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数学课堂教学的结尾艺术

论数学课堂教学的结尾艺术

课堂教学的艺术

课堂教学的艺术 接到郑校长布置的任务,我就愁眉不展,不知道从哪个角度切入和各位同事们分享,还专门上网查了查教学艺术的概念,教学艺术是指教师娴熟地运用综合的教学技能技巧,按照教学规律和美的规律而进行的独创性教学实践活动。我反复琢磨发现,教学艺术并不陌生,它其实贯穿于每个人的教学过程中,贯穿在每一节课中。今天我将从四个方面进行课堂教学艺术的分享。 第一、情满课堂。二、爱满课堂。三、趣满课堂。四、律满课堂。 情满课堂,我认为这个情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热情,二是激情。先谈热情,你对你所从事职业的热情直接决定你课堂的质量,你教学的成绩,以及你生活的幸福指数。以我为例,我当初进入这个行当,是真心热爱教育事业。我们一家人都在医院工作,我当初考学时,爸爸多么渴望我能传承他的衣钵,做个医生。我却固执地选择教师这个职业,他们的建议我丝毫听不进去,就是单纯地热爱这个工作。初次来到城关中学,我接了一个学期的政治课,天天泡在教室,让学生给我过关背书,那可是六个班的教学任务,辛苦程度可想而知,不仅如此,我还让学生整理课堂笔记,给他们逐一批改、逐一点评。我的热情让我的政治课教的风生水起,学生的政治成绩也一路飙升,学生最喜欢的老师调查我还名列榜首。这种情况被学校领导看到眼里,一致认为我是当班主任的料,因为我有足够的热情。2000年的下半年我就开始接语文课

和班主任,一直干到现在。这期间我曾经蹬自行车跑到阳阿乡找我同学听课评课,曾经牺牲周末时间,给学生义务补课,曾经同时担任语文、英语、地理课。虽然很累,但回想起这段岁月,还是最值得我向往的,因为“我将无我,不负学生”的信念一直都在,因为不计较名利得失,只是干自己喜欢干的事,这就足够了。现在的我年近四十,偶尔也抱怨过工作的辛苦,但我知道我骨子里对它的热爱,这种热情足以抵挡岁月的消磨。我热情,我快乐,带着热情走上讲台,你的讲台、你的课堂都会变得有温度。再谈激情。咱们学校之前有个教语文的王老师,有一次他听了我一节公开课,下课感慨到:同样是教师差别不是一般的大呀,人家苏金蕊上课浑身上下都是劲,声音抑扬顿挫,情绪饱满,学生的情绪怎么会调动不起来呢?我四平八稳的课堂,真值得反思。课堂需要倾注的是激情,这样它才会有生命,学生才会在课堂上活跃起来,真正地学有所获。 第二、爱满课堂。让每一位孩子都能感受到课堂的乐趣,这就要求我们用心去关注每一位学生,用心去爱护每一个学生。教师在课堂教学时是“导师”,是学生的主心骨。我们除了用鼓励性的语言和他们在课堂上沟通,其实还在用肢体语言和他们进行无声的交流。肢体语言(又称身体语言),是指通过头、眼、颈、手、肘、臂、身、胯、足等人体部位的协调活动来传达人物的思想,形象地借以表情达意的一种沟通方式。肢体语言也是演员的必修课程,我认为也是教师的必修课程。在这儿和各位同仁分享

浅谈数学课堂教学的艺术性

作者姓名:张卫华 工作单位:奉新县冯川一小 论文题目:浅谈数学课堂教学的艺术性 浅谈数学课堂教学的艺术性 冯川一小张卫华 数学课堂教学主要是数学知识的传递,其间关乎学生接受知识情况的反馈、

师生间的情感交流等。所有这一切都必须依靠语言的力量来完成。那么,教师的语言表达方式和语言艺术直接影响着学生对知识的接受程度,教师语言的情感引发着学生的情感,所以我们说教师的语言艺术是课堂教学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下面是我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感悟和粗浅认识: 1. 数学教学语言的严密性。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很强、严密性很高的学科。要表达数学的思想,传达数学的知识,对数学教师的语言要求很高。数学教师对概念、规律、法则等知识点的叙述要严谨,一定要在自己熟练理解和掌握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讲解与叙述。 例如,“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可以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这句话如果说成“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可以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加上几个0”就不严密了。这两句话虽只有一字之差,所表达的含义却完全不同:“添”表述的是一种动作与行为,而“加”所表述的是一种运算过程,显然,在这句话中,用“添”更确切。 再例如,老师平时喜欢说诸如“57这个数字”这样的话也不正确,因为在阿拉伯数字中只有“0~9”这10个数字,“57”是一个数而不是一个数字。还有像“是、比、占、转化”等,都是数学语言中的精华,又是分析和解题的关键。因此,教师要养成规范使用数学语言的良好习惯,使自己的思维更严密,从而提高自身数学语言的表达能力。 2. 数学教学语言的启发性。 施教之功,贵在引导,妙在开窍。数学具有逻辑的严谨性,当它以尽可能完美的形式表现出来,呈现在学生面前时,已略去了它发现的曲折过程。学生看到的只是概念、公式、法则以及由它们组成的演绎体系,而看不到这些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这给学生数学学习的“再发现”带来困难。这就需要教师在叙述事理时,曲而不直,含而不露,隐而不显,营造出最富于暗示性和启发性的意境,让学生在回味、追索、咀嚼中深入思考,开启思维。 如教学“年、月、日”时,教师首先给学生提出一个生活中的问题:奶奶去年过第16个生日,而奶奶的孙子去年过第18个生日,奶奶和孙子今年各是多少岁?当学生的思维“断路”时,教师引导学生想:(1)一般情况下,几年过一次

