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垄断与行政垄断的区别

国家垄断与行政垄断的区别
国家垄断与行政垄断的区别

国家垄断与行政垄断的区别

的基本经济秩序发挥了积极作用,从法律效力来

看,它们可以分i类:一是法律:如铁路法,海

商法;二是行政法规:如公路,水路,铁路,航

空货物运输合同实施细则,海港管理暂行条例,

公路管理条例,航道管理条例,关于发展联合运

输若干问题的暂行规定,关于进一步发展国内集

装箱运输的通知等;是部门规章:如关于商品

包装的暂行规定,商业运输管理办法,铁路货物

运输规程,国际铁路货物联运协定,关于加强我

国现代物流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促进运输企业

发展综合物流服务的若干意见等.

但由于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以及历史条件的

限制,我国的物流立法工作还比较落后,物流法

律制度还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

面:

首先,从总体结构上来看,我国目前还没有

部专门而系统的调整物流法律关系的部门法.

现行的物流立法涉及众多部门,如交通,铁道,

航空,内贸,外贸等等,而这些法律法规过于分

散,缺乏系统性,甚至各个法律法规之间还存在

着不协调和冲突的现象,这就使得物流法律法规

的指导性和规范性作用难以落到实处.

其次,从完整性上来看,不少物流关系没有

法律法规加以调整和规范,物流业仍有不少法律

“真空地带”.物流业发展迅速,现代物流业务

已经远远超出最初的仓储运输,而对于出现的新

业务和新问题,原有的物流法律法规没有对其进

行调整和规范.比如对于物流标准化问题,我国

目前只颁布了《国家物流术语标准化规定》,而

对于其他各个方面的标准则无规定.

再次,从法律效力上来看,我国现行的物流

法律法规层次较低,法律效力不强.现行很多物

流法律法规多是由中央各部委,地方制定和颁

布,大多是一些条例,办法,规定和通知等,规

范性不强,在具体运用中缺乏操作性,难以产生

法律效力,多数只适合作为法庭审判的参照性依

据,不利于涮整各物流主体之间的相互关系.

最后,从时效性上来看,我国物流法律法规

相对滞后.随着经济体制,管理体制以及市场环

境等的变化,现代物流与传统物流已大为不同,

但由于现行的一些物流法规还是从原计划经济体制中延续下来的,所以很难适应市场经济环境下

物流的发展,更难适应我国加入WTO以后物流国家化发展的需要.

国家垄断与行政垄断的区别

杨慧在《行政论坛》2009年第3期发表文章

认为,国家垄断不是行政垄断,国家垄断是合法的,而行政垄断是非法的.具体分析如下:

首先,二者产生的时代与存在的范围不同

国家垄断的历史要比行政垄断的历史长得多,国

家垄断的存在范围要比行政垄断的存在范同广泛得多.在我国,早在春秋战国时代,就建立了国

家专营,专卖制度,像食盐,铁等一些重要的商

品都由国家垄断经营.在西方,早在19世纪初,

法国拿破仑一世就建立了烟草专卖制度.目前,

全世界有七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对烟草业实行国家垄断经营.而行政垄断产生于20世纪末,是包括

中国,俄罗斯,乌克兰,匈牙利,保加利亚等国

在内的经济体制转轨国家所特有的现象.虽然

l9世纪后期的美国以及建立内部统一大市场过程中的欧盟,也曾遇到过行政垄断问题,但其不具

有普遍性,并且很快得到了有效的规制.

其次,二者凭借的权力性质和法律依据不

同.国家垄断的实施凭借的是国家权力,行政垄

断的实施凭借的是行政权力.在范同上,国家权

力包含了行政权力;在权威上,国家权力高于行

政权力.国家垄断的实施通常以权力机关制定的

法律为依据,如,烟草国家专卖是以《烟草专卖法》为法律依据的.而行政垄断是通过行政主体

的行政行为实施的,是违法行使行政权力的结

果,没有法律上的依据,或依据的法规,规章本

身就是违反上位法的.

再次,二者的目的和垄断利润的归属不同.

同家垄断的目的是基于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 获取的垄断利润归同家所有,最终增进了消费者福利.而行政垄断的目的是基于地方利益,部f-IN

益和个人利益,获取的垄断利润归掌握行政权力

的少数人所有,最终损失的是消费者福利.

l3一

西方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第8章

第八章 1.比较垄断和竞争两种市场类型的经济效率,分析垄断的低效率。 西方经济学认为,垄断会造成经济的低效率。认为垄断的低效率是其造成市场失灵的根本表现。可以通过比较垄断市场和完全竞争市场的价格和产量进行比较,来分析垄断的低效率。 首先回顾一下完全竞争市场的价格和产出的长期均衡。假定完全竞争市场的长期供给曲线为一条水平直线,如图8-1中的S c所示。由于是一个成本不变的产业,完全竞争市场的长期供给曲线表示各个产出水平相等的边际成本和平均成本。整个市场在市场需求曲线和市场供给曲线相交的a点达到均衡,价格为P*,产出量为Q*。需求曲线表明消费者从每个产出水平中获得的边际效用。在价格和产出量的均衡水平上,生产最后1单位产出的社会边际成本(如水平的供给曲线所表明的)恰好等于消费者获得的归之于该单位商品的边际效用(如市场需求曲线所表明的)。由于消费者按价格P*能够购买Q*单位的商品(产出),所以,消费者便享有了由三角形adP*所表示的全部消费者剩余。消费者剩余也是全社会的净利益。 图8-1垄断和低效率 下面再看看垄断市场的情形。假定在产业中只有一个企业。市场的需求曲线便是企业的需求曲线。所以,垄断企业可以按照能够销售的数量确定其销售价格。由于垄断企业的需求曲线是向下倾斜的,其边际收益曲线便是一条处于需求曲线之下的向下倾斜的曲线,如图8-1中的MR m所示。假定垄断企业和竞争产业都按相同长期不变的平均成本生产,垄断企业在长期通过寻求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的企业规模来实现利润最大化。该企业规模反映于图8-1的平均成本曲线AC m和边际成本曲线MC m。边际成本曲线和边际收益曲线相交于c 点(表明边际成本和边际收益相等),决定垄断企业产出量为Q m,并决定该产量的价格为P m。

