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齐华圆的认识(走进圆的世界)

张齐华圆的认识(走进圆的世界)
张齐华圆的认识(走进圆的世界)

张齐华圆的认识(走进圆的世界)

发布日期:2006-3-29 20:40:52 作者:张齐华出处:苏教版小数网论坛浏览:803 人

●背景分析

“圆的认识”一课选自小学数学教材第11册,是在学生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多种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展开,也是小学阶段认识的最后一种常见的平面图形。教材的编排思路是先借助实物揭示出“圆”,让学生感受到圆与现实的密切联系,再引导学生借助“实物”、“圆规”等多种方式画圆,初步感受圆的特征,并掌握用圆规画圆的方法,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通过折一折、画一画、量一量等活动,帮助学生认识直径、半径、圆心等概念,同时掌握圆的基本特征。这样的编排,学生对于圆的相关概念及特征的理解和把握一般都是建立在教师的明确指引和调控之下,学生相对独立的探索空间不够,而与此同时,学生对于圆所内涵的文化特性也无从感受、体验,对于圆在历史、文化、数学发展过程中与人类结下的不解之缘感受不深。

基于这样的认识,我试图对本课的教学思路进行重新调整:一方面,通过拓展空间,将学生进一步置身于探索者、发现者的角色,引导学生在认识完圆的一些基本概念后,自主展开对于圆的特征的发现,并在交流对话中完善相应的认知结构;另一方面,我又借助媒体,将自然、社会、历史、数学等各个领域中的“圆”有效整合进本课教学,充分放大圆所内涵的文化特性,努力折射“冰冷”图形背后所散发的独特魅力。

想起美国学者泽布罗夫斯基,曾因为“在凝望波涛的时候”而产生了写作《圆的历史》这一迷人著作的冲动,而我――一个普通的年轻教师,又是如何想起要在自己的课堂里打破常规、冲破樊篱,演绎“走进圆的世界”这一多少有些另类的教学案例的呢?如今回想起来,是平静水面上漾起的一圈圈涟漪?是阳光下朵朵绽放的金色向日葵?是慈母心中那轮永恒的明月?是“长河落日圆”中夕阳下落日的余辉?是伟大思想家墨子笔下“圆,一中同长也”和数学巨著《周髀算经》中“圆出于方,方出于矩”的召唤?是古老的阴阳太极图所给予的神秘诱惑?是“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这一古训背后的力量?还是西方数学哲学中“圆是最美的图形”所带来的无限诱惑?似乎都是,又不完全是。只是有一种莫明的冲动,一直萦绕心头,那就是:怎样让数学课堂再厚重些、开阔些、深邃些、美丽些……藉此,想到了圆,继而,便有了“走进圆的世界”这一大胆尝试。

●过程描述

[一]

师:对于圆,同学们一定不会感到陌生吧?(是)生活中,你们在哪儿见到过圆形?

生:钟面上有圆。

生:轮胎上有圆。

生:有些钮扣也是圆的。

……

师:今天,张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一些。见过平静的水面吗,(见过。)如果我们从上面往下丢进一颗小石子(播放动态的水纹,并配以石子入水的声音),你发现了什么?

生:(激动地)水纹、水纹、圆……(声音此起彼伏)

师:其实这样的现象在大自然中随处可见,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伴随着优美的音乐,阳光下绽放的向日葵、花丛中五颜六色的鲜花、光折射后形成的美妙光环、用特殊仪器拍摄到的电磁波、雷达波、月球上的环形山等画面一一展现在学生的眼前,见图①)从这些现象中,你同样找到圆了吗?

图①

生:(惊异地,慨叹地)找到了。

师:有人说,因为有了圆,我们的世界才变得如此美妙而神奇。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圆的世界,去探寻其中的奥秘,好吗?

生:(激动地)好!

[二]

师: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意思是说,如果没有圆规,是――

生:――画不出圆的。

师:同学们都准备了一把圆规,你能试着用它在白纸上画出一个圆吗?

生:能。

(学生尝试用圆规画圆,交流,明确圆规画圆的基本方法。)

师:可要是真没有了圆规,比如在圆规发明之前,我们就真画不出一个圆了吗?

生:不可能。

师:今天,每个小组还准备了很多其他的材料。你能利用这些材料,试着画出一个圆吗?生:能。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利用手中的工具和材料画圆。)

师:张老师发现,每个小组都有了各自精彩的创造。让我们一起来分享。

生:我们组将圆形的瓶盖按在白纸上,沿着瓶盖的外框画了一个圆。

师:那叫“拷贝不走样”。(生笑)

生:我们手中的三角板中就有一个圆形窟窿,利用它,很方便地画出了一个圆。

师:真可谓就地取材,挺好!(笑)

生:我们组在绳子的一端系一支铅笔,另一端固定在白纸上,绳子绷紧,将铅笔绕一圈,也画出了一个圆。

师:看得出,你们组的创作已经初步具备了圆规的雏形。

生:我们组在绳子的一端系上一块橡皮,抓住绳子的另一端一甩,也同样出现了一个圆。师:尽管这一方法没有能在白纸上最终“画”出一个圆,但他们的创造仍然是十分美妙的,不是吗?(生热烈鼓掌)

师:可是,既然不用圆规,我们依然创造出了这么多画圆的方法,那么俗语中为什么还会有“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的说法呢?

生:我想,大概是古时候的人们没想到这些方法吧?(生笑)

生:我觉得不是这样,因为,或许一开始,“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指的是没有圆规和“矩”画不出方和圆,但是流传到后来,它的意思已经发生了改变,不再仅仅指原来的意思了,而是指很多事情,必须要讲究规矩,遵循章法。(不少同学投以赞许的目光)

师:真没想到,一条普通的数学规律,经过千年流传,竟逐渐成为我们生活中一条重要的人生准则。当然,同学们能够利用各自的智慧,成功演绎“没有规矩,仍成方圆”,足以说明大家不凡的创造力了。

[三]

(通过自学,学生认识完半径、直径、圆心等概念后。)

师:学到现在,关于圆,该有的知识我们也探讨得差不多了。那你们觉得还有没有什么值得我们深入地去研究?

生:有(自信地)。

师:说得好,其实不说别的,就圆心、直径、半径,还蕴藏着许多丰富的规律呢,同学们想不想自己动手来研究研究?(想!)同学们手中都有圆片、直尺、圆规等等,这就是咱们的研究工具。待会儿就请同学们动手折一折、量一量、比一比、画一画,相信大家一定会有新的发现。两点小小的建议:第一,研究过程中,别忘了把你们组的结论,哪怕是任何细小的发现都记录在学习纸上,到时候一起来交流。第二,实在没啥研究了,别急,老师还为每一小组准备一份研究提示,到时候打开看看,或许对大家的研究会有所帮助。

(随后,伴随着优美的音乐,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展开研究,并将研究的成果记录在教师提供的“研究发现单”上,并在小组内先进行交流)

师:光顾着研究也不行,我们还得善于将自己的发现和大家一起交流、一起分享,你们说是吗?(是)很多小组都向张老师推荐了他们刚才的研究发现,张老师从中选择了一部分。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分享大家的发现吧!

生:我们小组发现圆有无数条半径。

师:能说说你们是怎么发现的吗?

生:我们组是通过折发现的。把一个圆先对折,再对折、对折,这样一直对折下去,展开后就会发现圆上有许许多多的半径。

生:我们组是通过画得出这一发现的。只要你不停地画,你会在圆里画出无数条半径。生:我们组没有折,也没有画,而是直接想出来的。

师:噢?能具体说说吗?

生:因为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圆的半径,而圆上有无数个点(边讲边用手在圆片上指),所以这样的线段也有无数条,这不正好说明半径有无数条吗?

师:看来,各个小组用不同的方法,都得出了同样的发现。至少直径有无数条,还需不需要再说说理由了?

生:不需要了,因为道理是一样的。

师:关于半径或直径,还有哪些新发现?

生:我们小组还发现,所有的半径或直径长度都相等。

师:能说说你们的想法吗?

