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脉学之芤脉详解

中医脉学之芤脉详解
中医脉学之芤脉详解

中医脉学之芤脉详解

芤(kōu)脉,浮大而软,按之中央空,两边实,即宽大而中间有空虚感的脉搏。中医学脉象之一。重按时中间无而两边有的脉搏,好似手指按葱管的感觉。说明芤脉脉位偏浮、形大、势软而中空,是脉管内血量减少,充盈度不足,紧张度低下的一种状态。

多因血崩、呕血、外伤性大出血等突然出血过多之时,血量骤然减少,无以充脉,或因剧烈吐泻津液大伤,血液不得充养,阴血不能维系阳气,阳气浮散所致。若失血、伤液之后,血管自敛,或经输血、补液等而阴液得到补充,则往往不再现芤脉。

【单脉】

《脉经》:“寸口脉芤,吐血,徽芤者衄血,空虚去血故也。关脉芤,大便去血数斗者,以膈俞伤故也。尺脉芤,下焦虚,小便去血。”

《脉诀》:“芤主淋沥,气人小肠。寸芤积血在胸中,关内逢芤肠里癜,尺郁见之虚在肾,小便遗沥血凝脓。”《千金方》:“寸口脉芤,吐血,微芤者衄血,空虚去血故也。关上脉芤,大便去血。尺脉芤,下焦虚,小便去血。阳芤吐血,阴芤下血。”

《活人书》:“芤主失血,寸口芤主吐血,微芤者衄,关

上芤,大便血,尺中芤,小便血。

《四言举要》:“诸病失血,脉必见芤。”

《三因方》:“寸芤为吐血,微芤为衄血,关芤为便血、为肠痈,尺芤为下焦虚,小便血出。”

《诊家枢要》:“芤为失血之候,大抵气有余,血不足;血不能统气,故虚而大若芤之状也。左寸芤主心血妄行,为吐、为衄;关芤主胁间血气痛,或腹中瘀血,亦为吐血目暗,尺芤小便血,妇人月事为病;右寸芤,胸中积血,为衄、为呕;关痛肠痈瘀血,及呕血不食;尺芤大便血。”

《外科精义》:“芤主血虚,或为失血,疮肿之病,诊得芤脉,脓溃后易治,以其脉病相应也。”

《濒湖脉学》:“寸芤积血在于胸,关内逢芤肠胃痈,尺部见之多下血,赤淋红病漏崩中。”

《诊家正眼》:“芤脉中空,故主失血。左寸呈芤,心主丧血;右寸呈芤,相傅阴亡;芤人左关,肝血不藏;芤现右关,脾血不摄;左尺如芤,便红为咎;右尺如芤,火炎精漏。”

《医学入门》:“芤主血瘀不流通,热人小肠淋沥脓,崩漏衄吐随所主。”

《古今医统》:“芤为失血之候,审位高低而出,在上吐

衄痰红,在下崩漏下血。”

《景岳全书》:“芤脉为孤阳亡阴之候,为失血脱血、为气无所归、为阳无所附、为阴虚发热,为头晕目眩、为惊悸怔忡、为喘息盗汗。芤虽阳脉,而阳实无根,总属大虚之候。

《脉确》:“轻手取之浮大软,重按中空边实芤。寸关吐衄肠痈病,尺部崩淋便血流。”

《医宗金鉴》:“芤主失血。”

《脉诀汇辨》:“芤状中空,故主失血。左寸芤者,心主丧血;芤在左关,肝血不藏;左尺得芤,便红为咎;右寸芤者,相傅阴亡;芤在右关,脾血不摄;右尺得芤,精漏欲竭。”

《脉诀刊误集解》:“芤主失血,寸芤积血在胸中,关内逢芤肠里痈,尺部见之虚在肾,小便逢沥血凝浓。”《脉诀启悟注释》:“芤脉中空,主失血证。右寸脉芤,相傅阴亡;左寸脉芤,心主丧血;左关脉芤,肝血不藏;右关脉芤,脾血不摄;左尺脉芤,精漏亡阴;右尺脉芤,便红为咎。”

《三指禅》:“芤字训慈慈,中央总是空,医家持拟脉,血脱满江红。”

《脉如》:“芤为孤阳脱阴之候,为失血脱血,为气无所

归,为气无所附,为阴虚发热,为头晕目眩,为惊悸怔忡,为喘急盗汗。芤虽阳脉,而阳实无根,总属大虚之候。左寸呈芤,心主丧血,右寸呈芤,相傅阴亡,芤入左关,肝血不藏;芤现右关,脾血不摄;左尺见芤,便红之咎,右尺若芤,火炎精喽。

《脉简朴义》:“凡失精亡血脉必芤。”

《脉理求真》:“芤为血虚不能濡气,其症必见发热、头昏、目眩、惊悸、怔忡、喘急、盗汗、失血、脱血。”《脉学阐微》:“芤脉多为失血亡阴,阴气损伤,阳气浮散之象。左寸芤,心血妄行为吐衄;左关芤,胁间血气痛、肝不藏血、为吐血目暗;左尺芤,小便下血,痔瘘出血、女子崩漏。右寸芤,咳嗽吐血、为衄为呕血;右关芤,肠痈下血、及呕血不食。右尺芤,大便下血、尿血、女子经病。”

芤脉主失血亡阴之候,脉以阴血为形,阴亏血脱则经脉空虚,阴血不能涵养阳气,则气无所归,阳无所附而浮越,脉显浮大中空之象、其病,轻者阴虚发热、头晕目眩,表乏无力。重者根据其显现之部位而定:左寸芤,心血丧,吐、衄怔忡;右寸芤,肺阴亡,喘嗽咯血、衄血;左关芤,肝血不藏,胁间血瘀气痛;右关芤,脾不抵血,便血,呕血;左尺芤,肾虚尿血,崩漏;右尺芤,精亏火临

证验之,大出血之当时,脉并非必觅芤,出血后数小时,或一二日,脉方见芤。是肝藏血,本能调节血量,而当出血过多,调节失权时,则觅芤脉。又诸多血液病(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等),久病阴血耗竭,脉反见芤象,正是孤阳脱阴之候。

【兼脉】

《脉经》:“微芤者衄血,尺中微芤,小便血。”

《三因方》:“微芤为衄血。”

《医学入门》:“芤紧或数肠内痈,极虚芤迟为亡血失精,……涩芤瘀血结成团。左寸浮芤,积瘀吐病红;左关浮芤,失血肢体瘫;左尺浮芤,尿血、女经漏;右寸浮芤衄血胸暴疼,右关浮芤,甲错身体瘦;右尺浮芤,大肠便血。”

《脉理求真》:“芤见微曲,则芤必挟瘀积阻滞。芤兼弦强搏指,症见血溢身热,则芤又为真阴槁竭。”

《四言举要》:“浮芤失血,肠痈实热,微而不热,关脉芤虚。”

《医宗必读》:“浮芤失血。”

《脉学阐微》:“芤而虚数,阴血两虚。”

芤脉本主虚候,其相兼脉主病,视其兼脉而定,有虚中更虚者,有虚中夹实者。浮芤之脉主出血之证,以其芤脉本以浮大中空之象,再兼浮者,是大出血后,浮阳外越之危

候。

微芤衄血,此“微”字当以稍芤之义解,非微脉之微;否则,微脉沉取极细极软,若有若无,是正气将竭、阳气暴脱之象,若再见芤为其散脉无根之候,非主衄血而言。芤脉兼涩,主瘀:血内结,血脉阻塞,血不循经外溢,故因瘀而失血,是虚中夹实之证。

芤脉兼弦为革脉,故强而搏指,当以革脉为病论治。

芤兼极虚而迟,是亡血失精之重证。

芤脉兼虚微,当为阴血两虚,虚热内生。芤而兼紧或数,为何主肠内痈?临诊肠痈多见滑数之脉,但肠痈日久不愈,溃后痛脓散于膜原,症见大腹胀满、疼痛甚剧,伴见恶寒、发热往来发作之证(腹膜炎)时,可见芤兼紧或数之脉。因久病内痈,气血耗损则可见芤脉;邪热内结壅盛,脉可兼数,若阴血亏虚,脉亦可兼数,但按之无力。大腹剧痛,脉可兼紧,更加恶寒发热往来发作,所以显现芤兼紧或数之脉象。齐德之说:“疮肿之病,诊得芤脉,脓溃后易治,以其脉病相应也。”这是说邪去正虚,调养正气易治。李梃说:“芤紧或挟洪数者,主荣血留滞于肠胃之间,多见关部,则生内痈。”又“紧数寒热相往来”。总之,肠痛证可以见到芤而兼紧或数之脉,然而是很少见的脉证。

治疗法则对于急性失血而出现芤脉时,应遵循“有形之血

难以速生,无形之气法当急固”之原则,治宜补气摄血,须急服独参汤以救其脱,投当归补血汤以益气补血。此外,若大吐、暴泻、津液大伤而发生严重脱水时,脉来浮大而芤,治宜益气养阴、生津之法。如《温病条辨》之曰:

“太阴温病,脉浮大而芤,汗大出,微喘,甚至鼻孔扇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脉若散大者,急用之,倍人参。”此属于温病高热、或大吐大泻、伤津之候。而出现浮大无力之芤脉,故治宜清热生津之法。

若失精遗泄者,可用桂枝龙骨牡蛎汤,以培补

真元,固肾摄精。若见浮芤散大脉者,多属危证,不治之候。

脉决1:

体状诗:

芤形浮大轻如葱,边实须知内已空,

火犯阳经血上溢,热侵阴络下流红。

相类诗:

