捏脊

捏脊
捏脊

关于“捏脊”:

简图

捏脊中段

捏脊上段

茗茗妈:捏脊只往上,不往下是吗?

缘缘老师:一般情况下,捏脊都是从下到上来操作,但对于有高血压的人则建议从上到下来操作。捏脊除了对宝宝好,对成人也很好。

继续谈谈捏脊的好处:脊背是人体的一个重要部位,我通常比喻它叫做生命之树。从生理解剖来看,脊柱中有脊髓,是大脑的延伸,神经丛脊髓分支出来,散布到全身各处,大脑通过脊髓和神经网络指挥全身的活动。捏脊可以帮助神经系统的建立与完善,尤其对于特别爱出汗的宝宝,很多时候就是

交由于交感神经过度兴奋引起汗腺过多分泌。正常情况下交感神经通过控制出汗散热来调节人体的体温。很多跟我来学习的妈妈回去给宝宝按摩后都跟我反映说宝宝汗出的少了很多,我想捏脊在这里面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从经络方面看,脊背正中间是督脉,督就是“都督”、“总督”的意思,督脉就是总督全身阳气的一条经脉。脊背两旁,是足太阳膀胱经偱经的部位,膀胱经是人体偱经部位最广的一条经脉,阳气最多,而且膀胱经跟肾经相表里。可以说脊背是全身气血运行的大枢纽。

更重要的是,膀胱经还有一个特殊的作用:它联系着其他的脏腑。肺俞、厥阴俞、(就是心包俞)、心俞、膈俞、肝俞、胆俞、脾俞、胃俞、三焦俞、大肠腧、小肠俞、膀胱俞都在膀胱经上,分布于督脉两侧。所谓俞就是“输”,比如,肺俞就是肺脏的转输、输注之穴。例如,按摩肺俞穴,对于保养肺部和治疗肺部的疾病都有很重要的作用。其他俞穴,也是如此。捏脊不仅可以条畅水道,滋阴补血,还可以疏通全身气血的大枢纽,把五脏六腑的气机疏通一遍。对于肾水亏虚疗效明显。从下往上捏,一天一次,一次5-10遍就可以。如果有高血压,尤其是肝阳上亢型高血压最好从上往下捏脊。

捏脊在古代又称捏积,一个身体肥硕,明显有湿热瘀滞的成年人的背脊不是那么容易提起来了。并不是因为他肌肉结实,实际上说明他体内的淤积造成了皮肉的粘连。我们捏积就是要把这些粘连捏散,把淤积在背部的气血捏开。中医讲不通则痛,当我们脊背某个部位出现粘连的厉害的地方,一方面很难提起来,一方面又非常的疼痛,正说明它所对应的内脏或是所在的脊椎关节有病变或者劳损。当背脊这个大枢纽的气血通了,自然很多身体带上的或大或小的毛病也会自然消失。

而我们捏一个宝宝的背脊,会发现她脊背上的皮肉很松软,一提老高。因为我们自己捏脊常常觉得非常痛,也因此担心宝宝是否能受得了。其实宝宝

脊背可以一提老高就说明宝宝的身体好,不像成人一样瘀滞的厉害,所以捏起背来很舒服,我们雨欣就非常喜欢捏脊,每天洗好澡,就自己爬在垫子上,让我给她按摩,绝对属于超会享受的一类。

(灏灏妈:缘缘老师,有一种说法是冬天不适合捏脊,因为冬天要储藏阳气,不能动阳经,这种说法合理吗?)

恩,有这个说法,冬藏阳,夏养阴,是顺应节气的养生原则。和捏脊其实根本不冲突,有的人故意显示自己有学问,非要搬出来说冬天不能捏脊,这个我是不信也不理的。不过冬天捏脊和夏天捏脊在手法和注意事项上是有些差别的。冬天像是上海南方冬天没有暖气,天气寒冷阴凉,本身阳气不足,阴气有余,故要藏阳。这时通过捏脊来疏通督脉、膀胱阳经,鼓动阳气,手法易快,次数易少。而后我会建议大家给宝宝擦热脊柱,热透为度。而夏天则是,日头长,气温高。阳气有余,很易耗阴,故要养阴。此时捏脊的次数易多,可以卸掉体内多余的热邪。总体来讲,捏脊有双向平和的作用,调和阴阳,利于脏腑的和谐,还能促发育,增智力。

小儿捏脊及注意事项

小儿捏脊及注意事项 小儿捏脊是小儿推拿中的一种疗法,是通过对督脉和膀胱经的捏拿,达到调整阴阳;通理经络,调和气血,恢复脏腑功能的目的。 捏脊疗法可以刺激人体的植物神经干和神经节,通过复杂的神经体液因素,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并整体地、双向地调节内脏活动,从而防治多种疾病。在健脾和胃方面的功效尤为突出,临床常用于治疗小儿疳积、消化不良、厌食、腹泻、呕吐、便秘、咳喘、夜啼等症,并且也可作为保健按摩的方法使用。 小儿捏脊有什么作用 小儿捏脊对提高孩子健康程度方面有许多的作用,比如可以提高孩子免疫力,对于小儿的一些怪癖如胆小、爱哭,咬指甲,脾气暴躁等也有明显改善的效果。 1、小儿捏脊疗法非常适合应用于小儿脾胃虚弱所引起的疳积、消化不良、厌食、慢性腹泻、呕吐、便秘,或者肺气虚引起的慢性咳嗽、哮喘缓解期等慢性疾病。 2、肺系疾病孩子反复感冒、咳嗽,西医称为免疫功能低下,中医则认为是小儿卫外功能薄弱,阴阳不调。捏脊通过刺激督脉和膀胱经,能调和阴阳,健脾理肺,从而达到提高免疫力、减少呼吸系统感染的作用。 3、夜啼、睡眠不安。捏脊疗法能调理脾胃,使之正常运转。脾胃功能正常了,孩子就不会有腹胀、腹痛、胃脘饱胀的现象,自然能够安然入睡了。 4、对于健康的孩子来说,小儿捏脊还可以提高其智力,捏脊可使孩子五脏六腑功能更快地趋于完善,通过提升其脏腑功能和加强全身气血运行间接达到增智的效果。 5、小儿捏脊会大大刺激人体脊柱两侧的植物神经干和神经节,能起到防遗尿、止汗的作用。 推荐阅读没医生指导不宜自行为小儿捏脊宝宝总生病试试小儿捏脊 给宝宝捏脊的步骤小儿捏脊是用双手拇指指腹和食指中节靠拇指的侧面在宝宝背部皮肤表面循序捏拿捻动的一种中医治病的方法。... 给宝宝捏脊的步骤 给宝宝进行小儿捏脊一般有两种手法:

