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品及其检验实验

毒品及其检验实验
毒品及其检验实验

实验一薄层板的铺涂和活化

一、实验目的要求

培养学生从事刑事化验工作的基本操作技能。要求学生了解和掌握薄层板的铺涂和活化等操作技术。

二、实验原理

硅胶是一种应用非常广泛的吸附剂,其性质稳定,薄层层析分离效果好,能分离绝大部分毒物。

硅胶有加粘合剂和不加粘合剂的,还有加入荧光指示剂的。加入石膏粘合剂的硅胶,商品名叫硅胶G;不加粘合剂的硅胶,商品名叫硅胶H;加入荧光剂的硅胶则叫硅胶GF366、硅胶GF254(F表示荧光,366、254指波长)。

三、实验仪器设备

恒温干燥箱、玻璃板(200×50毫米)、三角烧瓶、烧杯、标签纸、吸水纸、天平等。

四、实验试剂

硅胶H、蒸馏水等。

五、实验步骤与方法

称10克硅胶G于带塞三角瓶中,加水20毫升,用力振摇45到60秒钟,立即将浆液倾倒在玻璃板上,均匀摇晃,迅速涂层。硅胶加水量也可用1∶3或1∶4。

上述铺好的薄层板,放于水平台上,以保持板的厚度均匀,待其水份自然挥发干燥,薄层不流动时,再进行活化。一般硅胶薄层板,在110℃活化半小时至1小时即可。

六、注意事项

1、薄层板厚薄应均匀,厚度在1毫米之内;

2、铺板过程中不能出现气泡。

实验二安定的检验

一、实验目的

(一)掌握安定的薄层色谱检验方法。

二、实验原理

安定属于苯并二氮杂卓类药物。常见的苯并二氮杂卓类药物有安定、舒乐安定等。安定在酸性、中性及碱性条件下均可被有机溶剂提取,它和碘化铋钾试剂反应生成橙黄色沉淀。

薄层色谱法是利用混合样品中各组份的物理化学性质的差别,使样品各组份以不同程度分布在两个不相混溶的相中,各组份以不同的速度移动,从而达到分离。由于各组份的性质不同,移动的速度也不同,故比移值(Rf值)不同,通过层析斑点的数量、颜色和相对比

移值进行分析比对。

组份斑点中心至原点距离

Rf值=

展开剂前沿至原点距离

三、实验器材与设备

硅胶H薄层板,薄层喷壶,层析缸,研钵,试管,量筒或量杯,烧杯,试管架,试剂瓶,毛细管,酒精灯,天平。

四、实验样品与试剂

(一)样品:

安定、舒乐安定片剂。

(二)试剂:

氯仿,丙酮,乙醇,冰醋酸,乙醚,蒸馏水,次硝酸铋,碘化钾。

1、展开剂:氯仿:丙酮(9:1);

2、显色剂:碘化铋钾试剂:

A、称取次硝酸铋0.85克,加热溶于10毫升冰醋酸中,加水40毫升,混匀。

B、称取碘化钾8克,溶于20毫升水中。

临用时,取A、B各5毫升,加冰醋酸20毫升,水60毫升,混匀即可。

五、实验步骤与方法

取安定、舒乐安定片剂各2片用研钵研碎,取2/3分别置于1、2试管中,剩余粉末混合后置于3试管中,各用5毫升乙醚充分振摇溶解。

用毛细管点样于薄板上。

用上述展开剂展开。展开后自然晾干,喷碘化铋钾试剂,如有安定毒物存在,呈棕色斑点。

六、注意事项

(一)使用毛细管点样,针尖不要碰掉点样处吸附剂,更不能形成孔洞。

(二)点样时,样点不宜过大或过小,过大产生拖尾,影响Rf 值。

(三)原点不能浸入展开剂中。展开剂要充分相互混溶。

七、实验要求

详细记录实验现象,计算Rf值,制作实验报告书。

实验三传统毒品的化学检验方法

一、实验目的

1、掌握马奎斯氏实验检验鸦片、吗啡、海洛因、可卡因等存在的方法;

2.掌握用快蓝B实验检验大麻可能存在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

(一)马奎斯氏实验

由于鸦片中吗啡和海洛因等其他毒物的化学性质不同,因而它们对马奎斯氏试剂反应显现的颜色不同。据此可对这些常见毒品进行初步鉴定。

(二)快蓝B实验

大麻植物、树脂及油能与快蓝B试剂反应呈阳性。

三、实验器材、试剂和样品

(一)实验器材

反应板、玻璃棒、滴管、量筒、滴定板。

(二)实验试剂

1、马奎斯试剂:

(1)8~10滴甲醛加在10ml冰醋酸中。

(2)浓硫酸。

2、改良马奎斯试剂:0.5ml甲醛加到3ml浓硫酸中。

3、快蓝B试剂:0.1mol/LnaOH水液;氯仿。

(三)实验样品:鸦片、吗啡、海洛因、大麻、可卡因。

四、实验内容与方法步骤

(一)鸦片、鸦片碱中各成分的检验

1、马奎斯实验

(1)放少量检材在反应板孔中;

(2)加2滴水,用玻璃棒将检材调成棕色(通常1~2分钟);(3)取1滴水溶液到反应板的另一孔中;

(4)加1滴马奎斯试剂(1);

(5)加3滴马奎斯试剂(2)。

对于海洛因、吗啡、可卡因单一粉末,取少量放入反应板孔中,再按第4、5步骤操作,观察颜色并记录。

2、改良马奎斯实验

(1)放少量鸦片、吗啡、可卡因、海洛因于反应板孔中。

1、取一张滤纸,对折成四层,并打开成漏斗状;

2、放少量可疑物(大麻植物粉末、大麻树脂或大麻油)在滤纸中心;

3、加2滴石油醚,使可疑样品能浸透到滤纸底部,挥干底部溶剂;

4、加少量快蓝B试剂在滤纸底部中心;

5、加2滴碳酸氢钠水溶液在快蓝B试剂上,用玻璃棒混匀,并浸到滤纸底部,此时观察滤纸中心颜色。

实验四新型毒品的化学检验方法

一、实验目的

掌握马奎斯氏实验检验新型毒品存在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

马奎斯氏实验:由于鸦片中吗啡和海洛因等其他毒物的化学性质不同,因而它们对马奎斯氏试剂反应显现的颜色不同。据此可对这些常见毒品进行初步鉴定。

三、实验器材、试剂和样品

(一)实验器材

反应板、玻璃棒、滴管、量筒、滴定板。

(二)实验试剂

1、马奎斯试剂:

(1)8~10滴甲醛加在10ml冰醋酸中。

(2)浓硫酸。

2、改良马奎斯试剂:0.5ml甲醛加到3ml浓硫酸中。

3、快蓝B试剂:0.1mol/LnaOH水液;氯仿。

(三)实验样品:冰毒、摇头丸。

四、实验内容与方法步骤

(一)马奎斯氏实验

(1)放少量检材在反应板孔中;

(2)加2滴水,用玻璃棒将检材调成棕色(通常1~2分钟);

(3)取1滴水溶液到反应板的另一孔中;

(4)加1滴马奎斯试剂(1);

(5)加3滴马奎斯试剂(2)。

(1)放少量检材于反应板孔中。

实验五鸦片类毒品的薄层分析

(一)薄层板的铺涂和活化

要求及其操作同实验二

(二)鸦片类毒品的薄层分析

一、实验目的

(一)了解鸦片类药物的一般性质。

(二)掌握鸦片类毒品检材的薄层色谱检验方法。

二、实验原理

由于鸦片、吗啡、海洛因结构的不同,泳动的速度不同,其Rf 值也不同。

薄层色谱法是利用混合样品中各组份的物理化学性质的差别,使样品各组份以不同程度分布在两个不相混溶的相中,各组份以不同的速度移动,从而达到分离。由于各组份的性质不同,移动的速度也不同,故比移值(Rf值)不同,通过层析斑点的数量、颜色和相对比移值进行分析比对。

