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达检测路面厚度作业指导书

雷达检测路面厚度作业指导书
雷达检测路面厚度作业指导书

雷达检测路面厚度

作业指导书

目录

1试验目的 (2)

2规范要求 (3)

3仪器介绍及原理 (3)

3.1概述 (3)

3.1检测原理 (3)

4试验检测 (4)

4.1设备组成 (4)

4.2采集软件操作 (6)

5雷达3D软件分析 (9)

1试验目的

无损检测新建、改建路面和旧路加铺路面的面层厚度

2规范要求

《公路路基路面现场测试规程》(JTG E60—2008)

3仪器介绍及原理

3.1概述

本次检测采用意大利IDS 公司RIS 探地雷达,配置主频为1600MHz 的屏蔽天线,可有效地屏蔽来自周边的干扰,使纪录质量更加清晰可靠。测线布设于距中心线1.5m,天线沿沥青路面表面连续扫描。

3.1检测原理

探地雷达检测沥青路面厚度是利用高频电磁脉冲波的反射原理。通过发射天线向衬砌内部目的体发射高频宽带短脉冲电磁波,经目的体反射后返回并由接收天线接收,电磁波在介质中传播时,其路径、电磁场强度与波形将随所通过介质的电性及几何形态的变化而变化。因此,根据电磁波传播所携带的信息,经过分析、处理与计算,即可获得混凝土路面厚度及质量缺陷等信息。

探地雷达接收到的信号通过模数转换处理后送到计算机,经过滤波、增益恢复等一系列数据处理后形成雷达探测图像。探地雷达图像是资料解释的基础图件,只要地下介质中存在电性差异,就可在雷达图像剖面中反映出来,通过同相轴追踪可以测定各介质反射层的反射波旅行时T 。根据地下介质的电磁波速V 和反射波旅行时T ,由以下公式可计算目的层的深度h :

2222

1

x T V h -=

式中h 为目的层的深度,x 为发射天线和接收天线的间距,V 值为介质中的电磁波速度,沥青混凝土的电磁波速度暂定为10cm/ns 。图1-1为探地雷达的工作原理图。

探测时,把雷达天线放置在车后部距离地面20cm ,汽车车以35km/h 左右的速度沿测线方向移动。随着拖车的移动,探地雷达连续地记录波形图像。通过分析

波形图像,检测混凝土路面厚度。

图1-1 探地雷达工作原理图

4试验检测

4.1设备组成

1.1600MHz的屏蔽天线;

2.主机一台;

3.测距轮编码器

4.笔记本电脑一台

4.2采集软件操作

4.2.1选择所用雷达天线,把电源线、网线及雷达天线连接在主机上。

4.2.2打开电脑,连接网线,电源线于电源连接。按黑色按钮开主机,待本地连接上后,在打开雷达采集软件。

4.2.3待六项初始化都通过(软件初始化、系统初始化、雷达连接初始化、高压、雷达主板初始化、信号校准),且软件右上角(雷达、电池、速度、扫描)全为绿色圈,

方可操作下步。

4.2.4点击《选择驱动》弹出界面,选择雷达天线型号驱动:

1600单独使用:TRHF-WHE20

时间设置,1600:10/15/20/30ns,

4.2.5确定后待六项都通过后,点击《开始增益校准》(每次扫描都必须用),待校准完成后,会自动弹出《新建扫描》界面,设置文件名。然后点击新建采集文件,软件

自动进入采集系统。

扫描》,保存。可继续建文件夹或者在同一个文件夹下面扫描被测体。

4.2.7扫描完后,点结束程序退出,先拆电源线,然后再拆其他线。关闭电脑。检测完毕。

5雷达3D软件分析

5.1加密狗USB插上,打开软件界面。

5.2点APPL Y进入

5.3点击file 接着点击open mission,弹出对话框

5.4在mission里面选择被测目录,点击open mission打开,进入:

5.5点击软件右上角被测目录,点击B-Scan,进入:

5.6点击view下拉菜单中的header,进入:

5.7点击process下拉菜单中的settings进入:

选择低频low ferq(低频为雷达天线频率的1/2到1/3之间),高频high ferq (高频为雷达天线频率的2倍),选择gain信号增益(扫描路线短选择间距短2m/5m,扫描路线长选择间距长50m/100m).

Background removal 扫描深度,按天线扫描深度选择一般(0-10)m。move state time(打钩)。点OK。

5.8点击view 中的data information,出现右边图形

5.9点击process中filter的vertical bandpass filter F3垂直带通滤波,及moveStart time f1去除直达波(雷达天线里面自己的接发收波)。及background removal F2背影去除,。点击process中gain 中的linear gain F4(线性增益)及smootheD gain F5(平滑增益)

如下图

5.10或者在按F3和F1后,点击(如下图)进行对比放大。

5.11接着进行画线分层,分手动和半自动,点击INSERT 进行手动分层。如图

面,如图

接着打开DTP文件格式(软件右下角),选择需要半自动分层画图软件。

选择颜色。

5.12点击view菜单中的layers进入,调整depth Max

5.13点击校准波速。

(c:\k2fastwave\mission)

5.15点击file 中的save image截雷达图

分析完成,关闭软件。

6.报告及原始记录

检验报告

报告编号:

工程名称:宁波饶城东段LM-1标

样品名称:沥青路面

委托单位:

检测类别:

受检单位:

探地雷达操作规程

探地雷达操作规程 (文件编号:****-010) 共1页第1页版本/版次:D/ 0 生效日期:2016-01-01 1. 目的 为了使检测员更好地熟悉和掌握检测仪器的操作方法,保证检测数据的科学、公正和准确性,特制定本规程。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探地雷达仪器 3 操作步骤 3.1测试前的安装准备 检查所有部件是否带齐,包括:电池、雷达主机、数据线、处理器电源线、信号线、工具箱、备件、固定用绑扎带、记录本; 3.2试验/检测的工作程序 (1)测试连接。将地质雷达天线通过支架安装。 (2)在扫描前调试主机并对主机进行参数设置。 (3)打开电源,控制天线移动的人员根据操作主机的人员口令,将天线紧贴待测界面上匀速移动。 (4)测试结束。按下stop结束测试点,保存文件并退出; (5)拆除信号线,拆除天线,支架。 3.3扫描之前的仪器调试和参数设置 (1)菜单系统—>设置—>调用,选择所用的天线。 (2)系统—>单位垂直刻度设为时间,单位为ns (3)测程:900M天线探测混凝土的量程约为15纳秒,为使所有有效信号完全显示,一般设置为20ns (4)采样点数:一般设为512或1024 采样点数越多,扫描曲线越光滑,垂直分辨率越好。但是采样点数增大,使得扫 描速率下降 (5)每秒扫描数:64 (6)增益点数:2 (7)垂向高通滤波器:225MHz

