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态分布原理

正态分布原理
正态分布原理

正态分布 (一)正态分布 正态分布的概率密度

如果连续型随机变量 的概率密度为

(4.29)

其中

,则称随机变量 服从参数为 , 的正态分布,记作

正态分布的数学期望和方差

正态分布的图形有如下性质:

1.它是一条以直线

为对称轴的钟形曲线;

2.它以横轴为渐近线,并且在

处有拐点;

3.它在

处取得最大值,最大值为:

由此可见,标准差越大 ,的图形就越平缓,标准差越小,

的图形就越陡峭。

正态分布的分布函数

, (4.30)

(二)标准正态分布

标准正态分布的概率密度

参数

的正态分布,称为标准正态分布,记为

。标准正态

分布的概率密度通常用

表示,

,(4.31)

的图形如图4.12所示,它是一条以纵轴为对称轴的钟形曲线。

图4.12 标准正态分布概率密度函数

标准正态分布的分布函数

标准正态分布的分布函数通常用表示,

,(4.32)

图4.13 标准正态分布函数

标准正态分布函数表

对于非负的实数,可由标准正态分布函数表,直接查出的数值。对于负的实数,根据标准正态分布的对称性,可由下式

(4.33)

计算出数值。

标准正态分布分位数

设随机变量服从标准正态分布,对于给定的概率水平,满足等式

(4.34)

的正数,称为标准正态分布的水平的双侧分位数;满足等式

(4.35)的正数,称为标准正态分布的水平的上侧分位数。

图4.14 正态分布双侧分位数

例4.21假设,求下列概率:

1.;

2.;

3.;

4.。

1.

2.

3.

4.

(三)正态分布与标准正态分布的关系

如果,则

于是,在正态分布与标准正态分布的概率密度和、分布函数

和之间存在下列关系式:

1.

(4.36)

2.

(4.37)

3.(

4.38)

这就是说,计算任一正态分布随机变量的概率都能通过标准正态分布来实现。

例4.22设,求下列概率:

1.

2.

解因为,所以。

1.

2.

例4.23设,求下列概率:

1.

2.

3.

1.

2.

3.

从上面的结果可以看出,事件的概率很小,因此的取值几乎

全部落在区间内,超出这个范围的可能性还不到。这就是在产品质量控制中有重要应用的准则。

(四)正态分布的应用

正态分布在概率论和统计学的研究及应用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它在各种概率分布中居首要地位,是抽样和抽样分布的理论基础。这是因为:

1.客观世界的许多现象都可以利用正态分布来近似地描述其统计规律性。例如,人的身高和体重,电子产品的使用寿命,原材料的物理特性,各种各样的测量误差…… 都可以看作是具有“两头小,中间大”分布特征的随机变量。具有这种特征的随机变量,一般可以认为是近似服从正态分布的。

2.正态分布是许多重要分布的极限分布。例如可以用正态分布来近似二项分布。

3.正态分布在统计推断中有重要的应用。例如分布,分布和分布都是服从正态分布的随机变量的函数。

二项分布的正态近似

德莫佛—拉普拉斯定理设随机变量服从参数为,的二项分布,

那么,当充分大时,近似服从参数为,的正态分布

。也就是说,当充分大时,近似服从标准正态分布。

在实际应用中,除要求比较大外,还要求,和

例4.24假设产品的优质品率为30 %。试求在1000件产品中,优质品件数在280件和350件之间的概率。

解设表示在1000件产品中优质品的件数,则服从参数为,

的二项分布。根据德莫佛–拉普拉斯定理,近似服从参数为

,的正态分布,于是有

五鹤续断多糖的提取及动态分布规律的研究

五鹤续断多糖的提取及动态分布规律的 研究 (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 【摘要】目的以恩施州道地药材——五鹤续断为原料,初步研究其多糖提取分离及其动态分布规律。方法采用石油醚脱脂、热水浸提、乙醇沉淀分离、sevage脱蛋白、冷冻干燥等方法提取分离续断多糖,并采用蒽酮比色法测定续断多糖的含量,了解其多糖的动态分布规律。结果在提取2次、加料液比为1∶20、提取时间2 h、提取温度为95 ℃时,续断多糖得率最高,三年生续断根多糖分布最高。结论五鹤续断多糖分布规律为:三年生根>两年生根>一年生根>叶,人工种植的续断根>野生根。 【关键词】五鹤续断多糖提取分离分布规律 Abstract:ObjectiveTo extract and separate polysaccharide in Dipsacus asper and extract polysaccharide and study its regularities.MethodsDuring the extraction of polysaccharide, the effects of extraction times, temperature, proportion and time on yield of polysaccharide investigated by orthogonal experiment. The

separation procedure of precipitation with alcohol and purification from the removing proteins and fats were analyzed. The contents of polysaccharides were determined by anthrone colorimetry. Results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optimum parameters were as follows: 2 times extraction ratio of material solvent 1:20, the time 2h, the temperature was 95℃. ConclusionThe regularities of polysaccharide distribution in Dipsacus asper is as follows: the polysaccharide in the roots grew for three years >the one for two years>for one year>the one in the leaves, the cultivation Wu-He Dipsacus roots >the wild form. Key words:Wu-He Dipsacus asper;Polysaccharide;Extraction;Separation procedure;The regularities of distribution 五鹤续断属于川续断科植物(Dipsacus asper),药用部位为其干燥根,其产地以湖北鹤峰县、五峰县为主,并且是川续断中的优质品[1],具有补肝益肾、续接筋骨、抗骨质疏松、止血安胎等功效,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腰膝酸软,跌打损伤,骨折,腰椎骨质增生,先兆性流产和习惯性流产等症状[2]。 已有研究表明,续断根的热水提取物中存在着抗补体多糖和具免疫调节活性的高分子活性成分[3]。多糖尤其是中药多糖因具有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及抗肿瘤等药理作用,而且几乎没有毒性,愈来愈成为当前的研究热点。本研究以五鹤续断为原料,探究续断多糖的提取

