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微观脉学--------许跃远

中医微观脉学--------许跃远
中医微观脉学--------许跃远

中医微观脉学--------许跃远

作者:admin 添加时间:2010-08-14 16:04:20 浏览:129

许跃远:男、55岁,中医世家。先生早年学习与研究西医,曾任某医院科主任、院长等职。中年后发奋研究中医及脉诊,独辟蹊径,首创脉诊直接诊现代医学疾病特技,临床上触脉知病、非常神奇。

先生丰富与拓展了脉诊的应用范围,发现并确立了风脉、边脉、音脉、浊脉、潮脉、漾脉、脉晕脉等重要脉象。他的《中华脉神》专著受到海内外业内人士的广泛关注,学习与探讨脉诊的同仁也日见增多。脉诊三分钟后,芝麻大的结石都能准断,几毫米的息肉他能辨别,准确率可替代四诊,与现代医学的理、化仪器向媲美。

《大医脉神》是先生的开天目之作,书中先生将传统脉学相涵互动于现代医学科技,纳入时代医学的语境与视野而给以传统脉学新的诠释,并对脉学的研究有所创获。深学之则诊脉察病独具慧眼,疾病脏器全然显示在指下。

我的脉学探讨

我出生在中医世家,家中许多亲属都熟谙医药知识,我祖母的医术在当地颇有声望,她以百草治病,方圆百里无不知其名声。那时治病的方式多是医生被接到病人家中,与病人同吃同住,有时十余日病人才能康复。采药的场所多是田间地头,药的品种也单一,如薄荷、金银花、吴茱萸、槐花、芡实等等。对高热病儿知道用手托起患儿的头,了解是否颈软从而排除脑部感染。特别是她的脉诊,三部九候,断人生死,玄妙的记忆一直珍藏在心。我九岁即随祖母出诊寻药,在乡间的小道上,我与祖母同坐在独轮车上,我的身边还放上二块土坯配重,小车吱吱呀呀,鸟儿在树间叽叽喳喳,这应当是我童年最快乐的记忆了。

曾记得我8岁时右脚被母狗咬伤,当时农村贯用的方法是咀嚼清草外敷,第二天病灶处红肿不得下床,伯父用珍珠冰硼散调敷,金银花清热,不几天渐愈。对腹泻我家的药方很灵:白扁豆花三两、水井边清苔三两、白头翁三两、罂粟壳1枚,每服必愈。1962年我舅舅高热不退,我父亲用鸡蛋清拌青蒿推腹一次热退……。

高中毕业后我的工作是煤矿工人,五年的地下550米生死炼狱我当上了采煤师傅,三次重大事故中我侥幸逃生。1977年高考来的突然没有准备,78年考入本局创办的淮矿医科大学,学制四年,带薪全脱产,教授均从蚌埠医学院及安徽医学院请来。这种学校对我特别实惠,一是解决了我的生活费用,二是学习特别紧张,几乎书不离眼。学生们那种迸发的学习热诚是语言难以描述的。没想到人体如此奥秘,西医对生理、生化、解剖、生物学的研究如此深刻,这些知识都是我耳闻目然中所没有的。

35岁时我已经是某医院的科室主任与院长,远近虽然有点名声但诊断疾病仅是以望、问二诊为主要方式,见不明了的疾病随机行理、化检查,对病情没有更深刻的认识。把脉知病,余心中了了,六部茫然,自知浮浅,以问代指。

1988年我带医疗队在淮北下乡支农,有一位40多岁面黄肌瘦妇女来诊,丈夫是结核病,她已经是5个孩子的母亲。她说:“我小肚子慢慢在长大,有半年时间没有月经,近几天出现呕吐,小便憋不住”。并说:“先生给我号个脉,不要又怀孕了”。脉诊结果是:尺脉细无力,左尺脉涩。印象不得诊断,请她到市医院进一步检查,检查结果是“子宫癌”。后死于术后化疗并发症。

中医与西医对疾病的认识方式不尽相同,西医是透过症状来看疾病的内在,最终寻找到疾病的源头-脏器疾病,而中医是把疾病用症状来化裁并忽略对疾

病器官的寻找。传统脉诊以脉辨证,在整观人体时显示出卓越的临床辨证价值,但以脉诊病,特别是以脉诊现代医学所言的疾病几乎是模糊与混沌。中医要突破这种局面,发挥脉诊知病的特色必须研究每种西医疾病的脉象,这是因为中医每日接诊的病人中绝大部分是西医确诊病例,事实上每种西医疾病都有自己特有的脉象。脉学家金伟说:“一病一脉”,这话非常有道理。

有一天,一位肩周炎患者来诊,他的寸口脉有特点:在患侧寸脉的外侧有一道小弦边。至此后每位肩周炎患者都有这种脉感。再研究还发现:颈椎病在两侧寸脉的外侧也有这种小弦边,一侧颈椎有骨质增生则同侧小弦边上有坚硬的小结节样脉气。这些感觉在前人的脉书中记载不多。

一位胆囊炎来诊,右寸脉外侧也有一道小弦边,与右肩周炎的脉感没有区别,但仔细研究胆囊炎脉象还会发现在右关出现一团囊状脉气。原来胆囊炎的不适感通过右肩区传导,形成与右肩周炎相同的脉感,这有西医解剖学原理的理论支持。沿着这种思维我连续对胰腺炎、胃炎、肠炎、等内脏疾病脉象进行了深刻的研究与探讨,逐渐认识到:内脏疾病时,疾病信息会以脉气团的形式出现在脉流中,内脏疾病见重并反射到体表则脉象会出现脉气团加边脉的形式,同时通过边脉与脉气团的结合反求内脏疾病的严重程度有触脉知病的效果。

一天,一位高个、大腹、色暗的男病人来诊。脉诊时发现:双关脉气团如大豆般坚硬,印象中是肝硬化伴腹水,劝他到省医院进一步确诊。一月后他又因长期低热来诊。脉诊发现:1、右关脉气团仍如大豆,左关外侧缘出现一凹坑,2、脉虚滑数,3、浮位上有小线边。我的诊断是:1、肝硬化门脉高压行脾切除术后因此左关外侧缘出现一凹坑,2、术后虚热因此脉虚滑数。3、手术疤痕因此关脉浮位上有小线边。病人非常惊讶并说:“我开刀你都知道”?后以石膏50 玄

参15 怀山药20 鸡内金15 女贞子30 五剂病愈。此时我已经发现:人的脉象是人身体的浓缩体,是人的缩影,脉道是人体各脏器脉气的堆磊。脉体与人要吻合,人高脉长、人矮脉短,人的腹大则脉管的中间(关脉)变粗,心与脑供血不足则脉道的手端沉细,脏器肿大脉道的对应部位隆鼓,脏器萎缩或手术摘除则脉道对应部位凹陷等等。所谓候脉事实上就是摸寸口脉的独一,同时脉象图的轮廓在我脑中形成。这也得益于我是全科医生,各种仪器的操作基本都会,脉诊的结果有疑难时随即行理、化检测。

风脉的发现:省公安厅一位离休干部因右脑中风后遗症(左半身偏瘫)来诊。他的脉象是:右寸与左关尺脉沉细而左寸与右关尺脉浊实有力。我的眼前一亮,病人是高血压、高血脂引起的右脑梗塞或右脑梗死并导致左半身偏瘫,右寸与左关尺脉沉细说明右脑与左半身气血不畅,而左寸与右关尺脉浊实有力与原发疾病高血压高血脂相关联,这种交叉性的脉象变化与人体运动神经的椎体交叉相吻合。后经反复的临床验证均证实但凡脑中风病人都有此种脉象,我非常欣慰的把这一脉象定名为“风脉”。至此后凡有此脉感的看似健康的人都被CT与磁共振证明为脑梗塞、一侧脑组织退行性病变等。若及时治疗则风脉很快消失,病人避免了身心与钱财的损失。多年来有许多例CT不得诊断的微小梗塞灶,脉诊得以诊断,经磁共振加以证实。

我父亲生病住安徽医学院第一附院医高干病房20床,同室19床病人张同和,男、60岁。胃癌手术后持续高热6天不退,外科请内科主任会诊不效。病人眷属请我会诊:

脉诊:脉浮数,左寸、右关尺偏实,右寸脉、左关尺脉沉细。

诊断:1、胃癌术后热

2、早期右脑梗塞

3、高血压病

处方:水蛭10 全虫9 寒水石30 白僵蚕30 大生地20 晚蚕沙20 枸杞子50。共六剂。结果一剂热退。嘱:行脑CT平扫。病人当时是治疗癌症,心情不好,拒绝检查。

2月后,病人来院行第二疗程化疗,无病床转当地旅社暂待,于当日夜间突发右脑梗塞,急诊入神经科13床。

患者眷属私邀我再次脉诊:双寸脉晕滑、数、击,双尺脉沉,左尺弱。

诊断:“脑桥梗塞伴出血”。

病人眷属要出院到我的诊所治疗,因考虑医患风险并婉言推辞:一是病人已经有上级医院高条件医治。二是脉理推断:病情复杂,九死一残。

此时我萌发从中、西医角度写一本候脉书的念头,想把自己这点脉诊经验介绍给同道。因为我认识到:脉诊在中西医临床上的初诊效果非常准确,有触脉知病的作用。

业余时间,书店与图书馆耗去了我大部分时间,大量的脉学资料让我汗颜,同时也认识到:江河之大、池水之浅,不能一叶障目,学问之事人外有人、天外有天,事实上我的掌握也还是皮毛而已。古人传给我们的候脉方法,在现代医学高度进步的今天,仍然有现实临床意义。

