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移民与澳大利亚文化多样性的发展——以20012011年人口普查

海外移民与澳大利亚文化多样性的发展——以20012011年人口普查
海外移民与澳大利亚文化多样性的发展——以20012011年人口普查

海外移民与澳大利亚文化多样性的发展

——以2001、2011年人口普查数据为比较研究中心1

颜廷

内容摘要:20世纪末以来澳大利亚移民政策全面转型,越来越强调移民选择的技术标准,使得21世纪初以来澳洲亚裔和其它非欧美族裔移民所占比例越来越大,进一步推动了澳洲文化多样性的发展,使得澳洲居民出生地、居家用语、族裔、宗教信仰等越来越复杂、多样。尽管种族主义、文化多样性地区分布不平衡及多元文化政策存在缺陷等,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澳洲多元文化社会建设,但文化多样性的持续推进与发展仍将是一种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并为多元文化社会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澳大利亚多元文化主义人口普查

从1911年第一次人口普查至今,百年间移民已经构成了澳大利亚人口的相当大部分。历史上,大部分移民都是来自欧洲,然而现在越来越多的澳大利亚人出生于亚洲和世界其它地区。这使得澳洲族裔文化越来越丰富、多样,社会多元化趋势越来越明显,并成为澳洲社会活力、创造性和创新能力的源泉,以及全球化时代澳洲经济、教育、科技竞争的强大推手。由于意识到文化多样性对澳洲社会的重大价值和意义,1970年代起,政府便逐步推行多元文化主义,并在1989年发表的《一个多元文化的澳大利亚国家议程》中将多元文化政策确定为基本国策。1999年12月,澳洲政府新的多元文化政策声明《新议程》宣布,在承诺对澳大利亚根本的社会制度和民主价值观念承担压倒一切的义务和责任的前提下,认可和尊重所有澳大利亚人表达和享有自己独特的文化遗产的权利。2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澳洲移民政策越来越强调技术移民,亚裔及其他非欧洲族裔移民越来越多地涌入澳洲,使得澳洲文化多样性的发展尤为迅速,变化深刻。在这种情况下,对近十年澳洲社会文化多样性的基本发展状况进行分析和研究,就显得比较重要了。这里主要根据2001年人口普查及2011年澳洲最新人口普查相关数据,进行对比分析,探讨21世纪初近十年左右澳洲社会文化多样性发展的基本情况。

一、文化多样性的发展

自1972年澳联邦政府推行多元文化政策以来,移民来源越来越丰富,居民族裔构成亦日趋多元化,令澳洲社会的文化多样性特征越来越明显。尤其是21世纪初十余年,变化尤为迅速。2001年人口普查显示,21.6%的澳大利人出生于海外,且有40.1%的人父母至少有一方出生于海外。2011年人口普查显示,24.4%的澳大利人出生于海外,且有43.1%的人父母至少有一方出生于海外。其中海外出生人口绝对数增加了近120万人,增长率为29%;

1本文数据并非直接引自澳大利亚统计局人口普查资料,而主要是对人口普查数据表所提供的一系列基础数据进行综合分析、计算的结果。

2杨洪贵:《澳大利亚多元文化主义研究》,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172页。

父母出生于海外者人口增加了175.4万人,增长率为23.3%。3这种变化,在2011年全国人口普查中有关澳州居民的出生地、语言、宗教信仰、族裔等数据资料中表现非常明显。

㈠出生地国家

从殖民地时代以来,欧洲移民,尤其是英国移民,一向是澳大利亚主要的移民来源。这种状况直到二战结束后才逐渐改变,主要是来自亚洲国家的移民逐渐改变了澳移民来源国构成。尽管直到1970年代入澳移民还主要是来自欧洲,但在1980年代以来的几拨移民潮中,亚洲国家的影响越来越大。尤其是近年来,澳大利亚人口出生地结构越来越多元化,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4

其一,欧洲国家移民人口缓步下滑,亚洲国家移民人口迅速上升。52001年欧洲移民尚占澳海外出生人口652%,2011年即下滑至40%。而亚洲移民占澳海外出生人口比例则从2001年的22.8%增至2011年的32.8%。

就移民来源国具体情况而言,2001年,移民数量排名最靠前的十个国家中,欧洲国家占五席之多,分别为英国(25.3%)、意大利(5.3%)、希腊(2.8%)、德国(2.6%)和荷兰(2.0%),且英国、意大利分别高踞第一位和第三位。但到2011年,只有英国(20.8%)、意大利(3.5%)和德国(2.0%)还留在前十名之内,且意、德两国排名分别下降了两个和三个位次,分列第五和第十。尽管英国仍是澳洲最大移民来源国,其移民人口比例降幅却高达4.5个百分点,这说明,英国移民对澳洲的重要性在不断下滑。

在欧洲国家移民人口比例不断下滑的同时,亚洲及其它地区国家移民数量却在持续上涨。2001年移民数量最靠前的十个国家中,亚洲国家仅有4个,为越南(3.8%)、中国(3.5%)、菲律宾(2.5%)和印度(2.3%),且排位偏后。2011年,情况发生了明显变化:其一,在前十名移民国家中,亚洲国家占了五个(增加了马来西亚),且总体排名明显前移。位次变化最明显的是印度,从2001年的第9位骤升至第四位。其二,亚洲国家移民人口占海外移民总数比例皆有不同程度的上升。中国对澳移民人口上升了2.5个百分点;菲律宾上升了0.7个百分点;新进入排名榜的马来西亚从2001年的1.9%增至2011年的2.2%,增加了0.3个百分点;印度上升幅度最大,为3.3个百分点。排行榜上惟有越南位次和所占海外移民人口

3这两项数据分别根据2011年人口普查“T08 Country of Birth of Person(a) by Sex”和“T09 Ancestry(a) by Birthplace of Parents”两项数据模块计算得出。资料来源:Australian Bureau of Statistics, 2011 Census of Population and Housing, Times Series Profile,见澳大利亚统计局网页。

4这里主要以移民人口数量排名前十位国家为例展开研究。

5下文论述可参见表一相关数据。在计算当年澳大利亚海外出生人口时,那些未申报其具体出生地者人数未计算在内。如2011年海外出生人口计算方法为,以澳总人口数21,507,719人减去澳大利亚出生人口数15,017,845人,再减去未申报其具体出生地者人口数1,195,728人,便得出当年澳大利亚海外出生人口数5294146人。据此算法,本文所使用的2001年海外出生人口总数分别为4308545人。

6这里所指的2001年澳大利亚海外出生人口,不包括人口普查统计中未声明其出生地的被调查人员数据、海外参观访问人员数据。下文相关数据计算方法同此。

比例皆有不同程度的下滑。尤其值得注意的是,2011年南非首次进入澳移民排行榜前十位,且名列第七,更有力地说明,近十年来澳大利亚种族和民族元素越来越丰富。

表一: 澳洲移民来源情况

㈡资料来源:Australian Bureau of Statistics, 2011 Census of Population and Housing, Times Series Profile,见澳大利亚统计局网页。此表数据主要是根据人口普查“T08 Country of Birth of Person(a) by Sex”人口普查数据模块计算得出。该表中同时含有2001、2006年相关数据信息,以便研究者与2011年当年人口普查数据相比对。

其二,近期入境移民中亚洲国家移民比例越来越大。7

2007年之前来澳长期移民中高达27.47%的人口出生于英国,且前十名移民来源国有4个属欧洲国家(英国、意大利、德国和希腊)。但2007年以后来澳洲的近期入境移民,情况发生了显著变化。印度是澳洲近期移民最多的国家,其近期移民数量为澳近期海外移民总数的16.5%,英国则屈居第二位,为14.4%。且近期移民来源国前十名中,仅有1个欧洲国家,亚洲国家却有7个,另有非洲及大洋洲国家各1个。

不仅如此,按照近期来澳移民占其所属国家在澳移民总数比例,在前十名国家中,除位列第七的爱尔兰(27.2%)和位列第六的美国(27.0%)属欧美国家之外,仍有7个国家都是亚洲国家,分别为印度(45.2%)、中国(33.7%,除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泰国(32.8%)、韩国(32.3%)、伊拉克(26.9%)、菲律宾(26.8%)和日本(26.3%)。尤其是,位列前四名的国家都是亚洲国家,且有一个位列第五的南非(27.2%),这充分说明,近五年来,澳亚洲移民数量呈暴发式增长,正加速改变着澳洲的种族和民族构成。

