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教案-第12课词四首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教案-第12课词四首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教案-第12课词四首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教案

12词四首

教学目标

1.反复朗读,轻松背诵这五首词。

2.品读鉴赏,体会词中蕴含的情感。

3.掌握吟诵欣赏词的技巧与方法。

教学重难点

1.准确背诵,理解词的情感。

2.学会品读鉴赏的方法。

学情分析

九年级的学生已有了一定的古诗词学习经验和能力,掌握了基本的古诗词学习的方法——理解内容、体会情感、语言品味等,这就使“通过深研同一作者的不同作品以体会其创作风格和人格魅力”可以成为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提高学生学习鉴赏古诗词的能力和水平,为学生高中乃至高校的语文学习,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

课时安排

三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课时《渔家傲秋思》

一、新课导入

古曲可婉约如小桥流水,和风细雨,也可豪放如大江东去,暴风骤雨令人品尝回味,词也拥有与古曲同样的艺术特色,让我们通过学习《渔家傲·秋思》来进一步体味:《渔家傲·秋思》。

二、读

1.注意听范读:点评好在哪里?

(节奏感情意境)

2.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自由读一遍,提出有质疑的地方,大家一起解决:(看看注释,处理好字音、节奏、感情)

3.理解性的齐读一遍。(带着感情读出气势)

三、品

1.同学们读的时候抓住了“情”,找找,上阕里我们看见了哪些“景”?

雁去长烟

落日边声

千嶂城闭

请用:我看见了一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图(落日归雁,长烟落日边声四起古城落日归雁孤城戍边图)句式说话。

2.这些景是扣着一个“异”而写的?异在何处呢?

明确:异寒异声异势

3.品读上阕说说:通过以上景致的描写渲染出怎样的气氛?

明确:荒凉萧瑟肃杀

4.此景会让人产生什么样的感觉?

悲凉寂寞孤独思乡

5.让我们一起踏着文字,小组合作试着在下片中寻觅深藏词人内心的那份情愫:

我从____________________中感受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浊酒一杯思乡思亲)

(燕然未勒使命责任爱国忧国)

(悠悠羌曲无奈凄凉别愁)

(人不寐焦虑苦闷悲愤担忧)

(白发夫泪悲怆苍凉壮志难酬痛心)

教师小结:

在寥寥几十字间,描写了景融入了情,将宏达广博浓缩在咫尺之间,真可谓是:古诗词哪!想让我不爱你可不容易!

6.同学们带着此情此意来配乐试背一遍。

四、拓

1.根据你对词的理解领悟,赏析本首词中的任何句子,赏析时要首先注意:

品味富于表现力的“诗眼”或“题眼”。

例如:

“无留意”:虽然是北雁南飞的具体表现,但更重要的是这

三个字来自戍边将士的内心,它衬托出雁去而人却不得去的情感。

“羌管悠悠霜满地”一句,再次用声色加以点染并略加顿挫,此时心情,较黄昏落日之时更加令人难堪。

2.用白话文改写,拓写上片或下片内容。

第二课时《江城子·密

州出猎》

一、读词以入境

(一) 了解背景(学生介绍,教师补充)

这首词是熙宁七年(1074)冬与同僚出城打猎时所作。

(二)读出韵味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自由朗读这首词,要求结合文下注释,读准字音、初步理解词意,同时把你理解障碍的词句圈出来。

2.再读,同桌之间彼此读,讨论这首词用什么样的语气语调来读更合适。

3.推荐读,师生评价。明确语气语调:豪迈奔放,高亢激昂。

二、品词以入味

怎么读好词人的豪放?著名的节目主持人赵忠祥老师说:“朗诵创作的过程,就是词语感受的过程。”的确,在诗词中,往往看似小小的一个词,却有着极重的分量、极大的张力。

1.请同学们说说哪个字最既直接又集中地体现了本首词的豪放风格?

(“狂”)

最新部编九年级语文词四首鉴赏

最新部编九年级语文词四首鉴赏 1、词的上片重在写景,描写塞下秋景;词的下片重在抒情,集中抒发了征人思乡之情 . 2、结合全词,说说“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描绘了怎样的画面,有何作用? 参考示例:西北边塞荒芜萧索,边地的悲凉之声和着营地的号角从四面八方传入耳中,重重叠叠的山嶂里,长烟直上天空,落日斜照,孤城紧闭,举目望去,一片凄凉. 描绘了西北边塞的荒凉景象,渲染了守边将士的艰苦,同时也暗示了军情的紧急,表现了守边将士的英雄豪迈气概,为下文的抒情作铺垫. 3、下阕引用“燕然未勒”典故抒情,主要抒发怎样的情怀? 抒发了词人的报国之志.是说现在敌军未退,边境未宁,尽管厌战思归,但又怎能有回乡的打算呢?既写出了作者为国建功的远大抱负,也是对戍边战士的激励鼓舞. 4、结句“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运用了互文手法,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词人思念家乡、功业难成的哀伤,也含蓄地表达了他对于朝廷腐朽、软弱,不修武备、不重边功的愤懑不平. 江城子密州出猎 1、本词上阙写景,描写了密州狩猎的宏大壮观的场面;下阙言志,抒写了词人的渴望建功立业报效国家豪情壮志. 2、“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一句有什么含义?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 这是词人以魏尚自喻,意思是说,什么时候朝廷能像派冯唐赦免魏尚那样起用自己呢? 运用典故,使表达委婉含蓄. 3、上片描述了怎样的场景? 上片记叙了一个壮观的出猎场景,词人装备齐全,率领众多随从,纵马狂奔,并表现出像当年孙权一样的少年狂气,豪放不羁.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1.“沙场秋点兵”与“可怜白发生”所抒发的情感有什么不同? 前句抒发了渴望杀敌报国的豪情壮志,后句表达了作者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 2.“马作的卢飞快”一句引用了“的卢”的典故,有什么作用? 引用“的卢”马的典故,从侧面衬托出了战斗的激烈,人物的英勇无畏. 3.词的上片主要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请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 虚实结合,实写词人醉后灯下“看剑”.虚写“梦回”军营生活及点兵出征的场景. 4.请根据自己的理解,解析“赋壮词”的含义. ①赋壮词”,从题材上看是写军营中的生活情景,看剑、听角声和塞外曲,分八百里,沙场点兵,骑快马,挽强弓,这种种情境都极勇猛、雄健;②从思想感情上看表达的是为

