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O14001环境管理方案计划体系培训教案资料

ISO14001环境管理方案计划体系培训教案资料
ISO14001环境管理方案计划体系培训教案资料

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培训教材

一.环境管理体系的基础知识

1.环境与环境问题

环境(Environment)--组织从事运行活动的外部存在。如阳光、空气、水、土地、自然资源、动植物、人群以及它们的相互关系。

环境问题--环境对经济发展和人类生活造成的影响,通常指环境恶化、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等。2.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

18世纪工业革命以来,生产力水平迅速提高,人口快速增长,能源消耗巨大。人类在走向物质文明时代的同时也给赖以生存的环境造成污染与破坏,其表现为:

1)生态破坏:

?森林面积缩小。四川森林覆盖率从明代占60%→解放时30%→80年代18%→现在仅占

12%。

?当前,黄河每年断流200天。98年长江洪灾,造成重大损失。

?土壤侵蚀与退化。水土流失面积在全国占38%。

?生物物种的消失。

?生态平衡破坏。如盲目抽取地下水,引起地表沉降。

2)环境污染:

指有害物质进入环境后对环境系统造成的干扰和损害。

?温室效应、厄尔尼诺现象、气候怪异变化、海平面上升。

?臭氧层破坏,紫外线增强对生物造成不利影响。

?酸雨、沙尘暴。

?水体污染,鱼虾绝迹。

?城市空气污浊。

?噪声,电磁波污染。

?工业三废。

3)其他方面污染:

?危险废弃物的不当转移。如核废料。

?海洋污染。污染源多,持续性强,扩散广。每年流入海洋的石油多达1000万吨。

3.人类改善环境而作的斗争

人类在享受文明的物质生活的同时,付出了沉重的代价。赖以生存的环境受到越来越严重的破坏,严重制约了持续发展。因此,环境与发展己成为全人类,不分社会制度,不同意识形态,所共同关注的全球性重大问题。

1)会议与立法

1972年联合国召开人类环境会议,发表人类环境宣言。

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签订了多项国际环境法方面的公约。

我国的立法也己成体系。

a) 建立多种环境保护法律

如:环境保护法、大气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海洋环境保护法、节约能源法、消防法等。

b) 建立多种环境保护法规

如:水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大气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国务院关于环境保护若干问题、环境保护行政处罚办法、排放污染物申报登记管理办法等。

c) 建立多种环境保护标准

如:环境保护质量标准10种、污染物排放标准82种、行业标准34种。

2)宣传与提高环保意识

“我们只有一个地球”,节约能源,绿色产业,绿色产品。

3)国际标准化组织推行ISO14000系列环境管理体系,使在各项活动、产品及服务中消除环境污染提供了依据和方法。

4.企业导入ISO14000的必要性

为保持企业自身的可持续发展,要求环境条件得到不断的改善。

?组织必须按国家环保法律、法规、规章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履行环境保护的社会义务。

?为企业自身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有利员工健康、提高工作效能。

?节能降耗,降低产品成本。

?提高产品质量,创造绿色工程,扩大市场占有率。

?防灾减灾,预防不必要的损失。保持企业持续发展。

?突破国际贸易中的绿色壁垒,扩大自身产品出口量。ISO14001证书是绿色的出口通行证。

5. 环境管理体系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System (EMS)

是组织内部全部管理体系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以实现环境表现的有效改进为目的。包括制定、实施、评审、保持、改进环境方针与目标的一系列活动。

ISO 14001:2004标准是ISO 14000系列标准的核心,2005.5.10发布,是企业申请认证的唯一标准。

6.ISO 14001“环境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的内容。

它是一个框架性标准,标准没有对组织的环境表现提出绝对要求,组织要达到怎样的表现水准,完全取决于它为自己设立的环境目标和指标。

14001标准由四部分(章)组成: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环境管理体系要求

第四部分又包括了6个(节)方面:

1)总要求 2)环境方针 3)策划(环境因素、法律法规、目标指标、管理方案)

4)实施与运行(职责、培训、信息交流、文件、文件控制、运行控制、应急准备和响应)

5)检查 6)管理评审

7.建立环境管理体系(EMS)的步骤

1)准备(工作方案、任命管理者代表、培训)。

2)初始环境评审(环境因素的收集及评价)。

3)策划(方针、结构、资源、信息)。

4)编写EMS文件。

5)EMS的运行。

6)评审、检查及改进。

7) 外审及发证。

8.环境管理体系(EMS )外审工作的主要流程:

外部审核用

审核准备

审核实施

审核报告

外部审核用

9.实施EMS 的重点和难点:

1)资金问题

环境改善除需科学的管理体系外,还需治理设施的投入。特别对中小型企业,环境治理需投入大量资金,宜采用分期、分批实施的办法,企业可根据自身情况分期进行。

2)组织内部分管理人员及员工的环境意识较差,需加强环境意识的教育和培养工作。

3)通常,企业环保设施简单粗放,计量措施不足,不容易判断改善的效果,但可依靠社会环境保护机构协作解决。

10.ISO14001与ISO9001的关系

不同点:ISO 14001 管理对象是环境,管理目标是预防污染、降低消耗。

ISO 9001 管理对象是产品,管理目标是提高产品质量。

ISO 14001 关注非预期产品,如废气、废水、废弃物、噪声、辐射。

ISO 9000 关注预期产品。

相同点:都采用PDCA原理,贯彻八项管理原则,两种体系文件编写方法和条文有相同或对应关系。

二.环境管理体系的术语

1.环境(environment)

组织运行活动的外部存在,包括空气、水、土地、自然资源、植物、动物、人,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注:从这一意义上,外部存在从组织内延伸到全球系统。

术语解释

运行活动:是指组织的经营和管理活动;

外部存在:是由组织内延伸到全球系统的各种因素总称,如:水、自然资源、空气、土地、植物、动物、人等等。这些因素共存于环境中,相互依赖,相互制约,并保持动态平衡。

2.环境因素(environmental aspect)

一个组织的活动、产品或服务中能与环境发生相互作用的要素。

注:重要环境因素是指具有或能够产生重大环境影响的环境因素。

3.环境影响(environmental impact)

全部或部分地由组织的活动、产品或服务给环境造成的任何有害或有益的变化。

术语解释

环境影响:是一种“变化”,环境的组成要素或要素间的相互关系发生了改变,也就形成了环境影响。

案例:

环境、环境因素、环境影响之间的相互关系

组织对其全部环境表现(行为)的意图与原则的声明,它为组织的行为及环境目标和指标的建

立提供了一个框架。

术语解释

方针,是组织在环境管理方面总的宗旨和行为准则,由最高管理者制定并正式发布,可为公众获取。方针为组织建立和评审目标和指标提供框架。即目标指标的内容应与方针的承诺保持一致。

5.环境目标(environmental objective)

组织依据其环境方针自己所要实现的总体环境目的,如可行应予以量化。

术语解释

目标:是方针的具体表述,可行时应是化。目标应尽可能具体到所识别的某一环境因素。

6.环境指标(environmental target)

直接来自环境目标,或为实现环境目标所需规定并满足的具体的环境表现(行为)要求,它们可适用于组织或其局部,如可行应予以量化。

术语解释

指标:是将所设立的目标进行分解,可分阶段予以完成,并落实到相关的部门、岗位或人员。指标是为完成目标面设立的,应尽可能量化,使之具用可测量性。

案例:

7.环境管理体系(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system)

整个管理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包括为制定、实施、实现、评审和保持环境方针所需的组织结构、计划活动、职责、惯例、程序、过程和资源。

术语解释

组织的管理体系有多种,如:质量管理体系、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财务管理体系等,环境管理体系是整个管理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与其他体系相辅相成,但对象不同;

环境管理体系由环境方针(4.2)、规划(策划)(4.3)、实施与运行(4.4)、检查与纠正措施(4.5)及管理评审(4.6)五个一级标准要素和若干二级要素组成;

环境管理体系是上述要素系统地、有效地运行,循环往复,达到持续改进的目的。

8.环境表现(行为)(environmental performance)

组织基于其环境方针、目标和指标,对它的环境因素进行控制所取得的可测量的环境管理体系结果。

术语解释

环境绩效或环境行为:组织建立环境管理体系的目的是实现环境方针,取得更好的可测量的环境管理业绩。

9.环境管理体系审核(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system audit)

客观地获取审核证据并予以评价,以判断组织的环境管理体系是否符合所规定的环境管理体系审核准则的一个以文件支持的系统化过程,包括将这一过程的结果呈报管理者。

术语解释

审核准则:是指环保的法律法规、GB/T24001-1996标准和组织的环境管理体系文件;

环境管理体系审核:是以审核准则为依据对体系的一个验证的过程;

客观的:是指审核证据应以事实为依据;

文件支持:是指审核结果应形成文件;

系统化:是指审核过程应符合有关程序的规定要求。

10.相关方(interested party)

关注组织的环境表现(行为)或受其环境表现(行为)影响的个人或团体。

术语解释

关注组织的环境表现或受其环境影响的人或组织,如:社区居民、股东、业主、保险业、政府机构、银行、记者、民间组织(如:绿色和平组织)等。

11.

