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万县长江大桥的分析报告

关于万县长江大桥的分析报告
关于万县长江大桥的分析报告

关于万州万州长江大桥的分析报告

二〇一二年十月三十号

《工程力学》学习项目一:工程结构受力分析

【任务描述】以小组为单位,选取某个实际工程为研究对象(如某座斜拉桥、某座拱桥、某个挡土墙、某个码头、某个房屋结构等),小组内部研讨分析该结构荷载的传递(受力图描述),完成一篇自拟题目的报告。

【时间要求】利用课余时间,2周内完成。

【项目咨询】1、任何问题可首先与对应班级负责人联系咨询;2、直接与指导教师进行联系

学习任务单一

一、概述:

万州长江大桥原名万县长江大桥,公路桥。万州长江公路大桥建在现重庆市万州区黄牛孔子江江面,是连接318国道线的一座特大型公路配套桥,是长江上第一座单孔跨江公路大桥,也是当时世界上同类型跨度最大的拱桥。全桥长814米,宽23米,桥拱净跨420米,桥面距江面高140米。主桥于1994年5月开工建设,1997年5月竣工通车。大桥在中国土木工程学会2004年第16届年会上入选首届《全国十佳桥梁》,名列拱桥首位。

万州长江大桥全长856.12米,主拱圈为钢管混凝土劲性骨架箱型混凝土结构,主跨420米,桥面宽24米,为双向四车道,是世界最大跨径的混凝土拱桥。由重庆交通大学土木建筑学院顾安邦教授主研完成,设计施工技术的研究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该桥为劲性骨架钢管混凝土上承式拱桥,单孔跨江,无水下基础,跨度雄居世界同类桥梁首位。主拱圈采用钢管与劲性骨架组合的钢筋混凝土箱形截面,采用缆索吊装和悬臂扣挂的方法施工。该桥的建成,使我国的拱桥建筑水平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万县长江大桥是国家主干线上海至成都公路在重庆万州跨越长江的一座特大型公路桥梁。大桥主孔跨径420m,全长856m,桥面全宽24m,桥高147m(枯水位以上)。主拱轴线为悬链线,矢跨比1/5,拱轴系数1.6。拱圈为单箱三室截面,箱高7m,宽16m,拱箱标准段顶、底板各厚0.4m,腹板厚0.3m,拱脚段顶、底板各厚0.8m,腹板厚0.6m。拱上及引桥为同一孔跨贯通布置,共27孔30.668m预应力混凝土T梁,桥面连续。拱圈采用钢管混凝土劲性骨架外包C60级高强混凝土复合结构。其中钢管混凝土劲性骨架先期是施工构架,在拱圈形成后它就成为拱圈内的劲性钢筋。下部结构为钢筋混凝土重力式桥台;引桥上部结构为预应力钢筋混混凝土简支梁,下部结构为钢筋混凝土薄壁墩。大桥于1994年5月开工、1997年6月竣工,是当

时世界上跨径和规模最大的钢筋混凝土拱桥。

二、该桥的技术特点:

1、计算特点:

在设计上开拓性地提出了拱圈强度验算的非线性综合分析法,对拱圈形成过程仿真,可以分析各种非线性影响,建立了施工过程非线性稳定分析法,可以考虑几何非线性、材料非线性、个体结构先期失稳对整体稳定性的影响;研究出能确保骨架线性

安装精度和拱圈混凝土浇筑中结构安全的二级施工控制方法。

通过对万县长江大桥的线性分析发现:(1)混凝土徐变收缩(时间效应)使拱的挠度、钢骨架和混凝土应力增加较多。(2)几何非线性对这种类型的劲性骨架拱桥影响不大,可以忽略。(3)若有较好的传力条件则钢管屈服不会使结构应力分布和变形发生较大变化。

2、在施工中成功开发了钢管混凝土劲性骨架成拱方法:

以轻质高强的钢管混凝土作拱圈劲性骨架。研究和实践证明,钢管混凝土具有套箍(高强)、模版、支架三种作用,较好地解决了用钢量省、施工安装重量轻、方便而承载力又高的矛盾。既节省了钢材的使用量,又加大了拱跨,大大节约了资金投入。钢管混凝土既是发展大跨拱桥的新材料,又具有优异的劲性骨架性能。

采用劲性钢管骨架法施工的拱桥,其施工步骤是先安装劲性钢管骨架,并向钢管内泵送混凝土,形成钢管混凝土劲性骨架。然后分环浇筑拱圈混凝土,劲性骨架则由独立的杆件逐步的成为拱圈截面的永久性配筋。全施工过程按结构性质讲,将经历五种状态:(1)劲性骨架状态,这纯粹是处在弹性工作阶段的的钢结构问题。在泵送管内混凝土时,混泥土重量仍是荷载,而承重结构只是钢结构。

(2)劲性骨架里填充混凝土状态。向安装好的劲性钢管骨架内泵送混凝土,形成钢管混凝土劲性骨架,钢管与混凝土共同受力。

(3)劲性骨架的一部分被混凝土包裹的状态:当混凝土还未硬

凝时,混凝土重量仍是荷载。但当混凝土硬凝之后,由于混凝土的截面比骨架杆件大,在结构受力时,主要是由混凝土截面承受轴向应力及应变,而骨架杆件因为截面较小,其作用次之。这是即使钢管因应力过大而屈服,也不可能带来任何危险。应按照杆件的第二类稳定问题,考虑材料的非弹性,以及横向荷载,推算压杆的变形及其承载能力。

(4)劲性骨架全部被包裹的状态。此时整个构件形成混凝土拱肋。

(5)成桥状态。可以完全算是混凝土拱了。

3、大吨位、多节段缆索吊装悬拼技术:

劲性骨架36节段无支架缆索吊装当时在国内尚属首次。全桥骨架共36节桁段吊运安装逐步由两岸拱脚向拱顶进行悬拼,直至合拢。安装高程由扣索调整。每节桁段组成一个“扣索单元”,其中第一段悬拼,第二段“临扣”,第三段“正扣”。全桥36节段共设12组“正扣”,2组“临扣”(两岸各一半)

扣锚体系的计算采用电算程序仿斜拉桥安装顺序进行,按索力大小及计算高程进行张拉、扣挂,直至合拢。

三、该工程的主要新技术应用与科技创新:

1、设计计算方法方面:

提出了拱圈强度验算的非线性综合分析法,并通过了1/5节段模型试验验证;根据有限元基本原理,建立了施工过程非线性稳定性分析方法,并通过1/10全桥模型试验验证;根据劲性骨架混凝土拱桥的特点,提出了两级控制的施工控制方法,使大跨混凝土拱桥的施工控制技术走向科学化;通过研究变截面空心薄壁杆几何特性、力学特性的变化规律,提出了变截面空心薄壁高立柱稳定计算的解析公式;