部编九年级语文下册 12词四首

12词四首 1.了解词形式上和抒情上的特点,感知词在节奏、韵律上的美感。 2.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和情感基调。 3.学会对比阅读,体会不同词作的异同点。 第1课时《渔家傲·秋思》《江城子·密州出猎》 一、导入新课 在每一个朝代,都有爱国将士戍守边关的动人事迹,以及仁人志士渴望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现在请同学们回顾一下曾经学过的有关描写边塞风光或将士戍守边关的诗词(学生补充诗词名句)。范仲淹的词《渔家傲·秋思》也是描写边塞的,今天,我们一起来领略一下范仲淹笔下的边塞特点。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渔家傲·秋思》 1.朗读本词,把握内容。 (1)说说词的上阕和下阕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各用两个字概括。 明确:上阕:写景;下阕:抒情。 (2)词人开篇就说“塞下秋来风景异”,请你说说塞下风景“异”在什么地方。

明确:①异声(边声连角起,羌管悠悠);②异寒(霜满地);③异景(衡阳雁去,千嶂,孤城闭)。这都充分说明了入秋以来,塞北的荒凉以及环境的恶劣。 (3)词的上阕主要描绘了什么景象?写景的目的是什么? 明确:描绘了一幅萧瑟、荒凉、紧张的边塞风光图。通过对边疆环境的描写,突出边塞环境的恶劣,暗示了戍边将士的艰辛,为下阕抒情做铺垫。 2.品读本词,赏析语言美。 请任选角度赏析下面的词句。 (1)衡阳雁去无留意。 明确:“大雁南飞”是一种自然现象,可是在这里词人却用了“无留意”,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大雁以人的情感。大雁向衡阳飞去,没有丝毫的留恋之意,连鸟也不愿久留,反衬出边地的荒凉,将士们戍边条件的艰苦。 (2)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明确:在斜阳西沉,烟雾缭绕中的千山万壑,犹如屏障,重重叠叠,前句描绘出一幅雄浑壮阔的画面。但是“孤城闭”三字顿然情势突变,显示出一座孤城伶仃而立,城门紧闭的景象。“闭”字写出戒备森严,透出紧张气氛,由此也可见边塞战事紧张。 (3)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明确:“浊酒一杯”“家万里”多年戍守边疆,离家千万里,思乡之情油然而生;“燕然未勒”运用典故,写出了长期戍边而破敌无

部编九下语文12 《词四首》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12 《词四首》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一、《渔家傲·秋思》是范仲淹镇守西北边陲时军中生活的真实写照。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话描述作者笔下的情景,并说说这首词表达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 秋天到了,西北边塞的风光和江南不同。大雁又飞回衡阳了,一点也没有停留的意思。黄昏时,军中号角一吹,周围的边声也随之而起。层峦叠嶂里,暮霭沉沉,山衔落日,孤零零的城门紧闭着。 饮一杯浊酒,不由得想起万里之外的家乡,未能像窦宪那样战胜敌人,刻石燕然,不能早作归计。悠扬的羌笛响起来了,天气寒冷,霜雪满地。夜深了,将士们都不能安睡。将军为操持军事,须发都变白了;战士们久戍边塞,也流下了伤时的眼泪。 思想感情:表达了作者及守边将士思念家乡而又慨叹功业未立的复杂情感。 二、《江城子·密州出猎》中,“亲射虎”“遣冯唐”“射天狼”的典故分别表达了什么意思?它们与贯穿全词的“狂”有什么关联? 参考答案: “亲射虎”,作者以孙权自喻,表示勇武可用;“遣冯唐”,作者以魏尚自许,表示可以为国戍边;“射天狼”,喻指打败侵扰边境的西夏军队。这几个典故,都表现了作者为国立功之志,也正是他“狂”之所在。苏轼本人实则缺乏兵韬战略,词中抒发的情怀,不过是他的一种理想,所以是“狂”。 三、辛弃疾说自己写《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是“赋壮词”,试结合作品说说你的理解。 参考答案: “赋壮词”,就是写雄壮风格的词,故作豪言壮语。这首词处处扣着“壮词”来写,开篇即言“醉里挑灯看剑”,可谓壮怀激烈。接着主要写战场上的情景:号角连营,分炙、奏乐、点兵,马快、弦鸣。这些情景再现,既是词人曾经驰骋沙场的回忆,也是他渴望回到战场的心声,可谓豪情万丈。词的结尾,放言“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更是快人快语。最后一句“可怜白发生”,感叹“老之将至”,也暗指壮志难酬,这给“壮词”更增加了慷慨悲凉的色彩。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词四首教案精校版