小儿捏脊疗法调理脏腑增强体质

小儿捏脊可调理脏腑增强体质 在小儿推拿门诊,捏脊是最常见的一种。小儿捏脊疗法主要是通过捏提等按摩手法作用于背部的督脉和足太阳膀胱经。督脉总督一身阳气,膀胱经为脏腑背俞穴所在,通过捏脊刺激督脉和膀胱经之气,可达到调理脏腑、增强体质的目的。该疗法比较适合应用于小儿脾胃虚弱所引起的疳积、消化不良、厌食、慢性腹泻、呕吐、便秘,或者肺气虚引起的慢性咳嗽、哮喘缓解期等慢性疾病。对于健康的孩子,捏脊可使其五脏六腑功能更快地趋于完善,并可通过提升其脏腑功能和加强全身气血运行间接达到增智的效果。此外,捏脊对于小儿的胆小、爱哭、咬指甲、脾气暴躁等症也有明显改善。 捏脊操作简单方便,效果良好,无副作用,越来越多年轻妈妈们爱在家里自行给小儿捏脊。江苏省第二中医院推拿科张士荣副主任中医师提醒:正确的操作手法非常重要。小儿脏腑娇嫩,容易损伤,需经过专科医生辨证及培训、指导后才可在家中给小儿捏脊。 张主任介绍,捏脊操作的位置在背脊正中,尾骨末端长强穴至大椎穴处。具体操作手法:双手的中指、无名指、小指握成空拳状,手心朝下,食指半屈,拇指伸直并对准食指的前半段,各指要自然。从小儿尾椎下的长强穴开始(由于长强不易取穴,实际操作时可从尾骨下开始),用双手的食指与拇指合作,在食指向前轻推患儿皮肤的基础上与拇指一起将小儿的皮肤捏拿起来,然后沿着督脉,自下而上,左右两手交替合作,按照推、捏、捻、放的先后顺序,自尾椎下的长强穴向上捏拿至脊背上端的大椎穴,这叫捏1遍,如此捏6~7遍,在第4遍或第5遍捏

拿儿童脊背时,自下而上,用双手的拇指与食指合作,捏捻3下后提拉一下,直至大椎穴处,以加强刺激的疗效。捏拿第6~7遍结束后,用双手的拇指腹部在患儿腰部的肾俞穴处,在原处揉动的动作中,用拇指适当地向下施以一定的压力,揉按结合。一般每天捏一次,连续7~10天为一疗程。疗效出现较晚的宝宝可连续做两个疗程。 张主任指出在小儿捏脊时应注意:婴儿必须在会翻身自行俯卧时才可以给予捏脊疗法,若婴儿太小,就强行将其行俯卧位,可能造成婴儿不必要的扭伤,甚至在捏脊过程中出现窒息。所以,捏脊疗法适于半岁以上到7岁左右的宝宝。年龄过小的宝宝皮肤娇嫩,掌握不好力度容易造成皮肤破损;年龄过大则因为背肌较厚,不易提起,穴位点按不到位而影响疗效。捏脊开始时手法宜轻巧,以后逐渐加重,使小儿慢慢适应。动作上要捏捻,不可拧转。捻动推进时,要直线向前,不可歪斜。每次捏脊的时间不宜太长,以3~5分钟为宜,以免身体裸露时间过长,导致着凉感冒。捏脊最好的时间是在小儿早上起床后或晚上临睡前,不要在饭后一小时内捏脊,不要在小儿哭闹或睡着时捏脊。捏脊前要先脱去小儿衣裳,露出整个背部,让其保持平趴的姿势,力求背部平正、肌肉放松。捏脊时室内温度要适中,捏脊者的指甲要修整光滑,以免划伤小儿皮肤。捏脊前手部要先暖一暖,不要用冰凉的手给小儿捏脊,以免其受到刺激无法平趴,或者受冻生病。小儿背部皮肤有破损,患有疖肿、皮肤病也不适宜捏脊。

儿童按摩常用的八种手法(组图)

儿童按摩手法是用手或肢体其他部位,按各种特定的技巧动作,在孩子身体的某些部位或穴位进行操作的方法。日常儿童按摩保健通常使用的方法主要有推法、揉法、按法、摩法、搓法、捏法、拿法和运法8 种。 最受孩子欢迎的揉法 揉法是比较受孩子欢迎的按摩手法,所用于点、面状穴位。揉法就是以指、掌的某一部位按压在孩子的穴位上进行旋转揉动,可顺时针,也可逆时针方向操作。揉动时,按压在穴位上手指或掌要紧贴皮肤而不要移动,发力于该处的皮下组织而揉动,力度要适中,手法要温和,以揉过皮肤不红为佳;揉法具体分为指揉法、掌揉法、鱼际揉法三种,很容易掌握,可适用在孩子身体的任何部位。 运用最广的推法 推法为儿童按摩最常用手法,多用于线状穴位。推法就是用手或掌等部分着力于孩子要按摩的部位上,进行单方向的直线推动。推法动作要求指、掌等着力部分要紧贴皮肤,用力要稳,推进的速度要缓慢而均匀,但不要硬压,以免损伤皮肤,以推后皮肤不红为佳。推法可分为直推、旋推、分推、合推四种,可用于身体任何部位。 让孩子温暖的摩法 摩法就是用全手掌面,或者四指指面在穴位上旋转摩擦。摩法要求掌、腕应和缓协调,用力均匀,环旋连贯,速度适宜。摩法是一种能产生温热感的手法,适合在孩子腹、腰、背部的操作,具有舒筋活络、消食和胃的功效。 最有节奏的按法 按法就是用指尖或指腹或掌心,直接按压在孩子穴位上,施以压力。按法的力量要由轻而重,让孩子感到一定的压迫感后,保持一段时间,而后再慢慢放松减压。按法具有放松肌肉,开通闭塞,活血止痛的功效,一般孩子腹泻、便秘、头痛等常用。 让孩子感到轻松的搓法 搓法就是双手掌面着力,对称地挟住或托抱住孩子肢体的一定部位,双手交替或同时相对用力作相反方向的来回快速搓揉,并同时做上下往返移动。搓法要求搓动时双手动作幅度要均等,用力要对称;搓揉时频率可快,但在体表移动要缓慢;双手挟持肢体时力量要适中。搓法是儿童按摩手法中一种辅助手法,常作为孩子四肢、胁肋部、腰背部按摩治疗的结束阶段,具有疏通经络、调和气血、放松肌肉等功效。 增强孩子抵抗力的捏法 儿童按摩中捏法使用最多的就是捏脊。捏脊就是用双手拇指和食指作捏物状手形,自腰骶部开始,沿脊柱交替向前捏捻皮肤;每向前捏捻三下,用力向上提一下,至大椎穴为止,即为一遍。捏脊操作时两手要交替进行,不可间断;不可歪斜,要走直线;力度要适当,不可拧转皮肤;手指要轻巧灵敏,力量要贯注于指端,柔和并深透。捏脊具有调和阴阳,疏通经络,健脾合胃,促进气血运行,改善脏腑功能,增强孩子抵抗力的功效。 刺激性最强的拿法 拿法就是用大拇指和食、中两指,或用大拇指和其余四指对称地用力,提拿孩子的一定部位和穴位,进行一紧一松的按摩操作。拿法要求操作者迅速拿起肌肉组织后,要停留一会儿再松手至复原;提拿力度不要过大,以提拿时感觉酸涨微痛,放松后感觉舒展的力度为宜;力量要贯注于指腹,切忌用指甲。拿法具有疏通经络,解表发汗,镇静止痛,开窍醒神的功效,多用于急救或者急性病症。 孩子最喜欢的最慢最轻的运法 运法是儿童按摩中最轻、最慢的手法,它是用拇指或者中指在穴位的皮肤上做轻缓的曲