中空旁实乃为芤,浮大而迟虚脉呼,

芤更带弦名曰革,芤为失血革血虚。

主病诗:

寸芤积血在于胸,关里逢芤肠胃痈,

尺部见之多下血,赤淋红痢漏崩中。

体象歌:

芤乃草名,绝类慈葱;浮沉俱有,中候独空。主病歌:

芤脉中空,故主失血。左寸呈芤,

心主丧血;右寸呈芤。相搏阴伤。

芤入左关,肝血不藏;芤现右关,

脾血不摄。左尺如芤,便红为咎;

右尺如芤,火炎精漏。

脉决3:

脉象歌:

芤脉形,状如葱,两边实,中间空。

主病歌:

芤脉因,血管空,大失血,血不充;

呕吐衄,取左寸,胃肠痈,尺下红。

分部主病歌:

左寸芤,血妄行,鼻中衄,口吐红;

左关芤,瘀血证,两胁胀,或胸痛;

左尺芤,下流红,女子逢,崩漏证;

右寸芤,血积胸,鼻衄血,痰带红;

右关芤,肠胃痈,胃脘痛,溃疡成;

右尺芤,大便红,非痔漏,即肠风。

脉象歌:

芤脉形,状如葱,两边实,中间空。主病歌:

芤脉因,血管空,大失血,血不充,呕吐衄,取右寸,胃肠痈,尺下红。脉决5:

脉芤浮大空如葱,过头静脉瘪大空。暑热大汗津液伤,血亏气虚脉失充。虚浮大软管径圆,芤浮中空管瘪扁。革为芤弦位在上,边为脉边尺桡缘。寸芤失血病在胸,关芤出血胃肠痛。脐下失血尺部芤,赤淋溏痢崩漏红。脉芤而数产后风,头晕目眩阴血崩,芤而见涩肝脾肿,腹满黑便两肋痛。芤迟呕血温补中,芤数呕血清补同。左寸脉芤产后崩,贫血心悸神失聪。伤内淤血肋间痛,胸膜炎症与肿脓。右寸脉芤咳衄血,久病耗血左关芤。右关芤脉胃肠痛,血液诸病右尺芤。左尺芤脉肛便红,慢性肠疡或瘤肿。浊芤多见三高症,过于降压亦脉芤。

轻手取之浮大软,重按中空是芤脉。

寸关吐衄肠有痈,尺芤崩淋便血浓。

脉决7:

两边实中间空,芤形脉似软如葱,

寸阳见芤上溢,芤现迟脉下流红,

芤形浮细须轻诊,睡眠浮脉像得诊,

气血伤耗精神损,自汗阳虚骨蒸深。

脉决8:

芤脉形,中间空,芤脉按之软如葱;

火犯阳经血上溢,热上阴络下流红。

脉决9:

芤脉浮大而软,按之中空旁实,如按葱叶,中心空虚曰芤。为失血之候。大抵气有余,血不足,血不能充气,故虚而大,若芤之状。脉决10:

二芤者,阳也。指下寻之,两头即有,

中间全无曰芤。主淋沥气入小肠。

指下寻之中且虚,邪风透入小肠居。

病时淋沥兼疼痛,大作汤丸必自除。

脉决11:

肿疡、溃疡芤弦脉歌:

肿疡芤脉血原虚,溃后见芤理所宜,

肿疡弦脉邪作痛,溃后而弦邪病脾。

【注】肿疡未溃,脉芤者,其血必素虚也。溃后见芤,乃去血之后,亦理之所宜也。肿疡脉弦者,乃毒攻作痛之象,盖弦主痛也;若溃后脉弦者,则为肝邪侮脾,盖弦乃肝脉也。

【现代研究】

(一)概述:

芤脉特指浮、大、柔、中空四大要素的复合脉。

(二)芤脉研究:

芤脉最早见于张仲景的著作,但以《脉经》对芤脉的记载最为标准。其曰:“芤脉脉浮大而软,按之中央空,两边实”。至此历代脉学著作基本尊此说。

芤是葱管之意,芤脉的脉感如同手触葱管,中空而边实,甚至可触到两道边,这种边实是相对中空而言,也只能是软的力度,否则是错误的。中空并不是一点脉力也没有,是一种界于软与无之间的脉力,说到底就是与举过心脏水平的前臂静脉的脉力相近。《脉诀》、《察病指南》等把芤脉的中空记载成“全无”是错误的。寸口脉道是桡动脉,桡动脉内全没有了血流手一定会坏死的,手在没有血流以前,脑和心早就没了血供,人也没有生命了。

事实上用手触葱管的描述来形容芤脉仅是一种形象的说法,与真正手触芤脉的感觉尚有一定差距。根据临床经验,结合个人候脉体会,触芤脉好似触体力劳动人前臂静脉在超过心脏水平时的脉感,中空而两道边。边有两种原因形成:1、静脉管壁;2、静脉的肌间切迹。(注:静脉的边没有动脉的边厚,静脉管壁加肌间沟边恰似芤脉边。)

(三)芤脉的现代医学病理解剖学原理:

芤脉在严重失血或严重缺水的情况下出现,也见高血压过量服用降压药时出现。由于血容量的骤减,脑神经的功能紊乱、血管尚没有立即收缩,脉象出现脉体大、中空甚至可触及脉管两道边的脉象。

(四)芤脉的特征:

1、芤脉的性质:芤脉是浮、大、中空,甚至能触及两道脉边的复合脉。

2、芤脉的指感:如触体力劳动人超心脏水平时前臂静脉脉感。古喻:如触葱管。

3、芤脉的兼脉:芤脉可同弦脉兼脉成革脉。芤脉可同数脉、缓脉、迟脉、涩脉、浊脉兼脉。不应同浮脉、微脉、虚脉兼脉。芤脉与浮脉不应再兼脉,芤脉中有浮脉脉素。微脉与芤脉不能兼脉的原因是因为微脉是细脉脉属,而芤脉是浮、大之脉。芤脉不应与虚脉兼脉的原因是两种脉的

差别很小,仅是脉柔与中空的区别,脉柔与中空的兼脉是矛盾的也是不可能的;既中空就不能柔软,既柔软就不可能中空。虚芤脉的兼脉见于《医学入门》、《脉学阐微》。微脉与芤脉的兼脉见于《脉经》、《三因方》。(五)芤脉的现代临床意义:

芤脉见于各种急性大出血,例如上消化道出血、肠出血、大咯血、功能性子宫出血和外伤性大出血等。也见急性胃肠炎、食物中毒等导致的严重吐泻、脱水而出现的急性血容量骤减。还见慢性肠道疾病造成吸收不良、慢性腹泻、高温出汗、长期减肥摄入不足等。临床上还少见于脉形宽大的高血压病人过量使用降压药后。

(六)芤脉的寸口脉分部及其现代临床意义:

1、寸脉芤:多见大咯血、鼻出血等。

2、关脉芤:多见肝胆疾病出现的呕血、黑便等。

3、尺脉芤:多见女子功能出血、流产、血尿、血便等。

4、寸口脉芤:大出血量占血容量的1/5时可出现芤脉,也见脱水、高血压过量口服降压药等。

5、右寸脉芤:多见肺出血。

6、左关脉芤:多见脾、胃出血。

7、左尺脉芤:多见胃肠道疾病及肛门出血。

8、右尺脉芤:多见泌尿、生殖、妇科出血。

(七)芤脉兼脉及其现代临床意义:

1、芤数脉:见于急性虚脱、急性肠道疾病、胃肠出血、酒后出血、男子遗精、贫血、血液病等。

2、芤缓脉:见于泌尿、生殖、妇科、肛门出血等。

3、芤涩脉:见于肝、脾肿大之失血。

4、芤迟脉:见于寒性呕血,如上消化道出血等。

5、芤浊脉:常见高血压合并有三高症患者过量服用降血压药物后。

(八)传统医学对芤脉脉理的认识

中医认为:急性失血脱水、脉道失于充盈、津血亡失、阳气外浮,故脉浮、大而中空。

(九)芤脉脉诀歌

1、脉芤浮大空若葱,过头静脉瘪大空。

暑热大汗津液伤,血亏气虚脉失充。

2、虚浮大软管尚圆,芤浮中空管瘪扁。

3、革叠芤弦位在上,边为脉边尺桡缘。

4、寸芤失血病在胸,关芤出血胃肠痛。

脐下失血尺部芤,赤淋溏痢崩漏红。

5、脉芤而数产后风,头晕目眩阴血崩。

6、芤迟呕血温补中,芤数呕血清补同。

7、左寸脉芤产后崩,贫血心悸神失聪。

伤内瘀血肋间痛,胸膜炎症与肿脓。

8、右寸脉芤咳衄血,慢病耗血左关芤。

9、右关脉芤胃肠痛,抗炎为首刀见重。

芤而见涩肝脾肿,腹满黑便两肋痛。

10、左尺脉芤肛便红,慢肠溃疡或瘤肿。

11、血液诸病右尺芤,紫癜再障贫血容。

12、浊芤多见三高症,过于降压脉芤同。

【释义】

1、浮大空为芤脉,形如触葱管。如人手举过头时静脉的干瘪。

芤脉见于失液、失血。

2、虚脉与芤脉的鉴别是:虚脉管圆无力,芤脉管扁。

3、革脉是芤脉的上缘见弦边,边脉是脉的两边出现弦边。

4、按寸、关、尺的分属寻找对应脏器的出血、脱水等症。

5、芤数脉可见产后的血崩。

6、脉芤迟应温中,脉芤数应清补。

7、左寸脉芤也见于产后大出血。还可见内伤淤血、胸膜炎,化脓性感染等。

8、右寸脉芤多见咳、衄血,慢病的耗血多见左关芤。

9、右关脉芤可见肠胃痛,早期可以抗炎治疗,必要时手术探查。

芤涩脉可见肝占位、肝硬化等。

10、肛门疾病特别是大出血常常出现左尺脉芤。

11、血液病有时可见右尺芤。

12、有高血压而服过量降压药时脉可芤

脉学口诀

脉学金口诀 这篇口诀来自1987年《光明中医杂志》,是已故吉林老中医李治民编写的,李老享年86,行医61载,此为课徒制作。 学习中医的人,学脉学很多是来自《濒湖脉诀》,但《濒湖脉诀》不是很好记忆,我在附院网上搜到这篇文章,原文是来自光明中医函授学院的内部杂志,希望能与大家一起学习。里面涉及到的一些中医术语,大家不懂的话,可以参看中基。 脉学金口诀李治民 发明脉,是先贤,去芜存精几度研,纲举目张明如镜,此篇执简可御繁。 切脉法,有真传,二十八脉不一般,浮沉迟数四纲脉,各脉分属要精研。 有些脉,浮沉兼,浮统五脉(濡、革、洪、微、散)要明勘,沉含四脉(伏、细、牢、弱)重方得,浮中沉里四脉焉。(虚、实、芤、长) 浮脉:浮轻取,重按无,浮如木在水中浮,浮而有力多风热,浮而无力是血虚。 沉脉:沉重按,脉才显,如石投水必下潜,沉而有力为冷痛,沉而无力是虚寒。 迟脉:迟脉来,一息三,脉来极慢记心间,迟司脏病或多寒,虚实之间仔细研。 数脉:数脉来,息六至,脉来快速用心识,浮沉虚实须分别,君相之火不同治。 虚脉:虚脉形,皆无力,浮大而软无根砥,脉虚身热为中署,气虚正亏身无力。 实脉:实脉形,大而长,三候充实力最强,新病见实邪气盛,久病见之病主殃。 滑脉:滑脉状,颇费猜,如盘走珠应指来,宿食痰热胸中满,女脉调时应有胎。 涩脉:涩脉状,刮竹形,细迟短滞似欲停,血少津枯气血痹,女人非孕即无经。 洪脉:洪满指,似波澜,来时虽盛去悠然,洪主病进邪气盛,胀满胃反治颇难。 微脉:微如丝,按若无,欲绝非绝微脉呼,五劳六极诸虚病,猝病有生久难图。 紧脉:紧如索,是脉形,拘急弹指切如绳,寒伤内外病主痛,浮沉表里要分明。 缓脉:缓四至,是脉形,从容和缓号为平,或因脾虚风湿病,是病非病仔细评。 濡脉:濡脉形,浮柔细,水面浮棉弱无力,产后病中见犹可,平人无根须忧虑。 弱脉:弱脉形,沉柔细,如棉在水力不济,阳气衰微精血虚,老人犹可少壮忌。 长脉:长迢迢,过本位,指下按之柔为贵,长主心肾根本壮,长大急硬火之罪。 短脉:短缩缩,喻如龟,藏头缩尾脉中推,短主诸病皆难治,盖因真元气多亏。 芤脉:芤脉形,中间空,芤脉按之软如葱,火犯阳经血上溢,热伤阴络下流红。 弦脉:弦脉形,脉挺然,弦脉端直似琴弦,弦应肝胆痰饮痛,大小单双分轻重。 散脉:散脉候,浮而乱,中候渐无按不见,产为生兆胎为堕,久病逢之魂欲断。 细脉:细脉候,细如线,沉取极细终不断,忧劳过度气血亏,湿邪郁结也常见。 伏脉:伏脉状,仔细求,下指推筋着骨头,气郁寒凝食内结,欲吐不吐邪闭由。 动脉:动脉跳,数在关,无头无尾豆形园,动脉主病痛与惊,少阴动甚妊子焉。 革脉:革浮取,脉绷急,革脉形如按鼓皮,女人半产并崩漏,男子营亏或梦遗。 牢脉:牢沉取,脉坚强,牢形实大合弦长,积聚内结寒疝痛,奔豚痃癖气为殃。 促脉:促脉数,时一止,如马急行偶失蹄,炎炎火盛亡津液,喘嗽狂斑毒最急。 结脉:结脉缓,时一止,结脉形状记心里,疝瘕郁结寒气盛,情志不遂也致之。 代脉:代脉止,不即还,良久方来是真传,久病见代病难治,孕者生兮痫者安。 疾脉:疾脉来,躁而急,脉来一息七八至,亢阳无制真阴竭,喘促声嘶病危矣。

中医食疗学1

中医食疗学 第一章绪论 1、中医食疗学: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研究食物的性能、配伍、制作和服法,以及食 物与健康的关系,并利用食物来维护健康、防治疾病的一门学科。 2、“食疗“,又称”食养“、食治”。 第二章中医食疗学的发展史 1、中医食疗学的显著特点:(1)历史悠久,文献丰富; (2)独特的食养卫生学说; (3)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 (4)具有民族和地方特色; (5)防治并重,以防为主。 2、我国食疗已有3000多年的悠久历史。 3、元代饮膳太医忽思慧著的《饮膳正要》,是我国第一部有名的营养学专著。 第三章中医食疗学的理论基础 1、阴阳学说:机体阴阳双方的协调统一-----维系着------人体正常生理活动。 基本病机:“阴盛则阳病,阳盛则阴病”,“阴虚则热”,“阳虚则寒”,饮食治疗利用食物的寒凉或温热之性来补偏救弊,泄气有余,不其不足,目的在于调整阴阳,恢复机体阴阳的动态平衡。 2、精气学说:精微物质化生为气,气则滋养脏腑,维持脏腑的各种功能。 中医认为,气、血、津液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化生之源。 3、脏器互补理论:协调脏腑,脏器互补。 中医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脏腑之间、脏腑与躯体之间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脏腑病变可以通过经络反映到躯体表面某一部位,局部病变可以体现着某一脏腑病变。 一个脏腑发生病变会影响其他脏腑的功能。 动物脏器是“血肉有情之品”,能产生“同气相求”的效果,在防治疾病、调补虚损、强壮体质等方面有着药物不及的作用。 4、辨证施食观点:“同病异治”,异病同治“就是辨证论治观的体现。 传统的食疗原则:“证同食亦同”,“证异食亦异”----------------传统食疗原则 5、四气五味学说 四气:又称四性,即指寒、热、温、凉。 五味:即指辛、甘(淡)、酸(涩)、苦、咸。 辛味:“能散能行”,具有发散、行气、行血、化湿、开胃的作用,多用于表征。 酸味:“能收能涩”,具有敛汗、止泻、涩精的作用。 6、食物禁忌原则:(1)病中禁忌; (2)配食禁忌; (3)药食禁忌(相反); (4)胎产禁忌; (5)时令禁忌; (6)质变腐烂禁忌; (7)偏食禁忌。(有必要的解释一下)各种性质食物禁忌: 生冷:脾胃虚寒腹泻患者所禁; 粘滑:脾虚纳呆或外感初起患者所禁;

任之堂脉学

任之堂脉学

任之堂主人谈脉象(2) 常见病例与脉象 下面设定一些案例,大家分析脉象,然后下诊断,同时拟定方药。 第一组:某天,你诊疗室来了一群感冒患者,诉:最近感冒了,来抓几副中药吃。然后伸手要你切脉!! 第一个患者:六脉浮数。 第二个患者:六脉浮紧。 第三个患者:六脉浮濡。 第四个患者:六脉沉紧。 第五个患者:六脉浮细而弱。 第六个患者:左关浮郁,左寸稍弱;右寸关浮郁,有上越之势。 第一个患者诊断:风热感冒。治法:辛凉解表。方剂:银翘散。 第二个患者诊断:风寒感冒。治法:辛温解表。方剂:麻黄汤。 第三个患者诊断:暑湿感冒。治法: 清暑驱湿解表。方剂:新加香薷饮。第四个患者诊断:阳虚感冒。治法:温阳解表。方剂:麻黄附子细辛汤。 第五个患者诊断:气虚感冒。治法:益气解表。方剂:人参败毒散。 第六个:肝气不升,胃气不降,邪犯少阳证。小柴胡汤主之. 第二组:某天,你诊疗室来了一群头痛患者,诉:最近头痛,来抓几副中药吃。然后伸手要你切脉!! 第一个患者:六脉浮数,右寸独郁。 第二个患者:六脉浮紧,右寸独郁。 第三个患者:六脉浮濡,右寸独郁。 第四个患者:六脉弦硬,左关郁滑。 第五个患者:六脉浮细弱,左右寸口沉细。 第六个患者:左关细数,左右尺部虚细无根。 第七个患者:六脉细涩,寸口独郁。 第一个患者诊断:风热头痛。治法:祛风清热。代表方剂:芎芷石膏汤。 第二个患者诊断:风寒头痛。治法:疏风散寒。代表方剂:川芎茶调散。 第三个患者诊断:风湿头痛。治法:祛风胜湿。代表方剂:羌活胜湿汤。 第四个患者诊断:肝阳头痛。治法:平肝潜阳。代表方剂:天麻钩藤饮。

