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教育的基础是成人教育

素质教育的基础是成人教育
素质教育的基础是成人教育

素质教育的基础是成人教育

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教授李庆生

素质教育的基础就是成人教育,是成为人的教育,而不是成年人的教育。成人教育原应在婴儿教育、幼儿教育和义务教育阶段完成,但目前中国的现状是:部分已经走上社会的经过高中教育、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的毕业生仍缺少人的基本素质,已影响到中华民族的素质;因此,必须立即加强婴儿教育、幼儿教育和义务教育阶段的成人教育,对现阶段高中教育、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学生,必须补充成人教育。

(一)成人和成人教育的定义

成人,有作名词和作动宾结构两种解释。

成人,作名词有四层含意:一是生理成人,即性发育成熟的人,中国女性约在14岁左右,男性约在16岁左右;二是法定成人,中国年满18周岁的公民;三是心理成人,思想、感情、道德成熟的人;四是能力成人,能从事某种工作,自食其力,自理生活的人。总而言之,成人就是年满18周岁,生理、心理发育成熟,能独立生活,具备最基本素质的人。成人的四层含意缺一不可,否则仍然不是真正的人。

成人,作动宾结构,即“成为人”:人从出生开始,通过内因和外因的共同作用,发育、成长,进化到符合当时社会最基本标准、具备最基本素质的人的过程。有的人到死的时候也未能完成这个过程,这个人也就未能成为一个真正的人。

成人教育,就是把具有人的基本形态的高等动物培养成为具有人的基本素质的真正人的教育。

(二)成人的历程

“人之初,性本善”,还是“人之初,性本恶”,几千年来,两种观点争论不休。其实,人之初,性非善非恶,就是动物本性;从人类发展历史看是如此,从一个人的成长史看也是如此。

一个人从出生、成长到死亡的过程,浓缩了从高等动物到文明人的进化过程。

1、婴儿阶段

婴儿阶段的人与刚出生的小动物没有区别,不会说话,不会行走。由于进化的人类对后代的呵护,使婴儿的能力大大退化。刚出生的小动物,很短时间就能爬到母亲的奶头喝奶;现在人类婴儿的生存能力还不如小动物。在父母的抚育下,不断生长、发育;不断地向父母亲和周围接触过的一切人,模仿、学习,学会语言、学会直立行走……,婴儿才开始具备人的基本特性。婴儿阶段的模仿、学习,是动物本能的一种表现。婴儿阶段的生长、发育和各种能力的培养,主要和父、母亲的综合素质相关,也和周围所能接触到的社会环境密切相关。

2、成人阶段

成人阶段是人继续生长、发育阶段,更是每个人从动物向真正人的进化阶段。在这个阶段人要完成三方面的进化:

(1)身体能力进化。

身体能力进化包括三个方面:一是生长,身高增加、体重增加、力量增大;二是发育,性器官发育成熟,男性能产生成熟的精子,女性能产生成熟的卵子。三是能力增强,在生长、发育的过程中,在内、外因素共同作用下,对自然的适应能力、对社会的适应能力,独立生活和参加社会工作的能力都不断增强。生长、发育和各种动物基本一样,而在能力增强方面,各个体之间在从动物向人进化的历程中差异很大。

(2)大脑智力进化。

大脑智力进化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遗传方面,随着生长发育脑体积不断增大,人的各种遗传潜能在后天各种因素的激发下不断发挥、显现出来。二是教育和学习,大脑不断接收各种信息,智力不断提高,在科学技术指导下的各种技能也不断提高。大脑智力的进化,是表现各个体从动物进化到人的程度的重要标志。

(3)意识形态进化。

人刚出生和动物一样没有意识形态。意识形态进化是人特有的,在出生后通过接受各种信息而形成的,做人的基本观点,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以及政治、法律、哲学、艺术、宗教、道德等思想观念。意识形态是从动物进化到人的主要标志。

成人阶段是人的生长、发育、模仿、学习阶段,劳动能力的准备阶段。少儿要培养独立生存、生活的能力,要学习文字,学习各种文化知识、科技知识、专业技能,要学习各种社会知识,学会与人交往、与人沟通,与人共事。这就是一个从动物进化成为人的过程。

人15岁左右性发育成熟,可以繁衍后代是生理成人,中国为年满18周岁的公民是法定成人,思想、感情、道德成熟是心理成人,能从事某种工作、独立生活是能力成人。年满18周岁,生理、心理发育成熟,能独立生活,也就是完成了从动物到人的进化过程。

一般情况下,每个人都可以生理成人、法定成人;但并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心理成人、能力成人。如很多刑事犯罪分子就是缺乏人的思想道德,心理未成熟,还停留在动物的本性上,未能成人;又如未能掌握必要的知识和技能,能力还停留在动物的水平上,未走上职业岗位,未能独立生活,也未能成人!

3、成文明人阶段

成文明人这是人进化、发展的高级阶段。不是所有的人都能成文明人,但成文明人应成为每一个有良知的人的努力目标。现在中国强调素质教育,正是为了促进每一个人更好地完成各方面的进化,成为真正的人,成为文明人。

(三)成人教育的基础内容

1、学习和思维能力是成人的基础条件

人与高等动物的共性是每个人从高等动物发展成为真正人的基本条件和前提,如果没有这些共性,具有人的形态的高等动物就不能发展成真正的人。

(1)生理共性

所有高等动物都有头和大脑,都有能接收各种信息的感觉器官;所有高等动物都有肢体,都能进行运动,这是动物最基本的特性。大脑对各种信息能进行综合分析,并指挥肢体从事各种活动。人和高等动物一样,从出生靠上代哺育到自立生存,需要

经过生长和发育,提高生存能力的过程,从而具备了繁殖能力和生存能力。繁殖能力,维持本物种的生存;生存能力,维持自身个体的生存。从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完成生理上的进化和成熟,产生独立生活的能力。

(2)行为共性

食、性交、运动:人和一切动物一样,都必须通过运动获取食物,获得能量和物质才能维持生命;都必须进行性交,实现生命的繁衍。人和动物一样,从出生靠上代哺育到自立生存,需要生长和发育,提高身体能力:包括自身繁殖的能力和活动的能力,完成生理上的进化和成熟。

模仿、学习:人和动物一样,有的能力是通过基因遗传,还有很多能力是在哺育过程中,向上代学习而代代继承相传。模仿和学习这是动物本能和共性思维:利用大脑对各种信息能进行综合分析就是思维,这是大脑的主要功能,也是创新的基本条件,会思维是高等动物的共性。

高等动物的模仿、学习和思维共性,是各个体发展成为人的关键。各个具有人的形态的高等动物,在进化到真正人的历程中,发展速度、水平有很大差异,其主要原因就在于内因:各个个体在后天生长、发育、发展中,学习和思维存在的差异。

2、人和高等动物的基本区别和成人教育基础内容

从高等动物到人是一个缓慢的进化过程。人和高等动物的区别是进化的结果。人与动物有显著的区别,主要表现在形态能力、行为表现、思想意识三个方面。成人教育的基础内容也从这三方面展开。

(1)形态能力教育

A、直立行走、语言、手的功能的培养:人和动物的形态区别主要在于能直立行走和手的形成。人和动物的能力区别主要在于:人有语言,能使用火,能制造并使用工具。上述能力的培养基本上是在婴儿阶段,由家庭完成。

B、创造性能力的培养:能力的本质是创造性。创造是社会发展的前提。创造性是能首创前所未有事物的内在本质。创造性是生产力发展和社会文明发展的基础。社会文明是不断创新的结果。创造性能力培养特别应贯穿于幼儿教育、义务教育始终,从小培养敢于创新的思想和创新思维的能力;中国的“应试教育”已经严重束缚了一代人创造性能力的培养和发挥,影响了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速度。

