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教学设计(1).doc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教学设计(1).doc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教学设计(1).doc

教学设计表

学科历史授课年级七年级,八年级学校教师姓名

章节名称第四课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计划

一课时学时

此课是第一单元的最后一课,中国人民进行了顽强地反抗,由于清政

府的腐败,中国仍然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辛丑条约》的签订,学习内容分析

使中国人民陷入了苦难的深渊。中国的主权和国家的尊严再一次遭到

破坏。

八年级学生已经初步掌握归纳历史事件要素的方法,养成了查找,收

集资料及课前预习的习惯;他们仍然以形象思维为主,理性的思考,

学习者分析

分析,综合,能力不足;喜欢形象具体的历史描述,对抽象的历史结

论和历史分析不重视。

课程标准:了解八国联军侵华的史实;结合《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

分析《辛丑条约》对中国民族危机全面加深对影响。

知识与技能:了解八国联军侵华的史实, 说出《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及解决措

教学难点及解决措

施并分析此条约对中国民族危机全面加深的影响。

了解义和团反侵略斗争的史实,对比清政府的软弱无能,

认识中国民族危机全面加深的重要原因。

过程与方法:比较法。通过对列强历次侵华战争的比较得出,中国正

在遭受越来越多的国家侵略;通过比较历次战争签订的内容,得出中

国人民遭受的灾难越来越深重的认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八国联军的烧、杀、抢、掠,给中国人民造成

深重灾难。《辛丑条约》是帝国主义向清政府进行的又一次穷凶极恶的

敲诈勒索。处于弱势中的的中国人民是不畏强暴的,这是中华民族的

优良传统。我们应不忘国耻。以振兴中华为己任。

八国联军侵华史实和《辛丑条约》的内容,观看《辛丑条约》签

约视频片段,使学生整体上认识《辛丑条约》内容。

《辛丑条约》的影响及如何理解请政府是“洋人的朝廷”。采用谈话交流,教师引导;分组讨论,合作探究;学生提问,讨论回答等三

种形式从“严禁人民反帝”,“赔巨款” ,“拆炮台”,划“使馆界”四个

方面分析史料,得出结论,深刻认识《辛丑条约》对中国民族违纪全

面加深的影响,突出重点。

概括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突出重点。

一激情导入,以旧引新

二对话交流。展示成果

战争的背景,经过采用对话交流,动手操作,展示成果的方式学

1、背景处理:学生填写《时局图》列强所划分的势力范围。

2、战争经过:利用八国联军侵华动态示意图,学生便操作示意

图边简要叙述侵华过程,主要战役。

合作探究,声称观点

战争的结果,影响采用教室示范引导学生合作探究的方式进行。

1、看视频提取有效信息,掌握战争结果:列强在什么时间强迫

请政府签订了什么条约?条约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2、深化教材设置问题:列强发动战争的真正目的是什么?

教学设计思路

3、为了突破教学的重点,从四个方面对条约内容逐条分析:“严

禁人民反帝” “赔巨款和拆炮台”

讨论:炮台被拆毁意味着什么?准许列强在战略要地驻兵会造成怎么

严重的后果?

划“使馆界”在北京的什么位置?说明了什么?讨论:比较《南

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的赔款数目、剧额赔款給中国带

来的危害是什么?以关说、常关税和盐税作抵押的严重性是什么?

4、解决“伏笔“问题:回答”列强发动战争的真正目的是什么?

课堂总结,课外探究

中国怎样才能摆脱民族危机,中华民族能否振兴,此后还有那些

国人进行了怎样的探索和革命?结果如何?

三、查漏补缺,巩固知识

依据的理论

授教理论,以学定教理论

信息技术应用分析

知识点学习水平媒体内容与形式使用方式使用效果

战争的背景简单多媒体

投影良好多媒体

ppt 良好

战争的经过简单

战争的影响有难度多媒体视屏良好

教学过程(可续页)

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所用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时间