与亚洲近年入澳移民人数迅猛增长相反,在澳人口普查统计的三十四个国家和地区中,近期入澳移民占其在澳移民总数比例最低的前十名国家中,九个都是欧洲国家。尤其是,澳

7下文论述可参见表二相关数据。

洲传统移民来源地意大利、希腊更是跌至倒数第五位(2.0%)和第四位(1.1%)。英国的情况稍好,却也位列倒数第十四位。可见,近年来欧洲国家对澳移民重要性在不断下滑,其移民力度与亚洲国家已无法相提并论。如这种趋势继续下去,有理由相信,经过较长的历史时期,澳洲亚裔族群及其它族裔人口会逐渐占据优势,澳洲社会白人特征很可能会逐渐消失。

表二(A):前十名移民来源地国家移民所占比

表二(B):近期到来移民占其本国在澳移民比例

㈡本表人口不包括人口普查中未声明其出生地国家的移民。

㈢本表人口计算日期为2007年至2011年8月9日晚这段时间内的统计人口。

㈣中国移民人口计算不包括两个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

㈤资料来源:Australian Bureau of Statistics, 2011 Census of Population and Housing, Basic Community Profile,见澳大利亚统计局网页。表二(A)数据根据人口普查“B10 Country of Birth of Person(a) by Year of Arrival in Australia”数据模块计算得出。表二(B)数据根据人口普查“B10 Country of Birth of Person(a) by Year of Arrival in Australia”数据模块计算得出。

(二)族裔血统8

族裔不一定意味着一个人出生于某个地方,而是表明他们最能够认同的文化群体。族裔认同与移民的出生地或来源国并无直接关系。出生地或来源国相同,也可能族裔认同相异;出生地或来源国不同,却可能属于同一族裔文化。不仅如此,由于父母族裔文化背景不同,亦可能导致第二代或第三代移民子女在族裔文化认同方面发生混乱。有部分人可能会以父亲族裔归属为自身族裔归属,有部分人以母亲族裔归属为自身族裔归属,另有相当部分人则认同于两种族裔归属,或无从选择归属族裔。因此,对澳大利亚人口族裔血统进行分析、研究,实际上是从更为直接的文化背景上对其进行考察,以探讨澳大利亚文化多样性的发展。

就澳洲族裔文化认同的基本格局而言,近十年未发生根本性的改变。其一,从2001年人口普查以来,澳大利亚裔、英格兰裔和爱尔兰裔一直位列澳大利亚族裔人口前三甲,且这三类族裔人口总和一直高居澳总人口的四分之三以上。其二,在人口数量排名最靠前的十个族裔中,近十年,仅有两个亚裔族群位列其中,而欧裔血统则始终占据七席之多,分别为英裔、爱尔兰裔、意大利裔、德裔、苏格兰裔、希腊裔和荷兰裔。

澳洲族裔文化认同格局始终以白人为主流,主要是历史因素使然。但从族裔人口数量变化及所占总人口比例而言,近十年期间,澳族裔文化认同仍然有一些引人注目的改变:其一,欧裔血统中苏格兰裔人口上升迅速。2001年,苏格兰裔人口仅54万,占澳洲人口总数2.9%,2011年却增加了两倍多,近150万,占总人口比例达8.3%。其二,亚裔及其它族群人口增幅很大,尤其是华裔和印度裔,分别从2001年占澳州总人口的3.0%、0.8%增至2011年的4.0%、1.8%,人口绝对数量则分别从2001年的55.7万人、15.7万人迅速增至2011年的86.6万、39.1万人。华裔和印度裔人口的迅猛增长,显然是近十年来澳大利亚坚持技术移民政策和多元文化政策的结果,亦强化了澳洲多元族裔文化特征。其三,宣称有两种族裔认同者数量有所下降。2001年人口普查中,宣称有两种族裔归属者大概为401.2万人,占澳州总人口数的21.4%;2011年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有两种族裔归属者人数降至390万人,占澳总人口的18.1%,下降了3.3个百分点。从2001年至2011年澳洲总人口数不断攀升的情况下,宣称有两种族裔归属者人口比例下滑,说明近年来,随着澳洲社会越来越宽容,人们对于公开明确自身的族裔认同越来越有信心。

表三:澳大利亚族裔人口统计

8下文论述可参见表三相关数据。

㈡资料来源:Australian Bureau of Statistics, 2011 Census of Population and Housing, Times Series Profile,见澳大利亚统计局网页。此表数据主要根据人口普查“T09 Ancestry(a)By Birthplace of Parents”数据模块计算得出。该表中同时含有2001年相关数据信息,以便研究者与2011年当年人口普查数据相比对。

(三)宗教信仰

从1911年第一次人口普查以来,大多数澳洲人申报说信奉基督教。但随着多元文化政策的不断推进,2011年人口普查显示,信奉基督教的人口比例已经从1911年的96%下滑至2011年的61%。尽管基督教信仰仍然处于优势地位,信奉非基督教或声称“无宗教信仰”者人数却在不断增加。

在过去十年,信奉基督教者的人口比例从2001年的67.3%下滑至2011年的60.5%。这种趋势在最常见的两大教派信奉者人口比例上也可以看到。2001年,有26.4%的人口申报说信奉天主教,而到2011年已经下滑至25%;2001年尚有20.5%的人口申报信奉英国国教,而到2011年这一比例仅有16.9%。当然,在这段时间,有些比较小的基督教派人口比例有所上升,如2001年信奉五旬节派的人口比例为1.0%,2011年则上升至1.1%,且信奉该教派的实际人口数量更是上涨近四分之一,但根本无从扭转澳洲基督教信仰人口不断下滑的基本现实。

表四:澳大利亚宗教信仰情况

Profile,见澳大利亚统计局网页。该表数据主要是根据人口普查“T12 Religious Affiliation by Age”数据模块计算得出。

在基督教人口严重下滑的同时,近十年非基督教信仰人口却增长迅速。从2001年到2011年,非基督教信仰人口数量从126.3万人增至172万人,所占总人口比例从2001年的6.7% 上升至2011年7.92%。在这些非基督教信仰中,彿教信众最多,占2011年澳洲总人口的2.4%;伊斯兰教次之,为2.2%;印度教又次,为1.3%。这三大非基督教信仰中,印度教信众相对较少,但增速最快,从2001年以来增长了189%,达27.6万人;随后是伊斯兰教,增长69%,达47.6万人;彿教徒增长速度相对较缓,增长48%,达52.9万人。

2001年以来,“无宗教信仰”人口亦呈强劲上涨之势。2001年,无宗教信仰人口比例为15.3%,2011年即攀升至22.1%。这种情况在年轻人中间表现得最为明显,有26%年龄在15-34岁之间的年轻人申报称他们没有宗教归属。9这意味着,作为澳洲移民人口基数最大的年龄群体(占2011年移民总数的33%),更高比例的年轻人没有宗教信仰,将更加有力地推动澳洲宗教信仰多元化的发展。

此外,与长期居留澳洲的移民相比,2007年以来近期来澳移民信奉天主教和英国国教者数量比例更少,基本情况是:信奉天主教者比例是26%对18%;信奉英国国教者比例是13%对7%。与长期移民不同,近期来澳移民信奉非基督教派的比例更高些,基本情况是:信奉印度教者比例是3.0% 对10.0%;信奉伊斯兰教者比例是4.7% 对8.4%;信奉印度教者6.6% 对7.7%。这些变化反映出,更多的澳洲新移民是来自于非欧洲国家。与长期居留澳大利亚的移民相比,新移民也更可能报称其“无宗教信仰”(19%比24%)。10

9由2011年人口普查“T12 Religious Affiliation by Age”数据模块相关资料计算得出。资料来源:Australian Bureau of Statistics, 2011 Census of Population and Housing, Times Series Profile,见澳大利亚统计局网页。

10Department of Immigration & Civilization, Australian Government,“Culture Diver sity in Australia: Reflecting a

可见,近十年随着大量移民人口涌入,澳洲宗教信仰情况越来越复杂、多元,基督教文化的优势地位已经面临严峻挑战,宗教信仰多元化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

(四)语言习惯11

语言习惯是社会文化的重要内涵。对日常工作、生活交流中语言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是考察澳大利亚多元文化社会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但是,由于社会交往和工作中,大多数人会以英语为主要语言,或因交流对象不同,而随之更换使用不同的语言,这就导致,要量化统计各种语言在澳大利亚的使用情况,极为艰难。故而,历年澳人口普查皆以人们居家常用语言为统计标准,在此基础上分析澳大利亚语言使用情况。

