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消费主义的理性思考

现代消费主义的理性思考
现代消费主义的理性思考

2011年第4期

总第252期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Journal o f N ort heast N or mal U niv ersity (P hilo so phy and Social Sciences)No.4 2011Sum N o.252

现代消费主义的理性思考

柴婷婷1,热合木江 巴拉提

2(1.东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吉林长春130024;

2.伊犁师范学院法经系,新疆伊宁835000)

[收稿日期]2011-03-25 [基金项目]东北师范大学哲学社会科学校内青年基金项目(09QN0013) [作者简介]柴婷婷(1979-),女,吉林辽源人,东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热合木江 巴拉提(1966-),男,维吾尔族,伊宁

人,伊犁师范学院法经系副教授。

[摘 要]消费是人为了生存而进行的一种基本活动,一种生活方式。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经济

的增长,现代社会已经进入到了生产过剩的时代,这必然引起大量的挥霍性消费随之而来。为此,本来作为

人的生存方式的消费就成为一种违背人类可持续生存和发展利益的消费,最终也成为人类生存的最大威胁

之一,因而,再次审视现代社会的消费观的理论基础是一项迫切的任务。

[关键词]消费主义;生存代价;新消费观

[中图分类号]B15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6201(2011)04-0012-04

在现代消费社会,趋于主流意识的超前消费、负债消费成为人们生活方式的基本特征。消费主义作为主流价值观渗透到社会生活的一切领域,成为人们评价一切的价值尺度。那是不是消费得越多,我们的生活质量就会越高?消费的增长就等于我们幸福感觉的增长?如果我们不消费就等同于落后?我们需要对这些问题作出回答。

一、反思现代消费主义价值观

消费作为人类生存的基本方式,是主体的有选择性和创造性的活动,其目的是为了满足人的生存和发展的物质与精神需要。而消费主义则是一种毫无节制地消耗物质财富和自然资源,并把消费作为人生最高目的的消费观和价值观。如今拿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的消费方式在当今社会已经酿出了苦果,造成今天这种局面的原因,是与工业革命以来人们在消费观念上的巨大转变是分不开的。

首先,要明确作为消费的前提,需要和欲求是不是一回事?我们说,需要是指人类的生存和生活所必需的一切东西,而欲求则不是人的生活中必需的东西,而是由人们追求地位上对他人的优越感的心理竞争形成的一种主观追求。丹尼尔 贝尔说: 资产阶级社会与众不同的特征是,它所要满足的不是需要,而是欲求,欲求超过了生理本能,进入心理层次,因而它是无限的要求。 [1]显然,现在的消费已经脱离了人的真正需要,只是对欲求的一种满足,追求欲求的消费已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人们把物质消费看得高于一切,并在相互的消费攀比中,以所占有的产品来评估自己,表达生活方式,寻找人生意义。当消费不再成为人类生存所需要的必要手段,而变为相互之间显示权势地位、自我价值和经济实力的象征,价值观就要为人们的消费驱动力负责。

其次,消费得越多就越幸福吗?如果把生活质量归结为单纯的物质丰富的消费生活,那么,我们必须得出:消费得越多,我们的生活质量就越高。但显然,幸福跟消费的物质财富的绝对量没有什么必然联系。幸福不仅表现在物质消费,还表现在精神消费和享受的生活环境。如果人们仅为了不断提高所谓的 生活质量 而疯狂地追求物质消费,必然会使人成为围着 物 转的被动的消费者,社会成为物的社会,人性沦落为物性,鲍德里亚给我们所揭示的正是这样一种场景: 富裕的人们不再像过去那样受到人的包围,而是被物包围 我们生活在物的时代 [2]。换句话说: 在 物化的时代 里,对物的逐求成为生活的中心。 [3]但是,如果人们把消费当成生活目的,为了消费而去消费,势必会造成大量的自然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污染,那么人类的生存家园就会遭到破坏。因而,评价 生活质量 的高低或幸福感的多少,应当是包括物质、精神和生存环境等几个方面,而片面的物质追求正是以破坏、消解和扭曲另外两个方面的需求为前提和代价的,自然也不可能获得全面的生活质量的提高。

再次,消费得多就意味着经济的增长和社会的进步吗?消费主义是建立在机器工业的大生产基础上的,当资本主义用节俭完成原始积累之后,节俭精神就消失得无影无踪。商品经济条件下,利润最大化是生产和经济追求的唯一目标。为了使自己不在竞争中破产,必须进行超越人们需要的大量生产。当社会总体的生产超过了社会总体的基本需要之后,如果我们不消费,那么这些产品将如何处理呢?所以,经济的持续增长就只能靠大众的挥霍性消费来支撑。消费主义把数量无限增长的物质消费看做是至高无上的生活追求,资产阶级为了自身的利益,大力提倡和鼓励消费,煽动人们的消费激情,刺激人们的购买欲望,宣扬超前消费,及时享乐、就是人的最好生活方式、最有意义的人生,把人生的幸福归结为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消费等于幸福,把追求奢侈性、炫耀性消费看做是人生价值的实现和全部意义所在,即使举债消费也在所不惜。这样,消费者就真的成了生产经营者的 上帝 ,挥霍性的消费成了 上帝 挽救经济命运的法宝。

那么,究竟经济增长和消费谁为目的,谁为手段。本来消费是目的,经济增长是手段,可在今天,却正好相反[4]。正如美国销售分析家维克特 勒博宣称: 我们庞大而多产的经济 需要我们使消费成为我们的生活方式,要求我们把购买和使用货物变成宗教仪式,要求我们从中寻求我们的精神满足和自我满足 我们需要消费东西,用前所未有的速度去烧掉、穿坏、更换或扔掉。 [5]因此, 不消费就等于不发展 就成为现在的主流观点。人对产品的占有程度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证明了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但长期如此,必然会引起享乐主义、虚无主义、个人主义的滋生和贫富差距日益拉大。人类在享受着前所未有的物质财富的同时,却也陷入了深深的生存困惑之中。

二、消费主义的生存代价

消费主义改变了人的生活方式,进而也从根本上改变了人的生存环境。人类对各种自然资源的掠夺呈现为一种非理性的疯狂和贪婪状态。这种消费主义所刺激起来的人的欲望,已经远远超出了地球生物圈所能承受的限度。

由工业文明带来的消费主义,是建立在主客二分的思维方式基础上的。它把人看成是一种绝对的主体,把自然界仅仅看成是供人占有、使用和消费的对象。作为存在者的存在与作为对象的存在的根本不同就在于:对象是一种没有存在论根基的存在,是只有依赖于主体才能获得存在意义的存在。特别是在实践哲学中,这种对象性思维使人成为重新安排世界的主体,以实践的概念来规定人和自然的本质,自然界只能是围绕着人,作为人的实践对象和满足实践需要的对象而存在。人取代了上帝的地位,成为一个无所不能、无所不可、无所不做的主体。人失去了任何限制和约束,人对自然界 能做 的,就一定是 应当做 的,人的实践行为是 天然合理 的。自然界不仅实现了对人的有用性的 使用价值 ,从而更实现了人在世俗的物质享乐中的 消费价值 。

那么,在这种主客二分思维方式支配下,人与世界的矛盾就不可能得到合理的解决,其后果就是当今社会呈现的人类的生存危机。这种生存危机首先表现为人类生存环境的恶化。人类对自然界的过度开发并不是为了满足人类的基本的生存需要,是为满足人类挥霍性消费。为了达到自己的物欲满足可以不惜牺牲一切,包括我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西方消费社会的大生产、大抛弃的生活方式对地球资