(完整版)浅谈如何提高课堂教学艺术水平

浅谈如何提高课堂教学艺术水平 卫辉市上乐村镇第二中学李艳敏 教学工作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是艺术就得与技术结合在一起。作为教师,要想提高课堂艺术,就必须具有深厚的教育理论,以及过硬的教育能力。就要懂得怎样利用技术搞好这门艺术工作。对此,本人略谈仅有拙见。 教师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和教学艺术,在课堂教学中,有必要使这三者有机结合起来,利用有声语言的默契配合,充分发挥“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理,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所以教师要注意必须以严谨的科学态度对待教学工作,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认真钻研教材,把自己钻研掌握的教材,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因材施教,传授给学生,这又需要教师在教学艺术和技巧方面倍下功夫。每节课的板书精心设计,规范书写字符,教学中注意扬长避短,注意无声的作用,在课堂教学中身教配合言教,使学生领会教师所讲知识,并彻底掌握。 当今社会已经进入了网络与信息时代,是一个知识不断更新的时代,知识更新的速度之快,对教师也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教师也只有适应了这些要求,才能胜任教学工作,才能有渊博的知识和人格魅力去吸引学生,使学生对老师感兴趣,进而转化为对学科的热情。这就要求老师必须不断的学习,提高自身的素质。坚持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勇于实践,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教师有渊博,深厚的学科知识,还需要勇于实践,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这就要求教师积极参与教学研究,结合实际,因材施教,勇于实践,善于总结,不断探索和掌握学科教学的好方法,有效的推行素质教育。 在新形势下教学过程不再是教师高高凌驾于学生之上,应建立新型的和谐师生关系,让学生在愉快中学习。在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

掀起课堂教学高潮的艺术)

掀起课堂教学高潮的艺术 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的课堂教学总是高潮迭起,气氛热烈,学生如坐春风,不仅在自主探究中进入了豁然开朗的境界,而且在精神上产生了愉悦、振奋甚至心旷神怡的感受。潜心探讨于老师先进的教学理念、高超的教学艺术,认真观摩、研读于老师大量的教学案例,发现了他的八字“真经”:新、活、实、疑、爱、情、趣、美。他是以“爱”为立足点,以“情”为纽带,以“趣”为氛围,以“美”为手段,着眼教学的“新”“活”“实”,设“疑”启思,来组织一浪高过一浪的课堂教学高潮的。下面特撷取几个精彩片断,以飨同人。 求“活”形成高潮 凡是听过于老师上课的人都有一个强烈的感受:活泼、生动,充满魅力。这是因为于老师能创造性地将教学理论、方法、原则灵活运用于具体的教学活动之中,从而实现了教学的科学性、生动性、多样性,形成了教学的一个又一个高潮。 教学《狐假虎威》后半部分,为了帮助学生通过读了解狐狸如何借老虎的威风在百兽面前神气活现的样子,领会寓意,于老师独具慧眼,抓住“狐狸和老虎谁在前谁在后,为什么”这个很不起眼但极富启发性的问题,借助模拟表演这一形式,引导学生研读,学生如临其境,抽象的语言文字顿时“活”起来了,儿童的思维也“活”起来了: 师:下面两节就是写他们到森林去的情景。这两节写得非常精彩。请仔细读一读,过一会儿,我请几个小朋友把这两节写的事表演一下。要想演好,必须读好。

(学生认真读书。之后,老师找了五位小朋友,一位戴上老虎头饰,一位戴上狐狸头饰,另外三位分别戴上小鹿、兔子、野猪头饰) 师:其余同学都来当导演,导演更了不起。各位导演看看狐狸和老虎谁在前,谁在后,为什么?请读书,根据书上的要求指导。 生:狐狸在前面走,老虎跟在后面走。因为书上说:“再往狐狸身后一看,一只大老虎 生:图上画的狐狸在前,老虎在后。 师:这二位导演读书很认真……小兔啦,野猪啦,应在什么地方? 生:他们在森林深处,要站得远一点。 师:(问“老虎”)你东张西望什么? “虎”:我看看动物们是不是怕狐狸。(众笑) (“狐狸”“老虎”继续往前走。“小兔”“小鹿”等一见“老虎”,“呀”地一声,撒腿就跑。) 师:(问“小鹿”)你为什么跑?害怕谁? “鹿”:我怕的是老虎。 师:不是怕狐狸? “鹿”:谁怕它呀!(众笑) 师:同学们,不,各位导演们,对他们的表演有什么意见吗? (小朋友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务“实”赢得高潮 高林生先生称赞于永正老师教学艺术:“从心所欲而不逾矩”。“从心所欲”,赞的正是上面提及的于永正课堂教学的“活”:出神入化,收发由心;但“活”是形

