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义庆《世说新语选》作者、题解与课文补充讲义

刘义庆《世说新语选》作者、题解与课文补充讲义
刘义庆《世说新语选》作者、题解与课文补充讲义

劉義慶《世說新語選》作者、題解與課文補充講義

吳勇宏編

問題一:請閱讀課本作者、題解、補充資料與資料一至三,並回答下列問題。

1.《世說新語》原名是?又名為?內容共分為?以性質而言屬於哪類文體?書中內容可以反映當時那些社會現象?書中具備哪些特色?

2.《世說新語》編著成書者是誰?他為何要投身於文學創作中?這原因連帶影響魏晉時期在宗教與文學上流行什麼?

3.請閱讀資料三。「小說」一詞最早出現於何處?於何時發展成熟?中國古典小說可分為哪兩大系統?各自在何時成果豐碩?魏晉時期的小說可分為哪兩類?分別受何種社會因素影響?

資料一

資料二

資料三

問題二:請閱讀課文與補充資料(溫馨小叮嚀:別忘記要完成表格中的空白部分喔!)

1.在「詠絮之才」中,謝太傅大笑樂的原因是什麼?「灑鹽空中差可擬」與「未若柳絮因風起」兩句對白雪紛紛的比喻是否都貼切?以「文義」而言,哪一句表現較好?為什麼?

2.在「雪夜訪戴」中,那一字可扣緊全文?故事展現魏晉名士風流率性的一面,請問其中風流之處為何?率性之處為何?這種行事風格為何被當時稱為名士?

3.在「絕妙好辭」中,運用何種手法呈現故事?如何呈現?(勇宏案:這手法在《世說新語》一書中十分常見,請分析事件中人物的行為表現)此篇被列於「捷悟」,你覺得理由是什麼?

4.請閱讀楊脩補充資料。楊脩如此聰明且反應快,可以稱為人才,為何曹操會殺他呢?如果你是他的朋友,請問你會給他什麼建議?

問題三:請閱讀資料四,並回答下列問題。

1.第一則中,三人的形象分別是什麼?(勇宏案:人物形象可從其行事作為判斷,這對於評斷小說是很重要的)王導與王敦兩人面對石崇的表現,你覺得是否恰當?可以如何應對?

2.第二則中,裴楷對於阮籍的行為採取的作法與態度是什麼?為什麼當時的人會嘆為兩得其中?這對你而言,你有何想法?

3.第三則中,謝安認為「吉人辭寡,躁人辭多」的理由是什麼?你是否認同這樣的看法?為什麼?

4.第四則中,曹操的人物性格是什麼?(勇宏案:這篇可以證明《世說新語》在寫作人物上的突出特色)整件事情中,你得到的體會與感想是什麼?

資料四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课文题目及作者串联

匠心文档,专属精品。 人教九上语文课文题目及作者串联 诗人,就要有毛泽东的大气磅礴,一曲《沁园春雪》,引发无数英雄豪杰竞相折腰;诗人,就要有郑愁予的浪漫柔情,一首《雨说》,蓄满对大地儿童无限甜蜜深情的祝福;诗人,就要有江河的婉约朦胧,一首《星星变奏曲》,道尽人们追求美好幸福生活的衷肠;诗人,就要有济慈的温馨怡人,一曲《蝈蝈与蛐蛐》,弹奏大地永不消亡的乐音;诗人,就要有叶赛宁的恬淡宁静,一首《夜》之旋律,在星光微漾的夜色中闪烁迷人的光泽。 星空朗照,明月依依,氤氲在一片诗意中,梁启超一行人等漫步山林,深感《敬业与乐业》于世人的重要,雨果紧随其后,激情发表《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傅雷则展示了《傅雷家书两则》,苏霍姆林斯基当场写了一封《致女儿的信》。这些名人学者的相聚,由此拉开了一场文化之旅的序幕。 月夜的这次盛会,让鲁迅决定返回久违的《故乡》,他由此踏上了曹文轩的《孤独之旅》,沿途遇见莫泊桑,正在寻找《我的叔叔于勒》,他想,这难道不是黄蓓佳的《心声》吗? 罗迦.费.因格认为《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丁肇中也提出《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趁此机会,培根向大家《谈读书》的好处,马南邨却《不求甚解》,鲁迅暗想,《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难道真是这样吗?施耐庵设计《智取生辰纲》,罗贯中对《杨修之死》深表叹惜,及时总结出为人的机谋,吴敬梓帮助《范进中举》,曹雪芹教导《香菱学诗》,哪一种又不是智慧的显露呢? 在他们影响下,司马迁写下了流芳百世的《陈涉世家》,《战国策》令《唐睢不辱使命》,陈寿提出《隆中对》,诸葛亮献出《出师表》。“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温庭筠漫步沉思中,不由独倚望江楼,深情《望江南》。范仲淹一腔爱国热情,感悟出《渔家傲秋思》。落叶纷飞的时季,苏轼和部下一道《江城子密州出猎》,眼见这次声势雄伟的出行,李清照暗忖,等到来年《武陵春》降临,一定要和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匠心教育文档系列 1

白雪纷纷何所似刘义庆(世说新语)