源产生了巨大的压力,大量的生产使得不可再生资源消耗速度加快至于耗竭,生产所带来的污染物造成生活环境的日益恶化。事实上,资源和环境才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和前提。然而人类的行为并没有停止,人类通过技术,已经使自己成了没有天敌的物种,依靠技术的 进步 进行的每一次扩张,都是现代发展观所说的 发展 和 进步 ,而对于人类来说的每一次 进步 ,都是对生态系统的一次灾难性的破坏。著名学者施里达斯 拉夫尔指出: 消费问题是环境危机问题的核心,人类对生物圈的影响正在产生着对于环境的压力并威胁着地球支持生命的能力。从本质上说,这种影响是通过人们使用或耗费能源和原材料所产生的。 [6]

消费主义带来的第二个后果是无限度增长的物质追求造成了人类精神家园的迷失。马克思曾经说过:自由存在于物质生产的彼岸。也就是说,当物质生产为了谋生而进行的时候,人是不自由的,人仍然是把自身作为谋生的手段。人的价值只能由他所摄取和消费的物质财富的多少来评价。在这种条件下,没有人会愿意为了增加自己的自由时间而减少物质财富的摄取和降低消费水平。因而,就出现了: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生产率极大提高,人们不但不自由了,反而成为物的奴隶。世界上很多政府和人民把人口增长看做是一个问题,消费几乎一直被普遍看做是好事,即 多消费 才是进步、幸福、生活质量高的标志,这样幸福的含义也就变成了:只有当我们的消费超越了进入我们视线的其他人们的消费时,我们才会感到幸福;只有当我们今天的消费超越了我们昨天的消费时,我们也才会感到幸福。那么,在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中,个人的利益是至高无上的;在现在和未来的关系中,现在的利益是至高无上的;在精神生活与物质享乐的关系中,物质享乐是至高无上的,正是人们在 幸福 的感受和对欲望的满足中舒舒服服地、自觉或不自觉地接受和屈从物的束缚,从而迷失了人性本真的生命需要。物质消费成为人们唯一信仰的世俗宗教,成为人生自我实现和成功的标志。正如弗洛姆指出: 在工业化的国家里,人本身越来越成为贪婪的被动的消费者,物品不是用来为人服务,相反,人却成了物品的奴仆。 [7]现代的消费主义价值观不仅造成现代人生存环境的破坏和精神家园的迷失,而且我们今天的荒唐行为,也正在摧毁着我们明天的生存基础。我们是在向子孙后代借债,把本来属于他们维持基本生存需要的地球资源挥霍掉,我们把今天变成天堂,却把明天变成子孙们的地狱。人类现在的消费行为是一种杀害子孙后代的行为,其后果必然是对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的前提的否定和破坏。这就是人类为消费主义所必须付出的 生存代价 。

三、建立以人类生存为基础的新消费观

消费主义是建立在传统人道主义个体本体论的基础上,一切价值选择是以个人为本位进行。在传统人道主义看来,所谓人,就是个人,所谓社会只不过是通过契约组合起来的个人的总和,因而它所追求的人的权利、尊严、自由、平等以及快乐和幸福都是以个人为基点,却从来不考虑人类的利益,这就决定了在满足无限的物质享受过程中,消费主义颠倒了消费与生存的关系,使消费成为目的而最终导致人类的生存危机。事实上,消费是人的生存手段,人类的生存利益才是最高利益,因而,人的任何利益和行为都不能违背生存利益,人的任何价值尺度都不能违背生存的尺度。

这就需要建立一种新的消费观,把全人类的生存利益作为价值评价的尺度。这种生存利益不仅是个体的生存利益,更重要的是人类这个物种的生存利益。人类虽然是由人的个体构成,但人的个体利益并不天然地等同于人类物种的生存利益。人类物种的存在是个体存在的本体论基础,个体存在依赖于人类整体的存在,一代一代的个体持续存在是通过物种的存在而成为现实的,物种的消亡就是人的个体持续性的结束。换句话说,把人类的生存利益作为评价消费合理性的最高尺度的时候,实际上是把人类的 可持续 的生存利益作为评价的最高尺度。

因此,新消费必须解决 是 与 应当 的问题。传统人道主义哲学对人的提问方式,仍然是一个本体论的提问方式: 人的本质是什么 ,仍然追求的是人的理想性的永恒的抽象的本质。那么,人的本质是什么,人就应当是什么样的;只要人按照人的本质的尺度去行动,其行为就是 应当的 。那么,这种从 是 中求 应当 ,也就必然引出另一个哲学命题: 能做的 就是 应当做的 。事实上,人没有固定的永恒不变的本质,马克思说: 从费尔巴哈的抽象的人转到现实的、活生生的人,就必须把这些人作为在历

史中行动的人去考察。 [8]人是通过自己的后天活动创造自己、发展自己、完成自己,而且,人也是永远不能真正完成自己。正如海德格尔所认为,人只是一种 能是 或 能在 。因而,人的这种不确定性也就推不出人行为的 应当 性,自然界本身并没有规定人哪些应该做哪些不应该做,但如果把消费看成是目的而不是手段,那么,消费就不存在 应当 和 不应当 的问题了,人类的消费行为必然表现为追求无限膨胀的个人利益的满足而不惜牺牲物种的生存利益为代价的生存危机。可见,面对时代课题,新消费观不仅关注如何消费,更关注应当怎样消费的问题,即人 有能力做的 并非一定就是 应当做的 。

新消费时代呼吁的新消费观实际上是立足于生存论的基础上的 适度消费 。这种适度消费首先是节约,但节约并不等于仅仅能够维持简单的生存,即 活着 ,而是要满足人们的健康生存所必要的一切消费,不是建立在人们心理追求之上的那种 攀比消费 、 炫耀性消费 。其次,要正确理解 度 。这里的 度 要坚持两个价值选择:一是要以保障个人的基本健康生存需要是合理消费的 底线 ,它规定了 节约消费 的最低限度。不能保证健康生存的消费,无论它多么节约,也同样是不合理消费。二是要以保证人类的可持续生存为尺度, 人类的生存利益 是指所有人类个体的共同利益。一般生物的个体行为总是要服从种族延续的利益,不能使种族延续就意味着种族的灭亡,这一原则同样适用于人类。

如今,我们面临着各种各样的生存危机,不得不对以个人为本的现代消费主义的价值取向进行重新的反思,新的消费观念迎刃而生:一种不损害后代利益而满足其消费方式能力的当代消费方式的可持续消费。因而,在我们消费行为的背后存在着一个根本的尺度,即保证 类 的可持续生存,这是人的生存问题的最高问题,也是人的终极关怀问题。

[参考文献]

[1][美]丹尼尔 贝尔.资本主义的文化矛盾[M].北京:三联书店,1989:68.

[2][法]让 鲍德里亚.消费社会[M].刘成富,全志钢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1-2.

[3]王艳华,庞立生.当代辩证法的生存论态度与人文旨趣[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6):10.

[4]金晓彤,闫超.居民消费与经济增长关联性的实证分析 基于中国与日本的比较[J].现代日本经济,2010(6):1-5.

[5][美]艾伦 杜宁.多少算够 消费社会与地球的未来[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7:5.

[6][美]施里达斯 拉夫尔.我们的家园 地球[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3:13.

[7][美]弗洛姆.在幻想锁链的彼岸[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6:174.

[8]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41.

