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总复习《溶液》专项试题及答案

中考化学总复习《溶液》专项试题

一、单选题

1.下列物质属于溶液的是

A.牛奶B.豆浆C.米粥D.汽水2.溶液的知识广泛应用于生产生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植物油加入水中可得到溶液B.氯化钠溶于水温度明显上升C.洗涤剂去油污的原理是溶解D.溶液是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3.用氯化钠固体配制100g质量分数为5%的氯化钠溶液,不需要用到的仪器是

A.B.C.D.

4.关于“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溶解:为加快粗盐的溶解,可预先将粗盐研细

B.过滤:过滤食盐水时,需用玻璃棒引流

C.蒸发:蒸发皿中的水蒸干后,停止加热

D.分析:粗盐未完全溶解就过滤,则得到的精盐偏少

5.将厨房中的下列物质放入适量水中,充分搅拌,不能形成溶液的是

A.食盐B.白醋C.植物油D.白糖6.实验室配制50g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不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是

A.试管B.烧杯C.胶头滴管D.量筒7.如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的溶解度大于b的溶解度

B.P点表示t1℃时a、c两物质溶解度相等

C.t1℃时,将c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2℃,得到的是C的不饱和溶液

D.t2℃时,将c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

8.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从中获取的信息正确的是

A.t1℃时,甲、丙两种物质的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B.乙中混有少量甲,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乙

C.t3℃时,将40g甲物质加入50g水中,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37.5%

D.t3℃时,将等质量的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t2℃,所得溶液中溶剂质量的大小关系是丙>甲=乙

9.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碘酒B.海水C.白磷D.粗盐

10.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合理的是

A.40℃时,甲和乙的饱和溶液,升温到50℃仍是饱和溶液

B.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

C.50℃时,在100g水中加入60g甲完全溶解,形成的溶液是饱和溶液

D.若将甲和乙的饱和溶液,由50℃降至40℃时,乙析出的固体更多

11.如图为硝酸钾和氯化钠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氯化钠和硝酸钾的溶解度相等

B.20℃时,氯化钠饱和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比为36:100

C.将24℃时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至40℃,硝酸钾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D.10℃时,分别将硝酸钾和氯化钠的饱和溶液恒温蒸发等质量的水,析出晶体的质量:硝酸钾>氯化钠

二、填空题

12.水是一种重要的溶剂,不同温度时NH4Cl和KNO3在水中的溶解度如下:

(1)20~60℃,上述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较大的是______。

(2)t℃时NH4Cl饱和溶液和KNO3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则t℃在________范围之内。

(3)40℃时,NH4Cl和KNO3各25g分别加入盛有50g水的两个烧杯中,充分搅拌,静置,恢复到40℃,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将两烧杯中的溶液降温至20℃,析出晶体的质量大小关系是NH4Cl_______(填“>”“<”或“=”)KNO3。

13.如图为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根据图示信息回答:

(1)t1℃时,A物质的溶解度是___________g。

(2)A、B两种物质中,___________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小。

(3)t2℃时,将35gA物质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溶解后,得到该温度下A物质的___________(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此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

14.下表是硝酸钾、氯化钠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

回答下列问题:

(1)10 ℃时,NaCl 的溶解度是________g。

(2)由上表可知,________(填“KNO3”或“NaCl”)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的影响较大。

(3)20 ℃时,先加入7.5 g NaCl,再加入67.5 g水,搅拌至完全溶解,得到的NaCl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

(4)30 ℃时,为了验证KNO3不能无限溶解:向烧杯中加入100 g水,然后加入15.8 g KNO3,须再加入KNO3的质量为________________。

15.学会从图表中获取关键信息是化学学习的基本能力。根据下图氯化钠和硝酸钾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P点表示的含义是_________。

(2)在保持一定温度的条件下,将硝酸钾的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可采用的方法有

_________(写一种)。

(3)40℃时,将硝酸钾和氯化钠的饱和溶液同时降低温到10℃,此时两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硝酸钾_________氯化钠。

(4)若接近饱和的氯化钠溶液中混有少量的硝酸钾,可采用_________的方法得到较纯净的氯化钠晶体。

16.如图为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据图回答问题。

(1)t1℃时,甲、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是甲______丙(填“>”“<”或“=”)。

(2)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的物质是______。

(3)t2℃时,将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对所得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填序号)。

A.甲溶液仍是饱和溶液,乙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

B.溶液中溶剂的质量甲<乙

C.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甲<乙

17.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下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P点的含义是____________。

(2)t2℃时,70gA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是____________g。

(3)将C物质的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可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写出一种方法即可)。

(4)将t1℃时等质量的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升温到t2℃(忽略水分的蒸发),所得溶液的质量大小关系是____________(用“>”、“<”或“=”表示)。

18.下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t2℃时,甲的饱和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______________(填最简整数比)。

(2)某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可通过升高温度转化为饱和溶液,则该物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填“甲”、“乙”或“丙”)。

(3)甲中混有少量乙,提纯甲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t1℃时,将甲、乙、丙三种物质各25g分别加入100g水中,充分搅拌后,再升温至t2℃(不考虑水分蒸发),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用“>”、“<”或“=”表示)。