论经济垄断与行政垄断的异同

论经济垄断与行政垄断的异同 [摘要]:经济垄断是经济主体(企业等)利用自己的垄断地位限制竞争的行为,行政垄断是指国家经济主管部门和地方政府滥用行政权力,排除、限制或妨碍企业之间的合法竞争。两者既存在类似的方面也略有不同。 [关键词]:经济垄断行政垄断共同差异 一、定义 1、经济垄断的定义 经济垄断是经济行为主体在市场竞争成的较强力控制或可以采取的排他性行为。经济垄断所导致的市场准入,主要表现为独占进入市场的机会。而一旦出现了经济垄断,进入市场的机会就被个别 (或少数 )经营者独占了。经济垄断的行为者不仅不同他人分享进入市场的机会,而且也不与其他经营者分享新的进入市场的机会。国家的合法经济垄断和诸多公用事业经特许在一定范围内的垄断,都需要以行政权来实施并加以保障,这种行政权实施的合法或非法,不可能以法律形式事无巨细地事先予以明定,已为行政和行政权本身的性质和特点使然。任何主体在法律和行政授权范围内实施的市场垄断、特许垄断经营、价格垄断、限制性行为和干预行为等,应属合法、正当的行政垄断;而有关行政垄断是否在合法授权范围之内及其是否对竞争构成损害,则需由反垄断执法机构和法院依法予以认定。经济垄断则不单是个别主体的、私人的非行政垄断,它也包括国家和国有主体的行政性的经济垄断。从中国的实际情况看,国有主体在经济生活中占主导地位,无论其是否具有自然垄断或法律特许垄断的性质,抑或完全和私人企业一样参与市场竞争,分割、支配市场,滥用交易实力,采取不公正交易方法等“经济性”垄断行为,都不是西方国家所谓的私人垄断,多有“行政”在背后支持。 2、行政垄断的定义

“行政垄断”是中国特有的一个概念。“行政垄断”最早出现在上个世纪的80年代,一位经济学者在讨论社会经济现象的时候,使用了“行政垄断”的概念。后来法学界一些学者感觉中国的社会经济现象有别于西方国家的经济垄断,于是借用了行政垄断的概念,将行业壁垒、地区壁垒、政府限制交易或者强制交易、政府专有交易看作是行政垄断。其实在计划经济时代,条块分割不仅具有合法性,而且具有必然性。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宪政体制不同,各个国家都或多或少地都存在着行业壁垒、地区壁垒、政府限制交易的情形。解决这些问题主要依靠完善民主宪政体制,通过建立更加有序合理的宪政关系,解决不同行业、不同地区乃至不同部门之间的贸易障碍问题。在上个世纪的50年代之前,美国各个州的商事法律规则并不一致,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美国朝野设立了一系列商事法律规则统一机构,通过起草并且向美国各个州推销统一的商法典,来消除贸易规则障碍。换句话说,美国联邦国会并不因为各州存在着阻碍贸易发展的不同规则,便用反垄断法(或者反托拉斯法)来代替各个州的商业规则。各州都有权根据联邦宪法的规定制定贸易规则,不能因为各个地方制定不同的贸易规则,便用反垄断法加以制裁。 二、经济垄断与行政垄断的异同 1、行政垄断和经济垄断的共同之处 (1) 主观要件的一致性———滥用优势 滥用优势是垄断构成的主观要件。这一点 ,既表现在经济垄断上 ,也表现在行政垄断上。换言之 ,垄断行为或垄断状态的形成 ,无不来自一定的优势占有者 ,或经济力的优势占有者 ,或行政权力优势的占有者。但是 ,优势并不一定使垄断产生 ,而只有滥用优势才使垄断产生。滥用优势的特征是 ,将优势用于分割市场 ,以攫取垄断利润。行政垄断与经济垄断虽然表现形式不同 ,但其行为的外观都呈现这种滥用状态。 (2) 客观要件的一致性———市场准入的限制 对于竞争的实质限制 ,是一切垄断形式的客观要件。行政垄断与经济垄断都是针对社会公众竞争者的 ,而不是针对特定竞争者。并且 ,其效果都表现为对社会公众竞争者市场准入的限制。无论就市场经济的本质要求来说 ,还是就市场经

微软公司垄断案的经济学分析

《中级微观经济学》课程论文论文题目:微软公司垄断案的经济学分析 学院:财经学院 老师: 专业班级:金融1403 学号: 学生姓名: 联系方式: 日期:

微软公司垄断案的经济学分析 摘要:微软作为一家世界个人计算机软件开发的跨国科技公司,却陷身于一场规模浩大的垄断案中,从其发生的原因与导致的结果来进一步分析经济学中的垄断。 关键词:微软、垄断、自由竞争、创新 垄断又称独占,这一词源于《孟子》“必求垄断而登之,一左右望而网市利”,可见垄断的发展历史是极其久远。而在垄断案例中,唯有一件案例是众晓皆知的,成为反垄断的典型案例,那就是微软反垄断案。微软是一家总部位于美国的跨国科技公司,是世界PC机软件开发的先导,由比尔.盖茨与保罗.艾伦创办于1975年,以研发、制造、授权和提供广泛的电脑软件服务业务为主,是目前全球最大的电脑软件提供商。正因为如此,最先起诉微软公司的是2004年8月27日美国加州多个城市政府起诉其滥用在个人电脑操作系统领域的垄断地位,对商品制定不合理的价格,是一种妨碍正常竞争的掠夺行为,损害消费者的正当利益。随后就又遭到韩国、欧盟、日本的反垄断指控。这不得不让我们关注“垄断”这一经济名称,它是如何影响我们个人的生活乃至某个行业的发展命脉。 在中国,有一种现象我们几乎每一个人都深有体会,那就是“春运”,美国称其为每年世界最大的一次人口迁徙活动,。每到春节,火车票供不应求,价格不但不下降,还准备出台春运票价上浮政策,以此来缓解春运紧张形势,疏导运力,这一现象用经济学来解释就是“垄断”。到底垄断是什么?它是如何产生的?垄断指少数具有一定经济