(项目管理)正态分布原理PMP项目管理分享资料

正态分布 (一)正态分布 正态分布的概率密度 如果连续型随机变量的概率密度为 ,(4.29) 其中,,则称随机变量服从参数为,的正态分布,记作。 正态分布的数学期望和方差 正态分布的图形有如下性质: 1.它是一条以直线为对称轴的钟形曲线; 2.它以横轴为渐近线,并且在处有拐点; 3.它在处取得最大值,最大值为: 由此可见,标准差越大,的图形就越平缓,标准差越小,的图形就越陡峭。 正态分布的分布函数 ,(4.30)(二)标准正态分布

标准正态分布的概率密度 参数,的正态分布,称为标准正态分布,记为。标准正态分布的概率密度通常用表示, ,(4.31)的图形如图4.12所示,它是一条以纵轴为对称轴的钟形曲线。 图4.12 标准正态分布概率密度函数 标准正态分布的分布函数 标准正态分布的分布函数通常用表示, ,(4.32)

图4.13 标准正态分布函数 标准正态分布函数表 对于非负的实数,可由标准正态分布函数表,直接查出的数值。对于负的实数,根据标准正态分布的对称性,可由下式 (4.33) 计算出数值。 标准正态分布分位数 设随机变量服从标准正态分布,对于给定的概率水平,满足等式 (4.34)的正数,称为标准正态分布的水平的双侧分位数;满足等式 (4.35) 的正数,称为标准正态分布的水平的上侧分位数。

图4.14 正态分布双侧分位数例4.21假设,求下列概率: 1.; 2.; 3.; 4.。 解 1. 2. 3. 4. (三)正态分布与标准正态分布的关系 如果,则

于是,在正态分布与标准正态分布的概率密度和、分布函数和之间存在下列关系式: 1. (4.36) 2. (4.37) 3.( 4.38) 这就是说,计算任一正态分布随机变量的概率都能通过标准正态分布来实现。 例4.22设,求下列概率: 1. 2. 解因为,所以。 1. 2.

地理空间分布特征完整版

地理空间分布特征 HUA system office room 【HUA16H-TTMS2A-HUAS8Q8-HUAH1688】

地理事物空间分布特征描述专题 一、点状事物分布特征描述 1.(2011课标卷)下图示意2007年中国大陆制造业企业500强总部的空间分布。读 图,回答下列问题。 简述中国大陆制造业企业500强总部空间分布的特点。(6分) 2.下图表示2009年我国八大经济区地级市工业竞争力空间格局。 简述我国各地级市工业竞争力的空间分布特征(6分) 3.分析该流域城镇的地理分布特点。(4分) 答: 二、线状地理事物的分布特征描述

(单条线描述)下图是我国某区域≥10℃积温等值线图(单位:℃) 4.描述4500 ℃等积温线的分布特征。(6分 (多条线描述)5.读“我国某区域年等降水量分布图”,概括图中降水量线分布特点。 (6分) 三、面状地理事物分布特征描述 6.(2009浙江卷)读下图中国部分区域水土流失状况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图示区域中,水土流失地区分布规律是什么? 7.据图2分别归纳南疆、北疆绿洲农业空间分布的形态特征并说明其自然原因。 (湖北省黄冈中学2016届高三5月第一次模拟考试)根据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 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福建省年降水量分布图 (1)描述福建省年降水量空间分布特征,并分析其影响因素。(10分) (1)年降水量线的分布与海岸线大体平行;(2分)年降水量大致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起伏式递增;(2分)山地多于平原。(2分)形成原因:福建降水主要由东南季风带

来湿润水汽受地形抬升形成;(2分)两大山带中一些海拔较高的山峰,降水量多;(2分)闽东南沿海地区地势起伏较小,地形对气流的抬升作用弱,降水少。 答案 1.【参考答案】 分布不均衡(2分); 集中分布在东部沿海省市(2分); 以环渤海地区(或京津冀地区)、长江三角洲地区最为集中(2分); 西北部的省区总部数量较少。(2分) 2.地级市工业竞争力的空间分布不均,地区差异大;(2)东部地带地级市的共轭竞争力 较强,中西部地带地级市的工业竞争力较弱;(2)大部分省会城市和直辖市的工业竞争力强。(2分) 3. 分布极不均匀,主要集中于西南地区; 沿河流与交通线分布。 4. 4500 ℃等积温线大体沿秦岭-淮河分布;(2分) 东段(110°E以东):大致为东西走向;(2分) 西段(110°E以西):大致为西南-东北走向。(2分) 5. 大体呈东北-西南方向延伸(与海岸平行);

大数据基本概念及技术

大数据是当前很热的一个词。这几年来,云计算、继而大数据,成了整个社会的热点,不管什么,都要带上“大数据”三个字才显得时髦。大数据究竟是什么东西?有哪些相关技术?对普通人的生活会有怎样的影响?我们来一步步弄清这些问题。 一、基本概念 在讲什么是大数据之前,我们首先需要厘清几个基本概念。 1.数据 关于数据的定义,大概没有一个权威版本。为方便,此处使用一个简单的工作定义:数据是可以获取和存储的信息。 直观而言,表达某种客观事实的数值是最容易被人们识别的数据(因为那是“数”)。但实际上,人类的一切语言文字、图形图画、音像记录,所有感官可以察觉的事物,只要能被记下来,能够查询到,就都是数据(data)。

不过数值是所有数据中最容易被处理的一种,许多和数据相关的概念,例如下面的数据可视化和数据分析,最早是立足于数值数据的。 传统意义上的数据一词,尤其是相对于今天的“大数据”的“小数据”,主要指的就是数值数据,甚至在很多情况下专指统计数值数据。这些数值数据用来描述某种客观事物的属性。 2.数据可视化 对应英语的data visulization(或可译为数据展示),指通过图表将若干数字以直观的方式呈现给读者。比如非常常见的饼图、柱状图、走势图、热点图、K线等等,目前以二维展示为主,不过越来越多的三维图像和动态图也被用来展示数据。 3.数据分析 这一概念狭义上,指统计分析,即通过统计学手段,从数据中精炼对现实的描述。例如:针对以关系型数据库中以table形式存储的数据,按照某些指定的列进行分组,然后计算不同组的均值、方差、分布等。再以可视化的方式讲这些计算结果呈现出来。目前很多文章中提及的数据分析,其实是包括数据可视化的。

