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建立城市管理长效机制的研究

关于建立城市管理长效机制的研究
关于建立城市管理长效机制的研究

关于建立城市管理长效机制的研究

根据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2005年政府调查研究重点课题的通知精神,我们局采取深入基层走访、召开座谈会、问卷调查等方式,对全市城市管理工作情况进行了深入地调查,对如何建立城市管理长效机制进行了认真地研究思考。

一、基本现状

我市的城市管理工作是从上世纪80年代初期在油田矿区建设和管理的基础上逐步成长起来的。目前初步建立了市、区两级为主体、大企业参与的城市管理格局,全市从业人员2.3人,承担着市区面积5107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150平方公里区域范围内的园林绿化、市容环卫、市政公用、物业管理、燃气、供热等城市管理职能和城市管理综合执法职能。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尤其是通过城市环境综合整治等活动的广泛开展和市政府的大力投入,我市的城市基础设施日益完善,城市功能不断完备,城市环境明显改善,市容市貌焕然一新。截止2004年底,全市绿化面积达12591公顷,城市绿化率达30.7%,绿化覆盖率达35.1%,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8平方米;全市生活垃圾实现了无害化处理,年清运和处理生活垃圾26万吨;全市城市道路总长度达2259公里,平均每万人拥有道路长度

19.1公里;全市年供应液化气37万吨,用气普及率达99.3%;全市主要街路实现了照明亮化,东、西两大主城区基本消灭了无灯路;全市冬季采暖实现了集中供热,集中供热面积达4385万平方米。经过全市上上下下、方方面面的共同努力,我市先后荣获全国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先进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等荣誉称号。

二、原因分析

我市的城市建设和管理工作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就总体而言,我市的城市管理长效机制仍未形成,同大连、深圳等沿海城市相比,同当前加快城市化进程要求相比,同市民满意度相比,我市的城市管理工作还存在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

城乡结合部、平房区、棚户区以及一些背街小巷,环境脏乱差问题还比较突出;城市道路、桥梁等基础设施失养失修;马葫芦盖、护栏、路灯等附件设施屡遭破坏;占道经营,马路市场屡清不尽;乱挖乱占,马路拉锁问题一直未能解决;私搭乱建,违章建筑屡禁不止;马路停车,停车场布局不合理;园林绿化缺少精品,破坏绿地现象仍然存在。产生这些问题的深层次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城市管理体系不完善

1、城市管理职能交叉。(1)按照工商管理法规规定,露天市场和早晚市场的市场准入和管理应由工商部门负责,

而实际工作中,开办露天市场和早晚市场的行政许可和管理收费职能由工商部门负责,日常管理职能由城管部门负责;(2)根据国务院《城市道路管理条例》和黑龙江省实施《城市道路管理条例》办法规定,停车场是城市道路管理的内容之一。而实际工作中,停车场的建设、维修和养护职能由城管部门承担,但审批和收费职能却设在交通部门。这种职能交叉、多头管理产生的后果是有利谁都管,无利谁都不管,出现问题有责任又都没有责任,相互推委扯皮,制约和影响了城市管理工作的健康发展。

2、城市管理职能落实不到位。(1)各区管理职能落实不到位,根据国务院法制办《关于在黑龙江省大庆市开展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试点工作的复函》和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在大庆市城市管理领域开展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试点工作的通知》以及大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大庆市开展城市管理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暂行规定》(庆政发[2002]13号)、《关于对各区政府下放部分行政职能的意见》(庆政发[2003]42号)文件精神,我市的城市规划、园林绿化、市容和环境卫生、市政工程、公用事业方面的全部行政处罚权和工商、环保、公安部分行政处罚权及园林、市政设施的部分管理权已明确下放到各区政府,而在实际工作中,这些已经明确下放给各区的职能,各区至今没有落实到位;(2)各区管理职能与市里不对口,2002年市政府批准成立了市城市管

理局,与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合二为一,将城市管理职能与执法职能有机结合,而各区城市管理机构即没有进行相应调整也没有将其职能归口,有的县区仍由建设、房产、交通、技术监督等几个部门分头管理。由于这些部门都有各自的上级业务主管部门,城市管理职能在这些部门只能作为副业,工作中不可能与主业放在同等位臵安排落实,造成职能落实不到位,影响了国家有关方针、政策及时贯彻落实;(3)街道、社区的城市管理职能至今没有明确,“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网络、大企业参与”的城市管理体制没有得到真正落实,城市管理要向最基层延伸的目标无法实现。以环卫工作为例,改革后,很多企业改制重组甚至解体,原来由企业负责管理的卫生责任区出现无人管理和弃管等问题,这些问题如果仅靠市、区两级环卫部门管理,很难落实到位,致使出现很多环境卫生管理方面的“死角”和“盲区”。

3、城市管理体制不健全。(1)缺少高层协调决策议事机构。我市是石油矿区城市,市区分散、城乡混居,中、省直大企业在城市管理中占有重要地位。很多全方位的城市管理工作仅靠城管局的组织协调显得力不从心,需要政府各相关部门和大企业共同参与。以前我市曾经成立了市城市管理委员会领导小组,但由于市领导变更和部门机构调整,原有机构已经自行解散,很多需要统筹协调的问题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解决。(2)各区的城市管理机构不健全。各区现有的城

市管理执法分局是执法机关,不是管理机关,在其内部机构设臵上,大都没有安排行业管理机构。以环卫管理机构为例,除大同区外,其他各区都没有批准设臵环卫办这样的专职管理机构,其他如路桥、燃气等相关行业情况大体相似,使得已有的各项管理职能无法落实。(3)在全市29个街道183个社区居委会中,既没有设臵城市管理机构,也没有设臵管理岗位。全市城市管理机构呈现上大下小的倒金字塔型,管理重心仍在市、区,工作出现头重脚轻现象。(4)大企业内部没有一个统一对口部门来协调内部的工作,推动工作比较困难。

4、人员编制严重不足。各区现有的城市管理执法人员编制是1987年建立城管监察大队时核定的,五个区编制只有70人,并且工人所占比例超过半数。到2001年成立各区执法分局时,虽然原有执法职能增加了,编制做了个别调整,但调整幅度十分有限,除萨尔图、龙凤有所增加外,其他各区编制基本没有发生变化,在城市管理内容发生较大变化情况下,仍以过去的城管队伍人员编制去完成今天的综合执法工作困难比较大。如新村地区成立监查大队时定编15人,如今新村城市规模扩大了、人口增多了、管理职能增加了、管理难度加大了但是人员编制没有增加,使城市管理执法工作处于被动状态。

在城市管理方面也同样存在编制严重不足问题。全市五

个区城管执法分局成立时人员编制24人,基本被领导职数占用,各项专业管理工作有的是靠领导兼职,有的是利用其他编制,有的是外借人员。以萨尔图区为例,目前只有1人兼职负责环境卫生具体的行政管理工作,街道、社区没有配备环境卫生管理人员,环卫工作无法正常开展。其他职能的人员编制也和环卫管理人员编制配备情况基本相似。

(二)城市管理保障机制不完善

1、政策保障机制不完善。建市二十多年来,我市没有出台过系统的关于全市城市管理体制、机制建设和保障措施方面的政策规定,因此,至今我市的城市管理体制没有明确定位,各区城市管理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问题始终得不到解决。

2、城市管理经费保障机制不完善。1997年我市财政体制改革,取消过去由市行业主管部门负责各区经费的做法为各区政府自行按排。由于各区经济发展水平和财力状况不同,在城市管理投入上也各不相同。以让胡路和萨尔图两区为例,让胡路区经济实力较强,投入较好,管理工作基本稳定。而萨尔图区由于多年来财力一直较为紧张,不要说在项目上有多大的投入,就连日常工作经费都无法保障,今年到目前就没有钱买油料,工作用车就得停摆,城市管理工作无法落实,直接导致城市管理水平不可能有大的提高。