白雪紛紛何所似劉義慶(世說新語) 謝太傅1寒雪日內集2,與兒女3講論文義4。俄而5雪驟6,公欣然曰﹕「白雪紛紛何所似?」兄子胡兒7曰﹕「撒鹽空中差8可擬9。」兄女10曰﹕「未若11柳絮因風12起。」公大笑樂。 作者簡介 劉義慶(公元403-444),出身於南朝劉宋宗室,是宋武帝劉裕的侄子,襲封臨川王,先後擔任過荊州刺史、江州刺史等職。他愛好文學,門下招聚了一批在當時負有盛名的文士。《世說新語》便是劉義慶與他的門客共同編篡而成的。 《世說新語》又稱《世說》,是一本筆記小說集。全書分:「德行」、「言語」、「政事」、「文學」等三十六門,每門少則幾篇,多則數十篇乃至上百篇。內容主要記錄了漢末、魏、晉時期士大夫的言談和軼聞趣事,反映了當時士族的精神面貌和社會風尚。全書語言精煉,善於通過言語和行為的描寫,刻畫人物的性格特徵。此書對後世筆記小說影響甚大,在中國小說中自成一體。書中不少故事,或為後世戲曲小說所取材,或成為詩文常用典故和成語。 本篇選自《世說新語》第二門《言語》,收錄的都是時人雋語的故事。 賞析重點 本文敘述了謝安與晚輩吟詩詠雪、家庭和樂的情景,故事中特別顯出謝道韞敏捷的才思。 一個寒牛的下雪天,謝安一家人聚會,與後輩談論寫詩作文的道理。不一會兒,雪越下越緊,謝安興致盎然地說:「這白雪紛紛揚揚的像甚麼呢?」侄子胡兒說:「抓起鹽來,撒向空中,紛紛落下,大致可以比擬。」侄女謝道韞說:「那還不如說成是柳絮隨風飄起。」謝安聽後哈哈大笑,十分高興。 一家人老老少少聚在一起談天說地,本就是一個其樂融融的溫馨場面,而集會的主題竟然是談詩論文,那就更是一件風雅盛事了。謝安即興出題,想考一考後輩的才學,而謝朗和謝道韞爭相回答,顯然令他非常滿意,以至「大笑樂」。本篇雖只寥寥幾筆,而人物的精神面貌卻已歷歷在目,兩個年輕人以言語逞能,謝安老懷大慰,聲情笑貌,都躍然紙上。謝氏家族作為東晉顯赫一時的高門望族,人才輩出、滿門風雅的盛況,亦鮮明可睹。 「撒鹽空中差可擬」一句,在描寫雪的顏色、形狀都極為形似,但忽略了鹽是具有一定重量的顆粒,不能飛揚﹔撒鹽空中後落下來的情景,不能與白雪漫天飛舞的形態相比。謝道韞以「柳絮」比雪,二者都是白色,而且輕盈柔軟,趁風而起,靈動飄忽﹔這一比擬,盡顯雪花輕揚飛舞的神韻,同時也創造出一種優美的意境。論自然,論情致,論韻味,要比擬「白雪紛紛」,「柳絮因風起」就比「撒鹽空中」好得多了。 1謝太傅:甲謝安,東晉著名的政治家,死後獲贈號太傅,故後世稱他為謝太傅。 2內集:家人聚會。 3兒女:指家族內的後輩,下單指自己的兒子、女兒。 4文義:文章義理。 5俄而:一會兒。 6驟:急速。雪驟謂大雪紛飛。 7胡兒:即謝朗,字長度,小名胡兒。謝安之兄謝據的長子。官至東陽太守。 8差:差不多,大略。 9擬:比擬。 10兄女:即謝安長兄謝弈的女兒謝道韜,是古代著名的才女。 11未若﹕不如,比不上。 12因風:趁著風。

九年级语文上下作者简介

九年级上下文学常识 2少 第1课沁园春雪 选自《毛泽东诗集》沁园春,词牌名;雪,写作对象。 毛泽东,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思想家。 第2课雨说 选自《郑愁予诗的自选Ⅰ》——20世纪70年代末 郑愁予,原名郑文韬,台湾诗人。重要诗集《梦土上》《衣钵》《郑愁予诗选集Ⅰ》《郑愁予诗选集》等14部,《郑愁予诗选集Ⅰ》被列为“影响台湾三十年三十本书”之一 第3课星星变奏曲 选自《上海文学》——1980年——朦胧诗 江河,1949年生,北京人,原名于友泽。 第4课外国诗两首——蝈蝈与蛐蛐、夜——田园诗 《蝈蝈与蛐蛐》选自《世界流派诗选》 济慈(1795—1821),英国浪漫主义诗人 《夜》选自《世界流派诗选》 谢尔盖·亚历山大德洛维奇·叶赛宁(1985—1925)俄罗斯诗人 第5课敬业与乐业 选自《饮冰室合集》第十四册 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中国近代维新派代表人物,学者。戊戌变法的领袖之一, 第6课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 选自《雨果文集》第十一卷 雨果(1802—1885)法国浪漫主义,资产阶级民主作家。 伏尔泰(1694—1778)法国哲学家、史学家、文学家、启蒙思想家。作品《哲学通讯》 第7课傅雷家书两则 选自《傅雷家书》——书信集 傅雷(1908—1966)翻译家,文艺评论家。几乎翻译法国全部重要作家作品。 第8课致女儿的信 选自《关于爱的思考》 苏霍姆林斯基(1918—1970)苏联教育实践家、教育理论家。作《苏霍姆林斯基选集》 第9课故乡 选自《呐喊》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第10课孤独之旅 选自《草房子》——长篇小说 曹文轩(1954—?)当代作家、儿童文学家。江苏盐城人。 第11课我的叔叔于勒 选自《羊脂球》——短篇小说 莫泊桑(1850—1893)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作品《项链》《一生》 与俄契诃夫、美欧·亨利合称“世界三大短篇小说之王” 第12课心声 选自《儿童时代》 黄蓓佳(1955)江苏如皋人。作品《小船,小船》《夜夜狂欢》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8课 《〈世说新语〉二则》刘义庆及《世说新语》简介

刘义庆及《世说新语》简介 刘义庆简介 刘义庆(403--444),南朝著名文学家。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宋宗室,武帝时袭封临川王。官至兖州刺史、都督加开府仪同三司。撰笔记小说集《世说新语》,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等36篇。记叙汉末至东晋士族阶层人物的言谈轶事,生动形象地反映出当时士族的生活方式与精神面貌。语言精炼、生动传神,对后世小说影响极大。其中“周处除三害”、“望梅止渴”、“击鼓骂曹”等故事,成为后世戏曲小说的素材,“新亭对泣”、“子猷献戴”等也成为后世诗文常用的典故。梁刘孝标作注,旁征博引,为后人所重。另有《幽明录》,今佚。鲁迅《古小说钩沉》辑其佚文200余条,皆记神鬼怪异之事。 《世说新语》简介 《世说新语》是南北朝时期(公元420年~公元581年)有关东汉到南朝刘宋人物轶事的杂史。作者是宋的临川王刘义庆(公元403年~公元444年),梁朝的刘峻(字孝标)作注。在汉代时,刘向曾写《世说》,但已散失。《世说新语》原名也是《世说》,所以为和刘向的区别,又叫《世说新书》,宋代之后改为现在这个名字。 编著者刘义庆(403~444),南朝宋宗室,袭封临川王,曾任荆州刺史、江州刺史等职。《宋书?宗室传》说他“爱好文义”,“招聚文学之士,近远必至”。著有《徐州先贤传赞》九卷及《典叙》、志怪小说《幽明录》等。刘义庆以前的志人(轶事)小说有晋裴启的《语林》、郭澄之的《郭子》等,均已散佚。《世说新语》虽被保存了下来,但近代学者根据唐写本残卷考证,亦经后人删改,与原貌已有很大出入。 《世说新语》通行本为 6卷,36篇。分德行、语言、政事、文学、方正、雅量、识鉴、赏誉、品藻、规箴等36门。内容主要是记载东汉后期到晋宋间一些名士的言行与轶事。书中所载均属历史上实有的人物,但他们的言论或故事则有一部分出于传闻,不尽符合史实。此书相当多的篇幅系杂采众书而成。如《规箴》、《贤媛》等篇所载个别西汉人物的故事,采自《史记》和《汉书》。其他部

