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 数学模型问题分析

高中生物 数学模型问题分析
高中生物 数学模型问题分析

高中生物数学模型问题分析

生命科学是自然科学中的一个重要的分支。在高中生物课程中,它要求学生具备理科的思维方式。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注重理科思维的培养,树立理科意识,渗透数学建模思想。本文在此谈谈,在生物教学中的几个数学建模问题。

1 高中生物教学中的数学建模

数学是一门工具学科,在高中的物理与化学学科中广泛的应用。由于高中生物学科以描述性的语言为主,学生不善于运用数学工具来解决生物学上的一些问题。这些需要教师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给予提炼总结,并进行数学建模。所谓数学建模(Mathematical Modelling),就是把现实世界中的实际问题加以提炼,抽象为数学模型,求出模型的解,验证模型的合理性,并用该数学模型所提供的解答来解释现实问题,我们把数学知识的这一应用过程称为数学建模。在生物学科教学中,构建数学模型,对理科思维培养也起到一定的作用。

2 数学建模思想在生物学中的应用

2.1 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

生物图形与数学曲线相结合的试题是比较常见的一种题型。它能考查学生的分析、推理与综合能力。这类试题从数形结合的角度,考查学生用数学图形来表述生物学知识,体现理科思维的逻辑性。

例1:下图1表示某种生物细胞分裂的不同时期与每条染色体DNA含量变化的关系;图2表示处于细胞分裂不同时期的细胞图像。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图2中甲细胞处于图1中的BC段,图2中丙细胞处于图1中的DE段

B、图1中CD段变化发生在减数Ⅱ后期或有丝分裂后期

C、就图2中的甲分析可知,该细胞含有2个染色体组,秋水仙素能阻止其进一步分裂

D、图2中的三个细胞不可能在同一种组织中出现

解析:这是一道比较典型的数形结合题型:从图2上的染色体形态不难辨别甲为有丝分裂后期、乙为减Ⅱ后期和丙为减Ⅱ中期;而图1中的AB段表示的是间期中的(S期)正在进行DNA复制的过程,BC段表示的是存在姐妹染色单体(含2个DNA分子)的染色体,DE段表示的是着丝点断裂后的只含1个DNA的

染色体。此题的答案是B。

2.2 排列与组合的应用

排列与组合作为高中数学的重要知识。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减Ⅰ分裂(中期)的同源染色体在细胞中央的不同排列方式,在细胞两极出现不同的染色体组合,最终形成不同基因组成的配子,这是遗传的分离定律与自由组合定律细胞学证据。同样,遗传信息的传递与表达过程中,也涉及到碱基的排列与密码子的组合方式。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从具体的实例出发,结合排列与组合知识,解决生物学上的一些疑难问题。

例2:果蝇的合子有8个染色体,其中4个来自母本(卵子),4个来自父本(精子)。当合子变为成虫时,成虫又产生配子(卵子或精子,视性别而定)时,在每一配子中有多少染色体是来自父本的,多少个是来自母本的?()

A、4个来自父本,4个来自母本

B、卵子中4个来自母本,精子中4个来自父本

C、1个来自一个亲本,3个来自另一亲本

D、0、1、2、3或4个来自母本,4、3、2、1或0来自父本(共有5种可能)

解析:染色体在形成配子时完全是独立分配的,因为在同源染色体发生联会后,二价体在赤道板上的排列方位是完全随机的,因此每个配子所得到的4个染色体也是完全随机的。每个配干所得到的一套染色体有可能是五种组合中的一种,实际上每种组合又会有不同的情况。如将这4对染色体分别命名为 m1(母源来的第一染色体)以及 m2、m3、m4和p1(父源来的第一染色体)、p2、p3和p4。那么上述情况下,配子有可能是:m1 m2 m3 m 4;m1 p2 p3 p4;m2 p1 p3 p4;m3 p1 p2 p4 ……p1 p2 p3 p4。因此,当我们不仅考虑数量,而且也考虑到质量时,4对染色体的配子组合数应为24=16。在只考虑数量时,此题答案为D。

2.3 数学归纳法的应用

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善于从已有的知识过渡到新知识,诠释新知识与已有知识的内在联系与区别,以利于学生进行同化学习。教师通过对一些实例分析、协助学生归纳出一般的规律并构建数学模型。学生通过上位学习,把数学中的相关知识融入到生物学科中来,做到举一反三。然后通过运用新规律,进一步检验、巩固新知识,并实现知识的正迁移。

例3:若让某杂合子连续自交,能表示自交代数和纯合子比例关系是()

解析:假设此杂合子的基因型为Aa、采用数学归纳法对杂合子自交的后代概率进行推算(一般学生都会)。自交第一代的杂合子概率为1/2,纯合子的概率为1/2(显、隐性纯合子),自交第二代的杂合子概率为(1/2)2……自交第N代的杂合子概率为(1/2)N,而纯合子则为1-(1/2)N,然后再构建数学曲线模型。本题答案为D。

2. 4 概率的计算

高中生物的遗传机率的计算是教学的难点,教师通过对具体实例的解析,协助学生构建概率相加与相乘原理。比如:分类用概率相加原理;分步用概率相乘原理。

例4:A a B b×A a B B相交子代中基因型a a B B所占比例的计算。

解析:因为A a×A a相交子代中a a基因型个体占1/4,B b×B B相交子代中B B基因型个体占1/2,所以a a B B基因型个体占所有子代的1/4×1/2=1/8。[由概率分步相乘原理,可知子代个别基因型所占比例等于该个别基因型中各对基因型出现概率的乘积]。

2. 5 生态系统的数学模型

生态学的一般规律中,常常求助于数学模型的研究,理论生态学中涉及到大量的数学模型构建的问题。在高中生物学中有种群的动态模型研究,如:“J”与“S”型曲线;另外,种间竞争及捕食的数学模型等等。

例5:在实验室中进行了两类细菌竞争食物的实验。在两类细菌的混合培养液中测定了第Ⅰ类细菌后一代(即Z t+1)所占总数的百分数与前一代(即Z t)所占百分数之间的关系。在下图中,实线表示观测到的Z t +1和Z t之间的关系,虚线表示Z t+1=Z t时的情况。从长远看,第Ⅰ类和第Ⅱ类细菌将会发生什么情况?()

A、第Ⅰ类细菌与第Ⅱ类细菌共存

B、两类细菌共同增长

C、第Ⅰ类细菌把第Ⅱ类细菌从混合培养液中排除掉

D、第Ⅱ类细菌把第Ⅰ类细菌从混合培养液中排除掉

解析:两类细菌在实验条件下,同一环境中不存在其他生物因素的作用时,竞争的结果是一种生物生存下来,另一种被淘汰现象。从上述图形的对角线(虚线)上可以看出在虚线上任取一点作横坐标与纵坐

标得到的是相同的数据,这说明了同种细菌后一代与前一代在混合培养液中的比例没有变化,说明它们之间是共存的,不是竞争关系。而实线位于虚线下方,用同样的方法不难得出,第Ⅰ类细菌的后一代含量比前一代含量减少了,在竞争中是劣势的种群。本题答案为D

