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话的自由市场从波兰尼的大转型_说起

神话的自由市场从波兰尼的大转型_说起
神话的自由市场从波兰尼的大转型_说起

收稿日期:2009-03-01

作者简介:赵君(1964-),男,吉林长春人,郑州市社会科学院院长,副研究员。

 第42卷 第5期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年9月 Vol .42 No .5

JOURNAL OF ZHE NGZ HOU UN I V ERSI TY

Sep.2009 

“神话”的自由市场:从波兰尼的《大转型》说起

赵 君

(郑州市社会科学院,河南郑州450015)

摘 要:波兰尼的《大转型:我们时代的政治与经济起源》一书描述的是19世纪世界文明向工业时代过渡时期,经济、文化与价值观念各方面的转变。这个转变对于西方历史而言已久远,但是却和当下世界尤其是发展中国家面临的转型异常相似:很多由市场引发的失业、经济萧条、股市下跌等问题迎面而来。波兰尼的《大转型》虽然分析的是19世纪的历史,却很好预测了市场潜在的危害,并力荐社会保护性措施的开展,对理解今天的中国现实仍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神话”;自由市场;大转型

中图分类号:F09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04(2009)05-0112-03

1

市场经济在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发展中功不可没,其使中国经济得到快速发展的同时,

人民生活条件得到极大改善、国际地位也在迅速提高。然而在自由市场一路高奏凯歌时,潜在问题也日益突显。如何正确理解由市场发展带来的诸多问题成为当务之急。其实自由主义在鼓励市场自由发展时,并没有完全抛弃国家的适度引导,但是,对于异化后而狂热追求“自由市场”的人来说,则背弃了这个原则,他们在巨大利润的驱使下把种种的灾难和困境归因于国家,认为国家的计划造成了集权国家的产生,限制了市场功效的发挥与财富的增长,抑制了市场“无形之手”对资源的有效配置。这主要是因为自由主义宣扬的自由与利润,繁荣与增长切合了中国的特殊转型期。自由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是朦胧而晦涩的,其实自由主义最为重要的东西就是经济自由主义,市场就是经济自由主义强调的重点。市场是公平、效率、自由、平等诸多理念的化身,以自由市场来发展经济甚至治理国家成为自由主义的梦想,我们对市场带来的不断增长财富的渴望也使自由市场理论不断被扭曲甚至异化,从而成为不灭的“神话”。

对于这个神话的实现世界已经努力了很久,但终究被各种问题困扰着,世界性的战争灾难和经济危机一次次打破这个梦想,我们也从未放弃。当我们正在努力的时候,不属于这个世纪的波兰尼却早已澄清:完全自我调节的市场理念是彻头彻尾的乌托邦。除非消灭社会中的人和自然物质,否则这样一种制度不能存在于任何时期;它会摧毁人类并将其环境变成一片荒

野[1]。波兰尼的断言虽然有点过分,但并不是空穴来风,这是以几个世纪的历史经验以及对自由市场给社会发展带来的无序作出深度思考的结果,他力图以自由市场给世界经济与政治带来的灾难为依据打破这个神话。

要破除自由市场神话的乌托邦,波兰尼就需要解释欧洲1815年到1914年的百年和平与繁荣,这也是自由主义引以为荣的时期。这个时期是市场起源和发展的过程,存在很多类似“欧洲协同体”这样的政治组织来维持秩序化解风险,但是实际起作用的是国家金融。国际金融以金本位制度为支撑,各私人商业群体与个人为了维持和平,在协同基础上建立以黄金为本位的货币体系,通过货币的稳定性和国际间的互动形成共存的国际市场,以经济纽带和利益诱惑防止战争,促进经济的持续发展。

这种朝向和平的努力却暗含着更大的动荡,获利作为主要的目标是市场经济的最大危险。各国为了能在国际市场中占据优势谋取利益,必须以强权保障,于是不断增加军费开支扩展军力。然而在扩军的同时他们却冠冕堂皇地说是为了维护和平,但是谁也不能够保证利益分配不公或压迫过度时会爆发战争。自由市场给了他们太多的理由,却也成了灾难的起源,如波兰尼所说,由市场的获利动机引发的机制影响力在历史上只有宗教狂热的大爆发可与之相比[1]。宗教与神话的自由市场理念难以被客观对待,疯狂的追捧就在所难免。在国际上市场的获利动机激发了国家的军备竞争,弱小国家备受欺凌,通货膨胀、民不聊生,一场积

?

211?

聚已久的矛盾即将爆发。

这些国家内部同样隐含着不可预测的风险,由于资本主义的扩展,以往互惠式的交换模式逐渐消失,作为主体的人逐渐成为商品,在自由市场上被推来搡去,同时,作为自然环境的土地也在商品化,邻里关系与乡间风景在市场的侵蚀下被毁坏,河流被污染,社会逐渐原子化,作为道德层面的实体“人”正在消亡,货币成为联结人们的纽带,也成为社会评价体系的一部分,社会正在被市场转换为“绝对自由”的自然状态,这一切都在剥夺人类的“社会性”。这是一种真正的“战争状态”,这种战争不仅存在于人与人之间普遍存在的实际战斗中,而且更存在于自然状态中人人共知的那种战争意图里,这是一种普遍和持续不断的“一切人反对一切人的战争状态”。总之,自然状态是没有法律、道德和文明的状态,生活在其中的人们不断处于暴力、死亡的恐惧和危险中,人的生活孤独、贫困、卑污而残忍[2]。市场逐渐吸纳社会,社会被嵌入到经济体系中,人正在成为经济体系的附属品。人们之间的利润竞争冲破了道德保护层,狂热而无限制地追求利润。随着自由市场的推进,在当时维持穷人生存底线的斯品汉姆兰法令终止,灾难就要来临。

17世纪农业文明的道德标志,是社会公正的象征,无论穷人的实际工资是多少,都能保证他们得到维持生活的最低收入补贴,保障底层民众的“生存权”。然而由于土地等生产要素逐渐组织到市场体系下,剥夺了民众的土地,乡村的无产阶级顿时倍增,济贫法难以救济如此庞大的无产者,却又阻碍劳动力市场的形成。保护性的“生存权”终久不能和竞争性的工资制度兼容,资本的积累与市场自由竞争需要的不是“分配公正”的海市蜃楼,不需要考虑社会公正所依据的品德之类的因素,需要的是市场中的优胜者。于是这个古老的制度在不能够适应机器时代后被无情抛弃,一个任由人们自生自灭的劳动力市场付诸实践。道德在市场中被放弃、歪曲,也许李嘉图、马尔萨斯等人感觉物质商品才是最为真实的,没有什么比财富的无限增长更令人神往。波兰尼认为市场经济的表面尊贵遮住了我们的眼球,社会这个复杂的系统被遗忘,技术的进步和季节性的经济不景气造成大量的失业,随着财富的集中致使贫富差异巨大,贫穷成了社会性问题,危机即将来临[1]。

2 波兰尼的感觉更为真实,因为百年以来,现代社会都由一种双向运动支配:市场的不断扩张以及它所遭遇的反向运动(即把市场的扩张控制在某种确定方向上)。然而目前保护社会的反向运动正在被市场侵蚀,经济自由主义和社会保护措施之间的社会冲突加剧;另一方面劳工阶级日益贫困化,阶级斗争加剧并纠缠着紧张的结构性冲突使灾难紧跟而至。

