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介发展演变的规律

媒介发展演变的规律

媒介发展演变的第一阶段是以纸质印刷为主的报纸杂志;第二阶段是广播电视;第二阶段是以互联网为核心的网络传播阶段。随着新技术的发展,大众传播媒体继报纸、广播、电视之后,又出现了网络媒体、手机媒体等新媒体,使信息传播的内容和渠道更加多元化。

传播媒介发展有下面几条规律:

一是按照发展模式,呈献出螺旋式发展的规律。信息的传播速度、传播渠道、传播方式都发生了变化,手机、网络等新媒体,与广播、电视、报纸形成了媒体圈,为大众提供了信息的渠道。

二是整合传播渠道,形成传播矩阵,呈献出扩散式的规律。传统媒体如报纸、报刊、杂志和传统的广播、电视等电子媒体,与通信、互联网技术相结合,为传统媒体赋予了新的载体。新媒体的迅猛发展,极大地丰富了传统媒体的形态,改变了传统媒体的格局,也为网络文化的发展带来了新的生机。

三是由单向式的传播变成多维、立体、几何式的传播的规律。相对于传统媒体如纸媒、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而言,新媒体具有即时性、交互性、广域性和个性化等特点。新媒体可以让大众参与其中,与大众互动,满足大众的需求,打破传统媒体的束缚。

新媒体技术下的媒介演进及趋势

新媒体技术下的媒介演进及趋势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新媒体的兴起,传统媒体行业正在经历一场空前的变革。从传统的纸媒、广播、电视等媒介,到现在的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社交媒体、短视频等 新兴媒介,媒体的形态和特点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本文将从媒介演进和趋势两个方面探 讨新媒体技术下的媒介变化和发展趋势。 一、媒介演进 1.从纸媒到数字媒体 20世纪的传媒时代以纸媒为主,主流传媒是以报纸、杂志为核心的。但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人们获取咨询的方式逐步从传统的纸媒转变为数字媒体,特别是在年轻一 代人中,几乎都已经放弃了纸媒。数字媒体具有内容丰富、快速、及时迅速传播等特点, 因此在现代社会中快速兴起。 2.从网站到APP 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数字媒体开始向移动端延伸。传统媒体在移动端的重要 性逐渐减弱,而各种专门的移动终端应用逐渐变得受欢迎,例如新闻APP、视频APP等。 几乎每家媒体公司都推出了自己的APP,为了更好地服务于用户,提高用户体验,实现资 讯传播,将媒体业务逐渐向移动端转移。 3.从搜索引擎到社交媒体 传统互联网时代中,人们获取信息多是通过搜索引擎,但社交媒体的崛起改变了这一 情况。新媒体时代中,以微博、微信、抖音等为代表的社交媒体,由于其内容的短小精干、有趣的方式,它们吸引年轻人去参与互动,其流行度比搜索引擎高得多。因此,传媒公司 开始将部分资讯传播方式转变为社交媒体营销。 4. 从在线视频到短视频 在线视频已经成为一种新的传媒时代形式,它在以后将比电视和电影等传统媒体更加 重要。但再次兴起的短视频更加向年轻人迎合,它的主要特色是轻巧、有趣、简单,且短 时间内就可欣赏完,成为一种新的潮流。现在短视频已成为了新媒体时代中的重要内容载体。 二、趋势分析 1. 用户需求多元化

媒介演进的规律

媒介演进的规律 媒介演进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伴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媒介形态也在不断变化。从古代的文字到现代的互联网,媒介演进呈现出一种规律性和趋势性。下面将详细介绍媒介演进的规律,以期对我们理解媒介发展的现状和未来走向有所指导意义。 媒介的演进是由两个基本因素推动的:技术发展和社会需求。技术发展是媒介演进的原动力,每一次重大的媒介革命都是由技术突破引起的。社会需求则决定了媒介的方向和形态。人们的社会需求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所不同,媒介的演进也是为了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 媒介演进的第一个规律是信息传播速度的加快。从古代的信鸽传书到现代的互联网,媒介的演进将信息传播的速度大大提高。传统的媒介如书信需要数天甚至数月才能传递,而现代的电子邮件和社交媒体可以在瞬间将信息传递到世界各地。这种传播速度的加快,使人们能更快地获取和分享信息,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媒介演进的第二个规律是信息存储容量的增大。媒介的发展不仅关乎传播速度,也关乎信息存储的容量。从古代的木刻版印刷到现代的云存储,媒介的演进将人类的知识积累和信息存储能力大大提高。如今,人们可以通过网络存储和传输大量的数据和知识,这为科学研究、教育和文化交流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媒介演进的第三个规律是媒介形态的多样化。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媒介的形态也在不断丰富和多样化。从单一的文字媒介到图像、 声音和视频等多媒体形态的媒介,人们的信息传达方式变得更加多样 化和生动。不同的媒介形态可以满足不同人群和不同需求的传播方式,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可能性。 媒介演进的最后一个规律是媒介使用的普及性。每一次媒介的演 进都伴随着普及过程。当一种新的媒介问世时,一开始只会被少数人 使用,但随着技术的成熟和成本的降低,新媒介的普及程度也会逐渐 提高。这种普及性使得媒介能够更广泛地为人们所利用,推动了社会 的进步和发展。 总而言之,媒介的演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它体现着技 术和社会需求的相互作用。信息传播速度的加快、信息存储容量的增大、媒介形态的多样化和媒介使用的普及性是媒介演进的四个规律。 我们应该关注媒介演进的规律,以适应新媒介的到来,不断提升自身 的媒介素养,思考如何更好地利用媒介促进个人和社会的发展。只有 把握住媒介演进的规律,我们才能更好地迎接媒介发展的挑战,推动 社会的进步和繁荣。