2.6 生物作图及曲线分析

生物作图在近些年的高考试题中经常出现,对能力要求比较高,要求学生会从数形中提炼出有用的信息。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可以结合生物学知识解决一些难以理解的、比较抽象的图形和曲线。

例6:有一种酶催化反应P+Q→R,右图中的实线表示没有酶时此反应的进程。在t1时,将催化此反应的酶加入反应混合物中。右图中的哪条线能表示此反应的真实进程(图中[P]、[Q]和[R]分别代表化合物P、Q和R的浓度)?()

A、Ⅰ

B、Ⅱ

C、Ⅲ

D、Ⅳ

E、Ⅴ

解析:A、B和D都不对。酶作为催化剂不能改变化学反应的平衡点即平衡常数(Keq=[R] /[P][Q]),只能缩短达到平衡的时间。图中实线平行于横坐标的线段延长相交于纵坐标的那个交点即为此反应的Keq。Ⅰ,Ⅱ和Ⅳ三条线显然都改变了此平衡点。C正确:线Ⅲ反映了加酶后缩短了达到平衡点的时间而不改变原反应的平衡点。E不对:曲线Ⅴ从t1至平衡前的线段不符合加酶后的真实进程。

3 生物教学中数学建模的意义

高中生物学科中涉及到的数学建模远不及这些,限于篇辐,本文在此只作简要的归纳。我们知道,实际问题是复杂多变的,数学建模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探索性和创造性。在教学过程中,充分的运用它能很好的解决一些生物学实际问题,使学生对生物学产生更大的兴趣。生命科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其理论的深入研究必定会涉及到很多数学的问题。在生物学教学中,构建数学模型正是联系数学与生命科学的桥梁。如何将生物学理论知识转化为数学模型,这是对学生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检验,也是理科教育的重要任务。

生物材料试题

生物材料检验 《南华》2016年6月28日 一、选择题 1.FeCl3比色法测全血胆碱脂酶活性,酶促反应的条件是( D ) A.37?C 5ˊ B.37?C 10ˊ C.37?C 15ˊ D.37?C 30′ 2. DTNB比色法测全血胆碱脂酶活性,酶促反应的条件是( ) A.37?C 6ˊ B.37?C 10ˊ C.37?C 15ˊ D.37?C 30′ 3. DTNB比色法测全血胆碱脂酶活性,所用溶液均为( C ) 。 A低渗溶液 B高渗溶液 C. 等渗溶液 D水溶液 4. 薄层色谱法测定尿中马尿酸或甲基马尿酸,所用的显色剂是( A ) A. 对二甲氨基苯甲醛 C二硫代双硝基苯甲酸 B. 三氯化铁D.4-氨基安替比林 5. 下列能引起人体癌症的物质是( A ) 。 A. 氯乙烯 B. 苯酚 C. 三氯乙烯 D. 五氯酚 6.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尿硒样品消化加热的方式是( B ). A水浴 B.砂浴 C.空气浴 D电炉 7.氟化氢的水溶液中,腐蚀性最强毒性最大的是( C ). A. 10% B. 30% C. 36% D. 46% 8.尿中马尿酸是下列哪一种物质在体内代谢的结果( C ). A. 苯 B. 苯酚 C.甲苯 D.二甲苯 9.尿中硫撑双乙酸是下列哪一种物质在体内代谢的结果( A ). A.H2C=CHCl B.CHCl3 C.三乙醇胺 D.AgDDC 10.尿汞的正常值是( B )。 A. 8ug/L B. 10ug/L C. 8mg/L D. 10mg/L 11.下列能致―痛痛病‖的元素是( C )。 A. Pb B. Hg C. Cd D.Ni 12.石墨炉原子吸收光度法中,正确的升温程序是( C )。 A.清除、原子化、干燥、灰化 C.干燥、灰化、原子化、清除 B灰化、原子化、清除、干燥D.灰化、清除、干燥、原子化 13. 5-Br-PADAP光度法测尿镍,显色的介质溶液是( D)。 A.水 B.氯仿 C.乙醇-乙酸 D.氯仿-乙醇-乙酸 14. 5-Br-PADAP光度法测尿镍钠,样本经消化并用氯仿萃取后,氯仿层要用1十50氨水洗二次,是为了消除干扰物( D )。 A. Ca2+ B. Fe2+ C. Cd2+ D. Cu2+ 15.测尿硒的首选测定方法是( C )? A.氢化物发生—原子吸收光谱法 B.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 16.生物材料检验中,最常用的样本是( B )。 A. 血 B. 尿 C. 呼出气 D.头发 17.尿铅的正常值是( B )。 A. 0.8mg/L B.0.08mg/L C. 0.8ug/L D. 0.08ug/L 18.下列能引起克山病、大骨节病的元素是( D )。 A. 碘 B. 氟 C. 铬 D. 硒 19.双硫腙比色法测尿铅,其显色的最佳pH值范围是( D )。 A.5—6 B. 7—9 C.9.5—13.5 D.8.5—11.5

高中生物学中的数学模型

高中生物学中的数学模型 山东省嘉祥县第一中学孙国防 高中生物学中的数学模型是对高中生物知识的高度概括,也是培养学生分析推理能力的重要载体,本文通过归纳高中生物学中的数学模型以提高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 1. 细胞的增殖 【经典模型】 1.1间期表示 1.2 有丝分裂中各时期DNA、染色体和染色单体变化 1.3 减数分裂中各时期DNA、染色体和染色单体变化 【考查考点】细胞增殖考点主要考察有丝分裂、减数分裂过程中DNA、染色体、染色单体的数量变化以及同源染色体的行为,并以此为载体解释遗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 2. 生物膜系统 【经典模型】

【考查考点】 3物质跨膜运输 【经典模型】 【考查考点】 自由扩散、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的影响因素和特点。 4. 影响酶活性的因素 【经典模型】 【考查考点】 影响酶活性的因素,主要原因在于对酶空间结构的影响。酶促反应是对酶催化的更高层次的分析。 5. 影响细胞呼吸及光合作用的因素 【经典模型1】 【考查考点】 真正光合速率= 净光合速率+呼吸速率 光合作用实际产O2量=实测O2释放量+呼吸作用耗O2 光合作用实际CO2消耗量=实测CO2消耗量+呼吸作用CO2释放 光合作用葡萄糖生产量=光合作用葡萄糖积累量+呼吸作用葡萄糖消耗量