生:我们组是通过量发现的。先在圆里任意画出几条半径,再量一量,结果发现它们的长度都相等,直径也是这样。

生:我们组是折的。将一个圆连续对折,就会发现所有的半径都重合在一起,这就说明所有的半径都相等。直径长度相等,道理应该是一样的。

生:我认为,既然圆心在圆的正中间,那么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应该都相等,而这同样也说明了半径处处都相等。

生:关于这一发现,我有一点补充。因为不同的圆,半径其实是不一样长的。所以应该加上“在同一圆内”,这一发现才准确。

师:大家觉得他的这一补充怎么样?

生:有道理。

师:看来,只有大家互相交流、相互补充,我们才能使自己的发现更加准确、更加完善。还有什么新的发现吗?

生:我们小组通过研究还发现,在同一个圆里,直径的长度是半径的两倍。

师:你们是怎么发现的?

生:我们是动手量出来的。

生:我们是动手折出来的。

生:我们还可以根据半径和直径的意义来想,既然叫“半径”,自然应该是直径长度的一半喽……

师:看来,大家的想象力还真丰富。

生:我们组还发现圆的大小和它的半径有关,半径越长,圆就越大,半径越短,圆就越小。师:圆的大小和它的半径有关,那它的位置和什么有关呢?

生:应该和圆心有关,圆心定哪儿,圆的位置就在哪儿了。

生:我们组还发现,圆是世界上最美的图形。

师:能说说你们是怎样想的吗?

生:生活中,我们到处都能找到圆。如果没有了圆,我们生活的世界一定会缺乏生机

生:我们生活的世界需要圆,如果没有了圆,车子就没法自由的行驶……

师:当然,张老师相信,同学们手中一定还有更多精彩的发现,没来得及展示。没关系,那就请大家下课后将刚才的发现剪下来,贴到教室后面的数学角上,让全班同学一起来交流,一起来分享,好吗?

生:好。

[四]

师:其实,早在二千多年前,我国古代就有了关于圆的精确记载。墨子在他的著作中这样描述道:“圆,一中同长也。”所谓一中,就是指一个――

生:圆心。

师:那同长又指什么呢?大胆猜猜看。

生:半径一样长。

生:直径一样长。

师:这一发现,和刚才大家的发现怎么样?

生:完全一致。

师:更何况,我古代这一发现要比西方整整早一千多年。听到这里,同学们感觉如何?生:特别的自豪。

生:特别的骄傲。

生:我觉得我国古代的人民非常有智慧。

师:其实,我国古代关于圆的研究和记载还远不止这些。老师这儿还搜集到一份资料,《周髀算经》中有这样一个记载,说“圆出于方,方出于矩”,所谓圆出于方,就是说最初的圆形并不是用现在的这种圆规画出来的,而是由正方形不断地切割而来的(动画演示:圆向方的渐变过程,如图②)。现在,如果告诉你正方形的边长是6厘米,你能获得关于圆的哪些信息?

图②

生:圆的直径是6厘米。

生:圆的半径是3厘米。

师:说起中国古代的圆,下面的这幅图案还真得介绍给大家(出示图③),认识吗?

图③

生:阴阳太极图。

师:想知道这幅图是怎么构成的吗?(想!)原来它是用一个大圆和两个同样大的小圆组合而成的。现在,如果告诉你小圆的半径是3厘米,你又能知道什么呢?

生:小圆的直径是6厘米。

生:大圆的半径是6厘米。

生:大圆的直径是12厘米。

生:小圆的直径相当于大圆的半径。

……

师:看来,只要我们善于观察,善于联系,我们还能获得更多有用的信息。现在让我们重新回到现实生活中来。平静的水面丢进石子,荡起的波纹为什么是一个个圆形?现在,你能从数学的角度简单解释这一现象了吗?

生:我觉得石子投下去的地方就是圆的圆心。

生:石子的力量向四周平均用力,就形成了一个个圆。

生:这里似乎包含着半径处处相等的道理呢。

师:瞧,简单的自然现象中,有时也蕴含着丰富的数学规律呢。至于其他一些现象中又为何会出现圆,当中的原因,就留待同学们课后进一步去调查、去研究了。

师:其实,又何止是大自然对圆情有独钟呢,在我们人类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圆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并成为美的使者和化身。让我们一起来欣赏――

(伴随着优美的音乐,如下的画面一一展现在学生眼前:生活中的圆形拱桥、世界著名的圆形建筑、中国著名的圆形景德镇瓷器、中国民间的圆形中国节、中国传统的圆形剪纸、世界著名的圆形标志设计等等。)

师:感觉怎么样?

生:我觉得圆真是太美了!

生:我无法想象生活中如果没有了圆,将会是什么样子。

生:生活中因为有了圆而变得格外多姿多彩。

……

师:而这,不正是圆的魅力所在吗?

[五]

师:西方数学、哲学史上历来有这么种说法,“上帝是按照数学原则创造这个世界的”。对此,我一直无从理解。而现在想来,石子入水后浑然天成的圆形波纹,阳光下肆意绽放的向日葵,天体运行时近似圆形的轨迹,甚至于遥远天际悬挂的那轮明月、朝阳……而所有这一切,给予我们的不正是一种微妙的启示吗?至于古老的东方,圆在我们身上遗留下的印痕又何尝不是深刻而广远的呢。有的说,中国人特别重视中秋、除夕佳节;有人说,中国古典文学喜欢以大团圆作结局;有人说,中国人在表达美好祝愿时最喜欢用上的词汇常常有“圆满”“美满”……而所有这些,难道就和我们今天认识的圆没有任何关联吗?那就让我们从现在起,从今天起,真正走进历史、走进文化、走进民俗、走进圆的美妙世界吧!

●自我反思

多少年来,在孩子们的心目中,在教师们的课堂里,数学一直与定理、法则、记忆、运算、冷峻、机械等联系在一起,难学难教、枯燥乏味一直成为障碍学生数学学习的绊脚石。事实上,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一味注重数学知识的传递、数学技能的训练,漠视数学本身所内涵的鲜活的文化背景,漠视浸润在数学发展演变过程中的人类不断探索、不断发现的精神本质、力量以及数学与人类社会(包括自然的、历史的、人文的)千丝万缕的联系,显然应看成造成这一现象的重要原因之一。

众所周知,数学本质上是一种文化,《数学课程标准》在前言中明确指出:数学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在课程实施过程中践行并彰显数学的

文化本性,让文化成为数学课堂的一种自然本色,我立足从过程与凝聚两个角度进行探索。“圆的认识”一课正是我所作的一次粗浅尝试。

数学发展到今天,人们对于她的认识已经历了巨大的变化。如今,与其说数学是一些结论的组合,毋宁说她更是一种过程,一种不断经历尝试、反思、解释、重构的再创造过程。因而对于圆的特征的认识,我并没有沿袭传统的小步子教学,即在亦步亦趋的“师生问答”中展开,而是将诸多细小的认知活动统整在一个综合性、探究性的数学研究活动中,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共同分享等,引领学生经历了一次“研究与发现”的完整过程。整堂课,“发现与分享”成为真正的主旋律,而知识、能力、方法、情感等恰恰在创造与分享的过程得以自然建构与生成。

在承认“数学是一种过程”的同时,我们也应清晰地意识到,作为人类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数学,在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后,“凝聚”并积淀下了一代代人创造和智慧的结晶,我们有理由向学生展现数学所凝聚的这一切,引领学生通过学习感受数学的博大与精深,领略人类的智慧与文明。藉此,教学伊始,我们选择从最最常见的自然现象引入,引发学生感受圆的神奇魅力;探究结束,我们介绍了中国古代关于圆的记载,从宏观的视野丰富学生的认识视域;最后,我们更是借助“解释自然中的圆”和“欣赏人文中的圆”等活动,帮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数学学习中层层铺染、不断推进,努力使圆所具有的文化特性浸润于学生的心间,成为学生数学成长的不竭动力源泉,让数学课堂摆脱原有的习惯思维与阴影,真正美丽起来。当然,“理想的课程”如何转化为“现实的课程”,这当中仍然有许多值得深切关注的话题。就拿本课教学而言,实施下来,应该说,学生对于“圆”这一冰冷图形背后所蕴含的人文的、文化的特性的感受还是十分真切的,然而,作为问题的另一方面,对于基本的数学知识、数学技能的掌握,在教学后的反馈中也确实暴露出了一定的问题,尤其表现在部分学生对于圆的半径、直径等概念的理解不够到位,对于直径、半径及其与圆之间的关系的掌握不够透彻等。因而,今后我们在数学课堂演绎数学文化、数学精神等层面的同时,如何兼顾知识与技能的教学,如何使我们的课堂活中有实,实中见活,应该还是有一定的启示意义的。