果不其然世界性战争爆发,灾难遍及世界每一个角落,法西斯主义导致了世界战争,破坏了百年和平带来的经济繁荣。波兰尼认为自由主义把结果当成了原因,法西斯的出现并不是地理、民族智力等原因所造成,归根于自由市场对社会共同体的破坏,致使阶级关系不可调和,大量处于社会底层的民众被动员起来,导致社会保护运动超越了自由市场的结果。社会保护性运动的表现也有两种:德国出现了法西斯,以集权统治抗拒世界市场的侵蚀,然而法西斯的极权主义抛弃了社会,没有社会力量的控制走入了死胡同;俄国以集体农场的合作方式取代了自由市场。农业由于难以在市场竞争中获利,加上战争的混乱与军备竞争必须建立自我保护机制,于是一场社会主义革命走向了自给自足的农业合作化道路,俄国在革命后并没有抛弃民众,而是积极地以各种方式维持社会的整合,俄国道路给正在迷茫中的被殖民国家以希望。受俄国影响的殖民地国家纷纷独立,大量的新兴民族国家相继建立。俄国道路表明自由市场的国际化已经被打破,国际资本主义的美梦一去不复返。

然而在我们相信一个新的世界格局必然出现、社会主义必将建立之时,东欧巨变、苏联解体,自由主义认为这是“社会主义时代”造成的失误和失败,并将这种“失败”归结为追求“平等”的乌托邦的破产和拒绝“走向世界”以及对抗“现代化”潮流的结果。

然而,即使计划的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终结后,世界资本主义也没有推延“神话”的自由市场,我们虽远离了波兰尼所经受的社会和经济混乱,萧条的灾难性起伏、大规模的失业、社会地位的变更、历史性国家轰然倒塌,问题却依然没有解决。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横扫马来西亚、新加坡、日本和韩国等地,打破了亚洲经济急速发展的景象,亚洲一些经济大国的经济开始萧条,一些国家的政局也开始混乱。这次混乱的根源在于市场经济固有的自发性的货币信用机制,一旦金融活动失控,货币及资本借贷中的矛盾激化,金融危机就表现出来。经济全球化和经济一体化是当代世界经济的又一重大特征,每当信贷扩张遇到麻烦时,金融当局都采取了干预措施,(向市场)注入流动性,并寻找其他途径,刺激经济增长。这就造就了一个非对称激励体系,也被称之为道德风险,它推动了信贷越来越强劲的扩张。这一体系是如此成功,以至于人们开始相信美国前总统里根所说的“市场的魔术”:市场会趋于平衡,而允许市场参与者追寻自身利益,将最有利于共同的利益。这显然是一种误解,因为使金融市场免于崩盘的并非市场本身,而是当局的干预。2007-2008年由美国住宅市场泡沫化引发出信贷

?

3

1

1

?

危机时,市场这个“魔术棒”再次失灵,信贷危机引发

全球经济动荡,冰岛由于钟情于“炒金融”把国家建成

基金公司,甚至面临“国家破产”的危险。法国总统萨

科齐说:目前金融危机表明金融资本主义的终结,也意

味着它强加在经济领域的一些关于全球化理念的失

败,那种认为“市场万能、不需要任何规则和政治干

预”的观点是“疯狂”的。这已经证明自由市场并不是

万能的,各国政府开始进行宏观调控,积极通过减税、

筹资救市等方式挽救经济危机。自由市场的神化在经

历连续的动荡后再也难以延续,开始遭到各方质疑,国

家逐步寻求保护性措施化解自由市场带来的灾难。3 中国也没有免于自由市场的冲击,1978年国家逐渐放开市场限制后,劳动力市场、资本市

场、货币市场都逐渐开始形成。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

话标示社会主义特色的市场经济走向一个新阶段,这

个时期对市场的放任,使其跨越了经济的疆界蔓延至

整个社会的机体。市场像一根能点石成金的魔杖,所

到之处大量社会财富便迅速涌现出来;一向为商品匮

乏所苦的中国人,在短短20年间便快速进入了相对过

剩的时代。市场把个人打造成了追逐自身利益的独立

个体,个人对利益的追逐使社会中出现了一些贪污腐

化、偷工减料、制假造假等现象,上层阶级追逐利益的

风险转嫁给个人(尤其是那些生活在社会中下层的个

人)。市场对社会的嵌入及对权力的侵蚀使生命也不

再受到怜惜。山西“官煤”带走了多少底层民众的生

命,虽说煤矿事故对我们已经习以为常,然而2008年

的“奶粉事件”却重创了社会的每一个人,因为它带走

的是无知的新生命。我们现在是否应该责怪政府的管

治过多影响了市场的自由发展么?自由市场认为任何

的控制都是对自由的否定,由规制提供的公正、福利和

自由被斥为奴隶的伪装。然而在异化的自由主义那里

大量的垄断组织已经排斥了自我标榜的“自由”理念,

他们控制市场排斥异己,于是“控制”成为自由市场崇

拜者谋取利益的手段。他们很难自圆其说,“自由理

念”只能给社会带来致命的危险,只能使道德和信仰让

位于对利益的追逐。

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已经席卷了整个社会,在物质财富生产方面取得不俗成绩的同时,贫富差距过大、环境污染、股市涨跌、楼市消长等金融领域带来的巨大振荡也在相继出现,这印证了波翁的深刻见解。虽然波兰尼上个世纪就给我们敲响了警钟,然而历史变化无常,直到现在我们才回忆起被自由市场抹去的理论。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包括政府的决策者逐渐认识到:市场虽然是必要的,但市场必须“嵌入”社会之中,国家必须在市场经济中扮演积极的角色。不能允许、也不可能出现一种“脱嵌”的、完全自发调节的市场经济,神话的自由市场理念必须被打破。国家通过宏观调控加大投资缩小城乡差距,通过再分配弱化贫富分化,以各种最低生活保障、医疗保险等降低不安全因素,积极采取社会反向保护措施。在照顾效率的同时也没有丢弃公平,才能通过维持社会共同体的存在,一次次化解危机,没有使问题进一步蔓延。

中国已经历了改革开放三十年的风雨沧桑,同时也是在市场与社会的纠缠中驰骋了三十年,几经波折后中国已出现了蓬勃的社会反向运动,并正在催生一个“社会市场”。政府仍然维持现在市场在资源配置方面的作用,并通过各种再分配机制的调节杠杆化解市场风险,尽力维持社会公平,避免经济侵入到社会领域,保证社会伦理对市场力量的制衡。近年来出现的一些问题说明对市场的偏爱使社会伦理关系有些失衡,国家也在努力调试两者关系,但是还存在大量严重的问题。对于这些问题的解决,我们需要的不是神话市场,而是社会性的市场,是改革开放三十年渐进式的发展经验。无须多说,波兰尼的《大转型》已给了我们警示,中国自身的历史经验也有很好的解答。

参 考 文 献

[1]波兰尼.大转型:我们时代的政治与经济起源[M].杭州:

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

[2]霍布斯.利维坦[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

(责任编辑 吴彤)

?

4

1

1

?

