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源积极挖掘红色资源,促进乡村发展

东源积极挖掘红色资源,促进乡村发展
东源积极挖掘红色资源,促进乡村发展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ef10585331.html,

东源积极挖掘红色资源,促进乡村发展

作者:黄思好刘胜章

来源:《源流》2019年第05期

4月17日至19日,本刊记者组在河源市老促会秘书长何耀华和东源县老促会会长刘金泉的陪同下,深入东源县革命老区采访,了解当地老区发展情况。

采访组深入康禾镇曲龙村,走访了原河源县第一党支部旧址,并采访了革命烈士后裔杨育堂。该村位于康禾镇西部,辖区面积15.3平方公里,下辖3个村小组,户籍人口1185人,距离镇政府4.5公里,是原河源县第一党支部所在地。

据史料记载,1925年11月,时任东江各属巡视员的刘琴西,协助周恩来巡视东江各地革命运动时,来到康禾乡曲龙等地,宣传发动农民运动,并指导成立了原河源县第一个农民协会—“曲龙农民协会”,会址位于曲龙祠堂,由赖民同志任会长,会员开始多为曲龙砖窑的农民,后逐步发展到田坑、六头嶂、曾联角、白鸠坑及黄田、良田一带,会员300多人,“打倒土豪劣绅、铲除贪官贪污史、废除苛约,大家过上好日子”,是当时农会口号。1927年冬,河源县第一个中共基层党组织一曲龙党支部也在曲龙祠堂成立,直属中共紫金特别支部领导,赖民任党支部书记。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为了让后人永远铭记红色革命精神,康禾镇制定了《康禾镇·曲龙村·雅陶村打造红色乡村、红色旅游品牌概念规划书》。按规划,曲龙红色文化长廊从康禾镇主干街道进山路口开始,延伸贯通整个曲龙村区域,街路两旁将设立红色文化雕塑、红色文化宣传牌等;规划的红军路长约10公里,从曲龙村坪山凹至周耕田,延伸至伯公凹、大红旗,红军路将红军遗址串联起来,沿途有红军埋枪点、红军亭、将军养伤窑、血战旧址等;红色文化体验基地则以东江縱队旧址、第一书记故居为依托,开辟红军露营体验场所等,目前,该计划正在实施中。

采访组还走访了康禾镇的康汇·酒坊民宿和康泉十八国际生态健康旅游城。康汇·酒坊民宿占地约100亩,立足以地方文化亮点为特色、以森林休闲养生为核心,打造集住宿、商务、会议、旅游、休闲娱乐、生活保健、中药种植、户外采摘、疗养度假、社交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高端文化民宿度假村。而康泉十八坐落于康禾镇省级自然保护区旁,四周群山环抱,溪水淙淙,是以医疗、预防、保健、康复、养生、养老、旅游、生态农业、健康文化创新等为经营核心,逐步开发建设,推向市场,最终完善产业链,形成健康产业系统的健康综合体。

采访组还走访了义合镇下屯村。该村位于河源市东源县义合镇,北面是蜿蜒起伏的群山,南面是滚滚而来的东江,东面是客家民居群,平均海拔220米左右,不但是广东省著名的古村落,还是中国早期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农民运动领袖、中国人民审计制度奠基人阮啸仙的家乡,阮啸仙故居就在这里。

深入挖掘传统文化资源

深入挖掘传统文化资源 ——依托文化资源优势发展旅游产业 玉门市旅游局 2016.5.6 传统历史文化资源对于提升现代化城市的文化品位,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旅游业的发展,国务院出台《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了新时期旅游业改革发展的方向与任务,旅游业已经进入全新的发展时期。玉门是中国石油工业的摇篮,“铁人”王进喜的故乡、全国重要的新能源基地,境内现存文化遗址126处,有西北最具特色的丹霞地貌奇观玉门国家公园,有蜚声海内外的火烧沟文化遗址、有百年中国十大人物之一“铁人”王进喜的纪念馆、有中国石油第一井的“老一井”等众多国内知名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发展旅游业条件得天独厚。 一、借得天独厚之优势,乘改革开放之东风 玉门境内现存文化古遗迹126处,蕴含着富集的文化遗产,其中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个——火烧沟遗址、汉长城遗址、“老一井”、砂锅梁遗址;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个——昌马石窟、古董滩遗址、昌马岩画、三个墩遗址、泉子墓群。我市还有国家级水利风景区1处——赤金峡国家级水利风景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处——玉门市南山自然保护区,全国首批工业旅游示范点及全国第二批红色旅游经典景区1处——玉门

油田,省级地质公园中1个——玉门硅化木省级地质公园。至目前,我市建成了国家4A级旅游景区1家——赤金峡旅游景区、3A级旅游景区1家——“铁人”王进喜纪念馆;注册成立了国内旅行社两家——赤金峡国际旅行社和康辉旅行社玉门分社;注册成立了两家综合性旅游开发经营公司——赤金峡旅游公司和甘肃征途旅游公司;评定了两家星级旅游饭店——玉门宾馆、环宇宾馆;成立了1家旅游汽车公司——玉门油田旅游汽车公司;建成专业旅游村3家,有农家乐42家。同时,我市目前正在谋划和筹备开发玉门国家公园旅游景区、玉门莲花山旅游景区、玉门文化产业园旅游景区、青山水库和胡杨林旅游景区、吾艾斯拱北旅游景区等一批新的旅游项目。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我市传统文化资源的挖掘研究和保护利用工作,进入了一个系统开发、全面开花的新的发展时期,而且对玉门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2015年-2020年,旅游总人数和旅游总收入年均增20%以上。到2020年,全市旅游总人数达到6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到50亿元,旅游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超过5%;旅游直接就业人数达到0.85万人以上。 二、深入挖掘传统文化资源,依托文化资源大力发展旅游业 (一)以优势旅游项目建设为龙头,打好文化旅游牌 文化旅游,是近几年出现并流行的一个名词,它的出现与

挖掘本地资源,传承“红色精神”