(8)垂向低通滤波器:2500MHz (9)数据位:16位 (10)发射率:100 KHz,发射功率越高,采集速度越快,但若采集过高,易损坏雷达系统 (11)信号位置设为手动 (12)表面设为0 (13)调出完整的直达波(首波),调整延时参数 若检测结构与上次相同,可不再次设置以上参数,系统默认上次检测参数。 (14)增益设置为自动,增益函数手动设置,可以改变增益点数多少、并且可以调整各增益点的函数大小,进而调整信号强度。增益函数调整过大,在探测资料中可能 人为造成假象。设置方法为先设为手动,再设为自动。 编制/日期:批准/日期:

路面厚度检测方法指导书

公路路面厚度钻芯法实施细则 一、目的与适应范围 本方法适用于路面各层施工完成后的厚度检验及工程竣工验收检查使用。 二、仪具与材料 1、取样用路面芯样钻机及钻头,冷却水,钻头直径50mm、100mm或150mm。 2、量尺:钢卷尺、钢板尺、卡尺。 3、其他:棉纱、毛刷等。 三、钻孔取芯样法厚度测试步骤: (1)根据现行相关规范的要求,按照《公路路基路面现场测试规程》(JTC E60-2008)附录A的方法,随机取样决定钻孔检查的位置,如为旧路,该点有坑洞等显著缺陷或接缝时,可在其旁边检测。 (2)用钻机在取样地点垂直对准路面放下钻头,牢固安放钻机,使其在运转过程中不得移动。 (3)开放冷却水,启动电动机,徐徐压下钻杆,钻取芯样,但不得使劲下压钻头。待钻透全厚后,上抬钻杆,拔出钻头,停止钻动,不使芯样损坏,取出芯样。沥青混合料芯样及水泥混凝土芯样可用清水漂洗干净备用。 (4)仔细取出芯样,清除底面灰土,找出与下层的分界面。 (5)用钢板尺或卡尺沿圆周对称的十字方向四外置取表面至上下层的界面的高度,取其平均值,即为该层的厚度,准确到1mm。 四、按下列步骤用与取样层相同的材料填钻孔 (1)适当清理坑中残留物,钻孔时留下的积水应用棉纱吸干。 (2)对无结合料稳定层及水泥混凝土路面板,应按相同配合比用新拌的材料分层填补并用小锤压实。水泥混凝土中宜掺加少量快凝早强剂。 (3)所以填补结束时,宜比原面层略鼓出少许,用重锤压实平整。 五、计算 按下式计算实测厚度T1i与设计厚度Toi之差。 ΔTi=T1i﹣Toi 式中:T1i -----路面的实测厚度(mm); Toi-----路面的设计厚度(mm);

短脉冲雷达检测路基路面厚度操作要求规范

短脉冲雷达检测路基路面厚度及各结构层 布置情况方法实施细则 1.目的和适用围 1.1本方法适用于短脉冲雷达无损检测路基路面厚度及各结构层布 置情况。 1.2本方法的数据采集传输记录和数据处理分别由专用软件自动控 制进行。 1.3本方法适用于新建、改建路基路面工程质量验收和旧路加铺路面 设计的厚度及各结构层布置情况调查。 1.4雷达发射的电磁波在路基路面层传播过程中会逐渐削弱、消散、 层面反射。雷达最大探测深度是由雷达系统的参数以及路面材料的电磁属性决定的。对于材料过度潮湿或饱和以及有高含铁矿渣集料的路面不适合用本方法测试。 2仪具与材料技术要求 2.1设备主要组成 雷达测试系统由雷达主机、雷达天线、车载测距系统、笔记本电脑等组成。

2.2测试系统技术要求和参数 (1)距离标定误差:≤0.1%。 (2)设备工作温度:0~40℃。 (3)最小分辨层厚:≤60mm。 (4)系统测量精度要求:见下表。 系统测量精度技术要求 (5)天线:带宽能适应所选择的发射脉冲频率。通常,在检测路面厚度时宜选择使用TR HF天线,在检测路基各结构层情况时宜选择使用TR900天线。 (6)收发器:脉冲宽度≤1.0ns,时间信号处理能力可以适应所需的测试深度。 3 检测方法与步骤 3.1 准备工作 (1)本仪器使用前,须检查仪器各连接端口的状态,确保各组成部件的可靠连接,并在使用前及使用过程中顶时检查雷达供电电瓶的

工作情况。 (2)根据检测需求,选定所使用的雷达天线型号。通常,在检测道路面层厚度时,宜选择TR HF天线,在检测道路各结构层厚度时,宜选择TR900天线。 TR HF天线TR 900天线(3)到达现场后,操作人员将车载架子安装于检测车辆后方的固定位置,将天线固定在支持架上;测距模块的连接板安装在一侧的后车轮上,将测距轮固定在连接板的位置上。然后将测距轮固定部件利用磁铁装置在车体上。使用AC1500电缆连接雷达主机ANT.2接口,另一端通过电缆延长头和TRHF天线连接;15m测距轮电缆连接测距轮和主机的Wheel接口。最后将电源线接口插入主机的Battery接口,将网线接口插入主机的Lan接口,另一端插入电脑的网络接口。至此完成整套设备的安装工作。

