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尔及利亚水文钻井粘吸卡钻事故典型案例分析

阿尔及利亚水文钻井粘吸卡钻事故典型案例分析
阿尔及利亚水文钻井粘吸卡钻事故典型案例分析

井喷事故案例汇总汇总

一、钻进过程的事故案例: 案例一赵1井井喷事故 专家点评:赵1井井喷的主要原因是领导对井控工作不够重视,没有井控制度及井控设备是造成井喷失控的主要原因之一。另外职工无井控知识,对井喷的危害认识不够,在钻井液发生石膏侵及气侵密度下降后,没有采取措施,发生井喷后还不进行加重是造成事故的重要原因。当时没有以人为本的思想,“革命加拼命”的思想使三位同志献出宝贵的生命。这一教训值得深思。 1、基本情况 赵1井是华北油田赵兰庄构造上的第一口资料井,位于河北省晋县周头乡赵兰庄大队,由华北石油管理局第四钻井工程公司3222钻井队承包施工任务。该井设计井深3200m,钻探目的是了解古生界及第三系含油气情况,并查第三系及古生界地层剖面特征及其生储盖组合。该井于1976年5月20日开钻,用φ400mm3A钻头钻至井深97.87m,φ324mm表层套管下至井深84.14m,水泥未返至地面,人工灌水泥近100袋。井口未装防喷器。5月25日用φ248mm3A钻头二开。 2、事故发生经过

1976年6月25日0∶15,泥浆中散发出了强烈的硫化氢气体,熏倒了柴油机助手邵战荣,在没有防毒面具的情况下,同志们继续坚守岗位,队长李仁杰换下了司钻梁通荣及钻工张永宁,坚守在钻台上,0∶36当钻进至井深435.80m时,第一次井喷发生,强大的天然气带着强烈的硫化氢气体从井口呼啸而出,李仁杰使尽最后的力气刹死刹把,摘掉转盘离合器,司钻梁通荣和钻工黄生存为抢救同志,保护井下设备安全,也倒在于队长李仁杰身旁,李仁杰、梁通荣献出了宝贵生命。 0∶45发生了第二次井喷,地质工陈禄明为了取准资料,卡准井喷井深,在抢救下战友后登上钻台丈量方入,被第二次井喷冲下钻台,英勇献身。 由于从井内喷出了大量的原油及天然气,继第二次井喷后造成严重井塌,井喷停止,在这次井喷事故中,先后3人死亡,6人昏迷,井深2424.60m钻具被卡。 3、事故处理过程 该井被喷塌后,根据原石油化学工业部付部长张文彬的指示,原华北石油会战指挥部决定,在6月26日和6月27日对赵1井进行封堵及防窜工作。 (1)施工设计 ①封堵井段 管外0—30m(预计) 段长30m 水泥45袋

钻井事故报告

钻井卡钻事故报告 潘建生 1、基本情况 井号:xxx 负责项目部:xxx 项目经理:xxx 机组:xxx机组 机长:xxx 事故发生时间:2015年1月2日 事故结束时间:2015年1月23日 事故发生井深:840.05m 事故地层:三叠纪 事故类别:井下事故 事故类型:卡埋钻 钻具情况:56立根:771.25m 1钻杆小根:4.73m 1岩心管:5.95m 4钻铤:53.12m 钻具全长:841.75m 品字钻头 2、事故发生经过 2015年1月2日23点40分左右,进尺缓慢、滑车、爬车,钻具转动困难,下河砂,准备起钻。次日凌晨10分,水泵压力正常,循环正常,上提最大拉力60KN,无效,钻头位置840.05m,上报上级部门,3日早上换循环液,开始泵压有点高,冲孔一小时左右,试提钻,上提拉力80KN,无效,最后钻具从井下拉断,拉力将近3KN,只有将近30立根未掉井下。 3、事故原因分析 井塌卡钻沉沙卡钻欠尺寸井眼卡钻 井塌卡钻的可能性比较的大。首先井塌卡钻在吸水膨胀的泥、页岩,胶结不好的砾岩、砂岩等地层,或在钻进或划井眼过程中发生得较多。主要原因是由于钻井液的失水量大,浸泡地层的时间长,钻井液密度小,或起钻未及时灌钻井液以及抽吸作用使井壁产生坍塌而造成卡钻。一般在严重井塌之前,先有大块泥饼和小块地层脱落,下钻时不能到底。其次是可能遇到易破碎带地层,比如裂缝发育较复杂完好的灰岩,容易破碎坍塌,造成卡钻事故。 沉沙卡钻也有可能,一般用清水钻进或用粘度小、切力低的钻井液钻进时,由于其悬浮岩屑的能力差,稍一停泵岩屑就会下沉,停泵时间越长,沉砂量就越多,尤其是在钻速较快时更是如此,严重时就可能造成下沉的岩屑堵死环空、埋住钻头与部分钻具,形成卡钻。此时若开泵过猛还会憋漏地层,或卡的更紧。沉砂卡钻的表现是:接单根或起钻卸开立柱后,钻井液倒返甚至喷势很大,重新开泵循环,泵压很高或憋泵,上提遇卡,下放遇阻且钻具的上提或下放越来越困难,转动时阻力很大甚至不能转动。 欠尺寸井眼卡钻可能性小些,如果钻头在井下过量磨损,就可以形成欠尺寸井眼。另一只钻头下入井内时就可能在欠尺寸井眼中发生卡钻。 综合情况有可能是先发生井塌卡钻,进而发生沉沙卡钻,或者是三种情况相互影响而发生卡钻的。

钻井井下事故——卡钻处理

钻井井下事故——卡钻处理钻井事故案例 2012.11

目录 英深1井键槽卡钻事故---------------------------------------------------2 野云2井卡钻事故(压差卡钻)---------------------------------------5 和三井井壁掉块卡钻------------------------------------------------------9 英深1井掉钻头事故----------------------------------------------------- 10 XX井掉钻头事故----------------------------------------------------------11 XX井钻具落井事故-------------------------------------------------------13 XX井钻具涨扣落井.------------------------------------------------------13 巴东四井测井事故---------------------------------------------------------14 xx井完井卡钻事故--------------------------------------------------------15

