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长跑耐力素质训练法

中长跑耐力素质训练法
中长跑耐力素质训练法

中长跑耐力素质训练法

郑公平

摘要:简单阐述了影响中长跑项目成绩的主要因素,引出耐力素质训练对中长跑项目的重要性。在训练法上,从传统的平原训练经常采用的方法引申到高原训练法、HILO训

练法、HIHILO训练法对耐力素质的影响,比较分析了各自的优缺点,为将来中长跑

耐力素质训练法的发展开辟的道理。

关键词:中长跑;高原训练;高住低训(HiLo);HIHILO;有氧耐力;训练;

耐力素质是指有机体坚持长时间运动的能力。耐力素质按照热体生理系统分类可以分为肌肉耐力和心血管耐力。肌肉耐力也称力量耐力,心血管耐力又分有氧耐力和无氧耐力。田径耐力性项目分为中长跑和竞走两大类。本文主要介绍中长跑项目的耐力素质训练方法,以及高原训练和HILO训练作为耐力性项目新颖的训练方法,在现在的研究中存在的优缺点以及今后研究的方向。

1.影响中长跑运动员成绩的主要因素

中长跑运动员成绩的主要影响因素有耐力、速度、力量、技术等方面。其中耐力素质是影响中长跑运动成绩的基础。耐力素质分为一般耐力和专项耐力。一般耐力是指人体以中小强度、长时间坚持运动的能力,主要是发展人体的有氧能力。专项耐力:指长时间进行专项活动的能力或人体在一定时间内持续进行大强度剧烈运动的能力。专项耐力是决定中长跑成绩的主要因素,增强专项耐力有助于运动员保持高速跑的时问,减少比赛中运动创伤的发生。有助于提高加速冲刺能力。速度和速度耐力是提高中长跑成绩的关键。速度是人体进行快速运动的一种能力或单位时问内通过某一段距离的能力。它分为反应速度、动作速度和位移速度。在中长跑项目中,最重要的是动作速度和移动速度,速度是制约中长跑成绩的关键。速度耐力是指人体在较长时间保持快速运动的能力。其特点是强度大,心肺功能在较短时间内无法供应足够的氧气。增强速度耐力有利于运动员把最高速度保持到终点,加速冲刺。后程减速的高低水平反应速度耐力的发展状况,速度耐力与中长跑成绩呈正相关。力量耐力是提高中长跑成绩的保证。力量耐力是指人体在较长时间内保持高度用力的能力,也可指肌群在对抗某些阻力所能持续进行工作的能力。在中长跑训练和比赛中,由于运动时间较长,会出现心肌、呼吸肌疲劳,收缩力下降、痉挛、酸痛等症状,这些疲劳因素与决定力量的耐力因素有直接关系,力量耐力水平高低反映运动员适应比赛战术的能力。技术训练是不容忽视的因素。正确合理的技术有利于途中跑放松、省力、节省体能,有利于预防或减少运动创伤。因此要注意中长跑基本技术规范化练习,抓好基本功训练,如短跑的一些专门练习可应用改进技术,强调途中跑要跑得稳,后蹬快速有力,摆动腿前摆积极,频率快,两臂协同配合,整个动作自然放松。

2.传统的中长跑耐力素质训练方法

在中长跑项目中,如800米、1500米、3000米障碍、5000米,其耐力有相当程度是由糖酵解供能所决定的。换句话讲,中长跑项目的专项耐力是以糖酵解即通常所讲的速度耐力为特征。专项的距离越短,无氧代谢及混合代谢训练的比重就越大,对运动员耐乳酸能力的要求就越高因此如何有效提高中长跑运动员的有氧代谢、无氧代谢及混合代谢的能力是专项耐力训练能否取得最佳效果的关键①。

有氧代谢能力又称一般耐力,它在中长跑项目上占有重要地位,是提高专项耐力和专项成绩不可或缺的重要基础。发展有氧代谢能力,首先要提高最大吸氧量,最有效的方法是持续负荷法。这种方法的主要特点是运动员不间断地连续训练较长时间,一般不少于30分钟,可匀速也可变速,训练水平较高的运动员负荷时间可延长到4O~12O分钟。若以跑速来衡量,应以无氧

①丛林,朱静华.如何发展中长跑运动员的专项耐力[J].田径2006年第9期

阈左右区域的跑速进行不间断的持续跑。

由于中长跑项目是以糖酵解供能为主,因此发展无氧代谢和混合代谢能力,提高机体制造

乳酸、耐受乳酸的能力就成了中长跑专项耐力训练的核心。

常用的一些发展糖酵解供能系统的训练方法有:

(一)间歇训练法

实践证明,以次极限强度进行间歇训练对发展运动员的糖酵解供能系统非常有效,它可以

提高运动员制造乳酸的能力,使运动员体内乳酸的堆积量超过比赛时的最高值。目前普遍采用

的间歇训练法有等距离,等间歇实践训练法;递增距离,等间歇训练法;等距离,递减间歇时

间训练法;递减距离,等间歇时间训练法;等距离,等间歇时间多组训练法;不等距离,等间

歇时间多组训练法

(二)重复训练法

重复训练法是指为了提高中长跑运动员耐受乳酸的能力,选用略短于专项的距离进行多次极

限强度训练的方法。训练中要求跑速等于或高于专项目标成绩的平均速度。

(三)变速训练法

即采用不同速度长实践的交替跑。变速跑分为越野变速跑和场地变速跑两种。变速训练法对改

善运动员不同代谢方式的转换能力以及培养意志品质是非常有帮助的。

传统的平原训练方法提高运动成绩的速度无法满足教练员和运动员的需求了,于是,新的

关于耐力素质训练方法产生并积极地在各国运行。

3.高原训练对耐力素质训练的影响

早在20世纪50年代,一些前苏联研究人员提出,人在高原环境下对缺氧可以产生适应,而

且通过运动训练可增强人体呼吸和心血管系统功能,对提高有氧代谢运动能力,促进运动成绩

特别是耐力项目的运动成绩的提高有良好的效果。其实质是利用机体处于高原缺氧和训练缺氧

环境中所产生的应答性和适应性变化,改善机体转运和利用氧的能力,从而显著增强有氧耐力

训练的效果,快速提高有氧能力,因而已成为重要的耐力训练方法之一。

高原训练有利的方面主要表现为人体氧利用能力的提高,不利的方面集中在负荷强度很难

达到平原水平,对肌肉刺激不够,骨骼肌纤维萎缩、变细,因而导致肌肉工作能力的下降。但

目前缺乏足够的直接证据表明传统的高原训练能明显提高平原运动能力①②。

而且实践证明,高原训练欲取得理想的训练效果,需要考虑诸多因素,如高度、上高原的

时机、停留时间、负荷量和强度、下高原的时机等一系列问题;此外,运动员的个体差异也是

一个不容忽略的方面,包括年龄、健康水平、铁状况、所从事项目的技术水平等③。因此利用得好,可以提高比赛成绩;稍有疏忽,就可能前功尽弃。

而且很多研究报道对高原训练对运动员回到平原后运动能力是否提高以及该能力所持续的

时间都没有详细的深入研究。

有意思的是尽管已有的科学证据表明传统的高原训练无助于平原运动能力的提高,但许多

教练员和运动员仍坚持认为:不管是以耐力为主的项目如中长跑还是以力量为主的项目,进行

高原训练是有益的④。分析原因可能与高原训练改善了运动员的情绪、精神状态和心理素质有关。4.HiLo训练法对耐力素质训练的影响

为了既有效地利用高原训练缺氧刺激提高机体转运氧和利用氧的优势,又尽量避免其对身

体机能的负面影响,“高住低训”理论与方法应运而生。

高住低训来自英文Living high-training Low(HiLo),是一种新型、有效的耐力训练方法。

①Boning D. Altitude and hypixia training A short review [J].Int J Sports Med.1997,18/8:565-570

②Levine BD,Stray-Gundersen J.The effects of altitude training are mediated primarily by acclimatization[J].Adv Exp Med Biol .2001,502:75-88

③Wolski LA,McKenzie DC,Wenger HA.Altitude training for improvements in sea level performance.Is the scientific evidence of benefit [J].sport Med.1996,22(4):251-63