【经典模型2】 【考查考点】氧气浓度对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影响,以及在种子和蔬菜储存中的原因。 6 基因的分离和自由组合定律 【典型例题】男性并指、女性正常的一对夫妇,生了一个先天性聋哑的儿子,这对夫妇以后所生子女,(并指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两种病均与性别无关) 正常的概率:_________同时患两种病的概率:_________患病的概率:_________ 只患聋哑的概率:_________只患并指的概率:_________只患一种病的概率:_________ 序号类型计算公式 1 患甲病的概率m 则非甲病概率为1-m 2 患乙病的概率n 则非乙病概率为1-n 3 只患甲病的概率m-mn 4 只患乙病的概率n-mn 5 同患两种病的概率mn 6 只患一种病的概率m+n-2mn或m(1-n)+n(1-m) 7 患病概率m+n-mn或1-不患病概率 8 不患病概率(1-m)(1-n) 7. 中心法则 【经典模型】 DNA分子的多样性:4N DNA的结构:A=T,G=C,A+G=T+C,(A1%+A2%)/2=A%, A1%+T1%=A2%+T2%=A%+T% DNA的复制:某DNA分子复制N次所需要的游离的鸟嘌呤脱氧核苷酸:(2N-1)G 15N标记的DNA分子在14N的原料中复制n次,含15N的DNA分子占总数的比例:2/2n DNA中的碱基数和其控制的蛋白质中的氨基酸数的比例关系:6:1 【考查考点】DNA的结构,碱基组成,半保留复制和基因的表达。 8.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典型例题】某人群中某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的发病率为19%,一对夫妇中妻子患病,丈夫正常,他们所生的子女患该病的概率是 A.10/19 B.9/ 19 C.1/19 D.1/2 答案:A 【经典模型】 设A的基因频率为P,a的基因频率为q,因P+q=l,故(P+q)2 =I,将此二项式展开得:

高中生物说题稿(模板 实例10篇)

高中生物说题稿(模板+实例10篇) 一、命题立意和考查内容 本题是20 年高考卷第题,命题立意为“考查生物科学和技术的基础知识、科学探究的方法、获取新知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思维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能力要求 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能用文字、图表以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 具备验证简单生物学事实的能力,并能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和处理。具有对一些生物学问题进行初步探究的能力,包括运用观察、实验与调查、假说演绎、建立模型与系统分析等科学研究方法。 能对一些简单的实验方案做出恰当的评价和修订。 能从课外材料中获取相关的生物学信息,并能运用这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生物学问题。 关注对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和意义的生物学新进展以及生物科学发展史上的重要事件。 理论联系实际,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自然界和社会生

活中的一些生物学问题。 2、知识要求 上述知识点的掌握程度为:要知道它们的含义,并能够在试题所给予的相对简单的情境中识别和使用它们。 上述知识点的掌握程度为:要理解它们与其他相关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并能在较复杂的情境中综合运用其进行分析、判断、推理和评价。 上述知识点的掌握程度为:能独立完成这些生物实验,包括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并能将这些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进行综合运用。 1—1 二、讲解方法和学生指导 1、讲解流程 2、学生疑难点 本题中的疑难点为: 对于上述疑难点,我会通过课堂反馈来判断他们的掌握情况,并依据学生的能力层次,引领他们进行不同程度的复习,帮助他们巩固基础知识,并提高应用能力。 3、学生易错点 本题中的易错点为: 对于上述易错点,我会在习题讲解结束后,特别指出并更正,避免学生再次出错。 三、变式训练和扩展延伸 我认为,习题的变式训练和扩展延伸,要针对学生疑难

高中生物热点新闻材料分析题汇编

高中生物热点新闻材料分析题汇编目前,社会生产、生活上的焦点、热点问题,许多是与生物科学密切相关的,这些问题是社会所普遍关注、关心的问题,也是每年高考的热门题。这部分题目涉及的知识内容多,范围广,高考中一般以材料分析题(或信息给予题或科普信息题)的形式出现,主要考查学生的阅读能力、信息提取能力、知识的迁移能力等。 材料分析题通常由“事件、信息、问题”3部分组成,具有起点高、落点低的特点,即这类题目一般取材自社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或者是生物科学发展和社会发展中的热点、焦点问题(即起点高);但所问的问题往往又是能够利用现有基础知识解答的(即落点低)。要求学生即时学,即时用(现学现用),现场阅读,迅速接受信息、处理信息和运用信息。 复习热点问题需要我们在平时就多读、多看、多实践和多思考,多关注生活实践、社会焦点、热点问题,并能理论联系实际从中学会提出问题、设计问题和解决问题。现选部分“热点新闻”材料,以此为载体改造成试题,供大家复习时参考。 1.2005年8月21日卫生部发布四川猪链球菌病疫情评估报告,截止8月20日12时,四川省累计报告人感染猪链球菌病例204例,其中死亡38例,治愈出院146例,现住院病例20例。猪链球菌病引起了人们的高度重视,请回答: (1)猪链球菌感染了人体后,以的方式繁殖后代,从生态学的角度看,它与人体的关系是; (2)猪链球菌的同化作用类型是型,与酵母菌相比,在结构上最明显的区别是; (3)特异性免疫分为三个阶段,即感应阶段、阶段和阶段。现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来制备猪链球菌抗体:先从患者血清中取得抗体,测出它的序列,推知mRNA序列,再以为原料合成猪链球菌抗体基因,制成重组质粒导入受体细胞中使其表达。 2.北京时间2005年10月3日17时,瑞典皇家科学院诺贝尔奖委员会宣布,将2005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澳大利亚科学家巴里-马歇尔(Barry J.Marshall)和罗宾-沃伦(J.Robin Warren),以表彰他们发现了导致胃炎和胃溃疡的细菌——幽门螺杆菌。使得原本慢性的、经常无药可治的胃溃疡变成了可短期治愈的疾病。 据此回答: (1)下列有关幽门螺杆菌的叙述中,正确的一组是:() ①没有核膜包围的细胞核②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形成ATP的场所有线粒体和细胞质基质 ③人工培养的培养基,其pH应为6.5 —7.5 ④基因结构只有编码区,没有非编码区 ⑤遗传物质DNA分布在拟核和质粒中 A.①③⑤B.②④C.②③⑤D.①⑤ (2)对幽门螺杆菌引起的消化道溃疡治疗中,下列哪项不.正确() A.给制酸剂(注:制酸剂能使盐酸分泌减少)同时加抗菌剂B.给粘膜保护剂同时加抗菌治疗 C.胃溃疡使用制酸剂的时间应比十二指肠溃疡短D.抗菌素药首选一种,以二周为一疗程(3)幽门螺杆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与蓝藻细胞的不同,蓝藻细胞细胞壁的主要化学成分是。青霉素能抑制幽门螺杆菌的生长繁殖,其作用机理是破坏或抑制其细胞壁的形成。请据此推测不影响酵母菌与真菌生长繁殖的原因是。 (4)某病人被幽门螺杆菌感染,经抗生素长期治疗后,效果并不明显。下列有关幽门螺杆菌抗药性形成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抗生素导致幽门螺杆菌基因突变产生抗药性B.原来的幽门螺杆菌群体中少数个体有抗药性基因C.抗药性的形成实质上是菌群中抗药性基因频率的增加 D.抗药性的形成是抗生素对细菌进行定向选择的结果 3.举世瞩目的神舟六号载人飞船于2005年10月12日上午9点整在甘肃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升空,在经过115小时32分钟的太空飞行,绕地球76圈约325万公里的太空飞行后,“神六返回舱”于17日凌晨4时33分顺利返回。随着“神六”遨游太空的成功,国内掀起一股前所未有的“航天热”。 现以“神六”为背景设计一些生物试题并详细分析。 (1)“神六”除载两人外,还有八类六十四种搭载物品,并进行了太空育种实验,如植物种子经太空返回地面后种植,往往能得到新的变异特性,这种变异的来源主要是经太空中条件后,使其发生变异。人们应该把这种航天育种方式称为,它的优点主要是。 (2)若“神六”轨道舱中搭载的一株沿水平方向放置的植物幼苗,由于放在玻璃窗口附近,在太空生长了,你