培养学生审读

历史地图提炼

对话交流,展示战争背景、

6 分钟

成果经过

出示《时局图》动手操作课件重要信息及陈

述历史问题的

能力

充分发挥学生

的主体性,深刻

理解《辛丑条

约》带来的严重

危害,进一步增合作探究、生成战争的结26 分播放视频,提分组讨论,合作

强对国家、民族观点·果、影响钟出问题探究

的历史责任感。

领悟用史料佐

证历史结论的

思维方法,初步

形成在合作探

究的基础上得

出结论的能力。

延伸重点,对课堂内容总课堂总结,课外

设置问题, 4 分钟提出问题学生质疑结,层层深入的探究

进行总结设置问题

反馈练习,

反馈练习,践行

4 分钟巩固知识,举一

学生互评互有效点评查遗补漏

运用反三

一激情导入、以旧引新上课伊始,在低沉的音乐、侵华画面的烘托下,从整个单

元主题的高度进行导入;二对话交流、展示成果:战争的背景、经过采用对话交课

三生成观点、合作探究:战争的结果、影响流、动手操作、展示成果的方式学习

采用教师示范引导学生合作探究的方式进行。

1 看视频提取有效信息掌握战争结果。

2 深化教材设置问题。

3 深化教材设置问题

程4 突破重难点,对条约内容逐条分析

图解决“伏笔”问题课堂总

结,课外探究

烽火擂台,践行运用

抓住主题,设计板书

1 以新课程的理念作指导,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合作探究,深化和拓展教学

材,全面落实三维目标。

2在生成观点,合作探究的环节中,个别学生参与度不够。

高中历史必修一《抗日战争》教学设计

《抗日战争》教学设计 (一)、课标要求:列举侵华战争日军的罪行,简述中国军民抗日斗争的主要史实,理解全民族团结抗战的重要性,探讨抗日战争胜利在中国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的历史地位。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了解抗战初期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行径和中国人民团结抗战、奋勇杀敌的史实; 2)、掌握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认识国共两个战场在抗日战争中所做出的历史贡献以及抗日战争的胜利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 1)、提出问题,互相讨论,在这一学习过程中体验、感知、理解和解释历史,培养“论从史出”的历史学习理念,培养学习历史的兴趣和激发学习热情。 2)、情景再现,问题探究,师生合作,生生合作,学生自己探究学习。 3)、运用多样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如音乐、图片、讨论、阅读等,引导学生积极地去体验及反思历史。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学习,加深对这段惨痛历史的认识,激发历史使命感,树立强国之志。 2)、通过学习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初期倡导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行全面抗路线,开辟敌后战场,激发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感情。 3)、通过学习全民族的团结抗战和中国军民英勇抗战的史实,培养坚强的意志和团结合作的精神,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使学生认识到,中华民族是自强不息的民族,应该向为了祖国和人民做出了奉献的仁人志士学习,在个人与国家的关系上应以民族大义为重,培养学生为祖国做贡献的使命感和爱国主义情操。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侵华日军的滔天罪行;全民族抗战局面的形成;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难点: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作用,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四)学情分析 《抗日战争》这节课同学都很熟悉,而且很多同学对这部分知识比较感兴趣,加上抗日战争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素材。经过一段时间的高中历史学习,学生已经对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方法有了一定程度的掌握,也已经学会在阅读中提取有效信息。准备采取学生自主探究为主与教师适当引导归纳总结相结合的方法,创设问题情景,把学生的情感调动起来,让学生在互动学习中获得规律性认识,并加强合作精神的培养。 (五)教学方法和手段 教学方法:重新整合教材,根据“日本侵华与中国抗战”对教材内容进行整合,主要采用情境讨论式教学法、问题探究式教学法、小组合作探究,由浅入深,层层推进,从高度、广度、深度上拓展学生的思维,师生共同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教学手段:采用制作PowerPoint课件的方式辅助教学。

教案第7课抗击八国联军

第7课 抗击八国联军 ?教学分析? 【重点难点】 重点:义和团运动和“扶清灭洋”;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难点:分析《辛丑条约》对中华民族的危害。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们知道,甲午中日战争的结局是签订《马关条约》而告结束。甲午中日战争以后中国的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中国不但支付了巨额的赔款,丧失了大片领土,更重要的是,大片领土的割让,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在19世纪晚期,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西方列强在中国强占“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中华民族到了亡国灭种的关头。中国社会各个阶层都起来实行救亡图存,我们今天将要学到的义和团运动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发生的。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第7课:抗击八国联军。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义和团运动 1.教师讲述:西方列强在侵略中国时,主要用了三种手段:鸦片、枪炮、十字架。自第一次鸦片战争结束后,欧美的天主教、耶稣教和沙俄的东正教,依靠不平等条约和大炮的保护,先后向中国派遣传教士,到19 世纪末已达三千三百多人。他们在中国建立教堂,网罗教徒,收集情报,干涉词讼,挑拨民族关系,实行文化侵略,并为本国政府出谋划策,掠夺中国利权,起到了侵略者的大炮所不能起到的作用。中国人民对此极其痛恨,持续实行反抗。作为较早被传教的山东遭到了外来文化宗教侵略更为严重,所以,山东人民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榨下,首先爆发了义和团运动。 2.教师提问:义和团是由哪些组织发展起来的?最初的斗争矛头是谁? 学生回答:义和团由山东、直隶一带的义和拳、民间结社和练拳习武的组织发展而来。斗争矛头是:腐败的清朝政府。 3.教师讲解:19世纪末,随着帝国主义的侵略的加剧和外国传教士活动的猖獗,义和团转变为具有广泛群众性的反帝斗争组织。为此,义和团提出了“扶清灭洋”的口号。 4.教师提问:谈谈你对“扶清灭洋”口号的理解?(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教学设计教案

第5课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总第5课时) 设计人:临沂汤头中学杜善祥使用人班级姓名 [学习目标] 1.了解义和团运动的反帝史实;了解八国联军侵华的基本史实;掌握《辛丑条约》的签订、内容及危害。 2.综合对比《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的内容,分析《马关条约》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危害;综合归纳中国由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社会的过程,提高分析对比问题的能力。 3、通过学习本课中八国联军侵华的史实,使学生认识到这是20世纪初帝国主义列强对外侵略掠夺空前野蛮、残暴的殖民战争,中国人民不会忘记1900年的国耻与国难;中华民族有着坚决反抗外来侵略的光荣传统,义和团的英勇抵抗,显示了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是阻止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最主要、最直接的原因。 [学习重点] 1.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辛丑条约》。 [学习难点] 分析《辛丑条约》对中华民族的危害。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1.阅读教材p20导入框和正文第一段,回答: 1)义和团兴起的时间、地点、发展状况、斗争矛头、性质? 2)八国联军的名称、侵华时间、总司令、进犯路线、重要战役? 2、阅读教材p20正文第二段及小字材料说一说:八国联军在中国犯下了哪些滔天罪行?清政府又是如何表现的?导致了什么后果? 3、熟练掌握:《辛丑条约》签订的时间?国家?主要内容? (二)合作探究: 1、我的问题: 交流结果:

2、我们的问题: 交流结果: 3、老师的问题: 1)《辛丑条约》签订后,有人指出清政府已经成为:“洋人的朝廷”。这种说法是否正确?为什么? 2)《辛丑条约》中的划定使馆界,与今天的使馆区有何不同? (三)拓展延伸:结合所学知识,综合归纳:中国是怎样一步一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化国家的?原因有哪些?我们应该怎样做? (四)系统总结:知识建构 影 响 1、本节课的收获: 2、本节课的不足

2019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六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第22课抗日战争的胜利教案新人教版