12词四首 1.了解作者及其代表作,有节奏、有感情地诵读四首词。 2.体会词的韵律美和意境美,品味、赏析词的语言内涵。 3.把握作者在作品中蕴含的思想感情,体会作者的爱国思想。 4.学会对比阅读,体会不同词作的异同点。 第1课时《渔家傲·秋思》《江城子·密州出猎》 一、导入新课 在每一个朝代,都有爱国将士戍守边关的动人事迹,以及仁人志士渴望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现在请同学们回顾一下曾经学过的有关描写边塞风光或将士戍守边关的诗词(学生补充诗词名句)。范仲淹的词《渔家傲·秋思》也是描写边塞的,今天,我们一起来领略一下范仲淹笔下的边塞特点。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渔家傲·秋思》 1.朗读本词,把握内容。 (1)说说词的上阕和下阕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各用两个字概括。 明确:上阕:写景;下阕:抒情。 (2)词人开篇就说“塞下秋来风景异”,请你说说塞下风景“异”在什么地方。 明确:①异声(边声连角起,羌管悠悠);②异寒(霜满地);③异景(衡阳雁去无留意,千嶂,孤城闭)。这都充分说明了入秋以来,塞北的荒凉,环境的恶劣。 (3)词的上阕主要描绘了什么景象?写景的目的是什么? 明确:描绘了一幅萧瑟、荒凉、紧张的边塞风光图。通过对边疆环境的描写,突出边塞环境的恶劣,暗示了戍边将士的艰辛,为下阕抒情做铺垫。 2.品读本词,赏析语言美。 请任选角度赏析下面的词句。 (1)衡阳雁去无留意。 明确:“大雁南飞”是一种自然现象,可是在这里词人却用了“无留意”,运用拟人的手法,赋予大雁以人的情感。大雁向衡阳飞去,没有丝毫的留恋之意,连鸟也不愿久留,反衬出边地的荒凉,将士们戍边条件的艰苦。 (2)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明确:在斜阳西沉,烟雾缭绕中的千山万壑,犹如屏障,重重叠叠,前句描绘出一幅雄浑壮阔的画面。但是“孤城闭”三字顿然情势突变,显示出一座孤城伶仃而立,城门紧闭的景象。“闭”字写出戒备森严,透出紧张气氛,由此也可见边塞战事紧张。 (3)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明确:“浊酒一杯”“家万里”多年戍守边疆,离家千万里,思乡之情油然而生;“燕然未勒”运用典故,写出了长期戍边而破敌无功的现状,所以产生“归无计”的慨叹。这两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中国新诗中朦胧诗的特点。 2.理解诗中的艺术形象,体会诗中蕴涵的深沉而真挚的情感。 3.培养学生解读诗歌的能力,激发爱国、为国献身的精神。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诵读这首诗。 2.把握诗中富有特征的意象。 【教学难点】 1.朦胧诗的特点。 2.诗中“我”的形象。 3.诗中对祖国的感情抒发。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我们来听一首歌,殷秀梅的《祖国,我永远热爱您》。(目的:将同学们带入意境)。每一位有血有肉的中国人,都有一颗拳拳的赤子之心,这颗心与祖国的荣辱紧密相连。无数文人墨客,用饱蘸深情的墨笔,写下了一首首令人荡气回肠的诗,舒婷就是一位代表诗人,今天,我们共同走进她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板书课题和作者) 二、简介作者及背景 舒婷,当代女诗人,福建省泉州市人,1952年出生在厦门,由于家庭的破裂使她过早体味到社会的动荡,人世的沧桑。70年代末,她的诗就受到人们的关注,作为朦胧诗的代表人物一举闻名。代表作有诗集《双桅船》《舒婷顾城抒情诗选》《会唱歌的鸢尾花》等。 三、分析诗歌 1.听读配乐诗朗诵《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整体感知诗的意境,并注意字的读音。 2.学生自由朗读,注意节拍、重音和感情。 3.研析诗的内容。全诗共分四节。方法:(1)反复诵读,概括出每一节诗的内容。(2)

在读中体会句式特点和作者的感情。 第一节:诗人排列了一系列具体的意象:水车、矿灯、稻穗、路基、驳船。在这些意象的前面分别加了“破旧、熏黑、干瘪、失修”等修饰词,显示出祖国的贫瘠与破败,以第一人称的形式深情地向祖国诉说着“我”与祖国生死相依患难与共的情感。 第二节:运用“贫穷、悲哀、希望”等抽象的词语,宗教中传说的“飞天”神,写出人们在痛苦的境遇中饱含着“希望”。 第三节:“簇新的理想、古莲的胚芽”等,写出祖国正孕育着新生。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憧憬。 第四节:写出“我”与祖国再次融为一体,个体上,“我”是祖国的“十亿分之一”,使命上,“我”要承担祖国振兴的责任。祖国含辛茹苦养育了“我”,“我要用我的血肉之躯去取得你的富饶、你的荣光、你的自由”。 四、难点解析 1.什么是朦胧诗。“朦胧诗”是采用虚写手法,变具体为抽象,追求的是诗内在旋律,运用象征和隐喻的写法,使人读起来有一种朦胧的美感。(学生再次朗读)。 2.对诗中“我”的形象理解:诗中“我是……我是你……”的句式反复出现,表明“我”与祖国有着共同命运,一同经历沧桑风雨,生死相依,血肉相连。“我”的形象融入到祖国的形象中。 3.通过对诗中各种形象的理解,体会作者抒发的感情。在诗中,诗人抒发了与祖国血肉相连、荣辱与共的责任感与使命感。这种情感表现在一些具体意象的描绘上,如“老水车、矿灯、路基”等象征着祖国饱经忧患依然具有顽强活力的特点。 五、拓展练习 诗中所描绘的对象,有的有下一句,有的没有,试着给下面的几句后面分别添加一句诗,尽量准确描绘出具体意象的特点。 1.我是干瘪的稻穗, 2.我是失修的路基, 3.我是新刷出的起跑线, 六、再听一遍配乐诗朗诵,然后饱含深情地诵读这首诗。 七、全诗总结。 八、达标训练

九年级语文下册词四首学案[新人教版]

词四首 【基础存盘】 1.下列有关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书画家,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并称“三苏”,同列为“唐宋古文八大家”。 B.词是全盛于宋朝的一种文学样式,每首词都必须有词牌名和题目。如《江城子·密州出猎》中“江城子”是词牌名,“密州出猎”是题目。 C.范仲淹,字希文,北宋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他倡导的“先忧后乐”的思想和仁人志士节操,对后世影响深远。 D.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南宋豪放派词人,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千嶂.里(直立似屏障的山峰) B.射天狼 ..(侵扰西北边境的西夏军队) C.四面歌残终破楚 ..(喻指八国联军攻破北京) D.八百里 ...分麾下炙(八百里的路程) 3.理解性默写填空。 (1)《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 ”两句,词人将忠君、爱国与功名紧密结合在一起,表达报效国家的赤子情怀。 (2)范仲淹《渔家傲·秋思》中“, ”两句,既有故土之思,又有功业未建的焦虑。 (3)《江城子·密州出猎》中“, ”两句写词人以魏尚自比,希望能够承担卫国守边的重任。 (4)秋瑾《满江红》中“, ”最能表现词人推翻满清解放天下的凌云壮志。 【课内精读】 阅读《词四首》,完成4~7题。 4.从写景的角度赏析“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5.简析《江城子·密州出猎》上片词中“狂”字的作用。 6.《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上片主要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请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 7.简要赏析秋瑾《满江红》中“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拓展迁移】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12《词四首》教案1新人教版