挖掘本地资源,传承“红色精神” ———泰兴市横垛小学创建红色校园文化阶段小结 我校是一所普通的农村小学,与中共江浙独立支部旧址毗邻而居。为深化学校特色建设,让本地的宝贵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育人功效,近年来,我们在“红色”上集思广益做文章,从制度建设、氛围营造、活动开展等方面入手全方位创建红色校园文化。2013年11月学校申报的“红色精神励我行”建设项目被省教育厅列为小学特色文化建设培育项目。 一、构建组织网络,科学谋划特色建设思路 红色教育品牌的建设,既体现在学校的办学思想上,又落实在学校的发展规划中。在制定学校“十二五”发展规划时,学校把红色教育作为学校德育工作和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 学校构建组织机制,将创建工作纳入日常的学校管理。党支部领导下的工会、团队负责宣传、介绍泰兴优良的革命传统,积极开展各项专题活动,已经编制了《红色校园文化建设管理制度》《红色校园文化建设规划方案》,制定了与革命传统教育相关的校本培训制度、岗位责任制度、评价与奖励制度等。在具体计划方案中明确了目标任务、时间进度和保障措施,以确保特色文化建设工程的有序实施。 宏观规划学校特色建设的思路。我们多次邀请专家来校调研、论证,在教师中广泛征集“金点子”,经过师生、家长包括社会人士几轮的“大讨论”,将办学理念修订为“唱响红色主旋律,传播追梦正能量”,确定了“向前向上向荣”的校风、“怀感恩之心,立成才之志”的校训、“笃实厚实扎实”的教风、“肯学会学勤学”的学风,设计了以红色文化为特色的校徽、校旗,编撰了校歌。 二、优化校园环境,营造浓郁红色文化氛围

学校首先对校园的现有建筑、教育教学设施等进行全面的粉刷,使整个校园焕然一新。在学校会议室、墙壁、橱窗、大道、楼梯等处,布置以红色故事和百名英雄事迹为主要内容的图片、文字及条幅标语。在教学区走廊悬挂牌匾,制成了“红色长廊”,成为学校红色文化建设的一大景观。走进各班教室,可以看到班班都有“红色文化展示栏”,黑板报开辟红色教育板块,班级教室外墙布置了英雄模范的肖像、生平事迹,张贴了他们的豪言壮语。校园音响每天中、下午播放二十分钟的精选励志歌曲,每月更换一次,歌曲既有传统的经典红歌,也有新时代的赞歌。让校园时时处处都营造出“养德修身”的红色文化氛围,使学生的道德情操受熏陶感染、得到净化、升华,从而收到环境育人、物化育人的良好效果。 三、创新活动载体,搭建红色文化传播平台 1.将红色教育有机渗透学科教学中。充分利用各学科课堂教学重要阵地深入开展红色教育,如:音乐课教唱红歌,欣赏红歌,了解红歌的时代背景,感受红歌的革命情怀;语文、品德等教研组根据学科特点,组建研究性学习小组,赏析红色诗词,期末学校统一组织考核。 2.将红色教育与校本课程相结合。我们积极组织教师广泛收录整理横垛、泰兴、江苏乃至全国的红色革命故事、散文、诗词、名言警句、革命歌曲等,通过有机整合,适合学生特点的校本教材《熠熠生辉的红色土地》(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教材内容分为“红色的记忆”、“红色的旋律”、“希望的田野”三个系列)的大致框架结构已经设计好,正在精心编撰中,并纳入了校本课程计划,每周开设一课时的红色教育课。为提高红色校本课程实施水平,学校还建立了校本课程教研制度,积极申报了泰州市级课题《本土红色资源应用的实践与研究》,已获立项,亦已着手开展研究。

利用本土文化资源促进幼儿发展的研究报告

本土文化资源的适宜利用与幼儿发展 ——利用本土文化资源促进幼儿发展的研究报告 福建省漳州市实验幼儿园许卫红 【摘要】:本文从充分利用本土文化资源,优化课程结构入手,通过对课程内容选择及实施过程中适宜性的剖析,运用幼儿教育的理论,阐述利用本土文化资源开展活动,激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关键词】:本土文化资源;幼儿教育;适宜性;发展 一、问题的提出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引导幼儿实际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与优秀,感受家乡的变化和发展,激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在幼儿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帮助幼儿了解自然、环境与人类生活的关系,从身边的小事入手,培养初步的环境意识和行为。”…… 漳州是个历史悠久的城市,众多的名胜古迹及民间艺术都蕴涵着丰富的教育资源。如:远近闻名的漳州水仙花、布袋木偶、八宝印泥以及云洞岩、南山峙、红军进漳记念馆等名胜古迹,还有漳州风味小吃、民间艺术、杰出人物、雄伟建筑……而我园地处古漳州知府老城区,古建筑:府程小吃一条街、老字号商业街、孔庙、比干庙、华表、中山公园,还有漳州木偶剧团、花市撒散在幼儿园的四周,古文化气息每日目染着入园离园来来往往的孩子们。然而,一直以来我们的教学活动内容一般只局限于省编教材内容的选择,造成孩子对本土情感的缺乏。这样,一些孩子生活中最为熟悉、最容易诱发孩子感兴趣的本土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不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也不能很好地实践《纲要》中所倡导的“贴近幼儿生活”的教育理念。 鉴于上述的认识,根据本园实际情况,在遵循让孩子们亲历探究过程的精神而确定教育目标后,我园寻找教育时机,分别在大、中、小班年段开展适宜性的教育活动。让幼儿体验到本土文化的深刻内涵和价值,感受到家乡文化的悠久历史,使幼儿对家乡文化、本民族文化乃至祖国文化产生自豪感。从而进一步培养

深入挖掘传统文化资源

深入挖掘传统文化资源

————————————————————————————————作者:————————————————————————————————日期:

深入挖掘传统文化资源 ——依托文化资源优势发展旅游产业 玉门市旅游局 2016.5.6 传统历史文化资源对于提升现代化城市的文化品位,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旅游业的发展,国务院出台《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了新时期旅游业改革发展的方向与任务,旅游业已经进入全新的发展时期。玉门是中国石油工业的摇篮,“铁人”王进喜的故乡、全国重要的新能源基地,境内现存文化遗址126处,有西北最具特色的丹霞地貌奇观玉门国家公园,有蜚声海内外的火烧沟文化遗址、有百年中国十大人物之一“铁人”王进喜的纪念馆、有中国石油第一井的“老一井”等众多国内知名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发展旅游业条件得天独厚。 一、借得天独厚之优势,乘改革开放之东风 玉门境内现存文化古遗迹126处,蕴含着富集的文化遗产,其中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个——火烧沟遗址、汉长城遗址、“老一井”、砂锅梁遗址;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个——昌马石窟、古董滩遗址、昌马岩画、三个墩遗址、泉子墓群。我市还有国家级水利风景区1处——赤金峡国家级水利风景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处——玉门市南山自然保护区,全国首批工业旅游示范点及全国第二批红色旅游经典景区1处——玉门

