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资产减值准则发展

探析资产减值准则发展
探析资产减值准则发展

探析资产减值准则发展

王静,张进军

(山东建筑大学商学院,山东济南250101)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新的生产要素和经济概念参与进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绩效评价活动之中。会计作为记录经济活动事项、反映经营活动结果的载体,为满足经济发展的需求也在不断的改进之中。资本市场化、企业公司化、经营权与所有权的分离,促使人们对会计规范性和有用性提出更高的要求,基于稳健性和真实性原则,资产减值损失这一概念被提出并逐渐成为会计理论界的一个热点问题。本文从这一准则的提出,发展变革与演变入手,分析在现实应用中出现的问题,进一步提出其发展和变革方向。

关键字:资产减值;发展与变革;建议

引言

我国经济与世界接轨也促使我国会计理论趋同国际会计准则,但是我国现代经济起步时间远落后西方国家,加上经济体制的不同,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接轨的同时,也保存着自己的特色。资产减值准则的提出,具体改革都是围绕着会计基本原则展开的,尤其是真实性与稳健性原则。面对经济改革步伐加快,我们透过资产减值的发展历程寻找规律率,对这一准则的未来进行展望,使其更好的为我国经济的发展提供服务。

一、资产减值概念的提出

资产是企业过去的交易或事项所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控制、未来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流入的资源。资产是以企业在购进时支付的货币资金或是付出非货币资产的市价入账的。由于社会经济的不确定性以及货币时间价值、资产定价模型等概念的出现,使得资产原值减去折旧无法与资产评估价值相匹配,往往存在高估资产、高估收益现象,这就造成财务报表无法真实的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与经营成果,随后资产减值准则被学者提出。资产减值,是指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判断其是否发生减值,就是将账面价值与可收回金额对比,若可收回金额低于账面价值,则说明资产发生了减值,应计提减值准备。

二、资产减值的发展与演变

1992年,市场经济体制逐渐成形,财政部根据当时经济的需求颁布《股份制试点企业会计制度》,该制度首次提出减值准备概念,但是使用范围仅限于A股公司的应收账款账户,其计提比例也限制在0.3%~0.5%之间。1998年,财政部再次颁布《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扩大了A股上市公司的资产减值计提范围,增加了存货、短期投资、长期投资三个账户。1999年,财政部再次发布文件,计提减值准备的公司扩大到所有的股份公司。2000年年末,《企业会计制度》规定计提的减值损失可以在以后年度转回,但不得超过计提数,并且再次扩大计提范围,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在建工程和委托贷款在有减值迹象时均可以计提减值准备。2006年2月,财政部颁布《企业会计准则》,准则再次对减值准备进行修改,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其他长期资产一经计提减值,在以后年度不得转回,这条修改成为减值准备的重点。

资产减值准备的提出、修订都是为了克服本身的局限性,防治企业利用减值准备缺点进行利润操纵,完善我国会计体系,更好的服务我国经济的发展。

三、资产减值损失存在的问题

资产减值的最初提出以及从“四项减值准备”到“八项减值准备”的发展是基于稳健性原则,但是随着实际应用,为封堵企业人员利用资产减值规则进行盈余管理,学者又侧重其真实性原则,规则设计时限制计提比率、限制转回金额、限制转回范围。纵观资产减值发展历程,我们不难看出,资产减值一直处于被动局面。资产减值的每次修订都是迫于现实情况,

而且修订后的结果往往是增加一种属性的强度而损害了另一个属性的强度。我们就目前财政部颁发的会计准则为依据,对其中的资产减值准则进行分析,探讨目前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1、资产减值确认和计量存在的问题

造成资产减值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准则给出的确认减值发生的迹象也都是定性的,并没有给出定量的指标,在确认是否发生减值时就更加依赖相关人员的主观意向,因此就给企业人员提供一个操纵利润的口径。

企业在计量减值时,往往依赖的是可收回金额与账面价值二者之间的关系。账面价值是可以从企业账簿中寻找到依据,但是可收回金额是按照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与预计现金流量现值孰高来确定的。这两个指标在现实中的计量是有较难度的。公允价值的确认就有三种确认方法:1、有销售合同的,按照合同价;2、无销售合同的,有活跃市场的按照市场价;

3、不满足上述条件的,估计公允价值。企业人员完全可以创造相应的条件,在确认减值时在上述三种条件中进行选择,并且在条件框架之内,也可以人为的虚造资产价格,达到调控利润的目的。未来现金流量现值,未来的外部经济环境、产品的生命周期、企业的自身经营状况都是不确定的,以一种假设方式确定的未来现金流量只能提供给一个可能的数据,无法与真实情况相匹配,更何况未来情况的预测是受个人认识和主观影响的,这也给企业人员留有一个操纵利润弹性空间。

2、资产组确认存在的问题

资产组概念的引入是新准则的一大变化。资产组是指企业可认定的最小资产组合,其产生的现金流入应当基本上独立于其他资产或资产组。其确认时,主要考虑两大因素:1、产生的现金是否独立于其他资产和资产组,这是关键性因素。2、管理层对其监控方式、使用和处置决策方式等。当企业难以对单项资产确定可收回金额时,就要以资产组为基础确认可收回金额,计提资产减值损失。资产组定义、确认因素、计提和分摊方式都有很大的主观因素融入在里面,没有一个确定的衡量标准,以资产组为基础计提的资产减值会因企业管理理念、管理人员的不同而不同。在某些现实情况下,企业管理人员可能会因为个人利益或是企业利益通过这个口径对企业进行盈余管理。

3、资产减值不得转回存在的问题

新准则的令一大特点是限制了部分计提减值损失的资产在以后年度的转回。具体科目包括: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模式计提减值的投资性房地产、固定资产、生产性生物资产、无形资产、商誉、探明石油天然气矿区权益和井及相关设施,不得转回减值的均是非流动资产类,那些流动资产类减值仍然可以在计提限额内转回。资产减值产生的基本出发点是稳健性原则,但是新准则限制减值的转回,企业管理者可能出于长期考虑,并不基于稳健性,在特殊时期不计或少计减值,达到特殊目的,这就无法确定减值准则的稳健性属性。再一点就是,减值准备不可转回违反了会计理论的令一大原则——真实性原则,在市场经济情况下,部分资产的公允价值或未来现金流量现值随着宏观经济政策而上下波动的,资产减值一旦计提不能转回,也就是说资产计提减值后的账面价值一旦低于其实际价值,就无法回归,就不能在财务报告中真实的反映资产的价值。