12 词四首 教学目标 1.背诵、默写四首词。 2.积累文学常识,理解词意,品味词的语言风格,感知每首词的意境和思想感情。 3.培养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感知每首词的意境和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品味词的语言风格。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渔家傲·秋思》《江城子·密州出猎》) 一、新课导入 宋代,是词发展的全盛时期。今天,我们来学习两首宋词,感受词的魅力。 二、自主预习 1.作者介绍 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谥文正。北宋政治家、文学家。他为政清廉,体恤民情,刚直不阿,力主改革,屡遭奸佞诬谤,数度被贬。他工于诗文,语言精练畅达。其散文鲜明刚健。有《范文正公集》传世。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北宋文豪,“唐宋八大家”之一,豪放派词人的重要代表,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合称“三苏”。其诗、词、赋、散文均成就极高,且善书法和绘画。其散文方面的成就与欧阳修并称“欧苏”;诗方面的成就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方面的成就与辛弃疾并称“苏辛”;其绘画方面的成就则是开创了湖州画派。代表作品有《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念奴娇·赤壁怀古》《赤壁赋》等。有《东坡七集》《东坡乐府》传世。 2.背景资料 《渔家傲·秋思》:宋仁宗康定元年(1040),宋与西夏交兵,范仲淹被任命为陕西经略副使兼知延州,担起西北边疆防卫重任。这首词即作于这一时期。 《江城子·密州出猎》:宋神宗熙宁七年(1074),苏轼由杭州通判迁为密州知州。这首词是次年冬天与同僚出城打猎时所作。 3.知识链接 宋词是一种新体诗歌,标志着宋代文学的最高成就。宋词句子有长有短,便于歌唱。因

最新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 12《词四首》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12 《词四首》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一、《渔家傲·秋思》是范仲淹镇守西北边陲时军中生活的真实写照。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话描述作者笔下的情景,并说说这首词表达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 秋天到了,西北边塞的风光和江南不同。大雁又飞回衡阳了,一点也没有停留的意思。黄昏时,军中号角一吹,周围的边声也随之而起。层峦叠嶂里,暮霭沉沉,山衔落日,孤零零的城门紧闭着。 饮一杯浊酒,不由得想起万里之外的家乡,未能像窦宪那样战胜敌人,刻石燕然,不能早作归计。悠扬的羌笛响起来了,天气寒冷,霜雪满地。夜深了,将士们都不能安睡。将军为操持军事,须发都变白了;战士们久戍边塞,也流下了伤时的眼泪。 思想感情:表达了作者及守边将士思念家乡而又慨叹功业未立的复杂情感。 二、《江城子·密州出猎》中,“亲射虎”“遣冯唐”“射天狼”的典故分别表达了什么意思?它们与贯穿全词的“狂”有什么关联? 参考答案: “亲射虎”,作者以孙权自喻,表示勇武可用;“遣冯唐”,作者以魏尚自许,表示可以为国戍边;“射天狼”,喻指打败侵扰边境的西夏军队。这几个典故,都表现了作者为国立功之志,也正是他“狂”之所在。苏轼本人实则缺乏兵韬战略,词中抒发的情怀,不过是他的一种理想,所以是“狂”。 三、辛弃疾说自己写《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是“赋壮词”,试结合作品说说你的理解。 参考答案: “赋壮词”,就是写雄壮风格的词,故作豪言壮语。这首词处处扣着“壮词”来写,开篇即言“醉里挑灯看剑”,可谓壮怀激烈。接着主要写战场上的情景:号角连营,分炙、奏乐、点兵,马快、弦鸣。这些情景再现,既是词人曾经驰骋沙场的回忆,也是他渴望回到战场的心声,可谓豪情万丈。词的结尾,放言“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更是快人快语。最后一句“可怜白发生”,感叹“老之将至”,也暗指壮志难酬,这给“壮词”更增加了慷慨悲凉的色彩。

最新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屈原》精品教案

17.屈原(节选)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在朗读中把握人物的情感及人物的性格。 2.赏析文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象征手法,体会其表达效果。 3.学习屈原深切的爱国爱民思想和英勇无畏的斗争精神。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有这样一个人,他身材魁梧,饱经风霜的脸上愁眉不展。腰系博带,佩陆离长剑,戴切云高冠,着雪白罗服。瑟瑟秋风下,踱步远方,似行吟泽畔,似引吭悲歌。他,便是屈原,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今天,就让我们走进郭沫若的戏剧作品《屈原》,走进这位伟大诗人的内心世界。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认识作者,了解作品背景 作者简介: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开贞,四川乐山人。我国现当代无产阶级文学家、历史学家、著名的社会活动家、古文字学家。作品有诗集《女神》,历史剧《屈原》等。 背景资料:《屈原》写于1942年1月,正是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半壁河山沦于敌手,国民党政府消极抗日、积极反共,悍然发动“皖南事变”。郭沫若面对这样的政治现实义愤填膺,创作了历史剧《屈原》,以批判国民党反动派的黑暗统治,展示了现实世界光明与黑暗、

正义与邪恶、爱国与卖国的尖锐斗争,起到了“借古讽今,古为今用”的作用。 屈原,战国时楚国人。出身贵族,曾做过左徒、三闾大夫。楚怀王时,主张联齐抗秦,选用贤能,但受贵族排挤不见用,遭靳尚等人毁谤,被放逐于汉北,于是作《离骚》表明忠贞之心。楚顷襄王时被召回,又遭上官大夫谗言而流放至江南,终因不忍见国家沦亡,怀石自沉汨罗江而死。其忌日成为后人纪念他的传统节日——端午节。重要作品有《离骚》《九章》《天问》等,对后代文学影响极大。 目标导学二:把握本文写作思路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故事大意,将本文的写作思路梳理完整。 明确:第一部分:诗人呼唤与歌颂风雷电这些伟大的自然力,表达了对黑暗的激愤和对光明的礼赞与向往。第二部分:借指斥神鬼偶像来抨击昏庸腐朽的当权者。 2.阅读课文中的舞台说明,谈谈其作用。 明确:舞台说明为舞台上屈原的动作、形象外貌做了一个必要的交代,为读者理解下文的震天撼地的呼喊做了铺垫。我们可以看到舞台上的屈原是一个坚持真理的爱国者,是一个受到奸佞残酷迫害的形象。 目标导学三:把握本文写作特色 1.文中作者将很多的事物赋予了其他的含义。请同学们归纳一下,作者究竟赋予了这些事物什么特殊的含义?这又是一种什么手法?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12词四首》教案

