掩耳盗铃续写200字【三篇】

掩耳盗铃续写200字【三篇】
掩耳盗铃续写200字【三篇】

掩耳盗铃续写200字【三篇】

从前,有一个人,看见人家大门上挂着一个领铃铛,他很想要。

他明明知道手一碰,铃铛就会“叮铃叮铃”地响起来立刻会被人

发觉。不过他想:“如果我把耳朵捂住,不就听不见响声了吗?”他

掩住了自己的耳朵,伸手去偷铃铛。

没想到,手刚碰到铃铛就被人发觉了。“是谁是谁?”一个女人

从家里出来,紧接着又有一个男人从家里也出来了,显然,他们是一

对夫妻,那两个人心地很善良,所以那个从的农民都称他们为“善良

夫妻”。当然,他们有困难的时候,村民们都一个个挺身而出,其中

有一个读书人说到:“一个人做事,不要自作聪明,要老老实实做人,如果你喜欢它,就应该用自己的双手去创造,而不能够偷偷拿别人家

的东西!”这番话让他受益匪浅,他低下头,躬身弯腰,连声称是,

这对夫妻却说:“以后请您不要再这样了,我们要用手去自己挣钱,

来靠自己的手来创造!”他无奈的说:“是!是!是!我以后再也不

这样了。”从此他再也不出来偷别人的东西了,这个教训大家明白了吗?

【篇二】

今天,妈妈又给我讲述了另一个成语故事,叫“掩耳盗铃”。

这个故事是讲古时候有一个人,他看上了别人家的大钟,想要偷走,不过钟太大,他背不懂,于是他想把钟砸碎,然后一块块搬走。

但是钟一砸会被别人听到怎么办呢?于是他想了一个把法——即把自

己的耳朵捂住,然后盗钟。于是他把自己的耳朵捂住,把钟一砸,却

马上被别人发现并抓走了。真的很可笑!

这个成语最早应该是叫掩耳盗钟的,但是后世演变为掩耳盗铃了。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要掩盖*,自欺欺人。

【篇三】

今天,我在《小学生之友》里读了一个寓言故事,故事的名字叫《掩

耳盗铃》。

故事讲的是从前有一个人看见人家大门上挂着一个铃铛,就想把它偷走。但是那个铃铛只要用手一碰,就会叮铃叮铃地响起来,被人发觉。他想:响声要用耳朵才能听见,如果把耳朵掩起来,不就听不见了吗?于是,他就掩住了自己的耳朵,伸手去偷那个铃铛。谁知手刚碰到铃铛,他就被人发觉了。

读了这个寓言故事,我觉得故事中的那个人很笨,很可笑,他认

为自已的“小聪明”能骗得过别人,但结果却把自已给骗了。

笑过别人之后,我想到了自己。其实生活中,我也有过类似的情况。课余时间我学习了琵琶。因为我们上的是大课,十五六个人坐在

一起跟老师学习。所以,我有时会混水摸鱼,上课开小差。心里想:

这么多人一起弹,我一个人弹错了没关系的。结果在大家一起弹的时

候还能够勉强混过去,但一个个过关检验时就露馅了。

通过今天这篇寓言故事的阅读,我懂得了一个道理:今后学习一

定要认真,如果遇到困难,就要想办法把它解决了,千万不能不懂装懂。不懂的地方一定要认真地思考,并即时问老师、家长,直到弄懂

为止,决不做自欺欺人的人。

掩耳盗铃的寓意之令狐采学创编

掩耳盗铃 令狐采学 相关解释: 【汉语释义】自己把自己的耳朵捂住去偷容易响的铃铛【感情色彩】贬义词,用来贬低笨蛋的成语【语法结构】偏正式。 【近义词语】自欺欺人、弄巧成拙,自食其果,聪明反被聪明误 【反义词语】众所周知,以正视听,光明正大,光明磊落【押韵词语】肆意横行、相辅相成【相关谜语】聆 【成语用法】作谓语、定语、状语;指自欺欺人。 【英文翻译】Plug one's ears while stealing a bell 【成语出处】《吕氏春秋·自知》:“百姓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椎毁之,钟况然有声。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掩其耳。” 文言文原文: 范氏之亡也①,百姓有得钟②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③;以锤④毁之,钟况然⑤有声。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⑥掩其耳。恶人闻之,可也;恶己自闻之,悖(7)也! 白话文翻译: 春秋时侯,晋国贵族智伯灭掉了范氏。有人趁机跑到范氏家里

想偷点东西,看见院子里吊着一口大钟。钟是用上等青铜铸成的,造型和图案都很精美。小偷心里高兴极了,想把这口精美的大钟背回自已家去。可是钟又大又重,怎么也挪不动。他想来想去,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把钟敲碎,然后再分别搬回家。 小偷找来一把大大锤,拼命朝钟砸去,咣的一声巨响,把他吓了一大跳。小偷着慌,心想这下糟了,这种声不就等于是告诉人们我正在这里偷钟吗?他心里一急,身子一下子扑到了钟上,张开双臂想捂住钟声,可钟声又怎么捂得住呢!钟声依然悠悠地传向远方。 他越听越害怕,不同自由地抽回双手,使劲捂住自已的耳朵。“咦,钟声变小了,听不见了!”小偷高兴起来,“妙极了!把耳朵捂住不住就听不进钟声了吗!”他立刻找来两个布团,把耳朵塞住,心想,这下谁也听不见钟声了。于是就放手砸起钟来,一下一下,钟声响亮地传到很远的地方。人们听到钟声蜂拥而至把小偷捉住了。 故事出自《吕氏春秋·自知》“掩耳盗钟”被说成“掩耳盗铃”,比喻愚蠢自欺的掩饰行为。 寓意以及道理: 钟声是客观存在,不因为你堵住耳朵就消失了;世界上的万物也都是客观存在,不因为你闭上了眼睛就不复存在或者改变了形状。这则寓言故事虽然简短,但却形象而生动地阐明了一条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对客观存在的现实不正视、不研

掩耳盗铃扩写作文600字

掩耳盗铃扩写作文600字 从前,在杨家村有一个人,每天就想着不劳而获。有一次,他去小店铺买东西,看见哪家的碗不错,就悄悄地把它拿下来,放在自己的衣袖里,快速逃跑了……这样的事情发生过很多次,为此,那个人也臭名远扬了。大家一见到他,就像见着鬼似的,都离他远远的,还在背地里议论纷纷。 这天,那个人在村子里闲逛,忽然看见了一户人家的大门上挂着一个精致的铃铛,铃铛的表面镀了一层金,在阳光的照射下显得金光闪闪,就像太阳发出的金色光芒一般,格外耀眼。铃铛上刻着九条栩栩如生的龙,它们威风凛凛,有的在互相嬉戏,有的张着嘴,摆出了一副打架的样子,龙腾虎跃,好不威风! 那个人看见了,忍不住停了下来,心想:要是我有这个铃铛,那该有多威风呀!我要把它偷回家!想着想着,他蹑手蹑脚地走了过去,双手往上一伸,脚往上一踮,够着铃铛了!可轻轻地一碰,“叮——叮——”铃铛就响了。主人听到声音,拿着扫帚跑过来,喊道:“来者何人?竟敢私闯民宅!滚出去!”那个人被吓得落荒而逃。 回去之后,那个人对铃铛朝思暮想。吃饭时,他把墨汁误当汤喝掉,却丝毫没有感觉;写字时,写着写着就写成了“我要铃铛”;