第22课抗日战争的胜利 一、知识与能力 了解全民族坚持抗战、中共七大、战略反攻和日本投降等基本史实,探究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及伟大意义,培养学生依据史实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通过了解张自忠和左权的典型事迹,以及全国各界团结抗战的情况,说明抗日战争是全民族的抗战,明确论从史出的基本观点;根据中共七大的背景和内容,分析中共七大的历史意义;将本课所学内容与之前学习的内容进行有机结合,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分析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将抗日战争和之前学习的列强侵华战争进行对比,引导学生讨论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抗击外来侵略、捍卫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进一步增强爱国主义情感。结合现实,冷静地剖析历史、正视历史,树立理性的爱国主义情感,以积极的态度面对未来。 重点:中共七大;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与伟大意义。 难点: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与伟大意义。 【导入新课】 1945年9月2日上午9时,标志着二战结束的日本投降签字仪式,在停泊在东京湾的密苏里号主甲板上举行。经过八年的全民族抗战,中国军民终于迎来了抗日战争的历史性胜利。中国军民是如何坚持抗战的?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与伟大意义是什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第22课:抗日战争的胜利。 【内容探究】 一、全民族坚持抗战 师:请同学们阅读教材,说一说抗战相持阶段到来之后,日本采取了哪些措施? 生:日军对国民党政府进行政治诱降,辅之以军事打击;加紧进攻敌后抗日根据地;加强对占领区的军事统治和经济掠夺。 师:日本侵略者政策的改变,对中国抗战有什么影响? 生:在日本的诱降下,汪精卫公开叛国投敌,在南京建立了伪国民政府。国民党顽固派制造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 师:面对出现了新的情况,中国共产党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坚持抗战,反对妥协,打退了国民党顽固派的破坏行动。同时在各敌后抗日根据地掀起了大生产运动,打破了日、伪军的封锁。 师:请同学们根据教材,说说全民族抗战的表现有哪些? 生: 师总结: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全国各族、各政党、各政治派别求同存异,共同抗敌,使日本侵略者陷入了中华民族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

《义和团运动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教学设计

《义和团运动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教学设计 课标要求 课程内容: 1.列举实例,综合多种因素,认清清末中国面临空前的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 2.讲述近代中国人民反抗列强侵略和专制统治的故事,解析近代中国仁人志士探索中华民族复兴之路的艰辛。 3.评述重要历史人物的功过,恰当说明他们在历史进程中的作用。 活动建议 1.引导学生思考,八国联军侵华,因何发生、中国反侵略为何失败,《辛丑条约》带来什么后果,帮助他们把握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线索。 2.讲故事,无论以人物为主还是以事件为主,都要注意结合人物的身份、事件的背景,分析其失败的原因。讨论他们对历史进程的作用,评价其是非功过。 一、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阅读书本了解义和团运动的概况;运用多种资料了解八国联军侵华的基本史实,知道《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 2.通过分析史料和义和团提出的“扶清灭洋”口号,分析义和团运动的进步性与局限性,学会正确评价、分析历史事件;结合《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学生综合分析《辛丑条约》的签订给中华民族造成的严重危害;学会用联系的观点分析历史事件,推理事件演变的结果或影响。 3.通过文字资料、故事讲述等,体验中华民族仁人志士的爱国情怀,及探索的艰辛曲折。树立“不忘国耻,警策奋进”的民族责任感。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辛丑条约》的内容及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2.难点: 对义和团运动的评价。 三、教学策略 1.主要采用图文结合、比较学习法、自主学习法,以史导论、论从史出、史论结合,创设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 2.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 3.学生准备:预习课本,通过网络收集有关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的史料或图片。

抗日战争 教案1(人教版必修1)

第16课抗日战争 【三维目标】 1.知识:卢沟桥事变、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实现、国民党正面战场四次会战、中共全面抗战路线、日军的侵略罪行、抗战的胜利 2.能力:对片面和全面抗战路线本质及结果的认识,培养学生用阶级的观点和比较方法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思想:认识抗日战争是在统战旗帜下,全民族的抗战,民族利益高于党派、阶级利益。【教材分析】 重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 难点:国共两党实行不同的抗战路线的原因。抗抗战胜利的原因及地位 【教学方法】 (1)采用问题教学法(2)合作教学法 【导入新课】 教师:今天是星期一,同学们刚刚参加完升旗仪式回来,现在我来考考大家:升国旗唱的国歌原名叫什么? 学生:《义勇军进行曲》 教师:我们一起来唱一段国歌吧!(文娱委员领唱,学生齐唱国歌) 教师:从甲午中日战争到今天的一百多年里,民族危机意识始终笼罩在国民心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便是这种意识的集中反映。这首歌创作于1935年,由田汉作词,聂耳谱曲。从这首歌创作的历史背景看,歌词中“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指的是什么?当时中华民族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学生:华北事变或日本侵华;抗日救国或救亡图存。 教师:这一时期,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请大家翻开课文第30页,让我们一起来了解这场决定中国命运的著名战争──抗日战争。 【讲授新课】 一、全民族抗战

1.日本侵华的原因 为了全面掌握战争爆发的原因,可以适当地补充资料,从世界史的角度介绍抗日战争的历史背景和历史地位。 ⑴历史背景: 根本原因:日本资本主义发展的困境和摆脱困境的对策;历史原因:从大陆政策到“国策基准”的既定国策; 现实原因:新一轮经济危机的冲击加剧了侵略的野心,日本法西斯专政的建立; 有利条件:中国的国内局势为国共对峙,国民政府尚未作好充分的准备,国际社会绥靖之风盛行。 2.卢沟桥事变 1937年7月7日的卢沟桥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全面进攻中国的开始,卢沟桥中国军队的抗战,是中国全国性抗日战争的开始。面对日本全面侵华的威胁,国共两党停止内战,组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领导全国人民共同抗战。统一战线的建立是由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决定的,符合中华民族全民族的利益。 2、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外敌当前,国共两党捐弃前嫌,组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了两个战场。 3、中共创建敌后抗日根据地,开展游击战 4、国民政府正面战场抗战,组织四次会战 中国广大军民同仇敌忾,英勇抗击日本侵略者。日军曾扬言:三个月灭亡中国。结果,仅仅一个上海,日军就打了三个多月。日军恼羞成怒,所到之处,烧杀淫掠,无恶不作,犯下了滔天罪行。他们已经不是一支军队,而是一群野兽! 二、日军的滔天罪行 1、南京大屠杀 2、潘家峪惨案 3、七三一部队 (播放纪录片、幻灯:南京大屠杀片段及照片、影片《屠城血证》片断、潘家峪惨案、七三