英深1井键槽卡钻事故 1、基础资料 ①.地区:英吉沙构造,时间:2006.8.28 ②.9 5/8″*4700.70,井深6318.71m ③.钻进参数:钻压80-100KN、转速90-100rpm、排量18l/s。 钻井液相对密度:2.33 2、事故发生经过 钻进中蹩停转盘,在220-120t范围内上提下放活动钻具,提至原悬重148t转动转盘恢复正常,划眼到底,钻进至井深6318.71m,钻进中蹩停转盘,在270-120t范围内上提下放活动钻具,原悬重148t,转动转盘无效,卡死。 3、事故处理经过 ①. 注解卡剂46.6m3,解卡剂相对密度:2.29,粘度:54s,切力5/8, Q:20-15l/s,P:20-15.5MPa--11:25替泥浆33.8m3,Q:21l/s,P:22MPa, 管外解卡剂返高5150m,管内解卡剂高度3826m。 ②. 上下活动钻具,活动范围230-110t(间断顶通水眼,顶替量11m3)。 ③. 爆炸松扣准备,电缆下至H:3310m,反转10圈蹩转盘,爆炸松扣成功(方 钻杆提不出转盘面,无法接单根下压,爆炸松扣后,接一单根),起电缆、装冲管、鹅颈管、水龙带,加压1-2t造扣,5圈2次、10圈1次、15 圈2次。 ④. 上下活动钻具,活动范围250-60t解卡 ⑤. 循环排解卡剂(发现井漏,15分钟漏6.4m3,降排量18↓12l/s,共漏 失70m3泥浆),打重浆、压水眼,同时转动转盘,准备起钻,停泵有回 压4Mpa,停转盘在60-265t范围活动钻具无效,卡钻,钻头位置6308.44m。 ⑥. 配解卡剂,降钻井液密度,间断活动钻具(范围:80-230t) ⑦. 注解卡剂37.6m3(排量17l/s,泵压18-16MPa,密度2.24,粘度65)-4:20 替泥浆43m3(排量16l/s,泵压17MPa,密度2.26,粘度45),管外解卡剂返 高5150m,管内解卡剂高度4843m-8:00上下活动钻具,范围230-80t(一小 时顶水眼一次0.5m3).

石油钻井事故案例考题

石油钻井事故复杂案例考题 2018.10

案例1 1990年9 月25日钻进过程中扭矩较高,且蹩钻严重,用17 1/2″钻头钻至井深526.28米,悬重和泵压均下降,起钻发现8″钻铤断,钻具落井,落鱼长175.03米。 问题:请选择打捞工具? 案例2 1990年10月18日1:10,井深:1716.41米,短起到1625.79米遇卡,活动钻具,5″S135钻杆母接头涨大滑扣,1625.79米钻具顿入井内。 问题:简述处理方案? 案例3 1991年6月19日18:35,井深:4504.66m,下钻中,下到8″随钻震击器时,8″卡瓦已卡好,震击器突然释放,将卡瓦牙10块全部震断落井。 1.请简述处理方案? 2.怎样预防此类事故的发生? 案例4 2003年8月14日4:50下钻至井深5520.50m,接方钻杆划眼至5541米(当时井深5547m),5:30接单根后,开泵下放遇阻30T,上提挂卡30T,上下活动多次无效。甩单根接方钻杆开泵下放遇阻30T,上提挂卡30T,施加扭矩18圈下压80T未解卡,钻具卡死,钻头位置5530.26m,钻具原悬180T。经多次上提钻具计算卡点均在4400m 左右。起钻前泥浆性能:密度1.45g/cm3,粘度66s,塑粘39,屈服值14,初切/终切=3/10,API=6.5/0.5,HTHP=18/1.5,固相含量=19,

PH=8,CL-=22266,Ca++=1481。 问题:分析卡钻类型和处理方法? 案例5 99年5月10日16:45用6″S226钻头钻进至4227.81米,上提至4225米倒泵,16:47开泵,泵压20兆帕正常,启动转盘不动,上提至200吨,下压至100吨,多次活动无效卡死。钻具结构:6″钻头+330*310+4-3/4″DC*17+3-1/2″WDP*15+3-1/2″DP*172+311*410+5″DP。 问题1、分析卡钻类型? 2、简述处理方案? 案例6 一、事故类型:卡钻。 二、事故发生经过: 95年8月3日钻至井深5379.30米地质循环,从1:00~1:30溢流12.4方,至2:35注入1.85泥浆34.6方和1.70的泥浆13方,于2:40井涌~2:43关井,立压为零,套压4Mpa,用1.68的泥浆节流循环33方(无重浆)~9:00立压由0升至2Mpa又降为0Mpa,套压由4Mpa升至6Mpa,开井强行起钻至4854.22米,井涌停止,遇卡(原悬重140吨),上下活动260~50吨,开泵19Mpa不通,停泵立压9Mpa钻具卡死。 问题1、分析事故发生原因? 2、简述处理事故的方案? 3、如何避免此类事故的发生? 案例7

浅析卡钻原因及处理方法

浅析卡钻原因及处理方法

浅析卡钻原因及处理方法 张瑞平 西部钻探克拉玛依钻井工艺研究院,克拉玛依, 834000 摘要:井下卡钻事故在钻井过程中是常见事故,在定向井、水平井钻井过程中不仅要确保钻井效率和井眼轨迹,还要确保钻井过程中井下安全为了更好的预防井下卡钻事故,提高整体作业的质量以及达到满意的施工效果,通过分析地质特点、储层特点和经济技术特点及泥浆性能等,钻井过程中遇到的卡钻事故,针对性地提出了各类卡钻的处理方案和预防方法。 1前言 钻井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造成的钻具陷在井内不能自由活动的现象,称为卡钻。主要有键槽卡钻、沉砂卡钻、井塌卡钻、压差卡钻、缩径卡钻、落物卡钻、砂桥卡钻、泥包卡钻及钻具脱落下顿卡钻等。地层构造情况、钻井液性能不良、操作不当等都可能造成卡钻,必须针对具体情况进行分析,以便有效的解卡。 2卡钻的类型、原因及预防措施 1)键槽卡钻:多发生在硬地层中,井斜或方位变化大,形成了狗腿的地方。钻进时,钻柱紧靠狗腿段旋转,起下钻时钻柱在狗腿井段上下拉刮,在井壁上磨出一条键槽,起钻时钻头拉入键槽底部被卡住。 键槽卡钻特征是下钻不遇阻,钻进正常,泵压