沥青混凝土路面厚度检测

沥青混凝土路面厚度检测 规范《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80(1)-2004) 《公路路基路面现场测试规程》(JTG-E60-2008) 路面厚度总厚度≤60mm时,允许偏差分别为-5mm和-10mm;总厚度>60mm时,允许偏差分别为-8%和-15%的总厚度,H为总厚度(mm)。前一数值为代表值,后一数值为合格值要求。 按双车道每200m检测一个点进行。 检测方法:采用100mm取芯机取芯(如仅测厚度,可采用50mm取芯机取芯),必须取至芯样底部,取出芯样后用正十字形标记在芯样表面标记,并从正十字开标记端部测量该芯样的4个厚度,取平均值为该芯样厚度(精确至1mm)。 芯样检测完成后的数值处理按以下附录进行。 附录H 路面结构层厚度评定 H.0.1评定路段内路面结构层厚度按代表值和单个合格值的允许偏差进行评定。 H.0.2按规定频率,采用挖验或钻取芯样测定厚度。 H.0.3厚度代表值为厚度的算术平均值的下置信界限值,即: 式中:X L——厚度代表值(算术平均值的下置信界限); X——厚度平均值; S——标准差; n——检测点数; t?——t分布表中随测点数和保证率(或置信度?)而变的系数,可查附表B。 采用的保证率: 高速、一级公路:基层、底基层为99%,面层为95%。 其他公路:基层、底基层为95%,面层为90%。 H.0.4当厚度代表值大于等于设计厚度减去代表值允许偏差时,则按单个检查值的偏差不超过单点合格值来计算合格率;当厚度代表值小于设计厚度减去代表值允许偏差时,相应分项工程评为不合格。 代表值和单点合格值的允许偏差见第7章各节实测项目表。 H.0.5沥青面层一般按沥青铺筑层总厚度进行评定,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分2~3层铺筑时,还应进行上面层厚度检查和评定。 附表B t n

探地雷达毕业报告

地球物理与空间信息学院应用地球物理系 毕业实习报告 题目:探地雷达实习报告 姓名:胡浩 班级:061071-22 学号:20071002609 指导教师:邓世坤 二○一一年四月二十二日

前言 探地雷达是利用超高频脉冲电磁波探测地下介质分布的一种地球物理勘探方法。实践证明,它可以分辨地下1m尺度的介质分布,因此探地雷达方法以其特有的高分辨率在浅层于超浅层地质调查中有着极其广阔的应用前景。 探地雷达利用一个天线发射高频宽带电磁波,另一个天线接收来自地下介质界面的反射波。电磁波在介质中传播的时,其路径、电磁场强度于波形将随所通过介质的电性质及几何形态而变化。因此,根据接收到的波的旅行时间、幅度、与波形资料,可推断介质的结构。 第一章探地雷达的探测原理 探地雷达探测是一种快速、连续、非接触电磁波探测技术,具有采集速度快、分辨率高的特点。探地雷达向地下发送脉冲形式的高频宽带电磁波,电磁波在地下介质传播的过程中,当遇到存在电性目标体时,如空洞、分界面时,电磁波便会发生反射,返回到地面时由接收天线所接收;对接收到的电磁波进行信号处理与分析,根据信号波形、强度、双程走时等参数来推断地下目标体的空间位置、结构、电性及几何形态,从而达到对地下隐蔽目标体的探测。 如图A所示,由发射天线向地下介质中发射一定中心频率的电磁脉冲波,电磁波在地下介质中传播时,遇到介质中的电磁性(电阻率、介电率及磁导率)差异分界面发生反射和透射等现象;被反射的电磁波传回地表,由接收天线接收;通过电脑进行操作和控制;接收天线所接收的地下反射回波信号经由光纤传输到仪器控制台,转换成时间序列信号;这种时间序列即构成每一测点上的雷达波形记录道,它包含该测点处所接收到的雷达波的幅度、相位及旅行时间等信息。由电脑收集并存储每一测点上雷达波形序列,形成一个由若干记录道构成的雷达剖面(见图B)。通过对地质雷达剖面进行处理与推断解释,便可获得探测剖面线下方有关的地质特征与信息(或地下目标体的内部结构特征信息)。

路面厚度检验方法.doc

试验三路面厚度测试方法 2007-08-06下午01:29 试验三路面厚度测试方法 一、目的与适用范围 本方法适用于路面各层施工完成后的厚度检验及工程交工验收检查使用。 二、仪具与材料 本方法根据需要选用下列仪具和材料: 1.、挖坑用镐、铲、凿 ` 子、锤子、小铲、毛刷。 2. 、取样用路面取芯钻机及钻头、冷却水。钻头的标准直径为φ 100mm ,如芯样仅供测量厚度, 不作其他试验时,对沥青面层与水泥混凝土板也可用直径φ 50mm 的钻头,对基层材料有可能损坏试件时,也可用直径φ 150mm 的钻头,但钻孔深度均必须达到层厚。 3.、量尺:钢板尺、钢卷尺、卡尺。 4.、补坑材料:与检查层位的材料相同。 5.、补坑用具:夯、热夯、水等。 6.、其它:搪瓷盘、棉纱等。 三、方法与步骤 1.、基层或砂石路面的厚度可用挖坑法测定,沥青面层及水泥混凝土路面板的厚度应用钻孔 法测定。 2.、用挖坑法测定厚度应按下列步骤执行: (1 )根据现行规范的要求,按公路基路面现场测试随机选点的方法,随机取样决定挖坑检 查的位置。如为旧路,该点有坑洞等到显着缺陷或接缝时,可在其旁边检测。 (2 )选一块约定 40cm × 40cm 的平坦表面作为试验地点,用毛刷将其清扫干净。 (3 )根据材料坚硬程度,选择镐、铲、凿子等适当的工具,开挖这一层材料,直至层位底 面。在便于开挖的前提下,开挖面积应尽量缩小,坑洞大体呈圆形,边开挖边将材料铲出,置 搪瓷盘中。 (4 )用毛刷将坑底清扫,确认为下一层的顶面。 (5 )将钢板尺平放横跨于坑的两边,用另一把钢尺或卡尺等量具在坑的中部位置垂直伸至 坑底,测量坑底至钢板尺的距离,即为检查层的厚度,以cm 计,准确至cm。 3.、用钻孔样法测定厚度应按下列步骤执行: (1 )根据现行规范的要求,按公路路基路面随机取样选点的方法,决定钻孔检查的位置。 如为旧路,该点有坑洞等显着缺陷或接缝时,可在其旁边检测。 ( 2)按试验一的方法用路面取芯钻机钻孔,芯样的直径应符合二.1的要求,钻孔深度必须达到层厚。 (3 )仔细取出芯样,清除底面灰土,找出与下层的分界面。 (4 )用钢板尺或卡尺沿圆周对称的十字方向四处量取表面至上下层界面的高度,取其平均 值,即为该层的厚度,准确至。 4.、在施工过程中,当沥青混合料尚未冷却时,可根据需要,随机选择测点,用大改锥插入 量取或挖坑量取沥青层的厚度(必要时用小锤轻轻敲打),但不得使用铁镐等扰动四周的沥 青层。挖坑后清扫坑边,架上钢板尺,用另一钢板尺量取层厚,或用改锥插入坑内量取 深度后用尺读数,即为层厚,以cm 计,准确至0 . 1cm。 5.、按下列步骤用取样层的相同材料填补试坑或钻孔: (1 )适当清理坑中残留物,钻孔时留下的积水应用棉纱吸干。 (2 )对无机结合料稳定层及水泥混凝土路面板,应按相同配比用新拌的材料分层填补并用 小锤压实。水泥混凝土中宜掺加少量快凝早强的外掺剂。 (3 )对无结合料粒料基层,可用挖坑时取出的材料,适当加水拌和后分层补填,并用小锤 压实。

