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图形打印

基本图形打印
基本图形打印

基本图形三

要点:如图1,在①OC平分∠AOB,②DE//OB,③OD=DE三者中,任知两者,可推得第三者

图1

应用:(1)如图2,△ABC的两条内角平分线交于O,过O作AB的平行线交AC于点F,交BC于点E.探究AF、EF、BE间的数量关系

(2)如图3,△ABC的两条外角平分线交于O,过O作AB的平行线交直线AC于点F,交直线BC于点E. 探究AF、EF、BE间的数量关系

A

E

图2 图3

拓展:(3)如图4,△ABC的一条内角平分线和一条外角平分线交于点O,过O 作AB的平行线交直线AC于点F, 交直线BC于点E. 探究AF、EF、BE间的数量关系,写出你的猜想并证明.

A

图4

变形:在(3)的条件下,若AO⊥BC于点G,如图5,找出图中的等腰直角三角形

A

图5

训练:

1、如图6,∠AOB =30°,P为OC上任意一点,PD//OA交于OB于D,PE⊥OA于E,若PD+OD=4,则PE的长度为___________

图6

2、指出图形7-10中的等腰三角形

(l)如图7,OC平分∠A OB,C D∥OB.

(2)如图8,OC平分∠AOB,OC∥BD.

(3)如图9,AD平分∠BAC,C E∥AD.

(4)如图10,AD平分∠BAC,G E∥AD.

(5)如图11,已知BD平分∠ABC,CD平分∠ACB,EF∥BC,说明EF=BE+CF;(6)如图12,已知BD平分∠ABC,CD平分∠ACB,DE∥AB ,DF∥AC 说明△DEF 的周长为BC;

(7)如图13,已知BD平分∠ABC,CD平分△ABC的一个外角,DE∥BC ,说明EF=BE–CF;

(8)如图14,已知AB平分∠DAE,AC平分∠DAF,BC∥EF,说明

AD=

2

1

BC.

基本形四

要点:角平分线加垂直、、对角互补的四边形角平分线

要求:证明并熟记基本图形

OA、OC分别是∠BAC、∠BCA的角平分线,

则:∠AOC=90°+

1

2

∠B.

BP、CP分别是∠ABC、∠ACD的角平分线,

则:∠P=

1

2

∠A.

《认识平面图形》教学设计

人教版第二册第一单元 《认识平面图形》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页例1,第3页做一做,第5页练习一1-3题。 【教材分析】:学生在一年上学期已经直观的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等立体图形,根据他们各自的特征能区分和辨别出它们。本单元是学生正式学习平面图形的开始。由于学生难以在现实生活中找到平面图形与平面相似的物体的某一部分,因而,学生学习平面图形要比学习立体图形困难。为了解决这一难题,教材通过描一描、找一找、画一画等活动,让学生体验“面在体上”、“面从体生”,明确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之间的关系,使学生能深刻的区别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另外,创设了分一分的活动,让学生在分类的过程中,通过观察、比较、分析等数学思考,顺理成章地区分各种平面的图形的特征,并通过交流、讨论等活动,归纳整理出各种平面图形的特征。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通过摸一摸、描一描、分一分、找一找等活动,使学生能掌握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的特征,能够辨认和区分它们。 2.数学思考:在摸一摸、描一描、分一分、找一找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分类、对比、归纳、概括以及动手操作等能力。在活动中使学生充分体验“面在体上”,明确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3.问题解决:在各种活动之前,要求学生听清要求,培养了学生理解能力和审题的习惯。 4.情感态度:通过创设多层次的活动,让学生体会学习数学的快乐,并在交流、讨论、汇报中,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能力,增强了学习的信心。 【教学重点】:掌握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的特征,能够辨认和区分它们。 【教学难点】:体验“面在体上”,明确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十二组立体图形积木、十二组磁性平面图形,十二块白磁板。 【教学策略】:在以教材为本的设计理念指导下,结合对教材的理解及考虑到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理解能力,本节课的教学我主要采用了情境创设和操作体验等教学方法。创设了下雪了,小动物在雪地上留下了一串串的脚印导入新课。仅接着设计了摸一摸、

二年级数学下册认识图形测试题(1)

二年级第一学期数学《角的认识》检测试题 一、判断题(每道小题12分共24分) 1. 下面图形, 哪些是角? 哪些不是角? 画出√或×. 2. 下面哪几个图形是直角?是的画√, 不是画×. 二、填空 题(1-2每题12分, 第3小题16分, 第4小题24分, 共64分) 1. 下面图形各有几个角, 在()里填几. 2. 下面图形中哪些角是直角? 有几个, 填在()里. 3. 下面图形中有()直角.

4. 数一数下图有()个正方形, 有()个长方形, 有()个直角. 三、其它题( 12分) 从指定的一点起, 画一个角, 并说出角的各部分名称. .

二年级第一学期数学《角的认识》检测试题 一、判断题( 18分) 用三角板量一量, 下面哪个角是直角, 在()里画√, 哪个不是画×. 二、填空题(第1小题10分, 2-5每题18分, 共82分) 1. 量一量下面的两个角哪个大哪个小, 在()里标出. 2. 在下面的图形中各有几个角? 3. 下面的图形里有几个直角?