也正常,但起钻到狗腿处常遇卡。随着井深的增加而愈加严重;能下放但不能上提,严重时可能卡死。 预防键槽卡钻的发生,首先得确保井眼质量,避免出现大斜度狗腿段;起钻时或再次下钻时应在键槽井段反复划眼,及时破坏键槽,并在起钻到键槽井段时要低速慢起,平稳操作,严禁使用高速起钻。 2)沉砂卡钻:在使用粘度小、切力小的钻井液钻进时,由于其悬浮携带岩屑的能力差,稍一停泵岩屑就会沉下来,停泵时间越长,沉砂就越多,严重时可能造成下沉的岩砂堵死环空,埋住钻头与部分钻柱,形成卡钻。此时若开泵过猛还会憋漏地层,或卡的更紧。 沉砂卡钻的表现是:重新开泵循环,泵压很高或憋泵;上提遇卡,下放遇阻且钻具的上提下放越来越困难,转动时阻力很大甚至不能转动。其表现是接单根或起钻卸开立柱后,钻井液喷势很大。为了预防沉砂卡钻,应确保钻井液的性能满足清岩和悬浮岩屑的要求,随时做好设备和循环系统的检查维护,在因故停止钻进时,避免停止井内循环;缩短接单根时间,在发现泵压升高及

钻井安全论文-钻井安全事故心得体会

钻井安全事故心得体会 一、安全是什么 安全是一种尊严,尊严是生命的价值所在,失去尊严,人活着便无意义。遵纪守法,遵章守纪,既是对他人的尊重,也是自尊,一个不按科学规程作为的人,就是不自尊,没有尊严。无知的冒险,无谋的英勇,无常识的松懈、倦怠、大大咧咧,都是对生命的不珍惜,将导致人间悲剧。因此,安全是幸福的基石,安全是欢乐的阶梯!作为我们钻井工人来说,安全生产就成了备受关注的课题,也是石油工业的主题,同时也是企业赖与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和保障。 二、钻井事故案例分析 近年来,钻井事故层出不群,造成重大的人力、物力、财力损失,甚至导致全井报废。由于受到地质条件、装备能力、技术水平、管理规范、施工经验以及现场作业者熟练程度等因素的限制,从而使我们的工作,延缓勘探、开发的进程。钻井作业是一个具有动态性、随机性、模糊性、相关性、环境依托性等特性的非线性动力学系统。所以,在钻井作业中的危险、危害因素以及可能发生的钻井工程事故就要引入现代应用数学,建立适合钻井作业特点的安全评价模型,进行科学、系统地安全评价。当前钻井安全作业急需解决的是技术问题,也是石油工业安全管理走向规范化、科学化、信息化的一种全新的探索。因此,安全就成了一个永恒的话题,更是我们追求的目标。我作为一名安全监督员,需要对钻井作业中的每一个环节进行风险识别和安全评价,力争把风险降到最低。 钻井是一项隐蔽的地下工程,要找油气等资源,才能钻井。由于

地下各类地层的成因不同,钻井时可能会遇到井下地层、压力、温度的各种变化,而这些变化的地下信息,往往在钻井时尚未掌握,这样,在钻到复杂地层时,就可能发生钻井事故,这是发生钻井事故的客观因素。一个有经验的钻井人员,应能及时识别钻井事故的征兆,准确地判断事故的类别,才能正确果断地采取措施处理,防范事故的发生或避免事故的扩大和恶化,尽可能的挽回经济损失。否则,钻遇复杂情况时,如果没有经验,不能及时地识别事故、也不能准确地判断与正确地处理,就会使井下情况更复杂,导致事故的发生,甚至形成恶性事故。 最近发生的“3.4”、“3.9”、“5.7”事故,最为严重的是:17—57井井场5月7日14:50,工程二班安装好钻台铺台及栏杆,进行钻台上一些辅助作业。工程一班开始安装第一节井架;因第一节井架上放有钻台梯子和井架附件,大班司钻尚林指挥新康公司甘M24485吊车司机王文刚将钻台梯子吊离井架并准备安装至钻台前侧(因钻台前方有阻挡物,只能挂梯子上部两侧吊耳进行安装),后发现此梯子是偏房位置后侧的钻台梯子。便将梯子吊至偏房位置后侧进行安装,当梯子靠近耳板时,钻台上的工程二班司钻王小军发现梯子销耳不能放入,便指挥将梯子放下担在钻台面边沿,大班司钻尚林指挥下放吊钩,工程一班井架工杨继刚从场地上登上梯子将绳套时拉下,尚林和杨继刚分别将绳套挂在梯子下部的两个字吊耳上;此时梯子上部左边吊耳处绳套脱落,王小军从钻台面沿梯子下去将脱落的绳套拉起挂在左边吊耳处。害怕绳套再次脱落,王小军一手抓绳套、一手扶栏杆。此时吊装指挥尚林指挥吊车起吊拉紧绳套。15:00吊车在上提过程中,

钻井安全事故心得体会(井工程)

钻井安全事故心得体会 近年来,钻井事故层出不群,造成重大的人力、物力、财力损失,甚至导致全井报废。我作为一名安全监督员,树立了强烈的使命感、紧迫感、责任感,平日里不断地学习提升,全力负责监督实施钻井人员、钻井操作等各项安全措施,但安全还是出了问题。在“3.4”、“3.9”、“5.7”事故发生后,我痛心疾首,不停地自省,清楚地认识到事故的发生我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事故安全经验的分享也是十分痛苦的,更是作为一声声惊人的警钟,敲醒着在生活和工作中忽视安全的我们,事故教训足以让我们深刻意识到:安全责任重于泰山! 一、安全是什么 安全是一种尊严,尊严是生命的价值所在,失去尊严,人活着便无意义。遵纪守法,遵章守纪,既是对他人的尊重,也是自尊,一个不按科学规程作为的人,就是不自尊,没有尊严。无知的冒险,无谋的英勇,无常识的松懈、倦怠、大大咧咧,都是对生命的不珍惜,将导致人间悲剧。因此,安全是和谐的阶梯,安全是幸福的基石!作为我们钻井工人来说,安全生产就成了备受关注的课题,也是石油工业的主题,同时也是企业赖与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和保障。 二、钻井事故案例分析 最近发生的“3.4”、“3.9”、“5.7”事故,最为严重的是:17—57井井场5月7日14:50,工程二班安装好钻台铺台及栏杆,进行钻台上一些辅助作业。工程一班开始安装第一节井架;因第一节井架