浅谈物理教学的艺术性

浅谈物理教学的艺术性 发表时间:2013-05-28T16:50:15.733Z 来源:《未来教育家》2013年第5期供稿作者:王成智 [导读] 教学不仅是一门科学,而且是一种艺术。成功的教学,本身就是一种艺术的创造。 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县第二中学王成智 075100 摘要:有趣的现象可以激起学习兴趣,有用的知识也可以产生学习兴趣,但要使学习兴趣稳定、持久,还必须依靠有效学习,使学生经常享受到成功的欢乐。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的艺术、揭示物理科学美的艺术、促使学生情感意识的发展的艺术,这三者相互联系、形成结构。在教育教学中只有从整体上把握住这一结构,才能使我们的教育教学达到艺术境界。 关键词:教学艺术、情感、课堂教学、学习乐趣 教学不仅是一门科学,而且是一种艺术。成功的教学,本身就是一种艺术的创造。如果掌握了这种艺术,就可以使物理课满堂生辉,给学生以激情和美的享受,从而激起他们高涨的学习情绪。教师是课堂教学的设计者、组织者、实施者,教学效果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教学手段和教学艺术。下面仅就课堂教学谈物理教学艺术的表现。 一、激发求知欲望 教学的技巧和艺术就要使学生渴望获得知识和不断追求真理,并带有强烈的情绪色彩去探索、认识客观世界,所以教学过程必须遵循这一真理,要精心设计教学程序,以启迪学生的心灵,点燃其思维的火花,来激发学生的情感、兴趣和意志,使学生的认识活动成为一种乐趣,成为精神上的需要。物理教学艺术的表现,首先在于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1.设计物理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起。 俗话说“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没有疑问就没有思维,积极的思维往往是由疑问开始的,教师可根据教材的内容,结合学生心理发展规律,在教学的关键处设置疑问情境,教师创设的情境越新颖,刺激性越强,就越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认知的冲突和探究的欲望。 在学习初二《摩擦力》内容时,我首先播放一段录像:“一个清洗工坐在一块仅依靠一根绳子吊着的木板上,他正清洗着高楼模墙,并通过松放绳子的一头使自己能自如地移动。”当看完录像后,马上就有学生问到:“为了不使自己掉下来,他是不是要用很大的力来拉住绳子?” 没等我开口说话,就有学生反对说“不对。” 另一个学生也接着说“我看他的神态的动作,不象是要用很大力的样子。” …… 通过同学们七嘴八舌的争论、猜测,大部分同学都有了共识“是不要用很大力”。这时的同学们正处在一种“心求通未得,口欲言而不能”的“愤悱”境界,都想跃跃欲试,但也都欲言而不能。趁势我展示了本堂课的课题《摩擦力》。 大家都知道:人的思维最活跃是在新的有趣的问题亟待解决之时。我这样把知识和情景有机地结合起来的,目的是让学生带着疑问去进行新一轮学习,它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注意力,并能很好地唤起学生的探究欲望,同时使学生的探究欲望达到最浓烈状态。 2.指导学生“实验探索”,体会学习的乐趣。 教科书中呈现的知识,通常是科学家们早已发现,已形成定论的知识,固然学生在学习时并不是去寻求人类尚未知晓的事物或联系,但它不会消极被动地接受教育者所灌输的一切,把自己充当接受知识的容器,而会以自己的认识基础、心理状态为依据,有选择地吸收外部输入的各种信息,教学艺术的“基调”就在于找准学生心理状态的“固有频率”,使教学信息收发达到同步,激起学生情感的“共鸣”。同时,物理知识的传授,它应是一个学生自己思考,亲自获得知识的探索过程,从这一意义上看,学习活动不仅是由认知和情感共同参与的过程,也是一个知识“再发现”或“重新发现”的过程。“实验探索”可以深化学习兴趣,这一过程,教师应处于主导地位,精心备课,设计好合理的教学程序,引导学生去探索知识,学生应处在探索知识的主体地位上,教师应让学生动眼、动手、动脑、动口积极主动、生动活泼地学习。要克服传统教学中教师讲的过多,统的过死的弊端,使学生完全置身于物理的环境中学习物理。 二、展示物理科学美 罗丹有一句名言:“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美的发现。问物理教学同样如此,但物理本身并不是美学,要想使物理教程从枯燥的铅字变成闪烁美的光彩的科学诗篇,关键在于我们教师平常教学中是否认真发掘物理科学美,是否去展示其美学特征,是否去创设美的意境,让学生潜移默化受到物理科学美的陶冶,这就是教学的艺术。 1.展示物理学美学特征。 物理学的研究对象大到天体,小到共振粒子,从实体到另一形态的场、光等都是物质的。物质又是运动的,如机械运动、分子热运动、光波传播,实际上是不同形态的物质的不同运动形式,它们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自然界是合理的,简单的、有序的,因此,科学家们在探索真理的过程中,往往以科学美作为追求的目标,通过他们的努力而形成的物理理论,在内容上、形式上是那么自然、简单、和谐,都放射出美的光辉。教师平时教学中应向学生展示物理知识的美的一面,激发学生爱美天性。例如:物理内容的简单美,表现在物理概念、规律的表达上,科学、准确、简洁。由此可见,教学中只要我们善于发掘,物理学的“简洁美”、“对称美”、“和谐美”等美学特征在中学物理中便有许多例证。我们要让物理学美的素材震撼学生的心田。 2.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在教学艺术活动中,教师的教学能否产生艺术效果,有赖于教材、教师的精心备课和表演水平,还要看学生是否具有一定的艺术情趣,而影响学生艺术情趣其中一条因素就是审美能力,所以教师在展示科学美的同时,要着重培养学生对科学美的审美能力。所以,教师平常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探索自然界的奥秘,使他们在探索中领会许多事物的本质与联系,感受到知难而进,解疑释惑,获得新知识的愉快,从而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物理教学艺术的表现还不止以上这些,实际上以上介绍的艺术表现也包括了其他艺术形成和手段,如语言的艺术、板书的艺术等。利用信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点燃学生的思维火花,同时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他们对社会的责任感,并从中获得学习上的独立和探究中的成功感,丰富学生成功的体验,使他们在学习、生活中对自我价值得到体认。一节课成功的教学,是各种艺术因素