九上M1U2课文

Unit 2 The Grand Canyon was not just big When I arrived, it was early morning and it was raining. I got out of the car, went through a gate and walked along a path. In the east, the sky was becoming light, but beside the path, it was still very dark. I knew it was there, but there was nothing to see. After about a kilometer, a stranger appeared in front of me. “Am I going the right way?”I asked. He knew where I was going. “Yes,”he replied, “you’ll get there in five minutes.”Finally, I came to some rocks, and stopped. I looked carefully over them, but it was still too dark to see anything. Suddenly, the clouds cleared and the rain stopped. The sun rose behind me and beyond the rocks. I saw that the ground fell away and down to a river, far below me. I was on the edge of the Grand Canyon, one of the wonders of the natural world. I looked down to the Colorado River about 2 kilometers below me. If you put the three tallest buildings in the world at the bottom of the canyon, they still won’t reach the top. Then I looked across to the other side of the canyon. How far is it? It’s 20 kilometers, maybe more. Finally, I looked to my left and to my right, and on both sides the canyon disappeared into the distance… over 400 kilometers long. The Grand Canyon is not just big. It’s huge!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课文作者简介及字词精练卷

第一课沁园春.雪(毛泽东) 作者介绍 毛泽东:(1893---1976),字润之,笔名子任,湖南湘潭人。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思想家、诗人、书法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其在文学上有很高的造诣,创作的大量诗词作品气魄雄伟、意境开阔,著作主要收入《毛泽东选集》(四卷)《毛泽东文集》(八卷)和《毛泽东诗词集》中。 文体知识:词是一种韵文形式,由五言诗、七言诗和民间歌谣发展而成,起于唐代,盛于宋代,原是配乐歌唱的一种诗体,词句的长短随着歌调而改变,因此又叫做长短句。按字数可分为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长调(91字以上),一般分上下两阙(片)。每首词都有一个调名,称“词牌”。到宋代,有些此人为表明词意,常在词调下加题目,词牌与题目用“.”隔开,词派基本分为婉约派和豪放派。 1.生难字 qìn 沁园春(qìn)莽mǎng莽(mǎng)素裹(guǒ)妖娆(rǎo) 俱往矣(jù)今朝(zháo)风骚(sāo)稍逊(xùn) 2.多音字 折腰(zhé)可汗(hán) 折折腾(zhē)汗汗水(hàn) 折耗(shé) 3.形似字 奔驰chí包裹guǒ娇惯jiāo风骚sāo 松弛chí行囊náng天骄jiāo隔靴搔痒sāo 4.重点词语 北国:指我国北方。 惟余莽莽:只剩下白茫茫一片。莽莽,形容原野辽阔,无边无际。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群山好像(一条条)银蛇在舞动,高原(上的丘陵)好像(许多)白象在奔跑。 红装素裹:形容雪后天晴,红日和白雪交相辉映的壮丽景色。红装,原指妇女的艳装,词中指红日照耀大地。素裹,原指妇女的淡装,词中指白雪覆盖大地。 妖娆:娇艳美丽。 折腰:弯腰行礼,词中是倾倒的意思。 文采:词中用来概括广义的文化,包括政治、思想、文化在内,后文的风骚也是此意。 风骚:原指《诗经》中的“国风”和屈原的《离骚》。 一代天骄:指称雄一世的人物,天骄,天之骄子。

刘义庆与《世说新语》

刘义庆与《世说新语》 刘义庆本是宋武帝刘裕之侄,刘裕大弟弟长沙王刘道怜的第二个儿子,13岁时被封为南郡公。因叔父临川王刘道规没有儿子,刘义庆便被朝廷过继给刘道规为后,因此袭封为临川王。 史称刘义庆自幼聪敏过人,受到伯父刘裕的赏识。刘裕曾夸奖他说:“此我家之丰城也。” 刘义庆年轻时曾跟从刘裕攻打长安,回来后被任命为东晋辅国将军、北青州刺史,徙都督豫州诸军事、豫州刺史。刘宋建立后,他以临川王身份历任侍中、中书令、荆州刺史等显要职务。当时“荆州居上流之重,地广兵强,资实兵甲,居朝廷之半。”因为刘义庆被认为是宗室中最优秀的人才,所以朝廷才委派他承担如此显要之职。后又改授散骑常侍、卫将军、江州刺史、南兖州刺史、开府仪同三司等一系列重要职务。 刘义庆为人“性简素,寡嗜欲”,“受任历藩,无浮淫之过,唯晚节奉养沙门,颇致费损。” 刘义庆性爱文艺,喜与文学之士交游。在他的周围,聚集着一大批名儒硕学。他自己也创作了大量丰富著作,著有《徐州先贤传》10卷;又曾仿班固《典引》作《典叙》,记述皇代之美;此外还有《集林》200卷,《世说新语》10卷。其中,最著名当然是那部千古流传的《世说新语》。 《世说新语》是刘义庆所创作的一部主要记载汉末、三国至两晋时期士族阶层的言行风貌和轶事琐语的笔记小说。此书不仅保留了大量反映当时社会生活的珍贵史料,而且语言简炼、文字生动鲜活,又是一部文学价值极高的古典名著。自问世以来,便得到历史文士阶层的喜爱和重视,至今仍在海内外广为流传。刘义庆也因为此书而名垂千古。 刘义庆在公元444年去世,终年42岁,谥为临川康王。 刘义庆生有5个儿子,均有功名:长子刘烨(一作晔),嗣封为临川王;次子刘衍,官任太子会人;三子刘镜,官任宣城太守;四子刘颖,任前将军;五子刘倩,官任南新蔡太守。临川哀王刘烨,官至通直郎,后被太子刘邵杀害。刘烨生子刘绰,字子流,承嗣为临川王,官至步兵校尉,顺帝末年因谋反被杀,临川王国也被废除,后裔不明。

