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心理学导论第2讲——自然与人类本性

环境心理学导论第2讲——自然与人类本性
环境心理学导论第2讲——自然与人类本性

第一节何为“人性景观”?

一、你心目中的人性景观是什么?

二、关于自然的定义

●人少的,与“人工环境”相对的地方?

●荒野是自然的,只是没有人类活动的地方才算荒野?

●近几世纪,人口在增加,且使用(和滥用)技术的能力也在增强,可能正是我们的本

性给我们带来了麻烦

第二节价值与态度

●一、自然含义的变化

● 1.中世纪,欧洲把自然说成“可怕的”、“危险的”、“讨厌的”

●实际上,欧洲人如此憎恨荒野,因而旅行者有时蒙住眼睛,不愿意看到那些可怕的、

未经开垦的山林

●欧洲的基督徒继承了圣经中的一个偏见:伊甸园是人类被逐出的天堂,而荒野是我们

被流放的地方

● 2.启蒙时期,欧洲对自然的态度有所缓和,部分由于科学的帮助,人们把自然现象看

作是上帝的复杂而神奇的创造

●17世纪末,欧洲知识阶层对自然不再厌恶,而产生了幻想;不过,该态度来源于住在

城市里的特权阶级的奢华享受,而不是那些被迫居住在面对着危险而未经开垦的荒野的人们

● 3. 19c末20c初欧洲浪漫主义的发展促使美国人对真正荒野态度的改变,不再轻蔑视

之而是看作令人愉快的地方

●浪漫主义传统发源于城市文学的中坚人物,他们受到了粗犷、广阔的荒野的吸引;荒

野是进化概念的升华:给人敬畏感,还包含着恐惧

● 4. 21世纪,美国人对荒野的态度依旧是矛盾的

●文学、艺术和哲学的传统把荒野和美丽甚至和宗教经验联系在一起

●中国和日本的画家很早就表达了对自然和文化的重视,比西方艺术家早一千年,但他

们对北美的影响不那么大

●二、现代价值观:人类在自然中的角色

● 1. 19c末起,浪漫主义者对自然的欣赏与人类和自然是相互联系的生命网这种新认识

得到统一(后者来源于达尔文的著作《物种起源》)

●美国人开始意识到自然资源的供给是有限的,在罗斯福总统领导下,联邦政府开始了

对自然资源的管理

●保护主义和资源主义不同,它强调一种整体自然观,认为生态系统大于其各部分之和●生态系统是各个相互依赖的部分所组成的复杂系统,任何部分的变化都可能给其他部

分带来灾难性的后果

● 2.奥尔多·利奥波德(Aldo Leopold,1949)提出的大地伦理学(land ethic)是著名的

生态中心主义的世界观

●大地伦理学使现代人:大地征服者大地的平等成员和公民

● 3. 近20年最著名的环境价值测量:新环境范式(New Environmental Paradigm, NEP)

的量表

●NEP的建立是基于一种新的人和自然世界的关系正在形成,其中人是自然整体的一部

分,而不是脱离于自然的

●作为测量工具,NEP测量的是普遍的环境关怀而不是更具体的一系列价值

● 4.深层生态学(deep ecology)

●建立在对现代技术、科学和政治结构进行批判基础上的生态主义

●许多深层生态学家认为,由于我们的文化被机械论的世界观所统治,该世界观滥用科

学并为资本主义的统治服务,我们正处在全球危机当中

●如果这些批评是正确的,人类正在危及自然,我们应该促进社会文化的改变

●为尝试矫正人类对自然的祸害,近来兴起了一种叫做绿色公平(green justice)或环境

公平(environmental justice)的运动

●三、环境态度

●最有影响是费斯宾和阿杰恩的合理行为理论或计划行为理论

●理论指出一个人做某一行为的意图可预测他实际做的事情;该意图的产生受态度的影

响,也受这个人对社会或团体的行为常规的判断的影响

●因此,行为常规、态度和价值观一起,决定了行为意图,意图又预测了以后的行为

第三节环境评估

●一、品质评估

●环境评估广义上包含描述环境及其组成的各种努力

●(一)环境品质指数(EQI)

●应用现代技术,可评估污染、噪声、资源恶化及环境的其他可直接测量的方面,组合

成客观的指数(EQI)

●典型的情况是使用某种自我报告量表,对环境品质进行主观评估,得到环境知觉评估

指数(Perceived Environmental Quality Index, PEQI)

●PEQI是为实现大量评估目的而设计的

●作为一种对受影响的大众的平均反应的测量,它是环境影响报告的组成部分,也为环

境干预计划提供了测量数据的基线

●PEQI提供了环境品质可知觉的存在的一个评估,而环境情绪反应指数(Environmental

Emotional Reaction Index, EERI)则评估烦恼或愉快这类情绪指数

●声音的绝对水平——EQI

●人对环境中声音的直觉测量——PEQI

●知觉引起的情绪反应——EERI

唤醒:一种警觉状态,表示个体在心理和生理上是否做好了反应准备

●(二)情感唤醒

●同样心理学维度评估同样环境,人们选择不同适应水平不同

●拉塞尔和兰纽斯的环境唤醒模型

●例:一个“平静的”环境是愉快的但非唤醒的,而“狂怒的”环境是不愉快而唤醒的●二、环境景观:景观美学与偏好

●描述你心目中美丽的景观

●你是否认为你所想象的情景和世上其他人的想象差不多?

●不同的个体和文化会有不同的观点吗?

●关于人类这个物种在景观偏好上的特点你能学到什么?

●是什么因素使一些景观让全世界人们看到后都感觉到美丽和令人振奋?

(一)描述性方法:景观的经验性判断和艺术判断

●许多应用最广泛的景观评估和管理原则来源于景观建筑学中的设计传统

●该方法强调从实践和艺术的判断中引出一些设计原则

●大的公共区域如国家公园、国家森林、国家荒野等都是用一种描述性方法做评估

●描述性方法强调对比的重要性,如可引起注意的线条、形状、颜色、质地的对比(下

图),该描述和从实验方式得到的知觉资料是一致的

(二)景观评估的物理知觉方法

●强调环境物质特性,而该特性和景观品质或判断偏好有着统计学上的联系

●大多数证据发现,景观品质和如下特性有关:相邻地段使用上的兼容性、绝对或相对

的不单调性(如,高度上有变化、有山峰也有山谷、有峡谷也有盆地)、险峻性、天然性和森林管理的实施等

(三)环境评估的心理变量

● 1.生物学影响:生物偏爱或生物恐惧(爱德华·威尔逊,1984)