传播学之媒介形态的变化

传播学之媒介形态的变化媒介是传播学的核心概念之一。"所谓媒介即是信息,不过是说:任何媒介(即人的任何延伸)对个人和社会的任何影响,都是由于新的尺度产生的;我们的任何一种延伸(或愈任何一种新的技术),都要在我们的事务中引进一种新的尺度。传播学大师马歇尔·麦克卢汉说:“媒介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也是区分不同社会形态的标志,每一种新媒介的产生与运用,宣告我们进入了一个新时代。” 媒介作为信息传递、交流的工具和手段,在人类传播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没有语言和文字中介,人类传播就不能摆脱原始的动物传播状态;没有机械印刷和电子传输等大量复制信息的科技手段的出现,就不能有近现代的大众传播,也不可能有今天的信息社会。媒介技术发展与社会的演化变革密切联合在一起,同时,它在社会发展中的意义又是复杂的和多方面的。 传播是通过一定的媒介、手段或工具来进行的。根据媒介的产生和发展可以将近三十年代区分为几个发展阶段:广播、电视、网络时代。它们可以统称为电子传播时代。如果说印刷传播实现了文字信息的大量生产和大量复制,那么电子传播最重要的贡献之一就是实现了信息的远距离快速传输。电子传播的媒介,可以分为有线和无线两种系统,有线系统起源于莫尔斯发明的有线电报和贝尔等人在19世纪70年代研制的电话系统,后来发展到有线广播、有线电视和今天的计算机通信和有线互联网。 电子传播是通过电子信号的传输实现的。20世纪中期以后,电子信号的传输开始了由模拟信号向数字信号的进军。在模拟方式下,电子信号是以与时间相对应的、连续的电压或电流的变化来表示的;而在数字的方式下,信号是以电压的有或无来表示的。前者在传输途中较易受到噪音的干扰,信息容易产生衰变;后者不但信息保真度高,而且能够通过数字压缩技术,使相同的同轴电缆、光缆或无线电波频道传输更多的信息。 数字技术首先在计算机通信领域得到应用,并快速地推动了互联网传播的发展。20世纪八九十年代,出版、广播电视开始向数字化进军。在媒介高度融合的今天,传统的报纸媒介也在面临全面数字化转型的变革。数字化的革命意义并不仅限于通信和媒介领域,正如麻省理工学院媒介实验室创办人尼葛洛庞帝所指出的,它不仅全面改造创新人类社会的信息传播系统,使我们社会的全部,包括工作、生活、教育、娱乐,都进入了一个“数字化生存”的时代。 电子媒介形成了人类体外化的声音信息系统和体外化的影像信息系统。过去,无论是声音还是影像,其本身都不具备复制性和记录性,以至于考古学家无法找到它们的“化石”。电子媒介出现以后就不同了,随着摄影、录音和录像技术的进步,人类不但实现了声音和影像信息的大量复制和大量传播,而且实现了它们的历史保存。我们今天考察古代社会时,只能根据文字记录或考古发现进行想象和推测,而千百年后的人们考察研究我们这个时代时,则可以直接聆听和观察到我们音容笑貌。这两个体外化信息系统的形成,是人类社会的传承内容更加丰富,感觉更加直观,依靠更加可靠。一句话,他们使人类知识经验的积累和文化传承和质量产生了新的飞跃。 由此可以看出,电子媒介在传播中的应用和数字语言的出现,使传播媒介形态的演化和扩展以惊人的速率在加速。可以预见的是,随着数字技术、全球宽带网络技术以及屏幕显示技术的逐步成熟,以后的传播媒介形态将会发生一系列令人难以想象的巨大变革。我们有理由期待,以后随着电子技术的普遍应用和

传播媒介的发展历程

传播媒介的发展历程 传播媒介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人类社会的起源时期。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传播媒介经历了多次变革和创新,从最初的口头传播到书写的发明,再到印刷术、电报、电话、广播、电视、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等现代传播媒介的出现与普及。 口头传播是人类最早的交流方式,通过语言、符号和动作来表达思想和传递信息。随着文字的发明,书写成为一种重要的传播方式。古代的纸张和卷轴使得书面传播更加便捷和广泛,促进了知识的积累和传承。 15世纪欧洲的印刷术革命进一步改变了传播媒介的面貌。古 希腊的活字印刷技术为当时的印刷术提供了灵感和基础,德国的谷登堡在1450年左右发明了可大规模复制的活字印刷机, 使得书籍的制作速度大大提高,成本大幅度降低。印刷术的发明推动了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极大地促进了知识的传播和民众素质的提升。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电报和电话的出现极大地缩短了信息 传播的时间和距离。电报使得人们可以通过电信网络将信息迅速传递到遥远的地方,电话则使得人们能够直接进行即时的语音交流,这两种传播方式迅速流行并深刻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 20世纪初,广播和电视的问世进一步革新了传播媒介。广播 和电视作为无线电波传播的媒体,使得信息可以迅速传递到千家万户。广播通过音频信息进行传播,电视则将图像和声音结合,实现了信息的全方位传递。这两种媒介大大提高了信息传

播的覆盖范围和传递效果,成为主流的家庭娱乐和新闻信息来源。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传播媒介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互联网以其开放、自由和便捷的特点,改变了传统媒体的格局。人们可以通过上网冲浪、发送电子邮件、发布博客等方式获取和传播信息。互联网的发展也催生了众多的应用和平台,如搜索引擎、社交媒体、即时通讯工具等,进一步拓展了传播媒介的可能性和便利性。 至今,传播媒介的发展仍在不断演进和创新。移动互联网的普及、5G技术的推广以及人工智能的应用都将进一步推动传播媒介的发展。未来,人们可能会面临更多新型媒介的出现和使用,传播方式也将更加多样化和智能化。