优势的资本家为了共同控制某个或若干部门的生产、销售和经营活动,以获取高额垄断利润而实行的一种联合。垄断是从政府保护主义的自由竞争中成长起来的。自由竞争是资本主义发展初期的基本特征,在这一阶段,企业主为了获取更多的剩余价值,势必采取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科学的管理方法,实行生产的专业化及协作,提高劳动生产率;在激烈的竞争中,大企业通常凭借自己在经济上的优势,不断排挤和吞并中小企业,使生产资料、劳动力和劳动产品的生产逐渐集中于自己手中。与此同时,资本主义信用体系及股份公司的出现打破了单个资本的生产局限,加速了资本的集中发展。生产及资本的集中发展到一定程度意味着企业数量减少,一个部门的大部分生产都集中在几个大企业手中,他们之间比较容易达成协议,共同操纵部门的生产和销售,从而使垄断的产生具有了可能;由于少数大企业的存在,使中小企业处于受支配地位,少数大企业之间为了避免两败俱伤,保证彼此都能够有利可图,通常也会谋求暂时的妥协,达成一定的协议,从而使垄断的产生具有必然性。因此,自由竞争引起生产集中,生产集中发展到一定程度势必会走向垄断。就正如微软公司作为全球最大的电脑软件公司,其高端技术的研究与生产的技术都由其掌握,其商品价格也由其控制,在市场上根本就没有能与之抗衡的公司,势必形成微软垄断的局面。 垄断通常可分为合法垄断与非法垄断。合法垄断是一国政府为了实现国家产业政策,发展规律经济,维护某些社会公共利益或为了节省有限的资源而使用政策或法规来进行的垄断,如银行、保险、石油

从行政垄断的表现形式看其特征

从行政垄断的表现形式看其特征 摘要:文章从行政垄断的三种形式即地区垄断、行业垄断和行政性强制行为入手,阐述了行政垄断的具体表现形式,并透过这些具体表现形式分析了行政垄断的六个特征:行政垄断主体的特殊性、行政垄断滥用的优势是行政权力、行政垄断与经济垄断相互交织、行政垄断具有强制性和隐蔽性、行政垄断目的与动机具有多样性、行政垄断具有较为广泛较为深远的危害性,进而通过这些特征思考如何实际有效地解决行政垄断的问题。 关键词: 行政垄断;行业垄断;地区垄断 一、行政垄断在我国的表现形式 行政垄断是指政府及其所属部门滥用其行政权力排除、限制竞争的行为。行政垄断是行政权利干预和操纵经济运行的结果,他从根本上违背市场经济的公平竞争原则,扭曲市场机制的作用,从而导致经济运行的低效率。有人认为行政垄断是中国的特产,其实,其他国家都或多或少地存在行政垄断,只是发展中国家比较明显,而发达国家则更隐蔽一些。我国由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换所形成的行政垄断则是最严重、最常见、最有特色的。 我国所存在的行政垄断从行为的表现来看主要有三种:地区垄断、行业垄断和行政性强制行为。 地区垄断是政府及其职能部门通过违法行政建立市场壁垒的行为。其具体表现方式有:(1)禁止本地消费者购买外地输入本地区的商品。(2)对外地商品或者服务设定歧视性收费项目、规定歧视性价格,或者实行歧视性收费标准。(3)对外地商品或者服务采取与本地同类商品或者服务不同的技术要求、检验标准。(4)采取专门针对外地商品或者服务的专营、专卖、审批、许可等手段,实行歧视性待遇,限制外地商品或者服务进入本地市场。(5)运用价格手段,使外地商品的经营者无利可图,只好放弃该地市场。 行业垄断即是政府及其所属部门滥用行政权力,限制经营者的市场准入,排斥、限制或者妨碍市场竞争。具体表现方式有:(1)部门的行政管理机关下设服务公司,变相开办经济实体,利用手中权力参与同行业的不公平竞争。(2)为保护本部门、本行业企业的经济利益,封锁市场,限制行业、部门外其他经营者的正常经营活动。(3)限定客户和消费者只能购买本部门、本行业关系户的商品,否则,利用手中的职权对经营者进行刁难。(4)限定客户和消费者接受指定单位的有偿服务。

行政垄断与经济垄断

行政垄断与经济垄断 1、定义 行政垄断:行政垄断是地方政府、各级政府、职能部门或具有政府只能的行政性公司凭借行政权力排斥、限制竞争的行为或状态。 经济垄断:经济垄断是经济行为主体在市场竞争过程中形成的较强力控制或可以采取的排他性行为。 2、联系 (1)两者的本质相同。不论是行政垄断还是经济垄断在本质上都以排除和限制竞争为目的,根源在于两者都是垄断。 (2)危害结果本质相同。后者的垄断主体通过垄断定价获取高额垄断利益,这种利益最终要转嫁到消费者头上;前者主体以政府的名义,甚至人民的名义滥用行政权,破坏社会福利。 (3)主观要件的一致性,即滥用优势,不论是行政垄断还是经济垄断在其主观上都是凭借其行政权力优势或者经济力优势垄断市场,攫取垄断利润。 3、区别 (1)主体不同。 A,实施的主体不同:实施行政垄断的主体是行政机关,包括国家行政机关和其授权行使行政权力的社会组织;实施经济垄断的主体是参与市场竞争的平等的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 B,两类主体在市场中的地位是不同,前者的身份与市场上参与竞争的竞争者不同,其通常以管理者、监督者的身份出现,后者则是和其他竞争者一样,处于平等的地位。 (2)优势来源不同。行政垄断是行政权力的持有者滥用行政权力破坏正常的经济秩序、限制竞争造成的,其优势来源于市场之外的行政权力;而经济垄断的又是源于时常竞争本身。 (3)危害程度不同。行政垄断由于行政权具有强制执行力和永久性,这种垄断通过市场本身是不可能彻底根除的。其危害程度较大。经济垄断,是经营者为了保持其优势地位所实施的,其产生受到市场要素和市场运行规则的直接制约,其目的在于获取垄断利润。这种垄断地位不一定长久,它在竞争中形成,其他竞争者也可以通过市场竞争将其垄断打破。因此,其危害程度较前者轻。 (4)实施方式不同。行政垄断是通过行政权力的滥用实施的,通常是以抽象行政行为来出现的,即制定规章、制度等。具体表现为地区垄断、行业垄断、行政强制交易和强制联合限制竞争。经济垄断则是通过限制性协议、决议和合同,滥用独占地位以及集中