●该需要是人类会被其他生命体所吸引的遗传倾向的一种现代的表现

●一些心理学家认为人类的行为符合功能进化原理,人的许多行为的功能是为了增加我

们的生存机会,是在进化中获得的遗传的行为倾向所引导的

●关于人类对自然和景观美的适应,吉布森提出环境的可供性概念;简单地说,环境的

某些特定的特性能给我们“供给”遮蔽、食物采集和纵览风景的机会

●生物恐惧可理解为一种预先学习过程

●预先学习:一种让学习更容易发生的倾向,它使人更容易学会避开那些在进化中威胁

着人类的事物和环境

●尽管现代技术已减少了人类遇到蜘蛛和蛇的危险性,在基因中依旧存在着对它们恐惧

的学习易感性

●也许,我们偏好某类型的景观和我们一些内在的与之相联的喜爱和恐惧有关系

● 2.伯伦的美学:形式化的美

●伯伦(Berlyne, D.E.,1974)是第一批建立美学通用模型的人之一,该模型最近被越来

越多地应用到环境美学问题中

● 3.卡普兰偏好模型

●人类善于而且喜欢处理信息

●人类喜欢包含有快速的、能理解的信息的环境

一致性,易识记性,复杂性,神秘性

第四节自然的恢复效果

●不论我们和自然因素亲近的原因是什么,证据表明参观自然之地,甚至仅看自然景色

的照片,都有恢复效果

●一、压力减少

●使人形成恢复反应的地方被称为“恢复性环境”

●恢复反应包括减少压力、减少攻击性,及恢复健康和能量

●按照功能进化观,人类对恢复性的自然环境有一种生物的接受性,而对城市就没有如

此反应,因为人类进入城市只有不多的几代人的时间

●二、注意恢复理论

●任何计划,只要是强度足够大且持续时间足够长(即使是令人愉快的任务),就会引起

定向注意疲劳

●按照注意恢复理论,要让注意指向休息,就要找到另一种不同的、无意的,只需付出

很少努力的注意

●自然环境被看做是一个重要资源,是能引起人们注意的迷人事物

第五节作为地点的自然景观

● 1.有时情感性评价同某些有特别意义的地理位置及环境有关

●地点依恋:表示人们对特定地点有一种根的感觉

●地点中心的态度是个人化的、有很高价值的、甚至会被知觉为精神性的或宗教性的

●地点被情感所渗透,一方面是因为它们美的特征,另一方面也因为它们和我们记忆中

的事、人、感受相联系

● 2.尽管表现一个地点特点的许多东西是很个人化的,但一个群体甚至社会都有可能产

色共同的地点依恋

●美国、爱尔兰和塞内加尔居民似乎都把自己的家、自己的地方和属于自己的东西说成

是最好的,支持了生物偏爱假设,即他们都把自然环境说成是最好的,不过随着他们的本地景观经验不同,选择的特定的自然环境类型也不同(例如,爱尔兰人喜欢田园风光)

● 3.地点的重要性也因人而异

●实际上,对一个地方的依恋常常是建立在社会交往历史的基础上,而该历史发生在有

着特别的景观或建筑特色的地方

本章教学要求

●掌握

●现代价值观如何理解人类在自然中的角色

●EQI、PEQI、EERI的区别与联系

●拉塞尔和兰纽斯的地点的情感品质模型

●压力减少和注意恢复理论

●理解

●列举你认为令人愉快的室外环境,并用本章有关景观美学和偏好的知识分析引起你积

极评价的环境的特点

(注: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供参考。请预览后才下载,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

成功心理学第5讲:笃行篇:心动不如行动(动)分析

湖南工程学院校选课程 成功心理学 主讲教师包卫副教授

目录 ?前言:认识篇-成功心理学导论?第一讲:正心篇-观念决定成功?第二讲:壮志篇-意志胜过智慧?第三讲:崇德篇-品德就是力量?第四讲:强能篇-效能无往不胜?第五讲:笃行篇-心动不如行动?结论:法则篇-成功存在规律

第五讲:笃行篇:心动不如行动 一、思想与行动:心动更要行动 二、做人与做事:学会为人处世 三、生存与适应:珍爱生命价值 四、创新与超越:追求卓越人生 行动是成功的捷径

成功,始于心动,成于行动 ?故事:生活中的三件事 ?宋朝有一著名禅师,门下有一弟子,参禅修道多年,仍然无法开悟,认为自己所学不多。一天晚上,这位弟子诚恳地向师傅请教,诉说自己不能悟道的苦恼,请师傅帮帮他。 ?师傅说:“我非常乐意帮助,不过有三件事我无能为力,你只能自己亲自去做!” ?该弟子忙问是哪三件事。 ?师傅说:“当你肚饿口渴时,我吃的喝的不能填饱你的肚子,我不能帮你吃喝,你必须自己饮食;当你想大小便时,你必须亲自解决,我一点也帮不上忙;最后,除了你自己之外,谁也不能驮着你的身子在路上走。” ?弟子听后,有些明白,他感到自我的力量。 ?因此,“师傅引过门,修行在自身”,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成功,首先始于自觉自愿(心动),其次成于行动(心动不如行动)。?成功属于愿意成功的人,也属于有明确目的并积极行动的人。你不愿意成功,谁也拿你没办法;你自己不行动,谁也帮不了你。 只有自己想成功,才有成功的可能。

一、思想与行动 有为才有威,有威才有位,有位才有为

思想 脑袋决定口袋 在口袋里的,无一不是先在脑袋里

1-社会心理学导论资料

第一章社会心理学导论 第一节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第二节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第三节社会心理学的发展历史 思考: ?社会心理学研究什么? ?举例说说你认为什么样的事件属于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范畴? ?社会心理学研究的意义? 第一节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心理学的基本框架:人格心理学、实验心理学、认知心理学、社会心理学。 ?生理心理学VS社会心理学 生理心理学:生物自然属性、社会制约性 社会心理学:个体和群体的社会心理与社会行为及其规律 一什么是社会心理学 ?(一)西方学者 心理学家:奥尔伯特(美)认为社会心理是对个体的社会行为和社会意识的研究,个体的思想、感情和行为如何受到他人影响。 认为社会是由个体组成的。 社会学家:斯特克(美)认为社会心理学“是由社会和个体的相互关系来界定的”,任务是“解释社会互动”。 艾尔乌德:社会心理学是关于社会互动的研究,以群体生活的心理为基础。 两者相结合的理论 ?(二)中国学者 ?孙本文(社会心理学第一人):社会心理学应以个人行为与社会的相互影响为研究对象,从个人的立场来说,研究个人在社会中的行为,从社会立场来说,研究的是社会中个人的行为。?吴江霖(1982) ?胡寄南(1991) ?不同的定义从侧面反应出以人为研究对象的社会科学的复杂性。 二社会心理学研究范围 ?从研究对象的角度可以分为: 1、个体社会心理 2、群体社会心理 3、应用社会心理 第二节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被试”的定义:被安排或被选定接受实验和调查的人或动物。(本课以后提到的被试,若无特别说明,则指人类被试)。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1 观察法 2 实验法 3 调查法 4 个案研究法 5 跨文化研究法 (一)观察法 ?参与观察法VS非参与观察法(一般观察法) ?观察法:研究者进入被观察者所处的社会关系中,成为其中的一员,在自然的状态下观察被研究者的活动和表现。 ?非参与观察法:研究者在不进行任何干预的情况下观察并记录被观察者的活动和表现。 ?单向玻璃、摄像机等 (二)实验法 ?四个相关定义 变量:与研究有关的、可测评的可变因素或 条件。 自变量:实验中主试可以操纵和控制器变化的 变量。 因变量:主试操纵自变量的影响效果所观察、 测量出的因素。 无关变量:与实验目的无关,但对被试的反映有一定影 响的变量。 想一想 ?社会心理学家想研究,当6个人挤在一个电话亭时,男人和女人,哪个会感到更不舒服??什么是自变量? ?什么是因变量? ?班杜拉关于儿童侵犯的研究。 实验法的分类 ?1、实验室实验法 特点:严格控制较多的外部变量,操纵自变量以观察因变量,从而 确定因果关系。 优点:能控制实验变量,可以随机安排被试 缺点:与现实相去甚远、难以消除主试对被试的影响 ?2、自然实验法(如研究温度对司机按喇叭的影响) 特点:介于观察法与实验室实验法之间,在日常情境中观察两个以上对立情 况对人心理行为的影响。 优点:减少人为性 缺点:控制不严、费时 ?3、现场实验法 特点:对环境加以控制。把现场当实验室。