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变迁趋势

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变迁趋势 摘要:诞生于工业化时代的传统媒体——报纸、广播和电视面临着信息时代新媒体——互联网和手机的冲击,新媒体虽然目前仍相对薄弱,但发展速度惊人,已日益成为信息传播变革中一支异军突起,势不可挡的力量。其传播为王、分众定制、及时互动的三大特性推动着新媒体在信息时代的崛起和壮大。 关键词:新媒体传统媒体融合发展 圣经有言,凡走过必留下痕迹。 历数千年来的媒体发展史,从公元前二世纪世界第一份报纸——我国的《邸报》到1609年欧洲产生的世界第一份印刷报纸,从1920年诞生于美国的世界第一个广播电台到1926 年呱呱坠地于英国的世界第一台电视机,数百年的技术变革逐步改变着人类信息的产生和传播方式,从平面到立体、从纸媒到电波,报纸、广播、电视无不印证着技术革命转变人类社会发展面貌的规律。 时光流转,传统媒体用了300年将人类由水与火的年代推进到光与电的世界,而诞生于美国的互联网(1969年)和手机(1973年)则仅用30年就将人类带入比特和微波交织的移动网络信息时代。在信息时代里,新媒体正以较以往快得多的速度转变着我们的生存方式。 新媒体概述 一般而言,新媒体指所有与传统媒体相比较,在技术、运营、产品、服务等商业模式上有相当创新的媒体平台和机构。它们借助于全球性的新技术革命,以互联网、移动通信等数字传播技术为驱动,主要包括互联网站(如新浪网)、手机媒体(如空中传媒)、数字电视(如SiTV)、机航媒体(如美航传媒)、户外液晶(如分众传媒)、移动电视(如北广传媒)、电子报刊(如Xplus)等等。就本文而言,我们定义的传统媒体为工业化时代的产物——报纸、广播和电视,而互联网和手机则代表信息时代的新媒体①。 传统媒体经历了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我国目前共出版报纸1926种,日均读者数达 2.31亿;全国持有的收音机总数为5亿台,全国广播听众近12.02亿,收听着全国300余座广播电台的节目;全国城乡电视机总数达4.5亿台,全国电视观众数量达到11.15亿人,收看着全国2400多个电视台的节目。 新媒体虽然目前仍相对弱小,但发展速度惊人。作为一种全新的现代化传播方式,新媒体只用了短短不到10年就接近了报纸、广播和电视用数十年、上百年才拥有的受众群。

媒介发展历程

媒介发展历程 媒介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古代人类的交流方式。在早期的人类社会中,人们主要通过口头语言和非语言的方式进行交流,这种方式被称为口头传播。然而,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类文明的发展,人们开始尝试使用文字来记录信息和传播知识。这标志着媒介发展的第一个重要阶段。 文字的发明和广泛应用,可以追溯到古埃及和古巴比伦时期。这些早期的文明通过刻在石头和泥板上的文字,将信息留存在物质中,使之可以被后人阅读和传播。这种书面媒介的出现,使得信息的保存和传播变得更加持久和可靠。 随着时间的推移,纸张的发明和广泛应用进一步加强了媒介的发展。纸张是一种轻便且易于书写的材料,使得书写和阅读变得更加方便。在印刷术的发明之前,人们主要通过手工复制书籍和文献来进行信息传播,这一过程非常繁琐和耗时。然而,15世纪的印刷术革命彻底改变了这一局面。 德国的古登堡是印刷术的发明者,他发明了活字印刷术,使得大规模的书籍制作成为可能。这项技术的出现使得书籍的制作时间大大缩短,成本也大幅降低。印刷术的出现极大地促进了知识和文化的传播,并为人类社会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 20世纪的技术革命进一步推动了媒介的发展。尤其是电子媒介的出现,如电台、电视和互联网,使得人们能够以更快、更广泛的方式传播和获取信息。这一时期也被称为信息时代,信息的传播和获取变得更加方便和实时。

近年来,移动互联网的普及使得媒介的发展进一步加速。智能手机和其他移动设备使得人们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能够获取和传播信息。社交媒体的兴起也使得个体能够参与到信息的制作和传播中,媒介的发展变得更加多元化和民主化。 媒介发展历程的不断演变和创新不仅改变了人们的交流方式,也对社会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媒介的发展带来了信息的扩散和知识的共享,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中国古代媒介形态演变

中国古代媒介形态演变 目录 一:媒介在古代的定义 二:非语言传播媒介 (二)体外实物媒介 1:时间媒介 1)表意载体可分割型 2)表意载体不可分割型 2:空间媒介 1)表意载体可分割型 2)表意载体不可分割型 三:小结 一:媒介在古代的定义 媒介在中国古代是分开使用的。“媒”更多是对媒人和媒婆等中间牵线的人的简略称呼,后来引申为事物出现的诱因,而“介”是指处于两者之间的物体。在史前文明到现代文明,人类的交往和沟通(即传播:communication)是媒介产生的直接动因。 如果将承载传播功能的实物都归纳到媒介范畴,人的肢体也可视为一种简单直接的媒介,它所产生的表意符号为非语言符号的体态语言。其他的媒介符号大体可分为视觉性的非语言符号和听觉上的非语言符号。在本文探讨的范畴只限于事物,尽量避免带入过多含混不清的定义。 二:非语言传播媒介 非语言传播媒介就是拥有社会共知的含义,被有目的的解释、发出、接收甚至反馈的除言辞以外的人类属性和行为1。当人类使用自然物体来对抗自然提出的问题和挑战时,人类的精神和物质交往开始了质的飞跃。非语言媒介包括体态符号媒介和体外实物媒介,如“结绳记事”、烽火、狼烟、信号弹、玉石、岩画,雕刻等等。其中与新闻传播有关的新闻传播媒介我们把它们划归到中国新闻传播史媒介形态范畴之中。 1常淑敏:《试论史前媒介生态中非语言媒介的演变》,《中国传媒报告》,2003年第2期。