组份斑点中心至原点距离

Rf值=

展开剂前沿至原点距离

三、实验器材与设备

硅胶H薄层板,薄层喷壶,层析缸,研钵,试管,量筒或量杯,烧杯,试管架,试剂瓶,毛细管,酒精灯,天平。

四、实验样品与试剂

(一)样品:

鸦片、吗啡、海洛因。

(二)试剂:

氯仿,乙酸乙酯,甲醇,氨水,蒸馏水,次硝酸铋,碘化钾。

1、展开剂:乙酸乙酯:甲醇:25%氨水=80:15: 5;

2、显色剂:碘化铋钾试剂:

A、称取次硝酸铋0.85克,加热溶于10毫升冰醋酸中,加水40毫升,混匀。

B、称取碘化钾8克,溶于20毫升水中。

临用时,取A、B各5毫升,加冰醋酸20毫升,水60毫升,混匀即可。

五、实验步骤与方法

取鸦片、吗啡、海洛因粉末置于3试管中,各用5毫升氯仿充分振摇溶解。

用毛细管点样于薄板上。

用上述展开剂展开。展开后自然晾干,喷碘化铋钾试剂,如有毒物存在,呈棕色斑点。

六、注意事项

(一)使用毛细管点样,针尖不要碰掉点样处吸附剂,更不能形成孔洞。

(二)点样时,样点不宜过大或过小,过大产生拖尾,影响Rf 值。

(三)原点不能浸入展开剂中。展开剂要充分相互混溶。

(四)显色时把薄层板浸入显色剂中蘸一下即可;碘化铋钾显色时均为橙色或者棕色斑点。

七、实验要求

详细记录实验现象,计算Rf值,制作实验报告书。

对毒品的认识

对毒品的认识 毒品是什么呢?在我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357条规定,毒品是指鸦片、海洛因、甲基苯丙胺(冰毒)、吗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国家规定管制的其他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 毒品种类很多,范围很广,分类方法也不尽相同。大致可根据毒品的来源、对人中枢神经的作用、自然属性和流行的时间顺序来分类: ⑴从毒品的来源看,可分为天然毒品、半合成毒品和合成毒品三大类。天然毒品是直接从毒品原植物中提取的毒品,如鸦片。半合成毒品是由天然毒品与化学物质合成而得,如海洛因。合成毒品是完全用有机合成的方法制造,如冰毒。 ⑵从毒品对人中枢神经的作用看,可分为抑制剂、兴奋剂和致幻剂等。抑制剂能抑制中枢神经系统,具有镇静和放松作用,如鸦片类。兴奋剂能刺激中枢神经系统,使人产生兴奋,如苯丙胺类。致幻剂能使人产生幻觉,导致自我歪曲和思维分裂,如麦司卡林。 ⑶从毒品的自然属性看,可分为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麻醉药品是指对中枢神经有麻醉作用,连续使用易产生身体依赖性的药品,如鸦片类。精神药品是指直接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使人兴奋或抑制,连续使用能产生依赖性的药品,如苯丙胺类。 ⑷从毒品流行的时间顺序看,可分为传统毒品和新型毒品。传统毒品一般指鸦片、海洛因等阿片类流行较早的毒品。新型毒品是相对传统毒品而言,主要指冰毒、摇头丸等人工化学合成的致幻剂、兴奋剂类毒品,在我国主要从上世纪末、本世纪初开始在歌舞娱乐场所中流行。 毒品的吸食方式和传播地点。吸食毒品的方式主要有:烟吸、烫吸、鼻嗅、口服、注射等5种常见方式。毒品的传播地点主要有娱乐场所,赌场等。 毒品的危害。毒品猛如虎,其危害是众所皆知的。毒品的危害不仅是对吸食者的,对整个社会也有十分严重的危害。对吸食者,吸食毒品会产生生理上和精神上的依赖,一旦染上毒品就很难戒除,严重损害吸食者的身心健康。对社会来说,毒品会毁了一个家庭,对社会生产力的巨大破坏,毒品活动会严重扰乱社会治安。 目前,日趋严重的毒品问题已成为全球性的灾难。毒品的泛滥直接危害人民的身心健康,并给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带来巨大的威胁。人们应该(1)接受毒品基本知识和禁毒法律法规教育,了解毒品的危害,懂得“吸毒一口,掉入虎口”的道理;(2)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不盲目追求享受,寻求刺激,赶时髦;(3)不听信毒品能治病,毒品能解脱烦恼和痛苦,毒品能给人带来快乐等各种花言巧语;(4)不结交有吸毒、贩毒行为的人。如发现亲朋好友中有吸、贩毒行为的人,一定要劝阻,二要远离,三要报告公安机关;(5)不进歌舞厅,决不吸食摇头丸、K粉等兴奋剂;“远离毒品,关爱未来”,对每一个人而言,这决不仅仅是一句简单的口号。无论是出于主观还是客观,有些路,永远不能走;有的错,永远都不能犯!

实验室毒品鉴定基本程序

(一)取样的基本要求 正确采集毒品检样是鉴定成功的前提与保证,应根据不同种类的检样及时、全面采集。 由于实验室中检验毒品的多数方法(包括定性、定量检验)需要的试样较少,完成一个毒品试样的鉴定,一般来说,最多只需要I克样品,而且多年的办案实践证明,缉查的可疑毒品多数为混合物,所含成分复杂。如鸦片中含有吗啡、可待因、蒂巴因、罂粟碱、那可丁等几十种生物碱;海洛因除含吗啡衍生物外, 还含有咖啡因、扑热息痛等掺杂剂;摇头丸的成分 更加复杂,包括苯丙胺类毒品及其衍生物,大部分还含有氯胺酮、咖啡因。因此,能否合理取样,使其有较理想的鉴定性,关系到在毒品犯罪案件中,对采集的样品的鉴定结果能否代表缉查缴获的可疑物品的全部,从而直接影响鉴定结果的法律意义。 取样一般由禁毒部门的办案民警完成,特殊情况可邀请技术部门人员进行取样。取样应遵守以下原则: (1)无论是定性还是定量分析,所取样品必须具有代表性、全面性和均匀性。 (2)取样应当面进行,由两名以上的民警共同完成,并由在场民警、见证人和毒品违法犯罪嫌疑人签字后当场封存。也可邀请有关群众或协作地公安机关派人在现场监督并签名。 (二)检材的采集数量 一般而言,精制型毒品,如海洛因、冰毒、吗啡及可卡因等,需采集~ lg。植物型毒品,如鸦片、大麻及古柯叶等,需采集1 —5g。液体型毒品:若为纯品,需采集1—5ml;若为混合品,需采集10~ 50ml (盛装液体的瓶子不要装满,要留有1/3?1/4空间)。 (三)单包装毒品的采集规则 取样时,除去外包装物,将样品转移到干净的塑料袋或器皿中。称重量并记录其净重。 (1)细粉末。混合均匀后,以锥形四分法取样。具体操作为:将样品置于干净的平面器皿、塑料膜或白纸上,样品堆成圆锥形并压平,然后在样品上划“十”字,将样品分为四部分,取任意两个对角部分的样品为采集样,剩余部分放回原包装物。(2)带颗粒粉末。将颗粒压成粉末,过筛混合均匀,以锥形四分法取样。 (3)均匀颗粒。以锥形四分法取样。 (4)黏稠膏状物。将样品搅拌均匀后取样。(5)块状物。 ①全重小于500g。各个面取样粉碎混合均匀,以锥形四分法取样。 ②全重1000~ 2000g。样品呈十字形切开,各个面取样后合并为采集的样品,并以锥形四分法取样。 ③全重大于2000g。样品呈十字形切开,各个面取样后合并为采集的样品,并以锥形四分法取样。 6)片剂和胶囊。 ①1?50片。任意取总数的1/2,碾碎过20目筛并混合均匀。②50 N100片。任意20片,碾碎过20目筛并混合均匀。 ③101~1000片。任意30片,碾碎过20目筛并混合均匀。 ④大于1000片。总数开平方后取最大整数,碾碎过20目筛并混合均匀。