近十年,澳大利亚居家语言使用情况变化比较明显。与2001年相比,2011年在家只说英语者增加了近150万人,但所占澳洲人口总数却下滑了三点一个百分点,为总人口的76%。与此同时,以非英语语言为居家用语者所占当年澳洲总人口比例则从2001年的15%增至2011年的18%,增加了三个百分点;绝对人口数则增加了106万左右。在这些非英语语言中,除意大利语、希腊语使用人口及所占总人口比例有所下滑,2011年排名前十位的其它语言皆有不同程度的小幅上涨,尤其是汉语使用人口增加明显。在2001年汉语使用人口占澳总人口比例仅为2.1%,2011年即增至3.0%,人口比例增幅达50%左右,绝对人口数则增加了近25万人。英语和非英语语种使用人口比例的升降表明,虽然目前英语仍然为澳洲主要居家用语,但其绝对优势地位却在不断地削弱;而非英语语种使用情况则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这种情况在另一个侧面得到证明。

2011年澳洲移民人口总体英语水平调查表明,仅说英语者占所有移民人口比例为46.8%;说其它语种且英语说得好或很好者占所有移民人口的42.5%;英语说得不好或根本不说者比例则为9.7%。而在2007年以来入境澳洲的1,012,062名近期移民中,仅说英语者为33.0%;说其它语种且英语说得好或很好者为53.9%;英语说得不好或根本不说者比例则为12.2%。这意味着,近五年来,澳大利亚以英语为母语的移民人口在急速下滑,而以其它语种为母语的移民人口则迅猛增加。澳洲社会语言文化结构越来越复杂、多样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

表六:前十种居家使用最广泛的语言

Nation from the 2011 Census”, see

https://www.360docs.net/doc/f7550789.html,.au/ausstats/abs@.nsf/Lookup/2071.0main+features902012-2013.

11下文论述参见表六、表七相关数据。

Profile,见澳大利亚统计局网页。本表数据主要根人口普查“T10 Language Spoken at Home(a) by Sex”数据模块计算得出。该表同时含有2001年相关数据信息,以便研究者与2011年当年人口普查数据相比对。

表七:2011年澳大利亚移民人口英语水平

㈡资料来源:Australian Bureau of Statistics, 2011 Census of Population and Housing, Expanded Community Profile,见澳大利亚统计局网页。本表数据主要根据人口普查“X4 Proficiency in Spoken English/Language by Year of Arrival in Australia by Age” 数据模块计算得出。

综上言之,人的生命与生存是文化的本体,12而文化则是人的生命形式。13因此,不同族裔文化背景、不同宗教文化背景及语言文化背景的海外移民涌入澳洲,势必将对澳洲社会文化多样性的发展带来莫大的影响。实际上,近十年澳洲移民人口结构的根本性变化,已经促使澳洲现有族裔文化结构、宗教信仰结构及语言文化结构亦发生了深刻变化,从而必将进一步影响到澳洲社会的生活方式、饮食文化、行为习惯等日常生活内容,甚至促使澳洲社会生活气质的一系列改变。

12李鹏程:《当代文化哲学沉思》,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63页。

13陈文殿:《全球化与文化个性》,人民出版社,2009年,导论第3页。

二、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从1970年代提出多元文化主义口号以来,澳大利亚海外移民来源越来越多元化,文化多样性特征越来越明显。尤其是近十余年,变化尤为深刻。然而,作为多元文化社会建设最基础性的一环,近年澳洲社会文化多样性的发展仍然存在需要进一步克服的问题。

其一,多元文化主义已成为共识,但种族主义仍然是多元文化社会建设和文化多样性发展的主要障碍。

1996年11月,《悉尼先驱晨报》调查发现,70%澳洲人不同意“多元文化主义应该废除”这一观点。1997年5月,《澳大利亚人》报公布了关于“多元文化主义是好是坏”这一问题的调查结果,78%的调查对象认为“多元文化主义是好的”。14同年,另外一项重要的全国性民意调查表明,仅有16%的被调查对象认为多元文化主义对澳大利亚有害。15可见,早在1990年代,多元文化主义已经社会共识。人们普遍认识到,多元文化主义有利于澳大利亚参与国际市场,且已经为澳洲经济与社会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16

然而,在多元文化共识之下,种族主义潜流依然汹涌。1990年代中后期,众议员保琳·汉森及其“单一民族党”就曾在澳洲掀起一场种族主义逆流,并引起了全社会的争议和反思。2004年,种族主义组织“爱国青年联盟”声称,越来越多的有色人种学生毕业后在澳就业、定居,破坏了澳洲的“种族纯洁性”。172005年12月,悉尼克罗纳拉海滩发生种族冲突,白人青年袭击、驱赶中东裔人士,禁止其涉足海滩,从而引发种族对抗与复仇。182009年以来,澳洲共发生针对印度裔的种族袭击事件约105件。19更糟糕的是,澳洲警方也有种族主义情结。2009年维多利亚州法律基金会披露,从2006年至2009年,共有20多宗非洲族裔移民抱怨维州警方种族主义行为的案件,但迄今只有一件被调查,且无调查结果。20 2010年4月,维州警方又被曝料,一些警方人员近来传递一些内容淫秽且种族主义色彩极为浓厚的电子邮件,进而引起轩然大波。212011年3月,数十名在阿富汗服役的澳大利亚士兵在“脸谱”社交网上发布针对阿富汗人的粗俗留言及图片、视频。因涉及种族歧视问题,事件的曝光立即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强烈反响,迫使澳国防部长史密斯不得不对阿富汗国防部长拉希姆道歉。222009年6月,一份调查显示,85%的澳洲人承认澳洲存在种族偏见。232012 14National Multicultural Advisory Council(1997),Multicultural Australia:The Way Forward,

Http:https://www.360docs.net/doc/f7550789.html,.au/multicultural/inc/publication/issues97/macpapel.-htm.

15杨洪贵:《澳大利亚多元文化主义研究》,第190页。

16杨洪贵:《澳大利亚多元文化主义研究》,第192页。

17“澳大利亚:种族主义不再有市场”,光明日报/2004年/09月/02日。

18“澳爆发种族骚乱,中东裔青年遭殴”,新华每日电讯/2005年/12月/13日/第005版,世界报道。

19“印度留学生在澳屡遭袭击”,文汇报/2010年/1月/11日/第006版,国际新闻。

20“澳维州警方涉嫌种族主义行为”,光明日报/2010年/4月/15日/第008版,国际新闻·公告。

21“澳维州警方涉嫌种族主义行为”,光明日报。

22“在阿富汗服役澳士兵陷种族歧视丑闻”,光明日报/2011年/3月/27日/第008版,国际新闻。

年,斯坎伦基金会调查显示,2007年有9%的澳洲人因肤色、种族或宗教遭受过歧视,2009年这一数字上升到10%,2010和2011年进而上升到14%。24可见,澳大利亚不仅存在着种族歧视,且有逐年加重的趋势。

对于为什么澳洲人既支持多元文化主义,同时又种族主义肆虐,澳洲知名学者杜恩教授的解释是,澳洲人“担心”文化差异对社会和谐构成威胁。25确实,2001年11-12月,在新南威尔士和昆士兰两州进行的一项问卷调查表明,尽管近85%的澳洲人认为文化多样性对澳大利亚是一件好事,只有7%的人反对文化多样性,但是却有近45%的人认为,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的存在,对澳大利亚民族是个威胁。26可见,澳洲社会一方面因享受了多元文化主义的好处而认同相关政策,另一方面却又基于民族文化的纯洁性而对多元文化主义有着挥之不去的紧张感。正是这种紧张感,是澳大利亚种族主义始终难以根除的民族心理根源。

其二,移民政策过度强调英语语言能力,可能导致移民选择中的不公正,进而影响到澳洲社会文化多样性的发展。

为了确保英语文化的主流地位,一直以来澳大利亚在移民选择问题上,都将英语能力视为发放移民签证与否的一项重要指标,并不断强化这一点。2010年移民政策甚至规定,考取雅思6分者将不再加分,除非雅思考试达7分或8分以上。这一政策对于非英语国家移民而言,几乎是种族歧视。2006-2007的一份调查显示:在澳洲大学念会计专业并拟技术移民的中国内地留学生中,有45%的人连雅思6分都考不到,又何谈7分以上的加分成绩。这样一来,移民申请时,英语国家移民便占尽加分优势。很大程度上也由于这一政策,近年亚洲对澳年度移民人口所占澳洲当年移民总数比例不断下滑,而英语国家移民人口比例则有所上扬。2008年、2009年亚洲移民占当年澳洲移民总数比例分别为52.93%、55.07%,2010年却突然将至48.76%,2011年更降至45.01%。而2010年英语国家移民人口比例却从2009年的23%骤增至28.28%,2011年更增至32.39%。27这一升一降,鲜明地凸显了澳洲移民政策的种族选择性。无怪乎该政策被人称作是白澳主义的借尸还魂。前总理约翰·霍华德曾说过,全社会使用同一种语言是社会“和谐”的关键。28然而,当英语能力被当作一扇移民种

23“澳大利亚与印度关系紧张,印度籍留学生屡遭袭击,澳洲被指种族主义国家”,光明日报/2010年/1月/6日/第008版,国际新闻。

24“澳大利亚人权委员会发起反种族主义战略”,人民网,2012年8月24日。

25“澳大利亚与印度关系紧张,印度籍留学生屡遭袭击,澳洲被指种族主义国家”,光明日报/2010年/1月/6日/第008版,国际新闻。

26Dr Kevin M Dunn, Jimes Forrest, etc., Constructing Racism in Australia, Australian Journal of Social Issues,

V ol.39, No.4, 2004.