经济学论文-垄断利弊的经济学分析

垄断利弊的经济学分析 1X信管X班 3111111111 梨舟歪 摘要:人们对垄断经济利弊的认识,各有所见,也争论不休。显然垄断这一社会经济现象存在着彼此对立又相互统一的部分。垄断对待经济的发展,既有消极抑制作用,又起积极促进作用。本文就从垄断的定义、垄断产生的原因、垄断的特点以及垄断是否有害等方面对垄断利弊进行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分析,并通过国内具体实例做深入分析。 关键词:垄断利弊、垄断案例 一、垄断的定义 经济学意义上的垄断属于与完全竞争相对的不完全竞争形式,是企业或其他经济组织通过一定的手段对生产或市场实施的一种排他性的控制,从而排除或限制竞争的行为或状态。客观上,垄断既表现为对生产或市场事实上的垄断状态,同时也表现为各种限制竞争的行为。具体来说,垄断是一家厂商控制某一产品的生产和销售的现象,面临向右下方倾斜的需求曲线,通过提高价格,获取垄断利润的行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认为,所谓垄断,就是指那些控制一个或几个部门大部分产品的生产和销售的资本主义大企业,为攫取高额垄断利润而进行的勾结和联合。 二、垄断产生的原因 垄断是对某种生产要素的占有。这种生产要素成为生产之必备,它

既包括有形的生产要素,诸如自然资源、劳动力、资本,等等,也包括一些无形的技术和知识产权等生产要素,像专利、商标权或品牌优势等无形产权,以及政府所给予一个企业的特许经营权、关税配额、进口许可证等特定的产业贸易政策所带来的好处等。谁获得了生产要素的垄断,必然会形成生产上的垄断。 通俗点说,生产集中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引起垄断。首先,生产日益集中使垄断成为可能。其次,生产集中也使垄断具有必要性和必然性:第一,生产集中,使企业规模扩大,大企业的生产能力迅速膨胀。为了保持与扩大利润,大企业之间有必要结成垄断组织,瓜分市场份额,以调节生产。第二,生产集中使大企业规模巨大,资本雄厚,这对中小企业进入大企业的生产经营领域构成较高的进入壁垒,自由竞争受到限制,逐步形成少数大企业寡头垄断的格局。第三,少数大企业之间势均力敌,为了避免过度竞争造成两败俱伤的灾难性后果,必然寻求某种妥协,达成垄断协定。 三、垄断利弊的不同观点 大多数学者都认为垄断是有害的,有的学者还认为垄断是市场经济的头号公敌。但是垄断是否有危害联系到垄断和竞争、创新、社会福利等等的关系来看。在经济学界都存在有很大的分歧,主要的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关于垄断和竞争的关系。理论界一般认为,垄断妨碍竞争,一方面垄断企业通过设置进入障碍,阻止潜在进入者的进入;另一方面,通过价格战消灭竞争对手。通过这些排他性控制限制了公平竞

我国行政垄断的常见形式、危害及治理对策

目录 摘要-------------------------------------------------------------2前言-------------------------------------------------------------2本论-------------------------------------------------------------2结语-------------------------------------------------------------9注释-------------------------------------------------------------9参考文献----------------------------------------------------------10

我国行政垄断的常见形式、危害及治理对策 摘要:由于我国特殊的国情延续,造成了比其它国家更严重的行业垄断,例如:石油石化、电网、通信服务等领域,在经营中存在不同程度的垄断因素,有些是寡头竞争、有些是独家经营。在国家建设初期,这些设置对国家的发展稳定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然而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成熟,这些垄断日益显示出不适合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和广大人民不断增长的服务、需求,而且不管是公益性的垄断还是竞争性垄断,都是垄断,都涉嫌触犯垄断法。有鉴于此,在本篇文章中列出我国行政垄断的常见形式、危害及治理对策,以作交流讨论。 关键词:行政垄断、危害、治理对策 前言:论文共分为四个部分,分别是1、垄断的基本概述2、一般性垄断对行业发展及社会公平、福利的危害3、行政垄断的危害4、治理对策。论文由浅入深、由一般到具体,逐渐展开对课题的论述。回答了我国行政垄断的常见形式,有哪些危害,然后提出了自己的改善建议。 垄断的基本概述 垄断是指在市场交易中,少数当事人或经济组织,极端而言可以只有一个经济主体,凭借自身的经济优势,对商品生产、商品价格、商品数量及市场供求状态实行排他性控制,直至实行排他性独占,以谋取长期、稳定、超额利润的经济行为。根据垄断的形成原因可分为自然垄断和行政垄断两种形式。 现代法学一般认为:自然垄断是指由于市场的自然条件而产生的垄断,经营这些部门如果进行竞争,则可能导致社会资源的浪费或者市场秩序的混乱。自然垄断由于存在着资源稀缺性[1]、规模经济效益[2]、范围经济效益[3]、成本次可加性[4],使提供单一物品和服务的企业或联合起来提供多数物品和服务的企业形成一家公司(垄断)或极少数企业(寡头垄断)的概率很高。我们把这种由于技术理由或特别的经济理由而成立的垄断或寡头垄断,称为“自然垄断”或“自然寡头垄断”。 自然垄断是市场主体自由竞争的结果,它可分为结构性和行为性两种形式。其形成原因形有以下几种:1、边际成本造成垄断。关于市场垄断的形成,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因为边际成本降低,就是说用户越多、产量越大、成本越低。电网就有这样的特点,建好了一个电网,每增加一个用户,它的平均成本就越低。 2、技术专利造成垄断,专有技术和技术专利也可能造成垄断。例如,前一段时间苹果公司针对htc发起的专利侵权诉讼。 3、财政补贴造成垄断,财政补贴也会造成垄断。比如中国很多地方的政府补贴居民用电,造成电价过低,不少人买了电采暖装置,利用补贴电价以得到好处,由此造成了很大程度的资源浪费。 4、垄断产品的特殊形态,垄断产品有很多特殊的形态。比如说,某一种书,它是唯一的,很多旅游景点(例如故宫、金字塔),它也是不可替代的,这都是垄断产