自考毒品犯罪案件

1.N毒品犯罪案件:违反我国禁毒法律、法规,从事与毒品有关的犯罪活动,需要追究刑事责任而决定立案侦查或者起诉审判的事件 2毒品犯罪案件的分类:(1)按刑法的罪名规定分类为12种(2)按照毒品犯罪的客观行为表现分类:经营牟利型犯罪、非法持有型、妨害司法机关禁毒活动型、帮助毒品消费型。(3)其他分类:根据贩毒数量分为大宗毒品犯罪案件(鸦片>50克;海洛因或冰毒>10克)和零星毒品犯罪案件(鸦片<50克;海洛因或冰毒<10克) 3(简答)毒品犯罪案件的特征:(1)没有特定的报案人,毒品犯罪案件一般是从获取有关情报、线索开始的(2)没有明确的具体的发案现场(3)没有特定的作案人和被害人,毒品犯罪案件虽有具体的“作案人”,却没有特定的“被害人”(4)与普通刑事案件的表现形式不同(5)与普通刑事案件的侦查方式不同:侦查的起点、指导思想和方法、顺序方向不同 4(简答)毒品犯罪案件侦查工作任务;(1)保证准确、及时地查明毒品犯罪事实,正确应用法律,惩罚毒品犯罪分子(2)保证无毒品犯罪行为的人不受法律追究(3)教育公民自觉遵守禁毒法律、法规,积极同毒品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以维护社会主义法治(4)保护公民的人身权利、财产权利、民主权利和其它权利(5)保证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顺利进行 5(简答)公安机关办理毒品犯罪案件的基本职责:依照法律对毒品犯罪案件立案、侦查、预审;执行强制措施;对依法不追究刑事责任的不立为刑事案件,已经追究的撤销案件;对侦查终结应当起诉的刑事案件,移送人民检察院审查决定;对缴获的毒品进行收缴、保管、存储、运输、销毁等工作 6(简答)针对毒品犯罪的规律特点提出“四个总结”的逻辑侦查工作模式:坚持专家侦查与公开查缉相结合、查缉大宗贩毒与打击零星贩毒相结合、堵截毒品内流与查处易制毒化学品走私出境相结合、追缴毒品与收缴贩毒非法所得相结合 7(单选或填空)针对国内制贩新型毒品犯罪突出的实际,坚持“打早打小”,“露头就打”的工作思路 8《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的实施时间是2008.06.01 9毒查的基础工作有特定内容和工作范畴:毒情调研、涉毒人员调控、阵地控制和涉毒信息系统 10.按情报在毒查工作的作用:(1)线索性情报:指为毒品案件侦查提出立案依据的情报。(2)行动性情报;z直接为侦查或公开查缉指明行动方向的情报。(3)资料型情报:在侦查案件中没有具体指导意义,但对今后或其他地区的禁毒工作室可能有所帮助 11.毒情调研的方法:情报收集;情报研判;情报利用;情报管理 12.(简答):毒情调研的作用:(1)为立案侦查提供依据,可以广泛获取毒品情报线索(2)提高侦查破案效果和质量(3)为制定缉毒全局防空对策提供服务,把握客观毒情变化,预测毒品发展趋势,为制定相应防空对策提供依据(4)推进缉毒侦查工作现代化 13;:(多选)涉毒人员调控对象:(1)吸毒人员(2)零星贩毒人员(3)贩毒团伙(4)外流贩毒团伙(5)易接触毒品人员14:(简答)涉毒人员的线索来源:(1)从毒情调研中发现涉毒嫌疑人(2)从侦查办案中,,,(3)从其他部门日常行政管理中,,,(4)从人民群众的举报中,,(5)从人口管理中 15(多选):涉毒人员调控方法:(1)利用秘密力量控制(2)治安秘密力量监控(3)立线侦查(4)技术侦查 16(简答)涉毒人员调控作用:(1)能够主动进攻,发现掌握案件线索(2)可以迅速破案,提高破案效率(3)可以促进隐蔽力量的建设和发展 17N阵地控制:指缉毒侦查部门在毒品犯罪嫌疑人经常活动地点、行业、场合建立公开和秘密力量,用以发现侦查线索和查缉毒品犯罪嫌疑人的一项防范性的侦查措施 18(多选)阵地控制的范围(1)边境和各城镇的交通道口(2)交通工具(3)重点地区(4)复杂场所(5)特殊行业 19(简答)阵地控制的方法措施:(1)组织专门力量控制(2)布建秘密力量控制(3)采用公开管理控制(4)发动行业职工控制(5)组织治安联防控制(6)充分利用技术手段 20(多选)阵地控制的作用(1)发现毒品案件线索(2)收集动态犯罪信息(3)适时开展打击行动(4)强化侦查协作 21N公开查缉;执法部门在毒品运输的主要通道上依法对特定范围内可能藏匿毒品的人、物、车辆、飞机、轮船等进行公开检查,以期查获毒品、抓获毒品犯罪嫌疑人的一项专门工作 22(填空)公开查缉的特点分为有目标的公开查缉和无目标的公开查缉 23(多选)根据查缉方法的不同分为查车验证、巡逻盘查、堵卡伏击、跟踪查缉 24:根据查缉对象不同分为人、物、交通工具三种检查 25:N定点检查:在交通沿线或毒品犯罪的必经之地专门设立长期堵卡检查点,对过往的人、物、车检查 26公开查缉的意义:(1)具有堵源截流的作用构筑起遏制毒品流通的“三道防线”(2)可造成强大的缉毒声势给贩毒分子一种心理压力(3)获取毒品情报线索的重要渠道(4)是侦破贩毒案的重要形式 27(填空)查缉点可分为常设点(固定点)和临时点(流动点)两种28(多选)设置查缉点应考虑的因素:路线、安全、隐蔽 29(简答)证据收集的基本要求:(1)收集毒品做到“五个做到”(2)对查获的毒品实行专人管理,部门之间移交毒品时要采取原物封存的措施固定、保全毒品并将犯罪嫌疑人核实等详细情况记录在案(3)物证收集应全面(4)旁证收集要充分,记录翔实 30:(多选)证据收集的“五个当场”:当场讯问;当场获取旁证材料;当场固定证据;当场称量毒品做好记录;当场取样送检 31(简答)公开查缉注意事项;(1)"人货分离"的对策(2)对“武装贩毒”的查缉(3)公开查缉与情报调研相结合(4)依法查缉,方便群众,文明执法(5)提高警惕,注意安全(6)公开查缉人员要有专案意识 32.内线侦查概述:指利用侦察员、秘密力量或被控制逆用的人员以各

