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增生疼痛 中医秘方来调理

乳腺增生疼痛 中医秘方来调理
乳腺增生疼痛 中医秘方来调理

乳腺增生疼痛中医秘方来调理

*导读:中医认为,乳腺增生是血瘀证的表现,治疗乳腺增生要活血化瘀,疏通乳络。鹿角帽粉具有减轻肿块疼痛的作用。乳房增生疼痛患者可在咨询医师后试着服用。……

天津张女士:去年体检,我查出患有乳腺增生,每次月经前半个月,胸部都胀痛得厉害,直到月经来才能好。后来,我偶然得到了一个偏方,用鹿角粉治乳腺增生,我用过后,至今半年了,都没再犯过。具体方法是,将鹿角挫成末,取1~2克备用。食用油倒入锅中烧热,先打入一个鸡蛋,将鹿角末撒到上面,迅速翻炒,鸡蛋熟后就停火,稍凉后食用,一日两次。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苏云明教授点评:乳腺增生以乳房疼痛及肿块为主,从中医角度讲,为血瘀证表现。因此,中医治疗乳腺增生以活血化瘀、疏通乳络为主。

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记载,“鹿角,生用则散热行血,消肿辟邪;熟用则益肾补虚,强精活血”,对于有乳腺增生的女性朋友来说,鹿角粉确有行血消肿、温肝补肾、下乳散瘀的作用。中医上有一种叫做鹿角帽粉的药,就是用梅花鹿的鹿角帽风干打粉,用于治疗身体各部位不明瘤子、肿块、异物等。但它的主要作用是消退炎症,减轻肿块疼痛,对于肿块的消除作用有限。另外,由于鹿角粉气味较怪,为了提升口感,可以用蜂蜜冲服。

乳腺增生是女性常见的乳腺疾病,多与女性压力过大有关。

建议女性注意调节情绪,培养轻松的生活态度,并注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减少乳腺增生发病。

乳腺增生中药方剂

乳腺增生中药方剂 中药方剂(一) 【辨证】肝胆气滞血瘀,肝经血虚风热。 【治法】清肝解郁,凉血散结。 【方名】清肝解郁汤。 【组成】人参(去芦)3克,茯苓3克,熟地黄3克,贝母(去心)3克,炒山栀3克,白术4.5克,当归4.5克,柴胡2.4克,牡丹皮2. 4克,川芎2.4克,陈皮2.4克,甘草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外科枢要》卷四。 中药方剂(二) 【辨证】痰气凝结。 【治法】滋阴清热,化痰散结,行气破瘀。 【方名】攻坚散。 【组成】夏枯草30克,玄参30克,生牡蛎30克,昆布15克,姜半夏12克,海藻12克,青皮9克,陈皮9克,三棱6克,莪术6克。 【用法】水煎服,或研末,开水冲服。 【出处】《山东中医学术经验交流文选》。 中药方剂(三) 【辨证】肝气郁滞,痰凝聚结,肾阴不足。 【治法】疏肝散郁止痛,化痰结,补肾水镇阳。 【方名】消乳汤。 【组成】山楂15克,五味子15克,麦芽5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杨驰方。 中药方剂(四) 【辨证】气滞血瘀,气阻痰凝。 【治法】疏肝理气,活血化瘀,消痰散结。 【方名】乳核饮。 【组成】柴胡12克,白芍12克,香附12克,郁金12克,青皮9克,丹参9克,三棱9克,生牡蛎30克(先煎),白花蛇舌草15克,夏枯草30克,黄芪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吴熙方。 中药方剂(五) 【辨证】肝郁气滞,兼血瘀痰凝。 【治法】疏肝解郁,活血祛瘀,去痰散结。 【方名】乳块消汤。 【组成】瓜蒌15克,生牡蛎15克,夏枯草15克,昆布15克,海藻15克,丹参15克,柴胡9克,天门冬9克,三棱9克,莪术9克,橘叶9克,橘核9克,半夏9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姜兆俊方。 中药方剂(六) 【辨证】气血不足,肝气郁结,经脉瘀阻。 【治法】疏肝理气,活血化瘀,软坚散结。 【方名】加味瓜蒌汤。

乳腺增生中药方剂

乳腺增生中药方剂 Company number【1089WT-1898YT-1W8CB-9UUT-92108】

481.乳腺增生中药方剂 481.乳腺增生中药方剂 2009-9-1715:19:56491 中药方剂(一) 【辨证】肝胆气滞血瘀,肝经血虚风热。 【治法】清肝解郁,凉血散结。 【方名】清肝解郁汤。 【组成】人参(去芦)3克,茯苓3克,熟地黄3克,贝母(去心)3克,炒山栀3克,白术4.5克,当归4.5克, 柴胡2.4克,牡丹皮2.4克,川芎2.4克,陈皮2.4克,甘草1.5克。【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外科枢要》卷四。 中药方剂(二) 【辨证】痰气凝结。 【治法】滋阴清热,化痰散结,行气破瘀。 【方名】攻坚散。 【组成】夏枯草30克,玄参30克,生牡蛎30克,昆布15克,姜半夏12克,海藻12克,青皮9克,陈皮9克,三 棱6克,莪术6克。 【用法】水煎服,或研末,开水冲服。 【出处】《山东中医学术经验交流文选》。

中药方剂(三) 【辨证】肝气郁滞,痰凝聚结,肾阴不足。 【治法】疏肝散郁止痛,化痰结,补肾水镇阳。 【方名】消乳汤。 【组成】山楂15克,五味子15克,麦芽5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杨驰方。 中药方剂(四) 【辨证】气滞血瘀,气阻痰凝。 【治法】疏肝理气,活血化瘀,消痰散结。 【方名】乳核饮。 【组成】柴胡12克,白芍12克,香附12克,郁金12克,青皮9克,丹参9克,三棱9克,生牡蛎30克(先 煎),白花蛇舌草15克,夏枯草30克,黄芪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吴熙方。 中药方剂(五) 【辨证】肝郁气滞,兼血瘀痰凝。 【治法】疏肝解郁,活血祛瘀,去痰散结。 【方名】乳块消汤。 【组成】瓜蒌15克,生牡蛎15克,夏枯草15克,昆布15克,海藻15克,丹参15克,柴胡9克,天门冬9克,三