统计学三大分布与正态分布的关系

统计学三大分布与正态分布的关系[1] 张柏林 41060045 理实1002班 摘要:本文首先将介绍2χ分布,t 分布,F 分布和正态分布的定义及基本性质, 然后用理论说明2χ分布,t 分布,F 分布与正态分布的关系,并且利用数学软件MATLAB 来验证之. 1. 三大分布函数[2] 1.12χ分布 2()n χ分布是一种连续型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这个分布是由别奈梅 (Benayme)、赫尔默特(Helmert)、皮尔逊分别于1858年、1876年、1900年所发现,它是由正态分布派生出来的,主要用于列联表检验。 定义:若随机变量12n ,,X X …X 相互独立,且都来自正态总体01N (,) ,则称统计量2222 12n =+X X χ++…X 为 服从自由度为n 的2χ分布,记为22~()n χχ. 2χ分布的概率密度函数为 122210(;),2()200n x n x e x n f x n x --?≥??=Γ???? ,2χ分布的密度函数图形是一个只取非负值 的偏态分布,如下图.

卡方分布具有如下基本性质: 性质1:22(()),(())2E n n D n n χχ==; 性质2:若221122(),()X n X n χχ==,12,X X 相互独立,则21212~()X X n n χ++; 性质3:2 n χ→∞→时,( n )正态分布; 性质4:设)(~2 2n αχχ,对给定的实数 ),10(<<αα称满足条件: αχχαχα==>? +∞ ) (222 )()}({n dx x f n P 的点)(2 n α χ为)(2n χ分布的水平α的上侧分位数. 简称为上侧α分位数. 对不同的α与n , 分位数的值已经编制成表供查用. 2()n χ分布的上α分位数 1.2t 分布 t 分布也称为学生分布,是由英国统计学家戈赛特在1908年“student”的笔名首次发表的,这个分布在数理统计中也占有重要的位置. 定义:设2 ~0~X N χ(,1),Y (n ),,X Y 相互独立,,则称统计量 T = 服从自由度为n 的t 分布,记为~()T t n . t 分布的密度函数为

高中地理 原理规律大归纳

高中地理原理规律大归纳 1.经度的递变 向东度数增大为东经度,向西度数增大为西经度。 2.纬度的递变 向北度数增大为北纬度,向南度数增大为南纬度。 3.纬线的形状和长度 所有纬线都是互相平行的圆,赤道是最长的纬线圈,由此往两极逐渐缩短。 4.经线的形状和长度 所有经线都是交于南北极点的半圆,长度都相等。 5.南北半球的划分 赤道以北为北半球,以南为南半球。 6.东西半球的划分 20°W往东至160°E为东半球,20°W往西至160°E为西半球。 7.高中低纬的划分 南北纬30°之间为低纬度,30°-60°之间为中纬度,60°-90°之间为高纬度。 8.比例尺大小与图示范围 相同图幅,比例尺愈大,表示的范围愈小;比例尺愈小,表示的范围愈大。 9.地图上方向的确定 ①一般情况,“上北下南,左西右东”;②有指向标的地图,指向标的箭头指向北方;③经纬网地图,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10.等高线的疏密与坡度 同一幅地图中等高线越密,坡度越陡。

11.等高线的凸向与地形 等高线向高处凸出的地方为山谷,向低处凸出的地方为由脊。 12.不同日期的分界线 零点经线往东至日界线为地球上的“今天”,往西至日界线为地球上的“昨天”。 13.天体系统的层次 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总星系→河外星系 14.地球生命存在的原因 ①比较稳定和安全的宇宙环境;②日地距离适中,地球表面温度适宜,存在液态水;③地球体积和质量适中,有足够引力吸引大量气体,形成大气层。 15.月相的变化 ①新月(农历初一、彻夜不见);②上弦月(初七、初八、上半夜西方天空);③满月(十五、十六、通宵可见);④下弦月(二十二、二十三、下半夜东方天空)。16.地球的自转 ①方向(自西向东、北极上空俯视呈逆时针方向、南极上空俯视呈顺时针方向); ②周期(1恒星日,即23时56分4秒);③速度(角速度:除极点外,其它各点均为15°/时;线速度:1670COSФ km/h);④地理意义(a.昼夜更替,周期为1太阳日,即24小时。b.经度每隔15°,地方时相差1小时,越向东,地方时越早,c.地球表面水平运动的物体,其运动方向发生一定的偏转,北半球向右,南半球向左)。 17.北极星的地平高度与当地纬度的关系 北半球观测,北极星的地平高度与当地纬度相等。 18.地球的公转 ①轨道(椭圆轨道1月初近日点,7月初远日点);②方向(自西向东、北极上空俯视呈逆时针方向,南极上空俯视呈顺时针方向);③周期(1恒星年,即365日6时9分10秒;回归年,即365日5时48分46秒);④速度(角速度为1°/d,线速度约为30km/s;近日点快,远日点慢);⑤地理意义(a.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b.四季和五带的划分)。 19.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以北半球为例) 从冬至到第二年夏至,太阳直射点自23°26ˊS向北移动,经过赤道(春分时),到达23°26ˊN;从夏至到冬至,太阳直射点自23°26ˊN向南移动,经过赤道(秋分时),到达23°26ˊS。其周期为1回归年,即365日5时48分46秒。