社会心理学笔记(侯玉波)

社会心理学(侯玉波) 第一章社会心理学导论 一、为什么要学习社会心理学 (一)认识自己 (二)认识他人:“大五”人格理论、中国人人格的七因素结构(三)认识社会 (四)认识生活的价值 二、什么是社会心理学 (一)社会心理学的定义 (二)社会心理学与常识 (三)社会心理学研究的三个领域 1、个体过程 2、人际过程 3、群体过程 三、社会心理学的历史脉络 (一)学派时期的社会心理学 1、精神分析学派的心理社会观 2、行为主义眼中的心理与社会 3、人本主义心理学与人的自我实现 (二)社会心理学的产生与发展 1、产生阶段(1895-1934) 2、起步阶段(1935-1945) 3、发展阶段(1946-1969) 4、危机阶段(70年代) 5、繁荣阶段(80年代之后) 第二章社会心理学的理论与方法 一、社会心理学研究的基本问题 (一)假设与理论 (二)社会心理学研究的两种取向 (三)社会心理学研究的三个层面 1、社会层面 2、个人层面 3、人际层面 二、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过程 (一)如何提出问题

(二)如何阅读文献 (三)研究方法选择 1、相关研究 2、实验研究 (四)收集数据的方法 1、观察法 2、调查法 3、实验法 4、档案研究法 5、元分析方法 (五)研究的设计 (六)研究中应注意的问题 (七)论文的撰写 三、社会心理学的基本理论 (一)生物理论 (二)学习理论 1、学习理论的机制:联结、强化、模仿 2、学习理论的特点 (三)诱因理论 1、理性决策论 2、交换理论 3、需求满足论 (四)认知理论 1、认知理论的两个基本原则 2、一些重要的认知理论:归因理论、认知失调理论 (五)角色理论 第三章自我概念 一、关于自我研究的历史 二、和自我有关的概念 自我图式、自我觉知、自尊、自我提升和自我确认、自我效能、自我表演、自我障碍、自我检控、自证预言、体像 三、自我偏差 (一)焦点效应

心理学导论 第一章 重点知识归纳

第1章绪论 第1节心理学的性质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科学 1.个体心理现象的粗略分类 (一) 1.心理过程: 认知过程: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言语 心理过程 情绪过程:体验、意义、需要等对事物的体验过程 意志过程:意志行动的心理过程 2.心理状态:心理活动在一段时间里出现相对稳定的持续状 态 3.心理特征:指一个人的心理过程进行时经常表现出来的稳 定特点 个性倾向:需要、动机、信念、理想、价值观等 个性心理特点:能力、气质、性格 关系:心理状态和心理特征在心理过程进行中形成和表现出了心理过程的进行受心理状态和心理特征的影响和制约 心理状态和心理特征也是密切联系 (二)意识和潜意识 意识

现时正被人觉知到的心理现象 意识使人能够认识事物、评价事物、认识自身、评价自身,并实现着对环境和自身的能动的改造 潜意识 是指不能觉知到的一种心理活动,是人反映世界的一种特殊形式 借助它来回答各种信号,而未能意识到这种反应的整个过程或他的个别阶段 (三)个体心理与行为 心理学通过行为来研究有机体的心理 可观察到的行为如吃饭、穿衣、看电视、走路 心理学研究的行为分为两类 内隐行为如知觉、注意、思想、观念、想象 心理学是研究 心理与行为的科学 2.心理学是科学大家族中的成员 心理学的科学性表现在下面三个基本的特征上,及可复制性、可证伪性和系统性(一)可复制性:指一项科学研究的结果是能够按照原创者所提供的研究方法精确加以验证的 (二)可证伪性:指表述一个科学理论时时,必须遵从该理论导出的各种预测有可能被证伪 心理学研究的基本程序: (1)选题和提出假设 (2)设计实验方案 (3)收集资料 (4)整理资料 (5)解释结果和验证结果 (三)系统性:指心理学的科学知识是通过系统的实证研究而获得的 (1)描述心理事件

艺术心理学 教学大纲

《艺术心理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介绍 艺术心理学是艺术与心理学双结合的学科,是高等院校艺术、设计专业的一门通选课。艺术心理学建立在美学、艺术学、心理学等各门学科基础之上,主要研究艺术创作过程中心理活动的规律以及欣赏者感受、理解艺术作品心理活动的规律。艺术心理学是美学与心理学的交叉学科,从心理活动的审美特征来看它属于美学,从艺术活动的心理特征来看它是心理学的应用分支。 二、课程任务 本课程理论方面要求学生对艺术心理学的概念、流派、基本内容有所掌握,对艺术活动中具有普遍意义的心理现象及其活动机制有所了解,从实践方面对艺术家的创作心理、艺术作品的心理蕴含、艺术接受的心理本质和规律有所认识与把握,发展学生对美的感受和欣赏能力,提供学生艺术创作、欣赏所需的美感训练,为将来从事相关艺术创造工作打下必要的审美心理基础。 三、教学方式与学时学分: 教学方法:以讲授法、讨论法以及合作式教学研讨法为主,并将三者有机结合在一起,以培养学生动脑、动口、动手的能力和学习的自主能力。 教学设备:挂图、投影仪和多媒体教学平台 学时与学分:32学时学分:2分 四、内容纲要与学时分配: 第一讲导论 一、艺术心理学的含义 二、艺术心理学的理论背景 三、艺术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四、艺术心理学的研究意义 教学时间:3课时 第二讲西方艺术心理学的主要流派 一、实验派艺术心理学 二、精神分析艺术心理学 三、格式塔艺术心理学 四、认知派艺术心理