4. 在下面的图形里加一条线段, 把它分成一个正方形和一个三角形. 加线后的图形中有()个直角 5.下图中( )个直角

二年级第一学期数学《角的认识》检测试题 一、我会填。 1、一条红领巾有( )个角,一面国旗有( )个角。 2、一个长方形中有()个直角,两块手帕有()个直角。 3、三角板上有()个角,其中最大的那个角是()角。 4、一个角有()个顶点,()条边。 5、请你给右图的角的各部分填上名称。 二、我能做好。 1、判断下面的图形哪些是角,是角的在□里画√,不是的画×。 ()()()()()()2、用三角板比比下面哪个角是直角,是直角的画△,不是直角的画○。 □□□□□ 3、用三角板比比下面哪个角大哪个角小,大的画△,小的画○。 □□□□ 三、我会数。数一数,下面图形中各有几个角,填在()里。 ()()()()

《平面图形的认识》的认识

《认识平面图形》教学设计 全笑达 (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在学习了一年级上册认识四种简单几何体的基础上,来认识一些平面图形的。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帮助学生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等平面图形。长方形、正方形、圆、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的认识,是建立在初步认识立体图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进一步认识这些图形及其特征的基础。同时,借助自主练习中寻找生活中的几何图形,进一步使学生加深对平面图形的认识与理解。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一年级上册已经认识并了解了立体图形,并且在学生的现实生活中,特别是在幼儿园时期,他们已经玩过积木,画过平面图形,所以学生对于这五种平面图形,一点也不陌生。但学生对这五种平面图形的具体特征、本质所在以及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关系还不明确。为此,我认为:创设有趣味的情境活动,让学生动起来,是解决上述问题的一种有效策略。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通过操作和观察,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等平面图形,会区别和辨认这几种图形。 过程与方法:结合动手操作和观察,体验平面图形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的意识和创新意识。(四)、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等平面图形,建立空间观念。 难点: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辨别。 (五)、教具学具:课件、立体图形实物、平面图形若干 (六)、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师:小朋友们,我们在上学期认识了图形王国中哪几个新朋友? 生:长方体、正方体、球和圆柱。 课件出示立体图形让学生辨别。 2、师:这些图形都来自图形王国,可是,图形王国里发生了一件抢劫案,警察叔叔马上去寻找线索,结果他们找到了一串脚印,你们知道他们分别是谁的脚印吗?哪个聪明的小朋友能帮警察叔叔破案? 教师示范验证进行破案。 设计意图:学生知道了立体图形,但对它与平面图形的联系难以理解。通过这一过程,学生知道了通过立体图形可以画出平面图形,从而对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印象也更加深刻,帮助学生区分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 二、操作交流,探究新知 [1]、认识平面图形 1、师:认识这些脚印吗?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长方形、正方形、圆、三角形。 师:这么多脚印,我们给他们一个共同的名字,叫:平面图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他们。你发现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2、师:老师这里还有几个平面图形,让我们一起来把他们送回家。 (1)学生把图片娃娃送回到黑板上。 (2)说一说,根据什么送的?同一家的图形分别有什么特征?

C语言图形输出习题

C语言图形输出习题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输入n值,输出如图所示矩形。 【】输入n值,输出如图所示平行四边形。 【】输入n值,输出如图所示高为n的等腰三角形。 【】输入n值,输出如图所示高为n的等腰三角形。 【】输入n值,输出如图所示高和上底均为n的等腰梯形。 【】输入n值,输出如图所示高和上底均为n的等腰空心梯形。 【】输入n值,输出如图所示边长为n的空心正六边型。 【】输入n值,输出如图所示图形。 【】输入n值,输出如图所示图形。 【】输入n值,输出如图所示图形。 【】输入n值,输出如图所示图形。 【】输入n值,输出如图所示图形。 【】输入n值,输出如图所示图形。(例为n=6时)

【】编写程序,输出如图所示sin(x)函数0到2π的图形。 【】编写程序,在屏幕上输出一个由*号围成的空心圆。 【】编写程序,在屏幕上绘制如图余弦曲线和直线。若屏幕的横向为x轴,纵向为y轴,在屏幕上显示0~360度的cos(x)曲线与直线x=f(y)=45*(y-1)+31的迭加图形。其中cos图形用"*"表示,f(y)用"+"表示,在两个图形的交点处则用f(y)图形的符号。 【】编写程序,输出如图所示高度为n的图形。 【】编写程序,输出如图所示高度为n的图形。 【】输入n值,输出如图所示图形。 【】输入n值,输出如图所示的n×n(n<10)阶螺旋方阵。 12345 6 7 8 9 图=5时的螺旋方阵 【】输入n值,输出如图所示回型方阵。

【】输出如图所示的数字金字塔 【】输入n值,输出如图所示图形。 【】输入顶行字符和图形的高,输出如图所示图形。 【】输入首字符和高后,输出如图所示回型方阵。 AAAAA ABBBA ABCBA ABBBA AAAAA 图首字符为'A'、高为5的方阵 【】输入中心字符和高后,输出如图所示回型方阵。XXXXX XYYYX XYZYX XYYYY XXXXX 图中心字符为'Z'、高为5的方阵 【】编写程序,输出如图所示上三角形式的乘法九九表。【】编写程序,输出如图所示下三角乘法九九表。 【】分析:打印此图形用两重循环实现。