初中生物材料分析题解析

初中生物材料分析题解析

初中生物材料分析题解析 分析近几年各地市生物中考题,以材料为背景考查学生收集、利用图文资料,获取信息能力的题目越来越多,所以也越来越受到教师和学生的重视。通过剖析此类题目的命题模式,归纳出解题的一般步骤,共同行参考。 1 材料分析题“根”植于教材 教材中的“资料分析”,主要提供给学生图文材料,比如七年级下册P41页“资料分析”,通过分析资料“呼吸道都有骨或软骨做支架”,归纳出呼吸道能保证气体的顺畅;通过资料2、3,归纳出鼻腔的结构有鼻毛、黏膜(分泌黏液)和毛细血管,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得出:鼻腔的功能为“温暖、湿润、清洁空气”;鼻腔是形成“痰”的场所;“不要随意用手掏鼻孔”。教师要引导让学生进一步理解结构决定功能,从而树立“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的生物学观点,逐步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由此可以感受到新版人教版教材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先说结论、后举实例的写法,让学生通过资料分析和讨论,自己得出结论,从而建构知识,提高能力。 2 材料分析题的命题模式 分析各地市的中考材料分析题,其背景材料涉及的内容比较丰富,范围比较宽广,但从组织答案的角度考虑,材料分析题命题模式一般有答案源于教材和答案源于材料两种。

2.1 模式一:答案源于教材 “答案源于教材”是材料分析题的主要类型,此类材料题给出的材料一般来源于教材内外,比如来自教材内的背景资料,主要指教材中的一段正文,或者正文旁栏的“小资料”,或者是教材中的“科学?技术?社会”等;教材外的材料来源途径主要有报刊、科普文摘、新闻等,涉及的内容和范围有科普知识、生活常识、生产实践等。解答此类材料下提出的问题,一般结合材料所涉及的教科书的知识背景,用教材中的相应知识点回答。 【例1】“不打农药可抗虫,少吃化肥也长壮,仅用雨水照样活”的“绿色超级稻”你听说过吗? 作为全球水稻的生产和消费大国,中国是世界上使用农药和化肥最多的国家,而水稻用水占了全国总耗水量的一半以上。残留的农药最终进入人们的餐桌;长期使用化肥使土壤板结;耗水量不断增加等等,使农田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 中国科学家启动了“全球水稻分子育种计划”,建立了世界上最大的水稻基因数据库。科学家们研究每个基因的作用,进而培育出高产抗病的“超级水稻”。2008年,上海科学家培育出的节水抗旱的“绿色超级稻”已经在全国一些地区推广种植。 (1)作为餐桌的主食,大米的营养储存于水稻种子结

(完整版)高中生物实验专题练习

高中生物专题训练·生物实验 生物 1.(2012石家庄第一次质检)下列有关实验设计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实验材料的数量、温度和时间等变量都应保持相同 B.各种实验中都必须设置空白对照组,确保单一变量 C.数据测量时应力求精确,因而需要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D.探究实验设计中,实验结果总是与提出的假设一致 [答案] 1.C 2.(2013年山东潍坊高三模拟考试)下列哪项是以下实验共有的() ①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的变化 ②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 ③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 ④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A.使用显微镜观察 B.实验材料不需要保持活性 C.使用盐酸 D.需染色处理 [答案] 2.A 3.(2013江苏,9,2分)一个班级分组进行减数分裂实验, 下列操作及表述正确的是() A. 换用高倍镜时, 从侧面观察, 防止物镜与装片碰擦 B. 因观察材料较少, 性母细胞较小, 显微镜视野应适当调亮 C. 为观察染色体不同层面的精细结构, 用粗准焦螺旋调节焦距 D. 一个视野中, 用10×物镜看到8个细胞, 用40×物镜则可看到32个细胞

[答案] 3.A 4.(2013福建,4,6分)下列为减少实验误差而采取的措施, 错误的是() 5.(2013江苏无锡高三期末)(5分)有人在1980年对栖息于岩石地带原来生活在一起的大、小两个种的鬣蜥作了相互移走的实验。四年实验中,其中两年气候干旱,鬣蜥的食物短缺;另两年气候湿润,食物极为丰富。实验者将实验分成六组,每组都有一定数量的大、小鬣蜥。实验过程及结果如下: (1)如果只在A组与B组间比较,在干旱年份,将大鬣蜥移走后,小鬣蜥的体重、种群密度比B组明显增加。据此分析,大、小两种鬣蜥的种间关系可能是_____________,再将C组与B组比较后,可以排除两种鬣蜥间有_____________关系。 (2)从实验来看,大鬣蜥的竞争能力强于小鬣蜥,判断理由是_____________。 (3)在湿润年份,将大鬣蜥移走后,小鬣蜥的体重、种群密度与E组差别不大,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 (4)B、E两组在实验中都起对照作用。根据实验过程的气候条件分析,两组中小鬣蜥种群密度较大的是__________组。 [答案] 5.(1)竞争和捕食捕食 (2)将大鬣蜥移走对小鬣蜥的影响较大,将小鬣蜥移走对大鬣蜥的影响较小

生物材料试题

生物材料检验《南华》2016年6月28日 一、选择题 1.FeCl3比色法测全血胆碱脂酶活性,酶促反应的条件是( D ) A.37?C 5ˊ B.37?C 10ˊ C.37?C 15ˊ D.37?C 30′ 2. DTNB比色法测全血胆碱脂酶活性,酶促反应的条件是( ) A.37?C 6ˊ B.37?C 10ˊ C.37?C 15ˊ D.37?C30′ 3. DTNB比色法测全血胆碱脂酶活性,所用溶液均为( C ) 。 A低渗溶液 B高渗溶液 C. 等渗溶液 D水溶液 4. 薄层色谱法测定尿中马尿酸或甲基马尿酸,所用的显色剂是( A ) A. 对二甲氨基苯甲醛C二硫代双硝基苯甲酸 B. 三氯化铁 D.4-氨基安替比林 5. 下列能引起人体癌症的物质是( A ) 。 A. 氯乙烯 B. 苯酚 C. 三氯乙烯 D. 五氯酚 6.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尿硒样品消化加热的方式是( B ). A水浴 B.砂浴 C.空气浴 D电炉 7.氟化氢的水溶液中,腐蚀性最强毒性最大的是( C ). A. 10% B. 30% C. 36% D. 46% 8.尿中马尿酸是下列哪一种物质在体内代谢的结果( C ). A. 苯 B. 苯酚 C.甲苯 D.二甲苯 9.尿中硫撑双乙酸是下列哪一种物质在体内代谢的结果( A ).