第5课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教案

第5课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义和团运动的兴起和发展。 2、掌握八国联军侵略中国的过程和八国联军在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 3、掌握《辛丑条约》的签订及内容。 4、分析《辛丑条约》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危害。 过程与方法: 1、引用诗句,引导学生从诗句中寻找历史的能力。 2、通过学习义和团运动的历史,从中引导学生分析义和团运动的斗争对象是帝国主义,从而得出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中华民族与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3、结合《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分析《辛丑条约》的签订给中华民族造成的严重危害,以培养学生综合分析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史实,使学生认识到这是20世纪初帝国主义列强对外侵略掠夺空前野蛮残暴的殖民战争,中国人民不会忘记1900年的国耻与国难;中华民族有着坚决反抗外来侵略的光荣传统,义和团的英勇抵抗,显示了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是阻止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最主要、最直接的原因。 教学重点:八国联军的侵华战争,《辛丑条约》 教学难点:分析《辛丑条约》对中华民族的危害。 教学方法: 1、诗词辅助法。在导入新课时引用康有为的诗句,培养学生从诗句中寻找历史的能力。 2、视频图像法。通过对一些图像资料的观看,加深学生了解八国联军侵华罪行。 3、讨论法。对于《辛丑条约》的影响,可组织学生讨论,让其把道理想通。教具:多媒体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1、图片:1999年12月31日北京世纪坛前中国人民喜迎新千年。 请同学们说说当时中国人迎接新千年到来时的心情。 (兴奋、喜悦、激动,对新的世纪充满了希望。希望祖国更加繁荣,人民更加幸福。) 2、我们生活在和平的年代,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我国实行改革开放,祖国更加富强。我们因为我们是中国人而感到自豪。 但在一百多年前,同样是迎接新的世纪,即20世纪的到来时,当时的世界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 第7课 抗击八国联军 教案

第7课抗击八国联军 ?教学分析?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义和团运动;抗击八国联军 教学难点:“扶清灭洋”口号的提出;《辛丑条约》的内容和影响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一组义和团的拳民被清朝当地政府和八国联军折磨斩杀的现场照) 在19世纪晚期,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西方列强在中国强占“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中华民族到了亡国灭种的关头。中国社会各个阶层都起来进行救亡图存,我们今天将要学到的义和团运动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发生的。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第7课:抗击八国联军。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义和团运动 (一)义和团运动 1.材料展示:于是西人之教堂遂为若辈之城社,而民教涉讼之案,地方官几于不敢问矣!因而教焰日张,民气日积,自来教堂之变端,何莫非平时积忿之所致哉! 2.问题思考:结合材料分析义和团是在怎么的历史背景下兴起的? 3.教师讲述:西方列强在侵略中国时,主要用了三种手段:鸦片、枪炮、十字架。自第一次鸦片战争结束后,欧美的天主教、耶稣教和沙俄的东正教,依靠不平等条约和大炮的保护,先后向中国派遣传教士,到19世纪末已达三千三百多人。他们在中国建立教堂,网罗教徒,收集情报,干涉词讼,挑拨民族关系,进行文化侵略,并为本国政府出谋划策,掠夺中国利权,起到了侵略者的大炮所不能起到的作用。中国人民对此极其痛恨,不断进行反抗。作为较早被传教的山东遭到的外来文化宗教侵略更为严重,因此,山东人民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榨下,首先爆发了义和团运动。 4.教师提问:义和团是由哪些组织发展起来的?最初的斗争矛头指向谁?(学生讨论) 提示:义和团由山东直隶一带的义和拳、民间结社和练拳习武的组织发展而来。初期斗争矛头:腐败的清朝政府。

第5课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第5课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教材分析] 本课讲述八国联军侵华暴行、义和团对八国联军的抗争、《辛丑条约》等史实,重点:八国联军的侵华暴行;《辛丑条约》。难点:义和团运动和《辛丑条约》的影响。 [教学目标] 1、了解八国联军侵华史实; 2、结合《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分析《辛丑条约》对中华民族危机全面加深的影响。 3、感知义和团对八国联军的抗争的史实,理解当时民族危机的全面加深与中国人民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5、进一步认识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增强奋发图强、振兴中华的决心,培养面向世界、与时俱进、学习先进、勇于革新的思想意识。 [教学设计] 一、温故知新: 材料题1、邓世昌图片和挽联 “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 读后请回答: 1、该诗句是为谁而写的? 2、该人物在什么战争中的什么战役里壮烈牺牲的? 3、此次战争对中国造成了什么影响?

材料二2、丘逢甲的诗句 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 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请回答: 1、作者愁什么? 2、“去年今日割台湾”,指哪年的什么事件? 3、诗中所述事件对中国产生了什么影响? 二、导入新课:甲午战争后,随着帝国主义侵略的一步步加深,中国人民不堪忍受欺压和凌辱,再次掀起反抗运动。今天,我们来继续学习19世纪与20世纪之交列强对中国的新侵略——八国联军侵华,以及中国人民的又一次伟大抗争——义和团运动。 三、实施目标: 1、指导学生自主学习,了解基本史实: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辛丑条约》 2、指导学生分组了解基本知识。 3、引导学生查看相关资料,加深印象,进行情感目标教育。 4、比一比,谁最棒 (1)结合《辛丑条约》内容,说出其危害和影响。 (2)《辛丑条约》中的划定使馆界,与今天的使馆区有什么不同?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教案