数学课堂中的动态分布

数学课堂中的“动态分布” ——对《中点四边形》课堂教学的反思 高邮市甘垛镇初级中学分校 陈佳骐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如何构建信息技术与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机整合是一个新的问题。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几何画板”软件凭着强大的数和形的表现功能,为数学活动奠定了良好的环境基础,促使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与教学模式的变革,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分析能力、创新精神、协作精神与学习兴趣的目标。本文结合《中点四边形》的教学案例,巧妙地运用几何画板引导数学教学活动,提出自己的一点看法。 关键词:几何画板 中点四边形 数学教学 动态与以前《中点四边形》的教学设计不同,教者适宜地运用几何画板作为教学工具,为数学活动搭建了探索的平台,让学生思考、探究和创新,使良好的教学效果在现代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巧妙整合中应运而生。教者设计的课件虽没有绚丽夺目的动画,却很好地把握住了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时机,特别是几何画板的运用,不仅在教学的重点、难点上寻求了突破,更重要的是极大地提高了数学课堂上学生学习的效率,为构建“灵动”而有效的数学课堂提供了可能。 1. 对中点四边形内容的简要分析: 《中点四边形》是苏科版九年级上1.5《中位线》第二课时的教学内容。教材中,该内容只是以例题的形式出现,而在中点四边形相关结论的探索上应该是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学生是在已经学习了平行四边形和特殊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判定,以及中位线的性质基础之上来探索中点四边形的形状,知道中点四边形的形状与原四边形对角线之间的联系。 2. 几何画板在中点四边形教学中的应用 教者从生活中最常见、最简单的“窗户”入手展开本节课的教学活动,避免了以前教学中运用大量的图片、时间去创设问题情境。这样既直接明了,又给接下来的探索活动提供了时间上的保证。

大数据概述及基本概念

考试:大数据概述及基本概念 试卷年份:2015年 题量:10题 答题时间:分钟 总分:100分 合格线:60分 1 【单选】下列不属于商业大数据类型的是() A. 传统企业数据 B. 机器和传感器数据 C. 社交数据 D. 电子商务数据 A B C D 正确答案:D 2 【单选】信息技术是指有关信息的收集、识别、提取、变换、存贮、传递、处理、检索、检测、分析和利用等的技术。凡涉及到这些过程和技术的工作部门,都可称作()部门 A. 技术 B. 研究 C. 信息 D. 管理 A B C D 正确答案:C 3 【单选】数据本身所承载的信息内容是指() A. 内容维度 B. 关系维度 C. 时空维度 D. 维度的交叉综合 A B

C D 正确答案:A 4 【多选】大数据平台的三个重要的技术部分有() A. 数据交易技术 B. 数据交互技术 C. 数据存储技术 D. 数据处理技术 A B C D 正确答案:A B D 5 【多选】互连网上出现的海量信息可以划分为三种,分别为() A. 结构化信息 B. 非结构化信息 C. 半结构化信息 D. 特殊化信息 A B C D 正确答案:A B C 6 【多选】“大数据”的特点是() A. 数据体量大 B. 数据类别大 C. 数据处理速度快 D. 数据真实性高 A B C D 正确答案:A B C D 7 【判断】结构化数据是指不方便用数据库二维逻辑表来表现的数据()

A. 正确 B. 错误 正确 错误 正确答案:错误 8 【判断】数据存储是大数据平台的根本。没有了存储平台,数据也就没有了载体() A. 正确 B. 错误 正确 错误 正确答案:正确 9 【判断】可视化是给机器看的,数据挖掘就是给人看的() A. 正确 B. 错误 正确 错误 正确答案:错误 10 【判断】全球数据的90%产生于过去2年内() A. 正确 B. 错误 正确 错误 正确答案:正确

中国植被分布规律

中国植被分布规律 植被地理分布主要决定于热量和降水量,水热结合导致植被沿纬度地带性分布。从沿海向内陆随着降水量变化而使植被沿经度地带性更替。海拔的离度变化形成了植被的垂直地带性。这三方面的结合决定了一个地区植被的基本特点。 (一)中国植被的水平分布规律 1.纬向变化规律我国东南半部是季风区,发育着各种类型的中生性森林,由于自北而南的热量递增,明显地依次更替着下列森林带:寒温带针叶林带,温带针阔叶混交林带,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热带季雨林、雨林带和赤道雨林带。 2。经向变化规律由于我国东临太平洋,因而夏季东南季风的强弱决定着降水的多少。自东南往西北,距海愈远,东南季风力量愈弱,降水愈少,所以植被按东南一西北近乎经度方向按下列规律更替: (1)温带针阔叶混交林或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地区, (2)温带草原地区,在这地区内由东向西随着干燥度的递增,依次出现森林草甸草原带,典型草原带,荒漠草原带; (3)温带与暖温带荒漠地区,从东到西按水分状况可分为东阿拉善一西鄂尔多斯草原化荒漠,中亚东部荒漠和中亚西部荒漠。 3。我国植被水平分布的几个特点 (1)由于青藏高原的存在,迫使高原面上的西风环流向南北两侧分流,其北支急流加强了蒙古一西伯利亚高压,使其具有荒漠气候,故在北纬35”一50。之间形成了广阔的温带荒漠,

成为世界上纬度最北的荒漠。蒙古一西伯利亚高压反气旋使草原向东南方向扩展,直达欧亚草原区的最南界,而且华北暖温带落叶阔叶林也偏向干旱性。 (2)由于冬半年寒潮向南侵入低纬地区,因此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季雨林出现一定数量的落叶成分,同时热带植被也向南退到北回归线以南的南海沿岸一线。 (3)滇南和藏南的东喜马拉雅山地的热带山地植被向北挺进可达北纬29”,其原因是青藏高原隆起后,夏季强大湿热的西南季风受东喜马拉雅山和横断山脉阻挡,产生大量降雨,为热带雨林发育创造条件。同时由于青藏高原的屏障作用,使寒潮不能到达藏南也是重要原因之一。 (4)我国亚热带地区面积广阔,南北延伸纬度达12。。夏季在强盛的太平洋东南季风影响下,炎热多雨,发育着广阔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而在欧亚大陆的其它同纬度地区则为亚热带荒漠和稀树草原,或夏千冬湿的地中海硬叶常绿林和灌丛。 (二)中国山地植被垂直分布的规律性 1.我国湿润区的山地植被带谱结构和特征 (1)山地植被垂直带谱的系列特点决定于山地所处的纬度,带谱的结构从北向南趋于复杂,层次增多。 (2)山地植被垂直带谱的各个垂直带的海拔高度位置随纬度带由北向南而相应升高。 (3)每一个纬度地带的山地植被垂直带谱中,都具有本地带特有的山地植被类型,反映了水平气候地带的特征。 (4)在旱季显著的山地,同一垂直带谱内阴坡与阳坡的森林植被类型有较大差别;而在较湿润和旱季不明显的山地,阴阳坡的森林类型差别不大。 2.我国干旱区山地植被垂直带谱结构和待征 (1)从东到西,随着干旱程度的加强,山地植被的基带由:草甸草原—典型草原—荒漠草原—温带荒漠。 (2)从东到西,山地森林带的位置由基带上升到中山带,这是与山地湿润带在干旱地区的上移相关的植被地理分布现象。 (3)草原带位置也由东向西升高,在草原地区,它们是基带;到了荒漠地区的!妇地则成为第二垂直寸告。 (4)在干旱地区,气候愈干旱,山地植被垂直带谱结构愈趋于简化。 (5)干旱地区山地植被垂直带谱的坡向性十分显著,而在湿润区由于湿度条件较一致,不同

