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百年的美丽导学案教师用

跨越百年的美丽导学案教师用
跨越百年的美丽导学案教师用

《跨越百年的美丽》导学案(教师用)

教学目标:

1、感受居里夫人超凡脱俗的美丽。

2、品味文中一些富含哲理的语言。

3、体会经典细节的表现力。

4、启迪学生思考人生目标,实现自我价值。

教学重点:感受居里夫人超凡脱俗的美丽。

教学难点:品味文中富含哲理的语句。

一、预习指导——学会质疑

(一)、从整体阅读的角度:

扣住文章标题和整体从三个维度来思考: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

1、是什么?即写了什么?

可从内容的角度。如《跨越百年的美丽》“美丽”包括哪些方面?作者重点写了居里夫人哪一方面的美丽?作者写了哪些事来表现其美丽的?文中对居里夫人有哪些传神的细节描写?

2、为什么?即写作意图

作者为什么这样写(想、说)?要表达什么思想(主旨)?

如《跨越百年的美丽》这种“美丽”为什么可以跨越百年?作者借此要表达什么思想?

3、怎么样?

即写法,作者用了哪些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写作技巧)来写作此文的?

如《跨越百年的美丽》作者是如何表现居里夫人的这种美丽的?作者用了哪些表达方式和手法?

(二)、从局部的角度来质疑

1、字、词、句在文章的含义和作用如何?

如词语和句子在文章中的特殊含义?运用修辞手法后句子的含义和其表达作用如何?

例如:第六段怎么理解“玛丽·居里几乎在完成这项伟大自然发现的同时也完成了对人生意义的发现。”这句话?

如:在“为了提炼纯净的镭,居里夫妇搞到一顿可能含镭的工业废渣,”一句中的“可能”能否去除?

2、段落在文章的内容和作用?

预习作业:即完成整体阅读的三个问题的预习作业

1、《跨越百年的美丽》“美丽”包括哪些方面?作者重点写了居里夫人哪一方面的美丽?外貌和精神两个方面。重点写精神方面的美丽

2、找出文中对居里夫人的具体描写,并说说这些描写的作用。

细节描写:(1)不受漂亮的干扰,故意把一头金发剪得很短;坐在前排,给哪些追寻的目光一个无情的后脑勺。(有大志,有大求,战胜自我,不为美形所累。)

(2)将奖金赠给科研事业和战争中的法国;将奖章给六岁的女儿当玩具(视名利如粪土)(3)死后40年,用过的笔记本还不停滴释放射线(献身科学的伟大精神。)

3、《跨越百年的美丽》这种“美丽”为什么可以跨越百年?作者借此要表达什么思想?

科学是美丽的,人事美丽的,追求美丽科学的美丽人生和丰富的精神是永恒的,居里夫人的伟大发现对社会的贡献是永恒的;她超凡脱俗的品质是永存的。在作者看来,董人类发展与进步的角度看,凡是有利于人类的发展与进步的人和人的行为都是没的,只有这样的美才能历久不衰、光照千秋,才能在人类的历史上定格成永恒。

4、《跨越百年的美丽》作者用了哪些表达方式和手法来表现居里夫人的这种美丽?

正面描写;侧面烘托;穿插故事;引用名言。

5、课文第6段中“玛丽﹒居里几乎在完成这项伟大自然发现的同时也完成了对人生意义的发现。”这句话如何理解?

人生的意义不在于金钱、美貌、名利,而在于对社会和人类做出贡献。

6、在阅读本文之后,你还有什么疑问?请自己提两个问题。

(1)问题一:

(2)问题二:

二、课堂思考:

1、找出文章中作者的议论句,体会其表达作用

2、文章写居里夫人的美,为什么文中还提到了一些其他人?找出相关内容思考其作用。

(1)宋玉、范仲淹的耐得苦读(同质类比)——执著

(2)斯托夫人写作《汤姆叔叔的小屋》引起黑奴革命(类比)——科学革命,突出对人类的巨大贡献。

(3)白乐天《大林寺桃花》(诗化赞美)

(4)诸葛亮、毛泽东的故事,老子的名言(主旨强化)

这一切加深了文章的文化内涵。

3、结合文本讨论,为什么说居里夫人的美丽是“跨越百年”的呢?

见预习作业

三、课后作业:

1、为居里夫人写一段小传。(不超过100字)

2、积累本文中你喜欢的名言警句:

3、作者在肯定个体生命对自身价值的不断超越时,对女性的外在容貌美持贬抑态度。你在肯定作者赞颂人的精神美(社会美)的同时,是否同意作者对人的自然美(如容貌)的曲意否定?你眼中的美又是怎么样的?请以《我眼中的美》为题写一篇短文。

跨越百年的美丽窦桂梅教学设计

跨越百年的美丽窦桂梅教学设计 《跨越百年的美丽》文章以“美丽”为主线,表明了居里夫人的美丽不在于容貌,而在于心灵和人格。下面是的关于跨越百年的美丽窦桂梅教学设计,希望大家认真阅读! 【设计理念】 重视朗读品味,让学生在朗读中感悟语言文字所蕴含的意义和所浸透的情感;遵循课程要求,尊重学生对文本的个性化解读和独特感悟,让学生凭借自己的认知水平和生活经验来体会居里夫人的科研精神和高尚人格。鉴于本文时写人的记叙文,但并不明显具备一般叙事文章所具备的“五要素”,也没有一条贯穿事件发展始末的线索,且篇幅较长,因此,我就抓住关键性的词“镭”来把握文本的主要内容,长文短教,并聚焦于具体事例来展开教学,并借助具体事例感悟人物形象,体会“科学精神”和“人生意义”。做到深文浅教,短教长效,做到设计简简单单,交流与朗读训练扎扎实实。 【教学目标】 1.能抓住关键的句子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并借助具体事例,通过抓重点词句,有层次的读,适当拓展资料、想象说话、小练笔等方法走进居里夫人,感受她坚定执著、献身科学的精神,体会作者对居里夫人的赞美之情,并能有感情地朗读相关句段。 2.联系上下文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感悟作者的表达方法,初步理解“跨越百年的美丽”的内涵。 【教学重难点】