五、社会历史文化学派艺术心理学 教学时间:6课时 教学要求: 1 、使学生了解艺术心理学产生发展的主要脉络和早期艺术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成果; 2 、使学生了解西方艺术心理学研究中的几大主要流派及其各自的特点、联系与区别。 第三讲艺术和人类心理 一、艺术的起源与人类心理 1、原始艺术的心理学掠影 2、美术原型的心理学假说 3、原型心理和艺术生命 二、艺术的心理功能 1、文本功能 2、体认功能 3、仪式功能 4、“图像仓库” 教学时间:3课时 教学要求: 1、使学生从心理动力学的角度认识人类的艺术需要; 2、使学生掌握艺术创作动机的主要类型并能联系实际分析艺术家的创作实践。 第四讲艺术家的人格与创作 一、人格概述 1 、概念内涵 2 、特点 3 、构成系统 二、艺术家的人格结构 1 、动力结构 2 、特征结构 3 、调节结构 三、艺术家的人格特点对其创作活动的影响 教学时间:3 课时 教学要求:

《心理学导论(第二版)》黄希庭 练习题(第一章)

《心理学导论(第二版)》黄希庭 练习题(第一 章) 第一章 绪论 一、填空题 1. 从个体心理的动态-稳态维度,人的复杂心理系统可以区分出 、 和 。 2. 心理学研究的行为可分为两类,一类是 ,如写字、看电 视等,称为 ;另一类是 如知觉、注意、欲望、意愿 等。 3. 心理学的科学性表现在 , , 三个基本特征上。 4. 心理学的科学研究在探寻心理与行为知识的过程中大多都遵 循 , , 三项基本原则。 5. 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很多。可以把这些方法大致分为 , , 三大类。 二、选择题 1. 心理学研究的基本程序是( ) A.选题和提出假说 B.设计研究方案 C.收集资 料,整理与分析资料 D解释结果和检验假设 2. 心理学家对心理现象进行系统实证研究的范围很广,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 A.描述心理事件 B.揭示心理规律 C.探明心理结构 D.确定心理机能 3. 下列哪些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属于描述研究( )。 A.自然观察法 B.调查法 C.个案法 D.实验法 4. 变量指在量上或质上可以有变异的因素或特征。心理学研究的问题虽然很多,但它都要涉及( )变量及其相互关系。 A.刺激变量 B.中介变量 C.反应变量 D.机体变量 5. 相关法是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之一,从相关系数可以了解到变量之间相互联系的( )。 A.变量的因果关系 B.负相关 C.相关的强度 D.正相关 三、名词解释 1.认知过程 2.意志过程

3.心理状态 4.心理特征 5.心理结构 四、简答题 1. 什么是操作性定义(operational definition)? 2. 什么是主客观资料科学整合的原则? 3. 什么是刺激变量,它有哪些形式? 4. 什么是机体变量,它有哪些特征? 5. 什么是实验法? 五、分析题 1. 采用自然观察法研究心理学问题时可能遇到哪些困难? 2. 调查法是以提问题的方式,要求被调查者就某个或某些问题回 答自己的想法。可分为问卷调查和访问调查两种方式,他们各有什么优缺点? 3. 分析相关与因果之间的关系。 4. 在心理学中,相关研究与实验法在试图建立变量之间关系的问 题上有什么不同? 5. 分析实验法的优缺点。 六、论述题 1. 试对个体心理现象进行分析? 2. 怎样理解心理学是一门科学? 3. 怎样才能做到使心理学的知识可以公开接受检验? 4. 阐述心理学研究中对主客观资料进行科学整合的含义。 5. 阐述当代心理学的特点。

心理学导论学习笔记

心理学导论学习笔记 第一章心理学概论 1、心理学: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也是一门研究心理现象的 本质和变化规律的科学。 2、心理现象分为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两个方面。 心理过程又包括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其中认识过程主要是指(1)感觉(2)知觉(3)记忆(4)思维和想象;情感过 程只要是指情绪和情感。 个性心理又分为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个性倾向性表现为需要、动机、兴趣、信念、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等方面;个性心理特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 3、个性:具有一定意识倾向性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4、1879年,德国著名哲学家、生理学家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座心理学实验室,宣告心理学的独立。(重点填空) 5、心理学流派(1)构造主义学派 (2)机能主义学派———机能主义学派的鼻祖是美国心理学家詹 姆斯 (3)行为主义学派———代表人物是美国的华生。行为主义的最高原则是刺激——反应即S———R。 (4)格式塔心理学派 (5)精神分析学派———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是弗洛伊德。(6)现代认知心理学———1967年,美国心理学家奈塞尔出版了《认知心理学》一书,标志着现代认知心理学的诞生。(7)人本主义心理学———代表人物是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注意:后面有注解的流派是需要重点记忆的,而没有注解的流派简 单了解一下 就可以了。 6、现代心理学认为,脑是心理活动的器官。 7、(名解)反射:反射是有机体借助于神经系统,对内外刺激的规 律性的应答。 8、(名解)反射弧:实现反射的全部神经结构叫反射弧。 9、反射可以分为无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 无条件反射是指遗传的、不学而会的反射。

环境心理学导论第5讲——行为关系的理论

第一节唤醒理论 第二节环境应激 第三节环境负荷、适应水平和行为约束 第四节行为场景理论 1.唤醒与情绪 ●唤醒:在刺激作用下通过脑干的网状结构提高大脑皮层的兴奋性,同时加强肌肉的紧 张状态 ●情绪是由行为、心理变化和主观体验组成的非常复杂的概念,包含强度、形式两种属 性 ●唤醒水平也称激活,决定了情绪的强度;而认知和评价则决定了情绪的形式 ●一定的唤醒水平总是伴随着某种情绪状态,微弱平静持久的状态就是我们所说的心情, 或称“心境”(mood) 2.环境刺激与感觉评价 ● 2.1不定性与唤醒 ●柏来恩关于美学判断的研究认为:当环境的不定性增加时,人的唤醒水平也随之提高, 二者呈直线关系 ●人在环境中的快感度与环境不定性却是呈倒U字型曲线关系 ●(完全确定的无任何挑战的环境极少能引起和维持兴趣;但人们也不愿面临严重的挑 战或陷入糊涂的境地) ●中等强度的环境是维持兴趣、诱发探索动机的最佳环境,也是人们所偏爱的环境 ●1)复杂性——环境组成要素的多样性与结构或组织的复杂性 ●2)新奇性——环境中包含新的或以前未曾引起注意的特性的程度 ●3)意外性——人们所预期的环境未被证实的程度 ●4)不和谐性——环境要素与其周围背景不一致的程度 ● 2.2卡普兰对环境偏爱的研究 ●环境维度: ●连贯性——环境要素相互联系和有组织的程度 ●易识别性——对环境易于识别和理解的程度 ●复杂性——环境要素的种类和数量 ●神秘性——环境中隐含着信息吸引人探索其中奥秘的程度 ●对复杂性的偏爱: ●1)人偏爱复杂的刺激 ●2)复杂性的含义:环境刺激过少或过多会造成不良后果,中等程度的刺激最符合人的 理想 ●兴趣(探索或注意的时间)一般随对象的复杂性增加,呈单调递增,直至过于复杂而 不再探索;但喜好随复杂性增加而呈倒U曲线 ●复杂性被定义为极大可用信息率,可用信息指的是那些对感知者具有意义、因人而异