Rational Thought of Modern Consumerism

CH AI T ing-t ing1,R E H E M U JIA NG Ba la ti2

(1.S chool of M arxism,North east Normal University,Changch un130024,C hina;

https://www.360docs.net/doc/f417858206.html,w and Economic Departmen t,Yili Normal University,Yining835000,China)

Abstract:Consumptio n is one of the basic act ivities in or der to surv ive,a w ay o f life.But w ith the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 ical development and economic gr ow th,modern societ y has enter ed the er a o f over pr oduction,which wo uld inev itably lead to a lot of w asteful spending.So,the consumptio n as a surv ival w ay beco mes ano ther co nsumpt ion w hich vio lates the human sustainable surv ival and the dev elopment benefit,ev entually becomes one of the g reatest threats to human sur viv al.T hus,once ag ain inspecting the consumption co ncept of mo der n socia l theor y is an urg ent task.

Key words:Co nsumerism;Living Co st s;N ew Consumptio n Concept

[责任编辑:秦卫波]

消费主义文化在中国社会的出现

消费主义文化在中国社会的出现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 陈昕黄平 本文试图提出的问题是:目前中国城社会中正在出现消费主义文化,这种文化-生活方式的出现和扩散是以思想-观念为主导的,是发生在日常生活层面和价值领域里的一场深刻变革。 本文所关注的并不是对物质产品的消费总量这一经济学意义上的变化,而是要从人们要消费什么、怎样消费以及为什么要如此消费的文化价值和意义系统中,去试图理解消费文化现象所涉及的生活方式、生活观念和由此体现的文化-意识形态的显著变化。正是在这种意义上,本文认为,随着中国社会日益加快的商业化步伐和与跨国市场“接轨”的速度,消费主义正在逐步确立其在日常生活领域里的意识形态影响力。 这一命题所采取的社会—文化观点,把消费文化领域里发生的变化不仅仅视为经济因素变化的结果。在拒绝简单的经济还原论的同时,本文从文化支配权的理论视角出发,强调消费主义生活方式变化的文化主导作用和文化建构意义。 基于上述考虑,本文从社会-文化的角度对消费主义问题的讨论,试图建立这样一种视角:文化在当代社会生活中可以成为一个自主领域,从而对其它社会生活领域具有直接的影响和建构作用。本文认为:人们对消费符号象征系统为他们提供的意义的“积极认同”不是文化支配权的消失或意识形态的终结,相反,符号的建构作用是对文化支配权机制在当代社会实践中的补充,或一种新的社会生活与社会观念的组织与控制形式。

导言 八十年代以来,中国社会在经济迅速增长的同时开始快速迈入大规模消费(或“大众消费”)时代,这种前所未有的划时代发展时至今日已经历了二十个年头。无疑这二十年是中国历史上经济增长最快的时期,同样毫无疑问地,这也是中国人的日常生活方式和消费观念发生巨变的时期。在国门打开之前,中国的经济(生产-交换-流通-分配和消费)基本上没有摆脱短缺时代,绝大多数中国城乡的家庭仍处于温饱的边缘,几亿人还在贫困中挣扎,而那时即使是较为富裕的小部分人也还在节衣缩食地追求“老三件”(自行车、手表、缝纫机)。而就在这短短的二十年时间里,电视、洗衣机、电冰箱这“新三件”,已经在我国城市家庭中基本普及。进入九十年代以后,城市家庭对耐用消费品的追求已经变成了高档音响、大屏幕彩电、分体空调等,“新富”家庭开始以名牌服装和私人洋房、私家汽车来显示自己的与众不同的“档次”和“品位”。 上述变化有理由使我们假定,中国社会正逐步进入消费社会。1随着其日益成为世界体系的一部分,越来越多的人(当然,首先是所谓的“成功人士”,从沿海地区的“大款”、大城市的“新贵”,到演艺界的“名流”、高等院校的“专家”;其次是城市中年轻的“追星族”、“时髦族”)开始学会“与国际潮流接轨”,学会欣赏消费时尚,领导消费潮流。进入九十年代中期以来,这种对“新潮”“洋货”的追求更显示了全新的面貌:在各个大中城市,可以观察到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着手刻意改变自己的外部形象:从装束打扮化装上模仿欧美和港台的歌星舞星明星,到把自己的头发染黄、皮肤染白、鼻子做高。 与典型的消费社会相比,中国的经济能力依然应当使相应的消费方式适应于生产社会,但是由于受到消费主义文化的影响,中国居民的消费观念与消费行为又在追随消费社会而出现明显的消费主义倾向。因此目前中国居民的生活既有生产社会的特点又有消费社会的特点。2前者主要是社会的经济能力和居民的购买能力的限定,如目前中国已经进入了所谓“内需不足”(“生产过剩”的代名词);而后者则主要是受到文化-意识形态的影响,人们所期望和追求的一套价值体系和生活方式,这在逻辑上可以是和“生产过剩”与否没有什么直接的关联,在现实中更可以与“生产过剩”同时并存:一方面是购买力不足,另一方面是对商品符号和意义的消费欲望和狂热追求。 另外一个吊诡是,虽然中国社会整体无疑还仍然属于发展中的“第三世界”(如果我们仍然使用“发展中社会”、“第三世界”这样的词汇的话),其GDP和人均收入,无论是按外汇兑换率还是按购买力平价计算,仍然处于很低的水平,尤其重要的是,人均的可利用资源和出产效率就更低;但是这种按照 1“消费社会”概念所指的现象与“大规模消费”概念差不多;在鲍德里亚(Baudrillarrd)那里,“消费社会”概念主要不是从单纯经济发展阶段的意义上来使用的,他更多的是在对消费现象或对“消费社会”的政治经济学分析中谈论“消费社会”的。在鲍德里亚的后期著作中有主要阐发了“消费社会”的符号分析观点。参见Jean Baudrillard,Selected Writings, Edited by Mark Poster. California: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88,第50页。 2应该说明,所谓消费社会是与生产社会相对而言的。生产社会的主要特征是商品稀缺,社会的主要目标是增加生产满足社会需求;消费社会的主要特征是生产能力相对于适度与节俭的传统生活方式而过剩,为了生产方式自身的生产与再生产,社会就要不断地刺激消费,使大规模消费成为这种社会的基本生活方式。

互联网正在改变中国人的消费观念

互联网正在改变中国人的消费观念 作者:谭浩俊 据媒体报道,截至11日上午9点52分,天猫“双11”购物狂欢节交易额突破500亿,无线占比72.93%。据了解,去年天猫“双11”突破500亿的时间节点是21时12分。这也意味着,今年“双11”突破500亿的时间整整比去年缩短了一半。 网购从小众走向大众 虽然早就预料到今年的“双11”会比去年更疯狂,但是,当阶段性结果公布以后,还是感到十分惊讶、十分难以令人置信,广大居民购物的狂欢程度,还是远远超出了想象。甚至有人怀疑,这会不会是最后的疯狂。 疯狂之后,最令人担心的问题,无疑还是物流,亦即消费者能否准时拿到所购的商品。不过,这已经不重要。重要的是,从“双11”的狂欢到平时网购业务的不断扩大,已经让我们深刻地感受到,互联网正在改变着中国人的消费习惯,改变着中国人的消费观念。尤其重要的是,新的消费习惯和观念,已经不再是年轻人的“专利”,大量的中老年人也在逐步加入到网购和互联网消费的行列;也不再是城市人的“专利”,大量的农村人也开始学会利用网络来选购自己喜欢的商品。 而网购之所以为各类人群所喜欢,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在于网购商品的结构越来越合理、品种越来越齐全、服务越来越周到,高、中、低档商品,都可以通过网购买到,不同需求的消费者,也都可以通过网购满足需要,且价格要比实体店便宜很多。不仅如此,互联网金融带给消费者的便捷服务,也在从另一个层面改变着中国人的消费与观念。 居民消费习惯和观念在改变 美国等发达国家,居民的消费意识是非常强的、观念也是超前的。美国老太太贷款买房的故事,也一直为中国人所多乐道。正是因为消费意识强、消费观念超前,因此,消费对美国经济的拉动力也非常的强。严格地讲,消费已成为决定美国经济走向的最主要力量。美国经济能够率先复苏,也是居民消费起到了关键作用。正是居民消费的启动,拉动了经济增长,经济增长速度的恢复与加快,带动了就业,就业的好转,又进一步拉动消费,形成消费与经济的良性互动。