譬如对紧脉手感的研究与陈述:生活中能比拟紧脉的那种感觉很多,如摆动的输液皮条,孩儿们跳绳的绳梢,勒紧的马缰绳等,但只是文字的比喻,不是指下绷急的那种感觉。恰有一天我给父亲打扫卫生,院中的墙壁上掉下一只壁虎,壁虎的尾巴被我碰掉,壁虎逃去,而壁虎的尾巴仍在原地跳动,急用指切之,恰如

紧脉紧而绷急,极不稳定的那种感觉。实脉的如触“收缩时蚯蚓”,是在冬天的郊外挖出条大蚯蚓,触摸此时的蚯蚓会有实大弦长的指感。对散脉的认识与描述是在刷牙时思考这一问题并多挤了牙膏,有意感之则轻触有边,重指无力混沌边。各种脉学书籍中关于散脉的描述太会意,没有实际操作性,“散似杨花无定踪”是没有指下感觉的。

临床工作的繁忙及一个单位的经济压力等都不可缺少地与研究工作并存,我必须每日工作没有休息,十年如一日的早八点晚八点地上下班、中午以盒饭充饥。每日接诊诸多病人、学习与研究脉象。我代教了不少学员,他们的脉诊水平都进步的很快,有的学员半月时间就能初试身手。我的力量虽然微薄但我相信春园之草,不见其长,日有所增。把脉可以知病,这“病”应当包括中西医所有病症,非掌握一门学科所能及。它要求医生具有全面的医学知识,对各种疾病的症状、临床表现、解剖、生理、病理等了如指掌,同时又具备丰富的临床经验,否则百学尚不灵。

我有痛风病,有胆结石及胆囊炎、肾结石、阑尾已切除。没事我就自己给自己摸脉,摸准结石的脉晕后,胆囊的形态也渐现指下。有一天我在右尺脉的浮位还摸出了阑尾切除时留下的疤痕脉气。带着这种形态学思维,我把确诊病人疾病器官逐一感觉,发现凡脏器有疾病时就会把自己的形态显示在脉道中,这一指感与疾病脏器的病理解剖有相似之处。一位美国的女医生来候脉,我发现她的子宫壁有个小凹坑,旁边静脉有曲张,子宫的下角长个小肌瘤。我告诉她:子宫做过手术,一根静脉没处理好,又长一枚小肌瘤,大小为2厘米。她非常惊讶,买了我的书并说,有机会邀我到美国讲学。

门诊工作繁忙而庞杂,医生的精力有限,不可能对每位来诊病人体察如微,这是门诊误诊率高的主要原因。一天一位40余岁的女工作人员来看病,脉诊三分钟后我告诉她体质不太好、易疲劳、便秘、胸骨痛等。她微笑的对我说:“都听说你的候脉很神,但我的病你没有诊断出来,我是甲状腺肿瘤肺部转移”。我认真而仔细的感应了她的寸脉:发现她的左肺心尖上侧有不规则的阴影,范围

2-3厘米。右肺门2厘米大小结节。胸骨旁有损伤。她说:“是的,胸骨旁的损伤是医生行介入治疗留下的,我行的是甲状腺同位素治疗已经半年”。我内心叹息,惊讶脉诊的信息感如此真确,同时也深感不能对每位来诊病人如此体察如微而惋惜,这可能是大医与平庸的区别。

疾病脏器在脉中显身形成大约20余种脉晕形式,固定在脉道的脉流中,它有直观的形态学指感,掌握这种候脉方法,可以达到触脉知病,不要病人开口的水平。当然脉诊学习的路很曲折,非下苦功难能获得。脉学理论汗牛充栋,说白了就是摸血管、血管的壁、血流中晕,它们不能出现异常,出现异常就是病脉,异常的部位所对应的脏器就是病脏。

脉诊是医生徒手诊病的方法,现代文明之前医生们都做得很好。中国自扁鹊发明脉诊以来,脉学成为中医文化主旨的理论重心,也是中华最具民族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部分中医对脉诊的研究非常极致,可以说她是中医先生的B 超、心电图、化验室、X光、CT、磁共振。

作者《中华脉神·现代脉诊篇》出版以来,受到海内外中、西医生乃至广大病人的广泛关注,探讨与学习脉学的良师益友接踵而至,要求以脉诊病的病人门庭若市。2008年3月份内曾连续11例对未出现症状的脑梗塞做出正确诊断,其中5例是CT没能诊断再经脑磁共振而确立。三例七天治愈。脉诊诊断腰椎

间盘突出症的准确率达100/100,而该患在各级医院的误诊、漏诊率达60/100。三指如此之神这与各级医院诊断疾病的方式形成明显反差,这说明脉诊在临床诊病和治未病方面在现代医学高度进步的今天仍然具有巨大的生命力。

研究脉诊以前作者诊治疾病与其它医生同法,医患间总有一定的间距。掌握脉诊后我的诊断正确率与治疗效果明显提高,对疾病的判断与认识与过去也不一样。候脉的感觉好像钻到病人腹中,三指如同透视机在人体上下体察,脉诊三分钟之后病人的病情了如指掌,来诊病人也不要他们讲述自己的病情,而是倒置的讲述给病人。对许多医案总有自己独到的看法与疗效。脉诊三分钟能诊断出的疾病大医院很长时间、很多金钱难以办到。因此作者认为:以现代医学的理念对中医脉诊学进一步研究与发觉有重大临床意义。

随着临床脉诊工作的不断探索,脉诊水平也不断提高,突然有一天我的指下与脑中浮现了疾病脏器的形态与图像,这好像炼气功开了天目,疾病的人体,内脏全然显示在指下、脑中,这与现代医学的影像学、检验学诊断几乎没有区别。凡来此学习的医生也倍感神奇,与他们已经掌握的脉诊技巧完全不同。当他们掌握了这套方法后,都会在自己的地方大显身手。在数次与国内几所中医大学教授,以及澳洲、美国等同行的交流中获得首肯。有人说我候脉神奇,事实上我的脉诊经验完全是从病人中来,对每一位经西医正确诊断的疾病病种我都会从中寻找特异的脉感素材,根据素材在同病种中证实共性,发现共性后反求诊断,不明了的诊断用现代理化仪器加以验证。十年间我每日接诊病人以15位计算的话,已经接诊50000余人次,而每一位病人的脉诊特点都是我学习的内容与经验的来源。

新年伊始,我正在研究妇女妊娠时的脉感,已经发现妊娠月份与指感的精细差别,这一点是史无前例的……。

当脉书写好后,我把稿件给中医学院的教授与研究生改稿,他们都知道我候脉的神奇,但并不能接受我的观点,好像没耐心掌握这些方法。他们把自己的学生介绍给我,不常时间的言传身教,学生们已经令老师望尘莫及了。

现代中医接诊的病人多是西医微观认识论的疾病,传统脉象由于其历史的成因对西医所言的病变不能直接诊断,仅能从全身症状上加以认识,这是中医整体认识思维的结果。事实上传统脉诊研究的主思路是整条寸口脉的各种改变,借以感应人体疾病时的全身症状态势。我的脉诊研究则不自觉的着眼于寸口脉中各种微弱的、细小的变化,借以寻找疾病的原发脏器,这符合西医的思维方式。近代中医高等学府的学生们,当他们接受了现代医学的基础医学教育后对传统医学产生厌学的心态,还见全国不少的中医院甚至中医名家也不注重脉象的学习与研究,出现了中医医生开西医的理、化报告单,西医治不了的疾病开中药的可笑局面。中医需要现代化,但丢弃了自己的特色而选择与自身无专长的方式去囫囵吞枣,最终将使自己的路越走越窄,毕竟两种医学的内涵完全不同。西医的医疗行为必须以各种理、化报告为依据,在寻证倒置的前提下,各种昂贵的检测常让病人不堪重负。中医以四诊为依据,以经验并采集反复验证的中药处方。事实上西医发源于解剖,中医来源于临床实践并以经络的研究为开端,两个文化的底蕴不同,交融在一起不伦不类,互不接受。

我每日都在思考同一个问题,脉诊的原理是什么?疾病脏器为什么能显现在指下?多年以来作者以现代医学的理念研究脉诊,运用生物学的全息法探讨内脏的脉象,发现其脉诊结果与现代医学的病种相吻合,脉诊解决了医生徒手认

识现代医学病种的难题,这种方法应当光大。假如医生都掌握这种方法,我们的各种医疗行为将变的有标底,全世界高昂的医疗费用将大大减少,而取得的医疗结果更是事半功倍。它的作用不逊色于现代医学的X光、B超、心电图、化学检验。并发现了边、浊、风、漾、奇、潮、音、脉晕点等脉象。特别是风脉对脑中风的早期诊断、预后,边脉的脏腑定位,脉晕点辨别内脏疾病的病性都具有重大临床意义。笔者写出该书其目的是召唤脉学新理念,将传统脉学相涵互动于现代医学科技,纳入时代医学的语境与视野而给以新的诠释,并争取对脉象的研究有所创获。脉诊成为中、西医生徒手诊病的工具才是作者真正的夙愿。