(二)体外实物媒介(一在王青的作业里) 实物媒介就是早期人类共同约定或习俗产生的可以被整体社会认同的表意物体和事项。不仅包括与语言文字声像有关的,与通讯有关的实物,而且本身是被传播的内容和承担表意的载体。例如原始时期的结绳记事、贯穿整个人类文明进化的战争信号——烽燧、狼烟、还有充满艺术气息的岩刻、壁画以及乐器等等。这些实物由于人类沟通交流的需要被生产出来,这些被生产出来的实物也推动着人类社会的发展。 按照哈罗德·英尼斯的理论将体外实物媒介分为时间媒介和空间媒介,二者的区别在于时间媒介有被完整保存的可能性,而空间媒介有破除距离桎梏的能动性。在时间和空间媒介的系统下又将这两大类体外实物媒介分为表意载体可分割和不可分割型。表意即为实物要传达的信息,载体即为实物本身。观察所有体外实物媒介不难发现,直观表意的媒介大多都无法离开实物本身单独存在,实物本身的存在就是一种表意,例如烽燧,这种实物传达的“军事”意象是不能被剥离开被传达的。相反,表意载体可分割型的媒介大体上可以脱离实物、独立表意。例如岩画、壁画等,就算没有岩石和墙壁,这幅画仍然可以被拓在布面或者纸张上传达自身蕴含的信息。这些媒介的采用,意味着人类传播开始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人类不再单纯地依赖体内信息系统来传播信息,而开始向一个功能更强、效率更高的体外化信息系统进军了2。 时间媒介 时间媒介具有耐久性,但不适于搬运3。虽然这种媒介不便携带,但可以克服时间障碍,与口耳传播时代相比,用岩画来传播大大提高了信息的确定性。石头、青铜器、墙壁,印章,甲骨,还有石雕等等都是可以和时间抗衡并可被大部分完整保存的实物媒介。在中国古代,实物媒介按照时间走向排列都有:结绳记事、牛角、鼓、玉石、岩刻、壁画、彩陶、雕塑、面具、甲骨、钟鼎、简牍、布告、榜、旗牌、揭帖、露布、信幡、诏书、广告牌匾、书信、邸报、小报、辕门抄、图书、乐器等。其中体外实物非语言新闻传播媒介有:结绳记事、鼓、钟鼎、信幡、烽燧、狼烟等。 1)表意载体不可分割型 直观表意的媒介大多都无法离开实物本身单独存在,实物本身的存在就是一种表意。这种媒介形态占据了中国古代媒介的半壁江山,当人类开化程度还处于野蛮混沌的时代,人类在很大程度上只能运用自然来对抗自然,这些自然物只能是以最原始、最简单的形式被运用在平时的生产生活中。从以上罗列的所有实物中,表意载体不可分割型的时间媒介有:结绳记事、信幡。 a)结绳记事 结绳记事(计数)是被原始先民广泛使用的记录方式之一。 2郭庆光:《传播学教程》,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页30 3哈罗德·英尼斯:《传播的偏向》,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P198.

新闻学发展历程及发展规律

新闻学发展历程及发展规律 新闻学的历史发展过程 ·新闻学在西方的成形: 新闻传播实践的新发展是最基本的动力源泉 新闻教育是推动新闻知识体系化的重要途径 自觉的新闻研究则是新闻走向学术化的根本道路 ·新闻学在中国的发端(新闻理论研究的发端): 洪仁玕《资政新篇》 王韬《循环日报》:政治、经济新闻 康梁的报纸思想:认为报纸有开启民智的功劳 孙中山的政治舆论工具论 ·新闻学在中国的诞生: 徐宝璜《新闻学》 邵飘萍《实际应用新文学》 戈公振《中国报学史》 任白涛《应用新文学》 ·新闻学在中国的勃兴: 英美新闻思想在新闻学术界占据主导地位 马克思主义新闻学的形成(20c40s后期,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形成)资产阶级新闻观念在国统区影响不可低估 法西斯新闻观点也在侵华过程中不断滋长 人民新闻观念影响甚大 ·中国共产党的新探索(毛泽东的新闻思想): 强调新闻工作要坚持党性的原则

提倡“政治家办报”,企业家运营 注重调查研究,崇尚实事求是 倡导全党办报,群众办报 重视文风建设,反对“党八股” ·新闻活动: 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 是一种关于新近或正在发生的事实信息的传授活动。 ·新闻活动的起源: a.唯心主义的解释:起源于人的生理和心理特征 局限:心理的产生源于外部的刺激 b.唯物主义的解释:产生于人类社会化的生产劳动需要 ·媒介:即介于信息的传播过程中传授双方之间的“中介物”,是传播信息符号的物质载体。 ·大众传播媒介:是指面向为数众多的受众传播信息的符号的物质载体。(>20%)以新闻界公认标准,当一种媒介的使用人数达到全国人口的20%的时候,就被称为大众传播媒介。 ·新闻媒介:以传播新闻信息符号为主的物质载体。 广义:泛指所有传播新闻信息的媒体。大众新闻媒介和人际传播中的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 狭义:是专指以传播新闻信息为主的大众传播媒介。 ·新闻媒介的功能: 人类的意识和思维活动离不开媒介 对信息的表述和传播更要凭借媒介才能进行 媒介拓展了人类的传播范围和传播能力