27根据2011年人口普查数据“X03 Country of Birth (Minor Group) of Person by Year of Arrival in Australia”计算得出。

28(澳)戴维·卡特:“变化和挑战:多元文化与澳大利亚政体”。

族选择之门而随意开闭之时,澳大利亚的多元文化主义也便多少显得有些虚伪了。

其三,文化多样性发展地区不平衡,悉尼、墨尔本、珀斯等国际化的首府城市文化多样性特征鲜明,一般首府城市及非首府城市文化多样性特征较弱,尤其是中西部地区城市和农村,由于移民较少,文化多样性偏低,导致地区政治和社会文化倾向于保守,往往容易沦为种族主义的温床,不利于多元文化社会的成长。

根据2011年人口普查统计,当年澳洲移民人口数量为5,513,585人,其中62.6%居住在墨尔本、悉尼和珀斯。在这三大移民城市,移民人口比例分别为32.22%、35.01%、35.35%,因而族裔文化多样性非常鲜明。而首都堪培拉及阿德莱德、布里斯班、达尔文等几个首府城市则逊色很多,移民人口比例要远低于墨尔本等一线城市,分别为23.72%、25.94%、25.47%、22.96%,其中霍巴特移民人口比例仅有13.7%。除首都及七大首府城市之外,全澳洲其它地区移民总数为1,061,893人,移民人口比例仅为14.11%,尤其是塔斯马尼亚州移民人口仅占12.05%。尽管地区移民人口比例高低并不能完全等同于多元文化社会的发展水平,但仍然是文化多样性的重要标志。不同城市、不同地区移民人口所占地区人口比例高下悬殊,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折射出澳洲文化多样性发展的地区不平衡情况,这奖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澳洲多元文化社会建设的成果。

总之,21世纪以来,在多元文化主义指导下,随着大量海外移民的涌入,澳大利亚社会文化多样性发展尤为迅速,然而暗流汹涌的种族主义、移民政策的不足、文化多样性地区发展不平衡等问题仍将会对澳洲社会文化多样性的持续发展与多元文化建设带来一定的冲击和挑战。

澳大利亚文化汇总

Australian Culture 如何适应澳大利亚文化 尊重私人空间 澳大利亚的文化中,强调自我在社会中的价值,注重私人空间。一些在国内看似无心的行为,在澳大利亚人眼里很可能成为一种无礼与冒犯。 “如果是在超市里,别人在看货架上的东西时,即使他站得离货架有1米左右,如果你要从那儿过,是不能从那个人和货架之间走过去的,一定要从那个人背后绕过去,直接从中间走是非常不礼貌的举动。”来悉尼留学还不到3个

月的敬路月已从中吸取教训,“如果从背后绕不过去,一定要说打搅了,再从中间穿过。这是普遍的礼貌问题,不只是我个人要这么做。” 敬路月告诉笔者,之前的一次经历让她至今印象深刻。“有一次我去买肉,看到一个店员在那儿愣着,我就去跟她说我要买什么,但当时我没发现,实际上她是在等另外一位顾客付钱,而那位顾客和这个店员站的距离,对我来说,是看不出他们俩是在谈话的。然后,那个店员就很不客气地跟我讲:难道你没看到我正在为别人服务吗?我心里觉得委屈,他们中间隔了一个放肉的展柜,那个顾客和展柜之间还能挨紧站3个人。”敬路月一边解释,一边用手比画出顾客与店员之间的距离。 转换思维模式 在为人处世方面,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辞让之说对中国人影响深远,含蓄成为中国人独特的思维方式与处世哲学。谦逊含蓄与直截了当是中国文化和澳大利亚文化的差别之一。 “有一次,一位澳大利亚同学来我家玩,临走前,我客套地说了句‘明天有空带着你女友过来玩’,没想到第二天他真的和女友一起买了很多吃的东西过来,大有开派对的意思,弄得我很尴尬。”在澳大利亚悉尼留学的黄鹤告诉笔者。 此外,在学习方面,中国留学生与当地学生的思维方式也存在差异。 “中国学生比较善于综合性思考,善于从宏观层面把握问题;而澳大利亚学生更善于分析性思考,也就是他们所说的批判性思考,注重从细节去寻找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另外,中国留学生一般都是顺着老师的讲解听下去,而澳大利亚学

中澳文化之我见

14酒店管理李小强 中澳文化差异之我见 在你到达澳大利亚之前,你也许已经从书上、澳洲回来的旅游者那里或是你的亲戚朋友的经验得知澳洲或澳洲人是什么样的。你会发现这些观点是部分正确,部分错误的-就象你会认为一些澳洲人对你的国家的一些看法有时会被很奇怪的歪曲了一样。 澳洲各个地方的风土人情差别很大,人们的道德观念也有很大差异,所以有时很难接受一些陈旧的观念。你会发现你在不断的比较澳洲和你自己的国家,各自不同的行为方式。开始你会感到很难适应或感到不满,渐渐的你会理解澳洲人的行为方式并且去鉴别什么是好的,什么是坏的。充分利用你的时间去了解这里的环境和这里的人。最基本的是要和澳洲人相处融洽。下面一些观点也许会帮助你去了解澳洲人什么样和怎样去和他们成功的相处。澳洲人很自豪的称自己为‘平等主义者’。事实确实是这样,谈话非常随便。比如:学生对老师通常是直呼其名字,态度也不象我们理所当然认为的尊敬。但另一方面,他们对待其他人也是同样的友好和不正式:秘书,实验室的技师,图书管理员和清洁工;公共汽车和出租车司机;售货员和银行职员-这些人都给学生提供服务但绝不是‘佣人’。他们中的许多人都是很有资历和经验的,如果你认为他们低人一等,他们会非常不满。所以,做为一个对澳洲社会很陌生的人,最聪明的办法就是对每个人都表现足够的友好并给予尊敬。 澳洲人说话非常直率,有时甚至是你会觉得他们过于外向以致显得莽撞。你也许会被一句很普通的骂人话或说话的方式触怒;比如,一个完全陌生的人称呼你为‘哥们儿’;经常用演讲的说话方式来体现他们的容易接近。

有时他们的幽默和玩笑听起来非常怪异。他们的话语有时让人觉得失望,但是请认真听,不要很快就反感。去观察他们互相怎样交谈,怎样反应,去感觉他们的幽默。你不用特意去学他们,但是你需要去理解他们交谈中暗含的意思。总之,要时时刻刻怀有一种宽容的心对待不同的事物和文化.有一些情况会使澳洲人对外国人产生反感,如:不按秩序排队等。许多情况下人们需要排队等候某项服务--在邮局或公共汽车站--澳洲人一般不会排成一个很明显的队,但是很明确自己站在什么位置。一个不明情况的外国人很可能没有注意到,而认为柜台开门或者汽车进站的时候,谁都可以往前挤。这样很可能导致别人对你的不满甚至会粗暴的批评你。所以,一直等候直到轮到你,在你后面的人一样会守秩序。你如果不能确定是不是有一个队(人很少或看上去很希松的时候),你应该询问一下"IS THIS A QUEUE?" 然后再站到自己该站的地方. 如果你在人际关系上遇到麻烦,你最好能从别人那里寻求一些意见和帮助-向朋友,学校的咨询员,你的课程协调员寻求帮助。澳洲人特别尊重他人的隐私,如果你没有要求,别人不会干涉你的生活或主动给你建议。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学校发成绩单. 每个人的成绩单都是用信封密封好的.只有你自己和有关老师知道. 除了颁发奖学金之类,也一般不予排名. 即 使排名, 也不公布具体分数. 一个坏处是当你遇到困难时,不开口说,别人很难知道. 这时你应该直接和能够帮你的人表达清楚. 否则会使事情越来越严重. 事实上许多问题在别人的帮助下,往往是能很快得到解决的。澳洲人希望你能独立。你不提出他们不会给你帮助;但是你一旦提出,他们会尽力帮助你。关键的是你自己迈出第一步。不干涉他人隐私的习惯在日常谈话中也能体现出来。比如。如果你不是很了解一个人,一般你最好只谈一些很随便的话题,如果你第一次见到一个人,就问他的收入,年龄,