(2)行为表现教育

A、行为控制能力的培养:人与动物行为的区别:动物的行为表现基本上都是生理需要的反映,人的行为表现除了生理需要的反映,还有安全、社交、尊重、自我实现等高层次需要的反映。人的行为表现与动物的区别也在于:人的行为表现是在理性指导下,受当时社会公德、法律法规约束下的行为表现。成人教育的重要内容就是要在幼儿教育、义务教育阶段,教育学生自觉培养行为控制能力,自觉遵守社会公德和法律法规。

有些人的行为表现出“两面性”:人前一套,人后一套;当面一套,背后一套;这种行为表现实质是动物本性的一种反映,这种人知道在人类社会中需要装出人的样子。大多数人在社会中,也处在经常和自己动物本性作斗争,克服自己身上不良动物

本性的过程中。

如两性关系:动物性发育成熟后就可以与异性交配;有些物种的种群中,在交配上也存在竞争,强壮的雄性经过争斗获胜,成为头领,才有交配权。人的两性关系必须建立在在理性的指导下,受当时的社会公德、法律法规约束。人与人性交建立在感情的基础上,在有独立生活能力,达到法定年龄,通过法定程序,建立夫妻关系的两性之间进行,并生儿育女,共同承担对长辈,对后辈、夫妻间和对社会的责任。

两性同学之间产生喜悦之情,这是一切高等动物正常的生理反映。作为人,这种感情必须在理性的控制之下,控制得好,可成为学习的动力,相互帮助,学好知识和技能,为将来立业成家、承担责任作准备。如果没有理性,随心所欲,就会影响学习;甚至产生其它一切非理性行为;实质上就是动物的行为表现。

又如打架斗殴,实质上也是动物本性的一种表现,而不是人应有的行为表现。但由于各个具有人的形态的高等动物在从动物到人的进化历程中发展不平衡,社会上总有打架斗殴的事情发生,甚至造成人身伤害。为了维护社会的安定、和谐,防止动物本性破坏人类社会的正常秩序,任何社会都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任何学校都制定一系列纪律制度,规范一切人、一切学生的行为。并对打架斗殴破坏社会、集体秩序的行为进行教育、处罚、强制性管教,直至给予应有的法律制裁。

B、社会公德教育:社会公德是人类社会都应该遵循的人与人相处的行为准则和规范。每一个人在生长发育的过程中,必须学会遵守社会公德,完成心理和精神上的进化和成熟,从为生存而生存、自私、野蛮的动物本性的禁锢中解放出来。社会公德主要可概括为五个方面:

文明礼貌、敬老爱幼。文明礼貌、敬老爱幼是人的最基本道德。文明的本质是人与人的平等,社会文明程度越高,人与人之间越平等。一个人的文明素质越高,越能以平等的态度对待一切人。以权压人、以势欺人、以财傲人、以强欺弱,都动物本性的反映,都不是文明的行为;人与人之间应该相互尊重、相互关心,和谐相处,礼貌相待。“爱幼”实质是动物的本性,“敬老”才是人的特性。因为“爱幼”关系到物种的繁衍,没有爱幼,就会灭种。人类的爱幼行为能力,大提高了人类婴儿的成活率,但这也造成了人类婴儿的能力大大下降。特别是现在,中国为了控制人口无节制的增长,实行计划生育,大多数家庭都是独生子女;长辈对子女更是宠爱有加,过渡溺爱;再加上应试教育的乌云竉罩着基础教育,成了很多青少年综合素质很差,特别是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适应能力很差。也由于过渡的“爱幼”,“敬老”这个人类特性却被抛弃了,不尊重长辈、老师、老人却成为目前青少年较普遍的行为表现。

保护环境、讲究卫生。保护环境、讲究卫生是为人类当前生存和子孙后代生存的道德。保护环境是人与自然平等的行为表现;是在人类发展进程中,经过破坏环境使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受到严重影响的反思;保护环境关系到人类可持续发展,关系到子孙后代的生存和发展。讲究卫生包括讲究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个人卫生首先关系到个人的生存、生活和身体健康,也会影响周围其他人的生存、生活和身体健康;为了自己和他人必须讲究个人卫生。环境卫生,包括人类活动范围内的一切环境。环境卫生需要大家去维护,去打扫。环境卫生关系到接触到此环境范围所有人的生存、生活

和身体健康。

遵纪守法、勤恳敬业。遵纪守法、勤恳敬业是为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基本贡献。遵纪守法和勤恳敬业都是每一个人在任何社会中必须具备的最基本道德。法律和纪律是一切社会安定团结、和谐进步的基础,一切集体稳定发展、兴旺发达的保证。每个人能遵纪守法就是对社会的精神文明作出了基本贡献。每一个社会的公民都必须从事某一种职业,这是每一个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每一个真正人的行为表现,无论从事何种职业,都必须勤勤恳恳,认真负责,努力做好本职工作,这既是获取报酬,谋生的基本活动,也是在为社会物质文明作出贡献。

助人为乐、见义勇为。助人为乐、见义勇为是为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高层次的贡献。人在社会中与人相处,都要树立“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思想,做任何事情都应考虑到是否会妨碍其他人的利益;在他人遇到困难时,要乐于帮助他人;在他人遇到危险,需要救助时,敢于冒着生命危险,救助他人;这是建立和谐社会的基础。

诚实守信、正直向上。诚实守信、正直向上是为社会稳定和持续发展的贡献。为人处世,人人都以诚待人,实事求是,襟怀坦白,言而有信,社会就一定和谐稳定。是非明确,直言不讳,“敢于坚持真理,敢于修正错误”,敢于和一切不正确的思想和行为作斗争;在工作中、事业上有上进心,永远不停留在一个水平上,终生学习,不断进取,永远追求更高的目标;这是社会持续发展的基础。

(3)思想意识教育

有思想意识是人和动物的本质区别。在人类文明的发展中,出现了各种世界观和人生观。

A、世界观教育: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根本看法。科学的世界观必须在不断学习自然知识和社会知识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一是掌握知识:人在成长的过程中要不断学习各种知识,包括: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哲学、边缘科学、系统科学等种类知识。一个人的知识面越广,知识越丰富,越容易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二是掌握技能:人在成长的过程中要不断学习并掌握各种技能,包括生存、生活的基本技能,从事某种职业的技能。社会的存在和发展建立在物质财富的基础上,创造物质财富必须依靠掌握各种技能的劳动者。只说不做,不能生产出物质财富,人类社会不会发展,人类也根本不能生存。为了不断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还需要各种具备创造精神财富技能的人,和具备各种提高生活质量和生产水平服务技能的人,为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提供优质服务。

B、人生观教育:人们对人生的根本看法。主要包括:一是人生目的:人为什么活着?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就在于为什么活着。动物是为活着而活着,为物种的繁衍而活着;一个人如果如此,那就和动物没有区别了。人要有责任感,要自觉承担时代的、社会的、家庭的、朋友的责任。二是人生态度:人怎样活着?人为了实现一定的人生目的而对现实生活所抱的态度和采取的行动。有理想,有信仰,有宏伟的抱负,这是人生的动力,理性的延伸;以积极的姿态直面人生的一切磨难,永远前进,永远不会停止在一个水平上。三是人生价值:人怎样活着才有价值?人们对各种人生目

的和社会行为所具有的意义的认识。以天下为已任,从全人类的生存和可持续发展出发,不断发展生产力,为实现全人类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为最高目标,是科学的人生观。

世界观、人生观是思想意识;创造性和道德情操,是行为表现。行为表现决定于思想意识。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决定了人的创造力和道德情操。没有思想意识、浑浑噩噩的人其实质还停留在动物水平上。