论我国行政垄断的成因及对策

论我国行政垄断的成因及对策 行政垄断是目前中国最严重的腐败形式,打破行政垄断,健全市场经济体制已是我国改革的重中之重。根据官方的统计数据,1998年——2001年,中国部分垄断行业收取的各类非法费用高达530亿人民币。其中包括电力、电信等行业违法收取的资费、价格违法收费等。相对于西方市场经济国家和我国过去计划经济体制时代的垄断而言,我国行政垄断具有自身在表现现状及成因和后果上的特殊性。 行政垄断的成因 首先,官商不分的历史传统是行政垄断产生的历史渊源。早在春秋战国时就设立专门机构负责盐政,《周礼》有“掌盐政之官,名盐人”的记载。秦时已有“铁官”建置,西汉武帝时实行盐铁专卖,垄断对盐铁的产制运销。汉后历朝基本沿袭秦汉传统,对盐铁等重要商品实行官营,直至明清,逐渐形成一种官商不分的历史传统。明中叶以后,伴随着资本主义的萌芽,商品经济已形成一定规模,国家介入商品流通诸多领域,盐铁等重要商品仍沿袭历史,由于官营机构控制行业垄断权,甚至一些官府机构直接从事商业活动,采取巧取豪夺之方式,强买强卖。这种官商不分的历史传统成为行政垄断的历史渊源。 其次,我国的经济体制是建立生产力水平低下和商品经济不发达的基础上,且处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转型期,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管理体制尚未建立。市场条件的不成熟和新旧体制的冲突,为行政垄断提供了制度根源。地区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经济矛盾的增多,使作为地方利益和责任主体的地方政府采取措施实行地方保护;“条块分割”的管理体制尚未打破,地方政府难以摆脱局部利益为核心局限性,从而诱发“地区封锁”等行政垄断行;此外,国家公务人员的俸薪偏低,这就难免促使一些行业和部门为本系统职工的利益而利用其资源优势和权力,人为地设置壁垒,谋取局部利益。为一些部门利用行政垄断追求福利提供内在诱因。 第三,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的理论主要来自三个方面:一是马克思、恩格斯等经典作家对社会主义的初始设想;二是列宁、斯大林的有关论述和苏联的建设经验;三是我国刚开始不久的社会主义建设实践。我国在实践中通过对官僚买办资本和外国垄断资本的没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国家资本主义形式的改造和农村的人民公社化等步骤,逐步形成了国家对整个经济的垄断。由于这种垄断是政府行政力量与经济力量的结合,不同于西方国家的垄断,因而又被称为行政垄断。 最后,新中国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高度集权的计划经济体制,在当时确保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最初目标的实现,但却导致了国家对经济的垄断。社会的一

论自然垄断与行政垄断

《管理经济学》论文 1、题目:论自然垄断与行政垄断 学习中心:奥鹏远程教育深圳学习中心(直属)专业:工商管理 姓名:邓显舜 学号:_______________ 成绩:_______________ 南开大学

论自然垄断与行政垄断 摘要:一个时期以来不少行业同行政垄断相配合,搞高价格高收费,为本行业及其职工谋利益,使其收入水平大大高于其他行业,而服务质量又不高,老百姓意见很大。虽然近年来一些垄断行业开始改革,如电信、电力、民航等行业实行政企分开、政资分开、业务分拆、开展竞争等,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成效,但垄断行业的改革仍然步履缓慢。 关键词:反垄断法自然垄断行政垄断 反垄断法在市场经济国家的法律制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在西方,它被称为“自由企业大宪章”、“经济宪法”、“经济法的基石”。我国当前的市场经济建设正日益深入,而体现市场经济本能要求的反垄断立法也必须要尽快提到日程上来,这已在广大学者当中形成共识。但是,作为一种特殊的垄断形式——自然垄断与行政垄断,法律应如何有效地对其加以规制呢?反垄断如何向纵深推进? 一、区分自然垄断与行政垄断,不能浊淆 狭义的垄断在法律上是指特定的主体在特定市场上的特定经济活动中排除或者限制竞争者的状态或行为。也就是说在特定市场内的市场主体追求最大的垄断利益,或滥用政府赋予的权力或利用特许经营权,或者与其他经营者合谋,垄断市场,垄断价格,排斥其他经营者进入同业市场,从而损伤消费者权益,违反公共利益的行为。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会长高尚全把垄断大致分为三种:一是自然垄断,即对关系公众利益有限资源的独占和国有独资经营导致的垄断。例如一个地区设置一个供电系统、一个自来水管道供应系统,运营商自然形成对供电供水的垄断。这可能比建立几个并行的供电、供水系统更经济更有效。二是市场垄断或经济垄断,在竞争性领域中,少数市场主体通过合谋行为或市场兼并控制行为形成的垄断。例如有几个具有竞争关系的企业以合同、协议等方式,确定、维持或变更商品的价格,搞价格同盟,限制商品的市场供应量,共同阻止新的竞争者进入市场或排挤其他竞争对手。三是行政性垄断,即政府及其所属部门利用行政权力直接从事基础设施建设和经营形成的垄断。例如铁道部门从事铁路的建设和运营,电信部门从事电信的建设和经营。这种垄断在发展初期有其必要性和必然性,但发展到一定阶段,特别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将带来越来越多的负面影响 根据垄断的产生与行政权力的关系,可将垄断分为“经济性垄断”和“行政性垄断”。经济性垄断是指企业等市场主体借助其经济实力单独或合谋在生产、流通、服务领域限制、排斥或控制经济活动的行为。行政性垄断是指政府及其所属部门,为使某些企业得以处于垄断地位和限制竞争,而滥用行政权力干涉、限制或排除其他企业合法竞争的行为。行政性垄断是我国当前经济生活中一个突出问题,它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现形式:1.地区封锁。2.设立行政性公司。3.政府限定交易。4.行业垄断。行政性垄断危害巨大,首先,地区封锁和条块分割破坏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统一性、完整性。“社会主义市场体系作为具有多层次结构的完整的统一市场,除要求市场体系必须是结构完整、层次合理、内外开放、机制完备之外,还要求整个国内的市场应当是协调统一的。”而地区保护主义的盛行则与此背道而驰。其次,行政性垄断侵害了市场主体的自主经营权。市场经济中运行的主体享有自主经营决策的权利,应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行政性垄断则表现出“瞎指挥”、“拉郎配”,视企业为其附庸,而把其造成的损失全推给企业。再次,行政性垄断严重损害消费者的利益,并滋生腐败现象。因此,行政性垄断是“制度化的非理性的政府行为”。 从以上可以看出,自然垄断与行政性垄断是完全不同的。自然垄断是“自然”产生的垄断,其产生是基于市场主体的自由竞争而形成的优胜劣汰,与市场经济是相容的,属于经