第四课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义和团运动兴起和发展的大致情况 2、识记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爆发的时间和组成八国联军的八个国家及《辛丑条约》签订的时间和主要内容 3、理解八国联军侵华的目的,知道八国联军抢掠北京的暴行 二、能力与方法 1、通过引导分析义和团运动提出的“扶清灭洋”口号,培养学生抓住主要矛盾、一分为二地分析评价历史现象的能力 2、通过逐条分析《辛丑条约》的危害,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历史分析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义和团战士和清军部分爱国官兵团结战斗、共同杀敌的史实,让学生理解人民群众中蕴藏着伟大的力量和不屈的民族精神,加深对“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理解 2、通过揭露八国联军破坏和掠夺中国国宝、践踏中华文明的罪行,使学生永远牢记国耻、国难,树立振兴中华的坚定信念。 【重点难点】 一、重点: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侵华的斗争;《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危害。 二、难点:《辛丑条约》对中华民族严重危害的认识。 【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前面我们学习过“甲午中日战争”一课,我们知道,甲午中日战争的结局是中国失败,日本胜利。这场战争以中日签订《马关条约》而告结束。甲午中日战争以后中国的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我们可以看到我们不仅支付了巨额的赔款,丧失了大片领土,更重要的是,大片领土的割让,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在19世纪晚期,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当时主要表现为强占“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具体情况在上节课的时候我们已经做了分析,我们知道列强瓜分了中国的大部分地区。中华民族在这时候已处于亡国灭种的关头。中国社会各个阶层都起来进行救亡图存,我们今天将要学到的义和团运动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发生的。下面我们来看具体内容。 二、讲授新课 (一)义和团运动 【师】:西方列强在侵略中国时,主要用了三种手段:鸦片、枪炮、十字架。自从第一次鸦片战争结束后,欧美的天主教、耶稣教和沙俄的东正教,依靠不平等条约和大炮的保护,先后向中国派遣传教士,到19世纪末已达三千三百多人。他们在中国建立教堂,网罗教徒,收集情报,干涉词讼,挑拨民族关系,进行文化侵略,并为本国政府出谋划策,掠夺中国利权,起到了侵略者的大炮所不能起到的作用。中国人民对此极其痛恨,不断进行反抗。那么,作为较早被传教的山东遭到了外来文化宗教侵略更为严重,因此,山东人民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榨下,首先爆发了义和团运动。我们看到书上20页,讨论回答一下几个问题: 1、义和团最早兴起在什么地方?其斗争矛头是什么?后来运动中心在哪里?

伟大的抗日战争(人民版必修一教案详案)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历史 人民版必修一 专题二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第三课伟大的抗日战争 课程标准:列举侵华日军的罪行,简述中国军民抗日战争的主要史实,理解全民族抗战的重要性,探求抗日战争胜利在中国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的历史地位。 导入: 师:自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一部中国近代史在某种意义上就是一部沾满中国人鲜血和耻辱的历史,侵略者和掠夺者无时无刻不在撞击着古老国家脆弱的外壳,在这个过程中,日本成了最凶狠的敌人,自明治维新制定大陆政策以来,在近代史上日本三番四次地侵略中国,严重阻碍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当洋务运动初见成效的时候,日本发动了甲午战争,中国国际地位从此一落千丈。当后来民国时期蒋介石的国民政府刚刚开始在经济上有所作为时,日本又给其当头一棒,发动了更大规模的侵华战争,这就是抗日战争,现在就让我们把目光投向发生在70多年前的那一场全民族抗战。请同学们翻到教材第35页,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本单元的第三课:伟大的抗日战争。 【板书】第三课伟大的抗日战争 师:所谓抗日战争,是指从1931年9月18日,日本侵略者发动九一八事变开始,到1945年日本投降,中华民族遭受了日军最残酷的蹂躏和摧残,中国人民奋起反抗,艰苦卓绝抗争了14年,最终打败日本侵略者的事件。我们所说的所谓八年抗战用来指代抗日战争是不太贴切的抗日战争应该是以七七事变为界限,前六年后八年,前面是日本局部侵华,中国人民掀起抗日救亡运动,后八年是日本全面侵华,中国人民进行了全民族的抗战。 新课: 一、侵华日军的罪行 【板书】一、侵华日军的罪行 1、背景: (1)日本制定大陆政策,征服满蒙,灭亡中国,称霸世界 (2)1931年经济危机 (3)国民政府全力围剿红军 师:首先我们来看日本侵华的背景,首先是日本明治维新以来是定的大陆政策,灭亡中国就是日本的基本国策,1927年日本就制定了征服满蒙的侵略方针。 同学们看资料卡片上,这里的支那就是日本人对中国的蔑称,说要征服中国就得先征服满洲和蒙古,要征服世界就要先征服中国,要是把中国都征服了,

山东省枣庄市第三十一中学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5课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教案 新人教版

一、本课教材地位分析: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是中华民族历史上一次深重的民族灾难,它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耻辱,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其损失之惨重超过了鸦片战争以来历次外祸之总和;是民族危机最严重的时期。清王朝腐朽不堪、积贫积弱现象彻底暴露,亡国之祸迫在眉睫。也正是这场战争,促成了自鸦片战争以来前所未有的民族觉醒,危机也是转机。因此本课在教材中的地位举足轻重,让初中生深入认识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并从中吸取教训是非常必要的。“面对外强的侵略和瓜分,中国社会各阶层奋起抗争,寻求救国救民的道路”这条线索中的一次伟大的反帝爱国运动,它是下一单元的重要内容之一,并在本册中起着关键和承接作用。 二、课程标准 知道义和团运动和抗击八国联军侵华的史实;结合《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分析《辛丑条约》对中国民族危机全面加深的影响 三、教学目标: 了解义和团运动的兴起、发展以及八国联军侵华的基本史实。 结合《辛丑条约》的内容,分析《辛丑条约》的签订给中华民族造成的危害,培养学生综合分析的能力。 通过对八国联军侵华史实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它是一场20世纪初帝国主义列强对外侵略掠夺空前野蛮残暴的殖民战争,真正体会到“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初步树立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 通过学习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的史实,培养学生的情感,使其继承中华民族不屈不挠、前仆后继、反抗外辱的优良传统。 四、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八国联军侵华、《辛丑条约》 难点:分析《辛丑条约》对中华民族的危害 五、教学流程设 计 说 明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展示以下歌谣 浑河北,龙河南,村村镇镇立了团。 哪怕官家把头砍,哪怕洋人闹的欢! 百姓个个拿起刀,见了鬼子往上蹿, 剁的剁,砍的砍,只要齐心就好办。 教师:你知道这首歌谣出现的时间和反映的历史内容吗? 学生:1900年,义和团的兴起。 教师:这首歌谣在19世纪末的华北流传很广,反映的是义和团反帝斗争的情况。1900年春,义和团运动发展到京津地区,斗争矛头直指帝国主义侵略势力。为镇压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帝国主义列强组成八国联军开始了大规模的侵华战争。说明:本环节要求学生通过阅读、分析材料,了解义和团运动出现的背 (二)教师引领,合作探究: 一、民众的力量——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 教师:八国联军包括哪八个国家,联军统帅是谁?先对什么地方发动进攻,结果怎么样? 学生:英美俄日法德意奥八国联军两千多人,由英国海军司令西摩尔率领,从大沽到天津乘火车进犯北京。在廊坊被义和团围困,死伤多人,狼狈逃回天津。 展示:

教案第7课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

第7课义和团抗击抗击八国联军 二、重点难点 重点:义和团运动和“扶清灭洋”;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难点:分析《辛丑条约》对中华民族的危害。 三、教法:启示法、谈话法、阅读法、讨论法 四、教具:多媒体课件、地图册 五、教学过程: 我们知道,甲午中日战争的结局是签订 《马关条约》而告结束。甲午中日战争以后 中国的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中国不仅支付了 巨额的赔款, 大片领土的割让,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 心,在19世纪晚期,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 国的狂潮,西方列强在中国强占“租借地” 和划分“势力范围”,中华民族到了亡国灭 种的关头。中国社会各个阶层都起来进行救 亡图存,我们今天将要学到的义和团运动就 是在这种情况下发生的。今天就让我们一起 学习第7课:抗击八国联军。 二、新课讲授 一:义和团运动的兴起 1. 主要用了三种手段:鸦片、枪炮、十字架。 自第一次鸦片战争结束后,欧美的天主教、 耶稣教和沙俄的东正教,依靠不平等条约和 大炮的保护,先后向中国派遣传教士,到19 世纪末已达三千三百多人。他们在中国建立 教堂,网罗教徒,收集情报,干涉词讼,挑

提问:1900年8月,八国联军攻陷北京后,犯下了哪些罪行?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始。到《马关条约》使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大大加深。今天我们所学习的《辛丑条约》的签订,即标志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 三、课堂总结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参与国家最多的一次侵华战争。《辛丑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完全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中国的失败和不平等条约的签订进一步暴露出清政府的腐朽反动。一些本来对清政府还抱有幻想的人彻底清醒过来,同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一起,决心以武力推翻清朝的腐朽统治,中国近代史上的一场革命的风暴即将来临。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抗日战争教案(一)

抗日战争教案(一)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要求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卢沟桥事变、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的抗战、日军侵华的滔天罪行、百团大战、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及抗战的胜利。 比较分析抗战初期两个战场的不同特点及特点成因; 全面分析抗战胜利的原因,尤其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伟大作用及其形成的原因、过程; 分析中国战场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贡献及地位和抗战胜利对中国近代化进程的作用; 结合时事客观分析历史与现实的联系,思考战争给中日两国带来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运用情景教学法,创设问题情景,通过探究学习,启发引导把学生的情感调动起来,积极参与到课堂中去; 开展师生合作、生生合作,学生自己探究的学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国家和民族的利益高于一切。国难当头之时,中华民族的儿女团结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为维护民族独立进行卓绝的斗争。

使学生认识到日本帝国主义发动的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造成了极大的灾难,中国人民的抗战是“民族抗战”。 通过本课学习,增强学生民族自尊心、自信心,激发民族责任感、历史使命感,树立强国之志、人文意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全民族的抗战 难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教材分析: “抗日战争”原旧人教分四课时,现人教则浓缩为一课时。与旧人教相比,新课程: 对日军的暴行除原有的南京大屠杀、“七三一”部队外,还增加了“潘家峪惨案”; 中国的抗日还增加了“中国远征军”赴缅抗日、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还增加了“武汉会战”; 略去了中共根据地建设和中共“七大”相关内容。 ★主干知识认识和学习点睛 本节课主要讲述了中国抗日战争的情况,主要围绕三个内容展开:日军不断扩大对华侵略并在中国制造灭绝人性的屠杀、中华民族在国共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推动下开展全民族的抗日救亡活动和抗战胜利。。全方位介绍了中国抗战艰辛历程。要充分认识中共在面对复杂形势之下,抓住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及时调整策略推动着全民族抗战局面的

必修一第四单元第14课《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精品教案

第14课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背景、过程及结果,八国联军侵华的主要史实,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认识战败对中国政局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甲午战争经过和《马关条约》影响的分析,加深对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危险、民族危机空前加剧理解,掌握分析历史问题的方法。 (2)通过对义和团起因、口号以及结果的分析,认识到义和团运动是民族矛盾空前激化的结果,让学生掌握正确评价历史事件的方法。 (3)结合八国联军侵华的史实,使学生认识帝国主义列强侵华的本质,掌握透过历史现象看本质的历史思维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对《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等不平等条约的分析,激发学生对丧权辱国的切肤之痛,增强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的历史责任感。 (2)结合甲午战争结果的分析,使学生深刻体会“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从而树立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学习的远大志向。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原因及社会影响 从《课标》要求来看,要求掌握列1840年到1900年强侵华的史实,这就要立足于对战争原因和影响的分析,这也是了解中国近代屈辱史和抗争史的基本线索。 难点:如何评价义和团运动 义和团运动是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是要事迹,教材对义和团运动的论述较少,学生很难有整体认识。因此需要恰当补充一些资料,帮助学生理解义和团。 三、教学方式 1、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教师讲授;师生讨论 2、教学方法:探究式教学法、列表法、比较法、分析法 四、课时安排: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导入:一道日本历史考题引起的思考:每次给同学讲授这一课都会让我想起多年前的一道日本历史考题。曾经有一位日本教师在历史课上给学生出了一道题目:日本跟中国100年打一次仗,19世纪打了日清战争(甲午战争),20世纪打了一场日中战争(抗日战争),21世纪如果日本跟中国开火,你认为大概是什么时候?可能的远因和近因在哪里?如果日本赢了,是赢在什么地方?输了是输在什么条件上?分析之。 看到这个题目,一方面不免让我们感慨历史考题可以是这样出的!中日两国在历史教学侧重点的不同。也引发我们对中日两国百年战争的思考。 日本学生的判断,大都认为中国跟日本的摩擦会从东海开始(钓鱼岛就是位于东海),从台湾海峡开始,时间判断上大致在2015年至2020年之间。 今年2014年是甲午中日战争爆发120周年。今天我们一起回顾这场对中国影响至深的战争。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5课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人物素材解析