奇妙的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打印)

一、教材分析 《奇妙的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一课是龙教版小学信息技术教材第五册第五课的内容,本课是在学生掌握了演示文稿的基本操作后,进一步学习在演示文稿中利用绘图工具画图。我根据《中小学信息技术指导纲要》的要求,结合学生实际操作能力以及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将这部分教学内容进行重组,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进行教学资源的再开发,这在我下面的教学流程中有所体现。 二、学情分析 小学阶段的学生对平面图形的认识有一定的基础,对图形进行阴影设计、旋转、三维效果、图形的组合以及设计图形的叠放层次方面有一定难度。所以必须让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实践、体验感知、形成表象再构成新知,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展开研究、探索、合作学习。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利用绘图工具画图、对图形进行调整。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自由选择学习内容,自由选择合作伙伴,在合作交流中学习知识。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与他人沟通的能力。在自主学习和交流学习过程中,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和表现能力。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绘图工具的使用。 难点:图形组合、图形的调整。

五、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今天老师请大家看一段动画片,(播放动画片《三只小猪》)。三只小猪要盖房子,你们愿意帮助他们吗?下面请同学们看一下房子的图纸(出示用基本图形画的房子),谁能说说它们由哪些基本图形组成的呢。看到这幅图你有什么想法?(奇妙)这正是我们这节课所要探索的,板书课题——奇妙的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 (二)任务驱动,协作学习。 师:同学们,要想帮助小猪建房子,首先要完成下面的任务才能拿到准建证。聪明的你们有信心吗? 1.学习23页——26页的内容。 任务1: 请同学们快速的启动Powerpoint软件。 知道绘图工具栏都有哪些工具? 怎样用它画出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并且对这些图形进行调整和修饰呢? 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打开教材23——26页认真阅读,读懂的同学请你利用绘画工具画出23页图5-1的作品。 听明白了吗,开始吧。 生:自学操作。(教师巡视) 师:哪位同学来演示下你的学习成果? 生:(演示)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认识平面图形(教案)

1 认识图形(二)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等平面图形,能够辨认和区别图形,感受这些图形的特征。 2.通过操作活动,使学生体会所学平面图形的特征,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 3.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 4.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用数学交流的能力,建立空间概念,发展应用意识。 5.初步认识几何图形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活动的创造性,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欲望。 【重点难点】 1.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等平面图形,建立空间概念。 2.通过观察和实际操作,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初步发展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学指导】 1.本单元教学的知识基础。本单元教学是在上学期“认识立体图形”的基础上教学的,通过教学使学生能够辨认和区分所学的平面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通过一些操作活动,让学生初步体会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一些特征,感知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以及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间的关系。 2.把握好本单元的教学要求。本单元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摆、拼、剪等活动,体会平面图形的一些特征,并感知平面图形的特征、形状及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间的关系。它既不是对上学期知识的重复,又不能拔高教学要求。如,长方形和正方形角的特征,长方体、正方体面、棱和顶点的特征不要求掌握。 3.收集大量的学习素材。教学前,师生共同收集学习过程中所需材料,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还可以使学生在课前感知这些图形及其关系,

激发学习兴趣。 【课时安排】3课时 1.认识平面图形……………………………………………………..1课时 2.平面图形的拼组…………………………………………………..1课时 3.练习课……………………………………………………………..1课时 【知识结构】 第1课时认识平面图形 【教学内容】 教材第2页例1及“做一做”,练习一的第1~3题。 【教学目标】 1.利用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关系,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形。 2.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学习过程中,体验“面在体上”实现对平面图形的进一步认识,发展形象思维能力。 3.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发展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建立空间观念。 4.通过设计拼组图形的动手活动,使学生积极参与,对图形产生好奇心,使他们在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目标】 1.感知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特征。 2.使学生体会“面在体上”。 【情景导入】

认识图形二(测试及答案)

《认识图形(二)》同步试题 一、填空 考查目的:加深对图形的认识,巩固图形的特征。 答案:1.圆,三角,长方;2.长方,正方;3.三角,正方;4.6,6;5.圆,相等(或相同)。 解析:准确把握图形的特征,感受平面图形和简单的立体图形之间的关系。 二、选择 1.下面图形是平行四边形的是()。 2.用2块完全一样的正方体可以拼成一个()。 A.正方形B.长方体C.正方体 3.图中的长方体最多可以画出()个不同的长方形。 A.3B.4 C.6 4.下面图形中与其他图形不同的是()。 5.用4根相同的小木棒不可能搭成一个()。 A.正方形 B.平行四边形C.长方形 考查目的:通过比较,丰富图形的特征,巩固认识。