常用按揉部位及方法

㈢常用按揉部位及方法 1.摩腹⑴位置:腹部 ⑵操作:操作者用手掌掌面或示指、中指、环指的指面附着于小儿腹部,以腕关节连同前臂反复做环形有节律的移动,每次1~3分钟 ⑶功效:具有改善脾胃功能,促进消化吸收的作用 2.捏脊 ⑴位置:背脊正中,督脉两侧的大椎至尾骨末端处 ⑵操作:操作者用双手的中指、环指和小指握成空拳状,示指半屈,拇指伸直并对准示指的前半段(见图1) 施术从长强穴开始,操作用双手示指与拇指合作,在示指向前轻推患儿皮肤的基础上与拇指一起将长强穴的皮肤捏拿起来,然后沿督脉两侧,自下而上,左右两手交替合作,按照推、捏、捻、放、提的前后顺序,自长强穴向前捏拿至脊背上端的大椎穴捏一遍。如此循环,根据病情及体质可捏拿4~6遍.从第2遍开始的任何一遍中,操作者可根据不同脏腑出现的症状,采用“重提”的手法,有针对性的刺激背部的脏腑俞穴,以便加强疗效。在第5遍捏拿儿童脊背时,在儿童督脉两旁的脏腑俞穴处,用双手的拇指与示指合作分别将脏腑俞穴的皮肤,用较重的力量在捏拿的基础上,提拉一下。捏拿第6遍结束后,用双手拇指指腹在儿童腰部的肾俞穴处,在原处揉动的动作中,用拇指适当地向下施以一定的压力,揉按结合(见图2)。 ⑶功效:具有消食积、健脾胃、通经络的作用。

3.按揉足三里 ⑴足三里穴位置: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 一横指处(见图3) ⑵操作:操作者用拇指端按揉,每次1~3分钟 ⑶功效:具有健脾益胃、强壮体质的作用 4.按揉迎香穴 ⑴迎香穴位置:在鼻翼外缘中点旁,当 鼻唇沟中(见图4) ⑵操作:双手拇指分别按于同侧下颌部, 中指分别按于同侧迎香穴,其余3指则向 手心方向弯曲,然后使中指在迎香穴处做 顺时针方向按揉,每次1~3分钟 ⑶功效:具有宣通鼻窍的作用 5.按揉四神聪穴 ⑴四神聪穴位置:在头顶部,当百会前后左右各旁开1寸处,共4穴(见图5) ⑵操作:用手指逐一按揉,先按左右神聪穴,再 按前后神聪穴,每次1~3分钟。 ⑶功效:具有醒神益智的作用。

中医适宜技术—小儿捏脊疗法

中医适宜技术——捏脊疗法 捏脊疗法又叫捏积疗法.是以明阳五行、卫气营血,经络学说为理论依据,通过捏拿脊背所产生的良性刺激而起到治疗或预防疾病的一种特殊疗法,是推拿疗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捏脊疗法常用于治疗小儿“疳积”之类病症。晋代葛洪《肘后备急方?治卒腹痛方》“拈取其脊骨皮,深取痛引之,从龟尾至顶乃止,未愈更为之”的描述,是目前见诸文献的最早记录。 【适应症】 1、本疗法有疏通经络、调整阴阳、促进气血运行、改善脏腑功能以及增强机体抗病能力等作用。 2、在健脾和胃方面的功效尤为突出。 3、临床常用于治疗小儿疳积、消化不良、厌食、腹泻、呕吐、便秘、咳喘、夜啼等症。同时,也可作为保健按摩的方法使用。 【禁忌症】 1、脊拄部皮肤破损,或患有疖肿、皮肤病者,不可使用本疗法。 2、伴有高热、心脏病或有出血倾向者慎用。 【操作程序】 1、患者俯卧,暴露脊背部,医者站于一侧,在脊背施以攘法、擦法、按法、抚法、捏拿肩井等手法,并根据辨证点按相关腧穴。 2、用双手拇指桡侧缘抵住骶尾部皮肤,沿脊柱两侧,由下

而上连续地挟提肌肤,边捏边向前推进,自尾骶部开始,一直捏到项枕部为止。可连做3遍~5遍,再由上向下用同样手法做3遍~5遍。 3、在施术过程中,用力拎起肌肤,称为“提法”。每捏3次提一下,称“捏三提一法”;每捏5次提一下,称“捏五提一法”;也可以单捏不提。 【注意事项】 1、室内温度要适中。 2、一般在空腹时进行,饭后不宜立即捏拿,需休息2小时后再进行。 3、体质较差的患者每日次数不宜过多,每次时间也不宜太长,以3— 5分钟为宜。 4、小儿和年老体弱者手法宜轻,体质较好的年轻人手法可略重。 5、在应用此法时,可配合刺四缝、开四关、药物、针刺、敷脐等疗法,以提高疗效。 6、脊拄部皮肤破损,或患有疖肿、皮肤病者,不可使用本疗法。 7、伴有高热、心脏病或有出血倾向者慎用。

点按揉八髎穴配合捏脊治疗小儿功能性便秘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eb11771359.html, 点按揉八髎穴配合捏脊治疗小儿功能性便秘作者:钟玉兰徐能 来源:《健康周刊》2018年第03期 【摘要】小儿功能性便秘是一种儿科常见病,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大便干、排出困难, 排便间隔时间延长等症状,且经常伴排便恐惧,肛裂便血等相关症状。该疾病在我国国内发病率较高,儿童一旦患上该疾病将直接影响其生活质量及身心发育,所以在临床中我们给予积极的干预诊治。本文探讨了点按揉八髎穴配合捏脊治疗小儿功能性便秘的治疗效果,结果表明,点按揉八髎穴配合捏脊治疗小儿功能性便秘在临床上治疗结果十分显著,值得大力推广。 【关键词】八髎穴;小儿功能性便秘;推拿捏脊治疗; 小儿便秘在临床上分为功能性便秘和器质性便秘两类,中医所指的便秘为功能性便秘,是指肠道未发现明显器质改变,以功能性改变为特征的便秘。有调查小儿慢性便秘结果发现,功能性便秘占62.7%。西医相关研究表明引起功能性便秘的病因主要有性别、年龄、饮食因素如饮水量少、蔬菜水果摄入量少等,不良排便习惯,精神因素,家族史,运动量少等。小儿功能性便秘的治疗方法多种多样,通过回顾研究发现心理行为、调整饮食、西药缓泻等方法确实有一定的效果,但远期效果欠佳,中医针灸推拿结合穴位敷贴药物和中医中药在远期效果上优于西医,治疗效果佳。中医药通过辨证论治,治疗上标本兼顾,从脾治疗,分寒热虚实证,兼顾肺、肾、大肠等脏腑,中医药治疗小儿便秘具有一定优势,但需指出的是多数治疗为个人治疗经验,应进一步结合小儿体质学说,形成标准化的辨证分型及形成一证一方一药,达到中医中药剂量标准化、剂型使用方便化、提高用药依从性,生活方式依从性。 一、资料与方法 (一)资料的选取 本研究选取了自2016年4月到2018年3月于普洱市中医医院针灸推拿科门诊及住院患者及儿科门诊患者的22例患者,经我院儿科确诊为小儿功能性便秘,经常规中、西药结合治疗疗效表现不佳后转针灸科就诊,22名患者中女性14名,男性8名;年龄范围在0.5岁—6岁之间的婴幼儿及儿童,平均年龄(2±1.3)岁,病程最短 3 个月、最长 3年,平均(214±0.2)年。 患者选取标准:所有病例均符合 2006 年 FGID 罗马Ⅲ诊断标准中关于小儿 FC的定义,均经直肠指检及腹部放射学检查排除肠道器质性病变。 患者临床症状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大便干结,排出困难;脉沉实或滑数;指纹紫滞;伴腹胀或腹痛,夜卧不安;食欲不振,胃纳减少;面赤身热,唇红,口臭;小便黄赤;舌质红或红绛,舌苔薄黄或黄腻。