即使资产减值不能转回,其对以后年度的损益也是有很大影响的。由于资产减值计提后,直接影响以后年度计提折旧的基础,如果计提的减值在资产实际价值恢复时没能及时调整过来,那么以错误数据计提的折旧也是不真实的。以偏低的账面价值计提的折旧是偏低的,那么就间接的虚增了当期的利润,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稳健性原则。

四,资产减值未来发展和改革的建议

减值准备的多次修订,给我们的启示是具体的规则在经历一段实践检验后,应该分析在运用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的对具体规则进行修改,以堵住规则本身局限性带给企业管

理人员的操纵盈余的漏洞,这样才能使规则不断的完善。针对现行准则,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措施。

1、完善具体规则,提升会计人员素质

判断一项资产是否发生减值,仅仅依据现行准则给出的减值迹象判断标准是不能量化减值情况的,在定性判断的基础上,还需要增加一些定量的判断标准,以辅助相关人员进行标准化的判断,即对资产减值进行多方面的定量,对减值迹象的判断标准进行详细的定量规定,尽可能的缩小相关人员的判断弹性空间和可控空间,统一判断减值迹象的标准。

在判断是否发生减值、计算可收回金额时都需要大量的职业判断,这就对会计人员的个人职业素养提出较高的要求。会计人员应该严格按照会计职业规范,站在客观的立场,以事实为依据,对减值进行职业的判断。

2、合理确定资产组

能否合理确定资产组将直接影响减值计提的准确性。在减值准则中不仅要对资产组给出定义,还要对如何划分资产组提出详细的规范和划分依据,同时规定资产组在确定时不能仅仅有管理人员参与,还要有资产生产商、专业人员以及一线的生产工人共同参与,高级管理人员要全面了解资产的同质性,合理的划分资产组。

3、资产减值应有条件的转回

允许减值转回,但要对其转回的条件做出严格的规范,在做转回处理时,不仅要提供减值恢复迹象的证据,还要提供以前年度计提减值的依据,两者进行对比,看是否能给出计提、恢复减值会计处理的合理解释,一旦不能做出合理的解释,就要追究是恢复处理还是以前年度计提不合理,必要时进行追溯调整。在做资产减值恢复处理时,我们可以通过改进会计处理方法来保证在不影响当期损益的情况下反映资产的真实价值,如将恢复的减值通过资本公积科目做账。

4、加强外部监督,确保减值计提合理

加强外部力量对减值计提者的监督。仅仅有合理和科学的计提依据是不能保证减值准则能够在企业中得到应用,只有外部的力量能够介入、监督并配合一定的惩罚力度才能够保证减值准则等够得到有效的实施。由于减值准则在我国实施时间短,机制尚不成熟,而且减值也往往成为企业管理者进行盈余管理的一个重要工具,我们可以要求企业定期对减值的计提和恢复进行检查,整理相关资料,以备外部监管部门的检查。

参考文献

[1]芦茂季.浅析新资产减值准则[J].财会研究,2010,(15):28-30

[2]谢文丹,李永臣.资产减值不得转回的规定与会计信息质量的关系[J].会计之友,2011,(9),105-106

[3]苏珊.资产减值损失转回的研究[J].财会研究,2011,(17),39-41

[4]李星,资产减值准则实务操作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财会研究,2010,(20),40-42

以客户为中心理念解析

以客户为中心理念解析 一、概述 (一)什么是客户 所谓“客户”就是需要服务的对象,可分为外部客户和内部客户。 其中,外部客户指那些需要服务但不属于企业员工的社会群体和个体。 内部客户则是指工作流程的下一道工序,自己是前一道工序的客户,而下一道工序则是自己的客户,只有每个部门、每个岗位都把自己的客户服务好,最后面对终端客户的时候才能提供优良的服务。

(二)什么是“以客户为中心” 以客户为中心,对外,就是要围绕客户来开展我们的工作,审视我们的理念、战略、价值观、制度、言行、产品、服务等,不断提高客户的满意度和忠诚度,使客户认同我们的产品和服务。 对内则是倡导责任意识和价值创造,精益求精做好本职工作,为服务对象提供更好的劳动成果。 以客户为中心就是要获得客户的认同,尽一切努力实现应尽职责。 (三)为什么要“以客户为中心” 随着企业竞争环境的变化,企业所面临的市场竞争无论在广度还是深度上都在进一步扩大,竞争的观念逐渐由以利润为导向发展到以客户为导向、保持持续竞争力为导向。 低成本、高质量的产品不足以保证企业立于不败之地,如何有效地避免的流失,强化企业与客户的关系已成为竞争的方向和标准。 客户成为生存之本、发展之基。客户资源无疑已经成为企业最重要的战略资源之一。拥有客户就意味着企业拥有了在市场中继续生存的理由,而留住客户是企业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泉。 (四)对“以客户为中心”经营理念的诠释 企业如何通过企业战略、企业文化、组织结构等的变革,适应、满足客户不断变化的需求和期望,是“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模式需要解决的最根本问题。 反映在运营层面,企业迫切需要解决如何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管理好当前客户关系的前提下,更快、更好地预测、满足客户多变的需求和期望。 我认为“以客户为中心”理念,主要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 一、坚持“客户导向”。