古希腊罗马神话赏析论文

古 希 腊 罗 马 神 话 赏 析 论 文 院系:电气信息工程学院

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班级: 学号: 姓名:

论奥德修斯人物形象特征 希腊神话中有个名叫奥德修斯的战将,用木马计大破特洛伊,一剑刺瞎独目巨人波吕斐摩斯。他的神勇,引来众女神妖的倾慕。他战胜魔女基尔克,挡住海妖塞壬美妙歌声的诱惑,摆脱神女卡吕普索的追求,历经磨难,最终回到了自己的皇宫。那他究竟是个什么性格特征的英雄呢? 《伊利亚特》中描述了一个善用言辞、计谋、夜袭、埋伏的奥德修斯。奥德修斯刚一亮相, 荷马特别强调他外表不起眼, 但是在他从胸中发出宏亮的声音时, 他的言词却像冬日的雪花纷纷落飘下, 没有凡人能同奥德修斯相比。如此推崇奥德修斯的言辞, 乃因为言辞与智慧相关。到了《奥德赛》奥德修斯直接凭借智慧和言辞(主要是谎言)完成了另一类型英雄的塑造。面对战后的新世界, 奥德修斯并不以勇力取胜。与《伊利亚特》的尚武相比, 《奥德赛》更重智。 奥德修斯的追寻——《奥德赛》的环境比《伊利亚特》复杂得多, 同样是十年的时间, 《伊利亚特》发生的事件定格在特洛亚, 而《奥德赛》里奥德修斯跑遍地中海四处漫游。《伊利亚特》里的英雄只需在战场格杀, 赢取战斗的胜利; 奥德修斯在战争结束后却面对复杂的人和事, 其处境和际遇几乎涵盖了古代社会的所有模式: 独目巨人波吕斐摩斯的野蛮粗暴, 有教养且愿意送客返乡的费埃克斯人; 助人为乐的友好主人(如赐奥德修斯风袋的风王艾奥洛斯), 吃人的生番巨人族莱斯特律戈涅斯人; 让人遗忘过去的洛托法戈伊人, 歌声迷人却异常危险的女妖塞壬; 善用药草的魔力把人变成猪猡的魔女基尔克, 清纯可爱的少女瑙西卡亚和亲切感性的神女卡吕普索, 等等。经过这些经历的磨砺, 奥德修斯成为一个阅历丰富, 理解一切事物的人。荷马让奥德修斯的旅程和返乡成为人生战场, 其残酷激烈丝毫不亚于血肉搏杀的真实战场, 其诡谲奇幻又非真实战场可比。 和奥德修斯同住了七年的神女卡吕普索曾经问他, 为什么不要神女的眷爱和长生不死, 这些不就是凡人追逐的东西吗? 奥德修斯答曰, 他怀念故土, 渴望返回家园对奥德修斯的话不能只作字面的理解。表面上看, 奥德修斯的旅程一直在追寻, 旅程的方向是返乡。奥德修斯舍弃神女和仙岛, 选择返乡, 实质上意味着他选择的是他的过去, 他的记忆。故乡家园对奥德修斯的人生而言并非实义,

(整理)《大转型:我们时代的政治与经济起源》读书报告.

回望历史,发现社会 ——《大转型:我们时代的政治与经济起源》读书报告一.导语:真理的预见性 我们生活在一个风云激荡的年代。一方面,时代在飞速发展,人类正在创造着前所未有的新面貌;另一方面,政治、经济、文化领域的问题却一次次地颠覆了我们对和平世界的认知——此起彼伏的社会动荡,残酷严峻的金融危机,纷争不断的国际形势,还有民不聊生的第三世界……如果这些纷繁复杂的表象令人困惑,那么,卡尔·波兰尼可以为我们提供一条清晰的线索,使我们从一个客观、全面、实证的角度,重新理解这些社会现象。 卡尔·波兰尼的《大转型:我们时代的政治与经济起源》成书于20世纪40年代,全书探讨并分析了19世纪到20世纪初,世界文明的“大转型”——经过两次世界大战,19世纪以自由市场经济为基础的旧工业文明的衰落和20世纪以保护主义、凯恩斯主义为基础的新工业文明的建立。本书的主题极具前瞻性,因为直至今日,对不同意识形态的比较与探索还在激烈地进行;作者的见解又极具创造性——他在将近一个世纪以前就提醒人们,如果盲目地深信“自由市场”的经济理论,我们的社会很可能落入一场巨大的灾难。 现在,许多问题正在逐渐显现出来,越来越多的社会现象印证了这位思想巨人的预见。因此,对这一部经典著作的回顾也就尤为必要,它带给我们的思路和启示,或许将会帮助我们走向更美好的明天。 二.主题与中心:“建立在乌托邦之上的错误” 全书主题即“发现社会”,作者认为,社会是比经济和市场更为广阔、也更为核心的关注对象。作者的核心论点可以用书中的一句话概括:“19世纪文明的解体,是因为社会为了使自己不被自发调节的市场的作为所毁灭而采取的那些措施”1。基于这一核心论点,作者展开了实证的论述,具体回答了为什么自由市场是一个乌托邦,经济与社会的嵌入式关系,劳动力、土地和货币为什么不能成为商品、以及为什么20世纪的工业社会产生了如此强大的破坏性张力等问题,并提出了自己的规范性建议与展望。 全书用三篇、二十一章来阐述这一主题,其结构可以大致分为三个部分。第一篇为导言部分,作者对19世纪到20世纪初的国际动荡提出了质疑:为什么在欧洲,一段长期的相对和平繁荣时期(1815-1914)会突然让位于一场尾随着经济崩溃的世界大战;第二篇是全书论证的核心部分,作者运用详细的论证试图阐述几个主要观点,诸如“自发调节的市场从未真正存在过”、“政府干预是保护社会的一种必要”,以及“市场建立过程所导致的社会变迁会引发巨大的灾难”等等。第三篇是结语,作者否定了“自由市场”所谓的“自由”,却又满怀乐观精神地为我们指明了新的自由,引用文中原话就是:“社会的发现既是自由的终结,也是自由的重生。”2 三.主要观点 1卡尔?波兰尼:《大转型:我们时代的政治与经济起源》,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211页。 2

波兰尼大转型读书笔记

读书随笔—波兰尼的《大转型》 卡尔·波兰尼(Karl Polanyi)出生于19世纪80年代的奥匈帝国。他终其一生致力于寻找一种人道主义的新社会:一个欣欣向荣、但经济标准和价值并非至高无上的社会,一个公有共享且不是马克思集体 主义的社会。 波兰尼努力破译他所处时代问题的答案,首先因为他是一个艰难时世的见证者。他目睹了金本位制的崩溃、充分就业的瓦解、法西斯独裁的崛起、两次世界大战的惨剧、罗斯福新政与斯大林五年计划,以及自由放任主义的损害和凯恩斯预算干涉主义的胜利。经历了众多的灾难,热情而富于使命感的波拉尼转向历史和比较的证据以确认社会 脱节的经济原因。 波兰尼揭示了市场资本主义并非仅凭演化力量就可以实现。其实,市场资本主义的起源是由于国家权力的占有者一方出于有意的努力和战略利益的考虑,创造出了最适合于市场经济的各种制度及管理上的安排,其中尤为重要的是劳动力的市场化。因而,资本主义以及作为其必要条件的劳动力的商品化都是一种政治上的建构。在波兰尼眼中,“市场是政府一方有意的、并且常常是暴力介入的结果。这个