背部按摩手法详细图解

背部按摩手法详细图解 1、把你的右手放在伙伴的背下部,左手放在背上部。闭上眼睛,深呼吸。把精神集中在你的手上,放松。 2、现在,把你的右手移向左臀部的侧面,另一只手还留在她的背上部。用掌根部轻轻地开始摇,把她的身体向外推。 3、继续摇,同时把你的左手带到右手旁边。轻轻地摇。 4、继续摇,把你的左手逐步沿整个背部移动由左向右。缓缓地停止摇。 5、把盖在伙伴身上的毛巾向下折叠到她的臀部。要保证她感到舒服。

6、双手放在伙伴的背下部脊柱的两侧,由下而上慢慢向颈底部推行,然后向两肩推,再沿背的两侧推回。 7、回滑到腰部时,向上和向里拉。dd重复步骤6和7,直到背部均匀地抹上油并感到发热为止。 8、从背下部开始,双手用游泳的动作在背的两边划交叠的大圈。向上划到肩部,再从两侧直下。重复几次。 9、把右手放在脊柱的底部,手指朝向头部。左手叠加在右手上,加大力度向颈部推动。 10、移开左手、用右手的食指和中指按压脊柱的两边。左右手交替进行,向背下部按压。

11、从臀部开始,手掌交替,沿身体的曲线向上拉身体的两侧。在最高处时,把手指拉过肩膀向颈部移动。然后再回到臀下部。双手应紧密相随,使手与身体的接触不会中断。 12、双手靠拢,平放在臀部。手指伸展指尖略微上翘。向着肩膀的方向,来回搓动,以使肌肉发热。对肩胛骨和位于肩胛骨与脊柱之间的部位多加注意。再返回到臀下部。 13、揉捏臀部的肌肉。双手交替抓和挤肌肉,并逐步加大压力。向背上部推进,揉捏到臂的上部。用拇指和食指捻动肩部肌肉。轻捏颈背部。沿脊柱和肩胛骨之间下移。 14、两拇指交替从脊柱向肩胛骨作向外划圈横推。在你加大对肌肉的压力时,让伙伴把感觉反馈给你。这种手法产生一种“舒畅的疼痛”和释放紧张的快感。在肩胛骨上按摩。

捏脊疗法是连续捏拿脊柱部肌肤

捏脊疗法是连续捏拿脊柱部肌肤,以防治疾病的一种治疗方法,常用于治疗小儿“疳积”之类病症,所以又称“捏积疗法”,属于小儿推拿术的一种。 晋代葛洪《肘后备急方.治卒腹痛方》“拈取其脊骨皮,深取痛引之,从龟尾至顶乃止,未愈更为之”的描述,是目前见诸文献的最早记录。经后世医家不断的临床实践,逐渐发展成为捏脊疗法。 【基本内容】 1、捏脊的部位为脊背的正中线,从尾骨部起至第七颈椎。即沿着督脉的循行路线,从长强穴直至大椎穴。如头面部症状明显(目红赤、痒涩羞明、鼻腔红赤、牙齿松动、牙龈溃烂、面黄肌瘦、唇红烦渴、面红烦急、惊悸咬牙等)者,可捏至风府穴。捏拿完毕,再按肾俞穴。 2、施术时患者的体位以俯卧位或半俯卧位为宜,务使卧平、卧正,以背部平坦松弛为目的。 3、在捏脊的过程中,用力拎起肌肤,称为“提法”。每捏3次提一下,称“捏三提一法”;每捏5次提一下,称“捏五提一法”;也可以单捏不提。其中,单捏不提法刺激量较轻,“捏三提一法”最强。 4、施术时可根据脏腑辨证,在相应的背俞穴部位上用力挟提,以加强针对性治疗作用。如厌食提大肠俞、胃俞、脾俞;呕吐提胃俞、肝俞、膈俞;腹泻提大肠俞、脾俞、三焦俞;便秘提大肠俞、胃俞、肝俞;多汗提肾俞、照明俞、肺俞;尿频提膀肮俞、肾俞、肺俞;烦躁提肝俞、厥阴俞、心俞;夜啼提胃俞、肝俞、厥阴俞;失眠提肾俞、脾俞、肝俞;呼吸系统病症提肾俞、肺俞、风门等。 【操作方法】 两手沿脊柱两旁,由下而上连续地挟提肌肤,边捏边向前推进,自尾骶部开始,一直捏到项枕部为止(一般捏到大椎穴,也可延至风府穴)。重复3~5遍后,再按揉肾俞穴2~3次。一般每天或隔天捏脊1次,6次为一个疗程。慢性疾病在一个疗程后可休息1周,再进行第二个疗程。 捏脊的具体操作方式有两种:一种是用拇指指腹与食指、中指指腹对合,挟持肌肤,拇指在后,食指、中指在前。然后食指、中指向后捻动,拇指向前推动,边捏边向项枕部推移。另一种是手握空拳,拇指指腹与屈曲的食指桡侧部对合,挟持肌肤,拇指在前,食指在后。然后拇指向后捻动,食指向前推动,边捏边向项枕部推移。上述两种方法可根据术者的习惯和使用方便而选用。 【适应证】 本疗法有疏通经络、调整阴阳、促进气血运行、改善脏腑功能以及增强机体抗病能力等作用。在健脾和胃方面的功效尤为突出。临床常用于治疗小儿疳积、消化不良、厌食、腹泻、呕吐、便秘、咳喘、夜啼等症。此外,也可作为保健按摩的方法使用。 【禁忌症】 脊拄部皮肤破损,或患有疖肿、皮肤病者,不可使用本疗法。伴有高热、心脏病或有出血

小儿摩腹与捏脊方法

小儿摩腹与捏脊方法 一、摩腹指用手掌掌面或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指并拢,在宝宝的腹部做顺时针环形摩动称摩腹。功用:健脾和胃、理气消食。主治:腹泻、腹痛、厌食、呕吐、腹胀、疳积、便秘等。注意事项:腹摩的方向与补泻有一定的关系,一般顺时针方向为泻法多,而逆时针方向则多为补法 二、捏脊疗法是连续捏拿脊柱部肌肤,以防治疾病的一种治疗方法,常用于治疗小儿“疳积”之类病症,所以又称“捏积疗法”,属于小儿推拿术的一种。它具有疏通经络、调整阴阳、促进气血运行、改善脏腑功能以及增强机体抗病能力等作用。操作方法:两手沿脊柱两旁,由下而上连续地挟提肌肤,边捏边向前推进,自尾骶部开始,一直捏到项枕部为止(一般捏到大椎穴,也可延至风府穴)。重复3~5遍后,再按揉肾俞穴2~3次。一般每天或隔天捏脊1次,6次为一个疗程。慢性疾病在一个疗程后可休息1周,再进行第二个疗程。捏脊的具体操作方式有两种:一种是用拇指指腹与食指、中指指腹对合,挟持肌肤,拇指在后,食指、中指在前。然后食指、中指向后捻动,拇指向前推动,边捏边向项枕部推移。另一种是手握空拳,拇指指腹与屈曲的食指桡侧部对合,挟持肌肤,拇指在前,食指在后。然后拇指向后捻动,食指向前推动,边捏边向项枕部推移。上述两种方法可根据术者的习惯和使用方便而选用。适应症:本疗法有疏通经络、调整阴阳、促进气血运行、改善脏腑功能以及增强机体抗病能力等作用。