垄断的经济学分析

垄断的经济学分析 提要中国加入WTO之后,跨国公司的垄断问题渐渐开始显现,围绕反垄断立法众说纷纭。如何从经济学的角度来把握垄断的本质特征是反垄断法的立法根本。 一、垄断是什么。 经济学意义上的垄断属于与完全竞争相对的不完全竞争形式,是企业或其他经济组织通过一定的手段对生产或市场实施的一种排他性的控制,从而排除或限制竞争的行为或状态。客观上,垄断既表现为对生产或市场事实上的垄断状态,同时也表现为各种限制竞争的行为。 二、垄断产生的原因。 垄断是对某种生产要素的占有。这种生产要素成为生产之必备,它既包括有形的生产要素,诸如自然资源、劳动力、资本,等等,也包括一些无形的技术和知识产权等生产要素,像专利、商标权或品牌优势等无形产权,以及政府所给予一个企业的特许经营权、关税配额、进口许可证等特定的产业贸易政策所带来的好处等。谁获得了生产要素的垄断,必然会形成生产上的垄断。 首先,对于由有形生产要素的占有形成的垄断,又叫自然垄断,是市场机制自发形成的结果。而资源的拥有量无论对于一个国家还是对于一个企业,都是处于一个动态变化之中的。对于国家来说,要素禀赋也不是一成不变的。由林毅夫的动态比较优势原理可以得出,一个国家要发展必须依靠不断地从低到高的积累不同资源的比较优势。那么,企业通过本国或他国来获取自然资源自然也是同样的道理,也就存在一个企业的资源禀赋问题,所以它会伴随资源的减少和其他厂商的资源获取而削弱其垄断地位。 其次,由于占有无形生产要素而形成的产权垄断。这种垄断难以维系较长时间。如专利权,它是公开专利技术,但由国家强制实施专利法,予以保护专利人在一定期限内的专利权。它首先就有一个时间性问题,垄断期限长短的法律规定是基于产权人技术开发成本和产品生产成本的支出和利润收益的科学测算,通过维护产权人的技术开发成本回收权和合理利润取得权,达到鼓励科研投入,技术竞争,推动社会生产力提高的制度安排。过了专利保护期限,专利就成了公开技

行政垄断的成因分析

经济研究导刊 ECONOMIC RESEARCH GUIDE 总第51期2009年第13期Serial No.51 No.13,2009一、引言 成立于1999年的河北省张家口市阳光报业股份有限责任公司,在苦苦支撑了三年之后,不得不暂时退出报刊征订发行市场,这家曾提出“百种期刊,上门征订,投递到户,不怕楼高”口号,给当地报刊发行业带来冲击的民营报业公司失利的原因,是难以突破邮政垄断报刊发行的政策障碍。 在汽车市场上,湖北省为保证富康轿车的销售,曾经出台的汽车销售政策规定,凡购买上海桑塔纳轿车的用户,除了上交中央规定的各种费用外,每辆车还要交纳7万元的特困企业解困资金;而上海当然也不甘示弱,他们规定,凡购买富康轿车的用户,除中央规定的各种费用外,每辆车同样还要另交纳8万元的汽车牌照费。两地都不想让外地企业侵入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自然苦的是这两地的消费者,他们要么买本地的车,要么就得多掏七八万元。不管哪种情况,消费者的福利都因垄断而受到了损失。 上面的这两个例子是行政垄断在现实生活中的具体表现:行业垄断和地区垄断。在现实生活中,行业垄断有电力垄断、电信垄断、铁路运输垄断等,基本上都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基础设施产业。地区垄断也即地方保护主义,其主要表现形式就是地方政府禁止外地产品进入本地市场,或者阻止本地原材料销往外地。 这两种垄断的大量存在使本来应该统一的全国市场分割成了条条和块块,阻碍了生产要素在全国范围内的自由流动,与经济全球化的要求背道而驰。另一方面,政府的行业垄断破坏了经济主体间的平等地位,造成分配的不公,严重影响了市场机制作用的发挥和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二、行政垄断的成因分析 (一)计划经济体制是行政垄断形成的深刻根源 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影响。由于中国的计划经济体制是受苏联的影响而建立的,因此在分析造成行政垄断的体制方面的原因时,有必要从苏联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说起。十月革命胜利初期,列宁曾实行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它的主要内容有:实行余粮收集制,强制征收剩余粮食等农副产品,禁止私人粮食贸易;实现中小企业国有化;企业生产实行统产包销,生产物资统收统配,消费品统购包销,财务统收统支;企业之间实行物物交换;职工报酬实行实物分配。 这种经济制度的特点是排斥市场、排斥商品货币关系。从实现中小企业国有化到企业生产、生产物资、消费品、财务的集中统一无不体现着行政集权的思想,这种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为计划体制的确立埋下了种子,形成了深刻的理论根源。 2.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中国建国初期,在理论上接受了斯大林著作和苏联教科书的观点,在实践上模仿苏联的经济管理体制模式,在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之后,也建立了高度集中的、主要用行政手段配置资源,通过指令性指标管理经济的计划经济体制。它最显著的特点就是高度集中和统一。并且,计划经济体制不仅仅是计划部门的管理体制,而是指整个经济体制,还包括财政体制、金融体制、投资体制、物价体制、物资体制、劳动体制和分配体制等,贯穿这些体制的核心内容,也是权力高度集中的计划管理。 在这种体制下,国内几乎在所有的行业,从市场准入,到原材料的提供、价格的制定、产量的规定,都由政府直接规定,企业没有任何的自主权;利益格局一元化的现象十分显著,企业自身、当前的利益被忽视,政府往往只从整个国家全局、长远利益出发。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的操控,促使行政垄断的发展达到顶峰。 (二)计划与市场的体制冲突是行政垄断产生的现实原因 收稿日期:2009-01-08 作者简介:李梅(1980-),女,河南荥阳人,助教,硕士研究生,从事产业经济学、产业投资、国际贸易英语研究。 行政垄断的成因分析 李 梅 (郑州大学西亚斯国际学院经济与贸易系,河南新郑451150) 摘要:垄断是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存在垄断现象。垄断可以分为自然垄断、 行政垄断和经济垄断。目前在中国,行政垄断是一个被高度关注但又未能有效解决的热点问题。行政垄断的形成原因十分复杂,除了计划经济体制遗留的问题之外,还有计划与市场两种体制的冲突以及政府和企业的寻租行为等。 关键词:行政垄断;政府;计划体制;经济转轨中图分类号:D62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 (2009)13-0215-02 215——

浅论我国行政垄断及其规制(一)