艾伦_杜宁的消费主义价值观反思_庞秋菊

2011年5月第40卷第3期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Inner Mongolia Normal University (Philosophy &Social Science )May 2011Vol.40No.3 [收稿日期]2011- 02-18[作者简介]庞秋菊(1970-),女,黑龙江大学研究生学院硕士研究生;张彭松(1974-),男,黑龙江大学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副 教授,博士。 艾伦·杜宁的消费主义价值观反思 庞秋菊1,张彭松 2 (1.黑龙江大学研究生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80;2.黑龙江大学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80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 ) [摘 要]消费主义实质是对物质的挥霍浪费和践踏,是不珍惜物品和资源,对人类自身和生存环境以及子 孙后代不负责任;消费者社会不可能兑现它通过物质舒适而达到满足的诺言,因为人类的欲望是不可能被满足的。因此,在这生态环境资源受到破坏、生存危机重重的时代,呼唤对消费主义的超越和人类的自我觉醒,已势在必行。 [关键词]消费主义;物质主义;幸福;自我觉醒[中图分类号] D 66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 -7623(2011)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03--0034--0420世纪80年代以来,人们对消费者社会与全球生态伦理的关注度空前高涨,这与美国消费者社会屡 屡爆发的金融危机有一定的内在关联。国内外凡是研究消费与生态的学术著作, 无论是关于社会、文化、哲学还是伦理学方面的,大都提及《多少算够———消费社会与地球的未来》 一书,该著作是著名的美国纽约世界观察研究所资深研究员艾伦·杜宁在消费与生态方面的重要著作。艾伦·杜宁作为美国世界观察所的资深研究员,站在世界观察哨所的最前沿,拥有敏锐的观察力和精准透彻的分析力, 全面、最新的数据使他的判断真实、 准确、有效,他思想独到,语言意境优美,读者于轻松愉快中品味出深刻的消费哲理和深远的生态意境, 读来令人受益匪浅。后人凡有欲论述相关主题者, 往往引其语言文字以佐证自己理论之前沿与权威。 一、消费主义的误导 艾伦·杜宁在《多少算够》这部著作中指出:诞生于美国工业社会的消费主义真正的精神实质就是 让人们把消费当作人生追求的终极意义, 并且在意识形态领域利用消费主义价值观念对人进行精神控制 [1] 。二战后,美国的一位销售分析家认为美国庞大 而多产的经济应该把消费变成生活方式, 把购买和使用货物变成宗教仪式,把这一切当作是一种满足和自我满足的手段和目的, 并且还要用前所未有的速度去毁掉一切所消费的物品。至此,消费开始演变成了人类贪婪攫取社会地位、标榜自身身份和提高自身价值的一种手段。贪婪是潘多拉盒子释放出的已经浸润且隶属于人类的本性,贪欲曾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动力”,而且“是文明时代唯一的、具 有决定意义的目的”。因此,消费主义不知不觉中陷入了对物质无尽无休的贪婪状态。 具有物质与精神双重需要,才能称之为人。动物也需要物质才能生存。人如果缺少了精神, 与动物又有何本质区别呢?现代工业社会的人已经缺乏内在的精神信仰与内在价值,甚至已沦为与动物同级。此时的人只是一个“贫乏的‘物’ ”[1]89 。物质虽是基本 需要,缺少不得,但是物质需要却不是最高价值和唯一价值,而是必须被超越的价值。消费主义者认为只要多赚钱多消费就是幸福。在享乐主义极度盛行的现代社会中,更多人倾向于只要欲望得到满足就是幸福。清华大学卢风教授在消 费主义价值观论述中指出, 经济主义认为经济发展才是个人幸福和社会福利的唯一源泉是错误的观念 [2]34-36 。世界的消费者们已普遍认可,有经济学家 认为拥有使用数量和种类不断增长的物品和服务是 通向个人幸福、 社会地位和国家发展的主要方式,这使幸福和满足成为不可能。 艾伦·杜宁认为,之所以会出现消费者不理智的消费行为是由于消费主义文化的蒙蔽, 用物质的东西

浅谈消费主义价值观.

浅谈消费主义价值观 一、什么是消费主义 消费主义是异化消费的一种, 是指人们一种毫无顾忌、毫无节制的消耗物质财富和自然资源, 并把消费看作是人生最高目的的消费观和价值观。究其本质, 是劳动者在劳动中缺乏自我表达、创造性工作的途径, 因而使人们逐渐变得无法认知自我价值, 越来越依附于消费行为。个人认为,具体而言,人们在规则(包括潜规则众多或长期单一、乏味的劳动中,无法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和自主性,因而不是自主、自由的,于是人们便把注意力转向了消费领域,试图通过消费行为来补偿应在劳动中获取的存在感。在消费领域里,只要有钱就可以买到想要的东西,人们可以作为一个积极的主体参与其中, 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和自主性, 因而仿佛是自由的。消费主义导致对物质产品毫无必要的更新换代、大量占有和消耗各种能源和资源, 随意抛弃仍然具有使用价值的产品, 采用难以承受的生活方式, 等等, 幸福被等同于消费, 幸福的大小则取决于消费物品的价值和数量。 二、消费主义产生的原因 消费主义产生的本质原因是资本主义的逐利本性, 在资本主义初期,需要节省资源、积累资本,所以这一时期提倡节俭,但随着资本主义发展, 产出的加大, 需要增加生产和消费以维持更快更多的资本流通,因此,消费变成了新的生产力。消费成为生产和 销售的唯一目的, 生产者的利益在于最大限度地提高消费者的需求,不断地将奢侈品转化为“必需品” 。此时的生产不但为利润而制造消费品,而且还必须同时为利润而创造需要。在政治上, 各国政府为了保证国民经济稳定运行并适度增长, 对消费主义通常采取默认、纵容和鼓励的态度,正是在这样的政治环境下,消费主义逐渐成为人们消费行为的一种观念。消费者心理上, 人们以追求奢侈、虚荣的消费行为来炫耀自己的身份和社会地位, 获得社会认同感。在文化上, 消费主义否定了人类与自然的和睦相处、互助互利关系,而是看作一种征服与被征服、剥夺与被剥夺的对立关系, 它主张人类有权无限地占有和挥霍物质财富, 以最大限度满足人们的感