在健脾和胃方面的功效尤为突出。临床常用于治疗小儿疳积、消化不良、厌食、腹泻、呕吐、便秘、咳喘、夜啼等症。此外,也可作为保健按摩的方法使用。 三、迎香,定位:在鼻翼外缘中点旁开约0.5寸,当鼻唇沟中。眼睛正视,眼珠中心点直下,在鼻孔两旁约五分(拇指二分之一宽)的笑纹中取穴。刺激方式:1、用食指尖点压按摩,以左右方向刺激比较有效,一次约一分钟。揉按可以泻肺火,治鼻炎和上呼吸道感染。主治:鼻塞、鼻衄、口眼歪斜、面痒、鼻流清涕。针灸歌云:“不闻香臭取迎香”。 四、足三里穴:位置在外膝眼下3寸,距胫骨前嵴1横指,当胫骨前肌上。取穴时,由外膝眼向下量4横指,在腓骨与胫骨之间,由胫骨旁量1横指,该处即是。主治:胃痛、呕吐、腹胀、肠鸣、消化不良、下肢痿痹、泄泻、便秘、痢疾、疳积、癫狂、中风、脚气、水肿、下肢不遂、心悸、气短、虚劳赢瘦。此穴主治甚广,为全身强壮要穴之一,能调节改善机体免疫能力,有防病保健作用。足三里穴是“足阳明胃经”的主要穴位之一,它具有调理脾胃、补中益气、通经活络、疏风化湿、扶正祛邪之功能。现代医学研究证实,针灸刺激足三里穴,可使胃肠蠕动有力而规律,并能提高多种消化酶的活力,增进食欲,帮助消化;在神经系统方面,可促进脑细胞机能的恢复,提高大脑皮层细胞的工作能力;在循环系统、血液系统方面,可以改善心功能,调节心律,增加红细胞、白细胞、血色素和血糖量;在内分泌系统方面,对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功能有双向性良性调节作用,

捏脊可以调动全身阳气

捏脊可以调动全身阳气 人体的很多疾病都是由于气血不通引起的,脊背作为气血循行的主干道,最害怕淤积。 只有脊背这个枢纽通了,气血运行通畅了,才能带走淤积,滋养全身,祛除疾病。所以,捏脊能治百病。 确实,背部是人体一个极其重要的部位,尤其是脊柱,是人体的中线。脊柱是大脑的延伸,大脑通过脊髓指挥全身的活动。脊背是督脉循行的部位,为什么叫“督脉”呢?督就是“都督”、“总督”的意思,督脉就是总管全身阳气的一条经脉。脊背两旁是足太阳膀胱经循行的部位,膀胱经是人体循行部位最广的一条经脉,阳气最多,而且膀胱经跟肾经相表里,肾主水,膀胱主管全身的水液代谢。可以说,脊背是全身气血运行的大枢纽。 更重要的是,膀胱经还有一个特殊的作用:它联系着其他的脏腑。肺俞、厥阴俞、心俞、膈俞、肝俞、胆俞、脾俞、胃俞、三焦俞、大肠俞、小肠俞、膀胱俞都分布在膀胱经上,

生长于督脉两侧。所谓“俞”,就是“输”,肺俞就是肺脏的转输、输注之穴,对于保养肺部和治疗肺脏的疾病都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其他腑脏的“俞”穴也是如此,所以我们说脊背是向阳生长的治病养生的大药田。 如何使用这块大药田呢?捏脊。具体做法:俯卧在床上,全身放松,让您的家人用双手的拇指与食指在您脊柱两侧连皮带肉地捏起,从尾椎骨沿脊柱向上捏,一直捏到颈项发际处。一天捏一次,一次捏5遍即可,一定要长期坚持。可以让家人帮您观察,每次捏完脊都可以看到脊柱两旁明显发红,这说明捏脊捏到位了。 其实,人体的很多疾病都是由于气血不通引起的,脊背作为气血循行的主干道,最害怕淤积,而我们平时负重、伏案,时间久了就会使这个主干道出现淤积,于是要么出现脑部供血不足,导致头痛,要么使身体其他部位的气血供应失调,造成泛滥或干涸。只有脊背这个枢纽通了,气血运行通畅了,才能带走淤积,滋养全身,祛除疾病。所以,捏脊能治百病。捏脊对于肝胆病疗效尤为显著,患者还通过坚持捏脊来作为肝硬化的辅助治疗,效果非常好,被人们视为奇迹。 具体操作方法是:患者可采取俯卧位,操作者可用手的拇指与食指并拢,从尾椎骨沿脊柱向上捏,连皮带肉用力捏起即

什么是捏脊疗法

一、什么是捏脊疗法 捏脊疗法是用双手拇指指腹和食指中节靠拇指的侧面连续捏拿脊柱两旁肌肤,以防治疾病的一种治疗方法。 捏脊疗法可以刺激人体的植物神经干和神经节,通过复杂的神经体液因素,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并整体地、双向地调节内脏活动,从而防治多种疾病。 人体背部的正中为督脉,督脉的两侧均为足太阳膀胱经的循行路线。督脉和膀胱经是人体抵御外邪的第一道防线。通过捏脊疗法,可以疏通经络,达到调整脏腑的目的。 二.捏脊能治疗的病症 1. 胃肠疾病。孩子脾胃薄弱,又不知道饥饱,如果吃了过多高能量的食物,如油炸食 物、甜腻食物、高蛋白食物,会因为不能完全消化、吸收而影响脾胃功能,形成积滞、厌食;消化不良还可能引起腹泻;其他感染性腹泻会迁延变为脾胃虚弱。这些脾胃疾病都可用捏脊疗法来治疗。2. 肺系疾病。孩子反复感冒、咳嗽,西医称为免疫功能低下,中医则认为是小儿卫外功能薄弱,阴阳不调。通过捏脊,刺激督脉和膀胱经,能调和阴阳,健脾理肺,从而起到提高免疫力、减少呼吸系统感染的作用。3. 夜啼、睡眠不安。 中医有句古话:胃不和则卧不安。捏脊疗法能调理脾胃,使之正常运转。脾胃功能正常了,孩子就不会有腹胀、腹痛、胃脘饱胀的不适感,自然就能安然入睡了。4. 遗尿、多汗。通过捏脊来刺激人体脊柱两侧的植物神经干和神经节,可起到防遗尿、止汗的作用。建议每天做一次,一次做5~8分钟。 三、捏脊前的准备捏脊其实很简单,对场地和操作者并没有特别高的要求,在家中就可 以进行。所以,初次给宝宝捏脊的家长也不必心慌。可以让小孩趴在妈妈身上,爸爸来做。刚开始的时候孩子会比较疼,但多做几次就会习惯了,不少孩子做惯了,往往要求大人:“妈妈我听话,给我捏捏脊好吗?”妈妈先脱去孩子的衣裤,任其俯卧在床上或妈妈膝盖上。爸爸站或跪靠在孩子腿部的边侧,全身放松,活动一下手指,面带微笑,用手轻轻抚摸几下孩子的背部,使肌肉放松,然后就可以捏脊了。四、捏脊的具体手法有两种1. 用拇指指腹与食指、中指指腹对合,挟住皮肤并捏起,拇指在后,食指、中指在前,然后食指、中指向后拉,拇指向前推,边捏边向颈部走。