双侧乳腺增生该怎么治疗呢

双侧乳腺增生该怎么治疗呢 双侧乳腺增生对女性来说是非常难过的一种病,双乳的美丽关系到女性的方方面面,穿衣、两性,最重要的是那份由内而外的自信,还有身体的健康,都是双侧乳腺增生不能拥有的,那双侧乳腺增生该怎么治疗呢?怎样治疗才能最大程度的不伤害到 我们的身体呢?下面几种方法。 1.治疗乳腺增生的办法可以选择中药治疗乳腺增生。中药有调节内分泌、调补气血,改善气血循环,软坚散结的特殊功效,而且作用持久、标本兼治、无副作用、并且疗效巩固、不易复发。散结乳安贴源于精业本草中医馆古秘方,摘取多位中草药,无毒副作用,采用内病外治的理念,通过外敷疗法,达到拔毒排毒,去腐生肌,消炎消肿的功效,彻底治疗乳腺增生! 2.由于对乳腺增生发生的机理和病因尚无确切了解,目前治疗上基本为对症治疗。部分病人发病后数月至1~2年后常可自行缓解,多不需治疗。症状较明显,病变范围较广泛的病人,可以胸罩托起乳房;口服中药小金丹或消遥散,或5%碘化钾均可

缓解症状。近年来类似的药物产品较多,如乳块消、乳癖消、天冬素片、平消片、囊癖灵、三苯氧胺等等,治疗效果不一。 3.而一般的口服药物也没有办法直接作用于乳腺这样一个 特殊部位,所以在中医治疗方法中,大多以中医外治为主:丁教授乳癖肿痛乳康贴,采用中药柴胡、红花、鳖甲、川芎、当归、贝母、黄芪等30多味纯天然中药材,以独特的U型贴剂贴合乳房特殊部位,利用中药活血化瘀、疏肝理气、软坚散结、调补气血等作用,使乳房包块从边缘到中心软化、变小直至消失,彻底消除乳房肿块;同时促进乳房局部血液循环畅通,使乳房纤维细胞和脂肪细胞恢复原有的弹性,乳房恢复饱满丰盈,每天轻松一贴彻底治疗乳腺病的目的 这些方法可以治疗双侧乳腺增生,但是最重要的还是要正确的穿戴乳罩,才会让我们的双乳更健康,更挺拔。现在你知道双侧乳腺增生怎么治疗了吗?我相信大家在看了上面的内容以后 已经了解了吧,希望大家都能重视起来,如果不舒服

乳腺增生的中医中药治疗(精)

乳腺增生的中医中药治疗 【摘要】 目的探讨有效治疗乳腺增生的方法。方法将186例乳腺增生患者分为肝郁气滞、痰瘀血结型和脾肾阳虚、冲任失调型,给予纯中药治疗。结果186例患者中,122例治愈,56例显效,无效8例,总有效率95.6%。结论纯中药治疗乳腺增生是目前最佳治疗手段,有效率高,无副作用。 【关键词】乳腺增生;中药治疗 乳腺病是女性的常见病、多发病,久治难愈,发病率高达80%,乳腺增生的发病率已达育龄妇女的60%以上。近几年,乳腺病正处于高峰期,而且癌变率很高,据中国中医乳腺病防治研究中心流行病学统计的最新研究发现,女性乳腺癌发病率近年增加了39%,发病年龄提前了10岁,渐趋于年轻化,乳腺癌在女性肿瘤的排行榜上由前几年的第五位跃居首位,成为女性健康头号杀手。临床中经常碰到许多乳腺增生的患者为此忧心忡忡,认为得了乳腺增生也是不治之症,治不好,除不了根,乳腺增生的确是一个易诊、难治、易复发的疾病。据了解,目前对本病的治疗大多采用激素类药物、动手术等方法治疗,但效果不明显。笔者自2007年6月—2008年6月对186例乳腺增生患者根据中医辨证施治原则,运用纯中药治疗,临床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病例中,186例患者,全部是女性,年龄19~51岁;病程2个月~10年。全部病例均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确诊为乳腺增生。 1.2 治疗方法 1.2.1 肝郁气滞,痰瘀血结型一侧或两侧乳腺出现肿块和疼痛,肿块和疼痛与月经周期有关,一般在经前加重,行经后减轻,伴有情志不舒,心烦易怒,胸胁胀满。舌质淡,脉细弦。治法:疏肝理气,活血散结。方药:加味逍遥散合桃红四物汤加减。柴胡、香附、青皮、陈皮、当归、白芍、川芎、延胡索、莪术、郁金、桃仁、红花、橘叶。 1.2.2 脾肾阳虚,冲任失调一侧或两侧乳腺出现肿块和疼痛,常伴有月经不调,前后不定期,经量减少,全身可见怕冷,腰膝酸软,神疲乏力,耳鸣。

治疗乳腺增生三大方案

治疗乳腺增生三大方案方案一 中药:瓜蒌30g,乳香、没药各6g,当归、甘草各15g。肿块较明显或范围较大者加荔核、桔核、夏枯草、昆布;乳房胀痛明显者加柴胡、青皮、枳壳、木香等。每次月经干净后第五天开始服药、每日一剂,连服20剂。轻者用1疗程、重者用2个疗程。西药:维生素E50mg,谷维素10mg,每日三次,连用20天。分析;乳腺增生属中医学“乳癖”范畴,多由思虑伤脾,恼怒伤肝郁结而成。故中药以栝蒌化痰散结,乳香、没药调气活血,祛瘀消肿,当归补血活血,甘草调诸药,共奏消坚活血之功。而维生素及谷维素亦可营养植物神经功能,促使乳腺增生消除。方案二 中药:(1)肿块无痛型:乳房肿块无痛,活检报告为乳腺小叶增生。当归、甘草各10g,穿山甲20g,天丁10g,乳香、莪术各6g,茯苓10~15g。(2)肿块常痛型:乳房肿块常有较轻疼痛,与月经无关,肿块结节不明显。穿山甲15g,天丁10g,三棱、没药各6g,枳壳、元胡、王不留行各10g,甘草、生地、茯苓各15g。(3)经行块痛型:乳房肿块疼痛,经前或经期增剧,亦可平时无痛,而在经前或经期出现疼痛。一般较轻,结节明显,肿块常较大。当归、银花、甘草、枳壳、王不留行各15g,玄参15~30g,香附、桂枝、天丁、乳香、没药、玄胡各10g,山甲20g,茯苓10~20g,生地10~30g。中药服法:均为一日一剂,水煎分两次服,2周为1疗程。停药3~5天,可续服。如治疗好后复发者,可再服。西药:男性激素:15~25mg/日,口服或肌注,历时3~28天。用药指南:本病用活血化瘀,软坚散结为基本治法,再根据全身情况以益气健脾,理气疏肝等法,使增生肿块消散。配合男性激素对抗乳腺增生病的雌性激素水平,从而抑制乳腺囊性增生。中西医结合治疗本病很少复发,即使复发,症状亦较轻,并使该病的肿块变软、缩小或消失,有利于癌肿的及早发现和治疗。方案三 中药:逍遥散加味:柴胡、桔叶、桔核各9g,当归、赤芍、昆布、海藻、制香附各12g,丹参15g,适用于肝郁症;冲任不调:柴胡9g,当归、白芍、鹿角片、仙茅、仙灵脾、巴戟肉各12g,菟丝子、蒲公英各15g。西药:VitE100mg,每日晨服一次。复方碘液早晚各服5滴。用药指南:VitE具有增强细胞的抗氧化作用,对延缓性腺萎缩及老化现象颇有裨益。中药配方可疏肝解郁,调理冲任,疏畅血络,软坚散结。中西药合用,气畅郁除,肿消块散,增生之物消除而愈。 乳腺癌的中医药疗法! 乳腺癌与中医学的“乳岩”、“乳石痈”相象。祖国医学认为乳头属肝,乳房属胃,脾胃相联,其发病机因为忧思恚怒,致肝郁气滞,肝脾两伤。治疗原则为疏肝健脾,解郁活血、软坚散结。 适用药方 【处方一】 1