政府出于非经济的目的把市场组织强加于社会之上。”波兰尼根据人类学研究成果指出,市场虽然是调节经济生活的一个非常古老的制度,但是在现代社会之前,从未成为社会经济组织的中心,甚至很少成为重要的制度。19世纪之前的人类经济活动史表明,除了体现市场功能的交换之外,人类经济活动方式还有互惠、再分配以及家庭, 后三者甚至是主导性的。 在此,波兰尼的矛头直指亚当·斯密开启的古典经济学。正是亚当·斯密这样的思想家提出,社会劳动分工依赖于市场的存在,或者,像他所说的那样,社会劳动分工依赖于人类“以此物换彼物的倾向”。这句话后来产生了经济人的概念。而实际上,亚当·斯密关于早期人类之经济心理的见解,与卢梭关于原始人之政治心理的观点一样,都是错误的。劳动分工,作为一个与人类社会同时出现的现象,源自于性别、地理和个人禀赋这些事实上的固有差异;而所谓的人类天生倾向于交换的说法,几乎完全是虚假之言。波兰尼认为,在传统社会里,利润的想法是受到禁止的;临机应变和讨价还价行为会被谴责;慷慨的赠予是一种美德;所谓的以物易物、实物交换和对换的自然倾向是不会出现的。经济制度实际上仅仅是社会组织的一个职能而已。“尽管19世纪的学术界主旋律如此执着,但通过交换获益和得到利润从未在人类经济中发挥重要作用。尽管自石器时代晚期以来市场制度相当普遍,但其对于经济生活来说不过是偶尔发挥作用。”

古希腊罗马神话欣赏 课程教学大纲及样题

《古希腊、罗马神话》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码:30615022 学分: 2 总学时:36 说明 【课程性质】 《古希腊、罗马神话》是全日制大学本科教育英语专业高年级开设的专业选修课。 【教学目的】 使学生了解西方文化渊源,从文化的角度学习英语词汇,培养和提高其文化素养、鉴赏能力和对异域文化的敏感度。 【教学任务】 以古希腊、罗马神话的重要神祗、英雄的轶事为主线,分析现代英语中源于神话的词语与典故及以古希腊、罗马神话为题材的英美文学作品、雕塑、绘画、建筑等艺术作品,提高学生的文化能力和鉴赏水平。 【教学内容】 古希腊、罗马神话简介,旧神谱系与天地的起源,奥林匹斯山新神,普罗米修斯与人类,次神的故事,英雄的故事 【教学原则和方法】 教学原则:以培养具有文化能力和鉴赏水平的学生为原则 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课件教学,辅以影视欣赏和学生讨论促进教学 【先修课程要求】 本课程是在学生完成了精读、泛读、英美文学、影视欣赏、英美文化概况等课程,并掌握了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基础上开设的专业选修课。 【教材与主要参考书】 教材:常耀信《希腊罗马神话》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1年。 参考书:廖光蓉《英语词汇与希腊罗马神话》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

徐国萍《希腊罗马神话及典故成语》海洋出版社,2001年。 陶洁《希腊罗马神话一百篇》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89年。 大纲内容 第一部分古希腊、罗马神话简介 【教学目的和要求】 教学目的:了解希腊述神话的起源、形成、和发展 教学要求:掌握学习古希腊、罗马神话的意义、目的,重要性和方法 【内容提要】 第一节什么是神话 第二节神话的起源和发展 第三节神话故事与神话学的区别 第四节神话的分类 第五节学习神话的原因、意义和方法 【教学重点与难点问题】 教学重点:神话的分类 教学难点:神话的起源和发展 【复习思考题】 1. 什么是神话? 2. 神话故事与神话学的区别是什么? 第二部分天地的起源 【教学目的和要求】 教学目的:讲述天地的起源 教学要求:掌握旧神谱系中主要的神及由此派生出来的英语词汇 【内容提要】 第一节天地的起源 第二节旧神谱系:地神盖娅、天神乌拉诺斯,十二提坦巨神 第三节以cosmos、chron为词根的派生单词 【教学重点与难点问题】 教学重点:天地如何起源的 教学难点:旧神谱系中诸神之间的关系及名称 【复习思考题】 1.天地是如何起源的? 2.试论述旧神谱系中诸神的关系。 第三部分奥林匹斯山新神 【教学目的和要求】 教学目的:讲述奥林匹斯山新神谱系中诸神的职能、地位及轶事 教学要求:掌握诸神的名称、地位及由此派生出来的英语单词 【内容提要】 第一节宙斯:天神之父,地上万物的最高统治者 第二节赫拉:宙斯的正妻,女性的代表 第三节雅典娜:智慧女神、雅典城的守护女神 第四节阿波罗:太阳神

浙江省公务员考试真题及答案.doc

浙江省公务员考试真题及答案(一) 第一部分言语理解与表达 (共30题,参考时限25分钟) 每道题包含一段话或一个句子,后面是一个不完整的陈述,要求你从四个选项中选出一个来完成陈述。注意:答案可能是完成对所给文字主要意思的提要,也可能是满足陈述中其他方面的要求,你的选择应与所提要求最相符合。 请开始答题: 1.理查德?比特纳把美国次贷危机中的借款人描述为“信用状况一塌糊涂,收入微薄工作时 有时无,没有租房史,也没有储蓄维持生活”。银行把钱贷给这样一些人显然是不可行的, 政府监管也是不得力的。但美国社会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穷人,或如此庞大的弱势群体? 以上文字的主旨最可能是: A.收入差距不断扩大是引起美国次贷危机的重要原因 B.美国的金融危机是由银行的次贷危机引起的 C.美国次贷危机的根源是银行把钱借给了大量没有还贷能力的穷人 D.美国政府对借款人还贷能力的监管不够 1.【答案】A。解析:材料中先是用理查德?比特纳的话对美国次贷危机中的借款人做了一 个描述,然后作者简单地评论,“银行把钱贷给这样一些人显然是不可行的,政府监管也是 不得力的”,作者紧接着提出自己的疑问,一个“但”字,强调了作者的真正想法,那就是:美国社会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穷人。作者最想表达的是美国次贷危机的原因就是贫富差距的扩大,因此A是正确选项。 2.其实对于人生、道德、审美以及社会的解释,并无绝对正确的标准答案。每个时代、每个民族,都有提出问题的冲动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满足这种历史需求的,便是所谓的“恰 当学术”。你可以嘲笑胡适浅薄,称其提倡的实验主义颇为浅陋,甚至不如学衡派所推销的 白璧德的新人文主义精细,但没用,后者就是不如前者适合那个时代中国人的趣味。 以上文字是在阐述:

身体的认识论地位-论波兰尼默会认识论的身体性维度

身体的认识论地位——论波兰尼默会认识论 的身体性维度 【内容提要】在身体性这个维度上,波兰尼的默会认识论和梅洛-庞蒂的知觉现象学之间存在着某种思想的会聚。从知觉的身体性出发,通过对“身体在宇宙中的特殊地位”、关于身体的辅助意识的核心地位、“通过寓居而认识”等思想的阐发,默会认识论深刻地揭示了人类知识的身体根源。在关于他人之心的知识和身心关系问题上,波兰尼在强调心灵的身体性的同时,对心灵与其外在表现、心灵与身体作了区分,得出了心灵是其外在表现的意义,心灵是身体的意义的结论。 【关键词】默会认识论/身体性/波兰尼/梅洛-庞蒂 一、默会认识论和现象学传统 波兰尼在哲学上最具原创性的贡献是在两种意识的理论的基础上阐明了默会认识的结构。比如,在用锤子敲钉子的活动中,我们既意识到钉子,也意识到锤子和握锤子的手掌、手指中的感觉。在此,我们注意的中心是钉子,而不是握锤子的手掌、手指中的感觉,我们对于后者的意识不是为了其本身,而是为了前者。波兰尼认为,我们对钉子的意识是焦点意识(focal awareness),而对握锤子的手掌、手指中的感觉的意识是一种辅助意识(subsidiary awareness)。默会认识就建立在两种意识的动态关系之上。为了把握某一对象,我们需要将有关的各种线索、细节整合为一个综合体来加以认识,这就涉及到了默会认识的两个项目。我们对各种线索、细节、部分的辅助意识是默会认识的第一个项目,关于对象的焦点意识是第二个项目,为了认