小学美术_《圆的世界》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圆的世界》 一、导入 教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小魔术,请大家竖起小耳朵、睁大小眼睛,认真听、仔细看!” 教师:“(画三个圆)同学们,这是什么形状!”(彩色粉笔) 教师:“下面老师就来变魔术啦!看看它们发生了什么变化?”(太阳、小花、小猪) 教师:“同学们小眼睛真亮!今天我们就用圆形来画一画我们生活当中的物品,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圆的世界。” 二、新授 1、教师:“圆形就存在于我们的生活当中、在我们的身边。请同学们开动小脑筋,仔细想一想你都见过哪些生活中圆形的物品?” 学生:“……” 2、教师:“刚刚同学们说出了很多我们生活中圆形的东西,老师也给大家搜集了一些我们日常生活里常见的物品。快来找一找,看看圆形藏在了哪里?” 学生:“……” 3、教师:“看来同学们都能找到圆形的藏身之处啦!哎~别着急,接下来老师要跟大家玩一个小游戏!看!老师这里有一个百宝篮,看看谁真正地具有火眼金睛,能从百宝篮里又快又准地找出圆形的宝物!” 学生找出乒乓球、网球、地球仪……

教师:“同学们真是找的又快又准!不过老师发现一个问题(拿出地球和网球),这两个圆一样大么?” 学生:“……” 教师:“对了!圆形是有大有小的”(出示有大有小) 教师:“看!他们发生了变化(地球和网球叠)!前面的圆把后 面圆的一部分挡住了,被挡住的部分你还能看到吗?” 学生:“看不到!” 教师:“这就叫做遮挡关系(出示遮挡关系)。” 教师:“快看!这些圆组合到了一起!咦?这里两个圆脱离了集 体,现在这些圆有密集的地方,有稀疏的地方,这就叫做疏密 变化(出示疏密变化)。” 教师总结:“运用圆形的时候有大有小,前后遮挡,有疏有密,这就是我们构图和造型的方法。” 4、教师:“通过刚才的学习,老师相信同学们对圆形有了更深的了解啦。不仅咱们班的同学会运用圆形,跟我们同龄的小朋友也用圆形组成了有趣的画面!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第10页,看一看你最喜欢那副作品?为什么喜欢它?” 教师总结:“大小,颜色,构图……” 三、示范: 教师:“看到同学们学的这么起劲儿,老师也要加入到咱们同学的队伍中!看!老师也用圆组成了圆的世界!这是儿童画作品海底大联盟,这是线描作品快乐的小鸟,这是用衍纸卷贴而成的衍纸画作品!”

张齐华圆的认识课堂实录

张齐华圆的认识课堂实 录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张齐华《圆的认识》课堂实录 ] 师:今天上课我们学什么大声地说“学什么” 生齐:圆的认识 师:从哪里看到的只给我看, 生指屏幕 师:屏幕上有,还有呢 师:说,哪有 师:没错,圆片,还有吗 生:圆规 师:没错,还有圆规。孩子们都很善于观察、善于联想。老师的信封里还 有一个圆,想看看吗 生齐:想 师出示一个信封,摸出一个圆片,师:是圆吗 生:是 师:听说咱们班的同学特别的聪明,所以,一会儿老师要把这个圆片放进 信封了,让同学们把他摸出来,有没有信心 生齐:有 师:我不会轻易的给你们这样一个简单的问题的,这里面不仅仅有着一个圆,还有其他的图形,想看看吗 师:好,现在看谁的反应最快 师从信封里摸出一个长方形 生:长方形 师:男孩的反应快,状态也不错。 师从信封里摸出一个正方形 生:正方形 师:还有一个图形 师从信封里摸出一个三角形 生:三角形 师:猜猜还有吗 师从信封里摸出一个平行四边形 生:平行四边形 师从信封里摸出一个梯形 生:梯形 师:行了行了,孩子们,都别你们猜到了。 教师课件演示各种图形, 师;同学们能不能从各种图形中把圆摸出来你觉得有难度吗 生齐:没有 师:为什么 生:因为圆是由曲线围成。 师:而其他图形呢 生:都是由直线,哎!线段围成。

师:同意吗 师:再仔细看看,正因为这些图形都是由线段围成的,所以他们都有什么生:角 师:圆有角吗 生:没有。 师:所以圆特别的 生:光滑 师:说的真好 师:数学上,我们把左面的这些由线段围成的图形给它个名称:直线图形。(课件演示)孩子们,圆是由什么围成的 生齐:曲线 师:给它一个名称。 生:曲线图形 师:曲线图形,行了,现在让你们再直线图形中将圆这个唯一的曲线图形摸出来,难不难 生齐:不难。 师:谁让你们聪明呢还有难的。 师出师一个不规则图形 师:它也是有曲线围成的吧弯弯曲曲的。那么你们会不会把它也摸出来生齐:不会 师:为什么 师:有的同学说,因为它有的地方凹,有的地方凸。而圆怎么样显得特别的饱……,说出来,特别的…… 生齐:饱满 师:嘿!瞧,还有一个 师出示一个椭圆, 师:看,没有凹进去的地方了吧看上去有光滑,有饱满,你们待会儿会不会也把它也当作圆给摸出来 生:不会, 师:为什么 师利用学具演示,师:因为它这样看上去扁扁的,这样看上去…… 生:瘦瘦的 师:瘦瘦的。圆呢 教师出示圆形教具,转动。 师:怎么样 生:一样 师:怎么看到的一样 师:好了孩子们,现在从这些图形里把圆摸出来难不难口说无凭,谁愿意上来试试 行,就你吧,近水楼台 师:咱们协商一下,这些图形我就不放进信封里去了,要是放进去咱们同学还看得见吗

《走进圆的世界》

(3)同一个圆的直径和半径有什么关系?用字母怎么表示? (5)圆是轴对称图形吗?它有几条对称轴?(6)你还有什么发现? (设计意图:让学生动手折一折、量一量、比一比、画一画,在合作中亲自感知圆内在的本质特点,以问题引领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合作意识。) 师:哪个小组来汇报? 师:知道为什么叫半径,为什么叫直径了么?看这名字就得有思考。你们还有什么补充么?还有没有其他的发现? 师:直径是圆里面最长的线段,你认同么?拿起圆对折一下,你就会用发现。 师:圆学的差不多了,你能用一句话概括什么是圆么? 生:学生猜想。 师:圆,一中同长也。(板书)这是我们古代的数学家,墨子说的。生1:把圆在不同位置对 折两次,折痕相交于中心 的一点,这一点叫做圆 心。 生2:半径有无数条,长 度都相等。直径有无数 条,长度都相等。 生3:直径是半径的2倍, 直径是半径的一半。 d=2r,r=1/2d …… 生:半径就是直径的一半。 生:同意。 生:折一折。 生:发表自己的想法。 引导学生进一 步认识圆心、半径、 直径,以及直径和半 径的关系。 培养学生的也 人文素养。了解我国 古代数学发展。 四.应用圆。 问题一:车轮是圆形的,现在你能用数学的角度解释一下车轮为什么是圆形的? 车轴应装在哪里? 师:(教师播放方形车轮、圆形车轮的行走动画。)有一个人看到颠簸的车轮并没有停止思考,展示割圆术的动画。引出:圆出于方,方出于矩。——《周髀算经》这个人就是刘徽。 问题二:如果正方形的边长是8厘米,在正方形生: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 的距离都相等的特性,车 轴放在圆心的位置,车轮 滚动时车轴保持平稳状 态。 生:观看割圆术的动 画。 学生计算。 感知圆在生活 中应用。 通过刘微的割 圆术,一方面了解我 国古代数学发展,一 方面感知正方形最 大的内切圆。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张齐华讲课教案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 张齐华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 南京市北京东路小学张齐华 一、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在观察、画圆、测量等活动中感受并发现圆的有关特点,知道什么是圆心、半径和直径,能用圆规画指定大小的圆。 2.在活动中,感受圆与其它图形的区别,沟通它们的联系,获得对数学美的丰富体验,提升学生对数学文化的认同。 二、教学线索 (一)在活动中整体感知 1.思考:如何从各种平面图形中摸出圆? 2.操作并体会:圆与其它图形有怎样的区别?在交流中整体感知圆的特征。 (二)在操作中丰富感受 1.交流:圆规的构造。 2.操作:学生尝试画圆,交流中归纳用圆规画圆的一般方法。 3.体会(学生第二次画圆):如果方法正确,为什么用圆规画不出其它的曲线图形? 4.引导(教师示范画圆):使学生将思维聚焦于圆规两脚之间的距离,体会到圆规两脚距离的恒等,恰是“圆之所以为圆”的内在原因。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2

