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国民居-上海石库门里的老住户

最新中国民居-上海石库门里的老住户
最新中国民居-上海石库门里的老住户

中国民居-上海石库门里的老住户

站在上海电视塔116米高的平台上,俯瞰上海市区,但见一排排低矮的红色屋顶连成大片的住宅区布满市区。询问后得知,这些住宅便是上海有名的石库门房子。

石库门房子可以说是历史留给大上海的一笔遗产。上海市规划设计院的徐景猷教授在向我介绍它的来历时说,上海是中国的工业城市,也是中国最早对外开放的商埠之一。开埠之初,西方人纷纷涌入。十九世纪中叶根据不平等条约在上海设立了租界,最早有英租界,以后有美租界、法租界等等。上海是一个寸土如金的地方,租界尤其如此。开始时,租界里住的全是外侨,后来,由于战乱,许多内地的有钱人也躲进了租界。此外,为了谋生而离乡背井的农民和船民也涌入上海,在租界里的工厂附近盖起简陋的棚子。十九世纪70年代,租界*下令取缔这些工房。于此同时,地产商在原来冷僻的郊野上筑起一批住房。为了节省土地,在有限的面积上容纳更多的人,并容易为中国人所接受,这些住房采取了被西方人称为“联排房屋”的建筑形式。这就是石库门房子。

我的一位同事的朋友周太太就是石库门房子的老住户。当我来到她家门口时,面对的是一座高高的用条石砌成的门框和两扇乌漆大门。门的上方有一个半圆形的装饰图案,上面的花纹简洁流畅,具有欧洲古建筑装饰图案的风格。看到这座大门,我就想这大概是它所以被称作石库门的缘由吧。我用力地拍打着门,等了好一会儿才听到开门的声音。门上无锁, 锁门用的是中国古老的门栓。周太太已年逾古

稀,对她来说,这门显然是太沉重了。走进门,是一个不太大的天井,高墙下面栽着一些绿色植物,给小院平添了一股生气。正厅叫前客堂,有6扇落地木门,上面镶了玻璃,采光不错,然而,坐在厅里,从玻璃看出去只见一堵高墙。周太太说,院墙高可以防火,还可以防盗,使人有一种安全感。与前客堂一板之隔有后客堂,里面摆了一张大床和一些衣柜之类的家具。再往后走是厨房和通向后弄堂的门。上海人习惯从后门出入,所以刚才在前门敲门就要等一会儿。这里还有一个原因,上楼的小扶梯就在厨房与后客堂之间,距后门比前门要近一些。梯很陡,攀梯而上,脚下木板吱吱作响,告诉我这房子的年岁。扶梯转弯处的房间叫亭子间。别看它低矮窄小、采光差,可因为被不少小说家提起过,所以,在中国知名度颇高。楼上是周太太的卧室,其格局与楼下相同,只是还有一个小门可通晒台。晒台不大,放了些花盆,还晒着衣服。站在晒台上,左邻右舍的居室尽收眼中,甚至对面人家在包饺子都看得清清楚楚。

一排连着一排的石库门组成了庞大的弄堂,许多弄堂口处都装有大门,晚间将门一关,一条弄堂就是一个独立的单位。弄堂也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更多的空间。夏天的晚上,弄堂里更是异常的热闹。人们在这里乘凉、下棋、打扑克,孩子们在这里做功课,玩耍。到了暑热难消的时候,许多人干脆把折叠床、躺椅摆出来在这里过夜。

这种弄堂布局的住宅在中国民居建筑中当属创新。但就石库门本身的格局而言,它还是保持了中国传统民居即四合院的建筑模式,特别是早期的石库门房子更为明显。如前有小门厅,中有小院子、东西

两厢房,但由于这种格局占地面积大,不符合上海租界地皮寸土如金的情况,于是石库门逐渐变成了现在的模式。然而它的基本格局是符合旧时中国几世同堂的大家庭生活习俗的。只是随着上海人口的不断增长,设计者们为一家一户共同生活所安排的住房秩序才被打乱了。目前,像周太太这样一家几口人独居一处的情况实在不多。我所见到的石库门房子有的住三四户、四五户,甚至七八户,带厢房的石库门里住户就更多了。

也许是居住空间太狭小的缘故,上海人反而能够想出更多的办法来寻找和“开辟”哪怕是一寸的空隙,把居室布置得井井有条。一对老夫妻和他们的儿子住了一间前客堂,儿子要结婚,他们就用木板隔出一个只有几平方米的新房,里面摆了床、沙发、柜子…… 竟也应有尽有。另一位机关干部的家里,则用一个自制的多宝阁把房间一隔为二,外面作餐厅,里面作书房兼客厅,倒也显得十分高雅。而客厅里的长沙发到晚上就成了上小学的儿子的床。再看他们的厨房,总共不过十几平方米,却摆了四五个煤气灶具,四五个切菜台和四五个碗柜,那四面的墙上,则挂满了大大小小的锅。如此巧妙的设计使我钦佩不已。

那么,许多人家出入一个大门,相处又如何呢?周太太告诉我,因为住得挤,邻居间为一些小事发生争吵时有发生。比如因为一张圆桌放在楼道,妨碍了别家人行走,便会发生争吵。不过,石库门让我感到最不方便的倒不是住户间互为干扰,而是没有卫生设备。据说上海至今还有200万只马桶。情况好些的人家可以在楼道的角落里辟出

一块地方,权且作为厕所,而有些人家却只能把马桶置于住房中的一隅。对此,石库门的住户们早已习惯,每天清晨刷洗马桶已是生活中的第一件事。在他们看来,住石库门好处还是蛮多的。石库门的住户一般都是多年的老邻居,互相比较了解,也比较关照,使人感到很亲切。事实上,同在一个厨房烧饭,一家吃鱼,全楼闻味,关系自然比较亲近。在一条晾了许多衣服的弄堂里,我就看到这样的情景:一条单子掉在地上,坐在一旁乘凉的老太太马上喊叫起来,并把单子拾了起来。此外,石库门房子大都在上海商业区附近,沿街的石库门房子也多是各类店铺。住在这样的地方,不仅交通四通八达,上下班方便,而且买东西尤其方便。周太太家距上海最繁华的南京路只有几步路。由此,我也多少理解了上海石库门的老住户,为什么宁肯挤在斗室之中,也不愿搬到郊区单元式的楼房里去住。

有人说,石库门是大上海社会的一个缩影,这话很有道理。在漫长的岁月里,大上海的小市民曾在此辛苦度日,革命者曾在此秘密活动(70年前,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就是在一所石库门房子里召开的)。文人、学者、艺术家曾在此孕育他们的作品。旧时在石库门里还曾开设有工厂、银行、旅馆、货栈、报社、学校、赌台等等,可谓无所不包,无奇不有。今天,上海市区仍有三分之一多的人住在石库门里,编织着他们新时代的故事。因此,要知道上海的昨天和今天,要了解上海的昨天和今天,就一定要去看看石库门和住在里面的人们。