隧道雷达检测正式结果报告

建设单位: 委托单位: 设计单位: 监理单位: 施工单位: 检测单位: 主要检测人: 审核人: 批准人: 检测单位地址: 电话(传真): 邮政编码: 目录 一、前言.......................................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工程地质概况.................................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检测项目及测线布置...........................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检测仪器设备、基本原理和标准.................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五、隧道设计资料................................. 错误!未定义书签。 六、检测结果.....................................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七、检测结论..................................... 错误!未定义书签。 八、检测的不确定因素.............................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前言 受××××委托,XXXXX有限公司于2012年××月××日对×××隧道进行衬砌质量检测。检测目的是探明混凝土衬砌厚度、衬砌背后密实、脱空程度及衬砌钢筋情况。 本次检测的位置为××××隧道,检测×条测线,起讫里程为××××××××。隧道的衬砌基本参数详见设计图纸。 二、工程地质概况 介绍该结构工程名称,工程部位,结构混凝土强度设计等级,施工日期。地质概况详见地质勘察报告。 三、检测项目及测线布置 1、检测项目 ⑴二次衬砌厚度; ⑵衬砌背后是否存在脱空或不密实; ⑶仰拱厚度; ⑷钢架及钢筋排布; 2、测线布置 根据检测部位的不同布置不同的测线 图1 隧道测线布置图 四、检测仪器设备、基本原理和标准 1、仪器设备 检测仪器设备采用××生产的××地质雷达。

ReflexW读取GSSI劳雷探地雷达dzt文件及信号处理方法

ReflexW读取GSSI劳雷雷达数据和处理方法 Dr.Zhang/ 2020.2.21 1雷达数据 1.1雷达数据文件 探地雷达的采集原理类似于地震,老一点的数据格式一般跟地震一样都是segy。后来 GSSI 公司的 TerraSIRch SIR3000地质雷达系统(简称SIR-3000) 在国内普及起来后,格式dzt就成了主流格式(美国SIR系列探地雷达的数据格式)。现在最新的情况是国内生产单位还是美国最多,其次是加拿大和意大利的。 国内其他常用的GPR数据还包括:DT格式(意大利RIS系列探地雷达的数据格式),DT1格式(加拿大Pulse-Ekko 系列探地雷达的数据格式)以及RD3格式(瑞典MALA系列探地雷达的数据格式)。 1.2 雷达文件dzt数据 目前主要是劳雷GSSI SIR 3000和SIR 4000的数据格式。 2REFLEXW软件简介 2.1 REFLEXW软件简介 本文基于MATLAB开发的GUI界面,主要实现了REFLEXW软件的相应功能。 REFLEXW是地质雷达数据(类地震)数据处理及解释软件,应用于地质雷达的数据处理以及资料解释。Reflexw软件兼容了世界上大多数雷达的数据格式,在欧美地区,Reflexw已经成为了地质雷达数据处理的标准软件。随着地质雷达行业的发展,在国内也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使用Reflexw软件。 软件特点:功能强大,可做多种滤波处理可对个雷达数据进行批量处理导入GPS数据,可绘制测线轨迹、修正地形可显示测线中的标记对不需要的雷达数据可进行删除可做2D剖

面处理和3D时间切片处理。 2.2 REFLEXW软件功能分析 通过REFLEXW软件,可以实现对探地雷达数据的读入,一维滤波,校正,二维滤波,波形图观察等功能,REFLEXW提供了较为全面的滤波手段,可以将探地雷达图谱处理的更加容易观察 在REFLEXW软件中,在显示数据方面,也同样提供了大量的处理方式。其中,最主要的处理方式为Plot Options。在Plot Options选项中,包括了绘图模式,点模式比例,能量衰减和振幅比例。其中,点模式比例又分为了XY比例绘图,每样点像素,每道像素,能量衰减,振幅比例。以上的这些选项,在用户导入探地雷达图谱之后,可以对图谱进行一个基本的预处理,或者通过不同的方式来观察图谱。 3 读取.dzt文件 3.1 建立预处理的工程文件 雷达信号分析时会产生一系列的文件,因此最好为每个雷达文件建立一个工程,并指定其存放位置。ReflexW会自动生成相应的文件。 图3.1 建立工程(project -选择文件-confirm)

路基、路面检测报告.docx

第页,共页 路基路面厚度试验检测报告JB021401试验室名称:报告编号: 委托 / 施工单位委托编号 工程名称样品编号 工程部位 / 用途检测方法 试验依据判定依据 样品描述 主要仪器设备及编号 结构层次路基路面类型 距中位置厚度( mm) 桩样品状态 号 ( m) 实测左幅实测右幅设计厚度结果判定 厚度平均值(mm)标准差厚度代表值(mm)检测结论:

备注: 试验:审核:签发:日期:年月日(专用章) 第页,共页 路基路面压实度试验检测报告JB021402试验室名称:报告编号: 委托 / 施工单位委托编号 工程名称样品编号 工程部位 / 用途检测方法 试验依据判定依据 样品描述 主要仪器设备及编号 结构层次路基路面类型 序号桩号距中(m)实测压实度(%)压实度标准值结果判定检测点数合格点数合格率( %)

压实度平均 压实度标准 %) 值( %) 压实度代表值( 值( %) 检测结论: 备注: 试验: 审核: 签发: 日期: 年 月 日 (专用章) 第 页,共 页 路基路面压实度试验检测报告(沉降差法) JB021402 试验室名称: 报告编号: 委托 / 施工单位 委托编号 工程名称 样品编号 工程部位 / 用途 检测方法 试验依据 判定依据 样品描述 主要仪器设备及编号 结构层次 路基路面类型 序号 桩号 距中( m ) 高差( mm ) 允许高差( mm ) 结果判定

检测点数合格点数合格率( %) 保证率( %)标准差( %)ta/ n 高差平均值高差标准值高差代表值 ( mm)( mm)( mm) 检测结论: 备注: 试验:审核:签发:日期:年月日(专用章) 第页,共页 路基路面平整度试验检测报告JB021403试验室名称:报告编号: 委托 / 施工单位任务编号 工程名称样品编号 工程部位 / 用途检测方法 试验依据判定依据 样品描述结构层次 主要仪器设备及编号 序号桩号位置测定值(mm)平整度规定值结果判定1 2 3 4 5 6 7 8 9

探地雷达成像算法研究综述

探地雷达成像算法研究 摘要 探地雷达(Ground Penetrating Radar,简称GPR)集无损检测、穿透能力强、分辨率高等众多优点而成为检测和识别地下目标的一种有效技术手段。性能优良的探地雷达成像方法有助于精确定位地下目标,同时提高对目标的检测和识别能力,从而推动探地雷达在城市质量监控、地质灾害、考古挖掘、高速公路无损检测、地雷探测等各个方面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本文以中国电波传播研究所的探地雷达LD-2000为实验设备,从中读取探测数据。以MATLAB为软件平台,实现了探地雷达数据的显示、处理、成像几个部分。其中数据显示方式包括数据的波形堆积图,剖面面色阶图以及带数据波形图;数据处理部分包括直达波的去除、背景噪声的去除、振幅增益等;雷达成像算法部分主要采用波前成像算法和投影层析成像算法。

Imaging Algorithm of Ground Penetrating Radar ABSTRACT GPR (Ground Penetrating Radar, referred GPR) set of non-destructive testing, penetration ability, many advantages of high resolution detection and identification of underground and become the target of an effective technical means. Excellent performance GPR imaging approach helps pinpoint underground targets, while increasing the target detection and identification capabilities, thereby promoting the quality of ground penetrating radar surveillance in the city, geological disasters, archaeological excavation, highway nondestructive testing, mine detection, etc. aspects to be more widely used. In this paper, China Institute of Radiowave Propagation GPR LD-2000 for the experimental apparatus, reads probe data. MATLAB as the software platform to achieve a ground-penetrating radar data display, processing, imaging several parts. Wherein the data includes a data waveform display stacked, with a cross-sectional side view and a gradation data waveform; data processing section includes the removal of the direct wave, the background noise removal, the amplitude gain, etc.; radar imaging algorithm some of the major imaging algorithm and the wavefront projection tomography algorithms.

路基、路面检测报告

路基、路面检测报告

————————————————————————————————作者:————————————————————————————————日期:

第页,共页 路基路面厚度试验检测报告 JB021401 试验室名称: 报告编号:委托/施工单位委托编号 工程名称样品编号 工程部位/用途检测方法 试验依据判定依据 样品描述 主要仪器设备及编号 结构层次路基路面类型 桩号距中位置 (m) 样品状态 厚度(mm) 实测左幅实测右幅设计厚度结果判定 厚度平均值(mm)标准差厚度代表值(mm)检测结论:

备注: 试验:审核: 签发: 日期:年月日(专用 章) 第页,共页 路基路面压实度试验检测报告 JB021402 试验室名称:报告编号: 委托/施工单位委托编号 工程名称样品编号 工程部位/用途检测方法 试验依据判定依据 样品描述 主要仪器设备及编号 结构层次路基路面类型 序号桩号距中(m)实测压实度 (%) 压实度标准值结果判定

保证率(%)标准差(%)n ta/ 压实度平均值(%)压实度标准 值(%) 压实度代表值(%) 检测结论: 备注: 试验: 审核: 签发: 日期:年月日 (专用章) 第页,共页路基路面压实度试验检测报告(沉降差法) JB021402 试验室名称:报告编号: 委托/施工单位委托编号 工程名称样品编号 工程部位/用途检测方法 试验依据判定依据 样品描述 主要仪器设备及编号 结构层次路基路面类型 序号桩号距中(m)高差(mm)允许高差(mm)结果判定

检测点数合格点数合格率(%)保证率(%) 标准差(%)n ta/ 高差平均值 (mm) 高差标准值 (mm) 高差代表值 (mm) 检测结论: 备注: 试验: 审核:签发:日期: 年月日(专 用章) 第页,共页路基路面平整度试验检测报告JB021403 试验室名称:报告编号: 委托/施工单位任务编号 工程名称样品编号 工程部位/用途检测方法 试验依据判定依据 样品描述结构层次 主要仪器设备及编号 序号桩号位置测定值(mm)平整度规定值结果判定1 2 3 4 5 6