《实验室毒品鉴定基本程序》

《实验室毒品鉴定基本程序》《毒品检测与鉴定教程》作者:周向阳 一、毒品鉴定的取样 (一)取样的基本要求 正确采集毒品检样是鉴定成功的前提与保证,应根据不同种类的检样及时、全面采集。 由于实验室中检验毒品的多数方法(包括定性、定量检验)需要的试样较少,完成一个毒品试样的鉴定,一般来说,最多只需要l克样品,而且多年的办案实践证明,缉查的可疑毒品多数为混合物,所含成分复杂。如鸦片中含有吗啡、可待因、蒂巴因、罂粟碱、那可丁等几十种生物碱;海洛因除含吗啡衍生物外,还含有咖啡因、扑热息痛等掺杂剂;摇头丸的成分更加复杂,包括苯丙胺类毒品及其衍生物,大部分还含有氯胺酮、咖啡因。因此,能否合理取样,使其有较理想的鉴定性,关系到在毒品犯罪案件中,对采集的样品的鉴定结果能否代表缉查缴获的可疑物品的全部,从而直接影响鉴定结果的法律意义。 取样一般由禁毒部门的办案民警完成,特殊情况可邀请技术部门人员进行取样。取样应遵守以下原则: (1)无论是定性还是定量分析,所取样品必须具有代表性、全面性和均匀性。 (2)取样应当面进行,由两名以上的民警共同完成,并由在场民警、见证人和毒品违法签字后当场封存。也可邀请有关群众或协作

地公安机关派人在现场监督并签名。 (二)检材的采集数量 一般而言,精制型毒品,如海洛因、冰毒、吗啡及可卡因等,需采集0.1~lg。植物型毒品,如鸦片、大麻及古柯叶等,需采集1—5g。液体型毒品:若为纯品,需采集1—5ml;若为混合品,需采集10~50ml (盛装液体的瓶子不要装满,要留有1/3~1/4空间)。 (三)单包装毒品的采集规则 取样时,除去外包装物,将样品转移到干净的塑料袋或器皿中。称重量并记录其净重。 (1)细粉末。混合均匀后,以锥形四分法取样。具体操作为:将样品置于干净的平面器皿、塑料膜或白纸上,样品堆成圆锥形并压平,然后在样品上划“十”字,将样品分为四部分,取任意两个对角部分的样品为采集样,剩余部分放回原包装物。(2)带颗粒粉末。将颗粒压成粉末,过筛混合均匀,以锥形四分法取样。 (3)均匀颗粒。以锥形四分法取样。 (4)黏稠膏状物。将样品搅拌均匀后取样。(5)块状物。 ①全重小于500g。各个面取样粉碎混合均匀,以锥形四分法取样。 ②全重1000~xxg。样品呈十字形切开,各个面取样后合并为采集的样品,并以锥形四分法取样。 ③全重大于xxg。样品呈十字形切开,各个面取样后合并为采集的样品,并以锥形四分法取样。

关于办理毒品犯罪案件审查判断证据

关于办理毒品犯罪案件审查判断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 为提高毒品犯罪案件证据质量,依法、公正、规范地办理毒品犯罪案件,有效地打击毒品犯罪,尊重和保障人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等有关法律规定,结合司法实际,制定本规定。 一、一般规定 第一条办理毒品犯罪案件,必须严格执行刑法和刑事诉讼法,切实做到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诉讼程序合法,适用法律正确,确保案件质量。 第二条认定案件事实,必须以证据为根据。 第三条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应当各司其职,各尽其责。上级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应当加强对下领导和监督指导,确保准确有效地执行法律。侦查人员应当严格依法全面、客观收集证据,检察人员应当严格依法审查、核实证据,审判人员应当严格依法认定、采信证据。 省公安厅、省检察院和省法院相关业务部门应当加强联系沟通,积极协调解决毒品犯罪案件办理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及时提出相关意见和措施。第四条应查清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身份。确定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身份,应由其户籍所在地派出所出具户籍证明,加盖户籍专用章,必要时应通过同案犯、家属、村委会、社区(街道)或者其所在单位人员辨认等方式加以确认。 第五条应查清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是否有前科犯罪,是否构成累犯、毒品再犯。证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构成累犯、毒品再犯的证据材料应当包括前罪的生效裁判文书、释放证明等材料;材料不全的,人民检察院应当要求侦查机关提供。 如果前科犯罪涉及剥夺政治权利,而释放证明中未注明剥夺政治权利是否变动的,必要时侦查机关应调取刑罚执行机关相关证据,证明是否存在减免剥夺政治权利的情形。 对于经审查没有前科犯罪的,应当将《前科犯罪情况查询表》等相关材料附卷,并加盖办案单位的印章,由办案人员签名,不能仅以侦查机关出具的情况说明作为依据。

毒品犯罪案件证据特点

[摘要]证据是案件的生命和灵魂,是认定犯罪事实的依据,证据的收集和运用是司法机关在打击犯罪活动中的核心任务。如何针对毒品犯罪的特点,在司法实践中正确充分的收集、运用毒品犯罪的证据,成为一个值得探讨的法律课题。本文首先归纳了毒品犯罪证据收集的特点,然后着重分析了运用证据打击毒品犯罪时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毒品犯罪案件证据特点运用 近年来,我国毒品犯罪继续呈蔓延发展趋势,毒品种类不断增加,犯罪分子手段越来越狡诈、反侦察意识越来越强。而随着我国民主与法治建设的深入发展,打击毒品犯罪对证据的要求越来越高,毒品犯罪案件查处的难度也越来越大。司法实践中,毒品犯罪案件侦破难、起诉难、审判难的问题较为突出。笔者通过调研发现,2007年至2009年,某区人民检察院共受理审查起诉毒品犯罪案件53件84人,其中翻供(包括全部翻供和部分翻供)的犯罪嫌疑人有61人,比例达72%;翻供后存疑不起诉或由公安机关撤回的犯罪嫌疑人有15人,比例达到了17%。有关毒品犯罪案件中的证据问题,成为值得探讨的的一项重要课题。 一、毒品犯罪的证据种类及特点 我国现行刑法第6章第7节对毒品犯罪作了专门的规定,该节共9条,12种罪名。所谓毒品犯罪,是指违反禁毒法规,破坏禁毒管制活动,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从广义上讲,能够证明毒品犯罪案件真实情况的一切事实,都是毒品犯罪的证据。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了七种证据:物证、书证;证人证言;被害人陈述;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辩解;鉴定结论;勘验、检查笔录;视听资料。毒品犯罪的证据也包括这些证据形式。 毒品犯罪属隐蔽型犯罪,它不像暴力型犯罪那样有明显的作案现场和痕迹。与其它犯罪相比,毒品犯罪有其特殊性:犯罪双方都是自愿的,没有通常意义上的被害人;隐秘性强,很难被外人发现;流动性强,点多、面广、线长;情报工作和技术手段在侦破毒品犯罪中起重要作用。因此毒品犯罪证据与其它普通刑事犯罪证据相比具有以下特点: 1、没有被害人陈述 在普通刑事犯罪中,大多有被告人和被害人。被害人基于对被告人的憎恨,通常会主动向司法机关举报犯罪。在普通刑事犯罪中,被害人陈述是一项重要证据。被害人陈述能准确地指明犯罪是否发生,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是谁,无论是在侦查、起诉、还是审判中,都有其独特作用和价值。 而在毒品犯罪中,犯罪主要目的在于通过买卖毒品赚取巨额的利润,其它种植、制造、贩运毒品等犯罪都是为买卖毒品犯罪服务的。买卖毒品犯罪在本质上是一种特殊商品买卖活动,一个愿买,一个愿卖,毒品交易即成功。尽管毒品买卖有巨大的社会危害性,但对于毒品买卖双方来说都能给其带来巨额的非法利润,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毒品买卖双方通常不会相互举报犯罪。因而,在毒品犯罪中缺少普通犯罪意义上的被害人。缺少被害人陈述,是毒品犯罪案件证据中的一个重要特点。 2、缺少证人证言 在普通刑事犯罪中,通常都会有证人证言。按照我国法律规定,证人是当事人之外知道案情的第三人,证人与案件处理结果没有直接利害关系,在通常情况下证人证言的客观性较强,对查明案件