英语课堂教学结尾的艺术

英语课堂教学结尾的艺术 发表时间:2011-12-26T16:07:18.103Z 来源:《考试与评价》教师版2011年第7期供稿作者:管卫红 [导读] 一节英语课由导入、课中和结尾三部分组成,忽视了哪一部分都会影响教学效果。 管卫红大丰市南阳中学 一节英语课由导入、课中和结尾三部分组成,忽视了哪一部分都会影响教学效果。有不少教师既注重开课导言的设计,也很重视课中的引导和启发,但往往因“主体工程”已经完成,教学任务已经落实而忽视了课堂的结尾,出现前紧后松的教学局面。实际上,课堂教学的结尾和导入一样重要。课堂教学的结尾是教师授课艺术的高度体现,是强调落实本堂课教学内容的重要环节,是衔接新旧知识、贯通前后内容的纽带,起着承上启下、从课内到课外、由知识向能力过渡的桥梁作用。在此,笔者浅谈几种课堂结尾的方法。 一、归纳法 英语教学是语言知识点落实和运用的过程。语法课知识复杂,概念较多,结尾时教师可把散乱的知识内容进行归纳总结,使之脉络条理化、系统化,以利于学生掌握本课内容,增强记忆;或把例题中所展示的技能上升到方法的高度,使教学内容逐步深化和升华;也可以启发学生自己做小结,以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如在讲授独立主格结构这节课的结尾时,首先总结独立主格结构的四种常见结构: 1. 独立分词结构: 1) Spring coming, the fields are full of life. 2) Her money stolen, she couldn’t buy a ticket for home. 2. 独立不定式结构 The exam to be held tomorrow, I can’t go to the cinema tonight. 3. 独立无动词结构 We met many guests, most of them Americans. 4. with的复合结构 With the work done, he went home. 然后归纳解题思路和技巧: (1)语法判断的基本前提:前后两部分的主语不一致,且缺少连词; (2)语法运用的基本方式:主格(名词/代词)+ 分词/形容词/副词/不定式/介词短语。 讲授篇幅较长的课文时也可采用这种方法。要求学生找出各自然段的主题句,将之联系起来形成大意,最后复述全文。这样既培养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又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和交际能力。 二、埋伏法 埋伏的作用就是要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英语课的结尾如果能够合理、恰当地设下必要的埋伏,可以引导学生对课堂知识作适当的延伸和扩展,为后面的内容作铺垫。如讲授完牛津高中英语模块九第一课时Welcome to the Unit之后,为了给下一课时Biblical idioms in English作好铺垫,在课堂结束前可提问以下问题:As we know,the Bible is often described as “the greatest book ever written.” No other book in history has impacted peoples and cultures like the Bible. Many basic concepts and principles of western culture have come down from the Bible. Could you tell me some phrases and expressions dating from it? 请学生带着问题课后查找资料、研究讨论。这样的结尾能够引起学生对下节课的向往,明确知识的延伸,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为继续学习作好心理准备。 三、情感法 情感是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内在动力,积极的情感能够直接转化为学习动机。在学习英语知识的同时,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追求真理的优秀品质,激励他们刻苦求学,将来投身正义事业。如模块二Unit3 The curse of the mummy讲述的是著名探险家Howard Carter坚持科学探究和为科学而献身的故事。在课堂结尾时可以安排学生阅读美国著名黑人运动领袖马丁·路德·金的生平传记,了解他非凡的一生和在黑人解放运动中的卓越业绩,并从中学习到在一个真正民主的社会里,所有的人,不论他们的肤色或种族,都应当享有真正平等的人权。 课堂教学中,应当采取多鼓励少批评的措施,设法使学生树立自尊自爱、自立自强的心理。在本堂课结束前,让学生在讨论的形式中,争相举手,踊跃发言,围绕重点,操练主题,从而完成本课语言知识点的落实。这能使学生在情感上得到启迪,充分体会到自己在学习新知识过程中的成功感与价值。 四、迁移法 教师为了即时了解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情况,并采取补救措施,在下课前要求学生以书面或口头形式(以口头为主)进行复述。教师可设计一些提示性的词语或句子,利用投影或黑板板书,供学生参考;或设计其它形式的习题,如完形填空、回答问题以及小品表演等,使学生从习题中体现知识的迁移,使课堂知识得到巩固与提高。 五、评价法 教学中应当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人人都有发言的机会,变一言堂为群言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每节课的巩固阶段,让学生在黑板上演练并自我评价,教师仅起点拨作用。对于其中的解题技巧要作适当说明,对于解题中出现的错误,要评出错误及原因所在。这样的结尾会把学生的学习热情推向一个新的高潮,使学生的思维始终保持旺盛的状态。 六、谬误法 对于学生解题过程中容易犯下的错误,可在结束课时设计几道改错题,让学生自己寻找错误的根源,从错误中悟理,提高思维的准确性和批判性。如讲授完定语从句这一语法后,设计两道改错题: 1. This is such an interesting book as we all like it.(将as改成that或去掉it) 2. There are 50 foreign students studying in the school, most of whom from Germany. (将whom改成them或whom后加are) 学生课后会追根究底,想方设法找出错误之处。一旦错误被识破,学生将乐在其中,脑海里留下难忘的记忆。 七、竞赛法 根据中学生好胜心理强的特点,教师应因势利导,按照本课教学内容安排一两道针对性较强、难度较高的反馈练习题,以培养学生的