睡觉时,梦见自己正抱着个大铃铛在炫耀,可醒来一看,却是自己的臭袜子、臭鞋子…… 一天,他刚刚梦见自己拿着一个铃铛,外面就传来“噼里啪啦”的响声,弄得他从梦中惊醒,难以入睡。他用手撕了一点棉被里的棉花塞在耳朵里,本想安心入睡,却突然灵机一动:咦?我可以用棉花来堵住自己的耳朵,这样就没人听见啦! 第二天晚上,他躲在草丛中,确保没有人以后,鬼鬼祟祟地走近铃铛,接着用棉花塞住了耳朵,然后大摇大摆地走到铃铛面前,使劲一拽,把铃铛拽了下来。可是这时有人大喊道“抓贼啊!”,宅子里的人一窝蜂围上来,抓住了他,直到他进了牢房,还是没有想通自己为什么会被发现。 模板,内容仅供参考

三袋麦子丰县创新外国语学校张爱景

9、三袋麦子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能分角色朗读课文,并根据课文的语言材料创造性地表演故事内容。 4.品析重点词句,理解和感悟课文内容。在阅读过程中尊重学生的体验和感受,引导学生各抒已见,让学生懂得只有播种才有收获的道理。 教学重点难点: 1.品析重点词句,理解和感悟课文内容。 2.分角色朗读课文,并根据课文的语言材料创造性地表演故事内容。 一、复习 上一次我们听了童话故事《三袋麦子》,大家还记得这个故事的主要内容吗? (过年了,(谁)送给(谁)(什么)作为节日礼物。一年以后,出现了三种完全不同的结果。) 二、设疑导入新课 出现了哪三种不同的结果呢?今天我们继续欣赏这个故事。 三、精讲课文(1―― 4)自然段 导学1 1)三个小动物收到土地爷爷的麦子后,分别觉得这是怎样的麦子? 2)比一比,三个小动物对待麦子的处理方法有什么不同? 3)比一比,土地爷爷对待三个小动物的做法分别是什么态度? 1、请小朋友把书打开,自读全文。边读边用“―”划出描写小猪的句子,用“―”戈仙描写小牛的句子,用“…”戈仙描写小猴的句子。并小组合作完成小列表格:

2、学习课文第二、六自然段,交流描写小猪的句子。 导学2 1)小猪看着黄灿灿的麦子,心情怎样?课文里哪个词语最能体现小猪当时的心情? 2)他是怎样处理这袋麦子的?结果怎样? 小组汇报 (1)谁来读读描写小猪的句子。 (2)土地爷爷送给小猪这一袋麦子,在小猪眼里是什么样子的?(黄灿灿) 它看着黄灿灿的麦子,心里会想些什么?(吃)心情怎样?课文里哪些词语体现小猪当时的心情,你能找出来吗?(开心、迫不及待) (3)“迫不及待”是什么意思?你们在什么时候也有过迫不及待的情况?指导朗读,读出小猪的心情 (4)他是怎样处理这袋麦子的?结果怎样? (做成各种各样的食品,结果很快就吃光了。) (5)小猪的做法,土地爷爷是什么态度?(哈哈大笑)它会对小猪说什么? (6)你觉得这是一头怎样的小猪?你是从哪里读懂的? (6)揭示小猪的特点。原先老师很讨厌猪,它又胖又懒。听了这个故事我不禁对小猪刮目相看,开始喜欢它了,知道为什么吗? 小猪以美食家的全新形象出现在大家面前。 (7)指导朗读:这样的小猪你喜欢吗?让我们用喜欢的语气朗读第二自然段,要让老师也陶醉在各种各样的美食之中,迫不及待地想尝一尝小猪的手艺。指导读小猪说的话。 3、学习第三、七自然段,交流描写小牛的句子。 过渡:这真是一头憨厚可爱的小猪,那小牛又是怎样的呢?导学3

掩耳盗铃寓意

掩耳盗铃 白话文翻译:春秋时侯,晋国贵族智伯灭掉了范氏。有人趁机跑到范氏家里想偷点东西,看见院子里吊着一口大钟。钟是用上等青铜铸成的,造型和图案都很精美。小 偷心里高兴极了,想把这口精美的大钟背回自已家去。可是钟又大又重,怎么也挪不动。他想来想去,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把钟敲碎,然后再分别搬回家。小偷找来一把大大锤,拼命朝钟砸去,咣的一声巨响,把他吓了一大跳。小偷着慌,心想这下糟了,这种声不就等于是告诉人们我正在这里偷钟吗?他心里一急,身子一下子扑到了 钟上,张开双臂想捂住钟声,可钟声又怎么捂得住呢!钟声依然悠悠地传向远方。他越听越害怕,不同自由地抽回双手,使劲捂住自已的耳朵。“咦,钟声变小了,听不 见了!”小偷高兴起来,“妙极了!把耳朵捂住不住就听不进钟声了吗!”他立刻找 来两个布团,把耳朵塞住,心想,这下谁也听不见钟声了。于是就放手砸起钟来,一 下一下,钟声响亮地传到很远的地方。人们听到钟声蜂拥而至把小偷捉住了。故事出自《吕氏春秋·自知》“掩耳盗钟”被说成“掩耳盗铃”,比喻愚蠢自欺的掩饰行为。 寓意以及道理:钟声是客观存在,不因为你堵住耳朵就消失了;世界上的万物也都是客观存在,不因为你闭上了眼睛就不复存在或者改变了形状。这则寓言故事虽然简短,但却形象而生动地阐明了一条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对客观存在的现实不正视、 不研究,采取闭目塞听的态度,这是自欺欺人,终究会自食苦果的。扩展阅读: 用四字成语《掩耳盗铃》造句如果你在这件事情上对我掩耳盗铃的我一定不会放过你的。你这种愚蠢的做法无疑是掩耳盗铃。你这样做,跟掩耳盗铃没什么分别。掩耳盗铃是一种看上去很聪明其实很愚昧的方法 这件事并不是你想象的那样的,实质上在掩耳盗铃。难道你不觉得你这样掩耳盗铃的听课是完全没有任何意义的事情吗?我们在对待学习的态度一定要诚恳,要踏实,不要掩耳盗铃,自欺欺人。不要再自欺欺人了,那样的话只会是掩耳盗铃。个人主义严重的人;常常会干出掩耳盗铃的蠢事;这又有什么奇怪呢!你太愚蠢了,不要再做掩耳盗铃的事情了。掩耳盗铃是一种自欺欺人的行为。他这个人从来都不会做掩耳盗铃的事情。就是因为你上次在这个知识点上的掩耳盗铃导致了你这次考试没有及格。做事情一定要诚恳,不要万事都是掩耳盗铃的。我们在做学问上一定不能掩耳盗铃,要的是实事求是。他光明正大,从不做掩耳盗铃的怪事。掩耳盗铃最后的结果就是你自食其果。