探地雷达实验数据处理报告

探地雷达数据基本处理报告 实验目的:学会探地雷达数据的基本处理步骤,掌握一定处理数据能力,学会运用软件处理收集数据,突出有效波,抵制干扰波,收集有利信息,然后可以对地下的情况进行简单的分析,进行简单地分层。实验仪器:Terra SIR-3000,处理软件:RADAN6.5.3.0软件。 实验处理过程: 第一步,装载文件,打开File—Open,加亮文件名FILE____039.DZT,点OK,选定的文件就会在屏幕上显示出来。 第二步,改变输出路径,选择菜单Window>Close ALL,即可关闭所有文件。 选择View>Customize,移动鼠标到输出如果输出路径不存在,利用WINDOWS浏览器创建一个文件夹,然后返回View>Customize选择新建立的文件目录。 第三步,改变显示参数。 1,点击显示按钮。 2,点击线扫描图标。 3,点击线扫描图标。在灰度比例尺中选择彩色表20,显示资料。点OK或者回车,退出线扫描参数对话框,再点OK退出显示参数设置资料显示。

第四步,编辑文件头,选择Edit > File Header。察看文件头信息。

第五步,编辑文件,去除多余道。 a,利用右滑动箭头,将数据文件滑动到文件末。采用高分辨率显示器,就不必用滑动功能。 点击选择按钮,或者在数据窗口点鼠标右键,加亮选择区域。打开选择编辑块体对话框。 b,选择编辑>剪切(Edit-select,使用剪刀按钮。

被选剖面将从文件中剪切,得到新文件。 c,运用窗口振动简图切换图标,演示图像如下

第六步,突出有效波,,采用增益的方法。 1,点击显示按钮-点击线扫描图标-点击线扫描图标,在显示窗口分 别调节Color Table,Color Xform找到突出部分。

宜张高速隧道雷达检测报告

宜张高速公路隧道地质雷达 检测报告 宜张高速公路总监办中心试验室 二○一四年十一月

根据宜张高速公路总监办及合同要求,中心试验室于2014年11月5日~7日对土建2标的丁家坪隧道、灯盏窝隧道、长岭岗隧道砼衬砌质量采用地质雷达仪进行了质量抽检。 一、检测内容 根据隧道结构受力的特点,本次隧道砼衬砌质量检测采用对两侧拱腰及拱顶三条线检测,检测内容为:砼衬砌(二衬)质量、厚度及初衬后缺陷情况。 二、检测仪器设备 本次工作使用仪器设备如下: 雷达:瑞典产RAMAC/GPR地质雷达,选用500MHz屏蔽天线。 采集软件:RAMAC GroundVision V1.4.4版 1、仪器介绍 RAMAC/GPR地质雷达是一种宽带高频电磁波信号探测方法,它是利用电磁波信号在物体内部传播时电磁波的运动特点进行探测的。雷达组成及探测方法如下: 地质雷达系统主要由以下几部分组成(如下图所示):

雷达系统组成示意图 ①、控制单元:控制单元是整个雷达系统的管理器,计算机(32位处理器)对如何测量给出详细的指令。系统由控制单元控制着发射机和接收机,同时跟踪当前的位置和时间。 ②、发射机:发射机根据控制单元的指令,产生相应频率的电信号并由发射天线将一定频率的电信号转换为电磁波信号向地下发射,其中电磁信号主要能量集中于被研究的介质方向传播。 ③、接收机:接收机把接收天线接收到的电磁波信号转换成电信号并以数字信息方式进行存贮。 ④、电源、光缆、通讯电缆、触发盒、测量轮等辅助元件。 2、雷达检测基本原理 探地雷达(Ground Penetrating Radar,简称GPR)依据电磁波脉冲在地下传播的原理进行工作。发射天线将高频(106~109Hz或更高)

道路探地雷达检测方法

道路探地雷达检测方法 1 检测仪器及设备 1.1 探地雷达主机技术指标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系统增益应不低于120dB; 2 信噪比应不低于60dB; 3 模数转换应不低于12位; 4 信号迭加次数应可选择; 5 采样间隔宜不大于0.5ns; 6 实时滤波功能可选择; 7 应具有点测与连续测量功能; 8 应具有手动或自动位置标记功能; 9 应具有现场数据处理功能。 1.2 探地雷达天线可采用不同频率的天线组合,技术指标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应具有屏蔽功能; 2 最大探测深度应大于2m; 3 垂直分辨率应高于2cm。 1.3 探地雷达工作环境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工作环境温度-10℃~+40℃; 2 工作环境湿度<90%。 2 现场检测 2.1 检测前的准备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检测前应对被检工程进行现场调查,搜集设计、施工资料,了解工作条件及环境安全状况。 2 应调查施工过程中特殊施工段,记录结构物位置和影响检测工作障碍物和电磁干扰源的位置。 3 应调查已发病害,并记录其位置和类型。 4 检测前应正确连接雷达系统,并在检测前进行试运行。 5 检测前应准确标记检测里程桩号及测线位置。 6 测量轮连续采集时应保持测量轮随检测距离运转良好,计程准确。

7 在不间断通行道路检测时,检测仪器车后应跟保通警示车辆,检测车内应有专人负责安全。 2.2测线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测线布置应以纵向布线为主,横向布线为辅。 2 每车道应布设一条纵测线。应选取有代表特征部位布设部分横测线,对于重点病害异常区段宜进行加密测线,必要时应根据缺陷目标体形状布置横向测线。 3 测线每1km应有一个里程标记,标记应清晰。 2.3 介质参数标定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检测前应对道路结构层的介电常数或电磁波速做现场标定,每同类道路结构层宜不少于3处,取平均值为该类道路结构层的介电常数或电磁波速。当检测长度大于10km时应适当增加标定点数。 2 标定宜采用钻孔实测方法,标定记录中的界面反射信号应清晰、准确。 3 标定结果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2.3-1) (2.3-2) 式中:ε—相对介电常数; v—电磁波速(m/s); t—双程旅行时间(ns); d—标定目标体厚度或距离(m)。 2.4现场参数应根据检测目标体特征而设定,检测参数应包括中心频率、时窗、采样率、测点点距等。现场检测参数设定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天线中心频率应按下列公式选定: (2.4-1) 式中:f —天线中心频率(MHz ); x—要求的空间分辨率; ε—相对介电常数。 2 时窗应按下列公式确定:

ReflexW读取意大利IDS探地雷达数据及常用信号处理方法 - Copy

ReflexW读取意大利IDS雷达数据DT和处理方法 Dr.Zhang/ 2020.2.23 1雷达数据 1.1雷达数据文件 .DT格式(意大利RIS系列探地雷达的数据格式) 国内其他常用的GPR数据还包括:,DT1格式(加拿大Pulse-Ekko 系列探地雷达的数据格式)以及RD3格式(瑞典MALA系列探地雷达的数据格式)。GSSI 公司的TerraSIRch SIR3000地质雷达系统(简称SIR-3000) ,格式dzt(美国SIR系列探地雷达的数据格式)。 1.2 雷达文件.DT数据 目IDS的探地雷达(GPR)数据格式。

2REFLEXW软件简介 2.1 REFLEXW软件简介 本文基于MATLAB开发的GUI界面,主要实现了REFLEXW软件的相应功能。 REFLEXW是地质雷达数据(类地震)数据处理及解释软件,应用于地质雷达的数据处理以及资料解释。Reflexw软件兼容了世界上大多数雷达的数据格式,在欧美地区,Reflexw已经成为了地质雷达数据处理的标准软件。随着地质雷达行业的发展,在国内也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使用Reflexw软件。 软件特点:功能强大,可做多种滤波处理可对个雷达数据进行批量处理导入GPS数据,可绘制测线轨迹、修正地形可显示测线中的标记对不需要的雷达数据可进行删除可做2D剖面处理和3D时间切片处理。 2.2 REFLEXW软件功能分析 通过REFLEXW软件,可以实现对探地雷达数据的读入,一维滤波,校正,二维滤波,波形图观察等功能,REFLEXW提供了较为全面的滤波手段,可以将探地雷达图谱处理的更加容易观察 在REFLEXW软件中,在显示数据方面,也同样提供了大量的处理方式。其中,最主要的处理方式为Plot Options。在Plot Options选项中,包括了绘图模式,点模式比例,能量衰减和振幅比例。其中,点模式比例又分为了XY比例绘图,每样点像素,每道像素,能量衰减,振幅比例。以上的这些选项,在用户导入探地雷达图谱之后,可以对图谱进行一个基本的预处理,或者通过不同的方式来观察图谱。 3 读取.DT文件 3.1 建立预处理的工程文件 雷达信号分析时会产生一系列的文件,因此最好为每个雷达文件建立一个工程,并指定其存放位置。ReflexW会自动生成相应的文件。

雷达路面检测报告

*******************工程 第三标段地铁防爆层检测报告

目录 第一章概述 (3) 一、工程概况 (3) 二、检测依据及评定标准 (3) 三、检测范围和内容 (3) 第二章防爆层检测 (5) 一、检测原理 (5) 二、测线布置 (5) 三、防爆层检测结果 (6) 第三章结论及建议 (11)

第一章概述 一、工程概况 本工程为************第三标段。该工程中L1-g线暗挖电缆隧道段西起6#竖井,向东约150m平行于地铁1号线八角游乐园~八宝山区间,后向南约107m垂直上穿地铁1号线八宝山站西侧喇叭口区间隧道。暗挖隧道总长约257m,埋深6.4~9.8m。 由于路面和地铁之间有防爆层,为了判断防爆层的位置和分块情况,受***********委托,我公司于*****年3月16日对地铁防爆层进行了检测。 二、检测依据及评定标准 1、《穿越既有交通基础设施工程技术要求》(DB11/T 716-2010); 2、《城市工程地球物理探测规范》(CJJ 7-2007); 三、检测范围和内容 本次检测范围和内容如下: 1、检测范围 根据施工单位提供的防爆层大致范围布置检测范围,检测范围为覆盖防爆层的矩形区域。东侧起点位于****路北半幅公交车站下方雨水井口位置,终点位于起点向西约80m处的路灯杆处,北侧至****路北人行道(含),南侧至****南人行道(含)。 检测范围见图1-1。

图1-1 检测范围示意图2、检测内容 (1)防爆层的位置; (2)防爆层分块情况。

第二章防爆层检测 一、检测原理 探地雷达利用一个天线发射高频宽频带电磁波,另一个天线接收来自地下介质界面的反射波。高频短脉冲电磁波在介质中传播时,其路径、电磁场强度和波形将随所通过介质的电性质及集合形态而变化,由此通过对时域波形的采集、处理和分析,可确定地下界面或目标体的空间位置或结构状态。 探地雷达通过电磁波曲线二维映像进行分析,一般来讲,当地下介质均匀、完整时,电磁波曲线光滑、相位一致、幅值大小相同;而当地下介质中含有其它介质时,电磁波曲线在相位、幅值等特征上将发生变化。通过对这些信息的提取与分析,就可以判断地下是否存在防爆层,并能大致估算其大小。 本次路基土体密实度检测选用瑞典MALA地球科学公司生产的RAMAC CU-II型地质雷达。探测时,将发射频率为500MHz的屏蔽天线与主机相连,笔记本通过网线与雷达主机相连,运行采集软件GROUND VISION2采集数据。主要用于中浅层、高分辨率探测。探测深度为2~5米。 二、测线布置 沿****东西方向和南北方向分别布置测线。 东西方向测线,测线起点均位于****北半幅公交车站下方雨水井口位置,测线终点位于起点向西约80m处的路灯杆处。北半幅布置5条测线,南半幅布置4条测线。 南北方向测线,****北半幅测线起点位于北侧机动车道起点,即机非分隔带南侧边缘线处,终点位于中央护栏处,共布置3条测线。****南半幅测线起点位于中央护栏处,终点位于****南侧人行道缘石处,共布置3条测线。 测线布置见图2-2。

路面外观检测、路面雷达检测、路面平整度检测报告

检测报告 第009号 委托(受检)单位 Commission Unit 工程(产品)名称) Name of Engineering 检测项目路面外观检测、路面雷达检测、路面平整度检测Testing Item 检测类别委托检测 Testing Classification 试验专用章 Testing Seal 报告发出日期: Date for Issuing the Report