上放有钻台梯子和井架附件,大班司钻尚林指挥新康公司甘M24485吊车司机王文刚将钻台梯子吊离井架并准备安装至钻台前侧(因钻台前方有阻挡物,只能挂梯子上部两侧吊耳进行安装),后发现此梯子是偏房位置后侧的钻台梯子。便将梯子吊至偏房位置后侧进行安装,当梯子靠近耳板时,钻台上的工程二班司钻王小军发现梯子销耳不能放入,便指挥将梯子放下担在钻台面边沿,大班司钻尚林指挥下放吊钩,工程一班井架工杨继刚从场地上登上梯子将绳套时拉下,尚林和杨继刚分别将绳套挂在梯子下部的两个字吊耳上;此时梯子上部左边吊耳处绳套脱落,王小军从钻台面沿梯子下去将脱落的绳套拉起挂在左边吊耳处。害怕绳套再次脱落,王小军一手抓绳套、一手扶栏杆。此时吊装指挥尚林指挥吊车起吊拉紧绳套。15:00吊车在上提过程中,梯子担在钻台上一侧突然滑脱,王小军随梯子一同下落,下落过程中梯子在机房加宽台上碰挂后,梯子上部左侧、下部右侧处两根绳套同时脱落,梯子侧翻45°左右并悬空在离地面半米左右处。在梯子与机房加宽台(距离地面1.84米)碰撞过程中王小军右胸侧挂碰在梯子栏杆上,致使其受伤。其直接原因是:大班司钻尚林指挥吊车司机在上提钻台梯子过程中,梯子从钻台面上滑脱,致使站在梯子上的二班司钻王小军随梯子下落。但还是存在间接原因的: 1.吊车司机王文刚违反起重作业“十不吊”,梯子上人员未离开就起吊梯子。 2.指挥人员尚林未落实“五个确认”,危险区域有人、起吊存在滑脱风险就指挥起吊。

钻井事故预防与处理最终稿

第五章:深井超深井钻井事故预防与处理技术研究第一节库车山前构造带钻井事故原因分析塔里木油田深井复杂井主要分布在库车山前八大构造:大北、克拉、东秋、西秋、迪那、依南、羊塔克、依拉克构造,常见的主要事故有:卡钻、断钻具、井下落物等,以上事故主要发生在上第三系、下第三系、白垩系、侏罗系,下面分别进行统计分析。 1.1 上第三系钻井事故原因分析 1-1-1:卡钻原因分析: 统计库车坳陷山前构造上第三系各类原因卡钻下损失的时间结果如表1-1-1和图1-1-1。 表1-1-1上第三系卡钻事故各类原因所占比例表 原因分类缩径卡钻粘卡沉物卡钻其它 各类原因损失时间 所占比例(%) 32.3 27.3 30.1 10.3 图1-1-1上第三系卡钻事故各类原因所占比例图 可以清楚地看出,上第三系发生卡钻的主要原因为缩径卡钻、粘卡和沉物卡钻,其中发生缩径卡钻主要在泥质膏岩和石膏岩层,如羊塔克4、迪那102井, 使用钻井液密度在1.27~1.55 3 g cm内;发生粘卡主要泥岩层,如东秋5,发生 了3次,使用钻井液密度为1.30~2.03 3 g cm;其他原因主要为压差卡钻和井眼 轨迹变差,如大北2井,压差卡钻如野云2。

1-1-2:断钻具发生原因 库车山前构造上第三系发生断钻具的主要原因为疲劳破坏。疲劳破坏主要由于钻具在长期工作中承受拉伸、压缩、弯曲、扭切等复杂应力和钻进时的跳钻、憋钻,使钻具产生纵向振动等,发生的井如大北1、大北2、依西1和库北1等。 1-1-3井下落物发生原因 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山前构造上第三系发生井下落物一般是掉钻头、掉牙轮和电测仪器落井等,发生的原因大致为: 1)产品质量有问题,如牙轮钻头在厂家规定的参数内运行时,仍然发生牙轮裂开; 2)产品过早的进入疲劳破坏 由上述原因产生的井下落物主要发生在迪纳2井、东秋6井、克拉202井、克拉204井和羊塔克6井。 1.2下第三系钻井事故分析 1-2-1:卡钻事故原因分析 统计库车坳陷山前构造上下三系各类原因卡钻下损失的时间结果如表1-2-1和图1-2-1所示: 表1-2-1下第三系卡钻事故各类原因所占比例表 原因分类缩径卡钻粘卡沉物卡钻其它 36.67 29.29 1.96 32.08 各类原因所占比例 (%)

胜利油田渤海钻井二公司“5·4”死亡事故通报

胜利油田HSE委员会文件 胜油HSE发[2010]23号 关于渤海钻井二公司“5.4”死亡事故的 通报 管理局、分公司各单位,机关各部门: 2010年5月4日,渤海钻井总公司钻井二公司40512钻井队在甩钻杆作业过程中,发生钻杆倾倒,导致一名劳务派遣工死亡。 一、事故经过 2010年5月4日,渤海钻井二公司40512SL钻井队在陈373-平41井进行完井前甩钻杆(31/2〞)作业。19:30,工程二班接班。21:40,当甩至第32柱上单根时,胜利劳务公司劳务派遣工张旭东(男,25岁,外钳工)用提升吊带系住小鼠洞内钻杆,副司钻刘兴波操作气动绞车起吊。张旭东在推滑钻杆移向坡道过程中,钻杆下端(公扣)顶到坡道边缘上,拴系钻杆上端(母扣)的提升吊带脱开,钻杆倾倒后将

张旭东打倒,安全帽打飞,张旭东头部碰到钻台上,立即送东营市利津县第二人民医院,经抢救无效死亡。 二、事故原因初步分析 经事故调查组初步分析认定,发生事故的原因如下: 1、钻杆提升吊带拴系位臵不正确,是导致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外钳工张旭东没有完全将钻杆提升吊带拴系在钻杆本体上,便指挥起吊,致使钻杆起吊后推滑过程中吊带脱落,钻杆倾倒。 2、起吊过程中观察不够,隐患没有得到及时消除,是导致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在起吊作业过程,副司钻刘兴波没有观察到钻杆提升吊带拴系位臵不正确、容易脱落的隐患,便进行起吊;甩钻杆作业时,副司钻刘兴波与外钳工张旭东配合不当,没有采取有效的紧急避险措施。 3、施工设施存在安全隐患,是导致事故发生的又一重要原因。钻台大门坡道上部边缘开裂,致使钻杆下滑时受卡,加上钻杆提升吊带拴系不牢固,引起钻杆倾倒。 三、深刻吸取事故教训 这起事故是一起典型的劳务派遣工生产安全事故,也是一起典型的新员工违章作业责任事故。外钳工张旭东是今年3月3日新上岗的油田劳务派遣工,工作时间仅两个月,就在事故中失去生命。事故的发生给其家庭造成了极大的痛苦,也给油田安全生产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对此,油田