苏教版(2018)九上课文文学常识及内容整理

苏教版(2018)九上课文文学常识及内容整理 〖第一单元〗 1、《鼎湖山听泉》作者是谢大光,当代散文家。作者把山泉当做山的灵魂来写,从自己对泉水的喜爱之情的不断升华之中,透露出对人生的见解:历史是生生不息的,美感是充满生机的。 2、《林中小溪》选自《林中水滴》,作者普里什文,苏联作家。本文通过小溪流过森林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冲决一切障碍、非到达自由水域不可的顽强精神的描写,透露出融入自然、亲和自然的感情,表现出自己的生活信念和人生哲理。 3、《飞江滴翠记黄山》是一篇解说词,是为电视旅游风光片《话说长江》中黄山部分而写的。作者柯蓝,当代散文家、小说家。它借助于电视镜头展示画面来介绍自然风光的,使用了现代影视的表现手法。 4、《画山绣水》作者杨朔,现代散文家。这篇散文从漓江上观赏山水自然风景出发,去发掘因奋斗而取得美好生活的内涵,表现出珍惜现在、创造未来的人生理想。 〖第二单元〗 5、《故乡》体裁是短篇小说,选自《呐喊》,作者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现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本文以叙事主人公“我”回乡迁居的见闻感受为线索,描写旧时代中国农民的生活遭际和精神病苦,抒写了作者对现实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相互隔膜的深沉忧虑,以及打破彼此隔膜、探求人生新路的执著信念。闰土是在生活重压之下“辛苦麻木而生活”的劳苦民众的代表,杨二嫂是人格被扭曲的庸俗小市民的典型,“我”是追求新生活的知识分子的形象。 6、《我的叔叔于勒》是短篇小说,作者莫泊桑,法国作家,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羊脂球》、《项链》。说以菲利普夫妇因于勒贫富而前后变化的态度,组成令人惊叹的情节波澜,表现世态的炎凉,通过神情、动作、语言描写、形象的表现他们嫌贫爱富、虚伪自私的灵魂,从而展现了金钱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冷酷关系。 7、《在烈日和暴雨下》节选自长篇小说《骆驼祥子》,作者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现代作家。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等,剧本《茶馆》、《龙须沟》等。本文通过对祥子痛苦艰难的生存状况的真实描写,反映了老北京底层生活的小人物的悲惨命运,揭露和控诉了社会的黑暗和残酷,表达了作者对社会底层劳动者的真挚同情和深刻理解。8、《多收了三五斗》是一篇短篇小说,作者叶圣陶,现代著名作家,儿童文学作家、教育家。原名叶绍钧。小说以20世纪30年代初期江南农村为背景,通过旧毡帽朋友们“丰收成灾”的遭遇,多方面写出了“多收了三五斗”的农民只能更加不幸与无奈的原因,描绘了旧中国农民共同的悲惨命运,表现了作家对乡村、对农民真挚的同情,让我们体会到作家对当时社会的愤恨之情。 〖第三单元〗 9、《成功》选自《流行哲理小品?中国卷》,作者季羡林,北京大学教授、中科院士、著名古文字学家、历史学家、作家。文章以个人经历说理论述成功之道,分析成功的三个必要条件,指出无论是治学或是干事业,都不能依赖天资和机遇,只有通过勤奋,才能走向成功。 10、《幻想是美丽的》作者是何塞?埃切加赖(1832 -1916),出生于马德里。西班牙著名政治家、剧作家和诗人。他是19世纪末期西班牙最杰出的剧作家。他与法国诗人弗雷德里克?米斯特拉尔一起获得了 1904年诺贝尔文学奖,成为第一个获得诺贝尔奖的西班牙人。他的代表作有《伟大的牵线人》。本文主要阐述幻想是美丽的,要热爱幻想并为之奋斗。 11、《学问和智慧》选自《理趣小品》,作者罗家伦,现代学者、教育家、思想家。分析了学问与智慧的区别与联系,指出学问固然离不开智慧,同时智慧也不能离开学问,学问与智慧相辅为用,缺一不可,进而提出我们不但需要学问,而且更需要智慧,需要以智慧去笼罩学问、透视学

《世说新语》两则 刘义庆 七年级(上)