中医治疗乳腺增生病的研究进展

学校代码:13899 学号:06501093 毕业论文 题目:中医治疗乳腺增生病的研究进展 作者:牛雪姣 专业:中医学 班级: 06中医学2 班 指导老师:赵树宏 2011年 4月10日

目录 摘要 (2) 关键词 (2) 1内治法 (2) 1.1辩证分型论治 (2) 1.2 按月经周期治疗法 (2) 1.3 经验方治疗 (2) 2 外治法 (3) 2.1中药外敷 (3) 2.2针灸治疗 (3) 2.3推拿按摩法 (3) 3 中医特色疗法 (4) 3.1中药乳罩法 (4) 3.2小针刀 (4) 3.3乳腺病治疗仪 (4) 3.4熏蒸 (4) 4 结语 (4) 参考文献 (5) 致谢 (7)

中医治疗乳腺增生病的研究进展 作者牛雪姣指导老师赵树宏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学院中医学专业2006级 06501093) [摘要] 对近几年中医药治疗乳腺增生病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乳腺增生是女性最常见的乳房疾病,其发病率占乳腺疾病的首位。中医通过内治,外治及中医药特色治疗均能取得很好疗效。但目前没有统一的辨证分型和理法方药,还需进一步研究。 关键词乳腺增生治疗研究进展 《妇科千金》曰:“妇人之疾,关系最巨者,则莫如乳”,可见乳房疾病在女性疾病中的重要性。乳腺增生是以乳房肿块、乳痛、乳头溢液为主要症候群的常见乳腺疾病,其在育龄妇女中发病率为50%,乳腺门诊中乳腺增生患者所占比例为70%有余,其中30—48年龄段居发病高位[1]。中医治疗该病有其显著的优势,现将中医治疗乳腺增生病的现状综述如下: 1 内治法 1.1 辨证分型论治 中医学认为本病病位在肝脾肾,病性为本虚标实,不同的医家有不同的分型。张青等[2]把本病分为2型,肝郁痰凝型用逍遥散加减,冲任失调型用右归丸加减,兼有肝肾阴虚型则加用六味地黄丸治疗,通过辩证治疗总有效率94.4%。陈英[3] 将本病分为3型,肝郁痰凝型用逍遥散加二陈汤加减;肝郁脾虚型宜疏肝理气,以海藻、昆布、贝母、柴胡、香附为基础组方治疗;肝肾阴虚宜补益肝肾,以六味地黄汤加味内服。共治566例,总有效率97.17%。 1.2 按月经周期治疗 崔永华[4]认为乳房经前充盈经后疏泄,故经前期宜用疏肝理气法,行经期化淤血,经后期宜散瘀结的原则治疗本病,取得较好的疗效。陈名星[5]根据患者的月经干净至排卵用消癖1号(鹿角霜巴戟天仙灵脾生地熟地山萸肉柴胡香附菟丝子玄参丹参夏枯草);排卵至下次月经来潮用消癖2号(柴胡浙贝补骨脂桃仁青皮陈皮香附海藻白花蛇舌草丹参沙苑子丹皮麦芽)。

五治乳腺增生病秘方首

五、治乳腺增生病秘方(6首) 五、治乳腺增生病秘方(6首) 乳腺消瘤汤 【来源】武桢,《山西中医》(5)1986年 【组成】蒲公英30~60克,蚤休15克,青皮、橘叶、穿山甲、僵蚕、桃仁、赤芍各10克,橘核,炙鳖甲各15克,夏枯草、牡蛎各15~3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清热解毒,舒肝理气,化痰消瘀、软坚散结。 【方解】方中以蒲公英,蚤休清热解毒;青皮、橘叶、橘核舒肝理气,破气消积;穿山甲、桃仁、赤芍活血化瘀,且穿山甲合夏枯草,牡蛎、炙鳖甲,僵蚕具软坚散结,通乳络消痰核之功。诸药配伍,力专功宏。其效非凡。 【主治】乳腺增生症。 【加减】患处乳痛,加乳香、没药各12克;肿块坚硬,长期不消,偏血瘀甚者,加三棱,莪术各6~10克;偏痰结者,去桃仁,加海藻,昆布各15克,黄药子10~15克;局部有灼热感者,加金银花30克,连翘15克;气虚者,加黄芪30克。 【疗效】治疗32例,结果痊愈25例(占%),好转5例(占%),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

消瘀散结汤 【来源】陈景河,《中国中医药报》 【组成】鹿角片20克,浙贝母15克,瓜蒌,乳香,没药,香橼各20克,白芍30克,甘草10克(无鹿角可用鹿角霜代之)。 【用法】上药加水浸泡1小时后,至100毫升为宜。煎两次,得药液混合一起,分两次服之。 【功用】理气活血,软坚散结。 【方解】乳核肿痛,多见于现代医学的乳腺增生。临床表现为乳核增大,时有隐痛,皮色如常,推之稍有移动,渐渗乳汁,色黄或带血,多发为双乳。常伴有心情郁闷,舌苔薄白或无,脉弦缓或沉弦。乳核增大,皆因肝脾气郁不舒,血行迟滞,致乳核脉络不通所致。方中鹿角味咸入血软坚,性温通络,能消肿止痛,又善治寒疮;香橼、白芍味酸同气相求,入肝平气,入脾通壅,能解木土之郁,但是香橼辛散之力有余,酸敛不足,故配芍药,甘草酸甘化阴,柔润肝体而平肝气;辅以牡蛎增强软坚散结之效;并固精气;浙贝清热疗恶疮瘀毒,取寒温互用,药性和平,并助以乳香通经宣络以理气;没药化瘀以理血。诸药合用,共奏消瘀散结之功。其功可舒肝脾气结,活血化瘀,促进气散血行,乳核脉络畅通,俾气散则无痛胀,血行则不成疮,其病自愈 【主治】乳核肿痛,或时渗乳汁,或乳汁带血。可用于乳腺