第五个患者诊断气血两亏,益气养 血,八珍汤更适合 第六个患者诊断:肝肾阴虚头痛。治法:滋补肝肾。代表方剂:大补元 煎。 第七个患者诊断:血瘀头痛。治法:活血化瘀。代表方剂:通窍活血汤。 第三组病人: 某天,你诊疗室来了三个腹泻患者,诉:腹泻月余,服用抗生素无效,来抓几副中药吃。然后伸手要你切脉!! 第一个患者:身体胖,舌质暗,苔白偏腻。六脉浮濡略滑。 第二个患者:身体瘦,舌质淡,苔白略滑。六脉浮濡略滑。 第三个患者:体型正常,舌质淡,苔薄白。六脉浮濡。 第一个患者诊断:脾虚泄泻。治法:健脾,益气,止泻。代表方剂:参苓白术散。 第二个患者诊断:肾阳虚衰. 治法:温补脾肾,固涩止泻。代表方剂:四神丸。第三个患者诊断:肝郁乘脾。治法:益肝扶脾,调中止泻。代表方剂:痛泻要方。 第四组病人: 某天,你诊疗室来了三个患者,诉:最近不太舒服,来抓几副中药吃。然后伸手要你切脉!! 第一个患者:身体胖,舌质暗,苔白偏腻。六脉浮濡略滑。 第二个患者:身体瘦,舌质淡,苔白略滑。六脉浮濡略滑。 第三个患者:体型正常,舌质淡,苔薄白。六脉浮濡。

中医内科学证型分类与治法方药(精)

格式:证型:证机概要-治法-方药(一)肺系病证一、感冒 1.风寒束表证:风寒外束,卫阳被郁,腠理闭塞,肺气不宣-辛温解表-荆防达表汤或荆防败毒散加减用药:荆芥穗5 防风5 羌独活各5 柴胡6 茯苓6 甘草3 枳壳6 桔梗5 川芎5 党参6 薄荷3 两方均为辛温解表剂,前方疏风散寒,用于风寒感冒轻证;后方辛温发汗,疏风祛湿,用于时行感冒,风寒夹湿证。 2.风热犯表证:风热犯表,热郁肌腠,卫表失和,肺失清肃-辛凉解表-银翘散用药:连翘15银花15苦桔梗6薄荷6竹叶4生甘草5荆芥穗4淡豆豉5牛蒡子6(用于风热表证热毒重者) 3.暑湿伤表证:暑湿遏表,湿热伤中,表卫不和,肺气不清-清暑祛湿解表-新加香藿饮加减用药:金银花30连翘15香薷10扁豆10厚朴10(用于夏月暑湿感冒,身热心烦,有汗不畅,胸闷等症)虚体感冒 4.气虚感冒:表虚卫弱,风寒乘袭,气虚无力达邪-益气解表-参苏饮加减用药:人参6紫苏叶6葛根6半夏6前胡6 茯苓6木香4枳壳4桔梗4陈皮4炙甘草4(主治气虚外感风寒,内有痰湿,憎寒发热,无汗,头痛,咳嗽,气短,脉弱等) 5.阴虚感冒:阴亏津少,外受风寒,表卫失和,津液不能作汗-滋阴解表-加减葳蕤汤化裁用药:生葳蕤9生葱白6桔梗5东白薇3淡豆豉9苏薄荷5炙甘草1.5红枣2枚(适用于体虚感冒,头痛身热,微恶风寒,汗少,咳嗽咽干,舌红,脉数)二、咳嗽外感咳嗽 1.风寒袭肺证:风寒袭表,肺气失宣-疏风散寒,宣肺止咳-三拗汤合止咳散加减三拗汤:麻黄杏仁甘草(宣肺散寒为主,用于风寒闭肺)止咳散:桔梗9荆芥9紫菀9百部9白前9甘草3陈皮6 (疏风润肺为主,用于咳嗽迁延不愈或愈而复发者) 2. 风热犯肺证:风热犯肺,肺失清肃-疏风清热、宣肺止咳-桑菊饮加减用药:桑叶7.5菊花3杏仁6连翘5薄荷2.5桔梗6甘草2.5苇根6(用于咳嗽痰黏,咽干,微有身热者) 3. 风燥伤肺证:风燥伤肺,肺失清肃-疏风清肺、润肺止咳-桑杏汤加减用药:桑叶3杏仁5象贝3沙参6栀皮3香豉3梨皮3(清宣凉剂,用于风燥伤津,干咳少痰,外有表证者)内伤咳嗽 4. 痰湿蕴肺证:脾湿生痰,上渍于肺,壅遏肺气-燥湿化痰,理气止咳-二陈平胃散合三子养亲汤加减二陈汤:半夏15橘红15白茯苓9甘草4.5 三子养亲汤:苏子白芥子莱菔子两方同治痰湿,前者重点在胃,痰多脘痞者适用;后者重点在肺,痰涌气急者较宜。 5. 痰热郁肺证:痰热壅肺,肺失肃降-清热肃肺,豁痰止咳-清金化痰汤加减用药:黄芩山

中医食疗学

中医食疗学 一、中医食疗的内容与特点 食疗,又称食治,即利用食物来影响机体各方面的功能,使其获得健康或愈疾防病的一种方法。通常认为,食物是为人体提供生长发育和健康生存所需的各种营养素的可食性物质。也就是说,食物最主要的是营养作用。其实不然,中医很早就认识到食物不仅能营养,而且还能疗疾祛病。如近代医家张锡纯在《医学衷中参西录》中曾指出:食物“病人服之,不但疗病,并可充饥;不但充饥,更可适口,用之对症,病自渐愈,即不对症,亦无他患”。可见,食物本身就具有“养”和“疗”二方面的作用。而中医则更重视食物在“养”和“治”方面的特性。 食疗是中国人的传统习惯,通过饮食达到调理身体,强壮体魄的目的。食疗文化源远流长,食疗是一种长远的养生行为。以前的人通过食疗调理身体,现在的人通过食疗减肥、护肤、护发。食疗是一种健康的健体之道。 二、辨证论治 辨证论治是中医认识疾病和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是中医学对疾病的一种特殊的研究和处理方法。又称辨证施治。包括辨证和论治两个过程。 辨证即是认证、识证的过程。证是对机体在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病理反映的概括,包括病变的部位、原因、性质以及邪正关系,反映这一阶段病理变化的本质。因而,证比症状更全面、更深刻、更正确地揭示疾病的本质。所谓辨证,就是根据四诊所收集的资料,通过分析、综合,辨清疾病的病因、性质、部位,以及邪正之间的关系,概括、判断为某种性质的证。 论治又称施治,是根据辨证的结果,确定相应的治疗方法。辨证和论治是诊治疾病过程中相互联系不可分离的两部分。辨证是决定治疗的前提和依据,论治是治疗的手段和方法。通过论治的效果可以检验辨证的正确与否。究其关系,辨证论治是认识疾病和解决疾病的过程,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体现,是理法方药在临床上的具体运用,是指导中医临床工作的基本原则。 中医临床认识和治疗疾病,既辨病又辨证,但主要不是着眼于“病”的异同,而是将重点放在“证”的区别上,通过辨证而进一步认识疾病。例如,感冒是一种疾病,临床可见恶寒、发热、头身疼痛等症状,但由于引发疾病的原因和机体反应性有所不同,又表现为风寒感冒、风热感冒、暑湿感冒等不同的证型。只有辨清了感冒属于何种证型,才能正确选择不同的治疗原则,分别采用辛温解表、辛凉解表或清暑祛湿解表等治疗方法给予适当的治疗。

智慧树中医食疗学单元测试答案及解析

第一章单元测试 1 【单选题】(1分) 名医孙思邈在《伤寒论·辨厥阴症脉症并治》中说:“食以索饼,不发热者,知胃气尚在,必愈”。(×) 2 【单选题】(1分) 食疗基于营养,成分容易被有机化,易于吸收,而药疗却有着复杂的药理过程,不易在机体同化。(√) 3 【单选题】(1分) 属阳的食物最大的特点是性温性热,味辛气重,药性向下,它们的主要功能是让身体内的阳气下降,所以,当人体内的阴气太盛,内寒太大之时,就可以用它来提升阳气,温经散寒。(×) 4 【单选题】(1分) 在《后汉书》的成书时代就有了药膳这一中医特有的剂型应用。(×) 5 【单选题】(1分) 孙思邈在《千金方》中并设“食治”专篇,指出:“食能排邪而安脏腑,悦神爽志以资血气。若能用食平疴、释情遣疾者,可谓良工”,特别强调饮食的作用,说明饮食与心理调节的相关性。(√) 第二章单元测试 1 【单选题】(1分) 苹果、菠萝、葡萄等为主要原料制成的果汁性味比较平和;而蔬菜汁中常见的胡萝卜汁性味是不平和的。(×) 2 【单选题】(1分) 《千金食治》记载芹菜,味苦、酸、冷涩,无毒。益筋力,去伏热。(√) 3 【单选题】(1分) 韭菜口感辛辣、微酸,性味属辛辣。(×)

4 【单选题】(1分) 五菜指的是韭、薤、葵、葱、藿。(√) 5 【单选题】(1分) 五味之枣果肉味甘酸、性温,归肺、大肠经;具有润肺、止咳定喘、生津止渴的功效;可用于胃阴不足、口渴咽干等症。(×) 6 【单选题】(1分) 五畜之羊肉羊肉性温热,益气补虚,适合虚寒体质的。身体瘦弱、怕冷、吃凉东西后容易胃痛腹泻的人最适合吃羊肉。(√) 7 【单选题】(1分) “不时,不食”,就是说不是这个季节的食物不要去食用,所以我们在选用食材的时候应根据时节。(√) 8 【单选题】(1分) 在早春时节,适当吃些葱、生姜、蒜、韭菜、芥菜,不仅能消散阴寒,助春阳升发,而且其中所含的碱成分,还具有杀菌防病的功效。(√) 9 【单选题】(1分) 仲春春季中期,为天气变化较大之时,气温骤冷骤热,变化较大,饮食应以清淡为主。(×) 10 【单选题】(1分) 在一年四季中,夏季是一年里阳气最盛的季节,气候炎热而生机旺盛,应多食冷食。(×) 11 【单选题】(1分) 秋季饮食调养的首务为滋阴润燥。其次,饮食当多温少寒,并可适时进补。还应遵循“少辛增酸忌苦燥”的原则。(√) 12 【单选题】(1分) 冬天的日常膳食,可尽量多食些“肥甘厚味”的食品。(×)