社会心理学期末复习整理

.复习纲要中的红色为重重点,大概占50分左右;绿色部分为一般重点,大概占30分左右,期末考试题型为名词解释(5个,共20分)、填空(14个,占14分)、判断对错(7题,占14分)、简答(4题,占28分)、论述(2题,占24分) 社会心理学复习纲要 第一讲社会心理学导论 第一节什么是社会心理学 ●社会心理学的定义社会心理学:心理学+ 社会学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个体或若干 个体在特定社会生活条件下心理活动的发展和变化的规律的科学。(吴江霖)第二节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三、社会心理学研究的具体研究方法和技术 (一)观察法1.观察:对人的社会行为的直接观察。 2.分类: 一般观察法(非参与观察法):在不进行干预的情况下观察和记录客观发生的事实。 参与观察法:研究者进入被观察者所处的社会环境中,成为其中一员,在自然的状态下观察其活动和表现。 公开参与观察法与隐蔽参与观察法 3.观察技术的发展:微型摄像机、卫星摄影技术 4.注意点:一要连续性观察二要轮换性观察三要隐蔽性观察 (二)实验法对于所研究的情景给予一定程度的控制,突出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尽可能防止无关因素的干扰。 (三)调查法访问法问卷法 3.注意点:a.要防止暗示和引起被试的防御 b.抽样:样本要有代表性 (四)个案研究法:1.以个人或一个团体为研究对象 (五)跨文化研究法进行文化比较分析 四、社会心理学研究中的偏向及伦理问题 (一)偏向问题 1.研究者的偏向 a.研究者对研究结果的期待会影响被试的表 b.罗森塔尔的期待效应 c.克服方法: 双盲法实验条件同一化和标准化 2.被试者的偏向:要求的特征、对评价的担心被观察者效应 解决方法:不暴露被试身份,尽量保持实验情景的自然,不要求被试合作的前提下测量被试的反应 (二)伦理问题1.三个伦理问题:a.个人隐私的侵犯要保密 b.对被试的实验性欺骗知情同意,事后告知 c.实验性痛苦

黄希庭-心理学导论第二版-复习资料

第一章绪论 1.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科学。 2.从个体心理的动态--稳态维度,可以区分出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和心理特征。 3.知情意的关系:①人的认知、情绪和意志活动并不是彼此孤立的进行的,而是紧密联系,相互作用的。②人的情绪和意志受认知活动的影响。③人的情绪和意志也影响认知活动。 ④情绪和意志也是紧密联系、相互作用的。情绪既可以成为意志行动的动力,也可以成为意志行动的阻力,而人的意志也可以控制、调节自己的情绪。 4.心理特征是指一个人的心理过程进行时经常表现出来的稳定特点。 5.行为指有机体任何可测量的反应。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可观察到的行为,另一类是内隐行为。 6.人的心理现象是由一定的刺激引起的,心理支配着行为而又通过行为表现出来。 7.心理学是科学大家庭中的成员,心理学的科学性表现在可复制性,可证伪性和系统性三个特征上。 8.心理学研究设计的基本原则:①可公开检验原则②主客观资料科学整合原则③人文关怀原则。 9.心理学研究基本方法:描述研究、相关研究和实验研究。

10.描述研究又分为: ①自然观察法:是指在自然情境中对被试观察者的行为作系统的描述记录。 缺陷:a.很难确保被观察者没有觉察到研究者在观察他 b.可能会产生观察者偏差c.在观察时想要观察到的行为未必会发生 ②调查法:是以提问的方式,要求被调查者就某个或某些问题回答自己的想法。 调查法可分为问卷调查和访问调查。 ③个案法:是收集单个被试各方面的资料以分析其心理特征的方法。 11.实验研究:实验法是在控制的条件下系统操纵自变量的变化,以揭示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内在关系的一种研究方法。是唯一一种能确定因果关系的方法。 要求:①要对环境加以控制②要对机体变量加以控制。 缺点:a.期望效应的干扰b.实验中的被试并不总能代表所要研究的总体c.实验情境的人为性,远离了人们的现实生活。 12.1879年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创建了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 13.①冯特创建了科学心理学诞生后的第一个学派---构造主义。被铁钦纳所继承和发展。 ②詹姆斯和杜威--机能主义心理学:主张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具有适应性的心理活动,强调意识活动在人类有机体的需要与

社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教学课件ppt

社会心理学 第一讲社会心理学导论 本讲主要内容: 社会心理学家为什么要选择那样的问题,以那样的方式来进行研究? 当代社会心理学的特点:它现在处于何处,将走向何方? 社会心理学家用以回答社会诸方面问题的研究方法 一、社会心理学定义 经典定义:社会心理学是“试图理解人们的思想、情感和行为怎样为别人实际的、想象的和隐含的存在所影响”的一门科学。——【美】奥尔波特(Allport,1969) 内涵: (一) 社会心理学本质上是一门科学 问题一:什么是科学? (1)具有一套价值——准确性、客观性、怀疑性、开放性 (2)可以用于研究广泛领域的问题的一些方法 问题二:为什么社会心理学要采用科学取向?社会心理学不就是常识吗? (1)许多常识互相矛盾 (2)人的信息加工特点 (二) 社会心理学着重研究个体的行为 1) 所有社会行为运作行动发生思想的是个体的心灵

2) 社会学与社会心理学的区别之一——社会学并不关心个体的行为和思想,他们更关心的是较大的人群或作为整体的社区 两种取向的社会心理学的区别 心理学的社会心理学社会学的社会心理学 强调的重点个体团体或社会 理解行为的途径分析心理状态、人格等分析社会变量、地位等 首要目标预测行为描述行为 方法实验为主调查与参与观察 (三) 社会心理学试图理解社会行为和思想的原因,主要包括 1) 他人的行动和特征 2) 认知过程 3) 环境变量:物质世界的影响 4) 文化背景 5) 生物因素 6) 一种解释:以吸烟为例 二、社会心理学研究领域 从研究领域来看,社会心理学研究常常被分为三个领域,这三个领域涵盖了社会心理学研究的几乎所有问题。 (1)个体过程 主要涉及与个体有关的心理与行为研究,到目前为止这个领域的研究课题包括:

耶鲁心理学导论笔记

第一讲:课程介绍 教材:彼得.格雷《心理学》第五版;阅读书目:格雷.马库斯主编的《诺顿读本》。 科学的心理学研究能让你们更多地了解与我们日常面对的真实问题有关的真实世界。 该课程的总目标:向大家介绍在人文领域里,对最重要主题,也就是对我们人类的研究现状、人类大脑如何运作、我们如何思考、是什么让我们变成了现状的样子… 心理学通常分为一下五个子领域:神经科学:通过观察大脑反应来研究心理;发展心理学:研究人类是如何成灾、发育以及学习的;认知心理学:用计算机方法来研究心理,通常将心理比作计算机,并探究人类如何行动,如言语理解、物体辨认、游戏等;社会心理学:研究人类的群体行为、如何与他人交流;临床心理学:研究心理健康和心理疾病。 经济学和博弈论如今已经成为理解人类思维和人类行为的重要方法。16 该课程将讨论的问题:我们如何获得这些知识的,特别是,这其中有多少是固有的、内在的、天生的,又用多少是文化的产物、语言的产物、教育的产物;试图找出人性的基本成分究竟是什么;你的人生又有多少是由命运决定的;什么让我们成为了如今的样子,这可以从基因和环境的角度加以理解; 是什么使一个人如此迷人;道德:人性究竟是善还是恶;心理疾病:主要的心理障碍:抑郁和焦虑,具有重大的社会意义、多重人格障碍、。 诗人威廉.华兹华斯:the child father to the man(三岁定终身) 菲尼亚斯.盖奇病例:菲尼亚斯〃盖奇是一个美国采矿医师,1842年,他用铁橇填塞炸药。当炸药爆炸时,这个铁棍横空飞来,穿过了他的左颊,从头骨中飞出,带出了大脑中大部分前皮层飞出一百多英尺,盖奇浑身是脑浆和血。在去医院的路上盖奇和他朋友居然还去了一个酒吧喝了点苹果酒。 他并没有失明、没有失聪、也没有变成弱智。但在他身上却发生了一些其它变化,他失去了辨别是非的能力,无法再控制自己了。他曾经是个努力工作的好男人,而经历了那场事故后,他完全变了,他无法再工作,无法再对自己的爱人忠诚,超不过五分钟就会咒骂一句,他经常打架、经常吵架、经常酗酒,已经完全失去了对自己的控制。最终,在一个全国巡游的马戏团里,大钢管打烂了他的脑袋,结束了他的生命.这又是一个说明大脑如何引起心理的非常典型,并且说明了大脑的损伤,将会严重影响我们的日常行为。 卡普格拉综合征:通常是由于受到某种打击而产生的。1923年由法国的精神科医生卡普格拉(J.Capgras)首先描述,也称卡普格拉综合征(Capgras syndrome)。核心表现是患者认为一个现实的人(多数是亲属)被另外一个

人际交往心理学选修课资料

交际心理学选修课资料 第一讲:人际交往概述 一、人际交往的含义 二、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特点 三、人际交往的重要性 一人际交往的含义 1在心理学上,交往是指人与人之间的心理接触或直接沟通,由此达到的认知。 在社会学上交往是指人们特意完成的交往行为,或通过交往行为而形成的特定的社会体系。在语言学上,交往概念表示人与人之间按照一定规则进行的语言符号交流。 在信息科学和传播学中,交往是指一个特有信息由信源经过信道到信宿并不断反馈的,从而实现相互沟通目的和传播过程。 在哲学上,交往是指人所特有的相互来往关系的一种方式,即一个人在与其他人的相互联系中的一种存在方式,它蕴涵了其它学科所理解的各种意思。 2交往的分类 人际交往是交往的一个层面。 ⑴根据交往的内容不同,划分为物质交往、精神交往、和信息交往。 ①物质交往是人们物质生活的需要,既包括人们在改造自然界中的物质转换,也包括人与人之间其他特定的物质交换、往来。 ②精神交往则是人们精神生活的需要,包括:思想、观念、科学、文化、制度模式等等的相互交流,相互影响,相互启发的过程。 ③信息交往是人们在物质交往与精神交往中,语言、文字、图像、动作、表情等信息来源的输送传递和反馈。 ⑵根据交往的媒介不同,划分为直接交往与直接交往。 ①直接交往是交往双方借助于语言、表情等本身固有的属性进行的面对面的交往; ②间接交往是指交往双方借助于某种身体以外的媒介进行的不见面的交往。 ⑶根据联结交往主客体中介的性质不同,划分为正式交往和非正式交往。 ⑷根据交往主客体层次划分为横向交往和纵向交往。 ⑸根据交往的心理和目的不同,划分为道义性交往、实用性交往、和利己性交往。 3人际交往的特点 人际交往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具有其显著的特色。 第一,社会性。所谓社会性,指人际交往本质上是社会的,是人通过社会关系表现出来的属性。 人的社会性,决定了人际交往的社会性。 第二,主观性 人际交往的主观性主要指人际交往是以交往主体的心理需要为前提,以交往客体是否获得满足的主观感受为尺度。 第三,复杂性 人际交往的复杂性首先表现为人际角色的复杂性。 所谓人际角色是指在个性的心理特点的基础上产生的与某一特殊位置有关联的行为模式。不同的关系主体分属不同的人际关系,不同的人际角色有不同的人际关系。 人际交往的复杂性还表现在人际交往的动态性。在一定意义上,人际交往是不断变化的,这

《心理学导论(第二版)》黄希庭-练习题【全】32853

《心理学导论(第二版)》黄希庭练习题 第一章绪论 一、填空题 1.从个体心理的动态-稳态维度,人的复杂心理系统可以区分出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和心理特征。 2.心理学研究的行为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可以观察到的行为为反应,如写字、看电视等,称为外显行为;另一类是内隐行为如知觉、注意、欲望、意愿等。 3.心理学的科学性表现在可复制性,可证伪性,系统性三个基本特征上。 4.心理学的科学研究在探寻心理与行为知识的过程中大多都遵循可公开检验原则,主客观资料科学整合原则,人文关怀原则三项基本原则。 5.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很多。可以把这些方法大致分为描述研究,实验研究,相关研究三大类。 二、选择题 1.心理学研究的基本程序是(ABC) A.选题和提出假说 B.设计研究方案 C.收集资料,整理与分析资料 D解释结果和检验假设 2.心理学家对心理现象进行系统实证研究的范围很广,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ABCD)。 A.描述心理事件 B.揭示心理规律 C.探明心理结构 D.确定心理机能 3.下列哪些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属于描述研究(ABC)。 A.自然观察法 B.调查法 C.个案法 D.实验法 4.变量指在量上或质上可以有变异的因素或特征。心理学研究的问题虽然很多,但它都要涉及(ACD)变量及其相互关系。 A.刺激变量 B.中介变量 C.反应变量 D.机体变量 5.相关法是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之一,从相关系数可以了解到变量之间相互联系的( C )。 A.变量的因果关系 B.负相关 C.相关的强度 D.正相关 三、名词解释 1.认知过程:是指个人获取知识的心智活动。它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和言语等,个人对世界的认识始于感觉和知觉,感觉和知觉通常是时有发生的因而合称感知, 2.意志过程指人在自己的活动中设置一定的目标,按计划不断地克服内部和外部困难并力求实现目标的心理过程。 3.心理状态指人在某一时刻的心理活动水平。例如一个人在一定时间里是积极向上还是悲观失望,是紧张、激动还是轻松冷静等。 4.心理特征指一个人心理过程进行时经常表现出来的稳定特点,如有的人观察敏锐,有的人粗枝大叶;有的人记得快且牢,有的人记得慢且易忘;有的人思维灵活,有的人思维呆板;有的人情绪稳定,有的人却易波动;有的人意志果断、坚韧不拔,有的人优柔寡断、朝三暮四。 5.心理结构人的心理现象很复杂,但并不是杂乱无章,各种心理现象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和关系,成为一个有结构的整体。人的大脑就像一座大图书馆,每天都要收进许多书,借出许多书。由于每本书都有自己的编号,都按图书馆的编目系统放在某个地方,因此管理员很容易找到它。人的知识在人脑中保存的情况类似于图书馆,由于存在一定的结构,因此在需要时,就能很容易的提取出来,用来解决面临的问题 第二章心理的生物基础