12.词四首 教学目标 1.了解词形式上和抒情上的特点,感知词在节奏、韵律上的美感。 2.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和情感基调。 3.学会对比阅读,体会不同词作的异同点。 教学过程 第1课时《渔家傲·秋思》《江城子·密州出猎》 一、导入新课 在每一个朝代,都有爱国将士戍守边关的动人事迹,以及仁人志士渴望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现在请同学们回顾一下曾经学过的有关描写边塞风光或将士戍守边关的诗词(学生补充诗词名句)。范仲淹的词《渔家傲·秋思》也是描写边塞的,今天,我们一起来领略一下范仲淹笔下的边塞特点。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渔家傲·秋思》 1.朗读本词,把握内容。 (1)说说词的上阕和下阕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各用两个字概括。 明确:上阕:写景;下阕:抒情。 (2)词人开篇就说“塞下秋来风景异”,请你说说塞下风景“异”

在什么地方。 明确:①异声(边声连角起,羌管悠悠);②异寒(霜满地);③异景(衡阳雁去,千嶂,孤城闭)。这都充分说明了入秋以来,塞北的荒凉以及环境的恶劣。 (3)词的上阕主要描绘了什么景象?写景的目的是什么? 明确:描绘了一幅萧瑟、荒凉、紧张的边塞风光图。通过对边疆环境的描写,突出边塞环境的恶劣,暗示了戍边将士的艰辛,为下阕抒情做铺垫。 2.品读本词,赏析语言美。 请任选角度赏析下面的词句。 (1)衡阳雁去无留意。 明确:“大雁南飞”是一种自然现象,可是在这里词人却用了“无留意”,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大雁以人的情感。大雁向衡阳飞去,没有丝毫的留恋之意,连鸟也不愿久留,反衬出边地的荒凉,将士们戍边条件的艰苦。 (2)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明确:在斜阳西沉,烟雾缭绕中的千山万壑,犹如屏障,重重叠叠,前句描绘出一幅雄浑壮阔的画面。但是“孤城闭”三字顿然情势突变,显示出一座孤城伶仃而立,城门紧闭的景象。“闭”字写出戒备森严,透出紧张气氛,由此也可见边塞战事紧张。 (3)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明确:“浊酒一杯”“家万里”多年戍守边疆,离家千万里,思

最新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12《词四首》教师版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12《词四首》教师版 【学习目标】 1.能够把握内容,读出词的韵律和情感。 2.学会赏析词句,感受词的魅力。 3.能够把握词作主旨,体会词人的情感。 【教学过程】 渔家傲·秋思 一.作者简介 【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谥文正,亦称范履霜,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军事家、教育家。主持“庆历新政”,有《范文正公集》。 二.背景资料 宋仁宗康定元年(1040)至庆历三年(1043)间,范仲淹任陕西经略副使兼延州知州。据史载,在他镇守西北边疆期间,既号令严明又爱抚士兵,并招徕诸羌推心接纳,深为西夏所惮服,称他“腹中有数万甲兵”。 三.细读感悟 1.反复诵读。 2. 想象词描绘的画面,用自己的话描述出来。 秋天到了,西北边塞的风光和江南不同。大雁又飞回衡阳了,一点也没有停留之意。黄昏时,军中号角一吹,周围的边声也随之而起。层峦叠嶂里,暮霭沉沉,长烟落日,孤零零的城门紧闭。 饮一杯浊酒,不由得想起万里之外的家乡,未能像窦宪那样战胜敌人,刻石燕然,不能早作归计。悠扬的羌笛响起来了,天气寒冷,霜雪满地。夜深了,将士们都不能安睡,将军为操持军事,须发都变白了;战士们久戍边塞,也流下了伤时的眼泪。 3. 赏析下列词句。 (1)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开头作者就把我们带到了一个特殊的环境。时间是秋天,地点在边塞。风景呢?没说好,也没说坏,只说了一个“异”。“衡阳雁去”是雁去衡阳的倒装;古人相传,北雁南飞,到衡阳而止。衡阳城南有回雁峰,样子很像回旋的雁。“秋来”,满目萧条;“风景”越发“异”得难忍,所以雁儿毫不留恋地非飞走不可。这里表面写的是雁,实是写人。即连大雁都不愿在这儿呆下去了,更何况人?但是,边塞军人毕竟不是候鸟,他们却坚守在边塞。 (2)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边声”,指边地的风号、马鸣、羌笛之声,这是写声音的,这声音富有边塞地区的特色。“四面边声连角起”,就是军中号角吹动,四面八方的边声便随之而起。 在这里,作者是把军中的号角作为主体来写的,它带动着边地的一切声音。这就是说,边地“雁去”了,边地的驻军没去;不但没去,而且用他们的号角,与边地的人民紧紧相连。这声音也许有点单调,甚至有点悲凉,但壮阔、充满力量。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是上阕的结句,突出地表现出边塞的安稳和牢固。在“落日”中,边地的孤城及时地把城门关上了。“城”是孤的,但有“千嶂”环绕,“长烟”笼罩,“落日”照耀,就不显得那

2018秋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册)