④Wolski LA,McKenzie DC,Wenger HA.Altitude training for improvements in sea level performance.Is the scientific evidence of benefit [J].sport Med.1996,22(4):251-63

这种训练方法是由美国学者Levine 1991年首先提出的①。它是指运动员居住在高原上(2500m 左右)或低氧舱内,而在较低处(1300m 以下)训练。其基本思路是:运动员训练在低海拔,以便不会明显降低训练强度;同时休息在高海拔缺氧环境,以便使得机体发生缺氧习服现象。

有研究对HILO训练法与传统的高原训练进行了比较(表1)。

表1 hilo训练与高原训练的特点比较

要素传统高原训练HILO训练

地理环境多为1900—2500M高原高原训练基地或者低氧舱代替

负荷强度< 平原强度维持平原强度

缺氧方式连续性间断性

缺氧时间24H/D 多为8—16H

缺氧程度与基地高度有关,但相对固定低氧舱可调控氧含量

负荷类型高原缺氧+运动缺氧两种负荷交替作用,

脱水速率加快变化不大

血容量减少达25%,血液变”稠”增加, 氧气更好地供应外周组织

肌纤维变细,肌肉质量降低肌肉组织增长.毛细血管增加结果显示,hilo 训练法解决了传统高原训练中运动强度不足这一关键难点,同时也解决了在传统高原训练实施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它既可以通过低氧暴露改善运动员的氧气运输和利用能力,又可以保持正常的运动强度进行训练。理论和现有研究也证明了的有效性。因此hilo 训练法的应用前景可能十分广泛②。

运动员在高原缺氧环境下居住。由于缺氧造成血红蛋白和肌红蛋白的增加,线粒体数量增多,2,3- DPG及酶活性的上升等,从而提高血液运氧及肌肉利用氧的能力,提高耐力,进而影响人的运动能力。而且HILO训练法避免了高原训练中最大吸氧量的降低问题。有研究表明HILO 以时间依赖形式增加了耐力运动员低氧通气反应(HVR),降低了常氧时的呼吸末二氧化碳分压,而每分通气量(VE)没有改变③。目前国外多数研究认为HILO能提高运动员返回平原的运动能力,特别是有氧耐力。从理论上解释为:缺氧刺激EPO分泌→红细胞和血红蛋白总量增加→最大吸氧量增加→提高运动员有氧耐力→理论上提高平原运动能力。

Levine(2001)将39名长跑运动员随机分成3个实验组,每组13人。第一组为高原训练组,受试者在2500m 高地训练和生活;第二组为HiLo组,受试者居住在2500 m高地,训练在1250 m 高度的地方。第三组为平原训练组,受试者在平原训练和生活。结果表明,经4周训练后,第一,二组的受试者VO2max平均增加了5%,红血球平均增加了9%。但从运动能力来看,仅HiLo组显示了其能力的改善,如最大吸氧量、肺通气阈出现时平均跑速的提高,5000 m跑平均13.4 s 的减少等。第三组无论是VO2max,红血球,还是跑速均无显著性变化。研究者认为,HiLo组运动能力的明显提高除了与VO2max提高以外,还与HiLo实施过程中保持了正常的训练量和强度有关。所以HILO 训练法在改善机体运氧和利用氧能力的同时,又可保持正常的运动强度进行训练,改善肌肉的运动能力,被认为是目前提高平原运动成绩的一种可行的训练方法。

HILO训练法的精华所在,是用这种方法即可以通过缺氧暴露改善运动员的氧气运输和利用能力,又可以保持正常的运动强度进行训练。

不过,有文献对HILO 训练法提高运动能力的上述解释提出质疑。Allan④有四项研究表明HiLo 组的Hbmass 没有显著升高,最大吸氧量反而有所降低,完成4分钟训练任务的运动能力有增加趋势但不显著。因此提出在2650—3000米中度低氧环境中居住23天可能会对优秀运动员产

①Levine BD.”living high –training low”:the effect of altitude acclimatization /normoxic training in trained runners[J].Med Sci Sport Exerc.1991,23:S25.

②刘建红,周志宏,欧明毫.HILO训练法及其在实践中的应用[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01,22(1):68-71.

③ Townsend NE,Gore CJ,Hahn AG,et,al. Living high – training low increases hypoxic ventilatory response of wsll – trained endurance athletes.J Appl Physiol 2002,93(4):1498-505

④ Allan G.Hahna,Christopher J.Gorea,David T.Martina,et al.An evaluation of living at moderate and training at sea level[J].Comparative Biochemistry and Physiology .2001:777-789.

生有益影响,但它不可能是由Hbmass或最大吸氧量引起的;很可能是因为无氧能力的提高或是有氧代谢效率的提高。所以,这方面的研究有待进一步深入。

而且在很多文献中突出体现了以下几个问题。比如运动员经过正常的训练之后处于低氧环境下休息,恢复速率必然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而且在低氧环境下睡眠,可能会导致心理和生理疾病,并导致训练热情和动机减退。HiL0应用中免疫机能也会出现下降等问题。而且不同的个体对HILO训练的适应能力有很大的差异性。并不是所有的运动员都适合进行HILO训练的。在查阅的文献中HILO的训练高度和时间不统一,高海拔从1960—4000M,低海拔从50—1300M不等,时间从2--6周不等。此外,运动能力的提高有多方面的因素,训练基地的高度、训练时间和内容、经验、营养补充、水分摄入、机体铁含量等也会影响训练效果①。对HILO的研究需要进一步的深入。

5.HiHiLo训练法对耐力素质训练的影响

有新的研究表明高住高练低训(HiHiLo)是耐力训练很好的方法,高住高练低训(HiHiLo)是让运动员居住在人工低氧环境,训练以常氧训练为主,低氧运动为辅助的一种训练方式。前岛(1999)将参加奥运会的速滑运动员分为两组。第一组(HiHiLo组)每天低氧暴露10 h,并在常氧环境下的正常训练中加入1 h的低氧训练。第二组(HiLo组)的训练内容与前组相同,但没有低氧训练。经2周训练后发现,HiHiLo组在渐增负荷中血乳酸的变化明显低于训练前,而HiLo组基本没有什么变化。从功率自行车最大输出功率来看。HiHiLo组的增加最明显。胡扬等(2004)让8

名国家女子中长跑运动员每晚15.4%02低氧暴露1O小时,白天在常氧环境下训练,每周3次低氧运动(15.4%02,80%VO2max强度,4O分钟功率自行车)。测定HiHiLo前后常氧环境下的VO2max 和力竭时间、低氧环境下的PWC170,及HiHiLo实施过程中急性低氧暴露1O小时和最后一次低氧运动时的Sp02、HR、RPE。结果表明,HiHiIJ0后低氧运动过程中Sp02下降幅度和HR、RPE上升幅度减小;低氧环境下PWC170显著提高;多数人的VO2max明显提高,力竭时间显著延长(14)。以同样的实验计划让现代五项男子运动员进行HiHiLo后,Sp02、HR、RPE、PWC170的变化与国家女子中长跑运动员相同,且200m自由泳成绩平均提高了近3 s。

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我们相信在HILO和HIHILO训练理论方面,必将会得到新的发展。6.讨论

随着训练方法的不断创新和在实践中的应用,中长跑运动成绩在不断地向上攀升。我们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要努力寻找新方法中存在的不足。比如HIHILO训练中存在的运动员免疫力下降问题,高原居住时的高度、氧气含量、气候变化、停留时间长短等问题都需要量化的研究。寻求简便有效而又易于控制的训练环境是研究者努力的方向。低氧舱的出现是一种机遇更是一项挑战。把握最前沿的训练方法,才能在世界比赛中取得好的成绩,获得好的名次。

7.参考文献

[1]洪显君.音乐对有氧耐力素质影响的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2年第2期第28卷

[2]罗小平,杜国如,周丽英.改善学生有氧耐力素质的定时教学方法的研究[J].湖北体育科技2002年9月第21卷第3卷

[3]龚建音,孙成福,李光敏.我国田径耐力性项目研究进展的分析[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7月第28卷第4期