脉学总结

脉学总结 一、浮脉:脉居浮位,轻取即得,重按稍减,但不空虚。 〔主病诗〕 浮脉为阳表病居,迟风数热紧寒拘。 浮而有力多风热,无力而浮是血虚。 寸浮头痛眩生风,或有风痰聚在胸。 关上土衰兼木旺,尺中溲便不流通。 浮脉主表,有力表实,无力表虚,浮迟中风,浮数风热,浮紧风寒,浮缓风湿,浮虚伤暑,浮芤失血,浮洪虚热, 浮散劳极。 二、沉脉:脉位在下,重按始得,轻取不应。 〔主病诗〕 沉潜水蓄阴经病,数热迟寒滑有痰。 无力而沉虚与气,沉而有力积并寒。 寸沉痰郁水停胸,关主中寒痛不通。 尺部浊遗并泄痢,肾虚腰及下元痌。 沉脉主里,有力里实,无力里虚。沉则为气,又主水蓄,沉迟痼冷,沉数内热,沉滑痰食,沉涩气郁,沉弱寒热,沉缓寒湿,沉紧冷痛。 三、迟脉:一息三至,来去轻慢。 〔主病诗〕 迟司脏病或多痰,沉痼癥瘕仔细看。 有力而迟为冷痛,迟而无力定虚寒。 寸迟必是上焦寒,关主中寒痛不堪。 尺是肾虚腰脚重,溲便不禁疝牵丸。 迟脉主脏,有力冷痛,无力虚寒。浮迟表寒,沉迟里寒。 四、数脉:一息六至,来去较慢。 〔主病诗〕 数脉为阳热可知,只将君相火来医。 实宜凉泻虚温补,肺病秋深却畏之。 寸数咽喉口舌疮,吐红咳嗽肺生疡。 当关胃火并肝火,尺属滋阴降火汤。 数脉主腑,有力实火,无力虚火。浮数表热,沉数里热,气口数实肺痈,数虚肺痿。 五、虚脉:浮大迟软,按之空虚。 〔主病诗〕 脉虚身热为伤暑,自汗怔忡惊悸多。 发热阴虚须早治,养营益气莫蹉跎。 血不荣心寸口虚,关中腹胀食难舒。 骨蒸痿痹伤精血,却在神门两部居。 六、实脉:坚实有力,举按皆得。 〔主病诗〕 实脉为阳火郁成,发狂谵语吐频频。

或为阳毒或伤食,大便不通或气疼。 寸实应知面热风,咽疼舌强气填胸。 当关脾热中宫满,尺实腰肠痛不通。 七、大脉:形大势强,应指满溢。 〔主病诗〕 大脉有力主邪盛,阳热有余病下利, 阴气不足阳有余,虚劳脉大必无力。 八、小脉:形小如线,应指显然。(又名细脉) 〔主病诗〕 细脉萦萦血气衰,诸虚劳损七情乖。 若非湿气侵腰肾,即是伤精汗泄来。 寸细应知呕吐频,入关腹胀胃虚形。 尺逢定是丹田冷,泄痢遗精号脱阴。 《脉经》曰∶细为血少气衰。有此证则顺,否则逆。故吐衄得沉细者生。忧劳过度者,脉亦细。 九、长脉:首尾端直,超过三部,如循长竿。 〔主病诗〕 长脉迢迢大小匀,反常为病似牵绳。 若非阳毒癫痫病,即是阳明热势深。(长主有余之病) 十、短脉:形状短缩,不能满部。 〔主病诗〕 短脉惟于尺寸寻,短而滑数酒伤神。 浮为血涩沉为痞,寸主头疼尺腹疼。 (《经》曰∶短则气病,短主不及之病) 十一、滑脉:往来流利,入盘走珠,举按皆得,应指圆滑。 〔主病诗〕 滑脉为阳元气衰,痰生百病食生灾。 上为吐逆下蓄血,女脉调时定有胎。 寸滑膈痰生呕吐,吞酸舌强或咳嗽。 当关宿食肝脾热,渴痢颓淋看尺部。 滑主痰饮,浮滑风痰,沉滑食痰,滑数痰火,滑短宿食。 十二、涩脉:往来艰涩,如雨沾沙,细迟而短,指下迟钝。 〔主病诗〕 涩缘血少或伤精,反胃亡阳汗雨淋。 寒湿入营为血痹,女人非孕即无经。 寸涩心虚痛对胸,胃虚胁胀察关中。 尺为精血俱伤候,肠结溲淋或下红。 涩主血少精伤之病,女人有孕为胎病,无孕为败血。 十三、弦脉:端直以长,如按琴弦,挺然带急。 〔主病诗〕 弦应东方肝胆经,饮痰寒热疟缠身。 浮沉迟数须分别,大小单双有重轻。 寸弦头痛膈多痰,寒热癥瘕察左关。 关右胃寒心腹痛,尺中阴疝脚拘挛。

中医食疗选修心得

一、谈谈你为什么选择《中医食疗学》这门课程?通过学习有哪些收获?并提出你对本门课程教学的意见或建议。 (1)“民以食为天。”自古以来我国人民就由此受到启发。爷爷也从小就告诉我越是不好吃的东西越是健康,而我从小就挑食,家里做的菜只拣自己爱吃的。越是长大,就懂得长辈的话有道理。每天吃了什么,能明显地感觉到自己身体的变化。如果我们生病了,长期使用药物治病往往会产生各种副作用和依赖性,而食疗相对安全有效,毒副作用小。而且食疗使用的都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食物,价格低廉,这是昂贵的医药费所无法比拟的;食物为药还具有无痛苦的优点,让我们在享受美食的过程中祛除病痛,避免了打针、吃药,甚至手术之苦。所谓食中有医,医中有食,幸福可以吃出来,健康可以吃出来,美丽可以吃出来。以前的人通过食疗调理身体,现今的人通过食疗减肥、护肤、护发。而体形偏胖的我就更迫切希望能通过健康的方法来减肥。中医食疗学也能够帮我树立正确的饮食观念,了解自身体质类型,根据自己的类型去安排每天的饮食,增强自身免疫力。 (2)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我学到了很多常识性的东西,更深刻地明白了中医食疗的优点,知道了如何通过个人体质的表现来判断体质类型。也记下了很多老师PPT上的食疗方子。不仅可以自己做了吃出健康,还能帮家里人改善身体条件。实在是再好不过的事了。我所知道的只是冰山一角,我有很迫切的愿望,去更多地掌握这一方面的知识,把它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虽然我不是医学专业的学生,不懂医学,可是懂一点食疗后,也会多注意在饮食方面调理调理。 (3)可以创设学生展示自我的机会,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机会是学习积极性的重要源泉,自我成就和自我实现的需求是最高的精神需求,其中自我表现欲是自我需求的重要内容。大学生的表现欲是非常强烈的,可惜传统的课堂结构没有为我们提供自我表现的平台。老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去查找健康的食疗方案,讲解后,老师再指出其中的不足或是错误。这能让学生对自己查找到的资料和老师改正过的方案更加深刻。 二、根据自己的体质,制定一个适宜的食疗方案。 A.个人体质表现:我体形偏胖,脸上皮肤比较油腻,毛孔粗大,有时候会长痘痘。容易疲乏,精神不振,运动一下就容易出汗,平常穿着不注意就容易感冒流鼻涕,一旦感冒就拖拖拉拉难以痊愈。平常吃东西偏好辣的,控制不住,容易口腔溃疡。喜欢暴饮暴食,肚子会特别胀,早晨起床经常会拉肚子。 B.体质类型:胃热湿阻型 C.食疗原则:清热祛湿 D.食疗方案: 1.茯苓饼:茯苓200克,面粉100克。将茯苓研成粉末,与面粉和水混合后做成饼,烙熟即成。经常食用,具有健脾化湿,养胃、适宜长期服用。 2.赤小豆粥:赤小豆30克,粳米50克。将赤小豆、粳米洗净、入锅,加清水煮至米烂成粥。每日2次,作早晚餐食用,久服可利水湿,健脾、减重。 3.海藻薏苡仁粥:海藻、昆布、甜杏仁各9克,薏苡仁30克。将海藻、昆布、甜杏仁加水适量煎煮,弃渣取汁液,再与薏苡仁煮粥食用,每日1次,3周为1个疗程。功效活血化瘀,消炎软坚,适用于痤疮。 4.枇杷叶膏:将鲜枇杷叶(洗净去毛)1000克,加水8000毫升,煎煮3小时后过滤去渣,再浓缩成膏,兑入蜂蜜适量混匀,贮存备用。每次吃10克~15克,每日2次。功效清解肺热,化痰止咳。适用于痤疮、酒糟鼻等。服药期间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及酒类。

