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是怎样学习“20以内数的认识”

参考资料

儿童是怎样学习“20以内数的认识”

陈凤伟北京市东城区史家小学

杨敬芝北京市东城区史家小学

景立新北京市东城区史家小学

一、案例分析引发思考提出问题

(一)案例简述

案例一:5+8=?5+7=?

为什么1-6年级学生都会出现同样的错误“12”和“13”?而且这种错误带有固定的循环性。学生的解释是:没算就直接写出来了!

580+300算成58+3=61,仅仅是疏忽了数末尾的“0”吗?

案例二:12名幼儿园大班的儿童,都能拿对“5块橡皮”,但有6人没有拿对指定的“第5块橡皮”,拿对的6人中,只有1人能说清楚“第五块”和“5块”是不一样的。

还是这12名儿童面对“散放”的16颗珠子,要求“看着数”,结果4人正确,8人数错了。改变要求为“动手点数”时,结果10人正确,2人数错。

案例三:计算8+4,12名儿童中2名“数手指”算,5名“摆手指”算,还有5名能流利地说出“凑十法”的计算过程。

(二)引发思考

儿童在数数和算数的起始阶段都要借助“手”作为计数器,这种司空见惯的现象有没有更深层次的原因?如何帮助儿童从“数手指”、“摆手指”过渡到抽象的计数和计算呢?

儿童“基数”的经验多余“序数”。怎样利用学生已有的“序数”经验,挖掘教材中存在的“序数”因素,寻找生活中的“序数”情景,促进学生的理解和掌握?

(三)提出问题

问题一:儿童在数数和算数的起始阶段都要借助“手”作为计数器,如何帮助儿童从“数手指”、“摆手指”过渡到抽象的计数和计算呢?

问题二:要提高学生从“记忆库”中输出信息的准确性,就要找到与他们认知规律和数学学科体系相一致的“路线图”,即学生是怎样学习“20以内数的认识”的?

问题三:依据《国家数学课程标准》编写的实验版教材,在内容的选择、呈现的方式、模型的建立上是否真正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

二、研究的方法和结果

(一)理论研究的结果

1、数学发展史的启示

(1)人们认为数学史的发展过程就是学生学习的过程,数学史上的难关都是学生学习的难关。

首先研究数的发展史,从《周髀》一书和对甲骨文的考古中得到了上面观点的证据,即数发展的过程也是儿童认识数的必然过程。儿童“数手指”、“摆手指”的计数和计算策略,恰好是遵循了自然和人的本能。如何合理、有效的引导儿童由自然、直观的手指策略,向高层次的、抽象的手指策略过渡呢?

(2)“十进位值制计数法”是数发展史的基础和重大突破。

这一点不仅在新石器时代的彩陶和半坡文化中有据可考,而且中国古代对圆周率的计算比欧洲早了一千多年,也是证据之一。所以在儿童的学习“路线图”中,要选择形象、直观、贴近他们生活的模型,帮助他们理解“十进位位值制计数法”。

2.数学教育理论的启示

“模型”在小学“20以内数的认识”的教学中,有着广泛的运用。对“模型”与儿童数学认知发展有深入研究的,当推J.Piaget和Z.Dienes等。他们强调儿童数学推理的整体结构,提出了一系列利用模型,帮助学生从“具体-抽象”的概念发展过程。

(1)学习过程就是儿童主动构建认知结构的过程。数学模型是儿童数学学习的工具。那么在儿童“20以内数的认识”的学习路线图中,要广泛运用各种模型,给学生创设能够操作“模型”的情境活动,活动情境的核心就应该是“模型”的选择与呈现。

(2)借助豪敦对数感的描述,获得了“数数的程序”是关键的概念化思想的启发。所以“数数的程序”要纳入“20以内数的认识”学习路线图,要重视它背后的深层次意义,即作为与数有关的数学思想的发展基础。特别数感、符号感等数学思想和能力的培养,也是以“数数的程序”为基础的。

3.心理学研究的启示

儿童数学学习是以直观行动思维、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并与抽象逻辑思维相互促进的过程。林崇德在《关于儿童数概念和运算能力发展的研究》中得出:7-8岁儿童的概括水平和幼儿的概括水平差不多,属于形象直观的概括水平。

“20以内数的认识”是面对6-7岁儿童的学习,他们的概括水平与学前儿童的差异不大,所以在学习中就应该依据“形象直观”的特性,来引导他们建立数的概念。

4.《国家数学课程标准》与教材的启示

《国家数学课程标准》中对“数的认识”的具体目标是:通过观察、操作、解决问题等丰富的活动,感受数的意义,体会用数来表达和交流,初步建立“数感”。重视口算,加强估算,提倡算法多样化。

依据《国家数学课程标准》编写的现行教材,对“20以内数的认识”的编写思路是:先集中认识1—5各数,之后单独安排学习第几、几和几、加减法。在学习6—10的认识和加减法时,把6、7、8、9合在一起认识,10单独认识。蕴含了位置值的思想。把20以内进位加法放在一年级上册,退位减法放在一年级下册。

(二)实际调研和结果

1.对学前儿童的访谈结果

某幼儿园,从两个大班随意选择了12位小朋友。进行一对一的测试和访谈。

(1)测试和访谈的题目

①物体的个数:数一数一共有多少个珠子?第一次用眼睛看着数,不要动手;第二次可以动手点数。

②数数:从1数到20。29后面是几?39前面的数是谁?后面的数是谁?

③基数和序数:按顺序数一数有几块橡皮?从左边数起,拿出5块。从左边数起,拿出第5块。“5块”和“第5块”的意思一样吗?

④位置值的理解:读出卡片上的数:11、14、22、45,在计数器

上表示出来。14中的1和4分别表示多少?22中的两个2一样吗?分别表示多少?

⑤计算:20以内加减法:4+3=9+7=8+7=9-6=12-8=

(2)测试和访谈的结果

访谈内容结果分类百分比数物体的个数

看着数:有4人数对。33%

点数:10人数对。其余2人数了2次也没有数对。83% 抽象数

数数:12人都能从1数到20。100%

拐弯数:有10人知道。83%

基数、序数基数:12人数对。并都能说出表示的意义。100%

序数:按要求取:12人取对“5块”,6人会取“第5块”50%

意义:1人知道“5块”和“第5块”表示的意思不

一样。

8%

位置值

表示数:11人会在计数器上表示数,1人不会。91%

位置值:只有1人理解。8%

计算数手指:2人17% 摆手指:5人41% 凑十法:5人会说“凑十法”的过程。41%

(3)对测试和访谈结果的分析

①从数物体的个数看学前儿童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数概念

从12名儿童“数数”的过程中发现,一类是按物“点数”,一类是“群数”。表明儿童在入学前,大多数已经学会了简单的数数,有了初步的数概念,但“群数”计数的能力还比较弱。

②从基数和序数看学前儿童数概念的经验积累有差异。

儿童对于基数的经验积累比较丰富,不仅能数对橡皮的块数,当问到“5能表示什么”的时候,他们都用基数的意义来回答,如:5块橡皮、5个小朋友等,没有人用序数的意义来说明。看来需要在学习中提供丰富的“序数”资源,让儿童充分感知。

