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常见主题

诗歌常见主题

古代诗词中常见的思想情感

(一)忧国伤时

1、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如:杜牧《过华清宫》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2、反映离乱的痛苦如:杜甫《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

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3、同情人民的疾苦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白居易《卖炭翁》

4、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如:杜甫《登楼》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父吟。这是一首感时抚事的诗。作者写登楼望见无边春色,想到万方多难,

浮云变幻,不免伤心感喟。进而想到朝廷就象北极星座一样,不可动摇,即使吐蕃入侵,

也难改变人们的正统观念。最后坦露了自己要效法诸葛亮辅佐朝廷的抱负,大有澄清天下的气概。全诗即景抒情

(二)建功报国

1、建功立业的渴望。如:曹操《龟虽寿》、陆游《书愤》

2、保家卫国的决心如:王昌龄《从军行》

3、报国无门的悲伤如: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丑奴儿?少年不识愁滋味》

4、山河沦丧的痛苦如:陆游《示儿》、文天祥《过零丁洋》

5、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如:苏轼《水调歌头?赤壁怀古》

6、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如:杜甫《兵车行》

7、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如:屈原《涉江》

(三)思乡怀人

1、羁旅愁思如:孟浩然《宿建德江》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

月近人。温庭筠《商山早行》

2、思亲念友如: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

3、边关思乡如: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

4、闺中怀人如:王昌龄《闺怨》、欧阳修《踏莎行?候馆梅残,溪桥柳细》、

李白《乐府》(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四)生活杂感

1、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如:王维《山居秋暝》、孟浩然《过故人庄》

2、昔胜今衰的感慨如:姜夔《扬州慢》、刘禹锡《乌衣巷》

3、借古讽今的情怀如: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

4、青春易逝的伤感如: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5、仕途失意的苦闷如:白居易《琵琶行》、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6、告慰平生的喜悦

如:杜甫《春夜喜雨》《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辛弃疾《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

(五)长亭送别

1、依依不舍的留念如:柳永《雨霖铃》、王维《渭城曲》、李白《金陵酒肆留别》

2、情深意长的勉励如: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3、坦陈心志的告白如: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这是一首送别诗。诗的构思新颖,淡写朋友的离情别绪,重写自己的高风亮节。首两句苍茫的江雨和孤峙的楚山,烘托送别时的孤寂之情;后两句自比冰壶,表达自己开郎胸怀和坚强性格。全诗即景生情,寓情于景,含蓄

蕴藉,韵味无穷。

诗歌鉴赏之思想感情

诗中有真情乃需细品评 ——鉴赏古代诗歌的思想感情 一、学习目标 1.学习掌握鉴赏诗词思想感情的解题思路和答题步骤,提高鉴赏诗词思想感情的答题能力。 2.学会多角度入手鉴赏诗歌的情感,学会分析并用恰当的语言进行概述。 二、知识链接 1.离愁别绪 离愁是表达远离家乡时对家乡的亲人、友人的思念,旅途中的孤苦寂寞之情(羁旅离愁)。 别绪是分别时依依不舍之情或对友人的祝福与感激,或抒写劝勉、鼓励、安慰之情。 形式标志:标题中有“送”或“别”等字眼。 基本主题:依依不舍的留念;情深意长的勉励;坦诚心志的告白;别后情境的想象、担忧与对友人的思念。 感情色彩:依恋与不舍——低沉哀婉,伤感惆怅;安慰与祝愿——旷达刚健,乐观向上。 2.咏史怀古 形式标志:标题一般是古迹名、古地名,或直说“怀古”。 ①通过昔盛今衰,古今变化,来借古讽今或者感慨世事沧桑、物是人非。暗含对现实的不满甚至批判,多借古讽今。 ②通过赞扬古人的英雄事迹,表达对古人的缅怀之情.抒发自己渴望建功立业的心情。 ③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同情下层人民的疾苦,担忧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 ④悲叹年华消逝,壮志难酬。 常用鉴赏术语:对历史盛衰无常的慨叹、凭古吊今、怀古伤今、表达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懑、借古讽今(讽当朝统制者昏庸:苛税/大兴土木/战乱/荒淫无度/无能) 3.山水田园 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多用白描手法。借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 分析重点:景物特征 主题:①归隐田园,钟情山水;②描绘山川美景,热爱祖国河山;③厌弃官场黑暗,抒发闲适情调,表达自己决不同流合污的高洁品格。 山水田园诗意境、风格常用术语:淡泊、浅淡、闲逸、深远、冲和、清明、朗润、清朗、幽深、幽静、恬淡 4.边塞战争 以描写边塞雄伟奇绝风光和战争为主题,或者表现战士们奋勇杀敌,保家卫国,或者表达一种建功立业的理想。或者揭露战争的残酷性、非正义性,表达对和平的向往。往往和战争或贬谪联系在一起,反映征人厌倦战争,渴望与妻儿团聚,渴望过安宁生活等内容;抒发对家乡的思念,对亲人的牵挂之情。 出现以下字眼常常是边塞战争诗歌:金河、玉(门)关、青冢、轮台、龟兹、黄河、黑山、楼兰、羌笛、阴山、孤城、疆场、沙场、燕山、匈奴、无定河、塞下、狼烟、、瀚海、凉州、长城、受降城、单于、吐谷浑,羌笛、胡笳、李广(飞将军)、龙城、烽火 边塞诗歌风格常用术语:雄浑、恢弘、雄伟、浩瀚、雄伟、辽阔、壮美雄奇、苍劲、高远、悲壮、豪迈。 5.咏物诗 常与言志连在一起,描写一个事物,通过对此物的赞扬或寄寓,来表达自己的精神、品质、理想。即内容上以某一物为描写对象,抓住其某些特征着意描摹,思想上往往是托物言志。由物

高考诗歌鉴赏复习之诗歌题材分类(精华)