掩耳盗铃读后感100字200字五篇

掩耳盗铃读后感100字200字五篇掩耳盗铃读后感一: 《掩耳盗铃》这则寓言故事名扬中外,今天我也读了这则寓言故事,让我大有所悟。 这则故事讲了,一个人看到邻居家门口挂着一个精美别致的铃铛,便想把这个铃铛偷回来。正当他要动手时就想到这个铃铛一碰就会发出清脆的响声,会让别人听见。于是他想起了办法,不到一会他突然拍了拍自己的脑袋说:“我怎么这么笨呢,想:铃铛的声音只有耳朵才能听到,如果把耳朵掩起来不就听不见了?于是,他就把自己的耳朵掩起来,伸手去偷铃铛。谁知手一碰到铃铛就发出清脆的声音,结果当场被人抓住了。 读了这则故事,我明白了做什么事情都不能自欺欺人,就像妈妈常常教育我的,在学习上不懂就要问,不能不懂装懂或去看后面答案,这样看上去都会做了,其实还是不会做。既骗了老师又骗了家长。最后坑害的还是自己。今后学习中如果遇到困难,都要想办法把他解决,千万不能不懂装懂,不懂得地方要认真地思考,及时地问老师、同学、家长,直到弄懂为止会做为止。 以后我会经常用这个故事来提醒自己,不做故事里的“笨蛋”。 掩耳盗铃读后感二: 有一个寓言故事:《掩耳盗铃》。从前有一个喜欢到哪儿都偷点东西的人。有一天,他看到了一个漂亮的大铃铛便想拥有,可

是铃铛一碰就会响,该怎么办呢?想了很久,这个人终于想出了一个好办法:把自己的耳朵掩上,就听不见声音了。后来,他一碰铃铛铃铛便响了,主人就发现了他,把他捉住抓走了大家看完这个故事以后可能会对那个偷铃铛的人说:“你把自己的耳朵掩上了,你听不见了,可是别人的耳朵没有掩上,别人还是听得见的呀!你怎么这么傻呀?”没错,这个人,这么做确实很傻。可是我们有没有想过,有事后我们也是这样做的呀!比如说:有时候,老师正在讲课,你却用书蒙着自己悄悄和别人说话。同学们正在朗读,而你假装读,用书遮着自己,悄悄和别人说话。你可能以为老师没看到你吧,或许老师这是看你看得最清楚。以前有的就算了,但是现在,可千万别再掩耳盗铃了!我希望大家记住一个真理:自己欺骗别人,也是在欺骗自己。 掩耳盗铃读后感三: 暑假期间,我在家阅读了一些课外书籍,其中我特别喜欢《掩耳盗铃》这个故事。 故事讲述的是春秋时期,范氏家族被灭之后,有个小偷想乘机去偷范氏家大门那口上等青铜铸成的,造型和图案都很精美的钟。可是这口钟巨大无比,一个人无法搬动。他前思后想的终于想到个办法——把钟敲碎之后再带走。小偷高高兴兴的找来一把大锤子,对准大钟就是一锤,咣的一声巨响,把他吓了一大跳。小偷心想:这不是在公开的告诉别人我在偷钟嘛?索性小偷扑上去抱着钟,企图让钟声变小,可是这怎么可能?小偷越来越慌了,到最后只能用双手捂住自己的耳朵。“咦,钟声变小了,听不见了!”小偷高兴起来,“妙极了!把耳朵捂住不就听不进钟声了

掩耳盗铃故事及其寓意

从前,有一个人很愚蠢又很自私,他还有一个爱占便宜的坏毛病。凡是他喜欢的东西,总是想尽办法把它弄到手,甚至是去偷。有一次,他看中了一家大门上挂的铃铛。这只门的铃铛制作得十分精致,好看,声音也很响亮。他想,怎么样才能弄到手呢?最后决定,把它偷走。他知道,只要用手去碰这个铃铛,就会"叮零叮零"地响起来。门铃一响,耳朵就会听到铃铛的响声,有了响声,就会被人发现了。那可就得不到铃铛了。那怎么办呢? 他突然想出了一个办法。他认为,门铃一响,耳朵就会听见了,如果把自己的耳朵掩住,不是就听不见了么?于是,他自作聪明地采用这个方法去偷门铃。有一天晚上,他借着月光,蹑手蹑脚地来到这家大门前。他伸手向上摘铃铛,但是,门铃挂得太高了,怎么也够不着,他只好扫兴地回来了。回到家,他又想该怎么办呢? 他想叫邻居聋子一起去偷铃铛,踩着他的肩膀就能够摘到铃铛了。可是又怕别人不干,不和他一起偷东西,只好自己踩着凳子摘铃铛吧。第二天晚上,他带着凳子,又蹑手蹑脚地来到这家大门口。他踩着凳子,一手掩住自己的耳朵,一手摘这只铃铛。谁知他刚碰到铃铛,铃铛响了,这家主人发觉后,就把他抓住了。因为别人的耳朵并没有被掩住,仍然能够听到铃铛的响声。 故事就是这样了,到最后,他也没有得到铃铛,反而别抓了。 掩耳盗铃:原为掩耳盗钟。掩:遮盖;盗:偷。把耳朵捂住偷铃铛,以为自己听不见别人就会听不见,比喻自欺欺人。 故事寓意: 钟的响声是客观存在的,不管你是否捂住耳朵,它都是要响的。凡是要客观存在的东西,它不会依人的主观意志为改变。有的人对自己不利,或不喜欢的客观存在,采取不承认的态度,以为如此,它就不存在了,这和“掩耳盗钟”一样,都是极端的主观唯心主义——唯我论的表现。如果对客观存在的现实不正视、不研究,采取闭目塞听的态度的话,最终便会自食苦果。

小学三年级语文《三袋麦子》原文、教案及练习题

小学三年级语文《三袋麦子》原文、教案及练习题 快要过年了,土地爷爷给小猪、小牛和小猴各送了一份节日礼物——一口袋麦子。 小猪看着黄灿灿的麦子,开心地喊道:“太棒啦!我最爱吃白面 馒头和烙饼了!”他迫不及待地把麦子磨成面粉,做成了各种各样的 食品。 小牛捧起饱满的麦粒,看了又看,心想:多好的麦子呀,我要先 把它保存起来,等家里的草料和杂粮都吃完了,再慢慢吃这好东西。 为了防止发霉和虫蛀,小牛经常把那袋麦子搬到屋外透透风,晒晒太阳。 小猴呢,他觉得面前的这袋麦子上等的麦种,便把一口袋麦子全 种下了地。 一年以后,土地爷爷又来拜访小猪、小牛和小猴。 他先到小猪家,小猪说:“感谢您去年送给我那袋麦子,让我吃 到了吃的东西。”说着,不由得舔了舔舌头。看着小猪憨厚可爱的样子,土地爷爷忍不住哈哈大笑。 告别了小猪,土地爷爷来到小牛家。小牛告诉老人:“去年您送 我的麦子至今还没吃完呢。”小牛抱出那只口袋,里面仍有半袋麦子。老人点点头。 最后,土地爷爷又来到小猴家。谈起去年那口袋麦子,小猴拉着 老人的手,神秘地说:“请跟我来。” 土地爷爷跟着小猴到里屋一看,啊,麦囤里堆得满满的。小猴说:“我把麦子种下了地,这都是我的收获。您带一些回家吧。”老人抚 摸着小猴的头,兴奋地说:“你真聪明!真能干!” 字词:

礼物、黄灿灿、麦子、馒头、烙饼、迫不及待、面粉、食品、饱满、麦粒、杂粮、发霉、虫蛀、麦种、憨厚、舔、神秘、麦囤、收获、聪明 重点句子: 小猪看着黄灿灿的麦子,开心地喊道:“太棒啦!我最爱吃白面 馒头和烙饼了!”他迫不及待地把麦子磨成面粉,做成了各种各样的 食品。 土地爷爷跟着小猴到里屋一看,啊,麦囤里堆得满满的。小猴说:“我把麦子种下了地,这都是我的收获。您带一些回家吧。”老人抚 摸着小猴的头,兴奋地说:“你真聪明!真能干!” 【篇二】小学三年级语文《三袋麦子》教案 教学目标: 1、能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学 会讲述故事。 2、学会本课12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根据课文的语言材料练习讲好这个故事。 4、在阅读过程中学会各抒已见,学习准确的思维方法,培养创造 性思维。 重难点: 1、复述故事 2、知道谁的做法好,体会三个动物的美好品质。 教学目标: 1、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续编《掩耳盗铃》

续写《掩耳盗铃》 自从那个小偷盗铃失败后,他一直耿耿于怀,想:“有什么好办法顺利地把铃弄到手?”一天,他突然有了个绝妙的注意:如果先把铃的电池拿掉,电铃不就不会叫了吗?他为他这一高招高兴地在家里蹦来蹦去,心飘飘然,想:“这一回我肯定能成功了!”当天夜里12点,他准备好起子,锤子等工具,悄悄来到富翁家门口,左瞧瞧,右看看,四周寂静无声,只听得见心怦怦直跳,他默默对自己说:“我一定要小心,不能向上次那样!我今天一定要得到这个金铃!”他轻手轻脚地来到门厅的金铃旁。突然屋里传出一阵说话的声音,他吓得一下子摔到在地,头上,身上冒出了一层密密的汗珠,他颤兢兢的爬起来。“我就这样半途而废?不,我一定要偷到!”他强撑着抖抖缩缩地把电铃后盖打开,取下电池,长长的松了口气,心想:“这下可成功了!这可是只金铃呀,我又可好好逍遥几天了。”接着他放心大胆的取下铃,大摇大摆地回家去,蒙头大睡,正想着第二天怎样潇洒呢!第二天,天气很好,太阳从窗户洒瞒了一屋,小偷懒洋洋地在被窝了作着好梦。“嘭,嘭-”一阵敲门声把他叫醒,打开门一看,把他给楞住了,警察带着110正在门口等着他呢!原来,富翁家安装了高科技的针孔式探头,昨天他的一举一动全被录下来了。 续写《掩耳盗铃》 这时,那家人的狗叫了起来。院子里所有的灯几乎都亮了起来,主人连忙召唤自己的仆人:“小红、小花,快去捉贼啊!”那人这才恍然大悟:自己偷了一个有钱人的铃铛,而且被发现了。他还来不及想怎么被别人发现的,自己已经被小红和小花抓住了。那个人一看,不就两个眉清目秀的年轻女子吗?这好办。他两只手一拽,就把小花和小红拽到了地上,她们哭了起来。那个人说:“哼,就你们也想跟我斗?”正当他得意洋洋想逃跑的时候,几个武艺高强的大侠从天上“飞”了下来。就像老鹰捉小鸡那样把他抓了起来,“飞”到了一座堂门前,硬是把他拖了进去。 续写《掩耳盗铃》 里面坐着一个美如天仙的女人,没错,那个女人就是这家院子的主人。女人说:“你胆大包天,竟敢来偷东西。你想要什么,要不要我给你拿?”那人说:“我就想要你家门前的那个铃铛。”那女人百思不得其解,问:“你要那铃铛干什么,难道你不怕被人发现吗?”那人说:“我就不知道你们是怎么发现我的,我明明是把耳朵捂住的,你们怎么听见了?”那女人觉得很可爱:“你把自己的耳朵捂住了,又不代表你把别人的耳朵捂住了,所以别人就听得见了。看你比较诚实的,今天就放你一马,以后要好好做人,不要再做这种事了。”那个人连忙道谢,然后就走了。 从此以后,那个人远去读书,做人正直,再也没有做任何可耻的事了!

小学三年级语文《掩耳盗铃》课件【三篇】

小学三年级语文《掩耳盗铃》课件【三篇】【篇一】小学三年级语文《掩耳盗铃》课件 教学目标: 1、理解寓言的含义,教育学生做事不能自欺欺人。 2、培养学生复述课文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理解寓意。 2、培养学生复述课文的能力。 教学时数: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指名讲学过的寓言故事。《揠苗助长》、《亡羊补牢》 二、教师边作图边讲故事,学生猜故事结尾。 三、这个人傻不傻,傻在哪里? (他傻在不该捂住自己的耳朵去偷别人的铃铛。) 四、给故事取个题目。 板书课题:掩耳盗铃 五、释题 掩耳:捂住耳朵。盗:偷。 掩耳盗铃:捂住自己的耳朵偷别人的铃铛。 六、翻开课本读寓言故事。 七、理解故事内容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结合插图板书“想偷铃铛”。 2、读第二自然段,想想、议仪。

1)偷铃铛的人明明知道只要用手一碰,那铃铛就会丁零丁零地响起来,就会被人发觉,那他是想出一个什么办法去偷铃铛的?(结合插图板书“掩住耳朵”) 2)他的想法对吗?为什么? 3)那个人掩住自己的耳朵,伸手去偷铃铛,结果怎样了?(结合插图板书“被人发觉”) 3、小结:结果当然会被别人发现了:掩住自己的耳朵去偷铃铛,铃铛还是照样会响的,不过只是自己听不见,别人还是照样听得见的。哪个偷铃铛的人只是自己欺骗自己。 4、用一个成语说说偷铃人的行为。(自欺欺人) 八、小结:这则寓言故事讽刺了那些想欺骗别人,结果只是欺骗了自己的人,所以说是自欺欺人。 九、学生复述这个故事。 板书设计 掩耳盗铃 想偷铃铛——掩住耳朵——被人发觉 (自欺欺人) 【篇二】小学三年级语文《掩耳盗铃》课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掩耳盗铃这个成语的意思。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这则寓言的寓意。 3、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培养学生联系学习、生活实际、正确处理类似现象