3、城管执法保障机制不落实,暴力抗法现象时有发生。

为解决上述问题,2003年2月21日,市政府第三次常务会议曾做出决定,派驻公安队伍到城管部门与城管人员一起执行城市管理执法工作,但后来由于公安机关内部调整将人员撤回,使城管执法保障机制落空。据不完全统计,仅东风新村地区今年以来就出现重大暴力抗法案件5起,城管执法人员的人身安全受到严重威胁。

4、工作目标管理机制不完善。城市管理工作是各级政府的一项重要职能,应将城市管理工作纳入各级政府的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制。但是多年来一直由行业主管部门实施管理。由于行业主管部门不直接管理县区人、财、物,责任、权力、利益不统一,缺乏制约的手段和措施,导致各单位对城市管理工作重视的程度不够,使目标管理工作出现被动局面。

5、规划、建设、管理的高位协调机制不完善。我市在城市开发建设项目的前期规划、设计方案审查以及工程竣工验收等环节上,还没有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城市管理部门参与机制,致使从规划和建设环节开始,一些市政基础配套设施就没有得到落实。建设项目完工后,在既成事实的情况下,由城市管理部门进行接管,遗留给管理部门很多无法解决的问题。如供热、绿化、环卫等基础设施和管理、服务用房等,在社会上造成很多不良影响。(三)城市管理手段落后。过去,城市管理对象是职工,管理领域主要是街路环境

卫生、园林绿化。改革开放以后,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城市规模的扩大,城市人口的增加,城市管理对象复杂化:一是管理的建成区面积成倍增长,由当初44平方公里,增加到近150平方公里,人口也由当初的70万人,增长到近120万人(不包括外来流动人口);二是管理的职能也由过去的环境卫生、园林绿化管理职能,扩展到现在实行的综合执法九项职能;三是大量的外来人口流入我市,使我市的城市管理案件发生率比过去成倍增长;四是城市管理方式也由过去的粗放型、灭火式管理向现代化高标准、长效式管理过渡。而城市管理手段、管理机制仍然是行政命令、突击整治、死看死守等传统管理方式,与城市化进程和现代化城市管理方式不协调。

(四)城市管理法律法规滞后。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城市管理工作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现行法律法规又没有整治的具体条款,缺少执法依据,使执法工作处于被动状态。如有的居民拆改阳台,现行法律法规没有具体规定,执法人员无所适从,导致拆改阳台现象愈演愈烈。又如《城市道路管理条例》明确规定设在城市道路上的各种管线的检查井、箱、盖或者城市道路附属设施,应当符合城市道路养护规范,因缺损影响交通安全时,有关产权单位应当及时补缺或者修复。此项规定对较为集中的城市比较使用,对我市这种分散型的矿区城市对道路红线以外的检查井没有明确

规定,使实际管理工作缺少执法依据。

(五)基础设施与城市建设不同步。多年来,我市的城市建设一直没有摆脱重视主体建设,轻视基础设施建设的影响,基础设施建设与主体建设不同步。一方面有的小区建成后有关园林绿化、集贸市场、公共厕所、停车场设施等没有同步建设,有的居民小区没有一个集贸市场和公共厕所,给居民生活带来极大不便;另一方面供电、通讯、有限电视等地下基础设施线路没有与城市建设同步规划,同步施工;同时,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商品楼开发见缝插针,供热、给排水等管线需要增容等原因,导致建成区绿地、街路多次被挖掘,反复施工,“马路拉锁”现象突出,群众反映十分强烈。

三、建议对策

当前我市城市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不是几次突击整治、联合执法就能彻底解决,需要建立一套科学的城市管理长效机制,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城市管理工作中存在的热点、难点和焦点问题。

(一)调整定位,明确职能

一是按照“谁审批、谁管理、谁负责”的原则,对原有交叉行使的部分城市管理职能进行调整。将露天市场管理职能划归市工商局,将停车场管理职能划归市城管局,二是调整理顺各县、区政府部门之间的职能定位,按照市城管局管

理的职能范围,将分散于其他部门的城市管理职能实行归口一个部门统一管理。二是坚持管理重心下移,合理划分事权。按照“统一领导、分级负责、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原则和区是城市管理主体的思路,重新明确政府各相关部门和市、区、街在城市管理中的职能和责任。在原有下放给各区城市管理权、行政处罚权基础上,进一步下放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权、临时户外广告审批权,对各街道和社区城市管理工作的执法监督权。按照街道、社区居委会是城市管理的最基层思路出发,赋予街道和社区居委会在市容和环境卫生、市政基础设施、园林绿化方面的日常监督管理权,同时由区派驻街道行政执法人员,辅以行政处罚保障权,确保城市管理各项工作延伸到最基层。

大企业是我市城市管理重要组成部分,在当前体制下,应当按照全市统一部署,搞好企业内部的相关管理工作,对需要委托或授权的管理职能和执法职能,按照不悖离国家有关规定前提下,由市政府或城市管理局进行委托授权。

(二)建立和完善管理城市管理体系

建立和完善“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网络、大企业参与”的城市管理体系。一是建立城市管理高层决策体系,成立以市长为组长,常务和主管副市长、大企业主管领导为副组长,市政府规划、建设、城管、土地、环保、公安、工商、民政、劳动、卫生等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各区区长、

大企业主管部门主要负责人和专家为成员的城市管理委员会,负责全市跨行业、跨部门以及全市性城市管理重点工作的重要决策,组织协调和动员全市各级力量开展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管委会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城管局,负责日常协调工作。二是各区要参照市城市管理局职能和机构设臵,成立区城市管理局,内设环卫、路桥等相应的职能管理机构,与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分局合属办公,业务上接受市城管局的监督、检查、指导、考核。三是在街道建立城管所,业务上接受市、区城管局的监督、检查、指导、考核。四是在社区居委会设专职城管员,业务上接受上级及街道城管所的监督、检查、指导、考核。五是各县可参照各区城市管理机构模式设臵管理机构或归口一个部门统一管理,并保证相应管理职能有机构、有编制。六是大企业应当确定一个部门负责与市城市管理局对口联系和协调企业内部的各项工作,并接受市及所在区的监督、检查、指导、考核。

(三)配齐配足城市管理人员及执法人员编制

一是按照下放给各区、街道和社区的城市管理职能和岗位设臵,合理配备和解决各区和街道专业管理人员编制。建议各区每一项管理职能按照3-5人配备,各街道按照每一项管理职能最低保证1人配备,各社区综合安排按照每个社区2-3人配备。街道和社区所需人员可用现有的城市管理协管员解决,保证各项管理职能有岗位、有专业管理人员。二是

按照各区现有实际管辖面积、状况,结合建设部规定和外地执法人员配备标准,按照每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4-5人调整充实我市城市管理执法人员,保证各项执法职能到位。

(四)全面落实各项城市管理保障机制

建立起责、权、利相统一的保障机制,必须实行综合配套改革。一是建立和完善经费保障机制。要充分发挥政府主渠道作用,加大市、区两级政府城市管理经费投入力度。今后市财政要按照城市管理项目维修、养护定额标准和工作量安排各区城市管理项目的维修、养护经费计划。市、区两级财政要将街道、社区日常城市管理工作经费按照各承担一半比例列入市、区财政预算,使他们从创收中解脱出来,将主要精力转移到社区管理和服务上来。二是建立市政基础设施重点项目投资机制。今后各区(中心区乡镇)事关大局的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应当纳入全市统一规划和市政府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及投资计划。由各区根据区域发展规划提出建设计划,由市城管局汇总后报市发改委,经市发改委批复后由市城管局负责组织落实或监督实施。三是落实执法保障机制。要继续落实市政府2003年2月21日第三次常务会议决定和市公安局、编办、城管执法局《关于派驻公安民警配合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工作的通知》(庆公通[2003]39号)文件精神,做到人员到位、职能到位、保障到位。四是建立城市管理考核监督机制。建立城市管理绩效考核标准,包括相应