由于本人学识浅薄,书中不足之处在所难免。书中也有不少诊脉的手法是立足于本人的经验,甚至与传统脉学大相径庭。还有不少关于脉象产生原理的探讨纯属个人看法。烦请各位师长批评指正,有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期望读者鉴别在临床,求证于实践。脉学之浩瀚,博大而精粹,不才冒昧,以蠡测海,若伴君于案旁肘后实是奢望。然千万痼疾四溢尘世,故斗胆置褒贬淺陋于脑后。

作者:许跃远

戊子年于合肥琥珀山庄 2009-05-01

脉学口诀

脉学金口诀 这篇口诀来自1987年《光明中医杂志》,是已故吉林老中医李治民编写的,李老享年86,行医61载,此为课徒制作。 学习中医的人,学脉学很多是来自《濒湖脉诀》,但《濒湖脉诀》不是很好记忆,我在附院网上搜到这篇文章,原文是来自光明中医函授学院的内部杂志,希望能与大家一起学习。里面涉及到的一些中医术语,大家不懂的话,可以参看中基。 脉学金口诀李治民 发明脉,是先贤,去芜存精几度研,纲举目张明如镜,此篇执简可御繁。 切脉法,有真传,二十八脉不一般,浮沉迟数四纲脉,各脉分属要精研。 有些脉,浮沉兼,浮统五脉(濡、革、洪、微、散)要明勘,沉含四脉(伏、细、牢、弱)重方得,浮中沉里四脉焉。(虚、实、芤、长) 浮脉:浮轻取,重按无,浮如木在水中浮,浮而有力多风热,浮而无力是血虚。 沉脉:沉重按,脉才显,如石投水必下潜,沉而有力为冷痛,沉而无力是虚寒。 迟脉:迟脉来,一息三,脉来极慢记心间,迟司脏病或多寒,虚实之间仔细研。 数脉:数脉来,息六至,脉来快速用心识,浮沉虚实须分别,君相之火不同治。 虚脉:虚脉形,皆无力,浮大而软无根砥,脉虚身热为中署,气虚正亏身无力。 实脉:实脉形,大而长,三候充实力最强,新病见实邪气盛,久病见之病主殃。 滑脉:滑脉状,颇费猜,如盘走珠应指来,宿食痰热胸中满,女脉调时应有胎。 涩脉:涩脉状,刮竹形,细迟短滞似欲停,血少津枯气血痹,女人非孕即无经。 洪脉:洪满指,似波澜,来时虽盛去悠然,洪主病进邪气盛,胀满胃反治颇难。 微脉:微如丝,按若无,欲绝非绝微脉呼,五劳六极诸虚病,猝病有生久难图。 紧脉:紧如索,是脉形,拘急弹指切如绳,寒伤内外病主痛,浮沉表里要分明。 缓脉:缓四至,是脉形,从容和缓号为平,或因脾虚风湿病,是病非病仔细评。 濡脉:濡脉形,浮柔细,水面浮棉弱无力,产后病中见犹可,平人无根须忧虑。 弱脉:弱脉形,沉柔细,如棉在水力不济,阳气衰微精血虚,老人犹可少壮忌。 长脉:长迢迢,过本位,指下按之柔为贵,长主心肾根本壮,长大急硬火之罪。 短脉:短缩缩,喻如龟,藏头缩尾脉中推,短主诸病皆难治,盖因真元气多亏。 芤脉:芤脉形,中间空,芤脉按之软如葱,火犯阳经血上溢,热伤阴络下流红。 弦脉:弦脉形,脉挺然,弦脉端直似琴弦,弦应肝胆痰饮痛,大小单双分轻重。 散脉:散脉候,浮而乱,中候渐无按不见,产为生兆胎为堕,久病逢之魂欲断。 细脉:细脉候,细如线,沉取极细终不断,忧劳过度气血亏,湿邪郁结也常见。 伏脉:伏脉状,仔细求,下指推筋着骨头,气郁寒凝食内结,欲吐不吐邪闭由。 动脉:动脉跳,数在关,无头无尾豆形园,动脉主病痛与惊,少阴动甚妊子焉。 革脉:革浮取,脉绷急,革脉形如按鼓皮,女人半产并崩漏,男子营亏或梦遗。 牢脉:牢沉取,脉坚强,牢形实大合弦长,积聚内结寒疝痛,奔豚痃癖气为殃。 促脉:促脉数,时一止,如马急行偶失蹄,炎炎火盛亡津液,喘嗽狂斑毒最急。 结脉:结脉缓,时一止,结脉形状记心里,疝瘕郁结寒气盛,情志不遂也致之。 代脉:代脉止,不即还,良久方来是真传,久病见代病难治,孕者生兮痫者安。 疾脉:疾脉来,躁而急,脉来一息七八至,亢阳无制真阴竭,喘促声嘶病危矣。

任之堂脉学

任之堂脉学

任之堂主人谈脉象(2) 常见病例与脉象 下面设定一些案例,大家分析脉象,然后下诊断,同时拟定方药。 第一组:某天,你诊疗室来了一群感冒患者,诉:最近感冒了,来抓几副中药吃。然后伸手要你切脉!! 第一个患者:六脉浮数。 第二个患者:六脉浮紧。 第三个患者:六脉浮濡。 第四个患者:六脉沉紧。 第五个患者:六脉浮细而弱。 第六个患者:左关浮郁,左寸稍弱;右寸关浮郁,有上越之势。 第一个患者诊断:风热感冒。治法:辛凉解表。方剂:银翘散。 第二个患者诊断:风寒感冒。治法:辛温解表。方剂:麻黄汤。 第三个患者诊断:暑湿感冒。治法: 清暑驱湿解表。方剂:新加香薷饮。第四个患者诊断:阳虚感冒。治法:温阳解表。方剂:麻黄附子细辛汤。 第五个患者诊断:气虚感冒。治法:益气解表。方剂:人参败毒散。 第六个:肝气不升,胃气不降,邪犯少阳证。小柴胡汤主之. 第二组:某天,你诊疗室来了一群头痛患者,诉:最近头痛,来抓几副中药吃。然后伸手要你切脉!! 第一个患者:六脉浮数,右寸独郁。 第二个患者:六脉浮紧,右寸独郁。 第三个患者:六脉浮濡,右寸独郁。 第四个患者:六脉弦硬,左关郁滑。 第五个患者:六脉浮细弱,左右寸口沉细。 第六个患者:左关细数,左右尺部虚细无根。 第七个患者:六脉细涩,寸口独郁。 第一个患者诊断:风热头痛。治法:祛风清热。代表方剂:芎芷石膏汤。 第二个患者诊断:风寒头痛。治法:疏风散寒。代表方剂:川芎茶调散。 第三个患者诊断:风湿头痛。治法:祛风胜湿。代表方剂:羌活胜湿汤。 第四个患者诊断:肝阳头痛。治法:平肝潜阳。代表方剂:天麻钩藤饮。

第五个患者诊断气血两亏,益气养 血,八珍汤更适合 第六个患者诊断:肝肾阴虚头痛。治法:滋补肝肾。代表方剂:大补元 煎。 第七个患者诊断:血瘀头痛。治法:活血化瘀。代表方剂:通窍活血汤。 第三组病人: 某天,你诊疗室来了三个腹泻患者,诉:腹泻月余,服用抗生素无效,来抓几副中药吃。然后伸手要你切脉!! 第一个患者:身体胖,舌质暗,苔白偏腻。六脉浮濡略滑。 第二个患者:身体瘦,舌质淡,苔白略滑。六脉浮濡略滑。 第三个患者:体型正常,舌质淡,苔薄白。六脉浮濡。 第一个患者诊断:脾虚泄泻。治法:健脾,益气,止泻。代表方剂:参苓白术散。 第二个患者诊断:肾阳虚衰. 治法:温补脾肾,固涩止泻。代表方剂:四神丸。第三个患者诊断:肝郁乘脾。治法:益肝扶脾,调中止泻。代表方剂:痛泻要方。 第四组病人: 某天,你诊疗室来了三个患者,诉:最近不太舒服,来抓几副中药吃。然后伸手要你切脉!! 第一个患者:身体胖,舌质暗,苔白偏腻。六脉浮濡略滑。 第二个患者:身体瘦,舌质淡,苔白略滑。六脉浮濡略滑。 第三个患者:体型正常,舌质淡,苔薄白。六脉浮濡。

官板金口诀整理之神课金口诀卷一

官板金口诀整理之神课金口诀卷一 官板金口诀整理之神课金口诀卷一 论十二神将法第一 十二将神所属 亥为癸明,正月将,诹訾,阴水;戌为河魁,二月将,降娄,阳土;酉为从魁,三月将,大梁,阴金; 申为传送,四月将,实沈,阳金;未为小吉,五月将,鹑首,阴土;午为胜光,六月将,鹑火,阳火 巳为太乙,七月将,鹑尾,阴火;辰为天罡,八月将,寿星,阳土;卯为太冲,九月将,大火,阴木; 寅为功曹,十月将,析木,阳木;丑为大吉,十一月将,星纪,阴土子为神后,十二月将,玄枵,阳水; 论十二贵神法第二 天乙贵人,己丑阴土;前一螣蛇,丁巳阴火;前二朱雀,丙午阳火;前三六合,乙卯阴木;前四勾陈,戊辰阳土; 前五青龙,甲寅阳木;后一天后,癸亥阴水;后二太阴,辛酉阴金;后三玄武,壬子阳水;后四太常,己未阴土; 后五白虎,庚申阳金;后六天空,戊戌阳土。 论十二贵神旺相法第三 六合青龙木为主,绝在申酉并子午, 腾蛇朱雀火之精,卯酉亥上无气处。