识后者,我们必须依赖于前者,我们从前者出发来关注后者。默会认识就具体地展开于从(from)第一个项目转向(to)第二个项目的动态过程之中,“默会认识是一种from-to的认识”[1—p34]。 20世纪60年代,波兰尼的默会认识论已趋成熟。在阐发默会认识论的各种理论意蕴,展示默会认识论解决一系列哲学问题的潜力的同时,波兰尼也注意到了自己的学说和其他哲学传统之间的关联,现象学传统就是其中之一。波兰尼的默会认识论和现象学传统的关联,具体表现为它与现象学的三大观念的交接。这三大观念是:意向性、在世和身体性。 关于默会认识和意向性的关系,波兰尼说:“布伦坦诺指出,意识必然关注一个对象,只有有意识的心灵活动才会关注一个对象。我对默会认识的分析,扩展了对意识的这种看法。它告诉我们,意识不仅是意向性的,而且它总是具有各种根源,由此出发去关注其对象。它包括对其辅助项的默会意识。”[2—p32] 在波兰尼看来,默会认识的from-to结构比起布伦坦诺的意向性理论,更充分地阐明了意识的本性。它不仅展示了意向性,即意识的向量性质,而且表明,意识的指向性是以对辅助项的默会意识为基础的。①意识除了有其“to”的方面之外,还有其“from”的方面。 波兰尼从默会认识论的from-to结构引出了一个重要结论:认识是通过寓居而展开的(knowing by indwelling)。正是在这一点上,波兰尼看到了默会认识论和海德格尔的“在世”思想的关联。在《个人知识》火炬丛书版(1964年)的序言中,波兰尼说:“所有理解都

波兰尼从科学家向后批判哲学家的转变

波兰尼:从科学家向后批判哲学家的转变 王靖华 (南京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 南京 210093) 摘要:本文详细地阐述了著名思想家波兰尼从科学家向具有后批判意蕴的哲学家的转变历程,旨在从波兰尼这一视角,来审视对客观主义科学观的批判与后批判哲学的认识论之间的发生学关系,并从中领略后批 判认识论,尤其是波兰尼以“个人知识”为核心的新认识论的本质内涵。 关键词:波兰尼;科学;哲学 中图分类号:B08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63(2003)10-0033-06 作为20世纪欧洲卓越的科学家和哲学家,迈克尔?波兰尼(Michael Polanyi,1891-1976)的专业生涯颇为传奇。在前30年的科学工作中,波兰尼声名显赫,但较之同时代的科学家们他无疑更为热情和浪漫,即便是在因成功解决纤维素纤维X射线衍射方面的难题而声誉鹊起的时候,波兰尼对科学之外的整个世界的真诚志趣与人文关怀亦没有丝毫削减;而就其晚期的哲学家角色而言,波兰尼又显得犹为严谨与深邃,由科学而哲学的道路与背景成就了他独特的理论视角与严密的逻辑思路,令他在科学哲学领域中如鱼得水、游刃有余,最终凭其著名的意会(tacit)认知理论和富有人性的科学哲学观引发了认识论上一场根本性的变革。可以说,波兰尼一只脚坚实地站在科学共和国的门槛上,另一只脚则义无返顾地涉入经济学、社会学和哲学的旋涡中,再没有人能比他更为深刻而无私地洞悉这两个迥然不同的世界里的奥秘了。不过,或许也正是因为这种非正统的视角与思考理路,波兰尼的思想在其生前并未能在主流学界中取得广泛的共鸣,直至上个世纪80年代以后,波兰尼方才受到瞩目,人们越来越将波氏的思想看成“哲学思想迈向后现代语境”的重要代表,而波氏本人也与哈耶克和波普尔同被誉为自由主义“朝圣山三巨星”和“当代认识论中的哥白尼”。 (一) 19岁的时候,波兰尼发表了第一篇科学论文《脑积水液体化学》,并于1913年获得布达佩斯大学授予的医学学位。接着,他又连续在匈牙利和德国的科学杂志上发表了多篇量子理论的应用及热力学与热力学吸附领域的文章。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波兰尼成为奥匈帝国军队里的一名军医。军医波兰尼习惯于超时工作,他一刻不停地思考着自己感兴趣的物理化学问题,籍籍无名的年轻军官甚至曾鼓足勇气致信爱因斯坦,向他阐述自己的科学理念,而爱因斯坦也亲笔给他回了一些热情洋溢的信,虽没有更进一步的深入交流,但这已经足以使青年波兰尼深受鼓舞了,他似乎看到了自己在物理化学领域里的康庄大道。不过好景不长,艰苦的行军生活和恶劣的工作条件使波兰尼患上了白喉,他不得不住院修养。养病期间,波兰尼着手将自己这些日子以来的思考整理成一篇题为《固态非挥发性吸附剂对气体的吸收作用》的论文,并在1917年凭此获得了布达佩斯大学的物理化学博士学位。 然而,波兰尼吸附作用理论的成功如同昙花一现,其中的因由恰恰体现了科学领域里正统思想对科学实践的统治和对异端的限制,因此我们十分有必要来详细介绍1917年以后围绕着波兰尼的热力

波兰尼提出他的隐性知识理论

将隐性知识显性化 来源:互联网发布时间:2009.04.20 在制造领域,模具是基础。而模具的设计和制造,在历史上主要靠一个个模具师傅的经验、判断和个人知觉,所以要开一个新模具,需要让这些师傅满意:陪笑脸、递烟倒茶拍马屁。富士康也是这么做的,但富士康之所有能有今天的成就,在于他们下了很大的决心去建立模具设计的数据库来支持,经过数年数百人团队的努力,将大部分模具设计的工作显性化,这样子富士康才能迅速发展壮大。 全聚德的烤鸭也是靠师傅的,但也可以做成电子傻瓜炉烤鸭,其实也是将隐性知识显性化的成果。中医主要靠隐性知识诊病,所以比较难复制和推广。 这说明,隐性知识并非是永远的隐性知识,知识有一个成熟的过程!今天的许多显性知识,在当年也是隐性知识,可能经过几百年实践、学习、反思,最后可以显性化成文章、判断、农谚、行业俚语等。 但在某个历史阶段,对于特定的人、组织,一定是存在隐性知识,所谓“书不尽言,言不尽意”。这又分两种情况: 一、对于单个人或单个组织的隐性知识,可能在别的人、别的组织已经成为了显性知识,这就要求要有广泛的学习渠道去学习。每个人都有这样的感触,原来觉得某个事情是这样子的,但让你说明白你很难说清楚,当看到某个书籍或文章的时候会感觉“心有戚戚焉”,这其实就是在你这里还是隐性在别人的地方已经是显性了。对于整个行业或者人类都没有显性化的知识,那么谁能最先显性化,谁就可以先发论文、先写书、先出产品和服务,可以先赚钱。 二、虽然已经有组织、个人显性化了,但我们得不到。或者整个行业、人类都没有显性化,这个时候只能在一个组织内部、个人想办法去管理。这个时候注意:对于个体的组织和个人,在某个阶段内可能有一些知识永远没有办法显性化或者显性化的成本过高。