污染预防(prevention of pollution )

旨在避免、减少或控制污染面对各种过程、惯例、材料或产品的采用,可包括再循环、处理、过程更改、控制机制、资源的有效利用和材料替代等。

注:污染预防的潜在利益包括环境影响、提高效益和降低成本。 术语解释

避免:是指没有污染;

减少:是指组织在活动、产品或服务中降低环境影响; 控制:是指采取有效措施减少环境影响;

末端治理:包括再循环、处理、过程更改、控制机制等; 污染预防:包括资源有效利用、材料替代等。 12. 持续改进(continual improvement )

强化环境管理体系的过程,目的是根据组织的环境方针,实现对整体环境表现(行为)的改进。注:该过程不必同时发生活动的所有方面

术语解释

通过不间断的改进环境管理体系,最终达到改进环境绩效的目的。

环境管理体系(EMS)模式

三.对环境管理体系标准条款的理解

4.1 概述

组织应建立并维护一个环境管理体系。本节描述了环境管理体系的要求。

理解要点

建立:从无到有的过程,即组织从决定按GB/T24001-1996标准要求建立环境管理体系开始,到形成体系的过程。

保持:实施、更新和改进,即组织按体系文件的要求去实施,在实施的过程中不断改进。

4.2 环境方针

最高管理者应制定本组织的环境方针并确保它;

a)适合于组织活动、产品或服务的性质、规模与环境影响;

b)包括对持续改进和污染预防的承诺;

c)包括对遵守有关环境法律、法规的组织应遵守的其它要求的承诺;

d)提供建立和评审环境目标和指标的框架;

e)形成文件,付诸实施,予以保持,并传达到全体员工;

f)可为公众所获取。

理解要点

1.最高管理者是指在组织中享有决策权力,担负执行职责的个人或集体,他(们)的

言行对组织具有决定作用。最高管理者负责制定本组织的环境方针。

2.环境方针内容应满足以下要求:

?应体现组织的规模、行业特点,要有个性;

?承诺持续改进、污染预防;

?承诺遵守有关法律和其他要求;

?为目标指标(4.3.3)的制定和评审提供一个总体设想(框架)。

3.承诺无绝对尺寸,但应遵守有关法律法规的强制要求

4.环境方针在管理上的要求:

?应形成文件,传达到员工,应易于员工理解;

?环境方针应具公开性,在相关方需要时易于获取,并考虑相关方的要求。

4.3 规划(策划)

4.3.1 环境因素

组织应建立并保持一个或多个程序,用来确定其活动、产品或服务中它能够控制,或可望对其施加影响的环境因素,从中判定那些对环境具有重大影响,或可能具有重大影响的因素。组织应确保在建立环境目标时,对与这些重大影响有关的因素加以考虑。

组织应及时更新这些方面的信息。

理解要点

组织应建立并保持一个或多个程序(文件化),其目的是规范组织的环境因素的识别和评价工作。

1.确定(识别)组织的环境因素应考虑;

1)组织的范围:产品、活动(过程)、服务。

2)识别的对象:可控制的、可施加影响的。

?可控制:组织可运用行政、经济手段进行管理,以满足环境要求;

?可望施加影响:供应商、合同方等相关方。

3)三种时态:过去、现在、将来。

4)三种状态:正常、异常、紧急。

5)六个方面:大气排放、水体排放、废物管理、土地污染、原材料和自然资源使用、社区

问题和其他地方性环境问题。

2.判定(评价)重要环境因素应考虑:

评价环境影响的重要影响的重要程度因组织的活动、产品或服务的不同而异。因此,对影响程度予以量化,有助于评价重要环境因素的准确性。

1)评价的对象:具有、可能具有。

?具有:已经客观存在产生环境影响的因素;

?可能具有:将来可能产生环境影响的因素,如:泄漏、爆炸、事故等;

2)评价的内容:

a) 组织的环境方面:

?环境影响的范围和严重程度;

?环境影响的频次和持续时间;

?对环境破坏的可恢复性。

b) 组织的经营方面

?改变环境影响的技术难度;

?改变环境影响所需的费用;

?改变环境影响对组织其他活动及操作程序的影响程度;

?相关方所关注问题(顾客要求、居民投诉等);

?对组织的公众形象的影响。

c) 组织的守法情况:组织应遵守有关环保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强制性规定,并考虑非强制

性规定。

d)组织的相关方:组织应考虑相关方为其提供的产品或服务中,可能产生重大环境影响的因素。

3)评价方法:重要环境因素评价方法请参见“重要环境因素评价控制程序”的相关内容。

3.为确保环境因素识别的充分性和重要环境因素评价的科学性,组织应及时更新有关的信息。

?对评价出的重要环境因素,组织均应转化为具体的环境管理对象,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控

制。

?组织建立环境目标和指标时,应考虑自身评价的重要环境因素(4.3.1和4.3.3的联系)。

4.3.2 法律与其他要求

组织应建立并保持程序,用来确定适用于其活动、产品或服务中环境因素的法律,以及其他应遵守的要求,并建立获取这些法律和要求的渠道。

理解要点

1.不同的组织,其活动、产品或服务各异,所适用的法律、法规也不尽相同。

2.组织应建立并保持文件化的控制程序,其目的:

?确定组织适用的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

?建立获取这些法律和要求的渠道。如:国家环保总局;市、地、县地方环保局或监测站;行为

主管部门;报纸;期刊和网络等。

3.组织应遵守的其他要求:

?产业实施规范,如:建筑行业对设计、施工和验收的规定及技术标准等;

?与官方机构的协议,如建筑行业对设计、施工和验收的规定及技术标准等;

?非法规性指南,如:国家有关部委等发布的通告、通知和要求,行为协会提出的非法规性的指导

意见等。

?组织应记录确定法律法规适用性的结果,并跟踪法律的更新内容。

?组织应保存有关法律法规的目录或清单,必要时,可明确有关法律法规的内容,并细化到相关条

款,以作为环境管理的依据。

4.3.3 目标和指标

组织应针对其内部每一有关职能和层次,建立并保持环境目标和指标。环境目标和指标应形成文件。

组织在建立与评审环境目标时,应考虑法律与其他要求,它自身的重要环境因素、可选技术方案、财务、运行和经营要求,以及相关方的观点。

目标和指标应符合环境方针,并包括对污染预防的承诺。

理解要点

环境目标:组织依据其环境方针规定自己所要实现的总体环境目的,如可行应予以量化。

环境指标:直接来自环境目标,或为实现环境目标所需规定并满足的具体的环境表现(行为)要求,它们可适用于组织或其局部,如可行应予以量化。

理解要求

1、建立目标指标,及定期评价其完成情况和取得哪些环境绩效时,应考虑以下内容:

?已确定的适用于组织的法律和其他要求(4.3.2);

?组织评价出的重要环境因素(4.3.1),这是设立目标、指标(4.3.3)的基础;

?组织的规模、可选择使用的技术方案、财力、运行活动和经营要求,确保设立的目标指标切实可

行;

?相关方对组织的要求或建议。

2、目标应描述具体、指标应予以量化,层层分解细化到每一有关的职能和层次,并落实

到相关部门或责任人。

3、目标和指标应形成文件,并定期评审。

4、目标和指标的设立应符合环境方针(4.2)中承诺,并强调其内容包括预防污染的有关

要求,组织可从下列方面考虑预防污染的目标设立:

?减少废物,降低资源和能源的消耗,即合理利用资源能源;

?减少或消除向环境中释放的污染物,如:废气、废水、有害废弃物等;

?产品设计中应考虑产品在生产、使用和最终废弃的过程中,尽量减少伴随的环境影响;

?控制原材料的使用所造成的环境影响;

?尽量减少新项目的过程中,对环境产生的重要影响。

4.3.4环境管理方案

组织应制定并保持一个或多个旨在实现环境目标和指标的环境管理方案,其中应包括:

a)规定组织的每一有关职能和层次实现环境目标和指标的职责。

b)实现目标和指标的方法和时间表。

如果一个项目涉及到新的开发和新的或修改的活动、产品或服务,就应对有关方案进

行修订,以确保环境管理与该项目相适应。

理解要点

为实现环境目标和指标,组织应编制一个或多个环境管理方案,方案应包括以下内容:

1、根据组织的目标和指标的分解情况(4.3.3),管理方案的内容应具体、可操作,并

落实到每一相关职能部门和管理层,明确其完成目标和指标的职责和权限。管理方案必须与目标指标的内容保持一致。

2、管理方案的内容应包括:

?有关部门或岗位的职责;

?时间安排和完成期限;

?具体措施描述;

?资源保障,如:人力、物力和财力。

3、如果组织的活动、产品或服务发生变化或某一项目涉及新的开发时,对环境产生的影响也将随之

变化。因此,就及时对相关方案进行修订,使环境管理工作符合组织的实际情况,确保管理方案的持续适用性。

注意问题

1、针对管理方案,应设立监控机制,定期检查完成情况或取得的环境绩效,作好检查记录。

2、环境管理方案是动态的,应与组织的实际情况和目标指标的内容保持一致性。

4.4实施与运行

4.4.1组织结构和职责

为便于环境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应对作用、职责和权限作出明确规定,形成文件,并予以传达.

管理者应为环境管理体系的实施与控制提供必要的资源,其中包括人力资源和专项技能\技术以及财务资源.

组织的最高管理者应指定专门的管理者代表,无论他(们)是否还负有其他方面的责任,应明确规定其作用、职责和权限,以便:

a)确保按照本标准的规定建立、实施与保持环境管理体系要求;

b)向最高管理者汇报环境管理体系的运行情况以供评审,并为环境管理体系的改进提供依据。

理解要点

1、组织内部各职能部门承担环境职责,是确保环境管理工作有效实施的关键。

2、组织应规定每一有关职能部门和各管理层的人员,在环境管理体系中的职责、作用和权限,并形

成文件予以明确,传达到相关部门或人员。

3、为保证环境管理体系的有效实施和保持,各层管理者应提供必要的资源,包括:人力资源、专项

技术能力、技术保证、次金提供等。

4、组织的最高管理者应任命环境管理者代表,除已经担负的职责外,还应明确在环境管理体系中的

职责、作用和权限,以确保:

?按照GB/24001—1996标准的要求建立、实施和保持组织的环境管理体系,这也是管理者代表的

重要职责之一;

?向最高管理者报告组织的环境管理体系的运行善和取得的环境绩效,以供其按照规定的时间对

管理体系进行评审(4.6),为持续改进环境管理体系提供必要的依据。

4.4.2培训、意识和能力

组织应确定培训的需求。应要求其工作可能对环境产生重大影响的所有人员都经过相应的培训。

应建立并保持一套程序,使处于每一有关职能与层次的人员都意识到:

a)符合环境方针与程序和符合环境管理体系要求的重要性;

b)他们工作活动中实际的或潜在的重大环境影响,以及个人工作的改进所带来的环境效益;

c)他们在执行环境方针与程序,实现环境管理体系要求,包括应急准备与响应要求方面的作用与

职责;

d)偏离规定的运行程序的潜在后果。

从事可能产生重大环境影响的工作的人员应具备适当的教育、培训和(或)工作经验,从而胜任他所担负的工作。

理解要点

1、组织应根据各职能部门和管理层在环境管理体系中不同的职责和作用以及对其相应的培训需

求,如:培训的对象、目的、内容等,以确保培训工作的有效性。

2、组织应要求对重要环境岗位人员都必须经过相应的培训,以防止或减少其工作中可能对环境产

生的重大影响。

3、组织应建立并保持一套文件化的程序,使培训工作按照程序的要求实施,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确保各职能部门和管理层的人员都能意识到:

?遵守组织的环境方针、有关的程序和环境管理体系要求的重要意义;

?是否清楚本岗位实际存在的或潜在的重大环境影响,及个人工作的改进会取得哪些环境业绩;

?有关人员在遵守组织的环境方针、执行相关的程序规定,及实现环境管理体系的要求方面的作

用和职责,包括在应急准备与响应中的环境职责和作用;

在操作过程中,不遵守有关的程序要求会造成哪些潜在后果。

4、凡是重要环境岗位的人员,必须经过相应的培训,具备与本岗位工作相适应的教育背景和(或)

工作经验,以确保其能够胜任他所担负的工作。

注意问题

1、在识别、确定培训需求和准备培训方案时,应有针对性,可考虑和组织的其他方面的培训计划

(如质量、安全、规章制度等)相结合。

2、培训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全员的环境保护意识和能力,因此,培训的效果应予以考核,作为评价

有关人员,特别是重要环境岗位是否具有相应能力,并且能够胜任其工作岗位的重要依据之一。

4.4.3信息交流

组织应建立并保持一套程序,用于有关其环境因素和环境管理体系的程序,用于

a)组织内各层次和职能间的内部信息交流;

b)与外部相关方联系的接收、文件形成和答复。

组织应考虑对涉及重要环境因素的外部联络的处理。并记录其决定。

理解要点

1、组织应建立并保持一套文件化程序,对与环境因素、环境管理体系有关的信息进行管理,保证内

部和外部信息交流的有效性,是确保组织的环境管理体系顺利运行的必要条件之一。

2、内部信息交流:部门之间、层次之间各类信息的有效传递,特别是组织内部有关重要环境因素的

信息、管理体系运行情况的信息等,可通过报告、报表、通报、会议等形式进行。内部信息交流是明确组织内部环境责任的方式之一。

3、外部信息交流:GB/T 24001—1996标准特别强调相关方(组织或个人)的要求,包括消费者、投

资方、官方管理机构、股东、社区居民、供应商、合同方及任何关注组织环境行为的个人或团体要求。组织对外部有关的环境事宜、环境保护要求的反馈及相关方投诉予以接收,记录并答复,特别是对涉及重要环境因素的外部信息还应按程序的要求进行接受、处理和答复,并记录其调查处理的结果,如:法律法规的变化、废弃物处理、噪声、扬尘等相关信息。同时,组织可以采取以下形式与外部交流环境信息:

1)年度报告、法律法规要求的呈文、公开的政府记录、产业协会出版物、传媒和商业广告等形式。

2)设立开放日,公布投诉的咨询电话号码。

4、程序中还应包括应急准备和响应时有关信息的交流以及与官方机构的联络事宜,可包括相关部

门、联系人、联系方式等。

5、信息交流是双向的、相互的、有程序保证,建立信息传递的窗口和渠道,确保有关信息传递通畅。

4.4.4环境管理体系文件

组织应以书面或电子形式建立并保持下列信息:

a)对管理体系核心要素及其相互作用的描述;

b)查询相关文件的途径。

理解要点

1、环境管理体系文件的内容应足够详尽,能够充分描述GB/T 24001—1996标准中17个要素及各要

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作用。

2、对于环境管理体系文件的编制格式,标准没有明确要求。应从组织的实际情况出发,可以考虑采

用分层次编写的方式,即手册、程序、操作规程。也可以与质量管理体系、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文件进行整合或互相引用。

3、如选用分层次编写时,三个层次文件应包括:

手册(A层)——按GB/T2 4001—1996标准要求描述环境管理体系;

程序(B层)——描述实施环境管理体系要素和涉及的各职能部门有关活动的方法或途径;

作业指导文件(C层)——其他环境文件,如:管理方案、应急方案、操作规程、作业指导书等。

4、环境管理体系文件编写的内容应注意:符合GB/T 24001—1996标准要求、可操作性和与其他有

关文件的相容性;体系文件各层次之间应相互协调、相互支撑,并提供其他文件的查询途径;

5、环境管理体系文件可以是书面的或电子形式。

其他相关文件:环境因素清单、法律法规清单、“三同时”验收报告、环境影响评价报告、排污许可证、组织结构图、组织地下管网布置图、现场平面图等。

4.4.5 文件控制

组织就建立并保持一套程序,以控制本标准所要求的所有文件,从而确保

1)文件便于查找;

2)对于文件进行定期评审,必要时予以修订并由受权人员确认其适宜性;

3)凡对环境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具有关键作用的岗位,都可能得到有关文件的现行版本;

4)文件便于查找;

5)对于文件进行定期评审,必要时予以修订并由受权人员确认其适宜性;

6)凡对环境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具有关键作用的岗位,都可能得到有关文件的现行版本;

理解要点

组织应建立并保持一套,有效管理GB/T 24001-1996标准所要求保存的全部文件,从而确保以下要求:

1.明确文件的存取位置和简明的查找方法,使用者易于获取有效版本。

2.应按照规定的时间对文件进行评审,以确诊其适宜性和有效性。必要时,就对文件进行修

订,并由授权人员确认是否适用。

3.在环境管理体系运行过程中,具有关键作用的岗位,即:重要环境岗位和对重要环境因素

的控制起着决定作用的岗位,都能够及时获取现行的有效文件,以确保操作者执行正确的文件规定。

4.及时从发放和使用的场所收回失效的文件,或采取必要的措施防止误用,可编制文件发放、

回收.受控文件清单等。

5.法律依据或需保存资料为目的而留存的失效文件,应标识,使其有别于现行有效的文件(如:已经作废的管理体系文件、原有环保设施验收报告、过时的定部门的监测报告等)。

6.所有文件应字迹清楚,注明批准或修订日期,标识明确,易于查找,并在规定的期限内妥

善保存。

7.再一次强调,应明确规定编制和修订各类文件的职责,使之符合程序的有关要求。

注意问题

文件控制涉及标识、归档、分类、保存、更新和处理等,其重在如何有效控制,面不追求建立繁琐的文件管理系统。

4.4.6 运行控制

组织应根据其方针、目标和指标,确定与标识的重要因素有关的运行与活动。就对这些活动(包括维护工作)制定计划,确定它们在程序规定的条件下进行。程序的建立应符合下述要求:

a)对于缺乏程序指导可能导致偏离环境方针和目标与指标的运行,应建立并保持一套以文件支持

的程序;

b)在程序中对运行标准予以规定;

c)对于组织所使用的产品和服务中可标识的重要环境因素,应建立并保持一套管理程序,并将有

关的程序与要求通报和承包方。

理解要点

1.运行控制是对组织的环境管理体系实施控制的过程,其:

·目的:实现组织的环境方针和目标指标;

·对象:确定与评价出的重要环境因素有关的运行和活动;

·手段或方式:对有关的运行和活动(包括维护工作)进行策划,并编制相应的文件化

程序,确保它们在程序的控制下实施。

2.程序应符合以下要求:

?针对与重大环境影响有关的运行和活动,如果缺乏程序指导可能造成偏离方针、目标和指标

时,就建立相应的文件化程序,确保操作者按程序要求执行。

?针对某一项活动如何进行操作,应在程序中应明确规定操作过程中的具体要求,及运行控制

最终应达到的标准。

?应识别组织所有使用的产品和服务中的重要环境因素,建立并保持相应的文件化程序予以控

制,并将有关的管理要求供方和承包方,使其提供的产品或服务符合组织环境管理体系的要

求。

注意问题

1.运行控制程序多少,取决于组织评价的重要环境因素,但不是一一对应。

2.C)条款不是将相关方的管理活动纳入以组织的体系中,而是为确保他们所提供的产品或服务符合组织环境管理体系的有关要求(施加影响)。应注意界定施加影响的范围及方式,重在效果。

3.一般而言,与相关方经济利益越紧密,其施加影响的力度越有效。

4.4.7 应急准备和响应

组织应建立并保持一套程序,以确定潜在的事故或紧急情况,做出响应,并预防或减少可能伴随的环境影响。

必要时,特别是在事故或紧急情况发生后,组织应对应急准备和响应的程序予以评审和修订。

可行时,组织还应定期试验上述程序。

理解要点

本标准要素针对紧急、异常情况,是4.4.6的特例,目的是有效确定潜在事故和紧急情况。发生前,予以预防;发生后,尽可能减少由些产生的环境影响。

1.制定并保持处理意外事故和潜在紧急情况的文件化程序;

·应识别并确定可能出现哪些潜在事故和紧急情况;

·发生情况后如何进行处理;

·怎样预防或减少可能伴随的环境影响,事故和紧急情况多为突发生,后果难以估计,所造成的环境影响一般更为集中、严重。

2.程序的制定应考虑运行异常、事故发生、紧急情况,采取纠正措施或预防措施时,均应针

对已经发生的或潜在的原因。

3.必要时,应对有关程序予以评审和修订,确保其切实可行。特别是在事故或紧急情况发生

以后,应及时评价该程序的适宜性和有效性,进行必要的修订。

4.条件可行时,对程序的有关要求可按照规定的时间进行试验或演练,以判断现有设施及程

序的有效性。但不是所有的紧急情况都可以演练。

注意问题

1.标准强调预防为主,在发生紧急、异常时,必须有预防措施以防止或减少环境影响。

2.异常和紧急情况的界定,一般根据其对环境产生影响的严重程度和不同的行为特点予以划分。包括:爆炸、火灾、水灾、台风、暴雨、地震、停水、停电、泄漏、大修、设备故障、操作事故等。

4.5检查和纠正措施

4.5.1 监测和测量

组织应建立并保持一套以文件支持的程序,对可能具有重大环境的运行与活动的关键特性进行例行监测和测量。其中应包括对环境表现、有关的运行控制、对组织环境目标和指标符合情况的跟踪信息进行记录。