的管理工作标准、养护维护标准、有关指标和定额,作为考核依据,建立公开、公平、公正的考核机制,检验城市管理长效机制的实施情况。建立城市管理工作监督制度,形成市、区、街道三级城市管理部门、专业机构、社会公众、新闻媒体等构成的城市管理监督检查体系。同时配套建设行政责任追究制度和城管问题整改反馈制度,通过推行听政制度、公示制度、问询制度、通报制度等,使城市管理工作全过程透明、公开,扩大考核监督过程中的民主性和透明度,得到全社会的认可。五是建立人才保障机制。要建立人才竞争机制,形成能上能下、能进能出不拘一格选拔人才的氛围。要充分挖掘内部现有人才潜力,将懂技术、会管理、有经验的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充实到各级管理机关和专业队伍中去,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要开展专业技术培训,提高队伍的整体水平。

(五)实行政府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制

今后城市管理工作目标应当纳入各级政府工作目标管理,是各级政府工作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出台城市管理工作目标实施方案,建立行之有效的绩效考核机制,转变以往注重基础工作的考核方法,把两级政府、行业主管部门和广大市民的满意度作为一项重要考核指标,把考核结果同领导干部的晋升结合起来,同奖罚兑现结合起来。促使各单位、各级领导干部增强做好城市管理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六)建立规划、建设、管理协调保障机制

为防止规划、建设与管理工作相脱节,避免建设项目在规划和建设阶段出现市政基础设施项目漏审、漏建、漏验问题,市政府出台城市管理部门提前介入规划和建设管理的工作规定,明确在城市规划和建设过程中城市管理部门参与项目的规划、审查和竣工验收的具体职能、工作规程和责任部门,保证城市基础设施与开发建设项目同步规划、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和同步竣工验收交付使用。七)创新方法,实现城市管理现代化

一是制定城市管理规范性文件。在现有国家法律法规基础上,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制定和完善我市城市园林绿化、市容环卫、路桥养护、路灯照明、采暖供热、燃气供应、物业管理等方面的规范性文件,出台进一步加强城市管理工作的意见,使城市管理工作逐步走上规范化管理轨道。

二是实行数字化管理。要坚持科学发展观,积极引进和消化吸收国内外一切先进的城市管理思想、手段和机制,不断提高城市管理现代化水平。城市管理信息化建设是当前的重点,要综合运用各种现代化信息数字技术,建立城市管理数字平台,实现对城市基础设施和管理活动的实时监控与动态管理,提高城市管理效率,增加城市管理工作的科技含量。要学习推广北京东城区实行万米网格化管理城市的经验和哈尔滨等一批外地城市实行数字化管理城市的做法,建议在

东风新村地区进行数字化管理试点,试点成功后逐步在全市推广。

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

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实现本质安全矿井建设目标 职安办:于林成王贡利 摘要:本文系统论述了煤矿企业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的概念及煤矿企业需要在安全管理方面建立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实现矿井的本质安全。煤矿企业作为高危行业,煤矿事故的发生具有不可预测性和偶发性,同时又有其必然性。要有效控制重特大事故,实现安全生产的稳定发展,煤矿企业必须建立一套能够自我运行、长效监督、自我完善的安全管理与运行机制,推动安全生产稳步发展,最终实现矿井的本质安全。 关键词:安全生产长效机制本质安全目标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煤矿安全生产,近年来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措施,加强安全生产法制建设,出台了《安全生产法》《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煤矿安全监察条例》,成立了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制定《关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建立安全生产问责制,加大对事故处理的力度。煤矿安全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全国煤矿百万吨煤的死亡人数从2000年的5.77下降到去年的3.1。绝大多数煤矿的技术装备、管理素质、培训水平有了大幅度提高;煤矿企业大力开展了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双基”建设;企业安全文化的建设也轰轰烈烈;煤矿安全监察机构严格执法力度也越来越大。然而全国煤矿的事故还没有得到根本性控制,重特大事故时有发生。 本质安全型矿井指不存在重大安全隐患、或对重大安全隐患采取了有效控制措施,形成了安全管理体系能够依靠内部系统和组织保证长效安全生产的矿井。本质安全型矿井的特征应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矿井基本条件、自然灾害的控制程度: 矿井不存在重大安全隐患、或对重大安全隐患采取了有效控制措施。矿井建立了重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

城市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城市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城市管理是城市建设的延伸,是巩固城市建设成果、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的重要保证。近年来,县乡以整治市容市貌、创造良好的城市环境为重点,以“整脏治乱”工作为切入点,不断加大城市管理力度,取得了一定成效。随着城市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管理工作面临的新矛盾、新问题也日益增多,城市管理工作压力越来越大、要求越来越高。为进一步加强县乡城市综合管理工作,提出了对策建议。 一、当前县城市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滞后。近年来,县乡在城市规模扩张方面成效明显,但城市基础设施特别是老城区历史欠帐较多,建设滞后,还属于小城小规模,增加了城市管理的难度,也影响了城市管理的质量。一是市政设施不够完善。老城区道路狭窄,城区公共绿地少,绿化率较低;垃圾中转站和投放点欠缺,公厕数量少,垃圾收集、清运、处理手段还处在比较原始的阶段;农贸市场数量不多,布局不尽合理,无法满足居民生活需要。二是各类专业经营场所硬件设施不完备。一些维修店、作业加工店、服务洗车店、废品收购站等不符合营业前置条件,如室内无场地占道经营作业,洗车店不设沉淀池,污水直接排放下水道或河道,餐饮店达不到前堂后店要求,油烟未经处理自然排放等等。三是部分住宅小区内部功能不全,车库、停车场、垃圾池等必须设施配套不足,影响了居民生活。此类情况特别是在亚中商城亿家超市及其对面的菜市场周边比较严重。 (二) 市容秩序比较混乱。一是占道经营现象严重。目前,县城主次干道均存在流动摊、店外摊占道经营,占道修车、洗车、作业加工等现象。部分专业市场内部管理不到位,不少经营户在市场外围摆摊或游动占道经营。二是交通秩序管理不规范。机动车辆乱停乱靠、乱上人行道,行人不遵守交规,青年路随意横穿马路等现象十分普遍。三是广告设置随意性大。一些商家在部分路段随意悬挂广告牌,或在店铺门前占道摆放招牌,乱贴乱画、非法小广告等城市“牛皮癣”还未彻底根治。特别是电线杆,小区过道、电梯内乱涂乱画乱贴。

创新监管方式建立长效机制全面推进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

创新监管方式建立长效机制全面推进消费者权益保 护工作 创新监管方式建立长效机制全面推进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 创新监管方式建立长效机制 全面推进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 20XX年,XX市各级工商部门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四中和五中全会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按照省局的要求,以食品安全监管为重点,深入开展了食品安全专项整治,稳步推进流通领域商品准入制度改革,强化商品质量监管,切实加强了流通领域和农村地区消费维权工作,全面提升了12315工作水平,