《世说新语》两则刘义庆七年级(上) 《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讲论文义。俄而 ..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与儿女 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 ..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1.内集:家庭聚会。 2.儿女:家中年轻一辈。2.俄而:不久,不一会儿。 3.欣然:高兴的样子。 4.拟:相比。 5.差:大致,差不多。 6.未若:比不上。 7.聚:急速。 8.因:因为。 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人聚会在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谈诗论文。忽然间,雪下得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他哥哥的女儿道韫说:“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太傅高兴得笑了起来。道韫是太傅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⑴文章第一句总述了谢太傅家人咏雪的背景,极精练地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时间:寒雪日;地点:内集;人物:谢太傅、儿女;事件:讲论文义 ⑵《咏雪》中“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气氛?从上下文看,“儿女”的含义与今天有什么不同?营造了一种“融洽”“欢快”“轻松”的家庭气氛。 ⑶用“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来比拟“大雪纷纷”,你认为哪个更好?为什么?你还能说出一两个形容飞雪的好比喻吗? “柳絮”一喻好,它给人以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正如英国大诗人雪莱所说,“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有深刻的意蕴;好的诗句要有意象,意象是物象和意蕴的统一。“柳絮”一喻好就好在有意象;“撒盐”一喻仅有物象而无意蕴,所以说不好。 ⑷主题:本文通过一日大雪,谢太傅与儿女共同讲论文义,赞扬了谢道韫的聪敏过人。 《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与友期行 ..,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期行:相约同行。期,约定。行,出行。 2.日中,正午时分。 3.至:到。 4.舍去:不再等候而离开了。舍,丢下。去,离开。 5.戏:玩耍,游戏。 6.尊君在不:你父亲在吗?尊君,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不,通“否”。 7.已去:已经离开。 8.相委而去:相委,丢下别人。相,表示一方对另一方的行为;委,丢下,舍弃。 9.信:讲信用。10.惭:感到惭愧。11.引:拉,这里是表示友好的动作。12.顾:回头看。 陈太丘跟一位朋友约定一同出门,约好正午时碰头。正午已过,不见那朋友来,太丘不再等候就走了。太丘走后,那人才来。太丘的长子陈元方那年七岁,当时正在门外玩。那人便问元方:“你爸爸在家吗?”元方答道:“等你好久都不来,他已经走了。”那人便发起脾气来,骂道:“真不是东西!跟别人约好一块儿走,却把别人丢下,自个儿走了。”元方说:“您跟我爸爸约好正午一同出发,您正午不到,就是不讲信用;对人家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失礼。”那人感到惭愧,便从车里下来,想跟元方握手,元方连头也不回地走进了自家的大门。 ⑴主题:本文通过元方斥责父亲朋友失约的事,反映了元方聪敏、机智的性格。告诫人做人要重礼守信。⑵文章中陈太丘之友与元方的性格? 陈太丘之友:急躁,无信,无礼,知错能改元方:聪慧明理,有胆识,正直,爱憎分明 1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全册课文和课后练习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全册课文和课后练习 目录 1 1沁园春雪雪[1] 2 2雨说8 ――为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儿童而歌 3 3 *星星变奏曲 13 4 *外国诗两首 3 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 22 5 敬业与乐业 3 6 *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1] 31 7 傅雷家书两则 3 8 *致女儿的信 43 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 习 3 9 故乡 51 10 *孤独之旅 3 我的叔叔于勒 75 12 *心声 3 青 春随想 93 13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3 14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104 15 *短文两篇 3 16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116 好读书读好书3 17 智取生辰纲 123 18 *杨修之死 3 19 范进中举[1] 136 20 *香菱学诗[1] 3 金钱,共同面对的话题 158 21陈涉世家[1] 3 22唐雎不辱使命 169 23 *隆中对[1] 3 24 *出师表[1] 176 25 词五首 3 话说千古风流人物 188 1沁园春雪雪[1] (1936年2月)毛泽东在风雪弥漫的北国,一 位伟人,登高望远,诗兴勃发。在那恢宏的气势里,在那壮美的意境中,你能感受到诗人怎样的情怀?北国[2]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3];大河上下[4],顿失滔滔[5]。山舞银蛇,原驰蜡象[6],欲与天公[7]试比高。须[8]晴日,看 红装素裹[9],分外妖娆[10]。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11]。惜秦皇汉武[12],略输[13]文采[14];唐宗宋祖[15],稍逊风骚。一代天骄[16],成吉思汗[17],只识弯弓[18]射大雕[19]。俱往矣[20],数风流人物[21],还看今朝。 ----------------------------------------------------------- --------------------- [1] 选自《毛泽东诗词集》(中央文献出版 社1996年版)。沁园春,词牌名。 [2] 〔北国〕指我国北方。 [3] 〔惟余莽莽〕只剩下白茫茫的一片。惟余,只剩。莽莽,这里是无边无际的意思。 [4] 〔大河上下〕指黄河的上上下下。 [5] 〔顿失滔滔〕指黄河因结冰而立刻失去了波涛滚滚的气势。 [6] 〔山舞银蛇,原 驰蜡象〕群山好像(一条条)银蛇在舞动,高原(上的丘陵)好像(许多)白象在奔跑。蜡象,白色的象。原,作者自注指秦晋高原。 [7] 〔天公〕指天 [8] 〔须〕等到。 [9] 〔红装素裹〕形容雪后天晴,

2019-2020年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总复习资料

2019-2020年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总复习资料 一.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沁园春雪》中起过渡作用的句子是,。主旨句是,。上阕总写北国雪景的句子是,;具体描写北国雪景句子是,;,。,。写想象之景的句子是,,。 (2)《雨说》一诗的最后一节中表达这首诗深刻立意的句子是。 (3)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然后我死了,。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二.文学常识、课文内容填空 1.作的《沁园春雪》是一首写景抒怀的(体裁)。“沁园春”是名,“雪”是这首词的,内容与“沁园春”无关。此词描写雄伟壮阔而又妖娆美好的北国雪景,纵论历史上的英雄人物,抒发了对祖国壮丽河山的热爱之情,表达了诗人作为革命领袖的伟大抱负和坚定信心。 2.《雨说》是一曲动人心弦的爱之歌,作者是诗人。诗中采用的艺术表现手法,让“雨”对生活在中国大地的儿童喃喃细语,倾诉真情,使人感受到“雨”这位爱的使者亲切温柔的形象。 3.《敬业与乐业》是为上海中华职业学校做的一篇。作者又号,是近代维新派的代表人物,学者,与康有为一起领导了著名的“戊戌变法”。文章通过对“”“”“”的论述,告诫人们要对自己所做的事情生出敬意,要从专业做事中发现乐趣。 4.“家书”就是。《傅雷家书两则》是我国著名翻译家、文艺评论家写给儿子的。一封写于儿子精神消沉时,劝慰儿子如何正确面对感情的创伤,战胜挫折,泰然处之;另一封写于儿子音乐取得巨大成功之时,激励儿子保持谦卑,不惧孤独,勇于攀登艺术的至境,正确对待成功。 5.的《故乡》是一篇(体裁)。作品中写“我”眼中的“故乡”与儿时的“故乡”和中的“故乡”的巨大反差,反映了那个时代、那个社会的真实情况。其中的形象是旧中国农民的典型代表。 6.《我的叔叔于勒》是国作家写的一篇。文中写了一个普通小市民家庭的日常生活,作者运用的手法,充分描述了对待亲兄弟前后截然不同的态度,画出了一幅资本主义社会里,贫穷则兄不认弟的触目惊心的惨象,艺术地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的主旨。 7.《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是国实业家的一篇文。文中从四个图形引出“”的观点,然后层层推进,引申出“,”,以及需要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必需的要素。最后得出结论:。

刘义庆《世说新语》课文解析

刘义庆《世说新语》课文解析 咏雪 谢太傅①寒雪日内集②,与儿女讲论文义③。俄而④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⑤曰:“撒盐空中差可拟⑥。”兄女曰:“未若⑦柳絮因⑧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史无奕女⑨,左将军王凝之⑩妻也。 【字词全解】 ①[谢太傅]即谢安(320-385),字安石,晋朝陈郡阳夏(现在河南太康)人。做过昊 兴太守、侍中、吏部尚书、中护军等官职。死后追赠为太傅。 ②[内集]家庭聚会。 ③[讲论文义]讲解诗文。 ④[俄而]不久,一会儿。 ⑤[胡儿]即谢朗。谢朗,字长度,谢安哥哥的长子。做过东阳太守。 ⑥[差可拟]差不多可以相比。差,大致、差不多。拟,相比。 ⑦[未若]不如。 ⑧[因]趁,乘。 ⑨[无奕女]指谢道韫(yùn),东晋有名的才女,以聪明有才著称。无奕,指谢奕,字无 奕。 ⑩[王凝之]字叔平,大书法家王羲之的第二个儿子,做过江州刺史、左将军、会稽内吏 等。 【句解】 交代咏雪的背景,短短的一句话,涵盖着丰富的内容,时间、地点、人物、事件都说到