消费主义文化

广告史论文 姓名:王蓉 单位:新闻与传播学院广告一班学号:14120900618

广告大发展大繁荣的助推器 ——消费主义文化 1.西方近现代消费主义文化兴起对广告文化的影响 从历史方面来说,消费文化的演变不仅仅是品味、审美改变的结果,更源于社会、家庭和个人在需要上和认识上的革命性的转变。消费主义文化兴起于20世纪20、30年代,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迅速得以蔓延,是当今西方资产阶级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对物品的绝对占有和追求享乐主义为特征。它是一种有关消费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把消费当作唯一目的,为了消费而去消费。消费主义背离了消费是满足人需要、促进人发展的手段,是一种极端的文化现象。但消费主义文化也是资本主义从生产型社会向消费型社会转型时期的一种影响深远的经济与社会文化现象。 消费源于需求,而需求和欲望是可以被创造的。在西方资本主义的不同阶段,资产阶级为了自身的发展壮大,不断调整人们的消费习惯和行为。19世纪与20世纪相交之际,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过渡到垄断资本主义,1900年至1903年世界性的经济危机爆发了,这次危机严重地打击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的发展,加速了资本主义的集中和垄断的形成。这时,商业企业所关注的已不再是生产的问题,而是销售的问题。伴随着二战后西方资本主义经济的长期稳定和繁荣,人们对消费的态度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消费主义和享乐主义,作为企业借助广告等大众传媒手段而传播的意识形态,成为西方发达国家消费生活中的主流价值观。随着信用或信贷消费的出现,花未来的钱,及时行乐和享受,成为二战后西方大众消费者时髦的消费生活方式。而卢卡奇曾指出:消费文化是一种肯定文化,它为社会提供一种补偿性的功能,它提供给异化现实中的人们一种自由和快乐的假象,用来掩盖现实中的真正缺憾。幸福被等同于消费,幸福的“大小”取决于物品的“大小”。人们开始追求消费的炫耀性、奢侈性和新奇性,追求无节制的物质享受、消遣与享乐主义,以此求得个人的满足,并将它作为生活的目的和人生的终极价值。企业的经营观念发生了重大的变革,许多有远见的企业家把目标集中于市场和对消费者的研究上,越来越注重广告带来的效益。这促使广告公司开始组织市场调查机构,帮助企业开展市场调查,广泛收集市场资料,为客户制定广告计划和广告实施方案,开展统一的、系统的广告经营活动,广告业为适推销的需求又呈现蓬勃兴旺的景象。19世纪末期,许多广告公司雇用专业广告作家撰写广告文稿,在广告的技巧方面下足了功夫。并且,随着人们欲望的不满足感增强,需求增多,又促使许多企业花重金委托广告公司去美化他们的产品,如把浪漫、奇异、欲望、美丽、满足、归属感、科学进步和好生活等因素“粘贴”到他们的商品上,来满足人们对新鲜感的需求。所以,正是由于消费主义文化的兴起,推动了广告公司的广告经营活动向着全职能型、能向广告客户提供全面服务的现代化广告代理业过渡,由此也推动了许多大型的广告公司不断得以创建、发展、壮大。 比如说可口可乐的广告活动。众所周知的是,可口可乐的广告成本是非常的高的。1886年可口可乐营业额仅为50美元,广告费却为46美元;1901年营业额12万美元,广告费为10万美元,如今可口可乐每年的广告费竟超过6亿美元。如果算一笔帐,1886年可口可乐投入的广告费为92%,1901年为83.3%,可正是这个92%和83.3%的惊人之举使可口可乐这样一种99.61%都是碳酸、糖浆和水的饮料,卖了个世界第一。广告,无疑是使一个产品成功并扩大市场占有率的法宝,一个99.61%都是碳酸、糖浆和水的产品,居然能远销全世界,靠的就是大规模广告宣传。可口可乐公司之所以取得今天这样辉煌的成就,与他们遵循“成功在于广告”的信条是分不开的。可口可乐的广告有它明确的诉求主题,在不同时期推出适应不同形势的灵活多变的广告策略,力求在广告诉求中深深打动消费者的心。如20世纪20年代的“喝可口可乐,只需5美分”;20世纪30年代的“令你精神爽朗”;20世纪40年

我的人生观 价值观 世界观资料

我的人生观 当我们来到这个世界的第一天,认识世界的那时候开始,我们就面临着一个共同的人生挑战。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观,它因你们的追求而各不相同。有的人,思想非常统一,人生观很早形成并且在几十年里变化不大。而有的人,思想冲突剧烈、频繁,人生观一次又一次地改变。好的人生观能够带领我们不断地从胜利走向胜利,反之能会把我们引向孤岛。因此,我们要为自己人生的每一段行程都选择好的航向,对于不能胜任的选择,要坚决地撤换,以使自己换个航向。 我们看到,每一个人的人生观是不相同的。那么什么样的人生观才是正确的呢?我们的人生观是否正确呢?虚无缥缈的想法,那是不现实的。因此,我们在一生中可能会屡次对自己的人生观做出重大调整。可是有一点是基本的,改变人生观是为了适应环境的变化,为了在实现自我的道路上向前迈进。 现实中,我们讲的一切要从现实出发,尊重自我,自我就是最大的现实,人生的目的是实现自我,而不是毁灭自我。对于那些已失去了自我的人,他们应该认识到,宁可失去全世界,也一定要换回自我。对于那些怀疑自我,否定自我,并准备抛弃自我的人,应该让他们懂得:一个人的最大悲哀,莫过于不懂得自己存在的价值。从小学里学习的思想品德课一直到大学里接收的思想政治教育,都应该被扫进垃圾箱里,因为它们没有首先教育学生如何尊重自己,没有引导人们尊重自己所拥有的生命、健康、青春、人格、事业、爱情等等东西。人生的目的是实现自我,而不是实现别人。

实现自我的具体目标和具体道路是因人而异的,千差万别的。理想和现实相一致的人是幸运的,理想和现实相对抗的人是不幸的,而我们大多数人都要在理想和现实之间作出某种权衡或是抉择。稚嫩的思想往往不懂得有舍才有得的道理,不懂得“智慧在于学会忽视”。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即使是那些卓有成就的人也能感觉到这一点,所以我们要集中精力,突破一点,而不要四面出击。有人认为一切似乎真的是冥冥中自有天注定。但是,我并不认为自己是一个靠天吃饭的人。大一入学以来,在同学的分数中,我的成绩不好,但是第一学期考试,我在全班37个人中考了大概14名。第二学期进入了前10名,刚过去的这学期我更是进入到前3名,我更应该头悬梁、锥刺骨,直到现在。 经历是人生真正的财富。我们的生活应该是丰富多彩的,我们不要把自己变成赚钱的机器或思考的工具。我们要从对自己的奴役中解放出来。生命是无价的,所以,生命不能用来挥霍,更不能用来践踏。吃饭是为了生活,生活不是为了吃饭。我们要感谢并珍惜人类社会的存在,它的一生一灭之间为我们每一个个体提供的生存空间,我们要在这里谱下生命的美好篇章。 我的人生观 人生观,首先,我希望自己是自由,可以随心所欲,可以有很多的自由,但是这个和现实的冲突过于剧烈。我不在乎别人的是非,我很想作一个很纯粹的自己,很野性和不羁的自己,但是根本做不到,只有用面具,可这个不是我本来的自己,面具带了很久之后,就忘了

美国文化研究报告里消费主义问题

美国文化研究里的消费主义问题 消费主义认为消费构成当下资本主义社会的内在逻辑。美国学者詹明信所谓晚期资本主义文化逻辑也含盖消费社会。在消费社会里,生活中的一切都成了消费品。消费品的普遍存在证明资本主义的合理,“消费社会首先论证了资本主义平等的神话。”[1]在商品消费面前人人平等。英国学者卢瑞