高考诗歌鉴赏复习之诗歌题材分类(精华) 导语:按诗歌的内容把诗歌分为几类:山水田园诗、思乡送别诗、咏物诗、咏史怀古诗、羁旅行役诗、边塞诗、闺怨诗 一.山水田园诗 南朝谢灵运开山水诗先河,东晋陶渊明开田园诗先河,发展到唐代,有山水田园诗派,代表人物是王维、孟浩然。 山水田园诗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 语言风格:清新质朴,清丽洗练。。 艺术手法:白描、衬托等。 抒情手法:是借景抒情、寄情于景 1.内容范围:一般写景诗和山水田园诗: 2.写法特点:借景抒情,融情入景; 3.分析重点:景物特征; 4.山水田园诗的主题: ①归隐田园,钟情山水;②描绘山川美景,热爱祖国河山;③抒发对宁静、平和、自由、隐逸生活的向往,表现闲适自得的心情;④厌弃官场黑暗,抒发闲适情调,表达自己决不同流合污的高洁品格。 ①对官场生活的厌倦之情。自己仕途坎坷,官场生活的劳苦,与老牛承担的耕作任务的繁重极为相似,作者对此极为厌倦。②对悠闲生活的向往之情。老牛耕作终有了结之时,希望自己也能早日了却繁杂的公务,像老牛那样释却负重、舒闲一下长期疲惫的心灵。 思想情怀:此诗借对官场的失望和山林生活的陶醉,充分表现出作者晚年恬静淡泊、乐山乐水、隐逸自在、自得其乐的情怀。 二.送别诗 古代由于交通不便,通讯极不发达,亲人朋友之间往往一别数载难以相见,故古人特别看重离别。离别之际,人们往往设酒饯别,折柳相送,有时还要吟诗话别,因此离情别绪就成为古代文人一个永恒的主题。 因各人的情况不同,故送别诗所写的具体内容及思想倾向往往有别。有的直接抒写离别之情,有的借以一吐胸中积愤或表明心志,有的重在写离愁别恨,有的重在劝勉、鼓励、安慰,有的兼而有之。 1.形式标志: 标题中有“送”或“别”等字眼; 2.基本主题: 依依不舍的留念;情深意长的勉励;坦陈心志的告白;别后情境的想象、担忧与对友人的思念。 3.感情色彩: 依恋与不舍——低沉哀婉,伤感惆怅; 安慰与祝愿——旷达刚健,乐观向上。

古典诗歌“登高”主题

古典诗歌“登高”主题分析 ——兼论“登高”诗歌产生发展的原因 作者:纪丙奎 【摘要】“登高”作为中国古典文学特别是古典诗歌的一个传统题材,千百年来被历代的文人反复吟咏和描写。登高题材的文学创作成为文学创作领域一块始终不会被遗忘的角落。这类登高作品的主题不在于简简单单的登高写景、吟咏唱和,它们往往寄寓了作者托物言志、观物反思,借助大自然和自身的物我关系对社会和人生作广泛而深沉思考的自觉或不自觉用心。为了进一步了解登高主题古典诗歌这一文化现象,本文以古典文学中的常见诗词为例,从我国登高主题诗歌产生发展的原因、心理因素与登高主题及登高诗歌主题的特点等几个方面对登高主题古典诗歌作了一下系统的分析。 【关键词】古典诗歌;登高;主题;心理 Abstract:“The climb up” took the Chinese classical literature is specially a classical poetry traditional theme, a lot of year is recited repeatedly by all previous dynasties writer with the description. The climb up theme literature creates into the literature creation domain throughout not to be able together the quoin which forgets. This kind of climb up work subject does not lie in the simple climb up to describe the scenery, to recite composes a poem in response to one received, they often stayed the author to hold the word will, view reconsidering, I related with the aid of the nature and own thing to the society and the life makes widespread and the deep ponder determination or the unconscious intention. In order to further understand the climb up subject classical poetry this culture phenomenon, this article take the classical literature in common poetry as an example, had the development reason, the psychological factor and the climb up subject and the climb up poetry subject characteristic from our country climb up subject poetry and so on several aspects has made the systematic analysis to the climb up subject classical poetry. Key word:Classicalpoetry,climb up, subject, psychology “登高”作为中国古典文学特别是古典诗歌的一个传统题材,千百年来被历代的文人反复吟咏描写。从汉代王粲的文赋《登楼赋》到三国魏曹植的《杂诗》(高台多悲风)再到南北朝时期频频出现的沿用汉代铙歌十八曲旧题的《临高台》,登高题材作品渐渐增多。可以说,“登高”作为中国古典文学的一个传统题材,在文人情感和文人创作中一定程度上已经具有一种“情结化”的倾向。登高作品的写作成为文学创作领域一块从

2020中考语文诗词鉴赏易考知识点主旨情感题

2020中考语文诗词鉴赏易考知识点主旨情感题 这种题型主要考查对诗歌的主题思想和情感态度的领悟。主旨领悟,即领悟诗词里作者的写作意图或理解作品蕴涵的哲理情感体味;情感体味,即体会诗歌中传达的思想感情、蕴涵的感情基调和作者的情绪等。初中阶段,对古诗词主旨的领悟,主要集中在理趣诗、怀古诗、咏物诗中。而所学诗歌情感则大致为:爱国思乡、友情爱情、离别思念、热爱自然、关心民生等。解答这类题目,一是明确诗歌的题材。二是分析诗歌的意象。三是把握表露情感的词语。常见8种古代诗歌主旨:○1送别诗。或表达别时留恋;或表达别后思念;或表白理想信念;或表达彼此勉励。(折柳送别、饮酒饯别、唱歌送别)○2羁旅诗。写游子漂泊的羁旅愁苦;或所见所闻所感,触发的思念故乡的乡愁。(常有月、柳、雁、书信及梦境幻觉的描写)○3田园诗。借写山林田园的闲适美好,表达对世俗与现实的不满,向往宁静平和的归隐思想,或表达自己遗世独立,保持节操品性的情怀。○4闺怨诗。或表达对戍边丈夫的思念;或写春光(青春)易逝,光阴不再的感伤;或表达对战争的厌恶;或对自由生活向往;或歌颂真挚爱情。○5怀古诗。凭吊古迹古人来借古讽今;或感慨昔盛今衰,今不如昔;或渴望像古人一样建功立业。(写古迹古人,多用典故)○6边塞诗。或抒写报国立功壮志;或征夫对家人的思念;或对开边拓土穷兵黩武的统治者的讽刺和规劝。○7咏物诗。不直接表露思想情感,而是运用比喻、象征、拟人、对比手法把自己的理想和人格融入物象中。(常有松、竹、梅等意象)○8感怀诗。或忧国忧民;或反映离乱;或渴望建功立业;或仕途失意;或闺中怀人;或讴歌河山。 常见的8种古代诗歌思想情感:喜、怒、哀、乐、闲、愁、思、恨。○1喜(人逢喜事、称颂赞美);○2怒(壮志难酬、不平之事);○3哀(失意慨叹、哀婉幽怨);○4乐(山水田园、团圆相聚);○5闲(游玩归隐、恬淡闲适);○6愁(离愁孤寂、时光易逝);○7思(思人念乡、思慕向往);○8恨(国恨家仇、痛恨官场、爱恨情长)。平时积累一些概括感情的常用词语:喜悦、欢快、恬淡、闲适、烦闷、愤怒、壮志未酬、借古讽今、旷达乐观等。