A.H2C=CHCl B.CHCl3 C.三乙醇胺 D.AgDDC 10.尿汞的正常值是( B )。 A. 8ug/L B. 10ug/L C. 8mg/L D. 10mg/L 11.下列能致―痛痛病‖的元素是( C )。 A. Pb B. Hg C. Cd D.Ni 12.石墨炉原子吸收光度法中,正确的升温程序是( C )。 A.清除、原子化、干燥、灰化 C.干燥、灰化、原子化、清除 B灰化、原子化、清除、干燥 D.灰化、清除、干燥、原子化 13. 5-Br-PADAP光度法测尿镍,显色的介质溶液是( D)。 A.水 B.氯仿 C.乙醇-乙酸 D.氯仿-乙醇-乙酸 14. 5-Br-PADAP光度法测尿镍钠,样本经消化并用氯仿萃取后,氯仿层要用1十50氨水洗二次,是为了消除干扰物( D )。 A. Ca2+ B. Fe2+ C. Cd2+ D. Cu2+ 15.测尿硒的首选测定方法是( C )? A.氢化物发生—原子吸收光谱法 B.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 16.生物材料检验中,最常用的样本是( B )。 A. 血 B. 尿 C. 呼出气 D.头发 17.尿铅的正常值是( B )。 A. 0.8mg/L B.0.08mg/L C. 0.8ug/L D. 0.08ug/L 18.下列能引起克山病、大骨节病的元素是( D )。 A. 碘 B. 氟 C. 铬 D. 硒 19.双硫腙比色法测尿铅,其显色的最佳pH值范围是( D )。

高中生物数学模型问题分析

高中生物数学模型问题分析 生命科学是自然科学中的一个重要的分支。在高中生物课程中,它要求学生具备理科的思维方式。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注重理科思维的培养,树立理科意识,渗透数学建模思想。本文在此谈谈,在生物教学中的几个数学建模问题。 1 高中生物教学中的数学建模 数学是一门工具学科,在高中的物理与化学学科中广泛的应用。由于高中生物学科以描述性的语言为主,学生不善于运用数学工具来解决生物学上的一些问题。这些需要教师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给予提炼总结,并进行数学建模。所谓数学建模(Mathematical Modelling),就是把现实世界中的实际问题加以提炼,抽象为数学模型,求出模型的解,验证模型的合理性,并用该数学模型所提供的解答来解释现实问题,我们把数学知识的这一应用过程称为数学建模。在生物学科教学中,构建数学模型,对理科思维培养也起到一定的作用。 2 数学建模思想在生物学中的应用 2.1 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 生物图形与数学曲线相结合的试题是比较常见的一种题型。它能考查学生的分析、推理与综合能力。这类试题从数形结合的角度,考查学生用数学图形来表述生物学知识,体现理科思维的逻辑性。 例1:下图1表示某种生物细胞分裂的不同时期与每条染色体DNA含量变化的关系;图2表示处于细胞分裂不同时期的细胞图像。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图2中甲细胞处于图1中的BC段,图2中丙细胞处于图1中的DE段 B、图1中CD段变化发生在减数Ⅱ后期或有丝分裂后期 C、就图2中的甲分析可知,该细胞含有2个染色体组,秋水仙素能阻止其进一步分裂 D、图2中的三个细胞不可能在同一种组织中出现 解析:这是一道比较典型的数形结合题型:从图2上的染色体形态不难辨别甲为有丝分裂后期、乙为减Ⅱ后期和丙为减Ⅱ中期;而图1中的AB段表示的是间期中的(S期)正在进

高中生物解题技巧:材料分析题

高中生物解题技巧:材料分析题 认真阅读材料,充分联系教材:所给材料大多是第一次见到,因此应认真加以阅读,并分析其中的关键语句,中心思想,然后得出一个总体概念;紧接着必须尽量与教材内容挂钩,所谓“题在书外,意在书中”,所供资料必定要运用教材理论去解释,理解,因此,一定要找到与教材的衔接点。只有这样才能正确把握解题方向和思路。 给合各题要求,规范答题要求:各个题目所做要求不同,在分析了所供材料并找到教材衔接点后,就可以根据各题的要求来解答了。在解答时不要就题论题,而应认真分析,挖掘其延伸义,并尽可能用教材语言,规范答题。对于联系教材的有关原理、概念等,一般要求在答题时复述作为论点或论据。 生物题型千变万化,各类题目的解法自有各自的特点,但也不能死搬硬套而应该结合具体题目展开分析,逐步总结各种题型的解题规律。 高三生物大题如何做 用高三生物学专用术语回答、用推理计算得出的符号或数据等回答 联系中学知识找到适合的专用术语(名词),或推理计算得出符号、数据等填空。力求准确、全面 当高三生物不知道填什么或填多种情况都行时,不妨揣摩出题者的出发点,是为了考察中学里的什么知识点。

自己组织语言回答(回答为什么) 要明确高三生物其考查的知识点,防止思维定势的影响。一定要多角度,多方面考虑问题,才能全面。 若可能,尽量用课本中的“原句”回答问题。 若高三生物课本中没有,自己要精心组织语言。不要出现“词不达意”或“科学性错误”甚至“答非所问” 简答类大题抢分 高三生物文字信息迁移题:解题时要认真阅读材料,针对材料提出的设问认真推敲,把握有效信息,找出真实内涵,揭示材料与设问之间的关系。答题时要紧扣题意,观点准确,要点全面。 高三生物曲线信息迁移题:解题时要通过阅读和分析图像,正确识标、明点和析线,理解图像中所表达的生物学内涵,将提取的有效信息转换为可利用的信息,最终迁移到新情境中去回答问题。 高三生物图示信息迁移题:一要认真阅读,弄清图示的内涵和外延;二要挖掘图示中的隐含条件,找出解题所需条件;三要运用已有生物学知识进行辨析,以获得准确答案。 高三生物表格信息迁移题:首先要看表格的名称、数据和备注等内容,明确解题所需的知识要点;再通过对表格中列举的数据进行全方位的比较,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最后分析原因,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在于分析表格中已存在的文字信息,然后根据所示信息,利用设问中的关键语句,搜索相应的信息,提取问题的答案。