硫化氢中毒事故案例

急性硫化氢中毒典型案例——“3.3”污水处理厂硫化氢中毒事故 北京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2009年07月15日稿件来源: 2008年3月3日,北京某污水处理厂二分厂副长厂姜某带领工人刘某、王某和高某在对23号泵进行检修时,刘某在未确认该污泥循环系统进水阀门是否关闭的情况下,盲目打开23号泵泵壳的环形夹具,致使该泵处于承压状态,泵的吸入口污泥带压喷出并将刘某掩埋,污泥内厌氧产生硫化氢等有害气体累积并随喷出的污水溢出,现场其他3名作业人员迅速从不同出入口撤离管廊。喷泥事故发生后,污水处理厂二分厂副厂长王某(代理厂长)、技术员赵某,三分厂书记潘某、厂长袁某等人员在对事故情况不清、未采取安全防护措施的情况下,分别从不同出入口下到地下管廊内查看情况,在查看过程中,四人先后晕倒在管廊内。消防人员赶到后,分别将五人救出,经医护人员抢救无效潘某(三分厂书记)、王某(二分厂副厂长)、赵某(技术员)、刘某四人死亡,一人受重伤。

山西运城一污水处理厂发生安全事故 3人死亡 2007年5月20日上午9时许,位于运城市盐湖区雷家坡村附近的运城富斯特污水处理厂发生安全事故,造成3人死亡。 据介绍,当时一村民正在该厂机房深井内打捞沉淀物和漂浮物,突然一头掉进深井内。随后,该厂两名工人下去救人,结果也遇到了意外。事故发生后,大家用一根螺纹钢筋钩住落井的3人,将其救上来。在运城市中心医院,记者见到了实施抢救的值班医生,他说3人是因在污水池内吸入大量沼气过度缺氧导致死亡的,送到医院时各种生命体征都已基本消失。 在出事的机房内,记者没看到任何有关安全提示,现场也没有强制通风的设备。(记者胡增春) 污水处理厂的安全事故 ——做一点宣传之四 污水处理厂在快速发展的近十年里,发生了不少安全事故。 污水在经过管道会产生硫化氢气体,这是一种溶于水的剧毒的气体,有臭鸡蛋味。轻度接触会头昏、乏力,检查可见眼结膜充血、肺部干性罗音;中

石油钻井常见的卡钻原因及处理对策

常见卡钻原因和处理对策 粘吸卡钻 粘吸卡钻也叫压差卡钻是钻井过程中最常见的卡钻事故。最容易卡住的是钻铤,由于钻柱失去了活动的自由,卡点可能逐渐上移。 一、粘吸卡钻的原因 井壁上有滤饼的存在是造成粘吸卡钻的因在原因,因为大多数钻井液是固、液两相流体,其中的固相颗粒吸附在井壁上就形成了滤饼。有人认为滤饼是由于钻井液的滤失造成的,没有滤失量就不会有滤饼,基于这种思维,他们总认为钻井液在砂岩中的滤失量大,才会形成滤饼。其实不然,在裸眼井段内,泥页岩也有滤饼,而且要比砂岩井段的滤饼厚得多。这是因为滤饼的形成有三种原因:第一是吸附,钻井液中的固相颗粒吸附在岩石表面,无论砂岩泥岩都有这种特性。第二是沉积,钻井液在流动过程中,靠近井壁的流速几乎等于零,钻井液中的固相颗粒便沉积在井壁上。泥岩井段的井径要比砂岩井段的井径大得多,沉积作用更为显著,所以泥岩井段容易形成厚滤饼。第三是滤失作用,它加速了钻井液中因相颗粒在渗透性岩层表面的沉积。同时我们也注意到,泥岩也有滤失性,而且是亲水物质,可以被水浸润,只要是水基钻井液,即使滤失量等于零,这个浸润过程也无法停止。由于泥岩含有大量的微细裂纹,这些微细裂纹有些是地层应力造成的,有些是在钻头破碎岩石时造成的,一旦泥岩表面被水浸润之后,在这些微细裂纹中形成一层吸附膜,可以发生有效的分裂作用,降低泥岩的坚固度而使其破碎脱落,所以泥岩井段井径大多大于钻头直径。但在泥岩相对稳定之后由于水的浸润,泥岩表面的分子、原子或离子表现

出极性,具有未平衡的自由的一部分力场,这部分力场的方向指向钻井液,能够吸附钻井液中的大量带异性电荷的粒子。在吸附平衡建立之前,吸附物在钻井液中的浓度逐渐变小,而在泥岩表面上的浓度逐渐加大。如果增大钻井液中某些粒子的浓度,也就增大它们在单位时间内吸附到泥岩表面的数目,这是一个累积的过程。加之,又在钻井液液柱压力和钻柱旋转动力的作用下,吸附层的一部分水分被挤回钻井液中,井壁上就形成了一层比较厚的成分比较复杂的滤饼,这些滤饼的性能比砂岩井段的滤饼更差。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只要滤饼存在,就有粘吸卡钻的可能,砂岩井段可以粘钻,泥岩井段也可以粘钻,不过泥岩井段的井径往往是不规则的,和钻柱的接触面积比较少,所以卡钻的机会比较少一些。 地层孔隙压力和钻井液液柱压力的压差存在,是形成粘吸卡钻的外在原因。在同一裸眼井段中,地层孔隙压力梯度不会是统一的,而钻井液液柱压力总是要平衡该井段中的最高地层孔隙压力,对那些地层压力梯度相对低的地层必然会形成一个正压差。当钻柱被井壁滤饼粘吸之后,紧靠井壁一边钻柱的一侧所受的是通过滤饼传来的地层孔隙压力,另一侧所受的是钻井液液柱压力,如果后者大于前者,即有正压差存在,可把钻柱压向井壁,进一步缩小吸附面之间的间隙,增强了吸附力,并进一步扩大了钻柱与井壁的接触面积。 钻柱在静止时,由于任何井都有一定的斜度,钻柱因其自身重量所产生的水平分力而压向井壁的下侧,驱走了中间的隔离层,使钻柱与滤饼之间的距离缩小,当缩小到二者之间的极性分子互相起作用的范围内时,便发生的吸附作用,这就是发生粘吸卡钻的主要原因。 二、粘吸卡钻的预防