如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运用好语言艺术

如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运用好语言艺术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的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语文课堂教学离不开语言,语言是语文教师传授知识、传递信息的主要载体之一。语文教学语言艺术与语文课堂教学效果有密切的关系。因而从某种意义上说,语文课堂教学艺术首先是语文教学语言艺术。那么,语文课堂教学在运用语言时,有哪些艺术技巧呢? 一、言之有物,每举中的 “物”是指语文教学的具体内容。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讲课应不夸夸其谈、不信口开河、不含糊不清、不空发议论、不离题太远,而应言之有物、论之有实,并能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有意识地把已学知识与未学内容联系起来,把课本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有意识地穿插有关的时代背景、作者生平、名人轶事、成语典故等,最大限度地充实教学内容,做到言之有物,每举中的。 二、言之有理,领悟其中 “理”是指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正确认识。俗话说:有物讲理,理清楚;无物讲理,理难说。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言之成理、论之有据、以理服人,注意从已知到未知、从感性到理性,注意观点和材料的统一,要让言语的科学力量征服学生,使学生从中领悟道理,并心悦诚服地接受指导。 三、言之有趣,妙趣横生 兴趣在语文教学中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古代杰出教育家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要使学生觉得语文课“有趣”,关键在于教师讲授能设疑激趣,扣人心弦。语文教师的语言应当规范、鲜明、洗练、准确、形象、生动、流畅、合乎逻辑、饶有情趣、寓庄于谐,能化抽象为具体、化深奥为浅显、化枯燥为风趣,使学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受其感染、受其熏陶。 四、言之有韵,抑扬顿挫 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本身虽无意义,但它是词汇意义和语法意义的物质形式,不但本身具有独立的音响美因素,而且还可以靠此提高语言的感染力、鼓动力,也有助于传情达意。因此,语文教师要注意用好教学语言,切忌平铺直叙、平淡无奇。 五、言之有体,丝丝入扣 语言丰富多采是语文教学语言艺术的主要表现之一。针对不同学生,不同文体、不同内容、不同风格的文章,要采用不同的教学语言。如:对低年级学生,语文教学语言应形象、具体、亲切、有趣味性;对高年级学生,语文教学语言应

浅析初中英语课堂教学艺术

浅析初中英语课堂教学艺术 发表时间:2010-06-22T09:02:11.123Z 来源:《中外教育研究》2010年第1期供稿作者:刘惠湘 [导读] 教学是一门艺术,英语教学是科学与艺术的结合。 刘惠湘湖南省花垣县道二中心小学 教学是一门艺术,英语教学是科学与艺术的结合。所谓的教学艺术就是教师有意识地通过声音、图片、形象、表演和活动等一系列能使学生感受到美和体会到满足的教学手段去设计教学的全过程,去诱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教学艺术是一门较复杂、难于把握的综合艺术。与其他形式的艺术相比,它注重于对艺术创造性这一本质特征的理解和把握。成功的教学需要教师采取有效的方法,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艺术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见,提高英语课堂教学艺术,是提高英语教学效果的重要环节。如何才能提高英语课堂教学艺术呢? 一、导入艺术——精于开头、吸引学生 常言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学也是如此,一堂课的开头十分重要,设计并组织好新课的导入,可以收到先声夺人的效果,并为整堂课的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导入艺术很重要,教师要精于开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 导入通常要遵循一些共同的基本要求:①要有针对性。让学生明确将要学什么,怎么学,为什么要学。②要具有趣味性和启发性。能引人入胜,使学生喜欢学习英语。③要有艺术性。新颖的导入能吸引学生的注意指向,这是老师导入设计能力的综合体现。④要有效益性。导入新课,不能喧宾夺主,而是要在短时间内起到知识连接作用,要有实效。 常见的导入方法可以根据其基本特点的不同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以强调知识之间内在联系为主的方法 (1)复习导入法 孔子曰:“温故而知新”。在讲授新课之前,以复习与新课有密切联系的旧知识作铺垫,让学生在“温故”的基础上“知新”。以“旧知”为“新知”铺路搭桥,要做到短时高效,以“小题”引路,快速反馈,迅速接触新知识。 (2)预习导入法 教师在课前布置预习内容,在上新课时有针对性地提出,使学生对所学内容有较充分的准备,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运用这种方法时要注意布置的任务要紧扣新课内容,还要简明扼要。 2.以生动直观、联系实际为主的方法 (1)直观导入法 通过具体的实物、图片、录音、录像、动画等手段,或者向学生做示范性实验,导入新课。这种方法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往往直接引起学生的兴趣。这种方法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学生感性认识的不足,适用于各年级。 (2)背景知识导入法 在学习一些人物传记时,我们可以介绍该人物的成功之路或生平。在学习西方节日时,可对比中西方的习俗以及介绍节日的由来。可以通过教唱英文歌曲、播放相关影片片段等方式,来达到目的。这种方法,可以让学生进一步理解英语文化的内涵。 3.以设疑问、激发学生好奇心为主的方法 (1)谈话导入法由老师设置话题,通过谈话自然引入新课。这种方法能使学生大胆参与讨论,同时还可以训练口头表达能力。 (2)悬念导入法 古语云:“学患无疑”,教师在课堂中如善于设疑,便能促使学生积极思维,使学生产生疑问、好奇、求知心理,进而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与探索意识。这种方法既可以巧妙地向学生提出学习任务,又可以为学生创造出最佳学习情境。 英语课堂教学导入的方法多种多样,其目的只有一个: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高度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因此,只要我们能够从实际出发,结合不同的课文内容,采用不同的导入方式,就一定会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来,课堂教学也定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转换艺术——善于转折、引入新课 教学形式由旧过渡到新,要使学生感到自然顺畅,教师必须善于转折,把握时机引入新课题。一是要掌握学生的心理准备和知识、技能准备的程度,主要是学生的课外余味是否已全部消失,精力是否已转移到课堂上;通过开头的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否已被激发出来,求知的欲望是否浓厚等,在课堂开始的环节上应注意学生的情绪变化,顺利地从旧课过渡到新课。二是教师要善于把握好教学程序上的连贯性,恰当地处理好教学内容的衔接,达到“温故而知新”的目的,使学生的精力能够过渡到新课中去。三是质疑转入法,即教师课前要精编教案,把新课要掌握的词句由易到难编排好,让学生去质疑。待教学新课时教师再简单地提示,使学生进入等待答案的心理状态,然后教师引导学生进入新课,这样做使学生带着释疑、求新的欲望进入新内容,容易把新课的知识记牢。 三、提问艺术——注重提问、激发兴趣 1.要讲究提问的艺术 提问的方法:①眼看全班同学。提问不要盯住将要叫到或者可能叫到的同学,那样,问题便起不到让全班学生思考和准备回答的作用,目光要均衡地从一边扫描到另一边。②先提问后叫人,这样做是使每一问题产生群体效应。或叫举手的回答,或点名回答,二者结合起来进行,更有利于优差兼顾,促使人人思考。③回答的机会要均等。班上每一个同学被提问的机会均等就不会产生偏向,当然应该按学生的实际情况,安排提问的难易程度和回答顺序。④多鼓励学生。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表情要放松、亲切、友好。 2.要注意提问的形式 课堂上应多以提问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语感,提问的形式不能单一,而应是多样的。一是教师问学生,引导学生如何提出问题,怎样回答问题。二是生生互问,教师当“裁判”,正确的给予肯定、鼓励,错误的给予指正、纠正。三是鼓励学生大胆向教师提出问题,教师和学生互换角色,在和谐的氛围中提高思维能力和运用英语的能力。 四、课堂活动艺术——灵活对话、提高效果 学英语跟学语文一样,最主要的是会说、会写、会运用于日常生活工作之中,而对话练习是实现“能讲”、“会说”的最佳途径。对话练习是指把学生分成 2人一组或者 4人一组,在操练过程中,师生对话和生生对话,既要有控制,又是自由的对话。在对话活动前要有充分的准