切实保护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维护了市场经济秩序,为构建和谐社会营造了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使我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一、以强化责任意识为重点,努力建立健全长效监管机制 (一)继续深化“五制两查一承诺一指导”监管模式 今年以来,市局结合省局“四制两查”的监管模式,继续完善和深化“五制两查一承诺一指导”的监管模式,我们一是帮助、指导企业建立商品质量保障制度;二是帮助、指导企业建立消费纠纷处理制度。在《行政许可法》实施后,我们又及时调整工作思路,将过去以监督管理为主的模式,逐步向以经营者自律为主的模式转变。我们重点加强了“商品质量查验登记制”、“索证索票制”制度的建立和推广,指导和督促经营者建立进销台帐,把好进货关,对所进商品的名称、规格、商标、厂名、厂址、生产日期、保质期、进货凭证等作好详细的登记,便于查验;要求经营者向供货方索要发票、检验报告等相关资料;要求经营者向消费者提供售货发票等资料。目前,全市各大中型超市、食品经营户均已实施了“五制一承诺”制度,并统一制作牌上墙公示,上墙率已达到100%。 (二)注重实际,在推行中求深入,求创新,使监管

对建立长效机制的思考(通用版)

对建立长效机制的思考(通用 版) Safety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enterprise production management. The object is the state management and control of all people, objects and environments in production.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 编号:AQ-SN-0455

对建立长效机制的思考(通用版) 以颁布和实施安全生产法为标志,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目标,我国安全生产工作进入新的历史阶段。我们应根据安全生产工作的新要求,探索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彻底改变长期以来的被动局面:在监管方式上,治标多,治本少;在事故管理上,事后处理多,事前预防少;在管理思路上,重形式主义,轻实际效果;在制度建设、政策和体制设计上,应急对策多,长远考虑少,单项运作多,系统研究不够。 “机制”一词源于希腊文,起初用于机械工程上的机械、机械装置、结构及制动原理和运行规则等,后用于说明有机体的构造、功能和相互关系。此后,宏观经济学用“机制”说明经济机体内部各构成要素的相互关系、协调方式和原理。因此,安全生产长效机

制的内涵,从系统论的观点看,是立足根本,并从长期考虑的安全生产系统各构成要素间的相互关系、协调方式和运行体系。其构成要素具有“四性”:一是长期性:在制度建设、立法思路、政策设计和采取的措施上,管理效应对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的工作产生影响,而不是一种短期行为。二是系统性:这是由安全生产是个系统工程和事故链的特点所决定的。三是根本性:立足防范,从治本上研究和考虑制度建设、立法思路、政策设计和采取的措施。四是自主性:使生产经营主体真正形成自我管理的意识,形成自我约束的机制。为此,笔者认为,应从九个层面思考如何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即健全三个体系、实现两个创新、制定一个产业政策,实施一个中长期规划、建立一个专项资金、形成一个自我约束机制。 健全安全生产法律体系 完善的安全生产法律体系是安全生产长效机制有效的基石和法律保障。以安全生产法的颁布和实施为标志,我国安全生产法制建设进入一个新阶段,但安全生产法律体系还不完善。作为安全生产领域“宪法”的安全生产法,存在着法律调整范围过窄、对政府安

建立健全长效机制

牡佳客专九标项目部经理部----建立长效机制、严控质量安全确保质量安全是稳定和发展的基础。质量安全问题一直是项目部管理干部和全体员工高度关注的问题。一方面,铁路对质量安全的标准和要求越来越高,检查考核处罚非常严厉;另一方面,我项目部在质量安全管理方面花费的精力越来越大,投入的资源也越来越多。如何建立质量安全长效机制,使质量安全有序可控,如何全面贯彻落实质量安全制度,彻底消除质量安全隐患,这是我项目部目前的重要工作。 一、对新形势下质量安全重要性有清醒的认识 客运专线快速发展,动车、高铁是极高风险的行业,在时速200公里至300公里的列车运行过程中出现质量安全事故,将直接危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付出血的代价,造成不可挽回的难以估量的重大损失,造成恶劣的社会影响。所以我们说质量安全是我项目部的生命,安全大于天,务必常抓不懈。 二、正确理解对待质量安全形势和存在的问题 客运专线的施工现场的条件和环境使质量安全面临严峻考验。时间紧、任务重;技术方案变更贯穿始终;施工条件不具备、交叉施工干扰等对质量安全管理造成很大难度,这些因素的存在,对质量安全工作提出了很多挑战。同时,各项质量安全法律法规的颁布和“问责制”、“质量终身负责制”的严格实行,使强化质量安全管理显得尤为重要,但仍有许许多多的问题存在: 1、对质量安全的思想认识不到位。表现在:有的管理人员、

技术人员和员工没有真正树立安全发展的理念,质量安全的过程控制和管理不到位,措施落实不到位,责任追究不到位。在实施中未能处理好质量安全与进度、质量安全与效益、质量安全与工期的关系。 2、质量安全责任落实不到位。表现在:个别现场违章指挥、违章操作;图纸审核把关不严;不严格执行技术标准和工艺要求;在一定程度上,质量安全标准、规章制度、工艺文件、操作规程形同虚设;质量安全检查不深、不细、不全面,监管力度缺失;存在部分走过场的现象。 3、质量安全管理水平有待提高。质量安全制度规程不够完善、不适应发展要求,技术交底、质量安全培训缺乏针对性等一系列现象还存在。 4、员工特别是年轻员工的技术业务水平即业务技能素质离工作要求还有不适应之处。 三、建立健全质量安全管理长效机制 确保质量安全是一项长期复杂艰巨的任务,必须从质量安全保证体系、规程、制度、责任制、落实、追责等多方面建立健全质量安全管理长效机制。 (一)建立健全组织机构。 我项目部成立安全生产和质量领导小组,进一步完善领导小组的职责、权利。项目部设立安全质量部,确定其质量安全管理权限和职责,任何组织或个人都不得干扰其工作,确保安全质量

城市管理工作机制健全

城市管理工作机制健全

建立完善城市管理机制 按照“统一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优质服务”的 要求,强化管理手段,完善宏观调控机制。 第一,完善日常管理协调机制。实行城市管理工作例会制度。建立市、区、街道三个层面的城市管理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会议,研究和协调解决城市管理日常工作中的突出问题,加强市、区、街与城管部门之间的联系与沟通,形成 管理合力。 第二,构建数字城管新模式。利用现代科技手段,通过整合城市管理行政资源和网络信息资源,构建网络互联、信息互通、管理资源共享的数字化城市管理网络系统平台,再造城市管理流程,实现城市管理工作由传统管理向现代管理,粗放管理向集约管理,单一管理向多元管理,后置管理向超前管理转变,通过整合利用现有的视频监控、语音传输资源和电子政务网络、开发管理应用软件,增加视频监控设施,实现精确、敏捷、高效、全时段、全方位覆盖的数字化城市管理。建立市、区两级监督指挥中心,完善两级监督评价机制,明确责任体系,适度分离监督、指挥、执行环节,形成统一指挥,上下联动、监督有力、责任到位、分工明确、

反应快速、及时处置、运转高效的城市管理长效机制。今年5月开始试运行,年底达到全市600余处视频监控点,基本实现主要街路、重点区域24小时全天候全覆盖。 第三,完善城市管理目标考评制度。建立市、区两级城市管理目标考评体系。实行城市管理工作一把手负责制。将区、县(市)相关城市管理部门责任履行情况和绩效纳入有关部门领导班子政绩考核。完善城市管理目标考评方案,加强市级监督检查、工作指导和综合考评;各区城管部门对各街道办事处、重点区域管理机构、驻区单位和辖区公共设施管护单位管理和城管作业情况进行检查考评,进一步完善城市管理目标考评体系,将任务细化分解,实行干部问责制, 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 第四,完善城市管理监管机制。全面调整细化城市管理管护作业工作标准,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各项管护作业监管制度,全面实施合同监管,标化监管。按照“阳光政务”的要求,进一步向社会详细公开城市管理行政许可事项,真正做到事务公开,政务公开,阳光审批,透明处罚,强化行业监管,提高行政效能,接受社会监督。 第五,完善城市管理激励机制。发现、树立、培养典型,