8位名老中医的治疗乳腺增生药方

8位名老中医的治疗乳腺增生药方 乳癖是发生在乳房部的慢性非化脓性肿块,临床以乳房胀痛和乳房内出现肿块为主要表现。不同年龄的妇女皆可发生。相当于现代医学所称之的乳房囊性增生病和乳房纤维腺瘤等病。 乳癖 1.消核汤 【组成】炙僵蚕12克,蜂房9克,当归9克,赤芍9克,香附9克,橘核9克,陈皮6克,甘草3克。 【功效】疏肝解郁,和血消坚,调和冲任。 【主治】乳腺小叶增生症。一般服5-10剂可以获效,如未全消者可续服之。 【用法】日1剂,煎2次分服。 2.乳块消 【组成】丹参、橘叶各15克,王不留行、川楝子、土鳖虫、皂刺各10克。 【功效】疏肝理气,活血化瘀。 【主治】乳腺增生病。 【用法】每日1剂,水煎2次分服,或浓缩制成糖衣片47片,每日服12片,分2次服。3个月为1疗程,服1疗程效不显著者,每日剂量可增至24片。 3.乳癖内消丸

【组成】醋煅牡蛎15克,蒲公英9克,橘核叶各9克,大小茴香各 24克。 【功效】疏肝散结。 【主治】乳房结块,皮色不变,或大或小,按之稍痛,推之可动者。 对付乳腺增生,8位名老中医的治疗验方 2020-05-02 仁者医心... 转自一元堂中医张私有 修改 乳癖是发生在乳房部的慢性非化脓性肿块,临床以乳房胀痛和乳房内出现肿块为主要表现。不同年龄的妇女皆可发生。相当于现代医学所称之的乳房囊性增生病和乳房纤维腺瘤等病。 乳癖 1.消核汤 【组成】炙僵蚕12克,蜂房9克,当归9克,赤芍9克,香附9克,橘核9克,陈皮6克,甘草3克。 【功效】疏肝解郁,和血消坚,调和冲任。 【主治】乳腺小叶增生症。一般服5-10剂可以获效,如未全消者可续服之。【用法】日1剂,煎2次分服。 2.乳块消

治疗乳腺增生的偏方

治疗乳腺增生的偏方 1、鲜仙人掌(去刺)50克,白矾10克。 制用法:将药共同捣烂,敷患处,干后即换。疗效:炎症初起,屡用屡效。 2、瓜蒌、丝瓜络各15克,公英60克。 制用法:水煎服,日1剂,早晚分服。疗效:1-2剂可愈。 3、韭菜60克,鸡蛋2个。 制用法:将韭菜鸡蛋放锅内炒至半熟,用布包好敷在患侧腋下,挤紧即可。疗效:23次痊愈。 4、陈皮60克,甘草8克。 制用法:用砂锅水煎,日1剂,分早晚服。 疗效:用于急性乳腺炎,1剂即愈。 5、紫花地丁60g 、蒲公英60g、牡蛎15g、王不留行15g、当归15g、赤芍15g、川芎12g、香附12g、威灵仙12g、三棱12g、莪术12g、柴胡9g、甘草9g。 每剂药用开水浸泡15分钟后,用文火煨半小时,日服3次,每剂服2天,12剂为1疗程。 6、广郁金15g、陈佛手12g、荔枝核20g、橘核20g、枳实12g、昆布15g、炮山甲10g、乳香10g、没药10g、仙灵脾15g、补骨脂15g、炒麦芽20g。每日1剂,日服3次,一个月为1疗程。服药期间·停服其他药物。经期不服药,而予中药外敷,方用大黄、芒硝各5份,冰片1份,研末过筛(100目),装瓶密封备用。用时取适量加陈醋调成糊状,敷于患处,外盖医用纱布或清洁手帕、乳罩固定,每日1换。

7、乳癖I号:仙茅l0g、淫羊藿l0g、巴戟天l0g、知母l0g、黄柏l0g、当归l0g、柴胡8g、党参15g、香附l0g、皂角刺8g、海藻20g、穿山甲6g。 乳癖Ⅱ号:柴胡8g、当归12g、白芍15g、茯苓l0g、白术l0g、香附l0g、党参15g、昆布20g、皂角刺8g、穿山甲6g、熟地12g、菟丝子12g、延胡索l0g、山慈姑l0g。 青春期和绝经期的乳癖患者,服乳癖I号方,每日1剂,水煎服,10日为1疗程,一般服药3~4疗程;育龄期乳癖患者服乳癖Ⅱ号方,每日1剂,10日为1疗程,一般服药2~3疗程。 8、蓖麻子60g、绛矾6g、穿山甲30g、香附60g、夏枯草25g、郁金30g、皂刺30g、三棱30g、莪术30g。蓖麻子经炮制去油去毒,同绛矾共研细末;余药共煎,取汁浓缩,烘干研面,与上药调匀,共得31g,装胶囊,每粒含药粉0.5go适应病证乳腺增生症。 9、柴胡,杭芍,三棱,莪术,赤芍,浙贝母各12克,郁金,香附各9克,橘核,夏枯草,瓜蒌各15克,王不留行30克。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连服15剂为1个疗程。功效:疏肝理气,活血化瘀,软坚散结。适用于乳腺增生。 10、党参,黄芪,丹参,王不留行各15克,柴胡,枳壳,白芷,香附各10克,当归浙贝母,白芥子各9克。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功效:舒肝解郁,活血化瘀,消瘀散结。适用于乳腺增生。 11、青皮,陈皮,香附,当归,白芍,郁金,云茯苓,白芥子各12克,橘核15克,王不留行20克,僵蚕10克,生牡蛎30克。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功效疏肝解郁,调理冲任。适用于乳腺增生。

乳腺增生结节的偏方

乳腺增生结节的偏方 文章目录*一、乳腺增生结节的偏方*二、乳腺增生结节的预防方法有哪些*三、乳腺增生结节的危害 乳腺增生结节的偏方1、乳腺增生结节的偏方 1.1、全蝎2只,夹于馒头或糕点中,一日一次,七天为一疗程,应连用2个疗程,疗程间可休息2天,无效者,可改施他法。 1.2、当归200克、白芥子180克、山慈姑160克、生川乌100克、细辛各100克、白芷80克、马钱子60克、樟脑40克、黄丹适量。将前7味药用麻油炸枯后去渣,入樟脑、黄丹收膏备用。 使用前用温肥皂水洗净患处,将药膏涂于与疼痛区域相应大小之布上或柔韧的纸上,药膏厚度0.2~0.3厘米,贴敷在病变局部,每隔3天换药1次,10天为1个疗程。一般6个月可痊愈。 1.3、海带2-3尺许,豆腐1块,煮沸汤饮食之。佐料按常规加入,可加食醋少许。 1.4、鲜商陆制成片剂,每片重0.4g,相当生药0.5g,每日3 次,每次6片。 1.5、山楂桔饼茶:生山楂10克,桔饼7枚沸水泡之,待茶沸热时,再加入蜂蜜1-2匙,当茶频食之。 1.6、干、鲜老鹳草,每日30-60g,代茶饮。 2、乳腺增生结节的治疗 2.1、肝郁气滞性:月经先期或行经期乳房肿痛,随喜怒消失,