19.水是一种重要的资源,它与人类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

(1)生活中既可以降低水的硬度,又可以杀菌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

(2)生产、生活中防止水污染的措施有______________(写一点)。

(3)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t1℃时,甲的溶解度是___________。

℃t2℃时,等质量的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剂质量最小的是___________(填“甲”、“乙”或“丙”)。

℃乙中混有少量的甲,可用___________的方法提纯乙。

℃将丙溶液由P点转化到H点的方法是____________。

三、实验题

20.请根据下面有关实验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A、B、C为粗盐提纯的过程。

℃A操作中,用玻璃棒不断搅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B操作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

℃C操作后,滤液仍然浑浊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答出1条即可)。

(2)利用D装置探究铁生锈的条件,若实验过程中,U形管底部浸在蒸馏水中的钢丝棉也产生了少量的锈迹,则改进该实验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

21.某同学欲配制120g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钠溶液,请回答下列问题:

(1)需称取氯化钠的质量为_____g。

(2)图示实验中,正确的操作顺序为_____(填序号)。

(3)℃若量取水的体积时仰视读数,其他操作均正确,则所配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____(选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若称量氯化钠固体时托盘天平指针向右偏转,则应____直到天平平衡。

(4)欲配制60g质量分数为5%的氯化钠溶液,需要10%的氯化钠溶液的质量为_____。22.实验室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其操作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已知水的密度为1g/cm3)

(1)实验操作的正确顺序为________(用字母序号表示)。

(2)选用________(填“10”、“50”或“500”)mL量筒量取所需水的体积。

(3)操作C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__。

(4)若用量筒量取水时仰视读数,其他操作均正确,则所配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四、计算题

23.实验室用质量分数为5%的过氧化氢溶液和适量二氧化锰混合制取氧气。请计算(写出

计算过程):

(1)制取1.6g氧气,需要质量分数为5%的过氧化氢溶液的质量是多少?

(2)将20g质量分数为30%的过氧化氢溶液,稀释成质量分数为5%的过氧化氢溶液,需要加入水的质量是多少?

24.依题意回答下列问题:

(1)配制1000g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葡萄糖溶液,需葡萄糖的质量是______g,水的质量是______g;

(2)含有相同质量氧元素的SO2和SO3中,硫元素的质量比______(最简整数比)。

25.将12.0g大理石样品置于烧杯中,向其中逐渐加入稀盐酸(杂质既不溶于水,也不与稀盐酸反应)。当加入94.4g稀盐酸,恰好不再有气体生成,此时烧杯内混合物的质量为102.0g (假设CO2全部逸出,不考虑水的损失)。试计算:

(1)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是___________g。

(2)烧杯内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26.小璇在一项目学习中要用石灰石测定某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向盛有100g稀盐酸的烧杯中依次加入石灰石(杂质不参加反应),充分反应后,记录实验数据见下表。请计算:

(1)第二次实验结束时__________有剩余(填“稀盐酸”或“石灰石”)。

(2)所用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_____。

参考答案

1.D

2.D

3.C

4.C

5.C

6.A

7.B

8.C

9.C

10.C

11.B

12.(1)硝酸钾##KNO3

(2)20~30℃

(3)NH4Cl没有完全溶解,KNO3完全溶解<

13.(1)20

(2)B

(3)饱和37.5%

14.(1)35.8

(2)KNO3

(3)10%

(4)大于30 g即可

15.(1)t℃时硝酸钾和氯化钠溶解度相等

(2)加溶质##恒温蒸发溶剂

(3)小于##<

(4)蒸发溶剂

16.(1)=

(2)丙

(3)C

17.(1)在t1℃时,A、C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2)20

(3)升高温度或恒温蒸发溶剂或增加溶质C

(4)B=A>C

18.(1)1:2

(2)丙

(3)降温结晶

(4)甲=乙>丙

19.(1)煮沸

(2)将污水处理后再排放

(3)20g乙蒸发结晶加水

20.(1)加速溶解

蒸发滤纸破损(合理即可)

(2)在水面上放一层植物油

21.(1)12

(2)℃℃℃℃℃

(3)偏小往左盘添加氯化钠

(4)30g

22.(1)DBAEC

(2)50

(3)加快氯化钠溶解速率

(4)偏小

23.(1)解:设需要过氧化氢溶液的质量为x

2

2222MnO 2H O 2H O +O 685%683268g

32 1.6g 5% 1.6g x x x ↑⨯==

⨯答: 需要质量分数为5%的过氧化氢溶液的质量是68g 。

(2)解:设需要加入水的质量为x

20g×30%=5%×(20g+x )

x=100g

答:需要加入水的质量是100g 。

24.(1) 50 950

(2)3:2

25.(1)4.4

(2)解:设大理石中碳酸钙的质量为x ,反应生成氯化钙的质量为y

3222CaCO 2HCl =CaCl H O CO 100111444.4g

x y +++↑

100

44 4.4g x

= x=10g

111

44 4.4g y

= y=11.1g

烧杯内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11.1g

100%11.1%10g 94.4g 4.4g ⨯=+-

答:烧杯内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1.1%

26.(1)第二次实验结束时石灰石有剩余

(2)解:第二次实验结束时,100g 稀盐酸已完全反应,共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100g+12g+12g -115.2g=8.8g 。