英语国家概况-澳大利亚篇中英翻译

第三十章澳大利亚经济 Chapter 30 The Economy Ⅰ.工业 Manufacturing Industry 澳大利亚的制造业以制砖开始。86%的制造业为小企业。 Manufacturing in Australia began with the making of bricks. It is estimated that 86% of all manufacturing firms are small businesses. 在世界的总格局中,澳大利亚的制造业是独特的。它的特点包括下面几点: In a world context Australian manufacturing is unique. Its features include the following: 1)效率低Inefficiency 澳大利亚的市场有限,它在地理上与外界的隔绝以及很高的关税壁垒是影响澳大利亚工业效率的几个因素。 Australia's limited local market, its geographical isolation and high levels of tariff protection are the factors that affect the efficiency of Australian manufacturing. 效率最低并且最受保护的工业是汽车、纺织、服装和制鞋工业。 The industries that are most inefficient and most highly protected are automobile, textiles, clothing and footwear industries. 2)高度集中Concentration 在过去20年里,大的联合企业在澳大利亚经济中一直起中心作用。 Over the last 20 years large conglomerates have been given a central role in the Australian economy. 整个钢铁工业由一个公司控制,这就是布洛肯·希尔专卖有限公司。 The entire steel industry is in the hands of one company, the Broken Hill Proprietary Company Limited (BHP). 3)外国投资Foreign investment 澳大利亚的制造业在很大程度上依靠外国投资。外资公司比他们的澳大利亚同行获利多。 Australian manufacturing relies heavily on foreign investment. Companies that are foreign-owned tend to be more profitable than their Australian counterparts. Ⅱ.农业 Agriculture 200年前,澳大利亚是一个没有农业的大陆。今天,农业却是这个国家的最大的和最多样化的行业。澳大利亚是世界上粮食和天然纤维的主要生产国之一。 200 years ago Australia was a land without agriculture. Today, agriculture is the nation's largest and most diverse industry. Australia is one of the world's leading

澳大利亚概况

澳大利亚概况: 首都:堪培拉Canberra 第一大城:悉尼,2:墨尔本 世界最大羊毛出口国 国家元首:英女王,和加拿大一样有总督和总理,联邦制国家 政党:工党(最大党)australian labour party和自由党liberal party, 和英国不同,澳大利亚有成文宪法 议会参照英国,上议院senate(the upper house)和下议院house of representatives(the lower house) 新西兰概况 首都:惠灵顿Wellington

第一大城:奥克兰Auckland 世界最大羔羊肉,羊肉和奶制品出口国,称为the world’s biggest farm 国家元首:英女王 政体:议会制君主立宪制 爱尔兰概况(注意不是北爱尔兰哦,不是英国的一部分呢) 首都:都柏林dublin 英国概况 英格兰面积最大 苏格兰,爱丁堡为首府 威尔士,加的夫,Cardiff为首府 北爱尔兰,贝尔法斯特Belfast为首府

伦敦,UK首都,皇家法庭royal courts of justice 及圣保罗大教堂st paul’s cathedral在这里。威斯敏斯特westminster,伦敦市的一个行政区,也叫西敏寺,这里有议会houses of parliament,包含大钟楼big ben,白厅whitehall即英国政府,白金汉宫buckingham palace即英国皇宫,还有st james’ hall 圣詹姆斯宫。The great charter in 1215,1215年大宪章,亦称the great charter or Magna Charta,确保一些平民的政治权利与自由,保障教会不受国王的控制,改革了法律和司法,限制国王及王室官员的行为。 议会雏形,1265年,Simon de Montford 召集the Great Council在西敏寺开会,就是最早的议会,后来

英语国家社会与文化入门-澳大利亚简答题 unit18

澳大利亚unit15 1 what are the unique features of the Australian continent? A:The unique features of the Australian continent are Animals,these animals include:the platypus,the kangaroo,the koala,the wombat. 2 Discuss the social and cultural values embodied in the Dreaming.讨论社会和文化价值在做梦中的体现 A: Membership in a particular language group was of great social and cultural significance .traditionally,languages belong to tracts of country which ,in the belief system of the Dreamings,have been put in their places by Dreamtime creator figures. 3 why does author say that ' In most of the language there is no distinction between the words for "belief","law"and"knoeledge"?Do you think it is true in your own language? A: The sacred creation stories are not only explanations about how the country came to be formed,they also provide principles of how peples should live and interact with others,especially with whom they may or may not intermarry .I think it is true in my own language. 4 what do you know about ZhengHe's voyages in the 15th century ? Do you think his fleet got to the northern part of Australia? Why? A: In 1405,Zhu Di the Ming emperor commissioned his admiral ZhengHe to take 317 of his ships to the Middle East and Eastern Africa .Between 1405 and 1433 ZhengHe made seven trips routinely passing through what we now call Southeast and South Asia .I am sure that ZhengHe had gone there ,because there is evidence that several ships from that armada landed on the Aru Islands to the noth of Arnhem Land. 5 What is the impact of the assimilation policy on the indigenous people?同化政策对本土人民的影响是什么? A: The local culture of the Dreamings were destoried and replaced with Christianity .the children grew to adulthood many of them had lost both their families and their culture.They were employed as domestic servants or on cattle stations .Young Aboriginal women were continually at risk of rape . Aboriginal people were excluded from the social ,the political ,the education ,the health services and other aspects. Racism was an entrenched part of Australian culture until the 1960s and operated at the personal and institutional level. 澳大利亚简答题第18单元: 1.Do you think the Australian government system is a democratic?Why? Answer:Yes.The reason is following: Australia has what has been called a “Washminster”form of polity.In other words it is a mixture of the US,Washington system of government and the British,Westminster system:the political structure is based on a Federation of States and has a three-tier system of government but the chief executive is a Prime Minister not a President. 2.Why do you think Australia adopted the “Washminster”form of polity?Do you think it reflects the advantages of both system?

论多元文化主义及其对美国社会的影响

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移民潮和激烈的社会权利运动,有力地推动了美国社会多种文化的繁荣,美国作为“民族大熔炉”在移民同化方面的效果也随之减弱了。本文认为多元文化主义是对特定时代下社会巨大变化的理论回应,是从西方多民族国家内部的少数群体的角度出发,向主流社会吁求尊重其文化差异和独特的文化身份,承认文化的多元性和平等性,反对西方文明在思维方式和话语方面的垄断地位,并为少数群体参与国家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提供更广阔的空间。任何一种理论都会经历一个受质疑和再反思的过程,有学者认为多元文化主义过分关注人们的族群身份并渲染文化的差异性,会削弱文化认同并将社会推向动荡与分裂,也有学者认为多元和统一的矛盾并非美国社会所独有,不能否认其在教育、经济、政治及社会观念等各个层面给社会带来的积极作用。实践证明实施多元文化主义虽然产生了一些消极性影响,但总体上有助于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一、多元文化主义的内涵 “多元文化”是相对“单一文化”来说的,在美国社会它主要指外来移民和少数族裔的文化。国内很多学者在文化多元主义(cultural pluralism)与多元文化主义(multiculturalism)这两个概念的使用上比较混乱,在研究时首先应辨明二者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前者主要是对客观现象的描述,指出不同文化共存这一事实;后者则是一种政治理论和意识形态,不仅指出了多种文化并存,还要求承认不同文化间的差异并加以平等对待,最终追求的理念是平等和正义。在“多元”的旗帜之下聚集了各种不同的诉求,有的呼吁建立一种以文化划分的新国家格局,有的要求政府加大对少数民族聚居区的经济扶持,有的涉及对少数族裔生活方式、语言和信仰的尊重。因此,它既是一种文化观、历史观、教育理念,又是一种公共政策,还是一场声势浩大的社会运动。这些理念之间的共识可概括为三点:第一,美国是一个由多元种族和族群构成的国家,如果有所谓的美国文化的话,也是一种多元的文化;第二,来自不同国家、种族和文化传统的移民在美国的经历是不同的,美国的传统不能建立在某一个族类群体的历史经验基础之上;第三,族群的身份认同和文化权利是多元文化主义的重要内容,也是美国社会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1]。 在较大的社会体系中,因具有共同的历史渊源和文化根基,而在主观上自我认同并与其他群体区别的一类人可被称为族群。在多元文化主义者看来,社会是由各种不同的文化群体构成的,人类社会的基本单位是族群而不是公民个人。“少数族群基于特定的族群与族群意识而形成的文化成员身份,就是族群身份”[2],这是当代多元文化主义理论中最核心的一个概念。美国是多族群多文化共存的社会,但少数族群文化的价值及与主流文化的差异一直没有得到真正的承认,也不能反映各族群和文化之间的权力关系和地位。在几百年的历史中,在主流社会对移民和少数族裔的同化与少数族裔固守自己的文化认同之间,始终存在着一种紧张的竞争关系。多元文化主义者看到了美国白人主流文化背后的“同化主义”和“一元主义”诉求,极力主张文化的多样性,要求主流社会承认他们的文化传统和族群身份。 族群身份不仅是族群间相互区别的标志,而且涉及到平等与承认的问题,既承认族群差异,更要承认差异平等,这就使得美国的少数族群不满于以往的同化模式,开始坚持和保护本族群的文化,同时寻求群体权利的建构与保障。美国是一个有深厚自由主义传统的国家,一贯认为社会公平要达到的目标就是“起点平等”和“权利平等”,因而主张在公共领域中赋予每个国民普遍平等的身份与权利。多元文化主义和自由主义在公民身份问题上的分歧在于对个体平等的不同理解――平等究竟是无视差异的一视同仁,还是在承认差异基础上的差别对待。“差异”是多元文化主义政治思想的一个基本价值,既指一个少数族群文化的个性

