宝。但是现实情况是,我们缺乏对于这

些实体的保护,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都流失到国外:我国的传统文化 物品出现在其它国家的博物馆中,我们自己的节日被别的国家注册等。比如韩国的江陵端午祭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为人类的非物质文 化遗产,端午节被韩国抢先进行了申遗,对此我们需要反思自身在这 方面所存有的缺失与不足,同时避免传统文化的消亡和流失。 (二)外来现代文化带来冲击 全球化的深入以及西方工业文明的发展,为我国带来了一定的社 会财富及其发展机遇。与此同时,强势文化也进入了我国,并且影响 着我们的传统文化。如果从意识形态方面进行分析,外来文化对于我 国的传统文化是一种打击,严重影响了我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地位。一 些学生轻贱自己的民族和国家,并且持续西化自己的思想意识,严重 影响了我国主流文化的发展。外来文化严重冲击了我们的大众传媒, 导致我们的大众传媒迷失了自我,这在娱乐传媒方面的体现最为明显。中国的影视文化往往缺乏自信,而且娱乐节目也是跟风,美国出现了 美国偶像,我国的娱乐文化则是被超级女声所覆盖,后来还出现了超 级少年和超级男声等等,PK和海选成为了我们再熟悉不过的词汇,各 类选秀节目中更是出现了各式各样的选手,致使我们的传统文化在这 些娱乐文化的冲击下难以得到生存与发展。 (三)本土现代文化带来冲击

大学生传统文化教育研究综述

社会科学文献信息检索第实习作业 大学生传统文化教育研究综述 一、检索工具概述——中国知网 中国知网,全称中国知识基础设施工程(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缩写为CNKI,是以实现全社会知识信息资源共享为目标的国家信息化重点工程。CNKI工程于1995年正式立项,由清华大学、清华同方发起,始建于1999年6月,采用自主开发并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数字图书馆技术,现已建设成为世界上全文信息量规模最大的“CNKI数字图书馆”,并正式启动建设《中国知识资源总库》及CNKI网格资源共享平台,通过产业化运作,为全社会知识资源高效共享提供最丰富的知识信息资源和最有效的知识传播与数字化学习平台。 通过与期刊界、出版界及各内容提供商达成合作,中国知网已经发展成为集期刊杂志、博士论文、硕士论文、会议论文、报纸、工具书、年鉴、专利、标准、国学、海外文献资源为一体的、具体国际领先水平的网络出版平台。中心网站的日更新文献量达5万篇以上。 以学科分类为基础,兼顾用户对文献的使用习惯,将数据库中的文献分为十个专辑,每个专辑下分为若干个专题,共计168个专题。包括理工、医药卫生、农业、文史哲、经济与管理等。 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China Academic Journal Network Publishing Database(简称CAJD)是世界上最大的连续动态更新的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是“十一五”国家重大网络出版工程的子项目,是《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中国家“知识资源数据库”出版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学术、技术、政策指导、高等科普及教育类期刊为主,内容覆盖自然科学、工程技术、农业、哲学、医学、人文社会科学等各个领域。截至2011年6月,收录国内学术期刊7700多种,包括创刊至今出版的学术期刊4600余种,全文文献总量3200 多万篇。核心期刊收录率96%;特色期刊(如农业、中医药等)收录率100%;独家或唯一授权期刊共2000余种,约占我国学术期刊总量的30%。产品分为十大专辑:基础科学、工程科技Ⅰ、工程科技Ⅱ、农业科技、医药卫生科技、哲学与人文科学、社会科学Ⅰ、社会科学Ⅱ、信息科技、经济与管理科学。十大专辑下分为168个专题。

我国文化产业面临的挑战及对策研究

2012年第03期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No.03,2012 第28卷JOURNAL OF EDUCATIONAL INSTITUTE OF JILIN PROVINCE Vol .28(总303期) Total No .303 收稿日期:2011—11—22 作者简介:刘凤颖(1964—),女,吉林长春人。长春中医药大学,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我国文化产业面临的挑战及对策研究 刘凤颖 (长春中医药大学,吉林长春130117) 摘要:近年来随着高新技术的发展及其在文化领域里的推广和应用,文化产业已被全球公认为是极具可持续发展力的朝阳产业或黄金产业。因此,我国政府必须采取切实可行的应对措施,制定和完善文化产业政策,大力发展文化产业。 关键词:文化产业;挑战;战略措施中图分类号:G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580(2012)03—0045—02 一、经济全球化条件下,我国文化产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一)我国文化产业发展面临的挑战 1.面临西方文化产品进入的挑战。自从我国加入WTO 以来,我国文化市场对外开放也不断扩大、关税水平不断下降,外国文化产业的投资者们不断涌入我国文化市场。其中最主要是“影视产品”,影视产业也恰是我们国家目前较薄弱的行业。由于发达国家在影视制作方面起步较早,并且资金雄厚、制作技术和设备先进等,所以生产出的影视产品质量高,满足市场的需求,深得不同层次人们的喜欢。 2.面临西方文化资本的冲击。国际上一些大型跨国公司,已经在世界范围内形成了对文化市场垄断的格局,对中国文化市场更是虎视眈眈。再加之我国文化企业本身的弱小,而且分散,无法与之抗争,从而增加了我国文化产业生存和发展压力,尤其是对作为“全面开放的”的互联网领域的冲击更是十分严重。 3.面临西方文化价值观的冲击。伴随着西方文化产品进入中国市场同时,西方一些有害的、腐朽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不可避免的进入中国市场,并通过他们的产品影响、侵蚀我们的读者和观众,潜移默化的改变着他们的思想观念。甚至冲击我们所弘扬的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威胁着我们的文化安全。 (二)我国文化产业还存在许多薄弱环节 1.文化产业缺乏竞争优势。首先表现在企业规模上,近年来,我国文化产业虽然在总量和规模上有很大的发展,但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较大差距,仍然处于起步、壮大的初级阶段,主要以小型企业和个体 经营户居多, 企业规模普遍较小。其次表现在文化产品科技含量上,同一些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文化产 品科技含量较低,运用现代科技成果能力较差。这些因素使得我们的文化产业在面对巨大的市场需求以及同国外大型文化企业的竞争中,缺乏优势。 2.文化产业结构有待优化。首先,文化产业在GDP 中所占的份额比重依然较低,尚未形成强势产业。而发达国家文化产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其次,传统文化产业比重大,现代新兴文化产业不足。再次, 与一些文化产业发达的国家相比,我国的文化服务业仍显薄弱。 3.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不足。文化市场经营秩序较乱,保障文化市场的法律、法规还有待于健全。盗版、侵权、假冒产品仍然屡禁不止,迷信、色情、暴力等文化商品依然大量存在。 4.文化管理体制上还存在突出问题。例如,在计划经济下形成的行政隶属关系尚未完全打破,管理权经营权合一;部分文化产品生产依然被国有文化企业“垄断”经营等等。这些都成为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严重障碍。 5 4