捏脊是早上还是晚上好

捏脊是早上还是晚上好 小孩子生下来很多妈妈都会给自己的宝宝捏脊,可以让自己的宝宝感觉到更加舒适,有利于宝宝的健康成长。捏脊虽然是很好的一种促进宝宝成长的方法,但是捏脊并不是进行得越多越好,也并不是部分时间的捏脊就好。那么捏脊是早上还是晚上好呢? 小儿捏脊一天几次 一般每天捏一次、每次时间也不宜太长,以3-5分钟为宜。连续7~10天为一疗程。疗效出现较晚的宝宝可连续做两个疗程。 给宝宝捏脊什么时间好 早上起床后或晚上临睡前疗效最好 捏脊最好在宝宝早上起床后或晚上临睡前进行,疗效较好,宝宝的配合度也较高。 捏脊前要先脱去宝宝的衣服,露出整个背部,让宝宝保持平趴的姿势,力求背部平、正、肌肉放松。 以下时间段不适宜给宝宝捏脊 不要在饭后一小时内捏脊,不要在小儿哭闹或睡着时捏脊,因为饭后宝宝消化道还未彻底消化,宝宝哭闹或睡着的时候,宝宝配合度低,也不适宜给宝宝捏脊; 注意,当小儿出现如感冒、急性腹泻等急性疾病时,不适宜行捏脊疗法,需驱逐病邪后才能行捏脊疗法。 小儿捏脊注意事项 在给宝宝进行小儿捏脊时,有一些注意事项是妈妈们需要了解的: 1、进行小儿捏脊时宝宝不能是空腹,饭后也不宜立即捏拿,需休息2小时后再进行。 2、施术时室内温度要适中,过冷或者过热都会对宝宝产生不好的影响。 3、体质较差的小儿每日次数不宜过多,每次时间也不宜太长,以3-5分钟为宜。 4、在应用此法时,可配合刺四缝、开四关、药物、针刺、敷脐等疗法,以提高疗效。 5、开始做时手法宜轻巧,以后逐渐加重,使小儿慢慢适应。 6、捏脊疗法适于半岁以上到7岁左右的宝宝。年龄过小的宝宝皮肤娇嫩,掌握不好力度容易造成皮肤破损;年龄过大则因为背肌较厚,不易提起,穴位点按不到位而影响疗效。婴儿必须在会翻身自行俯卧时才可以给予捏脊疗法,若婴儿太小,就强行将其行俯卧位,可能造成婴儿不必要的扭伤,甚至在捏脊过程中出现窒息。 7、宝宝有以下这些情况时不宜进行捏脊:脊拄部皮肤破损,或患有疖肿、皮肤病者,不可使用本疗法。伴有高热、心脏病或有出血倾向者慎用。 本文详细介绍了捏脊早上还是晚上好,也介绍了捏脊需要注意的事项有哪些。作为一名小宝宝的家长,如果想要给自己的宝宝捏脊,最好是选择早上起床后,或者是晚上临睡前给宝宝进行捏脊,这样就可以让宝宝浑身舒泰,可以让你的宝宝更加健康。

捏脊疗法

捏脊疗法:按摩方法名,是连续捏拿脊柱部肌 肤,以防治疾病的一种治疗方法,常用于治疗小儿 “疳积”之类病症,所以又称“捏积疗法”,属于 小儿推拿术的一种(图1)。它具有疏通经络、调整阴阳、促进气血运行、改善脏腑功能以及增强机体抗病能力等作用。 图1 捏脊法示意图 (一)操作 1. 二指捏

手握空拳状,用食指中节和拇指指腹相对,挟提皮肤,双手交替捻动,向前推进(图2)。 3. 三指捏 用拇指和食、中两指相对,挟提皮肤,双手交替捻动,向前推进(图3)。 图2 二指捏脊法图3 三指捏脊法 (二)动作要领 1. 应沿直线捏,不要歪斜(图4) 2. 捏拿肌肤松紧要适宜 (三)作用层次及特点 1. 作用层次在皮下 2. 手法特点:轻快、柔和 图4 沿直接捏脊 晋代葛洪《肘后备急方·治卒腹痛方》“拈取其脊骨皮,深取痛引之,从龟尾至顶乃止,未愈更为之”的描述,是目前见诸文献的最早记录。本法能很好地调节脏腑的生理功能,特别是对胃肠功能有很好地调节作用。不仅用于儿童,也可用于成人。 1. 功效 疏通经络、调整阴阳、促进气血运行、改善脏腑功能以及增强机体抗病能力等作用。并对失眠有一定效果。临床常用于治疗小儿疳积、消化不良、厌食、腹泻、呕吐、便秘、咳喘夜啼等症。此外,也可作为保健按摩的方法之一。 2. 方向 由下向上,从臀裂(龟尾穴)至颈部大椎穴。 3. 作用次数:一般3~6遍,以皮肤微微发红为度。捏三提一:加大刺激量。

图5 背部经络图6 背部经络走行 1. 配合因作用在背部缺乏安全感,前几次操作多有哭闹, 但如能配合方可进行。 2. 本疗法一般在空腹时进行,饭后不宜立即捏拿,需休息 2小时后再进行。 3. 施术时室内温度要适中,手法宜轻柔。 4. 体质较差的小儿每日次数不宜过多,每次时间也不宜太 长,以3~5分钟为宜。 5. 脊拄部皮肤破损,或患有疖肿、皮肤病者,不可使用本 疗法。伴有高热、心脏病或有出血倾向者慎用。图6 背部解剖图 罗珊供稿 医博士编辑整理

小儿摩腹捏脊方法

摩腹: [位置]腹部 [操作]用掌面或四指指腹摩腹5分钟。 [作用]:健脾和胃,理气消食。 [临床应用]:摩腹较分推腹阴阳作用缓和。顺时针摩腹为泻法,能消食导滞通便,用于便秘、腹胀、厌食等;逆时针摩腹为补法,能健脾止泻,用于脾虚泻、寒湿泻。 捏脊: [位置]:大椎至长强成一直线(沿脊柱)。 [操作]:用捏法自下而上捏3-5遍,称捏脊法。捏脊一般操作5遍,最后2遍每捏三下将脊背提一下,称为捏三提一法。在捏脊前先在背部轻轻抚摩几遍,使肌肉放松。 [作用]:捏脊具有调阴阳、理气血、和脏腑、通经络、强键身体的作用。[临床应用]本法单用可常用于小儿疳积、腹泻等症。 部位一:足三里 位置:小腿前外侧,膝盖外侧窝下方四横指(本人手指)位置,距胫骨前缘一横指。 功效:足三里是“足阳明胃经”的主要穴位之一,可促进人体消化吸收,增强人体免疫力,调理脾胃、通经活络,从而达到预防疾病的作用。对于目前幼儿多发的秋季腹泻,按摩此穴位也有一定的预防保健效果。

动作要领:双手拇指螺纹面分别按压在双腿足三里穴位上,其余手指放在两侧助力。先轻后重,按照一定的方向进行按压。幼儿自行按摩时通常采用拍打的方法,四指并拢,对足三里穴进行敲击。 部位二:迎香穴 位置:鼻翼外缘中间的凹陷 功效:经常揉按迎香穴可促进局部血液循环,预防各种呼吸道疾病,增强肺部等呼吸系统的抵抗力。同时对幼儿排便也非常有好处。 动作要领:双手食指螺纹面置于迎香穴上,从轻到重,由浅而深,按照一定的方向按压,切忌用力过猛。 部位三:四神聪 位置:在头顶部,在百会穴前后左右各一寸处。两耳与头顶中穴交汇处为百会穴。 功效:为中医的经络奇穴,经常轻轻敲按能促进人体智力,提神醒脑,可促进儿童智力发育。 动作要领:采用点击法刺激。双手五指弯曲呈弓状,食指、中指、无名指置于左右神聪穴上点击,以穴位感觉酸胀为止。 部位四:耳轮 位置:耳廓周围的软骨,弯折的皮肤边缘。