波兰尼共生理论多元文化研究论文.pdf

编者按:本文主要从波兰尼的生平与著述;波兰尼社会经济思想述要及其贡献;波兰尼社会经济思想的当代价值进行论述。其中,主要包括:波兰尼家族产生了后来使匈牙利知识界引以为自豪的杰出人物、波兰尼应邀到美国的大学作有关当前国际形势及国际关系的巡回讲演、波兰尼的制度演化思想及制度分析范式、波兰尼的“嵌入”理论、波兰尼的“双重运动”(DoubleMovement)理论、波兰尼实在主义的社会经济思想、波兰尼关于文化在社会经济发展中重要作用的思想、波兰尼“双重运动”理论的重要价值、波兰尼社会经济思想的重要方法论价值、波兰尼文化理论的重要启示、波兰尼共生理论(co-Existence)与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当代价值等,具体请详见。 一、波兰尼的生平与著述 卡尔·波兰尼(KarlPolanyi)1886年10月21日生于奥匈帝国维也纳的一个犹太家庭。波兰尼家族产生了后来使匈牙利知识界引以为自豪的杰出人物:作为著名社会思想家、经济史家、经济人类学家的卡尔·波兰尼;作为物理、化学家和著名哲学家的迈克·波兰尼(MichaelPolanyi)以及获得诺贝尔化学奖的迈克之子约翰·波兰尼(John,Polanyi)。卡尔·波兰尼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在布达佩斯大学攻读哲学及法律,于1908年获哲学博士学位,1912年获法学博士学位并取得律师资格。1924--1933年,波兰尼在维也纳作为副总编辑和专题分析编辑在著名的《奥地利经济学家》杂志社工作。在维也纳期间,受马赫思想的影响并作为马赫研究协会的一员,波兰尼撰写了大量关于科学、医学、人类疾苦及共产主义道德的手稿。1933--1935年,他移居到伦敦,继续为杂志社撰稿直到1938年。1935年发表《论法西斯主义的本质》的著名论文。波兰尼应邀到美国的大学作有关当前国际形势及国际关系的巡回讲演,先后在美国的38个州举办讲座。1940年他与彼得·德鲁克继续在美国讲座,并在德鲁克的推荐下获得洛克菲勒基金会资助,成为佛蒙牧州BenningtonCollege的访问学者(1941--1943),在此期间波兰尼完成巨著《大转型》的撰写,并于1944年在美国出版。1947年以后,波兰尼作为哥伦比亚大学的访问学者并受聘为副教授,讲授经济史课程并主持经济增长制度因素的跨学科研究课题,1957年出版《早期帝国的贸易与市场》。这一时期最终奠定了波兰尼经济人类学实在主义学派学术领袖的地位。 波兰尼晚年致力于创办经济学和政治学比较研究的跨学科《共生》杂志,致力于深入研究文化差异,改善人类生活状况并实现世界和平的工作。据波兰尼夫人所言:“直到死神来临的前夜,卡尔一直在伏案工作着”。在1964年4月 23日《共生》第一期出版之夜,卡尔·波兰尼与世长辞。 二、波兰尼社会经济思想述要及其贡献 1波兰尼的制度演化思想及制度分析范式 波兰尼社会经济思想的一个重要特点是他创造性地提出了区别于主流经济思想的制度分析范式、分析框架与分析方法。从经济、社会、文化及自然环境的互动中,探索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社会经济模式。波兰尼认为,经济发展可持续性的关键在于,经济与社会关系、文化传统及资源环境约束保持内在关联和有机协调,脱离和背离社会文化约束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最终难以避免走向危机的归宿。在波兰尼看来,经济是一个制度化进程,是嵌入特定社会结构、历史传统和观念文化体系之中的动态过程,强调把经济——社会——文化关联的制度分析范式,作为衡量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模式的一个重要尺度,把经济视为社会发展进程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而不是脱离社会环境的孤立存在,主张从社会关系、自然环境、人类多元文化关联互动的角度来分析市场机制的作用。他指出:“人类经济是嵌人制度、经济及非经济的环境中。宗教和政府与经济的结构和功能上其重要性并不亚于货币制度或生产工具的创新。文化传统及价值观念对制度演化、经济发展的持续影响作用不容低估。 波兰尼认为,前工业化社会长期存在的互惠模式(Reciprocity)、再分配(Redistribution)和家计(Houshold)模式,乃是深深植根并嵌入特定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并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自然演化的结果。波兰尼创新性地揭示出,只有到了近代,以货币为媒体的市场交换模式才成为占主导地位的交换模式,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成为凌驾于社会关系之上,成为主宰社会发展的强有力的机器。然而,在波兰尼看来,这种自我调节的市场机制是一种非嵌入性机制,在社会发展的长期过程中必然会导致人与人之间社会关系的加速恶化,导致人与自然环境的加速恶化。波兰尼科学地预见到,这种近代出现的自我调节市场机制必然导致社会人力物力的巨大消耗,必然会导致人类生存环境的恶化。较早地揭示出资本主义市场制度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内在不协调性,与自然、生态和人类生存环境的内在不协调性,最终难以长期存在。 2波兰尼的“嵌入”理论(Embeded) 波兰尼对当代社会经济思想的一个重要贡献,是他最早提出“嵌入”理论及其分析框架。他认为:经济是“嵌入”特定社会关系和社会网络之中。人不仅作为其物质财富和个人利益的卫士,而且还作为其社会角色、社会需求及社会资产的卫士。无论是社会生产还是交换过程,并非单纯的经济利益关系,而必须充分考虑诸多社会因素。在社会发展进程中,在人、自然与社会环境的互动中把握人类经济活动的本质,应当构成研究的起点。在波兰尼看来,经济是一个制度化进程,把握经济嵌入社会关系及其演化的规律极为重要。然而,19世纪以来在西欧出现的以自我调节的市场为主导的市场经济体制,则是人类有史以来在机器生产方式推动下出现的一次大转型。对于自我调节市场经济这种非嵌入经济体,如果一旦市场机制成为人类命运的主宰,成为自然环境乃至购买力使用的唯一主宰,那么,它将彻底毁灭这个社会

波兰尼的默会知识理论及其教育意蕴

波兰尼的默会知识理论及其教育意蕴 一、背景 (1)个人背景:默会知识的概念与理论最初是由匈牙利裔的英国哲学家波兰尼于1958年在《个体知识》一书中提出的。波本是一个卓有建树的化学家,后来转向哲学、社会科学的研究。该理论不只是在哲学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而且波及到人类文化几乎所有重要的方面。如科学、伦理、政治、法、经济、教育等。 (2)理智背景:挑战17世纪科学革命以来所形成的“完全明确的知识理想”(真正的知识应是明确的、客观的、超然的、非个体的)。 “完全明确的知识理想”,其根源可追溯到柏拉图对话《拉凯斯篇》,该对话的主题是“勇敢”。在关于“勇敢”的对话讨论中,苏格拉底提出,“我们既然知道,那么也一定能够说出来”。作为将军的拉凯斯说,“我认为自己对勇敢的性质是知道的,但不知怎么地,我总是抓不住它,无法说出它的性质。”按照苏的看法,拉凯斯既然不能说出勇敢的性质,那么,实质上他不知道什么是勇敢。 “凡是知道的就一定能言说,不能说出来的就不是真正的知道。”这个思想在近代得到了进一步的强化,形成“完全明确的知识理想。”波兰尼的默会知识理论的核心观点是,“我们所知道的多于我们能够言说的。”这一观点与上述“凡是知道的就一定能言说”正好相对。它肯定了默会知识相对于明确知识的独立性与合法性。 (3)知识界的广泛认同 波兰尼提出的默会知识理论,现已得到国际社会科学界广泛的认同。例如,国际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把知识分为四种类型:(1)知道是什么的知识(know-what),即关于事实的知识。(2)知道为什么的知识(know-why),如有关自然法则与原理方面的科学理论。(3)知道怎样做的知识(know-how),指做某些事情、完成某种活动的技艺与能力。(4)知道是谁的知识(know-who),涉及谁知道如何某些事的信息。 在这里,前两类知识主要通过书籍、报刊、光盘、数据库等载体,能够用语言、文字、数字和图表清楚地表达的知识,属显性知识,后两类往往难于编码和度量,是存储于人们头脑中的属于个人经验、诀窍、灵感的那部分知识,常隐含于人的行动之中,属难以量化处理的隐性知识。 二、何谓默会知识理论? (一)什么是默会知识? 1、定义:“默会的知识”(又称“缄默的知识”,又称“内隐的知识”),主要是相对于显性知识而言的。它是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知识,是一种经常使用却又不能通过语言文字符号予以清晰表达或直接传递的知识。如我们在做某事的行动中所拥有的知识,这种知识即是所谓的“行动中的知识” ( knowledge inaction),或者“内在于行动中的知识” (action-inherentknowledge)。 “对知识的表达而言,行动是和语言同样根本的表达方式。”(挪威哲 学家格里门)