创新实践建设应急管理长效机制

创新实践建设应急管理长效机制 神华集团是以煤为基础,矿、路、电、港、油一体化,产供销一条龙经营的特大型综合能源企业,项目横跨十几个省区,生产战线纵贯上万里,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煤炭运营商。2009年,集团又提出了“科学发展,再造神华,五年实现经济总量翻番”的发展战略。为了不断适应新形势、新要求带来的新变化,近年来,神华集团深化认识、创新实践,将应急救援管理与日常安全管理两者相结合,应急救援工作由事后单纯救援向事前综合预防与事后救援相结合转变,全面探索建立与中央企业安全发展相适应的应急救援管理长效机制,逐步形成了“体系建设、队伍支撑、源头控制”“三位一体”的企业应急救援管理模式。 一、完善应急救援管理体系,提高安全应急保障能力 应急救援体系建设是搞好应急救援管理工作的基础,是提高安全应急处置能力的有效途径和重要保障。经过不断完善,神华集团根据企业特点,建立了以“组织指挥、应急预案、规章制度、信息平台”为核心的应急管理体系。通过建立健全应急组织指挥体系,为应急管理工作的实施提供组织保障;通过制定完善各级应急预案体系和相关的规章制度体系,对企业存在的各类重大事故风险,明确应急救援工作的责任、措施、流程和标准,为建立有效的应急救援工作机制提供制度保障;通过建设综合应急信息平台体系,为实现“统一指挥、功能齐全、反应灵敏、运转高效”应急管理提供技术保障。 一是建立健全应急组织指挥体系。神华集团按照现有管理层次,成立了由一把手挂帅的集团、分子公司、生产企业三级应急救援指挥机构,建立相应的应急管理指挥中心,形成了“统一指挥,分级负责,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应急联动机制。 二是制定完善各级应急预案体系。根据神华集团管理体制,建立了集团、分子公司、厂矿企业三级预案体系,三级预案的职责和侧重点各不相同,又保持有机联系。神华集团统一编制了包括1个综合预案以及煤矿、铁路、港口、发供电、煤化工等5个板块33个专项预案在内的

对建立长效机制的思考

对建立长效机制的思考 以颁布和实施安全生产法为标志,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目标,我国安全生产工作进入新的历史阶段。我们应根据安全生产工作的新要求,探索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彻底改变长期以来的被动局面:在监管方式上,治标多,治本少;在事故管理上,事后处理多,事前预防少;在管理思路上,重形式主义,轻实际效果;在制度建设、政策和体制设计上,应急对策多,长远考虑少,单项运作多,系统研究不够。“机制”一词源于希腊文,起初用于机械工程上的机械、机械装置、结构及制动原理和运行规则等,后用于说明有机体的构造、功能和相互关系。此后,宏观经济学用“机制”说明经济机体内部各构成要素的相互关系、协调方式和原理。因此,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的内涵,从系统论的观点看,是立足根本,并从长期考虑的安全生产系统各构成要素间的相互关系、协调方式和运行体系。其构成要素具有“四性”:一是长期性:在制度建设、立法思路、政策设计和采取的措施上,管理效应对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的工作产生影响,而不是一种短期行为。二是系统性:这是由安全生产是个系统工程和事故链的特点所决定的。三是根本性:立足防范,从治本上研究和考虑制度建设、立法思路、政策设计和采取的措施。四是自主性:使生产经营主体真正形成自我管理的意识,形成自我约束的机制。为此,笔者认为,应从九个层面思考如何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即健全三个体系、实现两个创新、制定一个产业政策,实施一个中长期规划、建立一个专项资金、形成一个自我约束

机制。 健全安全生产法律体系 完善的安全生产法律体系是安全生产长效机制有效的基石和法律保障。以安全生产法的颁布和实施为标志,我国安全生产法制建设进入一个新阶段,但安全生产法律体系还不完善。作为安全生产领域“宪法”的安全生产法,存在着法律调整范围过窄、对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构设置和人员配置没有法定化、安全评价适用范围的法律规定不尽全面、有关行政执法主体的规定不明确、有关事故调查的法律规定缺乏可操作性、对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以外的其他负责人的处罚缺乏法律规定等问题。当前,应尽快做好安全生产法的配套和细化的立法工作。一要尽快制定和出台有关单行法规、条例,如建设项目“三同时”评价、生产经营单位安全评估、重大危险源的监控及事故隐患整改、事故调查处理等,特别要抓紧制定《安全生产评价法》;二要补充和完善安全生产法,如对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构设置和人员配置、安全生产法行政执法主体以及对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以外的其他负责人处罚的法律规定等;三是研究制定高危行业市场准入的法律制度,提高生产经营单位市场准入的“门槛”;四应加强安全生产立法理论研究和司法总结,扩大安全生产立法的公开性、民主性和广泛性。 建立安全生产监管体系

建立工程管理长效机制,提高竣工决算质量

建立工程管理长效机制,提高竣工决算质量 一、竣工决算的含义、作用 工程竣工决算是综合反映基本建设工程的建设时间、投资情况、工程概预算执行情况、建设成果和财务状况的总结性文件,是正确核定资产价值的重要依据。 通过竣工决算报告的编制,对工程的工期、质量进行评价,分析概算执行情况,以及资金筹集、使用和财务管理情况,对工程建设管理进行全面总结。竣工决算报告对积累各个历史时期的基本建设技术经济指标,为今后选择先进的设计方案和施工方法以及有效控制建设单位工程管理费用,节约投资具有重要意义,所以各单位要高度重视竣工决算工作。 二、目前在竣工决算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1.对工程竣工决算的重要性、及时性认识不够,各部门不能各司其责。 2.竣工决算的责任部门之间的协调性较差,如项目管理部门的工程结算不能及时办理、上报,物资管理部门的物资不能及时结算、入账等,财务部门往往坐等相关部门提供资料和数据,而不能主动与各部门函接等。 3.其他费用不能及时清理和结算,待摊费用摊销存在随意性,交付使用财产明细与现场安装的固定资产存在差异。 4.基建工程账户的设置未能完全体现工程竣工决算编制的需要,会计核算反映的建筑工程、安装工程、设备投资有时与竣工决算报告的

数字不一致。 三、那如何做好竣工决算? 本人认为只有建立竣工决算管理长效机制,才能推进竣工决算,这方面国网公司的一些做法非常值得借鉴,下面做些介绍: (一)建立完善的工程管理制度体系,为竣工决算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国网公司出台了基建工程财务管理办法、工程结算管理办法、工程竣工决算管理办法、工程其他费用财务管理办法等,明确规定了各部门在工程管理中的职责和权限、竣工决算资料的收集以及时间传递要求、竣工决算报告如何编制等,各电力公司还对工程竣工决算的相关办法进行了细化,从而建立起全方位、多层次的管控体系,在制度上保证了竣工决算工作的开展。 (二)建立业绩考核体系 1.建立内部报表制度,在季报、年报中设立在建工程明细表、工程项目情况表等,全面反映工程项目的计划、实际完成投资、项目进度以及工程结算、决算编审、转增资产情况,以便领导和上级管理部门及时掌握工程情况。 2.将竣工决算完成率纳入经营责任制指标考核体系,竣工决算完成率=实际完成竣工决算个数应完成竣工决算个数100%。有的单位还将竣工决算完成率指标分解为设备清册提供及时率、工程费用结算及时率、竣工决算编制及时率和竣工决算审计及时率等四项指标,分别落实到物资供应部门、基建管理部门、财务部门和审计部门。