了。 “骤”字传神,表现雪景的非凡气势。 【段解】 这是文中对“白雪”的第一个比喻,即“撒盐空中”,雪的颜色和下落之态都跟“撒盐空中”比较接近。 这是对“白雪”的第二个比喻,给人以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含蓄深刻。 谢太傅对以上两个答案可营造了一种融洽、欢快、轻松的家庭气氛。 补充交代谢道韫的身份起什么作用?明确:这是一个有力的暗示,表明作者对谢道韫才华的赞赏。 【译文】 谢太傅在一个寒冷的雪天把家人聚集在—起,跟子侄辈的人谈论诗文。忽然雪下得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白雪纷纷扬扬像什么?”他哥哥的长子谢朗说:“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他哥哥的女儿谢道韫说:“不如比作风吹柳絮满天飞。”太傅很高兴。谢道韫是太傅的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①与②友期③行,期日中④,过中不至⑤,太丘舍去⑥,去后乃至⑦。元方⑧时年⑨七岁,门外戏⑩。客问元方:“尊君○11在不○12?”答曰:“待○13君○14久不至,已去○15。”友人便怒:“非人哉○16!与人期行,相委○17而○18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19;对子骂父,则是无礼○20。”友人惭○21,下车引○22之,元方入门不顾○23。 【字词全解】 ①[陈太丘]即陈寔( shí),字仲弓,东汉额川许(现在河南许昌)人,做过太丘县令。太

世说新语的作者:刘义庆简介

世说新语的作者:刘义庆简介 刘义庆生于东晋安帝元兴二年(403),卒于宋文帝元嘉二十一年(444)。祖籍彭城(今江苏省徐州市),后迁居丹徒之京口(今江苏省镇江市)。刘义庆本来是刘道怜的次子,刘道怜是宋武帝刘裕的中弟,封长沙王。可是因为刘裕的幼弟刘道规没有儿子,便把刘义庆过继为嗣子。 这刘道规少年时便有大志,才能也在众宗室之上,深为刘裕喜爱。东晋后期刘裕征讨桓玄时,就是在刘道规的配合下,击败了桓玄。刘道规因此被封为振武将军、义昌太守。后来一直历任要职,不幸于义熙八年(412)病逝。刘裕建立南朝宋后,赠刘道规为大司马,追封临川王。本来宋文帝刘义隆小时候是由刘道规养大的,刘裕已经打算让刘义隆继承刘道规,可是大家都觉得按照礼教的规定,一个人不能同时继承两份家业。于是刘道规便把刘义隆还给刘裕,而将刘义庆定为继承人。 刘义庆幼年时候就受到宋武帝刘裕的赏识,他常常拍着刘义庆的小脑瓜喜爱地说:“这是我们家的丰城宝剑啊(传说江西丰城地下藏有龙泉、太阿宝剑,后世常以“丰城剑”赞美杰出人才,或杰出人才有待识者发现,见《晋书·张

华传》)!”十三岁的时候,刘义庆就袭封为南郡公,除给事,按谦让的规矩没有上任。义熙十二年(416),刘义庆十四岁的时候,便跟随长辈讨伐长安,还拜辅国将军、北青州刺史,没上任,改为督豫州诸军事、豫州刺史,复督淮北诸军事,等等。宋武帝永初元年(420),十八岁时,袭封临川王,徵为侍中。元嘉元年(424),二十二岁时,转散骑常侍,秘书监,徙度支尚书,迁丹阳尹,加辅国将军、常侍并如故。 当时有一个名叫黄初的老百姓,他的妻子赵氏失手将自己的儿媳妇杀死。这本来是死罪,遇到赦免没有处死,但却要押送到很远的地方,以防她的孙子为母亲复仇。对此,刘义庆上书说:“按照《周礼》的规定,像父母受到外人杀害这样的深仇大恨,一定要避仇海外。即使是在热闹繁华的市场相遇,也要刀兵相见。这是因为杀父杀母之仇,为莫大之仇,非报不可。可是家族内部亲人之间的骨肉相残,有时很难把道理讲得很清楚,所以常常要在法律之外裁以人情。而且礼制对于有过失的人也要宽恕,法律也没有与祖宗为仇的条文。况且赵氏这次杀人,本来是由于酒后失手,加上年老昏耄。哪能用她因年老昏耄而酒后失手,作为她戴枷长行,与孙为仇的理由呢?臣以为这位孙子如果能够含悲忍痛,与自己的祖母同天共域,既不违儿子的道义,也无亏于孝道。”这番话合情合理,赢得了大家的支持。