C、劳动观念教育:人类一切活动的最终目的是:提高人类生存、生活质量。人要不断发展社会生产力,提高生存、生活质量,为人类的持续发展而劳动。每个人必须依靠社会而生存、生活;每一个真正的人对社会决不能仅仅是索取,更重要的必须为社会发展作贡献。人必须成为社会生产力、成为劳动力,能创造财富。人的生长发育过程是劳动力准备和积累过程;生长发育阶段的人是劳动者的后备军。人创造财富,客观上有两种作用,一是满足自身生存的需要,二是满足人类发展的需要。如果一个人仅为了自身生存创造财富,这是动物为生存而生存的本能,这个人还和动物一样。为发展生产力,为满足人类不断提高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需要,而从事体力劳动或脑力劳动,为了人类的持续发展而劳动,才是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人的劳动力实质是太阳能。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没有截然界限,仅是利用体力和利用脑力的比例不同而已。无论参加经济活动还是政治活动,从事体力劳动还是脑力劳动,创造的财富是物质财富还是精神财富,都是人类劳动力的耗费,是人类一定体力或脑力的消耗,都是能量转化为价值,这是劳动力(能量)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作用。

D、终生学习教育:教育和学习是分别从外因和内因两方面,完成每一个人从智力上的进化和成熟。外因必须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21世纪是科技革命的新世纪,是知识爆炸的时代。每个人都不可能在学校学好今后走上社会所需的一切知识。随着社会的发展,每个人都必须在生产实践中根据需要不断学习、充实、完善。因此,每个人还必须把培养自己不断学习、善于学习能力放在重要地位。现代人必须终生学习。

课堂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课堂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实施素质教育是提高国民素质,培养跨世纪人才的战略举措。小学数学教学中,更应加强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注重开发学生的智力潜能。因此,我们必须把小学数学教学的重点放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与学生的素质上。 首先,加强学习方法指导,培养自学能力。学习方法,指的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采取的学习手段和学习技能等。学生的学习由过程到结果,都离不开学习方法,要学生掌握、运用科学的方法学习,需要教师的指导。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说:“教师的责任不在于教,而在教学生学。”因此,课堂上要落实“素质教育”,教师首先要加强学法指导。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对学生进行哪些方面的学法指导呢?我想应对如下几方面进行指导:1如何预习,2如何观察,3如何思考等。由于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在课堂,因此,优化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途径。

其次,注重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素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要求教师既要转变教育观念,面向全体学生,又要在教学方法上有所创新和突破,尤其是要抓好“四化”: 1.教育过程“主动化”。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我发展为重点。因此,在新知教学的过程中有效地组织学生主动参与求知的全过程,实施教学过程“主动化”,不仅可以使学生在探求的过程中获得新知识,同时还能学会获取知识的方法。如教“三步计算应用题”时,我们可以安排如下教学过程:第一,复习铺垫二步计算应用题;第二,学生运用知识迁移规律学习三步计算应用题,侧重指导数量关系的分析从而让学生自己总结出解题思路与解题方法,讨论并归纳出“解答三步计算应用题”的关键是“中间问题”,从而培养学生探究规律性知识的能力。 2.解题方法“程序化”。解题方法“程序化”就是培养学生在解题中形成一种基本技能。如教四则混合运算时,我帮助学生建立如下操作程序:先看一看,看此题运算顺序和数字特点;再想一想,想能否简算及简算的依据;再确定运算顺序,然后计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根本任务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根本任务。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为了改革原有课程体系中的“繁、难、偏、旧”的局面和过于重视书本知识的现状,“确立符合时代精神的新课程,建构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基础课程改革势在必行。 一、走进新课程 ﹙一﹚、课程改革的推进和实施依赖于教师,教师是教改中的中坚力量,“教改的问题主要是教员的问题”①,只有广大的教师转变了观念,从思想最高处认识到课改的意义,才能有效地进行课改,教师需要从以下几方面革新教学观念。 1﹑教学要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 学生是教育的对象,但他们有主观能动性,能否学习好,与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得怎样有直接关系。在教学中,把教师“教”的过程变成学生“学”的过程,我们要更多地思考学生如何“学”,即以学生的求知需求为主线,教师和学生面对知识共同探讨,平等对话,教师由主演者转为学生的学习的引导者、帮助者、支持者,让学生自己去掌握知识。②2﹑教学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学在以往“大统一”的教育体制下,统一的目标,统一的大纲,统一的知识点,统一的评价,无疑扼杀了不少学生的创造激情,使学生变成千人一面的形象。现代教育要求在掌握基本知识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各种技能,如质疑的能力,搜集整理和使用证据的能力,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能力,与人交流合作的能力,科学研究的能力,创造的能力等,使当今的教育不再培养出高分低能的学生。 3﹑教学要面向所有的学 生

每一位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鲜明的个体,有着各自不同的长处与缺点,而以往我们评判学生的某一尺码就是考试的成绩,成绩好的学生就是好孩子,成绩差的就是坏孩子。其实每个学生的潜力都是比较大的,能否发掘其潜力,关键在于教师是否持有“每个学生都是能够教育好的”③信念,是否采用了恰当的教学方法,是否善于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来进行教育。如今年所教的班级中有一位男生特别调皮,上课故意高声喧哗,以吸引同学们的注意力,老师批评后不以为然,老师越生气,他越高兴,课后不做作业,常常与社会不良青年有密切来往。老师们不喜欢他,同学们怕他,面对此种情况,我抛弃老观点,常找别的同学了解他的情况,并在生活中关心他,,最重要的是发掘他的闪光点,坚持不懈地表扬他,让他体会到成功的快乐,感受到正面价值被肯定的喜悦。如他在作文中有奇文妙句,我就不遗余力地极力赞扬;课后,看见他画的漫画形象逼真,就和他探讨一番,肯定他的优势;在他故意哗众取宠后,再做细致深入的说服教育工作。自此和他制定循序渐进的约法三章(第一至四周可以犯三次错误,做到就表扬;第五六周,每周可以犯两次错误;第七八周每周可以犯一次错误……)这样他逐渐改掉一些不良习惯,并且在半期考试中作文勇摘班上桂冠。 4﹑教学中要树立师生平等的观念 苏霍姆林斯基在谈到师生关系时认为:“师生应该是共同探求真理的志同道合者。”这就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必须进行平等的交流,摒弃“师道尊严”的观念,摒弃师生之间从属关系的传统观念,尊重学生的人格和自尊。 ﹙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二十一世纪呼唤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造个性,发展其创造能力,已成为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在教育的重要阵地——课堂教学中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素质教育的基础就是成人教育