2、施工工艺技术方面:

根据四川省率先修建钢管混凝土拱桥的实践经验,提出了钢管混凝土劲性骨架的成拱方法,发展了大跨混凝土拱桥建造技术;发展了大吨位、多节段缆索吊装、扣挂悬拼技术;发展了桥用高强混凝土配制、生产、输送(长距离、大落差、双泵接力)工艺技术;根据传统的(拱圈混凝土浇筑)多点法,提出"六工作面"对称同步浇筑法,发展了拱圈混凝土的均衡浇筑技术;

3、新材料、新结构措施应用方面:

在桥梁领域首次采用钢管混凝土、C60高强混凝土为拱圈材料,并形成新的复合结构,为桥用高强材料和复合结构提供了新经验;针对大桥两岸地质特点,提出了组合式钢架桥台的创新设计;采用系列技术措施,解决了大跨混凝土拱桥上构造轻型化问题;针对万州地区酸雨严重的大气环境,采用了混凝土表面防护技术。

二〇一二年十月三十号

南京长江大桥简介_1

南京长江大桥简介 导读:位于南京市西北面长江上,连通市区与浦口区,是一座我国自己设计建造的双层双线公路、铁路两用桥,1968年12月29日竣工。 上层的公路桥长4589米,车行道宽15米,可容4辆大型汽车并行,两侧还各有2米多宽的人行道;下层的铁路桥长6772米,宽14米,铺有双轨,两列火车可同时对开。其中江面上的正桥长1577米,其余为引桥,公路引桥采用富有中国特色的双孔双曲拱桥形式。公路正桥两边的栏杆上嵌着200幅铸铁浮雕,人行道旁还有150对白玉兰花形的路灯,南北两端各有两座高70米的桥头堡,堡内有电梯可通铁路桥、公路桥及桥头堡上的了望台。堡前还各有一座高10余米的工农兵雕塑。南堡下是一个风景秀丽的公园。 一九六八年十二月十八日,中国自行设计和施工的南京长江大桥建成通车。它标志着中国桥梁建设的一个飞跃。南京长江大桥被收入世界吉尼斯纪录。 长江从西至东横贯江苏省,此段全长四百二十五公里,阻隔地处长江南北两岸的城乡陆路交通。一九五八年九月,中国政府决定兴建南京长江大桥。一九六0年九月主要工程江心桥墩动工时,正值中国三年经济困难时期,大桥建设资金缺乏,建筑材料供应紧张,接着“文化大革命”的派性斗争波及大桥工地;使工程处于瘫痪状态,幸而已故周恩来总理在关键时刻坚决支持南京长江大桥的建设工作,对建桥工人发出指示,不能停工,继续架设钢梁使铁路通车。南京长江大桥

建设工程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得以顺利建成。 南京长江大桥选址在南京市下关和浦口之间。由于这里水深三十至四十米,水下泥沙覆盖层厚,江底岩层情况复杂。外国桥梁专家曾经预言:在南京造桥,基础工程这一关就过不了。但是中国建桥工人和技术人员凭着聪明才智,根据江底不同的水文地质情况,分别采取几种类型的管柱基础和沉井基础,攻克了基底质量检验与水下焊接、氧割等技术难题,终于在一九六八年建成了南京长江大桥,这是桥梁工程中的一大创举,在当时国际上是属罕见。 南京长江长桥是一座铁路、公路两用桥,上层为公路桥,下层为双线铁路桥,正桥十孔,全长一千五百七十七米,连同两端引桥总长:铁路桥长六千七百七十二米,公路桥长四千五百八十九米,宽十五米。 南京长江大桥的建成,使南来北往的火车由过去靠轮渡过江的一个半小时缩短为二分钟,大大方便了长江两岸的物资交流和人员来往,对促进经济发展和改善人民生活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

南京长江大桥简介_参考资料(精华版)

《南京长江大桥简介》 南京长江大桥简介(一): 南京长江大桥简介 南京长江大桥位于南京市鼓楼区下关和浦口区桥北之间,是长江上第一座由中国自行设计 和建造的双层式铁路、公路两用桥梁,在中国桥梁史乃至世界桥梁史上具有重要好处,是20 世纪60年代中国经济建设的重要成就、中国桥梁建设的重要里程碑,具有极大的经济好处、 政治好处和战略好处。 长江大桥是南京的标志性建筑、江苏的文化符号,共和国的辉煌,也是中国著名景点之一,被列为新金陵四十八景。从1970年至1993年,先后接待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及600多个外国代表团,来此观览的国内外游客更是难以计数。 长江大桥建设8年,耗资达2.8758亿人民币,耗用38.41万立方米混凝土、6.65万 吨钢材。1960年以世界最长的公铁两用桥被载入《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2014年7月入 选不可移动文物。2016年9月入选首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名录。 2016年6月,国家发改委同意对南京长江大桥公路桥进行封闭维修改造,于2016年 10月28日22点整全封闭维修,历时27个月,总投资10.9亿元人民币。 南京长江大桥简介(二): 南京长江大桥简介 南京长江大桥位于南京市鼓楼区下关和浦口区桥北之间,是长江上第一座由中国自行设计 和建造的双层式铁路、公路两用桥梁,在中国桥梁史乃至世界桥梁史上具有重要好处。南京长 江大桥是中国东部地区交通的关键节点,上层为公路桥,长4589米,车行道宽15米,可容 4辆大型汽车并行,两侧各有2米多宽的人行道,连通104国道、312国道等跨江公路,是 沟通南京江北新区与江南主城的要道之一;下层为双轨复线铁路桥宽14米、全长6772米, 连接津浦铁路与沪宁铁路干线,是国家南北交通要津和命脉。长江大桥是南京的标志性建筑、 江苏的文化符号,共和国的辉煌,也是中国著名景点之一,被列为新金陵四十八景。从1970 年至1993年,先后接待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及600多个外国代表团,来此观览的国内外游客更是难以计数。1960年以世界最长的公铁两用桥被载入《吉尼斯世界 纪录大全》,2014年7月入选不可移动文物。2016年9月,入选首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 产名录。同年10月,南京长江大桥于2016年10月28日22点整全封闭维修,历时27个月。 南京长江大桥简介(三): 长江大桥简介: 南京长江大桥位于长江下游345公里处,中国江苏省南京市下关和浦口之间,是一座铁路、公路两用的特大双层钢桁梁桥。大桥是华东交通的关键工程,上层为路宽15米、全长4588米的四车道公路桥,连通104国道、312国道等跨越长江的公路网;下层为宽14米、 全长6772米的双轨复线铁路桥,连接津浦铁路与沪宁铁路,使中国交通大动脉京沪铁路得以 贯通,是南北交通要津和命脉。大桥由正桥和引桥两部分组成,正桥9墩10跨,长1576米,