一侧或双侧可扪及大小不等的串珠状节结,肿块多为绿豆大步节结,或成粗条索状。质韧不坚硬,按之可动,不与深部组织粘连, 境介不清,月经周期不足,经量较多,胸闷暖气,精神抑郁,心烦易怒。 2.2、冲任不调型:乳房有肿块,经前或经期疼痛加重,经行后减轻或消失,经期多后延,经痛不剧,经量少,身倦无力,腰酸肢冷,少腹畏寒。 2.3、多进食富含纤维素的蔬菜,在摄入高膳食纤维时,由于纤维可以影响胃的排空、小肠的吸收速度以及食物经过消化道的时间,促使脂肪吸收减少,脂肪合成受到抑制,就会使激素水平下降,从而可以有利于乳腺增生疾病的恢复。 2.4、不仅如此,还可以使用药物,根据具体的情况,合理的选择药物,可以使用膏药。 3、乳腺增生结节的症状 3.1、乳房胀痛:常为胀痛或刺痛,可累及一侧或两侧乳房, 以一侧偏重多见,疼痛严重者不可触碰,甚至影响日常生活及工作。疼痛可向同侧腋窝或肩背部放射;部分可表现为乳头疼痛或痒。乳房疼痛常于月经前数天出现或加重,行经后疼痛明显减轻或消失;疼痛亦可随情绪变化、劳累、天气变化而波动。这种与月经周期及情绪变化有关的疼痛是乳腺增生病临床表现的主要 特点。

散癖安乳方彻底告别乳腺增生

散癖安乳方 消除乳房肿块 ◆疏肝理气◆活血化瘀◆调摄冲任◆软坚散结 集黔岭天然药材精华显百年师传奇方神效 告别乳腺增生,捍卫乳房健康 目前对乳腺增生治疗方法有西药治疗、手术治疗和中医药疗法。治疗方法治疗原理治疗效果 西药治疗 主要为激素类(雄激素)、 抗雌激素。易复发、副作用大,如声音变粗、长胡须等男性化现象,闭经、月经淋漓、体重增加、粉刺等,长期使用严重扰乱内分泌。 手术治疗主要用于切除有可能癌 变的肿块,无癌变则不主 张切除。 乳腺增生无法针对肝郁等 病因对症治疗,术后易复 发,形成恶性循环,对女 性造成身心伤害。 膏药敷贴 通过外贴于患处,利用经 皮吸收途径,使药物进入 人体被吸收。膏药有一定的缓释作用,作用时间相对较长,且使用不方便,有味道,影响日常工作。外用膏药只能

起到辅助的作用,对肝气郁结、冲任不调的病因,不能起到根治作用。 散癖安乳方辨证治疗,通过水煎内 服,直达乳腺增生患处, 迅速发挥强大、持久药 效,从而起到疏肝理气、 活血化瘀、软坚散结的作 用,从而根治乳腺增生。 一般7天见效,两个疗程 即有明显的效果,可对照 检查。本方精选纯天然药 物严格组方而成,百年临 床用药经验,疗效确切, 口碑极好,是为治疗乳腺 增生最理想的药物。 中医峰润诊所?散癖安乳方 消除肿块,彻除病根,根源调理,杜绝复发 师传瑰宝,效验秘方,药到病除,乳腺增生患者之首选! 中医峰润诊所是一间专治妇科疾病的诊所,创于1977年,至今已治愈无数患者。主诊医师杨昌润对古典医籍钻研功力极为深厚,中医知识十分扎实,他早年师从陈修园弟子江笔峰,尽得陈、江之真传,又博取众长,学习苗医术,识遍苗药材。其诊所在当地声誉极好,当地民众对杨昌润医师深为信赖。 中医峰润诊所之散癖安乳方,精选黔岭天然野生药材,独特配伍而成。本方功效卓著,具有疏肝理气、调摄冲任、活血

乳腺增生偏方秘方集锦:蒲公英外敷方等

乳腺增生偏方秘方集锦:蒲公英外敷方等 1、蒲公英外敷方治好了我的乳腺增生 我今年32岁,患乳腺增生已经两年了。在月经来潮前数天或情绪波动较大时,我就会出现乳房胀痛的症状。有个朋友告诉我,将蒲公英捣碎敷在患处可以治愈乳腺增生。我试着使用此法治疗了半个月,乳房内的肿块就明显地变小了,乳房疼痛的症状也消失了。蒲公英外敷方的制用法是:取蒲公英5~10克,将其捣烂,用适量的凉开水或50%的酒精调成糊状,直接敷于患处(厚约0.5~1厘米),用塑料薄膜覆盖,用绷带包扎固定,每日换药1次。专家点评:中医认为,乳腺增生是由痰湿结聚、气血凝滞而诱发的。蒲公英又叫黄花地丁、婆婆丁、奶汁草,具有解毒消肿、散结止痛的功效,在治疗硬结性病变方面疗效确切。因此,传统中医常用蒲公英治疗乳腺增生。一般来说,在初春季节采集新鲜的蒲公英治疗此病可取得最好的疗效。蒲公英外敷方治好了我的乳腺增生!江苏@王琦<正>我今年32岁,患乳腺增生已经两年了。在月经来潮前数天或情绪波动较大时,我就会出现乳房胀痛的症状。有个朋友告诉我,将蒲公英捣碎敷在患处可以治愈乳腺增生。我试着使用此法治疗了半个月,乳房内的肿块就明显地变小了,乳房疼痛的症状也消失了2、乳腺增生民间小绝招

哈哈谢谢各位朋友的支持,我的治疗乳腺增生很简单。 就是在少泽穴放血几滴,然后在脚的第四趾的脚趾头同少泽穴的地方放血几滴。然后再乳房同胳膊平行的地方,根据上臂内外上下同乳房的位置找出其筋节扎开,然后再大腿同上臂的地方扎开筋节就可以了。 我治疗的几例乳腺增生十分满意,朋友们不妨试一试。 3、锯齿草治乳腺增生 十多年前一位五十多岁的吴姓妇女跑到我家向我打躬 作揖后说,她是来感谢我的,感谢我为她在三十多岁时我用锯齿草治好她的乳腺肿胀疼痛的病。确实的,这位妇女三十多岁那年患两乳肿胀、右乳硬肿疼痛尤甚。患者当时求治于我,我开始为其处以软坚化结解毒消炎之剂:如三棱、莪术、蒲公英、金银花之类。当时正值清明,锯齿草正是生长茂盛时期,我嘱其每日服用鲜锯齿草二两或干品半两,水煎服。按此法患者服用了一个多月,其乳腺硬肿就逐渐消失。去年在我的家乡蒋某之妻郑姓妇女,这妇女已满四十,已步入更年期,她除患更年期综合症而外,两乳亦肿胀疼痛,患者怕是乳癌、因此焦虑万分,四处求医未果。后求治于我,我嘱其服用锯齿草一月余,其疾霍然而愈。锯齿草又名猪殃殃。有些妇女、尤其是接近于更年期妇女在月经期或平时常一侧