九年级上语文总复习资料

宏村学校九年级上语文总复习资料 一.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沁园春雪》中起过渡作用的句子是,。主旨句是,。上阕总写北国雪景的句子是,;具体描写北国雪景句子是,;,。,。写想象之景的句子是,,。 (2)《雨说》一诗的最后一节中表达这首诗深刻立意的句子是。 (3)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然后我死了,。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二.文学常识、课文内容填空 1.作的《沁园春雪》是一首写景抒怀的(体裁)。“沁园春”是名,“雪”是这首词的,内容与“沁园春”无关。此词描写雄伟壮阔而又妖娆美好的北国雪景,纵论历史上的英雄人物,抒发了对祖国壮丽河山的热爱之情,表达了诗人作为革命领袖的伟大抱负和坚定信心。 2.《雨说》是一曲动人心弦的爱之歌,作者是诗人。诗中采用的艺术表现手法,让“雨”对生活在中国大地的儿童喃喃细语,倾诉真情,使人感受到“雨”这位爱的使者亲切温柔的形象。 3.《敬业与乐业》是为上海中华职业学校做的一篇。作者又号,是近代维新派的代表人物,学者,与康有为一起领导了着名的“戊戌变法”。文章通过对“”“”“”的论述,告诫人们要对自己所做的事情生出敬意,要从专业做事中发现乐趣。 4.“家书”就是。《傅雷家书两则》是我国着名翻译家、文艺评论家写给儿子的。一封写于儿子精神消沉时,劝慰儿子如何正确面对感情的创伤,战胜挫折,泰然处之;另一封写于儿子音乐取得巨大成功之时,激励儿子保持谦卑,不惧孤独,勇于攀登艺术的至境,正确对待成功。 5.的《故乡》是一篇(体裁)。作品中写“我”眼中的“故乡”与儿时的“故乡”和中的“故乡”的巨大反差,反映了那个时代、那个社会的真实情况。其中的形象是旧中国农民的典型代表。 6.《我的叔叔于勒》是国作家写的一篇。文中写了一个普通小市民家庭的日常生活,作者运用的手法,充分描述了对待亲兄弟前后截然不同的态度,画出了一幅资本主义社会里,贫穷则兄不认弟的触目惊心的惨象,艺术地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的主旨。 7.《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是国实业家的一篇文。文中从四个图形引出“”的观点,然后层层推进,引申出“,”,以及需要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必需的要素。最后得出结论:。 8.《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是先生的一篇文。文中从两个方面批驳对方论调:一方面,揭露“一部分”即国民党当局,“其实是早就失掉了的”、“只能说中国人曾经有过‘’”、“现在是在发展着‘’”;另一方面,用事实证明“”。最后从立场观点上得出结论:“自信力的有无,状元宰相的文章是不足为据的,要自己去看地底下。”

大学语文《世说新语》原文及翻译

【世说新语】刘义庆。 【言语】钟毓、钟会少有令誉。年十三,魏文帝闻之,语其父钟繇曰:“可令二子来!”于是敕见。毓面有汗,帝曰:“卿面何以汗?”毓对曰:“战战惶惶,汗出如浆。”复问会:“卿何以不汗?”对曰:“战战栗栗,汗不敢出。” 译文:钟毓、钟会兄弟俩少年时就有好名声,钟毓十三岁时,魏文帝听说他们俩,便对他们的父亲钟繇说:“可以叫两个孩子来见我!”于是下令赐见。进见时钟毓脸上有汗,文帝问道:“你脸上为什么出汗?”钟毓回答说:“战战惶惶,汗出如浆。”文帝又问钟会:“你为什么不出汗?”钟会回答说:“战战栗栗,汗不敢出。” 钟毓兄弟小时,值父昼寝,因共偷服药酒。其父时觉,且托寐以观之。毓拜而后饮,会饮而不拜。既而问毓何以拜,毓曰:“酒以成礼,不敢不拜。”又问会何以不拜,会曰:“偷本非礼,所以不拜。” 译文:钟毓兄弟俩小时候,一次正碰上父亲白天睡觉,于是一块去偷药酒喝。他父亲当时已睡醒了,姑且装睡,来看他们怎么做。钟毓行过礼才喝,钟会只顾喝,不行礼。过了一会,他父亲起来问钟毓为什么行礼,钟毓说:“酒是完成礼仪用的,我不敢不行礼。”又问钟会为什么不行礼,钟会说:“偷酒喝本来就不合于礼,因此我不行礼。 【文学】钟会撰《四本论》始毕,甚欲使秘公一见。置怀中,既定,畏其难,怀不敢出,于户外遥掷,便回急走。 译文:钟会撰著《四本论》刚刚完成,很想让嵇康看一看。便揣在怀里,揣好以后,又怕嵇康质疑问难,揣着不敢拿出,走到门外远远地扔进去,便转身急急忙忙地跑了。

文学帝尝令东阿王(曹植)七步中作诗,不成者刑大法。应声便为诗曰: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帝深有惭色。 译文:魏文帝曹丕曾经命令东阿王曹植在七步之内作成一首诗,作不出的话,就要动用死刑。曹植应声便作成一诗:“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箕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魏文帝听了深感惭愧。 【任诞】步兵校尉缺,厨中有贮酒数百斛,阮籍乃求为步兵校尉 译文:步兵校尉的职位空出来了,步兵厨中储存着几百斜酒,阮籍就请求调去做步兵校尉。 阮籍嫂尝还家,籍见与别,或讥之。籍曰:“礼岂为我辈设也?” 译文:阮籍的嫂子有一次回娘家,阮籍去看她,给她道别,有人责怪阮籍。阮籍说:“礼法难道是为我们这类人制订的吗?” 阮公邻家妇,有美色,当垆酤酒。阮与王安丰常从妇饮酒,阮醉,便眠其妇侧。夫始殊疑之,伺察,终无他意。 译文:阮籍邻居的主妇,容貌漂亮,在酒庐旁卖酒。阮籍和安丰侯王戎常常到这家主妇那里买酒喝,阮籍喝醉了,就睡在那位主妇身旁。那家的丈夫起初特别怀疑阮籍,探察他的行为,发现他自始至终也没有别的意图。 阮籍当葬母,蒸一肥豚,饮酒二斗,然后临诀,直言“穷矣!”都得一号,因吐血,废顿良久。 译文:阮籍在葬母亲的时候,蒸熟一个小肥猪,喝了两斗酒,然后去向母亲遗体诀别,只是叫“完了!”总共才号哭了一声,就吐血,身体损伤。衰弱了很久。阮步兵丧母,裴令公往吊之。阮方醉,散发坐床,箕踞不哭。裴至,下席于地,哭;吊喭毕,便去。或问裴:“凡吊,主人哭,客乃为礼。阮既不哭,君何为哭?”