关于长江大桥的资料

武汉长江大桥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武昌蛇山和汉阳龟山之间的江面上,是新中国成立后在长江上修建的第一座复线铁路、公路两用桥,也是长江上的第一座大桥,被称为“万里长江第一桥”。是武汉市的标志性建筑。 武汉长江大桥是苏联援华156项工程之一,于1955年9月动工,1957年10月15日正式通车,全长1670余米。上层为公路桥,下层为双线铁路桥,桥身共有8墩9孔,每孔跨度为128米,桥下可通万吨巨轮,8个桥墩除第7七墩外,其它都采用“大型管柱钻孔法”,这是由我国首创的新型施工方法,凝聚着我国桥梁工作者的机智和精湛的工艺。 武汉长江大桥将武汉三镇连为一体,极大的促进了武汉的发展。同时,大桥连接起中国南北的大动脉,串起被长江分隔的京汉铁路和粤汉铁路,形成完整的京广铁路,对促进南北经济的发展、国民经济建设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1956年6月毛泽东提写的“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正是武汉长江大桥对沟通中国南北交通的重要作用真实写照。作为新中国建设成就的一个重要标志,大桥图案入选1962年4月开始发行的第三套人民币,是中国著名的旅游景点之一。2013年5月3日,武汉长江大桥入选《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桥为公路铁路两用桥,上层为公路,双向四车道,两侧有人行道;下层为复线铁路。全桥总长1670米,其中正桥1156米,西北岸引桥303米,东南岸引桥211米。从基底至公路桥面高80米,下层为双线铁路桥,宽14.5米,两列火车可同时对开。上层为公路桥,宽22.5米,其中:车行道18米,设4车道;车行道两边的人行道各2.25米。桥身为三联连续桥梁,每联3孔,共8墩9孔。每孔跨度为128米,为终年巨轮航行无阻起了很大的作用。 武汉长江大桥是新中国成立后在“天堑”长江上修建的第一座大桥,也是古往今来,长江上的第一座大桥,是我国第一座复线铁路、公路两用桥,建成之后,成为连接我国南北的大动脉,对促进南北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大桥建成之后,将武汉三镇连为一体,极大的促进了武汉的发展。从全国的宏观角度来看,大桥的建成意义更是在于将京广铁路连接起来,使得长江南北的铁路运输通畅起来。 大桥像一道飞架的彩虹,在长江天堑上铺成了一条坦途。平汉铁路和粤汉铁路由此实现了连接(两线也因此而改称为京广线),南北交通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大大促进了武汉市铁路枢纽建设进程,使素有“九省通衢”之称的武汉市成为

重庆长江大桥地图

《重庆长江大桥地图》发布快来看看你走过几座 A-A+2014年8月21日06:41重庆晚报评论 重庆晚报讯“山城”、“江城”的地形地貌,造就了重庆“桥都”美誉。据粗略估计,目前重庆全市的各种桥梁已超过一万座。仅就长江大桥而言,在目前全国长江上已建设好的70多座大桥中,重庆就有32座,居长江流域各省市之最。这32座各具风采的长江大桥,你走过几座?昨日,重庆市地理信息中心、重庆地理地图书店发布《重庆长江大桥地图》,拿着这份地图去走桥,去看看“桥都”的美吧。 主城有11座长江大桥 据地图编制方介绍,完全位于重庆主城九区境内的长江大桥有11座,包括鱼洞长江大桥、马桑溪长江大桥、李家沱长江大桥、鹅公岩长江大桥、菜园坝长江大桥、长江大桥复线桥、重庆长江大桥、东水门长江大桥、朝天门长江大桥、大佛寺长江大桥、鱼嘴长江大桥。 其中,东水门长江大桥是最近建成的一座,于今年3月通车。 此外,广阳岛大桥和南坪坝大桥,是连接长江南岸与广阳岛、南坪坝两座长江江心岛的大桥,桥在长江之上,却没有完全跨越长江。因此,地图没有将它们纳入长江大桥之列。 公轨两用桥跑轻轨地铁 据介绍,重庆目前有5座公轨两用桥,分别是江津鼎山长江大桥、鱼洞长江大桥、菜园坝长江大桥、东水门长江大桥、朝天门长江大桥。这些桥都是既跑汽车,也能跑轻轨、地铁。 还有四座铁路专用桥,分别是渝黔铁路重庆白沙沱长江大桥、渝怀铁路长寿长江大桥、渝利铁路涪陵韩家沱长江大桥、宜万铁路万州长江大桥。 以及六座高速专用桥,分别是外环江津长江大桥(绕城高速)、马桑溪长江大桥(内环快速路)、大佛寺长江大桥(内环快速路)、鱼嘴两江大桥(绕城高速)、涪陵青草背长江大桥(南涪高速)、忠州长江大桥(沪渝高速)。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课件:《南京长江大桥》

【篇一】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进一步学习比喻句,体会比喻的好处。 2.了解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介绍大桥的,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 (二)能力训练点 1.训练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2.培养学生有顺序仔细观察事物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让学生了解南京长江大桥的雄伟壮丽和建桥的意义,体会我国劳动人民有着无穷的智慧和力量,增强学生的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 二、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一)重点、难点 1.了解南京长江大桥的外观、结构和作用。 2.弄清课文第一、二自然段的叙述顺序和句与句之间的联系。 (二)解决办法 1.充分利用录像、投影,并和语言文字相结合,让学生了解大桥的外观、结构和作用。 2.在理解一、二自然段时,通过谈、看、画、想、议等,先弄懂每句话所表达的意思,再引导学生理解叙述顺序,看清句与句是怎样联系起来的。 三、课时安排 3课时。 四、学生活动设计 (一)在教师引导下按由近及远的顺序观察。 (二)学生自学生字词,初读课文。 (三)结合导读与课后思考题,找出不懂的问题作上记号,相互讨论交流。 (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 五、教具准备 (一)介绍南京长江大桥的录像片及投影片。 (二)配有音乐的朗读课文的磁带。 (三)电视、录像机、录音机、投影仪。 六、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师生谈话,导入新课。 你见过大桥吗?说说自己见过的大桥的样子。(学生自由发言)今