第一章心理学导论

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院2020年应用心理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心理学专业综合347》考试科目命题指导意见 一、考试性质 《心理学专业综合347》是应用心理硕士(MAP)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的科目之一。考试要力求反映考生的基本素质和综合能力,选拔具有发展潜力的优秀人才入学,为国家培养从事某一特定职业所必需的心理学技能的应用型高级专业人才,以解决都市压力、公共安全、灾害救助、危机防御等方面的实际问题。 二、考试要求 测试考生对于心理学专业的基本概念、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和运用能力。三、考试方式与分值 心理学专业综合考试,由各招生单位根据应用心理专业硕士教育指导委员会提出的指导性考试大纲自行命制,全国统一考试,考试时间为180分钟,满分为300分。 四、考试大纲及参考书目 第一章心理学导论 第一节心理学概述 (一)心理学研究对象 (二)心理学主要流派 第二节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一)实验法 1.变量与控制 2.实验的信度和效度

3.反应时法 4.心理物理学方法 (二)观察法 (三)个案法 (四)心理测量 1.心理测量的基本概念 2.心理测验的信效度 3.心理测验的标准化 4.心理测验的合理使用策略 (五)心理统计 1.描述统计 2.推论统计 (六)研究中的道德和伦理问题第三节感觉 (一)感觉的含义 (二)颜色视觉 (三)声音的心理维度 第四节知觉 (一)知觉的含义和特性 (二)知觉加工的过程 1.感觉 2.知觉组织 3.辨认和识别 (三)知觉组织 1.知觉组织原则 2.形状知觉 3.深度知觉 4.运动知觉 第五节意识和注意

(一)意识与无意识 1.意识的含义 2.意识的功能 3.睡眠与梦 (二)注意过程 1.注意的含义 2.注意的特征 3.选择性注意 第六节学习和记忆 (一)学习的含义 (二)学习理论 1.经典性条件作用说 2.操作性条件作用说 3.正强化,负强化的含义及应用 4.观察学习 (三)记忆的含义 (四)记忆的种类 1.感觉记忆,短时记忆与工作记忆.长时记忆 2.程序性记忆,陈述性记忆 3.情景记忆,语义记忆 (五)遗忘 1.遗忘曲线 2.影响遗忘的因素 第七节认知过程 (一)认知过程与心理资源 (二)问题解决 1.问题解决的过程 2.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三)推理

衰老的心理学导论

衰老的心理学导论 第4版 伊恩·斯图尔特·汉密尔顿 伦敦/费城:杰西卡·金斯利,2006年 336页,£19.99/ $34.95 ISBN1-84310-426-1 对你有好处-适合你的大脑:降低风险的证据和 痴呆 邓迪,苏格兰老年痴呆症,2006年 56页,£5 PBK ISBN 0-948897-48-1 积极老龄化:一个指南精神卫生专业人士和消费者 罗伯特·希尔D. 纽约/伦敦,诺顿,2005 256pp,£19.99 / $ 27.95 HDBK ISBN 0-393-70453-X 食品和用餐时间痴呆护理的重要性:桌子上摆好 [反。从挪威''直到dekket BORD'2002] 会员名:grethe伯格 伦敦/费城,杰西卡·金斯利,2006年 88页,£12.99 / $ 19.95 PBK ISBN 1-84310-435-0 老年痴呆症和记忆:一个学生和专业人士手册 西蒙·汤普森BN 艾迪索特:阿什盖特,2006年 235页,£50 ISBN 0-7546-4633-5 从证据:整合健康与社会保健服务老年人 九个欧洲国家 [欧洲中心,维也纳“公共政策与社会福利系列'',31] 珍妮比林斯与凯Leichsenring(EDS) 艾迪索特:阿什盖特,2006年 345页,£35 / $ 69.95 PBK ISBN 0-7546-4473-1 心理卫生杂志, 2007年10月;16(5):691 - 696 ISSN 0963-8237打印/ ISSN 1360-0567在线ó脱胎换骨的出版和Informa的英国有限公司DOI:10.1080 / 09638230701494936 约一万年前人类一直以目前的形式存在。在 另一方面最近的报纸文章说,大约有一半曾经遇到的人 目前还活着。我通过退休教授(半年 比我年轻)的统计得知,并认为,这意味着我有一个50%的机会活了5000

第一章保险心理学导论

第一章保险心理学导论 【本章精粹】 ◆保险与保险业 ◆保险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方法与步骤 ◆风险可保性和巨灾保险 【关键词】 保险保险业保险心理保险心理学可保性

保险心理学 【章前导读】 保险心理学是采用心理学与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深入分析保险领域诸多行为的一门新兴交叉学科。本章首先介绍了保险与保险业的起源及其历史沿革,然后界定了保险心理的基本内涵,明确了保险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方法与步骤,并对于风险可保性及巨灾保险进行了专题探讨与案例分析。 第一节保险与保险业概述 1347年10月23日,“圣克勒拉”号货船缓缓驶离意大利热那亚湾,开始了至马乔卡的航行,意大利商人乔治·勒克维伦为这次航行承担保险,出具了历史上最早的一张保险单。从此,保险与保险业就宛如那艘离港的货船,漂流到世界上的各个角落。 一、保险的基本含义 (一)保险的定义 保险是指投保人根据合同约定,向保险人支付保险费,保险人对于合同约定的可能发生的事故,因其发生所造成的财产损失承担赔偿保险金责任,或者当被保险人死亡、伤残、疾病或者达到合同约定的年龄期限时,保险人承担给付保险金责任的商业保险行为。可见,保险是一种转移风险的有效方法,它通过投保人向保险人支付一定金额的保险费把风险转嫁给保险人,一旦发生意外损失,被保险人即可获得保险人给予的损失补偿。 换言之,从经济学角度来看,保险是分摊意外事故损失的一种财务安排。投保人通过参加保险,将其不确定的大额损失变成确定的保险支出,即保险费,而保险人则集中大量的同类风险,通过向投保人收取保险费建立保险基金,用于补偿少数被保险人受到的意外事故损失。因此,保险是一种有效的财务安排,体现了一定的经济关系。从法律角度来看,保险是一种合同行为,体现了一种民事法律关系。根据合同约定,一方通过承担支付保险费的义务,以换取另一方为其提供经济补偿或给付的权利,这正体现了民事法律关系的内容——主体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关系。可见,分担损失是保险的重要职能,保险双方以订立保险合同(保险单或协议)的方式,由投保人通过购买保单而把损失风险转移给保险人。 保险业是经营风险的特殊行业,然而并非所有风险都具有可保性。保险通常需要满足以下条件:①大量同质风险的存在。即某一风险不是在个别地区出现,也不是个别人可能