正态分布的特点和应用

正态分布的特点和应用: 1、集中性:正态曲线的高峰位于正中央,即均数所在的位置; 2、对称性:正态曲线以均数为中心,左右对称,曲线两端永远不与横轴相交; 3、均匀变动性:正态曲线由均数所在处开始,分别向左右两侧逐渐均匀下降; 4、正态分布有两个参数,即均数μ和标准差σ,可记作N(μ,σ):均数μ决定正态曲线的中心位置;标准差σ决定正态曲线的陡峭或扁平程度。σ越小,曲线越陡峭;σ越大,曲线越扁平; 5、u变换:为了便于描述和应用,常将正态变量作数据转换; 应用 1. 估计频数分布一个服从正态分布的变量只要知道其均数与标准差就可根据公式即可估计任意取值范围内频数比例; 2. 制定参考值范围(1)正态分布法适用于服从正态(或近似正态)分布指标以及可以通过转换后服从正态分布的指标。(2)百分位数法常用于偏态分布的指标。表3-1中两种方法的单双侧界值都应熟练掌握; 3. 质量控制:为了控制实验中的测量(或实验)误差,常以作为上、下警戒值,以作为上、下控制值。这样做的依据是:正常情况下测量(或实验)误差服从正态分布; 4. 正态分布是许多统计方法的理论基础。检验、方差分析、相关和回归分析等多种统计方法均要求分析的指标服从正态分布。 许多统计方法虽然不要求分析指标服从正态分布,但相应的统计量在大样本时近似正态分布,因而大样本时这些统计推断方法也是以正态分布为理论基础的。 估计正态分布资料的频数分布例:某地1993年抽样调查了100名18岁男大学生身高(cm),其均数=172.0cm,标准差s=4.0cm,①估计该地18岁男大学生身高在168cm以下者占该地18岁男大学生总数的百分数在1个标准波动外的一半,即(1-68.3%)/2=15.65%

由地图分析我国人口分布动态变化及未来趋势预测--李馨桐

由地图分析我国人口分布动态变化及未来趋势预测 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地理科学专业李馨桐学号:1251410047 日期2012.1.22 摘要:本文通过近百年人口分布地图及数据,详细研究了我国人口分布规律,即东南人口密聚、西北人口稀疏;不同的行政区域,人口密度相差悬殊,但都形成了各自的人口中心;人口重心经度向东、纬度先升后降,总体偏东南。大致预测了本世纪人口分布变化趋势,即人口分布现有的不均衡却相对于发展相适宜的人口分布状况将持续很长时间。但晋陕甘宁及东北地区随着技术的提高与国家政策的配合,移民将增加。黄河、长江及东南沿海仍为人口分布最密集区。川黔滇区由于长年的人地饱和,地质灾害频繁,人口将减少。蒙新、青藏伴随着西部开发的号召人口将稳步增加。 关键词:人口分布因素特征动态变化趋势 一、地图分析人口分布动态变化 1.人口分布概念 1980年有人提出,人口分布是指“一定时期定居在一定地区的人口数量”。后来又有人概括为“人口在地面上某一区域内所占的空间位置”。以后的研究证明这种定义是初步的、不完全的。只注意了空间,忽略了另一个重要范畴—时间。因此,有人进一步提出了一个趋于全面的定义,即人口分布是指“人口在一定地域范围内某一时间的集聚状况,时间方面表现为静态分布和动态分布,空间方面表现为水平分布和垂直分布。”还有人认为人口分布是“人口数量、人口再生产类型、人口变动(自然增减和机械增减)、人口质量以及人口构成的组合所形成的地域结构。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的差异性。”这两种定义虽然说法不同, 但在时间和空间两个范畴内认识人口分布问题是共同的。著名人口地理学家胡焕庸先生指出“人口的地域分布是人口过程在空间上的表现形式。”他认为,研究这种过程在时间上的演变和空间上的差异是人口地理学的中心内容。这一定义是比较简明的、全面的。胡先生也认为人口地域分布是涉及到人口再生产、人口结构、城镇化、迁移、人种和民族分布等许多方面的广泛概念。但在狭义上理解的情况下,则把人口分布只看做是人口数量地域差异的状况。 2. 人口分布的现状及变化 对中国人口分布的现状目前论述的较多。从各个不同侧面分析了以下几点: (1)从全国来看,东南人口密聚、西北人口稀疏。 胡焕庸先生1935年提出的“缓浑——腾冲线”是体现我国人口地区分布差异的一

高斯分布背景模型原理

高斯分布背景模型原理 背景差分法的关键是背景图像的描述模型即背景模型,它是背景差分法分割运动前景的基础。背景模型主要有单模态和多模态两种,前者在每个背景像素点上的颜色分布比较集中,可以用单分布概率模型来描述,后者的分布则比较分散,需要用多分布概率模型来共同描述。在许多应用场景,如水面的波纹、摇摆的树枝,飘扬的红旗、监视器屏幕等,像素点的值都呈现出多模态特性。最常用的描述场景背景点颜色分布的概率密度模型(概率密度分布)是高斯分布(正态分布)。 1 单高斯分布背景模型 单高斯分布背景模型适用于单模态背景情形, 它为每个图象点的颜色建立了用单个高斯分布表示的模型) ,(,t t x N σμ其中下标t 表示时间。设图象点的当前颜色度量为t X ,若(,,)ttt p N X T μσ ≤ (这里p T 为概率阈值) , 则该点被判定为前景点, 否则为背景点(这时又称t X 与) ,(,t t x N σμ相匹配)。 在常见的一维情形中, 以t σ表示均方差, 则常根据/t t d σ的取值 设置前景检测阈值:若/t t d T σ>,则该点被判定为前景点, 否则为背 景点。 单高斯分布背景模型的更新即指各图象点高斯分布参数的更新。引入表示更新快慢的常数——更新率α, 则该点高斯分布参数的更新可表示为 1(1)t t t d μαμα+=-?+? (1)