大转型读后感

关于政府适当干预的思考 波兰尼《大转型》读后感 新自由主义经济一直倡导自由市场,强调“看不见的手”的理论,但是无论是从19世纪的英国“圈地”运动带来的灾难,还是20世界和21世界的两次大的全球经济危机,我们都不难发现,完全放任的市场总是会有失灵的时候。波兰尼在《大转型》中有了大量的篇幅描述了自由主义市场的失败,他也一再的强调,完全“脱嵌”的市场经济是乌托邦式的。 波兰尼详细论述了英国的“圈地”运动,他赞赏都铎王朝和斯图亚特王朝对于“圈地”运动的干涉主义,认为“反圈地立法虽然没能完全阻止圈地运动,但也并不是完全无效的”,人们不该忽视它的作用。同时,通过对地方市场和邻里市场的叙述,我们看到,国家的干预才真正是国内市场的根源。国家干预经济的主要原因: 1、社会保障问题 经济法则来源于自然法则(羊与狗的例子),自然选择认为必须有贫困的人存在,只有贫困的存在,才会有为了不挨饿而努力工作的人。同时,经济学认为,财富的增长必然伴随着贫困的发生。为了缓解经济发展所带来的种种负面影响,必须有一个强有力的机构来解决贫困问题,政府的几乎强制的再分配能极大的减少贫困的发生,防止社会的崩溃。 2、劳动力、土地、货币的虚构商品性 从根本上来说,劳动力只是人的技能的一种体现;土地只是自然的一种形态;货币本身可能并没有价值,他们都不属于商品。然后劳动力、土地、货币(资本)却是现代经济最重要的元素。把他们当作商品,使得市场经济系统完全凌驾与社会系统之上,换句话说,使得人们完全以逐利而存在,失去了个人的价值,最终导致社会的消失。 3、金本位制度的缺陷 早在19世纪工业革命时,金本位制度就发生过严重的危机。金本位制度的缺陷拿到现代来看,就是各国货币币值的不稳定状况。货币币值的不稳定会严重损害全球化的贸易,尤其是会对经济实力较差的发展中国家造成重创。因此,需要有政府采取适当的措施,保护本国的货币不受打击。 4、市场自发调控的苛刻条件 经济学对完全市场的假设条件太过苛刻,完全竞争、信息对称、稀缺性,在现实世界中这些都很难实现,所以完全放任的自由市场常常会使得经济陷入危机。在现实经济中,政府的角色就显得尤为重要,不管是在预防危机还是应对危机方面。 我国目前正处于经济的告诉发展期,也正是社会的转型期,市场机制尚未成熟,国家的干预也更加重要。我国政府干预的主要方向: 1、

2020年上海市高考历史二模试卷-金山区

金山区2019学年第二学期质量监控高三历史试卷 2020.05 考生注意: 1.考试时间6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 2.本次考试设试卷和答题纸两部分,试卷包括试题与答题要求;所有答题必须涂(选择题)或写(非选择题)在答题纸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得分。 3.答题前,务必在答题纸上填写准考证号和姓名,并将核对后的条形码贴在指定位置上。4.答题纸与试卷在试题编号上是一一对应的,答题时应特别注意,不能错位。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有学者认为早在商朝就可能出现了牛耕,最有利的证据是 A.商代遗址中出土了牛骨 B.孔子有位学生姓名为司马耕字子牛 C.甲骨文中有字呈“牛引犁头启土”状 D.《诗经》中有关于农耕生活的描写 2.观察下列“穿越时空对话”图,关于图中的内容表述正确的是 A.图1是民主制度的产物,图2是专制主义制度的产物 B.从图1到图2反映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发展趋势 C.从图1到图2的变化实质上是历史的进步 D.从图2内容已看到民主制度的迹象 3.下表是某学生整理的数据,不能用此来研究的主题是 时期赋税徭役 汉高祖十五分之一每年一个月 汉景帝三十分之一每三年一个月

A.“无为” 到“有为” B.与民休息 C.轻徭薄赋 D.文景之治 4.“魏之先(祖)出自黄帝轩辕氏。黄帝子曰昌意,昌意之少子受封北国,有大鲜卑山,因以为号。”材料中的“魏”当指 A.西周时的魏国 B.战国时的魏国 C.三国时的曹魏 D.北朝时的北魏 5.有资料记载,我国历史上有一个朝代的大臣谥号多以“文”字为荣。整整这个朝代, 谥号为“文”者达一百四十多人,为“武”者仅二十人。这个朝代最有可能是 A.西周 B.秦朝 C.唐朝 D.北宋 6.利玛窦《中国札记》中言:“中国人害怕并且不信任一切外国人。”最能反映此论断的史实依据是 A.朝贡贸易 B.榷场贸易 C.早期西学东渐 D.闭关锁国 7.按干支纪年法,今年是“庚子年”,以下中国面临的外部侵略同样发生在“庚子年”的是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雅克萨之战 8.与“千年帝厦一朝倾” 相关的事件是 A.清末新政 B.辛亥革命 C.新文化运动 D.北伐战争 9.下列报道不可能出现在《申报》上的是 A.清廷学部考试结果 B.张裕葡萄酒广告 C.汽车肇祸 D.新中国成立 10.右图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来自国外的一张 明信片背面,它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最有可能是 A.第二次鸦片战争 B.甲午中日战争 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D.第一次世界大战 11.南京国民政府为制造“对外自主”的形象,发起了 A.开罗会议 B.东北易帜 C.五四运动 D.改订新约运动 12.要研究二万五千里长征路,下列城市中最值得寻访的是