太阴白虎是金神,祸败须防子午寅,玄武天后藏于水,卯酉巳上不堪论。便有天空及勾陈,太常贵神相为邻,四神是土同水断,天官休旺得其真。论十二神将吉凶法第四 胜光发用忧惊恐,神后奸淫失望求传送有人奔走出,公曹官事欲追收小吉酒食来和会,大吉咒咀作冤雠太乙言事凶怪动,登明无足莫追求天罡战斗争文状,河魁狱讼畜亡游太冲劫财伤人物,从魁夫妇索离休论十二位贵神法吉凶法第五 十二天官知者希,贵神阳人得重威螣蛇朱雀轻薄妇,六合男为工力儿勾陈丑妇更贫薄,青龙官吏薄书司天后太阴法重妇,玄武阳人斜眼窥太常妇人携酒少,白虎阳凶道路宜天空僧道式好善,妙法须详不用疑论十二位神将所主法第六 寅为猫犬外来家,口愿重重树影花。有克必伤尊长死,马亡子死鬼颠邪。太冲受克损门窗,怪见虚惊贼盗伤。

(精)中医执业医师中医诊断学教材笔记:脉诊

(精)中医执业医师中医诊断学教材笔记:脉诊 脉诊,是医生用手切按患者动脉,根据脉象来了解病情,辨别病证的诊察方法。 脉学著作主要有:晋代王叔和著《脉经》,确定了二十四脉,是最早的脉学专著。张景岳著《景岳全书》,祥论脉神、正脉十六部、脉之常变、脉症从舍等。李时珍著《濒湖脉学》,载二十六脉。李士材著《诊家正眼》,增定二十八脉。 第一节诊脉概述 一、脉诊原理 脉象是指脉动应指的形象。脉象的产生与心脏搏动、心气盛衰、脉道通利和气血盈亏直接有关。 (一)心、脉是形成脉象的主要脏器 心脏搏动是形成脉象的动力,脉象的至数与心的搏动频率、节律相应。脉为气血运行之通道,并有约束和推进血流的作用,直接影响脉象。 (二)气学是形成脉象的物质基础 血充盈于脉道,直接关系到脉象的大小;气是推动血液运行的动力,心的搏动也靠气的调节,因此,气与血是脉象形成的物质基础。 (三)其他脏腑与脉象形成的关系

肺主气,司呼吸,朝百脉,有助于血的运行;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脾统血而控制血液在脉中运行;肝藏血,贮血和调节血液,肝又能调畅气机;肾藏精,为元气之根,这些因素均与脉象的形成有关。 一、诊脉部位 (一)三部九候诊法 《素问》三部九候诊法,又称遍诊法。分为上(头)、中(手)、下(足)三部,每部又分天、地、人三候,合称三部九候。 (二)人迎寸口诊法 人迎寸口诊法见于《内经》,是通过诊人迎、寸口两部脉象并互相参照,进行分析的一种诊法。人迎主要反映体表的情况,寸口主要反映内脏的情况。 (三)仲景三部诊法 仲景三部诊法,指诊寸口脉候脏腑,诊趺阳脉候胃气,诊太溪脉候肾气的诊法。 (四)寸口诊法 1.寸口部位:是手腕部挠骨茎突内侧的一段动脉(挠动脉),又称气口、脉口。 2.独取寸口脉诊病的原理:一是寸口位于手太阴肺经的原穴部位,是脉之大会,肺经起于中焦,可以反映胃气的强弱。二是肺朝百脉,脏腑气血变化能通过肺经反映于寸口。三是寸口处部位固定且诊脉方便。

天罡掌诀新

《天罡掌诀》 天罡六壬神课,也称天罡掌诀或天罡六壬神课金口诀,是初学入门之浅术。与大六壬占法有根本之区别,二者也没有必然的联系,不可混淆。 用天罡掌占断只有三个结论:加孟、加仲、加季,占法简单、快速,几秒钟就能知道吉凶。此法广泛流传于民间,极具实用性,准确度也很高。当然,不是任何事都是可以用天罡掌来算的,其使用颇受限制。 一.起课定时 以农历月日时为准起课。如农历某月某日某时,有人求占,则可以用求占的当时时辰起课,也可以叫他在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个时辰中,随便报一个时辰,不一定要用正时辰。 或取十二支竹签,在每支竹签各写上子丑寅卯……十二时辰,占是时随便抽一支,上面写的何时即以该时作为占时起课。总之不可拘泥,运用之妙,存乎一心。以上月日均用当日之月日,不可更改。 二.十二支方位图,是固定的 三.天罡掌诀诗 天罡诀法少人知,贵人专用六壬时。胸中有术真玄妙,掌上藏机尽出奇。 登明神后兼大吉,须将此位以为期。若逢子午并卯酉,便是神仙指迷时。 四.起月例歌 正九寻牛五月鸡,二八须从子上随。 三七都依亥上起,四六还来戌上移。 十月十二寅上数,冬月当从卯上推。 月上起初一顺去,吉凶掌上辨安危。 图如下,其中的数字为农历月份:

五.起将例 1、天罡(辰) 2、太乙(巳) 3、胜光(午) 4、小吉(未) 5、传送(申) 6、从魁(酉) 7、河魁(戌) 8、登明(亥) 9、神后(子)10、大吉(丑) 月上起日,日上起时,时上退一位起天罡。以上十将中的最后三将,即登明、神后、大吉,何者落在子午卯酉宫(子午卯酉为四仲位)。登明落在四仲,称为天罡加孟;神后落在四仲,称为天罡加仲;大吉落在四仲,称为天罡加季。 六.起课方法 顺时针从月上起日,日上起时,再逆时针退一位,再从此位顺时针数天罡、太乙、胜光…… 直到大吉(即从1数到10)。以上均是一位数一宫,数完一圈后接着数。 如正月初三日,有人口报辰时占问某事: (1)由上图之,正月在丑宫,由丑宫起初一,顺时针数到初三,则丑宫初一、寅宫初二、卯宫初三,数到卯宫停住。 (2)由卯宫起子时,顺时针数到辰时,则卯宫子时,辰宫丑时,巳宫寅时、午宫卯时,未宫辰时,数到未宫停住。 (3)由未宫逆时针退一位,退到午宫。 (注:一定要退一位,每次占课均必须如此。) (4)再从午宫顺时针数,由天罡、太乙、胜光……直到大吉(即从1数到10),即1天罡在午、2太乙在未,3胜光在申,4小吉在酉,5传送在戌,6从魁在亥,7河魁在子,8登明在丑,9神后在寅,10大吉在卯。以上均是一位数一宫。 (5)看最后数的三个即8登明、9神后、10大吉,看8、9、10三个中是哪一个落在子、午、卯、酉(即四仲位),由上例可知是10大吉落在卯宫。10大吉落在卯宫,称为天罡加季。 七.天罡掌占断(节选) 天罡诀法少人知,贵人专用六壬时。胸中有术真玄妙,掌上藏机尽出奇。登明神后并大吉,须将此位以为期。若逢子午并卯酉,更是神仙履才时。 起月例歌: 正九寻牛五月鸡,二八须从子上起;三七都依亥上起,四六还来戌上移;十月十二归寅位,十一当头卯位推;月上起初一顺去,吉凶掌上辨灾危。 起十将例:天罡太乙胜光小吉传送从魁河魁登明神后大吉。 以十将遇登明数到子午卯酉为孟,神后数到为仲,大吉数到为季。当于月上起初一,又于日上起子时,时上退罡顺数去,君须依此莫更移。 起孟仲季:登明属木,木生在亥,亥卯未三合财一四七; 神后属火,火生在寅,寅午戌三合财二五八; 大吉属金,金生在巳,巳酉丑三合财三六九。

智慧树中医食疗学单元测试答案及解析

第一章单元测试 1 【单选题】(1分) 名医孙思邈在《伤寒论·辨厥阴症脉症并治》中说:“食以索饼,不发热者,知胃气尚在,必愈”。(×) 2 【单选题】(1分) 食疗基于营养,成分容易被有机化,易于吸收,而药疗却有着复杂的药理过程,不易在机体同化。(√) 3 【单选题】(1分) 属阳的食物最大的特点是性温性热,味辛气重,药性向下,它们的主要功能是让身体内的阳气下降,所以,当人体内的阴气太盛,内寒太大之时,就可以用它来提升阳气,温经散寒。(×) 4 【单选题】(1分) 在《后汉书》的成书时代就有了药膳这一中医特有的剂型应用。(×) 5 【单选题】(1分) 孙思邈在《千金方》中并设“食治”专篇,指出:“食能排邪而安脏腑,悦神爽志以资血气。若能用食平疴、释情遣疾者,可谓良工”,特别强调饮食的作用,说明饮食与心理调节的相关性。(√) 第二章单元测试 1 【单选题】(1分) 苹果、菠萝、葡萄等为主要原料制成的果汁性味比较平和;而蔬菜汁中常见的胡萝卜汁性味是不平和的。(×) 2 【单选题】(1分) 《千金食治》记载芹菜,味苦、酸、冷涩,无毒。益筋力,去伏热。(√) 3 【单选题】(1分) 韭菜口感辛辣、微酸,性味属辛辣。(×)