[4]任志杰.浅谈中长跑训练与身体素质的练习[J].少年体育训练2006年6期

[5]张德智.中长跑运动员速度耐力训练的几种方法[J].少年体育训练2007年第4期

[6]丛林,朱静华.如何发展中长跑运动员的专项耐力[J].田径2006年第9期

[7]李玉章.中长跑耐力训练的结构及方法分类[J].中国体育教练员2006年3期

[8]李玉章.中长跑耐力训练理论与实践概述(一)[J].中国体育教练员2006年1期

①宋淑华,高春刚,曹建民.高住低训(HILO)研究进展(综述)[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年5月第27卷第5期

[9]王旭.中长跑运动员有氧耐力训练负荷量的确定[J].田径2006年8期

[10]王林.如何抓好中长跑专项身体素质训练(下)[J].中国学校体育2004年5期

[11]刘国光.浅谈中长跑运动员的耐力与力量训练[J].青海体育科技2003年1期

[12]闫子龙,曾泽东.论中长跑运动员力量和耐力训练的关系[J].解放军体育学院学报2003年1期

[13]陈宗爱.浅谈青少年中长跑运动员耐力训练[J].青海体育科技2001年1期

[14]张红品,王维群.平原条件下训练与低氧舱睡眠对生长期大鼠形成及吸收相关因子的影响[J].中国临床康复2006年13期

[15]陈慧宇.模拟高原训练与传统高原训练的比较[J].菏泽学院学报2006年2期

[16]叶鸣,曾凡星.高住低训在运动实践中的应用[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6年4期

[17]胡扬.模拟高原训练的最新发展---从HILO到HIHILO[J].游泳2006年2期

[18]张艳秋,田振军.模拟高原训练新方法—HILO的研究进展[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06年1期

[19]胡荣,孙兆伟.优秀中长跑女运动员高原训练及模拟高原训练期间血象指标的变化[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年11期

[20]刘花层.高住低训和高原训练的生理学机理[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5期

[21]宋淑华,高春刚.高住低训(HILO)研究进展(综述)[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年5期

[22]尹维娜,张传新.高原训练的研究进展[J].首都体育学报2005年3期

[23]攀同斌.HILO(高住低训)---耐力训练的新方法[J].福建体育科技2001年6期

【教学论文】中长跑训练方法

中长跑训练方法 1.一般耐力:指人体以中小强度、长时间坚持运动的能力,主要是发展人体的有氧能力,它是专项耐力的一个主要因素。 发展一般耐力的主要手段:长时间或较长时间进行中等强度跑或慢跑,包括越野跑、竞走、耐力性变速跑,其他体育项目应用(如球类、游泳、自行车等),耐力性游戏等。 进行一般耐力训练时应注意: a.常用中等或中等以上强度匀速跑; b.跑中强调正确技术,结合呼吸节奏进行; c.尽可能在野外、山坡、草地上进行; d.处理好负荷与休息关系,加强医务监督。 2.专项耐力:指长时间进行专项活动的能力或人体在一定时间内持续进行大强度剧烈运动的能力。专项耐力是决定中长跑成绩的主要因素,增强专项耐力有助于运动员保持高速跑的时间,减少比赛中运动创伤的发生。有助于提高加速冲刺能力。 发展专项耐力的主要手段:较长时间的专门练习;短于或略长于专项距离的重复跑;不同距离的变速跑;较长时间的大强度越野跑;各种距离跨栏跑、障碍跑比赛。 进行专项耐力训练时要求: a.多采用重复训练法,选择段落应短于专项距离为主; b.若选用变速跑方法练习,快跑段落一般为400~1000米,一般在5次左右; c.专项耐力课跑的总距离,以专项及其他情况而定,若用重复跑,总距离可达本专项距离或超过数倍;

d.专项耐力安排,在训练的准备期比重一般,在竞赛期则较大。 3.速度和速度耐力是提高中长跑成绩的关键 3.1速度是人体进行快速运动的一种能力或单位时间内通过某一段距离的能它分为反应速度、动作速度和位移速度。在中长跑项目中,最重要的是动作速度和移动速度,速度是制约中长跑成绩的关键。 发展速度的主要手段: a.跑的专门练习(如高抬腿跑、后蹬跑、车轮跑等); b.30~100米加速跑、行进间跑; c.60~200米重复跑、变速跑、接力跑; d.顺风跑、下坡跑、奔引跑及速度性游戏等。 3.2速度耐力是指人体在较长时间保持快速运动的能力。其特点是强度大,心肺功能在较短时间内无法供应足够的氧气。增强速度耐力有利于运动员把最高速度保持到终点,加速冲刺。后程减速的高低水平反应速度耐力的发展状况,速度耐力与中长跑成绩呈正相关。常用间歇训练法发展速度耐力。 发展速度耐力的主要手段: a.100米*6~8次*3~4组,负荷80%,每次间歇30秒,每组间歇6~8分钟; b.300米*4次*3~4组,负荷80%,每次间歇10分钟; c.400米以上的上坡跑、台阶跑; d.600~700米快跑+200~300米慢变速跑,3~4组; e.1000~1200米反复跑,3~4次; f.长距离的高抬腿跑、后蹬跑等。 4.力量耐力是提高中长跑成绩的保证 力量耐力是指人体在较长时间内保持高度用力的能力,

(完整版)耐力素质训练方法

一、耐力素质练习的一般方法 耐力素质练习的方法较多,而且各种方法都有其各自的特点。总的来说,这些特点基本 上又体现在耐力素质练习过程中,在练习强度、持续时间、间歇时间与方式、重复次数等因素的组合与变化上。目前,常用的耐力练习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耐力素质练习持续练习法重复练习法间歇练习法变换练习法比赛游戏练习法循环练习法高原训练法 常用的练习有: 1、1分钟立卧撑 撑由直立姿势开始,下蹲两手撑地,伸直腿成俯撑,然后收腿成蹲撑,再还原成直立。每次做1分钟,4?6组,间歇5分钟,强度为50?55%。要求动作规范,必须站起来才算完成一次练习。也可以穿上沙背心做该练习。或做立卧撑接蹲跳起,则强度稍大,做30次为一组,组间歇为10分钟。 2、重复爬坡跑 在15度的斜坡道或15?20度的山坡上进行上坡跑,重复5次或更多些,跑距250米或 更多些,间歇3?5分钟。强度为60?70%。也可根据训练目的决定强度,可以心率控制运动强度,也可穿沙背心进行。 3、连续半蹲跑 成半蹲姿势(大小腿成100度角左右),向前跑进50?70米,重复5?7次,每组间歇3?5分钟,强度为60?65%,不规定速度,走回来时尽量放松,在进行下次练习前,可做15秒贴墙手倒立。 4、连续跑台阶 在高20厘米的楼梯或高50厘米的看台上,连续跑30?50步,如跑20厘米高的楼梯,每步跳2级。重复6次,每次间歇5分钟,强度55?65%。要求动作不能间断,但不能规定时间,向下走尽量放松,心率恢复到100次/分钟时可开始下一次练习,也可穿沙背心做 该练习。 5、沙滩跑 在沙滩上做快慢交替自由跑,每组500?1000米,也可穿沙背心跑,速度变化和要求可 因人制宜,做4?6组。组间歇10分钟,强度为50?55%。 6、逆风跑或负重耐力跑 遇飓风天气(风力不超过五级)可在场地或公路上做持续长距离逆风跑,也可做1000米以上的重复跑,重复次数4?6次,间歇5分钟。强度55?60%。可穿沙背心进行负重耐力跑,要求与间歇同。 7、原地间歇高抬腿跑 原地或前支撑做高抬腿跑练习。每组100?150次,6?8组,每组间歇2?4分钟,强 度为55?60%,要求动作规范,不要求时间,但动作要不间断地完成,也可负重做练习,但每组练习次数及组数可适当减少。 8、原地间歇车轮跑 原地做车轮跑,每组50?70次,6?8组,组间歇2?4分钟,强度为50?60%,也可扶墙借助支撑物完成。 9、后蹬跑 后蹬跑每次100?150米或负重后蹬跑60?80米,6?8组,组间歇3?5分钟,强度为50?