答案:1.C;2.B;3.A;4.B;5.C。 解析:感受图形之间的关系,巩固对图形特征的认识。 三、解答 1.按要求涂颜色。 (1)圆涂成黄色; (2)长方形涂成蓝色; (3)正方形涂成红色; (4)平行四边形涂成绿色; (5)三角形涂成粉红色。 考查目的:用不同颜色涂出不同形状的平面图形,让学生在辨认中巩固对各种平面图形的认识。 答案: 解析:解题前要看清要求,涂什么,涂的要求是什么,涂时要注意什么。 2.把下图画一笔分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 考查目的:认识平行四边形和三角的形状以及特征,提高动手能力。 答案:

解析:认识平行四边形和三角的形状以及特征。 3.在点子图上画出一个长方形,一个正方形和一个三角形。 考查目的:加深对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的特征认识。 答案: 解析:明确三种图形的特征,注意点子的正确使用,提高动手能力。4.火眼金睛数一数。

c语言打印图形题(北理工版)

打印图形 1-4.打印梯形 成绩: 10 / 折扣: 0.8 输入n 值,输出如下例(n=4 )所示的高和上底均为n 的等腰梯形: **** ****** ******** ********** (上图中_表示空格) 输入:梯形的高n 输出:高和上底均为n 的等腰梯 形 #include "stdio.h" main()/*sy-3.c*/ {int i,j,n; scanf("%d",&n); for(i=1;i<=n;i++) {for(j=1;j<=n-i;j++) printf(" "); for(j=n-i+1;j<=2*i-1+(n-1);j++) printf("*"); printf("\n"); } } 1-5.打印Z形图形 成绩: 10 / 折扣: 0.8 输入n 值,输出如下例(n=4 )所示的Z 形图形: **** * * **** 输入:图形的高n 输出:高为n 的Z 形图形 #include "stdio.h" main()/*sy-3.c*/ {int i,j,n; scanf("%d",&n);

for(i=1;i<=n;i++) { if(i==1 || i==n) for(j=1;j<=n;j++) printf("*"); else for(j=1;j<=n-i+1;j++) if(j==n-i+1) printf("*"); else printf(" "); printf("\n"); } } 额外进程测试输入期待的输出 #include int main(int argc, char *argv[]) {int i,j,n; scanf("%d",&n); for(i=1;i<=n;i++) {for(j=1;j<=n;j++) if(j==1||j==n||j==i) printf("*"); else printf(" "); printf("\n"); } system("PAUSE"); return 0; } 2-3. 打印X形图形 成绩: 10 / 折扣: 0.8 时间限制内存限制额外进程测试输入期待的输出

《认识图形》教学设计及评课记录

《认识图形》教学设计及评课记录 “理解图形”教学设计 知识目标: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我们可以初步理解和识别矩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形,并认识到“脸在身体上” 能力目标:在观察、操作、比较等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实践和创新能力,树立空间观念 情感目标:通过图形在生活中的应用,我们可以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强调:能识别这四种图形;此外,根据学生的知识和经验,很容易混淆身体和脸。 难点:理解“身体”中的“脸”教学过程:1。激发兴趣介绍 学生喜欢魔术吗?老师今天能给你展示一个魔术吗?(老师表演)为什么它变成了一个圆圈?(学生基本上可以猜到)是这样的吗,这节课之后你就会明白了(1)猜脚印 1。播放课件:介绍一些老朋友 2。请大胆猜猜我们老朋友的脚印是什么?请画一幅粗略的画(指一生都在舞台上的画)。你画的画和他的画一样吗?真的是这样吗?我们还需要验证,如何才能得到 个老朋友的脚印? 3。介绍如何结交老朋友:打印、追踪和剪切(二)验证足迹 1,学生动手验证足迹 A,下面,我们是通过打印还是描摹得到这些脚印?(打开盒子,墨,

请给我们的老朋友看看??) B,报告:这些脚印是谁的?说出一个上台的学生的名字,并介绍他的脚印。老师帮助他把脚印贴在黑板上。还有其他不同的脚印吗?D,这些脚印和我们刚才想象的一样吗? 总结:学生是优秀的。他们都使用印刷或追踪的方法来验证他们的想法。 (3)足迹名称简介 我们刚认识的新朋友有一个统一的名字叫“平面图形”——揭示了这个主题。他们每个人都有一个非常好听和生动的名字,叫做(三角形,圆形,正方形,长方形)(4)介绍新朋友 1和动手操作 的特点是什么?请拿出信封,邀请我们的新朋友来看看,摸摸,想想。 2,小组讨论,然后向全班汇报。(5)生活中的新朋友老师 也发现了一个秘密,那就是我们的新朋友经常和老朋友在一起,紧紧地贴在他们的脸上。例如,我们知道平台是一个长方体。我们的新朋友在这个长方体的哪里?你还在哪里见过我们的新朋友? (6)交通标志中的新朋友你知道这些交通标志吗?它们是什么形状?三、练习巩固,实际应用1, 加载,新朋友躲在洞里,认出新朋友可以毫不犹豫的打 哦2,3, 这个问题不仅需要我们去认识,而且还需要我们去仔细计算