如何辨识毒品

如何辨识毒品 (禁毒知识) 有些毒品很具辨识度,但是有些毒品却长得像零食,大家要学会辨识。下面就一些常见的毒品的辨识方法教给大家。 1、如何识别鸦片和海洛因。鸦片为一种黑褐色膏状物,有一种特殊的呛人的气味,没有嗅过的人如果近闻,可刺激你不自禁地打喷嚏。仔细嗅之,其气味中包含蜜糖、烟叶及石灰水等杂味。 海洛因成品的包装为灰白色长方扁块,一般为塑料薄膜热封,外面通常用黄色不透明的胶带纸缠绕,有250克、350克等不同规格包装。零散毒品交易中的海洛因,一般用方形或长方形白纸包装,现在也发现有用邮票袋、小胶囊包装的,每包0.1克到1克不等。海洛因毒品一般为白色或灰色块状、粉未状物质,也有棕色较潮湿粉末状物质,还有一些因掺入其他物质后呈浅黄色、灰色等。大多数海洛因毒品均有醋酸气味。如果发现这种特殊包装的小纸包,应引起高度重视。 2、如何识别火锅和食物中加了罂粟壳。第一,从外观上识别。罂粟壳外形为枣核形,如鸽子蛋大小,一头尖,另一头呈9-12瓣冠状物。其壳体上往往有人为切割的多道刀痕。第二,初吃加了罂粟壳的火锅和卤制品后,一般有心跳加快、脸微红、口感舒服,吃后不易入睡等感觉。第三,如觉得吃的火锅和卤制品后可疑,要揭露这种犯罪,就需要留下不少于50ML的火锅汤(最好取下层含油少的汤),送到当地的毒品检测机构或公安局的刑事技术化验室进行成分分析。

3、如何识别大麻。大麻是荨麻目大麻科草本植物,特指雌性植物经干燥的花和毛状体。成品大麻的颜色和外观:干草,灰绿色至棕灰色,点燃后奇香。滥用方式:烟吸。如果您或有人吸食自己卷的香烟,而烟丝的颜色与平时可见的烟丝颜色不一样,请引起高度重视或警惕。 4、如何识别冰毒。冰毒,即甲基苯丙胺,因其原料外观为纯白结晶体,晶莹剔透,故被吸毒、贩毒者称为“冰”(Ice)。包装多种多样,有用小的自封袋、邮票袋或白纸包装,颜色和外观:纯白结晶体,晶莹剔透,易溶于水,略带苦味,外观似冰。滥用方式:鼻吸、口服、注射。 5、如何识别摇头丸和麻姑。摇头丸和麻古、麻果之所以被人们这么称作,其主要成分是冰毒,是一种加工后的冰毒片剂,外观与摇头丸相似,颜色与外观:通常为圆形片剂,有玫瑰红、橘红、苹果绿等,药片上有时和摇头丸一样,印有皇冠、花朵、英文字母,与冰毒有一样的危害。滥用方式:鼻吸、口服。 6、如何识别阿拉伯茶。恰特草俗称“阿拉伯茶”,价格惊人便宜,效果与海洛因相似,毒性惊人,极易精神成瘾!其外形极具迷惑性,稍不注意就会以为是茶叶或者青菜。这是到目前为止,杭州唯一查获过的一种伪装类毒品。阿拉伯茶最麻烦的一点,是它的外形实在是太有欺骗性了。很多吸毒者是直接嚼食的,所以万一有人递给你这么一片“树叶”,让你咀嚼一下,千万要说不。阿拉伯茶的叶子含有兴奋物质卡西酮,对人体中枢神经具有刺激作用,长久嚼食会染癖成瘾。

实验二+常见毒品的现场快速检验

实验二常见毒品的现场快速检验 一、实验目的 (一)掌握鸦片、吗啡、海洛因、安非他明、甲基安非他明、大麻及可卡因的外观特征。 (二)掌握鸦片、吗啡、海洛因、安非他明、甲基安非他明、大麻及可卡因的现场初检方法。 二、实验课时:2课时 三、实验原理 根据鸦片、吗啡、海洛因、安非他明、甲基安非他明、大麻及可卡因的外观特征和化学性质的不同,可对其进行现场初步鉴定。 四、实验器材、样品、试剂 (一)实验器材:毒检管、毒检试纸、喷雾瓶及毒品检测箱。 (二)实验样品:鸦片膏、粗制吗啡、海洛因、安非他明、甲基安非他明、大麻及可卡因。 (三)实验试剂:见毒品现场检验箱内试剂。 五、实验内容与方法步骤 (一)外观检验:分别取各检材样品少许,于自然光下观察,嗅闻,记录其结果。 (二)显色反应:分别取检材样品各少许 (或少量),按有关说明进行操作;记录反应结果,并与说明上的标准色卡进行比对,从而初步判断检材样品中所含毒品种类。 六、实验要求注意事项 1、现场初检时,切勿用手触摸或口尝检材,以防毒品中混有剧毒物质。 2、显色反应不是专一反应,对其他物质也可能呈阳性反应。 3、由于产地不同,大麻树脂的颜色也不同,如北非的为黄褐色,地中海东部的为红褐色;地中海东北部的为深绿色,常见的是棕色。

4、大麻油不能用水稀释,若加水稀释则会发生乳化现象。 七、思考题 1、简述初制吗啡的制造过程。 2、试写出海洛因的合成路线。 3、合成安非他明、甲基安非他明、MDA及MDMA的原料有哪些?其合成路线怎样? 4、试写出具有法庭意义的大麻成分及其缩写,简述大麻油的提取过程。 5、合成可卡因的主要原料是什么?其合成路线怎样?

从数据里看全国毒品犯罪案件形势

从数据里看全国毒品犯罪案件形势 大数据时代,我们享受着巨量信息带来的便利,却也在这些信息的压迫下感到怅然若失,仓惶无措。每年6·26都会披露一大波毒品犯罪的相关数据。作为法律人,特别是一线的公检法及律师同行对这些数据都具备一定的敏感度,如何从这些数据中汲取有用的信息呢?下面让我们切入正题: 一、毒品犯罪案件持续大幅增长,五年一番,三年两番;毒品犯罪在刑事犯罪中跃居第二位 图一

图二:2014年刑事一审收案排前15位的罪名 从图一数据显示,全国法院刑事一审案件收案总量变化并不大,但毒品犯罪案件却持续大幅增长。2008年,全国法院新收毒品犯罪案件43947件,在同年的768130件刑事案件中所占比例为5%;2014年新收毒品案件增长为10.7万左右,在同年的104万的刑事案件中所占比例近一层。2011年,全国法院新收各类毒品犯罪案件69754件,比2006年的34350件增长了1.03倍,五年翻了一番。到2014年,这个数据增长至10700件,比2011年增长近2倍,三年翻了两番。再看这两个时期的的刑事一审案件排名情况,毒品犯罪的排名迅速上升,目前已排名第二位。短短几年时间,毒品犯罪案件增长速度令人咋舌。 另外,据中国法院网数据统计显示:2010年至2014年,全国法院共审结各类毒品犯罪案件406777件,占全部刑事案件的8.88%;年均增长率达15.88%,高出全部刑事案件增长率8.85个百分点,其中2014年审结106803件,比2010年增长80.31%。2015年1月至5月,全国法院共新收毒品案件59616件,审结50123件,同比分别上升36.23%和32.70%。 二、毒品犯罪各类罪名变化明显,容留他人吸毒等类毒品犯罪成倍增长 图三