智慧树中医食疗学单元测试答案课件.doc知识讲解

智慧树中医食疗学单元测试答案课件.d o c

第一章单元测试 1 【单选题】(1 分) 名医孙思邈在《伤寒论·辨厥阴症脉症并治》中说:“食以索饼,不发热者,知胃气尚在,必愈”。(×) 2 【单选题】(1 分) 食疗基于营养,成分容易被有机化,易于吸收,而药疗却有着复杂的药理过程,不易在机体 同化。(√) 3 【单选题】(1 分) 属阳的食物最大的特点是性温性热,味辛气重,药性向下,它们的主要功能是让身体内的阳气下降,所以,当人体内的阴气太盛,内寒太大之时,就可以用它来提升阳气,温经散寒。 (×) 4 【单选题】(1 分) 在《后汉书》的成书时代就有了药膳这一中医特有的剂型应用。(×) 5 【单选题】(1 分) 孙思邈在《千金方》中并设“食治”专篇,指出:“食能排邪而安脏腑,悦神爽志以资血气。若能用食平疴、释情遣疾者,可谓良工”,特别强调饮食的作用,说明饮食与心理调节的相 关性。(√) 第二章单元测试 1 【单选题】(1 分 ) 苹果、菠萝、葡萄等为主要原料制成的果汁性味比较平和;而蔬菜汁中常见的胡萝卜汁性味是不平和的。(×) 2 【单选题】(1 分 ) 《千金食治》记载芹菜,味苦、酸、冷涩,无毒。益筋力,去伏热。(√) 3 【单选题】(1 分 ) 韭菜口感辛辣、微酸,性味属辛辣。(×)

4 【单选题】(1 分 ) 五菜指的是韭、薤、葵、葱、藿。(√) 5 【单选题】(1 分 ) 五味之枣果肉味甘酸、性温,归肺、大肠经; 具有润肺、止咳定喘、生津止渴的功效; 可用于胃阴不足、口渴咽干等症。(×) 6 【单选题】(1 分 ) 五畜之羊肉羊肉性温热,益气补虚,适合虚寒体质的。身体瘦弱、怕冷、吃凉东西后容易胃 痛腹泻的人最适合吃羊肉。(√) 7 【单选题】(1 分 ) “不时,不食”,就是说不是这个季节的食物不要去食用,所以我们在选用食材的时候应根 据时节。(√) 8 【单选题】(1 分 ) 在早春时节,适当吃些葱、生姜、蒜、韭菜、芥菜,不仅能消散阴寒,助春阳升发,而且其 中所含的碱成分,还具有杀菌防病的功效。(√) 9 【单选题】(1 分 ) 仲春春季中期,为天气变化较大之时,气温骤冷骤热,变化较大,饮食应以清淡为主。(×) 10 【单选题】(1 分 ) 在一年四季中,夏季是一年里阳气最盛的季节,气候炎热而生机旺盛,应多食冷食。(×) 11 【单选题】(1 分 ) 秋季饮食调养的首务为滋阴润燥。其次,饮食当多温少寒,并可适时进补。还应遵循“少辛 增酸忌苦燥”的原则。(√) 12 【单选题】(1 分 ) 冬天的日常膳食,可尽量多食些“肥甘厚味”的食品。(×)

中医脉学之芤脉详解

中医脉学之芤脉详解 芤(kōu)脉,浮大而软,按之中央空,两边实,即宽大而中 间有空虚感得脉搏。中医学脉象之一。重按时中间无而两边有得脉搏,好似手指按葱管得感觉。说明芤脉脉位偏浮、形大、势软而中空,就是脉管内血量减少,充盈度不足,紧张度低下得一种状态。 多因血崩、呕血、外伤性大出血等突然出血过多之时,血量骤然减少,无以充脉,或因剧烈吐泻津液大伤,血液不得充养,阴 血不能维系阳气,阳气浮散所致。若失血、伤液之后,血管自敛,或经输血、补液等而阴液得到补充,则往往不再现芤脉、【单脉】 《脉经》:“寸口脉芤,吐血,徽芤者衄血,空虚去血故也、关脉芤,大便去血数斗者,以膈俞伤故也。尺脉芤,下焦虚,小便去血。” 《脉诀》:“芤主淋沥,气人小肠。寸芤积血在胸中,关内逢芤肠里癜,尺郁见之虚在肾,小便遗沥血凝脓。” 《千金方》:“寸口脉芤,吐血,微芤者衄血,空虚去血故也。关上脉芤,大便去血、尺脉芤,下焦虚,小便去血。阳芤吐血,阴芤下血、" 《活人书》:“芤主失血,寸口芤主吐血,微芤者衄,关上芤,大便血,尺中芤,小便血。" 《四言举要》:“诸病失血,脉必见芤、”

《三因方》:“寸芤为吐血,微芤为衄血,关芤为便血、为肠痈,尺芤为下焦虚,小便血出。” 《诊家枢要》:“芤为失血之候,大抵气有余,血不足;血不能统气,故虚而大若芤之状也。左寸芤主心血妄行,为吐、为衄;关芤主胁间血气痛,或腹中瘀血,亦为吐血目暗,尺芤小便血,妇 人月事为病;右寸芤,胸中积血,为衄、为呕;关痛肠痈瘀血,及呕血不食;尺芤大便血。” 《外科精义》:“芤主血虚,或为失血,疮肿之病,诊得芤脉,脓溃后易治,以其脉病相应也。" 《濒湖脉学》:“寸芤积血在于胸,关内逢芤肠胃痈,尺部见之多下血,赤淋红病漏崩中、” 《诊家正眼》:“芤脉中空,故主失血、左寸呈芤,心主丧血;右寸呈芤,相傅阴亡;芤人左关,肝血不藏;芤现右关,脾血不摄;左尺如芤,便红为咎;右尺如芤,火炎精漏。” 《医学入门》:“芤主血瘀不流通,热人小肠淋沥脓,崩漏衄吐随所主。” 《古今医统》:“芤为失血之候,审位高低而出,在上吐衄痰红,在下崩漏下血。" 《景岳全书》:“芤脉为孤阳亡阴之候,为失血脱血、为气无所归、为阳无所附、为阴虚发热,为头晕目眩、为惊悸怔忡、为喘息盗汗、芤虽阳脉,而阳实无根,总属大虚之候。” 《脉确》:“轻手取之浮大软,重按中空边实芤。寸关吐衄肠

中医内科学方药总结

一、感冒 1. 风寒感冒:辛温解表-荆防达表汤或荆防败毒散 2. 风热感冒:辛凉解表-银翘散或葱豉汤加味加减 3. 暑湿感冒:清暑祛湿解表-新加香薷饮 4. 体虚感冒 1)气虚感冒:益气解表-参苏饮加减(玉屏风散) 2)阴虚感冒:滋阴解表-加减葳蕤汤化裁 二、咳嗽 1. 外感咳嗽 1)风寒袭肺:疏风散寒、宣肺止咳-三拗汤合止嗽散加减 2)风热犯肺:疏风清热、宣肺化痰-桑菊饮加减 3)风燥伤肺:疏风清肺、润肺止咳-桑杏汤加减(凉燥——杏苏散)2. 内伤咳嗽 1)痰湿蕴肺:燥湿化痰,理气止咳-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加减 2)痰热郁肺:清热化痰,肃肺止咳-清金化痰汤加减 3)肝火犯肺:清肺泻肝、化痰止咳-加减泻白散合黛蛤散 4)肺阴亏耗:养阴清热,润肺止咳-沙参麦冬汤加减 三、哮证 1. 发作期 1)寒哮:温肺散寒、化痰平喘-射干麻黄汤 表寒里饮证——小青龙汤; 病久,阴盛阳虚——苏子降气汤

2)热哮:清热宣肺、化痰定喘-定喘汤或越婢加半夏汤(麦冬汤,三子养亲汤) 3)寒包热哮:解表散寒,清化痰热—小青龙加石膏汤或厚朴麻黄汤4)风痰哮:化浊除痰,降气平喘—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 5)虚哮:补肺纳肾,降气化痰—平喘固本汤 喘脱危证:补肺纳肾,扶正固托—回阳救急汤合生脉饮 2. 缓解期 1)肺脾气虚:健脾益气,补土生金-六君子汤 2)肺肾虚证:补肺益肾-生脉地黄汤合金水六君煎 四、喘证 1.实喘 1)风寒闭肺:宣肺散寒-麻黄汤合华盖散 得汗而喘不平——桂枝加厚朴杏子汤 2)表寒里热:宣肺泄热-麻杏石甘汤 3)痰热遏肺:清泄痰热-桑白皮汤 4)痰浊阻肺:化痰降逆-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 5) 肺气郁痹:开郁降气平喘—五磨饮子 2.虚喘 1)肺气虚:补肺益气养阴-补肺汤合生脉散 2)肾气虚:补肾纳气—金匮肾气丸、参蛤散 肾阳虚-真武汤 肾阴虚-七味都气丸合生脉散

中医把脉口诀表

中医把脉口诀表 分类:字号:大中小订阅 气口九道脉(中医理论) 手检图曰:肺为五脏华盖,上以应天,解理万物,主行精气,法五行,应四时,知五味。气口之中,阴阳交会,中有五部,前后左右,各有所主,上下中央,分为九道,诊之则知病邪所在也。 李濒湖曰:气口一脉,分为九道,总统十二经,并奇经八脉,各出诊法,乃歧伯秘授黄帝之诀也。扁鹊推之,独取寸口以决死生。盖气口为百脉流注,朝会之始,故也。三部虽传,而九道沦隐,故奇经之脉,世无人知,今撰为图,并附其说于后,于后,以泻千古之秘藏云。 附图: 歧伯曰:前部如外者,足太阳膀胱也。动苦目眩头项腰背强痛,男子阴下湿痒,女子少腹痛引命门,阴中痛子脏闭,月水不利。浮为风,涩为寒,滑为劳热,紧为宿食。 中部如外者,足阳明胃也。动苦头痛面赤。滑,为饮;浮,为大便不利;涩,为嗜卧肠鸣不能食。足胫痹。后