老上海的十个区南市【图文】

老上海的十個區——南市【圖文】 白云观,位于西林后路100弄8号。上海市道教协会、上海道学院所在地。原位于城北(今浙江路、北海路),后因所在地拓修马路,全真道士徐至成在仁济堂绅董们资助下,1882年在今址重建雷祖殿。现迁大境路239号。1915年1月上海美专由海宁路迁至白云观左近。董家渡天主堂,位于董家渡路175号。1847年建。大堂外观是中国建筑风格,内部式样仿欧洲耶稣会总会之耶稣大堂。大堂顶部呈拱形吊顶,能起共鸣作用,堂内几个硕大柱子均有4米周长,墙面高处浮雕均呈现中国民族图案,如莲花、仙鹤、宝剑、葫芦等。1853年落成开堂,成为上海最大的天主堂。教堂奉“圣方济各沙勿略”为主保,1933年后由中国神父任院长,第一任院长为张翮。“文化大革命 ”宗教活动停止,教堂建筑大部分损毁。1981年12月恢复宗教活动。1984年修复大堂,两座高大的钟楼尖顶全部敷设青铅屋面;堂顶上长逾4米重约1吨铁十字架重新矗立起来。 旧上海绸布行业有三大商号:协大祥、宝大祥、信大祥。人称“三大祥”。其中协大祥创始1912年,今年正当百岁。柴宝怀、丁丕山,当年在小东门外盘下“四大正”洋布店旧址,开出新商号,取名“协大

祥”,由孙琢璋任首任经理。文庙,即清代 “上海县学文庙”,是上海城区唯一祭祀孔子的庙宇,位于文庙路215号。始建于元朝至元三十一年(1294年),此后几经迁移,至清咸丰五年(1855年)重建于今址。民国时期,改为上海市民众教育馆。文革期间,部分建筑被拆除,至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文庙成为上海著名的旧书市场的所在地。1997年,经过全面整修,文庙大致恢复了清代的格局,作为祭孔和展示中国文化的场所对外开放。主要建筑有棂星门、大成门、大成殿、崇圣祠、明伦堂、尊经阁、魁星阁等。2002年被公布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东南大戏院位于民国路(今人民路)134号,近龙潭路口,由鸿翔股份有限公司集资建造,1929年2月2日开业。大戏院于抗战时期曾一度停业。1948年3月,戏院进行了大装修,改名为银都大戏院(见《指南》下册图12),重新营业。1953年9月又改名为沪南电影院。1958年末影院专门由妇女管理,这在上海影院中是绝无仅有的。1976年再次全面大修,成为老城厢附近首家宽银幕电影院。1992年由单一放映电影改为多功能综合娱乐场所,2000年4月被迫停止放映电影,2001年7月1日歇业,2006年为建人民路越江隧道被拆除。 上海市实验小学,校址露香园路242号,原名万竹小学。

1926年的上海,介绍老上海

房子·居住·家·上海 ——梦的房子“马勒别墅” 引子 很小的时候,爸爸就一直跟学画的我说一个故事。 说有个小女孩,是船长的女儿。有一天她做梦,梦见一幢房子,第二天就把它画了下来。 船长看了很高兴,就把女儿的图造成了真正的房子。 长大以后知道这个故事说的就是马勒别墅。 爸爸并没有在故事里讲什么旧上海的殖民,讲什么穷人啊富人的……只是告诉我:坚持美好,坚持做梦。 长大后,向往在有明媚阳光的下午走进马勒别墅,在露台上,在草坪上,嘬着咖啡闲翻着杂志,甚或静听时光流失鸟雀呢喃。在雷雨的下午走进马勒别墅,坐在靠窗的沙发里细看雨地里的青青小草,很柔弱又很妩媚。想着小女孩的美丽梦想,想着父亲对我说的话,就这样让童话变成现实,让现实实现在童话中。 82年前的一天,1926年的上海,生活在上海的一个英国小女孩梦见一个童话一般的地方,既像是父亲常常提到的英格兰故乡,又像是传说中的北欧山地,就因为这个美丽的梦,小姑娘醒来后就把她的梦中见到的奇境告诉了她的父亲马勒,一个到上海冒险的英籍犹太人。多年的闯荡让马勒早已经不会轻易感动了,这次却被女儿的瑰丽的梦感动,决定按照女儿的梦境来造一幢房子。于是,他请来了设计师,设计了这座有着北欧建筑风情的城堡式别墅,并投入巨资,10年以后上海有了一幢童话般的建筑。这幢住宅,不仅有女儿的梦,也纪念了父亲自己早年的冒险生活。1936年,被建筑专家称为“多种艺术风格混合,结构神奇的建筑”的马勒住宅完工了,永远的伫立在了街角。 大约是1859年,一位叫赛赐·马勒的英籍犹太人在上海创办了赛赐洋行,代理航运业务,以后又自己购置船只开展运业。1913

年爱立克·马勒子承父业,使公司的业务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到1920年已拥有海运船只17艘。为了定期大修,他又在上海创办了马勒机器造船有限公司,最多时拥有工人2000余人。这家工厂就是今天沪东造船厂的前身。从事造船、修船、轮船报关、进口业务代理和运输业,使得爱立克·马勒成了上海滩炙手可热的“洋大人”。与散居在世界各地的华人喜欢辟出“唐人街”一样,会聚在上海的洋人也有在他国的螺蛳壳里做道场的癖好。那个年代,在陕西北路还叫西摩路的时候,陕西南路还叫亚渔产培路的时候,就是老上海大名鼎鼎的“洋人街”。这条“洋人街”的住客有点鱼龙混杂的味道,其中有英国和法国的富商,有犹太难民和美国水兵,还有大量西班牙人、葡萄牙人和白俄人。如今延安路高架将一条陕西路(西摩路)一截为二,延安路到肇家浜路那段陕西路叫做陕西南路,延安路到宜昌路那段陕西路叫做陕西北路。马勒就将别墅选择在了这里,现陕西南路30号,延安中路陕西南路拐角处,延安路高架旁(如图)。周边除了有很多20,30年代的老洋房外,不远处的陕西北路上就有一座有90多年历史的犹太教堂——西摩教堂,也许也是这位犹太人将住宅设计在此的重要原因。 马勒住宅委托当时著名的华盖建筑事务所设计建造,工程历时7年。建成于1 9 3 6年,占地5 3 9 5.7平方米,建筑面积2989平方米。别墅大门很小(见图),饶有欲扬先抑之势,然而走进去,却又有开门见山之感,进入眼帘的就看到这个色彩斑斓带着童话色彩的别墅。挪威式的尖塔、哥特式的尖顶、中国式的琉璃瓦、老虎窗、泰山面砖、彩色花砖、随处可见的佛龛汇聚一堂,到处都雕着美丽精致的图案,仿佛来到一个北欧的神秘乡村。 整组建筑由六幢大小不同的楼房组成,楼房高三层,主楼、副楼共有房间1 0 6个,主楼面积241 7平方米,为砖木与钢筋混凝土混合结构。楼顶矗立着高低不一的两个四坡顶,东侧的坡屋顶高近2 0米,上面设有拱形凸窗,尖顶和凸窗上部均有浮雕装饰物;西侧的坡屋顶高约2 5米,屋顶高尖陡直。建筑具有典型的挪威建筑风格,采用高尖陡直的屋顶,有利于抵御北欧寒风侵袭和减少屋面积雪。具有典型的挪威建筑风格,采用高尖陡直的屋顶,有利于抵御北欧寒风侵袭和减少屋面积雪。主楼南立面上有3个垂直于主脊、造型优美、装饰精细的双坡屋顶和4个老虎窗,连同东西两座四坡屋顶交织在一起,宛如一座华丽的小宫殿。中间双坡顶的装饰木构件清晰外露,构件间抹白灰缝条,比较典型地表现出斯堪的纳维亚情调的乡村建筑风格。主楼三楼外有阳台,另外,主楼与其他几幢楼房相连相接,底层相互有门可通,但需跨过桥形楼梯。更值得一提的是,主楼的外墙用泰山面砖镶嵌,颇具特色。在那个年代是一种昂贵的耐火砖,使用这样的建材已是相当的奢华,民国政府,总统府的子超楼用的就是这样的砖片,当时政府为了节省经费也只在南立面上部分贴了装饰性的这种砖片,可见马勒别墅的奢华。泰山砖其中还嵌有玻璃,晚间会半透光。夕阳西下,尖顶的老洋房被余晖包围,更加散发