读《备好课教学艺术》心得体会(共7篇)

读《备好课教学艺术》心得体会(共7篇) 篇:《备好课的艺术》读书体会 《备好课的教学艺术》读书体会 寒假期间,我认真阅读了《备好课的教学艺术》一束。这本书理论与案例相结合,说理与操作相结合,整体再现了高质量备课所带来的高效课堂的精彩和绚丽。通过学习,我受益匪浅。下面谈谈自己的收获和感受: 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是教师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本学科的特点以及学生的实际,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设计和优选教学方案,以保证学生顺利而有效地学习的一系列准备工作。它是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搞好教学工作的前提条件,同时,认真搞好备课,又是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发展教学能力的重要保证,备课的重要性是不容置疑的,作为一名教师,确实要认认真真地去备好每一节课。 首先,备课前的准备与思考。备课前需要明确教学内容在学科中的位置,学习过程中的位置,与相关学科的联系,与学生实际生活的联系。思考如何将教学内容表现地更有趣,化难为易,将抽象事物形象化。 其次,备教材生成的价值。教材是学生学习的一种重要资源,也是师生沟通的中介,教师只有充分的利用教材,开展创造性的教学,教师要通览教科书,熟悉其全部内容,同时兼顾前后,把教材内容高深搞懂。 再次,在“备学生”方面做大文章。教师在备课过程中不仅要钻研教材,更要重视对学生的了解,教师要对所教学生的实际状况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对学生的特点要了如指掌,特别要重视对学生学习水平和能力进行全面分析、正确对待并把它落实到备课、教学各个环节中去,从而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必须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把握共性,了解个性,多管齐下。从而使教材的处理和教法的

选择更加符合学生的实际。教师在“备学生”的过程中应突出地考虑两个问题:一是必须做到最大限度地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二是必须做到最大限度地发展学生的智力和能力。 再有,.在“备教法”上努力寻求自己的特色。教学方法虽然种类很多,又各有各的优点,但我们谁也不能绝对地说哪一种方法好,哪一种方法不好。这节课可能只运用一种方法即可达到良好的效果,而另一节课就可能需要运用多种方法。另外,从学生的角度讲,不同的教学对象,即使是相同的知识点,也必须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因此,我们教师在选择教法时切忌生搬硬套,而应注重研究所选用的教法是否能更好地体现愉快教育的原则,是否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只有从教学内容出发、从学生实际出发,才能真正设计出灵活适用奏效的优良教法,才能真正体现出每个教师自身的教学特色。 充分准备资源也是备课中不可缺少的环节。根据教学目标,要不断学习,不断收集、整理资料,丰富和充实所教学课知识,做到激发兴趣,省事增效,化难为易,化繁为简,要准备好课件,相关资料和教学教具。 备课的价值不仅仅在于它是课堂教学的准备,是作为教师教学思想、方法轨迹的记录,也是教师认识自己、教学经验的重要资料,所以教师还要重视教学反思,通过反思,帮助自己总结和积累经验,形成一套自己的教育方法。 第2篇:怎样备好课学习心得和体会 怎样备好课学习心得和体会 为了提高老师们的教学水平和学习能力,幼儿园利用了暑假期间的短短几天时间给老师们进行了园本培训。培训内容结合日常的教学以及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设置了课程,培训过后真是让我受益匪浅,也从中找出了自己的不足之处及需要改进的地方。第一天培训的内容是讨论“你是怎样备课的?”学习了文章《教师如何备课浅谈》。下面我谈谈我学习后的心得和体会。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备课的方式都是千篇1律。按照开学初制