10种常见古诗题材分类

10种常见古诗题材分类 题材不同,表达的思想感情就不同,而且在表现手法、抒情方式上,也会有所不同。因此,要很好地鉴赏古诗词,就必须对题材分类有清楚的了解,并能对具体的诗词作出准确地判断。常见的题材如下。 1、爱情诗这是以爱情(包括悼亡)为题材的诗,也称“情歌”、“闺怨诗”。爱情诗自《诗经》起,源远流长,主要描写男女爱慕之情和爱情生活,或抒发离别相思之情。如《兼葭》、《迢迢牵牛星》、《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李商隐)、《鹊桥仙》(“纤云弄巧”秦观)等等。 2、讽刺诗这是以嘲讽或劝喻手法,揭露社会黑暗、世态炎凉,表达人民或正人直士呼声的诗歌,亦称“讽喻诗”,有时也称“政治讽刺诗”。讽刺诗同样源远流长,自《诗经》起直到现代从未消失。如《硕鼠》、《伐檀》、《蜂》(唐·罗隐)、《题临安邸》(南宋·林升)、《醉太平》(“讥贪小利者”元代无名氏)等等。 3、哲理诗这是一种通过对具体事物的描述、议论,来寄寓或阐发某种哲理的诗歌。有的点明主题,有的含而不露,引人思考。著名的如苏轼的《题西林壁》、《琴诗》,朱熹的《观书有感》等。此外,有些诗虽不是哲理诗,但其中有的诗句富有哲理(如“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等),也应注意。 4、送别诗这也是最早出现、最为常见的题材之一,主要抒写离情别恨,或用以激励劝勉,或用以表达深情厚谊,或用以抒发别离之愁。因为送别常与登山临水相联系,故又称“山水送别诗”。如《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王勃)、《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别董大二首》(高适)等。 5、记行诗又称记游诗、行旅诗。或描述个人游历见闻感受,或表现思亲怀乡之情,叙事与抒情相结合。这类诗离不开山水景物描写,所以又称“山水记行诗”。这与纯粹的山水诗略有区别,是“以记抒情”为主的。如杜甫的《旅夜抒怀》、马致远的《秋思》,便不可视作山水诗。 6、边塞诗这是以描写边塞风光,反映边疆将士生活为基本内容的诗歌。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有高适、岑参、王昌龄、王之涣、李颀等。高适的《燕歌行》、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王之涣的《凉州词》、王昌龄的《出塞》以及宋代范仲淹的《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等,均是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 7、咏史诗这是以吟咏或评论历史故事、历史人物为题材,借此抒发情怀、讽刺时事的诗歌,一般是先叙事后议论;也有一些只叙述对比而不加议论,让读者思考的。咏史为题的诗以班固的《咏史》、西晋左思的《咏史八首》为早期著名代表作。此后不断发展,出现了更多的咏史诗,如章碣的《焚书坑》、李商隐的《贾生》、杜牧的《题乌江亭》(王安石与之曾唱反调)、温庭筠的《经五文原》等,均为名篇。 8、咏物诗。这是借吟咏自然或社会事物,来表达思想感情的诗歌,托物言志,象征比拟是其常用手法。这类诗先秦两汉已出现,唐以后佳作渐多。如王维的《相思》(“红豆生南国”)、李白的《白鹭》、杜甫的《归雁》、陆游的《卜算子·咏梅》、于谦的《石灰吟》、王冕的《墨梅》等等,都是借自然之物,抒自己心志的名篇。 9、咏怀诗。这是以吟咏个人抱负,反映或讽刺社会为题材的诗歌,比兴、象征、联想等是其主要手法。咏怀诗也源自《诗经》,是古诗中最重要的诗歌之一。如屈原的《离骚》、《涉江》、李白的《行路难》、《将进酒》、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苏轼的《定风波·沙湖道中遇》,陆游的《书愤》等等,都是令人感动的咏怀名作。 10、怀古诗。由凭吊古迹而产生联想、想象,引起感慨而抒发情怀抱负,这类诗就是怀古诗。怀古诗可归入咏怀诗大类之中,但独有特色;怀古诗与咏史诗略有不同,怀古诗是身临旧地古迹而抒情言志,而咏史则不必亲到历史遗址,在书房中就可以写作。怀古诗如杜甫的《蜀相》、刘禹锡的《乌衣巷》、《石头城》、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等等,都遗响千古。 山水诗、田园诗因为人人熟知,故不作介绍了。此外,还有题画诗、宫怨诗、无题诗等,因其题材或与其他题材相容,或要依诗的内容确定,也不再赘述。