上市公司资产减值准则执行情况分析

上市公司资产减值准则执行情况分析 简介:摘要:财政部2006年底颁发的《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规定,企业应当在资产负债表日判断资产是否存在可能发生减值的迹象。企业应于每年年度终了,对各项资产进行全面检查,合理地预计各项资产可能发生的损失,对可能发生的各项资产损失计提资产减值准备。资产存在减值迹象的,应当估计其可收回金额。本文从我国实施新会计准则以来上市公司的资产减值运用实际情况分析,分析其发展路程、存在问题及解决思路。 关键词:上市公司,资产减值准则,资产减值 资产(包括单项资产和资产组)的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称之为“资产减值”。其中,“资产组”,是指企业可以认定的最小资产组合,其产生的现金流入应当基本上独立于其他资产或者资产组产生的现金流入。财政部2006年底颁发的《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规定,企业应当在资产负债表日判断资产是否存在可能发生减值的迹象。因企业合并所形成的商誉和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无论是否存在减值迹象,每年都应当进行减值测试。即企业应于每年年度终了,对各项资产进行全面检查,合理地预计各项资产可能发生的损失,对可能发生的各项资产损失计提资产减值准备。资产存在减值迹象的,应当估计其可收回金额。该准则还对不同资产的减值适用不同的准则规定如下:(1)存货的减值,适用《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2)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的减值,适用《企业会计准则第3号——投资性房地产》。(3)消耗性生物资产的减值,适用《企业会计准则第5号——生物资产》。(4)建造合同形成的资产的减值,适用《企业会计准则第15号——建造合同》。(5)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减值,适用《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6)融资租赁中出租入未担保余值的减值,适用《企业会计准则第21号——租赁》。(7)《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规范的金融资产的减值,适用《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8)未探明石油天然气矿区权益的减值,适用《企业会计准则第27号——石油天然气开采》。企业通过计提资产减值准备,使得企业资产真正符合资产定义的要求。资产是指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并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资源,该资源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企业在进行会计核算时,应当保持必要的谨慎,充分估计到各种风险和损失,不高估资产或收益,也不少计负债或费用。资产减值会计也为资产的真实价值提供了量度。会计上对资产的减值情况进行确认、计量和披露的核算方法,其实质是用价值计量代替成本计量,并将账面金额大于价值部分确认为资产减值损失或费用。资产计量接近真实价值,有助于信息使用者投资决策。 我国上市公司的资产减值运用到目前为止可分为四个阶段:一是在《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中,自1998年开始,要求境外上市公司、香港上市公司、在境外发行外资股的公司计提“四项准备”,即坏账准备、短期投资跌价准备、存货跌价准备、长期投资减值准备。对其他上市公司可按此规定执行,而对非上市公司仅要求计提坏账准备。二是1999年发布的《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有关会计处理问题补充规定》将四项减值准备的使用范围扩大到所有股份有限公司。三是从2001年起在股份有限公司范围内执行的《企业会计制度》中,把“四项准备”扩大到“八项准备”,增加了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无形资产减值准备、在建工程减值准备、委托贷款减值准备。并规定:从2001年1月1日起,企业应当定期或者至少于每年年度终了,对各项资产进行全面检查,并根据谨慎性原则的要求,合理地预计可能发生的损

资产减值准则的实施对上市公司的影响

资产减值准则的实施对上市公司利润的影响 摘要 2006年2月15日,我国财政部颁布了新企业会计准则,该体系由一项基本会计准则和38项具体会计准则组成。新准则体系中单列了《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以下简称《资产减值》准则)以更好地提高会计信息质量、规X 企业会计行为,体现了我国会计准则和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本文先从资产减值的会计基本理论入手,对资产减值会计的确认、计量和披露进行了阐述,并结合相关上市公司数据的对比,分析了该准则的执行情况及影响。通过在数据的分析中发现:个别上市公司在使用旧准则时,利用资产减值为其虚增利润,粉饰报表;而新《资产减值》准则虽减少了上市公司进行盈余操纵的空间,但并没有完全封住上市公司操纵盈余的闸门。文章最后,根据上述发现,按现时情况提出了如何更好的防止上市公司在资产减值方面操纵利润的若干浅见。 关键词:资产减值,上市公司,案例分析,利润操纵,不足和建议

The Impact of New Assets Impairment Accounting Standard’s Execution on Listed panies’ Earnings Abstract At the beginning of2006,China’s Department of Finance announced the new“Accounting Standards for Business Enterprises”, which includes a single standard for the accounting of impairment of assests. CAS 8 stipulates that,when the impairment of assets is recognized,it cannot be flushed.This aims to prevent those enterprises using the impairment allowance to adjust their profit.To reflect the financial position and the result of operation of the panies fairly,theprinciple of allowance for impairment assets obeys the fundamentals of wariness,but itis different in reality.Because of some inherent premise and restriction of the securitymarket,panies which using the policy adjust to profits make the problem ofaccounting information even worse.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recognition, measurement and disclosure of accounting for asset impairment in view of basic accounting theory.Then we draw the conclusion that ratio of every impairment allowance item decreased as thedecreasing of asset's liquidity by the analysis of the execution of asset impairment accounting policy in the listed panies. By analyzing those problemswhich we found when studying those listed panies, we draw some suggestions toimprove China’s assets impairment accounting standard and its applications. Key Words:Accounting for the impairment of assets,Listed pany ,Case analysis,Earnings management ,Accounting Regulations,Insufficiency and Suggestion

以客户为中心理念解析精品

【关键字】活动、设计、方案、建议、意见、情况、方法、条件、动力、前提、成就、成绩、会议、质量、模式、行动、问题、战略、系统、有效、主动、继续、充分、尽快、良好、优良、快速、持续、合作、沟通、执行、保持、提升、统一、发展、建设、建立、制定、提出、发现、了解、研究、关键、意识、思想、成果、根本、精神、基础、需要、素质、环境、竞争力、途径、职能、资源、能力、需求、制度、办法、标准、规模、结构、方针、任务、诉求、反 以客户为中心理念解析 一、概述 (一)什么是客户 所谓“客户”就是需要服务的对象,可分为外部客户和内部客户。 其中,外部客户指那些需要服务但不属于企业员工的社会群体和个体。 内部客户则是指工作流程的下一道工序,自己是前一道工序的客户,而下一道工序则是自己的客户,只有每个部门、每个岗位都把自己的客户服务好,最后面对终端客户的时候才能提供优良的服务。 (二)什么是“以客户为中心” 以客户为中心,对外,就是要围绕客户来开展我们的工作,审视我们的理念、战略、价值观、制度、言行、产品、服务等,不断提高客户的满意度和忠诚度,使客户认同我们的产品和服务。