设100g 稀盐酸中溶质氯化氢的质量为x 。

3222CaCO +2HCl =CaCl +H O +CO 737344==14.6g 448.8g 8.8g

x x x 则所用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4.6g ×100%=14.6%100g 。 答:所用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4.6%。

【化学】中考化学初中化学《溶液》解题技巧及经典题型及练习题(含答案)

【化学】中考化学初中化学《溶液》解题技巧及经典题型及练习题(含答案) 一、选择题 1.甲、乙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 ...的是 A.t2℃时,甲的饱和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之比为2:5 B.t2℃时甲、乙各100g饱和溶液从t2℃降温到t1℃,溶液质量仍相等 C.t1℃时,甲、乙两种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D.甲中含有少量乙,可以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甲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A. t2℃时,甲的溶解度为40g,溶解度是一定温度下,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时,所溶解的溶质的质量。饱和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之比为40:100=2:5; B. t2℃时甲、乙各100g饱和溶液从t2℃降温到t1℃,甲析出晶体较多,剩余溶液质量,甲小于乙; C. 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度÷(溶解度+100g)×100% ,t1℃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同,其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D. 甲中含有少量乙,可以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甲;选B 2.20℃时,往100g硝酸钾溶液中加入20g硝酸钾,充分搅拌,硝酸钾部分溶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硝酸钾的溶解度变大B.溶质的质量分数保持不变 C.所得溶液是饱和溶液D.所的溶液的质量为120g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A、硝酸钾的溶解度只受温度一个外界因素的影响,温度不变,溶解度不变,故A不正确; B、硝酸钾部分溶解,溶质的质量分数变大,故B不正确; C、硝酸钾部分溶解,则溶液为饱和溶液,故C正确; D、20g的硝酸钾部分溶解,溶液的质量小于120g,故D不正确。

故选C。 3.如图是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t1℃时,30g甲物质溶于70g水中得到30%的甲溶液 B.将t3℃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关系是乙>甲>丙 C.t2℃时,甲、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甲>丙 D.t3℃时将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2℃,析出晶体质量甲>乙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A、t1℃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30g,根据溶解度概念可知,30g甲物质溶于70g水中,达 到饱和状态,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 30g 100%23.1% 30g+100g ?=,不能得到30%的甲溶 液,故A错误; B、将t3℃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时,甲、乙的溶解度减小,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甲、乙有晶体析出,质量分数变小,溶液仍为饱和溶液,丙没 有晶体析出,质量分数不变,一定温度下饱和溶液的溶质分数= s 100% 100g+s ?,溶解度 越大,质量分数越大,t1℃时乙的溶解度大于甲的溶解度大于t3℃时丙的溶解度,所以t1℃时三种物质的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乙>甲>丙,故B正确; C、t2℃时,甲、丙溶液的状态没有确定,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也不能确定,故C错误; D、t3℃时,将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2℃,饱和溶液的质量没有确定,析出晶体质量也不能确定,故D错误。故选B。 【点睛】 在分析饱和溶液温度改变后溶质质量分数的变化时,首先根据溶解度曲线判定溶液的状 态,再根据一定温度下饱和溶液的溶质分数= s 100% 100g+s ?,判定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的 大小。 4.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错误的是()A.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做溶质

2023年届中考化学专题复习《溶液》测试题(含答案)

《溶液》测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以下关于溶液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 A.溶剂肯定为水 C.无色透亮的液体肯定是溶液B.溶液中只能有一种溶质D.溶液中各局部的性质均一样 2.有 100g10%的盐酸溶液,要使其溶质质量分数增大一倍,应实行的方法是〔〕A.把溶液的量倒掉一半 B.溶质的质量增大一倍 C.将100g10%的盐酸与200g25%的盐酸混合D.蒸发掉溶剂的质量是原溶液质量的一半 3.小梅同学往如下图的烧杯中参加一种物质,搅拌后,觉察塑料片上的石蜡熔化,她参加的物质是〔〕 A.食盐固体 C.花生油 4.以下生活中的做法不正确的选项是〔〕B.氢氧化钠固体D.硝酸铵固体 A.胃酸过多的病人可以服用胃舒平〔主要成分是氢氧化铝的药物〕 B.洗涤剂具有乳化功能,可以洗去衣服上的油污 C.用食盐水可以除去水垢 D.用加热煮沸的方法将硬水软化 5.以下图象能正确反映所对应关系的是〔〕 向肯定量的锌粒中参加足量的稀硫酸,生成氢气和稀硫酸的质量关系A.