油田,省级地质公园中1个——玉门硅化木省级地质公园。至目前,我市建成了国家4A级旅游景区1家——赤金峡旅游景区、3A级旅游景区1家——“铁人”王进喜纪念馆;注册成立了国内旅行社两家——赤金峡国际旅行社和康辉旅行社玉门分社;注册成立了两家综合性旅游开发经营公司——赤金峡旅游公司和甘肃征途旅游公司;评定了两家星级旅游饭店——玉门宾馆、环宇宾馆;成立了1家旅游汽车公司——玉门油田旅游汽车公司;建成专业旅游村3家,有农家乐42家。同时,我市目前正在谋划和筹备开发玉门国家公园旅游景区、玉门莲花山旅游景区、玉门文化产业园旅游景区、青山水库和胡杨林旅游景区、吾艾斯拱北旅游景区等一批新的旅游项目。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我市传统文化资源的挖掘研究和保护利用工作,进入了一个系统开发、全面开花的新的发展时期,而且对玉门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2015年-2020年,旅游总人数和旅游总收入年均增20%以上。到2020年,全市旅游总人数达到6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到50亿元,旅游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超过5%;旅游直接就业人数达到0.85万人以上。 二、深入挖掘传统文化资源,依托文化资源大力发展旅游业 (一)以优势旅游项目建设为龙头,打好文化旅游牌 文化旅游,是近几年出现并流行的一个名词,它的出现与游客需求的转变密切相关,其目前较为流行的定义是“以人文资

挖掘本土文化彰显地域特色

挖掘本土文化彰显地域特色 文化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血脉和灵魂,在报业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 地方晚报以地域文化、人文历史资源为依托, 突出本地特征, 牢牢抓住读者群, 无疑是十分重要的生存之道。《牡丹晚报》在挖掘本土历史文化积淀,着力打造富有地域特色的文化品牌方面进行了一些实践和探索。 立足本土,为沉寂的历史拂去灰尘文化资源是新闻报道的富矿,地方晚报占据丰富的矿藏。可以说,每个地方、每座城市由于长期的文化积淀,都拥有自己特有的风土人情,都有自己不同于其他地方的历史,都有自己不同的文化积淀和文化内涵。这种具有浓郁本土特色的地域文化,对本地读者而言,一定是熟悉和亲切的、雅俗共赏的,具有极强的亲和力;对外地读者而言,也是陌生和新鲜的、赏心悦目的,具有较强的可读性。正是基于这一点,几年来,《牡丹晚报》不断选取新的报道角度,挖掘新的文化内涵,先后组织新闻策划活动,从当地悠久的历史、传统上做文化,使报纸不断出新出彩,办出了自己的特色。 菏泽是一座有着500 多年历史的老城,但近几年随着一座座高楼大厦拔地而起,一条条宽阔大道拓展延伸,那些鱼塘莲池、古老街巷正在逐渐消失。那个有着“花城水邑”之称的小城,正在被一个数倍于它的新城湮没,成为人们美好的怀念与追忆。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城市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使其不至于在新的城市化进程中从人们的视野和记忆中逐渐消失,我们策划了一期《寻找菏泽城市失去的记忆》的

专题报道,从当地两位老同志自发寻访菏泽老城的故事入笔,写到菏泽城的历史演变、遗迹踏访等等,用4 个版的篇幅做了深入的报道,并配发了主题为“老菏泽,您是否还记得”的一个整版的老照片版,让读者对菏泽老城的历史、演变及其独特的地方文化有了一个全貌式的了解。 菏泽传统文化基础深厚,但随着岁月的流逝,不少已淡出人们的记忆。在菏泽国际牡丹花会举办期间,我们组织策划了两期“菏泽传统文化集萃”专辑,对面塑、戏曲、唢呐、武术、书画、鲁锦、剪纸、砖雕、民间礼乐等土生土长、原汁原味的传统文化,用10 多个版的规模进行了图文并茂、生动鲜活的集中展示。通过记者深入的采访、生动的文笔,从朴素、本色的生活中寻找这些瑰丽奇异的文化瑰宝,也希望能使菏泽的传统文化如一脉香火,世代绵延。 实地寻访,让尘封的文化重现生机 几年来,我们提出了“做菏泽最好的新闻”的口号,在全力抢抓本地动态新闻的同时,积极做好以宣传本土文化为主的“稳态新闻”,在承续历史文化、挖掘现有资源上下工夫,以更深入的探寻、更宽阔的视野关注菏泽的历史、文化,力争打造出自己独特的文化品牌。 我们组织策划了“菏泽历史文化遗迹踏访”大型采访活动,在近两个月的时间里,我们的记者沿着先人的足迹,在菏泽大地上进行了探寻,从堌堆、牌坊、墓葬、古塔到古城址、古战场、古建筑,追溯历史的变迁,感怀博大的文化,在《牡丹晚报?新周刊》上连续刊发了7 期共30 多个版的特别报道,对菏泽现存的历史遗迹进行了细致的梳理,既有生动的现场采访,又有翔实的权威史料,成为深入全面的盘点式报道。