诗歌的几种分类

诗歌的几种分类: 1从表达方式上可以分为抒情诗和叙事诗; 2从体裁上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两大类 注:四言体盛行于西周、春秋战国时期,除《楚辞》外,其他诗作出现不多。 五言体:秦始皇时的民歌《长城谣》:“生男慎勿举,生女哺用脯。不见长城下,尸骸相支柱。”就是使用五言。汉代的乐府诗如《江南》、《白头吟》、《陌上桑》、《孔雀东南飞》等也是五言。文人作的五言诗,一般认为最早的要算班固的《咏史》。五言的句式是在四言的基础上每句增加一个字,在句子的节奏上增加了一拍,形成了二二一或二一二的节拍群。由于不同节奏在诗中交错运用,就使句式更富于变化,更具有音乐感。 近体诗包括绝句(五言四句、七言四句)、律诗(五言八句、七言八句)、排律(十句以上)三种,以律诗的格律为基准。(绝句的格律是半首律诗。排律则是律诗的延长)。 近体诗特点最基本的格律包括:字数、句数、平仄、押韵和对仗(绝句不要求对仗)几个方面,主要有三点: 1、每句必须平仄相间,同联的两句必须平仄相对,联与联之间必须平仄相粘,即“句内相间,联内相对,联间相粘”; 2、除首尾二联外,中间几联必须对仗; 3、一般来说,诗韵必须押同部到底的平声韵。 3从题材上分为:怀古诗、咏物诗、写景诗、战争诗、行旅或闺怨诗、送别诗等。 (一)怀古诗 怀古诗一般是怀念古代的人物和事迹。 咏史怀古诗往往将史实与现实扭结到一起,或感慨个人遭遇,或抨击社会现实。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感 慨个人遭遇,理想和现实的矛盾,年过半百,功业无成。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表达对朝廷苟且偷生 的不满,抨击社会现实。也有的咏史怀古诗只是对历史作冷静的理性思考与评价,或仅是客观的叙述,诗人自身的遭遇不在其中,诗人的感慨只是画外之音而已。如刘禹锡的《乌衣巷》,今昔对比,表达了诗人的历史沧桑之感。 1.形式标志:标题中有古迹、古人名,或在古迹、古人前冠以“咏”,或在古迹、古人后加“怀古”、“咏怀”等。 2.内容特点:

经典古诗文主题朗诵稿

经典古诗文主题朗诵稿 (独)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A) 心怀壮志,满腹经纶却无从施展,面对人生的失意,陈子昂惟有“怆然而涕下”。然而,“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人生有欢乐,自然也就会有悲伤;有相聚,自然也就会有离别;有圆满,自然也就会有残缺。所有的如意与不如意,都将伴随我们的一生,我们惟有——坦然面对。 面对困难,我们应该像松柏一样坚贞。 (合)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A) 面对离别,我们应该像王勃一样乐观。 (B C)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A) 面对苦难,我们应该像刘禹锡一样通情: (D)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停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A) 面对挫折,我们应该像李白一样豁达: (ABCDE)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合)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A) 面对邪恶,我们应该像文天祥一样坚韧不屈: (B)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ABCDE)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A) 面对他人和社会的冷落,我们应该像龚自珍一样,始终保持火热的爱心 (E)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当然,面对人生的不如意,我们也可像王维和陶渊明一样淡泊,所谓“进一步柳暗花明,停一步景色宜人,退一步海阔天空”,人生应该有很多选择,关键的是看自己的内心 (B朗诵,C配合表演,似陶向友人描述其悠然自得的生活状)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C)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A) 坦然面对人生,乐观、坚韧、尊贵地活着: (合) (男)亭亭山上松,(女)瑟瑟谷中风。 (男)风声一何盛,(女)松枝一何劲! (男)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女)岂不罹凝寒,(合)松柏有本性。

(完整word版)古代诗歌鉴赏之思想感情

诗中有真情乃需细品评 ——古代诗歌鉴赏之思想感情 一、学习目标 1、学习掌握鉴赏诗歌思想感情的解题思路和答题步骤,提高鉴赏诗词思想感情的答题能力。 2、学会多角度入手鉴赏诗歌的情感,学会分析并用恰当的语言进行概述。 二、考情分析 1.解读《考纲》 2018年《高考考试大纲》对诗词的鉴赏做了两点要求:一是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二是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级。 2.考点分析

三、知识链接 1.离愁别绪 离愁是表达远离家乡时对家乡的亲人、友人的思念、人在旅途中孤苦寂寞之情(羁旅离愁)。 别绪是指分别时依依不舍之情或者表达对友人的祝福与感激。或者抒写劝勉、鼓励、安慰之情。 形式标志:标题中有“送”或“别”等字眼。

基本主题:依依不舍的留念;情深意长的勉励;坦陈心志的告白;别后情境的想象、担忧与对友人的思念。 感情色彩:依恋与不舍——低沉哀婉,伤感惆怅;安慰与祝愿——旷达刚健,乐观向上。 2.咏史怀古 形式标志:标题一般是古迹名、古地名,或直说“怀古”。 ①通过昔盛今衰,古今变化,来借古讽今或者感慨世事沧桑、物是人非。暗含对现实的不满甚至批判,多借古讽今。 ②通过赞扬古人的英雄事迹,表达对古人的缅怀之情.抒发自己渴望建功立业的心情。 ③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同情下层人民的疾苦,担忧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 ④悲叹年华消逝,壮志难酬。 常用鉴赏术语:对历史盛衰无常的慨叹、凭古吊今、怀古伤今、表达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懑、借古讽今(讽当朝统制者昏庸:苛税/大兴土木/战乱/荒淫无度/无能) 3.山水田园 这类诗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多用白描手法。有的诗歌借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 分析重点:景物特征 主题:①归隐田园,钟情山水;②描绘山川美景,热爱祖国河山;③厌弃官场黑暗,抒发闲适情调,表达自己决不同流合污的高洁品格。 鉴赏中常用到的术语: 思想内容——热爱自然、向往自由、归隐、闲适淡泊、悠然自得

诗歌分类

从诗歌的形式可分为: 1 古体诗,包括古诗(唐以前的诗歌)、楚辞、乐府诗。古体诗的诗体可分为乐府、杂言、四言、五言、七言等。注意“歌”、“歌行”、“引”、“曲”、“呤”等古诗体裁的诗歌也属古体诗。古体诗不讲对仗,押韵较自由。古体诗的发展轨迹:《诗经》→楚辞→汉赋→汉乐府→魏晋南北朝民歌→建安诗歌→陶诗等文人五言诗→唐代的古风、新乐府。 2 近体诗,包括律诗和绝句。诗体分为五言绝句、七言绝句、五言律诗、七言律诗等。 3 词,又称为诗余、长短句、曲子、曲子词、乐府等。其特点: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字数不同可分为长调(91字以上)、中调(59-90字)、小令(58字以内)。词有单调和双调之分,双调就是分两大段,两段的平仄、字数是相等或大致相等的,单调只有一段。词的一段叫一阙或一片,第一段叫前阙、上阙、上片,第二段叫后阙、下阙、下片。 4 曲,又称为词余、乐府。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散曲兴起于金,兴盛于元,体式与词相近。特点:可以在字数定格外加衬字,较多使用口语。散曲包括有小令、套数(套曲)两种。套数是连贯成套的曲子,至少是两曲,多则几十曲。每一套数都以第一首曲的曲牌作为全套的曲牌名,全套必须同一宫调。它无宾白科介,只供清唱。 5 新诗(或称白话诗)