_澳大利亚电影_课多元文化视角建构的探索

“澳大利亚电影”课多元文化视角建构的探索[摘要]电影作为一个语言和文化的完善结合体在电影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传递文化作用。“澳 大利亚电影”课是一个范例。它说明了电影在帮助学生提高语言能力的同时,也建构着多元 文化认同和理解。作为高校四级后文化拓展课程,“澳大利亚电影”课对学生文化素质的培 养方面显示了独特的优势。 [关键词]“澳大利亚电影”课 多元文化理解 建构 一、研究背景 “澳大利亚电影”课是北京大学非英语 专业大学生在完成国家教委规定的大学英语 四级学习后,选修的语言文化类型的拓展课 程之一。作为一门四级后的语言文化课程, “澳大利亚电影”课一学期给学生展示5部 反映这个国家社会文化的影视作品:《澳洲 乱世情》(Australia),《加里波利》(Gallipoli), 《防兔篱笆》(Rabbit Proof Fence),《悬崖 下的午餐》(The Picnic at Hanging Rock),和 《钢琴别恋》(The Piano)。通过电影这个 视听艺术的窗口,电影课教学帮助学生了解 今天澳大利亚多元的社会文化形态,拓宽文 化视野并在此基础上建构对多元文化认同和 理解。澳大利亚是一个实施多元文化政策的 国家,认识这样一个国家,也是构建二十一 世纪青年学生跨学科知识框架中不可缺少的 一部分。 二、建构主义理论与多元文化视角 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im)最初是著名心 理学家皮亚杰于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建 构主义观点坚持语言输入实际上是学习者的 主动建构,学习者不是被动地接受输入,而 是通过原有的知识系统与新的输入之间的相 互作用建构他的语言能力。[2] 这一理论是认 知理论的一个分支,是行为主义发展到认知 主义的进一步拓展与升华,是素质教育的理 论基础。学习者在一定的语境下,借助他人 的帮助或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主动建立事 物的性质、规律及其内在联系。学习者是在 周围知识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步建构起对 外部世界的认知,从而使自身知识结构得以 发展。建构主义倡导学生是建构知识的主体, 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3]语言是文化的载体, 英文电影也是文化的载体。学习语言是学习 文化的过程。文化的概念不是先天所有,是 通过后天习得的。澳大利亚与中国有着截然 不同的文化。对不同文化的理解能力属于跨 文化交际能力。跨文化交际是对不同民族文 化之间差异进行的研究。研究跨文化交际的 目的在于提高人们对于文化差异的敏感性, 从而能够适应不同的文化环境。[4] 三、个案研究:以“澳大利亚电影”课 为例 北京大学自2009年起为非英语专业大 学生开设了大学英语四级后的拓展性文化课 程“澳大利亚电影”。课堂教学是以学生为 主体的形式。首先学生课前需要根据教学计 划对要讲评的电影进行大量的背景资料阅 读,以便参加课堂电影讨论。其次课堂教学 以学生为主导的分析作品和讨论,教师只是 指导者。 (一)研究问题 本文研究将回答以下问题。 (1)学生如何评价一个学期的“澳大 利亚电影”课?(2)学生怎么样看待通过 电影方式来了解一个国家的文化? (二)研究对象 58名学生中,男生38人,女生20人。 平均年龄20岁。在2009-1010学年第一学期 选修“澳大利亚电影”课。 (三)研究方法 本文研究首先基于58名选课学生的问 卷调查,然后将问卷数据输入SPSS(10.0) 统计软件。笔者又从58人中随机访谈8名 学生,其目的是了解学生如何通过电影来建 构多元文化的理解。 (四)结果与讨论 1. 电影课堂教学的重要功能之一是拓宽 学生的文化视野 电影语言传递着文化符号和意义。电影 课堂教学将文化意义展现给学生。学生对电 影语言的理解就是对文化意义的理解。澳大 利亚电影教学的目的旨在帮助学生理解这个 国家的多元文化观念。下面的表1是个量表。 它反映了学生对电影课堂教学中文化建构功 能的看法。 (表1 :学生对“澳大利亚电影”课的总体评价) 平均数和众数反映了统计学意义上的多 数水平和集中趋势;中数表示学生对澳大利 亚电影喜欢的程度。表1中的平均数8.1739 和众数8说明学生普遍认为“澳大利亚电影” 课上讨论的5部电影不仅增加了他们对澳大 [DOI]10.3969/j.issn.1002-6916.2010.10.046 利亚多元文化的认识,同时帮助了解澳大利 亚历史以及多元文化政策。由此可见,电影 能够成为学生了解文化的有效途径。表1的 中数8反映了大多数的学生喜欢这种以学生 为主导的教学方式并认为它能够有效地帮助 获取文化知识。 访谈中,一个学生说,“5部电影让我 看到了澳大利亚社会并不完全是我以前了解 的以白澳文化政策为主导国家。在这块土地 上,200多个民族共同创造出的一种新的生 活方式,同时,澳大利亚政府也因此建立起 多民族和谐共存的社会形态”。另外一个同 学说,“二战后世界各地的移民大量涌入澳 洲,使得这个国家今天成为200多个民族的 独特组合。这些电影让我觉得澳大利亚一定 是一个没有身份证的国家,没有人去关注别 人的身份。只要生活在那片国土上,就会得 到足够的信任”。学生喜欢通过电影这种视 觉艺术来增加对文化的理解。文化不是仅读 一些东西就可以理解,而是要通过多种途径, 比如电影、视频等调动各种感官来体验的过 程。下面表2的结果显示了72%学生选择影 视资料作为他们理解文化最好的手段,这个 百分比远远高出了喜欢文本形式的学生人数 (23%)。 问卷题目选择人数百分比 文本资料1323% 音频资料35% 影视资料4272% 总数58100% (表2 : 学生眼中对了解文化最直接的媒体形式) 电影形式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和文化 最直观、最生动、最深刻的反映。今天的大 学生都是80后、90后,是伴随着互联网、 多媒体成长起来的一代人。与他们的长辈相 比,他们更容易通过视频感官刺激来获取知 识。充分利用电影课来传播文化价值观,拓 宽学生的文化视野以及建构多元文化认同是 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 “澳大利亚电影”课堂讨论也是建构文 化理解的一部分。澳大利亚除原土著居住民 以外,人口的大多数是移民的后代。在讨论 过程中,有的学生质疑澳大利亚移民的文化 和生活方式、宗教信仰共存的可能性。不同 文化的人看世界的方法不一样,如何在一个