浅谈中长跑运动员的力量训练教学内容

浅谈中学生中长跑运动员的力量训练 摘要:随着现代中长跑运动水平的日益提高,各种模式的训练方法不断更新,中长跑的训练越来越全面,但有关中长跑运动员专门的力量训练谈的很少。本文通过查阅有关文献资料和综合分析,以及对我校中长跑运动员多年的力量训练实验和总结,归纳出一个中长跑运动员力量训练系列,在实践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关键词:中长跑,运动员,训练,力量,速度,耐力 一、前言 在中长跑项目中,如800米、1500米、3000米障碍、5000米,其耐力有相当程度是由糖酵解供能所决定的。换句话讲,中长跑项目的专项耐力是以糖酵解即通常所讲的速度耐力为特征。专项的距离越短,无氧代谢及混合代谢训练的比重就越大,对运动员耐乳酸能力的要求就越高。高水平的中长跑比赛,常常在最后20—30米才见分晓,第一名与最后一名差距也不过几秒。这就要求中长跑运动员必须要有良好的冲刺能力,而速度的提高又与力量训练是紧密相连的。中长跑运动员的力量训练不同于其它项目,必须体现其专项特点,才能带来专项耐力的提高。 二、根据能量供应系统制订力量训练计划 1、磷酸原能量系统:时间短,强度大,通常活动时间为6—10秒,依靠ATP(三磷酸腺苷)和CP(磷酸肌酸)供能。可以使用大重量,大强度,每组练习间身体完全恢复的练习手段。 2、乳酸供能系统:主要是运动时间为2—3分钟的项目的供能系统,运动过程中分解葡萄糖或糖元来合成ATP,同时产生乳酸,从而限制了运动能力,乳酸分泌会使肌肉的工作能力下降,兴奋性减弱,导致肌肉酸痛。在训练中应使用中等重量和强度为8—20次的重复练习,每组间隔不完全恢复(30—90秒)。 3、有氧供能系统:以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供能的练习,只要运动强度降低,就没有乳酸生成,练习就可以持续到能量耗尽。在训练中应使用小重量和小强度为20—25次的练习,两组练习间完全恢复。 发展有氧代谢能力是中长跑专项耐力的基础,即使达到相当高的运动水平,有氧代谢能力的训练也是不可缺少的,与之相适应的有氧力量训练也是中长跑专项力量训练的基础。发展无氧代谢和混合代谢能力是中长跑专项耐力的核心。当今的训练理念和方法已有了很大的改变,主要表现在无氧代谢和混合代谢的训练比重逐步增加,已达到60%—75%,并有继续加大的趋势,与之相适应的力量训练也应成为中长跑专项力量训练的核心。以上三种训练手段在全年的各个阶段和不同的运动员类型中应有所侧重。 三、采用循环训练 中长跑项目对内脏器官要求很高,而单个练习或几个练习间歇教多的内容,不能引起内脏器官的明显改变,因此需要把多个练习的身体训练内容有机地编排成组,重复练习若干次,以加强对内脏器官刺激,每组练习按照要求间隔休息一定时间。中长跑的身体训练所采用的手段,应在较长的时间中固定下来,不要经常变动。经过几次乃至几十次循环反复的成组练习,使身体需要提高的素质,从量变到质变得到改变。每组的练习内容必须紧密衔接,练习交换的时间应尽力缩短到最小程度。每组间歇4分—5分或心率恢复

中长跑的训练方法[1500米长跑训练技巧]

中长跑的训练方法[1500米长跑训练技巧] 长跑运动是一个需要速度和耐力的综合性项目,中长跑运动是成绩的好坏其一于队员的先天素质,良好的体型和内脏功能是一个运动员出成绩的基础。今天就教大家1500米长跑如何训练,来看看吧。 发展一般耐力是增强运动员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的功能提高有氧代谢的主要途径,也是提高身体负担能力、发展速度耐力和进行大强度训练的基础,因此中长跑运动训练应重视发展一般耐力训练。 发展一般耐力的方法主要采用强度不大和跑速稳定的长时间持续跑,心率控制在150次左右,各项目跑的距离大致如下: 800米跑5——8公里,1500米、3000米跑8——15公里,5000米10000米跑10——25公里。 一般耐力训练在全年训练的准备期安排比重较大,由于长时间的持续跑比较单调乏味,因此,要多采用越野跑、跑、选择复杂的地形进行越野跑,不仅可以发展一般耐力,还有助于提高支撑器官的力量。 1、把握项目的根本属性和特点,现在的中长跑比赛已不再是耐力而且是速度的较量,运动员都是在高速中跑完全程。所以说现在

中长跑已不是耐力项目。这就需要我们在训练中把速度和耐力紧密结合起来,坚持高强度的训练,把培养队员保持速度的能力为训练的根本目的,同时配合以行之有效的恢复手段让队员能系统的坚持和保持良好的运动状态。 这一阶段的训练应根据间歇训练和超负荷训练进行大运动量的耐力、速度训练。采用预计成绩和平均速度进行各种距离的训练。由短到长分段练习,从而准确的控制每一段落的速度,培养每一段落的速度感,建立阶段性的速度动力定型。例如,不等距离等间歇时间的练习方法。如:200M+400M+800M+1000M 间歇时间分三分钟,预计成绩200米 28秒,400米60秒,800米2分20秒,1000米3分10秒。恢复方法采用放松式小步跑,间歇3分钟后进行下一次快跑。 2、中长跑是对体能要求较高的项目,研究中长跑训练方法,首先要把握中长跑的供能特点,如800米跑一般是磷酸原系统供能占30%,糖酵解系统占65%,有氧代谢只占5%;而3000米跑时,有氧化谢供能占40%,糖酵解占40%,磷酸原系统占20%,5000米和10000为跑,有氧代谢达到70%——80%,训练时应根据不同的项目选择和供能系统相应的训练方法。 3、重视竟技状态的培养和战术训练,有时有些运动员成绩不理想,这与竟技状态不佳有很大关系,因此在大周期训练的同时应加

青少年田径运动员的选拔和基础训练

青少年田径运动员的选拔和基础训练——选材篇 上海第二体育运动学校方水泉 在第十一届全运会期间,胡锦涛总书记向全国体育界发出了我国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的号召,是党和国家赋予全国体育人的艰巨使命。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我国的金牌和奖牌总数跻身世界前列,但田径项目一金未获,离体育强国还有很大差距。使我们田径人心里愧疚和自责。如何尽快将田径部分强项跻身世界前三甲,是确立我国体育强国地位的重要标志。加速青少年田径后备人才的选拔和培养是田径打翻身仗的第一场战役。笔者从事青少年田径训练和研究三十多年,本文通过收集国内外田径运动的信息,结合我国青少年田径训练现状及本人的训练实践,对如何加快青少年田径后备人才的培养做一探讨,仅提供全国田径同行参考。 1、早期选好苗子是田径出精品的重要保障 1.1 得田径者得天下。凡称得上世界体育强国的都是田径强国。在国内体育界,“人种论”的观念由来已久。认为亚洲黄种人要在田径短、跨、跳项目上超越黑人运动员是“不可逾越”的。这种偏见长期束缚我国田径教练员的聪明才智,是阻碍我国田径运动发展的桎梏。建国六十年来的事实证明,我国田径运动员在建国以来的不同时期,在男子100米、110米栏、男女跳高、三级跳远,女子铅球及中长跑、竞走等项目上多次达到并超过世界水平。在上述涵盖田径跑、跳、投的项群中,曾在奥运会上披金摘银,涌现出众多田径明星。特别是近几年刘翔的杰出表现,更有理由让我们不要为黄种人而悲观。 1.2 历史证明,只要我们把握项目特征,深入研究它的技术特点,深入挖掘适应项目特征和技术特点的优秀后备人才,潜心学习国外的先进技术和训练理念,优秀田径人才的涌现是水到渠成的。 1.3 当今世界田径已进入高体能、高智能、高科技的“三高”境地。这“三高”的第一突破点就是选材。田径运动与其它竞技项目不同的是,它是展示个人高体能、高技术能力的项目。技术动作的优劣所产生的成百上千次的重复给田径运动带来多姿多彩的魅力。以运动员几乎耗尽体能的付出,向更快、更高、更强的境地发展。它集中了现付竞技体育所必须的速度、力量、灵敏、协凋、弹跳等素质。而人类的这些运动素质必须符合运动生理学、运动生物力学的原则。遵照“用进废退”的生物学宗旨,才能得到进一步的强化和改造。所以说,对于田径运动项目特征的认识是无止境的,运动水平的提高也是无止境的。鉴于遗传因子的生物学改造,在当今科学技术条件下还很难实现,但我们已经摸索出项目特征所必须具备的个体生物学强者在少儿时的症状和生理、生化范畴的依据。依照这些科学的依据和经验,我们可以精选出优秀的后备人才进行早期系统训练和培养。 2、少年儿童选材的特点和方法 2.1 田径运动员的选材不是一蹴而就的,必须通过多年的身体形态、机能测试和训练时间的积累和考察,获得第一手实践数据,遵照形态结构与功能的统一,