2018秋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沁园春雪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理解、积累“妖娆、风骚、红装素裹、一代天骄”等词语。 2.感知词中的形象,理解诗人的思路和全词的主旨。 过程与方法 1.联系词作的创作背景,创设情境,理解词作的思想内容,揣摩雪景描写的艺术特色。 2.品味凝练贴切的诗歌语言,领悟深层意蕴,培养欣赏诗词的能力。 3.学习比较阅渎的方法,了解景中藏情,借景抒情,写景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领会词中赞美祖国山河和无产阶级革命英雄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吟诵、品味诗歌。感悟、体察词作的意蕴和情境。 教学难点 丰富想象,领略词作的诗情画意。认识诗人对历代帝王的评论。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北方冬天的雪,纷纷扬扬地飘落,它覆盖着原野、山村、村庄、道路。漫天皆白,玉龙飞舞,引得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诗兴大发。而在不同的人的眼中,雪又有着不同的形象。如在出使边塞的岑参看来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奇丽,在陷身长安对战况和亲人消息不可知的杜甫看来是“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的愁绪满怀,在写景如画的王维看来是“隔牖风惊竹,开门雪满山”的闲静……那么,在一代伟人毛泽东的眼中,北国茫茫的冰雪又是怎样的?让我们一起走进《沁园春·雪》! 二、自主预习 1.背景资料 《沁园春雪》写于1936年2月,当时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全军的领导地位。毛泽东率长征部队胜利到达陕北后,领导全党展开了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伟大斗争。在陕北清涧县,毛泽东同志曾于一场大雪之后攀登到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视察地形,观赏风光,面对苍茫大地,胸中豪情激荡,过后写下这首词。1945年8月,抗战胜利后,毛泽东同志亲赴重庆与国民党谈判。其间,柳亚子先生请他写诗,毛泽东同志就把这首《沁园春雪》抄给他,随后《新民晚报》公开发表,迅速在人民当中广为传颂,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革命斗志和胜利的信心。 2.知识链接 词,又称长短句。一首的字数、句数、段数、韵律、平仄,都有固定的格式,这就是词谱,词人依照词谱填词,词谱的名称叫词牌,比如“沁园春”“虞美人”“水调歌头”等。一首词的一段称为一“阕”。若词有上下两段,就称为上、下阕。本课中,“沁园春”是词牌名,“雪”是词的题目。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词四首》 同步习题(含答案)

12.词四首 A组 1.给加点的字注音。 秋瑾.()胸襟.()人不寐.()右擎.苍() 锦帽貂裘.()鬓.微霜()苦将侬.()麾.下炙()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老夫聊.发少年狂()(2)千骑.卷平冈() (3)会.挽雕弓如满月()(4)强派作蛾眉 ..() (5)五十弦翻.塞外声()(6)马作.的卢飞快() 3.默写。 (1)四面歌残终破楚,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燕然未勒归无计。 (3)千嶂里,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将军白发征夫泪。 (5)为报倾城随太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________________,西北望,射天狼。 (7)俗子胸襟谁识我?____________________。 (8)身不得,男儿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马作的卢飞快,________________。 (10)________________,赢得生前身后名。

4.理解性默写。 (1)《渔家傲·秋思》中借咏物表达边塞异常荒凉孤寂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渔家傲·秋思》中书写壮志难酬的感慨和思乡忧国的情怀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江城子·密州出猎》中用孙权射虎的典故抒写自己出猎时的豪情壮志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江城子·密州出猎》中表达作者虽年事已高,但壮志不衰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江城子·密州出猎》中表明自己的坚定信念和为国建立功绩的远大抱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通过场面描写渲染将士们的昂扬斗志和豪壮的声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词人想象驰骋疆场时的英雄形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表明自己人生最高理想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满江红》中秋瑾运用身与心、列与烈两句四字谐音和意义不同的显著变化,来表达她的抱负、志向和思想感情的转变,正是上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进一步的思想发展。 (10)秋瑾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明她是一个富有感情的人,但不幸偏遇着这么一个庸夫俗子的丈夫,不由得发出“________________?”的浩叹!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词四首》知识点总结

《词四首》知识点总结 1【主题思想】 《治家做.秋思》,词人借凄凉的秋最来扦发自己成边时思乡的愁苦之情。这首词反映了边塞生活的艰苦,也描写了成边将土功业未成、思乡念亲等复杂矛盾的心情。 《江城子.密州出猎》:这首词通过描写一次出猎的壮观场面,借历史典故抒发了词人杀敌报国的雄心壮志,表现了抗击侵略者的豪情壮志,并委婉地表达了期盼得到朝廷重用的愿望。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这首词通过描写抗金部队豪壮的阵容和气概以及对自己早年沙场生涯的追忆,表达了词人杀敌报国、收复失地的理想,抒发了壮志难酬、英雄迟暮的悲愤心情。 《满江红》:这首词是秋瑾在中秋节的述怀之作,反映了她在封建婚姻家庭和旧礼教的束 的雄心壮志朗中,正向革命道路前的苦闲彷徨和投身革命的雄心壮志. 2【文章结构】 (1)上阕写景(异)-雁去-长烟-落日-边声-边声-渲染荒凉-萧瑟气氛 借景抒情-下阕抒情(泪)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 抒发思乡报国之情 (2) 梦回战场(第1-9句)-抗敌报国、建功立业 跌回现实(第10句)-壮志难酬 (3) 回顾过往生活-中秋佳节,独自一人,中秋佳节,独自一人, 冲破牢笼,获得自由,豪迈雄健 投身革命,报效国家,豪情万丈 英雄无路,经受磨难,知音难觅 3【文学常识】 “渔家做.秋思"中“渔家做”是词牌名,方“秋思”是题目。“秋思”说明这首词描写的是词人驻守边塞时在秋天触发的思绪。

“江城子.密州出猎”中“江城子”是词牌名,“密州出猎"是题目。由此可知这首词描写的是词人一次出猎的壮观场面。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破阵子”是词牌名,“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是题目。这是辛弃疾寄给好友陈亮(字同甫)的一首词。 “满江红”中“满江红”是词牌名。这首词是秋瑾在中秋节的述怀之作。 《渔家傲。秋思》:宋仁宗康定元年(1040)至庆历三年(1043)间,范仲淹被任命为陕西经略副使兼延州知州。据史载,在他镇守西北边疆期间,深为西夏所惮服,称他“腹中有数万甲兵”。这首词作于北宋与西夏战争对峙时期。 《江城子密州出猎》:这首词作于宋神宗熙宁八年(1075),词人在密州(今山东诸城)任知州。这是词人抒发爱国情怀的一首豪放词,在题材和意境方面都具有开拓意义。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奔疾21岁时,就在家乡历城(今山东济南)参加了抗金起义。起义失败后,他回到南宋,当过)许多地方的长官。后来,他长期不得任用,闲居近二十年。公元1188年,辛弃疾与陈亮在铅山瓢泉会见,即第二次“鹅湖之会”。此词当作于这次会见又分别之后。 《满江红》:这首词是秋瑾在光绪二十九年(1903)中秋节的述怀之作,时值八国联军入侵北京后不久,她决心献身救国事业,而其丈夫无心国事。中秋节,秋瑾与丈夫王廷钩发生冲突, 4【词汇-3个】 词汇拼音造句或解释 衡阳héng yáng湖南省地级市之一。 的卢dì lú额部有白色斑点的马。 侬 nóng人称代词。你。 5【词类活用-3个】 词汇拼音释义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教学教案