目录 1 检测结论 (1) 2 工程概况 (2) 2.1工程情况 (2) 2.2工程水文、地质概况: (2) 3 检测范围 (2) 4 检测目的、内容及依据 (3) 4.1检测目的 (3) 4.2检测内容 (3) 4.3检测依据 (4) 5 路面外观检查结果 (4) 5.1路面损坏(PCI)的计量方法 (4) 5.2路面外观(PCI)检测结果 (5) 6 路面雷达检测结果 (6) 6.1检测原理 (6) 6.2仪器设备 (6) 6.3测线布置 (8) 6.4现场数据采集 (8) 6.5数据处理 (8) 6.6检测结果 (10) 7 路面平整度检测结果 (11) 7.1仪器设备 (11) 7.2测线布置及检测方法 (11) 7.3平整度检测结果 (11) 8 检测结论 (11) 8.1检测结论 (11) 8.2建议 (12) 注意事项 (13)

1检测结论

2工程概况 2.1工程情况 本工程为工程,建设地点位于通州区道路,本次穿越位置道路(K2+190)。管线穿越道路公路平面图见图2-1。 2.2工程水文、地质概况: 工程水文、地质资料详见本工程岩土勘察报告。 3检测范围 对燃气管线顶管穿越道路(K2+190)施工影响范围内,进行道路外观状况检测、地质雷达探测和平整度检测。此次检测为:外观检测为燃气管线顶管的中心线两侧各50m,地质雷达测线每条长度为40m,平整度检测每条为100m。检测总面积1200m2。检测范围位置示意图,见图3-1(红线框内为检测区域)。

探地雷达作业指导书

浙江公路技师学院试验检测中心 作业指导书 (版本:第一版第0次修订) 文件编号:GLJX/ZD-32-2017 试验类别:探地雷达测路面厚度检测作业指导书 编写: 审核: 批准: 受控状态: 分发号: 20XX年XX月XX日发布20XX年XX月XX日实施浙江公路技师学院试验检测中心

目录 目录 (2) 1、目的与适用范围 (3) 1.1 (3) 1.2 (3) 2、依据标准 (3) 3、仪具与材料技术要求 (3) 3.1 (3) 3.2 (3) 4、方法与步骤 (4) 4.1 准备工作 (4) 4.2 测试步骤 (8) 5、数据导出 (8) 5.1 (8) 5.2 (8) 6、数据处理 (11) 6.1 (11) 6.2 (11) 7、报告 (11)

GSSI Sir30数据采集作业指导书 1、目的与适用范围 1.1本方法适用于采用短脉冲雷达检测沥青路面面层厚度,可供道路施工过程质量控制、质量评定及旧路调查使用。 1.2本方法不适用于潮湿路面或用富含铁矿渣集料等介电常数较高的材料铺筑的路面。 2、依据标准 《路基路面现场测试规程》JTG E60-2008 3、仪具与材料技术要求 3.1雷达测试系统由承载车、发射天线、接收天线和控制单元等组成。 3.2测试系统技术要求和参数 (1)距离标定误差:≤0.1%; (2)最小分辨层厚:≤40mm; (3)系统测量精度要求如下表: 测量精度技术要求

(4)天线:采用空气耦合方式,带宽能适应所选择的发射脉冲频率。 4、方法与步骤 4.1 准备工作 (1) 检测前应收集设计图纸、施工配合比等资料,以便合理确定标定路段。 (2) 给电池及笔记本电脑充满电,保证野外数据采集能够正常进行。 (3) 把主机、天线、大缆及其他配件列一个详细清单,出野外之前由专人照着清 单清点一遍,保证需要带的设备全部齐全。 (4) 先连接系统各个部件,笔记本电脑+主机+电缆+天线+标记杆+测距轮; 注:设备连接要求无电操作不能带电连接、插拔各个部件,电缆连接防止虚接。联机时注意电缆接口方向,电缆接头应与面板垂直,拧紧,与主机端旋转至红线处。天线端旋转至三个小卡槽露出,同时注意固定电缆。电缆与天线应用环行扣连接。 (5)数据采集---参数设置 双击采集软件图标,进入如下系统设置界面:

高速公路隧道地质雷达检测报告

高速公路隧道地质雷达检测报告 宜张高速公路总监办中心试验室 二○一四年十一月

根据宜张高速公路总监办及合同要求,中心试验室于2014年11月5日~7日对土建2标的丁家坪隧道、灯盏窝隧道、长岭岗隧道砼衬砌质量采用地质雷达仪进行了质量抽检。 一、检测内容 根据隧道结构受力的特点,本次隧道砼衬砌质量检测采用对两侧拱腰及拱顶三条线检测,检测内容为:砼衬砌(二衬)质量、厚度及初衬后缺陷情况。 二、检测仪器设备 本次工作使用仪器设备如下: 雷达:瑞典产RAMAC/GPR地质雷达,选用500MHz屏蔽天线。 采集软件:RAMAC GroundVision V1.4.4版 1、仪器介绍 RAMAC/GPR地质雷达是一种宽带高频电磁波信号探测方法,它是利用电磁波信号在物体内部传播时电磁波的运动特点进行探测的。雷达组成及探测方法如下: 地质雷达系统主要由以下几部分组成(如下图所示):

雷达系统组成示意图 ①、控制单元:控制单元是整个雷达系统的管理器,计算机(32位处理器)对如何测量给出详细的指令。系统由控制单元控制着发射机和接收机,同时跟踪当前的位置和时间。 ②、发射机:发射机根据控制单元的指令,产生相应频率的电信号并由发射天线将一定频率的电信号转换为电磁波信号向地下发射,其中电磁信号主要能量集中于被研究的介质方向传播。 ③、接收机:接收机把接收天线接收到的电磁波信号转换成电信号并以数字信息方式进行存贮。 ④、电源、光缆、通讯电缆、触发盒、测量轮等辅助元件。 2、雷达检测基本原理 探地雷达(Ground Penetrating Radar,简称GPR)依据电磁波脉冲在地下传播的原理进行工作。发射天线将高频(106~109Hz或更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