中长跑经典训练方法

中长跑经典训练方法 中长跑经典训练方法 中长跑的日常训练都有哪些方法呢?我们不妨来看看。以下仅供参考! 一、耐力训练 这种训练方法比较简单,出现在20世纪初,基本上依赖运动员自己的天赋,运动员以自我练习为主,量和强度都很小,其特点是训练的距离和时间远远超过比赛的距离和时间,且用速为匀速,地点一般在野外。 1、方法的改进:上世纪20年代后,人们对这种训练方法作了改进,主要做法是把度训练和耐力训练结合起来,跑的量和强度都有所增加,并且对全年的训练时期作了一定的划分。各训练阶段的训练手段有明显区别。准备阶段的训练具有一定的量和强度;比赛时期的速度训练内容有较大增加。“接近或达到比赛距离的强度跑 ”这一训练手段就是从这时开始的。这种训练方法主要以芬兰人为代表。30年代后,以美国教统员米.黑非为代表的美国、英国、芬兰的中长跑界在使用郊外长时间匀速训练的基础上,采用田径场地圳练,主要是一些速度训练。 2、理论依据:训练时间长于30分钟的不间断跑的心率保持在140――160次/分钟,对于发展运动员心脏功能和提高有氧能力,效果明显。 3、取得的成绩:芬兰运动员帕.努尔米于1924年第8届奥运会中长跑比赛中获得4枚金牌,其后10年间13次打破5个项目的世界纪录。受益于这种训练方法的还有美国运动员比采恩伦,他在1934年以3分48秒8的成绩创造了1500米的世界纪录。

二、“法特莱克”训练法 这种训练方法是瑞典中长跑被教练员古斯塔.赫迈尔创造发明的,“法特莱克”瑞典语的意思是“速度游戏”,其训练方法主要是利 用自然环境如田野、树林、沙地等进行走、慢跑、快跑的练习、运 动员可以根据自己的感觉决定加速、放松的时间和距离。这种训练 的特点是利用自然环境的条件及游戏使运动员的心理比较放松,很好。训练的距离一般为10――20公里。加速的距离一般为 600――2000米。 1、理论依据:“法特莱克”训练法通过野外变化速度跑的方式.将运动员的心率控制在130――180次/分钟之间,既发展了运 动员的有氧能力,又发展了运动员的无氧能力。同时,对运动员的 心理起到了良好的调节作用。 2、取得的成绩:在“法特莱克”法的训练下,瑞典运动员黑格 和安德森创造了20年不败的神话。 三、间歇训练法。此方法是德国中长跑教练员波.格施勒和生 理学家莱因德尔,于20世纪40年代共同创造的。间歇训练法是对 多次练习的间歇时间作出严格的规定,使机体处于不完全恢复状态下,反复进行练习的训练方法。训练中将间歇训练分为三种类型: 高强性间歇训练、强化性间歇训练(A、B型)、发展性间歇训练。 高强性间歇训练时间小于40秒,心率190次/分钟恢复为 120――140次/分钟,强度大,间歇很不充分。强化性间歇训练A 型训练时间小于40――90秒,心率180次/分钟恢复为120――140 次/分钟,强度大,间歇不充分;B型训练时间小于90――180秒, 心率170次/分钟恢复为120――140次/分钟,强度较大,间歇不充分。发展性间歇训练时间大于5分钟,心率160次/分钟恢复为120 次/分钟,强度中等,间歇不充分。间歇方式均为走和轻跑。 1、理论依据:通过严格的间歇过程,可使运动员的心脏功能得 到明显的增强;通过调节运动负荷的强度,可使机体各机能产生与 有关运动项目相匹配的适应性变化;通过不同类型的间歇训练,可 使糖酵解代谢功能能力或磷酸盐与糖酵解混合代谢的功能能力或糖 酵解与有氧代谢混合功能能力或有氧代谢功能能力得到有效地发展

探讨青少年运动员中长跑训练的方法手段及措施

探讨青少年运动员中长跑训练的方法手段及措施 中长跑是我国田径运动在奥运会上拿金牌夺分的重点项目,是我国田径运动管理中心实现“奥运争光计划”的重中之重的项目。所以,研究这一项目青少年的训练特点,对于培养我国高水平奥运后备人才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战略意义。 一、青少年中长跑多年训练的重要性 国内外的运动训练实践表明,中长跑要达到高水平的专项运动成绩,必须从青少年抓起,经过长期系统的科学训练才能达到。国外一般是13—15岁开始专项训练,经过8~10年达到国际水平。研究表明,近2o年当中,奥运会中长跑前6名的平均年龄没有明显的下降趋势。人体的各种机能能力的提高不是同步发展的,不同的年龄阶段有其运动素质发展的敏感时期。例如,与神经系统关系比较密切的是速度与运动协调性,必须在15~16岁以前重点发展与培养。而耐力素质,尤其是无氧耐力水平发展的高峰在25岁左右。这就客观地要求中长跑训练必须是多年系统的、有计划的、科学的。所以,从青少年抓起,正确地进行中长跑训练具有重要的现实性和紧迫性。 二、青少年中长跑训练的特点 青少年的中长跑训练应遵循青少年生长发育规律,青少年肌肉的发育尚不完全、肌纤维较细、含水份较多、蛋白质较少、间质组织多,与成人相比,肌肉的横断面积较小、肌肉收缩的有效成分也少。因此,肌肉收缩的力量和耐力不如成人,肌肉的伸展性和弹性也比成人差,容易疲劳。 在亚极量有氧练习时引起疲劳的主要原因是肌糖元和肝糖元的消耗。当激烈运动时,ATP、CP被大量消耗时,肌糖元便在无氧条件下分解为乳酸参与供能,并在供能过程中产生乳酸堆积在肌肉中,随着运动时间加长,肌糖元也被大量消耗,运动能力下降,从而极易产生运动疲劳。肌肉中的乳酸是糖无氧代谢的产物,在肌肉中浓度可增加约3o倍,形成乳酸堆积,而使肌肉渗透压增加,增加了肌肉中含水量,使肌肉变得僵硬,弹性伸展性大为下降,使肌肉力量减少。应以“短”促“长”,“短”“长”结合,这是青少年中长跑训练的突出特点。现在中长跑比赛实践中无氧功能的比例越来越大,激烈的比赛实践对运动员的速度能力要求越来越高。为此,青少年的中长跑训练必须注意三个方面的问题:心肺呼吸循环功能、支撑运动器官的快速力量耐力、跑的技术与战术。 1.心肺呼吸循环功能:一般人的心输出量为20~25升/分,但是运动员的肺通气量可以达到140~160升/分。这就是说,中长跑运动员的心肺器官必须专门地训练,专门地塑造。为此,训练中必须采用心率在104~150次/分强度的越野跑,持续时间不能低于15~30分钟。 2.支撑运动器官的快速力量耐力:重视中长跑运动员的快速力量训练,是现代中长跑训练的突出特点。青少年不宜进行大强度的力量训练,但要抓好快速力量训练,尤其是快速力量耐力训练,这是青少年中长跑训练中必须重视的