澳大利亚土著文化

绘画艺术 数百年前,在澳洲这块古老而孤立的大陆上,有一类与世界上其他人种没有任何血缘关系的人——澳洲土著人。那时,他们没有自己的历史,没有自己的语言,终年与桉树相伴,与袋鼠、鸭嘴兽为伍,过着与外界几乎完全隔绝的生活。在山间丘陵,他们栖居于洞穴中,以防不测;在森林灌木丛,他们用树枝架棚,苫以兽皮、树皮,并用它遮身御寒;在干燥的沙漠原野,他们则筑沙墙,挡风露宿。澳洲土著人就是在这种与大自然抗争的漫长的生存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历史文化。在澳大利亚逗留不长的时间,我们发现透过澳大利亚的博物馆、美术馆,透过澳大利亚土著人的绘画艺术,对其士著人珍贵的历史文化可见一斑。 据澳大利亚国家博物馆专修土著人绘画艺术的专家介绍,由于澳洲土著人在历史上没有文化记载,其文化也多半表现在口头流传下来的神化故事、歌吟、绘画、雕刻和习俗之中,而绘画是记录土著民族历史及传播土著民族文化的一个尤为重要的媒介,被人们视为了解该民族的历史形成与文化发展的重要资料。在南澳的纽拉博尔(NULLABOR)发现的洞穴壁刻——土著人的石壁画,距今已有两万年的历史。这些绘画除用象征手法表现他们对大自然的认识之外,还以具象手法记录他们的风俗习惯、神化故事及渔猎生活。因此,澳洲的土著绘画又被人们称为“可视文化”。“梦创时期”(DREAMING TIME),被土著民族认为是整个世界的伊始,天空大地、人类万物皆生于此。当时,世界混沌一片,只有一条巨蟒——土著人相信这是神的化身。这条巨蟒熟睡后,梦见了土地,土地就出现了;梦见了人,人就出现了。所以,世界是由神创造的,神控制着万物的变化。这种对自然界的认识,自然而然地反映到土著人的绘画艺术之中,并成为土著绘画艺术始终描述的主题。 澳洲首都堪培拉的一位学者告诉我们,当地土著语言中无“画家”一词,绘画一般被土著人视为生活必修课。当土著人儿童长到一定年龄之后,便开始跟着长辈在各种东西上描画。随着年龄的增长,描画的范围逐步扩大,内容也越来越复杂,因此绘画技能亦不断提高。不过,由于受到物质条件的制约,土著人绘画形式基本上分为三种:石壁画、树皮画和沙石画。 石壁画是以凹纹刻在洞穴或山岩的石壁上的,因而得名。其表现内容多为“梦创时期”的神化传说及人和动植物等,绘画形式比较简单,包括几何图形和物象,一般都寓有一定的涵义,是一种视觉语言,记录或象征某种事物或事件,如河溪山峦的地理位置、祖先的足迹及捕猎路线等。石壁画又分为刀刻涂抹和直接描绘两种,所用颜料多取于画址附近的褐色、白色矿石,并将其磨成粉末调制而成,画面一般与实物大小相等。目前,在澳大利亚大部分地区都可以见到这种简朴的石壁画,其中保存比较完好的多集中在西澳的金伯利斯(Kinberleys),及昆士兰州的约克角半岛(Cape YorkPeninula)。这些画尽管历尽沧桑,有些已有上万年的历史,但依然清晰可辨。 我们在金伯利斯看到了一些石壁画,其中最为壮观的一幅画的是恐龙图。这只庞然大物,正悠闲自得地在林中的池塘边汲水,不远处还有几个人好像不敢靠近似的在一旁注视着。恐龙头顶褐色的颜料十分清楚。

澳大利亚基本国情概况

澳大利亚基本国情概况 澳大利亚联邦(The Commonwealth of Australia),简称澳大利亚,其最早居民为土著人。1770年英国航海家詹姆斯·库克抵澳东海岸,宣布英国占有这片土地。1788年1月26日英国流放到澳大利亚的第一批犯人抵悉尼湾,英开始在澳建立殖民地,后来这一天被定为澳大利亚国庆日。1900年7月,英议会通过“澳大利亚联邦宪法”和“不列颠自治领条例”。 1901年1月1日,澳各殖民区改为州,成立澳大利亚联邦。1931年成为英联邦内的独立国家。 1986年,英议会通过“与澳大利亚关系法”,澳大利亚获得完全立法权和司法终审权。 一、基本国情 (一)自然状况 1、地理位置 澳大利亚位于南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具体位置在南纬10度41'和43度39'之间。由澳大利亚大陆、塔斯马尼亚岛等岛屿和海外领土组成。东濒太平洋的珊瑚海和塔斯曼海,北、西、南三面临印度洋及其边缘海。海岸线长36,735公里。澳大利亚的国土面积为769.2万平方公里,居世界第六位,仅次于俄罗斯、加拿大、中国、美国和巴西。其陆地面积为768.24万平方公里,是世界上唯一独占一片大陆的国家,南北距离约3,700公里,东西约4,000公里。它东临南太平洋,西临印度洋,东南隔塔斯曼海与新西兰为邻,北部隔帝汶海和托雷斯海峡与东帝汶、印度尼西亚和巴布亚新几内亚相望。 澳大利亚虽四面临海,虽四面环水,但沙漠和半沙漠却占全国面积的35%。全国分为东部山地、中部平原和西部高原3个地区。全国最高峰科修斯科山海拨2230米,最长河流墨尔本河长3490里。中部的埃尔湖是澳大利亚的最低点,湖面低于海平面12米。在东部沿海有全世界最大的珊瑚礁──大堡礁。85%的澳大利亚人住在离海岸线50公里以内的地区,主要集中在首都堪培拉和澳洲的两大城市悉尼、墨尔本。城市集中在沿海,农村则在相对偏内陆一点。 2、气候特征 澳大利亚三分之一的地区处于南回归线以北,属于热带,而其余地区则属温带。澳大利亚春季为9月至11月,夏季为12月至2月,秋季为3月至5月,冬季为6月至8月。由于受亚热带高气压和东南信风的影响,加之全国35%的沙漠地带,澳气候比较干燥。北部年平均气温约摄氏27度,南部年平均气温约摄氏14度。澳西部和中部因沙漠气候,年平均降雨量不足250毫米;北部半岛和沿海地区属于热带草原气候,年平均降雨量为750—2,000

澳大利亚的文化

澳大利亚的文化 外语系08级翻译4班 0840512249 史顺娟 摘要:澳大利亚的文化生活乃是丰富多彩的众多传统、澳洲各种民族、风俗以及当代世界影响的产物。澳大利亚社会的特色一方面反映在土著人的绘画、文学和音乐中,另一方面又在从西方传统吸收来的艺术、文学、现代舞蹈、电影、歌剧和戏剧中得到了体现。亚太地区也是影响澳洲文化的一个重要因素。尽管众所周知,澳大利亚人热爱运动,但同时,他们也喜欢静静地感受艺术。从电影、文学作品和音乐到戏剧、舞蹈和视觉艺术,澳大利亚的每个城市都提供有大量的文化产品。当然,如果没有多元文化因素,澳大利亚的文化就不会是今天这样。 关键词:艺术,多元文化,土著文化,饮食文化 音乐 澳大利亚人酷爱欣赏音乐会、观看戏剧演出,重要美术展览观众如潮。如果按人口平均计算,澳大利亚人购买杂志和书籍的数量在世界上属于最多者之列。人们对澳大利亚工艺美术作品很感兴趣,同时,美术馆也举办高水平的国际展览。当代著名艺术家们的作品就其内容、风格和特色而言,乃是澳大利亚与国际兼而有之。 澳大利亚共有八个大型专业交响乐团。就通俗音乐而论,澳大利亚在世界英语国家中所提供的乐曲在数量上占第四位。作为澳国家歌剧公司的澳大利亚歌剧团经常进行访问演出,广大电视观众和电台听众也能得以欣赏其表演。作为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土著文化的价值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与此相适应,土著文化的地位也日益提高。获得显著成功的有土著音乐剧布朗奴德、尤图·因蒂摇滚乐队和世界闻名的土著画家。 电影 澳大利亚的电影在世界上具有较大的影响,澳洲的导演和演员博得了国际上的青睐。影片《交际舞》在1992年的戛纳电影节引起轰动。1993年,在澳大利亚电影委员会的协助下拍摄的《钢琴》,在戛纳国际电影节上得金棕榈奖,并获得了美国电影艺术学院奖九项提名。同年,《调皮的布比》先后五次获奖,包括柏林电影节的评审小组奖。澳大利亚电影每年在所有重要的电影节上都会获奖;多次获奖影片有《缪里尔的婚礼》、《沙漠女皇普丽西拉》和《小猪贝布》。 文学 在现代英语著作方面,澳大利亚的文学作品在国际上享有盛誉。而澳大利亚土著人、托雷斯海峡岛民以及来自海外的移民作家为这方面增添了新的领域。澳大利亚的作家们曾多次获奖,其中包括帕特里克·怀特获得的诺贝尔奖、布克奖、波德莱尔奖和1995年莱思·穆里所获得的彼特拉克奖。这是彼特拉克奖首次由欧洲之外的作家获取。 博物馆 联邦政府组织和安排了各种计划以便使全社会包括边远地区能更多地欣赏并参与文艺活动。全国性的项目如"澳大利亚大剧场"和"澳洲的憧憬"鼓励艺术家