21(1)t t t d σασα+=-?+? (2) 单高斯背景模型能处理有微小变化与慢慢变化的简单场景,当较复杂场景背景变化很大或发生突变,或者背景像素值为多峰分布(如微小重复运动)时,背景像素值的变化较快,并不是由一个相对稳定的单峰分布渐渐过度到另一个单峰分布,这时单高斯背景模型就无能为力,不能准确地描述背景了。]1[ 2 混合高斯分布背景模型 与单高斯背景模型不同,混合高斯背景模型对每个像素点用多个高斯模型混合表示。设用来描述每个像素的高斯分布共K 个(K 通常取 3—5个),象素uv Z 的概率函数: ,,,1()(,,)K u v j u v u v j u v j u v j P Z N Z ωμ ==∑∑ 其中,j uv ω是第j 个高斯分布的权值, 背景建模和更新过程(仅针对单个像素): 1.初始化:第一个高斯分布用第一帧图像该点的像素值作为均值或前N 帧图像该点的像素值的平均值作为均值,并对该高斯分布的权值取较大值(比其它几个高斯分布大)。其余的高斯分布的均值均为0,权重相等,所有高斯函数的方差取相等的较大值。 2.权值归一化 3.选取背景

(完整版)地域分异规律

穿衣指数是根据自然环境对人体感觉温度起主要影响的天空状况、气温、湿度及风等气象条件,对人们适宜穿着的服装进行分级,以提醒人们根据天气变化适当着装。读我国某日穿衣指数落区图,回答1-2题。 1.如图所示,由海南背心—广西、湖南短袖—湖北衬衣—河南西服—河北、辽宁大衣—吉林、黑龙江厚羽绒服的变化体现了地理环境 A.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B.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C.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D.非地带性现象 2.新疆和海南的穿衣指数不同,反映了区域环境的 A.整体性 B.联系性 C.开放 性 D.差异性 下图为我国某区域年降水量及植被类型分布。读图,完成3-4题。 4、图中甲、乙、丙、丁四地的典型植被分别是 ( ) A.草甸灌丛、常绿阔叶林、高寒草原、高寒荒漠 B.高寒荒漠、高寒草原、常绿阔叶林、草甸灌丛

C.高寒荒漠、草甸灌丛、常绿阔叶林、高寒草原 D.常绿阔叶林、高寒草原、高寒荒漠、草甸灌丛 4、导致甲、乙、丙植被更替的直接原因是 ( ) A.热量 B.降水 C.地形 D.土壤 读南美洲自然带分布图,回5-6题 5.自然带①出现在南回归线附近的沿海 地区,这种分布属于( ) A.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现象 B.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现象 C.垂直地域分异现象 D.非地带性地域分异现象 6.自然带②南北延伸较长,主要是受到沿岸( ) A.向南流动的寒流影响 B.向北流动的暖流影响 C.向南流动的暖流影响 D.向北流动的寒流影响 读“安第斯山西坡不同地带垂直景观略图”,完成7~10题。 7.甲、乙、丙代表的景观分别是( ) A.雨林常绿硬叶林荒漠或半荒漠 B.雨林常绿硬叶林草原 C.雨林落叶阔叶林草原 D.雨林落叶阔叶林荒漠或半荒漠 8.甲、乙、丙景观体现的地域分异规律是 A.纬度地带性规律 B.经度地带性规律 C.垂直分异规律 D.地方性分异规律 9.影响图中5°S~30°S安第斯山垂直自然带分布较少的主要因素是( ) A.热量 B.光照 C.水分 D.相对高度10.图示山麓自然带中,导致丙自然带所跨纬度最大的主要因素是( ) A.纬度位置B.海陆分布 C.洋流 D.地形 导致100N-50S和300S-370S两段垂直自然带数量差异的原因是() A.相对高度洋流 B.地形洋流 C.纬度海陆分布 D.纬度相对高度读图,读图,回答11~12题。 11.最适合图的图名

正态分布定义 (2)

正态分布 科技名词定义 中文名称:正态分布 英文名称:normal distribution 定义1:概率论中最重要的一种分布,也是自然界最常见的一种分布。该分布由两个参数——平均值和方差决定。概率密度函数曲线以均值为对称中线,方差越小,分布越集中在均值附近。 所属学科:生态学(一级学科);数学生态学(二级学科) 定义2:一种最常见的连续性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 所属学科:遗传学(一级学科);群体、数量遗传学(二级学科) 本内容由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 百科名片

编辑本段 正态分布的由来 normal distribution 正态分布 一种概率分布。正态分布是具有两个参数μ和σ2的连续型随机变量的分布,第一参数μ是服从正态分布的随机变量的均值,第二个参数σ2是此随机变量的方差,所以正态分布记作N(μ,σ2 )。服从正态分布的随机变量的概率规律为取与μ邻近的值的概率大,而取离μ越远的值的概率越小;σ越小,分布越集中在μ附近,σ越大,分布越分散。正态分布的密度函数的特点是:关于μ对称,在μ处达到最大值,在正(负)无穷远处取值为0,在μ±σ处有拐点。它的形状是中间高两边低,图像是一条位于x轴上方的钟形曲线。当μ=0,σ2 =1时,称为标准正态分布,记为N(0,1)。μ维随机向量具有类似的概率规律时,称此随机向量遵从多维正态分布。多元正态分布有很好的性质,例如,多元正态分布的边缘分布仍为正态分布,它经任何线性变换得到的随机向量仍为多维正态分布,特别它的线性组合为一元正态分布。 正态分布最早由A.棣莫弗在求二项分布的渐近公式中得到。C.F.高斯在研究测量误差时从另一个角度导出了它。P.S.拉普拉斯和高斯研究了它的性质。 生产与科学实验中很多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都可以近似地用正态分布来描述。例如,在生产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产品的强力、抗压强度、口径、长度等指标;同一种生物体的身长、体重等指标;同一种种子的重量;测量同一物体的误差;弹着点沿某一方向的偏差;某个地区的年降水量;以及理想气体分子的速度分量,等等。一般来说,如果一个量是由许多微小的独立随机因素影响的结果,那么就可以认为这个量具有正态分布(见中