天,我们来看一看我国着名的南京长江大桥。(板书课题后放录像)(二)看图说话,了解大桥。 1.南京长江大桥怎么样?(十分雄伟壮丽)和我们平时看到的大桥有什么不同?(铁路、公路两用桥,有正桥、引桥,桥非常大。) 2.仔细观察图画,了解大桥结构特点。 (1)这幅图,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是什么?(雄伟壮丽的南京大桥横跨在江面上) (2)大桥有几个桥墩?(九个)桥墩怎么样? (3)桥身给你什么感觉? (4)桥面怎样?(教师引导学生有顺序地观察) (5)桥的两侧都有些什么?(引导学生按由近及远的顺序观察) 3.教师介绍。 南京长江大桥是铁路、公路两用桥。铁路桥全长6772米,公路桥全长4589米,正桥长1577米。大桥建成后,火车、汽车南来北往。南京长江大桥是世界建桥的奇迹。 (三)课文是怎样把这雄伟壮丽的南京长江大桥描写下来的呢? 教师读课文,学生注意生字词。 (四)按提纲,自学课文,教师有重点地检查指导。 (五)交流自学情况。 塑像:本课指雕成的人物群像。 顶端:最上面。 扶着:(动作演示) 滔滔江水:"滔滔",形容大水滚滚向前的样子。江水滚滚向前流去,就可以说江水滔滔。"滔",右上是"",下边是"臼"。 浩浩荡荡:水面广大的样子。 天堑变通途:堑,壕沟。长江就像"天堑",阻隔了两岸交通。通途,大道。架起了长江大桥,大桥就成为通畅的道路,可以人来车往。 (六)布置作业。 1.读写生字新词。 2.练习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自学了课文,初步了解了课文内容,学习了字词,这节课继续学习这篇课文。 (二)指名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学生整体感知课文。 1.这篇课文作者是分几段来写南京长江大桥的?(桥墩、桥身、火车道、公路等方面) 2.每段主要写的是什么呢?(板书:远看、近看、想)

杭州湾跨海大桥导游词

杭州湾跨海大桥导游词 现在我们登上是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杭州湾跨海大桥。 它北起嘉兴市海盐,跨越杭州湾海域,止于宁波市慈溪,全长36公里,超过了美国的切萨皮克海湾桥和巴林道堤桥等世界名桥,而成为目前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 杭州湾大桥于2003年11月14日开工,2007年6月26日全桥贯通,2008年5月1日建成通车。大桥按双向六车道高速公路设计,设计时速100公里/小时,设计使用年限100年,总投资约140亿元,也有人说是118亿,不管它用了亿,反正如果把这些钱铺在桥面上估计还铺不完。 虽然杭州湾跨海大桥全长只有36公里长,但它建成后,将直接缩短宁波至上海、嘉兴、江苏的陆路距离120公里,以后这两岸的交往再不用往杭州绕一圈了。所以有人说,对大桥的命名宁波人和嘉兴人最不服气了,明明是宁波和嘉兴人出钱(杭州湾大桥由宁波、嘉兴两地以9:1的比例出资兴建)却叫杭州湾大桥,听起来却象是杭州的大桥,应该叫“甬嘉大桥”才对啊!上杭州湾大桥有四看:一是看技术;二看前途;三是看桥景;四是看灯光。 一、看技术 它共获得250多项技术创新成果,形成了9大系列自主核心技术,创造了多项世界第一。是一座桥最长、工程量最大、景观优美、科技含量高、施工环境非常复杂的世界级大桥,比如世界第一架、中华梁王、

定海神针、精确架设等等都是值得一提的。 为什么有哪么多世界第一呢?那是杭州湾给的。杭州湾为世界三大强潮海湾之一,与杭州湾并称世界三大强潮湾的还有亚马逊河口、恒河河口。强潮湾的施工条件非常恶劣,一是“风大”,还经常产生卷风;二是“流快”,平均流速是2.39米/秒,实测最大流速5米/秒以上;三是“潮乱”,天下第一潮钱江潮看是好看,可对建桥来说却是很要命的。因此,一年有效施工工作日不足200天。 我已经听到了,下面有人在叫“哇”、“啊”!以后大家会发现,上大桥听到最多的就是这两个字,游客都为杭州湾大桥巨大的工程所惊叹,找不到形容词来形容大桥了。也许大家还记得毛泽东对南京长江大桥的赞叹“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你看人家那才叫文化、叫水平。而被毛泽赞叹的南京长江大桥的正桥长度其实只有1.6公里,而我们脚下的杭州湾跨海大桥全长36公里,如果他老人家如果在世的话不知会怎么样赞叹,但有一点是可以相信的,伟人肯定不会用“哇”、“啊”来赞叹大桥。 我也不会写诗,但我可以告诉大家一些关于大桥的数据。建桥用了多水泥?240多万立方米;大桥有几个桩呢?各类桩基7500多根;用了多少钢材呢?约60多万吨。单片梁最重的是多少呢?2200吨。 这样介绍大家可能不太专业,下面我引用一下专家们对杭州湾大桥技术的介绍。 世界第一架——杭州湾南岸滩涂长达10公里,车不能开,船不能行,“梁上运架梁”是最好的选择。大桥建设者研发了运梁机等5大设备,

南京长江大桥的文化与美学

南京长江大桥的文化与美学 摘要:南京长江大桥,位于长江下游345千米处,南京市浦口区和下关区之间,是长江上第一座由我国自行设计和建造的双层式铁路、公路两用桥梁,在中国桥梁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南京长江大桥建成于1968年,是继武汉长江大桥和重庆白沙沱长江大桥之后第三座跨越长江干流的大桥。大桥是华东交通的关键工程,上层为路宽15米、全长4588米的四车道公路桥,连通104国道、312国道等跨越长江的公路网,下层为宽14米、全长6772米的双轨复线铁路桥。连接津浦铁路与沪宁铁路,使中国交通大动脉京沪铁路得以贯通,是南北交通要津和命脉,也是南京的著名景点之一,以“天堑飞虹”列为新金陵四十八景之一。1960年代以“世界最长的公铁两用桥”被载入《吉尼斯世界记录大全》。 关键词:南京长江大桥建造历史美学价值 南京长江大桥1960年1月18日正式动工。1968年9月铁路桥通车,同年12月公路桥通车。南京长江大桥是铁路公路两用的特大桥,铁路桥长6772米,公路桥长4588米,桥下可通行万吨轮船。南京长江大桥是继武汉长江大桥、重庆白沙陀长江大桥之后第三座跨越长江的最大的一座大桥。大桥通车后,津浦、沪宁两线正式接通,从北京可直达上海,自此京沪铁路已全部贯通。南京长江大桥,由引桥和正桥两部分组成,上层为公路桥,正桥长1577米,引桥长3012米,宽19.5米,可供4辆大卡车同时并行;下层为铁路桥,全长6772米,宽14米,铺设双轨,两列火车可同时对开。两端接地部分建有22个富有鲜明民族特色的桥孔。 一、建造历史: 1949年中国人民取得了胜利,然而,滔滔江水依然阻隔了南北交通,影响着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在南京这个交通要塞城北的长江上架桥成了广大人民的迫切愿望。但是,长江水流急、江面宽,要架桥谈何容易!早在解放前,国民党政府曾邀请美国桥梁专家来此考察,终因水文复杂、地质条件差,而得出无法建桥的结论。 被誉为“黄金水道”的长江固然为中国的内河航运作出了极大的贡献,但它也造成了两岸居民经济文化长期无法交流的局面。南京段的长江一般是指从安徽采石矶到江苏镇江这一段江面。这里的地形似一个肚兜,水深浪急,江宽平均1500米以上,最狭处也有1100米,水深多在15~30米,最深处超过70米,流速为每秒3米。险要的地势,形成了“长江天堑”。 1956年铁道部大桥工程局决定进行南京长江大桥勘测设计工作。5月,开始进行大桥草测工作,12月完成。 1958年8月确定宝塔桥桥址方案为桥址建议方案,决定按公路、铁路两用桥设计。8月,开始南京长江大桥初测工作,12月完成。 1958年9月成立南京长江大桥建设委员会,主任委员惠浴宇,副主任委员彭冲、彭敏、王治平。 1959年2月大桥工程局第二桥梁工程处进驻南京岸工地,承担5号墩及其以南工程。9月,大桥工程局第四桥梁工程处进驻浦口区长江北岸工地,承担4