二.从诗歌的题材可分为: 1 写景抒情诗,歌咏山水名胜、描写自然景色的抒情诗歌。古代有些诗人由于不满现实,常寄情于山水,通过描绘江湖风光、自然风景平寄寓自己的思想感情。这类诗常将要抒发的情感寄寓在后描写的景物之中,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寓情于景。其风格清新自然。 2 咏物言志诗,诗人对所咏之物的外形、特点、神韵、品格进行描摹,以寄托诗人自己的感情,表达诗人的精神、品质或理想。 3 即事感怀诗,因一事由而引发诗人的感慨,如怀亲、思乡、念友等。 4 怀古咏史诗,以历史典故为题材,或表明自己的看法,或借古讽今,或抒发沧桑变化的感慨。 5 边塞征战诗,描写边塞风光和戍边将士的军旅生活,或抒发们乐观豪迈或相思离愁的情感,风格悲壮宏浑,笔势豪放。

论唐代落第诗主题

论唐代落第诗主题 容提要:唐代落第诗是唐代士子落第后创作的诗歌作品,但是对落第诗的看法,学界还是有些不同的看法,本文旨在界定落第诗的围,并讨论唐代落第诗的四大主题。 关键字:唐代落第诗;界定;四大主题 科举制度产生后,人才的选拔不再像隋以前的察举制度,只要推举了便能进入仕途,而是有了登第和落第的区别。从唐时开始,人们关注的大都是登第的人群,因为他们可以算是登上了文学的顶峰,获得了世人的承认,徐松的《登科记考·凡例》里说: 唐人撰登科记不下十余家,见于《新书·艺文志》者,惟三家而已。曰氏《显庆登科记》五卷,康《科第录》十六卷,奕《唐登科记》二卷。氏书自武德逮贞……后有续之者,迄周显德,见《书录解题》。康字汝谐,南仲也,其书自武德至长庆二年十一卷,续之者自长庆三年毕天祐丙寅为五卷,洪兴祖作《昌黎年谱》尚引之。……奕官兵部郎中,金吾将军,其书宋时已不存。最后有大中十年颢所进《诸家科目记》十三卷,自武德至大中。……乐史有《修定登科录》四十卷……乐史又有雍熙三年正月所上《登科记》三十三卷,《郡斋读书志》作三十卷,起武德讫天祐末。三十年十月,洪适又重编《唐登科记》为十五卷,《书录解题》云:“洪忠宣得康书五卷于北方,丞相适又得别本——起武德,终大和——于毗陵钱伸氏,乃合氏之书,凡三本辑为一书,天宝前书为正,天宝后则三本合为一。【1】17 又《玉海》又引康《科第录》有长庆二年五月十二日叙曰:“自武德已来登科名氏,编纪凡十余家。”【1】15 从上引文可以看出,唐代就有很多部《登科记》,这说明当时人对登第之文士的重视。 又唐封演的《封氏闻见记·贡举》载: 好事者纪其,自神龙已来迄于兹日,名曰《进士登科记》,亦所以昭示前民,发起后进也。余初擢第,太学诸人共书余于旧纪末。进士繟,汉阳王柬之曾也。时初落第,两手捧《登科记》顶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主题思想

浅唱低吟——中考古代诗歌鉴赏指导第一讲“主题思想”授课教师:福州第十九中学林中恒【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 )构建诗歌鉴赏的知识网络。1 )掌握诗歌鉴赏的知识、方法及技巧,提高学生考场答题能力。2 )培养学生初步鉴赏诗歌的能力,做好初高中衔接。3 .过程与方法目标:2 通过具体的赏析技法的指导,讲练结合,引导学生初步领悟诗歌所传达的主题思想。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对古典诗歌的欣赏,激发学生对我国古典文化学习的热情,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性,加深对传统文化熏陶,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教学重点】通过具体的赏析技法的指导,学会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 1【教学课时】课时【教学方法】归纳总结法 4.讲练结合法1.启发点拨法 2.诵读法 3.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同学们,有的人说读诗如春日赏花,于春浓花重间赏其瑰姿;有的人说如午间品茗,于澹远宁静处觉其滋味;如秋日听琴,高山流水觅知音;又如踏雪寻梅,怀抱雅致寻梅格。然而,古典诗歌作为文学中的精粹,读来容易,读懂不易。所以,很多同学在面对诗歌鉴赏题时常常茫然不知所措,无从下手!怎么办呢?今天,老师就来雪中送炭来了!要想在有限的时间里最有效的解决诗歌鉴赏的问题,我想,首先我们应该先大致把握整首诗的主题思想,就好比我们做一篇阅读文章,我们首先要先了解这篇文章的中心思想,才能进一步的把握文中的其它内容。所以,读诗也只有在把握了整首诗的主题思想这个基础上我们才可以更深一步地去鉴赏诗的用词、造句及艺术手法,从而真正感悟古典诗歌的魅力。同学们,那么我们该如何领悟一首诗的主题思想呢?下面就让我带你们一起解密这文学精灵吧! 二、技法指导(一)读题目,明诗类,初悟主旨 师:我们欣赏一首诗,最先接触的肯定是标题。题目有时能揭示诗歌写作的时间、地点、对象、事件、主旨等,有时还可以从题目中看出诗歌类别,所以题目可以作为诗歌解读的切入口。诗歌的题目好比一个人的着装,什么样的着装代表着什么类型的职业,什么样的题目代表着什么类型的诗歌,不同类型的诗歌所表现的思想感情和观点态度也有所不同。 我们都知道,文学源于生活,亦是表现生活的,诗歌作为文学中的一种亦是如此。而生活是丰富的,多彩的,所以诗歌所展示的内容也是丰富的,老师就我们初中阶段最经常接触的诗歌做了个归类,下面几类就是我们初中阶段较经常接触到的诗歌的分类,同学们,你们能根据题目判断后面的几首诗分别属于它们中的哪一类吗? 猜一猜: A山水田园类 B边塞军旅类 C赠友送别类 D羁旅思乡类 E怀古咏史类 ①《送杜少府之任蜀川》(唐·王勃) C ②《从军行》(唐·王昌龄) B ③《静夜思》(唐·李白) D ④《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宋·辛弃疾)E ⑤《归园田居》(晋·陶渊明) A 师:同学们都回答得很好。请问,你们是如何判别的呢? 1 《从军明确:从题目中的一些关键字眼中可以看出。如《送杜少府之任蜀川》中