小儿捏脊适应症及操作手法

又称捏积疗法,是小儿推拿疗法的一种,以祖国医学的阴阳五行、卫气营血、经络学说为理论依据,通过捏拿人体脊背所产生的良性刺激,而达到治疗或预防呼吸、消化系统某些疾病的目的,能调和阴阳,强壮体质,其健脾和胃的功效尤佳。 【手法】 1、一种是用拇指指腹与食指、中指指腹对合,挟持肌肤,拇指在后,食指、中指在前。然后食指、中指向后捻动,拇指向前推动,边捏边向项枕部推移。 2、另一种是手握空拳,拇指指腹与屈曲的食指桡侧部对合,挟持肌肤,拇指在前,食指在后。然后拇指向后捻动,食指向前推动,边捏边向项枕部推移。 上述两法可依术者的习惯和使用方便而选用。两手沿脊柱两旁,由下而上连续地挟提肌肤,边捏边向前推进,自尾骶部开始,一直捏到项枕部为止。重复3至5遍。一般每天或隔天捏脊1次。 【适应症】 临床常用于治疗小儿疳积、消化不良、厌食、腹泻、呕吐、便秘、营养不良、胃食道反流、咳喘、汗症、夜啼等症、霉菌性肠炎、遗尿、再发性腹痛、肺炎恢复期等症。 【禁忌症】 脊拄部皮肤破损,或患有疖肿、皮肤病的小儿,不可使用本疗法;伴有高热、心动过过速或有出血倾向者慎用。 【注意事项】

1、小儿的体位以俯卧位或半俯卧位,让背部平坦放松为宜。 2、本疗法一般在空腹时进行,饭后不宜立即捏拿,需休息2小时后再进行;施术时室内温度要适中,手法宜轻柔。 3、体质较差的小儿每日次数不宜过多,每次时间以3至5分钟为宜。【操作步骤】 首先让患儿俯卧床上,全身放松,取臀略低而头高位。 (1)、提捏法施术者位于患者左侧,将右手半握拳患者背部的衣服里,以右手食指栳侧面对拇指腹面,轻轻提捏脊柱皮肤肌肉,以脊柱为中心轴,从尾椎到大椎;来回反复6-10次,使局部皮肤潮红,然后用右手食,中指腹在脊柱两侧由上而下勒按皮肤肌肉,使脊柱两侧肌肉,韧带充分松懈。 (2)、按揉法;提捏手法完毕后,接着改用右手食指和中指的指腹面,采取肘力促动腕力,腕力带动指力,颤抖旋转按揉脊柱两旁特定穴(如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肺炎恢复期等呼吸系统疾病取肺腧穴为主:消化功能紊乱,先天性巨结肠,先天性不完全梗阻等胃肠道疾病取脾腧穴为主:营养性贫血,重度营养不良,遗尿等取肾腧穴为主)10-15分钟,一般每日施治一次即可,重症者可捏脊两次。 【注意事项】 呼吸消化系统及神经系统的恶性肿瘤不宜捏脊。

小儿捏脊疗法

小儿捏脊疗法 【概述】 捏脊疗法是连续捏拿脊柱部肌肤,以防治疾病的一种治疗方法,常用于治疗小儿“疳积”之类病症,所以又称“捏积疗法”,属于小儿推拿术的一种。 晋代葛洪《肘后备急方·治卒腹痛方》“拈取其脊骨皮,深取痛引之,从龟尾至顶乃止,未愈更为之”的描述,是目前见诸文献的最早记录。经后世医家不断的临床实践,逐渐发展成为捏脊疗法。 【基本内容】 1、捏脊的部位为脊背的正中线,从尾骨部起至第七颈椎。即沿着督脉的循行路线,从长强穴直至大椎穴。如头面部症状明显(目红赤、痒涩羞明、鼻腔红赤、牙齿松动、牙龈溃烂、面黄肌瘦、唇红烦渴、面红烦急、惊悸咬牙等)者,可捏至风府穴。捏拿完毕,再按肾俞穴。 2、施术时患者的体位以俯卧位或半俯卧位为宜,务使卧平、卧正,以背部平坦松弛为目的。 3、在捏脊的过程中,用力拎起肌肤,称为“提法”。每捏3次提一下,称“捏三提一法”;每捏5次提一下,称“捏五提一法”;也可以单捏不提。其中,单捏不提法刺激量较轻,“捏三提一法”最强。 4、施术时可根据脏腑辨证,在相应的背俞穴部位上用力挟提,以加强针对性治疗作用。如厌食提大肠俞、胃俞、脾俞;呕吐提胃俞、肝俞、膈俞;腹泻提大肠俞、脾俞、三焦俞;便秘提大肠俞、胃俞、肝俞;多汗提肾俞、照明俞、肺俞;尿频提膀肮俞、肾俞、肺俞;烦躁提肝俞、

厥阴俞、心俞;夜啼提胃俞、肝俞、厥阴俞;失眠提肾俞、脾俞、肝俞;呼吸系统病症提肾俞、肺俞、风门等。 【操作方法】 两手沿脊柱两旁,由下而上连续地挟提肌肤,边捏边向前推进,自尾骶部开始,一直捏到项枕部为止(一般捏到大椎穴,也可延至风府穴)。重复3~5遍后,再按揉肾俞穴2~3次。一般每天或隔天捏脊1次,6次为一个疗程。慢性疾病在一个疗程后可休息1周,再进行第二个疗程。 捏脊的具体操作方式有两种:一种是用拇指指腹与食指、中指指腹对合,挟持肌肤,拇指在后,食指、中指在前。然后食指、中指向后捻动,拇指向前推动,边捏边向项枕部推移。另一种是手握空拳,拇指指腹与屈曲的食指桡侧部对合,挟持肌肤,拇指在前,食指在后。然后拇指向后捻动,食指向前推动,边捏边向项枕部推移。上述两种方法可根据术者的习惯和使用方便而选用。 【适应证】 本疗法有疏通经络、调整阴阳、促进气血运行、改善脏腑功能以及增强机体抗病能力等作用。在健脾和胃方面的功效尤为突出。临床常用于治疗小儿疳积、消化不良、厌食、腹泻、呕吐、便秘、咳喘、夜啼等症。此外,也可作为保健按摩的方法使用。 【禁忌症】 脊拄部皮肤破损,或患有疖肿、皮肤病者,不可使用本疗法。伴有高热、心脏病或有出血倾向者慎用。 【注意事项】

捏脊

关于“捏脊”:

简图

捏脊中段 捏脊上段 茗茗妈:捏脊只往上,不往下是吗? 缘缘老师:一般情况下,捏脊都是从下到上来操作,但对于有高血压的人则建议从上到下来操作。捏脊除了对宝宝好,对成人也很好。 继续谈谈捏脊的好处:脊背是人体的一个重要部位,我通常比喻它叫做生命之树。从生理解剖来看,脊柱中有脊髓,是大脑的延伸,神经丛脊髓分支出来,散布到全身各处,大脑通过脊髓和神经网络指挥全身的活动。捏脊可以帮助神经系统的建立与完善,尤其对于特别爱出汗的宝宝,很多时候就是