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的基础就是成人教育 素质教育可以分为两个层次:成人教育和成文明人教育。这里所说“成人教育”是成为人的教育,而不是成年人的教育。素质教育的基础就是成人教育。成人教育原应在婴儿教育、幼儿教育和义务教育阶段完成,成文明人教育应在高中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和继续教育中持续进行,而没有止境。但目前中国的现状是:部分已经走上社会的经过高中教育、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的毕业生仍缺少人的基本素质,已影响到中华民族的素质;因此,必须立即加强婴儿教育、幼儿教育和义务教育阶段的成人教育,对现阶段高中教育、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学生,必须补充成人教育。 一、成人、文明人和成人教育的定义 成人,有作名词和作动宾结构两种解释。 成人,作名词有四层含意:一是生理成人,即性发育成熟的人,中国女性约在14岁左右,男性约在16岁左右;二是法定成人,中国年满18周岁的公民;三是心理成人,思想、感情、道德成熟的人;四是能力成人,能从事某种工作,自食其力,自理生活的人。总而言之,成人就是年满18周岁,生理、心理发育成熟,能独立生活,具备最基本素质的人。成人是一个绝对概念,成人的四层含意缺一不可,否则仍然不能成为真正的人。 成人,作动宾结构,即成为人,成为真正的人,人出生时只是具有人的形态的高等动物,通过自身学习和外界教育,也就是通过内因和外因的共同作用,发育、成长,进化到符合当时社会最基本标准、具备最基本素质的人的过程。有的人到死的时候也未能完成这个过程,这个人也就未能成为一个真正的人。 文明人:是一个相对概念,是在一定历史阶段,生理、智力、心理、行为各方面均处于先进水平的人,能为生产力发展作贡献,代表人类社会文明进步方向的高素质的人。 成人教育,就是把具有人的基本形态的高等动物培养成为具有人的基本素质的真正人的教育。 二、人生学习和受教育的历程 “人之初,性本善”,还是“人之初,性本恶”,几千年来,两种观点争论不休。其实,人之初,性非善非恶,就是动物本性;从人类发展历史看是如此,从一个人的成长史看也是如此。一个人从出生、成长到死亡的过程,浓缩了从高等动物到文明人的进化过程;但由于自身学习和接受教育不同,各个人进化的水平存在着巨大的差异:有的成为当时社会的文明人,有的成为正直的人,有的到死也只是具有人的形态的高等动物。 (一)成人的历程 1、婴儿教育阶段 刚出生的婴儿与小动物没有区别,不会说话,不会直立行走。由于进化的人类对

家庭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家庭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国家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国民素质的提高,都离不开素质教育。可以说素质教育是一个巨大的工程,工程的验收标准就是看能否把孩子培养成一个有健全品格的人,培养成一个对人民,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 一个人从呱呱落地,到成为栋梁,都要经历各种各样的素质教育,如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其他形式的教育等等。这诸多形式的教育相互关联且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缺少哪种都会给孩子带来很大的损失,或者是增加很大的负担和成长中的困难,有的甚至会影响一生。从前我们的父母长辈没有良好的条件读书,失去了在学校学习文化的大好机会,只能靠卖苦力来维持生计,生活贫穷落后。家穷则国穷,家富则国富。随着国民的努力和奋斗,我们的祖国越来越强大,,科学技术发展越来越快,随着“嫦娥二号”的升空,我们实现奔月的梦想也指日可待。 但在这诸多种教育之中,家庭教育尤为显得重要,它是一切素质教育的基础,是人生教育的起点,是培养孩子良好习惯的摇蓝,它是持续性最为长久的一种教育。孩子出生后,从小到大,几乎2/3时间生活在家庭之中,朝朝暮暮,都在接受着家长的影响与教育。这种教育是在有意和无意、计划和无计划、自觉和不自觉之中进行的,不管是以什么方式、在什么时间进行教育,都是家长以其自身的言行随时随地的教育影响着子女。这种教育对孩子的生活习惯、道德品行、谈吐举止等都在不停地给予影响和示范,其潜移默化的作用相当大。有一个叫小强的孩子非常聪明,上小学时成绩各科成绩都很好,但后来他爸爸妈妈迷上了麻将,农闲时间天天在家和邻居搓麻,有时连饭也不做,谁赢钱谁请客,又吃又喝的,很少过问小强的学习。于是小强的学习一落千丈,还养成了一些不良习惯,作业不按时完成,逃课,和老师撒谎等等,甚至了学会了麻将,没人时还能和爹妈配手。直到老师家访时,家长才了醒悟,是家庭环境影响了孩子,及时改正了自己的生活习惯,小强的成绩才慢慢提高。所以家庭教育对孩子来说至为重要。 那么如何做好家庭教育呢?: 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需要掌握科学的教子方法。中外家教专家的研究表明,科学的教育方法中有四大关键需要把握。这就是:第一,父母要不断激发孩子的上进心,让孩子树立起远大理想和目标,并为此奋发进取;第二,父母要发现和挖掘孩子大脑巨大的潜能,激发孩子的智慧,最大限度地发挥出孩子的天赋;第三,父母要有意让孩子接受挫折、逆境、苦难的磨练,培养孩子坚韧的意志品质;第四,家长切忌急功近利,过分重视孩子学习上的考分,而要培养孩子全面发展。 另外还要在一些细节方面注意 首先,父母要注重从小培养孩子良好的道德品质。尊老爱幼,乐于助人,团结合作……这是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自己的言传身教,亲身示范都会给孩子留下深刻的印象。 其次,父母要注意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行为习惯包括:生活习惯、劳动习惯、学习习惯等,教会孩子如何学“做人”。要孩子做到什么,首先自己先做到。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独立完成,分享家务,热爱读书,按时作息,给孩子

基础化学练习题(有答案)

复习思考题一 一、 填空题 1.5.0g · L -1 的硼酸( H 3BO 3 )溶液,其物质的量浓度为 0.081 mol ·L -1 。 .不同基本单元的高锰酸钾溶液, 其浓度关系为 c (KMnO 4)=0.2c 2 ( 1 KMnO 4)。 5 4.产生渗透现象的两个必要条件是 有半透膜 和 存在浓度差 。 . ℃时,已知难溶电解质 MX 2 的溶度积为 K sp ,溶解度为 S ,其 K sp 与 S 5 25 的关系为 (Ksp / 4 )^(1/3 ) 。 6.在水溶液中有 Ac -、HCO 3-、H 2O 、NO 2-、HS -、CO 32-、H 2S 、H 2PO 4 -、PO 43-、 HCN ,根据质子理论,能作酸不能作碱的有 H2S 、 HCN ;能作碱不能作酸的有 Ac- 、 NO2- 、 CO32- 、 PO43 ;既能作酸又可作碱的有 HCO3- 、H 2O 、 HS-、 H2PO4- 。 7.在 HAc 溶液中加入 NaAc , HAc 的解离度将会 减小 ,这种现象 称为 盐 效应。 - + 8. 已知 HAc 、H 2PO 4 和 NH 4 的 pKa 分别为 4.76、7.21 和 9.25。若欲配制与 正 常 人 血 浆 pH 相 同 的缓 冲 溶 液 , 应 选 用 的 缓 冲 系 为 H2PO4- 、 2- HPO4 ,其中抗酸成分是 HPO42- 。 9.用一级标准物质 Na 2B 4O 7·10H 2O 标定 HCl 溶液的浓度时,滴定反应式 为 _ Na2B4O7(aq)+_HCl (aq )+5 H2O ( l )===4H3BO3+2NaCl ( aq )_______, 化学计量点时计算 [H + ]的公式为 -0.5log(Ka* C) ,可 以选择 甲基红 为指示剂。 10.下列数据: 0.00841、 1.24 ×10-5 、0.0020、1000 和 pH=10.50 的有效数字 位数分别是 3 、 3 、 2 、 4 和 2 。 11.用 Na 2C 2O 4 作一级标准物质标定 KMnO 4 溶液 ,标定是时要添加 __硫酸 ___ 以维持溶液的酸性,不能用盐酸,因 高锰酸根会氧化氯离子 ;