大学生消费主义价值观

大学生消费主义价值观 【摘要】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大学生的消费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大学生是未来社会发展的栋梁,随着大学生人数的增加,其消费在社会的总消费中的比重也越来越多,客观分析大学生当前的消费情况,存在着一系列不合理之处,引导大学生保持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消费观念,反对奢侈浪费,盲目攀比、过高消费等不良风气,在当前构建节约型社会的大环境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加强对大学生消费心理和行为的调查研究在思想理论教学中,我们应该大力提倡调查研究与理论教学相结合的科学方法。今后我们应当重视和加强对大学生消费状况的关注,注重在研究他们的消费心理与行为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这次调查我们选取了宁夏大学北校区200名大学生对其消费行为进行了调查,经过问卷统计,采用列联表的分析影响学生的消费结构的因素,采用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进一步验证。最终得出一系列宁夏大学学生的消费特点,让学生消费行为限定在一个校园能够承受的、适合于社会和谐发展的限度之内,这样大学生的消费问题会全然解决,为建设节约型社会贡献我们的力量。 关键词:节约型社会、列联表分析、数学模型、因子分析. 正文近年来经济总量快速增加,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然而,在经济不断发展的同时,我国出现了巨大的收入差距,不同的消费群体消费需求具有不同特点。作为大学生群体,那他们的消费特点又是什么呢?带着这一问题,为了深入研究目前大学生消费行为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构建关于大学生消费的数学模型,我们选取以宁夏大学的消费情况为例,利用目前我们的社会学知识做的一个题目为《宁夏大学学生消费结构调查问卷》的课题,围绕宁夏大学学生的消费行为展开的一系列调查和分析。我们尝试设立较为合理的模型来解释宁夏大学学生的消费行为,并对其进行精细化建模,分析其消费结构和消费倾向,并为引导大学生合理消费提供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一、问题描述1、调查背景:据《中国青年研究》2001 年的调查,大学生年支出为8383.96 元,可见,我国大学生消费市场商机无限,潜力巨大。这不仅使之成为商家必争之地,而且吸引不少学者的关注。当代大学生是社会中的特殊群体, 他们的消费不仅是全体人口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且有着独立的消费意识和消费特点, 并对未来消费文化的构成产生着一定的影响。大学生的消费观反映出他们的生活现状和价值取向, 并影响到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和反映学校的教育管理。由于大学生年纪较轻,群体较特别,有着不同于社会其他消费群体的消费心理和行为。一方面,由于大学生们大多年纪轻,社会阅历浅薄,受社会环境、校园环境、家庭经济背景的影响,他们在自主消费中存在着很多的不合理之处;另一方面,他们有着旺盛的消费需求,他们尚未获得经济上的独立,消费受到很大的制约。消费观念的超前和消费实力的滞后,都对他们的消费有很大影响。因此,关注大学生消费状况,把握大学生消费的心理特征、行为和结构,培养和提高他们的消费观念和理财能力,引导在校大学生最终走向健康消费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那么我们西南地区的高校大学生的消费情况、消费理念又是怎样的呢?带着这样的问题,我们在宁夏大学北校区的学生的消费情况进行了调查。关注宁夏学生消费状况,把握大学生消费的心理特征、行为和结构,引导在校大学生最终走向健康消费。 2、调查目的:大学生消费问题正逐年为高校及国人所重视,作为收入很少的学生群体其购买力却在逐年增加,奢靡攀比之风日益增长,其消费结构和消费能

论文我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我的人生价值观 有歌曲唱“生活是一首歌,吟唱着人生的节奏和旋律;生活是一条路延伸着人生的足迹和希望;生活是一杯酒,包含着人生的情醇与忧愁;生活是一团麻,交织着人生的烦恼与快乐;生活是一幅画,描绘着人生经历的红绿蓝;生活是一团火,燃烧着人生的憧憬和梦想”。我今天的论文题目是——我的人生价值观。那么什么是价值观呢?价值观就是指一个人对周围事物的看法和评价在心目中的主次、轻重的排列次序,就是价值观体系。价值观和价值观体系是决定人的行为的心理基础。现在常常听到普世价值观,这一般是指美国《独立宣言》中所倡导的“民主、自由、平等和天赋人权”。这似乎距我们还有一段不短的距离,或者说还需要一些更基本的价值判断标准,这虽然会有不同的看法,但我觉得这些基本的东西应该是差不多一样的。 那么,我个人的价值观是什么呢?对我而言,以前并没有特别地去总结自己的价值观,也只是常常对自己说,要做一个诚实的人、善良的人、勤奋的人、公正的人,等等。但这几年来,我的确常常思考这个问题,我觉得需要去很好地回答这个问题,而不是简单地罗列几个很美的词语作为自己的人生价值观来表述。 人生观和价值观是每个人一生中所拥有的一对孪生姐妹,有一个积极向上、正确的人生观就必定会有重要的价值观的体现。每个人的一生中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有的人一生下来就身价万千,有的人还在为每日温饱发愁着。我很庆幸我不是后者,却与前者

相差甚远。且不说小时候,就说刚刚工作时期,就是钱,钱;钱。有钱了可以让自己打扮得漂亮一点,可以让父母亲生的好一点。后来成家了,扶养小孩和照顾家人。现在我作为基层一线与客户直接接触的基层干部来说,要始终记得把责任举过头顶,把名利踩在脚下、把客户装在心中、把事业进行到底。 简单地把我的人生价值观表述为三句话、九个字:诚信,负责任,创造价值。这不仅要敢于说出来,还要一丝不苟地去践行,活出自己的价值观来。 第一,要诚信。我觉得,无论一个人是否有能力或能力大小,诚实和有信用是最最重要的,对我也是如此。我不敢说长大成人以后从来没说过不真实的话,但在这方面确实是越来越对自己有更苛刻的要求,非但不敢说一句大话,甚至所谓“善意的谎言”我都尽可能少想和少说。我前些天在坐火车的时候,偶尔看到郭东临演过的一个小品——《一句话的事》,说的就是生活中随从可见的说谎的事情,请问这样的事情是否也在我们身上发生过?无论怎么看,“诚信”都是一个人最起码的品行要求,这在西方国家就是一个人人皆有的品质,在我们这里居然成立“奇货可居”的品行,甚至我也把它列为首要的,这多少有些悲哀,但我们必须学会从悲哀中做起,做真正有诚信的人! 第二,要负责任。一个人可以没有能力,可以推脱一些做不到或不愿意去做的事情,但说到就要做到,承诺了就必须完成;一个人可以犯错误,但必须勇于承认错误、承担责任,而不能逃避现实、推卸责任。不敢承担责任的就一定不是个好男人!凡是能成就一点事情的