重点:整体把握课文主要内容,品读重点语句,感受居里夫人坚定执著、献身科学的精神,并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初步理解课题的内涵。 【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一)谈话导入 孩子们,认识图片上这位美丽的女子吗?她就是玛丽.居里。你能不能用一两句话来介绍一下你所了解的居里夫人?(学生交流) (二)揭示课题 玛丽居里诞辰于1867年,距今已经快一个半世纪了,为什么至今人们还依然铭记着她的美名呢?这节课就让我们随着著名作家梁衡的叙述一起走进玛丽居里,一起走进她那跨越百年的美丽。(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1.检查课前字词预习情况 第一组:(科学家的名字)伦琴贝克勒尔玛丽.居里皮埃尔.居里 第二组(三个化学名词)人工放射性天然放射性放射性元素镭引导发现:这两组词之间的关系。 2.过渡:是的,居里夫妇在伦琴和贝克勒尔的基础之上发现了放射性元素镭,她的一生与“镭”结下了不解之缘。(板书:镭)请

11敬畏自然导学案

2.再次快速阅读文章,找出文中表达作者观点的关键语句,思考问题: (1)作者对待自然的态度是什么?【交流点拨】。 (2)解题:“敬畏自然”的内涵是什么? 【交流点拨】 (3)作者提出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交流点拨】 (4)作者为什么提出“敬畏自然”? 【交流点拨】 (5)为什么说“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们自己”? 【交流点拨】 (6)“敬畏自然”是不是消极无为的口号? 【交流点拨】 四、板书设计敬畏自然 否定“人能征服自然”的口号→人应当敬畏自然 比较人类的智慧与大自然的智慧 五、拓展延伸 是人类征服自然,还是对自然保持敬畏,从来是争论的话题。作者将大自然拟人化,令我们的敬畏之情油然而生。但也有学者以犀利的语言驳斥本文的观点。说说你的看法。 【交流点拨】 第2课时 一、新课导入 学习了这篇课文,我们深深认同了“敬畏自然”这个观点,作者让人们警醒不仅仅是观点本身的正确,更是通过充满哲理和思辨的语言,就让我们一同来体会吧! 二、自学指导——预习与交流 语言赏析 (一)本文语言充满哲理之美和思辨之美。 1. 先找出自己最欣赏、最喜欢的语句或段落,读一读,并品品其中包含的深意。 2. 自己不理解的语句或段落。 3. 小组交流品读的语句;对疑难语句、语段讨论质疑。 【交流点拨】 (二)找出文中所用的修辞,并分析其作用。

课堂小结 这是一篇以议论为主的散文。主要谈论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作者对观点的阐释是层 层深入的,首先否定了人类“征服自然”的口号,认为这实在是自不量力的妄想,因为与大自然相比,人类的智慧实在算不了什么,人类的许多认识很幼稚,而大自然的智慧却是无与伦比的。接下来作者进一步强调人类的智慧也是大自然所赋予的,是自然智慧的一部分,人类与大自然其他事物其实是兄弟关系。因此,我们应该敬畏自然。虽然作者的某些说法不无偏激之处,但对自然保持敬畏之心,也许不是一件坏事,至少可以使人们对自然存有几分小心,不敢妄动胡来。科学的发展使得人们解除了对自然的畏俱,也使人类过高估计了自己的力量,解除了对自然的敬畏之心的人类,总是为着自己的私利由着自己的性子胡来,最终损害的还是我们人类自己。 四、板书设计 语言-----哲理、思辨之美 手法-----对比、比喻、拟人、反问 五、拓展延伸 读着作者精辟的论述,理性的分析,你一定也有自己的想法。请为“敬畏自然”这一 主题拟几句宣传标语,向人们发出呼吁。 【交流点拨】 课后反思

6、《我的老师》魏巍导学案彭雪艳讲课专用

6.《我的老师》学案 学习目标: 1、能用记叙文的六要素概括出文中七件事例及其选材角度。 2、体会作者在文中蕴含的“依恋、思念老师”的深厚感情。 3、在阅读中培养学生热爱老师、尊敬老师的良好品德。 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学习详略得当的写作技巧。 难点:理解、揣摩语句,体会思想感情。 ◆预习案 1、查找作者魏巍的资料 魏巍(1920-2008),现代作家,原名,曾用笔名,河南郑州人。1920年6月生于一个城市贫民家庭。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读了平民小学,高小,并免勉强上了简易乡村师范。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走上了革命道路,同年12月在山西前线参加八路军,不久到达延安。 1938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他一直生活在战士之中。解放战争时,在行军作战的间隙写了大量诗歌。全国解放后,主要作品有散文集,长篇小说等。 2、给加点字注音或写汉字并解释词语。 黑痣.()卜.问()时辰.() 褪.色()纠.纷()焚.香() kē()头yú()钱 模( ) ( ) ( ) ( ) 心清如水: 依恋: 纠纷: 热恋: 狡猾 ◆ ◆ ◆ ◆

【整体感悟】 1.自读课文,本文共写了几个人物?其中主要人物是谁? 2、本文共记叙了几件难忘的事情?用简练的语言概括,最好是字数相等。哪几件详写?哪几件略写? 3、这几件小事的次序可不可以打乱?如可以,请试一试。如不可以,能否谈谈理由。 4、你觉得蔡老师是怎样的一个人? 【探究质疑】 1、贯穿全文的一条感情线索是什么? 2、文中“我用儿童的狡猾的眼光察觉,她爱我们,并没有存心要打的意思。”一句中“狡猾”一词在这里是什么含义?它是褒义词还是贬义词?你能说说它的表达效果吗? 3、我不知道你当时是不是察觉,一个孩子站在那里,对你是多么依恋!(本文全篇用第三人称代蔡老师,这里改用第二人称“你”,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主题探究】 句式:本文通过记叙……,表现了……抒发了…… 【当堂展示】 写一段话,送给你最喜爱的老师。(100字以上,至少用一种修辞方法。) ◆

2016春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导学案

2016春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导学案 2016春六年级语下册第五单元导学案 18、跨越百年的美丽 学习目标: 1.学会“埃、伦”等12个生字,正确书写“冶炼、溶解、沉淀、分析、隐退、乏力、荣誉、头衔、里程碑、人声鼎沸、卓有成效”等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喜欢的部分。 3.理解内容,体会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感悟居里夫人在科学研究中所体现出的卓越的思想品质,体会“美丽”的深层含义。 4.感悟作者的表达方法,体会的语言美。 学习重、难点: 本的学习重点是能联系上下体会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居里夫人为科学献身的精神;学习难点是读懂居里夫人的事迹,从具体的事例中领悟“跨越百年的美丽”就是居里夫人所体现的科学精神。 学习准备: 通过各种途径查阅相关资料,有关居里夫人的字、图片或资料。 时: 建议两时,也可根据学情划分学习内容