心理学导论名词解释

心理学: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科学。(即关于心理现象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普通心理学:1研究心理现象产生和发展的最一般规律以及各种心理特性最一般的规律; 2研究心理学最一般的理论; 3研究心理学最一般的方法。 认知:信息加工的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和言语等) 无意识:未被个人觉知到的心理现象 自变量:有些变量是由试验者控制的实验条件 因变量:实验者所要测定的行为和心理活动 控制变量:除自变量外会对因变量产生影响的无关变量 双盲变量:在实验中,主试者和被试者都不知到自变量是怎样被控制的,这种实验叫双盲控制。 神经元:即神经细胞,是神经系统结构和机能的单位。由胞体、树突和轴突组成,它的基本作用是接受和传送信息。 神经冲动:当任何一种刺激作用于神经时,神经元就会由比较静息的状态转化为比较活动的状态,这就是神经冲动。 静息电位:在静息状态下,细胞膜对K+有较大的通透性,对Na+的通透性很差,其结果是K+经过离子通道外流,而Na+则被挡在膜外,致使膜内外出现电位差,膜内比膜外略带负电,这就是静息电位。 动作电位:神经受刺激时的电位变化。当神经受到刺激时,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变化,钠离子通道临时打开,带正电荷的钠离子被泵入细胞膜内部,使膜内正电荷迅速上升,并高于膜外电位。这一变化过程就是动作电位。 神经-体液调节:所有内分泌腺的活动都受到神经系统的调节和控制。神经系统通过内分泌腺的激素影响各种效应器官的活动,这就是神经-体液调节。 突触:一神经元与另一神经元彼此接触的部位 网状结构:在脑干中的有一种一些白质和灰质混杂的结构 边缘系统:在大脑内侧面最深处的边远有一个结构它们组成一样的功能性 感觉:人脑对事物的个别属性的认识。 感觉编码:我们的神经系统不能直接加工外界输入的物理能量和化学能量,这些能量必须经过感官的换能作用,才能转化为神经系统能够接受的神经能或神经冲动。 绝对感受性:人的感官器官觉察这种微弱刺激的能力。 绝对感觉阈限:刚刚能引起这种感觉的最小刺激量。 差别阈限: 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物间的最小差异量 差别感受性: 对最小差异量的感觉能力。 侧抑制:相邻的感受器之间能相互抑制的现象。 暗适应:照明停止或由亮处转入暗处时视觉感受性提高的时间过程。 明适应:照明开始或有暗处转入明处时视觉感受性下降的时间过程。 马赫带:指人们在明暗变化的边界,常常在亮区看到一条更亮的光带,而在暗区看到一条更暗的线条。是由于神经网络对视觉信息进行加工的结果。 后像:刺激物对感受器的作用停止后,感觉现象并不立即消失,它能保留一个短暂时间,这种现象就叫后像。 闪光融合:断续的闪光由于频率增加,人们会得到融合的感觉,这种现象叫闪光融合。 视敏度:指视觉系统分辨最小物体或物体细节的能力。

心理学导论(黄希庭第二版)第一章 绪论

第一章 绪论
认知:个人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心智活动。它包括感觉、知 觉、记忆、思维、想象和言语等。(图一)
心理学是研 究心理现象 的科学
个体心理的 动态—稳态 维度
心理过程
情绪:产生各种心理现象的历程。(图二)
意志:人在自己的活动中设置一定的目的,按计划不断地排 除各种障碍,力图达到该目的的心理过程。(图三) 心理状态:人的心理活动在一段时间里会出现相对稳定的持续状态。心理状态 是人在一定时间内各种心理活动的综合表现。(图四) 心理特征:一个人的心理过程进行时经常表现出来的稳定状态。
第 一 节 心 理 学 的 性 质
个体心理现 象的粗略分 类
意识:现时正被人觉知到的心 理现象。(周围很安静) 个体心理 能否被觉 知到
潜意识:不能觉知到的心理活动。是人 反映外部世界的一种特熟形式。 行为:有机体的任何可 测量的反应。
自我意识:个体对于自我的意识。(感觉到自己很生气)
外显行为:可观察到的行为。(上网这个行为)
选题和提出假设 设计研究方案
个体心理 与行为
内隐行为:即心理活动。 心理 可复制性:一项科学研究的结果是能够按照原创者 所提供的方法精确加以重复验证的,因而也称可重 验性。(所有人都可以用一个方法得到相同结果)
收集资料 心理学研究的基本程序
整理与分析资料 解释结果和验证假设 描述心理现象:对心理现象从 质和量上进行描述。
揭示心理规律:探讨各种心理现象 是如何发生和发展的规律。
心理学是科学 大家庭中的成 员
心理学的 科学性
系统性心理学的科学知识是通过系统的实证研究而获得的。
探明心理结构:探明各种心理现象是由哪些因素构成 的以及这些因素是如何交互作用的问题。 确定心理机能
可证伪性:在表述一个科学理论时,必须遵循从该理论推导出的各 种预测有可能被证伪。

侯玉波《社会心理学》复习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社会心理学导论)【圣才出品】

第1章社会心理学导论 1.1 复习笔记 社会心理学是心理学的基础分支之一,它的目的在于了解各种社会因素对个体及群体行为的影响。 一、为什么要学习社会心理学? (一)认识自己 社会心理学对自我的分类以及对自我概念的测量,使得人们能够更好地认识自己。 (二)认识他人 对他人的认识可以首先从他人的人格特点出发,知道其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其次从情境出发,知道他人在什么样的情境之下会有什么样的表现。主流的社会心理学家认为:在人和情境之间,外部情境对个体行为的影响大于内在个人特点的影响。 (三)认识社会 社会心理学可以加深人们对社会的认识,使人们理解自己所处社会的特性,以及在社会中个人的可能反应及选择,从而有助于更好地适应社会。 (四)认识生活的价值 社会心理学从个人和社会的角度深入地探讨了人类生活的价值;研究发现,自主、能力、

关系和自尊最具有生活的意义。 二、社会心理学 (一)社会心理学的定义 对于社会心理学的定义,不同的心理学家有不同的观点: 1.J.L.Freedman 从行为主义的思路出发,认为社会心理学是系统研究社会行为的科学。社会心理学研究人们如何认识他人,如何对别人做出反应,别人如何对他人做出反应,以及人们怎样受所处社会环境影响等问题,社会心理学所研究的问题涵盖了人与人之间相互作用的所有领域,包括与社会现象直接相关的各种行为。 2.D.Myers 从社会认知的思路出发,认为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人们怎样想、怎样相互影响以及怎样与别人相联系的科学。 3.吴江霖 认为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个体或若干个体在特定社会生活条件下心理活动的变化发展的科学。 4.沈德灿 对国内众多学者的社会心理学的定义进行分析整合后,认为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个体和群体的社会心理、社会行为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这个定义被认为最全面。 (二)社会心理学与常识 1.联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