中药外敷治疗乳腺增生70例临床观察

中药外敷治疗乳腺增生70例临床观察 【摘要】目的:观察中药外敷治疗乳腺增生的疗效。方法:将70例乳腺增生症患者采用中医外敷治疗,经一月后观察临床疗效。结果:70例患者中治愈38例,好转28例,未愈4例,总有效率94.29%。结论:中药外敷治疗乳腺增生症疗效良好。 【关键词】:乳腺增生、中医外敷、临床观察 乳腺增生病是育龄妇女常见的乳腺病,有一种易诊、难治、易复发的特点。发病率高达60%以上,且部分乳腺增生病由典型增生发展为不典型增生,有4%可发生癌变。西医认为乳腺增生是女性体内内分泌激素平衡失调所致。中医认为肝气郁滞是主要发病原因。临床以肿块、疼痛、经前加重为主要特征。笔者自2010年4月至2011年4月对70例乳腺增生的患者以中药外敷的方法治疗本病,收到满意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70例患者均为门诊病例,年龄28-49岁;病程1-12年,平均4年:一侧乳房患病25例,双侧乳房患病45例。全部病例均经过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诊断为乳腺增生。 1.2治疗方法 (1)外敷中药方组成;生大黄100克,乳香80克,没药80克,黄柏80克,香附50克,风化芒硝50克,三棱50克,莪术50克,

元胡30克,冰片40克。 (2)治疗方法;将以上中药经提取、浓缩加工为药膏,使用时直接敷于乳房皮肤上,每贴用8个小时,每盒4贴,4盒为1个疗程。 2结果 2.1疗效评价参考标准 根据卫生部颁布的《中药新药治疗乳腺囊性增生的临床研究的指导原则》的疗效判断标准分为:(1)临床痊愈:乳痛及乳腺肿块消失。(2)显效:乳痛消失,中型变为轻型,重型变为中型,乳腺肿块缩小>二分之一。(3)有效:乳痛消失或减轻,中型变为轻型,重型变为中型,乳腺肿块缩小≤二分之一。(4)无效:乳痛未减轻或反而加重,乳腺肿块未缩小或反而增大者。 2.2治疗结果 治愈:38例,显效17例,有效11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4.29%。 3讨论 乳腺增生病是西医学名称,中医称此病为“乳癖”。女子以肝为天,每多有性情抑郁、多虑或心情烦躁、胸闷暖气、七情不畅则失条达,肝郁气滞则疼痛结块,本贴在治疗上配置香附、柴胡等舒气药材,以疏肝理气、调畅气机为主要原则,可从根源上消除乳房病原。同时贝甲乳腺贴是纯中药萃取,无毒,无刺激,无副作用, 治疗选用大黄化瘀通络;乳香、没药、三棱、莪术和血理气;元胡止痛;风化芒硝软坚散结;黄柏燥湿。制备成外用药贴发挥了中药外治

乳腺增生中药治疗方法.doc

乳腺增生中药治疗方法

乳腺增生中药治疗方法 中医认为,乳腺增生多由于过度郁闷郁怒、忧思而致气血痰湿郁乳络结聚成,那么治疗乳腺增生的中药有哪些呢?接下来我带大家了解一下吧。 治疗乳腺增生的方剂 方剂一:消癖汤 柴胡15克,当归20克,赤芍15克,川芎15克,青皮10克,香附10克,半夏10克,全瓜蒌20克,川贝母10克,茯苓20克,橘核15克,荔枝核15克,穿山甲10克,丝瓜络30克。水煎两遍调匀,分早晚2次温服,每日1剂。 在治疗的同时,患者应去掉不必要的思想顾虑,控制不良情绪,保持心情舒畅,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 消癖汤中,柴胡、青皮、香附可舒肝解郁;当归、赤芍、川芎活血祛瘀;半夏、瓜蒌、贝母、茯苓、荔枝核、橘核消痰散结;穿山甲、丝瓜络软坚通络。诸药合之,使壅者通,郁者达,结者散,坚者软。药证相符。故获良效。

方剂二:乳核饮 辨证:气滞血瘀,气阻痰凝。 治法:疏肝理气,活血化瘀,消痰散结。 组成:柴胡12克,白芍12克,香附12克,郁金12克,青皮9克,丹参9克,三棱9克,生牡蛎30克先煎,白花蛇舌草15克,夏枯草30克,黄芪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方剂三:乳块消汤 辨证:肝郁气滞,兼血瘀痰凝。 治法:疏肝解郁,活血祛瘀,去痰散结。 组成:瓜蒌15克,生牡蛎15克,夏枯草15克,昆布15克,海藻15克,丹参15克,柴胡9克,天门冬9克,三棱9克,莪术9克,橘叶9克,橘核9克,半夏9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方剂四:加味瓜蒌汤 辨证:气血不足,肝气郁结,经脉瘀阻。 治法:疏肝理气,活血化瘀,软坚散结。 组成:当归12克,瓜蒌30克,乳香3克,没药3克,甘草3克,橘核15克,荔核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乳腺增生的主要症状 1、乳房疼痛 常为胀痛或刺痛,可累及一侧或两侧乳房,以一侧偏重多见,疼痛严重者不可触碰,甚至影响日常生活及工作。 疼痛以乳房肿块处为主,亦可向患侧腋窝、胸胁或肩背部放射; 有些则表现为乳头疼痛或痒。乳房疼痛常于月经前数天出现或加重,行经后疼痛明显减轻或消失;疼痛亦可随情绪变化而波动。 这种与月经周期及情绪变化有关的疼痛是乳腺增生病临床表现的主