学习过程: 一、预习导航 堂预习单: 一看到《跨越百年的美丽》这个题目,你想到了什么?是不是会想:究竟是一种怎样的“美丽”竟能跨越百年?或许还有其它的疑问,那就让我们带着自己的问题赶快走进的字里行间,默读,边读,边思考,看一看题的美丽表现在哪里,并画出相关语句,把自己读后的感受写在本的空白处,读后把自己的感受和同学们交流。 拟定检测题预估问题: 1、看拼音写词语 ě liàn róng iě hén diàn fēn xī ()()()() qīn shí ǐn tuì fá lì róng ù ()()()() 2、“人声鼎沸”的“沸”用音序查字法先查(),再查音节()。用部首查字法查“沸”,先查()部,再查()画。词的意思是() 3、根据意思写词语 (1)、有突出的成就和效果。() (2)、(对名利)超脱,不追逐。() (3)、指态度没有变化,完全像从前一样。() (4)、刚强坚毅。() 4、我能理顺内容。X B 1 共有()自然段,作者采用()的手法写

跨越百年的美丽教学设计。

跨越百年的美丽(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杨建伟 一、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读课文,背诵喜欢的部分。 2、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居里夫人为科学献身的精神。 3、体会作者对居里夫人巨大贡献和人格精神的赞美,理解“跨越百年的美丽”的深刻内涵。 二、教学重难点: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居里夫人为科学献身的精神。 2.读懂居里夫人的事迹,从具体事例中领悟“跨越百年的美丽”就是居里夫人所体现的科学精神。 三、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跨越百年的美丽》这篇课文的生字词,理清了文章的脉络,这节课让我们带上一双能发现美的眼睛,一颗感受美的心灵,走进这篇课文的字里行间去品悟这——跨越百年的美丽(齐读课题)。 二、解读“美丽”,感受科学精神 师:1898年,居里夫人在法国科学院报告了她惊人的发现,她的报告使全场震惊,她的形象永远定格在人们的心里。让我们再仔细读读课文,想一想除了美丽的容貌,究竟什么是居里夫人“跨越百年的美丽”,这种“美丽”表现在哪些方面?请同学们在课文中找到相关的语句,读一读,想一想,并在旁边做批注,等会儿我们来交流。(生读课文。) 师:现在我们一起来交流交流。 1、感受信念坚定的美 关注语句: “为了提炼纯净的镭,居里夫妇搞到一吨可能含镭的工业矿渣。他们在院子里支起了一口大锅,一锅一锅地进行冶炼,然后再送到化验室溶解、沉淀、分析。实验室只是一个废弃的破棚子。玛丽终日在烟熏火燎中搅拌着锅里的矿渣。她衣裙上、双手上,留下了酸碱的点点烧痕。” “终于经过三年又九个月,他们从成吨的矿渣中提炼出了0.1克镭。” 将近4年的时间里,他们提炼了多得能把我们的大教室装得满满的矿石,但是最终得到的却只有0.1克镭。0.1克有多少?就像你们手中的圆珠笔尖那么一丁点儿。成吨的矿石和0.1克镭这个数字的反差是如此的巨大,但是他们提炼出来了,他们成功了。此时你们想到的话语有哪些? 居里夫人的成功靠的是什么? 这份坚定的信念不也是一种别样的美丽吗? 板书:坚定执著

我的老师导学案

3 我的老师导学案 教师寄语:老师作为一名引路人,让学生激起心灵的浪花。学习目标: 1、学习本文围绕中心选取材料的写法。 2、体会作者在文中蕴含的“依恋、思念老师”的深厚感情。 3、体会关键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一、课前预习 1.基础积累 (1)本文作者:,当代作家,原名魏鸿杰,曾用笔名红杨树。作者少年时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读了平民小学、高小,勉强读了简易乡村师范。抗日战争爆发后,他走上了革命道路。魏巍一直生活在战士们中间,解放战争时,在行军作战的间隙写了大量诗歌。全国解放后,主要作品有散文集《》、长篇小说 《》等。《我的老师》一文是作者于1956年9月29日为《教师报》所写的回忆性散文。课题中的“我”即作者本人。“老师”是作者小学时的教师蔡芸芝先生。(2)给加点字注音 魏巍.()榆.()钱黑痣.()察觉.()睡觉.()占卜.()模.()仿模.()样军阀.()褪.()色焚.()香劝慰.()磕.()头瞌.()睡时辰.()2.整体感知 (1)本文共记叙了几位人物?其中主要人物是谁?蔡老师是男的还是女的?为什么称“先生”? (2)本文共记叙了几件难忘的事情?哪几件详写?哪几件略写?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 (3)这七件事是如何贯串起来的?七件事的次序可以不可以打乱?为什么?3.合作探究 (1)蔡老师是一个什么样的老师?你从课文中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2)“我”是一个什么样的学生?课文哪些地方可以看出? (3)蔡芸芝老师给“我”写信时,说“我”是“心清如水的学生”,“我”认为蔡芸芝老师是一个慈爱、公平、伟大的人,师生互相的评价说明了什么? 4. 品味语言 (1)、“我不知道你当时是不是察觉,一个孩子站在那里,对你是多么的依恋!”全篇都用第三人称“她”,这里为什么改用第二人称“你”? (2)“在一个孩子的眼里,他的老师是多么慈爱,多么公平,多么伟大的人啊!”如果删去“在一个孩子的眼里”行不行,为什么?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全套导学案及单元检测试卷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本班现有58名学生。大部分学生能掌握课堂上的知识,能按要求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但也有部分学生达不到要求,家长也不配合,给教学带来一定的难度。部分学生思维不够活跃,不够灵活,接受能力差。总体上分析,全班学习态度还比较端正,由于处在小学阶段的末期,面临升学,有的在积极进取,有的得过且过,一点都没有危机感。 二、教材内容分析 教材继续按专题组织单元,共设计了六个专题,依次是:人生感悟,民风民俗,深深的怀念,外国名篇名著,科学精神,难忘小学生活。在六组教材之后,安排了一组“古诗词背诵”,提供了10首供学生读背的古诗词。在教材的最后,还安排了“综合复习”,为教师准备了9篇复习材料以供期末复习时使用。 本册教材的综合性学习安排在第六组“难忘小学生活”。这个专题采用的是任务驱动、活动贯穿始终的编排方式,包括“活动建议”和“阅读材料”两大部分。 本册教材除去第六组,共有课文21篇,其中精读课文10篇,略读课文11篇。这五组教材的编排体例与高年段前三册一致,每组由“导语”“课例”“口语交际?习作”“回顾?拓展”四部分组成。课例包括4~5篇课文。每篇精读课文后有思考练习题,略读课文前有连接语。部分课文后面安排了“资料袋”或“阅读链接”。全册安排“资料袋”三次,安排“阅读链接”五次。“口语交际?习作”依然作为一个独立的栏目,在有的单元中提供多个角度供教师和学生选择。“回顾?拓展”由三个栏目组成,“交流平台”“日积月累”是固定