4 【单选题】(1分) 五菜指的是韭、薤、葵、葱、藿。(√) 5 【单选题】(1分) 五味之枣果肉味甘酸、性温,归肺、大肠经;具有润肺、止咳定喘、生津止渴的功效;可用于胃阴不足、口渴咽干等症。(×) 6 【单选题】(1分) 五畜之羊肉羊肉性温热,益气补虚,适合虚寒体质的。身体瘦弱、怕冷、吃凉东西后容易胃痛腹泻的人最适合吃羊肉。(√) 7 【单选题】(1分) “不时,不食”,就是说不是这个季节的食物不要去食用,所以我们在选用食材的时候应根据时节。(√) 8 【单选题】(1分) 在早春时节,适当吃些葱、生姜、蒜、韭菜、芥菜,不仅能消散阴寒,助春阳升发,而且其中所含的碱成分,还具有杀菌防病的功效。(√) 9 【单选题】(1分) 仲春春季中期,为天气变化较大之时,气温骤冷骤热,变化较大,饮食应以清淡为主。(×) 10 【单选题】(1分) 在一年四季中,夏季是一年里阳气最盛的季节,气候炎热而生机旺盛,应多食冷食。(×) 11 【单选题】(1分) 秋季饮食调养的首务为滋阴润燥。其次,饮食当多温少寒,并可适时进补。还应遵循“少辛增酸忌苦燥”的原则。(√) 12 【单选题】(1分) 冬天的日常膳食,可尽量多食些“肥甘厚味”的食品。(×)

脉学总结

脉学总结 一、浮脉:脉居浮位,轻取即得,重按稍减,但不空虚。 〔主病诗〕 浮脉为阳表病居,迟风数热紧寒拘。 浮而有力多风热,无力而浮是血虚。 寸浮头痛眩生风,或有风痰聚在胸。 关上土衰兼木旺,尺中溲便不流通。 浮脉主表,有力表实,无力表虚,浮迟中风,浮数风热,浮紧风寒,浮缓风湿,浮虚伤暑,浮芤失血,浮洪虚热, 浮散劳极。 二、沉脉:脉位在下,重按始得,轻取不应。 〔主病诗〕 沉潜水蓄阴经病,数热迟寒滑有痰。 无力而沉虚与气,沉而有力积并寒。 寸沉痰郁水停胸,关主中寒痛不通。 尺部浊遗并泄痢,肾虚腰及下元痌。 沉脉主里,有力里实,无力里虚。沉则为气,又主水蓄,沉迟痼冷,沉数内热,沉滑痰食,沉涩气郁,沉弱寒热,沉缓寒湿,沉紧冷痛。 三、迟脉:一息三至,来去轻慢。 〔主病诗〕 迟司脏病或多痰,沉痼癥瘕仔细看。 有力而迟为冷痛,迟而无力定虚寒。 寸迟必是上焦寒,关主中寒痛不堪。 尺是肾虚腰脚重,溲便不禁疝牵丸。 迟脉主脏,有力冷痛,无力虚寒。浮迟表寒,沉迟里寒。 四、数脉:一息六至,来去较慢。 〔主病诗〕 数脉为阳热可知,只将君相火来医。 实宜凉泻虚温补,肺病秋深却畏之。 寸数咽喉口舌疮,吐红咳嗽肺生疡。 当关胃火并肝火,尺属滋阴降火汤。 数脉主腑,有力实火,无力虚火。浮数表热,沉数里热,气口数实肺痈,数虚肺痿。 五、虚脉:浮大迟软,按之空虚。 〔主病诗〕 脉虚身热为伤暑,自汗怔忡惊悸多。 发热阴虚须早治,养营益气莫蹉跎。 血不荣心寸口虚,关中腹胀食难舒。 骨蒸痿痹伤精血,却在神门两部居。 六、实脉:坚实有力,举按皆得。 〔主病诗〕 实脉为阳火郁成,发狂谵语吐频频。

或为阳毒或伤食,大便不通或气疼。 寸实应知面热风,咽疼舌强气填胸。 当关脾热中宫满,尺实腰肠痛不通。 七、大脉:形大势强,应指满溢。 〔主病诗〕 大脉有力主邪盛,阳热有余病下利, 阴气不足阳有余,虚劳脉大必无力。 八、小脉:形小如线,应指显然。(又名细脉) 〔主病诗〕 细脉萦萦血气衰,诸虚劳损七情乖。 若非湿气侵腰肾,即是伤精汗泄来。 寸细应知呕吐频,入关腹胀胃虚形。 尺逢定是丹田冷,泄痢遗精号脱阴。 《脉经》曰∶细为血少气衰。有此证则顺,否则逆。故吐衄得沉细者生。忧劳过度者,脉亦细。 九、长脉:首尾端直,超过三部,如循长竿。 〔主病诗〕 长脉迢迢大小匀,反常为病似牵绳。 若非阳毒癫痫病,即是阳明热势深。(长主有余之病) 十、短脉:形状短缩,不能满部。 〔主病诗〕 短脉惟于尺寸寻,短而滑数酒伤神。 浮为血涩沉为痞,寸主头疼尺腹疼。 (《经》曰∶短则气病,短主不及之病) 十一、滑脉:往来流利,入盘走珠,举按皆得,应指圆滑。 〔主病诗〕 滑脉为阳元气衰,痰生百病食生灾。 上为吐逆下蓄血,女脉调时定有胎。 寸滑膈痰生呕吐,吞酸舌强或咳嗽。 当关宿食肝脾热,渴痢颓淋看尺部。 滑主痰饮,浮滑风痰,沉滑食痰,滑数痰火,滑短宿食。 十二、涩脉:往来艰涩,如雨沾沙,细迟而短,指下迟钝。 〔主病诗〕 涩缘血少或伤精,反胃亡阳汗雨淋。 寒湿入营为血痹,女人非孕即无经。 寸涩心虚痛对胸,胃虚胁胀察关中。 尺为精血俱伤候,肠结溲淋或下红。 涩主血少精伤之病,女人有孕为胎病,无孕为败血。 十三、弦脉:端直以长,如按琴弦,挺然带急。 〔主病诗〕 弦应东方肝胆经,饮痰寒热疟缠身。 浮沉迟数须分别,大小单双有重轻。 寸弦头痛膈多痰,寒热癥瘕察左关。 关右胃寒心腹痛,尺中阴疝脚拘挛。

六壬神课金口诀

六壬神课金口诀 六壬神课金口诀 消息妙论 凡占课入式歌言其大象,五动爻观其大意,以格局看其事体,凭驿马、神煞断其吉凶,以空 亡、月破、支干三合、六合验其成败,潜心推测,无不神妙。 入式歌 入式之法妙通玄,月将加时方上传。更看何神同何位,日干须用五子元。克者为无从旺断,五行之内细推元。便将神将详凶吉,方察来人见的端。 二木为爻求难得,二土比和迟晚看。二金刑克都无顺,二火为灾百事残。二水皆须为大吉,水来入火妇难安。金入木乡忧口舌,火临金位有屯粘。木来入土为刑狱,土行水上竞庄田。上克下兮从外入,下克上兮向外边。主克客兮来索物,客克主兮客空还。四位相生百事吉,内有刑克忧患缠。 但取寅申为贵客,子午卯酉吃食言。巳亥常为乞索物,小吉妇人酒食筵。水土金火为窑灶,庚辛锥磨及门窗。庚午改门并接屋,四孟相生有草房。丙丁旺处人最恶,与姓相生子孙昌。四位相刑主有克,上下相生福满堂。 上克下兮宅必下,下克上兮岭头庄。甲乙为林单见树,见金枝损及皮伤。丙丁旺处为高岭,庚辛为斜道宜详。戊己为坟看旺处,土为坟垄痛苦殃。壬癸长河及沟涧,湾环曲折认刑伤。大树死时家长死,水上来穿近涧傍。 贵神神祠并久殷,太阴锥磨共相连。前一腾蛇为窑灶,朱雀巢穴梁上悬。六合树木看生死,勾陈渠涧土堆滩。青龙神树并枪刃,天后池堂涧水泉。玄武鬼神并图画,太常酒食五谷言。白虎道路及刀剑,天空庙宇道僧仙。 此是孙膑真甲子,天地移来掌内观。