部如外者,足少阳胆也。动苦腰背胻股肢节筋痛,浮为气。涩为风,急为转筋为劳。 前部如内者,足厥阴肝也。动苦少腹痛引腰,大便不利,男子茎中痛,小便难,疝气,两丸上入,女子月水不利,阴中寒,子户闭,少腹急。 中部如内者,足太阴脾也。动苦腹满胃中痛,上管有寒食不下,腰上状如居水中。沉涩,为身重足胫寒痛,烦满不能卧,时咳唾有血,泄利食不化。 后部如内者,足少阴肾也。动苦少腹痛,与心相引背痛,小便淋,女人月水来上抢心胸,胁满,股里拘急。 前部中央直者,手少阴心、手太阳小肠也。动苦心下坚痛,腹胁急。实急者为感忤,虚者为下利肠鸣。女子阴中痒痛,滑为有娠。 中部中央直中者,手厥阴心主也。动苦心痛,面赤多喜怒,食苦咽。微浮苦悲伤恍惚,涩为心下寒,沉为恐怖,如人将捕之状,时寒热,有血气。 后部中央直者,手太阳肺、手阳明大肠也。动苦咳逆,气不得息。浮为风,沉为热,紧为胸中积热,涩为时咳血。

中医食疗学期末

中医食疗学 所有甜味的糖类都有一定的解毒作用,而白糖由于糖分的含量非常高,效果比较快。答:对 关于鲤鱼煮枣汤不正确的是答:降压消脂 中医食疗可以:答:以上均是 食疗面点主要可以分为八大类别。答:对 调气血是中医食疗唯一的实现途径,气血是中医上讲的人生命的物质基础。而气血的来源主要就是饮食。答:错 阴阳失调是肿瘤发生、发展变化的基本病机。答:正确 黑木耳味甘,补中益气,养血安神。答:错 中医食疗的实现无关的是答:治疾病 药酒是一种加入中药的酒,具有保健作用,可过量使用。答:错 《金匮要略·禽兽鱼虫禁忌并治》指出:"秽饭、馁肉、臭鱼,食之皆伤人,......六畜自死,皆疫死,则有毒,不可食之。"说明病从口入不是空穴来分。答:对 中医的饮食病主要有饥饱失常,饮食不洁和五味偏嗜。答:正确 黄芪的药用历史迄今已有2000多年,始见于汉墓马王堆出土的帛书答:《五十二病方》 对人体能起到抑制、减弱作用,如酸味的收敛,苦味的泄火,以及咸味的泻下软坚,性属寒凉的一类阴性食物,如梅子、石榴、苦瓜、茶叶、海带、海蜇等,这类食物体现出来的特性就是沉降。答:阴性食物沉降 关于五红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答:原料有红枣、红豆、红皮花生、红糖和枸杞 气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答:基本 下列不属于食疗药膳制作的原则的是答:种类相近 脾胃为饮食之本。答:对 中国冷饮的起源答:商代 食物的升浮沉降性能概念与食物的气味有密切关系。答:正确

属阳的食物最大的特点是性温性热,味辛气重,药性向下,它们的主要功能是让身体内的阳气下降,所以,当人体内的阴气太盛,内寒太大之时,就可以用它来提升阳气,温经散寒。答:错误 内虚是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主要矛盾。因虚而导致肿瘤,因肿瘤而致虚,虚中夹实,以虚为本。答:内虚 医生又称医工,将其分为3种,即食医、疾医、疡医。答:错 中医食疗学是在中医药论指导下,研究食物的性能、配伍、制作和服法,以及在人体保健中的作用及其应用的规律的一门学科。答:错 正气是泛指人体一切:答:正确机能活动和抗病康复能力 狭义面点不包括答:小吃 如唐代孙思邈的《千金要方》中,有不少醒酒、解酒方。答:对 不属于阴的范畴答:功能的 韭菜口感辛辣、微酸,性味属辛辣。答:错误 中医说羊肉性温热,益气补虚,适合虚寒体质。答:正确 性味平和的饮料在引用时没有太多的禁忌。答:正确 药膳的最早记载是在答《后汉书列女传》 下列不是糖尿病忌口食物的是答:油腻食物 五畜就是常见的家畜类,也就是肉类食用食材,现在结合营养学观点,还包括海产品。答:对 关于赤小豆粥说法不正确的是答:食用加大量红糖 辛味食物具有发散、行气或润养等作用,多用于表证、气滞血瘀、食欲不振、痰湿内停。答:正确 滋补类药物及质地坚硬厚实的药物,前煮时间不宜过长。答:错误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体现了孔子的食疗养生思想。答:对 中医食疗学包含:答:食物营养、食疗和药膳

濒湖脉学 原文和白话文

濒湖脉学 简介 脉学在中医学中是极受重视的。自晋代王叔和着《脉经》后,五代高阳生着成《脉诀》,以其通俗易懂、便于记诵而广为传播,但因其中谬误也不少。李时珍继承了正统的脉学,博采历代各家之长,对经义大加发挥,如他指出,切脉独取寸口,是以此候五脏之气,而不是切按五脏六腑经脉之体,阐发透辟。他在《脉经》24脉的基础上,又增述了3种脉,使中医脉象增至27种,即浮、沉、迟、数、滑、涩、虚、实、长、短、洪、微、紧、缓、芤、弦、革、牢、濡、弱、散、细、伏、动、促、结、代。他用朗朗上口、易于记诵的七言诗句写成“体状诗”,对每一种脉象做了形象的描述,如说浮脉“浮脉唯从肉上行,如循榆荚似毛轻,三秋得命知无恙,久病逢之却可惊”,短短四句把浮脉的脉位、脉象、临床意义表述得很清晰。他还用“相类诗”、“主病诗”,把同一类的各种脉加以归纳,对其在诊断病证方面的意图加以阐发。这就是《濒湖脉学》的全部内容,虽然篇幅不多,但在中医脉学发展史上却有重要地位,已经成为学习脉学的必读着作。 史料记载 《濒湖脉学》是李时珍撷取《内经》、《脉经》等诸书精华,结合自己的经验撰着而成。总为一卷,内容分两部分,一是阐述了27种脉象的脉形特点,辨别方法及主治病证,二是引录了其你李言闻阐述脉学理论的《四言举要》。 《濒湖脉学》 有序云: 宋有俗子,杜撰脉诀,鄙陋讹谬,医学习诵,以为权舆,逮臻颁白,脉理竟昧。戴同父常刊其误,先考月池翁着《四诊发明》八卷,皆精诣奥室,浅学未能窥造珍,因撮粹撷华僭撰此书,以便习读,为脉指南。世之医病两家,咸以脉为首务。不知脉乃四诊之末,谓之巧者尔。上士欲会其全,非备四诊不可。 明嘉靖甲子上元日,谨书于濒湖薖所。 《濒湖脉学》、《奇经八脉考》、《脉学考证》,以上三书是明代李时珍所撰,都是有关「脉学」的论着,所以合订在一起,以便阅读。 《濒湖脉学》是作者研究「脉学」的心得。他根据各家论脉的精华,列举了二十七种脉象。先以简明的字句,再以适当的比喻来叙述各种不同的脉象,以帮助读者理解。其中同类异脉的鉴别点和各种象的相应病证,都编成歌腑,以帮助读者诵记。最后所附删补宋、崔嘉彦所着的「四言举要」,也是以易诵、易记的词法,全面地叙述有关「脉学」的各种问题,所以本书是初学「脉学」的良好读物。

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讲解学习

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

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 充 成书于2400多年前的中医典籍《黄帝内经·素问》已有“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及“谷肉果菜,食养尽之,无使过之,伤其正也”的记载。上述平衡饮食的内容古而不老,很有科学道理。“五谷为养”是指黍、秫、菽、麦,稻等谷物和豆类作为养育人体之主食。黍、秫、麦、稻富含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菽则富含蛋白质和脂肪等。谷物和豆类同食,可以大大提高营养价值。我国人民的饮食习惯是以碳水化合物作为热能的主要来源,而人类的生长发育的自身修补则主要依靠蛋白质。故五谷为养是符合现代营养学观点的。 “五果为助”系指枣、李、杏、栗、桃等水果、坚果,有助养身和健身之功。水果富含维生素、纤维素、糖类和有机酸等物质,可以生食,且能避免因烧煮破坏其营养成分。有些水果若饭后食用,还能帮助消化。故五果是平衡饮食中不可缺少的辅助食品。 “五畜为益”指牛、犬、羊、猪、鸡等禽畜肉食,对人体有补益作用,能增补五谷主食营养之不足,是平衡饮食食谱的主要辅食。动物性食物多为高蛋白、高脂肪、高热量,而且含有人体必需的氨基酸,是人体正常生理代谢及增强机体免疫力的重要营养物质。 “五菜为充”则指葵、韭、薤、藿、葱等蔬菜。各种蔬菜均含有多种微量元素、维生素、纤维素等营养物质,有增食欲、充饥腹、助消化、补营养、防便秘、降血脂、降血糖、防肠癌等作用,故对人体的健康十分有益。 至于食物的气味,中医认为食物有“四气”、“五味”,即寒、热、温、凉和辛、甘、酸、苦、咸。前者依据食物被人吃后引起的反应而定;后者主要是根据食物本来滋味而划分的。讲究食物的气味(性味)和功能,又是中医饮食疗法的基础。熟练地驾驭饮食疗法,因时、因地、因人制宜地进食某些食物,既能祛病,又能健身、长寿。正如唐代名医孙思邈在《干金方》中所说:“凡欲治疗,施以食疗,食疗不愈,后乃用药尔。” 寒性、凉性食物一般具有清热泻火、解毒养阴之功,适于体质偏热者或暑天食用,如粳米、小米、绿豆、赤小豆、豆腐、豆浆、西瓜、梨、柑、柿、甘蔗、鸭肉、兔肉、猪肉、蟹、甲鱼、田鸡、蜂蜜、竹笋、苦瓜、黄瓜、白菜、蕹菜、萝卜、蕃