深入挖掘鞍山传统文化内涵,打造鞍山特色文化品牌

深入挖掘鞍山传统文化内涵,打造鞍山特色文化品牌 发表时间:2019-01-15T14:34:11.560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30期作者:汪海鸥[导读] 城市作为文化的重要载体,不仅是一个简单的空间概念,更是一个文化的概念。 辽宁科技大学建筑与艺术设计学院辽宁鞍山 114051 摘要:城市作为文化的重要载体,不仅是一个简单的空间概念,更是一个文化的概念。深入挖掘城市传统文化内涵,打造城市特色文化品牌,是使一个城市永葆其生命力和竞争力的源泉。文章通过对鞍山传统文化资源的深入挖掘,探索传统文化与城市文化品牌的关系,希望能通过提升城市文化品牌促进和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带动鞍山城市经济的发展,从而提升城市的文化竞争力。 关键词:鞍山,传统文化,内涵,特色,文化品牌 一、鞍山冶铁文化及冶铁文化品牌 鞍山的鞍钢,素有“共和国钢铁长子”、“中国钢铁工业的摇篮”、“祖国钢都”之称。“冶铁”文化作为鞍山的首要文化元素是毋庸置疑的,在鞍山城市建设中冶铁文化无处不在。因此,在打造鞍山特色文化品牌中冶铁文化无疑是是首要文化品牌之一。那么如何根据鞍钢特有的钢铁文化打造冶铁文化品牌呢?近日召开的2018年中国第九届工业遗产学术研讨会中对鞍钢的工业遗产品牌做了一次很好的宣传和展示,让更多相关学术研究人士对鞍钢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对鞍山工业遗产的保护利用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同时也对鞍山冶铁文化品牌的发展探索出一条更为可行的道路。除了有形的鞍钢工业文化遗产值得深入挖掘研究之外,鞍钢工业文化的无形资产——“创新、求实、拼争、奉献”的鞍钢精神和鞍钢的英模文化也是冶铁文化品牌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在社会发展中起到了“凝聚鞍山智慧,传承钢都文明,彰显区域特色,创新鞍山文化”的重要作用,是鞍山区域的特有品牌。 二、鞍山岫玉文化和岫玉文化品牌 鞍山岫玉文化源于鞍山岫岩满族自治县盛产岫岩玉石得来,岫岩玉作为中国历史上的四大名玉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将鞍山岫玉文化与打造鞍山岫玉文化品牌相结合,除了大力宣传鞍山的岫玉文化品牌之外,还应提升岫玉产品等质量和工艺水平,使鞍山岫玉产品同他名玉种一样成为精品玉的代言。可喜的是,鞍山高校之一的辽宁科技大学开办了玉雕产品设计专业,依托鞍山地区岫岩玉石矿藏丰富的地域优势,与鞍山市岫岩满族自治县合作成立辽宁科技大学玉雕学院,并入驻岫岩玉文化产业园,旨在通过高校平台,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专业人才,为弘扬岫岩玉文化的同时积极探索产教融合、产学研结合,实现共同发展的新模式。相信通过这种产学研合作办学模式会将岫玉文化品牌更加发扬光大,为打造鞍山特色文化品牌添砖加瓦!三、鞍山千山文化和千山旅游品牌 鞍山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便是千山文化。千山文化的概念比较广泛,它主要包括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和宗教文化三方面。。千山文化己成为鞍山旅游与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千山旅游品牌现的确立现已初具规模,每年如期举办的的千山梨花节是鞍山市委市政府为增强鞍山旅游的知名度着力打造的生态旅游品牌。“赏梨花、游千山”不再是鞍山本地人所独有,精彩的梨花盛宴吸引了全国各地乃至世界各地游人前来观光,领略钢都鞍山钢铁外表下的绰约多姿,不断助推鞍山市旅游事业蓬勃发展。此外,近年来举办的千山国际登山旅游节也逐步成为了鞍山的城市名片,为千山的宣传推广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鞍山将借助“全国群众登山健身大会”的品牌效应,不断把登山运动与旅游特色经济相结合,努力实现登山运动与相关产业互补发展,走出一条绿色休闲体育产业发展的新路。 四、鞍山温泉文化和温泉旅游品牌 温泉文化的形成主要是由于鞍山地区的地热水储量丰富、水温高、并且富含各种有益于人体的微量元素。近年来,随着鞍山周边温泉文化的商业开发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一大批以温泉康复疗养和温泉体闲娱乐为主题的特色旅游项目相继建成鞍山温泉文化由于地域位置不同,主要划分为汤岗子温泉旅游度假区和千山温泉旅游度假区。汤岗子温泉旅游度假区是国家AAA级旅游区、全国四大康复理疗中心、省五十佳境景、鞍山五大旅游景区之一。汤岗子温泉(疗养院)为了进一步发挥自身的自然资源、人文景观、精湛医术的优势,充分挖掘潜力和提高医院的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制定了实施"外向牵动,开发国际市场"的方针和发展战略。在国外,曾先后同亚洲、南美洲、中东等几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合作关系。在国内也建立了多处保健中心,合作开发汤岗子温泉资源,扩大汤岗子温泉品牌效应,为更多的患者带来了福音。这些举措对鞍山地区打造特色温泉文化品牌作出了有效的尝试。 五、古建筑群文化和古建筑遗址考古品牌 古建筑群文化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古代遗址。主要有小孤山仙人洞遗址、帕岩北沟遗址、析木石棚、沙河羊草庄战国遗址、险读县遗址、新昌县遗址、营城子遗址、辽墓与辽代画像石刻、西鞍山古矿洞、陶官屯金代农家遗址、明代长城遗址鞍山境内段、崔源族墓、牛庄古城、“黄瓦窑”遗址等。二是古代建筑。主要有古塔、鞍山骚堡、牛庄太平桥、岫岩卧鹿山效圣寺、海城三学寺和海城琉璃影壁、千山无量观古建筑群、千山五大禅林建筑等。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这些古代建筑遗存和遗址打造古建筑遗址考古品牌,让更多的人深入遗址现场进行考察,参观及进行保护性研究。通过这样的考古特色品牌打造,除了能提升鞍山本地人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认同外,还可以增强大众对鞍山历史的了解,对鞍山城市历史文化品牌的推广起到积极的作用。 六、鞍山近代建筑遗存及近代建筑遗址利用改造品牌 鞍山近代建筑遗存大多是日占时期以钢铁生产为中心兴建的工业生产建筑及与生活配套的建筑,也有1931年九一八事变前以及1945年日本投降之后,在鞍山市区与制钢所厂区周边地区由中国人主导设计和建造的一些建筑,以及早期的欧洲教会建筑、沙俄铁路建筑。这些建筑,都是当前国内外重点关注的近代遗产,具有其独特的历史价值。但笔者在调查研究中发现,鞍山的一些近现代建筑的保存状况不容乐观:有的年久失修,有的已经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有的甚至竟然被随意拆除。还有些老建筑虽然后期经过了维护和修整,但是在修护中却采用了很多现代的建筑材料,使得老建筑面目全非。庆幸的是,对老建筑的保护,正在引起更多学者的关注。切实保护好这些不可复制的近现代建筑,需要相关部门积极行动起来,也需要社会大众的支持和参与。近代建筑遗址利用改造品牌现已得到相关部门的重视,这些近代建筑遗存有的被加以改造修复延用至今,有的正在被改造成其他相关用途等待发挥其历史教育作用。 七、鞍山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与之相关的非遗及民俗特色文化品牌