最新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认识平面图形》教案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认识平面图形》 教案 《认识平面图形》教案(一)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通过摸一摸、描一描、分一分、找一找等活动,使学生能掌握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的特征,能够辨认和区分它们。 2.数学思考:在摸一摸、描一描、分一分、找一找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分类、对比、归纳、概括以及动手操作等能力。在活动中使学生充分体验面在体上,明确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3.问题解决:在各种活动之前,要求学生听清要求,培养了学生理解能力和审题的习惯。 4.情感态度:通过创设多层次的活动,让学生体会学习数学的快乐,并在交流、讨论、汇报中,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能力,增强了学习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的特征,能够辨认和区分它们。 【教学难点】:体验面在体上,明确平面图形和立体图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1

形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过程 一、故事激趣复习铺垫。 1.故事引入,猜动物的脚印。 师:冬天来了,大森林里下雪了,小狗、小鸡、小鸭子、小马高高兴兴地来到雪地上玩耍,留下了一串串脚印,就像一幅幅美丽的图画。小狗画(梅花),小鸡画(竹叶),小鸭子画(枫叶),小马画(月牙)。 2.复习学过的立体图形。 师:这时,几个老朋友也来了,你还认识它们吗? 课件出示图形,学生说名称:长方体,正方体,圆柱。 3.介绍三棱柱和四棱柱。 师:还有两位新朋友也来了,它们是三棱柱和四棱柱,它们都是立体图形。 4.师:它们手拉着手,也在雪地上留下了自己的脚印,他们可能画出什么图形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个知识。 【设计意图:一年级的小学生天性活泼,喜欢听故事,用下大雪了,小动物留下深深的脚印的生动有趣的故事引入新课,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另一方面还拓宽的学生的知识层面,知道不同动物留下的脚印各不相同,顺利成章地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2

c语言之打印图形

字符图形 例1:*号图形(打印行数n由键盘输入) 分析(2)号图形: 从第1行打印到第n行,打印第i行时(i从1~n),首先打印n-i 个空格;接着打印i个*号;换行; 分析:(6)号图形: 打印第i行(i 从1~n)时,首先打印i-1个空格;接着打印2(n-i)+1个*号;换行; #include "stdio.h" void main(){ /*打印(2)号图形*/ int n,i,j; printf("Input n="); scanf("%d",&n); for (i = 1;i <= n;i++) { for (j = 1;j <= n-i;j++) putchar(' '); for (j=1;j<=i;j++) putchar('*'); printf("\n"); } } 例2:打印如下数字方阵(打印行数n可输入) 1 2 3 4 5 2 2 3 4 5 3 3 3 4 5 4 4 4 4 5 5 5 5 5 5 (1) 特点:每行主对角线之前打印行号,主对角线之后打印列号 #include "stdio.h" void main(){ int i,j,n; printf("Input n ="); scanf("%d",&n); for (i = 1;i <= n;i++) { for (j = 1;j <= i;j++) printf("%4d",i);

for (j = i + 1;j <= n;j++) printf("%4d",j); printf("\n"); } } 1 2 3 4 5 2 3 4 5 1 3 4 5 1 2 4 5 1 2 3 5 1 2 3 4 (2) 特点:每行主对角线之前从行号打到n;主对角线之后从1打到行号-1 #include "stdio.h" void main(){ int i,j,n; printf("Input n="); scanf("%d",&n); for(i = 1;i <= n;i++) { for(j = i;j <= n;j++) printf("%4d",j); for(j = 1;j <= i-1;j++) printf("%4d",j); printf("\n"); } } 思考:图形位置向屏幕左边移动m列,以及图形位置放在屏幕中央该怎么办?例3:打印n阶杨辉三角形(n由键盘输入) 分析:杨辉三角形的第i行(i从0~n)是i次二项式(x+y)i 的展开系数 递推法计算组合数

最新部编版人教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认识图形)全单元教学设计》精品优秀完整打印版整单元教案

最新精品 最新部编版人教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认识图形) 优 秀 教 学 设 计 (全单元完整版)

前言: 该教学设计(教案)由多位一线国家特级教师根据最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结合教材实际精心编辑而成。实用性强。高质量的教学设计(教案)是高效课堂的前提和保障。 (最新精品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认识图形单元分析 一、内容及简析 认识图形(二),这部分内容是在上学期“认识立体图形”的基础上教学的,通过上学期的学习学生已经能够区分常见的立体图形了,这里主要是通过一些操作活动,让学生初步体会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这些平面图形的一些特征,并感知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间的一些关系。本单元教学的关键是让学生通过摆、拼、剪等活动体会图形特征,感知图形间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让学生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特征,通过折一折、摆一摆、剪一剪、拼一拼,辨别和区分这些图形。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观察和实际操作、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初步的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 3.情感与态度目标 在学习活动中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增强与他人交往、合作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 让学生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特征,通过折一折、摆一摆、剪一剪、拼一拼,辨别和区分这些图形。 四、教学难点 通过观察和实际操作,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初步的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 五、教学措施 1.充分给学生机会,让他们通过拼、剪等操作活动,在活动中体会平面图形 的一些特征。 2.让学生感知平面图形间和立体图形间以及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间的关系。 六、教具准备 课件、图形卡纸、实物等。 七、课时安排

认识平面图形

课题:认识平面图形 教学目标: 1.利用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关系,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2.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体验面在体上,实现对平面图形的进一步认识,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利用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关系,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教学难点: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体验面在体上 教学设计: 一.动手操作,体验面在体上 1.导入新课 (课件出示由各种平面图形拼成的小汽车) 师:小朋友,你知道这辆漂亮的小汽车是有哪些图形拼成的吗?谁来忍一忍,指一指? 生: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教师将学生的回答贴在黑板上 师: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这4个图形。 2.感知面在体上 教师给每一组分一个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三棱柱 师:小朋友,现在这4个图形就藏在你们桌上的那些物体里,请你先把他们找出来,再说给你组里的小朋友听听,开始吧!