[专题]旧上海黑社会老大杜月笙的经典语录

[专题]旧上海黑社会老大杜月笙的经典语录 1、当你超过别人一点点,别人会嫉妒你;当你超过别人一大截,别人就会羡慕你。 2、如果你喜欢热闹,很可能是因为你灵魂感到寂寞,需要用喧嚣来填补心灵世界;如果你喜欢孤独,很可能是因为你内心世界充实丰富,并且不需要旁人介入。 3、同学聚会时,混得特别差和混得特别好的人一般都不会参加。前者或许是因为不好意思,后者则是实在太忙。 4、你被别人嫉妒,说明你卓越;你嫉妒别人,说明你无能。 5、恭维你的人越来越多,不一定是他们喜欢恭维人,而是因为你喜欢被恭维。 6、十十榴社区上看来的:喝酒时,想巴结你的人和想你出丑的人会一直找你干杯。 7、真正了解你的人,除了你的朋友外,就是你的对手。所以,请重视对手,因为他们能最早发现你的过失;请感谢对手,因为他们能使你不断改进自己的工作。 8、不管你爬到多么高的位置,掌握多么大的权力,永远不要在故友面前摆架子,那是不尊重自己的表现。 9、不管你对抽烟喝酒的态度是赞成、反感还是无所谓,它们都是把现代人情感拉近的最快方式。 10、不论你如何了解一个人,那都是片面的,不是全部。 11、名声是个很奇怪的东西:你不花精力去追求它,它会找上门来;你拼命去追求它,它倒摆起架子来了。

12、如果一个人什么生活嗜好都没有,那么他往往也没有好朋友。 13、男人最怕女人问他爱不爱她,如果答得太快,她会说他草率;答得太慢,她又会说他不坚定。 14、如果上帝和魔鬼同时去追求一个美丽的少女,那么最终赢得少女芳心的很可能是魔鬼。 15、看完贴不回帖的人有两种:一种是自以为是抱着无所谓的态度走马观花的,另一种是整天忙忙碌碌却又一事无成的人~ 】【做自己命运的主人】智慧和聪明是两回事。自古至今,聪明的人非常多,但伟人却很少。智慧不是一种才能,而是一种人生觉悟,是一种开阔的胸怀和眼光。一个人在社会上也许成功,也许失败,如果他是智慧的,那么他就不会把这些看得过于很重要,而能够站在人世间 一切成败之上,成为自己命运的主人。 【23】别让自己活得太累。应该学着想开、看淡,学着不强求,学着深藏。别让自己活得太累。适时放松自己,寻找宣泄,给疲惫的心灵解解压。人之所以会烦恼,就是记性太好,记住了那些不该记住的东西。所以,记住快乐的事,忘记令你悲伤的事. 24】昨天再美好,终究压缩成今天的回忆;我们再无奈,也阻挡不了时间匆忙的步履;今天再精彩,也会拼凑成明天的历史;我们再执着,也拒绝不了岁月赋予的伤痕。我们想念昨天,因为它融解了一切美好的向往,流逝了所有倾情的追求。过去已经定格,就让它尘封吧,努力书写今天,让明天的怀念多一些亮色~【12】【处理人际关系的十五条法则】1、学会换位思考;2、学会适应环 境;3、学会大方;4、学会低调;5、嘴要甜;6、有礼貌;7、言多必失;8、学会感恩;9、遵守时间;10、信守诺言;11、学会忍耐;12、有一颗平常心;13、学会赞扬别人;14、待上以敬,待下以宽;15、经常检讨自己。

档案资料:上海新旧路名对照(老上海懂的)

资料:上海新旧路名对照表(老上海懂的)现名↓↓——旧名↓↓ 人民路——民国路 豫园老路——豫园路 九龙路——斐伦路 三门峡路——三官堂路 广元路——台斯德朗路 大名路——百老汇路 东大名路——东百老汇路 大连路——大连湾路 万航渡路——极司非而路 万航渡后路——极司非而后路 马当路——白来尼蒙马浪路 山阴路——施高塔路 中山南路——里马路 中山东一路——黄浦滩路 中山东二路——法租界外滩 天平路——姚主教路 天目路——界路 太原路——台拉斯脱路 太仓路——蒲柏路 丹徒路——邓脱路 六合路——劳合路 长乐路——蒲石路 长治路——熙华德路 东长治路——东熙华德路 长阳路——华德路 长宁路——白利南路 长寿路——劳勃生路 五原路——赵主教路 乌鲁木齐北路——地丰路 乌鲁木齐中路——麦琪路

乌鲁木齐南路——巨福路 云南南路——八里桥路 凤阳路——白克路 巨鹿路——巨籁达路 石门一路——同孚路 石门二路——卡德路 四川南路——天主堂街 四平路——其美路 北京东路——北京路 北京西路——爱文义路 黄兴路——宁国北路 宁海西路——华格臬路 宁海东路——宁兴街 永年路——杜神父路 永福路——古神父路 永嘉路——西爱咸斯路 永康路——雷米路 汉阳路——汉璧里路 东汉阳路——东汉璧里路... 现名——旧名人民路——民国路 豫园老路——豫园路 九龙路——斐伦路 三门峡路——三官堂路 广元路——台斯德朗路 大名路——百老汇路 东大名路——东百老汇路 大连路——大连湾路 万航渡路——极司非而路 万航渡后路——极司非而后路 马当路——白来尼蒙马浪路 山阴路——施高塔路 中山南路——里马路 中山东一路——黄浦滩路