对内则是倡导责任意识和价值创造,精益求精做好本职工作,为服务对象提供更好的劳动成果。 以客户为中心就是要获得客户的认同,尽一切努力实现应尽职责。 (三)为什么要“以客户为中心” 随着企业竞争环境的变化,企业所面临的市场竞争无论在广度还是深度上都在进一步扩大,竞争的观念逐渐由以利润为导向发展到以客户为导向、保持持续竞争力为导向。 低成本、高质量的产品不足以保证企业立于不败之地,如何有效地避免的流失,强化企业与客户的关系已成为竞争的方向和标准。 客户成为生存之本、发展之基。客户资源无疑已经成为企业最重要的战略资源之一。拥有客户就意味着企业拥有了在市场中继续生存的理由,而留住客户是企业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泉。 (四)对“以客户为中心”经营理念的诠释 企业如何通过企业战略、企业文化、组织结构等的变革,适应、满足客户不断变化的需求和期望,是“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模式需要解决的最根本问题。 反映在运营层面,企业迫切需要解决如何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管理好当前客户关系的前提下,更快、更好地预测、满足客户多变的需求和期望。 我认为“以客户为中心”理念,主要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 一、坚持“客户导向”。 在战略规划和组织管理上围绕客户展开;尤其是在市场竞争战略、组织架构设置、绩效衡量、产品开发、工作流程设计等方面,坚持客户导向。 二、力争“客户满意”。 对客户实施“全过程管理”,规范服务标准和服务流程,提高服务能力和服务质量,最终提高客户忠诚度。

#新旧会计准则固定资产减值相关规定

新旧会计准则固定资产减值相关规定 2006-11-9 8:39何瑛李多顺【大中小】【打印】【我要纠错】新准则对资产减值损失转回的限制,大大收缩了“资产减值转回”虚增利润的弹性空间,将会使报表信息更加客观真实 由于我国现行会计准则和制度未明确资产减值的确认标准,导致在会计实务中可操作性较差。2006年新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以下简称“资产减值准则”)对资产减值又进行了一些新的修订。下面笔者就新旧会计准则有关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规定进行比较分析和探讨。 一、资产减值的认定标准分析比较 2000年《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企业应当定期或者至少于每年年底终了对各项资产进行全面检查,并根据谨慎性原则的要求,合理地预计各项资产可能发生的损失,对可能发生的各项资产损失计提资产减值准备。”没有对资产减值的认定标准做出具体规定。2002年《企业会计准则——固定资产》也未明确资产减值的确认标准,导致在会计实务中可操作性较差。 而2006年资产减值准则规定:“企业应当在会计期末判断资产是否存在可能发生减值的迹象。”这些迹象包括:1.资产的市价当期大幅度下降,其跌幅明显高于因时间的推移或者正常使用而预计的下跌;2.企业经营所处的经济、技术或者法律等环境以及资产所处的市

场在当期或者将在近期发生重大变化,从而对企业产生不利影响;3.市场利率或者其它市场投资回报率在当期已经提高,从而影响企业计算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的折现率,导致资产可收回金额大幅度降低;4.有证据表明资产已经陈旧过时或者其实体已经损坏;5.资产已经或者将被闲置、终止使用或者计划提前处置;6.企业内部报告的证据表明资产的经济实效已经低于或者将低于预期,如资产所创造的净现金流量或者实现的营业利润(或者损失)远远低于(或高于)预计金额等;7.其他表明资产可能已经发生减值的迹象。 通过对这几条判断资产减值标准的分析,我们可以归纳出资产减值的三种确认标准:1.永久性标准,即对在可预见的未来不能恢复的资产减值给予确认,这个标准虽然避免了确认暂时价值波动形成的损失,但需要会计人员对暂时减值和永久减值进行判断;2.经济性标准,即在资产负债表日若资产账面价值低于可回收金额则确认其减值,它能如实反映资产负债表日资产的价值,避开了采用职业判断区分资产减值类型的难题,便于操作;3.可能性标准,即要求对可能的资产减值予以确认,其目的主要在于和历史成本保持一致,避免对不必要减值损失的确认。 二、固定资产减值计量的分析比较 对于计提多少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实质是固定资产减值的计量问题。而确定固定资产可收回金额,是正确选择资产减值计量属性、合理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关键因素。2002年实行的《企业会计准

新准则下资产减值的比较分析

新准则下资产减值的比较分析 [摘要]我国财政部2006年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就准则相比与国际会计准则基本实现了趋同,但在资产减值损失是否可以转回上却存在着实质性差异。本文将对新准则资产减值准则与就准则及国际会计准则进行纵向及横向比较分析。 [关键词]新准则资产减值准备国际准则 在市场经济环境中,企业的经营活动处处充满了风险和不确定性。资产减值和企业破产倒闭随时可能发生。自2006年2月 15日财政部公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资产减值准备变革成为理论界关注的焦点。 一、新准则下资产减值准备的相关变化 新准则较之财政部2000年发布的《企业会计制度》(以下简称旧准则)关于资产减值的准则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资产减值范围不同 在新准则中规定计提八项资产减值准备初步建立了资产减值的理念及其确认和计量原则,对资产减值作了较详细的规定,适用的资产范围主要是上市公司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对子公司、联营公司和合营的长期股权投资等,其他资产的减值规定由相应的企业具体会计准则规定。 2.可能发生减值资产的认定不同 新准则规定在资产负债表日是否必须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应当首

先取决于资产是否存在减值迹象,且资产只有在存在减值迹象的情况下,才要求估计其可收回金额。新准则在减值测试的时点上明确了资产负债表日,规定上市公司应当在资产负债表日判断资产是否存在可能发生减值的迹象,因上市公司合并所形成的商誉和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无论是否存在减值迹象,每年都应当进行减值测试。 3.资产可收回金额的计量不同 在旧准则规定可收回金额是指资产的销售净价与预期从该资产的持续使用和使用寿命结束时的处置中形成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两者之中的较高者。新准则规定资产存在减值迹象的,应当估计其可收回金额。细化了确定公允价值和计算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的指南,可收回金额应当根据资产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与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两者之间较高者确定。处置费用包括与资产处置有关的法律费用、相关税费、搬运费以及为使资产达到可销售状态所发生的直接费用等。 4.资产减值损失不得转回 在旧准则规定企业计算的当期应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金额如果高于已提资产减值准备的账面余额,应按其差额补提减值准备;如果低于已提资产减值准备的账面余额,应按其差额冲回多提的资产减值准备,但冲减的资产减值准备,仅限于已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的账面余额。新准则规定资产减值损失一经确认,在“以后会计期间不得转回”。这样利用减值准备调节利润的上市公司失去了操纵手段。可以有效规避某些可能发生的通过资产减值计提和转回来恶意操纵利润的现象。