新媒体技术下的媒介演进及趋势

新媒体技术下的媒介演进及趋势 新媒体技术的发展推动了媒介的演进和转型,给传统媒体带来了很大的冲击和挑战。 下面将从媒介形态、内容生产和传播方式三个方面来探讨新媒体技术下的媒介演进及趋 势。 一、媒介形态的演变 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使得传统的纸质媒体逐渐被数字化媒体所取代,数字化媒体以其便捷、即时、互动的特点深受人们的欢迎。电视、广播、互联网等媒体形态也在不断地融合 和创新,如互联网电视、移动广播等新形态逐渐崭露头角。 在手机和移动互联网的快速普及下,移动媒体成为了新媒体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手 机以其便携、随时随地的特点,成为主流的信息获取工具,移动媒体的应用逐渐丰富,如 手机新闻客户端、移动支付、移动购物等,使人们可以随时随地进行沟通和消费。 二、内容生产的变革 新媒体技术的发展改变了传统媒体的内容生产方式。互联网的兴起使得信息生产和传 播变得更加开放和民主,个人和普通民众也可以参与到内容创作的过程中。社交媒体的兴 起使得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媒体的传播者,通过分享、评论和转发等方式,将自己关注的内 容传播出去。 与传统媒体需要较长的时间来制作和传播内容不同,新媒体技术实现了内容的即时性 和互动性。新媒体平台上的内容可以实时更新,用户可以通过评论、点赞和分享等交互方 式参与到内容中去,也可以提供个性化的推荐服务,使用户更容易找到感兴趣的内容。 三、传播方式的变革 新媒体技术的发展改变了传统媒体的传播方式,使传播更加多样化和个性化。传统媒 体主要是通过单向传播的方式向受众推送信息,而新媒体技术使传播过程更加复杂和互动,可以实现双向传播和多方参与。 通过互联网和移动网络,人们可以随时随地获取信息和参与到传播中去。社交媒体的 兴起使得人们可以通过分享和转发等方式将信息传递给其他人,传播速度更快。互联网也 为个人和组织提供了自媒体的平台,可以通过博客、微博、视频网站等发布和传播自己的 内容。 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也给传统媒体带来了很大的挑战。传统媒体需要调整传播策略,打 造与新媒体互动的传媒平台,以满足人们多样化和个性化的传播需求。传统媒体需要更好 地利用新媒体技术,提升内容生产和传播的效率和质量。

“媒介”概念的演变6页word文档

“媒介”概念的演变 一“媒介”词源分析 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解释:“媒,谋也。谋合二姓。”《周礼·媒氏注》中也说“媒,谋合异类使和成者。”不难看出,“媒”的所谓“谋合”的意思即为“媒人”。另外参看《汉语大词典》,“媒”有多种含义,而最主要的意思是“说合婚姻的人”“引荐的人”“媒介、诱因”“导致、招引”等;“介”是象形字,,甲骨文字形,像人身上穿着铠甲,中间是人,两边的四点像连在一起的铠甲片。其本意常被引申使用,指居于两者之间的中介体或工具,如《荀子·大略》中说:“诸侯相见,卿为介。”所以,“介”意指处在两者之间,在中间起着联系作用,因而其常有“中介”“介绍”“介质”等用法。 以上是“媒”和“介”各自的词源追溯,那么作为一个词组使用的“媒介”始于什么时候,又是有何种含义呢?目前出版的传播学基础理论图书,对“媒介”进行概念界定时,很多都只是直接引用了西方的现代定义,对其汉语词源谈及很少。虽然“媒介”从字面理解看似简单,但是从字面上的理解却在一定程度上遮蔽了它在汉语中意义变迁的复杂历程。所以,考究“媒介”的词源非常有必要。 笔者通过检索发现,西晋学者杜预(222—285)在注解《左传·桓公三年》“会于嬴,成昏于齐也”时曰:“公不由媒介,自与齐侯会而成昏,非礼也。”[1]就目前查阅的古籍而言,这是“媒介”在中国古代文献中的最早出处。但也有部分学者认为“媒介”一词最早出自五代刘徇(887—946)编撰的《旧唐书·张行成传》:“观古今用人,必因媒介。”

此处所提的“媒介”则是推举人、介绍人的意思。而在此之前,除杜预提到“媒介”外,东晋常璩在《华阳国志》中有“和养姑守义,蜀郡何玉因媒介求之”的用法,这说明在唐代以前“媒介”就已经是一个固定搭配了。 二“媒介”词义的演变 从杜预的两句话中可以看出,杜预认为:鲁桓公没有通过媒人而直接与齐僖公会见并订下婚约,这是不符合正统礼仪的。在第二段话中,杜预对“言己”解释到:让人推荐自己,就要通过“介”来实现,这个“介”就是“媒介”(引荐人),也就是(能够被推荐的)原因。“媒介”最早的词义就是介绍婚姻对象的媒人和为上层介绍人才的引荐者,也是其从西晋一直延续到晚清的两种最主要词义。 作为媒人、引荐者的“媒介”词义,在此后历朝的文献中多次出现过,可见该词义在历史上是贯穿始终的。从文化角度看,这体现出“媒介”在中国传统婚姻中的重要地位,也反映了古代中国人的人际传播的方式。 到晚清,“媒介”概念发生了新的变化:一是词性上由原来单纯的名词变为名词或者动词,“媒介”从原来的“媒人”“引荐者”释义扩展为“其他起联络和介绍作用的人”;二是指代对象上的变化,由“人”的范畴延伸到“物”的范畴,指代那些起介绍、联系作用的物。至此,“媒介”的意义变化接近了现代的意义,即人们用来传递、交流信息的工具。清代黄遵宪撰写的《日本国志》中写道:“关家资分散之罪家资分散之际,有藏匿脱漏其财产,……或为其媒介者,减一等。”此处“媒介”的词性由名词变成了动词,词义也由传统的“媒人、引荐者”变成了“介绍、联