如何有效使用强制正态分布法

如何有效使用“强制正态分布法”? “强制正态分布法”大多为企业在评估绩效结果时所采用。该方法就是按事物的“两头小、中间大”的正态分布规律,先确定好各等级在被评价员工总数所占的比例,然后按照每个员工绩效的优劣程度,强制列入其中的一定等级。GE前任首席执行官杰克·韦尔奇凭借该规律,绘制出了著名的“活力曲线”。按照业绩以及潜力,将员工分成ABC三类,三类的比例为: A类:20%;B类:70%;C类:10% 。 对A类这20%的员工,韦尔奇采用的是“奖励奖励再奖励”的方法,提高工资、股票期权以及职务晋升。A类员工所得到的奖励,可以达到B类的两至三倍;对于B类员工,也根据情况,确认其贡献,并提高工资。但是,对于C类员工,不仅没有奖励,还要从企业中淘汰出去。综观“强制分布法”,具有如下优点:一、等级清晰、操作简便 等级划分清晰,不同的等级赋予不同的含义,区别显着;并且,只需要确定各层级比例,简单计算即可得出结果。 二、刺激性强 “强制分布法”常常与员工的奖惩联系在一起。对绩效“优秀”的重奖,绩效“较差”的重罚,强烈的正负激励同时运用,给人以强烈刺激。

三、强制区分 由于必须在员工中按比例区分出等级,会有效避免评估中过严或过松等一边倒的现象。 随着杰克·韦尔奇和他的GE成功,“强制分布法”得到了国内外越来越多企业的青睐。许多大企业纷纷采用此方法,按照不同的绩效等级,对员工进行奖惩。在实践中,一些企业也如GE一样取得了成效,但同时,也有为数不少的企业,尝到了失败的苦涩。 珠三角有一家音响器材厂,老板禀性敦厚,原本生意不错。为了使公司管理走向正规,开始了轰轰烈烈的考核。他们采用“强制分布法”,将考核结果分为四级,分别是:优异10%;优秀10%;一般75%;较差5% 。对考核“优异”的员工,工资上调20%;考核“优秀”的员工,工资上调5%;对考核“一般”的员工,不长工资,根据当月效益,给予一定的奖金(优异和优秀的员工也可同样获得);对考核“较差”的员工,无任何奖励,并且限期改善绩效,否则只能淘汰。没有想到,考核开始了,该老板的烦恼也开始了。该老板遇到的问题有如下几个:一、团队合力问题 排在“优异”的毕竟只有10%,排名“优秀”的员工对此颇有微词。有的甚至距“优异”只差个小数点,但最后得到的奖励却相距甚远。并且,绩效“一般”的员工更不平衡,奖励都让你们拿了,工作也由你们干好了。大家开始出工不出力。排名“优异”的员工受到排挤,情绪也开始消沉起来。 二、分数的公正性问题 有的部门,整体员工素质与绩效都很不错,部门内评价“一般”的,也许到部门

地理分布图的判读方法与技巧

地理分布图的判读方法与技巧 纵观近几年的高考地理试题,读图分析类的题型在高考试题中所占分值比重很大。很多试题都是“以图入题”,几乎是“题题有图,无图不成题”。经常是在一道大题中,图表多达3—4幅的现象,可以说是将地理的图表功能、图文结合的特色演绎得淋漓尽致。地理新课程目标之一是“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如果一个高中毕业生对中国和世界的基本状况没有一个清晰的“图”的概念,在接触到地理事物时不注意先去判明其区位,对各类地理事物之间的关系不能作出判断,那当然不能算完全合格。地理图像是地理的第二语言,它能够提供比文字描述更为丰富的地理信息,由于从地理图像中可以进行多层次地获取与分析信息、归纳与评价信息,因而能够很好地考查学生的空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分析统计图表的能力,因此地理图表的判读技能是中学地理教学的一个重点,也是历届高考文综地理试题的一个最大特色。 地理分布图在常考地理图表中所占比例大,以分布图为信息载体,侧重于考查学生对材料分析处理能力、地理空间位置判断能力和地理原理迁移应用能力。 一、应在复习中帮助学生梳理地理分布图的类型 地理分布图类型复杂多样,首先,做到心中有数。按照地理事物在图形中分布的范围和形状,将分布图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1.点状地理分布图 点状地理分布图表示的地理事物是标定在图上离散的点。①表示分布地点:如我国水电站的分布(只表示其空间位置)。②表示类别:用不同图例区分,如我国有色金属矿的分布。③表示数量:用定位符号的大小来区分(或同时在符号旁边注明绝对数量)。 2.线状地理分布图 线状地理分布图常用线状符号来表示交通线、河流、洋流、等值线等。读线状地理分布图要注意事物的起止点、事物的沿途变化和事物的走向。线状地理分布图注重同一空间不同地理知识之间的联系,认识不同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地理事物空间位置和相互影响的结构体系。 3.面状地理分布图 面状地理分布图表示地形区、气候区、农业地域、工业区等地理事物。①表示分布范围:在地图中用封闭的界线,或用一种图例把具有某种专题事物的分布范围画出来,表示呈面状分布的某种事物的分布。②表示类别:在某种地理事物的分布范围内,用不同的颜色或图例,在各个范围内用不同图形加以区分。③表示数量:常用散点法(点数多少)、等值线法。读面状地理分布图,要明确事物

2017继教001-考试:大数据概述及基本概念

考试:大数据概述及基本概念 1 【单选】下列不属于商业大数据类型的是() ? A. 传统企业数据 ? B. 机器和传感器数据 ? C. 社交数据 ? D. 电子商务数据 ? A ? B ? C ? D ?正确答案:D 2 【单选】信息技术是指有关信息的收集、识别、提取、变换、存贮、传递、处理、检索、检测、分析和利用等凡涉及到这些过程和技术的工作部门,都可称作()部门 ? A. 技术 ? B. 研究 ? C. 信息 ? D. 管理 ? A