理解卡尔 波兰尼的《大转型》社会与市场的博弈

社会与市场的博弈理论及其历史 ——理解卡尔·波兰尼的《大转型:我们时代的政治经济起源》 【摘要】本文从社会与经济二者博弈的视角,系统介绍了卡尔·波兰尼对于社会与经济二者关系的论述,探讨了波兰尼的“嵌入”理论、“双重运动”理论以及国家的作用等理论,从而为社会与经济的博弈关系奠定理论基础;文中根据劳动力、货币、自然的商品化过程将历史上社会与经济二者博弈的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分别阐述了其博弈过程,并指出其博弈导致的灾难性后果;最后根据博弈历史得出规律性的认识,并且总结了对于自由主义思想的应该持有的理性态度。 【关键词】社会与市场《大转型》自由主义博弈历史 一、引言及文献综述 (一)引言 卡尔·波兰尼被公认为是杰出的经济史家,在他的《大转型:我们时代的政治经济起源》(The Great Transformation-ThePolitical and Economic Origins of Our Times,以下简称《大转型》)中,开创性的提出了一种崭新的分析的历史的视角,也为经济学和其他学科的融会贯通提供了一个渠道。时至今日,阅读这本具有著作仍然是理解当代资本主义的重要途径,也是解决当代资本主义新问题的一个新的切入点。波兰尼的思想广泛而且深入,涵盖了经济学、社会学、政治学和哲学等领域。虽然其理论却较少地被各个学科的正统和主流派别所提及和研读,同时其作为社会主义者的身份似乎也从未得到正统马克思主义者的正式承认,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他的思想在世界学术界的影响是巨大的。 在《大转型》这门书中,波兰尼开创性的将市场的分析视角扩展到“市场与社会”两者之间关系的框架里面(以前的理论为纯粹的经济学市场理论或者社会学方面的思想理论),并且发掘二者之间的互动规律。作为人类社会两个有着截

古希腊罗马神话-中英互译

古希腊罗马神话 Prometheus and Man In the conflict between Cronus and Jupiter, Prometheus had adopted the cause of the Olympian deities神明,神灵. To him and his brother Epimetheus was now committed the office of making man and providing him and all other animals with the faculties necessary for their preservation. Epimetheus proceeded to bestow授予 upon the different animals the various gifts of courage, strength, swiftness迅速,敏捷, and sagacity睿智,聪敏. Taking some earth and kneading捏合,捏炼 it with water. Prometheus made man in the image of the gods. He gave him an upright stature身高,身材. Then since Epimetheus had been so prodigal浪子,挥霍者 of his gifts to other animals that no blessing was left worth conferring upon the noblest of creatures, Prometheus ascended to heaven, lighted his torch 火炬,火把at the chariot 二轮战车 of the sun, and brought down fire. But it was only rather grudgingly 勉强地that Jupiter granted mortals人类,凡人 the use of fire. Then there came the occasion that when gods and men were in dispute辩论,争吵 at Sicyon concerning the prerogatives特权 of each, Prometheus, by an ingenious有独创性的 trick, attempted to settle the question in favor of man. Dividing into two portions a sacrificial牺牲的,献祭的 bull, he wrapped all the eatable parts in the skin, cunningly surmounted with uninviting entrails; but the bones he garnished with a plausible mass of fat. He then offered Jupiter his choice. The king of Heaven, although he perceived the intended fraud欺骗,骗子, took the heap of bones and fat, and forthwith立刻,立即 availing himself of this insult as an excuse for punishing mankind, deprived 使丧失,剥夺the race of fire. But Prometheus regained the treasure, stealing it from heaven in a hollow tube. By Jove's order Prometheus was chained to a rock on Mount Caucasus, and subjected to the attack of an eagle which, for ages, preyed upon his liver, yet succeeded not in consuming it. In his steadfastness to withstand the torment痛苦,苦恼,折磨 the Titan was supported by the knowledge that in the thirteenth generation there should arrive a hero, - sprung from Jove himself, - to release him. And in fullness of time the hero did arrive: none other than the mighty Hercules. No higher service, thinks this radiant 辐射的,光芒四射的 and masterful专横的,傲慢的 personage, remains to be performed than to free the champion of mankind. Hercules utters these words to the Titan -- The soul of man can never be enslaved束缚,征服 Save by its own infirmities, nor freed Save by its very strength and own resolve And constant vision and supreme最高的,至高的 endeavor! You will be free? Then, courage, O my brother! O let the soul stand in the open door Of life and death and knowledge and desire And see the peaks of thought kindle点燃,激起 with sunrise!

大转型感悟

站在兔毛的顶端 ——以方法论眼光读《大转型》感悟 乔斯坦·贾德在他的《苏菲的世界》中说到我们生活的世界就像兔毛深处,哲学家的使命就是努力站在兔毛的顶端去发现真正的世界。而每个研究人类社会科学的学者同样需要有哲学家的思维,站在“兔毛”的顶端:用最宏观、最系统、最全面的角度来研究经济社会发展。不论是经济学家还是历史学家,都一定要把握住所有存在于人类社会中的因素,才能真正把握人类社会本质,解释清楚人类社会中的问题。这就是我从卡尔·波兰尼的《大转型》中所得到的感悟。 在本书的前言中,信息经济学家斯蒂格利茨说道“波兰尼强调了自由劳动力市场、自由贸易和自发调节的货币机制这三个信条之间的相互关联性”、“波兰尼把市场看做一个更为广阔的经济的一部分,并且把这个广阔的经济看做一个还要广阔的社会的一部分”……弗雷德布洛克所做导言中也说到“波兰尼反复说一种脱嵌的、完全自发调节的市场经济是一项乌托邦建构;是一种不可能存在的结构”……不难看出,之所以斯蒂格利茨说“波兰尼所提出的问题和视野并没有丧失它的卓越性”,源于他分析问题的广度。我认为其广度体现在三个方面:将经济研究与历史社会研究相联系;从历史发展角度看待经济变迁;从多方讨论市场制度。 首先波兰尼将经济研究与历史社会研究紧密联系,而不是孤立地单纯研究经济问题。波兰尼在第四章中提到:古典经济学的传统认为,人类在自然状态中具有一种互通有无、互相交易的秉性。这种所谓的个体交换的秉性,导致地方市场和劳动分工的必然出现,由此形成远程贸易和地域分工。因此,

在自由放任的前提下,市场经济将能够自发形成,并自主运转和成长,不需要政府的干预。而波兰尼的看法是,在我们的时代之前,没有任何哪怕只是在原则上由市场控制的经济曾经存在过,通过交换来获取利益和利润这样一种动机,此前从未在人类经济中扮演过重要的角色。从而波兰尼批判亚当斯密“对早期人类经济心理的假设是错误的”,波兰尼从社会学和心理学的角度提出人类的行为动机并不在于维护占有物质财物的个人利益;而在于维护他的社会地位,他的社会权利,他的社会资产。同时,他非常明确地指出,市场经济必须以权力所创造出的市场社会为前提,它是内嵌在一定的社会制度中的。也就是说,市场经济体系是依靠非经济动机得以运转的。实际上,经济制度仅仅是社会组织的功能。在他的眼中,市场从来不是自发形成的,更不会自发运转。从波兰尼分析说明问题的叙述中,不难看出,波兰尼的分析思路不仅仅局限于经济的理论方法,或者说仅局限于经济领域来看问题,他是通过批判前人的思维,并且结合历史实际与一定的社会学分析,综合经济学知识解释的。用这种方法作出的解释,一方面不会因过多的假设而使解释偏离实际,另一方面避免了强加的个人主观意识对于现实世界的误解。 其次,从历史发展角度看待经济变迁。我认为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科学性不仅仅在于将物质根本性创造性的融入人类社会的哲学研究中,还在于注重对历史的发展特性的利用。波兰尼在书中就从广义的历史发展的角度解释市场机制的不断发展确定,而不仅仅用经济史观点。在该书中,波兰尼描述了近代市场经济诞生以前所存在的三种经济形式,它们分别是互惠经济、再分配经济和家计经济。波兰尼指出:“直到西欧封建主义终结之时,所有经济体系的组织原则要么是互惠,要么是再分配,要么是家计,或者是三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