第5课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瓦德西 简介 瓦德西,全名阿尔弗雷德·海因里希·卡尔·路德维希·冯·瓦德西(Alfred Graf Von Waldersee,1832—1904年)德国人,他的家庭是德意志一个小邦的亲王,父亲和外公都是将军。瓦德西本人当然也秉承家庭传统从军,不过他加入普鲁士总参谋部的时间却比较晚,35岁才成为总参军官。瓦德西在普法战争之前被派驻巴黎当大使馆武官,在这个职务上搜集了非常详尽的法国军事、政治情报,正是因此而引起总参谋长毛奇的注意和欣赏。不过普法战争期间,瓦德西回到德国却没有上战场,而是担任国王的副官,虽然没有战功,但是给国王和宫廷留下很深的印象。后任德国总参谋长.晋升陆军元帅。1900年8月任八国联军统帅,11月抵达北京,指挥侵略军由津、京出兵侵犯山海关、保定、正定以及山西境内,残酷镇压义和团,屠杀中国人民,胁迫清政府接受议和大纲,扩大列强侵华权益。1901年6月回国。著有《瓦德西回忆录》,中文节译本名《庚子联军统帅瓦德西拳乱笔记》。 生平 瓦德西(waldersee)是20世纪初侵华的八国联军的统帅,传说中瓦德西和清末名妓赛金花有一段交往。瓦德西担任八国联军统帅之前生平事迹少有人知。他在德意志军事史上是有份量的。 瓦德西早在当八国联军统帅之前就在欧洲军界有很高的地位了。他是德国总参谋部的第二任参谋长。自从1871年普法战争胜利以后,普鲁士国王建立德意志帝国成为德皇威廉一世,到1945年二战结束,德军总参谋部一共只有过13位总参谋长。其中第一次世界大战前3位:毛奇(Moltke),瓦德西(1888年接任),施利芬(Schlieff en,1891年起),这3位都是伯爵元帅。第一位毛奇是欧洲名将,1857年以少将军衔出任普鲁士总参谋长,是对丹麦、奥地利、法国战争的胜利者,在普鲁士统一德意志的过程当中和铁血首相俾斯麦一文一武,堪称珠联璧合的黄金搭档。瓦德西是毛奇选定的接班人。第三位施利芬就是后来非常著名的施利芬计划的制订者,是位很有份量的军事思想家。 战后,瓦德西当过精锐的第13乌尔兰(Uhlan)团团长和第10军参谋长。他娶了一个美国富孀,因此在贵族上层讲究排场的交际圈很受欢迎。到1882年,毛奇物色自己的接班人,因为对瓦德西才华的欣赏和他的家世背景而选中了50岁的瓦德西,任命他当军需总监(first quartermaster) ,实际就是副总长。而且因为毛奇当时已经八十多岁,又对瓦德西完全信任,所以瓦德西可以全权处理所有的总参谋部事务。因此,虽然瓦德西只当过3年正职的总参谋长,但实际上掌握总参的时间却要长得多。后来瓦德西于1888年正式接替毛奇出任陆军总参谋长。 瓦德西掌握总参谋部的时期是和平时期,没有仗打。瓦德西的工作作风和毛奇不同。毛奇基本上是个没有什么政治企图的纯军人。帝国的政治事务一般由俾斯麦说了算,再加上当时老毛奇在皇帝面前的威望已经是一言九鼎的人物,真想发表什么意见一句话就足够了,也没有运用政治权术的必要。但瓦德西本质上是个政治将军,对权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一、教学目的:要求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义和团的兴起、八国联军入侵、八国联军的滔天罪行、《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二、重点和难点:《辛丑条约》及其对中国社会的严重危害 导入新课:21世纪的钟声敲响时,中国的改革开放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地提高,以至于有人说21世纪将是中国的世纪;而在20世纪的钟声敲响时,帝国主义发动了第五次大规模的侵华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那么,帝国主义为什么要发动这场战争呢?这场战争给灾难深重的中国又带来了怎样的危害呢?(板书课题) 一、八国联军的入侵: 1898年,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在中国强占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哪些租借地和势力范围?)随着帝国主义侵略的深入,中国出现了反帝爱国的义和团运动。 1、入侵的目的:扑灭义和团的反帝斗争,扩大对中国的侵略 2、八国联军的入侵: (1)组成: (2)路线:大沽-天津-北京 1900年6月,英、美、法、俄、德、意、日、奥八国组成侵略联军,由英国海军中将西摩尔率领,从天津租界出发,向北京进犯、由西摩尔率领的侵略军,沿途遭到义和团和清军的阻击,。乘火车从天津到北京只需几个小时的路程,侵略者费了四天的时间才走了全程的一半--到达廊坊车站。6月14日,义和团攻进这座车站,杀死侵略军多人。几天以后,义和团再向据守在廊坊的侵略军猛攻,歼敌几十人。侵略军被迫撤退到杨村车站,又遭到义和团的狙击,死伤几十人。侵略军沿运河向天津逃命,直到26日,才在俄国援军的帮助下,逃回天津租界,死伤三百人。后来西摩尔回忆这件事说:"义和团所用设为西式枪炮。则所率联军必全体覆没。"当西摩尔联军在廊坊受阻时,八国联军30多艘军舰准备进攻大沽炮台,联合舰队向大沽守将罗荣光发出最后通谍,威迫中国守军交出炮台。罗荣光严词拒绝。侵略军向大沽炮台发起进攻,罗荣光率部英勇抵抗,敌人死伤260多人,击沉击伤敌舰6艘,6个小时之后,大沽炮台失守,天津门户被打开。侵略军增兵至2万人左右,大举向天津进犯,义和团猛烈的打击敌人,在战斗中,守卫天津的将领聂士成阵亡,天津很快陷落。大沽炮台失守的消息传到北京后,6月21日清政府被迫宣战。在北京,义和团民向东交民巷的外国使馆发动猛烈进攻,烧毁比、奥、荷、意四国使馆。清政府虽然向各国宣战,但是没有真正抵抗的决心。慈禧太后很快就下令停止攻击使馆,继而派人给使馆送去米面、蔬菜、瓜果等物品。8月,八国联军攻陷北京,,慈禧太后带着光绪皇帝仓皇出逃。9月下旬,德国元帅瓦德西任联军总司令,增兵至10万,继续扩大侵略。