? B ? C ? D ?正确答案:C 3 【单选】数据本身所承载的信息内容是指() ? A. 内容维度 ? B. 关系维度 ? C. 时空维度 ? D. 维度的交叉综合 ? A ? B ? C ? D ?正确答案:A 4 【多选】大数据平台的三个重要的技术部分有()? A. 数据交易技术 ? B. 数据交互技术 ? C. 数据存储技术

? A ? B ? C ? D ?正确答案:A B D 5 【多选】互连网上出现的海量信息可以划分为三种,分别为()? A. 结构化信息 ? B. 非结构化信息 ? C. 半结构化信息 ? D. 特殊化信息 ? A ? B ? C ? D ?正确答案:A B C 6 【多选】“大数据”的特点是() ? A. 数据体量大

? C. 数据处理速度快 ? D. 数据真实性高 ? B ? C ? D ?正确答案:A B C D 7 【判断】结构化数据是指不方便用数据库二维逻辑表来表现的数据() ? A. 正确 ? B. 错误 ?正确 ?错误 ?正确答案:错误 8 【判断】数据存储是大数据平台的根本。没有了存储平台,数据也就没有了载体()? A. 正确 ? B. 错误 ?正确

如何描述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特征

如何描述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特征(特点) 一、点状地理事物的描述 试题通常以某一区域图为背景图来呈现点状事物的分布状况,在读图时要注意从点的大小、疏密、组成的形状来观察点状事物代表的含义。 描述的角度:疏密+数量+极值+方位。具体描述:①总体分布特征(疏密状况,是否均衡;如果不均,哪多,哪少); ②极值区位置名称(最多、最少、最集中的地带在哪,沿什么线分布,或者说出最稠密或最稀薄区的地区名称等。)③点组成的形状——反应什么规律。其他——大小,代表的含义(如城市等级),点的动态变化等。当然,描述时要看图说话,突出重点,因题而宜(不一定要面面俱到)。 【例1】(2013四川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下图是甲国地图。甲国是美国重要的服装进口国,服装生产中心在A城;首都B城是该国重要的工业中心,纺织、食品、制糖是其主要工业部门。 与甲国东部城市比较,指出该国西部城市分布的突出特点。(6分)

【答案】城市分布较密集(2分);主要分布在铁路沿线(或湖、海沿岸及其附近)(2分);多等级较高的城市(2分)。 提示:本题没有考查图示区域城市的分布特点,而是让学生通过观察该区域东西城市分布的差异,说出西部地区城市的分布特点。侧重考查图示信息的获取能力和比较分析能力。注意从疏密和城市等级两角度解答。 【例2】(2011课标卷)下图示意2007年中国大陆制造业企业500强总部的空间分布。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简述中国大陆制造业企业500强总部空间分布的特点。

【答案】分布不均衡。集中分布在东部沿海省市,以环渤海地区(或京津冀地区)、长江三角洲地区最为集中。西北部的省区总部数量较少。 二、线状地理事物的分布 线状地理分布图,常用线状符号来表示交通线、河流、山脉、等值线等。带箭头的表示动态,不带箭头的表示静态。线段的长短、粗细表示量的大小(或标上数值)。具体可分为两类: (1)描述一条线(通常为等值线)的分布情况

城市地域分布规律

(2010·北京卷文综第11题) 图5为中国某平原城市城区7月地表平均温度分布图。 图5 .据图可以推断,从1982年到2004年该城区 A.建筑物占地面积增加B.南北部道路密度差异加大C.商业区向城区中心集中D.空间形态没有发生变化

(2010·海南地理)某沿海城市人口达1,600万,约60%居住在离市中心3千米的范围内。城市人口54%居住在贫民窟。下图示意该城市与大型商贸中心不同距离段的用地构成。据此完成5~7题。 5.影响该城市大型商贸中心区位的主导因素是 A.工业B.行政中心 C.海洋运输和贸易D.居民人口密度 6.该城市开发最充分的区域距离大型商贸中心 A.0~8km B.9~16km C.17~24km D.25~35 km (2010·南京三模)

5.圈中A处建大型批发市场的主要优势是 A.交通便利,地价低B.人口密集,靠近市场 C.位于城市的几何中心处D.劳动力资源丰富 6.该城市工业区布局的特点是 A.位于河流下游方向B.在城市盛行风下风方向 C.沿铁路线分布D.离城区较远,多沿交通线分布 30.近年来,苏州市沿江地带形成以冶金、能源、纺织、化工、粮油等基础产业为主的产业群体。下图中的Ⅰ、Ⅱ、Ⅲ示意苏州市城市化、工业化发展走廊。正确表述图中城市等级或服务范围的是( ) A.苏州市有4个城镇等级 B.昆山服务范围最广 C.常熟、张家港、太仓的服务范围层层嵌套 D.苏通大桥建成通车后,苏州市的服务范围扩大

为“某特大城市中心商务区白天人口与夜间人口密度变化图”。白天人口主要指工作人口,夜间人口主要指居住人口。完成33—34题: 33.中心商务区白天人口与夜间人口密度的变化直接反映( ) A .中心商务区地价高于工业区 B .中心商务区工业用地减少 C.住宅区与中心商务区分离 D .工业区与中心商务区分离 34.中心商务区白天人口与夜间人口密度变化的必备条件是( ) A .城市服务等级提高 B .城市交通条件改善 C .城市流动人口增加 D.城市生态环境优化 47.读“某地区土地利用变化图”,分析回答问题: (1)此图反映了该地区的 过程。 (2)该过程使图中城市日益突出的环境污染包括:_ _污染、 污染、 污染、__ 污染等。 (3)若该地区的风向风速玫瑰图(每一个风羽表示0.5米/秒)如下所示则该地盛行风是 。若在该地建一个化工厂,仅考虑大气污染因素应布局在城市郊外的 方向。 年份 1970 1975 1980 1985 1990 1.0 0.6 0.8 1.2 夜间人口 1.4 白天人口 与1970年人口密度的比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