语文课堂结尾的艺术

语文课堂教学完美有效的结尾能深化学生的认知,启迪学生的智慧,再一次引起学生情感的强烈共鸣,从而在理性中发现美、感受美、欣赏美和创造美,进而实现获取知识、陶冶情操和培养健全人格的教育教学目标。 一、激情式 文章都离不开情或理:有的以情占先,有的以理为主。以情为主的文章自然要求师生能真正进入其中,切身感受到其情感的浸润和熏染。为此,教学以情取胜的诗歌或散文时,应充分挖掘诗文中的情感因子,让学生在此类诗文的感染下,带着一种不可抑止的激情走出课堂,走进生活,走向人生。对于这类课堂结尾来说,就是要沿着课堂情感发展的趋势,将情感向前推进一步,或向下深入一层,让学生感受到情感的强大力量。 例如,《沁园春·长沙》是一首伟人触景生情后写成的见物抒志的词。教学中,我是这样设计结尾的:“千年前的屈子对着茫茫苍天连问了一大串的问题。在《天问》中我们读出了他的感伤与无奈,也读出了千年的沉重与千年的孤独。面对苍茫大地与壮丽河山,一代伟人毛泽东也发出了‘谁主沉浮’的疑问。在这首词里我们或许会读出词人的一丝惆怅,但更多的应该是伟人那主宰天地的壮志与豪情。同学们也是书生意气,风华正茂,也应有‘到中流击水’的豪迈。世界是你们的,但世界是属于有伟大志向的奋斗者的!” 这一结尾上连屈原,中接毛泽东,下启学生,很容易激发学生“舍我其谁”的豪情壮志,更能激发学生的自信。 又如,《再别康桥》一课的结尾我是这样设计的:“诗人就这么悄悄地走了。一心想飞的他终于在蓝天中化作了一团永恒的火焰。他什么也没有留下,除了他那些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诗作。诗人的一生就像他的《云游》——‘那天你翩翩的在空际云游/自在,轻盈,你本不想停留/在天的那方或地的那角/你的愉快是无拦阻的逍遥’。如果说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有陶渊明动人的幻想,那在康河的柔波里也有徐志摩美好的理想。下面,我们再一次深情地诵读这首诗歌,并以此悼念这位伟大的诗人!” 这样的结尾既重温了诗的情感与主题,更让学生感受到了诗人的风格,还让学生沉浸在徐志摩诗歌的意境里,让心灵随诗人创设的诗情荡漾。

浅谈语文课堂教学艺术

浅谈语文课堂教学艺术 发表时间:2011-08-19T11:56:17.357Z 来源:《学习方法报教研周刊》2011年44期作者:杨娥 [导读] 要想达到此效果,“艺术”则会成为语文课堂上的一支催化剂。 贵州松桃苗族自治县乌罗镇中学杨娥 教学是一门艺术,而语文教学更是一门综合艺术。作为语文教师,我们都应“穷则思变”,让自己的激情燃烧起来,让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让语文课堂亮起来。要想达到此效果,“艺术”则会成为语文课堂上的一支催化剂。 一、课文导入不妨来点说唱艺术。 作为语文教师,课文导语的设计至关重要。教师匠心独运、设计精美的导语常常能唤起学生的期待心理,它不仅可以使课堂教学得到有效的控制,集中学生注意力,而且还可以调动学生鉴赏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如在七年级课本中有一次综合性学习《走进戏曲天地》。戏曲对学生来说没多大兴趣,他们更多地热衷于流行歌曲。因此,在课前为了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有的老师在导入时先唱一支好听的流行歌曲《千古绝唱》(白雪):“人间多少绝唱千古颂,莺莺张生红娘子,十娘怒沉百宝箱……。”让学生陶醉于优美的旋律中,这样,通过老师以说唱艺术的形式一步步导入,既使学生学习的热情高涨,也让学生自然而然地进入了博大精深的戏曲天地。 二、内容讲解不妨来点表演艺术。 “表演”是演员通过对某个角色的演绎,利用多种渠道让观众接受自己所传达的各种信息,以期达到心领神会的目的。而一个语文老师,就是要利用自身优势演绎各种不同的角色,选择多种渠道把课文内容的相关知识,传递给学生,使学生即刻心领神会。这就需要老师具有精湛的“表演”才能,能灵活胜任各种角色,这也就使课文内容的讲解成为了一门“表演艺术”。 可以说,一个优秀的语文老师,应该像一个出色的导游,带领学生去领略文本中的处处美景;像一个睿智的演说家,引导学生去针砭文本中的各种时弊;像一个优秀的乐手,时时拨动学生的心弦,让学生与教师,学生与文本中的形象达成和谐的共鸣……长此以往,学生才会积累丰富的鉴赏经验,才会形成一个能力上的飞跃。 在讲授《三峡》一课时,我们的角色就应成为一位语言表达能力极强,能带动学生驰骋想像的导游,引领学生去欣赏三峡旖旎的自然风光;在讲授《古代英雄的石像》时,就应成为乐手,去拨动学生的心弦,让他们正确看待身边的人和事,告诉他们如何去树立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板书设计不妨来点绘画艺术。 板书往往能反映出一个教师对课文内容知识点的重点把握与否,是整节课的提纲挈领。有很多老师在教学时,都非常注重优化板书设计。因为板书不光反映了教师对教学流程的安排,也是对课文重要知识点的归纳。为了能给学生一个比较直观的印象,教师的板书设计通常应结构合理、形式多样,这就需要教师不妨会点绘画艺术。如果板书设计,也能充分利用绘画艺术的这一特点凸现出课文内容的重点,就不仅能使学生把握重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给学生以一种美的享受,增强他们的审美能力。如有老师在上《爱莲说》时,先将文中描述莲的内容在黑板上列出来,然后将这些内容用莲花的图形串联起来,最后随图画归纳出莲的品质。这种板书,使学生的眼前一亮,得到了一种美的视觉享受,并且莲的图画与本课内容一致,使知识点一目了然。 四、归纳总结不妨来点辩论艺术。 总结,往往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语文教师的课文总结,同样应学习这种辩论艺术,善于捕捉课堂上有用的信息,再与课文的重点内容加以整合,用精练、隽永的语言表达出来,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令其回味无穷。如教学《愚公移山》这课时,就“愚公”移山的行为,我安排了辩论这一环节,学生们进行了一场激烈的唇枪舌战,可谓是难分高下。因此,在学完后,我作了如下总结: 同学们,听了你们的见解,老师也受益匪浅。有人认为愚公是名副其实的“愚”,有人认为愚公实则“不愚”,我看都很有道理。古人有诗云:“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嘛!但我们也应清醒地意识到:这篇文章之所以脍炙人口,是由于愚公锲而不舍、持之以恒的精神感人至深,这无疑是我们学习的重点,至于其移山的行为则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我看同学们似乎都意犹未尽,那就请以《假如我是“愚公”》为题写一篇作文,大胆表达你的观点,不要错过这次机会哟!…… 这样总结,既使学生获得了成就感、老师也点出了重点,又给了学生课外延伸的机会,使课堂能够“余音绕梁”,让学生回味无穷。 可见,艺术是相通的,语文课不妨引进其它艺术形式为我所用,使语言艺术焕发更加绚丽的光彩,在美的氛围中激发学生的灵感,培养他们的思维品质。尝试运用各种艺术吧!相信你的语文课堂定会熠熠生辉。