生物材料学问答题

第1章绪论 1、什么是生物材料 答:目前认为:生物材料为一种与生物系统相互接触,用以诊治组织/器官疾患,替换病损组织/器官,或者改善其形态或增进其功能的材料,包括生物源性材料和生物医用材料。 种类:蛋白质、核酸、高分子多糖及其复合物。 2、生物材料的类别 答:生物材料的类别如下: (1)按材料属性:医用金属材料、医用无机材料、医用高分子材料、医用复合材料…(2)按材料功能:硬组织材料、软组织材料、血液相容性材料、生物降解材料… (3)按材料来源:组织衍生材料、天然生物材料、人工合成材料 (4)按材料用途:骨科材料、心血管材料、血液透析材料、整形美容材料… 3、生物材料应用现状 答:生物材料应用现状如下: (1)软组织植入材料:医用缝合线(蚕丝、尼龙、羊肠(胶原)、聚酯…)、止血海绵、人工乳房植入体(石蜡、硅酮油、聚丙烯酰胺、聚乙烯海绵体、硅胶袋(内装硅凝胶或生理盐水)…)、经皮植入体、皮肤植入体、颚面植入体、眼耳植入体、血管植入材料、人工心脏瓣膜…(2)硬组织修复与替代材料:接骨板、人工关节、金属丝、螺钉、髓内钉、脊柱固定器件、牙根植入体、齿科材料等… (3)人工器官:人工肾(血液透析仪)、人工心脏、人工肺… (4)组织工程产品:皮肤、骨、软骨、膀胱、神经(壳聚糖、聚乙醇酸) 第2章生物大分子 1、生物大分子概念和种类 答:生物大分子概念:是生物体的重要组成成分,是一类具有生物功能、分子量较大、结构也比较复杂的天然高分子,同时也是一类非常重要的生物材料来源。 种类:蛋白质、核酸、高分子多糖及其复合物 2、胶原蛋白的特点及稳定构象,丝素蛋白的特点及稳定的构象 答:(1)胶原蛋白: 特点:耐湿热,生物相容性良好,生物可降解,经过处理可消除抗原性,能促进组织恢复,无异物反应 稳定构象:三股螺旋和球形 (2)丝素蛋白 特点:来源广泛、生物相容性良好,力学性能优良,血液相容性相对较好,可以缓慢降解,溶解性(浓的中性盐溶液) 稳定构象:反平行折叠链构象 第3章&第12章生物矿化和仿生材料 1、生物矿化的定义及主要分类是什么 答:生物矿化定义:生物矿化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在生物体的不同部位,以各种作用方式,在有机基质和细胞的参与下,无机元素从环境中选择性的在特定的有机基质上形核、生长和相变而转变为结构高度有序的生物矿物的过程。 主要分类:无定形矿物;无机晶体;有机晶体;最多的是含钙矿物,其次依次为非晶质氧化硅,铁锰氧化物、硫酸盐,硫化物、钙镁有机酸盐

高中生物数学模型问题有什么

高中生物数学模型问题有什么 生命科学是自然科学中的一个重要的分支。在高中生物课程中,它要求学生具备理科的思维方式。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注重理科思维的培养,树立理科意识,渗透数学建模思想。本文在此谈谈,在生物教学中的几个数学建模问题。 1高中生物教学中的数学建模数学是一门工具学科,在高中的物理与化学 学科中广泛的应用。由于高中生物学科以描述性的语言为主,学生不善于运用数学工具来解决生物学上的一些问题。这些需要教师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给予提炼总结,并进行数学建模。所谓数学建模(mathematicalmodelling),就是把现实世界中的实际问题加以提炼,抽象为数学模型,求出模型的解,验证模型的合理性,并用该数学模型所提供的解答来解释现实问题,我们把数学知识的这一应用过程称为数学建模。在生物学科教学中,构建数学模型,对理科思维培养也起到一定的作用。2数学建模思想在生物学中的应用2.1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生物图形与数学曲线相结合的试题是比较常见的一种题型。它能考查学生的分析、推理与综合能力。这类试题从数形结合的角度,考查学生用数学图形来表述生物学知识,体现理科思维的逻辑性。例1:下图1 表示某种生物细胞分裂的不同时期与每条染色体dna含量变化的关系;图2表示处于细胞分裂不同时期的细胞图像。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图2中甲细胞处于图1中的bc段,图2中丙细胞处于图1中的de段b、图1中cd段变化发生在减数Ⅱ后期或有丝分裂后期c、就图2中的甲分析可知,该细胞含有 2个染色体组,秋水仙素能阻止其进一步分裂d、图2中的三个细胞不可能在同一种组织中出现解析:这是一道比较典型的数形结合题型:从图2上的染色体形态不难辨别甲为有丝分裂后期、乙为减Ⅱ后期和丙为减Ⅱ中期;而图1

高中生物常考题型及答题模板

高中生物常考题型+解题技巧 ?题型一:曲线类答 正确解答曲线坐标题的析题原则可分为识标、明点、析线三个步骤: 1、识标:弄清纵、横坐标的含义及它们之间的联系,这是解答此类习题的基础。 2、明点:坐标图上的曲线有些特殊点,明确这些特殊点的含义是解答此类习题的关键。若为多重变化曲线坐标图,则应以行或列为单位进行对比、分析,揭示其变化趋势。 3、析线:根据纵、横坐标的含义可以得出:在一定范围内(或超过一定范围时),随“横坐标量”的变化,“纵坐标量”会有怎样的变化。从而揭示出各段曲线的变化趋势及其含义。 注:若为多重变化曲线坐标图,则可先分析每一条曲线的变化规律,再分析不同曲线变化的因果关系、先后关系,分别揭示其变化趋势,然后对比分析,找出符合题意的曲线、结论或者是教材中的结论性语言。 ?题型二:表格信息类 题型特点:它属于材料题,但又不同于一般材料题。可有多种形式,但不管是哪一种题型,其反映的信息相对比较隐蔽,不易提取,因而对同学们来说有一定的难度。 表格题的一般解题步骤: (1)仔细阅读并理解表格材料,明确该表格反映的是什么信息。 (2)对表格材料进行综合分析,并能准确把握表格与题干间的内在联系。

(3)将材料中的问题与教材知识有机结合起来加以论证。 (4)对材料分析及与原理结合论证的过程进行画龙点睛的总结,以起到首尾呼应的答题效果。 ?题型三:图形图解类 题型特点:生物体的某一结构或某一生理过程均可以用图形或图解的形式进行考查。这类题可包含大量的生物学知识信息,反映生命现象的发生、发展以及生物的结构、生理和相互联系。 解答该类试题的一般步骤: 1、审题意: 图解题要学会剖析方法,从局部到整体,把大块分成小块,看清图解中每一个过程,图像题要能识别各部分名称,抓住突破口。 2、找答案: (1)理清知识点:该图解涉及哪几个知识点,是一个知识点,还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知识点,要一一理清。 (2)两个或两个以上知识点的图解要思考这些知识点之间的区别与联系、相同与不同等。 ?题型四:实验探究类 题型特点:实验探究型试题主要包括设计类、分析类和评价类。主要考查考生是否理解实验原理和具备分析实验结果的能力,是否具有灵活运用实验知识的能力,是否具有在不同情景下迁移知识的能力。