384种膏药专利秘方大全

各类膏药的加工配方专利大全 1CN02139115.7一种治疗颈椎、腰椎病的膏药一种治疗颈椎、腰椎病的膏药,其特征是它的原料配方为:力参60-70克,杜仲60-70克,狗脊60-70克,川羌60-70克,独活60-70克,穿山甲60-70克,红花45-55克,当归45-55克,川乌45-55克,三棱45-55克,莪术45-55克,天麻60-70克,牛膝60-70克,皂刺60-70克,地龙45-55克,秦艽45-55克,茜草45-55克,玄胡45-55克,防风45-55克,防己45-55克,五加皮60-70克,荆芥45-55克,三七60-70克,桑寄生60-70克,伸筋草45-55克,乳香45-55克,没药45-55克,龙骨45-55克,珍珠45-55克,血竭45-55克,樟脑45-55克,虫草45-55克。本发明可直接贴于患处,通过透皮吸收,药物直达病所,直接发挥药效,作用强、疗效显著、使用方便、用药安全。 2CN01128038.7一种戒烟膏药本发明公开一种戒烟膏药,它由如下重量组份的原料制成:白人参:5-25份,鱼腥草:15-30份,丁香:1-3份,远志:5-15份,土地龙:5-15份,肉桂:2-5份。上述多味药材经烘干、粉碎过筛,以5倍于药量的黑膏药胚加热溶化,再掺入粉碎过的药沫摊于3cm见方的纸上即可。使用本发明时,将药膏加温使之变软,贴敷于手腕背部的甜味穴,24小时换药一次,3天为一个疗程。它使用方便,成本低,且疗效好,适宜取代现有的传统戒烟药物广为使用。 3CN02147718.3复元活血膏药一种复元活血膏药,其特征在于:它是由组合药物粉料与熬制的植物油按1~2.4∶60(重量比)的比例混合而成,其中组合药物由以下组份按重量比配制而成:三七3.5~4.4%、当归5.2~6.2%、红花5.4~6.3%、丹参4.9~5.8%、乳香(制)3.4~4.3%、没药(制)3.6~4.5%、血竭2.1~3.2%、鸡血藤5.7~6.6%、制川乌2~3%、草乌2.1~3.2%、川

乳腺增生症的中医辨证论治

乳腺增生症的中医辨证论治 【摘要】乳腺增生症在病机上与肾肝脾三脏及冲任二脉等关系较大,脾肾不足,肝失疏泄是乳腺增生症的发病之本,气滞、痰凝、血瘀是乳腺增生症的发病之标。在治疗上,需辨证施治,标本兼顾,虚实并调,尤其重视补肾、调理冲任在各型治疗中的应用。 【关键词】乳腺增生症;调理冲任 乳腺增生症是常见的乳房疾病,多见于中年妇女。临床上表现为单侧或双侧乳房发生多个大小不等的肿块,质地韧实或囊性感,界限不清,每随喜怒而消长,或于经期前增大,经期后缩小,患者自觉乳房疼痛,尤以经前胀痛明显,经后减轻或消失。其病理上是以乳腺腺泡、导管的上皮细胞及结缔组织增生为基本病理变化的一类疾病,属于中医“乳癖”范畴。 1病因病机 《外科正宗》云:“乳房阳明胃经所司,乳头厥阴肝经所属”。又云:“忧郁伤肝,思虑伤脾,积想在心,所愿不得志者,致经络痞涩,聚结成核,初如豆大,渐若棋子”。从而说明,乳房疾病与肝脾二脏关系较大,此外与肾、胃、及冲任二脉关系也十分密切。肝主疏泄,调畅气机,如忿怒伤肝,情志抑郁,疏泄失职,肝郁气滞,气滞血凝,乳络不通,则发生乳房胀痛,结聚成块而形成乳核;思虑伤脾,或肝郁横逆侮脾,肝脾两伤,运纳失职,生湿生痰,痰郁互结,阻于乳络,亦可形成癖核。冲任二脉起于胞中,上连乳房。冲任的变化直接影响着乳房与子宫的生理变化。冲为血海,隶属肝肾,肾气不足,血海空虚,冲任失调,气机不畅可致气滞、血瘀、痰凝积于乳房,结聚成核。经前期由于血海积满,冲脉气壅,滞涩不通使乳房胀痛加重;经行期冲脉随血下而气泄,故而经后痛减。乳核之体积亦常于经前期增大,疼痛加重,经后缩小,乳腺胀痛随之减轻。因肝肾同源,精血互滋,故肾阴不足,肝失所养,肝气不能调达而致肝郁。肾阳不足,肝阳不能疏发也可引起肝郁。且肾阳不足,脾失温煦,运化迟滞,痰浊内生,气滞痰凝,乳核遂生。总之,脾肾不足,肝失疏泄是乳腺增生症的发病之本,而气滞、痰凝、血瘀是乳腺增生症的发病之标。所以乳腺增生症是虚实错杂,标本同病的复杂疾病。 2治疗原则 标本兼顾,虚实并调,辨证施治。治标宜疏肝理气,化痰散结,祛瘀通络;治本宜补肾,疏肝,健脾,调理冲任。在月经之前以治肝为主,在月经之后以补肾为要;经前宜泻,重在理气活血;经后宜补,重在补肾健脾。其中补肾调冲任尤为本病治本之要,所以补肾调冲任之法应贯穿于乳腺增生症的各型治疗之中。 3分型治疗

乳腺增生的治疗药物

乳腺增生的治疗药物 文章目录*一、乳腺增生的治疗药物*二、治疗乳腺增生的误区*三、乳腺增生一定要治疗吗 乳腺增生的治疗药物1、乳腺增生的治疗药物之小金丸主要成分:麝香、木鳖子(去壳去油)、草乌(制)、乳香(制)、没药(制)、五灵脂(醋制)、当归(酒炒)、地龙。 功能及适应证:结消肿,化淤止痛。适应于治疗阴疽初起,皮色不变,肿硬作痛;多发性脓肿;瘿瘤,瘰疬,乳岩,乳癖。 2、乳腺增生的治疗药物之乳癖消片 主要成分:鹿角、蒲公英、昆布、鸡血藤、三七、海藻、玄参、红花等。 功能及适应证:软坚散结,活血消痈,清热解毒。适应于治疗乳癖结块,乳痈初起。常用于治疗乳腺囊性增生病及乳腺炎前期。 3、乳腺增生的治疗药物之乳康片 主要成分:黄芪、丹参、乳香、没药、浙贝、鸡内金、三棱、瓜蒌等。 功能及适应症:疏肝解郁、理气止痛、活血破瘀、软坚散结、补气健脾。主治乳腺增生病。主要症状为乳房肿块,经来疼痛加重,伴眩晕、胸闷、心烦易怒,甚至失眠、健忘、纳差、月经紊乱等。 4、乳腺增生的治疗药物之通络安乳贴 通络安乳贴为传统黑膏药源于竹林寺女科秘方精心研制而

成,在治疗乳腺增生上遵循“内病外治”之原则,可疏肝理气、活血化瘀、导滞消炎、通络消肿、软坚散结,从整体上调整机体气血阴阳平衡,维护女性正常内分泌功能,保持正常月经周期运行,以达乳络舒通之功。自今以来,已被广泛应用于彻底祛除乳腺增生症状。 5、乳腺增生的治疗药物之活血舒筋膏 外敷,通经活络,活血化淤,消肿止痛,软坚散结。迅速打通瘀阻的腺管,消除炎症、消肿止痛;排除乳腺中的淤积毒素,软化吸收肿块增生组织;有效活化腺体组织,促进细胞正常分化,乳腺疾病不再复发。对患者肝、胃、肾脏等功能无任何损伤,疗效迅速、作用持久、无副作用。 治疗乳腺增生的误区误区一:乳腺增生可通过长期口服药物治愈。 事实上,乳腺增生是慢性的与内分泌失调有关的一组疾病或疾病过程。一般只对增生的肿决及疼痛进行治疗,上述症状好转后无需长期治疗,一种药连服最好不要超过1月。 误区二:乳腺增生可变为癌。 总体而言,乳腺增生为良性疾病,不会变成乳腺癌,也有人报道其癌变率不到1%,英国一项前瞻性研究也证实乳腺增生不是癌前病变,不必要恐慌。 误区三:乳腺X线检查是不是越多越好。