栏目,另有“成语故事”“趣味语文”“课外书屋”穿插安排,不再设“展示台”栏目。其中,“趣味语文”“成语故事”各安排了两次,“课外书屋”安排了一次。 本册课文的编排,注意内容的整合和训练的循序渐进,全册课文分为6组,每组教材一般由四部分组成。 三、教学目标 本册要求会写80个字。要求会写的字,安排在精读课文后,以方格的形式排列。教材后附生字表。为便于复习检测生字和积累词语,在每组课文之后安排了“词语盘点”栏目。其中,“读读写写”中的词语是精读课文里的,由会写的字组成,要求能读会写;“读读记记”中的词语,有的是精读课文里的,有的是略读课文里的,只要求识记,不要求书写。教材后面附有生字表,按课序列出本册要求书写的80个字。 1、在语言训练过程中,使学生受到热爱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的教育;受到为人民服务、无私奉献等思想品德教育;培养热爱科学、勇于实践和创新的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受到科学思想方法和学会生存的启蒙教育,陶冶爱美的情趣。 2、能利用汉语拼音识字,学习普通话。 3、培养独立识字的能力。学习100个生字,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在语言环境中的字义,并能正确书写。 4、能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实际或碴字典理解词语的意思。学过的词语大部分能在口头或书面表达中运用。注意语言的积累,初步养成积累语言的习惯。

《跨越百年的美丽》教学设计(1)

《跨越百年的美丽》教案 执教者:胡桂环 教学内容:《跨越百年的美丽》。 设计理念 从学生已有的生活出发,引发学生读、思、议、品,领悟居里夫人的美丽人格和科学精神,并从中领悟人生哲理。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抄写喜欢的句子,背诵喜欢的部分。 2、能联系上下文,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居里夫人为科学献身的精神。 3、体会作者对居里夫人巨大贡献和人格精神的赞美,理解“跨越百年的美丽”的深刻内涵。 教学重难点 1、联系上下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居里夫人为科学献身的精神。 2、读懂居里夫人的事迹,从具体事例中领悟“跨越百年的美丽”就是居里夫人所体现的科学精神。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我们已经知道很多关于科学家的故事,请同学们说说,成功的科学家所具有的科学精神是什么?(敢于坚持科学精神的勇气和不断追求真理的意识。)这节课我们就学习居里夫人所体现的科学精神。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跨越百年的美丽”的深刻内涵就是居里夫人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学习一开始就紧扣这个话题,启发学生以科学精神为切入点来理解本文。 二、检查预习,理清课文脉络。 1、初读课文,要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初步了解居里夫人的事迹。 自由读课文,根据以下小标题给课文分段。 发现镭一百周年美丽的形象,伟大的成就镭的发现过程淡泊名利 设计意图:理清课文脉络,帮助学生抓住课文主要内容,找出课文的重点部分是3、4自然段。这两段具体描写居里夫人为了探索“其他物质有没有放射性”而进行的艰苦研究,直到发现了镭。这部分充分表现了居里夫人坚定执著、为科学献身的科学精神。 3、初步理解课题“跨越百年的美丽” 居里夫人的美丽跨越了百年,除了容貌美丽之外,还有什么原因? 三、解读“美丽”感受科学精神 1、出示自读要求:小组合作,自由阅读课文2到6自然段,思考问题:居里夫人的美丽为什么能跨越百年而不衰?从文中找出相关内容,感悟理解。 2、全班交流。 3、阅读5、6自然段,问:居里夫人的美丽还表现在哪个方面?(淡泊名利。)从文中找出相关语句。她将奖金捐赠给法国,奖章送给女儿当玩具,以及爱因斯

《敬畏自然》学案(含答案).doc

11、敬畏自然 【学习目标】 1、积累词语,反复阅读,感受并理解作者敬畏自然、爱护自然的观点; 2、品味关键语句,理解语言中包含的哲理; 3、研究本文屮反问句,理解其语气强烈的作用。 【学习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并理解作者敬畏自然、爱护自然的观点【学习难点】品味关键语句,理解语言中包含的哲理 【自主预习】 (-)读准字咅。 狼藉()咫()尺 ■呐()喊相形见细( ? ? ) 美味佳肴()沾沾()自喜 ?蓬蒿()鲍鹏( ? ? ) 深邃()混淆()硕大() ■ (-)根据意义写成语。 1、不衡量自己的能力。形容对自己估计太高。() 2、互相比较之下,就显出一方的不足之处。() 3^极其精致灵巧,无以伦比。() 4、美味的饭菜。() 5、形容自以为好而得意的样子。() 【整体感知】阅读提示:熟读课文,分别给每个自然段标上序号,并采用“把握关键语句法”, 边读边画出关键性语句。再读课文一遍,然后回答下边的问题。1、本文是一篇 ________ 的散文,文中谈论______ 与______ 的关系,作者否定7 “_________"的口号,提出了“__________ ”的观点。 2、题目的“敬畏自然”在文中的意思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o 【合作交流】 1、作者为什么要提出“敬畏自然” ? 2、为什么说“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们自己” ? 【品味语言】 1、品味哲理性句子(请仔细体会下面几句话的含意) %1人类为自己取得的这些成就而喜形于色,然而,谁能断言那些狼藉斑斑的矿坑不会是人类自掘的陷阱呢? %1宇宙之所以创造智慧牛物是为了进行自我认识,为了欣赏她自己壮丽无比的

语文:七年级上册第6课 我的老师 导学案(人教版)