耐力素质训练的具体方法

耐力素质训练的具体方法 肌肉耐力练习方法: 常用的练习方法有: 1)10—15min定时跑,在场地上,校园内或树林中,强度为55%--65% 2)6—8次变速赶超:在场地上排成两路纵队慢跑,听口令排尾突然加速跑至排头,所有人依次跟进做加速跑,强度55%--65%或加速跑中可进行变向“S”形跑。 3)5次爬坡跑:在倾斜15°--20°的山坡进行上坡跑,重复5次,距离100—200m左右,间歇3—5min左右,强度60%--70%,一般耐力训练不要求跑速,用心率指标控制,维持120—140次/min,如加大强度,心率指标要求达到140—160次/min。 4)5min变速跑,在场地内以50m分段做变速跑,如50m快,50慢,或50m慢,100m快,60%--65%强度 5)中速往返跑,利用篮球场,沿底线听口令至对面底线,每组往返4—6次。重复3—5组,也可以采用侧身滑步跑,交叉步跑或踢腿跑。 6)在田径场地或足球场内反复变向跑,听口令或看信号做前后左右变换方向跑。每次进行2min,重复3-5组,组间间隔3—5min,强度55%--60%,变向跑的每个段落均为往返跑。跑出后返回起跑位置。每次至少完成50m,间歇后心率恢复到120次/min以下。 7)100m多人接力跑:在跑道上,将人数分成5组,每个直曲段站一组,采用击掌方式,进行接力跑每人总跑量约400m,后返回原地。要求速度8—10m/s,也可采用200m接力跑,分成3组完成,总跑量约800m 或1600m。 8)连续侧滑步跑或侧身交叉步跑,前后交叉步跑等方法跑100—150m,重复4—8组,不规定速度,但每次练习后心率指标在130—150次/min之间。 9)阶梯式变速跑:在场地内,采用阶梯式变速跑的方法,如50m快,100慢,100米快,150米慢等,总跑量可以在1500—2000米之间。 10)原地练习:如做原地高抬腿、小步跑、车轮跑等,每组100—150次,做5—6组,每组间歇2—3min 11)综合跑:在跑道上做向前跑、后退跑、左右滑步、前后交叉步跑等,每种方式100m,每次跑完400米为一组,重复3—5组,每组间歇4—5min,根据受训者具体情况定速度要求。 12)正、倒交替跑:在跑道上起跑加速200m后接着做倒退跑100m,不要求速度,至100m处做向后转身放松跑100m,完成3—5组,每组间歇约4—5min,强度60%--70% 13)蹬冰模仿跑:在场地内模仿滑冰动作,向前做蹬跑练习100m,走或慢跑放松100m,每组4—6次,心率在130—150次/min之间 14)左右侧交叉步或连续半蹲走50—100步,做交叉步时,左腿向右侧交叉,右腿向左侧交叉。半蹲走时要求两手扶膝或半蹲姿势向前连续走,完成4—5组。休息时进行放松跑练习。 15)长距离后蹬跑:要求前腿抬高,后退蹬直,不同于跑。要求两腿交换速度要快。 16)组合练习:小步跑50m,高抬腿跑50m,后蹬腿跑50m,加速跑50m。放松跑100—200m后做下一组,完成3—4组,心率在130—150次/min之间。 17)组合练习:快步走100m,弓步走50m,左右交叉步50m,快速高抬腿走50m,半蹲走50m,放松走100m。完成3—4组,心率在130次/min左右。 18)两人追逐跑:两人一组,相距20m听口令起跑,后边人追逐前边的人,400—800m以内追上有效。追上后即停止练习,被追上者要求跑完全程。 19)竞走追逐:在跑道上两人前后相距10—15m,听口令开始快速走,不能跑,每组400m,追上后就停止,被追上者要求走完全程。 20)快速转身追逐跑:在足球场或田径场上将学生分成两人一组,背对跑进方向,相距5m听口令,快速转身追逐跑,100m以内有效。跑完后走回或慢跑回起点,连续交替完成4—6组。 21)1min立卧撑:由直立姿势开始,下蹲两手撑地,伸直腿成俯撑,再还原成直立。每次做1min,4—6

800米—1000米)训练方法

中长跑(800米—10000米)训练方法 中长跑运动是一项需要速度和耐力的综合性项目。一般把800米—10000米统称中长跑项目。需要人体能在较长时间内,保持较高速度跑步。 1、中长跑正确动作讲解: ⑴呼吸: 中长跑的距离长,消耗能量大,对氧气的需求量也大。因此掌握正确的呼吸方法至关重要。中长跑能量消耗大,机体要产生一定的氧债,为了保证机体对氧气的需求,呼吸必须有一定的频率和深度,还必须与跑的节奏相配合,一般采用两步两吸,两步两呼。呼吸时采用口进行呼吸的方法。随着速度的加快和疲劳的出现,呼吸的频率有所增快。 ⑵起跑及起跑后的加速跑: ①站立式起跑: 各就位时,运动员从集合线走到起跑线处,两脚前后开立,将有力的腿放在前面,前脚尖紧靠起跑线后沿,后脚距前脚一脚距离左右,两脚的左右距离自然开立,上体前倾,两膝弯曲,两臂一前一后,身体重心主要落在前脚上,保持稳定姿势,集中注意力听枪声。 ②起跑后的加速跑: 起跑后上体保持前倾,脚尖着地,腿的蹬地和前摆以及两臂的摆动都应快速积极,逐渐加大步伐和加快速度,随着加速段的延长,上体逐渐抬起,进入到途中跑。加速段距离的长短和速度,应根据个人特点、战术需求和临场情况而定。 (3) 途中跑 ①直道跑技术 跑直道时要求两脚沿平行线跑,抬腿既不靠内也不靠外,正直往前,两脚皆脚前掌去扒地跑。 ②弯道跑技术: 弯道跑时要求左脚前脚掌外侧,右脚前脚掌内侧着地,左腿膝关节外展和右腿膝关节内扣,身体重心向内倾斜协调用力,速度越快倾斜角度越大,右臂的摆幅稍微大于左臂摆幅。 ⑷冲刺跑:

冲刺跑是临近终点前一段距离的加速跑。。主要任务是运用自己的全部力量,克服疲劳,力争在最后阶段跑出好成绩。技术特点是加快摆臂速度和加大摆幅的同时配合腿部动作加快频率.冲刺跑的距离根据自己的体力情况、战术要求和临场情况而定。在通过终点时,在接近终点一步前身体躯干前倾,做出撞线动作。 2、分解跑步动作,单个动作讲解 ⑴上体姿势: 上体正直或稍前倾,头部与脊柱成一条直线,胸部正对前方,下颌微收,两眼平视,颈部放松,整个躯干自然而不僵硬。这里要格外注意上身不要过大的左右晃动。 ⑵摆臂姿势: 两臂弯曲约成90度,两手放松或半握拳,肩带放松,以肩为轴,自然地做前后摆动。前摆时稍向内,后摆时稍向外。摆动幅度随速度变化而变化,速度快时臂的摆幅大。 ⑶腿部动作: ①抬高大腿: 跑步的速度是步幅和步频共同决定的,因此有大的步幅是非常重要的,而要获得大的步幅最重要的就是抬高大腿,因为只有抬高大腿了才便于前脚迈的更远。 辅助动作练习:原地高抬腿跑和行进中高抬腿跑 ②迈出小腿同时送髋及加强脚步后蹬 要想获得大的步幅,只有抬高大腿是不够的,还要把小腿充分迈出去,而要小腿充分的迈出去,需要送髋及加强支撑脚的后蹬。由于迈小腿对大腿根部韧带的柔韧性要求较高,所以可以加一些练习大腿根部的柔韧性练习(如正压腿侧压腿)。 辅助动作练习: 正压腿侧压腿原地做抬大腿迈小腿动作高抬腿跑动中的迈小腿练习 ③前脚掌后扒地 跑步的原理是由于脚步受到的向前的摩擦力使身体向前移动,跑步过程中如何获得更大的向前的摩擦力是非常重要的.而要获得更好的向前的摩擦力就是借助脚步给地面一个向后的力,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原理,自然地面会给脚面一个向前的摩擦力.而要做到这一点就是靠前脚掌向后扒地。

中小学生中长跑的训练方法

中小学生中长跑训练方法浅谈 摘要:以“短”促“长”,“短”“长”相结合,是中小学生中长跑训练的突出特点。只注重跑量与持续跑的距离训练方法,既不符合青少年的生长发育规律,又不适应现代中长跑的训练理论模式。实践证明,现代中长跑比赛实践中无氧功能的比例越来越大,对参赛运动员运动员的速度能力要求越来越高。中小学生中长跑运动员的训练受条件、时间等多方面因素的限制和影响,与专业中长跑运动员的训练有着显著的差异。因此,如何抓好中小学生的训练,显得尤为重要。一是保障中小学生的生理发育特点,二是在有限的时间内合理有效地提高运动成绩,为以后承担高水平的训练奠定充分的准备,进而更好地发展成才。 关键词:中小学生中长跑课余训练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 号:1672-3791(2012)06(b)-0188-01 中长跑是我国田径运动在奥运会上争金夺银的重点项目,是我国田径运动重中之重的项目。所以,研究中小学生运动员的训练特点,对于培养我国高水平奥运后备人才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战略意义。 1 培养学生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想要中小学生练好中长跑,,提高队员积极性,必须要在训练中采取内容丰富多样的练习手段。营造一