在钻井完井过程中发生的井喷事故

在钻井完井过程中发生 的井喷事故 集团公司文件内部编码:(TTT-UUTT-MMYB-URTTY-ITTLTY-

在钻井完井过程中发生的井喷事故1.基本情况 泌114井是河南油田安棚区块的一口预探井,位于河南省桐柏县安棚乡大倪岗组郝岗村,设计井深3100m,实际井深3100.59m,井口安装∏∏M 防喷器。该井由河南石油会战指挥部32885钻井队承担钻探任务,于1984年11月23日一开,表层设计井深202m,表层套管下深191.88m,11月28日二开。 2.事故发生及处理经过 二开使用φ216mm钻头钻进,于1985年2月6日钻至井深3100.59m,(设计钻井液密度>1.15g/cm3),实际钻井液密度1.17g/cm3,粘度 36s。2月10日完井电测。2月12日地质研究决定下φ140mm油层套管2810m。因连降大雪,道路不通,无法将油层套管送往井队,井队停钻等套管。从12日至19日8天中,井口处于空井状态,未通一次井。19日19:00下入一柱钻铤后发现溢流,但仍未引起井队干部重视,未采取任何措施并继续下钻,由于气温骤降,且柴油机和钻台设备一直未运转,气管线和水管线冻结,20日烤冻结管线,管线解冻后,直到21日15:00才开始下钻,此时发生井涌,井队强下一柱φ127mm钻杆,18:50发生井喷,喷高7~8m,19:40井队关封井器,控制住了井口。配制了密度为

1.29g/cm3加重钻井液60m3,按司钻法压井,压井成功后,恢复正常作业。 3.事故原因分析 ⑴空井时间长,井内压力失衡是造成井喷的直接原因。空井达8天时间,未通一次井,井内钻井液被严重气侵,井内钻井液平均密度下降,液柱压力降低,不能平衡地层压力,未按程序用重浆循环排出溢流。 ⑵防冻保温等技术措施不到位,是造成井喷的重要原因。空井达8天,且由于管线冻结,未及时下钻贻误了战机。 ⑶井控意识缺乏,思想麻痹,存在侥幸心理,对井控工作认识不够,是造成井喷事故的又一重要原因。 4.事故教训 ⑴空井时间不能太长,要及时通井,并循环排除井内油气,发现有油气侵,按程序用重浆循环排出溢流。 ⑵加强井队井控意识和岗位责任制的落实,尤其要加强坐岗观察,做到早发现,早处理。

钻井事故案例

案例介绍 3.8.2.1钻井作业事故案例 1)1994年,某公司曾发生一起2名井架工高处坠落事故。原因是两人将安全带尾绳挂在天车平台的同一处栏杆上,因1人不慎坠落,拉断栏杆,使另一人随之一起坠落。 2)1984年10月14日,某公司6030队在文13-87井作业,当下钻到第69根柱时,因没挂水刹车,刹把调的位置过低,车没刹住,抢低速无效造成大顿钻,游车到向大门前,大钩倒向锚头轴,外钳学徒工躲闪不及,被大钩挤在锚头轴罩上,腹部内出血,后经抢救无效死亡。主要原因:违章操作。 3)1987年某钻井队准备起钻电测,为改善泥浆性能,决定在泥浆中混入原油,混油前没有计算油量,不考虑混油速度,不相应地加入加重剂,而是边循环边混油,导致井内泥浆比重下降,引起井涌,井场一片混乱。在开防喷器阀门时,管线憋坏,一工人被打死。继而井下喷出物撞击底座引起火灾,12分钟井架即被烧塌,进而烧毁全部设备,19天后才得以灭火。 4)1997年某油田在钻井取心时未按规定安装防喷器,也没有按照地层情况修改施工方案,没有储备足够的泥浆加重材料;在冒险割方钻杆时引起火灾,造成严重井喷失控事故,井喷持续8天121小时,导致井眼报废。直接经济损失877万元。 5)2003年12月23日,中石油重庆开县西南油气田分公司川东北气矿罗家16H井发生天然气井喷事故,造成天然气中硫化氢中毒,243人死亡,2142人因硫化氢中毒住院治疗,65000人被紧急疏散安置,直接经济损失达6432.31万元。事故损失和影响在国内乃至世界气井井喷史上实属罕见。 6)1987年8月25日,某公司32505队在胡12-15井施工,代副司钻(井架工)操作刹把起钻卸第六根钻杆,上提立柱时,严重跳扣,大车在游车轮处跳槽,但未引起操作者和当班工人的注意,没检查就下放空游车,继续起钻。当第七柱上单根出转盘面近三米时,大绳突然被拉断,钻具和游动系统急剧下落。井口处顶外钳的副司钻跑脱,顶内钳的张某在躲闪时摔倒,头部磕在外钻杆盒角铁上致伤,后经抢救无效死亡。主要原因:对工作现场缺乏检查,违章作业。 3.8.2.2其他事故案例 1)1982年5月7日,某搬安大队安排5名员工安装钻井队水管线,在将一根21/2〞,长15.7米的水管吊至3米的高空时,突然外径为ф20毫米的旧棕绳断裂,水管坠落在

(风险管理)全球石油业风险事故案例

全球石油业风险事故案例 一、北海石油平台爆炸事故 1988年7月6日,Piper Alpha石油公司的石油生产平台在北海发生大爆炸。当时平台上共有229人,最终167人死亡,62人受伤,保险理赔高达13亿英镑。这是历史上最严重的一次石油灾难。 由于派珀·阿尔法钻井平台上的机械技术先进,几乎不存在漏油的可能,最先起火的区域装有耐火性极好的防火板。专家们在分析事故原因时,惊讶地发现:事故起因源于一个接一个的小小疏忽。 一个已拆下安全阀的泵被当作备用泵起动,液化石油气从堵板处泄漏,引起爆炸。这只是一次小型爆炸,平台上的工作模块防火墙可以隔离大火。 但是,能够承受住高温的工作模块防火墙却不能经住爆炸的冲击力,碎片撞断了一根天然气管道,引发了第二次爆炸,大火的高温熔断了输送管道,导致原油泄露。 燃烧的原油淌进网格式潜水平台,本来事故到此可以缩小,着火的原油由此流进大海。却不料工作人员觉得网格平台硌脚,在上面大面积铺设了一层厚厚的脚垫,漏下的原油堆积在脚垫上,着火的原油不能流进大海,上窜的火苗炙烤另一根高压天然气输出管,引起更大的爆炸和火势,灭顶之灾发生了。