《三袋麦子》续写

《三袋麦子》续写一 第三年,小猪、小牛也把麦子种下了地。 有一天,小猴到小猪家,敲敲门,没人答应,小猴很纳闷,到田里一看,呀,小猪正在给禾苗浇水。小猴问:“你在干什么?”小猪说:“没干什么,听说禾苗要天天浇水,我在给禾苗浇水呢!”小猴惊呀地说:“天刚下过雨,不能浇水,不然要把禾苗淹死的!”“可那边的农民伯伯怎么还浇水呀?”小猪奇怪地问。小猴扭头一看,笑了起来:“那儿的农民伯伯不是在浇水,是在给粮食喷除草剂,把杂草给消灭掉。”“喔,我明白了,咱们到小牛家看看去。” 不一会儿,它们来到了小牛家,看见小牛正低着头在田里给禾苗扇扇子。小猴小牛齐声问:“你在干什么呀?”小牛抬起头擦擦汗说:“今天多么热呀!下过小雨才一个小时,就把我热成这样,我要给禾苗扇扇子,不然禾苗就会热死啦!”小猴一听笑弯了腰,说:“不让禾苗死的主要方法就是让它喝水,刚下过的雨水已滋润了禾苗,不用浇水,更不用扇扇子。” 小牛一听扔下扇子说:“早说嘛,让大家白忙了一场。”小猴说:“没让你们白忙,到我家里喝喝茶,学习一些种田的知识吧,知识可值钱啦!” 《三袋麦子》续写二小猴卖烧饼 话说小猴把土地爷爷送给自己的麦子种下地后,小猴就天天看护着麦子,等着它发芽、长大、成熟。这一天,麦子终于成熟了。小猴看着麦囤里堆满了金黄的麦子,心里高兴极了!小猴想:这么多麦子,我要用来做生意!它想了半天,终于作出决定——卖烧饼。 小猴先把麦子晒干,再磨成面粉,然后做成各种各样的烧饼:有蛋糕形状的,有汽车形状的,还有可乐瓶形状的。小猴子捏好后,再烧饼上撒了一把芝麻,就开始烤了。就这样,香喷喷的烧饼很快就端出来了。 小猴子开始叫卖烧饼:“卖烧饼喽!又香又好吃的烧饼啊!”大家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小猴那里。小猴子的摊子前挤满了人。小猴子说:“大家排好队,不要挤!” 孔雀排在第一个,说:“我要一个蛋糕形状的饼!” 小猴子说:“一元钱一个。” 很快,烧饼就买完了。 小猴子今天真能干,学会了做生意! 《三袋麦子》续写三 两年以后,土地爷爷再次来拜访小猪、小牛和小猴。 他先到小猪家,敲了敲门,小猪不在家。他又来到小牛家,奇怪,小牛也不在家。土地爷爷很纳闷,心想,都去哪了呢?他带着疑问来到了小猴家,刚走到门前,就闻到一股香气,听到了一阵阵笑声。土地爷爷敲了敲门,小猴打开门,看到土地爷爷高兴地跳起来:“土地爷爷来啦!土地爷爷来啦!”小猪和小牛立刻从屋里冲了出来。 “土地爷爷,土地爷爷,快来吃我亲手做的白面馒头和烙饼。”小猪喊到。 “你们怎么都在小猴家呀?”土地爷爷好奇地问。 小牛笑着说:“我们正在庆祝丰收呢,小猴给了我们每人一袋麦子,还教我们种地。” “后来我们又分工了,”小猪抢着说,“小牛耕田,小猴播种,我嘛负责施肥,我们一起除草和浇水。今年,麦子可多了,可以做好多好吃的了。” 土地爷爷开心地点了点头说:“你们都进步了,小猪和小牛也变得聪明能干了,小猴还知道帮助别人,而且你们团结友爱、互相帮助,这正是我希望看到的。” 《三袋麦子》续写四

掩耳盗铃的寓意

掩耳盗铃的寓意 掩耳盗铃原为盗钟掩耳,为一中国成语,偷钟怕别人 听见而捂住自己的耳朵,明明掩盖不住的事情偏要想法子 掩盖,比喻自己欺骗自己,通常是比喻自欺欺人的意思。 出自《吕氏春秋·自知》里的一则寓言故事,原文为盗钟,后来钟演变成为铃,掩耳盗钟反而不常用了。 春秋时候,晋国贵族智伯灭掉了范氏。有人趁机跑到 范氏家里想偷点东西,看见院子里吊着一口大钟。钟是用 上等青铜铸成的,造型和图案都很精美。小偷心里高兴极了,想把这口精美的大钟背回自已家去。可是钟又大又重,怎么也挪不动。他想来想去,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把钟 敲碎,然后再分别搬回家。 小偷找来一把大锤子,拼命朝钟砸去,咣的一声巨响,把他吓了一大跳。小偷着慌,心想这下糟了,这钟声不就 等于是告诉人们我正在这里偷钟吗?他心里一急,身子一 下子扑到了钟上,张开双臂想捂住钟声,可钟声又怎么捂 得住呢!钟声依然悠悠地传向远方。 他越听越害怕,不由自主地抽回双手,使劲捂住自已 的耳朵。“咦,钟声变小了,听不见了!”小偷高兴起来,“妙极了!把耳朵捂住不就听不进钟声了吗!”他立刻找 来两个布团,把耳朵塞住,心想,这下谁也听不见钟声了。于是就放手砸起钟来,一下一下,钟声响亮地传到很远的 地方。人们听到钟声蜂拥而至把小偷捉住了。 故事寓意: 钟的响声是客观存在的,不管你是否捂住耳朵,它都 是要响的。凡是要客观存在的东西,它不会依人的主观意 志为改变。有的人对自己不利,或不喜欢的客观存在,采 取不承认的态度,以为如此,它就不存在了,这和“掩耳 盗钟”一样,都是极端的主观唯心主义——唯我论的表现。如果对客观存在的现实不正视、不研究,采取闭目塞听的 态度的话,最终便会自食苦果。

三袋麦子优秀教案

三袋麦子优秀教案 三袋麦子优秀教案一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重点:品析重点词句,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和感悟课文内容。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谈话: 谁能说一说我们以前学过哪些童话故事?(《小鹰学飞》、《青蛙看海》、《狼和小羊》、《狐狸和乌鸦》、、、) 2、今天,老师给大家新带来了一个有趣的童话故事,题目是:《三袋麦子》(板书课题)指导“麦”字读音及写法:请同学们拿起笔跟老师一起写“麦”,好的,大家一起读“mài” 3、引导质疑: 看了课题,同学们有什么想要问的? 同学们的问题问得非常好!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寻找问题的答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2)会读会写田字格中的生字,会读田字格上面的生字 (3)查字典并理解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烙饼发霉虫蛀麦囤