广告发展的规律和广告发展演进的特点

广告发展的规律和广告发展演进的特点 《广告发展的规律和广告发展演进的特点》 一、引言 广告作为商业社会中的重要推动力,其发展规律和演进特点一直备受 关注。本文将从深度和广度上全面评估广告发展的规律和特点,为读 者解读广告行业的发展脉络,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把握广告的发展 趋势。 二、广告发展的规律 1. 广告与商业发展的关系 在广告发展的规律中,与商业发展的关系是不可忽视的一环。随着商 业社会的发展,广告作为商品和服务的宣传推广工具,始终贯穿其中。在商业发展的过程中,广告行业也在不断演进,助推商业的繁荣。 2. 广告投放的效益 广告的规律中,广告投放的效益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随着市场营销 手段的不断升级,广告投放面临着诸多挑战和变化。但广告的效益始 终是广告投放的核心目标,因此广告行业不断寻求创新和发展。 3. 广告传播的方式

广告的规律还体现在广告传播的方式上。从传统的平面广告,到电视 广告,再到互联网时代的网络广告,广告传播的方式不断变化和进化,体现出了时代的特点和媒介技术的发展。 三、广告发展演进的特点 1. 多媒体化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广告的传播方式已经从单一的平面广告演进到 了多媒体化的时代。电视、互联网、移动设备等多种媒介的融合,使 广告的传播更加多样化和全方位化。 2. 数据化 在广告发展的演进过程中,数据化成为了一个显著的特点。通过大数 据分析,广告主可以更精准地锁定目标受众,实现广告投放的精准化 和个性化,提高广告的转化效果。 3. 体验化 随着消费者对品牌和产品的要求不断提升,广告也向着体验化发展。 通过影视营销、虚拟现实、互动体验等形式,广告不仅仅是产品的宣传,更成为了消费者参与和体验的一部分。 四、总结与展望 广告发展的规律和演进的特点既受商业环境的影响,也受科技发展的 推动。广告行业的不断发展和创新,将为商业社会的繁荣和进步注入

媒介发展的发展历程及作用

媒介发展的发展历程及作用 媒介发展的历程可以追溯到古代文明的兴起和传播方式的演变。从最早的口头传播开始,人们通过口口相传来分享信息和知识。随着文字的出现,人们开始使用书写来传播信息,这使得信息的保存和传播更加持久和便捷。然而,文字传播的范围有限,依赖于阅读和写作的能力。 在古代,文字传播主要通过手写书籍、碑文和纸张的复制来进行。这种传播方式效率低下且需要大量的时间和劳动力。直到印刷术的发明,这一情况才得以改善。印刷术的出现使得书籍的大规模复制成为可能,从而极大地促进了信息的传播和知识的普及。这项由古籍印刷术文化传承至今的重大发明,被视为媒介发展史上的一次技术革命。 随着工业革命和科技的不断进步,媒介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19世纪末,电报和电话的出现使得信息可以迅速地 传递和交流。20世纪初,广播和电视的问世改变了信息传播 的方式,使得人们可以通过无线电波来接收新闻、娱乐和其他节目。20世纪末,互联网的普及带来了一次媒介传播的革命。通过互联网,人们可以随时随地获取各种信息和娱乐内容,同时也可以实现远程办公、在线购物和社交网络。 媒介的发展对社会产生了重要的影响。首先,媒介为人们提供了获取各种信息和知识的途径。它不仅使得传统的新闻媒体更加便捷和全面,也带来了新兴的数字媒体和社交媒体。其次,媒介促进了信息的流通和共享,加强了社会的联系和交流。人们可以通过媒介了解世界各地的事态发展,与他人分享想法和

经验。此外,媒介还对商业、政治和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它成为了广告宣传、政治宣传和文化传播的重要工具。 然而,媒介的发展也带来了一些挑战和问题。信息的泛滥使得人们很难辨别真假信息,虚假新闻和谣言的传播成为一个严重的问题。此外,媒介也可能被用于传播不良的内容和价值观,对社会道德和文化产生负面影响。因此,媒介的发展需要社会的监管和规范,以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质量,同时保护公众的利益和权益。 总的来说,媒介的发展经历了从口头传播到文字传播,再到印刷术、电信技术和互联网的演变。它在社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人们提供信息和知识,加强社会联系和交流,并对商业、政治和文化产生影响。然而,媒介的发展也带来了挑战,需要社会的监管和规范。因此,人们应当积极应对媒介的发展,提高媒介素养,正确利用媒介资源,以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精品】文学媒介的历史演变