多元文化教育的当代挑战、研究边界及本土实践

在新自由主义、民粹主义和恐怖主义交杂的国际背景下,世界主要大国更加趋向保守并将精力转向国内,但在国内这些政府也同时面临着经济和社会地位愈发不平等的局面。倡导平等、社会正义和公平的多元文化教育,虽然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得到了客观的发展,特别是在美国、加拿大、英国、澳大利亚等多元族裔和多元文化国家,但在当前国际经济普遍衰退、逆全球化回潮的背景下也面临着许多困境和挑战。在这样一个时刻,我们有必要思考:多元文化教育意味着什么,是否需要调整其定义和定位;多元文化教育如何能够从理论更好地走向实践;多元文化教育如何情境化和本土化,特别是在中国如何情境化、本土化?带着这些问题,本文作者选择在“多元文化教育之父”詹姆斯·班克斯(James A. Banks)教授荣休之际,对其进行了专访。 班克斯教授自1969年起在华盛顿大学从教,在种族隔离废除不久的背景下,他成为了教育学院第一位非裔美国人教授。他于20世纪70年代起创生多元文化教育理论,并于1992年创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多元文化教育研究中心,被誉为“多元文化教育之父”。班克斯教授曾经担任美国教育研究学会(American Educational Research Association,简称AERA)主席,国家社会课协会(National Council for the Social Studies,简称NCSS)主席和国家教育科学院(National Academy of Education,简称NAE)院士。他的研究主要关注多元文化教育的课程与教学变革、公民教育、移民教育与社会融合。他在多元文化教育和社会课程领域发表过100多篇文章,撰写或编写过20余本著作,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多元文化教育研究中心的创设也为多个国家和组织所借鉴,包括中国、韩国、英国、加拿大等。 2018年4月底,华盛顿大学为班克斯教授举办了多元文化教育研究中心26周年纪念论坛暨班克斯教授荣休仪式,回顾了班克斯教授治学从教50载以来的成就和贡献。5个国家约150位教育专家和学校代表参加了此次论坛,这其中就包括了琳达·达琳哈蒙德(Linda Darling-Hammond)、吉内瓦·盖伊(Geneva Gay)等著名学者。参会的门生中有不少在如加州洛杉矶分校、范德堡大学、多伦多大学等知名高校和教育部门中工作,并获得了美国教育研究学会荣誉会士(AERA Fellow)等称号。多位学生近年来在《美国教育研究》(American Educational Research Journal)、《教育研究者》(Educational Researcher)、《教育研究评论》(Review of Research in Education)等多份顶级学术期刊上频繁发文,形成了求实严谨的多元文化教育研究共同体。本文作者曾追随班克斯教授学习和工作5年有余,在其荣休教职专注学术写作和交流、步入学术生涯新阶段之际,邀请他就多元文化教育进行了回顾和展望,以期对多元文化教育乃至课程与教学领域的研究者和实践者有所助益,对思考当前教育领域的多样性和不公平现象有所帮助。 一、多元文化教育的当代挑战 王涛:您在这个领域从事研究已经快50年了,在当前的政治、社会和国际环境下,您最关心和担心的问题是什么? 班克斯:我最大的担忧是民主的脆弱性,关心民主是如何在欧洲、美国和全球范围内受到挑战的。当权的领导人变得越来越独裁,鲜有信奉社会正义,却总是在宣扬民族主义与社会同化并批评移民。这样的局势在世界范围内蔓延,不仅是美国,法国也是如此。我们还看到瑞士和英国的领导人也在批评移民,批评多元文化群体。他们在推动民族主义和民族同化的同时,也在挑战着民主。玛德琳·奥尔布赖特(Madeleine Albright)在她的新书《法西斯主义:一个警告》[1]中告诫全世界:民主是非常脆弱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