毒品的辨别与危害

每个吸毒人员对毒品成瘾时间的快慢,往往与其所使用毒品的性质、类别、毒性的强弱、吸毒的方式、吸食的剂量、次数和吸毒者个人的心理素质、身体耐受程度以及文化素质、社会环境等诸多因素直接有关。一般来讲,毒性强的成瘾快,毒性弱的成瘾慢。吗啡、海洛因,如采用静脉注射的方式,每天两次,每次0.1克,2至3天即可成瘾。 1、吸毒容易成瘾:吸毒,是指非医疗用途,强迫性地要连续或定期使用毒品、麻醉药品与精神药品的行为,是一种慢性中毒的成瘾状态。吸毒在医学生叫做“药物滥用”。吸毒方式有口服、鼻吸、烫吸、烟吸以及将毒品溶解后作皮下.、肌肉和静脉注射等。由于医疗上用药不当造成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成瘾,叫做“医疗性药物滥用”。 毒品的成瘾性是指人对毒品产生强烈的渴求欲望,并反复地使用毒品,以取得快感,或避免出现痛苦,使吸毒者处在一种特殊的精神和身体病态状况。毒品成瘾可分精神依赖性和身体依赖性两种。 (1)精神依赖性 精神依赖性亦称心理依赖性,俗称“心瘾”。这是毒品对中枢神经系统作用所产生的一种特殊的精神效应,毒品使用者处于一种追求使用毒品的强烈欲念下,有一种“渴求”,这种欲念强迫吸毒者不顾一切地去寻求毒品,以满足自己的欲望。这样做一方面为了享受毒品所带来的“欣快”,另一方面也是为了避免一旦戒断毒品所带来难以忍受的痛苦,即戒断症状。这两方面因素使吸毒者身不由已,陷入不能自拔的毒品滥用深渊。 (2)身体依赖性 身体依赖性又叫生理依赖,这是中枢神经系统对长期使用成瘾性毒品所产生的一种适应性状态。这时候身体必须在足量毒品维持下,才能保持正常状态,一旦停止使用毒品后,生理功能就会发生紊乱,出现一系列严重反应,称戒断症举。以海洛因为例,其戒断症状表现为哈欠、流泪、流鼻涕、皮肤起鸡皮疙瘩,出汗、睦孔散大,肌肉、骨、关节疼痛,寒战、体温升高、焦虑、烦躁不安;严重者嚎叫,撞堵,在地上寸丁滚,甚至出现自杀行为。 (3)吸毒多久会成瘾 每个吸毒人员对毒品成瘾时间的快慢,往往与其所使用毒品的性质、类别、毒性的强弱、吸毒的方式、吸食的剂量、次数和吸毒者个人的心理素质、身体耐受程度以及文化素质、社会环境等诸多因素直接有关。一般来讲,毒性强的成瘾快,毒性弱的成瘾慢。吗啡、海洛因,如采用静脉注射的方式,每天两次,每次0.1克,2至3天即可成瘾。 2、如何识别吸毒人员 染上毒瘾一般有以下迹象: (1)无故旷工、旷课,学业成绩、纪律或工作表现突然变坏。 (2)在家中或单位偷窃钱财、物品,或突然频频地向父母或朋友索要,或借钱。 (3)长时间躲在自己房间内,或远离家人、他人,不愿见人。 (4)外出行动表现神秘鬼祟。 (5)藏有毒品及吸毒工具(如注射器、锡纸、切断的吸管、匙羹、烟斗等)。 (6)遮掩收缩的瞌孔,在不适当的场合佩戴太阳镜 (7)为掩盖手臂上的注射针孔,长期穿着长袖衬衣。 (8)面色灰暗、眼睛无神、食欲不振、身体消瘦。 (9)情绪不稳定,经常地发怒、发脾气,坐立不安、睡眠差。 (10)经常元故出入偏僻的地方,与吸毒者交往。 3、吸毒的方式 吸毒的方式主要有:烟吸、烫吸、鼻嗅、口服、注射五种常见方式。 (1)烟吸:将毒品掺入烟丝,通过吸烟将毒品吸入体内。 (2)烫吸:将海洛因放在铝馅纸上或金属匙上,下面用火加热,毒品升华为烟雾,吸毒

毒品及其检验实验

实验一薄层板的铺涂和活化 一、实验目的要求 培养学生从事刑事化验工作的基本操作技能。要求学生了解和掌握薄层板的铺涂和活化等操作技术。 二、实验原理 硅胶是一种应用非常广泛的吸附剂,其性质稳定,薄层层析分离效果好,能分离绝大部分毒物。 硅胶有加粘合剂和不加粘合剂的,还有加入荧光指示剂的。加入石膏粘合剂的硅胶,商品名叫硅胶G;不加粘合剂的硅胶,商品名叫硅胶H;加入荧光剂的硅胶则叫硅胶GF366、硅胶GF254(F表示荧光,366、254指波长)。 三、实验仪器设备 恒温干燥箱、玻璃板(200×50毫米)、三角烧瓶、烧杯、标签纸、吸水纸、天平等。 四、实验试剂 硅胶H、蒸馏水等。 五、实验步骤与方法 称10克硅胶G于带塞三角瓶中,加水20毫升,用力振摇45到60秒钟,立即将浆液倾倒在玻璃板上,均匀摇晃,迅速涂层。硅胶加水量也可用1∶3或1∶4。 上述铺好的薄层板,放于水平台上,以保持板的厚度均匀,待其水份自然挥发干燥,薄层不流动时,再进行活化。一般硅胶薄层板,在110℃活化半小时至1小时即可。 六、注意事项 1、薄层板厚薄应均匀,厚度在1毫米之内; 2、铺板过程中不能出现气泡。

实验二安定的检验 一、实验目的 (一)掌握安定的薄层色谱检验方法。 二、实验原理 安定属于苯并二氮杂卓类药物。常见的苯并二氮杂卓类药物有安定、舒乐安定等。安定在酸性、中性及碱性条件下均可被有机溶剂提取,它和碘化铋钾试剂反应生成橙黄色沉淀。 薄层色谱法是利用混合样品中各组份的物理化学性质的差别,使样品各组份以不同程度分布在两个不相混溶的相中,各组份以不同的速度移动,从而达到分离。由于各组份的性质不同,移动的速度也不同,故比移值(Rf值)不同,通过层析斑点的数量、颜色和相对比移值进行分析比对。 组份斑点中心至原点距离 Rf值= 展开剂前沿至原点距离 三、实验器材与设备 硅胶H薄层板,薄层喷壶,层析缸,研钵,试管,量筒或量杯,烧杯,试管架,试剂瓶,毛细管,酒精灯,天平。 四、实验样品与试剂 (一)样品: 安定、舒乐安定片剂。 (二)试剂: 氯仿,丙酮,乙醇,冰醋酸,乙醚,蒸馏水,次硝酸铋,碘化钾。 1、展开剂:氯仿:丙酮(9:1); 2、显色剂:碘化铋钾试剂: A、称取次硝酸铋0.85克,加热溶于10毫升冰醋酸中,加水40毫升,混匀。 B、称取碘化钾8克,溶于20毫升水中。 临用时,取A、B各5毫升,加冰醋酸20毫升,水60毫升,混匀即可。 五、实验步骤与方法 取安定、舒乐安定片剂各2片用研钵研碎,取2/3分别置于1、2试管中,剩余粉末混合后置于3试管中,各用5毫升乙醚充分振摇溶解。 用毛细管点样于薄板上。