组1:从长方体上找到了长方形,正方体上找到了正方形,从圆柱上找到了圆,从三棱柱上找到了三角形。 (课件演示面从体上分离的过程) 师:长方体上有长方形,正方体上有正方形,从圆柱上有圆,从三棱柱上有三角形。 师:老师想把这4个图形从这几个立体图形上搬下来,你能帮我想想怎么办吗? 生:沿着表面的边缘描出图形 师:那就请你画一画,四人一个小组,一人画一个图形,画完后,请你把他剪下来 学生动手操作 师:这4个刚剪下来的图形和我们以前学的立体图形一样吗?有什么不同? 生:立体图形不只一个面,这些图形只是一个面。 师:像这样的图形,我们把它叫做平面图形。 二.动手操作,认识平面图形 1.认识长方形 看一看,数一数,折一折,转一转,你发现了什么? 用小棒摆一个长方形。 2.认识正方形 3.认识三角形 4.认识圆

认识图形测试题

认识图形 一、填一填。(18分) 1、长方形有()条边,对边();正方形有()条边,每条边()。 2、至少用()根同样长的小棒才可以摆成一个三角形。 3、至少用()个同样的小正方形才可以拼成一个长方形;至少用()个相同的小正方形才可以拼成一个大正方形。 4、黑板的面是()形,地板砖的面是()形,红领巾的面是()形,硬币的面是()形。 5、平行四边形的对边()且()。 二、我会选。(5分) 1 左图中有()个三角形。 B.6 C.7 2.用 不能拼成下面( A. B. C. )次可以得到 4个小。 A. 1 B. 2 C.3 4.下图中,()不是长方形。 A. B. C. 5.下面的图形中,()组能拼成一个正方形。 A. B. C. 三、连一连。(5分) 四、涂一涂。(8分)

五、数一数。(14分)1、 共有()个 共有()个 共有()个共有()个 2. 3. 六、看看从哪个物体上可以找到左边的图形?把它圈出来。(8分) 七、我会在方格纸上画出三角形、长方形和正方形、平行四边形。(9分) 八、欢欢把下面的图形折成了两个相同的部分,她折对了吗?(对的打“”,错的打“”) 共有() 个正方形 缺()几块有()个三角形

九、画一画。(在下面图形上画一条直线,使它们成为要求的图形。) 1、两个相同的三角形。 2、两个相同的长方形。 3、一个三角形和一个四边形。 4、一个三角形和一个平行四边形。 十、解决问题(19分) 1、用三根小棒可以摆一个三角形,用9根这样的小棒最多可以摆出几个三角形? 2、观察右图的图形,回答问题。 (1)图中一共有多少个三角形? (2)图中可以看到平行四边行吗? (3)如果1、2、3号是完全一样的三角形,那么与4号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是几号? ( ) ( ) ( ) ( ) ( ) ( )

打印图形

第十一讲打印图形 1、幻方,输出: 11 6 1 21 16 10 5 25 20 15 4 24 19 14 9 23 18 13 8 3 17 12 7 2 22 2、打印下面的拐角矩阵: ① ②③ ④ N=5 FOR I=1 TO N FOR J=1 TO N IF THEN ELSE PRINT TAB(J*4); NEXT J PRINT NEXT I 3、键入N,打印如下螺旋形(三角) n=4 1 2 1 3 12 3 1 4 1 5 1 6 11 4 5 6 7 8 9 10 n=6

1 2 21 20 3 22 33 32 19 4 23 34 3 5 3 6 31 18 5 24 25 2 6 2 7 2 8 2 9 30 17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4、打印回形矩阵 5、不完全螺旋方阵 例:n=18 n=15 18 17 7 6 5 7 6 5 16 8 1 4 15 8 1 4 15 9 2 3 14 9 2 3 14 10 11 12 13 10 11 12 13 7、 输出下列图形: 1 21 2 3 15 20 4 5 6 10 14 19 7 8 9 10 6 9 13 18 11 12 13 14 15 3 5 8 12 17 16 17 18 19 20 21 1 2 4 7 11 16 8、蛇形矩阵 从键盘输入正整数n ,i 和j ,(1<=i ,j<=n<=20), 然后计算并显示n 阶回形矩阵的第i 行第j 列元素的值(下图给出的是7阶回形矩阵)。