以顾客为中心的经营理念

以顾客为中心的经营理念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1·领导和经营战略 1·1以顾客为中心的经营理念 1·1·1组织应建立以顾客为中心的经营理念,引导组织追求卓越。 中建一局(集团)四公司始终把顾客的要求放在第一位,建立了以顾客为中心的经营理念:“用户第一、客户至上、以诚取信、服务为荣”,并树立以用户完全满意为企业追求目标的市场观念:“今天的质量是明天的市场,企业的信誉是无形的市场,用户的满意是永恒的市场”,并向顾客做出了服务承诺:“至诚至信的完美服务,百分之百的用户满意。” 公司自1996年在中国建筑业首家成立用户服务部,并实施用户满意战略。用户满意战略(Customer Satisfaction,简称CS)以用户为中心,运用科学的方法调查测量并分析用户对自己产品和服务的满意程度,并据此不断改进和完善企业的产品、生产、营销、服务和企业文化,以实现用户获得满意、企业效益增加市场扩大的一种经营战略。通过实施用户满意战略,健全用户服务体系,不断提升企业在各层面对用户服务的意识和保证能力。 用户服务工作贯穿于整个建筑产品生命周期的全过程,包括开发设计、材料设备选型、施工全过程、售后保修服务、设备维护等方方面面;从项目开始(前伸到项目前期策划)到项目终结(后延到项目结束后维护管理),全面了解和分析业主需求,掌握为业主服务内容,制定为业主服务原则和质量标准,达到业主服务效果和目的,提高用户满意度,最终实现企业的最佳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1·1·2组织的经营理念为全体员工认识、理解,并在组织内部得到充分体现。 公司领导层为了深入贯彻“用户第一、客户至上、以诚取信、服务为荣”的经营理念,首先通过公司报刊(《基石》、《思创》等)、电视台、网络等渠道广泛宣传,并以知识竞赛、问卷等形式,使公司的每一个员工都能够深入了解。 同时,基于以顾客为中心的经营理念,公司确立了独具特色的用户服务模式,即:“前期策划服务,过程精品服务,售后满意服务,后期延伸服务”,依此模式运作,实施用户满意战略,企业的经营战略、质量管理、技术管理、项目管理等目标系统以用户满意为中心,体现“不断提高用户满意度”的方针。企业文化包括职业道德、行为规范、价值观念、员工素质的塑造中都渗透“一切让用户满意”的理念,以“用户满意”为宗旨实施管理创新,以实现用户获得满意、企业效益增加市场扩大的“双赢”目标。 建立“前期策划服务、过程精品服务、售后满意服务、后期延伸服务”的用户服务保障体系。 1、前期策划服务: 协助业主进行工程前期有关组织工作的具体运作。 帮助业主对投资立项,市场前景的可行性分析。 帮助业主进行规划报批,办理有关手续等工作。 帮助业主协调周边及地方关系。 为业主提供进行图纸设计,编制专业施工方案等技术性服务。 2、过程精品服务: 实施精品工程生产线,创造精品工程,实现用户满意。 施工准备和各项方案的制定,考虑用户需要和利益,满足用户潜在的需求施工中对用户提出的要求,做出承诺后一定准时办到。

资产减值准则执行情况分析

资产减值准则执行情况分 析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was revised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13, 2020

上市公司资产减值准则执行情况分析 简介:摘要:财政部2006年底颁发的《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规定,企业应当在资产负债表日判断资产是否存在可能发生减值的迹象。企业应于每年年度终了,对各项资产进行全面检查,合理地预计各项资产可能发生的损失,对可能发生的各项资产损失计提资产减值准备。资产存在减值迹象的,应当估计其可收回金额。本文从我国实施新会计准则以来上市公司的资产减值运用实际情况分析,分析其发展路程、存在问题及解决思路。 关键词:上市公司,资产减值准则,资产减值 资产(包括单项资产和资产组)的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称之为“资产减值”。其中,“资产组”,是指企业可以认定的最小资产组合,其产生的现金流入应当基本上独立于其他资产或者资产组产生的现金流入。财政部2006年底颁发的《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规定,企业应当在资产负债表日判断资产是否存在可能发生减值的迹象。因企业合并所形成的商誉和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无论是否存在减值迹象,每年都应当进行减值测试。即企业应于每年年度终了,对各项资产进行全面检查,合理地预计各项资产可能发生的损失,对可能发生的各项资产损失计提资产减值准备。资产存在减值迹象的,应当估计其可收回金额。该准则还对不同资产的减值适用不同的准则规定如下:(1)存货的减值,适用《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2)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的减值,适用《企业会计准则第3号——投资性房地产》。(3)消耗性生物资产的减值,适用《企业会计准则第5号——生物资产》。(4)建造合同形成的资产的减值,适用《企业会计准则第15号——建造合同》。(5)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减值,适用《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6)融资租赁中出租入未担保余值的减值,适用《企业会计准则第21号——租赁》。(7)《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规范的金融资产的减值,适用《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8)未探明石油天然气矿区权益的减值,适用《企业会计准则第27号——石油天然气开采》。企业通过计提资产减值准备,使得企业资产真正符合资产定义的要求。资产是指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并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资源,该资源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企业在进行会计核算时,应当保持必要的谨慎,充分估计到各种风险和损失,不高估资产或收益,也不少计负债或费用。资产减值会计也为资产的真实价值提供了量度。会计上对资产的减值情况进行确认、计量和披露的核算方法,其实质是用价值计量代替成本计量,并将账面金额大于价值部分确认为资产减值损失或费用。资产计量接近真实价值,有助于信息使用者投资决策。 我国上市公司的资产减值运用到目前为止可分为四个阶段:一是在《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中,自1998年开始,要求境外上市公司、香港上市公司、在境外发行外资股的公司计提“四项准备”,即坏账准备、短期投资跌价准备、存货跌价准备、长期投资减值准备。对其他上市公司可按此规定执行,而对非上市公司仅要求计提坏账准备。二是1999年发布的《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有关会计处理问题补充规定》将四项减值准备的使用范围扩大到所有股份有限公司。三是从2001年起在股份有限公司范围内执行的《企业会计制度》中,把“四项准备”扩大到“八项准备”,增加了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无形资产减值准备、在建工程减值准