课堂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课堂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摘要:课堂教学的目标和追求应该聚焦于如何使学生收获素质的提升(传道)、技能的扩展(授业)和知识的增加(解惑),其本质追求是学生整体素质的提升。课堂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主要应做好三方面工作:加强教与学的质量评价,制订素质教学大纲,改革教与学的内容和方法。实现知识型向素质型课堂教学转变的关键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利用教师的主导、引导和指导,激活和点燃学生的能动、主动和互动;基于共性,培育和发展学生的个性。并以“地史学”课堂教学中的部分内容为例,阐述课堂教学中如何实施素质教育。 关键词:素质教育;课堂教学;高等教育;地史学;古生物学 一、为什么课堂教学要重视素质教育 课堂教学与教育和学校具有同样悠久的历史和渊源。然而,长期以来,在教师、学生和教育工作者中形成的思维定势往往是:课堂是传授知识的场所,课堂教学是以传授和学习知识为目的和追求的,教师教授的知识多、学生学到的知识多的课堂教学就是好的课堂教学。显然这种课堂教学定势和评价指标与当今科技飞速发展、知识更新周期不断加快和“以人为本”理念并不完全兼容。在科技发展一日千里、国家对高素质人才求贤若渴的今天,如何从根本上杜绝应试教育和高分低能,回答好“钱学森之问”,高等学校课堂教学的追求和目标需要从思想理念上进一步自省,从评价体系上进一步改革,从教与学的操作层面上进一步提高。 我们认为,高等学校课堂教学不论是对专业基础课和公共课还是对专业课而言,不论是对教师和学生还是对学校而言,它的目标和追求都应该紧紧围绕如何让学生收获更多素质的提升、技能的扩展和知识的增加。知识的传授与技能的传承是课堂教学的基础,学生整体素质的提升才是课堂教学的本质追求。 大学不单是提供和传授知识的场所,更是启迪智慧、提升素质的殿堂。素质教育既是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的需要,也是高等学校“以人为本”理念的具体体现。需要特别强调指出的是,高等学校中“以人为本”的“人”和“本”不是教师、教授,更不是校长、书记,而是学生,这是由高等学校的性质决定的。高等学校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必须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和造就品德高尚、基础厚实、知行合一、特色鲜明的高素质劳动者是高等学校工作的核心。课堂教学作为高等学校育人的主渠道,在这方面肩负有特别重要的任务。 因此,课堂不仅是学习知识和技能的场所,更是育人的主战场;课堂教学的根本任务不仅是教师教授和学生学习了多少知识,而是通过在课堂内外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学生收获了多少素质的提升(传道)、技能的扩展(授业)和知识的增加(解惑)。学生素质的提升才是课堂教学追求的主要目标。对素质教育型的课堂教学而言,教师对课程内容的安排与取舍、教具的选择与制作、教学方法和教学艺术的优选与运用,不应该仅停留在知识和技能的传承层面上(解惑层面和授业层面),而应该注重育人和有利学生素质提升的高度(传道层面)。如果将高等学校教师的课堂教学划分为念书、讲书、侃书和品书4个层次(见表1)[1,2],高等学校教师只有通过苦练内功,通过自己课堂教学层次的不断提升,才有利于素质教育型课堂教学的实施和推进。因此,素质教育给高等学校的教育和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 课堂教学中的素质教育是基于知识、技能传授和践行的教书育人工作,它的目标和内容包括3个层次:(1)对知识和技能的记忆、理解和感悟(基层素质);

“素质教育”与“核心素养”的关系

“素质教育”与“核心素 养”的关系 ?虽然素质教育早已成为教育改革和发展 的战略主题,但是对于什么是素质教育 这样基础性的问题,仍然存在认识上的 误区。 ?“长期以来,对于素质教育的探索,有两个误区,一是没搞清素质教育究竟是一 种什么模式,应该说,素质教育是一种 全新的育人模式,而非育才模式,以育 才取代育人,在现实中必然导致以应试 教育取代素质教育,以考试分数取代人 的全面发展;二是将素质教育模式化, 而实际上,素质教育没有固定的模式, 基层探索应该是个性化、特色化、多样 化的。” 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整体改革专业委员会理事长傅国亮如是说。

?贵州省教育厅副厅长李奇勇认为,素质 教育就是适度的教育,而当前的中小学 教育则是一种过度教育,具体表现在: ?一是功能过度。基础教育的主要功能是 让一个生物人转化和成长为社会人,过 早地与成功、发达等宏伟愿景、远大理 想对应起来,对于一个普通的未成年人 而言,在现阶段是大而无当、虚幻空洞的。 ?二是内容过度。现在的孩子,在学校学 些什么,学到什么程度合适?目前普遍 来说,学生的书包过重,所学内容过多、过深。 ?三是责任过度。全社会关心学校,学校 却“办”了全社会。校园内,购物、吃饭、安保、医疗等所有的一切都归学校管。 校长充当了炊事员、采购员、保安员等 角色,把所有事情都管了,唯独没精力 管教学。地方官员大多把重视教育,简 单地或者功利地理解成了办学校、建房

子,很少关心教育本身。政府责任过度,往往就是政绩的过度、基建的过度、浪 费的过度。 ?教育本来应是家庭的事、团体的事、社 会的事,现在却全部成了政府的事情。 结果该有学校的地方都由政府投入,把 所有的学校都搞成公办,民办教育没有 了发展空间。这种过度的责任,还推高 了群众择校的热情和对教育不公的不满。?四是学制过度。现在孩子发育提前,结 果该恋爱的时候在读书、在拼高考,等 到上大学了,青春期已经过了,既不爱 读书,也不会谈恋爱了。以人为本就是 该干啥的时候让他干啥。基础教育,十 年足矣。 ?贵阳市教育局局长赵福菓认为,当前素 质教育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典型病症, 主要表现为知而不行、知行不一、知而 罔行。 ?知而不行:

常州市素质教育概论考试题与答案(单选题)2016年

常州市素质教育概论考试题及答案(单选题) (做了三份,成绩在74~85之间) (一) 单选题:每题1分,共30题,只有唯一一个选项正确 1. ()紧密相联,是个体社会素质形成和发展的最重要的生物基础。87(C) 思维和语言 2. 素质教育必须注重建立师生信息()平台,为他们通过这个平台实现深入便捷的信息交流、沟通服务。15 (B) 共享 ( 3. 优化师生关系的关键在于教师正确的()。217错误!未找到引用源。(B) 学生观 4.()最突出的弊端就是忽视学生的独立人格,压抑学生的自主精神、创造精神、创新 能力、动手能 和实践能力。98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D)应试教育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5. ()既是中央长期高度重视的基本内容,又是国民素质整体状况的重要体现。35(D) 科学文化素质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6.“元教育”又称(),指人类早期比较完整地体现自身本真职 能的原始教育,其本性是为人类服务,通过提高人的生产能力实现环境改造,满足人 的生存需要。60(C)本真教育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7.素质教育如果丧失了(),就意味着任何一种不相干的教育都 可以贴上“素质教育”的标签,素质教育自身也就不复存在了。236 (C)统一性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8. 在知识深刻内化的过程中,学生的()水平始终是影 响该进程的关键之一,也是制约对知识深刻内化程度的重要因素。(A)科学思维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9.()是非学科的,不依赖书本知识的系统传授,突破了课堂时 空乃至学校时空的限制,对于学生来说是一种“解放”。203(A)活动课程 10.认识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是指引人们走向成功的()。 (A)根本法则 (B)基本路径 (C)重要经历 (D)唯一方法 11.()的主渠道应有机地融心理健康教育于学校的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之中,于日常的 班主任工作之中和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之中。(B)心理健康教育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12. ()概念一旦转化成为普遍的教育行为,一个全新教育时代 就将开启,人类教育会步入一个崭新的历史发展阶段。(B)素质教育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13.()是创造的源泉,它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A)思维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14.()要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找到自己个性才能发挥的领域和生 长点。92(C)素质教育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15.以现行教育()为基础进行改进,这是确定素质教育内容的 基本思路。115 (D)内容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16.()强调的是教师心中要有每一位学生,在指导思想上正确 认识全体与个别的辩证关系,精心设计教学。191B)个别化教学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17.()是客观存在反映到人的意识中经过思维加工产生的观念 结果,以及这种结果在长期改造自然、社会实践活动中积淀形成的基本稳定的方向性 与规范性精神品质。26 (D) 思想道德素质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18.()是全党全国长期坚持的中心任务,服务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所谓“功利性目标”,仍然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目标。(B) 经济建设