诗歌题材内容分类整理

诗歌题材内容分类鉴赏 诗歌鉴赏1 咏物诗鉴赏 咏物诗是借自然界中的万物寄托诗人自己的感情。在诗人笔下,花鸟草虫皆有品,一花一木皆关情,他们或咏物寄兴,或咏物怡情。 【特点归纳】 1、求其“形似”。[曲尽其妙] 2、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求其“神似”[不滞于物] 3、写作技巧 (1)从整体构思看,表现手法:托物言志;常用修辞:比喻、象征、拟人、对比。 (2)从具体描写方法看,正面描写、侧面烘托。 【步骤归纳】 1、“读清”全诗 2、分析物象的外在特征、环境特点和内在品性。 3、联系诗人自身经历和所处社会环境,揣摩诗人所托之情,所言之志。 4、体会诗人手法的高妙。 【实战演练】 1、白云泉白居易 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 (1)简要分析诗中抒情主人公的形象特点。---本诗抒情主人公是一个胸怀淡泊、精神闲适、渴望摆脱俗务,具有出世归隐思想的仕人。诗人的这一思想充斥在整篇诗作中。诗人以“云自无心水自闲”自况,表面上写白云随风飘荡,舒卷自如,无牵无挂,泉水淙淙潺潺,自由流淌,从容自得,实际上正是诗人内心的独白。 (2)本诗在艺术手法上有何突出特点?试简要分析。--诗人运用象征手法写景寓志,以云水的逍遥自在比喻恬淡的胸怀和闲适的心情,用泉水激起的自然风浪象征社会风浪,言浅意深,理趣盎然。 2、柳李商隐 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 [注]李商隐青年时就考中进士,朝气蓬勃,充满信心,然而由于党争倾轧,使他长期沉沦下僚。诗人写此诗时,妻子刚病故,自己又将只身赴蜀,去过那使人厌倦的幕府生涯。 (1)试析“曾逐东风拂舞筵”中“逐”字的精妙之处。--“逐”字写柳枝追逐春风,运用拟人手法,变被动为主动,写出了柳条的蓬勃生机。 (2)试析这首诗对比的表现手法。--前两句写春日之柳追逐东风,在繁花似锦的春日,在热闹非凡的乐游苑的舞筵上,与舞女翩翩起舞;后两句写秋日之柳,清秋斜阳,秋蝉哀鸣,何等萧条凄凉。春日之柳的繁盛反衬出秋日之柳的衰落,表现出作者对秋日之柳的悲叹之情。 (3)诗中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自伤迟暮,自叹身世。(表达作者壮志难酬、命途多舛的悲凉心境。) 诗歌鉴赏2 送别诗鉴赏 背柳永的《雨霖铃》 例: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注】杜少府:王勃的友人,生平不详。少府县尉的别称。“蜀州”一作“蜀川”。城阙指京城长安。 三秦:今陕西省关中地区,古为秦国,项羽在灭秦后,曾将秦地分为雍、塞、瞿三国,称三秦。 五津:岷江的五大渡口,分别是白华津、万里津、江首津、涉头津、江南津。 比邻:近邻。曹植《赠白马王彪》:“丈夫四海志,万里犹比邻。”这里化用其意。 【简析】这是王勃的一首赠别名作,它和一般送别诗充满伤感情调迥然不同,有一种奋发有为的精神。诗中第五六两句更使友情升华到一种更高的美学境界。全诗抑扬顿挫,壮阔谨严,是五律的典型作品。从平仄、押韵来看,这首诗符合五律的要求,但在对仗上却和后来标准的五律有异,即首联对仗,颔联散行。这是因为初唐律诗还没有定型。【情感特点】 情感1:茫然、怅然若失。 送杜十四之江南孟浩然

中国古代诗歌分类

中国古代诗歌分类 一、.古代诗歌按体裁分:古体诗、近体诗。 (一)古体诗 1.古体诗特点:唐以前的诗歌及唐以后这种形式的诗歌。篇无定句,句无定字,自由换韵,不讲平仄,不讲对仗。 2.古体诗包括: (1)古诗:古诗四言、五言、七言、杂言等,《诗经》开创现实主义诗歌传统。(2)楚辞:六言为主开浪漫主义先河。 (3)乐府诗:五言为主奠定了中国古典诗歌以五言、七言为主的基础。(4)注意“歌”、“歌行”、“引”、“曲”、“呤”等均属古体诗。 (5)古体诗的发展轨迹: 《诗经》→楚辞→汉赋→汉乐府→魏晋南北朝民歌→建安诗歌→陶诗等文人五言诗→唐代的古风、新乐府→唐以后以上这种形式的诗歌。 (二)近体诗 1.近体诗特点:出现在唐朝,篇有定句,句有定字,韵有定位,字有定声,联有定对。 2. 近体诗从体裁上分为:诗、词、曲。 诗:诗又按其体裁可分为律诗和绝句。律诗是由(四)联(八)句组成,每联两句,第一联被称为(首联),第二联被称为(頷联),第三联被称为(颈联),第四联被称为(尾联)根据每联的字数,律诗又分为(五律)和(七律)。绝句是由(四)句组成,根据每联的字数,绝句又分为(五绝)和(七绝)。 词:词又称为诗余、长短句、曲子、曲子词、乐府等。其特点:(1)词是隋唐时兴起的一种合乐可歌、句式长短不齐的诗体。(2)词在形式上的特点是“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3)每首词都有一个曲调名称,叫“词牌”。(4)词在结构上多数是分段的,一段在音乐上叫“一阕”(或“一片”)。(5)词按字数可分为“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字至90字)、“长调”(91字以上)。 曲:曲特点:(1)曲盛行于元代。(2)元曲分为散曲和杂剧。我们鉴赏的元曲一般指散曲。(3)曲有曲牌。(4)散曲的体制又分为小令(叶儿)和套数两种 二、古代诗歌按题材划分: 1、写景抒情诗; 2、即事感怀诗; 3、咏物言志诗; 4、怀古咏史诗; 5、边塞征战诗; 6、惜别送别诗; 7、思乡怀远诗; 8、山水田园诗。 三、古代诗歌按表现形式划分: 1、叙事诗; 2、抒情诗。