③从计算看学前儿童“数概念”的理解程度有差异。

在计算20以内加减法时,7名用手指算的儿童“点数”和“摆数”的水平是不一样的,“摆数”的儿童脑海中已经形成了与某个加数对应的手指图式,如“5”对应一只手的5指,“7”对应一只手的5指和另一只手的2指,而不需要借助逐一点数来得出与加数对应的手指个数。在这里也不排除个别儿童是从记忆中直接提取答案的。

2.小学生计算错误的归因分析

对学前儿童需要了解他们知道了什么?那么对于“学后儿童”就需要了解他们知道的怎么样?为此对学后儿童进行了计算错误的归因分析。

调研的对象:学校1-5年级的学生。

调研的时间:一学年的期末考试结束后。

调研的问题:期末考试试卷中的计算错题。

调研的方式:选择试卷中出现的错例,与出现错误的学生本人逐一访谈。

调研的结果如下:

错例学生的阐述错误归因

一年级:68-30=32 把30中的0看成10,10减

68个位上的8,68中十位上

的6再去减30十位上的3,

最后就得32了。

机械使用“破十法”,

没有理解减法的意义。

一年级:

55+7=63

35+7+6=49

43 把5+7算成13了,应该得12。

计算35+7时,个位5+7=12,

想成了5+7=13,与5+8=13

混了。

凭记忆和感觉直接来

提取答案。记忆的偏差

集中在7加几、6加几、

8加几,特别是5+8和

5+7尤为易错。

二年级:3+2=5,8+9=17,0+0=0, 受不进位加法可以从十

380+290=570 所以380+290=570。位算起的影响,从百位

开始计算了。说明“数感”

“位值制”的感悟需要继

续培养。

三年级:

4.3-1.7=3.6 十分位13-7=6,个位直接

4-1了,就得3.6。

“十分位”上不够减向个

位借1,但是“个位”上

没退位。说明学生对“十

进位为位值制”的理解和

运用还比较模糊。

三年级:

估算40×72=280 40×7=280 学生把72看成整数70,

计算时提取的是

40×7=280。

五年级:

85.7+4.03-929 =89.73-9.29 =80.45 口算末位13-9想成5了。学生提取20以内退位

减法的记忆出现错误。

(1)找到了凭借记忆提取计算信息频繁出错的原因。

学生在考试时,注意力与平时比较要集中,态度也要认真。但从以上错题可以看到,与“20以内进位加退位减”相关的错误带有普遍性和共性。特别是“5+8”和“5+7”以及相应的减法最为集中。

皮亚杰的数学认识论曾指出:任何学习和任何记忆必须以某些早先存在的结构为基础形成。所以“学后儿童”对“计算的提取”错误必然与他们先前的学习结构有关,可以把原因定位在“20以内数的认识”的学习过程中。

(2)找到了退位减法比进位加法更易出错的原因之一。

学生的错误主要集中在20以内退位减法上,原因肯定是多方面的。但是前面谈到实验版教材将“20以内进位加和退位减”分在一年级上、下两册教材中。其主要目的是降低计算教学给新入学儿童带来的压力和难度。从数学本身的联系上看,加法与减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以加算减”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方法。由于学习退位减法与进位加法相隔的时间长了,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先提取记忆,然后在记忆的基础上进行新的学习,这样的结构不清晰不牢固。也是造成存储信息模糊,增大提取错误率的原因之一。

(3)明确了十进位位值制计数法是儿童计数和计算的基础。

从“错例”中可以看到,学生单纯用“算法”来解决计算,常常出现“错位加、错位减”,“不进位,忘退位”等错误。究其原因应该是对十进位位值制的理解、掌握和运用不到位。

所以,在“20以内数的认识”学习路线图中,要让儿童逐步理解十进位位值制计数系统是以“十”为基础的,同时理解计数单位。要重视数的组成,让儿童看到较大的数是通过合并较小的数而产生的,让儿童依靠数的“十进制”的基础结构,自己构造新的数。

三、对“20以内数的认识”路线图的描绘

通过上述研究,对“20以内数的认识”学习路线图进行了如下的描绘。

(一)基本理念:

儿童掌握“数概念”以具体形象概括为主要形式,逐步对“数概念”进行一些抽象概括,但不能脱离生活领域的基础。

(二)结构及说明

第一部分:10以内数的认识(第一单元:1-5的认识,第二单元:6-10的认识,第三单元:10以内数的加减法)

第二部分:11-20的认识(第四单元:11-20各数认识和不进位加法、不退位减法,第五单元:20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

(三)突出的数学思想:

对应思想、集合思想、符号化思想、比较思想、位值制、计数单位、统计思想、同化思想等等。

(四)主要的数学模型:

生活中的实物(实景)、图片、主题图、对应关系图、珠子图、点子图、学习用具(小棒、计数器、数位桶、尺子等等),手指计算器。

(五)对路线图的几点说明

1.为什么先“认数”再学“组成”和计算?

华东师大的孔企平教授在《小学数学课堂学习理论及其应对课堂教学的启示》中指出,先学“数的组成”,不仅可以突出序数和数序的概念,而且是一种同化的过程,即把数的组成延伸下去就是加减法。

2.为什么分为1-5和6-9两个阶段来认识数?

一是考虑儿童已有的经验,二是先学1-5,用概念形成的方法初步形成数概念,再用同化的方法来学习6-9,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为什么要单独学习10?

学生认数达到10,即开始接触十进位位制计数法,所以要突出“10的认识”,即是“位置制”认识的开始,也是认识两位数和多位数的基础,更是加减法运算的基础。

4.为什么突出序数的认识?

序数对学生来说比基数要困难,放在1-5的后面,以基数的含义为基础,在丰富的现实背景和实际操作活动中,把学生的活动经验提升为“序数”概念。儿童能够清楚地区分第几和几个,也就有了“数感”的最初意识。

5.为什么把20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放在一起?

在学习进位加法的时候先采用直观形象的方法(情境图、集合图、操作学具等),过渡到从形象中进行抽象的方法(数位桶),最后到达进位加法的本质抽象(计算过程的图解)。儿童带着这样的经历来学习退位减法,会把已有的经验消化后再释放出来,即用同化的方法进行学习,有助于突破退位减法的难点,掌握“进位加”与“退位减”的互逆关系,深化对算理的理解。

四、本研究的应用--教学建议与教学片段设计

(一)教学建议

1.遵循儿童的发展规律,加强实践操作活动,感受“数概念”的形成过程。

2.遵循数学概念的结构体系,加强十进位位值制计数法的教学,为数概念的形成和算理的理解打下基础。

3.遵循儿童获得概念的一般规律,加强加减法计算的理解,由形成向同化发展。

(二)教学活动设计举例:计数和计算——手指操

1.片段一:手指计数

第一阶段:认数

左右手十个手指,可以从1计到10。

第二阶段:表示数

右手伸直食指表示1,再伸直中指两根手指就表示2,再伸直无名指三根手指表示3,继续伸直小指四根手指表示4。把伸直的四根手指收回,伸直大拇指表示5。拇指和食指一起表示6,依次加上中指、无名指、小指表示7、8、9。