概念模型、物理模型与数学模型

热考培优(七)|概念模型、物理模型与数学模型 [热考解读] 模型方法是以研究模型来揭示原型的形态、特征和本质的方法,是逻辑方法的一种特有形式,模型一般可分为概念模型、物理模型和数学模型三大类。 1.概念模型 含义:指以图示、文字、符号等组成的流程图形式对事物的规律和机理进行描述、阐明。例如光合作用示意图、中心法则图解、免疫过程图解、过敏反应机理图解、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的解释模型、血糖平衡调节的模型等。概念模型的特点是图示比较直观化、模式化,由箭头等符号连接起来的文字、关键词比较简明、清楚,它们既能揭示事物的主要特征、本质,又直观形象、通俗易懂。 2.物理模型 含义:根据相似原理,把真实事物按比例放大或缩小制成的模型,其状态变化和原事物基本相同,可以模拟客观事物的某些功能和性质。如生物体结构的模式标本、细胞结构模式图、减数分裂图解、DNA分子双螺旋结构、生物膜流动镶嵌模型、食物链和食物网等。物理模型的特点是:实物或图画的形态结构与真实事物的特征、本质非常相像,大小一般是按比例放大或缩小的。 3.数学模型 含义:用来定性或定量表述生命活动规律的计算公式、函数式、曲线图以及由实验数据绘制成的柱形图、饼状图等。如组成细胞的化学元素饼状图,酶的活性受温度、酸碱度影响的曲线,光合作用中随光照强度、温度、CO2等条件变化时光合作用强度的变化曲线,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染色单体以及DNA数量的变化规律,碱基与氨基酸的对应关系,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图表模型,用数学方法讨论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探究自然选择对种群基因频率的影响,同一植物不同器官对生长素浓度的反应曲线,“J”型种群增长曲线的数学模型和公式N t=N0λt,能量金字塔等。 [命题设计] 1.模型可以简化生物学问题,有助于问题的解决。下列关于模型建立的说法,正确的是() A.可用计算机软件制作真核细胞的三维实物模型 B.用公式N t=N0λt表示单个种群的“S”型增长趋势 C.光合作用过程图解是描述光合作用主要反应过程的数学模型 D.“建立血糖调节模型”活动是用物理模型再构建出概念模型 解析:选D。用计算机软件制作出的真核细胞的三维模型不是实物模型,A错误。公式N t=N0λt表示的是单个种群的“J”型增长趋势,B错误。光合作用过程图解是概念模型,C错误。“建立血糖调节模型”活动是把学生所做的模拟活动看作是构建动态的物理模型,再根据模拟活动的体验构建图解式概念模型,D正确。

2018年秋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材料分析专题训练

材料分析专题训练 分析一生物学原理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1.2019·威海技术可以带来巨大的社会变革,如农耕工具和耕种方法等农业技术的出现,将人类从狩猎时代带入了农耕时代。技术的发明需要依据科学原理,虽然人类社会早期的农业技术在今天看来极其简单,但它们却是成千上万年经验的积累。 下面,就让我们找出这些农业技术对应的生物学原理。 (1)用尖的木棍在田地划沟,以埋下种子,这主要是因为种子的萌发需要________。 (2)犁是一种用来翻耕土地的农具。犁的发明和使用使种子在萌发时能够获得更为充足的________。 (3)将庄稼成行成垄种植,主要有利于农作物获得更多的________。 (4)清除田间杂草,是因为杂草与农作物之间有________关系。 (5)用动物的粪便作肥料,是因为粪便中的有机物被分解,可为植物提供生长所需的________。 (6)以上使用的技术中,能够提高作物光合作用效率的有________(填题目序号);与植物呼吸作用有关的有________(填题目序号)。 2.2019·武汉试一试,你能运用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等原理解答实际问题吗? (1)森林覆盖率高的地区降雨多,在炎热的夏天草坪可使周围气温降低,主要原理是植物能进行________作用,使大气湿度增大。 (2)新疆的哈密瓜、葡萄特别甜,这是因为新疆地区夜晚气温低,降低植物的________作用,有利于有机物的积累。 (3)水稻在生长期间,如果大部分叶片被害虫吃掉,就会影响水稻进行________作用,从而造成大幅减产。 (4)在农场温室大棚中,为了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可在大棚中安装增加________浓度的仪器(如图Z3-1)。 图Z3-1 (5)栽花或种庄稼都需要松土,这是为了使植物的根得到充足的氧气,保证________的正常进行。 分析二生物体结构的严整性

中学生物(统考)-材料分析题

中学生物(统考)-材料分析题 1、在学生学习了”脊椎动物”内容后,某教师为了讲清楚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动物的特征,设计了以下板书。表中的每个空白就是一个问题,由学生回答,教师填写。问题:(1)上述内容属于哪种类型的板书?(2)简单谈谈运用板书技能应遵循的原则。 2、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材料:某校教师进行”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课题研究,需要学生根据经验、观察、调查或资料收集来寻找子课题。课题名称: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活动目标:在活动中提高环保意识和科研意识;在实验研究的过程中促进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提高自身设计和操作实验的能力;培养与同学间的团结合作精神。活动过程:(1)教师就课题”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概述进行科学实验与研究的基本方法。(2)学生调查学校周围的主要污染现象,分析污染原因。如让同学走进环保局和环境监测站,随同专业人员采集水样,测定水样,调查学校周围环境的空气、水质和绿化现状等。(3)学生经过对周围环境的各类污染因素与常见生物的关系的调查和分析后,组成若干课题研究小组(每组3~5人),各自选定实验研究项目。(4)各小组相互评议实验研究项目,进行可行性论证,然后确定实验研究项目。(5)各小组设计具体的实验研究方案。实验方案中包括以下内容:①研究题目;②研究目的;③实验原理;④所需材料(应

具有可行性);⑤具体实验步骤;⑥预期结果。(6)师生分别做实验准备。(7)在课堂内,各组学生按照自己的实验方案进行操作。小组成员之间应相互协作,共同解决实验中出现的问题。(8)各组间相互交流研究的过程和结果,相互进行评议和质疑,提出自己的不同看法。各组在听取评议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实验或提出进一步的研究方案。(9)学生写出实验研究报告,提出自己对实验研究结果的见解。根据材料回答:(1)本材料中运用了合作学习的教学策略,简要谈谈合作学习的原则和方法。(2)本材料同时也是研究性学习的案例,请谈谈研究性学习的一般特点。

2019年中考生物专题复习提升04材料分析专题新人教版(含答案)