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

单项选择题 按照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下列资产确认减值损失后可以转回的是(存货)。 按照资产减值准则的规定,资产减值损失的计提基础是(单项资产或资产组)。 对发生减值的资产确认资产减值损失,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对企业的影响是(既影响财务状况,又影响经营成果)。 根据资产减值准则,企业为固定资产计提的减值准备只有在(资产被处置)时才可转出。 根据资产减值准则,预计资产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时除了要考虑预计未来现金流量和折现率之外,还应考虑(资产的使用寿命)。 根据资产减值准则,资产减值的对象不应包括(金融资产)。 某项无形资产采用直线法摊销。期末该无形资产计提减值准备后,在未来期间每年的摊销额与上一年相比会(减少)。 期末,企业应当将“资产减值损失”科目余额转入(“本年利润”)科目。 企业合并所形成的商誉每年都应进行减值测试,商誉应当结合(与其相关的资产组或资产组组合)进行减值测试。 企业确认资产减值损失时,应借记的会计科目是(资产减值损失)。 认定资产组的最关键因素是(资产组能否独立产生现金流入)。 下列关于资产组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企业不能够以资产组为基础估计可收回金额)。 下列关于资产组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资产组的认定应当以资产组的产出是否独立于其他资产或者资产组的产出为依据)。下列项目中,通常可以认定为一个资产组的是(负责生产产品零部件的车间和负责组装产品并销售产品的车间)。 下列资产中,其减值的会计处理不通过资产减值准则来规范的是(金融资产)。 下列资产中,确认的减值损失在以后的会计期间不能转回的是(无形资产)。 下列资产中,无论是否存在减值迹象,每年都应进行减值测试的有(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 与资产组账面价值的确定基础及确定方式相一致的是(可收回金额)。 在减值测试过程中,计算资产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时所使用的折现率是税前税率,它应当反映当前市场货币时间价值和(资产的特有风险)。 在资产不存在销售协议但存在活跃市场时,资产的公允价值可以按(资产的市场价格)确定。 资产发生减值时,企业应当确认资产减值损失,并把资产的账面价值减记至(可收回金额)。 资产负债表日,如果有确凿证据表明资产存在减值迹象的,应当进行减值测试,估计资产的(可收回金额)。 资产负债表日资产存在减值迹象时,为了确定资产是否发生了减值,企业应当比较(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与账面价值)。 资产组账面价值的确定基础及确定方式相一致的是(可收回金额)。 总部资产的特征是(难以脱离其他资产或者资产组来产生独立的现金流入,而且其账面价值难以完全归属于某一资产组。)。判断题 长期股权投资和投资性房地产如果发生减值应按《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进行会计处理。(错误) 对于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企业应当至少于每年末进行减值测试,估计其可收回金额。(正确) 对于因企业合并形成的商誉,企业应当至少于每年末进行减值测试,估计其可收回金额。(正确) 根据资产减值准则,对于企业持有待售的资产,通常以资产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作为其可收回金额。(正确) 估计资产可收回金额时,资产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与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只要有一项超过了资产的账面价值,就表明资产没有发生减值,不用再估计另一项金额。(正确) 企业的资产组一经确认后,在各个会计期间应保持一致,不得随意变更。如确实需要变更,应当在附注中予以说明。(正确)企业在判断资产减值迹象以决定是否需要估计资产可收回金额时,应当遵循重要性原则。(正确) 企业在预计资产未来现金流量和折现率时,如果折现率考虑了因一般通货膨胀而导致的物价上涨影响因素,则预计资产未来现金流量无需再考虑。(错误) 企业至少应当在每年年度终了时对商誉和无形资产进行减值测试。(错误) 企业资产存在减值迹象的,应当估计资产可收回金额。资产可收回金额必须以单项资产为基础进行估计。(错误)

以顾客为中心的经营理念

以顾客为中心的经营理 念 Document number:WTWYT-WYWY-BTGTT-YTTYU-2018GT

1·领导和经营战略 1·1以顾客为中心的经营理念 1·1·1组织应建立以顾客为中心的经营理念,引导组织追求卓越。 中建一局(集团)四公司始终把顾客的要求放在第一位,建立了以顾客为中心的经营理念:“用户第一、客户至上、以诚取信、服务为荣”,并树立以用户完全满意为企业追求目标的市场观念:“今天的质量是明天的市场,企业的信誉是无形的市场,用户的满意是永恒的市场”,并向顾客做出了服务承诺:“至诚至信的完美服务,百分之百的用户满意。” 公司自1996年在中国建筑业首家成立用户服务部,并实施用户满意战略。用户满意战略(Customer Satisfaction,简称CS)以用户为中心,运用科学的方法调查测量并分析用户对自己产品和服务的满意程度,并据此不断改进和完善企业的产品、生产、营销、服务和企业文化,以实现用户获得满意、企业效益增加市场扩大的一种经营战略。通过实施用户满意战略,健全用户服务体系,不断提升企业在各层面对用户服务的意识和保证能力。 用户服务工作贯穿于整个建筑产品生命周期的全过程,包括开发设计、材料设备选型、施工全过程、售后保修服务、设备维护等方方面面;从项目开始(前伸到项目前期策划)到项目终结(后延到项目结束后维护管理),全面了解和分析业主需求,掌握为业主服务内容,制定为业主服务原则和质量标准,达到业主服务效果和目的,提高用户满意度,最终实现企业的最佳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1·1·2组织的经营理念为全体员工认识、理解,并在组织内部得到充分体现。 公司领导层为了深入贯彻“用户第一、客户至上、以诚取信、服务为荣”的经营理念,首先通过公司报刊(《基石》、《思创》等)、电视台、网络等渠道广泛宣传,并以知识竞赛、问卷等形式,使公司的每一个员工都能够深入了解。 同时,基于以顾客为中心的经营理念,公司确立了独具特色的用户服务模式,即:“前期策划服务,过程精品服务,售后满意服务,后期延伸服务”,依此模式运作,实施用户满意战略,企业的经营战略、质量管理、技术管理、项目管理等目标系统以用户满意为中心,体现“不断提高用户满意度”的方针。企业文化包括职业道德、行为规范、价值观念、员工素质的塑造中都渗透“一切让用户满意”的理念,以“用户满意”为宗旨实施管理创新,以实现用户获得满意、企业效益增加市场扩大的“双赢”目标。 建立“前期策划服务、过程精品服务、售后满意服务、后期延伸服务”的用户服务保障体系。 1、前期策划服务: 协助业主进行工程前期有关组织工作的具体运作。 帮助业主对投资立项,市场前景的可行性分析。 帮助业主进行规划报批,办理有关手续等工作。 帮助业主协调周边及地方关系。 为业主提供进行图纸设计,编制专业施工方案等技术性服务。 2、过程精品服务: 实施精品工程生产线,创造精品工程,实现用户满意。 施工准备和各项方案的制定,考虑用户需要和利益,满足用户潜在的需求施工中对用户提出的要求,做出承诺后一定准时办到。