2、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词语 一类生字词: 二类生字词: 馒头烙饼发霉虫蛀舔舌头憨厚麦囤 熟词: 礼物黄灿灿饱满感谢可惜回味忍不住夸奖抚摸兴奋聪明 (2)指名读这些词语 3、读后反馈:课文向我们讲了怎样的一个故事? 课文主要讲了,土地爷爷送给()、()、()各一袋麦子,小猪把麦子磨成(),做成各种个样的()吃了;小牛把麦子()慢慢吃;而小猴则把麦子(),一年后收获了满满一囤麦子。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第二课时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童话故事《三袋麦子》的生字词,大家还记得这个故事的主要内容吗? 今天,我们继续欣赏这个故事。 二、精讲课文(1—4)自然段。 1.请大家把书打开,齐声朗读1—4自然段。 (1)土地爷爷送给三个小动物的麦子是一模一样的吗?(A.一样。可小动物们看到的不一样呀?B.不一样。) (2)有什么不同?(分别出示:黄灿灿饱满上等的麦种) (3)什么样的麦子是上等的麦种?(分别画线:黄灿灿饱满) 2.讨论小猴的做法。

简写掩耳盗铃的故事内容和寓意200字 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简写掩耳盗铃的故事内容和寓意200字告诉我们什 么道理 掩耳盗铃的故事一: 春秋时侯,晋国贵族智伯灭掉了范氏。有人趁机跑到范氏家里想偷点东西,看见院子里吊着一口大钟。钟是用上等青铜铸成的,造型和图案都很精美。小偷心里高兴极了,想把这口精美的大钟背回自已家去。可是钟又大又重,怎么也挪不动。他想来想去,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把钟敲碎,然后再分别搬回家。 小偷找来一把大大锤,拼命朝钟砸去,咣的一声巨响,把他吓了一大跳。小偷着慌,心想这下糟了,这种声不就等于是告诉人们我正在这

里偷钟吗?他心里一急,身子一下子扑到了钟上,张开双臂想捂住钟声,可钟声又怎么捂得住呢!钟声依然悠悠地传向远方。 他越听越害怕,不同自由地抽回双手,使劲捂住自已的耳朵。“咦,钟声变小了,听不见了!”小偷高兴起来,“妙极了!把耳朵捂住不住就听不进钟声了吗!”他立刻找来两个布团,把耳朵塞住,心想,这下谁也听不见钟声了。于是就放手砸起钟来,一下一下,钟声响亮地传到很远的地方。人们听到钟声蜂拥而至把小偷捉住了。 故事出自《吕氏春秋·自知》“掩耳盗钟”被说成“掩耳盗铃”,比喻愚蠢自欺的掩饰行为。 掩耳盗铃的故事二: 有个小偷钻进了范家的院子。他发现有一口钟。想把它背走吧,钟

太大,背不动,想把它砸碎当废铜卖吧,又怕发出响声,惊动主人。这个“聪明的”小偷转念一想:所以会听到钟声,不就是因为有耳朵吗?把耳朵堵住,钟声不就听不见了吗?于是他找了两个烂棉花团儿,把自己的耳朵堵得死死的,然后,就放心大胆地砸起钟来。但是,他的耳朵堵住了,并不等于别人的耳朵都堵住了,更不等于钟声就消失了。没砸几下,小偷就被抓住了。 掩耳盗铃的寓意 钟声是客观存在,不因为你堵住耳朵就消失了;世界上的万物也都是客观存在,不因为你闭上了眼睛就不复存在或者改变了形状。这则寓言故事虽然简短,但却形象而生动地阐明了一条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对客观存在的现实不正视、不研究,采取闭目塞听的态度,这是自欺欺人,终究会自食苦果的。 掩耳盗铃的故事三:

最新三年级语文《三袋麦子》教案(精品)

三年级语文《三袋麦子》教案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讲述这个故事,知道小猪、小牛、小猴谁做得好,体会三个动物的美好的品格。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特别要注意读出对话的语气。 教学重难点 能讲述这个故事,体会三个动物的美好的品格。 教具准备:幻灯片、图片 一、复习检查 1、听写词语 2、指名口述课文的第一部分(相机贴出小猪、小牛、小猴图) 二、精读第二部分 1、过渡 朗读听课文录音,边听边想:土地爷爷夸————————(谁)———————(怎么样) 根据学生的回答示图 第一幅图(幻灯片1)(板书:憨厚):你喜欢小猪吗?为什么?谁来做做“舔了舔舌头”这个动作?(生做)能不能加上声音? (指图)不仅你们喜欢,土地爷爷也喜欢小猪,你们瞧,土地爷爷被小猪的`一番话和憨厚可爱的样子逗得哈哈大笑起来。谁愿意做这位可爱的小猪,来朗读第六自然段?谁来配合他读叙述部分(指名读) 第二幅图(幻灯片2)(板书:节俭):什么是节俭?你能说说你身边有谁很节俭呢?为什么?为什么说小牛也节俭呢?你愿意做节俭的小牛吗?(指名读)

第三幅画(幻灯片3)(板书:聪明能干):自由读8、9自然段。从哪里可以看出小猴既聪明又能干,用笔划下来。(回答时相机指导读)土地爷爷最喜欢既聪明又能干的小猴,愿意做聪明能干的小猴吗?土地爷爷呢?(指名读) 2、分四人小组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 指名分角色读(若有困难的地方可范读) 3、讲故事 我们今天来开个小小故事会,看图听故事,老师当一回义务放映员。 ⑴看板书,自己练习 ⑵指名讲故事(放幻灯片1、2、3) 三、总结与作业 通过两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引说)憨厚的小猪、节俭的小牛和聪明能干的小猴。回家后把这个故事讲给你们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听好吗? 四、作业:讲故事 板书:图(小猪)——吃光——憨厚 图(小牛)——保存——节俭 图(小猴)——播种——聪明能干 作业设计: 1、听写词语(麦子迫不及待粮食防止神秘拜访) 2、比一比,再组词 迫()粮()防()秘() 泊()浪()访()密() 3、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节俭()夸奖() 4、讲故事。

掩耳盗铃读后感300字10篇

掩耳盗铃读后感300字10篇 掩耳盗铃读后感300字1 我喜欢读书,我曾经读过一本书,书名是《小寓言大启发》,书里有很多寓言故事,其中《掩耳盗铃》这则寓言故事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让我有所体会。 故事是这样的,春秋时期,有一个人想偷别人家里的一口大钟,但是钟太大,这个人就想把它敲碎带走,于是他拿了一把大锤子朝钟砸去,”咣——“的一声巨响,他越听越害怕,因为钟声太大,容易引起别人的注意。于是他捂住耳朵,钟声果然听不见了,他认为这是个好主意,就把布团塞进耳朵里,使劲砸了起来。人们听到钟声后一起赶来把他捉住了。 我觉得这个盗钟人真是太可笑了,为什么不想想自已虽然听不到了,但别人的耳朵并没有被捂住啊。于是”掩耳盗钟“后来被说成”掩耳盗铃“,用来告诫后人不要自欺欺人。我们小朋友也要正视自己在学习中和生活中的缺点,不能做”掩耳盗钟“里的那个笨贼。 掩耳盗铃读后感300字2 读了《掩耳盗铃》这个故事,你可能也和我一样会明白:人如果做自欺欺人的事,是得不到好下场的,关于这则寓言的读后感应该怎么写呢?下面为大家介绍读掩耳盗铃有感300字,一起来看看吧! 掩耳盗铃读后感300字3 今天妈妈给我讲了一个故事,讲的是春秋时期,晋国的智伯把范