老上海的传奇故事,细细品

老上海的传奇故事,细细品 这一次去采访程乃珊,是约在她富民路上的家里见面。富民路闹中取静,靠近静安寺的中心地带,却是窄窄的一条马路,两旁植物繁盛,光影斑驳,在正午时分特别浓烈的大太阳底下,很有点时光交错的意思。但这些只是序曲,当我坐在程乃珊家的客厅里时,才真正有了时光倒流的感觉,因为在这间客厅里,无论是那张殷实饱满的橡木餐桌,还是那架朴实低调的褐色钢琴,甚至是钢琴上那座所有的指针都停了脚步的老式座钟……它们,都实实在在是“百岁高龄”了。而当客厅的女主人程乃珊挽着长围巾坐到我对面的时候,我很肯定,今天的采访会有很多关于老上海的好故事。 一条银行家的庭训 而事实上我们的开场真的是一个故事,是关于一个卖豆腐的老人。在很多年前老人还是青年的时候,他通过卖豆腐起家,一点点从豆腐摊做成了豆腐铺,从小门面做成了连锁店。老上海总是有这么多白手起家的传奇故事,但程乃珊说的这一个,重点不在传奇,重点在——“你晓得么,就是这样一个卖豆腐的行当,它们都有自己的行业组织,它们都有自己的行规,口口相传。在这个过程中,小至行业的传统和道德,大至社会的传统和道德都得以存续,而这些所谓庭训、门风、家规、家传、家教、家学、家史……这些文化传承中细小却关键的纽带,我们今天还留下多少呢?”程乃珊略有些无奈地说。 之所以说给我听这个“豆腐行规”的故事,是因为我问到了她最新的写作计划。程乃珊说,她正在写一部纪实体的小说,想以一个大家族中小孩子的成长故事,纪录一个家族里几代人的变迁和经历。是的,这个小说的原型,正是她自己家族的故事。“我的祖父母早已去世多年,我的父母也去世了,而我自己也做了祖母。可是有一天,我忽然发现,我们家族的第五代孩子,他们完全不了解自己家族的事情,也根本没有兴趣知道。”这个发现让程乃珊有一点遗憾,但更多的是忽然涌起了责任感和使命感:“我作为和祖父母生活最久的孙女,是最了解家族故事的人,更从祖父母那里直接得到了关于家族的很多资料和照片,所以我觉得,我有责任写一本家族故事,让后辈们能更了解自己家族的历史——要不然,他们肯定连我们家族的庭训都不知道了。” 好吧,我承认我被震慑了一下,“庭训”这种东西,现在又有几家还有存留呢?“那……你们家族的庭训是?”我真的很好奇。程乃珊不假思索地说:“当你身上有10块钱的时候,你只能表现出5块钱的身家,而且只能花两块钱。”看我听得有点发愣,程乃珊笑着解释道,“这大约与我爷爷从事金融业有关吧。” 是的,关于程乃珊的家族史,那又是另一个老上海的传奇故事。程乃珊的祖父程慕灏老先生是一位著名的银行家,当他只有16岁时就背着一个小包裹,只身从浙江桐乡的乡间小道来到十里洋场的上海滩谋生。他凭着自己的勤奋、才智和毅力站稳了脚跟,自谋职业进入大清银行做练习生,用最短的时间熟悉了银行各种业务,并显示出卓越的才能,得到了上司的器重。他曾担任日本神户中国银

02上海石库门设计说明091113-gg-h

绿地石库门项目设计说明 建筑篇 一、项目背景 2010年5月1日,上海世博会将拉开帷幕,向全球展示“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精彩主题。为契合上海世博会的主题,我们提出以上海老里弄文化为基础,取其精华创造一个有个性的新型社区,为业主提供高质量的有品味生活的同时,向世界展示上海独特的居住文化。 上海里弄文化是上海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上海里弄是中西近代居住建筑文化交流的见证,是反映上海自身中西文化交融特征的重要载体,里弄生活的记忆也成为上海人的特殊文化基因。尊重历史,传承文化,我们力求里弄生活的复兴与再生,向宝山区展示最有价值的优秀传统建筑。 二、工程概况 1、概况:本次规划的地块位于宝山区顾村,规划范围北至水产路,南至A20高架,东至富长路,西至天极盛宅花园。该地块位于上海中心城外,东距蕴川路和轨道交通1号线约1200米,南临A20外环线,交通条件较好。相邻道路均为区级道路。 2、用地性质和面积:总用地面积约为102985㎡,商业、办公、住宅混合用地,其中住宅 占总建筑面积的49%;商业占总建筑面积的20%,办公占总建筑面积的31%。 3、建筑退红线要求:退用地红线按照宝山规划部门要求进行退让。高层公共建筑长边退道 路红线12米,短边退道路红线10米,多层退道路红线6米。 4、容积率为1.25。 5、建筑密度不大于38% 6、绿地率不低于30%。 7、限高60米。 8、停车配置:符合《上海市停车场(库)设置标准》的要求,且规划要求住宅应不小于 0.72辆/户,其中住宅小户型以地面停车为主,大户型考虑地下停车;商业办公应不小 于0.5辆/100平方(建筑面积)。 三、设计依据 1、业主提供的方案设计任务书 2、基地周边项目简介 3、电子地形图 4、关于同意《宝山区顾村镇上海新格金属厂地块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批复 沪府规(2009)100号 4、《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 5、《住宅设计标准》 7、国家及上海市其他有关设计规范、标准 四、总体规划及布局 项目总体定位 住宅定位:——高品质联排别墅 商业定位:——社区会所,社区配套商业;石库门风情商业区(街) 办公定位:——小户型办公楼,公寓式办公楼 规划布局 本项目用地分为住宅区和公建区, 住宅区:住宅总建筑面积为63078平方米。在保留传统里弄住宅规划特色基础上,以里坊为单位,将整个规划划分为若干个里坊组团,组团之间为公共活动区域,在延续传统里弄尺度的前提下,选择主弄6米、支弄4.5米,保持里弄场所感的同时,满足消防等需要。组团结构明晰,空间形态强调归属性,组团的规划布局将每个区域尺度缩小使其更具亲和力,利于交流。发挥主弄支弄作为“公共起居室”的作用,充分挖掘里弄中的原有邻里结构、充满活力和亲和力的公共生活。 公建区:公建区总建筑面积为65616平方米,分为商业、办公和公寓式办公楼。规划结构清晰,尊重商业区、办公楼和公寓式办公楼不同的使用需要。规划道路清晰、明确,