城市管理提升年工作汇报材料

城市管理提升年工作汇报 城市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也是政府的主要职能之一。城市管理水平是一个地区文明程度、综合实力、整体品位的重要标志和直接体现。近年来,随着城市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在新形势下如何做好城市管理工作,进一步提升城市管理水平,提高城市品位,增强城市竞争力,是摆在我们面前一个十分重要的现实问题。结合武进区***城市发展的实际,如何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城市管理、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完善城市管理体制,落实城市管理责任 加强组织领导,完善体制。城市管理工作是一项涉及面广、政策性强的工作,必须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城市管理涉及的部门众多,管理对象和任务也比较复杂,要协调各方形成合力。区政府成立城市管理委员会,研究解决城市管理中的重大问题和前瞻性问题,部署、考核城市管理各项任务。城市管理委员会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城市管理的指导和协调工作,使城市管理的相关部门办事更高效、运作更协调、行为更规范、执法更统一。各街道(镇)也要设立相应的城市管理机构,将城市管理与综合执法有效结合起来,形成合力。 坚持重心下移,属地管理。从先进地区城市管理的经验看,实施重心下移、强化属地管理是加强城市管理的有效途径,是城市管理走向规范化的必然要求。坚持属地管理原则,按照“重心下移、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要求,完善与现代化城市相适应

的“两级政府(市、区),三级管理(市、区、街),四级网络(市、区、街、社区)”的城市管理体制,进一步理顺区、街道、社区的城市管理工作体制,形成以街道为主体、职能部门为保障、社区为基础的分级管理体制,建立区政府统一领导,城市管理委员会牵头负责,各相关部门协调配合,街道社区主抓严管,市民群众自觉参与的体制。 街道办事处是城市管理工作的基础和前提。强化街道在城市管理工作中的地位,可以实现街道工作安排的自主性、针对性和实效性,有利于街道充分发挥人、地、物、事熟悉的优势,积极将上级部署要求与街道自身实际结合起来,因地制宜、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同时,有利于明确防控责任,有效防止因层级过多、多头管理、职责不清出现的互相推诿扯皮和内耗现象。 加快推进社区建设,实现城市管理的全面覆盖。社区是城市管理的最基层、最前沿,强化社区在城市管理中的职能,有助于在街道办事处、居民、驻地单位以及各种中介组织之间,形成合理分工、相互协调、自我管理的基层工作机制,而且有助于增强群众参与的积极性,从根本上提高社区的城市化管理水平。 二、创新城市管理模式,提高城市管理效能 建立城市管理长效机制。建立城市规划建设长效管理机制、城市容貌长效管理机制、市场长效管理机制、城市交通秩序长效管理机制、城市园林绿化长效管理机制、环境卫生清扫保洁长效

构建城市长效管理机制 打造和谐优美人居环境

构建城市长效管理机制打造和谐优美人居环境 1、进一步理顺城市管理体制,提高综合管理效能。一是走综合执法的路子。目前,我省除三明、南平、龙岩外,其他设区市都已成立综合执法局。为此,建议三明顺应这一城市管理行政执法改革潮流,走综合执法的路子。在目前条件尚不成熟的情况下,建议市里先成立市政市容管理局,作为市建设局的二级局,将环卫、市政、园林、城监等职能归入市政市容管理局范畴,以解决城市维护、管理的问题,确保考评、监督整改等长效工作落到实处。保留市城管办机构,实行两块牌子、一套人马的协调督查、管理工作机制。梅列、三元两区成立综合执法大队,机构设臵和人员编制以区城管办、城监大队现有的构架为基础组建。综合执法大队的行政执法权由市局根据实际需要委托、授权,主要行使城市市政、园林、市容环境卫生、规划、广告、弃土管理等方面的监察执法工作等。二是完善两区的城市管理体制。建议两区配备负责城市管理工作的专职领导,保证有更多的精力去研究和协调城市管理问题。要进一步明确街道办事处在城市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成立城市管理工作站,按照责任和权利相一致,事权和财权相匹配,审批和管理维护相统一的原则,采取有效组织形式和强有力手段,保障街道对辖区内城市管理承担属地管理责任。要加强社区的城市管理力量配备,深化“城管执法进社区”工作,派出城管分队进驻社区,主要负责辖区的日常巡查、管理,受理群众投诉,宣传城管法律法规以及就发生的城管热点、难点问题联系相关部门到场进行研究、处理,强化解决社区管理问题的成效。 2、健全完善城市管理机制,提升科学化管理水平。一是建立以规划为先导,以建设为依托的硬件设施配套机制。认真做好规划和建设环节的基础性工作,从源头抓起,制订全市城市管理专业规划,完善对广告招牌、夜景亮化、农贸市场、早餐摊点、维修市场、公厕、垃圾中转站、停车场等城市配套设施的专项要求。高度重视与人民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将有关城市配套设施纳入建设规划,同步建设、同步验收。二是建立城市管理协审机制。各有关职能部门要从行业管理出发,对新开办影响市容市貌的“五点”(修车点、洗车点、物流集散点、废品回收点、冷作加工点)和“五小”行业(小饮食店、小美容美发店、小文化娱乐场所、小旅店、小洗浴室)建立严格的前臵审查制度,把室内经营面积作为前臵审查的重要考量指标,坚决杜绝不符合面积条件的门店开业。同时,要对上述行业在市区的布局进行规划,逐步将现有的“五点”、“五小”经营户迁移出市区中心地段和主次干道,实现指定区域经营,改善城市形象。三是增强市容考评的权威性。要把市容考评情况纳入两区政府工作绩效考评内容,纳入两区主要领导分管领导述职内容,纳入各级文明单位评选的内容。四是重视加强城

注重建立长效机制_本报评论员

解放军报/2013年/7月/10日/第001版 注重建立长效机制 ——六谈学习贯彻习总书记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上的重 要讲话 本报评论员 “作风问题具有反复性和顽固性,必须经常抓、长期抓,特别是要建立健全促进党员、干部坚持为民务实清廉的长效机制。”贯彻落实习总书记这一重要指示,就要以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制定新的制度,完善已有的制度,废止不适用的制度。 近日,中央军委专门召开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专题民主生活会,对照检查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军委十项规定情况,研究提出进一步加强作风建设的措施。这为全军开展教育实践活动开了个好头,也为各级构建规范化制度化的长效机制作出了表率。 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也是党的制度性要求。开展教育实践活动,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既要立足当前、切实解决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又要着眼长远、建立健全作风建设的长效机制;既要取得认识成果、实践成果,又要取得制度成果。制度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只有通过制度规范和长效机制,才能持续发挥激励、约束作用,真正做到踏石留印、抓铁有痕,把作风建设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经过多年探索和实践,我们在贯彻群众路线方面建立了很多行之有效的制度。但要看到,改进作风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不可能一蹴而就。特别是当前,作风建设正处在不进则退的关键期、破解难题的攻坚期,如果没有制度上的规范、机制上的创新,就不可能解决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就很难从根本上刹住“四风”,已经取得的成果也会丧失。我们要打赢改进作风这场硬仗,很重要的就是要在创新制度机制上有所作为,努力为坚持群众路线提供制度保障。 建立长效机制,首先要梳理完善现有制度机制。对实践检验行之有效的,要长期坚持;对不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的,要抓紧修订完善,重点在纠治训风演风、治松治软、端正选人用人导向、加强经费物资管理、装备采购、大项工程建设等方面,拿出解决问题的真招实策。 建立长效机制,必须研究建立新的制度规定。要坚持纠建并举,一边抓教育整治,一边抓建章立制,把教育实践活动中好的经验做法及时上升为制度规范,每批教育实践活动都要形成一批制度成果。 建立长效机制,还要强化制度执行力。“有制度不执行,比没有制度危害还要大”。制度一经形成,就要严格遵守,坚持制度面前人人平等、执行制度没有例外。要用严明的制度、严格的执行、严密的监督,维护制度的严肃性和权威性,真正形成用制度管人、管事、管权的良好局面。 第1页共1页