乳腺增生中医秘方

乳腺增生中医秘方 乳腺增生治宜舒肝活血,通络化结,使冲任调和,经络通畅。民间治疗本病的绝招妙方有很多。 乳腺增生是指乳腺上皮和纤维组织增生,不同症型及其临床表现是: (1)肝郁气滞性:月经先期或行经期乳房肿痛,随喜怒消失,一侧或双侧可扪及大小不等的串珠状节结,肿块多为绿豆大步节结,或成粗条索状。质韧不坚硬,按之可动,不与深部组织粘连,境介不清,月经周期不足,经量较多,胸闷暖气,精神抑郁,心烦易怒。 (2)冲任不调型:乳房有肿块,经前或经期疼痛加重,经行后减轻或消失,经期多后延,经痛不剧,经量少,身倦无力,腰酸肢冷,少腹畏寒,日久失治者,少数可发生癌变。 乳腺增生治宜舒肝活血,通络化结,使冲任调和,经络通畅。民间治疗本病的绝招妙方有: 1、敷脐疗法 处方:蒲公英、木香、当归、白芷、山栀、薄荷各30克,紫花地丁、瓜蒌、黄茋、郁金各18克,麝香4克。 用法:药研细末,用酒精清洗肚脐部后擦干,填塞药粉0。5克,用棉花轻柔按压,胶布固定,3天换药1次,8次为1疗程。 禁忌:月经过多及功能性出血者忌用。 疗效:敷脐3个疗程,有效率达99。3% 2、内外兼治法 内服药方:中成药逍遥丸服法:每服6克,日3次,温开水下外敷处方:鸡血藤、丝瓜络、桑寄生、泽兰、红花、香附、川芎、连翘、瓜蒌、大黄、硭硝各30克。 用法:药用两个布袋分装,置锅中蒸热后洒酒少许,热敷患侧乳房30分钟,日2次,1剂药用10次,10天为1疗程 疗效:内外用药1-2疗程,治愈率达95。6%注意自己保持良好的心态。慢慢会好的。 最后祝你早日康复! 神奇的姜我家秘方之二治疗乳腺增生 2010-06-01 20:06 得了乳腺增生,要及时去医院治疗,治疗的过程比较漫长。有的医生告诉你必须手术,身体还要承受着痛苦。很多妇女为此疾病苦恼。我有一方,献给大家,也许对你有帮助。 吃姜可以防病治病,不吃姜也可以活血化瘀。为什么?把姜敷在有病的部位它就

乳腺增生中药方剂

乳腺增生 中药方剂(一) 【辨证】肝胆气滞血瘀,肝经血虚风热。 【治法】清肝解郁,凉血散结。 【方名】清肝解郁汤。 【组成】人参(去芦)3克,茯苓3克,熟地黄3克,贝母(去心)3克,炒山栀3克,白术4.5克,当归4.5克,柴胡2.4克,牡丹皮2. 4克,川芎2.4克,陈皮2.4克,甘草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外科枢要》卷四。 中药方剂(二) 【辨证】痰气凝结。 【治法】滋阴清热,化痰散结,行气破瘀。 【方名】攻坚散。 【组成】夏枯草30克,玄参30克,生牡蛎30克,昆布15克,姜半夏12克,海藻12克,青皮9克,陈皮9克,三棱6克,莪术6克。 【用法】水煎服,或研末,开水冲服。 【出处】《山东中医学术经验交流文选》。 中药方剂(三) 【辨证】肝气郁滞,痰凝聚结,肾阴不足。 【治法】疏肝散郁止痛,化痰结,补肾水镇阳。

【方名】消乳汤。 【组成】山楂15克,五味子15克,麦芽5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杨驰方。 中药方剂(四) 【辨证】气滞血瘀,气阻痰凝。 【治法】疏肝理气,活血化瘀,消痰散结。 【方名】乳核饮。 【组成】柴胡12克,白芍12克,香附12克,郁金12克,青皮9克,丹参9克,三棱9克,生牡蛎30克(先煎),白花蛇舌草15克,夏枯草30克,黄芪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吴熙方。 中药方剂(五) 【辨证】肝郁气滞,兼血瘀痰凝。 【治法】疏肝解郁,活血祛瘀,去痰散结。 【方名】乳块消汤。 【组成】瓜蒌15克,生牡蛎15克,夏枯草15克,昆布15克,海藻15克,丹参15克,柴胡9克,天门冬9克,三棱9克,莪术9克,橘叶9克,橘核9克,半夏9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姜兆俊方。

乳腺增生中药方剂

乳腺增生中药方剂(一) 【辨证】肝胆气滞血瘀,肝经血虚风热。 【治法】清肝解郁,凉血散结。 【方名】清肝解郁汤。 【组成】人参(去芦)3克,茯苓3克,熟地黄3克,贝母(去心)3克,炒山栀3克,白术4.5克,当归4.5克,柴胡2.4克,牡丹皮2. 4克,川芎2.4克,陈皮2.4克,甘草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外科枢要》卷四。 中药方剂(二) 【辨证】痰气凝结。 【治法】滋阴清热,化痰散结,行气破瘀。 【方名】攻坚散。 【组成】夏枯草30克,玄参30克,生牡蛎30克,昆布15克,姜半夏12克,海藻12克,青皮9克,陈皮9克,三棱6克,莪术6克。 【用法】水煎服,或研末,开水冲服。 【出处】《山东中医学术经验交流文选》。 中药方剂(三) 【辨证】肝气郁滞,痰凝聚结,肾阴不足。

【治法】疏肝散郁止痛,化痰结,补肾水镇阳。 【方名】消乳汤。 【组成】山楂15克,五味子15克,麦芽5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杨驰方。 中药方剂(四) 【辨证】气滞血瘀,气阻痰凝。 【治法】疏肝理气,活血化瘀,消痰散结。 【方名】乳核饮。 【组成】柴胡12克,白芍12克,香附12克,郁金12克,青皮9克,丹参9克,三棱9克,生牡蛎30克(先煎),白花蛇舌草15克,夏枯草30克,黄芪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吴熙方。 中药方剂(五) 【辨证】肝郁气滞,兼血瘀痰凝。 【治法】疏肝解郁,活血祛瘀,去痰散结。 【方名】乳块消汤。 【组成】瓜蒌15克,生牡蛎15克,夏枯草15克,昆布15克,海藻15克,丹参15克,柴胡9克,天门冬9克,三棱9克,莪术9克,橘叶9克,橘核9克,半夏9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