监测设备应予以校准并妥善维护,并根据组织的程序保存校准与维护记录。

组织应建立并保持一个文件支持的程序,以定期评价对有关环境法律、法规的遵循情况。

概念

监测:遵照有关规定和要求进行的检查。监测应明确监测人和部门、监测方法、监测频次、监测内容、执行标准、记录内容、人员要求、处理结果等。

测量:以确定量值为目的的一组操作或活动。

理解要点

1.组织应建立并保持文件化的程序,以明确

a)监测测量的对象:可能具有(潜在的)重大环境影响的运行和活动的关键特性。

·关键特性:可能存在着重大环境影响的运行与活动中起关键作用的若干特征(包括涉及可测量的参数)

b)监测测量的方式:组织根据实际情况,按照有关规定实施的日常监测。应明确监测部门或责任

人、监测频次、方法、监测点选择、执行的标准、人员要求和记录内容,包括:发现问题时,如何进行处理及结果等。

c)监测测量的内容:组织已取得的环境绩效;有关的运行控制情况、目标指标和方案的实现程度。

监测和测量的记录应予以保存,为组织评价环境管理体系的有效性提供充分的客观证据。

2.监测方法多种多样,可选择设备测量法、数据分析法、综合评价法等,但涉及监测设备时,必须按照程序的要求予以校准、妥善维护,并保存记录,以保证监测结果的可信度。

3.组织应建立并保持文件化程序,将日常的监测和检查结果进行总结,按规定的时间评价对有关法律、法规的持续遵循情况,以判断对环境方针有关承诺的符合性。

4.监测有内部和外部两种方式,内部监测是为了检查运行的有效程度。外部监测一方面是为证明组织的状况,另一方面,在组织不具备监测能力时,以证明组织的环境管理体系的有效性。

4.5.2 不符合、纠正与预防措施

组织应建立并保持一套程序,用来规定有关的职责和权限,以处理与调查不符合的情况,采取措施减少由此产生的影响,采取纠正与预防措施并予以完成。

任何旨在消除已存在和潜在不符合的原因的纠正或预防措施,应与该问题的严重性和伴随的环境影响相适应。

对于纠正与预防措施所引起的对程序文件的任何更改,组织均应遵照实施并予以记录。

概念

不符合:或称不合格,指未满足要求;

纠正措施:针对不合格的原因,应采取相应的,防止不合格的再发生;

预防措施:针对潜在不合格的原因,应确定相应的措施防止不合格的发生。

理解要点

1.组织应建立并保持文件化的程序、其目的:

a)明确有关部门或责任人的职责和权限;

b)对已经存在的不合格进行调查和处理;

c)对发生的不合格进行原因分析,采取相识的纠正措施,减少由此产生的环境影响;

d)对潜在的不合格进行原因分析,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以避免由此产生的环境的影响。

2.对所采取的纠正措施或预防措施的要求。

a)应针对已存在或潜在的不合格原因进行分析;

b)就与已存在或潜在的问题的严惩程度及伴随的影响相适应。

4.5.3 记录

组织应建立并保持一套程序,用来标识、保存与处置有关环境管理的记录。这些记录中还包括培训记录和审核与评审结果。

环境记录应字迹清楚,标识明确,具备对相关活动、产品或服务的可追溯性。对环境记录的保存和管

理应使之便于查阅,避免损坏、变质或遗失。应规定其保存期限并予记录。

组织应保存记录,在对其体系及自身体系及自身适宜时,用来证明符合本标准的要求。

理解要点

1.应建立并保持文件化程序,明确对环境管理的记录进行标识、保存与处置的要求。强调应包括培训记录、审核和评审结果,但记录不仅仅是这三个。

2.对环境记录的要求:

·记录的内容:就字迹清楚,标识明确,对涉及组织的活动、产品或服务的记录,,应具有可追溯性;

·记录的管理:易于查找,避免损坏、变质或遗失,妥善保存,并针对不同的记录规定不同的保存期限。

3.进一步强调保存记录的重要性,在组织自我评价环境管理体系时,及组织实施内审或接受外审时,环境记录为环境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提供有力的证据,客观反映体系运行的实际情况,及对GB /T 24001-1996标准要求的符合程度。

4.GB/T 24001-1996标准涉及的记录可包括以下内容:

1)有关法律与其他要求的信息;2)投诉记录及处理的结果;

3)培训记录;

4)运行记录;

5)产品信息;

6)检查、维护与校准记录;7)有关供方与承包方信息;8)事故报告;

9)紧急准备与响应信息;10)重要的环境因素信息11)审核的结果;

12)管理评审等。

4.5.4 环境管理体系审核

组织就制定并保持用于定期开展环境管理体系审核的一个或多个方案和一些程序,进行审核的目的是:

a)判定环境管理体系:

1)是否符合对环境管理工作的预定安排和本标准的要求;

2)是否得到了正确的实施的保持。

b)向管理者报送审核结果。

组织的审核方案(包括时间表)的制定,应立足于所涉及活动的环境重要性和以前审核的结果。为全面起见,审核程序中应包括审核的范围、频次和方法,以及实施审核和报告结果的职责与要求。

理解要点

1.组织应制定并保持环境管理体系的内部审核程序,按照规定的时间实施内审,其目的:

·是否符合组织预期的环境管理工作的策划;

·是否满足GB/T 24001-1996标准的要求;

·环境管理体系文件与GB/T 24001-1996标准要求的符合性;

·环境管理体系是否得到了正确的实施与保持。

2.对审核内容的要求:

1)组织在编制内部审核方案(包括时间表)时,必须考虑所涉及运行活动的环境重要性和以前审核(内审、外审)的结果;

2)审核程序应明确规定:审核的范围、目的、频次、方法,以及审核组实施内审、报告审核结果的要求和相应职责,包括不符合项报告等。

注意问题

1.对内审中发现的不合格,应进行原因分析,采取纠正措施予以完成。审核组应跟踪验证纠正措施的有效性,并保持记录。

2.原则上,每12个月之内至少实施一次内审。内审范围应覆盖组织的环境管理体系所涉及的全部活动和区域。

4.6 管理评审

组织的最高管理者应按其规定的时间间隔,对环境管理体系进行评审,以确保体系的持续适用性、充分性和有效性。管理评审过程应收集必要的信息,以供管理者进行评价工作。评审工作应形成文件。

管理评审应根据环境管理体系审核的结果、不断变化的客观环境和持续改进的承诺,指出对方针、目标以及环境管理体系的其他要素加以修正的可能的需要。

理解要点

组织的最高管理者应按照规定的时间间隔主持管理评审;

1.评审对象:组织的环境管理体系。

2.评审内容:评价环境管理体系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

3.评审输入:

?审核结果(历次或前次内审和外审);

?客观环境的变化,如:新增法律法规、机构调整、产品更新、服务项目变化等;

?环境方针适宜性,环境目标指标的实现程度;

?相关方的期望与要求。

4.评审输出:应识别环境管理体系改进的机会,如:环境目标指标是否需要修订,程序是否需要修订等。

对识别出的问题应提出的要求,并落实到相应责任部门,采取措施限期完成,应跟踪验证其有效性。5.评审过程应形成文件

6.评价组织的环境管理体系的持续适宜性、充分性、有效性,通常应考虑如下内容:1)适宜性:

a)环境方针、目标指标的适宜性;

b)组织结构、职责、权限与作用的适宜性;

c)环境管理体系相关的法律、法规选择的适宜性;

d)组织的活动、产品或服务与所处环境的适宜性;

e)编制的环境管理体系文件是否适用于组织的员工(能力、素质等)使用。

2)充分性:

a)环境管理体系是否覆盖了组织的认证范围;

b)环境管理体系文件是否满足GB/T 24001-1996标准17个要素管理要求;

c)组织的资源是否充分,包括:人力、物力、财力;

d)组织的环境因素识别的充分性和重要环境因素评价的科学性。

3)有效性:

a)环境方针、目标指标预期实现程度;

b)针对所有的重要环境因素是否实施有效控制;

c)环境管理体系涉及的程序、要求是否确保有效实施,定期检查效果;

d)组织是否取得了预期的环境绩效、达到污染预防和持续改进的目的;

e)员工通过环境管理体系的建立与实施,是否提高了环保意识。

环境管理体系培训心得体会

环境管理体系培训心得体会 本人于今年五月十五日参加了由中国国际标准信息管理研究院举办的环境管理体系(EMS)内审员的培训。课程由具有多年培训经验的白昱老师授课,通过培训系统的学习并掌握了环境管理体系标准知识、环境专业基础知识以及内部审核知识。 环境管理体系运行的特点有体系实施的核心是持续改进、重点是污染预防、准绳是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关键是过程控制、起点是领导者的承诺和重视、方法是程序化管理。环境管理体系由环境方针、策划、实施与运行、检查和管理评审五大功能块组成,共17个要素,其中有关承诺的要素有4.2 方针及4.3.2 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环境因素的主线是4.3.1 环境因素、4.3.3 目标、指标和、4.4.6 运行控制、4.4.7 应急准备和响应、4.5.1 监测和测量、4.5.2 合规性评价,整个环境因素主线包含了PDCA循环模式,还有涉及支持及保障、体系完善机制的环境因素。经白昱老师对标准一字一句的讲解和举例,使自己对标准的理解更加深入和具体,白昱老师还强调在识别环境因素时应注意考虑三种时态、三种状态、九种情况和一个过程,对环境因素进行识别和评价的要求,不改变或增加组织的法律责任。 环境管理体系审核知识部分以GB/T19011—xx/ISO19011:20**《质量和(或)环境管理体系审核指南》为依据,标准不仅适用于实施审核质量和(或)环境管理体系内部或外部审核,原则上也适用于

其他领域的审核。第一章节包含与审核有关的术语和有关原则、体系认证的主要活动。后面的章节具体讲述审核活动的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审核的启动活动包括指定审核组长,确定审核目的、范围和准则,确定审核的可行性,选择审核组,与受审核方建立初步联系;文件评审实施指评审相关管理体系文件包括记录,并确定文件对审核准则的适宜性和充分性;现场审核 准备需要在现场审核之前编制审核计划,审核组人员进行工作分配,准备审核工件;现场审核的实施首先举行首次会议,首次会议标志现场审核活动正式开始,现场审核使用抽样检查的方法,收集并验证与审核目的、范围和准则有关的信息,获得审核证据,对照审核准则形成审核发现,对其进行评审形成审核结论,最后举行末次会议,标志现场审核结束。编制审核报告,当审核计划中的所有活动完成,并分发了经过批准的审核报告时,审核结束。 通过本次培训掌握了内部审核的操作方法以及内审员正确的工作方法,并通过考试获得环境管理体系内审员资格,为以后更好的为公司服务打下基础。最后感谢公司给我提供这次培训的机会,我会更加认真努力的工作,为公司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内容仅供参考