《我的老师》导学案 学习目标 1、学习本文围绕中心选取材料的写法。 2、体会作者在文中蕴含的“依恋、思念老师”的深厚感情。 3、体会关键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重点难点 1、真挚的师生感情。 2、体会关键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3、记事写人有主有从、详略得当。 学法指导: 带着问题读书,读出问题的答案。 导入新课,创设情境: 有人说:“老师是塑造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老师像蜡烛,照亮了学生前进的道路。”“老师是人梯,载着学生攀登科学的高峰。”同学们,从幼儿园到现在,有很多老师教过你们,这些老师给你们留下了什么印象呢?他们给了你们哪些支持、鼓励和帮助呢?哪位老师使你终生难忘呢? 你们也许也写过“我的老师”这类作文,写得好不好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现代著名作家魏巍写的回忆他的小学老师察警芝的一篇文章,比较一下,有没有课文写得那么生动,有真情实感。 知识建构,分享积累: 1、介绍作者、解题。 魏巍,原名鸿杰,曾用笔名红杨树。作者少年时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读了平民小学、高小,勉强读了简易乡村师范。抗日战争爆发后,他走上了革命道路。魏巍一直生活在战士们中间,解放战争时,在行军作战的间隙写了大量诗歌。全国解放后,主要作品有散文集《谁是最可爱的人入长篇小说《东方》等。 《我的老师》一文是作者于1956年9月29日为《教师报》所写的回忆性散文。课题中的“我”即作者本人。“老师”是作者小学时的教师蔡芸芝先生。让我们共同来学习这篇课文,看看作者是如何叙写自己最难忘的老师的。 2、写作背景 上世纪50年代,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各行各业都需要大量德才兼备的合格人才。教育是人才的摇篮。因此振兴教育被提上议事日程。1956年9月底,应《教师报》之约,魏巍写了这篇《我的老师》。 自主学习,探究新知: 1、分别给多音字、形近字注音组词。 多音字:觉形近字:磕、瞌、嗑 2、本文共记叙了几位人物?其中主要人物是谁? 3、本文共记叙了几件难忘的事情?哪几件详写?哪几件略写?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 4、这七件事是如何贯串起来的?七件事的次序可以不可以打乱?为什么? 合作讨论,交流展示:

跨越百年的美丽公开课教案

18、跨越百年的美丽 忠路民族小学zxx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从具体的事例中领悟居里夫人的科学精神和人生态度。 2、在理解课文重点部分的同时,体会表达方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抓重点词语、联系上下文、多种形式朗读等方法体会居里夫人的科学精神,理解“跨越百年的美丽”的内涵。 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从居里夫人的科学精神和人生态度中有所感悟,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领悟居里夫人精神美的内涵。 2、教学难点:理解玛丽·居里人生意义的发现;理解居里夫人为人类做出巨大贡献的同时完成的人生价值的飞跃。 三、教学过程: (一)课题导入引出“美丽” 课件出示居里夫人图片,并介绍居里夫人(居里夫人即玛丽居里(Marie Curie),是 一位原籍为波兰的法国科学家。她与她的丈夫皮埃尔居里都是放射性的早期研究者,他们发现了放射性元素 钋(Po)和镭(Ra),并因此与法国物理学家亨利?贝克勒尔分享了190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之后,居里夫人继续 研究了镭在化学和医学上的应用,并且因分离出纯的金属镭而又获得1911年诺贝尔化学奖。居里夫人是唯一 一位在两个不同科学领域、两次获得诺贝尔奖的著名科学家。她一生共得了10项奖金、16种奖章、107个名 誉头衔。) 在世界科学史上,玛丽·居里是一个永远不朽的名字。看过对居里夫人的介绍,请同学们用几个词形容居里夫人。——(生答) 那么,作家梁衡又是捕捉到居里夫人的哪个特征,使得文章生成另一番景象呢?——(“美丽”) 同学们回答的很棒,现在,请同学们和我一起去领略领略居里夫人的美丽吧。(出示课件)板书:美丽

敬畏自然学生导学案(二课时)

八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 课题:《敬畏自然》课型:新授时间:2013-5-6 组别:组长签字: 第二课时 一、精读课文 (一)、阅读课文1-3自然段回答问题。 1、课文开头,作者首先举出了人们常有的想法是什么? 2、作者针锋相对地提出了自己的哪种观点? 3、第二自然段“看着人类这种狂妄的表现,大自然一定会窃笑”一句中“这种狂妄的表现”指的是什么?大自然窃笑的依据是什么? 4、试把第二段结尾句“那么,我们有什么理由和资格嘲笑古人,在大自然面前卖弄小聪明呢?”改为陈述句体会效果有什么不同? 5、第一段画线句如果说自然的智慧是大海,那么,人类的智慧就只是大海中的一个小水滴。形象地写出了自然与人类的智慧关系是大海与小水滴的关系。你能否想一个新的比方,来说明二者之间的关系? 6、怎样理解第三段中画线句“谁能断言那些狼藉斑斑的矿坑不会是人类自掘的陷阱呢?”的含义? (二)、重点研读,细读5-7自然段回答下边问题。 1.第5自然段中说道“人本身就是自然智慧的最高体现”这样说有什么依据? 2.第6自然段中,作者说“大自然之所以创造出会思维的生物,也许是有深意的”这种“深意”应该怎样理解? 3.第7自然段中作者使用“一个器官”这一词语的用意是什么? 4.5-7自然段中作者最终要表达的观点是什么?(用文中原句回答) 二、品味语言 (一)、本文许多语言富有哲理性,请仔细体会并有感情的朗读。(也可以从修辞角度加以赏析) 1.人类为自己取得的这些成就而喜形于色,然而,谁能断言那些狼藉斑斑的矿坑不

会是人类自掘的陷阱呢?

2.宇宙之所以创造智慧生物是为了进行自我认识,为了欣赏她自己壮丽无比的美。 3.人类并不孤独,在宇宙中处处是我们的弟兄。 (二)本文多处运用反问句。试从课文中找出几例,并把它们变换成一般的陈述句,比较两种句式的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1.举例:反问句:谁说宇宙是没有生命的? 陈述句:宇宙是有生命的。 作用: 2.举例:反问句:我们有什么理由和资格嘲笑古人,在大自然面前卖弄小聪明? 陈述句:我们没有理由和资格嘲笑古人,在大自然面前卖弄小聪明。 作用: 归纳:1. 反问是一种用疑问句式来表达确定意思的修辞方。 2. 用否定句反问,表达的是肯定的意思;用肯定句反问,表达的是否定的意思。 3. 反问的作用是加强语气,加重语言的力量,给读者造成深刻的印象。 三、应用迁移 1.请你以“敬畏自然”为主题拟两句宣传标语向人们发出呼吁。 (1) (2) 2.按要求仿写句子 A.如果说人生是一首优美的乐曲,那么痛苦则是一个不可缺少的音符。 如果说人生是,那么。 如果说人生是,那么。 B. 谁能断言那些狼藉斑斑的矿坑不会是人类自掘的陷阱呢? 谁能断言那不会是呢? 谁能断言那不会是呢? . .