《世说新语》两则刘义庆七年级(上)之欧阳光明创编

《世说新语》两则刘义庆七年级(上) 欧阳光明(2021.03.07) 《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1.内集:家庭聚会。 2.儿女:家中年轻一辈。2.俄而:不久,不一会儿。 3.欣然:高兴的样子。 4.拟:相比。 5.差:大致,差不多。 6.未若:比不上。 7.聚:急速。 8.因:因为。 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人聚会在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谈诗论文。忽然间,雪下得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他哥哥的女儿道韫说:“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太傅高兴得笑了起来。道韫是太傅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⑴文章第一句总述了谢太傅家人咏雪的背景,极精练地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时间:寒雪日;地点:内集;人物:谢太傅、儿女;事件:讲论文义 ⑵《咏雪》中“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气氛?从上下文看,“儿女”的含义与今天有什么不同?营造了一种“融洽”“欢快”“轻松”的家庭气氛。 ⑶用“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来比拟“大雪纷纷”,你认为哪个更好?为什么?你还能说出一两个形容飞雪的好比喻吗? “柳絮”一喻好,它给人以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正如英国大诗人雪莱所说,“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有深刻的意蕴;好的诗句要

有意象,意象是物象和意蕴的统一。“柳絮”一喻好就好在有意象;“撒盐”一喻仅有物象而无意蕴,所以说不好。 ⑷主题:本文通过一日大雪,谢太傅与儿女共同讲论文义,赞扬了谢道韫的聪敏过人。 《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期行:相约同行。期,约定。行,出行。 2.日中,正午时分。 3.至:到。 4.舍去:不再等候而离开了。舍,丢下。去,离开。 5.戏:玩耍,游戏。 6.尊君在不:你父亲在吗?尊君,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不,通“否”。 7.已去:已经离开。 8.相委而去:相委,丢下别人。相,表示一方对另一方的行为;委,丢下,舍弃。 9.信:讲信用。10.惭:感到惭愧。11.引:拉,这里是表示友好的动作。12.顾:回头看。 陈太丘跟一位朋友约定一同出门,约好正午时碰头。正午已过,不见那朋友来,太丘不再等候就走了。太丘走后,那人才来。太丘的长子陈元方那年七岁,当时正在门外玩。那人便问元方:“你爸爸在家吗?”元方答道:“等你好久都不来,他已经走了。”那人便发起脾气来,骂道:“真不是东西!跟别人约好一块儿走,却把别人丢下,自个儿走了。”元方说:“您跟我爸爸约好正午一同出发,您正午不到,就是不讲信用;对人家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失礼。”那人感到惭愧,便从车里下来,想跟元方握手,元方连头也不回地走进了自家的大门。 ⑴主题:本文通过元方斥责父亲朋友失约的事,反映了元方聪敏、机智的性格。告诫人做人要重礼守信。⑵文章中陈太丘之友与元方

六年级下册课文作者资料

朱自清 朱自清,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生于光绪二十四年十月初九( 1898年11月22日),卒于1948 年8月12日。原籍浙江绍兴。因为三代人定居扬州,自己又毕业于当时设在扬州的江苏第八中学高中,且在扬州做过教师,故自称“扬州人”。他是现代著名的作家和学者。朱自清祖父朱则余,号菊坡,本姓余,因承继朱氏,遂改姓。为人谨慎,清光绪年间在江苏东海县任承审官10多年。父亲名鸿钧,字小坡,娶妻周氏,是个读书人。光绪二十七年(1901)朱鸿钧由东海赴扬州府属邵伯镇上任。两年后,全家迁移扬州城,从此定居扬州。 朱自清在扬州生活了13年,在这里度过了他的童年时期和少年时期。对古城这段生活,他的感受是微妙、复杂的。大概是生活过于单调,所以他后来曾说,儿时的记忆只剩下“薄薄的影”,“像被大水洗了一般,寂寞到可惊程度!”但是,在漫长曲折的人生旅途上,儿时毕竟是首发的"驿站"。1925年8月到清华大学任教,开始研究中国古典文学;创作则以散文为主。1927年写的《背影》、《荷塘月色》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 1931年留学英国,漫游欧洲,回国后写成《欧游杂记》。1932年9月任清华大学中文系主任。1937 年抗日战争爆发,随校南迁至昆明,任西南联大教授,讲授《宋诗》、《文辞研究》等课程。这一时期曾写过散文《语义影》。1946年由昆明返回北京,任清华大学中文系主任。 北京解放前夕,患胃病辞世。 林清玄 林清玄17岁开始发表作品,20岁出版第一本书《莲花开落》,之后一发不可收,走上了文学之路。作品有报告文学、文艺评论、剧本等,最有成就的是散文创作。 他连续十年被评为台湾十大畅销书作家,从小学三年级就想成为一名作家的林清玄在17岁时即开始发表作品,到30岁时,他的作品囊括了当时台湾的所有文学大奖。在25年的创作生涯中出版作品逾百部,其中,《身心安顿》《烦恼平息》在台湾创下150版的热卖记录,《打开心灵的门窗》一书创下高达5亿元台币的热卖记录。尤其是80年代后期,每年平均出版两三本以上新书。门类涉及散文、报告文学、文化评论、小说、散文诗等。 林清玄的作品曾多次被中国台湾、中国大陆、中国香港及新加坡选入中小学华语教本,也多次被选入大学国文选,是国际华文世界被广泛阅读的作家,被誉为“当代散文八大家”。 赵丽宏 赵丽宏,是一位男青年散文家、当代作家,民进成员。1951年出生于上海市崇明县,汉族人。1968年高中毕业后回故乡插队,当过木匠、乡邮员、教师与县机关工作人员。1977年考入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并开始创作诗歌及散文。大学毕业后当过《萌芽》杂志编辑,1987年,赵丽宏应聘担任上海市作家协会专业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曾任上海市青年联合会副主席,全国政协委员。现为上海作协副主席。出版有《珊瑚》《生命草》《心画》等三十多部诗集、散文集、报告文学集。作品散文《顶碗少年》被列入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第4课.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4课,他有十余篇作品收入中国大陆各地、香港和新加坡语文教材,是作品收入教材最多的当代作家。 丰子恺丰子恺(1898.11.9-1975.9.15),曾用名丰润、丰仁、婴行,号子恺,字仁。汉族,浙江崇德(今桐乡)人。我国现代画家、散文家、美术教育家、音乐教育家、漫画家和翻译家,是一位卓有成就的文艺大师。他的文章风格雍容恬静,漫画多以儿童作为题材,幽默风趣,反映社会现象。他的儿子丰华瞻为父亲作传《丰子恺小传》。丰子恺给孩子们写了一封信《给我的孩子们》,书籍《我的苦学经验》深受读者喜欢。 老舍 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中国现代小说家、文学家、戏剧家。老舍的一生,总是在忘我地工作,他是文艺界当之无愧的“劳动模范”,发表了大量影响后人的文学作品,获得“人民艺术家”的称号。“老舍”这一笔名,是他在1926年发表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时首次使用的。在“舍予”前面添“老”字,而后面去掉“予”字,便成了现今人们熟知的“老舍”。这个“老”并不表示年龄大,而是含有一贯、永远的意思,合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