左手表示十位的数,方式和右手一样。

这样,用两只手可以表示出1-99。

2.片段二:手指计算

第一阶段:10以内加减法。

采用第一段手指计数的方法,计算10以内加减法。

第二阶段:20以内加减法。

采用第二阶段手指表示数的方法,计算20以内加减法。

如计算9+3,左手伸出5根手指表示9,右手伸出相应的三根手指表示3,看着手指想:3分成1和2,9和1凑十,还有2,就是12。

又如计算14-8,先按第二阶段手指表示数的方法表示出14,然后收回右手的4,把左手食指表示的1个10换成双手表示的“10个1”,再去掉4,就是剩下的6。

结束语

“20以内数的认识”只是小学数学知识体系中的一点,期望通过对这一点的研究获得启示,推广到更广的范围内继续探索。

综上所述,既然是儿童“20以内数的认识”学习路线图,就应该在他们的学习过程中进行实施和验证。由此必然会产生新的问题,需要不断的研究、探索、寻找,没有最适合只有更适合,期待获得不断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2月

2.《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版教科书》一年级上下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年6月

3.《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版教科书》一年级上下册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6月

4.郑毓信《国际视角下的小学数学教育》第3、4章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年12月

5.山峰《怎么教10以内加减法》选自《湖南教育》1995年7月

6.胡重光《十进位制法记数特征》选自《湖南长沙第一师范学报》2000年2月

7.《交10内数的认识要注意什么》选自《湖南教育》1994年7月

8.潘天骥《十进位值制记数法首创于中国》选自《九江师专学报》1995年6月

9.刘德武、郑卫红《数是数出来的》选自《北京教育》2004年7-8期

10.袁中学《小学生数学学习的规律和特点》选自《江西教育》2002年15-16期

11刘颂《儿童早期教育及计算策略发展教育研究》选自《学前教育研究》2007年3月

12孔企平《小学数学教学理论及其对课堂教学的启示》选自《专家论坛》2007年6月

13池丽萍、辛子强《儿童数学知识的建构》选自《中华女子学报》2006年4月

14晏倩、熊哲宏《国外人类“先天数字模块”的研究与展望》选自《心理发展研究》2006年4月

15官鸣《论认识构架从康得到皮亚杰》选自《学术问题研究》2006年2月

16.皮亚杰《教育科学与儿童心理学》

17.张建兴《皮亚杰教育心理学研究综述》选自《当代教育论坛》2007年7月

18.张慧萍《试论皮亚杰的数学认识论和儿童的数学学习》选自《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06年6月

19.代婷《新课程下两版小学数学“数的认识”教材的比较研究》选自《甘肃联合大学学报》2006年9月

20.蒋书庆《“超以象外数从安出”—从中国古代彩陶花纹看数的起源》选自《兰州铁道学院学报》2006年9月

最新20以内的数的认识练习题

20以内的数练习题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 一、填空: 1、1个十和6个一合起来是(),个位上的数是(),十位上的数是()。 2、7个一和1个十合起来是(),个位上的数是(),表示()个(), 十位上的数是(),表示()个()。 3、18里面有()个一和()个十。 4、()个一是1个十,10个一就是()。 5、20里面有()个十,20里面有()个一。 6、5个一和1个十组成的数是(),和他相邻的数是()和()。 7、和16相邻的两个数是()和(),和7相邻的两个数是() ()。 8、11后面的第4个数是(),17前面的第三个数是()。 9、16里面有()个十和()个一。 10、13是由()个十和()个一组成的。 11、9加()得16,18里面去掉()还剩10。 12、比17少3的数是(),比12多4的数是()。 13、十位上是1,个位上是8,这个数是( )。 14、19的个位上是(),表示()个一,十位上是()表示1个()。 15、()个十和()个一合起来是15。 16、被减数和减数都是10,差是()。 17、两个加数都是7,和是(),它是()在()这两个数中间。 18、写出1-20中的单数: 19、写出1-20中的双数: 20、17是由()个十和()个一组成的。 21、一个数,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位,第二位是()。 22、写出下面各数: 十三()十七()九()二

十() 23、一个两位数的十位上的数字是1,个位上的数字是4,这个数是()。 24、一个两位数的十位上的数字是1,个位上的数字是7,这个数是()。 25、16前面的一个数是(),后面的一个数是()。 26、在5,0,8,12,17,20,15,1,9,14中,最大的数是(),最小的数是(),从左边数20是第()个数,20的右边有()个数。 27、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写出比10大比20小的5个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写出比15小比7大的5个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从小到大排列下面各数: 5 8 2 12 0 15 11 7 18 7 20 30、从大到小排列下面各数: 12 7 11 19 3 13 6 1 20 8 15 二、按顺序填数:

小学数学全套教案第1课时 20以内的数的认识

第9单元总复习 第1课时 20以内的数的认识和加减法 【教学目标】: 1.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组成和序数及进一步巩固“基数”与“序数”的含义。使学生能正确、迅速地计算20以内的加法和10以内的 2.培养学生数数、读数、写数以及数的大小比较的能力;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20以内数的序数含义、数的顺序及数的组成;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10以内的加减法。 难点:20以内加法(进位加)能脱口而出,熟练应用20以内的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板书课题:20 1. 0 →20 2 →16 20 →0 2.完成教材第105页的第1题的第(1)~(5)小题,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二、复习基数与序数。 1. 2.学生举例说明,如:教室里有4个小组,××在第4

三、复习数的组成及读写 1. 5个一是(),写作( 2个十是(),写作( 14里面有()个十和() 2. 3. 四、复习加减法 1. (1) (2) 2.加减法的含义是什么?什么时候用加法?什么时候用减法? 3. (1 (2)师生共同回顾,加法怎样想得数能又准又快?减法呢?4. 五、 1. (1)1个十和3个一组成的数是(

(2)个位上是6,十位上是1,这个数是( (3)十四写作(),16读作( (4)与15和17都相邻的数是( (5)比19多1的数是(),比19少1的数是( (6)18前面的一个数是(),后面的一个数是()。 2. (1)11是由1个一和1个十组成。( (2)把9根小棒分成两堆,只有3种分法。( (3)11后面的第四个数是15。( (4)十八写作108。( (5)个位上是3,十位上是1,这个数是31。( 1. + 8 = 10 12 - = 2 + 7 = 14 + 4 = 6 8 - = 0 9 +=15 2.完成教材第107页练习二十五第4 3.完成教材第107页练习二十五第5 每个小组准备一个梯子图,梯子的每一个格子都写一个算式,算对了,小熊就往上爬一格。5 4.完成教材第108页练习二十五第6 六、课堂小结 师:今天我们复习了20以内的数以及20以内数的加减法。谁愿意来

20以内数的认识

《2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设计 南乐县韩张镇五联小学教师郑志祥 教学内容 新人教版课程标准教科书第一册第79页例6及练习十八的第5-7题教学目标 通过动手操作,了解解决两数中间间隔几个数的问题 教学重难点 解决两数中间间隔问题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情境图、小圆片等 教学方法 看情景图的方法、探究法、练习法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生成问题 复习10加几、十几加几和相应的减法 10+6= 15-10= 15-5= 10+8= 18-8= 18-10= 出示情境图 图中小朋友们在干什么?(排队给熊猫照相)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图中小丽排第几?(10)小宇排第几?(15) 怎么来解决呢? 学生动脑思考 根据学生的回答师板书:●●●●●● 第10 第15 小丽和小宇之间有几人? 学生利用手中的圆片,动手操作来确定小丽和小宇间有4人 2、利用刚才的知识解答问题 出示教材79页做一做的情境图 小朋友们在干什么? 玲玲排第几?(4)东东排第几?(8) 根据学生回答师板书:▲△△△▲ 玲玲和东东之间有几人?(3人) 师生一起从4开始数:4,5,6,7,8.得出东东和玲玲之间有3人。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在数学王国里到处都有挑战,你们想利用这节课学到的知识来迎接挑战吗? 1、练习十八的第5题。 2、20个小朋友排成一队参观了科技馆,小明排第3,小军排第9,小明和小军之间有几人?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今天你们学会了什么新本领?。 (设计意图:上完一堂课,学生到底学得怎么样,通过学生的小结,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理解情况,也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有个认识。)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1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设计