青少素质的提高主要靠家庭教育还是学校教育辩论赛

第一阶段:立论 正方一辩:各位评委、对方辩友、观众朋友们晚上好!我方的观点是青少年素质的提高主要靠家庭教育。首先明确一下什么是素质。素质是指拥有一定的文化内涵和一定思想感悟性的结合。再将这种结合实践于生活,达到一种和谐共处文明健康的氛围。而这种结合当中思想感悟性占了绝大部分的比重。明确了这一点再让我们明确为什么青少年素质的提高应主要靠家庭教育。 一、素质教育家庭能更快捷的落实。1999年国务院出台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而时至今时,“质教育喊得轰轰烈烈,应试教育却捉得扎扎实实”、学校教育重智轻德,不注重孩子个性培养”等现象仍愈演愈烈。学校教育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需要从整体调整,这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如同物理学中一个质量大的物体,其惯性就大,很难改变它的状态。而家庭教育一般只须抓一至二个子女的教育问题,父母一经商量就可执行。如同一个质量小的物体其惯性就小,很容易就能改变它的状态。所以家庭教育对素质培养具有快捷落实的优点。这更符合当今社会高速的变化与发展。 二、 家庭教育更能挖掘素质潜能。素质教育的目的在于使孩子想学而不是逼他学。所以投其所好挖掘青少年的个性潜能是关键。学校是以班级为单位,但青少年个体差异是很大的。学校教育只能从整体出发,针对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进行共性教育,也就是群体教育。但时间与精力有限,无法照顾到每个孩子。但家庭教育中只须面对一两个子女,这更能应才施教,发掘个体兴趣,加以引导创造成才条件。正所谓知子莫若父,知女莫若母。所以个体素质的提高家庭教育举足轻重啊! 三、解铃还须系铃人。由脱轨的家庭教育引发的青少年犯罪思考。近年来青少年犯罪愈演愈烈,呈上升趋势。追根究底,其根本原因在于家庭教育的疏忽大意。或放纵或溺爱或棍棒教育,导致了青少年叛逆思想的加剧。对方辩友不禁要说了,那就由学校来教育啊!俗不知解铃还须系铃人!就如医生看病,咱缺什么就补什么,不能盲目乱补。所以对于如今家庭教育的缺失应及时补救,应提起我们的主要重视。正所谓亡羊补牢为时不晚! 综上所诉——从素质教育的落实效率出发,从青少年个性素质培养潜能的优势思考,再由青少年犯罪引起的悔恨告诫我们——青少年素质的应主要靠家庭教育!谢谢! 反方一辩:谢谢主持!我方观点是青少年素质的提高主要靠教育。面对二十一世纪,中国跻身世界之林,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只有增强综合国力,综合国立的增强要有现代化的经济发展,而经济发展离不开科技进步和相应文化的发展,教育的发展带动全民族的素质的提高。所谓素质教育就是培养人的素质教育,人的素质离不开教育,有什么样的素质,就有相应的素质教育。青少年时期是世界观、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其思想行为正在走向成熟但尚未成熟,且思想活跃,可塑性强,热爱学习,易于接受新事物,但辨别能力差,往往良莠并取。这时候,校园给了青少年一个良好的环境,让其世界观和人生观能够得到最好的发展,学校是一个容易塑造青少年走向成熟的地方。现在的孩子多是独生子女,在家娇生惯养,不会正确与人交往,事事以自我为中心,常常以虚张的声势来掩盖一颗脆弱的心。而学校有完整的教学设施环境和制度,有经过培训的教师,有成熟的校规校纪,有严谨勤勉积极向上的学风,也有各种集体活动等等,这些都是家庭所不能比的。所以我方认为青少年素质的提高主要靠学校教育。 第二:对辩阶段 正方二辩选反方三辩: 正方二辩:有请对方三辩,请问为什么学校依然在增加学习的负担? 反方三辩:对方辩友,我可以明确的告诉你,家庭教育固然重要,但是,现在的社会学校教

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1. 全体性 从广义上来讲,“全体性”是指素质教育必须面向全体人民,任何一名社会成员,均须通过正规或非正规的途径接受一定时限、一定程度的基础教育。从狭义上来看,素质教育就是要为全体适龄儿童开放接受正规基础教育的大门。 “全体性”是素质教育最本质的规定、最根本的要求,做不到这一点,就谈不上什么素质教育。 坚持素质教育的“全体性”其主要意义在于: 第一,保证使接受教育成为每一个人的权利和义务。接受教育是每一个儿童最重要、最根本的权利。 第二,保证使整个民族的文化素养在最低可接受水平之上,杜绝新文盲的产生,中小学教育应为提高全体人民的基本素质服务,推进国家经济发展与民主建设。 第三,为贯彻社会主义“机会均等”原则,为每个人的继续发展提供最公平的前提条件。素质教育的最终目标是为未来的合格公民奠定素养基础。 2. 基础性 所谓“基础性”是相对于专业(职业)性、定向性而言的。素质教育向儿童、青少年提供的是“基本素质”而不是职业素质或专业素质,是让学生拥有“一般学识”而不是成为某一专门领域的“小专家”或某一劳动职业的“小行家”。 坚持素质教育“基础性”的主要意义在于: 第一,一个人只有具备了良好的基本素质,才有可能实现向较高层次的素质或专业素质的“迁移”。基础教育以发展和完善人的基本素质为宗旨,因而不少人指出基础教育的本质就是素质教育。 第二,人类蕴含着极大的发展自由度,这就是人的可塑性。自由度越高,可塑性越强;反之亦然。教育是塑造、培育人的事业,如果在基础教育中充斥了定向的、专门化的训练,而不是着眼于把普通的基础打扎实,那就等于抑长趋短,将非特化功能倒退为特化功能,缩小了发展的自由度、窒息了人的可塑性。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阵地.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阵地,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应该首先从课堂教学上予以突破。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就成为当前的首要任务。所谓“高效课堂”就是用尽可能少的时间获取最大教学效益的教学活动。开展“高效课堂”研讨,其指导思想归纳起来就是两个减轻两个提高:减轻教师的教学负担,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提高教师教学效益,提高学生学习效益。最终达到提高学校整体教育教学质量的目的。这也是建设和谐校园,建设快乐校园的根本要义所在。“高效课堂”主要研讨两大方面,即教师与学生,也就是教与学,是研究主导和主体及二者的关系。教师是学教学、搞教学的,教学就是如何把知识同化在学生身上,以我昭昭使其昭昭的过程。课堂教学中,所有学生并不在同一认识水平上,有经验的教师在教学中会照顾到,一次成功,这就是效率。而有的教师反复讲,这不能理解为诲人不倦,百讲不厌,而只能说明教师的水平问题。教要出效率,出效益,学也是如此。指导学生学习接受知识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会思维。有了正确的思维方法,理解得快,接受得快,记忆的也牢固。平常我们谈备课,既要备教材,又要备学生,如何备学生?那就是要清楚学生的基础、思维和接受能力。所以“高效课堂”研讨,必须首先肯定这两个方面,即教师如何教,学生如何学。二者有机结合,才能出高效。“高效课堂”有科学的量化指标,但总起来说必须达到以下三个要求: 1、明快。一是教师的情绪,要平和,不能过分激昂和低落,让学生在心理上处于兴奋和抑制的最佳状态,心理学研究表明,这种状态是最有利的。二是让学生充满求知的愉悦感,调动起学生的良好情绪,形成互动。三是课堂的节奏感和逻辑性是适合课堂教学内容的。 2、融洽。指整个课堂教师与学生的关系。这个氛围要由教师来创设,从情绪到求知欲的引发,以及整个课堂的感应互动都能体现这种关系。 3、投入少,产出多。这就是效益。我们的课堂,有一点是既定的,就是时间。在这个时间内要研究如何提高效率,不必自设框子,用最少的时间圆满完成任务达到教学目标就是高效。那么究竟如何才能打造出高效的课堂呢? 一、教师方面 1、充分的课前准备我们知道,没有预设的课堂是放任的,也是杂乱无章的,必然也是低效的。要创造高效的课堂,充分用好这四十五分钟的每一秒,充分的课前准备就显得非常重要了。我们不能因为自己预设得不充分、目标掌握得不明确,对于课堂即时生成调控不力而浪费时间。新《标准》针对学生不同年龄段的身心特点,对不同学段的教