挖掘传统文化资源丰富劳技课实践内容

挖掘传统文化资源丰富劳技课实践内容 ——小学劳技课教学资源挖掘与利用的实践研究 萧山区靖江一小朱玉华 内容摘要: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中国古代社会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比较稳定的文化形态,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的历史遗产在现实生活中的展现,它包含的内容非常丰富。通过挖掘传统文化资源,增补具有中国传统特色的教材内容,与校园文化、学校常规活动、学校社团活动等结合,让学生了解、品味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在传承与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的同时,掌握基本的民俗技能。 关键词:传统文化民俗技能 从2008年起,我国将清明、端午、中秋增设为国家法定节假日,假日与传统节日的结合,是我国政府保护民族文化遗产的积极行动,是保护民族文化发展的有效方式,可以使更多的人,特别是青少年懂得自己国家与民族传统文化的历史。《劳动与技术课程标准》中指出:劳动与技术教育中还应注意运用劳技教育中所蕴含的技术文化、艺术性和民族精神等具有潜移默化作用的人文因素,促使学生进行“自我教育”,以打动学生的心灵,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促进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在我们现在使用的劳技教材中,涉及到一些民族传统文化的实践内容,如:四年级下册的《菱形风筝的制作》,五年级上册的《小手链》、《缝香袋》,五年级下册《可爱的小陶童》,六年级下册的《漂亮的宫灯》等等。由此可见,劳动与技术这门学科可以利用自身所蕴含的民族传统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思想的渗透。 从平时的教育教学中,结合劳动与技术学科特点,我们了解到我校学生的民族传统文化知识的一些现状:虽然各门学科中或多或少都有传统文化的教学内容,但真正全面了解祖国四大传统文化节日(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的学生不多,更别提其他的传统节日。虽然有很多学生对我国民俗技能有一定的了解,对刺绣、包粽子、中国结、包饺子、做汤圆、剪纸等传统技艺挺感感兴趣,但学生很少有机会亲自尝试和参与。

挖掘红色优势资源 打造特色教育基地

挖掘红色优势资源打造特色教育基地 坞根小学地处温岭市西南面的坞根镇,是红十三军二师的诞生地和台州地区具有代表性的革命根据地。坞根镇辖区内红色资源丰富,红十三军二师烈士陵园是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省级国防教育基地、省级廉政文化教育基地和台州市级红色旅游经典景区。近年来,在上级领导的厚爱与大力帮助下,在太平小学的大力支持下,依托红十三军二师烈士陵园红色资源优势大力加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成功创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不断推进红色校园文化建设。 (一)挖掘内涵,进一步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和时效性。 深入挖掘形式内涵。基地陈列室从红十三军二师史迹、张永胜等十余位离休干部实物主题展示到雷锋、俞明德等感动时代人物的典型事迹介绍,用时代的脉络巧妙地将红军的革命精神与当代先锋人物的先进事迹融于一处,恰到好处地体现了革命精神的传承与时代精神的融合,成功推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从红色爱国主题向时代先锋主题的自然延伸,从展示形式上拓展和丰富了基地爱国主义教育的内涵,增强了教育的时效性。 大力拓宽主题内涵。依托基地红色资源,不断探索,找准契

合时代脉搏的切入点,大力拓宽教育主题内涵,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在学生中广泛开展“光辉的旗帜”建党90周年系列主题活动,通过绣党旗、知识竞赛、演讲比赛、读书汇报会等多种方式,加深学生对党的认识,进一步坚定爱党爱国的理念信念。大力加强道德文化教育。组织“道德经典大家读”主题读书活动,通过《儒家箴言三百句》和《弟子规》等经典图书赠阅、“与父母同读经典”,评选“书香少年”、“书香家庭”等形式,使传统道德思想教育深入人心,丰富了教育主题,拓展了教育内涵。 (二)改进创新,进一步增强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努力创新实践模式。立足基地,走出基地,广泛组织符合青少年身心特点又为青少年所喜爱接受的活动,开展实践教育。大力开展红色主题实践。组织学生开展“重走红军路”红色主题教育实践活动,重走当年红十三军二师的行军线路,从岩门寺游击大队成立旧址到洋呈红二师指挥部台门,随行的老干部陈荣廉生动讲解了行军路上的红军故事,这种身临其境的教育实践方法极大地加深了学生的印象,受到了一致的欢迎,增强了教育吸引力。 着力创新宣讲形式。坚持红色特质,突出学生主体,从宣讲形式上做足红色文章,以少先队员着红军服,当小红军,讲红军故事,颂红军精神的形式,创新宣讲形式。在学校少先队中挑选

挖掘本土文化资源,开发特色园本课程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ef10585331.html, 挖掘本土文化资源,开发特色园本课程 作者:景灵红 来源:《文理导航》2017年第06期 【摘要】为了更好的实现文化的传承,需要从幼儿园教育入手,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让孩子接受先进的、当地特色文化的熏陶,并更好的将文化传承下去。文中结合卓尼地区的文化资源特点,分析了开发园本课程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卓尼文化;特色化;园本课程;开发策略 所谓园本即是“本园”,是结合幼儿园的实际发展情况所开展的课程,园本课程需要充分体现出幼儿园的特色,确保幼儿园教学课程与孩子的实际生活和学习生活相贴近,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基础的教学目标。园本课程理念提出以来,得到了各区域幼儿园的认可,卓尼县有着独特的文化资源,对园本课程的开发十分有利。 一、挖掘卓尼文化特色,合理设计园本课程内容 开发具有卓尼文化特色的园本课程,要求幼儿园教师深度的挖掘卓尼文化的内涵与精神,抓住其中正面、向上的内容,摒弃一些不合时宜的风俗习惯,以优秀文化传承标准衡量卓尼文化中的精华。需要注意的是,幼儿园教育与其他阶段的教育有着非常明显的区别,因为这个阶段内孩子的思想并不成熟,对待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但是他们对于缺少趣味性,并且比较复杂的事物往往没有过多的兴趣。 卓尼县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地区,藏族、回族、土家族、满足等十多个民族都在这里生活。园本课程的开展,需要教师充分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特点和信仰风俗,卓尼县最为突出的文化资源包括马家窑文化、齐家文化和寺洼文化,这与当地优美的自然生态环境以及多民族的形态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卓尼文化中包含着很多美丽动人的传说故事,而每一个故事的背后,也都蕴含着人物的高尚品质和精神,在开展园本课程时,教师要充分的利用好这些资源,利用当地特色的传说故事开展幼儿阶段的道德培养。比如“三角石”的传说,“禅定寺”在历史变迁中的故事、卓尼县独具特色的“土司文化”等等,都是开展园本课程的重要体裁和内容。 二、结合卓尼文化特点,开展特色园本活动 幼儿园阶段,小孩子具有很强的模仿和领悟能力,对身边的事物具有很强的学习和掌握能力。开展特色化的园本课程,需要教师充分挖掘卓尼文化的特点,结合当地的一些特色化的民俗节日和纪念日,开展具有当地特色的园本课程活动,这样既可以全面的丰富园本课程的内容,也能够加深孩子对于本民族、本地区文化的影响和认同感,有利于促进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卓尼县是一个多民族聚集的地区,每一个民族都有着独具特色的民族节日,也有着不一