关于建立健全作风建设长效机制的实施方案

关于建立健全作风建设长效机制的实施方案 公司各部门: 为进一步巩固和扩大我公司“作风建设年”活动成果,推动我公司作风建设深入开展,建立健全作风建设长效机制,创造良好的工作氛围,促进公司各项事务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目标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抓作风建设、促创业创新”为主题,以巩固作风建设年成果,确保作风建设取得实效为目的,针对当前管理中的薄弱环节,认真做好建章立制工作,把落实整改措施与加强制度建设结合起来,与开展2014年作风建设重点工作和具体活动结合起来,使作风建设制度化、规范化,努力构建作风建设长效机制。 二、建立健全作风建设长效机制的内容 (一)建立健全学习和宣传教育机制 1.建立和完善定期学习制度。坚持和完善支部学习制度和各部门业务学习制度。党支部每年组织一次作风建设专题教育活动。通过开展读书活动、举办学习论坛、开展专题讨论交流等形式,组织党员干部特别是中层领导干部深入学习领会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八大精神,全面贯彻落

实科学发展观,着力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头脑、指导实践。认真学习十八大对教育工作、文化工作提出的重大任务和方针政策以及现代经济、科技、法律和社会管理知识,加快知识更新,优化知识结构。 2.开展作风建设专题教育活动。每年抓好一至两项专题教育活动。2014年重点抓好整治“四风”专题教育。 3.开展多种形式的作风建设宣传活动。 4.发挥先进典型的导向和示范作用。结合年度考核评比和评优评先,树立党员干部加强作风建设的先进典型,以文件、宣传报道、表彰会等形式,大力宣传他们的优良作风、高尚品德和先进事迹,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表率作用,在公司兴起学先进、比先进、赶先进的热潮。 5.建立健全党员干部作风教育培训制度。把加强作风建设的内容纳入公司干部培训计划;作为签订领导干部党风廉政承诺书和落实党风廉政责任制的重要内容,努力增强作风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建立健全联系和服务师生长效机制 1.健全为员工办实事制度。坚持以人为本理念,以项目为中心,以保障和改善员工工作、学习、生活条件为重点,进一步健全为员工办实事制度和机制。今年要重点抓好规划的基本建设建设项目和公司文化建设项目。 2.完善员工诉求表达机制。加强对公司各类意见箱、投

关于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的思考(通用版)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关于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的 思考(通用版) Safety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production management. Safety and production are in 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

关于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的思考(通用 版) 1安全质量标准化长效机制运行程序 按照系统理论的戴明模型,安全质量标准化长效机制运行程序包括五部分主要内容:工作现状评价;策划;实施与运行;检查与考核;工作现状再评价。程序运行从工作现状评价开始,依次进行到工作现状再评价,完成一次循环,同时开始下一次循环。由此循环往复,从而实现逐次提高,持续改进。 2安全质量标准化长效机制实施办法 2.1工作现状评价 各单位、各部门按照《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标准及考核评级办法》的要求,定期组织一次全方位的安全质量标准化大检查。检查内容包括:采煤、掘进、机电、运输、通风、地质等各专业井下现

场管理、地面大型设备和规章制度、图纸资料等。检查覆盖率要达到100%。通过检查,客观反映各单位的安全质量标准化管理现状。将检查问题专人负责,分类汇总,归档整理。 2.2策划 (1)确立安全质量标准化目标根据集团公司安全质量标准化总体安排和工作现状评价结果,各单位、各部门要制定年度、季度和月度矿井及各专业安全质量标准化目标。 (2)制定安全质量标准化实施办法根据确立的安全质量标准化目标,各单位、各部门要制定相应的安全质量标准化实施办法,对保证目标实现做出明确、具体和详细的规定。 2.3实施与运行 (1)建立健全安全质量标准化规章制度按照《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标准及考核评级办法》的要求,各单位、各部门必须建立健全安全质量标准化检查、评比、考核和奖惩制度。认真组织检查和评比,召开考核会议进行严格奖惩。 (2)保障安全质量标准化投入各单位、各部门要根据安全质量标

关于建立农村基础设施管理的长效机制的建议

关于建立农村基础设施管理的长效机制的议案 提案人:XXX 近年来,随着新农村建设的进一步深入,各项基础设施行政村全覆盖,公共设施的后续管护问题日益凸显。 一、农村基础设施管理存在的问题 1、农村道路监管维护不到位 目前,全区各镇大部分行政村(居)的农村道路都有明确的建造单位,然而,只有交通局农路办建设的路有管护费、有责任制、有考核,其他部门建设的路无人分管,无管护费、维修费等,结果造成一些农村水泥路由于在修建过程中偷工减料,或者在使用过程中超强度使用,公路用不了多长时间就会坑坑洼洼,却没有后续维护跟上。 1、农村基础设施有人建无人管 目前,全区各镇大部分行政村(居)的基础设施都有明确的建造分管单位,涉及到交通局、国土局、开发局、水利局、农工办、移民办等,建设的项目包括水泥路、桥梁、涵闸、排涝站、电灌站、防渗渠、渡槽等,且项目建设投资量巨大。然而这些耗资巨大的设施都处于无人管理的状态,基本上是政府无偿服务、农民无偿使用,人人又使用的权力,却没有人履行监督管理的义务。结果造成一些农村水泥路由于在修建过程中偷工减料,或者在使用过程中超强度使用,公路用不了多长时间就会坑坑洼洼;有的村虽然用起了自来水,但自来水时有时无,不能满足农民日常生活;有的村健身器材被偷走或遭损坏;“农家书屋”要么书籍不能满足农民需求,要么不开放,要么利用率低,只是为了应付上级检查的摆设。从实际情况来看,农村基础设施的维护管理确实存在着很大漏洞。 2、农村基础设施的日常维护、后续投入资金不足 农村基础设施不仅无人管,更重要的是无钱管。农村基础设施缺乏维护资金,政府只管前期投入建设,不管后期维护资金的投入,致使农村基础设施日常维护、后续投入资金不足。目前,农村基础设施维修费用基本是由村集体承担,然而,

城市管理执法过程中怎样形成长效机制的问题的研究

城市管理执法过程中怎样形成长效机制的问题研究 摘要: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中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城市化进程也以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展开,但随之产生的一系列社会问题正在制约着城市发展,成为城市化进程继续健康和可持续推进的瓶颈。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国家采取了多项措施加以改善。城市管理执法部门作为国家采取的行政执法措施,在促进城市规范有序发展的过程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同时,作为一个新生事物也存在许多不足之处。过去的经验证明,缺乏系统的长效机制是执法过程中的一块短板,它直接影响到工作效果,这个问题亟待解决完善。建立一个城市管理行政执法的长效机制,不仅可以实现有限行政执法资源的优化配置,还可以提高行政执法效率,同时,也能建设一支更专业更有素质的行政执法队伍,为和谐社会的建设贡献更多的力量。 关键词: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城市化进程长效机制城市发展 一、目前城市管理执法工作的法律依据 1996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颁布施行,对于规范行政处罚的设定和实施,保障和监督行政机关有效实施行政管理,维持公共利益和社会秩序,保护行政管理相对人的合法权益起了很好的促进作用。行政处罚法是为了规范行政处罚的设定和实施,保障和监督行政机关有效实施行政管理,维护公共利益和社会秩序,保护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根据宪法规定制定的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的出台,标志着行政执法这种执法类型以法律的形式正式确立了下来,这项法律不仅规范了执法者的执法行为,也保障了被执法主体的合法权益,促进了社会的稳定和发展。这部法律也成为城市管理执法部门的基本执法依据。① 我国行政处罚法第十六条规定:“国务院或者经过国务院授权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可以决定一个行政机关行使有关行政机关的行政处罚权,但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处罚权只能由公安机关行使。”依据这条法规,经国务院批准进行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试点的城市所成立的“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其根本职责、任务就是集中行使有关行政机关的行政处罚权。② 2002年8月,在杭州、哈尔滨、青岛、苏州等进行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试点的城市,在撤并有关行政机构的同时,都成立了一个新部门——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的建立表明城市发展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已经影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这样就要求必须依靠专业化的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力量解决这些问题,保障良好的社会经济发展环境。 2008年1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是为了加强城乡规划管理,协调城乡空间布局,改善人居环境,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制定的法律法规。城市管理执法局根据这项法律的规定,也履行着部分行政执法权。③ 我国城乡规划法第四十四条规定:“在城市、镇规划区内进行临时建设的,应当经城市、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批准。临时建设影响近期建设规划或者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实施以及交通、市容、安全等的,不得批准。 临时建设应当在批准的使用期限内自行拆除。 临时建设和临时用地规划管理的具体办法,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制定。”④另外,根据各城市颁布的地方性法规,各地的城市管理执法局执法内容不尽相同,不过大致都包括了市容环境卫生、城市规划管理(无证违法建设处罚)、道路交通秩序(违法占