交由于交感神经过度兴奋引起汗腺过多分泌。正常情况下交感神经通过控制出汗散热来调节人体的体温。很多跟我来学习的妈妈回去给宝宝按摩后都跟我反映说宝宝汗出的少了很多,我想捏脊在这里面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从经络方面看,脊背正中间是督脉,督就是“都督”、“总督”的意思,督脉就是总督全身阳气的一条经脉。脊背两旁,是足太阳膀胱经偱经的部位,膀胱经是人体偱经部位最广的一条经脉,阳气最多,而且膀胱经跟肾经相表里。可以说脊背是全身气血运行的大枢纽。 更重要的是,膀胱经还有一个特殊的作用:它联系着其他的脏腑。肺俞、厥阴俞、(就是心包俞)、心俞、膈俞、肝俞、胆俞、脾俞、胃俞、三焦俞、大肠腧、小肠俞、膀胱俞都在膀胱经上,分布于督脉两侧。所谓俞就是“输”,比如,肺俞就是肺脏的转输、输注之穴。例如,按摩肺俞穴,对于保养肺部和治疗肺部的疾病都有很重要的作用。其他俞穴,也是如此。捏脊不仅可以条畅水道,滋阴补血,还可以疏通全身气血的大枢纽,把五脏六腑的气机疏通一遍。对于肾水亏虚疗效明显。从下往上捏,一天一次,一次5-10遍就可以。如果有高血压,尤其是肝阳上亢型高血压最好从上往下捏脊。 捏脊在古代又称捏积,一个身体肥硕,明显有湿热瘀滞的成年人的背脊不是那么容易提起来了。并不是因为他肌肉结实,实际上说明他体内的淤积造成了皮肉的粘连。我们捏积就是要把这些粘连捏散,把淤积在背部的气血捏开。中医讲不通则痛,当我们脊背某个部位出现粘连的厉害的地方,一方面很难提起来,一方面又非常的疼痛,正说明它所对应的内脏或是所在的脊椎关节有病变或者劳损。当背脊这个大枢纽的气血通了,自然很多身体带上的或大或小的毛病也会自然消失。 而我们捏一个宝宝的背脊,会发现她脊背上的皮肉很松软,一提老高。因为我们自己捏脊常常觉得非常痛,也因此担心宝宝是否能受得了。其实宝宝

推拿手法重点

《推拿手法学》复习题一.单选题 1.首次详细记载了手法抢救自缢死的书籍是(《金匮要略》)。 2.“小儿虽无病,早起常膏摩囟上及手足心,甚翳风寒”见于(《千金方》)。 3.颞下颌关节脱臼的口内复位法最早记载于(《说文解字》)。 4.《灵枢·官能》记载按摩人员选材与考核的方法是(“爪苦手毒,为事善伤者,可使按积抑敝……手毒者,可使试按龟,置龟于器下而按其上,五十日而死矣;手甘者,复生如故也。”)。 5.按摩导引发源于我国的(中原(今河南一带))地区。 6.拈脊骨皮法相当于现在的(捏脊法)。 7.最早在中国最高医学教育机构太医着设有按摩博士的朝代是(隋代)。 8.“按导”一词为(张从正)首先提出的。 9.蝴蝶双飞是指双手同时操作(一指禅(偏锋)推法)。 10.小儿推拿体系建立的标志是(《小儿按摩经》的问世和一批小儿推拿专着的诞生)。 11.一指禅推法的主要操作特点是(沉肩,垂肘,悬腕,掌虚,指实,紧推慢移,深浅适度)。

12.掐法主要用于(急救(全身各部腧穴))。 13.丁氏滚法操作时肘关节屈曲的,约呈( 130°~150°)左右。 14. 摩法与揉法的主要区别是()。 15.下列手法中产热最高的是(擦法)。 16.一指禅偏锋推法以(头面部)部位最常见。 17.小鱼际擦法又称(侧擦法)。 18.分坎宫又称为(分阴阳)。 19.擦法操作之后,一般配合(润滑介质)使用。 20.推拿一词首见于我国的(《医门秘旨》)。 21.缠法的主要功效是(活血祛瘀、生肌托毒)。 22.平推法的操作以掌指着力在一定的治疗部位上作(直线推动)。 23.抖法的要求是(抖上肢的频率为200~250次/分,抖下肢的频率为100次/分左右;频率由快至慢;受术肢体要伸直,自然放松;操作时动作要连续不断;抖上肢的幅度较小,应控制在2~3cm,都下肢则幅度稍大;术者操作时要保持呼吸自然,不可屏气;在抖上下肢前,可先施以拔伸法和搓法;对患有习惯性肩关节脱位者慎用上肢抖法)。 24.以下哪一种手法是一指禅推法在临床上的操作变化(跪推法和缠法)。

小儿摩腹与捏脊方法

小儿摩腹与捏脊方法 Document serial number【LGGKGB-LGG98YT-LGGT8CB-LGUT-

小儿摩腹与捏脊方法 一、摩腹指用手掌掌面或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指并拢,在宝宝的腹部做顺时针环形摩动称摩腹。功用:健脾和胃、理气消食。主治:腹泻、腹痛、厌食、呕吐、腹胀、疳积、便秘等。注意事项:腹摩的方向与补泻有一定的关系,一般顺时针方向为泻法多,而逆时针方向则多为补法 二、捏脊疗法是连续捏拿脊柱部肌肤,以防治疾病的一种治疗方法,常用于治疗小儿“疳积”之类病症,所以又称“捏积疗法”,属于小儿推拿术的一种。它具有疏通经络、调整阴阳、促进气血运行、改善脏腑功能以及增强机体抗病能力等作用。操作方法:两手沿脊柱两旁,由下而上连续地挟提肌肤,边捏边向前推进,自尾骶部开始,一直捏到项枕部为止(一般捏到大椎穴,也可延至风府穴)。重复3~5遍后,再按揉肾俞穴2~3次。一般每天或隔天捏脊1次,6次为一个疗程。慢性疾病在一个疗程后可休息1周,再进行第二个疗程。捏脊的具体操作方式有两种:一种是用拇指指腹与食指、中指指腹对合,挟持肌肤,拇指在后,食指、中指在前。然后食指、中指向后捻动,拇指向前推动,边捏边向项枕部推移。另一种是手握空拳,拇指指腹与屈曲的食指桡侧部对合,挟持肌肤,拇指在前,食指在后。然后拇指向后捻动,食指向前推动,边捏边向项枕部推移。上述两种方法可根据术者的习惯和使用方便而选用。适应症:本疗法有疏通经络、调整阴阳、促进气血运行、改善脏腑功能以及增强机体抗病能力等作用。在健脾和胃方面的功效尤为突出。临床常用于治疗小儿疳积、消化不良、厌食、腹泻、呕吐、便秘、咳喘、夜啼等症。此外,也可作为保健按摩的方法使用。 三、迎香,定位:在鼻翼外缘中点旁开约0.5寸,当鼻唇沟中。眼睛正视,眼珠中心点直下,在鼻孔两旁约五分(拇指二分之一宽)的笑纹中取穴。刺激方式:1、用食指尖点压按摩,以左右方向刺激比较有效,一次约一分钟。揉按可以泻肺火,治鼻炎和上呼吸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