100以内数的认识教案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100以内各数的过程,感受100以内 各数的大小,感受100以内各数就在身边。 2、使学生能独立地数100个物体,知道10个一是10、10个十是一百,对 计算单位:一(个)、“十”百有一个感性认识。 3、使学生初步了解100以内数的顺序,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 个一组成。 4、培养学生数数的兴趣和估数的意识。 5、培养学生合作能力。 教学用具:小棒、橡皮筋课件 一、引入 师:孩子们,你们喜欢大草原吗?今天,老师带你们一起去看看,大草原美吗?看,来了一群羊,数一数有多少只? 生:10只 师:多少个一是10? 生:10个一是10。 师板书(10个一是十) 师:看,又跑来了一群,数一数,现在有多少只? 生:20只 师:你是怎么数的能告诉张老师吗? 师:那20里面有几个十呢? 生:20里面有2个十 师:绿绿的草原是孩子们的游乐场,看,又来了一些,估一估现在一共有多少只? 生1、:100只 生2:95只 生3:98只 师:刚才孩子们估得都以我们以前学的最大的数20多得多,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比20多的数。(板书:100以内数的认识)。 齐读:100以内数的认识。 二、新知 1、数小棒 师:现在请孩子们数出100根小棒,比一比,看谁数得又快又准。

数好的小朋友用你的坐姿告诉老师。 师:谁来说说你刚才是怎样数的。 生1:一根一根地数的。 生2:2根2根地数。 生3:5根5根地数。 生4:10根10根地数 师:请你把数出的小棒带上来我们看看好吗? 师:这是XX同学数出的100根小棒,那你还能不能用刚才这种方法从老师这儿的小棒数出100根来。 全班同学一起数 师:刚才孩子们一根一根地数出100根小棒。 请你想一想。100里面有多少个一呢? 刚才这些孩子在数小棒时跟有些同学的方法不太一样,每数出10根就捆成一捆,一捆是(一个十),那100里面有几个十呢?一齐数数好吗?(一个十、二个十、三个十……十个十) 师:100里面有多少个十呀!10个十也就是(一百) 板书:10个十是一百(齐读) 师:那孩子们觉得刚才这个孩子的数法怎样呢?谁来评一评。 师:孩子们的意思就是数起来很方便,而且很容易让人看出是100根,是吗? 师:现在请孩子们把书翻到31页,数一数一共有多少只羊。 师:谁来说说这么多的小羊你是怎样数的呢? 师:孩子们,数数的方法很多,可以一个一个地数,二个二个地数,也可以五个五个或者十个十个地数,究竟怎样数,那要看具体情况,我们要灵活地选择方法。 2、数数和数的组成 师:刚才孩子们表现得非常棒,对后面的表现有信心吗?接下来请孩子们摆出35根小棒,而且要能让张老师一眼看出是35 师:谁来说说,你是怎样摆的。 生:一捆就是一个十,3捆是3个十,3个十和5个一合起来就是35 师:哪些孩子是这样摆的呢?不是这样摆的孩子也学着这样摆一摆,如果你的同桌需要帮忙,你可以帮帮他。 师:每人孩子的面前都有35根小棒,谁再说说,35是怎样组成的。 板书:35是由3个十和5个一组成的。

一年级数学-20以内数的认识专项练习

《20以内各数的认识》专项练习 姓名: 一、数一数 1、 ( )、( )、10、( )、12、( )、( )、( )、16 2、 ( )、19、18、( )、( )、15、( )、( )、12 3、 4、( )、8、10、( )、( )、16、( )、( ) 4、 20、18、( )、( )、( )、10、( )、( )、( ) 5、(1) 0、5、( )、( )、( ) (2) 3、6、( )、( )、( ) 6、 二、我会填 1、计数器从右边数,第一位是( )位,第二位是( )位。 2、一个十是( ),2个十是( )。 3、一个十,3个一组成( )。5个一,1个十组成( )。 4、个位上是7,十位上是 1,这个数是( )。 5、十位上是1,个位上的数比十位上的数多5,这个数是( )。 6、十六写作( ),它是由( )个十和( )个一组成的。 7、16的前面是( ),后面是( )。 8、和15相邻的两个数是( )和( )。 9、16在( )和( )的中间。

10、9和11中间的数是()。 11、比19大1的是(),比17小1的是()。 12、()比15大2,18比()少2. 13、比14大,比18小的数有()个,分别是()。 14、12后面的3个数是()。14后面第3个数是()。 15、15前面第2个数是()。 16、17-2=(),被减数是(),减数是(),差是()。 17、比12大3的数是()。比19小3的数是()。 18、16连续减3,分别得到()()()()()。 19、13和15中间的数是( )。 20、和18相邻的数是( )和( )。 21、15在( )和( )中间。 22、比12多1的数是( ),比( )少1的数是13。 23、个位和十位上的数字都是1,这个数是()。 24、0-20各数中最大的( ),最小的数是(),最大的一位数是(),最小的一位数是(),最小的两位数是()。 25、7+8=(),加数分别是()(),和是()。 26、20个位上的数是(),十位上的数是( )。 27、11中左边的“1”在()位上,表示()个()。

11-20各数的认识公开课教案[1]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73~74 页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正确地数出数量在 11-20 之间物体地个数 ,认识 11-20 各数 ,能正确读出 11-20 各数 ,初步掌握 20 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 2、使学生初步了解数的十进制,知道 "10 个 1 是一个十 "、 "2 个十是 20" 。 获得初步的数感 . 3、初步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 认识 11~20 各数,能正确数数、读数和写数,掌握20 以内数的顺序,会比 较数的大小。 教学难点:建立计数单位十的概念。 教学准备:课件、小棒 一.主题图引入 1.谈话引入 教师:我们熟悉的学具和水果卡片来和我们做游戏了。这幅图 中有什么?试着数一数分别有多少个。 图中学具的数量有的超过了 10 了,是哪一种?它们各是多少个 ?生活中我们经常会 遇到比 10 多的数,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这样的数。(板书课题: 11~20 各数的认识)

2.初步感知 老师:请你想一想,这些学具卡片放置散乱,怎样就能让别人一眼看出有多少? (同桌互相讨论) 今天我们就通过数小棒来研究11~20 各数 二.探究新知 1.教学 11~20 各数的数法和读法 (1)教学 11 请你拿出小棒,数出10 根,捆成一捆。 捆成一捆, 10 个“一”就变成了一个“十”。好,请将这一捆 小棒放在桌子上,看黑板,老师在一捆小棒旁,又放了一根小棒, 这时是多少呢? 老师: 10 根小棒捆成一捆就是 1 个“十”,读“十”, 1 根小棒 是 1 个“一”,合起来就是 11,读作:十一。 刚刚我们已经数出 11 根小棒了,再添上 1 根,是多少根呢?你 是怎么知道的? 老师 1 个十和 2 个一,是 12 ,读作:十二 (2)老师指导学生在 11 的基础上 1 根 1 根的继续添小棒,学生边数边说: 1 个十和 3 个一是 13,读作:十三。 1 个十和 4 个一是 14,读作:十四。????. (3)教学 20