百乐门老上海旧忆

旧上海的百乐门舞厅是在法租界吗 不是。公共租界。从30年代末期到40年代末期,上海最有名的舞厅仙乐斯、百乐门、新仙林和大都会这四家,都集中在原来公共租界的地面上 百乐门:历史传奇 1933年--百乐门大舞厅正式开业,它外观华丽,内部富丽堂皇,灯光优美璀璨,再加上一流的爵士乐队和红舞女,成为当时上流社会争奇斗艳,社交应酬的首选,也因此吸引了无数的社会名流。 上海著名的综合性娱乐场。全称"百乐门大饭店舞厅"。1929年,原开在戈登路(今江宁路)的兼营舞厅的"大华饭店"歇业,被誉为"贵族区"的上海西区,没有一个与"贵族区"相适应的娱乐场,1932年,中国商人顾联承投资七十万两白银,购静安寺地营建Paramount Hall,并以谐音取名"百乐门",外观采用美国近代前卫的ArtDeco建筑风格,是当时30年代的中国乃至全世界建筑设计的新潮。红遍全上海。 该娱乐场由杨锡缪建筑师设计,号称"东方第一乐府"。建筑共三层。低层为厨房和店面。二层为舞池和宴会厅,里面的设计极其现代,有大量的镍、水晶和白色木头布置,白色的大理石旋转楼梯通向大舞厅,最大的舞池计500余平方米,舞池地板用汽车钢板支托,跳舞时会产生晃动的感觉,大舞池周围有可以随意分割的小舞池,既可供人习舞,也可供人幽会,尤其是阳台上一个由玻璃地板做成的透明舞池,下方有脚灯,让人感觉好像在鸡蛋上跳舞,当两层舞厅全部启用时,可供千人同时跳舞,室内还装有冷暖空调,陈设豪华。三楼为旅馆,顶层装有一个巨大的圆筒形玻璃钢塔,当舞客准备离场时,可以有服务生在塔上打出客人的汽车牌号或其它代号,车夫可以从远处看到,而将汽车开到舞厅门口。 该娱乐场建成后,一度租给某法国人经营。由于出租合同规定,"百乐门"老板根据客人人数抽成,这位法国人即规定舞客一律自带舞伴,而收费极为昂贵,这使"百乐门"蒙受极大的损失,不久,"百乐门"辞退该法国人,重新易人经营,并向社会招聘舞女。当时,舞女的月收入达三千至六千元,是普通职员的十倍以上。 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一位叫陈曼丽的舞女,因拒绝为日本人伴舞,被日本派人抢杀在舞厅内。1954年,由于"百乐门"亏空严重,而由政府有关部门接管。原舞厅主建筑该为红都戏院,其它附属建筑则改建为商场。后该为红都电影院。1990年6月11日,影院大门口的雨棚因年久失修倒塌,压死行人一名,曾被责令停止营业,进行大修。 传奇的百乐门大舞厅因为白先勇的小说《金大班的最后一夜》而不朽-----里面的主角是一个上了年纪的上海舞女,发现他自己是在台北的一家低级舞厅里:"好个没见过世面的赤佬,左一个夜巴黎、右一个夜巴黎,说起来不好听,百乐门里那间厕所只怕比夜巴黎的舞池还宽敞些呢!" ----见白先勇《金大班的最后一夜》,台北风云时代出版公司,1989 年11月。 从30年代末期到40年代末期,上海最有名的舞厅仙乐斯、百乐门、新仙林和大都会这四家,都集中在原来公共租界的地面上。对一家舞厅来说,能否挨得进高档次,门口的气派和内部装修及侍应的态度等方面固然要紧,但更重要的是要看聘用的是什么样的乐队。把演奏的乐队比做为这家舞厅的"灵魂",是并不为过的。 半世纪前,上海高档舞厅和夜总会中的乐队,都聘用菲律宾人,中挡舞厅也大多雇用菲人乐队,只有那些花不起钱的小舞厅才雇用华人乐手。我曾到其中一家名叫"伟达"的小舞厅去摆过"拆字摊",那里四名乐手所奏出的乐曲实在不忍卒闻,真是像在商店门口前大拍卖招揽顾客那样。

盘点老上海的地标性建筑

盘点老上海的地标性建筑 关键词:老上海,地标建筑 1、弄堂。上海的弄堂因为晾衣架上遮天蔽日的衣服,好像总也不见阳光,加上上海本身潮湿的环境,让弄堂里更显阴冷。七十二家客因为鸡毛蒜皮的小事喋喋不休、斤斤计较。北京的四合院到了上海就转变成了弄堂里中西合璧的石库门,上海洋场风情的现代生活使庭院式的大家庭传统生活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合适单身移民和小家庭居住的文化。上海恐怕是中国最开始现代的三口之家生活的城市。 中共一大的会址就在望志路(今兴业路76号)一幢典型的石库门建筑中。 2、百乐门。百乐门是上海三四十年代最洋气、最风光的地方,莺莺燕燕得好不快活。“夜上海,夜上海------”曼妙的歌声勾人心魄。阮玲玉、周璇、蝴蝶、赵丹------那些三四十年代红遍上海滩的大明星都是这里的座上宾。这里也同样流传着许许多多为百姓津津乐道的风流韵事和血雨腥风。 3、上海大光明影院。上海大光明影院是当年最时髦的地标之一。1928年12月23日,京剧大师梅兰芳亲自为大光明影院剪彩开业。 4、王开照相馆。王开照相馆将百年间的风云变幻都定格在了一张张照片中,南京路378号就是王开照相馆,这是上海最著名的老字号之一。 5、城隍庙。去上海旅游,城隍庙去必去的地方之一。如今它道教宫观的建筑风格,六百多年的历史文化都已被人淡忘,现在人们去城隍庙是为了吃地道的上海小吃。那里有著名的南翔小笼包,每天慕名而来的旅客都排起长龙。 6、十里洋场。十里洋场不是一条具体的街道而是就旧上海市区的统称。旧时上海租界区域因为外国人较多,洋货充斥。《同光梨园记略》:“沪北十里洋场,中外巨商,荟萃于此。” “十里洋场”这四个字饱含近代中国的屈辱历史,历史变迁之后,这四个字留下就只剩“洋”这个字了。 7、李鸿章的江南机器制造总局。1865年,李鸿章创立江南机器制造总局于上海。江南机器制造总局是洋务运动中最闪亮的一笔。它的建立,开创了中国近代军事工业完全采用机器生产的先河。 江南制造总局大部分建筑被保留,世博会期间将成为企业馆所在地。世博会之后,将再度“变身”,改建成中国近代工业博物馆,作为上海市的一个新亮点,被永久保留。 8、霞飞路。霞飞路,今天的淮海中路,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堪称上海城市的时尚之源。这条长约4公里的商业大街,名店林立、名品荟萃,是著名的富人区。《长恨歌》里李主任给王琦瑶租的公寓就在霞飞路。