挖掘红色资源,拓展服务学习

摘要:挖掘红色资源的精神内涵,依托红色资源开展服务学习,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关键词:红色资源志愿者服务 一、开展红色教育,挖掘精神内涵 中宣部从1995年公布第一排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到2009年公布第四批,共公布353个爱国主义基地。这些基地是中小学以致高校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资源,要充分利用好这些宝贵的红色教育资源,开展红色旅游和社会实践活动,更应该深入挖掘其精神内涵,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我们很多学校都与这些爱国主义基地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关系,有着一脉相承的文化传承关系,有着不可割舍地缘人文关系。很多学校的诞生、发展、命名、校训都与这些爱国主义基地有关。很多学校都与这些基地签订了共建协议和资源共享协议。 武汉市京汉学校与武汉二七纪念馆就是典型的种种关系。京汉学校的前身是江岸车辆厂子弟学校,2006年移交武汉市江岸区教育局管辖,与江岸铁三小、二七民族中学合并,更名为武汉市京汉学校。江岸车辆厂是京汉铁路大罢工的发源地和核心。1923年2月爆发的震惊中外的京汉铁路大罢工,江岸区是这次罢工的重点地区,罢工的主力军就是江岸车辆厂的工人,在这次罢工中有52人惨遭杀害,300多人受伤,1000多人开除流浪,涌现出施洋、林祥谦等一批英雄人物,掀起了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京汉学校就是为了教育培养江岸车辆厂子弟而建立的,秉承二七革命传统,学校植根于这片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洗礼过的热土上,应充分利用好二七红色资源,充分挖掘二七精神深刻内涵,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经过反复研究和深入挖掘,把二七精神总结概括为四个方面:大无畏的革命牺牲精神,团结一致严格守纪的团队精神,前仆后继赤字以恒的坚毅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奉献精神。 二、依托红色资源,开展服务学习 1995年中宣部把武汉二七纪念馆作为第一批爱国主义基地向社会公布。京汉学校毗邻二七纪念馆,双方签订共建协议,把二七纪念馆作为京汉学校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长期开展系列教育和社会实践活动。学校紧紧依托自己独具的红色文化资源,充分发挥红色文化的育人功能,积极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社会实践活动和服务学习。 新生入学第一课就是参观二七纪念馆,聆听革命先烈的英雄故事,寻访英雄的成长足迹,了解革命志士们的奋斗历程,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 京汉学校以二七纪念馆为主阵地,开展服务学习。学生参与到社区服务活动当中,在社区中承担相应的公民责任,从而强化公民责任感和公民意识,增强公民行为能力[1]。京汉学校把二七纪念馆当作对学生进行公民教育的第二课堂,每学期与纪念馆合办一期讲解员志愿者培训班,学校选派20名优秀学生到二七纪念馆参加培训,培训后成为二七纪念馆的义务讲解员,承担大型纪念活动和大型团队参观活动的讲解任务。每年二月七日、清明节、烈士公祭日,学校都组织全体学生到二七纪念馆凭吊烈士,开展纪念活动。学生志愿者每月到纪念馆参加维护馆舍、清洁场馆、绿化环境工作。做到志愿行动、服务学习与二七精神的有机结合,进一步将二七精神、爱国主义化着学生的品格、能力,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渗透到服务学习之中,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 三、拓展服务学习,树立责任意识 服务学习是一种体验式学习方法,学生通过参加社区活动来满足社区需要,为社区提供有价值的服务,同时也为学生提供学习和实践的机会,强调学习与服务并重,使学生服务学习做到关注社会,培养社会责任[2]。服务学习除在自己的“学习社区”“生活社区”开展外,还要向更为广阔的社会公共领域拓展。 京汉学校的服务学习就是以二七纪念馆为中心不断拓展,形成横向辐射其路径是:“二七纪念馆――所在社区(长湖地社区)――所在区{江岸区}――所在市(武汉市)”,例如,学雷锋志愿者走进长湖地社区,开展尊长敬老,助残帮困,清洁环境、普及生态知识等服务活

充分挖掘城市文化资源

充分挖掘城市文化资源优势 推进产业转型升级 ——关于XX高邮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的调查和思考内容提要:本文就XX高邮如何立足首批省级历史文化名城的资源优势,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加快“现代工商名城、东方邮都名城、历史文化名城和滨湖旅游名城”的区域性中等城市建设步伐,以发掘、彰显邮文化、运河文化等文化遗产特质,突出加快发展旅游产业,着力探索出一条符合高邮市情的产业转型升级之路进行了调查和思考。文章对高邮城市的文化遗产、旅游开发思路进行了概述并对旅游产品的设计开发提出了具体建议。加快推进独具高邮特色的运河风景、邮都风情、珠湖风光,建议重点要突出四个方面:一是利用现有本土文化,查找缺失,规划旅游产品;二是围绕城市规划建设,挖掘文化,提升旅游产品;三是借助周边城市资源,寻找合作,拓展旅游产品;四是传承历史文化资源,搜寻特色,创新旅游产品。 关键词:文化资源高邮旅游开发 Mining thoroughly advantages of city cultural resource, Advancing industry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Investigation and thinking regarding cultural heritage tourism development in Gaoyou,Jiangsu Content summary: This article makes investigation and thinking about exploring a way of industrial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consistent with Gaoyou situation, by how Gaoyou bases on the resource advantages of first batch of provincial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cities,