(三)在交流中建构认识 1.引导:引导学生将上述距离画下来,由此揭示圆心及半径,进而介绍各自的字母表示。 2.思考:半径有多少条、长度怎样,你是怎么发现的? 3.概括:介绍古代数学家的相关发现,并与学生的发现作比较。 4.类比:学生尝试猜直径,进而引导学生借助类比展开思考,发现直径的特征,并提出同一圆中直径与半径的关系。 5.沟通:圆的内部特征与外部形象之间具有怎样的有机联系? (四)在比较中深化认识 1.比较:正三角形、正方形、正五边形……中类似等长的“径”各有多少条?圆的半径又有多少条? 2.沟通:这些正多边形与圆这一曲线图形之间又有着怎样的内在联系? (五)在练习中形成结构 1.寻找:给定的圆中没有标出圆心,半径是多少厘米? 2.想像:半径不同,圆的大小会怎样?圆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3.猜测:不用圆规,还可能怎样画出一个圆?在交流中进一步丰富学生对半径、直径之间关系的认识。 4.沟通:用圆规如何画出指定大小的圆? (六)在拓展中深化体验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3

走进圆的世界

走进圆的世界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圆,知道圆的各部分名称. 2.使学生掌握圆的特征,理解和掌握在同一个圆里半径和直径的关系. 3.初步学会用圆规画圆,培养学生的作图水平. 4.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抽象、概括等思维水平. 教学重点 理解和掌握圆的特征,学会用圆规画圆的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圆上的概念,归纳圆的特征. 教法、学法: 本课教学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用活动探究法,使学生主动探索、实践操作,理解圆的特征;用小组合作法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相互合作,创造性地以不同方法画圆;用情景教学法激发学会深入研究圆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如果按照以上的教学方法实施,学生在学习中将会用主动尝试,自主探究,小组合作交流的学法去真正理解了解圆。 一、创设情景,初步感知。 新课开始,电脑出示动物赛车的画面让学生想象谁能得第一?鼓励学生大胆猜想,通过激趣,揭示课题:“走进圆的世界”。接着,再让学生举例说出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些圆形物体。老师能够同时出示很多生活画面让学生感知、判断哪些是圆 二、合作实践,创造学习。 1、第一次自主探索画一画。 师:你能创造出一个任意大小的圆吗? 师:同学们真有自信,下面就请同学们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能够利用学具袋中老师给大家准备的工具,也能够自己想办法去创造圆,比一比看哪个小组想到的方法最多? 学生实行小组合作,分工创造圆。 实行小组反馈,师:我先请一个小组来汇报,一边汇报一边向大家展示你们创造的圆,其余小组认真听,在回答的基础上实行补充不同的方法。 教师注意将各种方法实行概括分类,学生可能会出现的答案有①利用硬币或其它圆形轮廓描

圆;②利用图钉和线画圆;③用圆规画圆;④用圆形物体用力在纸上压印圆;⑤线一头系上重物旋转形成圆…… 师:这么多的方法都能创造出圆,那么这些方法有什么缺点吗? 学生说一说各种画法的缺陷。1、利用圆形轮廓描和印圆,方便但圆的大小固定。2、线画圆,比较麻烦但能够画很小的圆也能够画很大的圆。3、旋转形成圆不能留下痕迹。4、圆规画圆,方便且一定大小的圆都能画) 师:那你认为这么多方法中用什么画圆最科学最方便? 师:那请用学们用圆规在纸上画一个圆,(三位同学到黑板来板演画圆),大家边画边想,用圆规画圆会遇到什么困难? 学生在纸上用圆规画圆,教师巡回观察。 学生完成任务后教师抓住学生的错误信息实行圆心的教学。(1、画移位的,2、重新画又找不到位置的,)如:问为什么会移位,为什么会找不到原来的位置? 学生回答问题的原因,教师边示范边讲解:所以画圆的时候要先确定位置,点上一点,把钢针戳在点上,用手捏住圆规的头,将圆规略微倾斜一点,旋转一周,一个圆就画好了。请大家也一起试试看。 学生根据老师的讲解独立画圆。(教师边观察边重述画圆的方法) 师:都画好了吗?请大家把画圆的方法跟你的同桌说一说。 同桌互说自己的画圆方法。 师:大家画的圆的位置都一样吗? 师:为什么会不一样? 学生说明。 师:看来这个点能决定圆的位置,(板能决定圆的位置) 师:请同桌再互相比较一下你们刚才画的圆大小完全一样吗? 师:为什么会不一样? 学生说明。(师板书:能决定圆的大小) 师:其实,圆和其它图形一样也有它各部分的名称,像这些能决定圆的位置和大小的部分我们称它们什么呢?请同学们自己认真的去看书,等一会儿老师检查一下你们的自学水平怎样。 生看书自学。 师:通过自学,你知道了什么知识?

平和县安厚中心小学人教六上走进圆的世界教学设计

《走进圆的世界》教学设计 平和县安厚中心小学:张锦发 【设计理念】 本课的教学设计注重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从生活实际中去感受圆,强调数学学习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重视在数学知识学习过程中让学生感受数学的文化价值;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动手操作、讨论验证等活动,调动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感受并探索圆的特征,让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理解掌握知识、应用知识,进而使学生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等多方面获得进步和发展;创设自学探究情境,凸显数学思考,让学生经历猜想、实验、发现、归纳等数学活动,积累自学探究的经验,提升数学思维水平。 【教学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数学》(人教版)第11册第85—87页内容 【预设目标】 1、让学生初步掌握圆的特征。 2、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能用圆的知识来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或用生活中的现象来解释圆的特征。 3、使学生通过想象与验证、观察与分析、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等活动,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进一步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难点】 进一步认识圆的特征及其内在联系,使学生深切体会圆的特征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连。【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圆规、直尺等 【学具准备】 圆形纸片、圆规、直尺、表面是圆形的物体(如:硬币、瓶盖等)线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同学们,动物世界正在举办运动会,你们想不想去看一看这场别开生面的“动物运动会”呢?(课件演示:不同形状轮胎的汽车比赛,教师解说比赛情况,使情景更加真实) 教师设疑激思:通过比赛你们发现了什么?为什么圆形的车轮会跑的又快有稳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有关圆的知识。(引出课题) 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 (一)复习铺垫 引导学生观察课件上的图形:我们以前学过哪些平面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 直接出示圆形:这是什么图形?和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有什么区别?(圆是平面上的一种曲线图形) (二)溶入生活 教师:生活中哪些物体的形状是圆形的?(课件出示:硬币、圆形桌面、车轮等)教师进一步激发情感:生活中处处都有圆的存在,有了圆才使我们的世界变得如此美丽和神奇!(课件出示:中秋月圆图、向日葵、土楼建筑等,让学生感受圆之美,受到美的熏陶) 教师:看了这些画面你们有什么感受?(圆真美!) 教师:难怪古希腊思想家、数学家毕达哥拉斯会发出这样的赞叹------在一切平面图形中,最美的是圆! (三)动手操作、初步感知 1.折圆(认识圆心)