消费主义

消费主义 消费主义是西方发达国家普遍流行的一种社会道德现象,是指导和调节人们在消费方面的行动和关系的原则、思想、愿望、情绪及相应的实践的总称。其主要原则是追求体面的消费,渴求无节制的物质享受和消遣,并把这些当作生活的目的和人生的价值。它是当今西方幸福感的重要组成部分。 消费主义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在美国开始出现并逐渐盛行的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工业革命以来,物质产品实现了极大的富足,人们在扩大的市场面前实现了消费者意义上的平等。尤其是二战以后,随着美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整个社会被铺天盖地的关于广告和物质的话题所笼罩,人们消费的欲望也随之膨胀,以致于获取财物和消费成了美国文化普遍接受的标志着成功和幸福生活的重要手段。全球化的趋势使得对于消费主义的认可和接受蔓延到了世界各个国家,不仅包括西方发达国家,我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也没有幸免。 1. 消费主义 消费主义与晚期资本主义联系在一起。 对财富的追求是资本主义的一个动力,它具体表现在对资本利润的获取。而利润的获取不能不依赖于商品交换的实现,即产品有消费者购买。由于技术进步导致的劳动生产率的大幅度提高和产品的过剩,消费者的欲望对商品交换价值的实现具有越来越大的作用,这种情况在战后西方更是突出。 马尔库塞、弗洛姆等人早就看到,鼓励和扩大国民的消费需求,成了资本主义良性运行的条件之一。为达此目的,消费者的欲望、需要和情感便成为资本作用、控制和操纵的对象,并变成一项欲望工程或营销工程。 因此,今天的生产已经不仅仅是产品的生产,而同时是消费欲望的生产和消费激情的生产,是消费者的生产。只有“生产”出一批有消费欲望和激情的消费者,产品才能卖得出去,商品生产的目的才能实现。 这里所谓“消费”并不是传统政治经济学范畴里所指的对物品的需求与满足,而是指人与物品之间的关系。《消费社会》的作者鲍德里亚认为消费构成当下资本主义社会的内在逻辑,这些逻辑包括:第一,商品消费面前人人平等。 在消费社会里,生活中的一切都成了消费品。“无物不可以消费。”消费品的普遍存在证明资本主义的合理,“消费社会首先论证了资本主义平等的神话。” 第二,消费不仅仅体现在物质文化上,更体现在文化含义上,消费体现个人身份。 物质文化领域里的消费不限于商业系统。商品由文化环境确定用途,日用品也有文化含义。卢瑞援引另两位学者的话阐明自己的论点:“商品都具有价值,其价值取决于消费者的价值观……每个人既是价值的评判者也是被评判的对象……人们之所以选择这些商品,是因为它们有相应的等级……” 第三,消费的不是商品和服务的使用价值,而是它们的符号象征意义。 “消费主义是指这样一种生活方式:消费的目的不是为了实际需求的满足,而是不断追求被制造出来、被刺激起来的欲望的满足。”美利坚式的消费主义灌输给美国人的是个人成功只有通过金钱上的成功来实现,财富是通过购买商品体现的。在当今的美国社会文化语境里,消费是再正宗地道不过的行为了。美国人无处不与消费打交道。 2. 消费主义的特征 刘晓君对于消费主义的特征总结的比较全面,他认为: (1)西方消费主义文化是建立在机器大工业基础上,以大规模商品生产和交换为特点的一种工业文化,它以鲜明的重视物质消费的物质主义为特征,并通过物质的占有来达到心理的满足。 (2)消费主义的大规模消费需求是被制造出来的,并于无形中将所有人都卷入其中,使人们永无止境的追求高消费。 (3)消费主义是对商品象征意义的消费,并将其看作是自我表达和社会认同的主要形式,看作是较高生活质量的标志和幸福生活的象征。 (4)向社会各个领域渗透的消费主义日益在全球获得其正当性和合法性,成为一种新的社会统治方式,体现着一种新型的社会生活组织。 在这种消费方式中,人们失去了作为消费者的自由性。在大众传播媒介的鼓吹下,人们看似自主的选择已经被预先设定了方向。这种被制造出来的消费需要,就是马尔库塞所说的“最流行的需要”,它们是“按照广告来放松、娱乐、行动和消费,爱或恨别人所爱或恨得东西”,也就是“虚假的需要”。他认为,“这种需要使辛劳、

中国现代消费观念

绿色健康深入人心,休闲生活便捷多彩 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得城市居民脱离了追求简单物质满足的层次,对健康、舒适、便捷、丰富等情感元素更加关注。 目前城市居民提倡的生活观念中,86.1%的人把健康的重要性提到首位(数据来源:零点研究咨询集团编制发布的《中国城市居民健康指数报告》)。很多人在坐着上下班、坐着工作、坐着休闲的“坐式生活方式”中,增添了主动健身、缓解压力、增进健康的“绿色生活方式”。除了锻炼身体外,越来越多的人愿意为健康买单:每月在购买各类营养保健品的花费,城市居民人均达62.42元;而用于健身的花费,人均达到148.4元。 城市居民的休闲生活更加便捷多样。《2006年城市居民生活变迁报告》显示,城市居民平均每天呆在电视和电脑前的时间越来越长,人们在一天24小时中通过手指的运动就可以随时获得信息和娱乐。城市居民的休闲方式打破了以往的单调和沉闷,《2006年中国中高收入城市居民时尚指数研究报告》显示,人们的休闲活动表现出趣味化和多元化的特点,泡吧、上网聊天、参加派对等新兴休闲娱乐方式在城市居民特别是年轻人中有一定的流行度。 消费求新求变,流行周期缩短 经济实力的提升,在释放消费欲望的同时,使得人们的消费更加趋于自由,能够根据自己个人喜好来选择消费的机会增多。城市居民在消费的过程中,越来越显示出注重个性和求新求变的特点。 人们对个性的重视从本质上来说是彰显对差异化的内在心理需求。《2006年中国中高收入城市居民时尚指数研究报告》发现,74.5%的人希望“自己的服饰、用品和别人的不一样,有自己的特点”。这种差异化需求使得产品在消费过程中产生了内在的竞争力,产品选择趋于多样化,居民消费空间不断扩大。 城市居民消费的求新求变促使消费更迭频率加快。以快速消费品中的服装为例,在过去半年时间里,城市居民平均每人添置了4.6件衣物。80年代的年轻人追新求异的特点更加明显,衣物添置频率最高,为6.4件。从前那些被人们认为可以长期使用的耐用消费品,也变成了可以快速更换的消费品。中高收入城市居民中,16.5%的消费者不到1年就会更换手机;26.1%的人不到2年就会更换MP3;数码相机、个人笔记本电脑、私家轿车等高价位产品也出现了快速更新的趋势。高更换频率使得越来越多的消费物品实际利用率降低,流行周期不断地缩短。一个新品推出后会更快地在短时间内受到市场热烈追捧,但很快其所受关注程度便会降低,然后被更新的产品超越。 时尚消费时代来临,“跨位消费”崭露头角 中国的传统消费是以单纯追求需求满足为主,目前城市居民的消费则增添了很多时尚化的色彩,从对以使用功能为主的耐用产品逐步演变为对体现个人风格和独特品味的符号化产品的消费。《2006年中国中高收入城市居民时尚指数研究报告》结果显示:在过去一年里,中高收入的城市居民人均用于时尚产品和服务上的消费支出超过万元,约占人均总支出的两成。时尚越来越成为城市居民经济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认为“时尚在自