关于梦想励志主题诗歌

关于梦想励志主题诗歌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朋友们,你们的梦想是什么呢?以下是小编精心准备的关于梦想励志主题诗歌,大家可以参考以下内容哦! 【篇一:《寻找梦想》】曾经, 有一个小小的愿望。 后来, 变成随风飘摇的梦想。 在懵懂中, 梦想早已飘远。 在茫然中, 我迷失了人生方向。 在执着中, 曾为伊消得人憔悴。 可忘却了那指引路灯的人。 终于, 在时间的冲刷中, 顿悟,生活告诉我, 去寻找丢失的梦想。 于是, 我寻寻觅觅, 看见远处它向我招手。

那是通向梦想的路。 那是我与少年相聚的路口。 只是这条路充满荆棘。 但生活说, 没有残酷,便没有勇气。 庆幸的是, 千百次的追寻, 终于眺望到它。 从此, 便只顾风雨兼程。 【篇二:《我有一个梦想》】我有一个梦想它是不可能的梦 我想踮起脚尖 摸到太阳的脸颊 我想偷偷乘着萤火虫 到达月亮的宫殿 满天星星眨着眼 告诉我 银河是一片永难泅渡的海 【篇三《梦想》】小舟,载不动满天繁星就像它载不动我的愁 一个深深夜里的梦

让我沉默、沉默 踏歌行舞 用最伤情的带子 跳出最伤情的步子 美丽的、是梦 残酷的、命运 月华与屋影勾勒出的 叫永不能释怀 伤、这是一场梦 就化为水,淋湿我 爱、这是一场梦 就变成火,燃烧我 好吧、好吧 虚幻是虚幻,你说 好吧、好吧 过了就算了,我说 交错、熙熙攘攘的街头 像谁一样错过了你 面带从容、你、是一场梦…… 【篇四《梦想在远方》】蓝天有多高河水有多长 我曾静静地想

也曾深深的向往 花谢花又开 云散云又来 只感叹时间 走得太快 远方啊 你那博大的胸怀 是否在等着我轻轻的来 千里之外 我不会嫌远 只是路途坎坷 我总是摔 不要着急啊 请耐心等待 等到桃花朵朵开 我会给你个意外 【篇五《放飞梦想》】放飞梦想,坚持到底无论道路多么漫长 放飞梦想,澎湃激昂 相信自己可以实现理想 放飞梦想,荡气回肠 坚定信念定能成就辉煌

古代诗歌鉴赏之思想感情

古代诗歌鉴赏之思想感情

————————————————————————————————作者: ————————————————————————————————日期:

诗中有真情乃需细品评 ——古代诗歌鉴赏之思想感情 一、学习目标 1、学习掌握鉴赏诗歌思想感情的解题思路和答题步骤,提高鉴赏诗词思想感情的答题能力。 2、学会多角度入手鉴赏诗歌的情感,学会分析并用恰当的语言进行概述。 二、考情分析 1.解读《考纲》 2018年《高考考试大纲》对诗词的鉴赏做了两点要求:一是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二是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级。 2.考点分析 年份卷别题目·作者朝代·体裁题材考点 2013 全国Ⅰ卷《鹊桥仙(华灯纵博)》 陆游 宋·词写景抒情 诗鉴赏表达技 巧;评价情感全国Ⅱ卷《次韵雪后书事二首》 (其一)》朱熹宋·律诗 托物言志 诗 年份卷别题目·作者朝代·体裁题材考点全国Ⅰ卷《阮郎归(春风吹雨)》爱情闺怨诗

2014 (无名氏) 宋·词 鉴赏表达技巧;评价情感 全国Ⅱ卷 《含山店梦觉作》韦庄/《宿 渔家》郭震 唐·绝句 宋·绝句 羁旅思乡诗 年份 卷别 题目·作者 朝代·体裁 题材 考点 2015 全国Ⅰ卷 《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 岑参 唐·律诗 边塞征战诗 鉴赏表达技 巧;评价情感 全国Ⅱ卷 《残春旅舍》 韩偓 唐·律诗 写景抒怀诗 年份 卷别 题目·作者 朝代·体裁 题材 考点 2016 全国Ⅰ卷 《金陵望汉江》 李白 唐·古诗 写景抒怀诗 鉴赏表达技 巧;评价情感;鉴赏语言、形象 全国Ⅱ卷 《丹青引赠曹将军霸》(节选) 杜甫 唐·古诗 状物赠友诗 全国Ⅲ卷 《内宴奉诏作》 曹翰 宋·律诗 言志抒怀诗 年份 卷别 题目·作者 朝代·体裁 题材 考点 全国Ⅰ 《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 即事抒怀评价情感;鉴