三年级语文:《南京长江大桥》教学设计之二(实用文本)

小学语文标准教材 三年级语文:《南京长江大桥》教学设计之二(实用文本) People need to communicate and communicate with each other, and language is the bridge of human communication and the link. 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专业教学设计系列下载即可用 --- 三年级语文:《南京长江大桥》教学设计 之二(实用文本) 佚名 教学目的要求: 1.学会本课的17个生字及其组成的词语,理解其他新词语。 2.结合插图,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 3.以第1自然段为例,指导学生着重理解句子之间的联系。 4.引导学生理解比喻句和引用诗句。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指定的课文。 6.了解南京长江大桥的雄伟壮丽和建桥意义,激发学生对祖国建设成就的自豪感,培养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一是结合插图和重点词句理解南京长江大桥的雄伟壮丽,二是着重弄清课文第1自然段中句与句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是理解引用诗句的含义。 教学思路: 本文的教学步骤是:初读课文,掌握生字读音,了解全文的大体内容;细读课文,具体理解词句的意思及各段课文内容;精读课文,概括全文的主要内容并体会思想感情;综合训练,熟读课文并背诵第1自然段,掌握生字字形并读写有关词语。 细读、精读课文这两步,运用“读——议——导——练”的方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理解词句与自然段的意思及其联系。 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引导学生结合插图理解有关词句和课文内容,获得真切的认识。 对于意思相近的词语,如“挺立”、“耸立”,采用比较法理解;对于难懂的词语,如“天堑”、“通途”,运用对比法理解。 教学各段课文注意防止平均用力。要以第1自然段为例,引导

忠县长江大桥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忠县长江大桥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初步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忠县位于重庆市与三峡库区之间,境内资源丰富、山清水秀,由于近年经济的迅猛发展,现有道路已不能满足本地区的交通增长需要。忠县长江公路大桥事联接广彭公路、石遂公路、渝巴公路地重要桥梁,他的建设对完善重庆公路网具有重要意义,对三峡库区建设、发展地方经济、适应迅猛地交通增长要求和改善忠县、万县地区投资环境均具有重要意义和深远影响。 一、工程概况 (一)工程概况 忠县长江公路大桥位于忠州镇东北方红星娱乐城上游,桥长1199.73米,桥孔布置为:5*17米+2*28米+10*49.44米。南岸引桥为肋板式连续梁,主桥为单跨加劲梁悬索桥,北引为预应力钢管T型简支梁。全桥分为 A、B两标。 1、A标概况 (1)索塔:索塔为T型门架,共两座,索塔全高162密空心薄壁截面,基础为明挖扩大基础及两道箱型截面横梁组成。两岸索塔总的基础挖方量为8900方、砼浇注为11022方、钢材为912.6t。 (2)锚锭:锚锭均为隧道式锚锭,锚洞长36米。锚塞长12米,两岸共4个锚锭;两岸锚洞总挖量约8952方,锚洞衬砌砼1116方,锚塞砼4011方,钢材约232.6吨。 (3)主缆:单根主缆由74束索股组成,每根索股由91丝高强钢丝组成;

主缆单根长1100多米,本桥共两根,总重2200多吨。 (4)吊索:全桥共140根,每根吊索由91丝高强钢丝组成,吊索总长2937.3米总重43吨。 (5)加劲梁:为等截面钢管架梁,总计35各块断,分段长16米,梁高3.5米,分段吊装重量68.7t。 (6)桥面板:车行道板、人行道板共1540块,工程数量为砼1400方,钢材300多吨。 (7)桥面铺装:为钢纤维砼铺装厚度6cm,面积8400平方米。 2、本标段工程范围 (1)南北两岸索塔的施工 (2)南北两岸隧道式锚锭的施工 (3)钢管砼架梁的安装 (4)主缆架设 (5)桥面板的安装 (6)桥面系的现浇 (二)自然地理条件 1、地形地貌 桥区为构造剥蚀重丘山貌、山岭起伏、沟河纵横,南岸山高坡度较大、北岸山低坡度较缓。场区为河谷堆积地貌呈不对称“U”字形,长江由西南向东北方向流过略成S形,两岸谷坡坡度约20-40,河宽一般在500密左右,谷底有细砂、块石土地河漫滩,北岸谷坡下部有残存的支离破碎的阶地沉积物,属基座阶地,其余为残坡积物堆积区,北岸为坡向与岩层倾角

南京长江大桥

南京长江第二大桥北汊大桥总体设计 胡明义 (中交第一公路勘察设计院) 【摘要】南京长江第二大桥北汊大桥为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桥,主桥为90+3*165+90(m)的三向预应力变截面连续箱梁,全桥长2172m,本文介绍北汊大桥总体设计。 【关键词】南京长江二桥北汊桥总体设计 一、概述 南京长江第二大桥位于现南京长江大桥下游11km,是南京长江河段南北过境高速公路上的重要桥梁,目前正顺利进行上部构造悬浇施工,计划于2001年7月1日建成通车。 1.桥位 南京长江第二大桥北汊大桥桥址所在八卦洲河道属长江下游南京河段,河道近于东西走向,桥址处河段为微弯分汊型,平面型态宽窄相间,北汊河道弯曲,长约21.7km,北汊大桥即位于北汊中段,北起大厂区张营村,南止八卦洲三道湾。桥址处南、北岸均构筑了长江达标防洪堤,堤间距离 1287m,高程约 9.5m(黄海),主河槽宽近 1000m,北高南低,河床标高1.51~7.68m,深泓偏南,常水位时最大水深13.15m,北汊河道经多年整治、建堤,河势基本稳定。北汊航道为扬子石化等"五大家族"专用航道,通行3000t船舶。航道宽580~60 0m,中心位于 k14+750,桥轴线与北汊主流、航道正交,两端接线顺适均衡,总体配合良好。 2.水文 北汊大桥水文计算分析成果: 设计流量(300年一遇)22000m3/s 设计水位 9.20m