五年级下册数学《圆》听课记录

五年级下册数学《圆》听课记录; ; 走进圆的世界,大家来欣赏下,好不好?(课件显示圆的物体)同学们还在哪里见到过圆? 生钟 生棋子 生轮胎。 师看来很多人都看见过圆,有人说,因为有了圆我们的生活才有了,这节课让我们走进圆的世界,好不好。美不美,自己画一个好不好。有一些信封,里面有一些材料,你准备怎样画圆?与同学说一说。 生动手画。 师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你是怎样画圆的? 生我是用圆的尺子来画圆的。把尺子放到纸上,按着圆形画。行不行? 师还有别的方法吗? 生我是用圆规画圆的;。 生2我用瓶盖画圆。用铅笔围着它画一圈。 师除了用信封里的材料,还想到用什么工具来画圆。圆规有两只脚,一只。。两只。。,两只脚打开,就能画出一个圆。哪个同学能给老师示范一下,你是怎样画圆的? 生在投影里画圆。

师你看,XX怎样拿圆规?应该拿着圆规的上面。然后针尖固定在纸上的一点,然后旋转,这样就可以画出一个圆来,对吗?她画得好不好? 师下面我们来总结一下,画圆时,应该是第一两脚叉开,第二针尖固定,第三旋转成圆。现在大家想不想动手画一个啊?(想),下面大家动手画一个圆,并动手把它剪下来。(播放音乐,生动手画)8时46分 生要固定好圆心。 生圆规要紧,否则会松动。 师拿出自己剪好的圆形纸片,仔细观察一下,跟我们平时学过的平面图形有什么不同? 生没有角,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有角。 生圆是没有直线的。 师通过刚才两位同学的观察,我们知道,圆是由曲线组成的图形。通过观察,圆的这一点在哪里呢? 生在圆的中心。 师我们把它称为圆心。同学们也在自己的圆上找到圆心并且用O 表示。(生动手)同学们把圆拿出不,动手对折一下,你发现了什么? 生对称轴 生折痕 师用尺子把它画下来。画好了吗?8时52分,我们再观察一下。圆里的这条线段,你发现了什么? 生是垂直的。

张齐华《圆的认识》课堂实录

张齐华《圆的认识》课堂实录 ] 师:今天上课我们学什么大声地说“学什么” 生齐:圆的认识 师:从哪里看到的只给我看, 生指屏幕 师:屏幕上有,还有呢 师:说,哪有 师:没错,圆片,还有吗 生:圆规 师:没错,还有圆规。孩子们都很善于观察、善于联想。老师的信封里还有一个圆,想看看吗 生齐:想 师出示一个信封,摸出一个圆片,师:是圆吗 生:是 师:听说咱们班的同学特别的聪明,所以,一会儿老师要把这个圆片放进信封了,让同学们把他摸出来,有没有信心 生齐:有 师:我不会轻易的给你们这样一个简单的问题的,这里面不仅仅有着一个圆,还有其他的图形,想看看吗 师:好,现在看谁的反应最快 师从信封里摸出一个长方形 生:长方形 师:男孩的反应快,状态也不错。 师从信封里摸出一个正方形 生:正方形 师:还有一个图形 师从信封里摸出一个三角形 生:三角形 师:猜猜还有吗 师从信封里摸出一个平行四边形 生:平行四边形 师从信封里摸出一个梯形 生:梯形 师:行了行了,孩子们,都别你们猜到了。 教师课件演示各种图形, 师;同学们能不能从各种图形中把圆摸出来你觉得有难度吗 生齐:没有 师:为什么 生:因为圆是由曲线围成。 师:而其他图形呢 生:都是由直线,哎!线段围成。 师:同意吗

师:再仔细看看,正因为这些图形都是由线段围成的,所以他们都有什么生:角 师:圆有角吗 生:没有。 师:所以圆特别的 生:光滑 师:说的真好 师:数学上,我们把左面的这些由线段围成的图形给它个名称:直线图形。(课件演示)孩子们,圆是由什么围成的 生齐:曲线 师:给它一个名称。 生:曲线图形 师:曲线图形,行了,现在让你们再直线图形中将圆这个唯一的曲线图形摸出来,难不难 生齐:不难。 师:谁让你们聪明呢还有难的。 师出师一个不规则图形 师:它也是有曲线围成的吧弯弯曲曲的。那么你们会不会把它也摸出来 生齐:不会 师:为什么 师:有的同学说,因为它有的地方凹,有的地方凸。而圆怎么样显得特别的饱……,说出来,特别的…… 生齐:饱满 师:嘿!瞧,还有一个 师出示一个椭圆, 师:看,没有凹进去的地方了吧看上去有光滑,有饱满,你们待会儿会不会也把它也当作圆给摸出来 生:不会, 师:为什么 师利用学具演示,师:因为它这样看上去扁扁的,这样看上去…… 生:瘦瘦的 师:瘦瘦的。圆呢 教师出示圆形教具,转动。 师:怎么样 生:一样 师:怎么看到的一样 师:好了孩子们,现在从这些图形里把圆摸出来难不难口说无凭,谁愿意上来试试 行,就你吧,近水楼台 师:咱们协商一下,这些图形我就不放进信封里去了,要是放进去咱们同学还看得见吗 生:看不见了 师:看不见,就让他一个人在里面摸多没意思呀。所以我请你闭上眼睛,我把图形一个一个往你手上放。你要是感觉是就大声地喊一声“是”,要是觉

张齐华圆的认识

背景分析 “圆的认识”一课选自小学数学教材第11册,是在学生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多种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展开,也是小学阶段认识的最后一种常见的平面图形。教材的编排思路是先借助实物揭示出“圆”,让学生感受到圆与现实的密切联系,再引导学生借助“实物”、“圆规”等多种方式画圆,初步感受圆的特征,并掌握用圆规画圆的方法,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通过折一折、画一画、量一量等活动,帮助学生认识直径、半径、圆心等概念,同时掌握圆的基本特征。这样的编排,学生对于圆的相关概念及特征的理解和把握一般都是建立在教师的明确指引和调控之下,学生相对独立的探索空间不够,而与此同时,学生对于圆所内涵的文化特性也无从感受、体验,对于圆在历史、文化、数学发展过程中与人类结下的不解之缘感受不深。 基于这样的认识,我试图对本课的教学思路进行重新调整:一方面,通过拓展空间,将学生进一步置身于探索者、发现者的角色,引导学生在认识完圆的一些基本概念后,自主展开对于圆的特征的发现,并在交流对话中完善相应的认知结构;另一方面,我又借助媒体,将自然、社会、历史、数学等各个领域中的“圆”有效整合进本课教学,充分放大圆所内涵的文化特性,努力折射“冰冷”图形背后所散发的独特魅力。 想起美国学者泽布罗夫斯基,曾因为“在凝望波涛的时候”而产生了写作《圆的历史》这一迷人著作的冲动,而我――一个普通的年轻教师,又是如何想起要在自己的课堂里打破常规、冲破樊篱,演绎“走进圆

的世界”这一多少有些另类的教学案例的呢?如今回想起来,是平静水面上漾起的一圈圈涟漪?是阳光下朵朵绽放的金色向日葵?是慈母心中那轮永恒的明月?是“长河落日圆”中夕阳下落日的余辉?是伟大思想家墨子笔下“圆,一中同长也”和数学巨著《周髀算经》中“圆出于方,方出于矩”的召唤?是古老的阴阳太极图所给予的神秘诱惑?是“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这一古训背后的力量?还是西方数学哲学中“圆是最美的图形”所带来的无限诱惑?似乎都是,又不完全是。只是有一种莫明的冲动,一直萦绕心头,那就是:怎样让数学课堂再厚重些、开阔些、深邃些、美丽些……藉此,想到了圆,继而,便有了“走进圆的世界”这一大胆尝试。 ●过程描述 [一] 师:对于圆,同学们一定不会感到陌生吧?(是)生活中,你们在哪儿见到过圆形? 生:钟面上有圆。 生:轮胎上有圆。 生:有些钮扣也是圆的。 …… 师:今天,张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一些。见过平静的水面吗,(见过。)如果我们从上面往下丢进一颗小石子(播放动态的水纹,并配以石子