B. 某温度下,向肯定量不饱和氯化钠溶液中参加氯化钠晶体,溶质质量分数与参 加氯化钠质量的关系 C. 电解水时,反响时间与生成气体的质量关系 D. 向含有肯定量稀盐酸和氯化钙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参加碳酸钠溶液,所加碳酸钠 溶液质量与生成沉淀质量的关系 6.在t ℃时,25g 水中最多能溶解 20g 的物质X;在t ℃时,50g 水中最多能溶解 45g 1 2 的物质Y。则X 和 Y 的溶解度关系是 A.X>Y B.X

中考化学总复习《溶液》专项试题附答案

中考化学总复习《溶液》专项试题 一、单选题 1.把少量下列物质分别放入水中,充分搅拌,可以得到溶液的是 A.花生油B.面粉C.泥土D.食盐 2.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蔗糖溶液的下层比上层甜B.溶质都以分子形式溶解在溶剂里 C.温度不变,则某物质饱和溶液的浓度不变D.溶质溶解时均无明显的温度变化 3.室温下,向一定质量的KNO3溶液中加入10g KNO3固体,充分搅拌后,尚有部分固体未溶解,加入10g水后,固体全部溶解,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原溶液一定是室温下的不饱和溶液B.加水前可能是室温下的饱和溶液 C.加水后可能是室温下的饱和溶液 D.加水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比原溶液的大 4.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错误的是 A.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B.溶液中的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 C.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一定是稀溶液 D.洗涤剂能洗去衣服上的油污,原因是洗涤剂具有乳化作用 5.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硝酸铵溶于水,溶液温度降低B.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C.饱和溶液就是不能再继续溶解任何物质的溶液 D.喝下汽水后常会打嗝,说明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6.把少量的下列物质分别放入水中,充分搅拌,不能形成溶液的是 A.面粉B.乙醇C.蔗糖D.高锰酸钾 7.某同学“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NaCl溶液”的实验示意图如下,其中正确的操作是() A.取用NaCl B.称取2.5gNaCl

C.量取50mL水D.溶解NaCl 8.下图是KC1、KNO3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KNO3的溶解度大于KCl的溶解度 B.t1℃时KNO3的溶解度是70 C.在t1℃时,100gKNO3饱和溶液和100gKCl饱和溶液,KCl饱和溶液中的溶剂质量大于KNO3饱和溶液中的溶剂质量 D.在t2℃时,欲使KNO3、KCl两种物质的溶液分别降到t℃时,析出晶体的质量KCl一定小于KNO3 9.实验室配制质量分数为6%的NaCl溶液。下列图示操作正确的是 A.取用NaCl B.称量NaCl C.量取H2O D.溶解NaCl 10.逻辑推理是化学学习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不正确的是() A.溶液是均一的、稳定的,但均一的、稳定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 B.置换反应一定有单质生成,有单质生成的反应不一定是置换反应 C.氧化物中一定含氧元素,含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 D.单质中只含有一种元素,则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

【化学】中考化学《溶液》题20套(带答案)

【化学】中考化学《溶液》题20套(带答案) 一、选择题 1.甲和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10℃时,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 B.通过降温可以将甲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 C.20℃时,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等于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D.30℃时,分别在100g水中加入40g甲、乙,同时降温至20℃,甲、乙溶液均为饱和溶液 【答案】D 【解析】 A.10℃时,甲的溶解度小于乙的溶解度,不是大于,故A错误;B.通过升温可以将甲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不是降温,故B错误;C.20℃时,在甲乙的饱和溶液中,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等于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必须指明在饱和溶液中,故C 错误;D.30℃时,分别在100g水中加入40g甲、乙,同时降温至20℃,甲、乙溶液均为饱和溶液,因为在20℃,甲、乙的溶解度相等,都是40g,故D正确;故选D。 点睛:根据题目信息和溶解度曲线可知: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都是随温度升高而增大,10℃时,甲的溶解度小于乙的溶解度;通过升温可以将甲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20℃时,在甲乙的饱和溶液中,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等于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30℃时,分别在100g水中加入40g甲、乙,同时降温至20℃,甲、乙溶液均为饱和溶液,因为在20℃,甲、乙的溶解度相等,都是40g。 2.将100g 质量分数为20%的硝酸钾溶液稀释为5%的硝酸钾溶液,需要加水的质量为() A.100g B.200g C.300g D.400g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稀释前后溶质质量不变,可设需要加水的质量为x,100g×20%=(100g+x)×5%,解得x=300g,故选C. 3.下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2020届九年级化学中考复习专项训练:溶液(含答案)(含答案)

溶液 考点一: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1.要下列方法中,一定能使固体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的是() A.增大压强 B.升高温度 C.降低温度 D.增加溶质 2.如图是利用海水提取粗盐的过程,根据海水晒盐的原理,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海水进入贮水池,海水的成分基本不变 B.在蒸发池中,海水中水的质量逐渐减少 C.粗盐中含有可溶性杂质和不溶性杂质 D.结晶后的母液是氯化钠的不饱和溶液 考点二:溶解度曲线 1.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t1℃时,甲物质的溶解度小于乙物质的溶解度 B.t3℃时,甲、乙的饱和溶液同时降温到t2℃,析出甲多 C.将t3℃的甲溶液降温,可能会析出晶体 D.当甲中混有少量乙时,可采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甲 2.在一定温度下向不饱和的食盐溶液中,逐渐加入食盐.下列图象能表示加入的食盐质量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变化规律的是()