那么,最开始的问题泵是如何被当作安全泵起动的呢?原来发生事故当晚,问题泵已拆下安全阀,办理了出口管道安全阀工作票。但这张安全阀工作票是放在柜子中的,当班的人员只找到泵体维修票,并不知道安全阀已拆,于是下令起动了问题泵。 最终的原因不是科技故障,而是简单的一纸文书!许可证制度的不完善最终导致了悲剧。如果把维修单据放在一起,问题泵就不会起动爆炸;如果防火墙能挡住爆炸,原油就不会泄露;如果原油泄漏时没有被脚垫阻挡起火,高压管道就不会爆炸。悲剧是环环相扣的,只要有一个环节不成立,灾难就不会发生。

钻井及井下作业井喷事故典型案例

一、钻井过程中发生的井喷事故 案例1.双观21井井喷事故 1.基本情况 双观21井是河南油田双江区块的一口观察井,位于河南省桐柏县江河村,设计井深2550m,实际井深2468.25m,井别为直井,井口未安装防喷器。该井由河南石油会战指挥部32135钻井队承担钻探任务,于1979年7月23日18:40一开,表层设计下深80m,实际表层套管下深74.11m。7月27日0:05二开。 2.事故发生及处理经过 1979年10月17日0:00钻至井深2449.43m循环开始起钻,7:35起钻完,起钻时连续灌钻井液,7:35~14:00,换钻头后进行下钻作业,因钻头水眼堵塞,不能开泵,14:00~16:30处理憋泵,16:30~17:10起出钻杆4个立柱(钻头位置在井深2339.67m)。17:10~17:15开泵憋通水眼,17:15~17:45发现钻井液池液面上升,且有大量原油、气泡从井口外溢,当班司钻立即发出报警信号,全队职工奔赴井场抢险,当班司钻迅速将方钻杆提至转盘面以上,钻杆座在转盘上,用大钳钳头压在刹把上,进行刹车。17:55发生井喷,喷高3~4m,喷出物为原油、天然气和钻井液,当时东北风3~4级,司钻立即通知机房司机和司助紧急停车,司机立即停1#、2#、3#柴油机,在停运3#柴油机时,因柴油机空气滤清器吸入的天然气进入燃烧室引起飞车,随即发生爆炸着火。18:00大火蔓延到钻台、机房、钻井液池、1#、2#泵. 18:00~18:40先后有4台消防车和4台水泥车赶到井场参加灭火,19:30井场灭火结束。10月18日利用水泥车打入1.24~1.27g/cm3的加重钻井液184m3进行循环,没有发现溢流。22日换好各种设备,井下钻具被卡,10月27日,泡油活动解卡,使用1.15~1.20g/cm3的钻井液循环,恢复正常钻进,钻至井深2468.25m完钻。本

石油钻井常见的卡钻原因及处理对策

石油钻井常见的卡钻原 因及处理对策 Last revised by LE LE in 2021

常见卡钻原因和处理对策 粘吸卡钻 粘吸卡钻也叫压差卡钻是钻井过程中最常见的卡钻事故。最容易卡住的是钻铤,由于钻柱失去了活动的自由,卡点可能逐渐上移。 一、粘吸卡钻的原因 井壁上有滤饼的存在是造成粘吸卡钻的因在原因,因为大多数钻井液是固、液两相流体,其中的固相颗粒吸附在井壁上就形成了滤饼。有人认为滤饼是由于钻井液的滤失造成的,没有滤失量就不会有滤饼,基于这种思维,他们总认为钻井液在砂岩中的滤失量大,才会形成滤饼。其实不然,在裸眼井段内,泥页岩也有滤饼,而且要比砂岩井段的滤饼厚得多。这是因为滤饼的形成有三种原因:第一是吸附,钻井液中的固相颗粒吸附在岩石表面,无论砂岩泥岩都有这种特性。第二是沉积,钻井液在流动过程中,靠近井壁的流速几乎等于零,钻井液中的固相颗粒便沉积在井壁上。泥岩井段的井径要比砂岩井段的井径大得多,沉积作用更为显着,所以泥岩井段容易形成厚滤饼。第三是滤失作用,它加速了钻井液中因相颗粒在渗透性岩层表面的沉积。同时我们也注意到,泥岩也有滤失性,而且是亲水物质,可以被水浸润,只要是水基钻井液,即使滤失量等于零,这个浸润过程也无法停止。由于泥岩含有大量的微细裂纹,这些微细裂纹有些是地层应力造成的,有些是在钻头破碎岩石时造成的,一旦泥岩表面被水浸润之后,在这些微细裂纹中形成一层吸附膜,可以发生有效的分裂作用,降低泥岩的坚固度而使其破碎脱落,所以泥岩井段井径大多大于钻头直

径。但在泥岩相对稳定之后由于水的浸润,泥岩表面的分子、原子或离子表现出极性,具有未平衡的自由的一部分力场,这部分力场的方向指向钻井液,能够吸附钻井液中的大量带异性电荷的粒子。在吸附平衡建立之前,吸附物在钻井液中的浓度逐渐变小,而在泥岩表面上的浓度逐渐加大。如果增大钻井液中某些粒子的浓度,也就增大它们在单位时间内吸附到泥岩表面的数目,这是一个累积的过程。加之,又在钻井液液柱压力和钻柱旋转动力的作用下,吸附层的一部分水分被挤回钻井液中,井壁上就形成了一层比较厚的成分比较复杂的滤饼,这些滤饼的性能比砂岩井段的滤饼更差。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只要滤饼存在,就有粘吸卡钻的可能,砂岩井段可以粘钻,泥岩井段也可以粘钻,不过泥岩井段的井径往往是不规则的,和钻柱的接触面积比较少,所以卡钻的机会比较少一些。 地层孔隙压力和钻井液液柱压力的压差存在,是形成粘吸卡钻的外在原因。在同一裸眼井段中,地层孔隙压力梯度不会是统一的,而钻井液液柱压力总是要平衡该井段中的最高地层孔隙压力,对那些地层压力梯度相对低的地层必然会形成一个正压差。当钻柱被井壁滤饼粘吸之后,紧靠井壁一边钻柱的一侧所受的是通过滤饼传来的地层孔隙压力,另一侧所受的是钻井液液柱压力,如果后者大于前者,即有正压差存在,可把钻柱压向井壁,进一步缩小吸附面之间的间隙,增强了吸附力,并进一步扩大了钻柱与井壁的接触面积。 钻柱在静止时,由于任何井都有一定的斜度,钻柱因其自身重量所产生的水平分力而压向井壁的下侧,驱走了中间的隔离层,使钻柱与滤饼之间的