一般冲刷 4.36m 局部冲刷主墩13.70m,过渡墩12.40m 最大冲刷深度主墩 18.60m,过渡墩 16.76m 建议施工水位 7.0m(频率1/15) 3.气象 南京属北亚热带向中亚热带过渡气候区,四季分明,冬冷夏热,温差较大,春季风和日丽,夏季炎热,雨量充沛,秋季秋高气爽,冬季天气晴朗,寒冷干燥。 桥址处江面以上 28m高,百年一遇 10min平均最大风速 34.4m/s。 4.地震、地质 经桥址地震危险性分析,桥址使用期50年,超越概率10%,基岩地震水平加速度为0.0825 g,场地为Ⅲ类场地土。 桥址主河槽及两岸漫滩广泛分布第四系覆盖层,其厚度在河槽中约28~38m,岩性以粉细砂为主,零星分布淤泥质亚粘土、亚沙土和薄层亚粘土;两岸漫摊分布连续性较差,厚度5m 左右,以亚粘土为主,其次为淤泥质亚粘土、亚砂土和细砂。其下分布约lm厚的含卵砾石及砾砂直接覆盖于下伏基岩之上。桥址区下伏基岩属白垩系上统浦口组综红色泥岩、钙质泥岩及粉砂岩,岩石层理发育,相变及尖灭频繁,由于组成岩石的矿物成分和胶结程序不同。岩体物理力学性质差异较大。 二、主要技求指标 按六车道高速公路特大桥设计: 设计行车速度 100km/h 桥梁宽度 32m 设计荷载汽车-超20级,挂车-120

《南京长江大桥》教案设计

《南京长江大桥》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阅读课文,了解大桥的雄伟壮丽和建桥的意义,激发学生对祖国建设成就的自豪之情。 2.了解作者介绍大桥的叙述顺序,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 3.学习本课生字、词,让学生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4.联系上下文理解句意,弄清句与句之间的联系,进而读懂自然段。 5.朗读课文,背诵第1自然段。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南京长江大桥的外观、结构和作用。 2.弄清课文1、2自然段的叙述顺序和句与句之间的联系。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学生通过自学生字、词,弄懂词义。 (二)初读课文,初步了解主要内容。 二、教学重点、难点 学生自学生字、词,理解词义。 三、教学过程

(一)看图导入新课。 1.出示挂图。 2.提问:谁去过南京长江大桥?请去过的同学给大家介绍一下。 3.谈话导入。 雄伟壮丽的南京长江大桥位于南京市下关和浦口之间,跨越长江,是我国自行设计和建造的铁路公路两用双层桥梁。大桥1960年初动工,1968年全面建成通车。南京长江大桥的建成,加强了我国南北交通的联系,在政治、经济和战略上具有重大意义。 (二)学生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1.学生自读课文,标画出文中生字、词及自然段序号。 2.学生通过认识生字,并用填表法按要求完成自学。 (三)检查自学。 1.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 2.注意纠正读音。 (1)塑像的塑读sù,不要读成sǔ。 (2)穿梭的梭读suō,不要读作shuō。 (3)多音字可采用组词的方法分清读音的用法。 3.分析字形结构,区别形近同音字。 (1)让学生分析字形结构。 轨左右结构,右边是九不是丸;

南京长江大桥

南京长江大桥 教学要求 1.使学生认识南京长江大桥的雄伟壮丽和建桥的意义,激发学生对祖国建设成就的自豪感,从而更加热爱祖国。 2.了解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介绍大桥的,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体会句与句之间的联系。 3.学会本课17个生字,并能掌握用生字组成的新词和由熟字组成的新词。 4.会背诵课文第1自然段。 教学重点 1.通过词句训练,了解南京长江大桥的外观、结构和作用。 2.弄清课文第1、2自然段的叙述顺序和句与句之间的联系。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随着观察点的变换,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记叙下来的。 教学时间 3课时。 教学准备 投影片、训练题板。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利用投影,出示插图,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一)出示插图,提问:这是什么桥?齐答:南京长江大桥。板书课题。 (二)再问:谁去过南京长江大桥呀?请看见过南京长江大桥的同学说一说你看到的和你的感受。 “今天,我们就随作者一起去参观南京长江大桥。”

二、指导预习,培养自学能力 (一)初读课文,扫除障碍。 1.自己读课文,读准字音,将不认识和不理解的字词画下来。 2.运用查字典的方法进行自学,查出不认识的字词,进行拼读,理解,识记。 3.组织学生发言;读读生字新词,质疑,解答学生提出的不理解的问题。 (二)再读课文,了解大意。 1.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正音。 2.边读边想;作者向我们介绍了南京长江大桥的哪些方面?(外观、结构、作用。) 3.简要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4.引导学生理出文章的线索,找出作者的观察点。 (1)本文以“我”参观南京大桥所看到的景物为线索,介绍了大桥的位置,结构和桥上的建筑物,反映了大桥的雄伟壮观。 (2)随着作者参观大桥脚步的移动,不断变换观察点:第1自然段远看大桥。第2自然段走近正桥和站在大桥上看到的。第3自然段,面对江水想到的。 5.作业:读熟课文。 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一、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一)边读边思考,了解句与句之间的联系。 1.自己读第1自然段,看这一段一共有几句话?用笔标出序号。 2.进一步认真阅读,思考每句话是什么意思?