澳大利亚多元文化

澳大利亚的多元文化可能是世界上最多样化的文化之一。得益于这样的多元文化,澳大利亚一直可以享受多种多样的思想创意、品类繁多的菜肴以及丰富多彩的生活方式。这是一个和谐的国家,它的文化的多样性已经成为澳大利亚的民族特色,它的开放的政策以及音乐等文艺融合在一起,让它成为了一个具有多元文化的国家。 一、饮食文化 澳大利亚人的食物应该是世界上最丰富多样的. 肉,蛋,禽,海鲜,蔬菜和四季时令水果应有尽有. 几乎全部是自产自销, 很少依赖进口, 而且品质优良, 其中牛肉, 海鲜, 水果还远销世界各地以往澳大利亚传统的饮食文化以英格兰,爱尔兰为主. 50年代随着大量欧洲移民的涌入, 也带来了饮食文化的多样化. 意大利,希腊,法国,西班牙,土耳其,阿拉伯等各地菜肴,食品相继在澳洲各地落户生根, 它不仅满足了各地移民的需要, 也给那里的英国后裔带来了新的口味。谈到饮食文化,最值得一提的是亚洲食品在澳洲的兴盛。如同世界各地一样亚洲食品的主流是中国餐。从19世纪50年代淘金潮开始,华工就已经把中餐带进澳大利亚。当时的许多小城镇都可以找到中餐馆。20世纪初,糖醋排骨,黑椒牛柳,咕老肉,杏仁鸡丁就已经成为风行一时的异国情调菜肴。现在你可以在澳洲任何一个小城镇里看到中式餐馆。在大城市里的唐人街,中餐馆,酒楼更是鳞次栉比,枚不胜举。据说在各国风味餐馆中中餐的数目是最多的。

谈到饮食文化, 最值得一提的是亚洲食品在澳洲的兴盛. 如同世界各地一样亚洲食品的主流是中国餐. 从19世纪50年代淘金潮开始, 华工就已经把中餐带进澳大利亚. 当时的许多小城镇都可以找到中餐馆.20世纪初, 糖醋排骨, 黑椒牛柳, 咕老肉, 杏仁鸡丁就已经成为风行一时的异国情调菜肴. 现在你可以在澳洲任何一个小城镇里看到中式餐馆. 在大城市里的唐人街,中餐馆,酒楼更是鳞次栉比, 枚不胜举.据说在各国风味餐馆中中餐的数目是最多的。 随着70年代后期越南难民的涌入, 一种价格低廉的越南菜悄悄流传开来, 其中最脍炙人口的就是特别牛肉粉, 这几乎成了越南食品的象征, 然后没过多久越南风味酒杯咸,辣,甜的泰国菜所取代. 泰国餐馆就像当年的法国餐馆一样迅速遍及各个城区, 并风行了10年.在饮食评论家萨维丽看来,澳大利亚饮食文化一个最大的变化就是烹饪方法的多样化已经进入了普通百姓的生活,比如泰国咖喱风味食品就不只餐馆可以品尝得到,普通家庭的餐桌上也经常出现。她说:“我们很自豪我们生活在一个多元文化的开放社会,这有助于我们不断提供我们的饮食水准。”现在最为流行的亚洲餐依次为中餐, 泰餐, 日餐, 韩餐,越餐和马来餐。 澳大利亚的一些著名餐馆, 20年前是法国菜, 现在却呈现多元化特色. 许多菜兼收并蓄, 互相借鉴, 形成新派的法餐,澳餐和意餐。90年代以后澳洲的家常菜中最普遍的是什么呢? 浇汁意大利面加蔬菜沙拉加泡沫咖啡!

澳大利亚国家简介

澳大利亚国家简介 澳大利亚是最古老的大陆之一,其面积为7,682,300平方公里。大陆基岩已经历了三十多亿年的侵独。澳大利亚位于印度洋和太平洋之间,它是唯一一个领土覆盖整个大陆的国家。其面积是继俄罗斯、加拿大、中国、美国、巴西之后的第六大国。澳大利亚近三分之一的大陆位于热带地区,其余的位于温带地区。最冷的地区位于塔斯马尼亚的高原地区和东南大陆的边缘地带。其年平均气温从最北部的27℃到最南部的13℃。每年的12月到2月为澳大利亚的夏季,3月到5月为秋季,6月到8月为冬季,9月到11月为春季。澳大利亚的地理区域多种多样,每个地区都有极美丽和与众不同的地形。其北部有广阔的平原和雨林;东南部有雪原;中部有沙漠;而东部、东南和西南部却有肥沃的耕地。澳大利亚有大面积的干旱或半沙漠地区,约有三分之一的土地不适合任何形式的农、牧业活动。尽管如此,澳大利亚的羊毛产量为世界之冠,而且还是世界上主要的产矿国。 澳大利亚是英联邦国家,官方语言为英语。地处南太平洋,四面环海,国土面积为768万平方公里,共有6个州及2个特别行政区。澳大利亚为移民国家,总人口1980万,来自14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约70%的人口信奉基督教。澳大利亚拥有丰富的地上和地下资源,自然环境优美宜人,人口密度低,物价水平适中,是富有活力和颇具影响力的发达国家。 澳大利亚的气候 澳大利亚以蓝天白云、温和的气候和丰富多彩的户外活动方式闻名世界,到澳大利亚学习和生活的人们均可享受惬意和舒适的自然环境。 澳大利亚地处温带或热带区,12月到2月为夏季,3月到5月为秋季,6月到8月为冬季,9月到11月为春季。全年平均气温(摄氏度)见下表: 各州名称 冬季温度 夏季温度 新南威尔士州 悉尼 8-20 17-28

英语国家概况名词解释加拿大澳大利亚

英语国家概况名词解释——加拿大澳大利亚 加拿大部分 treaty of Paris in 1763---the seven years’war ended with the signing of the treaty of Paris in 1763.by the treaty of Paris, new France with its 65,000settlers was ceded割让 to Britain. Constitutional act of 1791---Britain divided the old province of Quebec into two parts, lower Canada(modern Canada) and upper Canada(modern Ontario),each with its own legislature.立法机构。 Act of union in 1840---联合法案recommended that the two Canadas be united in one province. FTA and NAFTA---it stands for the Canada-united states free trade agreement signed by the two countries, which came into effect in 1989. Canadian Shield加拿大地盾---The Canadian Shield covers almost half of Canada. It is a semicircular半圆的 band of rocky

澳大利亚社会与文化

White Australia During the years of 1850 to 1879 , there were several gold rushes in Australia . A large number of foreigners were attracted and took efforts to Australia to dig gold . Among this gold digger army , there were many Chinese people . Chinese people are hardworking and can endure hardships . So many Chinese people earned a lot of money and developed well in Australia ,which dissatisfied the white people there . They thought that Chinese people took away their fortune . So the white people in Australia began to go on strike and asked the government to dispel foreigners who were not white . In this case , the government gave its support to its own people without hesitation . Not before long , the Immigration Restriction Act was put into force . Later , the Naturalization Act and Pension Act were also carried out . The effect was good : many Chinese people and other colored people chose to leave Australia . Australia became a country that was so-called white Australia . I think that there is no fault for a government to protect its own people’s right . At the beginning , what the Australia government did can be understandable . Because the government has to put priority on its own people . Now that Chinese people threatened the white people’s advantage , it is proper to do something to help the white people . In fact , Australia government has invented many different kinds of ways to prevent foreigners from continuously moving into Australia . I remember one way is to control the number of people a boat can bring with to Australia . The ultimate number varies according to the boat’s tonnage . For example , 1,000 tonnages boat can bring 3 foreigners to Australia . I think such kind of methods are effective and enough . But the Australia government has gone too far . The government put strict policies into force . Those policies not only stopped foreigners from continuously coming , but also dispelled the foreigners who had already arrived at Australia . To create a white Australia is a issue about discriminating against colored people . White Australia means that colored people are not welcomed even are hated . I t’s unfair because colored people didn’t do anything wrong in Australia . They just worked hard and got what they were deserved . They even made great contributions to Australia . Because they have made Australia’s economy move forward . Without the huge number of foreigners , Australia couldn’t advance so rapidly . However , they were not welcomed by Australia . On the contrary , white people fro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