个生动活泼的中长跑教学氛围,增强学生体育学习兴趣,促进学生 训练的动力。 2 素质训练的全面性,提高体能储备是基础 怎样安排学生中长跑运动员的全面身体素质训练呢?中小学生 有着这个阶段独特的生理心理特征,容易对长期从事的某种活动产生厌倦心理,我们要把握学生的心理特点,在训练过程中,不断更换训练方法,设置循环练习,小组竞赛,在游戏中达到训练效果,根据 学生的训练反应不断及时调整训练方法,达到理想的训练效果。 3 速度训练是提高加速跑和变速跑能力的关键 从生理学上来讲,中小学时期神经系统的特点是兴奋与抑制的快速转换,并且骨骼上的肌肉附着点距关节较近,韧带很有弹性,此时是速度增长最快的时期,因此,中小学时期必须要加强速度训练,把发展速度素质,提高加速、快速和变速能力放到训练中的关键位置上来。作为当今的学生中长跑运动员,如果速度不理想,以后很难达到较高水平。 4 运动员意志力的培养 首先,要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内在兴趣,让学生从实际训练中感 受到中长跑运动对于自己身体素质的积极影响,从而激发学生对中长跑的热爱;其次,从明确该项目的锻炼价值和意义出发,在训练过程中要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在集体训练的基础上做到因材施教, 并能采取合理有效的趣味教学法,使学生能主动投入到训练当中来,

发展耐力素质的常用练习方法

一、发展耐力素质的常用练习方法 1、10~15分钟定时跑,在场地上,校园或树林中,强度为55~65%。 2、6~8次变速赶超:在场地上排成两路纵队慢跑,听口令排尾突然加速跑至排头,所有人依次跟进做加速跑,强度55~65%或加速跑中可进行变向“s”形跑。 3、5次爬坡跑:在倾斜15°~20°的山坡进行上坡跑,重复5次,距离约100~200米左右,间歇3~5分左右,强度60~70%一段耐力训练不要求跑速,用心率指标控制,维持120~140次/分,如加大强度,心率指标要求达到140~160次/分。 4、5分钟变速跑,在场地以50米分段做变速跑,如50快,50慢,或50米慢100米快,60~65%强度。 5、中速往返跑,利用篮球场,沿底线听口令跑至对面底线,每组往返4~6次。重复3~5组,也可以采用侧身滑步跑,交叉步跑或踢腿跑。 6、反复变向跑在田径场地或足球场,听口令或看信号做的前后左右变换方向跑。每次进行2分钟,重复3~5组,组间间隔3~5分钟,强度55~60%,变向跑的每个段落均为往返跑。跑出后返回起跑位置。每次至少完成50米,间歇后心率恢复到120次/分以下。 7、100米多人接力跑:在跑道上,将人数分成5组,每个直曲段站一组,采用击掌方式,进行接力跑每人总跑量约400米,后返回原地。要求速度14~16秒,也可采用200米接力跑,分成3组完成,总跑量约800米或1600米。 8、连续测滑步跑或侧身交叉步跑,前后交叉步跑等方法跑100~150米重复4~8组,不规定速度,但每次练习后心率指标在130~150次/分之间。 9、阶梯式变速跑:在场地,采用阶梯式变速跑的方法,如50米快~100米慢~100米快~150米慢等,总跑量可以在1500米~2000米之间。 10、原地练习:如做原地高抬腿跑,小步跑,车轮跑等,每组100~150次,做5~6组,每组间歇2~3分钟。 11、综合跑:在跑道上做向前跑,后退跑,左右滑步跑,前后交叉步跑等,每种方式100米,每次跑完400米为一组,重复3~5组,每组间歇4~5分钟,根据学生具体情况定速度要求。 12、正、倒交替跑:在跑道上起跑加速200米后接做倒退跑100米,不要求速度,至100米处做向后转身放松跑100米,完成3~5组,每组间歇约4~5分钟,强度60~70%。 13、蹬冰模仿跑:在场地模仿滑冰动作,向前做蹬跑练习100米,走或慢跑放松100米4~6次,心率在130~150次/分之间。

田径中长跑训练方法

田径中长跑训练方法 现代代中长跑训练的主要内容、方法、手段(一) 现代中长跑的训练内容很多,凡是能够决定和影响运动员竞技运动能力及专项运动成绩的因素(除先天因素外),都应列为训练的内容。这些主要内容有:专项素质训练、技术训练、战术训练、心理训练、智能训练、恢复训练、思想政治教育等。 一、专项素质训练 有氧训练与无氧训练 中长跑运动员的一个特点是具有良好的耐乳酸能力。提高有氧和无氧训练水平是中长跑运动努力的方向。中长跑各个项目有氧训练与无氧训练的比重是不同的,跑的距离越长,有氧训练的比例就越大,而无氧训练与些相反(见表5.1)。 表5.1 不同时期各个项目供能系统百分率比年代400米800米1500米5000米10000米 有氧无氧有氧无氧有氧无氧有氧无氧有氧无氧 1932年17% 83% 33% 67% 50% 50% 80% 20% 90% 10% 1985年5% 95% 5% 95% 25% 75% 70% 30% 80% 20% 发展有氧耐力的方法研究结果表明:中长跑运动员的血乳酸值在4摩尔/左右时的跑速可确定为无氧阈速度。用无氧以下的跑速进行不间断持续跑是发展有氧能力的主要训练手段。无氧阈确定以后,可采用两种训练手段来发展有氧能力:分别取无氧阈速度的70%或80%-90%作为练习手段。例如某长跑运动员的无氧阈速度为5.2米/秒即每公里4'34",这种速度的不间断匀速跑占跑量的30%,心率在20-24次/秒时间不超过120分钟。采用这种跑的目的主要是为有氧能力的提高创造必要的条件。有时在大强度训练或病愈后也采用这种强度的恢复性跑。间歇训练时的间歇慢跑也属于这种类型的跑。 在采用第二种训练手段时,取无氧阈的80%-85%-90%即每公里 3'05"-2'45",这种训练手段占问题的60%是提高有氧能力的最重要手段。心率为27-28次/10秒。这种训练手段也可应用间歇训练负荷法。在跑每一个快跑段落(200米至1000米)结束时心率为27-28次/10秒,而慢跑段落时心率为24-25 次/10秒,快跑段的时间、长度及其反复的数量取决于运动员的训练水平和该训练阶段的任务。这种训练手段对提高耐力项目的最大有氧能力非常有效。 二、速度训练 速度素质是径赛运动员的最基本素质。800米运动员的速度与耐力素质可视为该项的法定性素质。例如:800米男子世界纪录为1'41"73,全程平均速度为6.75米/秒。由此可知,800米运动员的训练应建立在速度(无氧)训练的基础上。 在各种不同距离的比赛中,速度有三种表现形式种是绝对速度,表现为 10-60米行进跑的成绩。可通过行进间计时取后30米的速度来计算。另一种是基础速度,可采用站立式起跑100米计时来计取。这个速度对运动员是很重要的。还有一种是相对速度,即短于专项距离的段落速度,如:800米运动员的相对速度就是100米到600米的成绩。各项目计取相对速度的段落如下: 专项计取段落 800米400-600米 1500米800-1200米