资产减值准则的国际比较

摘要将我国与美国及国际会计准则在资产减值的概念、理论基础、确认和计量以及披露等方面进行了比较,分析其差异及其原因,并对我国资产减值准则的制定提出建议。关键词资产减值资产减值准备资产减值准则国际比较从2000年年底财政部颁布新的《企业会计制度》以来,资产减值会计问题一直是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热点。我国《企业会计制度》借鉴了IAS NO.36和SFAS121关于资产减值的规定,要求企业对可能发生损失的资产计提减值准备。这一规定体现了中国会计准则和国际惯例的接轨。但是同美国及国际会计准则相比,我国对企业资产减值会计只在企业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中作了少数特殊的规定,并未做出全面系统的规范,未形成独立的资产减值准则。1 资产减值会计准则制定背景 1.1 资产减值国际会计准则制定背景IASC于1998年6月发布了IAS NO.36———资产减值,当时的考虑是:目前许多国际会计准则都涉及到资产减值问题,如存货、投资、固定资产、建造合同、职工福利、所得税等,就资产减值制定国际会计准则,有助于保持资产减值会计核算方法的一致性;国际会计准则中有关资产减值的现行规定不够具体,不能保证各企业采用同一的方法进行资产减值的认定、确认和计量。1.2 美国资产减值会计准则制定背景FASB于1995年3月发布了SFAS121《长期资产的减值、处置的会计处理》,主要内容是针对长期资产、可辨认的无形资产以及相关的商誉等项目区分不同的资产类型进行不同的减值处理.但是,SFAS121的缺陷在于没有提供“如何”具体实施资产减值准则的实际指导。因此,FASB又于2001年11月发布了SFAS144《长期资产的减值或处置》,它主要是对销售处置的长期资产统一方法,对持有和使用的长期资产继续保留121号的确认与计量标准,同时对具体实施准则条款提供更多的指导。1.3 我国资产减值会计规范制定背景为了提高企业会计信息质量,进一步和国际会计准则的协调,财政部于2000年12月29日正式颁布了《企业会计制度》,这项新制度对资产的定义作了调整,更加强调了资产“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本质。与此相关,为了符合资产定义的内在要求,使资产以真实价值得到反映,新制度将资产减值由四项扩展到八项,充分体现了会计核算的谨慎性原则。2 资产减值会计准则的国际比较2.1 资产减值概念比较IAS NO.36认为资产减值就是资产帐面金额超过可收回金额部分的差额。我国的企业会计制度则是强调合理预计可能发生的损失,但可能发生的损失具体指哪一方面并未统一明确,而是在具体资产项目减值损失计量的内容当中做出不同资产减值损失的描述。2.2 资产减值的理论基础比较IAS NO.36称资产减值的目的是“规范企业确保其资产以不超过可收回金额进行计量”,资产的概念规定了资产的帐面价值不能以高于预期可能流入企业的经济利益计价,这正是资产减值会计存在的理论基础。而我国的新制度中明确指出“根据谨慎性原则”计提减值准备。由于谨慎性原则的概念不明确,因而以谨慎性原则来规范资产减值,在理论上存在缺陷,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具有较大的随意性和不科学性。[!--empirenews.page--]2.3 资产减值的确认比较2.3.1 资产减值的确认标准(1)资产减值的确认标准。确认标准主要有三种,即永久性标准、可能性标准和经济性标准。永久性标准是指只有永久性(在可预见的未来期间内不可能恢复)的资产减值损失才予以确认。英国等一些国家采用这一标准。可能性标准是指对可能的资产减值损失予以确认。美国等一些国家采用这一标准,其特点在于确认和计量的基础不同,确认采用未来现金流量的不贴现值,计量采用公允价值,这样可能会导致资产价值的高估。经济性标准是指只要发生减值就予以确认,确认和计量的基础相同,其可以减少确认时的主观判断和人为操纵,在实务中更具可操作性,IAS NO.36就采用这一标准。我国也基本倾向于这一标准。(2)关于资产减值的恢复。《企业会计制度》规定,如果已计提减值准备的资产价值又得以恢复,应在已计提减值准备的范围内转回。这一点,与IAS NO.36一致,而SFAS121不允许资产减值的转回。 2.3.2 确认资产减值的时间及条件IAS NO.36要求企业在每一个资产负债表日应估计是否存在资产可能已经减值的迹象。如果存在这种迹象,企业应估计资产的可收回价值,当可收回价值低于其帐面价值时,应对减值损失加以确认,并计入当期损益。SFAS121规定长期

以客户为中心理念解析

以客户为中心理念解析 -Twftiiifp -- -一制野底霜 -frH朋) ,、概述 (一)什么是需 所谓客户”就是需要服务的对象,可分为外部客户和内部客户。其中,外部客户指那些需要服务但不属于企业员工的社会群体和个体 内部客户则是指工作流程的下一道工序,自己是前一道工序的客户,而下一道工序则是自己的客户,只有每个部门、每个岗位都把自己的客户服务好,最后面对终端客户的时候才能提供优良的服务。 二)什么是“以客户为中心 以客户为中心,对外,就是要围绕客户来开展我们的工作,审视我们的理念、战略、价值观、制度、言行、产品、服务等,不断提高客户的满意度和忠诚度,使客户认同我们的产品和服务。 对内则是倡导责任意识和价值创造,精益求精做好本职工作,为服务对象提供更好的劳动成果。 以客户为中心就是要获得客户的认同,尽一切努力实现应尽职责。