3.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据图回答问题: (1)温度为℃时,A与C物质的溶解度相等(2)将t1℃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2℃,有晶体析出的是(填字母代号)。(3)t2℃时,把A、B物质各50g分别加到100g水中,不能形成饱和溶液的是(填字母代号),若要使之达到饱和状态,还需要向溶液中加入g该溶质。(4)现将t1℃时A、B的饱和溶液同时升温至t3℃(不考虑水的蒸发),则此时A、B两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为A B(填“>”、“=”或“<”)。(5)现有t2℃时B的溶液100g,将其蒸发掉10g水,再将温度恢复到t2℃时析出3gB,若继续蒸发掉10g水,仍将温度恢复到t2℃,此时析出B的质量3g(填“>”、“=”或“<”)。(6)当A中混有少量B时,提纯A采用的方法是(填“蒸发结晶”或“降温结晶”)。(7)现用提纯后的A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实验中用到的玻璃仪器除了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和试剂瓶外,还需要。 4.仔细阅读下面的探究实验信息,回答相关问题。Ⅰ.【实验目的】探究溶解过程中,溶液温度的变化情况。Ⅱ.【查阅资料】(1)物质溶解于水的过程包括吸收热量(Q吸)的扩散过程和放出热量(Q放)的水合过程。

2022年中考化学总复习:溶液(附答案解析)

2022年中考化学总复习:溶液 考点一:溶液的形成 1.下列关于溶液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溶液都是澄清、透明、无色的 B. 溶液是均一、稳定的化合物 C. 一种溶液中各部分性质相同 D. 物质只有溶解在水中才能形成溶液 2.下列可以作为溶质的是() A. 只有固体 B. 只有液体 C. 只有气体 D. 固体、液体或气体 3.下列有关水与溶液的说法错误的是() A. 硬水与软水可以用肥皂水鉴别 B. 天然淡水生产自来水需要经过沉降、过滤、杀菌消毒等净化过程 C. 溶液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因为溶液中各种粒子保持静止不动 D. 用量筒取50mL水配制溶液,若俯视读数,会导致配制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大 4.下列利用了乳化原理的是() A. 用洗洁精除去餐具上的油污 B. 用稀硫酸除铁锈 C. 用汽油除去衣服上的油污 D. 用食醋除去水垢 5.将下列固体物质分别加入适量的水中,充分溶解后,溶液温度会降低的是() A. B. NaCl C. NaOH D. CaO 6.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铝制品很耐腐蚀,是因为铝的化学性质稳定 B. 厨房洗涤剂可使餐具上的油污乳化 C. 暖水瓶中的水垢可以用食醋除去 D. 制糖工业中常常利用活性炭来脱色制白糖 7.有一组物质:海水、稀硫酸、酒精溶液,下列物质可以和这组物质归为同一类的是() A. 牛奶 B. 泥水 C. 冰水混合物 D. 碘酒 考点二:溶解度 1.下列有关溶液的叙述错误的是()

A. 溶液都是混合物 B. 均一、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C. 不饱和溶液一定比饱和溶液含溶质少 D. 浑浊的液体一定不是溶液 2.图1可表示“M与N的并列关系”,图2可表示“M属于N的从属关系”。下列概念间的关系符合图3所示关系的是() 3.水是最重要的溶剂,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增大压强和升高温度均可增大气体在水中溶解的体积 B. 将、的饱和溶液降温后仍都是饱和溶液 C. 将食盐、蔗糖溶于水后,所得溶液的溶质均以离子形式存在 D. 电解水时正极和负极生成气体的质量比为8:1 4.室温时,对100mL氯化钠饱和溶液作如下操作,最终甲、乙两烧杯中溶液() A. 甲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乙溶液 B. 甲溶液一定饱和,乙溶液可能饱和 C. 甲溶液中氯化钠溶解度不变,乙溶液中氯化钠溶解度降低

2021届中考化学一轮复习训练:溶液【含答案】

2021届中考化学一轮复习训练:溶液【含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把少量生活中的物质分别放入水中,充分搅拌,可以得到溶液的是() A.面粉B.牛奶C.蔗糖 D.植物油 【答案】C 【解析】A、面粉不溶于水,与水混合形成悬浊液,故A错; B、牛奶与水混合形成不均一不稳定的乳浊液,故B错; C、蔗糖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C正确; D、植物油与水混合形成乳浊液,故D错。 故选:C。 2、阳刚同学按教材中的家庭小实验自制汽水,可是家里没有冰箱,为了使自制的汽水变得冰凉可口,他想到可以从集镇上购霾一种商品来产生制冷效果,他应该购买的是() A. 硝酸铵 B.小苏打 C.生石灰 D. 食盐 【答案】A 【解析】A、硝酸铵溶于水温度降低,符合题意; B、小苏打即碳酸氢钠,溶于水放热不明显,不符合题意; C、生石灰玉与水反应放出大量的热,不符合题意; D、食盐溶于水时,温度变化不明显,不符合题意。 3、小军同学需要快速配制一杯可口的白糖溶液,下列措施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 A.用冰水溶解 B.用热水溶解 C.把白糖碾成粉末后溶解 D.溶解时用筷子搅拌 【答案】A 【解析】A、温度越低,分子的运动速度越慢,即蔗糖的溶解速度越慢,用冰水溶解不能达到目的,符合题意; B、温度越高,分子的运动速度越快,即蔗糖的溶解速度越快,用热水溶解能达到目的,不符合题意; C、白糖碾成粉末增加蔗糖与水的接触面积,能加快蔗糖的溶解速度,把白糖碾成粉末后溶解能达到目的,不符合题意; D、用筷子不断搅拌,能加快分子运动速度,能加快固体物质的溶解速度,溶解时用筷子搅拌能达