文学媒介的历史演变

二、文学媒介的历史演变 问: 就中国文学发展的特殊历程而言,文学媒介主要经历了几个阶段? 答:从远古时代到今天,文学媒介经历了漫长的演化过程。单就中国文学发展的特殊历程而言,文学媒介主要经历了五个阶段。 问:这五个阶段分别与那些时代的文学相对应? 答:从极粗略的意义上讲,这大致分别对应于五个时代的文学:口语媒介——原始文学 文字媒介——先秦至唐代文学 印刷媒介——宋代至清代文学 大众媒介(机械印刷媒介和电子媒介)——清末至20世纪90年代文学网络媒介——90年代以来文学 问:口语媒介是一种怎样的媒介? 答:口语媒介是最早的一种文学媒介。口语就是口头语言,是语言的一种最初形态。口语媒介是语言媒介的一种重要形态,是以口头语言形式实现人际传播的语言媒介。 问:人类在何时具有了说话的能力? 答:据推测,距今4万年到9万年前,人类逐渐获得了说话的能力。作为家族或部落内部的人际沟通的手段,口语也出现在这个进化过程的相当早期阶段。大约到新石器时代(约1.4万年至1.6万年前),口语进展到能表达抽象事物和具有了简单的语法结构。

问:口语媒介具有哪些特点? 答:口语媒介具有如下特点:一是简便快捷,二是与身体语言和原始礼仪相伴随,三是真切生动,四是不易保存。 问:与口语媒介相对应,中国原始文学具有哪些特点? 答:中国原始文学具有以下特点: 第一,文学文本规模较小; 第二,文学往往以歌谣形式存在; 第三,文学文本具有不稳定性和流动性; 第四,文学文本的作者具有集体性质; 第五,文学文本传播空间范围有限; 第六,文学文本不易保存。 问:文字媒介是一种怎样的媒介? 答:文字媒介是语言媒介的一种重要形态,是以书面符号系统承担人际传播任务的语言媒介。 问:文字是何时出现的? 答:在距今约7000年前的埃及,出现了象形文字。而中国也是最早发明和运用象形文字的国家之一。文字是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是语言的最重要的辅助工具。文字可以说是人类在原初口语基础上进一步发展自身语言能力的产物。 问:文字媒介与口语媒介有何不同?

新媒体的传播方式和规律

新媒体的传播方式和规律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新媒体逐渐成为人们获 取信息、交流和传播观点的重要渠道。本文将探讨新媒体的传播方式 和规律。 一、社交媒体的传播方式 社交媒体是新媒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为用户提供了与他人实时互 动的平台。社交媒体的传播方式与传统媒体存在较大差异。首先,社 交媒体具有高度的个人化特点,用户可以根据自身需求定制内容,决 定自己感兴趣的信息来源。其次,社交媒体强调用户生成的内容,用 户自己参与其中,通过分享、转发和评论等方式推动信息的传播。再次,社交媒体的传播速度快,信息在平台上传播迅速,有利于迅速形 成舆论氛围。 二、移动互联网的传播方式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移动互联网成为人们获取信息和沟通交流的 主要方式。移动互联网的传播方式与传统媒体和电脑互联网也有差异。首先,移动互联网具有时时刻刻、随时随地的特点,用户可以在任何 时间、任何地点通过手机获取信息。其次,移动互联网注重个性化推荐,根据用户的兴趣和行为习惯提供相应的内容,提高信息的吸引力 和用户黏性。再次,移动互联网的传播方式更加多样化,既有文字、 图片和视频等多媒体形式,也有实时直播和短视频等新兴形式。 三、内容创作与传播规律

新媒体时代的传播规律也在不断演变。首先,内容创作要符合受众需求。在信息过载的背景下,用户更倾向于选择符合自身兴趣和需求的内容,并参与到内容创作和传播中来。其次,原创和独特的内容更有吸引力。在新媒体时代,热点内容往往在瞬间爆发,但原创内容能够更好地吸引用户,树立个人或品牌的形象。再次,内容传播需要结合社交网络效应。用户通过社交媒体的分享和评论等方式推动内容的传播,形成传播效应。此外,内容传播还需要关注平台的算法和推荐机制,合理利用平台推荐机制提升内容的曝光度和传播范围。 四、新媒体传播的风险和挑战 新媒体的传播方式和规律带来了新的机遇,同时也带来了一些风险和挑战。首先,信息真实性和可信度成为一大难题。新媒体传播的高速度和低门槛使得虚假信息和谣言在网络上迅速传播,对社会秩序和公众安全造成威胁。其次,个人隐私和信息泄露等问题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在个人信息日益被商业机构和黑客获取的背景下,用户对隐私保护的需求逐渐增强。再次,信息过载给用户带来了选择困难。面对海量的信息,用户往往无法准确获取所需信息,容易陷入信息碎片化的局面。 综上所述,新媒体的传播方式和规律与传统媒体存在差异,社交媒体和移动互联网成为重要的传播渠道。内容创作要符合用户需求,注重原创和独特性,并结合社交网络效应推广传播。然而,新媒体传播也面临着信息真实性、个人隐私和信息过载等问题。面对新媒体时代的挑战,我们需要积极应对,推动新媒体行业的健康发展。