(三)为什么要“以客户为中心” 随着企业竞争环境的变化,企业所面临的市场竞争无论在广度还是深度上都在进一步扩大,竞争的观念逐渐由以利润为导向发展到以客户为导向、保持持续竞争力为导向。 低成本、高质量的产品不足以保证企业立于不败之地,如何有效地避免的流失,强化企业与客户的关系已成为竞争的方向和标准。 客户成为生存之本、发展之基。客户资源无疑已经成为企业最重要的战略资源之一。拥有客户就意味着企业拥有了在市场中继续生存的理由,而留住客户是企业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泉。 (四)对“以客户为中心”经营理念的诠释 企业如何通过企业战略、企业文化、组织结构等的变革,适应、满足客户不断变化的需求和期望,是“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模式需要解决的最根本问题。 反映在运营层面,企业迫切需要解决如何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管理好当前客户关系的前提下,更快、更好地预测、满足客户多变的需求和期望。 我认为“以客户为中心”理念,主要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 一、坚持“客户导向”。

新旧会计准则中资产减值准则的比较

新旧会计准则中资产减值准则的比较 发表时间:2009-11-06T11:08:29.187Z 来源:《中外企业家》第7期供稿作者:翟江红[导读] 原企业制度规定,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范围包括坏账准备、存货跌价准备等八项资产减值准备2006新准则的颁布,增强了会计准则的可理解性和可操作性,提高了我国会计信息的质量。同时,随着世界经济的一体化,我国企业制度进一步完善,经济环境越来越规范,对企业会计人员的专业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只有不断学习提高业务水平,提高对新准则的理解、应用能力,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 一、资产减值核算体系变化的比较 1.确认范围上的差异。原企业制度规定,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范围包括坏账准备、存货跌价准备等八项资产减值准备。而根据新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计提资产减值准备所指的资产,除原有的八项资产外还增加了成本模式下核算的投资性房地产、商誉、生产性生物资产、某些权益工具、矿区权益等。新准则规定的资产减值计提范围大于原准则的范围 2.制度细化性的差异。原企业制度并未详细规范那些资产可以不提减值准备。而新的企业会计制度对此作出了细化性的规范,制度明确规定。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消耗性生物资产、建造合同形成的资产、递延所得税资产、融资租赁中出租人未担保余值、金融资产,以及未探明石油天然气矿区权益等不计提减值准备。 3.准则体系变化上的差异。原企业制度对于八项资产减值准备的核算并未按照一个有机的体系进行规范,在每一个具体的准则中规定了每一种资产的减值准备的核算方法,出现判断减值迹象的重复性和会计核算的零乱性,而新的企业会计准则对资产减值进行了系统性的规范,在《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中主要规范了固定资产、无形资产、长期股权投资、商誉、生产性生物资产等长期资产减值的核算方法,在《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和《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中规范了存货、应收账款、贷款和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减值的核算,从而明确了长期资产和非长期资产减值核算的不同核算方法和核算原则。 二、具体会计核算方法变化的比较 1.账务处理上的变化。原企业准则规定不同的资产在计提减值准备时,其确认的损失计入不同的会计科目,例如: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和应收账款计提坏账准备时记入“管理费用”科目,而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时又计入“营业外支出”科目,计提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时又计入“投资收益”科目,由于减值损失没有归类到统一的科目中,所以在会计报表中不能清晰地反映减值损失对利润的影响,造成了会计报表理解上的困难。新的企业会计准则规定,各项资产计提的减值准备一律计入“资产减值损失”账户,增强了报表的可理解性。 2.谨慎性原则运用上的变化。企业对各项资产计提减值准备运用的前提就是谨慎性原则,原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企业计提的各项减值准备在减值因素消失时,其减值准备可以转回,但在实物操作上有关减值的迹象发生和消失往往主观因素大于客观因素,使得很多企业把减值准备的计提变成调节利润的手段,以前有很多暂停上市的公司得以恢复上市,就是采用“巨额计提,大额转回”的方法以实现扭亏为盈的,谨慎性原则的使用反而造成了会计信息的严重失真。新的企业会计准则规定,长期资产一旦计提了减值准则在该项资产未处置前减值准备不能转回。可以看出新、企业会计准则对于谨慎性原则采用了“适度”运用法,有效地提高了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三、减值准备计提具体计量上的变化 1.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计量上的变化。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旧会计准则中没有明确规定固定资产计提减值准备的核算方法,因而企业在计提减值准备时多依据“企业自身的评价”这种评价从企业的角度讲获取信息的成本较低,但由于企业管理当局与信息使用者存在信息不对称,即使来自企业内部的固定资产减值信息较可靠,也不易得到投资者的普遍认同。第二,很多固定资产在作为个体的情况下并不能产生单独的现金流,因而企业在依据未来现金流入的现值与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相比孰低相比较计提减值准备实际上是没有“依据”的,计提减值准备的依据只能是“管理层对利润的需求”。所以在新准则中引入了“资产组”和“资产组合”的概念,借鉴国际会计准则的做法,在进行资产减值测试、估计资产可收回金额时,对于那些不能独立产生现金流量的资产,要求以其所归属的资产组或资产组合为基础进行减值测试,计算并确认减值损失。在单项资产减值准备难以确定时,应当按照相关资产组确定资产减值。这样就增强了固定资产计提减值准备的可操作性,提高了相关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2.长期股权投资减值计量上的变化。长期股权投资减值会计处理的变化新的长期股权投资准则第15条规定,按照权益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其减值应当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处理。资产负债表日,投资企业对被投资单位具有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的长期股权投资,存在减值迹象的,应当估计其可收回金额。如果可收回金额的计量结果表明,长期股权投资的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应当将其账面价值减记至可收回金额,减记的金额确认为资产减值损失,计入当期损益。具体会计处理是:按应减记的金额,借记“资产减值损失”科目,贷记“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科目。长期股权投资减值损失一经确认,在以后会计期间不得转回。采用权益法核算长期股权投资的企业如果涉及到商誉的,在计提减值准备时首先要调整商誉的价值,商誉价值减记为零后再计提减值准备。 3.无形资产减值计量上的变化。新准则增加了对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不摊销但应该在每年末进行减值测试的规定,在资产负债表日,企业根据《资产减值准则》确定无形资产发生减值的,按应减记的金额,借记“资产减值损失”科目,贷记“无形资产减值准备”科目。无形资产减值准备一经计提,在以后的会计期间不得转回。(平顶山市民政局工业公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