20曹刿论战 1.了解作者和《左传》。 2.积累一些常用的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3.疏通文义,整体感知文章内容,感受曹刿的军事智慧与仁人之心。 一、导入新课 我们知道,在战争中,人心所向、正确的战略是取胜的两个必要条件。毛泽东“敌疲我打”的防御战术就是受到春秋时期“长勺之战”的启发。今天就让我们回到公元前684年,和与孔子同时代的鲁国史官左丘明一起来见证这场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认识作者,了解作品 作者简介:左丘明,姓左丘,名明(一说姓丘,名明,左乃尊称),春秋末期鲁国人。左丘明知识渊博,品德高尚,孔子言与其同耻,太史公司马迁称其为“鲁君子”。左丘明出身的家族世代为史官,并与孔子一起“乘如周,观书于周史”,据有鲁国以及其他封侯各国大量的史料,所以依《春秋》著成了中国古代第一部记事详细、议论精辟的编年史《左传》,和现存最早的一部国别史《国语》,成为史家的开山鼻祖。 作品简介:《左传》也称《春秋左氏传》或《左氏春秋》,是儒家经典之一,是我国较早的一本史学著作和重要的文学著作。相传为春秋时期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它记载了公元前722年以后的二百多年间的许多史料。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目标导学二:把握文中常见文言现象 【词类活用】

①神弗福.也(名词用作动词,赐福,保佑) ②公将鼓.之(名词用作动词,击鼓) 【一词多义】 ①故:公问其故.(原因,缘故)故.逐之(所以) ②以:何以.战(凭、靠)必以.信(按照)必以.分人(把) ③之:肉食者谋之.(代词,代这件事) 公与之.乘(代词,代指曹刿) 故克之.(代词,代指齐军) 小大之.狱(结构助词,的) 公将鼓之.(助词,起补足音节的作用) 【古今异义】 ①又何间.焉(古义:参与;今义:隔开,不连接) ②肉食者鄙.(古义:目光短浅;今义:粗俗,低下;轻视,看不起) ③牺牲 ..玉帛(古义:祭祀用的牛、羊、猪等;今义:为了正义的目的舍弃自己的生命;放弃或损害某些利益) ④必以情.(古义:诚心;今义:感情) ⑤再.而衰(古义:第二次;今义:又,又一次) 目标导学三:疏通文义,整体感知 1.本文有几条线索?分别是什么? 明确:两条。(1)事件发展的线索(迎战——备战——胜战——评战);(2)人物活动的线索(请见——请问——参战——释疑)。 2.本文可分为几部分?各部分讲了哪些事,请做简要概括。 明确: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先讨论了“何以战”,再记叙了胜战过程,最后评战。

九年级语文下册词四首教学设计[新人教版]

《词四首》教学设计 课文内容分析: 本篇课文由四首词组成,分别是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秋瑾的《满江红》。 《渔家傲·秋思》是范仲淹在西北军中的感怀之作。上片重在写景,描写塞下秋景,下片集中抒发了身处边塞的征人之情。在范仲淹仅存的五首词中,乃至在当时的词坛上,都属于另类。境界阔大,气魄宏伟,气概豪迈,对偶工整而又自然天成,精致醇美而又不失古朴浑厚,刚健峭拔,苍凉悲壮,是这首词的主要风格。 《江城子·密州出猎》是苏轼由杭州通判迁为密州知州的次年冬天与同僚出城打猎时所作。词的上片记叙此次出猎的情况,特别突出地表现了作者的“少年狂气”。下片以抒情为主,表现了自己希望能够得到朝廷的重用,为国御敌立功的壮志。这首词从题材、情感到艺术形象、语言风格都是粗犷、豪放的。在词的发展史上有着里程碑的意义。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写于辛弃疾退居江西上饶之时,是与朋友陈亮的唱和之作。上片描述军旅生活,下片描写战斗场面。上下两篇共十句,前九句每句咏一事,节奏紧凑,写声绘色,形象鲜丽、生动。最后结句戛然而止,但却遗音缭绕,余味无穷。 《满江红》是秋瑾1903年中秋时节寓居北京时所作。词的上片,从客居京华写起,点明时值中秋佳节。但美好的节日,明丽的秋景,都不能抹去国难心愁,乐景反增悲哀。词的下片转为抒情,格调高昂激越。词的结尾,发出莽莽红尘知音难觅的叹息。 学情分析: 学生进入到九年级下半学期的学习,已经有了不少古典诗词积累。这种积累,不仅体现在古诗词记忆容量上,更体现在对诗词内容、情感、思想、内涵的感受、认识、理解上。但总体来说,这种理解感受是相对感性的。学生对古典诗词的分类、作家风格、作品中的意象、典故等古典诗歌的专门特色还并不能很好掌握。尤其是在初中语文这一学习阶段中,学生对“词”这一文体的接触较少。古典诗歌学习的重点还是应该放在诵读赏析上,而不能一味地

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案

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阅读分析能力;表达能力;辨析能力。 2、过程与方法:了解本文通过对一棵小桃树生长过程的描写来表现它的特点以及凭借小桃树的形象寄托感情理想的写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坚强不屈,用于和困难作斗争的勇气。 教学重点: 1.了解本文通过对一棵小桃树生长过程的描写来表现它的特点以及凭借小桃树的形象寄托感情理想的写法。 2.培养学生坚强不屈,用于和困难作斗争的勇气。 教学难点: 1.托物言志的写法和作者抒发的情感。 2.课文赞美小桃树顽强的生命力寄寓着什么深刻含义。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教课课时:一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出示作者图片:同学们,认识这个人吗?他叫贾平凹,凹这个字在普通话里念ao,如凹凸不平,但在北方方言和这位作家的名字里念wa。来,一齐读他的名字。我们曾经学过他写的《太阳路》。今天再来我们学习他的另外一篇文章——我的小桃树。 二、夯实基础 (一)字词过关 伫(zhù)孱(càn)嵬(wéi)懊丧(ào)执着(zhuó)矜持(jīn)猥(wéi)琐 (1)伫立:长久地站立。 (2)生灵:生命。 (3)孱头:软弱无能的人。 (4)矜持:拘谨,拘束。 (5)踏青:清明前后到郊外去游玩三步。