20以内数的认识

11-20各数的认识复习课 教学目标: 1、复习数位,能对11-20各数进行正确的排列,正确的进行数的大小比较。 2、复习巩固本单元所学知识,能在头脑中形成知识网。 3、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 1、熟练口算; 2、学会复习方法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明确目标: 1、明确目标 这节课,我们对第五单元的知识进行一下复习整理,老师希望复习完了大家都能掌握数位;11-20各数加减的口算;并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提出要求 老师希望小朋友们都能有出色的表现,不但要认真听讲,还要动脑思考,更重要的是能大胆的和老师和同学进行交流。 二、回忆梳理,形成网络 (一)第五单元我们都学习了哪些知识? 1、自己回忆 2、小组讨论 师生共建知识网: 数数数位 组成加减 师:这节课我们就围绕这几方面的内容来复习这一单元的知识。(二)对照复习网络分头复习以达到知识的融会贯通 1、按顺序写数。 谁能帮老师把11-20这些数写在黑板上。(指生写数) 师:读一读这些数吧。我们是按什么顺序读出来的? 师:你能换种方式读吗?

做法:让学生顺着数,也可以让学生倒着数,还可以让学生跳着数,可以是数单数,也可以数双数。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小大 小大 师总结:小朋友们表现的非常棒,小小的数字里面蕴藏着无限的奥秘,值得我们探讨。 2、数位和数的组成 (1)、拨数说组成 出示计数器,学生说说数位的顺序。 你能迅速准确地拨出上面这些数吗? 拨数并说出数的组成。 师说数,学生拨数,并说说十位上是几,表示什么,个位上是几,表示什么。“11”两个数位上的1意义一样吗?分别表示什么?20里面有几个十? (2)、看图说数、写数 如:出示1捆加3根的小棒图,让学生说出1捆加3根,让学生说出几个十和几个一,用十几来表示。 (3)、猜数游戏 游戏一:猜数游戏 ●1个十和9个一是()。 ●6个一和1个十是()。 ●十位上是1,个位上是3,这个数是()。 ●2个十是()。 ●比14大,比16小得数是()。 谁能像老师这样也说一句话,让我们大家猜?(抽生说,大家一起来猜。) 师:看到同学们这么出色的表现,很多可爱的动物朋友们也忍不住赶来和我们一起猜数,欢迎他们吗,看看他们给我们带来了什么问题。猜猜我坐在几号位子。 出示动物图片: ●猴子:我的座号是1个十和8个一。 ●大象:我的座号是4个一和1个十。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20以内的数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20以内的数 教材P116第1、2题,P118练习二十三第1、2题。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回顾全册知识,建构知识结构的整体印象。 2、让学生在复习中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会用数描述现实世界。 3、使学生能更熟练地数、读、写20以内的数,区分几个和第几个;进一步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大小、组成。 教学准备: 教具:计数器、小棒、练习题课件。 学具:小棒。 教学过程: 一、回顾引入。 1、想一想:从开学到现在,你学会了哪些数学知识? 2、学生汇报,师总结五部分:20以内的数、20以内的加法和10以内的加减法、认识图形、认识钟表、用数学解决问题。

3、交待课题:复习20以内数的认识。 二、复习。 (一)、数数、读数、写数。 1、有10个基本的数,任何数都是由它们组成的,请猜一猜、写一写。 2、举例:它们是数字也是数,可以表示物体的数量。如教室里有几展灯,用数字几表示。 3、出示数字卡片10~20,读出卡片上的数。 4、分别拿出13、20根小棒,并说说是怎样拿的? 5、出示0~20(数轴形式),看这列数,你能提出哪些有关的问题? (复习数的大小比较、相邻数等。) 6、(课件出示)找规律填数: A ()9()()()13 14 B 10 12()() 18() C 0 5()()() D () 14()()()10()

7、P116第1题。独立完成。 (二)、基数、序数。 1、P116第2题。独立完成,集体讲评。 2、圈一圈:数出14颗连续的珠子,把它们圈起来。 3、比一比:圈出的珠子和涂上色的第14颗珠子有什么不同?(前者表示所圈珠子的全部数量;后者表示这一颗珠子按顺序排列的位置。) (三)、数的组成。 1、说一说:谁能很快说出5的组成?有什么窍门吗? 2、出示计数器,提问:我们认识了计数器上的哪些数位?个位上的数表示什么?十位上的数表示什么? 3、在计数器上分别表示6、10、17、20,请说出各数位上数字表示的意思。 4、说一说:20里面有几个十?几个一? 3个一和1个十组成几?

20以内的数的认识练习题

学习-----好资料 20以内的数练习题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 一、填空: 1、1个十和6个一合起来是(),个位上的数是(),十位上的数是()。 2、7个一和1个十合起来是(),个位上的数是(),表示()个(), 十位上的数是(),表示()个()。 3、18里面有()个一和()个十。 4、()个一是1个十,10个一就是()。 5、20里面有()个十,20里面有()个一。 6、5个一和1个十组成的数是(),和他相邻的数是()和()。 7、和16相邻的两个数是()和(),和7相邻的两个数是()()。 8、11后面的第4个数是(),17前面的第三个数是()。 9、16里面有()个十和()个一。 10、13是由()个十和()个一组成的。 11、9加()得16,18里面去掉()还剩10。 12、比17少3的数是(),比12多4的数是()。 13、十位上是1,个位上是8,这个数是( )。 14、19的个位上是(),表示()个一,十位上是()表示1个()。 15、()个十和()个一合起来是15。 16、被减数和减数都是10,差是()。 17、两个加数都是7,和是(),它是()在()这两个数中间。 18、写出1-20中的单数: 19、写出1-20中的双数: 20、17是由()个十和()个一组成的。 21、一个数,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位,第二位是()。 22、写出下面各数: 十三()十七()九()二更多精品文档. 学习-----好资料 十() 23、一个两位数的十位上的数字是1,个位上的数字是4,这个数是()。 24、一个两位数的十位上的数字是1,个位上的数字是7,这个数是()。 25、16前面的一个数是(),后面的一个数是()。 26、在5,0,8,12,17,20,15,1,9,14中,最大的数是(),最小的数是(),从左边数20是第()个数,20的右边有()个数。27、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写出比10大比20小的5个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写出比15小比7大的5个数:

11到20各数的认识教案

11—20各数的认识教案 教学设计唐英 设计理念: 本节课是在学习10以内的认识与加减法的基础上学习的,也是为以后学习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作准备。而学生对11——20各数的认读、书写、大小比较不存在任何困难,而对于以“十”为计数单位及11——20数的组成认识不多,但这个知识却是后续学习的关键。因此,本节课的设计以通过动手操作帮助学生建立计数单位“十”这个概念为起点,逐步学会掌握11——20数的组成,并能够简单应用。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正确地数出数量在11到20之间的物体个数,知道这些数是 由一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能正确数数、读数、掌握20以内的数的顺序,会比较数的大小。 2、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积极主动探索,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合 作交流的意识,观察、操作和推理能力。 3、使学生初步体会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 教学重点:使学生通过实践操作、探索、合做掌握一个十和几个一表示十几,能正确地读出11—20各数。 教学难点:建立计数单位十的概念,掌握数的组成。 教学准备:课件、小棒、直尺、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欢迎各位小朋友来到我们数字王国,现在让我们一起看看今天数字王国发生了什么故事吧!(播放视频—你认识他们吗?)