第六课我的老师导学案

黄柏中心学校导学案 年级:七年级学科:语文执笔:涂单妹审核:叶刚 内容:第六课我的老师课型:新授课时间:2013年9月23日 【学习目标】 ⒈体会本文作者在文中所蕴含的依恋、思念老师的深厚感情,培养尊敬、热爱老师的良好品德。 ⒉学习本文围绕中心选取材料的写法。 ⒊揣摩文章的语句。 【学法指导】 ⒈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与课文进行多次接触,感悟那深挚的师生之情。 ⒉自己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研究问题,从而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⒊在讨论分析中合作学习,促使思维的碰撞、磨合、吸纳。 【学习任务一】 一、自己搜集有关魏巍的资料,进行整理归纳。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褪()色卜()问焚()香黑痣() ⒉辨析下列各组字的形、音、义。 即()孤()卷()蜜()恋() 既()弧()券()密()念()

三、预习课文,看本文共记叙了几件难忘的事情?各用一个小标题概括,写在下面。 四、细读课文,从文中找出直接赞美蔡老师的语句,看看蔡老师是一个什么样的老师。 【学习任务二】 一、自主学习反馈,交流预习成果。 ⒈请同学们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再次阅读课文,同时思考:本文记叙的几件小事中,哪几件详写?哪几件略写?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 详写: 略写: 作用: ⒉讨论:这几件事是如何贯穿起来的? 二、部分探索:品一品。

1、蔡老师是一个什么样的老师,课文哪些地方可以看出? ⒉“我”是一个什么样的学生?课文哪些地方可以看出? ⒊记叙文主要运用叙述、描写的表达方式,但有时为了抒发作者的感情,也运用了抒情的表达方式,试从课文找出,分析一下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巩固练习】 ⒈给加点字注音或写汉字 旋即()()教诲()()炽()热半晌()痣()卜()问时辰()褪()色 kē()头 tuì()色 yú()钱焚()香 ⒉填空 (1)本文作者,是当代著名的。他的主要作品有 《》、《》。 (2)本文是篇回忆性。作者在文中回忆的老师名叫。

跨越百年的美丽教学设计

跨越百年的美丽教学设计 This manuscript was revised by the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跨越百年的美丽》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8课。 〖教材分析〗 《跨越百年的美丽》是一篇赞美居里夫人的散文,文章以“美丽”为主线,表明了居里夫人的美丽不在于容貌,而在于心灵和人格。作者采用倒叙的手法,先描写居里夫人在法国科学院作学术报告的场面,将居里夫人美丽的形象和伟大的成就凸现在读者面前。接着重点描写了居里夫人为了探索“其他物质有没有放射性”而进行的艰苦的研究,直到发现了镭,充分表现了居里夫人坚定执着、为科学现身的科学精神。最后两个自然段写了居里夫人在名利面前的态度和做法。全文赞美她对科学、对社会、对人类的贡献,更赞美了她的人格与精神。 〖学生分析〗 学生在过去的语文学习和课外阅读中,已经了解了不少科学技术成就以及一些科学家的故事,但却不理解什么是科学精神。针对这种情况,我结合《跨越百年的美丽》设计了本课。 〖设计理念〗 从学生已有的生活出发,让学生通过课文的学习,引发学生读、思、议、品,形象地理解什么是科学精神,领悟居里夫人的美丽人格和科学精神,并从中领悟人生哲理。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分析、顽强、卓有成效”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抄写喜欢的句子,背诵喜欢的部分。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作者对居里夫人巨大贡献和人格精神的赞美。 过程与方法: “以读为本,读中感悟”,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运用问、划、读、议等方法引导学生动脑、动手、动口,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并有所感悟和思考,从而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对居里夫人巨大贡献和人格精神的赞美。 2、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科学观,培养学生坚定、顽强、刚毅、执着、勇于献身、淡泊名利的优秀品质。 3、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以及探索科学的浓厚兴趣。 〖教学重难点、关键〗 1、联系上下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了,体会居里夫人为科学献身的精神。 2、读懂居里夫人的事迹,从具体事例中领悟“跨越百年的美丽”就是居里夫人所体现的科学精神。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走近居里夫人

《敬畏自然》导学案

《 敬畏自然 》 设计人: 审核人 :课型 :新授课 授课时间: 一、教材分析 《敬畏自然》是一篇议论性的散文,选自《大自然的智慧》,作者严春友。全文运用了层 层推进、水到渠成的论述方法。从否定“征服自然”的口号开头,运用总括与具体展开相结 合,巧妙运用对比的手法使立论充分,最手作出“敬畏自然”的结论。告诉人类应该从根本 上转变观念,再也不宣称什么“征服自然”,应该敬畏自然,爱护自然,因为人类“只是大 自然机体上普通的一部分”,人类和大自然中的其他事物是兄弟关系。 二、教学目标 1、 了解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道理,增进学生对自然的认识,树立环保意识。 2、 抓住文章的重点、关键句,理解分析课文,锻炼学生思维能力。 三、重点与难点 1、理解“敬畏自然”的内涵 2、探究思考,理解关键语句的深刻含意 四、教法与学法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反复诵读 五、教学准备 预习课文,查阅有关背景资料 六、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明确目标】 1、导入新课: 大自然是人类之母,人类一直享受着大自然的恩泽。高天流云,大漠 孤烟,青山绿水,春华秋实。然而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发展,人类已渐渐 远离了自然,地球上出现了越来越严重的生态问题。人类曾宣称要征服自 然,而人类遭受自然惩罚的现象也屡见不鲜,人与自然究竟是什么关系?为什么在自然母 亲面前我们应当有敬畏之心?为什么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们自己?上完本课后,我们也许 会多一些理性的思考,多一份爱护大自然的责任。 2、检查字词预习。 狼藉.(j í ) 咫.(zh ǐ )尺 呐.(n à )喊 相形见绌. (ch ù ) 美味佳肴.(y áo ) 沾沾. ( zh ān )自喜 蓬 蒿 p éng h āo 深邃 su ì 混淆xi á o 不衡量自己的能力。形容对自己估计太高。(自不量力 ) 互相比较之下,就显出一方的不足之处。(相形见绌 )