十干所属(略) 十二支所属(略) 十二将神所属(略) 十二贵神所属 天乙贵神己丑阴土前一腾蛇丁巳阴火前二朱雀丙午阳火前三六合乙卯阴木前四勾陈戊辰阳土前五青龙甲寅阳木后一天后癸亥阴水后二太阴辛酉阴金后三玄武壬子阳水后四太常己未阴土后五白虎庚申阳金后六天空戊戌阳土 五、贵神治旦暮 昼夜有长短,晨昏有早晚,故以星没为旦,星出为暮,则旦暮所临可知。 六、贵神起例 甲戊庚牛(日顺行。其它书以甲戊兼牛羊、庚辛逢马虎之例,非也。神术非它术,此其用甲戊庚乃天上三奇,故不可改也)羊(夜逆行),乙己鼠猴乡,丙丁猪(日顺行)鸡(夜逆行)位,壬癸蛇(日逆行)兔(夜顺行)藏,六辛逢马(日逆行)虎(夜顺行),此是贵人方。 诀曰: 月将加时顺究,只寻天神等候。从戌至巳逆行, 以辰到亥顺就。贵腾朱六勾青,空白常玄阴后。 上法就以所值某宫贵字顺逆数至用位是也。 七、五子元遁起例 丁壬庚子属戊癸是壬子时元从子推 八、入式歌解(节选) 入式之法妙通玄,月将加时方上传,更看何神同何位,日干须用五子元。解曰:

智慧树中医食疗学单元测试答案课件.doc知识讲解

智慧树中医食疗学单元测试答案课件.d o c

第一章单元测试 1 【单选题】(1 分) 名医孙思邈在《伤寒论·辨厥阴症脉症并治》中说:“食以索饼,不发热者,知胃气尚在,必愈”。(×) 2 【单选题】(1 分) 食疗基于营养,成分容易被有机化,易于吸收,而药疗却有着复杂的药理过程,不易在机体 同化。(√) 3 【单选题】(1 分) 属阳的食物最大的特点是性温性热,味辛气重,药性向下,它们的主要功能是让身体内的阳气下降,所以,当人体内的阴气太盛,内寒太大之时,就可以用它来提升阳气,温经散寒。 (×) 4 【单选题】(1 分) 在《后汉书》的成书时代就有了药膳这一中医特有的剂型应用。(×) 5 【单选题】(1 分) 孙思邈在《千金方》中并设“食治”专篇,指出:“食能排邪而安脏腑,悦神爽志以资血气。若能用食平疴、释情遣疾者,可谓良工”,特别强调饮食的作用,说明饮食与心理调节的相 关性。(√) 第二章单元测试 1 【单选题】(1 分 ) 苹果、菠萝、葡萄等为主要原料制成的果汁性味比较平和;而蔬菜汁中常见的胡萝卜汁性味是不平和的。(×) 2 【单选题】(1 分 ) 《千金食治》记载芹菜,味苦、酸、冷涩,无毒。益筋力,去伏热。(√) 3 【单选题】(1 分 ) 韭菜口感辛辣、微酸,性味属辛辣。(×)

4 【单选题】(1 分 ) 五菜指的是韭、薤、葵、葱、藿。(√) 5 【单选题】(1 分 ) 五味之枣果肉味甘酸、性温,归肺、大肠经; 具有润肺、止咳定喘、生津止渴的功效; 可用于胃阴不足、口渴咽干等症。(×) 6 【单选题】(1 分 ) 五畜之羊肉羊肉性温热,益气补虚,适合虚寒体质的。身体瘦弱、怕冷、吃凉东西后容易胃 痛腹泻的人最适合吃羊肉。(√) 7 【单选题】(1 分 ) “不时,不食”,就是说不是这个季节的食物不要去食用,所以我们在选用食材的时候应根 据时节。(√) 8 【单选题】(1 分 ) 在早春时节,适当吃些葱、生姜、蒜、韭菜、芥菜,不仅能消散阴寒,助春阳升发,而且其 中所含的碱成分,还具有杀菌防病的功效。(√) 9 【单选题】(1 分 ) 仲春春季中期,为天气变化较大之时,气温骤冷骤热,变化较大,饮食应以清淡为主。(×) 10 【单选题】(1 分 ) 在一年四季中,夏季是一年里阳气最盛的季节,气候炎热而生机旺盛,应多食冷食。(×) 11 【单选题】(1 分 ) 秋季饮食调养的首务为滋阴润燥。其次,饮食当多温少寒,并可适时进补。还应遵循“少辛 增酸忌苦燥”的原则。(√) 12 【单选题】(1 分 ) 冬天的日常膳食,可尽量多食些“肥甘厚味”的食品。(×)

中医脉学之芤脉详解

中医脉学之芤脉详解 芤(kōu)脉,浮大而软,按之中央空,两边实,即宽大而中 间有空虚感得脉搏。中医学脉象之一。重按时中间无而两边有得脉搏,好似手指按葱管得感觉。说明芤脉脉位偏浮、形大、势软而中空,就是脉管内血量减少,充盈度不足,紧张度低下得一种状态。 多因血崩、呕血、外伤性大出血等突然出血过多之时,血量骤然减少,无以充脉,或因剧烈吐泻津液大伤,血液不得充养,阴 血不能维系阳气,阳气浮散所致。若失血、伤液之后,血管自敛,或经输血、补液等而阴液得到补充,则往往不再现芤脉、【单脉】 《脉经》:“寸口脉芤,吐血,徽芤者衄血,空虚去血故也、关脉芤,大便去血数斗者,以膈俞伤故也。尺脉芤,下焦虚,小便去血。” 《脉诀》:“芤主淋沥,气人小肠。寸芤积血在胸中,关内逢芤肠里癜,尺郁见之虚在肾,小便遗沥血凝脓。” 《千金方》:“寸口脉芤,吐血,微芤者衄血,空虚去血故也。关上脉芤,大便去血、尺脉芤,下焦虚,小便去血。阳芤吐血,阴芤下血、" 《活人书》:“芤主失血,寸口芤主吐血,微芤者衄,关上芤,大便血,尺中芤,小便血。" 《四言举要》:“诸病失血,脉必见芤、”

《三因方》:“寸芤为吐血,微芤为衄血,关芤为便血、为肠痈,尺芤为下焦虚,小便血出。” 《诊家枢要》:“芤为失血之候,大抵气有余,血不足;血不能统气,故虚而大若芤之状也。左寸芤主心血妄行,为吐、为衄;关芤主胁间血气痛,或腹中瘀血,亦为吐血目暗,尺芤小便血,妇 人月事为病;右寸芤,胸中积血,为衄、为呕;关痛肠痈瘀血,及呕血不食;尺芤大便血。” 《外科精义》:“芤主血虚,或为失血,疮肿之病,诊得芤脉,脓溃后易治,以其脉病相应也。" 《濒湖脉学》:“寸芤积血在于胸,关内逢芤肠胃痈,尺部见之多下血,赤淋红病漏崩中、” 《诊家正眼》:“芤脉中空,故主失血、左寸呈芤,心主丧血;右寸呈芤,相傅阴亡;芤人左关,肝血不藏;芤现右关,脾血不摄;左尺如芤,便红为咎;右尺如芤,火炎精漏。” 《医学入门》:“芤主血瘀不流通,热人小肠淋沥脓,崩漏衄吐随所主。” 《古今医统》:“芤为失血之候,审位高低而出,在上吐衄痰红,在下崩漏下血。" 《景岳全书》:“芤脉为孤阳亡阴之候,为失血脱血、为气无所归、为阳无所附、为阴虚发热,为头晕目眩、为惊悸怔忡、为喘息盗汗、芤虽阳脉,而阳实无根,总属大虚之候。” 《脉确》:“轻手取之浮大软,重按中空边实芤。寸关吐衄肠

中医把脉口诀表

中医把脉口诀表 分类:字号:大中小订阅 气口九道脉(中医理论) 手检图曰:肺为五脏华盖,上以应天,解理万物,主行精气,法五行,应四时,知五味。气口之中,阴阳交会,中有五部,前后左右,各有所主,上下中央,分为九道,诊之则知病邪所在也。 李濒湖曰:气口一脉,分为九道,总统十二经,并奇经八脉,各出诊法,乃歧伯秘授黄帝之诀也。扁鹊推之,独取寸口以决死生。盖气口为百脉流注,朝会之始,故也。三部虽传,而九道沦隐,故奇经之脉,世无人知,今撰为图,并附其说于后,于后,以泻千古之秘藏云。 附图: 歧伯曰:前部如外者,足太阳膀胱也。动苦目眩头项腰背强痛,男子阴下湿痒,女子少腹痛引命门,阴中痛子脏闭,月水不利。浮为风,涩为寒,滑为劳热,紧为宿食。 中部如外者,足阳明胃也。动苦头痛面赤。滑,为饮;浮,为大便不利;涩,为嗜卧肠鸣不能食。足胫痹。后

部如外者,足少阳胆也。动苦腰背胻股肢节筋痛,浮为气。涩为风,急为转筋为劳。 前部如内者,足厥阴肝也。动苦少腹痛引腰,大便不利,男子茎中痛,小便难,疝气,两丸上入,女子月水不利,阴中寒,子户闭,少腹急。 中部如内者,足太阴脾也。动苦腹满胃中痛,上管有寒食不下,腰上状如居水中。沉涩,为身重足胫寒痛,烦满不能卧,时咳唾有血,泄利食不化。 后部如内者,足少阴肾也。动苦少腹痛,与心相引背痛,小便淋,女人月水来上抢心胸,胁满,股里拘急。 前部中央直者,手少阴心、手太阳小肠也。动苦心下坚痛,腹胁急。实急者为感忤,虚者为下利肠鸣。女子阴中痒痛,滑为有娠。 中部中央直中者,手厥阴心主也。动苦心痛,面赤多喜怒,食苦咽。微浮苦悲伤恍惚,涩为心下寒,沉为恐怖,如人将捕之状,时寒热,有血气。 后部中央直者,手太阳肺、手阳明大肠也。动苦咳逆,气不得息。浮为风,沉为热,紧为胸中积热,涩为时咳血。