师:你认识他们吗?(认识) 师:今天就让我们来和这些数字交个朋友吧!(板书:11~20个数的认识)请每位小朋友把我们的小助手(小棒)拿出来摆一摆,先摆出10根(电脑打开新授例题),再数出10根捆成一捆(电脑播放例题) (左边十根表示10个一,右边一捆表示1个十) 二、提供探索机会,经历探索过程。 1、摆一摆,说一说:我们用数一数的方法,知道老师有11枝铅笔,可每次都这样数一数多麻烦呀!怎样就能让别人一眼就看出我有11枝铅笔?请你用12 根小棒代替铅笔在桌子上摆一摆。 2、学习11的组成。 (1)操作反馈。把学生摆的情形展示出来,说说你觉得最好的是哪种摆法,为什么?这种方法是怎么摆的? (2)课件演示:数出10根→堆成一堆→捆成一捆。 (3)请小朋友们也数出10根小棒,捆成一捆。这一捆是几个一根呀?是多少根?10个一根捆成一捆就是10根,我们说“10个一是1个十”。(板书并读一读:10个一是1个十) (4)一捆小棒就是一个十,和旁边的11根合起来就能一眼看出有12根小棒了。谁来说说几捆和几根合起来是12根? 板书:11里面有1个十和1个一。 (还可以说)1个十和1个一组成11。 3、学习十几的数的组成。 (1)现在米老鼠来考考小朋友们的眼力,你能很快地看出他摆了多少根小棒吗?用卡片来表示。 演示课件:依次出示12、13、11、16根小棒,说一说:()个十和()个一是()

20以内的数的认识练习题

启四数学练习9.30 20以内的数的认识复习题姓名 一、填空 (1)这里有()个十和()个一,写作(),读作()。 (2)18 里有()个十和()个一。 (3)5个一和1个十是(),这个数在()和()的中间。(4)15前面一个数是(),后面一个数是()。 (5)10个一是()。 (6)20里面有()个十,()个一。 (7)13的个位上是(),十位上是(),它是()位数。 (8)有()个十和()个一。写作(),读作()。 (9)19的“1”在()位上,表示()个(),“9”在()位上,表示()个()。 (10)一个数比12大,比15小,这个数可能是()。(11)一个数比20小,比16大,这个数可能是()。(12)2个十是()。 (13)按规律填数0、5、()、15 、()。

(14)给下列数排排队:13、6、4、8、11、18、20 从大到小排队 从小到大排列 (15)按规律填数2、4、()、8、()。这些数都是(双数)。(16)8和12的中间有()。 (17)与14相邻的两个数是()和()。 (18)按规律填数1、4、()、10、() 二、、比一比,谁大谁小 16比10 (大)19比20()8比13少()17比12 () 1 5比11()20比16 ()6比17()15比1 2 () 三、六、看珠写数。 四、分别找出下列数中的单数、双数。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 单数: 双数: 五、找规律填数。 ①()、19、()、17、16、()、() ②10、12、()、()、18、() 六、写相邻数。 ()5()()8()()6() ()12()()11()()19()

20以内数的认识复习

20 以内数的认识复习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02 页期末复习第1—5 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数数、观察、思考和交流等活动,能熟练地 数、读、写20以内的数,进一步理解20 以内数的意义 和数的组成,掌握20 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大小。 2、使学生经历动手操作等活动,加深对数的组成,数的意义 理解。 3、使学生体验数的不同表示方法,了解数与数之间的联系, 初步发展数感;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和用数。 教学重点:数的读写与组成。 教学难点:数的组成。 教学过程: 一、复习梳理。 1.揭示课题: 谈话引入:孩子们这学期,我们已经认识了0-20 各数。今天我们一起来回顾整理。(出课题) 师:你会用20 以内的一个数说一句话吗?评语:你用上了数字几。还有谁用上更大的数来说一说(最多指名5 人) 2.数的顺序整理 1)嗯,都不错,你能按顺序说出我们认识的这些数吗? 预设1:0-20。你是按什么顺序说的?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板

书:小到大) 师:谁还有不一样的说法?预设2:20-0。这又是按什么顺序说的?(按从大到小的顺序。)那我们一起来把这些数按从小到大的顺序说一说。(板书出示0-20) 3.课件出示直尺图 师导入:瞧,我们的直尺上就有这些数呢! 问:1)上面一共有几个数?其中最大的是?最小的是几? 2)上面的数中,一位数有几个?追问:是哪几个呢?(学生指,说,一起读) 两位数有几个?追问哪些? 3)你知道最大的一位数是几,最小的两位数是几? 4.数的组成整理 1)小棒 师:最大的一位数是9,老师要请一个小朋友到前面来一边数一边摆,从1数到9。(指名学生黑板上演示) 问:现在是——9,9 添上1 是多少?(9 添上1 是10。)师演示添上1 根。 问:怎么办?(生:捆成1 捆。)师演示捆成1捆。 问:这一捆表示几个十? 师:10个一就是——(1个十)贴出:10个一是1个十。(生 读一读)教师摆出11,问:这是几?(11。)为什么?(1 捆加1

20以内的数的认识练习题

20以内的数练习题 班级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__ 一、填空: 1、1个十和6个一合起来是( ),个位上的数是(),十位上的数是()。 2、7个一和1个十合起来是( ),个位上的数是( ),表示( )个(), 十位上的数是( ),表示()个()。 3、18里面有( )个一和( )个十。 4、( )个一是1个十,10个一就是( )。 5、20里面有()个十,20里面有()个一。 6、5个一和1个十组成的数是(),和他相邻的数是( )和(). 7、和16相邻的两个数是( )和(),和7相邻的两个数是( )()。 8、11后面的第4个数是(),17前面的第三个数是()。 9、16里面有()个十和()个一。 10、13是由( )个十和( )个一组成的。 11、9加()得16,18里面去掉()还剩10. 12、比17少3的数是(),比12多4的数是( )。 13、十位上是1,个位上是8,这个数是( )。 14、19的个位上是( ),表示( )个一,十位上是( )表示1个(). 15、( )个十和()个一合起来是15。 16、被减数和减数都是10,差是()。 17、两个加数都是7,和是(),它是( )在()这两个数中间. 18、写出1-20中的单数: 19、写出1—20中的双数:

20、17是由()个十和( )个一组成的。 21、一个数,从右边起,第一位是( )位,第二位是()。 22、写出下面各数: 十三()十七()九( )二十() 23、一个两位数的十位上的数字是1,个位上的数字是4,这个数是()。 24、一个两位数的十位上的数字是1,个位上的数字是7,这个数是()。 25、16前面的一个数是(),后面的一个数是( )。 26、在5,0,8,12,17,20,15,1,9,14中,最大的数是(),最小的数是( ),从左边数20是第()个数,20的右边有()个数。 27、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写出比10大比20小的5个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写出比15小比7大的5个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从小到大排列下面各数: 5 8 212 0 15 11 7 18 7 20 30、从大到小排列下面各数: 12 7 11 19 3 13 6 1 20 8 15 二、按顺序填数:

最新11-20各数的认识公开课教案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73~74页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正确地数出数量在11-20之间物体地个数,认识11-20各数,能正确读出11-20各数,初步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 2、使学生初步了解数的十进制,知道"10个1是一个十"、"2个十是20"。获得初步的数感. 3、初步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 认识11~20各数,能正确数数、读数和写数,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数的大小。 教学难点:建立计数单位十的概念。 教学准备:课件、小棒 一.主题图引入 1.谈话引入 教师:我们熟悉的学具和水果卡片来和我们做游戏了。 这幅图中有什么?试着数一数分别有多少个。 图中学具的数量有的超过了10了,是哪一种?它们各是多少个?生活中 我们经常会遇到比10多的数,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这样的数。(板书课 题:11~20各数的认识)

2.初步感知 老师:请你想一想,这些学具卡片放置散乱,怎样就能让别人一眼看出有多少?(同桌互相讨论) 今天我们就通过数小棒来研究11~20各数 二.探究新知 1.教学11~20各数的数法和读法 (1)教学11 请你拿出小棒,数出10根,捆成一捆。 捆成一捆,10个“一”就变成了一个“十”。好,请将 这一捆小棒放在桌子上,看黑板,老师在一捆小棒旁,又 放了一根小棒,这时是多少呢? 老师:10根小棒捆成一捆就是1个“十”,读“十”,1 根小棒是1个“一”,合起来就是11,读作:十一。 刚刚我们已经数出11根小棒了,再添上1根,是多少根 呢?你是怎么知道的? 老师1个十和2个一,是12,读作:十二 (2)老师指导学生在11的基础上1根1根的继续添小棒,学生边数边说:1个十和3个一是13,读作:十三。1个十 和4个一是14,读作:十四。…………. (3)教学20

11-20各数的认识

教学内容:73至74页例1、例2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六单元《11~20各数的认识》的起始课,主题图提供了多种数量不等的学具,旨在让学生通过数出数量超过10个的学具,得到11~20的某个数据,为接下来的学习提供话题,同时也为学生学习数数之后进行练习,培养数感提供了素材。在使用中,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观察,说一说图中有什么,再数一数,进而利用这些素材进行本节课的导入,也可以将主题图作为练习的一部分,在学习新知之后,让学生看一看,数一数,引导学生学会不重复、不遗漏地数数,从而积累数数的经验 教学目标 1.认识11~20各数,能正确数出数量在11~20之间的物体的个数,知道这些数是由1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 2.借助实物、小棒、直尺等直观素材,充分经历数数的过程,认识数的组成、数序并感受数的大小关系。 3.在活动中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1.能够正确地数出数量在11到20的物体个数,知道这些数的组成(一个十和几个一),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初步感知十进制。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和思维能力,提高将数学与生活进行联系的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认识11~20各数,能准确数数、读数,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并能比较数的大小。 教学难点:掌握11~20各数的组成。 教学准备:课件、小棒 教学过程: 一、借助生活,引出新知。 1.学生数出自己开学以来获得“学习星”的数量。 2.指名汇报,教师利用板书简单记录学生汇报的数(8,17,11,20……)。 3.揭示课题。生活中经常会遇到比10大的数,今天就来认识这样的数。 二、利用小棒,经历学习过程。 1.对比中初步感知数的组成。 (1)请学生数出11根小棒摆在桌子上,想办法让人一眼就看出是11根。 (2)出示各种摆法。(预设)

一年级数学 20以内数的认识专项练习

姓名: 一、数一数 1、()、()、10、()、1 2、()、()、()、16 2、()、19、18、()、()、15、()、()、12 3、4、()、8、10、()、()、16、()、() 4、20、18、()、()、()、10、()、()、() 5、(1)0、5、()、()、() (2) 3、6、()、()、() 6、 二、我会填 1、计数器从右边数,第一位是()位,第二位是()位。 2、一个十是(),2个十是()。 3、一个十,3个一组成()。5个一,1个十组成()。 4、个位上是7,十位上是1,这个数是()。 5、十位上是1,个位上的数比十位上的数多5,这个数是()。 6、十六写作(),它是由()个十和()个一组成的。 7、16的前面是(),后面是()。 8、和15相邻的两个数是()和()。 9、16在()和()的中间。 10、9和11中间的数是()。 11、比19大1的是(),比17小1的是()。 12、()比15大2,18比()少2. 13、比14大,比18小的数有()个,分别是()。 14、12后面的3个数是()。14后面第3个数是

()。 15、15前面第2个数是()。 16、17-2=(),被减数是(),减数是(),差是()。 17、比12大3的数是()。比19小3的数是()。 18、16连续减3,分别得到()()()()()。 19、13和15中间的数是( )。 20、和18相邻的数是( )和( )。 21、15在( )和( )中间。 22、比12多1的数是( ),比( )少1的数是13。 23、个位和十位上的数字都是1,这个数是()。 24、0-20各数中最大的( ),最小的数是(),最大的一位数是(),最小的一位数是(),最小的两位数是()。 25、7+8=(),加数分别是()(),和是()。 26、20个位上的数是(),十位上的数是( )。 27、11中左边的“1”在()位上,表示()个()。 右边的“1”在()位上,表示()个()。 28、我是一个两位数,个位、十位都是“1”。()。 29、我是一个两位数,但比20小3。这个数是()。 30、个位上一个数也没有,十位上是1,这个数是()。 31、10个一就是()个十,()个十就是()个一。 32、18里面去掉()还剩10。 33、被减数和减数都是10,差是()。算式是()。 34、两个加数都是7,和是()。算式是()。 35、10后面的第7个数是()。 36、被减数是18,减数是10,差是()。算式是()。

11-20各数的认识教学案例

《11—20各数的认识》教学案例背景分析: 11—20各数的认识主要是使学生掌握20以内数的大小和11—20各数的说法和写法。这部分的学习内容在整个数的学习体系中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它既是10以内数的认识的延续,又是100以内乃至更大的数的认识的基础,同时又为学习20以内的加、减法做好准备,其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能够数出数量在11~2 0之间的物体个数,知道这些数是由一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能够正确、迅速的读11—20各数。小学一年级学生基本上已经会数数到20,也已经认识11~20的数,知道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所以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是掌握十几是由一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为突破重点难点,主要设计了数数、摆小棒和学习拍手歌三个环节。 教学目标: 使学生正确数出11—20之间物体的个数,知道这些数是由1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能读出11—20各数。 教学重点:认识11—20各数。 教学难点:理解11—20各数的组成。 教学片段: 一、数数 1、老师这里有一些小棒,请你猜一猜是多少根? 2、指名来数一数,和你猜测的一样吗?学生踊跃参加。 3、探索有什么好主意可以让自己和别人一下子看出小棒有多少根?小组讨论。 4、集体交流:总结出好方法,将十根小棒捆成一捆。 5、数出10根小棒,十个一是(十),捆成一捆,一捆是一个(十)。接着数到20根,同桌互数,指名数。 本环节中通过猜测根数较好地培养学生的猜测意识,并在具体的情境中把握数的大小来培养学生的数感。通过捆10,为以后学习20以内进位加法的凑10法作准备。 二、数的组成,摆小棒,说说是十几,这个数里有几个十和几个一。

2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教案)