9、输入正数N(N<=10),输出下列形状的三角形。例如:当N=5时输出: 11 7 12 4 8 13 2 5 9 14

【推荐】《 认识图形(二)练习》同步教案

第一单元认识图形(二) 【第四课时】认识图形(二)练习 一、教学目标 1.巩固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等平面图形的特征,进一步感知图形之间的关系。 2.在观察、思考与实践中提高空间想象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3.进一步感受图形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教学重点 巩固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等平面图形的特征 三、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四、教学具准备 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引入 我们这单元都学习了哪些平面图形? (二)复习 1.数一数 出示第5页的第3题。 (1)这幅图由我们学过的图形组成,你知道是什么图形吗? 请分别数出他们的个数,填在括号里。 (2)反馈:每个屏幕图形的个数。怎样做到数的不重不漏? 师:看来可以给图形编上序号,做到不重不漏。 2.圈一圈 (1)出示第7页的第6题 用哪个物体可以画出左边的图形?请把它圈出来。 (2)反馈 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没有什么争议。 圆形会出现两个答案。你认为哪个图形的表面可以画出圆形,为什么? 教师出示圆柱体、圆锥体。在黑板上画出圆。 3.小结 师:通过刚才的练习,你认为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圆各有什么特点? 4. 拼一拼

(1)出示长方形纸(两种规格) 第一张:长40厘米,宽 15厘米 第二张:长40厘米,宽 20厘米 要求: ①只剪一刀。 ②剪成大小相等的两块。剪出来的图形是学过的平面图形。 ③你有几种剪法? (2)学生操作 (3)反馈 学生把作品贴在黑板上。 师:剪出了什么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 你们怎样做到大小相等的?(学生上前演示,对折后再剪) 师:我注意到了,他们都是先把长方形纸先对折,沿着折痕剪。 师:你们还有什么发现? 师:为什么有的长方形对折可以剪成正方形,有的却不能?什么样的长方形对折后可以剪成正方形?(4)同桌合作,利用手中的图形拼出一个漂亮的图案。 (5)放在实物投影上欣赏。 5.想一想 (1)出示一面墙 让学生观察,你能发现什么? (2)出示书上第6的第5题 让学生观察,你能发现了什么?一共缺了几块砖? 师:请你画一画,填一填 (3)反馈: 结果。缺了8块 你是怎样想的? 放视频。下边这面墙也缺了几块砖,我们看看他们是怎么想的? 小结:虽然缺的砖的块数不一样,但是想法是一样的。 (三)拓展练习 1.折一折 出示第7页第8题 猜一猜:4的对面是几? 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折一折:(学生操作)

小学一年级数学:认识平面图形教学设计

新修订小学阶段原创精品配套教材认识平面图形教材定制 / 提高课堂效率 /内容可修改 Recognize flat graphics 教师:风老师 风顺第二小学 编订:FoonShion教育

认识平面图形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教学内容(教材34——37页)。 教材分析: 《认识平面图形》它通过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关系引入教学,让学生感知两者之间的关系,进一步了解立体图形各个表面的特征;再从众多不同的平面图形中分类、概括、抽象出不同的平面图形的一般特征,并能辩认、拼组。 学生情况: 学生对立体图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已有初步认识,形成了一定的空间观念;同时,学生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比较关注自己周围的事物。在参与一段时间的学习之后,掌握了一些基础的学习技能:能够根据老师的具体要求进行有目的的尝试,有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有初步的小组合作意识,有一定的观察问题和发现问题的能力等。 设计思路:

我们面对的是一群6、7岁的孩子,他们好动、爱玩,注意力不集中,为了更好地吸引他们,我用统一动漫形象“神侦探柯南”串起本节课的三大环节,帮助柯南破案,参加柯南侦探训练营等活动,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探索欲,让学生乐学、愿学、玩中学。 同时,在设计时,我遵循了学生认识图形的规律,从立体到平面,利用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三棱柱这四种立体图形,通过摸一摸、找一找、描一描、分一分等操作活动,让学生充分地感知认识平面图形,以及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区别,让学生在有趣的情境中,观察、操作、思考、再创造,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知道这些常见图形的名称,并能识别这些图形,初步了解这些图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等学习活动中,体会“面在体上”。 2、过程与方法:在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以及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习兴趣。在小组合作开放型的学习环境中,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的态度,学会合作交流,自主探究

c语言编程打印基本图形

#include main() { int i,j,k,a=1; for(i=1;i<=6;i++) { for(j=1;j<=10;j++) { printf("%c",'A'); } printf("\n"); } printf("\n"); for(i=1;i<=6;i++) { for(k=1;k1;k--) printf(" "); for(j=1;j<=10;j++) { printf("%c",'A'); } printf("\n"); } printf("\n"); for(i=1;i<=6;i++) { for(j=1;j<=2*i-1;j++) { printf("%c",'A'); } printf("\n"); } printf("\n");

for(i=6;i>=1;i--) { for(j=1;j<=2*i-1;j++) { printf("%c",'A'); } printf("\n"); } printf("\n"); for(i=1;i<=6;i++) { for(k=10-i;k>1;k--) printf(" "); for(j=1;j<=2*i-1;j++) { printf("%c",'A'); } printf("\n"); } printf("\n"); for(i=6;i>=1;i--) { for(k=10-i;k>1;k--) printf(" "); for(j=1;j<=2*i-1;j++) { printf("%c",'A'); } printf("\n"); } printf("\n"); for(i=1;i<=6;i++) { for(k=1;k<10-i;k++) printf(" "); for(j=1;j<=2*i-1;j++) { printf("%d",a); } a++; printf("\n"); } printf("\n"); for(i=6;i>=1;i--)