《我的老师》导学案2

2 我的老师 魏巍 学习目标 1、领会记叙的要素。 2、学习本文围绕中心选取材料,用几件事去表现人物的写法。 3、词义的辨析与词语所蕴含的情意的品味。 4、体会作者在文中蕴含的“依恋、思念老师”的深厚感情。 学习难点词义的辨析与词语所蕴含的情意的品味。 学习重点学习本文围绕中心选取材料,用几件事去表现人物的写法。 学习过程 导读 一读课文 【要求】自由读,正字音。(批注在课后“读一读写一写”中) (一)查工具书给加点字注音。 黑痣.()磕.头()褪.色()焚.烧()榆.钱() (二)结合语境理解下列词语含义。 劝慰平生依恋纠纷心清如水 二读课文 【要求】试着朗读,不添字、不漏字、不改字,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①尽可能理解字句的意思,把握课文的内容。 ②把不懂的句子划出来。 三读课文 【要求】注意语气、感情基调。 四读课文 【要求】读资料,掌握文学常识,了解主旨、结构等。 (一)了解作者。 魏巍,原名鸿杰,曾用笔名红杨树。作者少年时在极 其困难的条件下,读了平民小学、高小,勉强读了简易乡 村师范。抗日战争爆发后,他走上了革命道路。魏巍一直 生活在战士们中间,解放战争时,在行军作战的间隙写了 大量诗歌。全国解放后,主要作品有散文集《谁是最可爱 的人》及长篇小说《东方》等。 (二)背景介绍 《我的老师》一文是作者于1956年9月29日为《教 师报》所写的回忆性散文,后收入散文集《春天漫笔》。课 题中的“我”即作者本人。“老师”是作者小学时的教师 蔡芸芝先生。

(三)常识积累 了解记叙六要素: 记叙一件完整的事情,必须交代清楚时间、地点、人物,以及这件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要素的交待有两种方式: 1、由作者一一列出,是直接交待。 2、间接交待记叙的要素,即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等方式交待记叙的要素。 弄清记叙的要素,有助于弄清事情的来龙去脉,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阅读写人叙事的文章,就要注意记叙要素,从而理清文章脉络、理解主题。 五读课文 【要求】有感情朗读,进一步感知课文内容。 【任务验收】 1、组长检查字词、读书效果。 2、教师巡视检查。 导学 一、整体感知 (一)快速阅读全文,并思考: 1、本文共记叙了几位人物?其中主要人物是谁? 2、文中用了哪些事来表现蔡芸芝先生?各用一个小标题概括,写在书上,并找出每件 3、蔡老师是一个什么样的老师?请结合课文具体内容作简要说明。 4、我对蔡老师的感情是怎样的?批注在课下注释空白处。 (二)小组讨论文章的主题,批在课文标题下: 本文通过回忆,表现了我。 【任务验收】 小组长检查默读课文批注情况。 二、特色品读 (一)深入研读 1、作者写蔡芸芝老师,选了七件小事,是不是太多了?请谈一下你的看法。 2、七件小事哪些详写,哪些略写?为什么这样安排? (二)默读课文,赏析品味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第17课壶口瀑布

三、探究文本、体会情感 1.作者一边记述所见景象,一边表达自己的感受。找出作者表达感受的文字,说说你的理解 2.体会情景交融的写法 五、拓展思考学习完课文给你带来哪些启示和感悟? 六、课堂小结: 七、实践天地 本课运用了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写法。作者借助小小的壶口瀑布透视着黄河博大宽厚的雄壮之美,再由黄河的性格联想到了中华民族历经艰难、压而不弯、勇往直前的精神,抒发了对自然的热爱,赞美了中华民族伟大的精神。请仿照课文,自选景物,采用借景抒情的方法写一段文字(100字左右) 八、布置作业: 1.发挥想象,将南宋诗人陆游的《游山西村》改写为一篇游记。 游山西村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要求:具体明确,文从字顺。不少于500字。 2.完成《随堂同步练习》118——122页内容。

学案答案 第一课时 二、(三)文体常识 1.游记 2.三要素:所至所见所感 (四)壶口瀑布简介: 壶口瀑布,是我国第二大瀑布,世界上最大的黄色瀑布。黄河奔流至此,两岸石壁峭立,河口收束狭如壶口,故名壶口瀑布。瀑布上游黄河水面宽300米,在不到500米长距离内,被压缩到20-30米的宽度。1000立方米/秒的河水,从20多米高的陡崖上倾注而泻,形成”千里黄河一壶收”的气概。 三、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消除文字隔膜。 1读准字音、注意字形 告诫(jiè)推搡(sǎng)霎时(shà)驰骋(chí chěnɡ)漩涡(xuán wō)寒噤(jìn)迂回(yū)汩汩(gǔ)湿漉漉( lù)铸就(zhù)出轧(zhá)雾霭(ǎi)潺潺(chán )弥漫(mí)刹那(chà)震耳欲聋(lónɡ)前呼后拥( yōnɡ)怒不可遏(è)挟而不服(xié)3.解释下列词语 寒噤:寒战。因受冷或受凉而身体颤动。 出轧:从轧钢机里出来。 驰骋:奔跑霎时:极短时间。 迂回:回旋,环绕。湿漉漉:形容物体潮湿的样子。 汩汩:形容水流动的声音。 潺潺:形容溪水、泉水等流动的声音。 前呼后拥:前面有人吆喝开路,后面有人簇拥着护卫。多形容随从多,排场大。 千军万马:形容雄壮的队伍和浩大的声势。 怒不可遏:愤怒得不能抑制,形容愤怒到了极点。文中形容水势不可阻挡的样子。 推推搡搡:形容连续不断地推。搡:猛推。

小学跨越百年的美丽教学反思

小学跨越百年的美丽教学反思《跨越百年的美丽》是一篇赞美居里夫人的文章。文章以“美丽”为主线,证明了居里夫人的美丽不在于容貌,而在于心灵和人格。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小学跨越百年的美丽教学反思,希望可以提供给大家进行参考和借鉴。 小学跨越百年的美丽教学反思范文一 课文《跨越百年的美丽》是梁衡同名散文的节选,这是一篇赞美居里夫人的文章。文章以“美丽”为主线,证明了居里夫人的美丽不在于容貌,而在于心灵和人格。她为人类做出了伟大的贡献,实现了自我的人生价值。 我在执教第二课时时,力求从多个方面让学生感受课题中的美丽,力求在教学中做到实与活相结合 我觉得我本课教学的成功之处是: 一、将居里夫妇极其艰苦的科学研究环境:(“为了提炼纯净的镭,居里夫妇搞到一吨可能含镭的工业矿渣。他们在院子里支起了一口大锅,一锅一锅地进行冶炼,然后再送到化验室溶解、沉淀、分析。实验室只是一个废弃的破棚子。玛丽终日在烟熏火燎中搅拌着锅里的矿渣。她衣裙上、双手上,留下了酸碱的点点烧痕。”)与镭的发现:(“最终经过三年又九个月,他们最终在成吨的矿渣中提炼出了0.1克镭。”)作比较,并经过8吨矿渣与0.1克镭作比较,体会居里夫妇研究镭的艰辛。 二、读写结合,培养学生动手写作本事。在学生还深深沉浸于居里夫人那种献身科学、淡泊名利的跨越百年的美丽之中时,我不失时机地让学生谈谈自我对