消费主义对社会的影响-消费主义影响的辩证分析

消费主义对社会的影响 消费主义影响的辩证分析 “消费主义是一种过分追求和崇拜物质占有,并将其视为人生根本目的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为大家带来的关于消费主义对社会的影响消费主义影响的辩证分析,以供大家参考! 消费主义对社会的影响消费主义影响的辩证分析 摘要:消费主义是一种过分追求和崇拜物质占有,并将其视为人生根本目的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虽然消费主义传入我国的时间不长,但其影响日益加深。正常的消费能促进经济的发展,并提高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但消费主义却加剧了享乐主义价值观的盛行,助长了功利主义的社会风气,使环境危机和生态失衡进一步恶化。因此,我们对消费主义的影响进行辩证分析,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消费主义积极影响消极影响 消费主义是一种过分追求和崇拜物质占有,并将其视为人生根本目的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虽然消费主义传入我国的时间不长,但其影响日益加深。 一、消费主义的积极影响 客观地说,消费主义所带来的高消费提高了社会生产水平,并最终推动了物质文明建设,改善了居民的生活水平。 (1)消费主义推动了物质文明建设。所谓物质文明,是指人类物质生活的进步状况,主要表现为物质生产方式和经济生活的进步。消费是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消费的增加自然会加快社会再生产的速度,从而推动物质生产方式的进步。消费主义所激发出来的强大购买需求,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为物质生产方式的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生产技术因此不断创新,生产效率日益提高。而使用机器大生产和雇工经营的结果,也使得社会分工变得越来越细。整个社会经济呈显专业化和社会化的特点,社会成员普遍养成了分工协作的习惯和理念,这也是社会生产效率大幅度提高的重要原因。同时,激烈的市场竞争在客观上普及了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观念,也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推动了社会物质文明的建设水平。 (2)消费主义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是衡量居民生活水平的重要标准之一。而消费主义让人们执着于物质占有,使人们追求物质享乐的生活方式,那么物质需求和享乐需求的不断满足必然会提高我们的消费水平。我国在八十年代,尚未具备消费主义生活方式所要求的条件。但是自1979年开始,我国逐步实行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政策,到1994年底,国民经济年平均增长率达到9.3%,居同期世界各国和地区之首,我国居民的消费水平也逐步提高。我国居民家庭平均每人生活消费支出构成的变化情况。无论是城镇居民,还是农村居民的消费结构都逐渐趋于合理,恩格尔系数不断降低,文化娱乐、医疗保健的支出却在不断增加。这些消费领域的变化表明我国居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较大的改善。 我国居民家庭平均每人生活消费支出构成

浅析美国的消费主义文化

《美国文化》期中作业 浅析美国的消费主义文化 提起美国,我想很多中国人对它是又爱又恨——恨的是虽然美国以讲究人权和公正著称,但却喜欢指手画脚,总是欺负和压迫我们国家;爱的是美国的自由、民主、富裕。《毛邓“三”概论》的老师曾说过,以前人们只知道美国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正等着中国人民去解救。然而事实到底是怎样的呢?我们只看到,今天的美国人民生活很富裕,美国在短短的几百年中创造了巨大的财富。美国人的生活方式、娱乐方式引起中国人尤其是年轻一代的极大兴趣和追捧。 在今天,不管人们如何看待美国,把它看成是天堂或者是地狱,有一个事实却阻挡不住,那就是世界各地不同种族的人都羡慕美国的富裕和崇尚那里自由的生活方式。中国人多数一直对美国的历史和文化抱有鄙夷的眼光,而面对它的财富却又感到自惭形秽。 然而,美国的消费主义文化其实早已流淌于世界各地。全世界的年轻人都喜欢Hip-pop、动漫、电子游戏、街舞、时装、赛车、麦当劳、KFC。这里所说的“消费主义”与我们通常意义的“消费”概念上其实有着较大差别。我个人认为这里的“消费主义”指的是一种生活方式,也就说我们消费的目的不是纯粹为了满足自身合理的实际需要,而是为了满足被有意识地刺激起来的欲望所形成的需求。 作为一个正常人来讲,他总是一个有潜在欲望的动物。比如,驾驶德国的BMW,那是一种高贵、显赫的象征。又比如,享用麦当劳和KFC,让人有中产阶级的归属感,等等。消费主义激发了这种强烈的欲望,不管是内在的还是外在的。于是,纽约的第五大道、麦迪逊大街等都成了人们流连忘返的购物天堂。 通过翻阅资料我们可以发现美国的消费主义文化的起源和发展离不开一个重要的时间段——19世纪末20世纪初。 在这一时期,美国国内随着南北战争的结束,北方工业主义取得了胜利,工商业得到了空前发展,产品非常丰富,甚至有大量剩余。美国经济的持续发展,使得工业化加速推进,从而使社会财富大量增加,人们生活水平大幅提高。1919年至1929年是美国经济迅速发展的十年,它使美国人民的收入和财富达到了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水平。“1919 年,根据生活费用调整后的国民总收入为650 亿9300 万美元,或者说每人平均620 美元。10 年以后,国民总收入增为828 亿1000 万美元,或者说每人平均681 美元。”① 政治经济学告诉我们消费水平的高低取决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工业革命的发生为美国国民消费水平的提高奠定了物质基础。而美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过程中,工业化、现代化突飞猛进,一举成为头号世界经济强国,并通过“一战”这个历史机遇在世界经济中达到巅峰,经济实力大幅增长,社会财富极大丰富,这些为美国人民消费水平的提高、大众消费文化的产生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基础。工业革命以前,经济的发展一般是以生产为手段,把消费作为目的。但经历了两次工业革命之后的美国,生活产品极大丰富,这就为如何促进经济

谈谈我的人生价值观

精心整理 谈谈我的人生价值观 人生百年内,疾速如过隙。如今,80后的我们已经走过了20多个春秋,对人生的价值观已经有了一个较成熟的概念,年少时,我们认为及时行乐是生活的一种极致,现在,我们认为勇于承担、敢于追求,做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高尚情操的人,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就是人生追求的最高境界。 何谓人生价值观?人生价值观就是因为人不同的世界观而产生的不同的对人生的方法论,是人们在认识、评价人生活动所具有的价值属性时所持有的根本观点和看法。具体可分为人生观,价值观。 人生观,是人们对人生问题的根本看法。主要内容是对人生目的、意义的认识和对人生的态度,具体包括公 观,同时确实按照这个价值观过其人生。人生要过得快乐,就一定要按照自己最高的价值标准过日子,每当你能符合自己的价值观,内心就会充满欢乐。 首先幸福是人生追求的目的。要追求幸福一不要拿自己的错误惩罚自己。二不要拿自己的错误惩罚别人。三不要拿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人的一生应当是不断的快乐的积累才构成幸福。 其次选择高尚的人生观。人生观是可以选择的。不同的人生选择,决定着不同的人生。不同的选择表现出不同的人生态度,体现着不同的人生观。 再次人应当追求高尚的品格。树立积极进取、乐观向上、厚德载物、自强不息的人生态度。 人的一生是否幸福快乐,最终取决于他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即为什么活着,怎样活着,活着干什么等。一个人只 精心整理

精心整理 要在生活中有做为,就不会感到无聊,无聊最大的起因便是无所事事,因此我们应该想方设法充实自己的人生,让生活更丰富多彩一些。 生活是人的实在的生活流逝过程,是人们每日每刻活着的内容;而人生则是人们对这实在生活流程的主观感受,是人们对活着的内容的主观评价,因此,人人皆是先有生活而后有人生,人们活着是生活之事,而人们活得怎样则是人生大事。对于生活,我们有选择权,我们能够选择、改变平庸的生活。 张爱玲曾说生命就像一袭华丽的旗袍,上面爬满了虱子。作为现代大学生的我们,不仅要看到旗袍的华丽,更要看到虱子的丑态,这样才能时刻鞭策着自己往正确的人生方向上行走,也只有这样,才能越走越远。 人生就是一场未知的旅行,有些人为了目标而拼命奋斗,而忽略了路上的风景,有些人由于太留恋路上的风景而止步不前,我们应该吸取前人的经验与教训,这样才不至于行走跑偏。如今,为了实现我的理想,我必须从现在 精心整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