道路与桥梁工程专业专业介绍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道路与桥梁工程专业专业介绍膀 道路与桥梁工程是进行道路与桥梁工程的勘测、设计、施工、管理与养护的一门学蒈科,是国家基本建设的一部分,在国民经济中占重要的基础地位。 一、道桥的发展概况羅 “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道路的起源很早,鲁讯曾经有一句非常有名的话:莂。这句话反映了道路的起源与发展与人类的发展史同步而行,其历史源了也便成了路”远流长。在我国封建社会各个王朝统治时期,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完成了较为先进的道路系统:西周时期开创了以都市为中心的道路体系,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管理制度;秦万处,道路交通出现空前繁3始皇同意六国后,颁布“车同轨”法令;西汉时期设驿站,为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作出较大贡献;唐代经荣,特别是连接欧亚大陆的“丝绸之路”万公里的驿道网;宋代的开过“贞观”与“开元”的鼎盛,建立了以西安为中心约2.2封、元代的大都都曾是当时四通八达的交通中心;清代经过“康乾盛世”时期的励精图“小路”“大路”、治,逐渐形成了层次分明、功能较完善、以北京为中心的“官马大路”、余华里。但随着生产力水平的发展,那这样的道路系统。其中“官马大路”长达4000年现代公路才有了初步的发展。~1949时的道路已不适应现代经济的发展。自1912年13年全国共修建了1906年在广西的友谊关诞生了我国第一条通汽车公路。直到1949 万公里。但公路标准低、设施简陋,路况很差,同时历经了清末、北洋军阀、民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各个历史时期,当时社会不稳定,经济落后,公路建设大多以军用为万公里。直至建国以后现代高等级公路才得以高速发8.11949年底全国通车里程仅主。展。 19521949~1952年的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建立了设计、施工、养护的专业队伍。 膁(坝)阿成(都)康藏公路、年底通车里程达12.5万公里。重点公路主要有:海南岛公路、公路、昆(明)洛(打洛)公路、广(州)海(安)公路、沈大公路、福(州)温(州)公路,并对原有一些干线(川陇、川湘、川滇、川康、京唐等)公路进行改建。 各级公路部门补充是公路建设稳定发展时期。年计划期间,年第一个1953~19575 薇完善了各项管理制度和技术规范。公路队伍进一步充实发展,各项工作走上了正轨,确定了养护、分期改善和逐步提高的质量方针,确定了依靠群众、就地取材、大规模改善土路的原则,创立了泥结碎石加铺级配磨耗层和保护层的养护技术,推行木桥防腐、改. 良工具等措施,大大改善了路况。在此期间修建了沈(阳)丹(东)公路、通(远堡)庄(河)公路、潍(坊)荣(成)公路、新藏公路等干线。通车里程25.4

重庆菜园坝长江大桥

第一节重庆菜园坝长江大桥 一、简介 重庆菜园坝长江大桥地处重庆市主城区,北接渝中区菜园坝和中山三路,南接南岸区南坪地区,是目前国内最大的公共交通和城市轻轨两用大跨径拱桥。菜园坝长江大桥于2003年2月5日正式开工,在2007年10月29日建成通车。 重庆菜园坝长江大桥主桥采用预应力混凝土Y形刚构与提篮式钢箱系杆拱、钢桁梁的组合结构,为特大公轨两用无推力式钢箱中承系杆拱桥,也是典型的混合式桥梁,这种结构形式不仅在我国绝无仅有,而且在世界桥梁中也具有独特的地位。全桥跨径为88m+102m+420m+102m+88m,总长800m,其主跨跨度居世界系杆拱桥之首。主桥设六线行车道、双线城市轻轨、双侧人行道。六车道及双侧人行道设在上层正交异性板体系桥面,双线轻轨设在下层纵横梁体系,构成双层特大公轨两用桥。 图2 菜园坝长江大桥实景 二、设计计术标准与设计荷载 菜园坝长江大桥主桥主要设计技术标准如下: (1)设计基准年限:100年; (2)道路等级:I级; (3)行车速度:公路车辆v=60km/h;轨道交通v'=75km/h;通行能力50000辆/日;(4)桥面宽度:桥面净宽B=2.5+12.25+1.0+12.25+2.5=30.5m; 轨道交通下层通行,净宽B'=8.6m; (5)桥面纵坡、横坡:桥面纵坡O.59%,桥面横坡2%; (6)道路净空高度:>5m; (7)设计洪水频率:l/300: (8)设计通航净空:设计最高通航水位为189.33m;通航净空三峡工程蓄水前不小于385m 三峡工程蓄水后不小于375m; (9)荷载标准: 可变荷载:汽车荷载:城A级; 轨道交通荷载:跨座式单轨列车352t; 人群荷载:2.4kN/m2; 设计风速:桥位区地面以上20m高度处,频率1%的10分钟平均风速为 26.7m/s; 温度效应:桥址处平均温度18.3℃,结构设计合拢温度为18-35 ℃; 钢结构体系升温24.2℃,体系降温36.8℃; 混凝土结构体系升温10.60℃,体系降温12.6℃; 偶然荷载:地震荷载:地震基本烈度为Ⅵ度,结构物按Ⅶ度设防; 船舶撞击力:按国家I一(2)级航道进行设计,刚构基础横桥向(顺水流)采用1400KN,顺桥向采用1100KN春播撞击力进行验算。

万州长江公路三桥牌楼长江大桥荷载试验

万州长江公路三桥(牌楼长江大桥)荷载试验 招标补遗(一) 各潜在投标人: 本工程招标文件中第六章技术要求以本次发出的为准,详见附件。 重庆市万州交通建设开发总公司 重庆宏达招标代理有限公司 二〇一八年九月二十九日 抄送:区移民局、区公共资源交易管理办公室

附件: 第六章技术要求 万州长江三桥主桥荷载试验技术要求 一、主桥结构设计 1、桥跨布置 主桥跨径布置为:(4×57.5+730+4×57.5米),桥梁主线总长约2.12公里。 图1-1万州长江三桥总体布置图 2、中跨钢箱梁概述 钢梁梁段采用正交异性桥面板流线型扁平钢箱梁结构,桥梁中心线处梁高 3.5m,全宽(包括风嘴)37.2m,桥面宽36.0米,设2%双向排水坡。 图1-2主跨钢箱梁标准梁段横断面图(cm) 3、边跨混凝土箱梁概述 箱梁标准断面为单箱五室断面,顶面设2%双向横坡;主梁中心梁高度3.50m,顶板宽36.00m,底板宽18.00m,两侧悬臂长3m。

图1-3混凝土箱梁标准梁段横断面图(cm ) 4、主塔构造 主塔采用欧式建筑风格的钻石塔造型,上塔柱上下游锚索区段之间设置有6道连接横梁,下塔墩设置一道横梁。南北主塔下横梁以上部分保持一致,仅下塔柱构造有所不同。由于北主塔位于北岸山坡上,南主塔位于深水区,因此两主塔高差比较大,北塔塔高208.2m ,下塔柱高13.7m ;南塔塔高248.12m ,塔墩高53.62m 。除南主塔下塔柱外,其余塔柱、横梁均采用单箱单室箱型断面;南主塔下塔柱考虑防撞要求,在塔柱内设置一道隔板,形成单箱双室的断面形式。 5、支撑体系及阻尼 结构采用9跨连续半漂浮体系,空间密索布置。主梁在主塔及辅助墩处设竖向支座,在索塔处设横向抗风支座,辅助墩均设置抗震挡块。塔梁间纵向采用对静荷载不提供刚度只对动荷载产生缓冲和约束作用的阻尼器连接。 塔梁交汇处支承布置断面图 主梁支撑体系平面布置图 塔梁交汇处支承布置立面图 顺桥向 图1-4主梁支撑体系布置图 二、荷载试验的目的 实行桥梁荷载试验 是加强过程安全质量管理,防止重大事故发生的有力手段。对施工过程中结构的受力和变形进行有效的监测和控制,通过施工过程的数据采集和优化控制,保证实际结构在施工过程中的