2020届中考化学专题复习《溶液》测试题(含答案)

《溶液》测试题 一、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下列关于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A.溶剂一定为水B.溶液中只能有一种溶质 C.无色透明的液体一定是溶液D.溶液中各部分的性质均相同 2.有100g10%的盐酸溶液,要使其溶质质量分数增大一倍,应采取的方法是()A.把溶液的量倒掉一半 B.溶质的质量增大一倍 C.将100g10%的盐酸与200g25%的盐酸混合 D.蒸发掉溶剂的质量是原溶液质量的一半 3.小梅同学往如图所示的烧杯中加入一种物质,搅拌后,发现塑料片上的石蜡熔化,她加入的物质是() A.食盐固体B.氢氧化钠固体 C.花生油D.硝酸铵固体 4.下列生活中的做法不正确的是() A.胃酸过多的病人可以服用胃舒平(主要成分是氢氧化铝的药物) B.洗涤剂具有乳化功能,可以洗去衣服上的油污 C.用食盐水可以除去水垢 D.用加热煮沸的方法将硬水软化 5.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所对应关系的是() A. 向一定量的锌粒中加入足量的稀硫酸,生成氢气和稀硫酸的质量关系

B. 某温度下,向一定量不饱和氯化钠溶液中加入氯化钠晶体,溶质质量分数与加入氯化钠质量的关系 C. 电解水时,反应时间与生成气体的质量关系 D. 向含有一定量稀盐酸和氯化钙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碳酸钠溶液,所加碳酸钠溶液质量与生成沉淀质量的关系 6.在t1℃时,25g水中最多能溶解20g的物质X;在t2℃时,50g水中最多能溶解45g 的物质Y。则X和Y的溶解度关系是 A.X>Y B.X

中考化学总复习《溶液》专项练习题(带答案)

中考化学总复习《溶液》专项练习题(带答案) 一、单选题 1.(2023秋·黑龙江哈尔滨·九年级校考阶段练习)下列实验现象记录正确的是A.将一氧化碳通入氧化铁,红棕色粉末逐渐变为黑色粉末 B.将硝酸铵固体溶于水中,白色固体逐渐减少至消失,溶液温度升高 C.水和植物油混合后用力振荡可形成乳浊液,在加入洗涤剂后振荡会形成无色透明的溶液 D.铁片放入足量稀盐酸中,银白色固体减少至消失,固体表面有气泡产生,放热,溶液由无色变成浅绿色 2.(2023秋·黑龙江哈尔滨·九年级哈尔滨市第六十九中学校校考阶段练习)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高锰酸钾放入汽油中:很快溶解形成紫色溶液 B.一氧化碳燃烧:无色气体燃烧产生蓝色火焰,放热 C.镁条燃烧:白色固体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放热 D.铜与硝酸铝溶液混合:紫红色固体表面有银白色固体生成,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3.(2023秋·山东聊城·九年级校考阶段练习)某次蔗糖溶解实验过程如图所示,不考虑水分蒸发,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A.溶液②一定是饱和溶液B.溶液②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C.溶液②和溶液②相比,浓度变大了D.溶液②和溶液②相比,溶质质量增加了4.(2023秋·黑龙江大庆·九年级校联考阶段练习)硫酸镁工农业以及医疗上有广泛应用,其溶解度如表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温度/②1030507090 溶解度/g27.739.349.054.151.1 A.硫酸镁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B.70 ②时的硫酸镁饱和溶液升温至90 ②,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增大

C .30 ②时,39.3g 硫酸镁和60.7g 水可配制成溶质质量分数为39.3%的硫酸镁溶液 D .50 ②时,50g 的硫酸镁饱和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比为49:100 5.(2023秋·黑龙江大庆·九年级校联考阶段练习)某同学要配制50g 质量分数为14%的氯化钠溶液,下列关于配制该溶液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②若用氯化钠固体配制,需称取氯化钠固体7.0g ②选用200mL 量筒量取所需水的体积 ②实验中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量筒、玻璃棒和试剂瓶 ②用量筒量取水时,俯视读数,配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小 A .②② B .②② C .②② D .② 6.(2023秋·山东济宁·九年级济宁市第十五中学校考阶段练习)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 B .等质量的甲、乙两种饱和溶液2t ②降温到1t ②时,甲析出的固体多 C .1t ②时,甲、乙两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D .2t ②时,50g 甲加入100g 水中得到甲的不饱和溶液 7.(2023秋·山东泰安·九年级校考阶段练习)20②时,根据某固体物质在不同质量的水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绘制成如图所示图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20②时,该固体物质的溶解度为88g B . C 点所对应的溶液是不饱和溶液 C .图中A 、B 、C 、 D 四点所对应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为A=B>C>D

中考化学总复习《水和溶液》专项练习题(含答案)