(完整版)诗歌题材分类

诗歌鉴赏 诗歌题材及思想情感鉴赏 一、咏史怀古诗 对咏史怀古诗的思想内容进行评价,就是通过分析诗中涉及的历史事件和人物,体会作者旧事重提的意图,把握作者抒发的思想感情。 1.把握咏史怀古诗的思想内容 ①喟叹古今朝代兴亡变化,感叹昔盛今衰、物是人非。 ②借古讽今,批判现实。 ③仰慕古人成就,表达自己渴望建功立业的心情或功业无成的感慨。 ④对历史作冷静的理性思考,发表自己的见解,归纳历史规律等。 2、诗歌举例 a、感慨盛衰无常及昔盛今衰 越台揽古(李白) 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b、借古讽今、吊古伤今(伤己) 泊秦淮(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c、仰慕古人成就,表达自己渴望建功立业的心情或功业无成的感慨。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d、诗人对历史作冷静的理性的思考,自己并不置身其中,只用史实或就史实作出假设,表明自己的态度倾向。如杜牧的《题乌江亭》: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这是咏叹项羽兵败,自刎乌江的诗,开头两句,就事论事,批判项羽的不能“包羞忍耻”;三四句就史实作出另样假设,表达了惋惜之意,从而表明了“男儿”应当能屈能伸,屡败不馁的道理,是颇有积极意义的。同样的题材,王安石也写了一首《题乌江亭》,却说“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他感到项羽的失败是历史的必然。可见,对于同一题材,诗人们有时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反映,就会有不同的看法,这不但体现诗人不同的艺术技巧,也反映了他们不同的历史观和人生观。 [例]阅读下面一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马嵬①袁枚 莫唱当年长恨歌②,人间亦自有银河。石壕村里夫妻别,泪比长生殿③上多! 注:①马嵬:即马嵬坡。安史之乱时,唐玄宗逃到这里,在随军将士的肋迫下,勒死杨贵妃。②长恨歌:白居易写的一首关于唐玄宗、杨贵妃爱情悲剧的叙事长诗,侧重于同情。③长生殿:华清宫的一座殿。唐玄宗和杨贵妃有感于牛郎织女被银河分隔,七月七日在殿里海誓山盟,表示永世不分。 作者在这首诗中对唐玄宗、杨贵妃爱情悲剧的看法与白居易的《长恨歌》有何不同?请简要评价作者的观点与态度。 二、惜别送别诗 1.把握惜别送别诗的思想内容 表达离愁别绪,多迷恋、伤感。 表达深情厚谊,多赞美、留恋。 表达诗人豁达的胸襟和豪放的气度。 2、诗歌例析

诗词主题班会

古诗词朗诵主题班会 五(1)班 一、活动目的: 1、结合学校的书香读书活动,在古诗的海洋中,领略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优良传统,在古诗中感受到了闲情—友情—亲情—乡情—爱国情。 2、通过开展“读经典美文,做少年君子”主题活动,努力将古诗文教育与培养学生良好习惯、高尚情操、优秀品格的人文教育有机地融合,着力培养一代“腹有诗书气自华”的少年君子。 3、通过活动,激发学生诵读中华经典的情趣,养成随时积累语言素材的习惯。培养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对学生进行民族精神教育。 4、充分调动学生在班集体活动中的主动性、创造性,强化作为班集体主人的意识。 5、检测班级的古诗的诵读情况和收集情况,通过丰富多彩的节目表演,激发孩子们的阅读古诗的兴趣,培养孩子的人文修养。 二、活动准备: 1、各小组综合实践收集整理诗词。 2、物色好主持人6人。 3、各小队组织熟练背诵古诗,根据诗意画好四季图,写好有关古诗的书法作品。课件制作。 4、各类节目准备:相声、小合唱、小组诗等。 活动分步:闲情—友情—亲情—乡情—爱国情 三、活动过程: 第一部(闲情) 1、播放音乐《水调歌头》带入诗境。 2、看图诵诗,春夏秋冬。 3、看图猜诗(放课件)。 第二部(亲情) 1、唱《游子吟》(播放《游子吟》(唱诵结合)。 2. 报答母爱从这首诗中,你体会到了什么?请同学们来说一说,怎样去报答母亲的爱呢? 3、相声《慈母心》 4、一起来看看《七步诗》的创作过程。 第三部(友情) 1、以小组为单位展开竞赛,比一比哪一组同学背诵的有关友情的古诗多。 2、齐唱一首古诗改编的歌《送孟浩然之广陵》。 3、下面请大家各自找曾帮助你学习,生活的好朋友送贺卡,说一句感谢的话。(放音乐《爱的奉献》) 第四部(乡情) 1、李白的《静夜思》最为出名,一起来表演朗诵吧。 2、男、女同学为大家背诵。 第五部(爱国情) 1、背爱国诗句《示儿》、《石灰吟》《己亥杂诗》、《出塞》、《菩萨---- 》《--咏喇叭》等。 2、出示爱国名句齐读。 四、尾声: 闲情、友情、亲情、故乡情、爱国情,好一派迷人的情感风光。要求多学中华经典文化,

2020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10诗歌鉴赏之形象与感情(练)(含解析)

诗歌鉴赏之形象与感情(练) 一练高考 一、【2017年高考课标Ⅱ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送子由使契丹 苏轼 云海相望寄此身,那因远适更沾巾。 不辞驿骑凌风雪,要使天骄识凤麟。 沙漠回看清禁月①,湖山应梦武林春②。 单于若问君家世,莫道中朝第一人③。 【注】①清禁:皇宫。苏辙时任翰林学士,常出入宫禁。②武林:杭州的别称。苏轼时知杭州。③唐代李揆被皇帝誉为“门地、人物、文学皆当世第一”。后来入吐蕃会盟,酋长问他:“闻唐有第一人李揆,公是否?”李揆怕被扣留,骗他说:“彼李揆,安肯来邪?”14.本诗尾联用了唐代李揆的典故,以下对此进行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本联用李揆的典故准确贴切,因为苏轼兄弟在当时声名卓著,与李揆非常相似。 B.中原地域辽阔,人才济济,豪杰辈出,即使卓越如苏轼兄弟,也不敢自居第一。 C.从李揆的故事推断,如果苏辙承认自己的家世第一,很有可能被契丹君主扣留。 D.苏轼告诫苏辙,作为大国使臣,切莫以家世傲人,而要展示出谦恭的君子风度。 E.苏轼与苏辙兄弟情深,此时更为远行的弟弟担心,希望他小心谨慎,平安归来。15.本诗首联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性格?请加以分析。(6分) 【答案】 14.BD 15.表现了诗人旷达的性格,苏轼兄弟情谊深重,但诗人远在杭州,与在京城的苏辙已是天各一方。这次虽是远别,诗人表示也不会作儿女之态,悲伤落泪。 【考点定位】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解答本题之前,考生应先明确典故的类型以及诗人运用典故的目的。典故一般分为两大类,一为国家,一为个人。运用前者,多为借古讽今,讽谏君王;运用后者,多为仰慕前人,感怀自己,或者抒发同病之悲等。故解答此类题目,应先关注典故的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