环境管理体系内审员培训总结

环境管理体系内审员培训总结 本人于今年五月十五日参加了由中国国际标准信息管理研究院举办的环境管理体系(EMS)内审员的培训。课程由具有多年培训经验的白昱老师授课,通过培训系统的学习并掌握了环境管理体系标准知识、环境专业基础知识以及内部审核知识。 GB/T24001-2004/ISO14001:2004标准规定了对环境管理体系的要求,使组织能根据法律法规要求和重要环境因素信息来制定与实施方针与目标。标准适用于任何类型与规模的组织,并适用于各种地理、文化和社会条件。体系的成功实施有赖于组织中各个层次与职能的承诺,特别是最高管理者的承诺,这样一个体系可供组织制定其环境方针,建立实现所承诺的方针的目标和过程,采取必要的措施来改进绩效,并证实体系符合本标准的要求。标准基于策划-实施-检查-改进(PDCA)的运行模式,总体目的是支持环境保护和污染预防,协调它们与社会和经济需求的关系,其中许多要求是可以同时或重复设计的。 环境管理体系运行的特点有体系实施的核心是持续改进、重点是污染预防、准绳是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关键是过程控制、起点是领导者的承诺和重视、方法是程序化管理。环境管理体系由环境方针、策划、实施与运行、检查和管理评审五大功能块组成,共17个要素,其中有关承诺的要素有4.2 方针及4.3.2 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环境因素的主线是4.3.1 环境因素、4.3.3 目标、指标和方案、4.4.6 运行控制、4.4.7 应急准备和响应、4.5.1 监测和测量、4.5.2 合规性评价,整个环境因素主线包含了PDCA循环模式,还有涉及支持及保障、体系完善机制的环境因素。经白昱老师对标准一字一句的讲解和举例,使自己对标准的理解更加深入和具体,白昱老师还强调在识别环境因素时应注意考虑三种时态、三种状态、九种情况和一个过程,对环境因素进行识别和评价的要求,不改变或增加组织的法律责任。

环境管理体系准则

精心整理ISO14001:2004环境管理体系要求

ISO14001:2004环境管理体系要求 1、范围 2、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环境管理体系要求 4.1总要求 组织应根据本标准的要求建立、实施、 4.2环境方针 a b)包括对持续改进和污染预防的承诺; c d e)形成文件,付诸实施,予以保持; f)传达到全体员工; g)可为公众所获取。 4.3规划 4.3.1环境因素 1) 2 4.3.2 ,用来 a)确定适用于企业环境因素的法律要求;企业应遵守的其他环境要求,并建立获取这些法律和要求的渠道。 b)确定这些要求如何应用于组织的环境因素。 企业应确保在建立、实施和保持环境管理体系时,对它应遵守的法律要求和其他环境要求加以考虑。 4.3.3目标、指标和方案 企业应针对其内部每一有关职能部门建立相应的环境目标和指标,建立并保持环境目标和指标。环境目标和指标应形成书面文件。 可行时,目标和指标应可测量。目标和指标应符合环境方针,包括对污染预防、持续改进和遵守法律要求及企业应遵守的其他环境要求的承诺。

企业在制定和评审环境目标时,应考虑法律与其他环境要求,它自身的重大环境因素、可选技术要求、财务、运行和经营要求,法律法规要求,以及各相关方的观点。 企业应制定并保持一个或多个旨在实现环境目标和指标环境管理方案,其中应包括: a.规定企业的每一有关职能部门实现环境目标和指标的职责; b.实现目标和指标的方法和时间表。 4.4实施与运行 4.4.1资源、作用、职责和权限 企业管理者应确保为环境管理体系的建立、实施、保持和改进提供必要的资源。资源包括人力资源和专项技能,企业的基础设施,以及技术和财力资源。 为便于环境管理体系工作的有效开展,应对作用、职责和权限作出明确规定,形成文件,并予以传达。 应明确规 定其作用、职责和权限,以便: a b 4.4.2能力、培训和意识 这些要求。应保存相关记录。 b) 境效益。 c)包括应急准备与响应要求方面的作用与职责。 4.4.3 并将决定形成文件。如决定进 4.4.4文件 环境管理体系文件应包括: a)环境方针、目标和指标; b)对环境管理体系覆盖范围的描述; c)对环境管理体系主要要素及其相互作用的描述,以及相关文件的查询途径; d)本标准要求的文件,包括记录; e)企业应确保对涉及重要环境因素的过程进行有效策划、运行和控制所需的文件和记录。 4.4.5文件控制 应对本标准和环境管理体系所要求的文件进行控制。记录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文件,应依据的要求进行控制。应建立、实施并保持程序,以规定: a.文件在发放前由授权人签字批准,确保其内容的准确性和适宜性;

年度培训计划的主要内容

年度培训计划的主要内容 培训目的 每个培训项目都要有明确目的(目标),为什么培训?要达到什么样的培训效果?怎样培训才有的放矢?培训目的要简洁,具有可操作性,最好能够衡量,这样就可以有效检查人员培训的效果,便于以后的培训评估。 培训对象 哪些人是主要培训对象?根据二八法则,20%的人是公司的重点培训对象。这些人通常包括中高层管理人员、关键技术人员、营销人员,以及业务骨干等。确定培训对象还因为需要根据人员,对培训内容进行分组或分类,把同样水平的人员放在一组进行培训,这样可以避免培训浪费。 培训课程 年度培训课程一定要遵循轻重缓急的原则,分为重点培训课程、常规培训课程和临时性培训课程三类。其中重点培训课程主要是针对全公司的共性问题、未来发展大计进行的培训,或者是针对重点对象进行的培训。这类培训做得好可以极大提高公司的竞争力,有效弥补企业不足。因此,这类培训需要集中公司人力、物力来保证。 培训形式 培训形式大体可以分为内训和外训两大类,其中内训包括集中培训、在职辅导、交流讨论、个人学习等;外训包括外部短训、MBA进修、专业会议交流等。 培训内容 培训内容涉及管理实践、行业发展、企业规章制度、工作流程、专项业务、企业文化等课程。从人员上讲,中高层管理人员、技术人员的培训宜外训、进修、交流参观等为主;而普通员工则以现场培训、在职辅导、实践练习更加有效。 培训讲师 讲师在培训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讲师分为外部讲师和内部讲师。涉及到外训或者内训中关键课程以及企业内部人员讲不了的,就需要聘请外部讲师。在设计年度培训计划时,可以确定讲师的大体甄选方向和范围,等到具体培训时,再最后确定。 培训时间 年度培训计划的时间安排应具有前瞻性,要根据培训的轻重缓急安排。时机选择要得当,以尽量不与日常的工作相冲突为原则,同时要兼顾学员的时间。一般来说,可以安排在生产经营淡季、周末或者节假日的开始一段时间。并应规定一定的培训时数,以确保培训任务的完成和人员水平的真正提高。 培训费用 预算方法很多,如根据销售收入或利润的百分比确定经费预算额,或根据公司人均经费预算额计算等。在预算分配时,不能人均平摊。培训费用应向高层领导、中层管理者以及技术骨干人员倾斜。 年度培训计划的制订工作分析

环境管理体系 记录清单

记录清单 《行政行为环境因素评价登记表》 RZA.ER0201-01 《自身办公行为环境因素评价登记表》 RZA.ER0201-02 《管委行政行为中环境因素清单》 RZA.ER0201-03 《管委自身办公行为中环境因素清单》 RZA.ER0201-04 《管委重要环境因素清单》 RZA.ER0201-05 《法律获取、识别、传递登记》RZA.ER0301-01 《法律法规与其它要求目录》RZA.ER0301-02 《环境培训记录》RZA.ER0701-01 环境培训计划RZA.ER0701-02 环境培训需求表RZA.ER0701-03 《环境信息交流表》 RZA.ER0801-01 《环境信息交流台帐》 RZA.ER0801-02 《开放之窗》 《信访处理情况表》 RZA.ER0802-01 《文件收发清单》 RZA.ER1001-01 《文件更改履历表》 RZA.ER1001-02 《文件更改单》 RZA.ER1001-03 《受控文件清单》 RZA.ER1001-04 《危险废物申报登记表》 《危险废物五联单》 《采矿登记(新办)审批记录》 《用纸登记表》 RZA.ER1110-01 《设备管理巡视表》 RZA.ER1119-02 《消防设施检查记录表》 RZA.ER1119-03 《环境目标、指标和管理方案一览表》 RZA.ER1301-01 《环境管理体系运行情况检查表》 RZA.ER1301-02 《环境记录一览表》 RZA.ER1501-01 《不符合报告》 RZA.ER1401-01 《环境管理体系内审检查表》 RZA.ER1601-01 《会议签到表》 RZA.ER1601-02 《管理评审报告》 RZA.ER17-01

医疗器械公司年度培训计划与培训记录

编号: 2016 年度培训计划 日期受培训部门参加培训人员培训方式培训内容培训人考核方式备注2017年 1月医疗器械法律法规 2017年 2月医疗器械专业知识 2017年 3月秀屿区公立医疗机构阳光采购业务培训会 2017年 4月 2017年 5 月 2017年 6 月岗位职责 2017年 7 月 2017年 8 月 2017年 9 月医疗器械专业知识 2017 年 10 月 2017 年 11 月 2017 年 12 月医疗器械质量管理制度 编制:审批:日期:

编号: 培训记录 时间地点主讲人 组织部门培训方式□讲课□现场讲解□岗位指导□其他培训对象考核方式□笔试□现场提问□操作考核□其他培训主题 培训签到 部门姓名部门姓名部门姓名培训内容摘要: 培训效果评价: □培训效果良好,达到目的;□培训效果一般,基本达到目的; □培训效果较差,未达到目的;□其他 评价人:年月日编制:审批:

培训记录 时间地点主讲人 组织部门培训方式□讲课□现场讲解□岗位指导□其他培训对象考核方式□笔试□现场提问□操作考核□其他培训主题 培训签到 部门姓名部门姓名部门姓名培训内容摘要: 培训效果评价: □培训效果良好,达到目的;□培训效果一般,基本达到目的; □培训效果较差,未达到目的;□其他 评价人:年月日编制:审批:

培训记录 时间地点主讲人 组织部门培训方式□讲课□现场讲解□岗位指导□其他培训对象考核方式□笔试□现场提问□操作考核□其他培训主题 培训签到 部门姓名部门姓名部门姓名培训内容摘要: 培训效果评价: □培训效果良好,达到目的;□培训效果一般,基本达到目的; □培训效果较差,未达到目的;□其他 评价人:年月日编制:审批:

培训计划及培训记录

精品文档 . 2018年度培训计划 编制时间:2018年1月5日

关于组织员工进行公司管理制度培训学习的通知 公司各机关部室、各项目部: 为了规范公司管理体系,建立责权明确、管理科学的公司运行机制,提高企业执行能力,经公司总经理例会研究决定,对全体员工进行一次系统化的管理制度培训学习活动。要求各部门负责人带头落实,做到集中学习与课外自学相结合的学习方式,积极参与此次培训学习活动。 此次培训学习活动具体安排如下: 一、培训小组: 组长:陈佩 副组长:方志刚、计文胜 成员:周国荣、何文兵 二、培训对象:公司全体员工 三、培训内容:公司各项管理制度; 四、培训时间:每周六上午9点一11点(直至所有内容培训完毕): 五、培训地点:公司会议室; 六、培训纪律:准时签到,不得缺席,特殊情况需向总经理 请假批准,无故缺席罚款200元:学习后每人需整理培训心得体会并上报: ****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2018年1月10日

关于举办岗位安全知识培训通知 公司各机关部室、各项目部: 近期我市及部分省市相继发生了多起重特大事故,造成了重大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教训惨痛。为了认真汲取教训,坚决预防和遏制群死群伤事故发生,使全体员工能懂得岗位安全知识和正确掌握及逃生方法,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和谐稳定,经公司安委会决定:于2018年4月25日下午2:30在公司会议室举办消防安全知识培训。届时请公司各领导、各部门员工、项目部全体管理人员安排好各自的工作,准时参加!随后将在各个项目部轮流举办此培训活动,时间另行安排! ****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2019年4月23日

关于举办消防安全知识培训通知 公司各机关部室、各项目部: 近期我市及部分省市相继发生了多起重特大火灾事故,造成了重大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教训惨痛。为了认真汲取教训,坚决预防和遏制群死群伤火灾事故发生,使全体员工能懂得消防安全知识和正确掌握、使用消防及逃生方法,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和谐稳定,经公司安委会决定:于2018年7月25日下午2:30在公司会议室举办消防安全知识培训,聘请省消协专家授课。届时请公司各领导、各部门员工、项目部全体管理人员安排好各自的工作,准时参加!随后将在各个项目部轮流举办此培训活动,时间另行安排! ****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2019年7月23日

环境管理体系内审员培训试题答案

环境管理体系内审员培训班试题 一、是非题,答案对的在()中打“√”,答案不对的在()中打“×”(每题2分,共15题) (×)1组织的环境方针传达到所有为组织工作的人员就可以了。 (×)2、环境因素的识别只考虑本组织能够控制的环境因素。 (√)3、如可行,目标应具体,指标应可测量,必要时应将预防措施考虑在内。 (√)4.遵守法规和其他要求是组织职业安全健康和环境管理体系的基本要求。 (×)5.酸雨是指PH值大于5.6的降水。 (×)6.末端治理就是环境污染和事故预防的主要手段。 (×)7.组织建立职业安全健康和环境管理,为了保持体系的系统性和独立性,不必考虑组织的现有文件。 (×)8. 、监测和测量是自我完善机制的第二级。 (√)9.体系是一个动态发展、不断改进和不断完善的过程。 (√)合规性评价是指组织对其遵守法律法规和其它要求进行自我评价 (√)11.“三同时”制度是指我国新建、改建、扩建的基本建设项目(工程)、技术改建、引进建设项目,其劳动安全卫生和环保设施必须符合国家规定标准,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 (×)12.对在我方施工现场的工程/劳务分包队伍的安全生产、环境保护应由他们自己管理,我方无权干涉。 (×)13.持续改进必须同时发生于活动的所有方面。 (×)14.实施EMS标准会加重组织的法律责任。 (×)15.不同地区的两个组织,只要施工资质相同并且生产同种产品,他们评价重大职业安全健康风险和重大环境因素的尺度应该是一致的。

二、选择题,共15题,每题1分。从a, b, c, d答案中选择一个正确的答案。 1.我国对空气治理的两类污染物重点是____c _____。 控制区和温室效应 b) 酸雨控制区和臭氧层 a) SO 2 c) SO 控制区和酸雨控制区 d) 臭氧层和酸雨控制区 2 2.水中有机物中化学需氧量指__ a_____。 a) BOD b) TOC c) COD d) NH -N 4 3.风险控制与污染预防策划时原则上应首先__ __b_____。 a) 降低风险与污染 b) 消除环境与危害因素 c) 末端治理 d) 采用机器人 4.贯彻14001标准的组织所关心的对象是___C _____。 a) 产品 b) 过程 c) 环境 d) 人 5.环境方针中应包含___ d______。 a) 持续改进 b) 遵守法规和其它要求 c) 预防污染d) a+b+c 6.管理方案应包括____ d____。 a) 职责和权限 b) 方法 c) 时间表 d) a+b+c 7.应急准备和响应工作的内容有____ b_____。 a) 应急计划 b) a+c c) 应急设备 d) 内部审核 8.对于一个新建体系的组织初始评审工作是___b ____。 a) 不需要 b) 必要的 c) 可做也可不做 d) 与环境因素和危害因素结合在一起做9.组织编制的程序文件应具有___d_ _____。 a) 可检查性 b) 可操作性 c) 针对性 d) a+b+c 10.噪声控制技术采用声源控制方法,下列方法哪一项是正确的__ _c___。 a) 隔声降噪 b) 减振降噪 c) 采用低噪声的设备和工艺 d) 消声降噪 11.新工人上岗前三级安全教育是指___ a____。 a)工厂、车间、班组 b)师傅、工厂、班组 c)岗位、车间、师傅 d)领导、车间领导、技术人员 12.在环境管理体系中,下列属于其它要求的是abcd a) 政府主管部门的要求、合同或协议的要求 b) 适用的标准 c) 本行业的各种要求

从业人员食品安全知识培训计划及培训考核记录

食品安全知识培训计划 为保障食品生产企业的食品安全,提高从业人员食品安全法律意识和管理水平,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等要求,制订本计划。 一、培训目的 (一)通过培训,使从业人员了解并熟悉食品生产监管的法律法规,全面提升我单位从业人员的食品安全基础知识和依法经营意识。 (二)对从业人员进行食品安全法律法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以及食品安全基础知识等内容的培训,强化单位负责人是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的意识,提高自身食品安全管理水位,加强从业人员的食品安全守法意识、自律意识、诚信意识,增强食品安全知识水平和操作技能,预防和控制食品安全事件的发生。 (三)食品安全的专业知识,包括:食品标准;生产工艺、关键控制点的管控;食品污染及其预防控制措施;食品安全事故预防及处置措施;食品从业人员的个人卫生要求等。 二、培训安排 (一)培训对象:单位负责人、食品安全管理员、相关食品从业人员。 (二)培训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食品生产许可管理办法》、《食品生产许可审查规范》、《食品生产许可审查通则》、《食品生产许可证审查细则》、《食品生产经营日常监督检查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和食品安全知识。 (三)培训时间全年不少于40小时。 四、培训方式 食品安全管理员负责授课,准备授课内容,发放学习资料。必要时可请监管部门执法人员或有关专家学者进行授课。 五、培训考核 每期培训结束后参加人员签字,由我单位负责人、食品安全管理员对员工进行考核并建档。

从业人员食品安全知识培训记录表 填表说明:(1)考核方式请在相应□内打“√”;(2)有效性评价应在培训结束一段时间后结合工作表现进行;(3)由负责组织培训的部门评价。 附:培训签到表

环境管理体系内审员培训试题答案

环境管理体系内审员培训班试题 一、是非题,答案对的在( )中打“√”,答案不对的在( )中打“×”(每题2分,共15题) (×)1组织的环境方针传达到所有为组织工作的人员就可以了。 (×)2、环境因素的识别只考虑本组织能够控制的环境因素。 (√)3、如可行,目标应具体,指标应可测量,必要时应将预防措施考虑在内。 (√)4.遵守法规和其他要求是组织职业安全健康和环境管理体系的基本要求。 (×)5.酸雨是指PH 值大于5.6的降水。 (×)6.末端治理就是环境污染和事故预防的主要手段。 (×)7.组织建立职业安全健康和环境管理,为了保持体系的系统性和独立性,不必考虑组织的现有文件。 (×)8. 、监测和测量是自我完善机制的第二级。 (√)9.体系是一个动态发展、不断改进和不断完善的过程。 (√)合规性评价是指组织对其遵守法律法规和其它要求进行自我评价 (√)11.“三同时”制度是指我国新建、改建、扩建的基本建设项目(工程)、技术改建、引进建设项目,其劳动安全卫生和环保设施必须符合国家规定标准,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 (×)12.对在我方施工现场的工程/劳务分包队伍的安全生产、环境保护应由他们自己管理,我方无权干涉。 (×)13.持续改进必须同时发生于活动的所有方面。 (×)14.实施EMS 标准会加重组织的法律责任。 (×)15.不同地区的两个组织,只要施工资质相同并且生产同种产品,他们评价重大职业安全健康风险和重大环境因素的尺度应该是一致的。 姓 名 单 位 是非题 选择题 简述题 综合题 阅 卷 人 总 分

二、选择题,共15题,每题1分。从a, b, c, d答案中选择一个正确的答案。 1.我国对空气治理的两类污染物重点是____c _____。 控制区和温室效应 b) 酸雨控制区和臭氧层 a) SO 2 c) SO 控制区和酸雨控制区 d) 臭氧层和酸雨控制区 2 2.水中有机物中化学需氧量指__ a_____。 a) BOD b) TOC c) COD d) NH -N 4 3.风险控制与污染预防策划时原则上应首先__ __b_____。 a) 降低风险与污染 b) 消除环境与危害因素 c) 末端治理 d) 采用机器人 4.贯彻14001标准的组织所关心的对象是___C _____。 a) 产品 b) 过程 c) 环境 d) 人 5.环境方针中应包含___ d______。 a) 持续改进 b) 遵守法规和其它要求 c) 预防污染d) a+b+c 6.管理方案应包括____ d____。 a) 职责和权限 b) 方法 c) 时间表 d) a+b+c 7.应急准备和响应工作的内容有____ b_____。 a) 应急计划 b) a+c c) 应急设备 d) 内部审核 8.对于一个新建体系的组织初始评审工作是___b ____。 a) 不需要 b) 必要的 c) 可做也可不做 d) 与环境因素和危害因素结合在一起做9.组织编制的程序文件应具有___d_ _____。 a) 可检查性 b) 可操作性 c) 针对性 d) a+b+c 10.噪声控制技术采用声源控制方法,下列方法哪一项是正确的__ _c___。 a) 隔声降噪 b) 减振降噪 c) 采用低噪声的设备和工艺 d) 消声降噪 11.新工人上岗前三级安全教育是指___ a____。 a)工厂、车间、班组 b)师傅、工厂、班组 c)岗位、车间、师傅 d)领导、车间领导、技术人员 12.在环境管理体系中,下列属于其它要求的是abcd a) 政府主管部门的要求、合同或协议的要求 b) 适用的标准 c) 本行业的各种要求