(6)垂垂暮老:形容像老人一样没有生气。 (7)楚楚:较弱柔美。 (8)猥琐:(容貌、举动)庸俗不大方。 (9)祸不单行:表示不幸的事接连发生。 (10)灼灼:形容明亮的样子。这里用来形容桃花繁盛明丽的样子。(二)作者简介 贾平凹,1952年2月21日生于陕西省商洛市丹凤县棣花镇,当代作家。1974年开始发表作品。1975年毕业于西北大学中文系。1982年发表作品《鬼城》《二月杏》。1992年创刊《美文》。1993年创作《废都》。1997年凭借《满月儿》,获得首届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2003年,先后担任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人文学院院长、文学院院长。2008年凭借《秦腔》,获得第七届茅盾文学奖。2011年凭借《古炉》,获得施耐庵文学奖。 (三)背景介绍 1976年,为期十年的文化大革命终于结束,在这十年期间,无数被时代耽误年华和奋斗机会的青年人开始反思,开始追求。作家贾平凹在这个大的时代背景下,托物言志,以“小桃树”的形象来象征文革中成长起来的青年一代。通过它坎坷的出生、成长到迷茫和看到希望的描述,反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词四首》阅读赏析题汇总(40题 含答案)

九年级语文下册三单元《词四首》阅读赏析题汇总 渔家傲·秋思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上阕的景物紧扣哪一个字描写?渲染了怎样的气氛?描绘了哪几幅画面? 2.从练字的角度赏析“异”字的表达效果。 3.请用自己的话描绘“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一句所展现的画面,并谈一谈在词中的作用。 5.“羌管悠悠霜满地”在词中有何作用? 6.从写景的角度赏析“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7.赏析“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8.概括上下阕主要内容。 9.全词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10.这首词在情调上有何特点?

江城子·密州出猎 1.词的上阕记叙了一个怎样的场景?请简要分析。 2.词的上阕描绘了一幅什么图?哪一句刻画了一个太守形象,体现了苏轼豪放的风格? 3.“狂”是这首词的词眼,请简要概括作者“狂”在哪些方面? 4.试赏析“千骑卷平冈”一句中“卷”字的表达效果。 5.任选一个角度赏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6.“鬓微霜,又何妨”的言外之意是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境? 7.“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一句有什么含义?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 8.简要概括这首词运用了哪些典故。 9.词的下阕运用典故“射天狼”,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怀? 10.这首词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语以寄之 1.本词主要写了哪些内容? 2.“了却君王天下事”中的“天下事”是指什么? 3.“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 4.描绘“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的画面,并说明其营造的氛围。 5.“沙场秋点兵”一句中“秋”字有何作用? 6.词的上片写军营生活的三个场面,分别是什么?描绘了一位怎样的将军形象? 7.赏析:“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8写出本词运用典故的句子,并说明其意图。 9.全词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0.辛弃疾在《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一词中有意用“壮词”,“壮”正是这首词的风格特色,请体味这首词的“壮”是怎样体现的。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册)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册) 1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1.了解作者及其诗歌创作背景。 2.了解本文修辞的特点,理解诗歌中众多意象的含义。 3.感悟诗人的爱国之情,激发爱国热情,树立报国之志。 一、导入新课 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的面貌可谓焕然一新:被人称赞的新中国四大发明,为人赞叹的大国外交,具有活力的中国自主创新。如果让我们用一个形象来形容今天的中国,朝气蓬勃的青年或美丽动人的姑娘都甚为恰当。然而,在改革之初,面对她的伤痕累累,面向全新的希望,她在人们心中会是怎样的形象呢?今天,让我们走进舒婷的诗歌中感受一下。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认识作者,了解背景 作者简介:舒婷,1952年出生于福建省漳州市石码镇。祖籍福建泉州,后一直生活在厦门。著有诗集《双桅船》《会唱歌的鸢尾花》,散文集《心烟》。她的诗被译成多国文字,介绍到德国、法国、美国、荷兰、日本等多个国家,是新时期以来最受青年欢迎的诗人之一。 写作背景:《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发表于1979年7月,即中国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的第一个年头。诗人把压抑中释放出的热情化作对祖国新兴的讴歌。 目标导学二:赏析意象,把握诗歌情感 1.反复朗读诗歌。 2.第一节写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蕴含和象征了哪些社会内容?它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明确:意象:“破旧的老水车”“熏黑的矿灯”“干瘪的稻穗”“失修的路基”“淤滩上的驳船”。“破旧的老水车”“熏黑的矿灯”两个意象,象征祖国的贫穷落后和长期停滞的生产力;“干瘪的稻穗”“失修的路基”“淤滩上的驳船”几个意象,进一步概括了祖国的饥馑、闭塞和百废待兴的状况。总之,第一节主要写祖国母亲贫穷落后的历史和种种沉重的负累。作者以诸多落后以及沉重的意象表达了自己深沉、悲痛的感情。 3.第二节主要写了哪些内容?它的作用是什么?作者的情感有何变化? 明确:第二节通过直抒胸臆来描写祖国的过去,表明祖国的“贫困”“悲哀”,这也是对第一节中诸意象的诠释,长期潜伏蜗行于黑暗的隧道里固然是贫困,而船的纤绳深深勒进肩脖则是悲哀。同时又用“‘飞天’袖间”的“花朵”象征着希望。这一节正是起着过渡的作用,从“贫困”“悲哀”过渡到希望之中。作者在此处的情感与第一节是一以贯之的,仍旧带着深沉与悲痛,但其中又带着一股看向历史的自信与看向未来的希望。 4.联系作者的写作背景赏析第三节,说说第三节中的意象有怎样的象征意义。通过这些意象,我们可以看出作者的思想感情有怎样的变化? 明确:意象:“神话的蛛网”“雪被下古莲的胚芽”“挂着眼泪的笑涡”“雪白的起跑线”“绯红的黎明”。“神话的蛛网”象征束缚生产力发展,钳制思想解放的专制统治和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