浅论我国行政垄断及其规制(一) 论文关键词]行政垄断反垄断法规制 论文摘要]由于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模式、现行行政体制中各种制度安排上的弊端以及法律制度缺失的存在,使得行政垄断成为了我国经济转型时期的特有产物。行政垄断的存在,严重阻碍有序竞争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对此,我国应建立一整套有效的制度体系来对其进行规制。 一、行政垄断的界定 尽管早在1993年制定的《反不正当竞争法》中就已经对行政垄断做出了禁止性规定并规定了相应的法律责任,但我国现有的法律法规尚没有对行政垄断做出明确和权威的界定。目前学界对于行政垄断的概念争议也颇多,概括起来大体有如下几点: 一是“行为说”,即行政垄断是政府及其所属部门为使某些企业得以处于垄断地位和限制竞争,而滥用行政权力干涉、限制或者排除其他企业合法竞争的行为。1二是“状态说”,该说认为行政垄断是具有行政属性的垄断行为,它是指由政府行政机关的行政权力的作用而形成的垄断。2三是“状态行为说”,即行政垄断是指凭借着行政机关或其授权的单位所拥有的行政权力,滥施行政行为,而使某些企业得以实现垄断和限制竞争的一种状态和行为。3 虽然在定义上学界还存在着争论,但多数学者认为,行政垄断是与经济垄断相对应的一个概念。它是由法律或政府行政权力直接产生,或者因行政权力的滥用而产生的,并受到行政权力支持和保护。它具有如下特征: 1、行政垄断是一种政府行为。经济垄断是凭借企业自身的经济实力形成的,而行政垄断则是凭借着政府的行政权力产生的。如果没有政府行政权力的介入,就不可能出现行政垄断的后果。 2、行政垄断是一种地方政府或国家经济管理部门的行为,而不是中央政府的行为。行政垄断和国家垄断虽然都是由政府的行政行为引起的,但二者还是有着本质的区别。 3、行政垄断具有强制性。行政垄断,是一种滥用行政权力,来限制、排斥或妨碍市场竞争的行为,是由来自市场之外,与市场运行机制和构成要素没有直接联系的、行政性强制力量引起的市场垄断。 综上,笔者认为行政垄断是指国家各级行政机关(国务院除外)和国家经济主管部门凭借其经济管理权力,对经济性合作进行排它性的控制、排斥和限制竞争的非国家意志的非法行为。 二、行政垄断的危害 1、行政垄断人为地割裂了国内统一大市场局面的形成,破坏了我国市场竞争机制的健康发展。行政垄断严重侵犯了经营者的竞争权,也从根本上否定了竞争是推动市场经济繁荣的原动力。事实上,只有切实保障了经营者的竞争权才能推动市场经济的有效运行。而行政垄断恰恰侵犯了竞争者的这一权利。这与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方向背道而驰,对发展国家经济,增强国家综合国力极为不利 2、行政垄断侵害了消费者的切身利益。剥夺了消费者以更小的代价获得更好的产品或服务的权利。在行政垄断的庇护下,相关市场主体往往滥用其优势地位实施垄断价格,低水准服务,但却往往能够攫取高额的垄断利润。这不仅严重所害了消费者的权利,也不利于我国企业的发展和壮大,更难以应对入世后诸多财力雄厚的跨国公司将会带来的激烈竞争。 3、行政垄断不利于政府公信力的增强,同时也滋生了腐败现象。所谓行政垄断是一种行政权力与经济权利相结合的垄断,是滥用公共权力的行为,只要权力的监督存在漏洞,腐败就会与行政垄断攀上关系,寻租现象是权力腐败的一种常见形式。4 在我国,相当长的时期内,实行的是政府主导型经济,政府对经济干预频繁,虽然说政府干预并不必然导致寻租,但政府干预却是寻租活动产生的一个必要条件,因为只有当政府对社会经济活动具有较强的合法干预管制权力时,市场自发调节能力才会相对较弱。政府权力,

垄断的经济学再思考(一)

垄断的经济学再思考(一) 内容提要:如果交易费用为零,那么垄断厂商就会实施完全价格歧视。不考虑收入分配效应,完全价格歧视实现了资源的最优配置。如果交易费用不为零,那么消费者剩余和利润是不可以简单相加的,更不可以二者之和是否达到了最大来判定真实经济是否是效率的。交易费用不为零,也不能得出垄断存在资源配置扭曲的结论。传统分析忽视了垄断的成因,忽略了那所谓的福利三角形,其实是避免价值消散和获得规模经济的必要的代价。传统分析还不恰当地以为政府既有能力又有激励管好垄断这样的问题。因而,其一般化的反垄断政策主张也错了。关键词:垄断约束条件可加性边际等式效率标准1.传统的分析 何为垄断?通俗地说,就是独此一家,市场上只有唯一的卖者和买者。考虑唯一卖者的情况。此卖者面临一条向下倾斜的需求曲线。传统分析认为,垄断是低效率的,或者对垄断厂商实施公共管制,或者实行国有国营。传统分析可以概括如下: PPmAAC PBMC P*C OQmQ*DQF E 如图所示,PD、PE分别是垄断厂商的需求曲线和边际收益曲线。垄断厂商将产量确定在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的水平。这是利润最大化的

题中之义了。垄断厂商的产量为Qm,相应地,价格为Pm。垄断厂商的定价不会高于Pm。这是因为,尽管垄断厂商是市场上唯一的卖者,但他仍然要受需求曲线的约束:垄断厂商必须在“高价少卖”和“低价多卖”之间做出选择;垄断厂商可以把价格定在高于Pm的水平,但那样就不能卖出全部产出Qm。当然,垄断厂商不会将价格定在低于Pm的水平,因为以Pm的价格已经可以卖出全部产出Qm了。 在垄断厂商的利润最大化产出水平,价格高于边际成本,这就是说,消费者意愿为增加额外一单位产量所支付的代价超过了生产该单位产量所引起的成本。因此,增加产量可以使一方不受损而使另一方受益,或者使双方都受益。比如,消费者按价格Pm购买产量Qm,按低于垄断价格高于边际成本的价格购买增加的额外单位产量,则垄断厂商和消费者的处境都可以得到改善。这也是说,垄断存在效率损失,是无效率的。 严格一点的证明,是定义社会福利函数为消费者剩余和利润的和,然后证明在垄断产量Qm处,社会福利还有改进的余地。显然,只要价格高于边际成本,那么社会福利函数关于产出水平的微商在Qm处就为正。这说明,在垄断产量Qm处,增加产量可以提高社会福利(范里安,1997)。因此结论和上文的分析一样:垄断存在效率损失,是无效率的。 根据上述逻辑,很显然,只有价格等于边际成本,产量达到Q*的水平,才是实现了帕累托最优的。于是不难说明,垄断的总效率损失等于曲