术藏

《术藏》目录 1 中国术数学简论 卜筮卜筮全书 [明]姚际隆删补民国影印本十四卷全 卜筮卜筮元龟建安粛吉文撰集日本藏本二册全 卜筮卜筮正宗 [清]王维德辑清康熙四十八年经元堂刻本十四卷全 2 卜筮断易大全 [清]余兴国辑民国上海江东书局石印本 4卷3册全 卜筮火珠林 [宋[麻衣道者撰民国大德书局石印本 1册全 卜筮增补详注六爻一撮金易数 [宋]邵雍撰[明]刘基补注清康熙袖珍抄本 1册全 3 卜筮邵子易数 [明]俞有功撰[清]王通瑞删定清道光五年京都三槐堂刻本六卷全 卜筮述卜筮星相学 [清]袁树珊撰民国润德堂本 2册8卷全 4 卜筮梅花易数 [宋邵康节撰民国校经山房石印本 5卷1册全 卜筮易隐 [清]曹九锡辑民国排印本 8卷全卷首1卷 卜筮鼎锲卜筮鬼谷源流断易天机大全三卷首 [战国]鬼谷子撰清道光十三年三让堂刻本三卷首一卷全 5 一卷 卜筮重雕焦氏易林 [汉]焦赣撰据宋本重刻本十六卷全 卜筮增注周易神应六亲百章海底眼前集后集 [宋]王鼒撰上海图书馆藏本 1册全 6 卜筮增删卜易十二卷 [清]野鹤老人撰清康熙三十年陈长卿刻本十二卷全 卜筮重刊易冒 [清]程元如撰民国石印本 10卷全 堪舆八宅明镜 [唐]杨筠松撰民国上海广益书局石印本 2卷1册全 7 堪舆地理辨证疏 [清]蒋大鸿注民国八年锦章书局石印本 5卷1册

全 堪舆地理大全辑要 [清]许明撰民国校经山房石印本 10卷2册全 堪舆地理大全要诀 [清]许明撰民国校经山房石印本 7卷2册全 堪舆地理大成地理六经注 [清]叶九升撰民国五年九经书局石印本 6卷1册全 8 堪舆地理大成理气四诀 [清]叶九升撰民国五年九经书局石印本 4卷1册全 堪舆地理大成罗经指南拨雾集 [清]叶九升撰民国五年九经书局石印本 3卷1册全 堪舆地理大成平阳全书 [清]叶九升撰原版为民国五年九经书局石印本 15卷1册全 9 堪舆地理大成山法全书 [清]叶九升撰民国五年九经书局石印本 19卷6册全 10 堪舆地理四秘全书 [清]尹一勺撰民国大成书局石印本 12种3册全铁弹子地理元机/(南唐)何令通撰/ 堪舆地理四弹子(明)游嵩注铅弹子地学正义金弹清聚锦堂刻本十卷全 子地理元珠经/(明)刘基注玉弹子 地理元枢/(清)张凤藻注 堪舆地理金弹子玉弹子 [元]白髯老人、耶律楚材撰[明]刘伯民国校经山房石印本 4卷1册全 温校 堪舆地理铅弹子 [明]孟又承传[清]张九仪撰民国校经山房石印本 1卷1册全 堪舆地理铁弹子 [南唐]何令通撰[明]刘青田释民国校经山房石印本 2卷1册全 堪舆地理青囊经 [唐]杨筠松撰民国锦章书局石印本 8卷1册全

濒湖脉学 原文和白话文

濒湖脉学 简介 脉学在中医学中是极受重视的。自晋代王叔和着《脉经》后,五代高阳生着成《脉诀》,以其通俗易懂、便于记诵而广为传播,但因其中谬误也不少。李时珍继承了正统的脉学,博采历代各家之长,对经义大加发挥,如他指出,切脉独取寸口,是以此候五脏之气,而不是切按五脏六腑经脉之体,阐发透辟。他在《脉经》24脉的基础上,又增述了3种脉,使中医脉象增至27种,即浮、沉、迟、数、滑、涩、虚、实、长、短、洪、微、紧、缓、芤、弦、革、牢、濡、弱、散、细、伏、动、促、结、代。他用朗朗上口、易于记诵的七言诗句写成“体状诗”,对每一种脉象做了形象的描述,如说浮脉“浮脉唯从肉上行,如循榆荚似毛轻,三秋得命知无恙,久病逢之却可惊”,短短四句把浮脉的脉位、脉象、临床意义表述得很清晰。他还用“相类诗”、“主病诗”,把同一类的各种脉加以归纳,对其在诊断病证方面的意图加以阐发。这就是《濒湖脉学》的全部内容,虽然篇幅不多,但在中医脉学发展史上却有重要地位,已经成为学习脉学的必读着作。 史料记载 《濒湖脉学》是李时珍撷取《内经》、《脉经》等诸书精华,结合自己的经验撰着而成。总为一卷,内容分两部分,一是阐述了27种脉象的脉形特点,辨别方法及主治病证,二是引录了其你李言闻阐述脉学理论的《四言举要》。 《濒湖脉学》 有序云: 宋有俗子,杜撰脉诀,鄙陋讹谬,医学习诵,以为权舆,逮臻颁白,脉理竟昧。戴同父常刊其误,先考月池翁着《四诊发明》八卷,皆精诣奥室,浅学未能窥造珍,因撮粹撷华僭撰此书,以便习读,为脉指南。世之医病两家,咸以脉为首务。不知脉乃四诊之末,谓之巧者尔。上士欲会其全,非备四诊不可。 明嘉靖甲子上元日,谨书于濒湖薖所。 《濒湖脉学》、《奇经八脉考》、《脉学考证》,以上三书是明代李时珍所撰,都是有关「脉学」的论着,所以合订在一起,以便阅读。 《濒湖脉学》是作者研究「脉学」的心得。他根据各家论脉的精华,列举了二十七种脉象。先以简明的字句,再以适当的比喻来叙述各种不同的脉象,以帮助读者理解。其中同类异脉的鉴别点和各种象的相应病证,都编成歌腑,以帮助读者诵记。最后所附删补宋、崔嘉彦所着的「四言举要」,也是以易诵、易记的词法,全面地叙述有关「脉学」的各种问题,所以本书是初学「脉学」的良好读物。

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讲解学习

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

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 充 成书于2400多年前的中医典籍《黄帝内经·素问》已有“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及“谷肉果菜,食养尽之,无使过之,伤其正也”的记载。上述平衡饮食的内容古而不老,很有科学道理。“五谷为养”是指黍、秫、菽、麦,稻等谷物和豆类作为养育人体之主食。黍、秫、麦、稻富含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菽则富含蛋白质和脂肪等。谷物和豆类同食,可以大大提高营养价值。我国人民的饮食习惯是以碳水化合物作为热能的主要来源,而人类的生长发育的自身修补则主要依靠蛋白质。故五谷为养是符合现代营养学观点的。 “五果为助”系指枣、李、杏、栗、桃等水果、坚果,有助养身和健身之功。水果富含维生素、纤维素、糖类和有机酸等物质,可以生食,且能避免因烧煮破坏其营养成分。有些水果若饭后食用,还能帮助消化。故五果是平衡饮食中不可缺少的辅助食品。 “五畜为益”指牛、犬、羊、猪、鸡等禽畜肉食,对人体有补益作用,能增补五谷主食营养之不足,是平衡饮食食谱的主要辅食。动物性食物多为高蛋白、高脂肪、高热量,而且含有人体必需的氨基酸,是人体正常生理代谢及增强机体免疫力的重要营养物质。 “五菜为充”则指葵、韭、薤、藿、葱等蔬菜。各种蔬菜均含有多种微量元素、维生素、纤维素等营养物质,有增食欲、充饥腹、助消化、补营养、防便秘、降血脂、降血糖、防肠癌等作用,故对人体的健康十分有益。 至于食物的气味,中医认为食物有“四气”、“五味”,即寒、热、温、凉和辛、甘、酸、苦、咸。前者依据食物被人吃后引起的反应而定;后者主要是根据食物本来滋味而划分的。讲究食物的气味(性味)和功能,又是中医饮食疗法的基础。熟练地驾驭饮食疗法,因时、因地、因人制宜地进食某些食物,既能祛病,又能健身、长寿。正如唐代名医孙思邈在《干金方》中所说:“凡欲治疗,施以食疗,食疗不愈,后乃用药尔。” 寒性、凉性食物一般具有清热泻火、解毒养阴之功,适于体质偏热者或暑天食用,如粳米、小米、绿豆、赤小豆、豆腐、豆浆、西瓜、梨、柑、柿、甘蔗、鸭肉、兔肉、猪肉、蟹、甲鱼、田鸡、蜂蜜、竹笋、苦瓜、黄瓜、白菜、蕹菜、萝卜、蕃