中共南宁市委南宁市人民政府关于建立城市管理长效机制的决定

中共南宁市委、南宁市人民政府关于建立城市管理长效机制的决定 (2007年12月24日中共南宁市委南宁市人民政府 南发〔2007〕46号) 为进一步提高城市管理水平,营造更加优良的投资环境和人居环境,加快构建开放南宁、和谐南宁,建设区域性国际城市,现就建立我市城市管理长效机制作出如下决定。 一、重要意义、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 (一)重要意义。建立城市管理长效机制是构建开放南宁、和谐南宁,建设区域性国际城市的根本要求和重要手段。建立城市管理长效机制,就是以数字化、网络化等现代高科技为手段,依据城市管理的一系列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及标准来促进城市管理实现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长效化的过程。建立城市管理长效机制,有利于政府降低城市管理成本,提高城市管理效率,更好地履行公共服务职能;有利于化解城市管理过程中的各种矛盾,提高政府公信力程度,树立政府良好形象,促进社会更加和谐;有利于巩固城市建设管理成果,提高城市文明程度,促进城市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此,全市各级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建立城市管理长效机制的重要意义,加强协调,上下联动,全力推进建立城市管理长效机制工作。 (二)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树立社会、环境、经济效益相统一的发展理念,按照把首府南宁建设成为区域性信息交流中心和区域性国际城市的要求,以数字化城管系统为依托,坚持城市管理重心下移、以人为本、依法治市,科学管理,依法管理,民主管理,严管重罚,严格问责,堵疏结合,提高素质,综合治理,完善社会公共管理职能,建设和谐有序、整洁美观的城乡环境,建立健全城市管理长效机制,提升首府城市管理现代化水平,促进社会和谐,推动我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三)基本原则。建立城市管理长效机制必须坚持以下五个原则。 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实行政府统一领导,分级管理,重心下移,进一步下放城市管理权限,强化城市管理中的事件属地管理、部件属主管理,突出城区、街道、社区、单位、居民在城市管理中的主体作用。 建管并重、标本兼治的原则。把加强城市管理工作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采取各种治本措施,加快形成城市建设与管理“功能互补、有机衔接、优势整合、协调推进”的良好局面。 依法行政、以人为本的原则。完善城市管理的法规、规章、制度和标准,切实做到城市管理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文明执法、人本执法、规范执法和严格执法。 突出重点、综合整治的原则。突出重点,集中时间、集中力量解决城市管理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对城市环境进行综合整治,改善城市景观面貌,提高城市管理水平。 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原则。推进政企、政事和管养分离,加快市场化运作和社会化经营进程,全面引入竞争机制,探索政府主导、企业和社会多方参与的城市管理新途径,建立和完善城市管理长效机制。 (四)总体目标。城市管理体制得到进一步理顺,建立“统一领导、分级管理,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城市管理体制,形成“整合资源,信息共享;统一监督,两级指挥;重心下移,四级联动;综合执法,全面覆盖”的城市管理新格局,形成比较完善的城市管理制度体系,形成人财物相统一、责权利相一致、奖惩与监督落实到位的运行机制。行政执法工作规范、全面、高效,政府的公共服务和公共管理水平明显提高,依法管理城市的能力显著增强。城市基础设施优质、安全、高效运行,城市功能不断得到完善。市民素质不断提高,城市文明程度进一步提升。推进我市成为“全国文明城市”和国家卫生城市,营造一流的人居环境和

创新思路,加强大联动长效机制建设确保城市管理综合治理实效

创新思路,加强大联动长效机制建设 确保城市管理综合治理实效 面对城市发展进程快速推进、流动人口迅速增加的新情况,位于城郊接合部的地区,如何有效医治城市管理中的顽症?在城市管理中,城管、工商、卫监、环保、公安、等部门怎样实现协同执法、提高效率?建立大联动长效机制,不乏为行之有效的途径。仙霞地区半年多大联动联合执法实践,有力地证明了这一行之有效的方法。 仙霞地区由于KTV等娱乐场所众多,从业人员多,外来人员在仙霞地区内租住人员较多,导致了各类设摊商贩云集于仙霞地区随处占道设摊,经营夜排档、小百货,造成了夜间辖区市容环境脏乱、交通拥堵,并有泛滥之势。尽管城管进行多次整治,也组织过突击联合整治,但效果不明显,针对上述突出问题,今年仙霞街道召开各相关部门会议,研究对策,最终确定了开展仙霞地区以大联动形式集中整治的方案。 此次集中整治由仙霞街道牵头,自2011年5月12日起采取大联动模式,每天由仙霞街道书记、主任、科长轮流带班,组织了区工商局1人、药品食品监督所1人、长宁交警支队2人执法车1辆、仙霞市容所2人环卫清运车1辆、城管大队机动队6人执法车1辆、城管六分队5人执法车1辆、市容指导员10人执法车1辆、派出所副所长带领2名警察1辆警车,一起参与执法保障。每天出动近30人次,从晚上7点一直至凌晨2点,对辖区内的夜排档进行全面整治,对辖

区乱设摊容易出现的地点,反复进行集中巡查整治。大联动实行综合治理的形式,采用多部门、多层面、多重点、多方法。 一、宣传教育先行。我们采取整治前张贴公告,并加强大联动执法现场的宣传教育力度,使群众明确整治要求,了解整治目的,理解整治难度,进而支持大联动整治。 二、整治方法由刚性执法向柔性执法转变。 不是单纯等摊贩设摊后,再进行暂扣取缔,而是在对夜间设摊的治理上,坚持巡查整治与固守相结合,我们坚持在他们还未出摊前即进行固守和管理,使摊贩无法随地设摊,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水城路仙霞路、水城路虹古路、古北路茅台路夜间乱设夜排挡现象明显改观,仙霞路水城路口、水城路洛城广场、茅台路水城路口乱设摊经营小百货情况明显减少。 三、发现难点、重点问题有针对性进行解决。 太阳市场西南侧商户夜间跨门烧烤烟雾缭绕,影响居民的问题,我们在仙霞街道的牵头组织下,联系九华集团、周桥工商所,太阳市场等部门逐户上门做好宣传教育工作,通过耐心细致的工作,敦促商户自行整改不再进行烧烤经营。 从实践情况看,大联动工作机制的构建是一项涉及面广,需要有关部门共同发挥作用的社会工程,也是抓住结合点、找准切入口,及时处臵和化解城市管理中的违法违章问题,用体制创新破解城市管理难题的好方法。 1、联动工作机制可以充分发挥各部门的责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