本单元的复习包括本册所学的主要内容。共五部分:20以内的数,20以内的加法和10以内的加减法,认识图形,认识钟表,用数学。总复习的编排要注意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便于在复习中进行整理和比较,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认识。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通过复习20以内数的读写、数序、大小、组成和序数的含义,加深学生对数概念的理解。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加减的含义。 2.熟练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正确且较迅速地口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 3.会辨认常见的四种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会认整时。 4.根据加减的含义和算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0以内进位加法和10以内加减法,根据加减的含义和算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1)2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1课时) (2)解决问题…………………………………………………………………………(1课时) (3)认识钟表…………………………………………………………………………(1课时) (4)位置和图形………………………………………………………………………(1课时) 在本单元的教学中,教师重视知识的融会贯通,引导学生学会梳理知识,把握重、难点,帮助学生形成自我复习的能力。学生主动归纳、总结,形成知识系统,准确把握本学期所学知识。 专题一数与代数

第1课时 2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复习内容 20以内数的认识及加法和减法。 复习目标 通过复习20以内数的读写、数序大小、组成和序数的含义,使学生加深对数的理解。 复习重点 20以内数的组成。 教学过程 一、复习读数、写数、数数、数序。 1.教师出示数字卡片,指名学生读20以内的数。 2.教师报数,学生写数,如十九(学生写19)等。 3.学生一个一个地数,从7数到15。 4.两个两个地数,从2数到20。 5.填数,完成教材第107页第1题。 学生在书上填,并指名学生口答,之后集体口答,检查学生熟练掌握20以内数的写法的情况。 二、复习20以内数的组成和加减法。 1.问: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什么位?第二位是什么位? 2.出示计数器,教师在计数器上表示11,让学生读出这个数,并问这两个1表示的意思相同吗,为什么? 指2名学生回答。 3.问:谁会在计数器上表示13这个数? 让学生演示,然后问学生13这个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4.学生做教材第105页第1题,第106页第2题。 5.师生对口令 (11~20各数的组成)。 6.教师小结。

11到20各数的认识教案

11到20各数的认识教案 教学设计韩樱桃 设计理念:本节课是在学习10以内的认识与加减法的基础上学习的,也是为以后学习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作准备。而学生对11——20各数的认读、书写、大小比较不存在任何困难,而对于以“十”为计数单位及11——20数的组成认识不多,但这个知识却是后续学习的关键。因此,本节课的设计以通过动手操作帮助学生建立计数单位“十”这个概念为起点,逐步学会掌握11——20数的组成,并能够简单应用。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正确地数出数量在11到20之间的物体个数,知道这些数是由一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能正确数数、读数、掌握20以内的数的顺序,会比较数的大小。 2、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积极主动探索,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观察、操作和推理能力。 3、使学生初步体会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 教学重点:使学生通过实践操作、探索、合做掌握一个十和几个一表示十几,能正确地读出11—20各数。 教学难点:建立计数单位十的概念,掌握数的组成。 教学准备:课件、小棒、直尺、卡片。 教学过程: 一、猜一猜。 今天老师请了一位朋友来和大家一起学习。他给大家带来一份礼物(铅笔)谁来猜猜大约有多少枝呢?每人心里猜一个数。到底谁猜对了?怎么办呢?(让我们数一数) 二、提供探索机会,经历探索过程。 1、摆一摆,说一说:我们用数一数的方法,知道老师有12枝铅笔,可每次都这样数一数多麻烦呀!怎样就能让别人一眼就看出我有12枝铅笔?请你用12根小棒代替铅笔在桌子上摆一摆。 2、学习12的组成。 (1)操作反馈。把学生摆的情形展示出来,说说你觉得最好的是哪种摆法,为什么?这种方法是怎么摆的? (2)课件演示:数出10根→堆成一堆→捆成一捆。 (3)请小朋友们也数出10根小棒,捆成一捆。这一捆是几个一根呀?是多少根?10个一根捆成一捆就是10根,我们说“10个一是1个十”。(板书并读一读:10个一是1个十)(4)一捆小棒就是一个十,和旁边的2根合起来就能一眼看出有12根小棒了。谁来说说几捆和几根合起来是12根? 板书:12里面有1个十和2个一。 (还可以说)1个十和2个一组成12。 3、学习十几的数的组成。 (1)现在米老鼠来考考小朋友们的眼力,你能很快地看出他摆了多少根小棒吗?用卡片来表示。 演示课件:依次出示13、11、16根小棒,说一说:()个十和()个一是()(2)我们也来很快摆出小棒,行吗?出示数字。(14、15、18、17、19) 你是怎么摆小棒的。说一说:()里面()有个十和()个一。 4、学习20的组成。

20以内数的认识教案

集智 多维 合作 高效 数学 教研组研究课例教学设计及反思 执教者:张浩健 执教时间: 执教年级:一年级 执教内容:11~20各数的认识 教材解析 ◆ 教材分析: 义务教育教科书(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73、74页和第76页练习十七的第1~5题。 本节课是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六单元《11~20各数的认识》的起始课,是学生在学习了1~5的认识和加减法以及6~10的认识和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它既是对读数、数数等知识的进一步延伸,也是为后续认识数位、理解位值制的意义等知识奠定基础的一节课,在知识内容和学习方法上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 学情分析: 《11~20各数认识》属于“数与代数”领域内容,这部分内容是整个数学教学体系的基石。11~20的认识又是数与代数内容的前期基础,因此在一年级教学中我们就要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数感和符号感,加强对学生数学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 ◆ 教学目标: 1.认识11~20各数,能正确数出数量在11~20之间的物体的个数,知道这些数是由1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 2.借助实物、小棒、直尺等直观素材,充分经历数数的过程,建立“十”的计数单位。感知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11~20各数,能准确数数、读数,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并能比较数的大小。 教学难点;11~20各数的组成,由以“一”为计数单位,到以“十”和“一”为计数单位的连用,是学生认知上的飞跃,也是学生认知的难点。

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一)课前设计 将24人分成4组,每组6人,课前取好响亮的名字。(一队,二队,三队,四队)(二)课堂设计 师:待会儿我们一起来玩游戏,玩的最好的那组老师给他贴一朵小动物,待会我们哪组的小动物最多,老师有神秘奖品给他们。同学们想不想玩?(生:想) 出示第一个游戏(难度1)。(一队,二队) 规则:求和是11的式子。 出示第一个游戏(难度1)。(三队,四队) 规则:求和是13的式子。 难度升级: 出示第二个游戏(难度2)。(二队,三队) 规则:求和是11的式子。 出示第二个游戏(难度2)。(一队,四队) 规则:求和是13的式子。 终极难度: 出示第三个游戏(难度3)。(一队,三队) 规则:求和是15的式子。 出示第三个游戏(难度。)。(二队,四队) 规则:求和是15的式子。 师:你们玩的开不开心?生:开心。 师:那我们是不是要开心的玩游戏?生:是的 师:可是老师不开心,因为最近有个幼儿园的小盆友有个问题问到我了,可是我不知道怎么给他讲清楚,你们能不能帮老师给他解释清楚?生:能 师:那老师来把他的问题告诉你们,你们来帮老师教教他。 师:六一儿童节的时候,这个小盆友和妈妈去游乐场玩,看到旋转木马,他想去玩,然后和妈妈说:妈妈妈妈,我想去玩那个,妈妈和他说:那里有人排队,你去看看那里排队的有多少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