中医内科学治法方药总结(打印版)

一、感冒 1. 风寒束表证:辛温解表荆防达表汤或荆防败毒散 2. 风热犯表证:辛凉解表银翘散或葱豉桔梗汤 3. 暑湿伤表证:清暑祛湿解表新加香薷饮 4. 气虚感冒:益气解表参苏饮 5. 阴虚感冒:滋阴解表加减葳蕤汤 二、咳嗽 A 外感咳嗽 1. 风寒袭肺:疏风散寒、宣肺止咳三拗汤、止咳散 2. 风热犯肺:疏风清热、宣肺止咳桑菊饮 3. 风燥伤肺:疏风清肺、润燥止咳桑杏汤 B 内伤咳嗽 1. 痰湿蕴肺:燥湿化痰,理气止咳二陈平胃散、三子养亲汤 2. 痰热郁肺:清热肃肺,豁痰止咳清金化痰汤 3. 肝火犯肺:清肺泻肝、顺气降火黛蛤散合泻白散 4. 肺阴亏耗:滋阴润肺、止咳化痰沙参麦冬汤 二、肺痨 1肺阴亏损:滋阴润肺月华丸 2虚火灼肺:滋阴降火百合固金丸合秦艽鳖甲散 3气阴耗伤:益气养阴保真汤合参苓白术散 4阴阳两虚:滋阴补阳补天大造丸 四、噎膈 1痰气交阻:开郁化痰,润燥降气启膈散 2瘀血内结:滋阴养血、破血行瘀通幽汤 3津亏热结:滋阴养血,润燥生津沙参麦冬汤 4气虚阳微:温补脾肾补气运脾汤 五、呃逆 A 实证 1胃中寒冷:温中散寒,降逆平呃丁香散 2胃火上逆:清胃泻热,降逆平呃竹叶石膏汤 3气机郁滞:顺气解郁,和胃降逆五磨饮子 B 虚证 1脾胃阳虚:温补脾胃,降逆止呃理中丸 2胃阴不足:养胃生津,降逆止呃益胃汤合橘皮竹茹汤 五、哮证 A. 发作期 1冷哮:宣肺散寒、化痰平喘射干麻黄汤或小青龙汤 2热哮:清热宣肺、化痰定喘定喘汤或越婢加半夏汤 3寒包热哮:解表散寒,清化痰热小青龙加石膏汤或厚朴麻黄汤 4风痰哮证:祛风涤痰,降气平喘三子养亲汤 5虚哮:补肺纳肾,降气化痰平喘固本汤 附:喘脱危证补肺纳肾,扶正固脱回阳急救汤合生脉饮 B.缓解期 1肺脾气虚:健脾益气,补土生金六君子汤 2肺肾两虚:补益肺肾生脉地黄汤合金水六君煎 六、喘证 A.实喘 1 风寒壅肺:宣肺散寒麻黄汤合华盖散 2 表寒肺热:解表清里,化痰平喘麻杏石甘汤加减 3 痰热郁肺:清热化痰,宣肺平喘桑白皮汤 4 痰浊阻肺:祛痰降逆,宣肺平喘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 5 肺气郁痹:开郁降气平喘五磨饮子 B.虚喘 1 肺气虚耗:补肺益气养阴生脉散合补肺汤 2 肾虚不纳:补肾纳气金匮肾气丸合参蛤散 3正虚喘脱:扶阳固脱,镇摄肾气参附汤送服黑锡丹合蛤蚧粉 七、痰饮 A、痰饮 1脾阳虚弱:温脾化饮苓桂术甘汤合小半夏加茯苓汤 2饮留胃肠:攻下逐饮甘遂半夏汤或已椒苈黄丸 B、悬饮 1邪犯胸肺:和解宣利柴枳半夏汤 2 饮停胸胁:逐水祛饮椒目瓜蒌汤合十枣汤或控涎丹 3 络气不和:理气和络香附旋覆花汤 4 阴虚内热:滋阴清热沙参麦冬汤合泻白散 C、溢饮表寒里饮: 发表化饮小青龙汤 D、支饮 1 寒饮伏肺:温肺化饮小青龙汤 2 脾肾阳虚:温补脾肾,以化水饮金匮肾气丸合苓桂术甘汤 八、血证 A 鼻衄 1热邪犯肺:清泄肺热,凉血止血桑菊饮 2 胃热炽盛:清胃泻火,凉血止血玉女煎 3 肝火上炎:清肝泻火,凉血止血龙胆泻肝汤 4 气血亏虚:补气摄血归脾汤 B 齿衄 1胃火炽盛:清胃泻火,凉血止血加味清胃散合泻心汤 2 阴虚火旺:滋阴降火,凉血止血六味地黄丸合茜根散 C 咳血 1燥热伤肺:清热润肺、宁络止血桑杏汤 2 肝火犯肺:清肝泻火、凉血止血泻白散合黛蛤散 3 阴虚肺热:滋阴润肺、宁络止血百合固金丸 D 吐血 1胃热壅盛:清胃泻火、化瘀止血泻心汤合十灰散 2 肝火犯胃:泻肝清胃、凉血止血龙胆泻肝汤 3 气虚血溢:健脾、益气、摄血归脾汤 E 便血 1肠道湿热:清化湿热,凉血止血地榆散或槐角丸 2 气虚不摄:益气摄血归脾汤 3 脾胃虚寒:健脾温中,养血止血黄土汤 F 尿血 1下焦湿热:清热利湿,凉血止血小蓟饮子 2 肾虚火旺:滋阴降火、凉血止血知柏地黄丸 3 脾不统血:补中健脾,益气摄血归脾汤 4 肾气不固:补益肾气,固摄止血无比山药丸 G 紫斑 1血热妄行:清热解毒,凉血止血十灰散 2 阴虚火旺:滋阴降火,宁络止血茜根散 3 气不摄血:补气摄血归脾汤 九、心悸 1 心虚胆怯:镇惊定志、养心安神安神定志丸 2 心血不足:补血养心,益气安神归脾汤 3 阴虚火旺:滋阴清火、养心安神天王补心丹合朱砂安神丸 4 心阳不振:温补心阳,安神定悸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合参附汤

老中医:脉学诊断之脉诀总结

五脏平脉歌: 浮为心肺,沉为肾肝,脾胃中州,浮沉之间。心脉之浮,浮大而散;肺脉之浮,浮涩而短;肝脉之沉,沉而弦长;肾脉之沉,沉实而濡;脾胃属土,脉宜和缓,命为相火,左寸同断。春弦夏洪,秋毛冬石;四季和缓,是谓平脉。太过实强,病生于外,不及虚微,病生于内。春得秋脉,死在金日,五脏准此,推之不失。四时百病,胃气为本,脉贵有神,不可不审。 一、浮脉: 脉居浮位,轻取即得,重按稍减,但不空虚。

〔主病诗〕 浮脉为阳表病居,迟风数热紧寒拘。 浮而有力多风热,无力而浮是血虚。 寸浮头痛眩生风,或有风痰聚在胸。 关上土衰兼木旺,尺中溲便不流通。 浮脉主表,有力表实,无力表虚,浮迟中风,浮数风热,浮紧风寒,浮缓风湿,浮虚伤暑,浮芤失血,浮洪虚热, 浮散劳极。 二、沉脉: 脉位在下,重按始得,轻取不应。 〔主病诗〕 沉潜水蓄阴经病,数热迟寒滑有痰。

无力而沉虚与气,沉而有力积并寒。 寸沉痰郁水停胸,关主中寒痛不通。 尺部浊遗并泄痢,肾虚腰及下元痌。 沉脉主里,有力里实,无力里虚。沉则为气,又主水蓄,沉迟痼冷,沉数内热,沉滑痰食,沉涩气郁,沉弱寒热,沉缓寒湿,沉紧冷痛。 三、迟脉: 一息三至,来去轻慢。 〔主病诗〕 迟司脏病或多痰,沉痼癥瘕仔细看。 有力而迟为冷痛,迟而无力定虚寒。 寸迟必是上焦寒,关主中寒痛不堪。 尺是肾虚腰脚重,溲便不禁疝牵丸。 迟脉主脏,有力冷痛,无力虚寒。浮迟表寒,沉迟里寒。 四、数脉: 一息六至,来去较慢。 〔主病诗〕 数脉为阳热可知,只将君相火来医。

实宜凉泻虚温补,肺病秋深却畏之。 寸数咽喉口舌疮,吐红咳嗽肺生疡。 当关胃火并肝火,尺属滋阴降火汤。 数脉主腑,有力实火,无力虚火。浮数表热,沉数里热,气口数实肺痈,数虚肺痿。 五、虚脉: 浮大迟软,按之空虚。 〔主病诗〕 脉虚身热为伤暑,自汗怔忡惊悸多。 发热阴虚须早治,养营益气莫蹉跎。 血不荣心寸口虚,关中腹胀食难舒。 骨蒸痿痹伤精血,却在神门两部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