关于课堂教学艺术的心得体会4篇

关于课堂教学艺术的心得体会4篇 导语:心得体会是指一种读书、实践后所写的感受性文字。语言类读书心得同数学札记相近;体会是指将学习的东西运用到实践中去,通过实践反思学习内容并记录下来的文字,近似于经验总结。以下是关于课堂教学艺术的心得体会,以供参考。 篇一:课堂教学艺术的心得体会 本学期我读了《教师课堂教学技术与艺术》这本书,知道教师课堂教学艺术的重要性与必要性,这是一门很深的学问,也是一门需要深思的艺术,教师和学生之间应该构建起健康、和谐的师生关系。在这样一种关系下,才能教学相长,师生共同进步。怎样上好一节课呢?我觉得必须掌握好课堂的教学艺术。 上好一节课最基础的是课堂导语。课堂导语的设计多种多样,大体上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是知识的导入,二是以情景导入。知识导入的导语,或联系旧知,进行对比,激发学生思维的“热点”:或开宗明义,直接提示本课的学习要求,让学生在“先入为主”的基础是哪个逐步深入新课文的学习中。 一节好的课堂有了一个好的开始,接下来就是课堂讲授了。课堂讲授的基本要求有以下几点: 1.语言简洁,个性突出,具有直观性。 2.科学准确,真实可信。具有说服力。 3.设疑激趣,引发思维,具有启发性。

4.感情充沛,情理交融,富有教育性思想政治课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 5.形象直观,生动有趣,富有感染力。 6.时间巧配,难度巧定,具有协调性。 一节好的课堂上完了,在结束课堂的时候,怎么做一个好的结尾呢。 * 设计出好的结语呢?下面几个方面说说: 1.概括总结,神话题旨 2.延伸话题,引来活水 3.设置悬念,激发欲望 4.反弹琵琶,逆向引导 教学有法,而无定法,贵在得法。因此,讲究不讲究,追求不追求课堂教学艺术,结果大不一样。追求了,教师青春常在,课堂春意盎然,学生如浴春风。托尔斯泰说:“艺术是感情传递的桥梁”,课堂教学上的艺术化教学一方面可以感染学生,另一方面可以通过艺术这个桥梁不知不觉地向学生传递知识、智慧和技能。没有艺术的教学只会传授知识,而传授知识也是大折扣的。可以说,得法就是一种教学艺术,就是一种成功的教学。所以,要做就做一个刻苦钻研业务的教师,做一个课堂教学艺术高超的教师。 篇二:课堂教学艺术的心得体会 通过学习《课堂教学艺术》的培训,我获益良多,从这个培训学习中让我知道了如何让自己的课堂教学富有艺术感,也学习了应该从哪些方面来着手提高课堂教学艺术。当然,这一个培训学习也让我

浅谈初中物理课堂教学艺术

浅谈初中物理课堂教学艺术 摘要:物理课堂教学艺术就是要从学生的学习需要出发进行教学设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运用语言、动作、表情、色彩、音响、图像等手段,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课堂探究学习的积极性,能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认知并感悟知识,能培养学生爱学物理的情感。 关键词:课堂教学教学艺术最佳效果进步发展 爱因斯坦对教师的修养提出三条基本要求:一是德,即崇高的思想品德;二是才,即知识渊博;三是术,即高超的教学艺术技巧。教学离不开艺术,只有讲究艺术的教学才能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物理比较抽象、难学,如果让学生对物理课产生了厌学的心理,则对学生今后的物理学习容易形成不可逾越的屏障。因此,对物理教师来说,教学艺术尤为重要。 教学必须讲求科学性,必须遵循科学知识的逻辑性、系统性及其表达方式的规律性和原则性。但教学是一种创造性活动,要求教师发挥独创性,灵活地运用教学原则,恰当地运用教学方法,机智地处理课堂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因此,只有把教学的科学性和艺术性结合起来,才能圆满地完成教学任务。

通过近17年的物理教学,本人对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有了初步的认识,探索出了较为可行的方法和艺术。 一、研读学生 许多学生反映物理这门课程比较难学,不好理解,做题时往往是不知道自己该从什么地方入手,这是一种比较普遍的现象。要了解学生的想法及思想动态,把学习物理成功的经验体会传授给学生,让学生有克服困难的勇气、有学好物理的动力。当然,在战略上藐视,在战术上要重视。我们应该随时随地地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倾听他们的心声,排除他们的苦闷,让学生接受老师,进而接受物理、爱好物理。要让学生体会学习的难度,强化意志的培养,享受成功的体验,强化学习愿望,从而避免学生产生怕学物理、厌学物理的心理。。 二、精彩导入 激趣求知是教学艺术的先导。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精彩的导入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对该课的主要内容产生悬念,从而产生探究学习的愿望,这将对课堂教学造成很大的影响。比如:在《静电现象》这一课的教学中,教师拿出了一只日光灯管、干棉布和一只吹鼓的气球,在暗室效果较好的实验室内,教师先用干棉布将日光灯管擦干净,用吹鼓的气球以很快的速度上下摩擦,奇怪的现象出现了,原本不发光的日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