民间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民间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摘要:在经济飞速发展,信息日益增长的今天,多少优秀的历史文明湮没在时间的长河中。我国民间传统文化现如今面临着损坏、消失和破坏的严重威胁,在缺乏资源保护的情况下,这种威胁尤为严重。只有意识到继承和发展这些优秀文化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才有可能将它们发扬光大,永远闪耀着光辉。在今天,优秀的民间传统文化对人民群众、尤其是对青少年进行优秀传统文化、传统道德教育,进行爱国家、爱人民、爱家乡教育的具有极好的推动作用。因此,继承和发展民间传统文化,不仅仅是我们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发展道路,还是为我们的子孙后代留下一笔笔宝贵财富。 关键字:兴县、民间传统文化、保护继承、发展创新 引言:山西省吕梁市兴县地处黄河中下游地带,具有丰富历史文化。中北大学机械工程与自动化学院暑期社会实践“青春导航”实践队于兴县开展了为期一周的社会调研活动。通过调查采访、参观体验、发放调查问卷等方式对当地的特色文化进行了一系列调研。兴县现存于世的民间特色传统文化十分丰富,“李家湾道情戏”、“盲人说书”、及民间特色小吃尤为著名。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它们的继承出现了青黄不接的断层现象,发展不容乐观。继承和发展这些优秀的民间特色传统文化是我们每一个炎黄子孙应承担的义务和责任。从兴县的传统文化发展之中探讨我国民间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在当今经济社会的今天具有一定实际意义。 正文 我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多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民进传统文化在历史的长河中熠熠生辉。它们集中反映了广大劳动人民的思想、情感、意志和追求,体现了劳动人民的优秀品质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些民间传统文化在我国源远流长的璀璨文化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继承和发展它们是对我国文化的进一步弘扬。

充分利用红色教育资源 扎实开展革命传统教育(定稿)

充分利用红色教育资源扎实开展革命传统教育 塔耳小学方莲英 我们木兰乡位于木兰山脚下,是一个革命老区。李先念、陈福初等老一辈革命家在这里战斗、生活过多年,这里的山山水水都留下过他们的足迹。在他们的带领下,木兰乡人民抛头颅,洒热血,创造了一个个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们木兰乡同广大农村一样,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农民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这同时也就意味着现在的农村孩子大多是在家庭比较富裕的环境中成长的,平时没有吃过苦,而其中的一部分留守生则更是娇生惯养,对家乡是革命老区及对革命先辈的付出和牺牲知之甚少。如果我们教育工作者不采取有效措施予以应对,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就必然会受到扭曲。为此,我们塔耳小学决定以红色土地为立足点,以红色教育为突破口,在全校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实施革命传统教育,将红色文化运用于学校德育之中。经过一年多的实践,我们学校以红色教育为主要抓手的革命传统教育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我们的具体做法主要有: 一、深入挖掘红色教育资源,充实红色教育内容 2014年新春伊始,我们塔耳小学就组成了有本地老干部、退休教师、老艺人、烈士后代应约参与的红色教育专班。专班成员除了他们本身掌握的资料外,还历时近两个月,采取走家串户、实地考察、搜集整理等形式,充分挖掘当地的红色教育资源,极大地充实了红色教育的内容。 1.收集整理当地流行的红色歌曲。我们请专班中的“四老”(老干部、老战士、老艺人、老党员)先把红色流行歌曲的词写出来,再把红色流行歌曲的调哼出来。针对他们文化程度普遍不高的实际,我们又请来学校的优秀音乐教师郑秀丽参加,组成“红色歌曲整理组”,在尽可能保持原生态歌词的基础上,进行必要的改编,并对每一首歌进行谱曲,以便于传唱、演奏和推广。如:流行较广的歌曲《对花》中有一段歌词是:“你说呀,是什么花开花满池塘啊!什么人行为丧天良?什么人啦领导我们得解放。我说呀,是荷花开花满池塘啊!日本人行为丧天良,毛泽东呀领导我们得解放。”通过对歌的形式,一问一答,优美动听,能让学生铭记历史,知晓事理,受到教育。我们针对小学生年龄小(最大的学生出生时,中国改革开放就已经进行了二十多年)的特点,我们又在《对花》中加了一段:“你说呀,是什么花开花满园香啊!什么人领导咱们改革开放,什么人啦劳动致富喜洋洋。我说呀,是桂花开花满园香啊!邓小平领导咱们改革开放,

挖掘本土资源,建设特色校园文化

挖掘本土资源,建设特色校园文化 南漳县板桥镇新集完小陶礼哲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综合办学水平和办学理念的体现,也是学校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更是学校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内在需要。作为山区学校怎样建设符合本校实情的校园文化是一项重要课题。近几年板桥镇新集完小挖掘本地区文化资源,探索以“琢”为主题,以“力琢璞石为美玉,甘为学子谱明天”为理念,营造“温润典雅,方正有致”的校风,“精雕细琢,博雅致学”的学风,“点石成金,琢璞为玉”的教风,强化校园文化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一、充分发挥本地区特有的文化资源,丰富校园文化。 学校文化是一所学校发展的重要内容,是教育理念在学校发展的一种体现方式。新集完小挖掘地方文化资源,建构有特色、有理念学校文化。板桥文化底蕴丰厚,曾被称为“文化之乡”,这里有保存完好的徽派建筑冯氏民居;有青龙寨等许多古山寨;有道教圣地九龙观。这里能工巧匠很多,还有冯哲夫等文化开明人士。特别是民国时期的乡政府、省级文物碉堡楼就在校园内。学校根据这些丰富的文化资源,确定以“琢文化”为学校文化。引导学生通过了解古建筑和地方知名的能工巧匠,传承工匠精神;从冯哲夫等开明人士身上学习板桥人纯朴善良的质量;通过了解伍荣显等一大批从本校走出去的省市县领导成长经历,学习他们少年刻苦学习,建设祖国,走出大山后,心系家乡发展,热爱家乡的质量。同时了解板桥丰富的文化资源,包括建筑、雕刻、木器