上海人10个风俗习惯及历史渊源

上海人10个风俗习惯及历史渊源 1)老人过66岁生日的时候,要女儿烧66块肉给他们吃并且不得分给其他人吃。 六十六占两个六字,象征“六六大顺”,老人和子女都很看重,所以寿礼较为隆重。“六十六,娘吃闺女一块肉”,父母六十六岁生日这天,已出嫁的女儿除一般礼品外,还须买六斤六两一块肉,蒸六十六个小寿桃为父母祝寿,以报答父母生养之恩。肉与小寿桃须父母两人吃,其他人不得分食,否则谓之“夺福”。 这是延续下来的一种习俗,有几种说法,比如“人活六十六,要吃闺女一刀肉”、“六十六,吃了女儿一刀肉,健康又长寿”、“六十六大寿、得吃姑娘的一刀肉”、“年纪六十六,阎王要吃肉”等等。这是对长寿、健康、平安的一种美好期盼。既然阎王爷在人66岁时想要人命,那人吃了一刀肉后就还了阎王的债了,阎王吃肉好了就别吃人了,呵呵,人们都希望能平安度过。 2)中秋节吃鸭子、芋头和毛豆 关于吃鸭子: 元末时期,蒙古统治者欺压汉人,汉人决定推翻元人。但当时统制严厉,不能明着组织斗争,就用暗语。当时汉人称蒙古人为“哒子”,就取谐音“鸭子”。大家约定,中秋节吃鸭子,就是中秋节大家一起采取行动,推翻元人统治。当然秋季吃鸭子对身体颇有裨益。 芋头: 在上海、江浙等地方在中秋节有吃芋艿的习惯。农历八月中旬正好是芋艿上市的季节,而且在江浙一带,芋艿的发音与“运来”相近。所以中秋节吃芋艿,不仅仅只是享口福同样也表示希望能够好运连连。 还有毛豆: 在江浙一带中秋节除了芋艿外还会特地蒸些毛豆。毛豆在当地又称毛豆荚,而荚又与“佳”、“吉”等字谐音。所以吃毛豆是希望能够吉祥如意,万事顺心。 3)吃饭喜欢浓油赤酱 都说上海人喜欢浓油赤酱,而且还找出了它的出处,一是来自徽菜,红烧为主,几乎荤菜都喜欢吃红烧的,非得放上红通通的酱油不可;二是来自宁波菜,甬菜是出了名的咸,在老广东的眼里就像盐钵斗倒翻了,虽然颜色不那么深暗,但本质也是浓油赤酱。其实这怪不得老上海人,一来因为当时的生活拮据,浓油赤酱味重,下饭;再则在食物匮乏的年代,浓油赤酱属于恶补,照老上海人的俚语说,是刹根。 现在喜欢浓油赤酱是因为人们生活节奏加快,生活丰富多采,往往睡眠时间不足,因此味蕾疲乏,需要刺激,浓油赤酱就起到了亢奋的作用,寻找大汗淋漓,大脑开窍的境界。当然现在意义上的浓油赤酱绝非当年“吴下阿蒙”,它对食材和佐料都很讲究,不是为了下饭,甚至干脆为了不吃饭。 4)十二月初八为腊八节,有吃腊八粥的风俗 上海的腊八粥则稍有不同。据王韬《瀛濡杂志》卷一记载:“腊月八日,僧尼例以杂果双弓米,遍饷檀越,谓之腊八粥,亦曰佛粥。此风由来旧(久)矣。沪人往往有以汤饼、菜羹和入者。”这里将汤饼和菜羹掺入粥中,显然是上海特殊的风俗,与其他地区稍显不同。 中国汉族地区,将这一天作为释迦牟尼的成道日,于是腊八成了佛教节日。后演变成夏历十二月八日吃腊八粥,用以庆祝丰收,一直流传至今。

《上海石库门》阅读答案

《上海石库门》阅读答案 《上海石库门》阅读答案 上海石库门 石库门是上海最有代表性的民居建筑,是上海近代都市文明的象征之一,是中国建筑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早期的石库门产生于19世纪70年代初。它脱胎于江南民居的住宅形式,一般为三开间或五开间。老式石库门住宅,一进门是一个横长的天井,两侧是左右厢房,正对面是长窗落地的客堂间。客堂宽约4米,深约6米,为会客、宴请之处。客堂两侧为次间,后面有通往二层楼的木扶梯,再往后是后天井,其进深仅及前天井的一半,有水井一口。后天井后面为单层斜坡的附屋,一般作厨房、杂屋和储藏室。 整座住宅前后各有出入口,前立面由天井围墙、厢房山墙组成,正中即为“石库门”,以石料作门框,配以黑漆厚木门扇;后围墙与前围墙大致同高,形成一圈近乎封闭的外立面。所以,石库门虽处闹市,却仍有一点高墙深院、闹中取静的好处,颇受当时卜居租界的华人士绅、富商的欢迎。 在20世纪10年代以后,老式石库门逐渐被新式石库门取代,新式石库门在建筑风格上是西方化了。除了内部结构有所调整外,外墙不是像老式石库门那样用白色石灰粉刷。新式石库门外墙面多用清水青砖、红砖或青红砖混用,石灰勾缝。新式石库门门楣的装饰也变得更为繁复。它受西方建筑风格的影响,常用三角形、半圆形、弧形或长方形的花饰,类似西方建筑门窗上部的山花楣饰,这些花饰形式多样,风格各异,是石库门建筑中最有特色的部分。有些新式石库门还会在门框两边使用西方古典壁柱的样式,作为装饰。新式石库门以更实用,更美观的特点受到上海人的青睐。 20世纪20年代最著名的作家,艺术家如鲁迅,矛盾等都住过石库门。中国共产党也诞生在望志路一幢典型的石库门建筑中。

老上海的新式里弄住宅

老上海的新式里弄住宅(附图) 新式弄堂住宅是在新式石库门弄堂住宅的基础上演变而来的一种新类型,最早约出现在20年代中期。 新式弄堂的单元平面一般不再受单开间、双开间的限制,而是较自由地进行室内平面布置。起居室、卧室、厨房和卫生间有了明确的功能区分。一般都有较完善的卫生设备和厨房设备。有的还安排了汽车间。适用于小家庭居住。 与石库门弄堂相比,新式弄堂最明显的区别是每家入口处的石库门没有了,代之以铜铁栅栏门。围墙高度被大大降低或用低矮栅栏代替,甚至干脆用绿篱隔断。小天井有时被敞开或半敞开的绿化庭院所代替。建筑形式更多地模仿西方式样而很少采用中国传统装饰。 新式弄堂一般为三层高,在采用砖墙承重的同时也大量采用钢筋混凝土构件。钢窗已相当普及。 从总体布置上看,房屋的通风、朝向受到重视,故一般都是呈横向联立式。弄道宽度增加了,一般多在5米以上,不仅考虑到私人小车的回车需要,也考虑到了消防通车的需要。 其代表建筑有20 年代的淮海中路尚贤坊,延安中路的四明村;30 年代的延安中路福明村,浙江中路的新德里,延安中路的慈惠南里。

空间品质城市精神——上海新式里弄民居文化分析 王富臣莫天伟 Spatial Characteristic and Urban Spirit ——A Cultural Analysis of New-styled Linong Houses of Shanghai 王富臣莫天伟 Wang Fuchen Mo Tianwei 摘要从新式里弄民居的历史沿革谈起,论述了新式里弄民居的空间组织特征和形态构成特点,分析了新式里弄民居空间形态的文化内涵及其对里弄空间形态构成的影响。 关键词新式里弄民居文化空间形态 ABSTRACT Starting from analysis of the historical development of the new-styled Linong houses,this paper points out the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 and spatial feature of the new-styled Linong houses. Further discussion focuses on the cultural context of the new-styled Linong spatial structure and the influence on spatial structure of this cultural context. KEY WORDS new-styled Linong house,culture,spatial structure 中图分类号TU-0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3959(2002)02-0019-03

上海石库门之最

上海石库门之最"逸盧"面临搬迁 图片说明:2015年5月21日,上海济南路185弄17号石库门逸庐门头,有专家称它是上 海石库门保存最好的门头。 上海黄浦区济南路上有座名为“逸盧”的石库门,有专家称它的门头是全上海石库门之最,其中牌匾最大,雕花最饱满,属于精品,应明示保护。这里,曾是外国人驻足留念的地方,也曾是诸多电影中唯美片段的背景。 然而2015年1月,“逸盧”所在的济南路185弄整体开始搬迁。目前,老弄堂里还剩下七八十户人家,其中就有“逸盧”的一大家子。 近日,澎湃新闻记者在探访济南路185弄(又名景安里)时发现,部分房屋已经开始拆除工作,不少已经搬走的居民回到弄堂重观纪念,对“逸盧”的命运也表示担忧。从事石库门研究多年的相关专家再次大声呼吁:“逸盧”属于上海建筑瑰宝,必须保护。 上海市政协“上海石库门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可行性研究”课题组近日专程赴石库门集中的虹口区调研,在考察了瑞康里、永安里和丰乐里后,课题组呼吁上海石库门申遗要保护生活习俗,并让民间力量参与进来。 5月25日上午,上海市黄浦区政府相关负责人向澎湃新闻记者表示,“逸盧”不会轻易被拆除,已经在组织专家研究论证如何予以保护。 官方:今年1月开始整体搬迁,还剩下七八十户 5月21日下午,景安里前后200米长的弄堂过道,不时有人穿梭。居民胡阿姨称,自己在今年1月就已经搬到了嘉定,最近抽空回到弄堂走走。“住了几十年,趁拆光前再看看。”