核心素养与素质教育

核心素养与素质教育、三维目标、课程改革的关系 杨向东/《人民教育》2016年第19期 是“核心素养”还是“胜任力”? 本次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我国教育历史上首次提出了“核心素养”这一概念。根据OECD的界定,素养(competence)“不只是知识与技能,它还包括个体调动和利用种种心理社会资源(包括各种技能和态度),以满足在特定情境中复杂需要的能力”。它超越了“认知能力(cognitive ability)”的范畴,也不限于传统意义上“能力(ability)”的内涵和外延,而是包含了“各种知识、技能、态度和价值观”。 OECD对核心素养的界定带有明显的社会适应倾向。随着信息化时代和创新经济模式的到来,越来越多的工作类型要求个体能够应对陌生的挑战性情境,处理复杂多变的任务。在这样一种环境中,个体要能够对复杂问题做出灵活反应,能够有效沟通和使用技术,能够在团队中工作和创新,持续性地生成新信息、知识或产品。综观欧盟、澳大利亚、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或国际组织提出的核心素养框架,无一例外都突出了这一立场。这些框架都强调在数字化、信息化和全球化环境下,在多元异质社会中创新、批判性思维、沟通交流和团队合作能力的重要性。这些素养反映了个体适应21世纪的共同要求。 鉴于上述倾向,有学者认为本次课程改革应该采用“胜任力”,而非“核心素养”这一术语;也有人认为“核心素养”更多强调了社会适应性,而对个人发展关注不够,以“核心素养”作为本次课程改革的目标不够妥当;还有人认为“核心素养”更多强调了未来社会个体应该具备的高级技能,不能全面涵盖基础教育育人目标的全部内涵。 如果用于分析和理解西方发达国家和国际组织有关核心素养的研究和相关的课程改革趋势,这些观点是有道理的。然而,如果用来评判此次以“核心素养”为设计理念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修订工作,就有失偏颇了。这是因为,本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深化并不是机械照搬西方相关概念和研究结论,而是在借鉴国际经验基础上,结合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际情况和现实问题,创造性地运用“核心素养”这一概念的。这种理解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常州市素质教育概论考试题及答案(多选题)2016

常州市素质教育概论考试题及答案(多选题)2016

常州市素质教育概论考试题及答案(多选题) (做了三份,成绩在74~85之间) (二) 多选题:每题2分,共20题,至少有两个选项正确,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 1. 构建素质教育模式的意义在于()。P250 B沟通素质教育理想和现实、理论和实践的桥梁C建设“科研型”教师队伍,培养新时代教育家的需要D提高素质教育质量和效益的需要 2. 素质教育对活动课程的要求是B明确目标、内容和形式C从实际出发讲究实效D通过评估促进制度化 3. 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提高,可以从()等方面去进行。P31 A大力宣传和践行“八荣八耻” B广泛传播人类社会尤其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思想道德传统,营造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 D引导个体自觉加强修养锻炼 4. 素质教育目标体系框架中,素质教育目标按照知识领域来分可分为()。P109 A学科知识B意会知识C能力知识D信息知识5. 以下有关学习素质的说法,正确的选项是()。P35

B学习素质越高,越善于学习,越容易获得社会对其学习的积极支持 C学习素质是成人素质的核心,是所有素质形成提高的必备条件 6. 以下有关现代学习的说法,正确的选项是()。P37 A从过程看,要持续学习,广阅博览,把握精髓,将传承与变革结合起来 B从结果看,不仅包括对经验、知识的掌握,各种能力的形成,而且包括学会追求学问,进行研究创造 C从内容看,科学学习不仅要大量获取书本理论,更要积极投身实践锻炼 D从学习方法看,不仅要深入刻苦地自学,更要主动与他人切磋交流,在此基础上才能形成良好的学习素质 7. ()是素质教育施教态度的基本方面。P161 A忠诚职位,献身教育B尊重信任,深爱学生C竭力躬行,托以致远D严于律己,铸树典范8. 教育思想方法一般涵盖了()等。P137 B施教态度C教育思想D教育观念 9. 采取多种途径、方法和手段进行知识传授时

浅谈素质教育中家庭教育之不足

浅谈素质教育中家庭教育之不足 教育素质在中国这个教育相对落后的国度上已经大喊了很多年了,犹如“火车进站,吼得响,走德慢” 。影响的因素有很多,中国的国情、社会的发展情况、人们的认知及理解水平、政府的重视程度、经济发展的状况、家庭教育的程度、考试制度的改革……在诸多的因素中,我们有必要重视一下家庭教育。 一、树立正确的素质教育观 面对21世纪的挑战,素质教育是全方面的,包括如下内容:学会做人,具有爱国主义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学会劳动,具有动手操作和应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和认识社会问题的能力;学会创造,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业精神;学生生活,具有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个性,自尊、自信、自主、自立;学会适应社会,积极主动,乐观向上,有能力迎接挑战、抗挫折、追求人生的不断超越与完善;学会合作,具有集体主义精神和合作意识,能在团队中发挥自己的潜力。总之,素质教育应该是以培养社会发展需要的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的教育。家庭教育作为整个教育体系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在家庭生活中家长自觉地有意识地按素质教育的要求,通过自身言传身教和家庭生活实践,对子女实施一定教育影响的社会活动。家庭教育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它关系到中华民族整体素质的提高和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让家庭、学校、社会三者紧密配合起来,共同担当教育下一代的光荣使命,使之健康成长,迎接未来的挑战。 二、家庭教育失误原因分析 一个人的成长受诸多因素的影响,最直接也是最先影响他的是家庭。有很多父母认为孩子的成才主要是先天智力和后期学校教育两个方面,而把自身家庭对孩子的影响却置身事外。某私立学校流行一首校园民谣:“学生是皇帝,家长是上帝,教师是奴隶,生活阿姨算个屁。”从这首民谣中,我们可以看到家庭、学校和社会工作不协调、不和谐的一面。现在,有些家庭认为教育是学校的事情,忽视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对子女的成长不闻不问;相反有些家庭特别注重对孩子成才的影响,从小就对孩子进行超负荷的加负,让孩子学习很多超出孩子年龄限度的业务课程,让孩子参加各种补习班,让孩子学钢琴、练舞唱歌、画画,让本来应该天真快乐的童年生活变得枯燥无味、劳累不堪。失误的原因还包括不正确的认识、不规范的榜样作用、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不一致、不和谐的家庭、不良的社会风气以及望子成龙成凤、过分的溺爱、放任自流等。 三、正确的家庭教育方法 1、首先教会孩子怎样做人。许多父母往往只注重对孩子进行智力方面的培养,殊不知,德育的培养对一个孩子的成长显得尤为重要。一个人如果在智慧上有所欠缺,它可以让美德来弥补;一个人如果在人格上有欠缺,再高的智慧也帮不上忙。因此,作为家长应该从小就开始注重对孩子进行思想品德的教育,选择一些儒家经典书籍如:“三字经、孝经、论语”作为孩子启蒙教育读本,同时还要