高一年级历史《甲午中日战争》教案

甲午中日战争 教学目标 1.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背景。日本对朝鲜的侵略。甲午中日战争的经过和李鸿章的避战求和政策:战争的爆发;战争的两个阶段-平壤战役和黄海战役;辽东战役和威海战役。战争的性质及结果。《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三国干涉还辽。台湾人民的反割台斗争。 2.通过学习甲午战争爆发的原因,使学生了解到:中日甲午战争是在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在世界范围内再次掀起争夺殖民地高潮这一背景下爆发的,日本得到了西方列强的支持,它是日本统治者推行扩张政策、蓄谋侵略中国的一个步骤;通过分析甲午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使学生认识到:社会制度落后、清政府腐败是近代中国挨打受辱的关键所在;通过分析《马关条约》对中国的影响,使学生认识到:《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给近代中国社会带来严重危害,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 3.通过学习中国爱国官兵和台湾军民英勇顽强抵抗外敌入侵,培养学生树立国家民族利益高于一切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通过分析日本蓄意发动侵华战争的原因和学习日军在战争中所犯下的罪行,使学生认识到资本主义的侵略性,激发学生对侵略暴行的愤恨,树立报效祖国的志向。 教学建议 教材地位分析 中日甲午战争以及《马关条约》的签订是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化进程中的重要事件。《马关条约》的签订不仅使列强获得了在华建厂权,而且,大额的战争赔款和“赎辽费”迫使清政府与列强签订具有很强政治奴役性的借款协定。由此,列强不仅实现了对华资本输出的愿望,还进一步加强了对清政府的控制。中日甲午战争中,清政府的投降政策和中国的惨败,大大助长了列强争夺中国的野心。瓜分中国一事被列强提上日程,很快地,列强在中国掀起了强占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的瓜分狂潮。 重点分析 本课重点是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背景和《马关条约》的影响。1894年爆发的中日战争,是日本政府推行扩张政策和长期以来蓄谋侵略中国的必然结果。19世纪70年代是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时期,各列强都想在中国获得更多的政治、经济特权和利益。因此,他们为了各自的侵略目的,对日本的侵略采取默许或纵容的态度。他们的态度与目的不仅有利于日本实施其侵略计划,而且,也影响了《马关条约》内容的执行。学习这一内容,有利于培养学生全面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所以,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背景是重点。《马关条约》是《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丧权辱国的条约,是日本强加给中国人民的一付沉重枷锁,是帝国主义与封建主义相结合,把中国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一个极严重的步骤,学习这一内容,将会帮助学生理解《马关条约》对中国社会影响的严重性。所以《马关条约》的影响是本课又一重点。 难点分析 本课难点是《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大大加深”从哪些方面反映出来,学生对此不易理解。学生在理解条约的一影响时,很难将条约的签订与帝国主义阶段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掠夺由以商品输出为主发展成以资本输出为主的特点联系起来,而资本输出将进一步加强资本主义国家对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政治、经济控制,加深被掠夺地区的殖民地化。所以,《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 重点、难点突破方案

第5课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原创] 第5课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原创:教学设计,初二历史 第5课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洮南市万宝镇煤窑中学:李淑芬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八国联军侵华的基本史实。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中华民族有着坚决反抗外来侵略的光荣传统,义和团的英勇抵抗,显示了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是阻止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最主要、最直接的原因 [重点和难点] 八国联军的侵华战争、《辛丑条约》是本课的重点。 “分析《辛丑条约》对中华民族的危害”是本课的难点。 [教法、学法]应用多媒体课件,表演法,运用问题目标教学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课时]1课时 [课型]新授课 [教具]八国联军的侵华战争相关多媒体、图片 [教学过程] 1)复习提问上节内容。 2)导入新课:同学们,在20世纪后期,有一位老人改变了中国人的命运,你知道他是谁吗,又是通过什么政策改变中国人命运的呢?(生答)可是在20世纪初期,也有一件事改变了中国人的命运,你知道这件事是什么吗?(生: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是的,这节课 就让我们共同了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3)讲授新课: 第5课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师: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是怎样爆发的呢?请欣赏历史短剧《八国联军侵华》。 生表演: 旁白:甲午中日战争后,随着帝国主义侵略加深,一些外国传教士页疯狂地欺压中国人民。从1895年起活跃在山东的民间组织义和团掀起了反帝爱国运动,1900年春,义和团实力已发展到京津地区,斗争矛头直接指向帝国主义侵略势力。帝国主义对义和团的迅猛发展感 到恐慌。 许多外国人,一个接一个的说:“大清帝国的乱民起义了,大清帝国的乱民起义了,以威 胁到我们的利益了,怎么办?怎么办?”! 英军司令西摩尔:“(打电话)喂,是美国总统吗?我是英国海军司令西摩尔,大清王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