毒品犯罪案件的基本特点

遇到刑法问题?赢了网律师为你免费解惑!访问>> https://www.360docs.net/doc/f45135522.html, 毒品犯罪案件的基本特点 【毒品犯罪的特点】毒品犯罪案件的基本特点 1、犯罪主体的职业结构、学历结构、性别结构、年龄结构都各有特点 从已生效的268件327人毒品案件中,可以看出犯罪人员职业结构仍以无业人员为主,无业人员为202人,占61.8%。学历层次普遍偏低,以初中及以下文化为主,初中文化205人,小学、文盲或半文盲96人,两者占92%。受金融危机快速蔓延和经济增长速度放缓的影响,加上一些外来人员好逸恶劳、游手好闲,更是因为贪图毒品犯罪的高额利润,外来务工人员(指具有相对固定工作的外来人员)贩毒数量急剧上升,人数达71人,占21.7%,同比上升近10个百分点。犯罪分子呈现明显区域特点,以四川、贵州、江西、湖北为主,其中四川、贵州两地为188人,占57.5%。浙江省内74人,占22.6%,其中瑞安本地34人,占10.4%(详见图三)。 从犯罪人员年龄结构来看,以中、青年为主,占88.17%,未成

年贩毒也不少。生效判决中,未成年犯52人,占15.9%。从犯罪人员性别结构来看,毒品犯罪中女性犯罪已不容忽视,女性逐渐由毒品犯罪的受害者变成实施者。生效判决中,女性19人,占6.98%,高于全部犯罪案件女性比例的3.4%。 2、毒品种类不断翻新,呈现多样化趋势,但仍以海洛因为主 新型毒品隐蔽性强、携带方便、易服食,更便于小量贩售,给侦查机关的调查取证带来了困难,而且较高的科技含量对侦查机关也提出更高的技术要求。原来人们所熟知的毒品主要有鸦片、海洛因,但近年来,在法院审理的各类毒品案件中又涉及到许多其他类型的毒品,如:大麻、冰毒(甲基苯丙胺)、K粉(氯胺酮)、麻古、摇头丸、甲基苯丙暗胺、三唑仑、吗啡等应有尽有,但海洛因仍占据“大壁江山”。 图四:生效判决案件中毒品种类分析 海洛因冰毒(甲基苯丙胺)K粉(氯胺酮)其他合计 不满10克10克以上不满50克50克以上不满10克10克以上不满50克50克以上不满10克10克以上不满50克

关于XX贩卖毒品罪一案辩护词

关于XX贩卖毒品罪一案 辩护词 尊敬的审判长、审判员: 贵州乾锋律师事务所接受被告人亲属的委托,指派我担任被告人XX的辩护人。庭审前,辩护人认真研究了本案卷宗材料,会见了被告人,通过参加今天的庭审,认真听取了公诉机关的指控意见,对本案的案件事实有了较为充分的了解,辩护人认为起诉书指控被告人XX犯贩卖毒品罪,事实清楚,定性准确,对此辩护人不持异议, 现就本案有关情况现发表如下辩护意见供法庭参考: 一、关于公诉机关指控被告人XX贩卖100克海洛因的问题。 对公诉机关指控的罪行没有异议,但是对其指控是毒品海洛因的定性和定量有异议,因为没有相应的毒品实物予以证实,若公诉机关指控的100克不是海洛因将不至于危害社会或侵害人体健康;同时,办案机关也没有出具相应的《毒品称量笔录》和公安司法鉴定中心出具的《毒品检验鉴定书》,即对毒品的定性、数量、纯度均不清楚,存在疑问。故根据法发[1994]30号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禁毒的决定》的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九条规定:“对毒品犯罪案件中查获的毒品,应当鉴定,并作出鉴定结论。对被告人可能被判处死刑的案件,必须对查获的毒品做定性、定量鉴定。对毒品的鉴定结论有疑义的,应当补充鉴定或者重新鉴定。海洛

因的含量在25%以上的,可视为《决定》和本解释中所指的海洛因。含量不够25%的,应当折合成含量为25%的海洛因计算数量。”此处的犯罪事实清楚,适用法律正确,但缺乏贩卖毒品的定性、定量鉴定。而在公诉机关指控被告人XX贩卖另外300.20克的证据材料中,有《称量笔录》和《毒品检验鉴定报告》,故请法庭关注这一事实。 二、被告人XX主动配合公安机关抓获其他犯罪人员,具有立功表现。 三、被告人XX系初犯、偶犯,犯罪动机属一时糊涂、财迷心窍。另外,被告人XX有两个子女均系在校小学生,需要得到更多母爱,故请求法庭从轻从宽处罚,让被告人XX能够早日重新做人,照顾好家庭。 以上辩护意见,望请法庭能充分考虑予以采纳。 辩护人:何锴 二〇一二年四月二十日

毒品及其检验实验修订稿

毒品及其检验实验 WEIHUA system office room 【WEIHUA 16H-WEIHUA WEIHUA8Q8-

实验一薄层板的铺涂和活化 一、实验目的要求 培养学生从事刑事化验工作的基本操作技能。要求学生了解和掌握薄层板的铺涂和活化等操作技术。 二、实验原理 硅胶是一种应用非常广泛的吸附剂,其性质稳定,薄层层析分离效果好,能分离绝大部分毒物。 硅胶有加粘合剂和不加粘合剂的,还有加入荧光指示剂的。加入石膏粘合剂的硅胶,商品名叫硅胶G;不加粘合剂的硅胶,商品名叫硅胶H;加入荧光剂的硅胶则叫硅胶GF366、硅胶GF254(F 表示荧光,366、254指波长)。 三、实验仪器设备 恒温干燥箱、玻璃板(200×50毫米)、三角烧瓶、烧杯、标签纸、吸水纸、天平等。 四、实验试剂 硅胶H、蒸馏水等。 五、实验步骤与方法 称10克硅胶G于带塞三角瓶中,加水20毫升,用力振摇45到60秒钟,立即将浆液倾倒在玻璃板上,均匀摇晃,迅速涂层。硅胶加水量也可用1∶3或1∶4。 上述铺好的薄层板,放于水平台上,以保持板的厚度均匀,待其水份自然挥发干燥,薄层不流动时,再进行活化。一般硅胶薄层板,在110℃活化半小时至1小时即可。 六、注意事项 1、薄层板厚薄应均匀,厚度在1毫米之内; 2、铺板过程中不能出现气泡。

实验二安定的检验 一、实验目的 (一)掌握安定的薄层色谱检验方法。 二、实验原理 安定属于苯并二氮杂卓类药物。常见的苯并二氮杂卓类药物有安定、舒乐安定等。安定在酸性、中性及碱性条件下均可被有机溶剂提取,它和碘化铋钾试剂反应生成橙黄色沉淀。 薄层色谱法是利用混合样品中各组份的物理化学性质的差别,使样品各组份以不同程度分布在两个不相混溶的相中,各组份以不同的速度移动,从而达到分离。由于各组份的性质不同,移动的速度也不同,故比移值(Rf值)不同,通过层析斑点的数量、颜色和相对比移值进行分析比对。 组份斑点中心至原点距离 Rf值= 展开剂前沿至原点距离 三、实验器材与设备 硅胶H薄层板,薄层喷壶,层析缸,研钵,试管,量筒或量杯,烧杯,试管架,试剂瓶,毛细管,酒精灯,天平。 四、实验样品与试剂 (一)样品: 安定、舒乐安定片剂。 (二)试剂: 氯仿,丙酮,乙醇,冰醋酸,乙醚,蒸馏水,次硝酸铋,碘化钾。 1、展开剂:氯仿:丙酮(9:1); 2、显色剂:碘化铋钾试剂: A、称取次硝酸铋0.85克,加热溶于10毫升冰醋酸中,加水40毫升,混匀。 B、称取碘化钾8克,溶于20毫升水中。 临用时,取A、B各5毫升,加冰醋酸20毫升,水60毫升,混匀即可。 五、实验步骤与方法 取安定、舒乐安定片剂各2片用研钵研碎,取2/3分别置于1、2试管中,剩余粉末混合后置于3试管中,各用5毫升乙醚充分振摇溶解。