中考化学总复习《水和溶液》专项练习题(含答案) 一、单选题 1.水是生命之源,下列关于水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煮沸可以降低水的硬度 B.水电解和水蒸发的本质区别是分子有无改变 C.水沸腾时可冲起壶盖,说明温度升高分子会变大 D.在硫、铁丝分别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中集气瓶里水的作用不同 2.如图是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将等质量的三种物质的溶液从t2℃降至t1℃,析出晶体最多的是甲物质B.P 点表示t1℃时甲、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质量相等 C.t1℃时,乙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时仍是饱和溶液 D.t1℃时,甲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比为1℃4 3.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时,下列操作会导致结果偏小的是 ℃称量的氯化钠固体中含有不溶性杂质 ℃往烧杯中加水时有水洒出 ℃转移配好的溶液时有少量溅出 ℃用量筒量取水时仰视读数 A.℃℃B.℃℃C.℃℃D.℃℃4.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化学思维方法,以下推理正确的是 A.阴离子带负电荷,所以带负电的微粒一定是阴离子 B.溶液是均一、稳定的,均一、稳定的液体都是溶液 C.元素的种类由质子数决定的,则质子数相同的原子一定是属于同种元素D.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是单质 5.以下是某同学记录的实验现象,其中符合事实的是

A.硫磺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 B.向马铃薯片表面滴加碘水,呈现蓝色 C.烧碱溶于水时,溶液温度明显降低 D.10mL酒精与10mL水混合后,体积等于20mL 6.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错误的是 A.溶液一定是无色、透明的混合物 B.溶液加水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 C.食盐水能导电是因为食盐水中有自由移动的离子 D.溶液的各部分性质均相同 7.大多数固体的溶液将其接近饱和的溶液变为饱和溶液的方法是 ℃增加溶质℃蒸发溶剂℃加水℃升高温度℃降低温度 A.℃℃℃B.℃℃℃C.℃℃D.℃℃℃ A.A B.B C.C D.D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加熟石灰粉末研磨,可鉴别硫酸铵和氯化铵 B.汽油和洗涤剂去除油污的原理完全相同 C.采用焚烧的方法处理农作物秸秆和垃圾 D.焦炭在高炉炼铁中的主要作用是提供高温条件和生成还原剂CO 10.水是生命之源,下列关于水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过滤可以使硬水软化 B.中和反应一定有水生成 C.活性炭可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

中考化学复习《水与溶液》综合测试题(含答案解析)

中考化学复习《水与溶液》综合测试题(含答案解析)一.选择题(共10小题) 1.t1℃时,将a、b两种固体物质(均不含结晶水)各15g,分别加入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后,现象如图甲所示:升温到t2℃时,忽略水分蒸发,现象如图乙所示。下列 说法正确的是() A.t1℃时a、b溶液均为不饱和溶液 B.t2℃时a、b溶液均为饱和溶液 C.t1℃时a、b的溶解度相同 D.t2℃时a、b的溶解度相同 2.下表为氯化铵和氯化钠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010******** 温度 (℃) 氯化铵 29.433.337.241.145.850.4 溶解度 /g 35.735.836.036.336.637.0 氯化钠 溶解度 /g A.20℃时,氯化钠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36% B.由表中数据可知,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的物质是氯化钠 C.氯化钠与氯化铵溶解度相等的温度在10℃至20℃之间 D.50℃时,配制100g的氯化铵饱和溶液,再冷却到20℃,能够析出13.2g固体3.(2021秋•湘潭县期末)下列有关水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煮沸可给水杀菌消毒 B.用活性炭可除去水中异味 C.用肥皂水可区分硬水和软水 D.过滤可使海水转化为淡水 4.(2021秋•邗江区期末)将厨房里的少量物质加入水中,充分搅拌后,不能形成溶液的是() A.白糖B.菜油C.高锰酸钾D.食盐 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B.加水稀释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减少 C.溶液可以是气态、液态或固态 D.一种溶液中各部分性质相同 6.在今年学校运动会上,八年级某同学准备了4种饮品,其中属于溶液的是()A.牛奶B.珍珠奶茶C.矿泉水D.豆浆 7.小华同学的校服是用化纤面料做成的,不小心沾上了油漆,若要在不破坏衣服的前提下把衣服洗干净,你认为应选择下列哪种溶液来进行洗涤?() 溶解性 对油漆能溶解能溶解不能溶解不能溶解 对化纤能溶解不能溶解不能溶解能溶解 溶液A B C D A.A B.B C.C D.D 8.如图表示事物间的逻辑关系:图①可表示“M与N的并列关系”,图②可表示“M属于N的从属关系”。下列概念间的关系符合图③所示关系的是() X Y Z A悬浊液乳浊液溶液 B不饱和溶液饱和溶液稀溶液 C海上内循环陆地循环环海陆间循 环