二年级语文:《南京长江大桥》教学设计之三(教案文本)

小学语文标准教材 二年级语文:《南京长江大桥》教学设计之三(教案文本) People need to communicate and communicate with each other, and language is the bridge of human communication and the link. 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专业教学设计系列下载即可用 --- 二年级语文:《南京长江大桥》教学设计 之三(教案文本) 教学目标 1.阅读课文,了解大桥的雄伟壮丽和建桥的意义,激发学生对祖国建设成就的自豪之情。 2.了解作者介绍大桥的叙述顺序,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 3.学习本课生字、词,让学生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4.联系上下文理解句意,弄清句与句之间的联系,进而读懂自然段。 5.朗读课文,背诵第1自然段。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南京长江大桥的外观、结构和作用。 2.弄清课文1、2自然段的叙述顺序和句与句之间的联系。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学生通过查字典自学生字、词,弄懂词义。 (二)初读课文,初步了解主要内容。 二、教学重点、难点 学生查字典自学生字、词,理解词义。 三、教学过程 (一)看图导入新课。 1.出示挂图。 2.提问:谁去过南京长江大桥?请去过的同学给大家介绍一下。3.谈话导入。

雄伟壮丽的南京长江大桥位于南京市下关和浦口之间,跨越长江,是我国自行设计和建造的铁路公路两用双层桥梁。大桥1960年初动工,1968年全面建成通车。南京长江大桥的建成,加强了我国南北交通的联系,在政治、经济和战略上具有重大意义。 (二)学生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1.学生自读课文,标画出文中生字、词及自然段序号。 2.学生通过查字典认识生字,并用填表法按要求完成自学。 例: (三)检查自学。 1.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 2.注意纠正读音。 (1)“塑像”的“塑”读sù,不要读成sǔ。 (2)“穿梭”的“梭”读suō,不要读作shuō。 (3)多音字可采用组词的方法分清读音的用法。 3.分析字形结构,区别形近同音字。 (1)让学生分析字形结构。

索塔施工方案(万州长江二桥)

索塔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一、工程概况 主桥索塔设计为钢筋混凝土梯形门架结构,塔顶塔柱横向中心距21.2m,塔柱轴线横向坡度为17:1,设上、下两道横梁,上塔柱高72.8m,下塔柱高71.3m,索塔全高144.1m。 塔柱均为变截面薄壁箱形断面,塔柱横桥向宽5.5m,顺桥向宽度为5.5~11.685m,塔底6m段纵横向均适当加大截面尺寸,上塔柱壁厚60cm,下塔柱壁厚80cm。塔柱由实心段和空心部分组成,下塔柱设两道隔板,上塔柱设三道隔板,每隔10m左右布臵一个直径10cm的通水、通风孔。横梁采用预应力混凝土结构,上横梁采用3.5×3.5薄壁箱形截面,壁厚50cm,共布设10束7-φj 15.24mm钢绞线;下横梁采用4.5×4.5m薄壁箱形截面,壁厚60cm,共布设32束 7-φj 15.24mm 钢绞线。为方便施工和保证工程质量,塔柱和上、下横梁内均设臵了由角钢组成的劲性骨架。 索塔部分(不含基础)主要工程数量为:C40混凝土6827.1 m3,钢筋699.6T,预应力钢绞线10.7T,其它钢材90.307T。 二、施工内容及技术要求 索塔施工总共分为2个部分:塔柱(包括塔冠、鞍罩)、二道横梁。塔柱采用爬模法施工,上、下横梁与塔柱同步施工,横梁采用两次浇筑、一次张拉。 索塔施工的关键主要是塔柱线型控制、各断面位臵、倾斜度、外观质量和上塔柱索鞍区施工等。 横梁和上塔柱的预应力锚固区内钢筋施工时不能随意截断,而应按设计图纸要求进行必要的调整,以满足与预应力锚固体系的合理布臵。施工中要求塔柱的倾斜度在设计斜度的基础上,误差不得大于塔高的1/3000,且不大于30 mm;轴线偏位允许偏差±10mm;塔顶高程允许偏差±10mm;断面尺寸允许偏差±20mm,并且要求其外观线条顺直,表面光洁和色泽一致。 索塔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按设计要求埋设预埋件等。

小学三年级语文《南京长江大桥》教学设计

2《南京长江大桥》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进一步学习比喻句,体会比喻的好处。 2.了解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介绍大桥的,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 (二)能力训练点 1.训练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2.培养学生有顺序仔细观察事物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让学生了解南京长江大桥的雄伟壮丽和建桥的意义,体会我国劳动人民有着无穷的智慧和力量,增强学生的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 二、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一)重点、难点 1.了解南京长江大桥的外观、结构和作用。 2.弄清课文第一、二自然段的叙述顺序和句与句之间的联系。 (二)解决办法 1.充分利用录像、投影,并和语言文字相结合,让学生了解大桥的外观、结构和作用。 2.在理解一、二自然段时,通过谈、看、画、想、议等,先弄懂每句话所表达的意思,再引导学生理解叙述顺序,看清句与句是怎样联系起来的。 三、课时安排3课时。 四、学生活动设计 (一)在教师引导下按由近及远的顺序观察。 (二)学生自学生字词,初读课文。 (三)结合导读与课后思考题,找出不懂的问题作上记号,相互讨论交流。 (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 五、教具准备 (一)介绍南京长江大桥的录像片及投影片。 (二)配有音乐的朗读课文的磁带。 (三)电视、录像机、录音机、投影仪。 六、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师生谈话,导入新课。 你见过大桥吗?说说自己见过的大桥的样子。(学生自由发言)今天,我们来看一看我国著名的南京长江大桥。(板书课题后放录像) (二)看图说话,了解大桥。 1.南京长江大桥怎么样?(十分雄伟壮丽)和我们平时看到的大桥有什么不同?(铁路、公路两用桥,有正桥、引桥,桥非常大。) 2.仔细观察图画,了解大桥结构特点。 (1)这幅图,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是什么?(雄伟壮丽的南京大桥横跨在江面上)(2)大桥有几个桥墩?(九个)桥墩怎么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