据一名居委会工作人员介绍,济南路185弄及其附近几条弄堂原先共有1600多住户,自今年1月开始整体搬迁,目前百分之八十五都已经搬走了,还剩下七八十户。其中,17号“逸盧”与7号是私房,专家正在鉴定怎么保护,所以还没搬。 走进景安里,不少房门前已经砌起了灰色砖墙。现场有工人称,185弄的房子全部都会被拆,无一幸免,包括“逸盧”。至于拆完建造什么,工人并不清楚。大门保安赵师傅说,该片老弄堂在拆迁后将建造新的商品房。“以前很多老外还进来拍照呢,有的房子还拍过电影。” 当日下午,澎湃新闻记者从黄浦第五房屋征收事务所了解到,目前没搬走的住户是就搬迁地址或赔偿补贴等相关方面未签协议。但事务所只执行房管局的方案,是否会保留17号等,事务所称目前暂未收到文物局给出的保护通知。 之后,黄浦区文物局相关负责人接受采访称,在景安里搬迁工程启动后,就已经及时组织专家对17号进行鉴定,暂时还未得出结果。 5月25日上午,上海市黄浦区政府相关负责人向澎湃新闻透露,区文保部门等一直在关注“逸盧”,不会轻易拆除它,已经在组织专家研究论证如何予以保护。 专家:把原居民都搬走,石库门风情将不再有 对于相关部门正在对“逸盧”价值鉴定,多年从事石库门研究的娄承浩教授坐不住了,他先后多次在微博上发帖称,“逸盧”的门头是“全上海石库门之最”,其中牌匾最大,雕花最饱满,属于精品,应明示保护。他甚至在一条微博中写道:“2012年9月的济南路185弄,炎热的夏天,邻居们在弄堂里乘风凉、拉家常,这种情景只有石库门里弄独有。虽身居市中心,里弄幽静,支弄更是静得掉下一根针也听得见,是安居乐业好地方。现在把原居民都动迁了,开始拆屋了,风情不再会有,我去了几次都很伤感。” 5月24日,娄承浩向澎湃新闻记者介绍,17号逸盧,原是虞景记营造厂老板私宅,1921年建造时共建八幢石库门,最大最好的一幢名为逸盧。建筑体量特大,两层砖混结构,建筑面积600多平方米。清水青砖墙墙体工整,尤其石库门头十分精致堪称上海之最,山花浮雕立体性很强,图案完整,门楣上的石匾也是上海最大。这里天井超大,楼层走马廊栏板有木雕板和木格窗。在室内,客厅船轩和西式线条吊平顶,为中西合璧典型;厢房木窗菱形图案和彩色凹凸玻璃很精致。由于是高先生兄妹一家居住,建筑保留基本完整。该宅是上海建筑瑰宝,应予保护。 而景安里门口的7号,原是开化工厂老板张幼臣以工厂名义买进的石库门,三开间,公私合营时该宅归工厂所有,分租厂里职工居住,所以原貌基本保留。该宅是江南民居演变为石库门的典范。至今仍保存完好的木雕腰线,客厅、前楼、厢房都有完好雕刻木窗,上面人物和花草栩栩如生,雕刻刀法洗练,实属精品。厢房两扇木门似西方教会建筑门,客厅石膏吊平顶和彩色地砖、木窗上异形凹凸玻璃都很精致。该建筑曾为上海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不可移动文物。

11-4-7老上海口语中充满洋泾浜英语(精)

老上海口语中充满洋泾浜 英语 这里公布的是上海殖民地核心语词(中文和英语的混合结构,即所谓的洋泾浜英语)所得出的词源学结论(部份结果曾经在十五年前发表在上海《采风》杂志和《新民晚报》),这些语词原先都是江湖隐语,以后才泛化为市井俚语,并且继续成为当下上海方言中最有活力的部分。 我所见到的上海方言词典之类的工具书,对这些俚语的来源不甚了解,解释可谓谬误百出。例如,“门槛精”就被望文生义成“门槛”这个建筑部件,并且由此引申出对“门槛”语义的荒谬解释,成为一则典型的学术笑料。其实,“门槛”仅仅是一个注音词而已。上海方言的研究,就此被可笑的学院派学者引向了歧途。这是方言的悲哀,也是地方文化遗产走向末路的象征。 【门槛精】 MONKEY,英语“猴子”加上汉语词根“精” ,猴子精,引申为聪明的、精明的,构成典型的洋泾浜英语。其构词法得基本规则,就是英语读音的中文译名,再加上一个汉语词根。其它与此均可依次类推。 【赤佬】

CHEAT,欺骗,和中文“佬”的混生词语,一个鲁迅时代最流行的洋泾浜俚语。 【小(老)开】 小(老)KITE,大小“骗子”之意,以后引申为对有钱人的泛称。 【戆大】 GANDER,傻瓜,呆鹅,糊涂虫,引申为受骗者,现被北方人读作“港都”。 【混枪势】 “混CHANCE”,CHANCE,机会,混枪势就是混机会,也引申为浑水摸鱼,等等。 【发嗲】 “发DEAR”,DEAR,亲爱的,可爱的,引申为娇柔的,撒娇的,媚态万千的。

【轧朋友】 "GET朋友",GET,搞,得到。搞女人,结交异性。“轧”是一个普遍运用的动词,可以进行各种自由组合,如“轧闹猛”(凑热闹)。 【拉三】 LASSIE,少女,情侣,引申为妓女、卖淫者或生活不检点的青年女子。 【慕客】 MUG,流氓,引申为嫖客。 【大班】 大BANKER,大银行家,引申为大老板、富豪。 【退灶私】 "退JUICE",JUICE为油水和钱财,“退JUICE”的本义,是流氓退还敲

老上海风情弄堂里的叫卖声

老上海风情——弄堂里的叫卖声 “记得在我们儿时的,弄堂内外叫卖零食的声音……从早到夜,恐怕总可以有二三十样。……而且那些口号也真漂亮,不知道他是从“晚明文选”或“晚明小品”里找过词汇的呢,还是怎么的,实在让人一听到就有馋涎欲滴之概,“薏米杏仁”而又“莲心粥”,这是新鲜到连先前的梦里也没有想到的。但对于靠笔墨为生的人们,却有一点害处,假使你还没有练到“心无杂念”,就可以被闹得整天整夜写不出什么东西来,又无权伸出头到窗外去斥责。只得作罢”曾经住在上海石库门亭子间的鲁迅先生在他的《且介亭杂文二集》中如此形容弄堂里的叫卖声。据研究,上海弄堂里的叫卖声主要有27种,分为晨昏叫卖、四季叫卖等多种类型,融汇了全国各地的哩语方言和民间曲调,体现了上海这座经济都市的商业流动业态,成为上海城市独特的市井民谣。也成为南腔北调融汇贯通的特色标志。每日佛晓,拎马桶的叫声拉开了弄堂中新一天的序幕,从“鸡毛菜黄芽菜”到“方糕茯苓糕”,从“栀子花白兰花”到“麻油馓子脆麻花”,从“长锭要伐长锭”到“阿有啥洋瓶申报纸卖伐”,各色叫卖声此起彼伏,苏北宁绍闽粤口音混杂在一起,热热闹闹地塞满了弄堂里的每个角落。当夜幕沉沉,寂静中不时传来几声“桂花赤豆汤”、“白糖莲心粥”、“猪油夹沙八宝饭”,人们就这么伴着宵夜的甜美渐渐睡去,准备迎接明