怎样做培训计划

培训需求调查和分析输出的便是培训计划,根据我司的情况,分享如下: 1、公司培训计划:主要内容为二个部门及以上人员需要共同接受培训的课题,大致内容包括:沟通培训、语言提升、团队意识、基础人力资源、领导力、执行力等此类通用课程,分别包括培训内容、培训形式(内、外训)、培训时间、培训时长、讲师、效果评价、参训人、费用等项目,包括年度计划,再分解成月度计划。 2、部门培训计划:各部门根据部门职责、年度规划、考核情况等内容编制年度计划,分解成月度计划,内容主要以提高本部门员工的技能为主,从而提高部门工作效率,以较好的完成本部门年度各经营目标为目的。 3、重要岗位培训计划:针对公司各重点岗位、重要人才,以提高其各方面能力、提高绩效为目的,还会制定相应的培训内容(主要为研发、技术、销售类)。 4、中层以上培训计划:管理好中层就容易管理好公司,培训也是一样,针对中层及以上人员的管理能力、计划协调能力、人员管理能力等方面,制定了专门的培训计划,主要以公司高层培训及外训为主。 5、费用:以上培训计划的费用总和必须控制在公司培训预算范围内,否则将修改培训计划,严格控制培训费用是公司一贯坚持的,除非总经理或董事长首肯的特别临时增加的项目除外。 6、实施:针对各月各培训计划,公司HR部门都会牵头于月底全面检查上月培训落实情况,同时,在各培训内容实施过程中,亦会现场抽查部分重要而费用较高的课题培训实施情况,以达到督促教、学的目的。 7、制度:公司有较为完善的培训管理制度,对培训过程的教、学等内容、方式、检查、考试等都作为要求,对违反制度或不达标的情形都有相应的处罚,同时,对培训完成出色的也有相应的激励措施(如:送出培训、发奖金等)。 对于培训计划,我想到一个最简单的管理方式,那就是PDCA循环,如果仅仅停留在“P”,而忽视“D”和“C”,根本就不可能达到“A”这个提高进而进行下一个较为更高层次的PDCA循环,也不可能让培训工作源源不断给公司发展提供人才、智力的支持。 我们公司一般在年底会制定下一年整年的培训计划,培训计划是公司战略基础上,在调查培训需求之后结合公司现有资源而做的,培训计划主要包括如下内容: 1、培训目标:希望员工培训后达到什么效果,例如掌握某一门岗位技能,学会什么知识,学会操作什么机器等。 注意事项:制定培训目标时,最好遵循SMART原则的,如果泛泛而谈说要改善什么提高什么,这样空泛的目标,落地后基本效果都不好,当然培训有个很实际的问题是,衡量培训效果非常难,例如,做了一个职业心态培训以后,很难说接下来的产能提升就是这个培训的效果,起反作用都不一定,所以做了某项培训以后,主管的作用非常重要,如何敏感注意工作中员工的关键事件,

员工培训计划内容

员工培训计划书 1.目标 1.1达成对公司文化、价值观、发展战略的了解和认同。 1.2掌握公司规章制度、岗位职责、工作要领。 1.3提高员工的知识水平,关心员工职业生涯发展。 1.4提升员工履行职责的能力,改善工作绩效。 1.5改善工作态度,提高员工的工作热情,培养团队精神。 2.职责 归口管理、统筹规划,各实施部门(指业务、职能部门和下属分公司)各司其职,员工个人主动配合,齐抓共管,共同完成培训任务。 2.1培训管理中心职责: 2.1.1根据公司的发展规划制定公司教育培训战略规划和实施纲要。 2.1.2制定员工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并形成实施方案,督促各部门和子公司贯彻落实。 2.1.3根据公司年度工作计划、各项考核结果和各部门提出的培训要求,分析培训需求,并统筹安排,形成中短期培训计划。着重组织实施管理干部培训、业务骨干培训。 2.1.4负责培训资源的开发与管理。 2.1.5根据公司培训工作开展情况,做好培训项目和重点培养人才的培训档案的建立与管理工作。 2.1.6开展培训的效果评估工作。 2.2公司各专业部门和各子公司职责: 2.2.1根据工作需要,结合本专业、本部门、本系统员工需求,向培训管理中心提出培训要求,按培训管理中心的培训计划组织实施培训工作。 2.2.2负责向公司提供本部门相关专业的培训师和教材。 2.3员工个人的职责: 员工享有参加培训的权利,也有接受培训和培训他人的义务。员工除了积极参加公司和各部门组织的各项培训外,重点在提高专业知识、工作技能和综合素质方面进行自主学习,同时对自己的职业发展做出具体规划,并在直接领导和公司主管部门的指导下实施。 4.几种主要培训的操作规定 5.入职培训、在职培训、调岗培训的操作细则 5.1入职培训:每个新员工进入公司后所接受的首次培训,包括通用知识的培训和专业知识培训。通用知识培训由培训管理中心(及各子分司行政部,下同)主持;专业知识由用人部门主持。 5.1.1通用知识培训 ①具体内容包括:公司管理制度(上班时间、打卡规定、请假规定、缺勤处理、加班管理、假期管理规定、薪资结算方法、员工奖惩条例、消防知识培训),企业文化,公司发展历程和发展方向,公司领导介绍,组织结构以及跟相关机构职能介绍,职工的权利和义务介绍。 ②待这些内容讲解后,再由新员工进行相互讨论或者向培训管理中心进行咨询。 5.1.2专业技能培训 ①培训知识包括:新员工将要从事的岗位《职位说明书》、部门职能、本部门相关工作流程,注意事项、操作规程等业务密切相关知识。 ②新入职对象为聘任公司中层以上岗位的,专业培训由培训管理中心提供相关资料学习,或由分管领导培训。 ③指导老师对新员工进行操作指导,按照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步骤逐渐熟悉工作,直至能够独立操作为止。 ④在新员工满月考察时,新员工要向部门提交入职培训总结,部门转交培训管 理中心门存档备案。试用结束时在提交转正申请报告中要做进一步的工作汇报。以作转正考核依据。 5.2调岗培训

医疗器械公司年度培训计划及培训记录

编号: 2016年度培训计划 日期受培训部门参加培训人员培训方式培训内容培训人考核方式备注2017年1月医疗器械法律法规 2017年2月医疗器械专业知识 2017年3月秀屿区公立医疗机构阳光采购业务培训会 2017年4月 2017年5月 2017年6月岗位职责2017年7月 2017年8月 2017年9月医疗器械专业知识2017年10月 2017年11月 2017年12月医疗器械质量管理制度

编制:审批:日期:

编号: 培训记录 时间地点主讲人 组织部门培训方式□讲课□现场讲解□岗位指导□其他培训对象考核方式□笔试□现场提问□操作考核□其他培训主题 培训签到 部门姓名部门姓名部门姓名 培训内容摘要: 培训效果评价: □培训效果良好,达到目的;□培训效果一般,基本达到目的; □培训效果较差,未达到目的;□其他 评价人:年月日编制:

审批: 培训记录 时间地点主讲人 组织部门培训方式□讲课□现场讲解□岗位指导□其他培训对象考核方式□笔试□现场提问□操作考核□其他培训主题 培训签到 部门姓名部门姓名部门姓名 培训内容摘要: 培训效果评价: □培训效果良好,达到目的;□培训效果一般,基本达到目的; □培训效果较差,未达到目的;□其他 评价人:年月日编制:

审批: 培训记录 时间地点主讲人 组织部门培训方式□讲课□现场讲解□岗位指导□其他培训对象考核方式□笔试□现场提问□操作考核□其他培训主题 培训签到 部门姓名部门姓名部门姓名 培训内容摘要: 培训效果评价: □培训效果良好,达到目的;□培训效果一般,基本达到目的; □培训效果较差,未达到目的;□其他 评价人:年月日

(完整版)培训计划表及记录

Word文档 专业资料 科铂科技有限公司 二0一五年度培训计划 编制:审核:批准:

Word文档 NO 培训内容实施时间受训对象学时培训方式备注 1 ISO9001:2008 标准宣贯培训11 月份各部门及车间主管8 小时集中式讲解 2 ISO9001:2008 程序文件编写培训12 月份各部门及车间主管 4 小时讲解及辅导 3 ISO9001:2008 程序文件应用培训 1 月份各部门车间主管及填写人12小时讲解及辅导 4 文员基本工作常识培训 2 月份办公室全员 3 小时集中式讲解 5 触电急救常识及火警应急操作管理培训 3 月份本厂所有管理人员 3 小时集中式讲解 6 本厂各项规章制度培训 4 月份所有人员 2 天发放文件 7 如何做一名好员工 5 月份所有人员 4 小时集中式讲解 8 质量状况分析及解决措施 6 月份所有质量人员、各部门主管 4 小时集中式讲解 9 基层员工素质提升7 月份车间员工8 集中讲解 10 管理层执行力提升培训8 月份所有管理人员8 集中讲解 11 计数抽样检验方法标准应用9 月份所有质量、技术和管理人员 3 小时集中式讲解 12 关键工序工艺控制常识10 月份本厂所有注塑车间操作人员 4 小时讲解和操作结合 13 内审实施培训11 月份各车间各部门主管 4 小时集中式讲解 14 年度质量总述12 月份总经理、各科室、车间主管 4 小时集中式讨论 专业资料