张齐华圆的认识课堂实录

张齐华圆的认识课堂实 录 Document number:NOCG-YUNOO-BUYTT-UU986-1986UT

张齐华《圆的认识》课堂实录 ] 师:今天上课我们学什么大声地说“学什么” 生齐:圆的认识 师:从哪里看到的只给我看, 生指屏幕 师:屏幕上有,还有呢 师:说,哪有 师:没错,圆片,还有吗 生:圆规 师:没错,还有圆规。孩子们都很善于观察、善于联想。老师的信封里还有一个圆,想看看吗 生齐:想 师出示一个信封,摸出一个圆片,师:是圆吗 生:是 师:听说咱们班的同学特别的聪明,所以,一会儿老师要把这个圆片放进信封了,让同学们把他摸出来,有没有信心 生齐:有 师:我不会轻易的给你们这样一个简单的问题的,这里面不仅仅有着一个圆,还有其他的图形,想看看吗 师:好,现在看谁的反应最快 师从信封里摸出一个长方形 生:长方形 师:男孩的反应快,状态也不错。 师从信封里摸出一个正方形 生:正方形 师:还有一个图形 师从信封里摸出一个三角形 生:三角形 师:猜猜还有吗 师从信封里摸出一个平行四边形 生:平行四边形 师从信封里摸出一个梯形 生:梯形 师:行了行了,孩子们,都别你们猜到了。 教师课件演示各种图形, 师;同学们能不能从各种图形中把圆摸出来你觉得有难度吗 生齐:没有 师:为什么

生:因为圆是由曲线围成。 师:而其他图形呢 生:都是由直线,哎!线段围成。 师:同意吗 师:再仔细看看,正因为这些图形都是由线段围成的,所以他们都有什么 生:角 师:圆有角吗 生:没有。 师:所以圆特别的 生:光滑 师:说的真好 师:数学上,我们把左面的这些由线段围成的图形给它个名称:直线图形。(课件演示)孩子们,圆是由什么围成的 生齐:曲线 师:给它一个名称。 生:曲线图形 师:曲线图形,行了,现在让你们再直线图形中将圆这个唯一的曲线图形摸出来,难不难 生齐:不难。 师:谁让你们聪明呢还有难的。 师出师一个不规则图形 师:它也是有曲线围成的吧弯弯曲曲的。那么你们会不会把它也摸出来 生齐:不会 师:为什么 师:有的同学说,因为它有的地方凹,有的地方凸。而圆怎么样显得特别的饱……,说出来,特别的…… 生齐:饱满 师:嘿!瞧,还有一个 师出示一个椭圆, 师:看,没有凹进去的地方了吧看上去有光滑,有饱满,你们待会儿会不会也把它也当作圆给摸出来 生:不会, 师:为什么 师利用学具演示,师:因为它这样看上去扁扁的,这样看上去…… 生:瘦瘦的 师:瘦瘦的。圆呢 教师出示圆形教具,转动。 师:怎么样 生:一样 师:怎么看到的一样 师:好了孩子们,现在从这些图形里把圆摸出来难不难口说无凭,谁愿意上来试试

圆的认识教学案例及分析(1)

圆的认识教学案例及分析 “圆的认识”一课选自小学数学教材第11册,是在学生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多种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展开,也是小学阶段认识的最后一种常见的平面图形。教材的编排思路是先借助实物揭示出“圆”,让学生感受到圆与现实的密切联系,再引导学生借助“实物”、“圆规”等多种方式画圆,初步感受圆的特征,并掌握用圆规画圆的方法,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通过折一折、画一画、量一量等活动,帮助学生认识直径、半径、圆心等概念,同时掌握圆的基本特征。这样的编排,学生对于圆的相关概念及特征的理解和把握一般都是建立在教师的明确指引和调控之下,学生相对独立的探索空间不够,而与此同时,学生对于圆所内涵的文化特性也无从感受、体验,对于圆在历史、文化、数学发展过程中与人类结下的不解之缘感受不深。 基于这样的认识,我试图对本课的教学思路进行重新调整:一方面,通过拓展空间,将学生进一步置身于探索者、发现者的角色,引导学生在认识完圆的一些基本概念后,自主展开对于圆的特征的发现,并在交流对话中完善相应的认知结构;另一方面,我又借助媒体,将自然、社会、历史、数学等各个领域中的“圆”有效整合进本课教学,充分放大圆所内涵的文化特性,努力折射 “冰冷”图形背后所散发的独特魅力。 想起美国学者泽布罗夫斯基,曾因为“在凝望波涛的时候”而产生了写作《圆的历史》这一迷人著作的冲动,而我――一个普通的年轻教师,又是如何想起要在自己的课堂里打破常规、冲破樊篱,演绎“走进圆的世界”这一多少有些另类的教学案例的呢?如今回想起来,是平静水面上漾起的一圈圈涟漪?是阳光下朵朵绽放的金色向日葵?是慈母心中那轮永恒的明月?是“长河落日圆”中夕阳下落 日的余辉?是伟大思想家墨子笔下“圆,一中同长也”和数学巨著《周髀算经》中“圆出于方,方出于矩”的召唤?是古老的阴阳太极图所给予的神秘诱惑?是“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这一古训背后的力量?还是西方数学哲学中“圆是最美的图形”所带来的无限诱惑?似乎都是,又不完全是。只是有一种莫明的冲动,一直萦绕心头,那就是:怎样让数学课堂再厚重些、开阔些、深邃些、美丽些……藉此,想到了圆,继而,便有了“走进圆的世界”这一大胆尝试。 [一] 师:对于圆,同学们一定不会感到陌生吧?(是)生活中,你们在哪儿见到过圆形? 生:钟面上有圆。 生:轮胎上有圆。 生:有些钮扣也是圆的。 ……

学习张齐华老师的《圆的认识》_教案教学设计

学习张齐华老师的《圆的认识》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 张齐华(南京市北京东路小学)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在观察、画圆、测量等活动中感受并发现圆的有关特点,知道什么是圆心、半径和直径,能用圆规画指定大小的圆。 2.在活动中,感受圆与其它图形的区别,沟通它们的联系,获得对数学美的丰富体验,提升学生对数学文化的认同。 【教学线索】 (一)在活动中整体感知 1.思考:如何从各种平面图形中摸出圆? 2.操作并体会:圆与其它图形有怎样的区别?在交流中整体感知圆的特征。 (二)在操作中丰富感受 1.交流:圆规的构造。 2.操作:学生尝试画圆,交流中归纳用圆规画圆的一般方法。 3.体会(学生第二次画圆):如果方法正确,为什么用圆规画不出直线图形或是其它的曲线图形? 4.引导(教师示范画圆):使学生将思维聚焦于圆规两脚之间的距离,体会到圆规两脚距离的恒等,恰是“圆之所以为圆”的内在原因。 (三)在交流中建构认识

1.引导:引导学生将上述距离画下来,由此揭示圆心及半径,进而介绍各自的字母表示。 2.思考:半径有多少条、长度怎样,你是怎么发现的? 3.概括:介绍古代数学家的相关发现,并与学生的发现作比较。 4.类比:先介绍直径,进而引导学生借助类比展开思考,发现直径的特征,并提出同一圆中直径与半径的关系。 5.沟通:圆的内部特征与外部特征之间具有怎样的有机联系? (四)在比较中深化认识 1.比较:正三角形、正方形、正五边形……中类似等长的“径”各有多少条?圆的半径又有多少条? 2.沟通:这些正多边形与圆这一曲线图形之间又有着怎样的内在联系? (五)在练习中形成结构 1.寻找:给定的圆中没有标出圆心,半径是多少厘米? 2.想像:半径不同,圆的大小会怎样?圆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3.猜测:不用圆规,还可能怎样画出一个圆?在交流中进一步丰富学生对半径、直径之间关系的认识。 4.沟通:用圆规如何画出指定大小的圆? (六)在拓展中深化体验 1.渗透:在与直线图形的对比中,揭示圆的旋转不变性。 2.介绍:呈现直线图形旋转后的情形,再一次引导学生感受圆与直线图形的联系,体会圆与旋转的内在关联,丰富对圆这一曲线图