钻井事故报告

羊塔克5-3井卡钻事故报告 一.基本数据: 1.事故井深:4580.31米 2.井身结构:12 1/4"×4580.31+13 3/8"×510.09米 3.地层及岩性:上第三系吉迪克组,砂岩,泥岩 4.泥浆性能(当时): 密度1.48g/ cm3,粘度,60秒,氯根15500PPm, 5.井下落鱼:12 1/4" FS2563钻头+630*NC56(母)+8"NDC*1根+ 8"LDC*1根+12 1/4"F+8"LDC*3根鱼长45.79米 6.鱼顶位置:实探在443 7.5米 7.发生时间:2003年10月20日16:40 8.解除时间:2003年11月29日19:30 9.损失时间:962:50 10.工程报废进尺:330.31米 11、返工进尺:330.31米 12、返工井段:4250-4580.31米 二.发生经过: 2003年10月20日16:40钻进至4580.31m,转盘扭矩增大,上提钻具遇卡10吨,活动钻具,最大220吨,最小160吨(钻具原悬重170吨),转盘不能转动,活动无效,钻具卡死. 三.处理过程: 1.循环活动钻具:钻具卡死以后,循环Q:46L/S,P:20MPa,活动 钻具(160~220吨),循环过程中泵压逐渐上升,环空不畅通,

间断开泵循环,转动转盘,试图蹩通环空,泵压最大24MPa, 最小降至9MPa,泥浆出口密度1.49 g/cm3,粘度59秒,出口 排量逐渐减小,泵压24MPa压力不降.环空堵死. 2.溢流关井观察:环空堵死后,继续蹩压24MPa上下活动钻具, 转动转盘,试图蹩通环空, 期间泥浆出口间断返出,液面上 涨 2.5方,关环形防喷器,套压由0↗2.5MPa,立压24↘ 11MPa.正打压至立压14MPa,观察,立压14MPa↘8.5MPa↗ 24MPa,紧急关方钻杆下旋塞。关井观察,地面准备重泥浆 (密度1.91g/cm3泥浆70方)至21日3:00套压降至0MPa。3.开井求压:2003年10月21日11:30开井观察环空无外溢,灌泥浆 1.2方返出,继续观察环空无外溢.井口卸方钻杆接105MP a控制头,用700型压裂车打平衡压20MPa,开下旋塞,钻杆内压力25.5MPa(当时泥浆密度1.49g/cm3,折算地层压力系数2.05)。间断放压3次,压力25.5↘16↗24.5,共出泥浆0.2方,无气。连接地面压裂车至井口控制头管线,管线试压40MPa,试压合格,正打压30至60MPa,钻头水眼不通,放压至25MPa,关闭井口控制头。连接井口控制头至节流管汇管线,放立压25MPa↘0MPa,钻杆内无外溢,钻头水眼堵死,此时环空亦无外溢。 4.倒扣起钻:2003年10月22日19:25开井观察环空外溢,关环形防喷器,套压0↗2.6MPa.钻杆内无外溢.地面配泥浆(密度1.72g/cm3,80方),测卡车测卡点,深度990米,现场决定从卡点处倒开钻具,进行压井作业。在钻具紧扣过程中,钻具突然解卡,

钻井队施工高处坠落事故

钻井队施工高处坠落事 故 集团公司文件内部编码:(TTT-UUTT-MMYB-URTTY-ITTLTY-

钻井队施工高处坠落事故事故案例: 钻井二公司兴隆台项目部32826钻井队施工的欢2-10-5317井,于2012年4月1日7时55分发生一起坠落事故。该队施工更换稳斜钻具,当班是一班上零点班,进行下钻作业。袁艳辉于7点40分吃完早饭,7点46左右上钻台,7点48分左右,与井架工魏建雷在钻台交接,7时50分左右上钻台,钻台上,带班队长马南操作刹把,井口操作为冯成臣、王杰利,当马南提空游车上行至指梁时,按操作规程要求摘掉滚筒气门,向上了望,目送游车过指梁,同时看到袁某正开始从下猴台正向上猴台攀爬,当游车上行到位,马南发现袁从高空坠落,马南大喊一声“大袁!”,从高空坠落的袁某砸向王杰利扶在液压大钳上的左手位置,造成王的左手手指骨折,袁某面向下躺在钻台上,头朝向大门坡道、脚在转盘上;冯成臣冲下钻台到值班房向正在吃饭的队长刘杨汇报,队长于8点拨打了“120”急救电话,救护车于8:40到达现场,并立即组织将伤者送往就近的欢喜岭医院急救,9:10到达医院进行抢救,9:12袁艳辉确诊死亡;王杰利经欢喜岭医院简单处置后,转到海城正骨医院进行治疗。 纠正及预防措施

1.高处作业施工必须戴好安全帽、系好安全带等劳动防护用品,严格遵守使用安全带、地面监护制度,安全带使用前要进行认真检查,拴在牢固的地方,六级以上大风严禁高处作业。 2.高处作业前,要加强高处作业设施设备的安全检查,如检查各类高架平台栏杆、作业井架各部护栏是否齐全、牢固可靠,防坠落保护器是否好用。 3.高处作业时,必须严格遵守高处作业规定,互相配合、互相监督,杜绝马虎麻痹思想,施工人员进行高处作业所用工具必须系好保险绳,防止使用时脱手坠落伤人,严禁随意往下抛扔东西。放物件时,必须用绳索拴好慢慢放下,严禁上下同时作业,作业完后,要清点好工具。风天、雨天高处作业,必须采取绝对安全的防风、防滑措施,夜间组织高处作业时,必须要有足够的照明设备,并有专人监护。钻井队作业时,吊卡活门开口要向上,钻井、修井作业必须使用磁性吊卡销子。 4.起重安装人员必须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专人指挥,持证上岗,采取切实可行的保证措施,防止高处坠落。 5.各单位要加强登高人员的健康管理,了解经常需登高人员的身体状况,禁止有眩晕症、恐高症、高血压的人员进行高处作业,以防发生事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