培训记录表 培训内容ISO9001:2008标准宣贯培训 时间地点会议室授课人 培训情况: 就ISO9000基础和术语、ISO9001:2008体系标准条款和要素相关要求,ISO9001:2008体系标准条款的理解与实际应用举例,以及ISO9001:2008体系标准要素的比较与区别。并每人发放一本ISO9000:2008标准及术语的教材。培训准时开始,应到人员准时出席。上课期间讲得精彩、明白,大家听 得仔细认真,整个会场气氛良好,不时还有互动。 记录人: 现场考核□业绩评价□其他 本厂各科室的主管以及中层以上管理人员通过此次咨询老师的专题讲座,各线主管对ISO9001:2008管理体系标准条款和要素相关要求 培 训有效性评价以及ISO9001:2008管理体系标准条款有可全新的认识,对自己分管 范围涉及的标准条款及即将编制的程序文件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更加有利于ISO9001:2008管理体系标准在基层的宣贯和运用。 评估人: 培训记录表 培训内容ISO9001:2008管理体系文件编写培训

院感培训计划和内容

院感培训计划和内容 一、共同培训内容:医师、护士、医技、管理、后勤人员均需掌握。(一)、职业道德规范、国家有关医院感染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度、标准等。 (二)、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目的、意义。 (三)、医院废物管理、锐器伤及其所致血液、体液传播疾病的预防二、各类人员培训的重点内容: (一)、医师: 1、医院感染概论(概念、暴发流行、内源性感染、微生态平衡)。 2、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及医院感染监测。 3、细菌耐药机制、抗感染药物合理应用与抗感染治疗新知识。 4、侵入性操作相关医院感染的预防。 5、无菌技术操作、消毒隔离常识、医院感染的预防。 (二)、护士: 1、医院感染管理的概念。 2、消毒、灭菌、隔离知识与进展及其在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中的应用;灭菌药械的合理使用与浓度监测。 3、重点科室的医院感染管理。 4、侵袭性操作相关医院感染的预防。 5、一次性无菌医疗用品的医院感染管理。 6、抗感染药物的合理应用、合理给药与毒副反应。

7、本科常见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 (三)、医技人员: 1、《医院感染管理规范(试行)》的相关内容。 2、本科室医院感染的特点与控制。 3、消毒剂合理应用与监测。 4、侵袭性操作相关医院感染的预防。 5、检验科临床微生物人员:临床微生物学(包括细菌和相应药物选择)与医院感染管理知识。 6、药剂科人员:抗感染药物的管理与合理应用,作用机制与毒副反应。 (四)、行政管理人员: 1、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及其理论的进展,本院、本管辖领域医院感染管理的要点、相关管理知识、管理方法。 2、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主管院长、医务科长、护理部主任应参加各级卫生行政部门组织的有关培训。 (五)、后勤人员: 1、各部门人员应掌握的共性知识: A、消毒、灭菌、隔离基本知识,消毒剂的选用,洗手知识。 B、医院各类物体表面的消毒和废物分类、转运、储存与处理。。 2、卫生员:消毒隔离基本知识,相关消毒药械的正确使用,清洁程序(如由洁至污,接触病人后洗手,保持工作服整洁与自身防护等)及清洁方法等

企业年度培训计划架构及内容

企业年度培训计划架构及内容 作为企业里专门从事人力资源开发工的培训管理员,对培训计划的制定应该不会陌生:不管是年度培训计划还是月度培训计划,甚至是针对某一特定的培训需求而制定的专项培训,培训计划在整个培训体系中都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然而,在企业中,还有许多的培训管理员对如何科学的制定培训计划还缺乏真正的认识,因而在组织培训的实施中,常常因培训计划的挂一漏万,使精心策划的、高质量的培训效果大打折扣。那么,我们如何用科学的方法来制定企业培训的培训划呢?下面,我将透过5w1h的原理,来规划企业培训计划的架构及内容。 所谓5w1h,是指以why(为什么?)、who(谁?)、what(培训的内容是什么?)、when(什么时候、时间?)、where(在哪里?)、how(如何进行)等六个单词的第一个字母组成的5w1h。如将其所包含的内涵对应到制定培训计划中来,即要求我们明确:我们组织培训的目的是什么?(why),培训的对象是谁?并由谁负责?授课讲师是谁?(who),培训的内容如何确定?(what)、培训的时间、期限有多长?(w hen)、培训的场地、地点在何地?(where)以及如何进行正常的教学(how)等六要素,这六个要素所构成的内容就是组织企业培训的主要依据。 1、培训的目的(why) 培训管理员在进行培训前,一定要将明确培训的真正目的,并且要将培训的目的与公司的发展、员工的职业生涯紧密的合起来,这样,可以使我们培训项目的培训效果更有效,针对性也更强。因此,我们在组织一个培训项目的时候,一定要很清楚的知道此次培训的目的,并且还需要用简洁、明了的语言将它描述出来,以成为我们培训的纲领。 2、培训的负责人(who) 负责培训的管理员,虽然依企业的规模、行业及经营者的经营方针、策略不同而归属的部门各有不同,但大体上,规模较大的企业,一般都设有负责培训的的专职部门,如训练中心等,来对公司的全体员工进行有组织、有系统的持续性训练。因此,当我们在设立某一培训项目时,就一定要明确具体的培训负责人,使之全身心的投入到培训的策划和运作中去,避免出现培训组织的失误。另外,在遴选培训讲师时,如公司内部有适当人选时要优先聘请,如内部无适当人选时,再考虑聘请外部讲师。受聘的讲师必须具有广泛的知识、丰富的经验及专业的技术,才能受到受训者的信赖与尊敬;同时,还要有卓越的训练技巧和对教育的执着、耐心与热心。 3、培训的对象(who) 人力资源开发的培训对象,可依照阶层别(垂直的)及职能别(水平的)加以区分。阶层别大致可分为普通操作员级、主管级及中、高层管理级;而职能别的培训又可以分为生产系统、营销系统、质量管理系统、财务系统、行政人事系统等项目。我们在组织、策划培训项目时,首先应该决定培训人员的对象,然后再决定培训内容、时间期限、培训场地以及授课讲师。培训学员的选定可由各部门推荐,或自行报名再经甄选程序而决定。

环境管理体系培训内容

第二章环境管理体系 --ISO14001与ISO14004 本章提要: 本章对ISO14001和ISO14004做重点介绍,以帮助读者较全面地了解环境管理体系要素与运行模式。 其中主要包括: 两个标准的内涵、要点、实施的意义; 在ISO14000系列标准中的作用; 两个标准的区别与联系。 14、ISO14001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ISO14001中文名称是环境管理体系-规范及使用指南,于1996年9月正式颁布。 ISO14001是组织规划、实施、检查、评审环境管理运作系统的规范性(见图2-1),该系统包含五 大部分,17个要素。五大部分内容概括如下: 五大部分是指:①环境方针 ②规划 ③实施与运行 ④检查与纠正措施 ⑤管理评审 这五个基本部分包含了环境管理体系的建立过程和建立后有计划地评审及持续改进的循环,以保证 组织内部环境管理体系的不断完善和提高。 17个要素是指:1. 环境方针 2. 环境因素 3. 法律与其他要求 4. 目标和指标 5. 环境管理方案 6. 机构和职责 7. 培训、意识与能力 8. 信息交流 9. 环境管理体系文件编制 10. 文件管理 11. 运行控制 12. 应急准备和响应 13. 监测 14. 违章、纠正与预防措施 15. 记录

16. 环境管理体系审核 17. 管理评审 表2-1给出环境管理体系的一级要素和二级要素图表。 15、ISO14001适用于哪些组织? ISO14001适用于任何有下列愿望的组织: ①实施、保持并改进环境管理体系; ②使自己确信能符合所声明的环境方针; ③向外界展示这种符合性; ④寻求外部组织对其环境管理体系的认证、注册; ⑤对符合本标准的情况进行自我签定和自我声明。 有上述愿望的组织都可以通过实施ISO14001建立一个结构化的管理体系并予以实施,将其纳入全部 管理活动中以保持符合法律与方针的要求。 应当说明的是ISO14001是一个框架性标准,而没有对组织的环境提出绝对性要求。组织可根据自身 情况,考虑在整个组织中或仅在其中某些部门采用该标准。 16、“组织”的涵义是什么? “组织”是ISO14000系列标准常用词汇,在标准文本中多次出现, ISO14001-3.12节对“组织”所下

(完整版)2018年度培训计划及培训记录

2018年度培训计划 编制时间:2018年1月5日

关于组织员工进行公司管理制度培训学习的通知 公司各机关部室、各项目部: 为了规范公司管理体系,建立责权明确、管理科学的公司运行机制,提高企业执行能力,经公司总经理例会研究决定,对全体员工进行一次系统化的管理制度培训学习活动。要求各部门负责人带头落实,做到集中学习与课外自学相结合的学习方式,积极参与此次培训学习活动。 此次培训学习活动具体安排如下: 一、培训小组: 组长:陈佩 副组长:方志刚、计文胜 成员:周国荣、何文兵 二、培训对象:公司全体员工 三、培训内容:公司各项管理制度; 四、培训时间:每周六上午9点一11点(直至所有内容培训完毕): 五、培训地点:公司会议室; 六、培训纪律:准时签到,不得缺席,特殊情况需向总经理 请假批准,无故缺席罚款200元:学习后每人需整理培训心得体会并上报: ****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2018年1月10日

关于举办岗位安全知识培训通知 公司各机关部室、各项目部: 近期我市及部分省市相继发生了多起重特大事故,造成了重大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教训惨痛。为了认真汲取教训,坚决预防和遏制群死群伤事故发生,使全体员工能懂得岗位安全知识和正确掌握及逃生方法,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和谐稳定,经公司安委会决定:于2018年4月25日下午2:30在公司会议室举办消防安全知识培训。届时请公司各领导、各部门员工、项目部全体管理人员安排好各自的工作,准时参加!随后将在各个项目部轮流举办此培训活动,时间另行安排! ****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2019年4月23日

关于举办消防安全知识培训通知 公司各机关部室、各项目部: 近期我市及部分省市相继发生了多起重特大火灾事故,造成了重大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教训惨痛。为了认真汲取教训,坚决预防和遏制群死群伤火灾事故发生,使全体员工能懂得消防安全知识和正确掌握、使用消防及逃生方法,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和谐稳定,经公司安委会决定:于2018年7月25日下午2:30在公司会议室举办消防安全知识培训,聘请省消协专家授课。届时请公司各领导、各部门员工、项目部全体管理人员安排好各自的工作,准时参加!随后将在各个项目部轮流举办此培训活动,时间另行安排! ****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2019年7月23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