《管理经济学-自然垄断与行政垄断的比较,举例说明

南开大学现代远程教育学院考试卷 2019年度秋季学期期末(2020.2)《管理经济学》 主讲教师:卿志琼 一、请同学们在下列(20)题目中任选一题,写成期末论文。 1、竞争与效率的比较分析 2、谈谈你在工作或者生活中如何运用管理经济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 3、阐述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并举例说明。 4、运用供求法则分析某一商品或要素价格的决定与未来价格趋势。 5、需求价格弹性、需求交叉弹性与企业的产品定价策略分析。 6、消费者均衡条件与应用。 7、生产三阶段与企业的管理决策。 8、阐述机会成本与企业决策,并举一例子说明。 9、短期成本函数与长期成本函数的含义与比较。 10、量本利分析的含义与应用。 11、规模经济与规模不经济的含义与应用。 12、论生产要素报酬递减递减规律对企业资源配置的启示。 13、自然垄断与行政垄断的比较,举例说明。 14、完全竞争市场的特点与企业短期停止营业点决策。 15、寡头垄断市场厂商的策略行为。 16、论完全竞争与完全垄断市场的条件与长期均衡点比较。 17、垄断竞争市场的产品差异化与非价格竞争。 18、企业的定价方法与实践。 19、论资本预算决策的原则与方法——以**为例。 20、博弈论与囚徒困境——以**为例 二、论文写作要求 1、论文题目应为授课教师指定题目,论文要层次清晰、论点清楚、论据准确; 2、论文写作要理论联系实际,同学们应结合课堂讲授内容,广泛收集与论文有关资料,含有一定案例,参考一定文献资料。 3、第4题、6题、8题、10题、11题、18题、19题、20题,可以加副标题。如第4题:运用供求法则分析某一商品或要素价格的决定与未来价格趋势——以天津房价为例。三、论文写作格式要求: 论文题目要求为宋体三号字,加粗居中; 正文部分要求为宋体小四号字,标题加粗,行间距为1.5倍行距; 论文字数要控制在2000-2500字; 论文标题书写顺序依次为一、(一)1.……

反行政垄断行为的行政法思考

反行政垄断行为的行政法思考 [摘要] 我国加入WTO后,反垄断特别是反行政垄断的紧迫性日益增强。行政垄断实际上是个复合性概念,包括行政主体的行政垄断行为与市场主体的经济垄断两个部分。其中行政垄断行为实质上是行政主体滥用经济行政权排斥、妨碍、限制市场竞争的行政违法行为,属于典型的行政法问题。从行政法学视野探讨行政垄断的内涵、特征、表现形式及其规制路径,有利于弥补经济法学界传统反垄断体制在规制行政垄断方面存在的不足。 [关键词] 行为;行政垄断;行政法;思考 垄断是竞争的天敌,反行政垄断更是我国反垄断的重点与难点。由于行政垄断与WTO非歧视、国民待遇、透明度等基本原则的内在精神根本抵触,因此,规制行政垄断的成效成为我国加入WTO后政府能否适应WTO游戏规则的关键所在。目前我国对于规制行政垄断的探讨主要集中在经济法学界进行,并且局限于传统反垄断的体制框架。我们认为形成行政垄断的关键因素是行政主体排斥、限制、妨碍市场竞争的行政垄断行为,其实质是经济行政自由裁量权的滥用,是政府干预经济的极端形式,是典型的行政法问题,行政法学界应重视对于行政垄断的研究。笔者试图从经济法学界对于行政垄断的研究现状入手,探讨从行政法学视野规制行政垄断的意义。 一、有关行政垄断概念的再思考 正确界定行政垄断的内涵是深入认识行政垄断的逻辑起点,经济法学界关于行政垄断内涵的观点颇多,代表性的观点有如下几种: 第一种观点认为行政垄断是通过行政手段和具有等级性的行政组织维持的垄断。 第二种观点认为行政垄断是凭借行政权力而形成的垄断。 第三种观点认为行政垄断是国家经济主管部门和地方政府滥用行政权力排除、妨碍和限制竞争之间的合法竞争。 第四种观点认为行政垄断是行政权力加市场力量形成的特殊垄断。 第五种观点认为行政垄断是政府及其所属部门滥用行政权力限制竞争的行为。 上述经济法学界关于行政垄断内涵的界定表面上似乎差异不大,但实际上经济法学界关于行政垄断内涵的争论非常激烈。分歧主要在以下三个方

《管理经济学》(二)-完全垄断市场的特点分析

南开大学现代远程教育学院考试卷 2020年度春季学期期末(2019.9) 《管理经济学》(二) 主讲教师:卿志琼 一、请同学们在下列(20)题目中任选一题,写成期末论文。 1、完全竞争市场、垄断竞争市场、寡头垄断市场和完全垄断市场特点比较分析 2、完全竞争市场的特点与评价 3、完全竞争市场厂商短期关门点决策 4、完全竞争市场厂商长期均衡的利润状况分析 5、完全垄断市场的特点分析 6、完全垄断市场厂商的长期均衡条件分析 7、论价格歧视及其条件 8、论一级差别定价、二级差别定价和三级差别定价的含义与适用条件 9、论垄断竞争市场的条件与企业决策 10、垄断竞争市场厂商的价格竞争与非价格竞争 11、寡头市场结构的特点分析 12、比较完全竞争、完全垄断和垄断竞争市场结构的长期均衡条件与效率分析 13、卡特尔定价与价格领导的含义与应用 14、论博弈论对企业决策的启示 15、运用某一市场结构分析企业的定价与产量决策 16、成本加成定价法的含义及其应用 17、企业不同的定价实践与应用 18、市场进入障碍与市场结构——以某市场为例 19、长期投资决策原则与应用 20、囚徒困境与纳什均衡的含义与应用 二、论文写作要求 1、论文题目应为授课教师指定题目,论文要层次清晰、论点清楚、论据准确; 2、论文写作要理论联系实际,同学们应结合课堂讲授内容,广泛收集与论文有关资料,含有一定案例,参考一定文献资料。 3、第13题——20题,可以加副标题。如第20题,囚徒困境与纳什均衡的含义与应用——以可口可乐与百事可乐广告战为例 三、论文写作格式要求: 论文题目要求为宋体三号字,加粗居中; 正文部分要求为宋体小四号字,标题加粗,行间距为1.5倍行距; 论文字数要控制在2000-2500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