《走进圆的世界》主题活动设计

《走进圆的世界》主题活动设计 设计者:袁直学校:陕西省碑林教师进修学校 活动来源: 这个主题活动是学生在学习了有关圆的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的,目的是通过“设计图案”和《走进圆周率》的活动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的图形设计图案,结合适当的素材体现数学的文化价值,引导学生感悟数学文化的魅力。这是对所学知识和技能的综合应用,有助于学生进一步巩固对所学图形特征的认识。 活动目的: 1、《设计图案》的活动主要是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的图形设计图案,这不仅能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使学生体会到图形世界的神奇和美丽,同时在分析图案和创造图案中,学生还将进一步巩固对所学图形特征的认识。本部分内容的数学万花筒栏目中设计了用正方形纸片画圆的方法,可以帮助学生初步感受由正方形逼近圆的思想。 2、《走进圆周率》的活动编排了数学阅读“圆周率的历史”,挖掘π蕴涵的教育价值,在阅读中,感受人类对数学知识的探索过程,感受数学的魅力。结合刘徽、祖冲之等数学家研究圆周率取得的成就的介绍,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活动准备: 《设计图案》的活动需要学生做好学习用具准备,收集与圆有关的图形、图案等资源。《走进圆周率》的活动需要学生分小组利用图书馆、网络等渠道收集有关圆周率的知识。做好预习。教师需要制作与活动有关的CAI课件。活动过程: 第一个活动:《设计图案》 活动要求: 1、结合欣赏与绘制图案的过程,体会圆在图案设计中的应用,能用圆规设计简单的图案。 2、在设计图案的活动中,进一步体会圆对称性等特征。 3、感受图案的美,发展想象力和创造力。 活动步骤与指导: 活动一:看一看,欣赏由圆组成的图案 1、同学们:这个学期的数学课上我们又认识了一个新朋友,它就是圆。想一想生活中哪些物品上有圆呢? 2、是啊,看来圆在我们生活中的用处还真不小呢!它也正无处不在地装点着我们的生活世界。 3、课前老师给大家收集了一些有趣的圆的图案,想不想一起来看看? A、请同学们看屏幕,你眼中的这些图案像什么呢?想说哪幅就说哪幅。刚才这组是黑白色调的,现在我们再来看一组,从这组图形中你看到了什么?(色彩鲜艳,而且都是由曲线构成的。对,这四幅图给我们展示了一种曲线的美,而且这些曲线都是圆的一部分,这些图案的设计都离不开圆。) B、想不想自己也设计一下?好,这节课我们就一同与圆为伴当一次设计师,上一节欣赏与设计课。(板书:设计图案)

人教新课标数学六上走进圆的世界WORD版

设计说明: “圆”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四单元的内容,它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等平面图形和初步认识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对于学生来说,虽然已经初步认识过圆,但对于建立正确的圆的概念以及掌握圆的特征来说还是比较困难的。学生由认识平面上的直线图形到认识平面上的曲线图形,无论是内容本身,还是研究问题的方法,都是认识发展的又一次飞跃。 本课的教学设计注重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出发,结合具体情境和操作活动激活已经存在于学生头脑中的经验,促使学生逐步归纳内化,上升到数学层面来认识圆,体会到圆的本质特征: 1、拓展空间,强化操作,将学生进一步置身于探索者、发现者的角色,通过折一折、量一量、画一画等操作活动,让学生在操作中深刻感知圆的特征。 2、运用课件,用新颖的教学手段加深学生的印象,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发挥动画的效果,让学生建立深刻的印象。 3、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的思想。通过让学生“寻找举例生活中的圆、欣赏生活中的圆”,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自然的为学生创设了问题情境;通过对生活现象的解释及问题的解决,不断激发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思维活动的发展,培养创新意识,同时也加深了学生对周围事物的理解,提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实际,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圆,理解圆心、半径、直径的意义,掌握圆的特征,理解同一个圆里(或等圆)半径与直径的关系。 2、结合具体的情境,体验数学与生活密切联系,能用圆的知识来解释生活中的简单现象。 3、通过观察、操作、想象等活动,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意识,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在探索中发现圆的特征。 教学难点:理解同一个圆里(或等圆)半径与直径的关系,能利用圆的特征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源于生活,初步感知 1、观察黑板上的圆,回顾还学过哪些平面图形?圆与这些平面图行有什么区别?(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通过课件直观演示,从而认识圆是曲线图形) 2、生活中,你们在哪儿见过圆? 伴随着优美的音乐欣赏课件:自然界中的圆。 因为有了圆,我们的世界才变得如此美妙而神奇。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圆的世界,去探寻其中的奥秘。(板书课题) [一堂课好的“序幕”如同“吸铁石”,可以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使学生迅速进入“角色”。让学生通过“寻找圆、举例圆、欣赏圆”,进而引出要学习的内容,贴切、自然,这样可以一开始就牢牢抓住学生的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情感需要,调动学生进一步探究学习的欲望;同时也让学生感受到圆的美及无处不在,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大家已通过预习画了圆,剪了圆,折了又折,量了又量,相信大家一定会有许多发现。课件出示:小组活动要求 2、学生汇报交流,补充完善。 3、课件演示学生的结论,并简要板书。 4、半径、直径练习:课件演示

张齐华《圆的认识》

张齐华:《圆的认识》 2003年11月,从江苏省小学数学青年教师赛课活动中传来消息,张齐华老师执教的《圆的认识》以其独特的设计和精彩的教学,一举获得一等奖。我和张老师既是老乡,又是校友,曾一起在导师的门下合作做过课题。听到这样的好消息,在衷心祝贺张老师的同时,我真后悔没有能够到现场感受一下张老师这节课的风采。于是,等听课老师一回来,我立即找来这节课的录象,连看了三遍。现在,又有幸拜读了张老师详细的教学实录和反思,再一次感动。 我也曾多次教过《圆的认识》,听过这个课题的研究课不下几十节,看过有关的教学设计和案例则更多。我觉得张老师这节课真是与众不同,用张老师的话来说甚至“有些另类”。张老师从文化的视角,对这一传统题材的课进行了独特加工和全新演绎。我由衷地佩服张老师执着的勇气、广泛的涉猎和如行云流水般高超的课堂教学艺术。 这节课引起了我很多思考,现奉上几点,供大家研究。 1、对课程资源的有机整合。 尽管我们的教材为学生提供了精心选择的课程资源,但课程不仅仅是指教材,学生的生活经验、教师的教学经验是课程资源,学生的学习差异、师生的交流启发也是有效的课程资源。如何有机整合课程资源呢?张老师在细心领会教材的编排意图后,大胆对教材作了二次加工,使“教材”成为“学材”: 在沟通圆与人类社会的联系上,除了教材所呈现的硬币、钟面、车轮之外,张老师从自然、历史、人文三个维度,结合学生认识圆的不同阶段,补充了大量有关圆的图文资源,学生整堂课都置身于鲜活的文化背景之上,都浸润在数学知识的发展演变过程之中。 在画圆的教学上,张老师没有局限于实物描圆和圆规画圆,而是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材料和工具画圆。学生发现除了可以用圆规、圆形瓶盖、三角板中的圆形窟窿等工具画圆,还可以用绳子和笔组合画圆,甚至可以“在绳子的一端系上一块橡皮,抓住绳子的另一端一甩,也同样出现了一个圆”。 在认识圆的特征教学中,没有机械地按照教材上的圆心