浅谈大众传媒时代新旧媒介关系及发展趋势

浅谈大众传媒时代新旧媒介关系及发展趋势 当今世界随着数字技术和通讯技术的飞速发展,众多的新媒体不断涌现,各种新的传播载体如博客、播客、手机、DV、网络电视等,给原有的传播模式带来很大的变化和影响。一场全球范围内的新媒介和传统媒介之间的竞争已经打响,新媒介的各种新的功用对旧媒介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冲击。然而,在历史的长河中,传统媒介以自身独具的特点建立起的强大优势,例如可信度高、权威性等是其与新媒介共存的一个重要原因。同时,新媒介的诞生也给旧媒介产生了巨大的推进作用,让它的前进步伐得到了加快。 新旧媒介共存时代,两者间的关系及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新旧媒介的融合与互动是大势所趋 就我国社会而言,现正处在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过渡期,这一时期的一个基本特征就是社会的“碎片化”。传统的社会关系、市场结构及社会观念的转变,从精神家园到信用体系,从话语方式到消费模式的调整,代之以一个一个利益族群和‘文化部落’的差异化诉求及社会成分的碎片化分割。在这个大的社会背景下,媒介市场也面临着“碎片化”,受众被分化成了许许多多受传者群落的“碎片”。在当今数字化的媒介生态环境下,过去那种由某个单一媒体实行‘全程传播’的模式正在逐渐走向衰弱,一个传播目标的实现过程将共同由不同的媒介完成,而参与其中的任何一个媒介仅仅在其最为擅长的功能点上扮演和履行着自己独特的、难以取代的角色。相比较而言,新媒体因其更迅捷、互动性强而受青睐,传统媒体则有着更权威、更专业的优势,所以传统媒体不会为新媒体替代而消失,新媒体也绝不会全知全能,独揽天下。各展所长,取长补短,新旧媒体很好的融合与互动才是大势所趋。对于这一点,我们可以从不久前发生的“华南虎事件”中清晰的看到。 从最初陕西官方发布华南虎被周正龙拍到的信息,到众网友对虎照的真实性提出质疑,再到传统媒体纷纷跟进报道、追问真相,然后是国家林业局要求陕西省林业厅委托国家专业鉴定机构对所拍摄的华南虎照片的原始材料进行鉴定,这一系列的进程当中,以网络为终端的新媒体在其中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而各大传统媒体的争相报道,使得人们对该事件的关注程度大大提高。在新旧媒体的融合与互动所形成的强大舆论冲击下,华南虎这一事件所聚集的民意愈来愈强劲,以至达到引起国家政府有关部门的重视和决策的出台,新旧媒体的融合与互动已成为“华南虎事件”的助推器。 二、新媒介强大的互动平台促使旧媒介更加重视与受众的互动性 由数字化技术而催生的新媒体一方面使传播渠道激增,促使新的更为人性化、互动化的传播方式出现,同时也使传播的“门槛”大大降低,使每个人都有了加入传播链条的可能,人人都可以成为传播内容的生产者。参与、对话、互动成为新媒体区别于传统媒体的最大优势,这就给当前的媒介生态环境带来了更为开放和高效的传播语境。与此同时,传统的大众传播过程是一个信息单向流动的过程,它是以生产者为中心的,编辑、记者、传媒机构等信息生产者主导着传播的内容,普通民众难以进入到内容的生产过程当中去,他们只能成为信息的接受者。虽然也有读者或视听众来信来访等反馈渠道,但这种反馈是迟延的,而且是通过其他通信系统(邮政、交通、电话等)进行的。因此,新媒介技术也在推动着传统媒介改善自己的反馈机制。例如在日本东京的多摩新城和美国艾奥瓦州克伦巴斯城,从20世纪70年代末就开始了"双向电视"(two-way television)实验,

媒介史和新闻传播史的研究方法

媒介史和新闻传播史的研究方法近年来,媒介史和新闻传播史的研究方法备受关注。这两个领域的 研究方法有助于我们深入了解传媒的发展历程和新闻传播的演变。本 文将探讨媒介史和新闻传播史的研究方法,并对这些方法进行细致的 分析。 一、历史文献分析法 历史文献分析法是研究媒介史和新闻传播史的一种重要方法。通过 分析历史文献,我们可以了解到过去的媒介形式、新闻传播机构以及 受众的变化。这些历史文献包括书籍、报纸、杂志、文件和手稿等。 历史文献分析法可以帮助研究者还原过去的媒介环境,了解当时的 社会背景和文化环境。例如,研究者可以通过分析报纸的刊登内容、 印刷技术和版面设计等方面,来研究不同历史时期的新闻传播特点以 及社会变迁对新闻媒体的影响。 二、口述历史采访法 口述历史采访法是研究媒介史和新闻传播史的另一种重要方法。通 过采访当事人或亲历者,我们可以获得一手的历史资料和亲身经历。 口述历史采访法可以提供研究所需的直接证据,并且可以弥补历史文 献不足的问题。 口述历史采访法在研究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研究者可以通过 采访从事过新闻工作的老记者,了解过去的新闻报道方式和工作经验。

此外,口述历史采访法还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新闻机构的运营方式、编辑团队和新闻传播的社会影响等方面。 三、数字人文方法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数字人文方法在媒介史和新闻传播史研究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数字人文方法借助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对历史文献和大数据进行数字化处理和分析。 数字人文方法可以帮助研究者从一个全新的角度来解读媒介史和新闻传播史。研究者可以利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大量的历史文献和新闻报道,发现隐藏在其中的规律和趋势。此外,数字人文方法还可以通过网络分析等手段,研究新闻传播网络的结构和演化。 四、比较研究方法 比较研究方法是一种常用的研究方法,可以用于比较不同地区、不同时期和不同类型的媒介和新闻传播现象。通过比较,我们可以发现相同之处和差异之处,深入理解媒介和新闻传播的本质。 比较研究方法需要研究者具备横向和纵向的研究能力。横向比较可以通过比较不同地区或不同国家的媒介发展情况,了解媒介的异同和相互影响。纵向比较则可以通过比较不同时期的媒介形式和新闻报道方式,揭示媒介演变的规律和趋势。 五、跨学科研究方法 媒介史和新闻传播史本身是一个跨学科的领域,需要综合运用历史学、社会学、传媒学、文化学和计算机科学等多个学科的研究方法。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