居里夫人的感受,能够是几句话,也能够是一首小诗,从而到达我手写我心的最高境界。 但这节课也有值得改正的地方,比如对于居里夫人容貌的比较: (“玛丽居里穿着一袭黑色长裙,白净端庄的脸庞显出坚定又略带淡泊的神情,那双微微内陷的大眼睛,让你觉得能看透一切,看透未来。”) (她也在不停地变化着,当工作卓有成效的同时,镭射线也在无声地侵蚀着她的肌体。她美丽健康的容貌在悄悄地隐退,她逐渐变得眼花耳鸣,苍白乏力。) 三、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辅助教学,帮忙学生理解课文资料。我让学生在充分读议的基础上,播放居里夫人讲演的影片的片断,浏览课后的阅读链接,在学生心中已有积蓄,跃跃欲试的时候。我让学生写下自我想说的话。这既是读后的真切的感受,又是敬仰、追随居里夫人真情流露,既练笔又明智,一箭双雕。 当然本课的教学也有很多遗憾,比如,学生在交流中还缺少层次性,说明教师的引导作用不够。交流过后教师还缺少必要的梳理,如果能够随着学生交流的不断深入,在学生的头脑中构成这样的印象,即:课题中的“美丽”不仅仅体此刻她的容貌上,更体此刻他的伟大成就上,科学的精神上,高尚的人格上让居里夫人的形象镌刻在学生的头脑当中,让文中的语句活在学生的语言了这样我想就更好了。 如果抓住课文中的这几句话,再结合课文中插图来进行比较,学生就更容易理解居里夫人为科学而献身的精神。 小学跨越百年的美丽教学反思范文二

敬畏自然导学案

土桥中学导学案 一.自学内容 初读课文后解决以下问题: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鲲( )鹏斥鴳( ) 蓬蒿( ) 咫尺( ) 狼藉( ) 相形见绌( ) 美味佳肴( ) 2.解释下列词语。 蓬蒿: 咫尺: 狼藉: 自不量力: 相形见绌: 佳肴: 二、预设问题、自主学习 再读课文,整体感知大意 1.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 例1: 例2: 例3:

2.找出文章中心段 三、合作探究、梳理知识 1. 展开辩论:我们是敬畏自然还是征服自然 正方理由: 反方理由: (★自然与人类: 论历史{ 宇宙:至少已有200亿年 人类:永远只是一个天真幼稚的孩童 } 论关系{宇宙: 人类: 只是大自然机体上普通的一部分 } 论智慧{宇宙:智慧的大海 人类: 只是大海中的一个小水滴 } 1.即使拿高科技来说,航天事业的空间,在大宇宙中间还是非常狭小。 2.在大自然面前,人类的智慧并不值得骄傲 3.大自然创造了宇宙的一切,一切都精巧绝伦,令人不能不赞叹大自 然智慧的深邃、高超 4.人类智慧也是大自然所赋予的,人类智慧是自然智慧的一部分, 人类智慧与大自然的关系是宇宙自我认识的工具。 5.宇宙是有生命的. ◆结论是人类应该: ) 2.我们再来看看作者怎么说的,怎么理解他说的敬畏自然的内涵? 3.为什么说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们自己? 四.课堂尝试,展示提升 走进课文,欣赏文章语言。 (本文是一篇议论性的散文,它兼有议论文和散文语言的特点。如何品味文章的语言呢?)1、从词语入手 示例1:“看着人类这种狂妄的表现,大自然一定会窃笑--就像母亲面对无知的孩子那样的笑。”说说此句中“窃笑”能换成嘲笑或冷笑吗?

《我的老师》导学案

我的老师》导学案 执笔人:闫晓华审核人:(七)语文备课组课型:讲读课时:2 学习目标: 1、感受用朴素的语言来表达真情实感,借助朗读来体会理解文中“依恋、思念”老师的感情。 2、尝试以小组合作的方式来探究难点:写人如何围绕中心选择感受最深的事来安排文章的方法。 3、体会关键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学会欣赏尊师爱师的思想并付诸行动。 其中1、2 为第一课时的目标,3 为第二课时的主要目标。 学法指导: 带着问题读书,读出问题的答案。互助合作,讲究共赢。 第一课时 知识建构,分享积累: 1、介绍作者、解题。魏巍,原名鸿杰,曾用笔名红杨树。少年时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读了平民小学、高小,勉强读了简易乡村师范。抗日战争爆发后,他走上了革命道路。魏巍一直生活在战士们中间,解放战争时,在行军作战的间隙写了大量诗歌。全国解放后,主要作品有散文集《谁是最可爱的人》,长篇小说《东方》等。 《我的老师》一文是作者于1956 年9 月29 日为《教师报》所写的回忆性散文。课题中的“我”即作者本人。“老师”是作者小学时的教师蔡芸芝先生。让我们共同来学习这篇课文,看看作者是如何叙写自己最难忘的老师的。 自主学习,积累新知: 1、给加点的字注音: 黑痣()模仿 ) 音调()卜问() ( ? ?

纠纷()察觉 ( ) 模糊()焚香() ? ? 2、根据拼音写汉字。 军f d()海o u () tu1()色 黑zh i( )sh u()假 c ) 爱 3、利用工具书,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l )我用儿童的狡猾的眼光察觉,她爱我们,并没有存心要打的意思。 ? ? (2)我忽然爬起来,模模糊糊地往外就走。 ? ? ?? (3)有一件小事,我不知道还值不值得提它,但回想起来,在那时却占据过我的心灵。 4、初读课文。 (1)本文共记叙了那几位人物?其中主要人物是谁? (2)课文开始所写蔡老师在“我”记忆里总的印象是什么? 合作讨论,交流展示: 一.精心选材 1?阅读课文,按照要求完成下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