天的熙熙攘攘、忙忙碌碌。随着生活模式和商业发展的日益现代化,那些往日来来往往串弄堂的小商小贩正在逐渐消失,如今的石库门里弄变得安静了不少,安静是安静了却也略显冷清。一位曾经儿时在弄堂里玩耍时常遇见的林奶奶,如此再次遇见林奶奶说起自己的童年时光,非常怀念:“每天放学以后,我们口袋里揣着爸爸妈妈给的两三分钱零花钱,心里很是高兴。因为到了傍晚时分规定的时间,弄堂里就会有挑来的馄饨摊,卖桂花赤豆汤、白糖莲心粥的商贩,还有个人背着像小麻袋一样的东西进来卖炒好的白果,这都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期待。”现在,弄堂里的叫卖声已经渐渐远去了,那些商贩带来的便利欢乐也好嘈杂喧哗也罢都变成了光阴 的故事。

《老上海》观后感

杭穉英 开创了中国最早的现代广告公司,1600种月份牌10张有6张是他的探求郑曼陀的绘画技巧创造了团队合作人脉不断追求卓越。炭精粉黑气太重,画面不鲜艳擦明暗交接线 效率低成立画室,找人一起合作广告制作公司,有分工按劳分成旗袍美女他的作品记录了一个城市的变迁抓住了社会的热点上海主流文化对他的鄙视摆脱有爱国情操特定时代的结束月份牌广告的结束 谢之光与名搞怪第一个肖像权官司 庞亦鹏市民风报纸广告创意人插图广告画大师月份牌广告的更迭者广告味创意广告的开始户外广告 郑曼陀彩笔水彩画法 原给死人画遗像的创造了水分 一个特定历史时期诞生了与之相对应符合的产物。老上海的美人妖娆,娇艳欲滴,旗袍包裹下的时尚摩登时代——美女月份牌广告画将老上海的繁荣发展表现的淋漓尽致,它的产生是那个时代的真实写照。 郑曼陀独创了擦笔水彩画法,引领了美人月份牌的时尚,作为美女月份牌广告画的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曼陀先生却没有继续吸收发展他的画技,导致了他的美人月份牌广告画逐渐衰退下去,而这些广告

大师中,最让我佩服的是杭穉英先生,他的成就并不只是改革了曼陀的彩笔技法,更重要的是他身上所焕发的独有广告人的思路:开创了团队合作之路,各有分工,并且按劳分酬,开创了中国最早的现代广告公司,在当时环境下,他的这种做法提高了团队工作积极性,并且工作效率也大大提高了。我认为在广告行业中,很重要的成功法则就是团队合作,个人的力量蚍蜉撼树,而只有团队合作,交流思想,才能得到创意的火花,才能将作品更加完美! 杭穉英在他的广告事业中不断地追求卓越,更让人敬畏的是杭穉英的不畏强权压迫的爱国精神。杭穉英在面对日本军官的威逼诱惑之下,毫无惧怕动摇之心,通过机智的办法逃过了日本人的利用。他的画作代表了的是老上海时代的主流,画的则是社会的热点。而如果他真的为日本人女人画出“中日妇女友好的”的图画来讲,那便会颠覆了上海的基本价值观念,那他真的会背上千古骂名了。 在当时政风飘摇的时代,最让人遗憾的是无论是名噪一时的美女牌月份牌广告画,还是庞亦鹏独创的报纸广告,它们逐渐没落,甚至消退出了人们的视野。广告是个当下时兴的产物,紧跟社会流行的产物,一旦错过了它最好的发展时期,那它的生命力将是脆弱而短暂的,也将会退出历史的舞台。 不论是突破世俗禁锢与名妓结婚的的谢之光还是拥有上海滩无量福特汽车之一的庞亦鹏,他们在当时的广告界属于大师级人物,但毫无一例的是被上海的主流文化所鄙视,被认为是低级的工作,得不到认可。我认为是有广告的性质决定的,它是为产品代言,如果向消

城市记忆——石库门-800字作文

城市记忆——石库门-800 字作文 在中国许多城市中,上海无疑是个异类,各国公民在这里汇聚,各种思想在这里碰撞,上海就像一个身穿旗袍的舞女,摩登而不失优雅,踏着时代的节拍,一次又一次华丽地转身,但古韵却不曾消失。 在我看来,上海最美丽的风景不是外滩那争奇斗艳的外国博览会,也不是陆家嘴那鳞次栉比的摩天大楼。石库门,才是最美的风景,她是城市生活的完美诠释。 风叩着黑漆大门上的铜门环,一盏昏黄的灯在厢房的窗柃上摇曳,顽皮的孩子老杨松木楼梯板上蹦跳,只呀有声。弄堂远处飘来悠远的“桂花赤豆汤——甜酒酿”的吆喝,这是石库门的风景。是久远但永远不会被忘怀的声音。 上海石库门不同于北京四合院的“土”,她的出现是那个“华洋杂处”的上海城市生活的一个写照。从她的建筑样式上就可以看出这是一种“中西合璧”文化的

混合体。门和房间,天井的布局时中国传统建筑的格局,但二楼的窗户与门头的石刻门券却透露出西式洋房的装饰风格,石库门在诞生之初,是整幢出售的,要买得起,需有些“身价”,从四十年代开始,每幢石库门差不多是四方杂处,“七十二家房客”,上海人亲切地把其称为“弄堂”,散落在城市的各个角落,这些弄堂犹如其形状——“品”字形,折射出岁月的变迁与城市人的生活百态。 前楼客堂左右的厢房与亭子门构成了石库门最基本的元素,这种特殊的房屋结构形成并造就了老上海人的生活方式与相互关系,孕育了无数老上海人的童年,各家各户似是一个大家庭,互相关照,守护。隔墙有耳,楼上楼下只要一声招呼,左邻右舍得人马上会过去帮忙,这家小囡病了,隔壁阿婆`代为照料,那家阿姨包了馄饨,定会每家送碗尝鲜。那是何等的温馨啊! 石库门之所以美好,是因为邻里之间热烈,融洽,她那带给人的宁静温馨的生活方式是农村的人所羡慕的,城市,之所以会让生活美好,是因为人与人之间交流紧密,人是社会性动物,需要交流,需要一份融洽的人际关系。正如奥涅格所说:“人,正如树枝与树干连结在一起一样,脱离树干的树枝很快就会枯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