老中医:脉学诊断之脉诀总结

五脏平脉歌: 浮为心肺,沉为肾肝,脾胃中州,浮沉之间。心脉之浮,浮大而散;肺脉之浮,浮涩而短;肝脉之沉,沉而弦长;肾脉之沉,沉实而濡;脾胃属土,脉宜和缓,命为相火,左寸同断。春弦夏洪,秋毛冬石;四季和缓,是谓平脉。太过实强,病生于外,不及虚微,病生于内。春得秋脉,死在金日,五脏准此,推之不失。四时百病,胃气为本,脉贵有神,不可不审。 一、浮脉: 脉居浮位,轻取即得,重按稍减,但不空虚。

〔主病诗〕 浮脉为阳表病居,迟风数热紧寒拘。 浮而有力多风热,无力而浮是血虚。 寸浮头痛眩生风,或有风痰聚在胸。 关上土衰兼木旺,尺中溲便不流通。 浮脉主表,有力表实,无力表虚,浮迟中风,浮数风热,浮紧风寒,浮缓风湿,浮虚伤暑,浮芤失血,浮洪虚热, 浮散劳极。 二、沉脉: 脉位在下,重按始得,轻取不应。 〔主病诗〕 沉潜水蓄阴经病,数热迟寒滑有痰。

无力而沉虚与气,沉而有力积并寒。 寸沉痰郁水停胸,关主中寒痛不通。 尺部浊遗并泄痢,肾虚腰及下元痌。 沉脉主里,有力里实,无力里虚。沉则为气,又主水蓄,沉迟痼冷,沉数内热,沉滑痰食,沉涩气郁,沉弱寒热,沉缓寒湿,沉紧冷痛。 三、迟脉: 一息三至,来去轻慢。 〔主病诗〕 迟司脏病或多痰,沉痼癥瘕仔细看。 有力而迟为冷痛,迟而无力定虚寒。 寸迟必是上焦寒,关主中寒痛不堪。 尺是肾虚腰脚重,溲便不禁疝牵丸。 迟脉主脏,有力冷痛,无力虚寒。浮迟表寒,沉迟里寒。 四、数脉: 一息六至,来去较慢。 〔主病诗〕 数脉为阳热可知,只将君相火来医。

实宜凉泻虚温补,肺病秋深却畏之。 寸数咽喉口舌疮,吐红咳嗽肺生疡。 当关胃火并肝火,尺属滋阴降火汤。 数脉主腑,有力实火,无力虚火。浮数表热,沉数里热,气口数实肺痈,数虚肺痿。 五、虚脉: 浮大迟软,按之空虚。 〔主病诗〕 脉虚身热为伤暑,自汗怔忡惊悸多。 发热阴虚须早治,养营益气莫蹉跎。 血不荣心寸口虚,关中腹胀食难舒。 骨蒸痿痹伤精血,却在神门两部居。

脉学金口诀

脉学金口诀 发明脉,是先贤,去芜存精几度研,纲举目张明如镜,此篇执简可御繁。 切脉法,有真传,二十八脉不一般,浮沉迟数四纲脉,各脉分属要精研。松原市中医院推拿按摩科赵东奇 有些脉,浮沉兼,浮统五脉(濡、革、洪、微、散)要明勘,沉含四脉(伏、细、牢、弱)重方得,浮中沉里四脉焉。(虚、实、芤、长)(郭按:焉字在这里是其中的意思) 浮脉:浮轻取,重按无,浮如木在水中浮,浮而有力多风热,浮而无力是血虚。 沉脉:沉重按,脉才显,如石投水必下潜,沉而有力为冷痛,沉而无力是虚寒。 迟脉:迟脉来,一息三,脉来极慢记心间,迟司脏病或多寒,虚实之间仔细研。 数脉:数脉来,息六至,脉来快速用心记,浮沉虚实须分别,君相之火不同治。 虚脉:虚脉形,皆无力,浮大而软无根砥,脉虚身热为中署,气虚正亏身无力。 实脉:实脉形,大而长,三候充实力最强,新病见实邪气盛,久病见之病主殃。 滑脉:滑脉状,颇费猜,如盘走珠应指来,宿食痰热胸中满,女脉调时应有胎。

涩脉:涩脉状,刮竹形,细迟短滞似欲停,血少津枯气血痹,女人非孕即无经。 洪脉:洪满指,似波澜,来时虽盛去悠然,洪主病进邪气盛,胀满胃反治颇难。 微脉:微如丝,按若无,欲绝非绝微脉呼,五劳六极诸虚病,猝病有生久难图。 紧脉:紧如索,是脉形,拘急弹指切如绳,寒伤内外病主痛,浮沉表里要分明。 缓脉:缓四至,是脉形,从容和缓号为平,或因脾虚风湿病,是病非病仔细评。 濡脉:濡脉形,浮柔细,水面浮棉弱无力,产后病中见犹可,平人无根须忧虑。 弱脉:弱脉形,沉柔细,如棉在水力不济,阳气衰微精血虚,老人犹可少壮伞?br/>长脉:长迢迢,过本位,指下按之柔为贵,长主心肾根本壮,长大急硬火之罪。 短脉:短缩缩,喻如龟,藏头缩尾脉中推,短主诸病皆难治,盖因真元气多亏。 芤脉:芤脉形,中间空,芤脉按之软如葱,火犯阳经血上溢,热伤阴络下流红。 弦脉:弦脉形,脉挺然,弦脉端直似琴弦,弦应肝胆痰饮痛,大小单双分轻重。 散脉:散脉候,浮而乱,中候渐无按不见,产为生兆胎为堕,

中医食疗学详解

第一章中医食疗学的概念、起源与发展 中医食疗学是一门古老而新兴的学科。它是建立在古代食疗本草学和有关“食疗”的理论知识、临床经验基础之上的。从其学术思想之萌芽、发展到学科体系的形成,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时期。 第一节中医食疗学的概念 中医食疗学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研究食物的性能、食物与健康的关系,并利用食物维护健康、防治疾病的科学。 中医食疗学主要是在食疗本草学的基础上充实、发展起来的一门学科。它的基本内容可见于有关食疗本草之类的书籍,其次则散见于某些医书或中医临床书籍中。在古代,能体现中医食疗学这一概念的术语是“食疗”或“食治”。虽然有“疗”、“治”之称,但其内容并不主要利用食物来治疗疾病,而主要是指利用食物来维护健康,并辅助药物防治疾病。之所以有“疗”、“治”之称,可能由于《本草求真》所说的“食物入口,等于药之治病,同为一理”的原因,故不能从表面上去理解。 “食疗”离不开食物的性能和应用(包括食物的营养作用),食疗本草学则主要是研究各种食物的性能和应用的学科,并涉及有关食疗学知识。如唐代孙思邈《千金要方》“食治”一卷既分类介绍了果实、菜蔬、谷米、鸟兽及虫鱼的性能、应用,又在卷首序论中论述了食疗的意义、原则和饮食宜忌。而它的主要内容属于食疗本草学范围。其后有关食疗本草学书籍所论述的范围基本与此相似。唯有食疗本草学在它主要研究对象以外,涉及中医食疗学知识较多而比较集中。所以说它是中医食疗学形成的基础。而象《伤寒杂病论》、《肘后备急方》、《外台秘要》、《太平圣惠方》、《圣济总录》、《古今医统大全》等书籍,中医食疗学内容,只是全书所涉及的一部分。无论怎样,这都说明中医食疗学具有十分悠久的历史。今天,食物在维护健康、防治疾病方面的作用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医药和营养学界也正在逐步开始从多方面进行研究和利用。可以说,中医食疗学是一门古老而新崭新的科学。 中医食疗学用以维护健康、防治疾病的方法是食物疗法(也可称为食疗),它和药物疗法有很大的不同。前者主要是利用食物(谷肉果菜之类),并以饮食物的形式运用的;后者主要是用药物,并以药剂的形式运用的。前者适应范围较广泛,主要针对非健康人群,其次才是用于患者,作为药物或其它治疗措施的辅助手段;后者适应范围较局限,主要针对病人,其次才用于不健康的人群,是治疗疾病和预防疾病的重要手段。前者是随着日常饮食生活比较自然地被接受的,后者则不是这样。应用食物疗法不仅能达到保健强身、防病治病的目的,而且还能给人感官上、精神上以享受。这种自然疗法与服用苦口的药物相比迥然不同,易为人们接受。当然,由于食物疗法和药物疗法各有偏长,故在防病治病的过程中二者都是不可缺少的。应用其所长,相互配合。 第二节中医疗食学的起源与发展 古人说:“民以食为天”。也就是说,食物是人们生活必不可少的东西。人体生命活动必须依靠摄取食物来维持。人类为了生活与健康,必须寻找食物,并进一步认识食物,探索食物维护健康以及防治疾病的作用。从这一点说,自从有了人类,“食疗”就在自觉或不自觉的探索之中了。史前时期,“神农尝百草”的传说便含有这一内容。 自夏朝(公元前21~前16世纪)发明了发酵酿酒后,殷商时代酒的酿造与应用已较普遍。酒除供饮用外,还广泛用于医药。医用汤液在当时也从烹调中产生出来。可见,此时中医食疗已经萌芽。西周时(前11世纪~前771年)宫庭里就有了“食医”的官职人员,专做帝王的饮食保健工作,膳食的制作已多样化。 随着食疗经验和知识的积累,食疗理论也产生了。战国时期(前2世纪)我国第一部医理论著《黄帝内经》(包括《素问》、《灵枢》两部分)中,对此就有不少正确的论述。如《问素·脏气法时论》说:“毒药攻邪,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