圆的认识 教学实录(苏教版五年级下册)

圆的认识教学实录(苏教版五年级下册) 教学内容圆的认识(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观察、操作、交流中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与感受圆的基本特征,能应用圆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2.活动中进一步积累认识图形的学习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 3.进一步体验图形与生活的联系,感受平面图形的学习价值,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重点: 1.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 2.感受圆的基本特征。 3.在同一个圆里,直径与半径的联系。 教学难点:应用圆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教学准备:课件、圆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能和你们一起学习,我很高兴,你们准备好了吗? 生:准备好了。 (一)课件出示一个圆 师:你们认识他吗?(板书圆)生活中你在哪见过圆呢? 生:硬币,篮球筐,圆桌面,纽扣…… 师:教师随机引导学生说,并纠正学生的不合理表述。 生:篮球是圆。 生:不是。 师生:篮球是个球体。 (二)课件出示一个钟面 师:这个钟面也有圆。(课件展示钟面的边沿) 师:圆是由封闭的曲线围成的平面图形。(板书曲线围成的平面图形) 师:圆与我们以前学过的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这些平面图形有什么不同呢? 生:圆是曲线围成的平面图形,而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是由线段围成的。师:因为有了圆,我们的世界变得如此美丽而神奇,今就让我带着你们走进圆的世界。(板书走进圆的世界) (三)播放动物运动会的动画片 师:小牛的车轮是方形的,小兔的车轮是椭圆的,小狗的车轮是圆的,请你们猜一猜,谁会得第一呢? 生:小狗。

师:为什么呢?老师相信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会找到答案的。 二、探索学习新知 (一)认识圆各部分名称 师: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圆片,从不同方向多次对折,对折后展开你有什么发现? 生:这些折痕都相交在圆的中心。 师:请同学们用笔点出这个中心点,这个中心点就是这个圆的圆心。圆心用字母o表示(板书圆心o) 生:在自己的圆片上也表示出来。 师:请同学们在圆上任意点一点,这点与圆心连接,画出线段。 师:课件出示直尺测量这条线段。 生:2厘米。 师:是不是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长度都相等呢? 师生:通过测量我们发现都相等。 师:谁知道这条线段叫这个圆的什么? 生:圆的半径。 师:圆的半径用字母r表示(板书半径r) 课件出示圆的一条直径 师:请同学们想一想,这条线段叫圆的什么? 生:圆的直径。 师:你能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什么叫圆的直径? 师生: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圆的直径。 师:圆的直径用字母d表示。(板书直径d) (二)播放练习图 判断图中那条是半径?那条是直径?为什么? 生:OC 、OD半径。 生:OB是半径。 生:OB不是。 师:OB为什么不是呢? 生:OB另一端不在圆上。 生:CD是圆的直径。 师:为什么? 生:因为CD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 (三)探索半径与直径的关系 师:圆除了以上的知识,还有很多的知识需要我们进一步来探索,下面我们来探讨半径与直径的联系。 1.小组合作学习。 师:请组长拿出老师发给的信封,每个小组合作学习解决信封里的问题。 把学习结果写在纸上。 生:自主合作学习。 师:巡视。 2.投影仪展示学生学习成果。 学习成果展示一:在同一个圆里,半径和直径都有无数条。 师:为什么半径和直径都有无数条呢?

张齐华圆的认识课堂实录审批稿

张齐华圆的认识课堂实 录 YKK standardization office【 YKK5AB- YKK08- YKK2C- YKK18】

张齐华《圆的认识》课堂实录 ] 师:今天上课我们学什么?大声地说“学什么” 生齐:圆的认识 师:从哪里看到的?只给我看, 生指屏幕 师:屏幕上有,还有呢? 师:说,哪有? 师:没错,圆片,还有吗? 生:圆规 师:没错,还有圆规。孩子们都很善于观察、善于联想。老师的信封里还有一个圆,想看看吗? 生齐:想 师出示一个信封,摸出一个圆片,师:是圆吗? 生:是 师:听说咱们班的同学特别的聪明,所以,一会儿老师要把这个圆片放进信封了,让同学们把他摸出来,有没有信心? 生齐:有 师:我不会轻易的给你们这样一个简单的问题的,这里面不仅仅有着一个圆,还有其他的图形,想看看吗? 师:好,现在看谁的反应最快? 师从信封里摸出一个长方形 生:长方形 师:男孩的反应快,状态也不错。 师从信封里摸出一个正方形 生:正方形 师:还有一个图形 师从信封里摸出一个三角形 生:三角形 师:猜猜还有吗? 师从信封里摸出一个平行四边形 生:平行四边形 师从信封里摸出一个梯形 生:梯形 师:行了行了,孩子们,都别你们猜到了。 教师课件演示各种图形, 师;同学们能不能从各种图形中把圆摸出来你觉得有难度吗 生齐:没有 师:为什么?

生:因为圆是由曲线围成。 师:而其他图形呢? 生:都是由直线,哎!线段围成。 师:同意吗? 师:再仔细看看,正因为这些图形都是由线段围成的,所以他们都有什么? 生:角 师:圆有角吗? 生:没有。 师:所以圆特别的? 生:光滑 师:说的真好 师:数学上,我们把左面的这些由线段围成的图形给它个名称:直线图形。(课件演示)孩子们,圆是由什么围成的? 生齐:曲线 师:给它一个名称。 生:曲线图形 师:曲线图形,行了,现在让你们再直线图形中将圆这个唯一的曲线图形摸出来,难不难? 生齐:不难。 师:谁让你们聪明呢?还有难的。 师出师一个不规则图形 师:它也是有曲线围成的吧弯弯曲曲的。那么你们会不会把它也摸出来 生齐:不会 师:为什么? 师:有的同学说,因为它有的地方凹,有的地方凸。而圆怎么样?显得特别的饱……,说出来,特别的…… 生齐:饱满 师:嘿!瞧,还有一个 师出示一个椭圆, 师:看,没有凹进去的地方了吧看上去有光滑,有饱满,你们待会儿会不会也把它也当作圆给摸出来 生:不会, 师:为什么? 师利用学具演示,师:因为它这样看上去扁扁的,这样看上去…… 生:瘦瘦的 师:瘦瘦的。圆呢? 教师出示圆形教具,转动。 师:怎么样? 生:一样 师:怎么看到的一样? 师:好了孩子们,现在从这些图形里把圆摸出来难不难口说无凭,谁愿意上来试试

人教新课标数学六上《走进圆的世界》获奖WORD教案

人教新课标数学六上《走进圆的世界》获奖 W O R D教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以奥运五环为诱,走进圆的世界 ----“认识圆”教学设计与评析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上册P56-57。 【教材分析】 “认识圆”是在学生已经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等平面图形和对圆有了感性认识的基础上第一次比较系统地接触有关圆的知识。教材注重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出发,结合具体情境和操作活动激活已经存在于学生头脑中的经验,以便学生逐步归纳内化,上升到数学层面来认识圆。体会到圆的本质特征:圆是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到定长的点的集合(“定点”、“定长”)。考虑到小学生的认知水平,教材通过让学生利用日常生活中的圆形物体画圆建立圆的表象,然后教材安排了折一折的活动来认识圆心、半径和直径以及半径与直径长度间的关系等,使学生认识圆的基本特征,在此基础上,使学生掌握用圆规画圆的方法,进一步加深对圆的认识。【学情分析】 对于学生来说,从学习直线图形到学习曲线图形,不论是内容本身,还是研究问题的方法,都有所变化,这是学生研究曲线图形的开始,是学生认识发展的又一次飞跃。课前学生虽然已经初步认识过圆,对圆的半径、直径和圆心有所了解,只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让学生建立正确圆的概念以及掌握圆的特征来说还是比较困难。因此,这节课的大部分时间是交给学生自己去探索和发现圆的基本特征,通过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去理解圆的基本特征,让学生始终处于一个求知的、探究的状态。 【教材处理】 1、认识圆各部分的名称和研究圆的特征是本课的重点,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经验的特点,采用“个人动手操作“描”奥运五环----小组合作“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