家灭了。有人跑到范家,一看有口大钟,就想背到自己家去。可是这大钟又大又沉,他怎么也背不动,于是他就找来个锤子,想把这个大钟敲碎,在一块块背走。可是这钟用青铜铸成,用锤子一敲,声音特别响亮。这人想把它敲碎,只好特别用力,但是越用力那钟就越响。在当时,那钟是个宝贝,这人怕别人听到声音也来要这宝贝。他想,怎么才能使别人听不见他敲打的声音呢?想来想去,想出一个好主意:把耳朵堵上不就听不见了吗?于是他把自己两个耳朵捂上,以为这样再敲钟就谁也听不见了。结果,只有他自己听不见,别人照样听得见。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任何事都不要自己骗自己,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不要做自欺欺人的事,有些事只能骗得了自己,是骗不了别人的,做人要踏踏实实! 掩耳盗铃读后感300字4 今天,我在《成语故事》里读了一个成语故事,故事的名字叫《掩耳盗铃》。 故事讲的是从前有一个人想偷钟,但是他搬不动。于是,他就把自己的耳朵捂起来去砸钟,他以为别人听不到,结果别人都听到了,把他捉住了。这个故事比喻自己欺骗自己。 读了这个成语故事,我觉得故事中的那个人很笨,很可笑,他认为自已的”小聪明“能骗得过别人,但结果却把自已给骗了。笑过别人之后,我想到了自己。其实生活中,我也有过类似的情况。上课的时候有时会开小差。心里想:这么多人上课,老师也不会发现我,结

三袋麦子课后练习题

三袋麦子课后练习题 一、看拼音,写词语。 mán tou bǎo mǎn mǎi zi ( ) ( ) ( ) lào bǐnq liána shi sǎn dài ( ) ( ) ( ) 二、给下面的字加上不同的偏旁组成新字,再组词。 () ( ) 白包 () ( ) () ( ) 方尤 () ( ) 三、查字典。 1. “豪”字,用音序查字法,应查大写字母,用部首查字法,应先查__ 部,再查画,组词:。 2. “唇”字,用音序查字法,应查大写字母,用部首查字 法,应先查___部,再查 ________ 画,组词: 。 四、根据课文内容搭配下面的词语。 小猪精心保存半袋的麦粒 小牛勤劳播种节日的礼物 小猴热心送出满囤的麦子 土地爷爷磨成面粉做成各种各样的食品

五、选词填空。 依然突然果然偶然 1. 我们几个正静静地做着功课,()听到叮咚叮咚的门铃声,谁来了呢? 2. 我按照爷爷的指点反复练习,( )有明显的进步。 3. 我们这里气候比较温暖,冬天( )也会下一两场小雪。 4.一清早就下起了大雨,可同学们( )准时到校。 六、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小猪看着 ___ ,___ 地喊道:“太棒啦!我最爱吃白面馒头和烙饼了! ”他______ 地把麦子磨成面粉,做成了的食品。 七、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两只蟋蟀 两只蟋蟀同住在一片和平的草地里,彼此虽没有见过面,但是有着遥相唱和的关系。他们不知怎么的,各自被一只手捕住了,放在一个瓦罐里,还有一棵草棒在身后拨着,让它俩往一起凑扰。 又不知怎的,它们各自张开镰刀似的大牙咬起来了。一会儿,这个把那个咬了个鹤子翻身,一会儿,那个又把这个咬了个老牛啃地。它们一心撕咬,越咬越起劲,结果是这个被那个咬掉了一条大腿,那个被这个掰去半个大牙。最后又各自被一只手抛回原来的草地,都成了残废,相互又见了面。 “你叫什么?”这个问那个。 “我叫蟋蟀! ”那个答。

掩耳盗铃续写作文800字完美版

掩耳盗铃续写作文800字 话说那个掩耳盗铃的小四偷主子家的钟时被抓个正着,关进了监狱。 在监狱的日子里,小四越想越觉得对不起主人:主人对我这么好,我怎么做了对不起主人的事呢?他决定出狱以后一定做个诚实的人,有机会就好好报答主人。 过了几年,小四出狱了,他来到原来主人家,请主人收留他,可是主人一看到他就生气了:“好啊,你个不知好歹的家伙,竟还敢来我家。想再偷我的东西吗?告诉你,门都没有。”说完就叫人把小四打了一顿后赶走了。没办法,小四只好又去求城里另外的财主,想请他们收留自己,可是没有一个财主愿意收留他,因为小四掩耳盗铃的事已经家喻户晓,没有谁愿意收留一个愚蠢的小偷。小四不得以只能流落街头,以乞讨为生,成了乞丐,过着饥一餐饱一餐的日子,晚上就睡在大户人家的屋檐下。 一天,小四整天都没讨到几粒饭。晚上,又冷又饿又累的他倦缩在原主人家屋檐下迷迷糊糊地睡着了。半夜,一些嘈杂的脚步声把他吵醒了,睁开眼一看,三个人正从他主人家的围墙上跳下来,背上背着大大小小的包裹,很明显他们是刚偷了小四原主人家的东西翻墙出来。小四赶紧站起来,拦住了小偷们,小偷看他只有一个人,就对他说:“这样吧,你别出声,我们四人平分这些东西。”说完就打开包裹,露出了金银珠宝及其它很多值钱的东西,多么大的诱惑啊,想想自己还被主人打了一顿,小四有些心动了,可权衡再三,理智占了上风,他严词拒绝了小偷的请求,要三个小偷立即去主人家自首。小偷们见诱惑不了小四,迅速提起包裹就想逃跑,小四拦住了他们,三个小偷见无法逃脱,开始对小四拳打脚踢,又冷又饿又累的小四无还手之力,只能紧紧地抱住其中一人不让他逃走,并大声呼叫:“抓小偷……”,混乱中,缠打中的小四和被他紧紧抱住的小偷一块撞到了主人家的钟上,小四的叫喊声和嘹亮的钟声终于把府里上上下下的人都惊醒了,人们迅速围了过来,把小偷抓住了。此时的小四已经被小偷们打得奄奄一息。 小偷们被送进了官。养好伤后,小四被主人留了下来,因为忠于主人,不久就被升为管家,从此小四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掩耳盗铃的寓意

掩耳盗铃 相关解释: 【汉语释义】自己把自己的耳朵捂住去偷容易响的铃铛【感情色彩】贬义词,用来贬低笨蛋的成语 【语法结构】偏正式。 【近义词语】自欺欺人、弄巧成拙,自食其果,聪明反被聪明误 【反义词语】众所周知,以正视听,光明正大,光明磊落【押韵词语】肆意横行、相辅相成 【相关谜语】聆 【成语用法】作谓语、定语、状语;指自欺欺人。 【英文翻译】Plug one's ears while stealing a bell 【成语出处】《吕氏春秋·自知》:“百姓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椎毁之,钟况然有声。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掩其耳。” 文言文原文: 范氏之亡也①,百姓有得钟②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③;以锤④毁之,钟况然⑤有声。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⑥掩其耳。恶人闻之,可也;恶己自闻之,悖(7)也!