7种方法增强耐力

跑步的人都想增强耐力,但是提到“耐力”,可能指两个方面:跑步新手可能想提高耐力,使跑步距离从2英里增加到4英里,再到6英里;而对有经验的老手来说,如已经可以跑长达42公里马拉松的人,再远的距离也没多大意义了。那么他们所指的提高“耐力”,就是“速度耐力”,即以一定速度跑尽可能长的距离。 幸运的是,你可以在两个方面都得到提高。你可以通过一些训练计划来增加长跑的距离,另一些计划来提高速度耐力。 在这些计划的指导下,无数跑步者大大提高了耐力。跑步新手Craig Beesley就将其最长跑步时间从30秒增加至3小时;成功马拉松手Doug Underwood曾想将个人成绩从3:50 提高到3:30来入选波士顿马拉松;美国1万米和越野明星Deena Drossin曾想打败马拉松传奇人物Joan Samuelson。 最终,他们都以不同的方式实现了自己的目标。换言之,因地制宜,量体裁衣。不同的人(基因研究学家所说的“快速反应者”和“慢速反应者”)必须用不同的方法来达到相同的目的。 下面是7种针对不同人群的耐力增强策略。不是所有的7种方法都适用于你,但至少有一种适合你,要明显增强你的耐力也就足够了,你就可以比从前跑得更轻松更强壮了。 方案一:循序渐进法

如果说有一条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耐力增强方法的话,那就是“循序渐进”,即坚持、有耐心、慢慢延长跑步距离。这一原则适用于所有情况、所有跑步者,从目标围绕小区跑4圈的新手到1万米成绩为36分钟、每次长跑几十公里准备初马的老手。 渐进原则由来已久。从15万年前旧石器人在东非围捕野生动物起,这一原则对至少10亿人起过作用。如今仍然起作用。 在Beesley两年前开始跑步时,体质很弱,一次只能跑30秒,然后走4分半。但他并没有灰心,而是这一重复跑8次(总共40分钟),每周至少跑三天。13周后,他一次就可以跑30分钟了。去年秋,他以2:12的成绩完成了第一次半程马拉松,不错吧!尽管如此,Beesley没有就此满足。在气温零下31摄氏度的条件下,他仍然坚持在室外跑了一冬。去年春,他又增加了速度训练。到了5月,他又开始长跑,2小时、40分、以及重复1:45的400米,目标是初马。Beesley的训练计划再简单不过了,同时又再有效不过了:“我不仅增加了耐力和速度,还没有受任何伤。我的家人都说我很有耐心。的确,耐心加毅力是成功跑步的最佳组合。” 你可以这样做:不管你现在的耐力情况如何,慢慢稳步地增加耐力。我们喜欢每周长跑增加1英里(约合1.6公里)的计划。每四周,放弃一次长跑,来休息恢复。接下来的一周,继续增加里程数,每次1英里。

最新中长跑训练计划

中长跑训练计划 星期一:准备活动:3~5km跑;一般发展练习; 5~6次100m加速跑; 85%~90%的速度400~600m间歇跑(一次训练课上间歇跑可以采用不同的距离,例如:10次400m;2次600m;4次400m;5次200m等),总距离1.5~2km,间隔休息时间3~5min;整理活动的慢跑2km。 星期二:匀速林中越野跑2h(男运动员跑14~16km,女运动员跑12~13km)(有氧性质);一般发展练习。 星期三:准备活动;5~6次100m加速跑;85%的速度200~300m间歇跑,总距离1.5~3.6km,间隔休息时间1.5~3min;每一组训练练习之间休息5~6min;2km慢跑。 星期四:休息或者恢复性越野跑10~12km;一般发展练习。 星期五:准备活动;5~6次100m加速跑;95%~100%速度的检查跑(或者800~1,600m的反复跑),总距离2~5km,间隔休息时间5~6min;整理活动的慢跑2km。星期六:与星期二基本相同,只是跑步总距离略长一些。 星期日:休息。 长跑运动员小周期训练计划 星期一:准备活动:3次150m加速跑;200~600m变速跑,总距离5~8km,81%~85%的速度,间歇休息1~3min;整理活动是慢跑2~3km。 星期二:16~18km长距离越野跑~1h(有氧性);一般发展练习。 星期三:以3min10s/km~3min15s/km的速度越野跑10~12km;一般发展练习。星期四:匀速越野跑13~15km(有氧性);一般发展练习。 星期五:准备活动:加速跑5次100 m;1~2km的反复跑,总距离5~8km,85%~90%的速度:训练课快要结束时,1~2次短距离全速跑(练习冲刺):整理活动的慢跑2~4km。 星期六:18~23km的长距离越野跑(有氧性);一般发展练习。 星期日:休息 中长跑1000(800)米的技巧及注意事项 一般情况下中长跑都是匀速跑成绩最好。除起跑后加速跑和最后冲刺跑外,途中基本上采用较高速度的匀速跑。匀速跑的节奏和呼吸的节奏稳定,能保证需氧量和供氧量的平衡,能源物质不断地输入组织,可使机体营养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对于节省体力和推迟疲劳的到来十分有利。在比赛中,好的战术是成功的关键.应根据运动员的自身能力去争取胜利。在中长跑比赛中,跟随跑技术的使用是人们要求更好的比赛成绩的一种措施。比赛时耐力好的运动员可采取领先跑的战术,速度好的运动员可采取跟随跑的战术,这是因为耐力好最后的冲刺很难采用高速度,若采取跟随跑,势必影响成绩、速度好若采取领先跑会消耗大量能量,影响最后冲刺,也会影响成绩。另一方面,跟随跑和领先跑也可交替进行,中长跑运动员应采取这种战术。总之,应根据个人的水平来确定何时跟随、何时领先。 采用跟随跑战术:起跑出发后,始终跟随在领先者或小集团后面(一般跟着第一或者第二名)。如果需要超人,一定要在直道上进行,避免弯道超人多跑冤枉路。力争在最后200米冲刺阶段超过对手,率先通过终点.比赛中应注意以下几种情况:

浅谈青少年中长跑运动员的核心力量训练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f413386317.html, 浅谈青少年中长跑运动员的核心力量训练 作者:杭瑞东 来源:《体育时空》2016年第10期 中图分类号:G822.9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6)10-040-01 摘要核心力量训练是青少年中长跑运动员体育训练过程中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科学、有效的核心力量训练对增强运动员身体素质与肌肉工作能力,提高其跑步经济性以及预防运动损伤等均具有重要作用。但就当前形势下,我国许多青少年中长跑运动员的训练过程中仍存在跑步技术不高、躯干稳定性差、腿部前摆动作迟缓、跑步过程中躯体重心不稳等多种问题,所以现阶段教育行业需重视并加强青少年中长跑运动员核心力量训练,以增强其训练效果,培养优秀运动员人才。本文主要从核心力量训练入手进行分析,探讨了新时期背景下青少年中长跑运动员的核心力量训练策略,望对以后的实践训练提供些许建议。 关键词青少年中长跑运动员核心力量训练 一、前言 一般来讲,核心是指人们身体的中间环节,是由腰部、骨盆和髋关节构成的一个整体,肩负着稳定人体重心和传导力量的作用。同时,有多项体育运动研究资料指出,采用有效措施加强青少年中长跑运动员核心力量训练,可有效增强其人体重心位置控制,提高其核心稳定性与上下肢协调用力,整体训练效果良好。本文笔者收集了多项研究资料及相关文献报道,研究和探讨了新时期背景下青少年中长跑运动员核心力量训练的有效对策,现阐述如下。 二、青少年中长跑运动员核心力量训练措施 对于目前我国大多数青少年中长跑运动员训练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本文笔者依据动力学特征分类,将运动员核心力量训练策略分为两大类,即动力核心力量训练方法与静力核心力量训练方法等。具体训练措施主要表现如下: (一)动力核心力量训练策略 基于目前各体育训练机构对青少年中长跑运动员训练情况的研究成果与现阶段该领域训练技术,当前环境下青少年中长跑运动员的动力性核心力量训练策略主要包括:①仰卧两头起训练:具体训练方法:青少年仰卧于地面,将两只手放于脑后并保持身体平衡,并拢双脚,收腹,起身时保证大腿与上身呈90°直角,训练3-4组,仰卧15-20次为1组。此种训练方法可 有效锻炼运动员的股直肌与腹直肌。②仰卧起坐训练:具体训练方法:指导运动员仰卧、屈膝,然后将两只手上举并起坐,训练3-4组,仰卧起坐15-20次为1组。此种训练方法能够锻炼其腹直肌上部、阔筋膜张肌、竖脊肌以及髂腰肌与背阔肌等。③交叉腿侧身斜起坐训练:训练方法:运动员取仰卧姿势,双手抱头,两条腿一条伸直、一条屈膝,侧身斜坐起,训练3-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