中考化学总复习《水、溶液》专项试题及答案

中考化学总复习《水、溶液》专项试题 一、单选题 1.水与人类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下列有关水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保护水资源是全人类的责任B.用淘米水浇花 C.生活污水可以任意排放D.经处理后的工业用水可以循环使用2.在治理北京的大气和水污染的措施中,不可行的是 A.公共汽车改用清洁燃料车B.禁止排放未经处理的工业废水C.抑制水中所有动植物的生长D.禁止使用含硫量高的劣质煤3.水是生命之源。下列关于水的认识正确的是 A.电解水可以得到氢元素和氧元素 B.经过自来水厂处理过的水是纯水 C.我国人均可利用淡水资源十分丰富 D.水经过“三态”变化实现在自然界中的循环 4.水是化学学习和研究的重要物质。下列有关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A.冰和水的共存物属于混合物 B.水电解时所生成氧气和氢气的体积比为1:2 C.用活性炭可以将硬水软化 D.一壶水烧开后,壶盖会被顶开是因为水分子体积变大 5.天然水经过下列方法净化后,纯度最高的是 A.沉降B.过滤C.蒸馏D.吸附6.“水是生命之源”。下列有关净化水的单一操作中,净化程度最高的是 A.静置沉淀B.吸附沉淀C.过滤D.蒸馏7.下列关于水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对水的净化程度最高的途径是蒸馏B.硬水通过煮沸可降低硬度C.生活中常用肥皂水检验硬水和软水 D.水电解过程,与电源正极连接的一端产生氢气 8.坚持节水优先,强化水资源管理。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A.生活中常用煮沸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B.过滤可以除去水中所有的杂质C.电解水实验说明水由氢气和氧气组成D.长期饮用蒸馏水有利于人体健康

9.下列有关水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可用活性炭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B.蒸馏和煮沸都能使硬水转化为软水C.电解水时产生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比是2:1 D.有盐和水生成的化学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 10.如图是电解水实验,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该反应类型为分解反应 B.电解水一段时间后,水槽中的水的pH值会降低 C.与电源B端相连的试管中的气体能使燃烧的木条燃得更旺 D.电解水实验说明水是由氢元素、氧元素组成 11.下列物质放入水中,能形成溶液的是 A.面粉B.汽油C.食盐D.花生油12.下列关于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A.任何溶液中只可能含有一种溶质 B.溶液一定是均一、稳定的 C.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一定是稀溶液 D.一定温度下,物质的溶解度随溶剂的量的变化而变化 13.如图所示,如果a液面升高,b液面下降,则X、Y的组合可能是 A.石灰石、稀盐酸B.氢氧化钠、稀硫酸 C.食盐、水D.硝酸铵、水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中考总复习 阶段检测5 溶液 含答案及解析

阶段检测五溶液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N 14O 16Cl 35.5 Na 23Zn 65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共45分)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凡是均一的、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B.溶液是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 C.长期放置后不会分层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D.溶液一定是无色的,且溶剂一定是水 解析:均一的、稳定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如水,A项错误;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B 项正确;长期放置不会分层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如酒精,C项错误;溶液不一定是无色的, 如硫酸铜溶液是蓝色的,且溶剂不一定是水,如碘酒中溶剂是酒精,D项错误。 答案:B 2.各种洗涤剂广泛进入人们的生活中,下列洗涤中所用洗涤剂具有乳化功能的是() A.用汽油除去衣服上的油污 B.用餐具洗洁精清洗餐具上的油污 C.用水洗去盘子中的水果渣 D.用醋洗去水壶中的水垢 解析:用餐具洗洁精清洗餐具上的油污是将油污分散成小油滴均匀分散在水中,随水流走。答案:B 3.如图所示,分别向试管内加入下列各物质时,能使U形管右侧管内液面显著升高的是() A.硝酸铵 B.稀硫酸 C.浓盐酸 D.生石灰

解析:右边支管的红墨水液面上升,说明装置内气体压强增大,由热胀冷缩的原理可知,物质溶于水放热,瓶内压强增大。常见的溶于水放热的有:浓硫酸、生石灰、氢氧化钠固体,吸热的有:硝酸铵。 答案:D 4.衣服上沾有碘很难洗净,碘在下列四种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如表所示: 由表中提供的信息判断,洗净衣服上的碘污渍的最佳选择是() A.水 B.酒精 C.汽油 D.苯 解析:碘不溶于水,不能用水来清除碘,A项错误;碘能溶解于酒精,能用酒精清洗碘,但是速度不是最快,B项错误;碘易溶于汽油,可用汽油快速除去碘污渍,C项正确;碘可溶于苯,但是苯挥发有毒,D项错误。 答案:C 5.将70 ℃的硝酸钠饱和溶液降温到10 ℃,有晶体析出(晶体不含结晶水),下列各量没有发生变化的是() A.硝酸钠的溶解度 B.溶液中溶质的质量 C.溶液中溶剂的质量 D.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解析:析出晶体后,溶液中的溶质质量减少,溶剂不变;溶质质量分数变小。 答案:C 6.下列有关饱和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降温时,饱和溶液可能不析出晶体 B.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比不饱和溶液的大 C.饱和溶液中析出晶体后,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减小 D.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其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增大 解析:对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增大的物质来说,降温时,饱和溶液一定不会析出晶体,A项正确;饱和溶液通过改变温度会转化为不饱和溶液,由于溶液的组成没有发生变化,因此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B项错误;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饱和溶液析出晶体后还是这一温 度下的饱和溶液,相同温度下的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相同,C项错误;不饱和溶液通 过改变温度变为饱和溶液,由于溶液的组成没有变化,因此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D 项错误。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