白话文翻译: 春秋时侯,晋国贵族智伯灭掉了范氏。有人趁机跑到范氏家里想偷点东西,看见院子里吊着一口大钟。钟是用上等青铜铸成的,造型和图案都很精美。小偷心里高兴极了,想把这口精美的大钟背回自已家去。可是钟又大又重,怎么也挪不动。他想来想去,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把钟敲碎,然后再分别搬回家。 小偷找来一把大大锤,拼命朝钟砸去,咣的一声巨响,把他吓了一大跳。小偷着慌,心想这下糟了,这种声不就等于是告诉人们我正在这里偷钟吗?他心里一急,身子一下子扑到了钟上,张开双臂想捂住钟声,可钟声又怎么捂得住呢!钟声依然悠悠地传向远方。 他越听越害怕,不同自由地抽回双手,使劲捂住自已的耳朵。“咦,钟声变小了,听不见了!”小偷高兴起来,“妙极了!把耳朵捂住不住就听不进钟声了吗!”他立刻找来两个布团,把耳朵塞住,心想,这下谁也听不见钟声了。于是就放手砸起钟来,一下一下,钟声响亮地传到很远的地方。人们听到钟声蜂拥而至把小偷捉住了。 故事出自《吕氏春秋·自知》“掩耳盗钟”被说成“掩耳盗铃”,比喻愚蠢自欺的掩饰行为。

作文-三袋麦子续写300字【汇总】

三袋麦子续写300字【汇总】 【篇一】 新年即将到来,土地爷爷分别给小猪、小牛和小猴各送去了一口袋麦子作为新年礼物。 三位小伙伴非常高兴,它们心想:“这是一份很珍贵的礼物,同时也在考验我们,那么,我们该怎样利用好这些麦种呢?” 小猪说:“我家正好没有粮食,可以用来作为过年的食物。” 小牛说:“土地爷爷可能是要我们把它作为来年种子,春天到了,我们可以播种麦子,秋天就会有好的收成,就不会挨饿了。” 小猴说:“我建议大家一起合作,首先,拿出来一袋作为麦种,用来种地,剩下的两袋麦子作为我们三个的食物,你们说,好不好?” 小牛听了,高兴地说:“我同意!” 小猪也说:“同意!” 春天来了,它们一起播种、一起施肥、一起浇水,饿了就用剩下麦子做饭,一起吃。 秋天到了,三位小伙伴收获了丰硕的麦子,通过团结合作,都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篇二】 第二年,土地爷爷又给了小猪、小牛、小猴各送了一代麦子。 小猪想;这次可得学聪明点,不能再像上次那样了。可是,他看见了麦子就想吃,最后决定拿一半麦子去种,另一半自己吃。他来到田里,小心翼翼的把麦子种下地。一开始,小猪还很勤劳,天天到麦地里去给小苗浇水、施肥、捉虫,有时才过了几分钟都要去看一次,瞧瞧麦苗长高没有。可没过几天,就觉得很累,躺在床上懒得动,心想:现在是春天比较暖和,芽儿又不会死,等夏天再说吧!到了夏天,小猪又嫌天气太热不想到麦田里去照顾麦子了,他不知道现在的麦田已经杂草丛生,大批的麦虫把麦芽吃光了。 小牛吸取了教训,他为了吃到更多的麦子,便把麦子全种下了地,小牛可勤劳了,又肯吃苦。他每天起早贪黑的给买苗浇水、施肥、捉虫,心里还想着:水不能浇太多,不然苗会淹死,也不能浇太少,不然会枯死········而且夏天一点也不怕热,虽然汗水像喷泉似地往下落,他还是认认真真的给小苗们最体贴的照顾。 小猴把上次的麦子一半带到市场上去换了西瓜、草莓、青菜等各种其他的水果,然后和家里所有的麦种一起种下了地。每天把种子们照顾的更舒服了,浇水时不留一个死角,施肥时给每颗苗都放上一样多的肥料。所以汗水每天像大雨

续写《三袋麦子》作文300字400字三袋麦子续编500字

续写《三袋麦子》作文300字400字三 袋麦子续编500字 冬天快过去了,下一个新年马上又要到了,土地爷爷又给小猪小牛和小猴每人送了一份节日礼物——一大袋麦子。 小猪看着黄灿灿的麦子,忍住流出的口水想:去年我太贪吃了,把麦子和粮食都吃完了,最后都没东西吃了!这回呀,我可不能不像去年那样贪吃了。他也学着小猴种下了麦子。炎炎烈日下,小猪为麦子锄草、施肥、浇水、捉虫……从不喊苦,从不叫累,连枝头的小鸟都为小猪唱起了赞歌。 小牛当然更勤劳啦,每天起早贪黑,简直把麦田当作了自己的家。瞧!他干得多带劲,汗珠一粒粒滴入土地,麦苗长得更欢了。 小猴呢,却没把麦子种下地,反倒扛着麦袋进了城!他去了农贸市场,用麦子换回了许多花花绿绿、大大小小的瓜种、菜籽……当他把那些奇形怪状的种子撒到地里时,大伙儿都挺纳闷的。后来,小猴的田里每天都有新气象,长出了绿油油的新品青菜,红通通的冲天椒,还有黄瓤大西瓜呢!有的果实大家从来都没见过,忍不住啧啧称奇。 收获季节,土地爷爷又来了。他看着小牛、小猪收的麦子,开

心地说:“这下够你们吃的啦!”土地爷爷接着去看小猴,小猴什么也没说,只是神秘地端出了好几个盘子,有的装着西瓜片,有的盛着炒瓜子,哇,还有草莓呢!土地爷爷惊讶地问:“哪儿来这么多好东西呀?”小猴歪着脑门顽皮地回答:“这些都是您的麦子变的!谢谢您!”说着还向土地爷爷鞠了一躬,并把自己的种地经历讲给土地爷爷听。 土地爷爷连连点头,拍拍小猴的脑袋说:“聪明的孩子,你的想法总是领先一步呀!” 小猪这次不像去年那样贪吃了,它想有一屋子永远吃不完的麦子,好天天做馒头、烙饼和面条吃。于是,它把麦子全部种下了地,每天在田里辛勤劳作,等待丰收的季节。 小牛它想有更多的麦子与其他小伙伴分享,所以它将一小部分麦子保存起来,其他的全部种下了地,而且每天在田地里从早忙到晚,把麦田当成了自己的家。 小猴却根本没把这一口袋麦子放在眼里,看着家里麦囤里堆得满满的麦子,它得意地说:“反正我有这么多的麦子,没有必要再辛辛苦苦种了!”所以它每天过着神仙般的日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