基础化学bb平台测试题+答案-3、 缓冲溶液

3、缓冲溶液 一、是非题 √1.总浓度一定时,缓冲溶液的缓冲比越接近于1,缓冲容量越大。 ×2.缓冲溶液就是能抵抗外来酸碱的影响,保持pH绝对不变的溶液。 ×3.因HAc-NaAc缓冲溶液的pH小于7,所以不能抵抗少量的强酸。 √4.正常人血浆中c(HCO3-)/c(CO2)约为20/1。 √5.由HA和NaA组成的缓冲溶液,HA和NaA的平衡浓度近似等于起始浓度c(HA)和c(A-)。 ×6.在一定范围内稀释缓冲溶液后,由于[共轭碱]与[共轭酸]的浓度比值不变,故缓冲溶液的pH 和缓冲容量均不变。 √7.可采用在某一元弱酸HA中,加入适量NaOH的方法来配制缓冲溶液。 ×8.总浓度一定时,缓冲比越大,缓冲溶液的缓冲能力越强。 ×9.正常人体血浆中,碳酸缓冲系的缓冲比为20:1,超出10:1,所以该缓冲系无缓冲作用。 √10.取相同浓度的HCl溶液和NH3·H2O溶液(p K b=4.76)配制pH= 9.24的缓冲溶液,HCl溶液和NH3·H2O溶液的体积比应为1∶2。 二、选择题 1.用HAc和NaAc配成的缓冲液,抗酸成分和抗碱成分对应的浓度c(Ac-)—c(HAc)分别表示如下,则缓冲容量最大的一对应是 A A、0.04—0.04 B、 0.03—0.05 C、0.03—0.03 D、 0.06—0.02 2.用0.10 mol·L-1HCl滴定20.00mLNH3溶液时,当中和到50.0%时,溶液的pH为 (已知 NH3的p K b为4.76 ) B A、4.76 B、9.24 C、6.24 D、7.00 3.由HA和NaA组成的绶冲液,HA的K a=1.0×10-5,c (NaA)/ c (HA)=3,则此溶液的pH为 D A、5.00 B 、4.30 C、5.30 D、5.48 4.某缓冲溶液,共轭酸的K a=1.0×10-4,则从理论上推测其缓冲范围是D A、5-6 B、4-6 C、5-7 D、3-5 5.某缓冲溶液含有等浓度的HA和A-。已知A-的K b=1.0×10-10,则此溶液的pH为C A、10.0 B、5.0 C、4.0 D、2.0 6.人体血浆中最重要的抗酸成分是 A A、 HCO3- B、CO2 C、H2PO4- D、NaCl 7.与缓冲容量有关的因素是 A A、总浓度 B、外加酸量 C、外加碱量 D、酸或碱的解离常数 8.有关缓冲溶液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C A、缓冲容量越大,溶液的缓冲能力越强 B、缓冲对的总浓度越大,缓冲容量越大 C、总浓度一定时,缓冲比为1时,缓冲容量为1 D、缓冲溶液稀释后,缓冲比不变,pH不变,缓冲容量变小 9.配制pH=9.30的缓冲溶液,下列缓冲对中最合适的是 C A、NaHCO3-Na2CO3(H2CO3的p K a2 = 10.33) B、HAc - NaAc(HAc的p K a = 4.76) C、NH4Cl – NH3·H2O(NH3·H2O的p K b= 4.76) D、Na2HPO4 – Na3PO4(H3PO4的p K a3 = 12.32)

第一章 素质教育的基本概念

第一章素质教育的基本概念 第一节素质教育的严格内涵 一、职业、道德与职业道德 素质教育——以全面传授更有价值的知识为基础,以促使知识深刻内化为关键,以激活每一位受教育者的个性潜能发展为核心,以促进所有学生共有和特有精神品质和谐形成与不断提高为目标的整个教育活动。 第一、它清晰地揭示了素质教育极其丰富复杂深刻的内涵,囊括了自素质教育提出以来整个教育研究过程形成的主要共识性观点。 第二、在有效汲取传统教育基本精髓的同时,又对它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在此基础上把素质教育与以往各种教育从本质上区别开来,有助于化解和消除长期出现的各种对素质教育的认识困惑与思想迷惘。 第三、它从总体上为所有从事教育的人们今后“该做什么”和“该怎么做”指出了重要的努力目标、方向,也为教育实践的深入发展开辟了广阔了空间。 第四、它明确了素质教育的外延——涵盖了一切有利于学生共有和特有精神品质和谐形成与不断提高的各种教育教学活动,既包括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乃至国际教育,又包括课堂教学,课外活动、社会实践、科学研究等所有方面,还包括学生个体的各种修养、锻炼。 第二节全面传授更有价值的知识——(素质教育的基础)

一、全面传授更有价值的知识的含义 所谓“全面传授更有价值的知识”,是指教育者必须根据时代特点和素质形成的客观规律进行知识传授,既做到知识传授的全面性与丰富性,又保证知识传授的准确性和针对性,真正实现知识传授量与质的辩证统一。 (一)全面传授知识:授知对象全面;授知内容全面;授知途径、方法、手段的全面化。 (二)更有价值的知识 符合特定对象需求;着眼根本培养目标;考虑知识的一般意义 二、为何传授更有价值的知识 ①(信息化时代)知识泛滥;②(多元化时代)需求不一;③(时效化时代)精力时间有限;④(科学化时代)有益知识内化 三、全面传授更有价值的知识的方法 (一)着眼社会需要和学生特点进行知识传授 把社会需要及其变化 结合学生特点 (二)立足系统地知识考察进行知识传授 (三)采取多种途径、方法和手段进行知识传授(再有价值的知识, 如果不便于学生理解掌握,教育活动就会徒劳无功;知识传授过程要力避单向、俗套、固定,应充分运用启发诱导、民主交流、互动研究等开放性的教学方法;综合运用各种方法、手段整合教育资源,全方位向学生传授有益于他们的素质形成提高的各种知识;不能局限于老师 固定的口耳传授,要极大地拓宽教育领域,开辟新的教育途径) 四、全面传授更有价值的知识的要求: (一)牢固树立整体教育观

浅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素质教育的关系

浅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素质教育的关系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就必须进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这个问题已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乃至全社会关注的焦点。通过学习《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的精神,素质教育已逐步深入人心,广大教育工作者从理论上和时间上对素质教育有了新的认识,并进行探索。因此,课程改革是二十一世纪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主题。 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知识经济加速到来,国际竞争日益激烈,国力的强弱越来越取决于全民的素质,因而我国现代化建设面临更伟大、更艰巨的任务,这就迫切需要加快推进素质教育的步伐,努力培养适应二十一世纪现代化建设需要的社会主义新人。在推行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基础教育的质量与素质教育的进程同二十一世纪的发展相比有明显的差距,迫使我们及时有效的解决素质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提高全民素质,培养创新人才,进行课程改革。 怎样才能扎实有效的推进素质教育呢?党和国家领导人已多次召开座谈会,并在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上提出要突出抓好的核心问题和关键环节之一是积极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可见,课程改革被鲜明地提到了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问题上,我国旧的课程体系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不能达到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因此就必须进行改革,以建立新的课程体系。建国五十年来,在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和全社会的大力支持下,我国先后进行了七次课程改革,每次课程改革都取得了明显的成就,这些成就为二十一世纪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打下了基础、积累了经验。随着时代的发展和面临未来的挑战,回顾旧的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我们发现确实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因此,2005年秋季全国统一推行新的课程体系,以达到新课标的要求。 本次课程改革是历次课程改革的一种完善和延续。通过改革基础教育课程,调整人才培养目标,改变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从而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实施科教兴国,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总之,这场改革不仅影响一代新人的培养问题,还能提高我国的国际竞争力。因此,只有在改革的过程中,才能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课程体系,从真正意义上进行教育的创新和对新课标的实施。 (作者单位:408103重庆市涪陵区李渡大柏树中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