加工等艺术,薅草锣鼓、花鼓戏、玩龙灯、划旱船、巫音喇叭等文化活动。从中受到感染熏陶,得到从小树立远大理想、发奋学习、热爱科学、感恩社会等方面教育。 二、精心设计环境文化,净化师生心灵。 学校依据本校文化建设的基本理念,进行规划和建设学校物质文化。如精心打造文化墙,操场四周悬挂“我运动我健康我快乐”标语、运动图示和体育活动要领、安全常识等;结合“琢文化特色”将教学楼、宿舍楼、综合楼分别命名为“琢玉楼”“怡然居”“探根楼”。每班教室宿舍分别命名为“寻根班”“探根班”“追梦居”……同时每个学习小组也都有本组特色的组名。 学校在物质文化建设上着眼实处,从细处下功夫。教学楼、综合楼过道两边贴有《三字经》《世界地图》《中国政区图》《小学生守则》等;走廊上悬挂名人画像及名人名言,“仁义礼智信”图解;餐厅的墙壁、柱子上贴有文明就餐、爱惜粮食等制度、警示语,还有关于理想、励志、奋斗、守法等宣传画和标语。校园的皂荚树命名为“百年树”,桂花树命名“书香树”,拱桥命名“状元桥”。让校园内“一花一草”、“一砖一瓦”都能发挥其最大的育人功能,并彰显文化个性和文化内涵,使学生能在校园生活中受到文化环境的熏陶,净化心灵,陶冶情操。 三、用心布置制度文化,营造和谐氛围。 健康的制度文化能够规范师生的言行,同时也能够为师生创造一个宽松、和谐、向上的氛围。因此,学校本着“以人为本”的

挖掘文化资源 丰富学习经验

挖掘文化资源丰富学习经验 《教育部关于印发〈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的通知》中提出:“鼓励各地各学校充分发掘和利用本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资源、开设专题的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总则中明确提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虞永平教授也曾指出:“幼兒园课程具有传递社会和民族文化的功能。”随着课程游戏化项目的深入实践,幼教工作者的教育资源观不断更新,教育正不断跨越幼儿园的围墙,让大自然、大社会成为活教材。教师有效利用本土文化资源,与幼儿的认知、技能、情感进行整合,师生带着好奇与期待,开启“寻味老南京”的活动之旅。 一、寻找资源挖掘经验 我园地处南京市中心,邻近夫子庙文化区,周围有江宁织造府、六朝博物馆、梅园新村、郑和公园等可利用的资源。可孩子们对老南京有一定的了解吗?出发前,教师对孩子们抛出了这样的问题:“你游览过明城墙吗?你知道南京云锦吗?你知道老南京的历史吗?”孩子们争先恐后地说:“我去过玄武门。”“我去过梅花山。”“我知道城墙是古代人用来保护家园的……”真棒!关于老南京,孩子们已具备初浅的经验。他们从家里带来了关于南京名胜古迹的图册和照片,从收集的图片上一边找,一边画,一边说,从中华门到中山门,从夫子庙到

老门东,从六朝博物馆到江宁织造府……关于老南京的记忆,在画面中、在讲解中、在亲子游活动中复苏,成为孩子们日常谈论的话题。 二、激发兴趣活用资源 活动区里,孩子们开始搭城楼、架城门,铺砌宽宽的台阶,发现了古代建筑四面围合、左右对称的布局,他们对探秘老南京的期待越来越迫切了。教师遵循孩子已有的认知经验,灵活采用组织方式,孩子们拿上“调查表”,带着心中的疑问和期待,与教师、家长一同探寻老南京的秘密。 小班幼儿寻觅“南京美食” 1.寻找南京小吃。在教师的带领下,小班孩子们走在老门东的长街上,感受老城南繁华热闹的味道。老门东是一条老字号聚集的街巷,街两边古色古香的百年老字号建筑深深地吸引住孩子们的目光,在此起彼伏招揽顾客的南京话中穿行,孩子们忍不住也学起这带有地方特色的吆喝声。逛一逛,尝一尝,“韩复兴”“状元楼”“永和园”……让孩子们赞不绝口。 2.品尝美味小吃。南京历史文化博大精深,小吃文化更是美名远扬。别看小班孩子小,点评起南京小吃来也像模像样。有的孩子说:“我觉得臭豆腐看着黑黑的,闻着臭臭的,吃到嘴里却很香。”有的孩子说:“五色小糕颜色漂亮,拿在手上黏黏的,味道好甜。”有的孩子说:

统筹用好身边的红色资源

统筹用好身边的“红色文化”资源 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这阐明了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关系,它们是一脉相承的。红色军事文化遗产是人民宝贵的物质和精神财富,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有力证明了是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道路,充分展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内涵和价值导向。 新一代对红色基因的传承,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关系到中华民族的命运,关系到中国梦的实现。红色文化旅游作为一种新型的主题旅游形式,把革命传统教育与促进旅游产业发展结合起来,有利于学习革命斗争精神,有利于传承红色基因,培育时代新人。 传承红色基因要建设好红色文化旅游景区。中共深圳小学总支委员会最近组织部分党员和学校骨干到位于惠州市罗浮山的东江纵队纪念馆开展党性教育学习,这里山清水秀、风景优美,是接受革命传统教育的好去处。红色文化景区,作为革命文化遗产,承载了中国共产党波澜壮阔的革命

史、艰苦卓绝的奋斗史、可歌可泣的英雄史,是丰厚的精神财富、永久的精神丰碑。我们发现,有许多家长趁周六日带孩子来参观,就近让孩子们重温革命战争时期的艰苦岁月,感受先辈们无惧艰险、甘愿奉献、乐观豪迈、依靠群众的革命精神,对于塑造青年们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广东文化资源丰富、分布广泛,在近一个世纪的革命历程中,保存和遗留下了极其丰富的红色遗产。据统计,全省有4300多处革命遗址,其中包括313处红色军事文化遗产。这更需要深入挖掘红色故事,科学制定红色旅游发展规划,有序加强对革命遗址的保护和利用,推进红色旅游重点项目建设。 传承红色基因还要创新手段,寓教于游。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新时代,如果只空谈红色革命精神,单纯地说教去激励感召年青一代,取得的效果是一般的。特别是发展红色旅游,如果简单地停留在实物的参观,革命旧址的游览,图片的展示上,那红色旅游的内涵感染力将大大的削弱。发展红色旅游必须让历史、革命遗物“活起来”,让革命圣地在游人心中留下特殊的精神和文化。因此,红色旅游景区在规划建设时,要考虑参观者来了以后能体验到什么,如何去体验,最后是否会形成深刻的体验。布展时要充分运用现代科技手段,通过雕塑、油画、半景画、微缩景观、通电玻璃、多媒体视频等多种形式展示战争历史,同时围绕主题策划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