专题提升(四)材料分析专题 专题核心点拨 材料分析题的命题形式常常是根据社会热点、社会时事、医学常识等材料,结合初中阶段所学的生物知识,来分析和回答问题。能全面地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总结归纳能力、文字表达能力,是中考中常出现的一类题型。 第一步:仔细阅读材料,结合所学教材知识,提取材料中关键生物信息,抓住问题本质。第二步:联系材料,拓展思维,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第三步:理清思路,整理归纳,科学、条理、清晰地作出答案。 专题分类突破 【题型点悟】 这类题大多是高起点、低落脚,题中材料是科学技术前沿成果,落脚点是教材的基础概念,做题的时候不要紧张,分析材料跟教材的哪一部分有关系,然后有针对性地作答。 1 2017年江西省多地出现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事发后有关部门立刻采取行动,把相关场所内的活禽全部捕杀并进行焚烧或深埋处理,甚至关闭了活禽交易市场。上述做法属于传染病预防措施中的() A.控制传染源 B.切断传播途径 C.保护易感人群 D.清除病原体 [答案] A [解析] 本题题干为出现在身边或者新闻中的医学事件。根据描述能确定与传染病及其防范措施有关。 A正确:由于活禽体内有病原体,而且活禽本身染病,属于传染源。题中采取的措施是针对活禽的,因此是控制传染源。不涉及B、C、D中的措施。

2 图ZT4-1是某市某农场发展的生态农业体系部分结构模式图。生态农业能够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使得农民增产增收,又可以保护农村环境,防止农村环境污染。请分析回答: 图ZT4-1 (1)要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图中还应该添加。 (2)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在此生态系统中共包含条食物链。 (3)图ZT4-2中A、B、C能正确表示生活在农田中的昆虫和青蛙的数量关系的是(填字母)。 图ZT4-2 (4)如果该农业生态系统的土壤和水被某种不易分解的有毒物质污染,一段时间后,体内有毒物质积累最多的生物应该是,可见环境保护特别重要。 (5)图ZT4-1中对农作物利用的事实说明,该生态系统实现了能量的利用,从而大大提高了,既能使能量流向对人类有益的部分,又有效缓解了秸秆焚烧造成的污染和浪费。 (6)该生态系统中人的作用非常关键,一旦人的作用消失,占优势地位的农作物将会被杂草和其他植物所取代,这说明该生态系统的能力较小。 [答案] (1)非生物部分 (2)农作物(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 2 (3)B (4)人(5)多级能量利用率 (6)自动调节

最新高三生物-高中生物热点新闻材料分析题汇编经典

高中生物热点新闻材料分析题汇编 目前,社会生产、生活上的焦点、热点问题,许多是与生物科学密切相关的,这些问题是社会所普遍关注、 关心的问题,也是每年高考的热门题。这部分题目涉及的知识内容多,范围广,高考中一般以材料分析题(或信 息给予题或科普信息题)的形式出现,主要考查学生的阅读能力、信息提取能力、知识的迁移能力等。 材料分析题通常由“事件、信息、问题”3部分组成,具有起点高、落点低的特点,即这类题目一般取材自 社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或者是生物科学发展和社会发展中的热点、焦点问题(即起点高);但所问的问题往往 又是能够利用现有基础知识解答的(即落点低)。要求学生即时学,即时用(现学现用),现场阅读,迅速接受 信息、处理信息和运用信息。 复习热点问题需要我们在平时就多读、多看、多实践和多思考,多关注生活实践、社会焦点、热点问题,并 能理论联系实际从中学会提出问题、设计问题和解决问题。现选部分“热点新闻”材料,以此为载体改造成试题,供大家复习时参考。 1.2005年8月21日卫生部发布四川猪链球菌病疫情评估报告,截止8月20日12时,四川省累计报告人感 染猪链球菌病例204例,其中死亡38例,治愈出院146例,现住院病例20例。猪链球菌病引起了人们的高度重视,请回答: (1)猪链球菌感染了人体后,以的方式繁殖后代,从生态学的角度看,它与人体的关系 是; (2)猪链球菌的同化作用类型是型,与酵母菌相比,在结构上最明显的区别是; (3)特异性免疫分为三个阶段,即感应阶段、阶段和阶段。现利用基因工 程技术来制备猪链球菌抗体:先从患者血清中取得抗体,测出它的序列,推知mRNA序列,再以为原料合成猪链球菌抗体基因,制成重组质粒导入受体细胞中使其表达。 2.北京时间2005年10月3日17时,瑞典皇家科学院诺贝尔奖委员会宣布,将2005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 医学奖授予澳大利亚科学家巴里-马歇尔(Barry J.Marshall)和罗宾-沃伦(J.Robin Warren),以表彰他们发现了导致胃炎和胃溃疡的细菌——幽门螺杆菌。使得原本慢性的、经常无药可治的胃溃疡变成了可短期治愈的 疾病。 据此回答: (1)下列有关幽门螺杆菌的叙述中,正确的一组是:() ①没有核膜包围的细胞核②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形成ATP的场所有线粒体和细胞质基质 ③人工培养的培养基,其pH应为6.5 —7.5 ④基因结构只有编码区,没有非编码区 ⑤遗传物质DNA分布在拟核和质粒中 A.①③⑤B.②④C.②③⑤D.①⑤ (2)对幽门螺杆菌引起的消化道溃疡治疗中,下列哪项不.正确() A.给制酸剂(注:制酸剂能使盐酸分泌减少)同时加抗菌剂B.给粘膜保护剂同时加抗菌治疗 C.胃溃疡使用制酸剂的时间应比十二指肠溃疡短D.抗菌素药首选一种,以二周为一疗程(3)幽门螺杆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与蓝藻细胞的不同,蓝藻细胞细胞壁的主要化学成分是。青霉素能抑制幽门螺杆菌的生长繁殖,其作用机理是破坏或抑制其细胞壁的形成。请据此推测不影响酵母菌与真 菌生长繁殖的原因是。 (4)某病人被幽门螺杆菌感染,经抗生素长期治疗后,效果并不明显。下列有关幽门螺杆菌抗药性形成的 叙述中,错误的是() A.抗生素导致幽门螺杆菌基因突变产生抗药性B.原来的幽门螺杆菌群体中少数个体有抗药性基因 C.抗药性的形成实质上是菌群中抗药性基因频率的增加 D.抗药性的形成是抗生素对细菌进行定向选择的结果 3.举世瞩目的神舟六号载人飞船于2005年10月12日上午9点整在甘肃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升空,在经过115小时32分钟的太空飞行,绕地球76圈约325万公里的太空飞行后,“神六返回舱”于17日凌晨4时33分顺利返回。随着“神六”遨游太空的成功,国内掀起一股前所未有的“航天热”。 现以“神六”为背景设计一些生物试题并详细分析。 (1)“神六”除载两人外,还有八类六十四种搭载物品,并进行了太空育种实验,如植物种子经太空返回地面 后种植,往往能得到新的变异特性,这种变异的来源主要是经太空中条件后,使其发生变异。人们应该把这种航天育种方式称为,它的优点主要是。 (2)若“神六”轨道舱中搭载的一株沿水平方向放置的植物幼苗,由于放在玻璃窗口附近,在太空生长了,你认为幼苗的芽将向生长;而地球上水平放置的植物,由于受作用,植物体内的分布不均匀,从而导致它的茎生长,体现了生物具有的特征,因而能够环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