毒品犯罪案件中特隋引诱的法律规制

毒品犯罪案件中特隋引诱的法律规制 毒品犯罪案件中特隋引诱的法律规制 文◎王昕李进庄 本文案例启示:特情引诱是毒品犯罪案件中最重要最常用的侦查方法,但由于权力普遍具有扩张性,使用不 当容易造成对公民权利的侵犯,且现实中已经出现了不计程序和方式滥用的现象,对此应在立法和司法中对审批 程序,适用范围,适用对象,过程监督进行严格规制,以实现司法权准确打击与有效保护的目的. 【基本案情】两名新疆籍男子,带领妻儿在上海合伙 开小店,勤勤恳恳工作.然而千里之外的一个电话打破 了平静,有个老乡说能联系到吸毒人员.力劝两人带毒 品到天津卖毒品挣大钱,两人几经犹豫,禁不住诱惑, 被这位老乡特情"钓"上,后人赃俱获.获刑多年. 以上是一起典型的特情引诱毒品犯罪案件.在我国每 年侦破的毒品犯罪案件中,采用"特情引诱"侦破的案件已 达三分之二以上,可见特情引诱对我国打击毒品犯罪,净 化社会环境所具有的必不可缺的作用.然而特情引诱如同 一 柄双刃剑,用之不当,会对公民的合法权益造成伤害,甚 至会将无辜的公民卷入刑事案件.如何既能充分运用特情 引诱打击犯罪,防范潜在的社会危害,又依法保护公民的 合法权益,是所有法律工作者都应当高度重视的问题. 一 ,特情引诱的概念,分类及正当性论证 从我国司法实践来看,特情引诱一般是指特情在 介入侦破案件中对他人进行实施毒品犯罪的犯意和数

量引诱的情况.许多学者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印发的法『2000]42号《全国法院审理毒品犯罪案件工作座谈会纪要》(以下简称《纪要》)将特情引诱分为"犯意引诱" 和"数量引诱"两种.笔者认为应当还存在一种"间接引诱",即受特情引诱的嫌疑人意欲贩卖毒品的行为又引 起没有犯意的其他人实施毒品犯罪或加大数量实施毒品犯罪.这种情形在最高法的上述《纪要》中也有体现. 特情引诱侦查方式是否具有正当性一直备受争议. 有人认为特情引诱是一种凭空制造犯罪的行为,采用这种方式会使刑法丧失谦抑性,扩大了公权力的边界,因此,应当宣布这种侦查方式非法并禁止使用._1]笔者认为.作为一种特殊的犯罪,毒品犯罪案件具有手段隐秘, 单线联系,隐藏身份等特点,这些都给侦查机关发现犯 罪行为,收集犯罪证据带来极大的困难.这种情况下,通 过特情引诱取得控告犯罪的证据,一方面可以防止毒品}天津市红桥区人民检察~Z[300130] 流入社会毒害人群,另一方面则造成打击毒品犯罪的高压态势,造成毒贩的恐慌心理,压缩其生存空间,缩小毒 品的危害面.这种侦查方式在打击假币,毒品,走私等无 被害人的犯罪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现实中显示了显着的成效,也是国际上通用的做法.应当给予肯定. 二,当前特情引诱使用中的问题 目前.在司法实践中反映出来的关于特情引诱使 用中的问题主要有: (一)缺乏有力的法律依据 特情引诱作为侦查机关使用的一种手段,是否有 法律的明确授权受到部分学者的质疑.《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法》第16条和公安部1984年制定的《刑事特情工作细则》对特情引诱中特情的设置,使用及证据

实验室毒品鉴定基本程序

实验室毒品鉴定基本程序 来源:《毒品检测与鉴定教程》作者:周向阳 一、毒品鉴定的取样 (一)取样的基本要求 正确采集毒品检样是鉴定成功的前提与保证,应根据不同种类的检样及时、全面采集。 由于实验室中检验毒品的多数方法(包括定性、定量检验)需要的试样较少,完成一个毒品试样的鉴定,一般来说,最多只需要l克样品,而且多年的办案实践证明,缉查的可疑毒品多数为混合物,所含成分复杂。如鸦片中含有吗啡、可待因、蒂巴因、罂粟碱、那可丁等几十种生物碱;海洛因除含吗啡衍生物外,还含有咖啡因、扑热息痛等掺杂剂;摇头丸的成分更加复杂,包括苯丙胺类毒品及其衍生物,大部分还含有氯胺酮、咖啡因。因此,能否合理取样,使其有较理想的鉴定性,关系到在毒品犯罪案件中,对采集的样品的鉴定结果能否代表缉查缴获的可疑物品的全部,从而直接影响鉴定结果的法律意义。 取样一般由禁毒部门的办案民警完成,特殊情况可邀请技术部门人员进行取样。取样应遵守以下原则: (1)无论是定性还是定量分析,所取样品必须具有代表性、全面性和均匀性。 (2)取样应当面进行,由两名以上的民警共同完成,并由在场民警、见证人和毒品违法犯罪嫌疑人签字后当场封存。也可邀请有关群众或协作地公安机关派人在现场监督并签名。 (二)检材的采集数量 一般而言,精制型毒品,如海洛因、冰毒、吗啡及可卡因等,需采集0.1~ lg。植物型毒品,如鸦片、大麻及古柯叶等,需采集1—5g。液体型毒品:若为纯品,需采集1—5ml;若为混合品,需采集10~ 50ml(盛装液体的瓶子不要装满,要留有1/3~1/4空间)。 (三)单包装毒品的采集规则 取样时,除去外包装物,将样品转移到干净的塑料袋或器皿中。称重量并记录其净重。 (1)细粉末。混合均匀后,以锥形四分法取样。具体操作为:将样品置于干净的平面器皿、塑料膜或白纸上,样品堆成圆锥形并压平,然后在样品上划“十”字,将样品分为四部分,取任意两个对角部分的样品为采集样,剩余部分放回原包装物。(2)带颗粒粉末。将颗粒压成粉末,过筛混合均匀,以锥形四分法取样。 (3)均匀颗粒。以锥形四分法取样。 (4)黏稠膏状物。将样品搅拌均匀后取样。(5)块状物。 ①全重小于500g。各个面取样粉碎混合均匀,以锥形四分法取样。 ②全重1000~ 2000g。样品呈十字形切开,各个面取样后合并为采集的样品,并以锥形四分法取样。 ③全重大于2000g。样品呈十字形切开,各个面取样后合并为采集的样品,并以锥形四分法取样。 6)片剂和胶囊。 ①1~50片。任意取总数的1/2,碾碎过20目筛并混合均匀。②50 N100片。任意20片,碾碎过20目筛并混合均匀。 ③101~1000片。任意30片,碾碎过20目筛并混合均匀。 ④大于1000片。总数开平方后取最大整数,碾碎过20目筛并混合均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