北京版-数学-一年级上册-《认识图形》单元分析

小学-数学-打印版 小学-数学-打印版 1 《认识图形》单元分析 教学目标 1.在分类、观察等学习活动中,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能在具体情境中辨别这些图形。 2.经历观察、想象和交流的过程,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发展语言表达能力,积累认识几何图形的数学活动经验。 3.初步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在动手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在实际生活情境中不断丰富学生对立体图形的认识。 主要内容及其地位作用 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学习“图形与几何”知识的开始,主要是从形状这一角度来使学生初步认识物体。儿童对于物体形状的认识,大体经过从平面到立体,或者从立体到平面的过程。由于日常生活中,学生最先接触的是各种各样的物体,如积木、楼房、包装盒、球等给了他们直观的形象,从这些熟悉的物体中,学生可以抽象出并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之后再从不同角度观察,进行搭积木、制作模型等活动,加深对这些图形的认识,研究立体图形中的面,得到平面图形。这样从具体到抽象、从整体到局部,符合儿童的生活经验,也初步揭示了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关系。 在这部分知识的编排上,教材首先借助“丰富的校园生活”这一生活化的情境,让学生充分感受将要学习的知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就在我们的身边,从现实生活中引出数学内容,这样提供大量的素材使学生认识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且对要认识的图形有最直观的感受和认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意识和习惯。然后再通过组织学生动手操作,认一认、分一分、摸一摸、比一比各种形状的物品,增强学生的体验和探索过程。最后再通过分类结果,明确图形的名称,让学生认识这四种立体图形。 考虑到学生认识事物都有一个“形象——表象——抽象”的过程,所以对于每一种图形都按这三个层次编排:实物引入——抽象为模型——给出图形名称,最后,让学生说出身边哪些物体的形状分别是这四种立体图形,体现了数学的应用价值。

第一次练习-简单数字处理和图形打印

01字串 问题描述 对于长度为5位的一个01串,每一位都可能是0或1,一共有32种可能。它们的前几个是: 00000 00001 00010 00011 00100 请按从小到大的顺序输出这32种01串。 输入格式 本试题没有输入。 输出格式 输出32行,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每行一个长度为5的01串。 样例输出 00000 00001 00010 00011 < 以下部分省略> 本题的C源代码如下: #include <> int main() { int a[5]={0},i,j,k; for(i=0;i<5;i++) { printf("%d",a[i]); } printf("\n"); for(i=4;i>=0;i--) { if(a[i]==0) {

a[i]=1; for(k=0;k<5;k++) { printf("%d",a[k]); } printf("\n"); i=5; } else { for(j=i;j<=4;j++) { a[j]=0; } } } return 0; } 本题的C参考代码如下: 1.#include<> 2.intmain() 3.{ 4.inti,j,k,l,m; 5.for(i=0;i<=1;++i) 6.for(j=0;j<=1;++j) 7.for(k=0;k<=1;++k) 8.for(l=0;l<=1;++l) 9.for(m=0;m<=1;++m) 10.printf("%d%d%d%d%d\n",i,j,k,l,m); 11.return0; 12.} 字母图形 问题描述 利用字母可以组成一些美丽的图形,下面给出了一个例子:ABCDEFG BABCDEF CBABCDE

北京版-数学-一年级上册-认识图形(一) 课标解读

《认识图形(一)》课标解读 一、课标要求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学段目标”的“第一学段”中提出“了解一些简单几何体和常见的平面图形”。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课程内容”的“第一学段”中提出“能通过实物和模型辨认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几何体”。 二、课标解读 认识立体图形是学生学习图形与几何内容的开始,是学生今后学习的重要基础,也是发展学生空间观念,建立几何直观的重要基础。课标要求“能通过实物和模型辨认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这一要求就是通过观察与操作认识图形,直观地、整体地认识立体图形。从对实物的观察与操作过程中来认识图形的特征,既符合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也符合数学课程的目标要求。这样的过程有助于学生发展能力,初步体会数学的思想方法,发展积极的情感与态度。 (一)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初步感知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的特征。 1.创设充满童趣的学习氛围 人们生活在三维空间中,常见的楼房、积木、各种包装盒、皮球等,都给我们以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的直观形象。基于这样的生活经验,学生可以从认识立体图形开始,“通过实物和模型等辨认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辨认”是认识的低级阶段,但与以往的经验有所不同,它要经历从事物到几何图形的抽象过程。 学生在学习本单元知识时,学生没有任何知识基础,但是他们有丰富的生活经验。教学时,借助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富有童趣的语言,如:从玩积木开始引入,让学生带着问题玩积木。“看看这些图形中你认为哪种图形最淘气”“哪种图形比较淘气”“哪种图形最乖”“说说你的理由”。使学生在充满童趣的语言中去观察、比较、从而发现、总结、归纳出每种图形的特征。了解每种图形的特征是正确辨认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的依据。 2.把课堂变成学生交流的平台 在课堂上,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说出自己的理由,使学生在不断的观察、说理、思辨、修正自己的过程中,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为学生能够正确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