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山好水好风光教学导案

好山好水好风光教学导案
好山好水好风光教学导案

好山好水好风光教案

————————————————————————————————作者:————————————————————————————————日期:

二年级品德与生活下册 好山好水好地方 1教案 鄂教版

(鄂教版)二年级品德与生活下册教案 好山好水好地方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我国地形地貌的基本特点及不同地区自然环境的特征。 2.感受祖国山水的美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活动准备 1.教师准备中国地形图、歌曲《黄土高坡》录音带。 2.学生课前搜集反映我国不同地区自然环境特点的图片、文字资料、歌曲或文章。 活动过程 一、看图猜地名 1.教师出示各地的自然风光图片,如:雪域高原、沙漠戈壁、草原、水乡、沙滩等。 2.引导学生欣赏后回答问题。 (1)猜猜这些图片可能拍自祖国的什么地方,为什么? (2)这些地方有什么特点? (3)根据它的特点,给它取个好听的名字。如:椰林海韵…… 3.学生汇报,教师小结评价。 4.教师:辽阔的平原土地肥沃,江南水乡河流交织、风景秀丽,请大家想想我们家乡的自然环境有哪些特点? 二、家乡的风景,家乡的美 1.学生交流展示能反映家乡自然环境的图片、文字资料,概括家乡的环境特点。 2.引导学生利用搜集到的图片、文字资料制作“家乡自然环境名片”。要求名片要反映家乡的地理环境特点。 3.展示成果,评价鼓励。把名片粘贴在黑板上,组织学生分组上台欣赏,评选最满意设计奖。最后由获奖的学生上台介绍自己的作品。 三、资料汇报 1.教师(出示中国地形图):课前请大家搜集能反映各地方自然环境特点的图片、文字资料,下面请大家把它贴到地形图上。 2.学生自由将图片、文字资料贴到中国地形图上。 3.欣赏、点评。从以下3个方面进行点评:图片贴得是否恰当;为什么贴在这里;理由是什么。4.在讨论的基础上调整中国地形图上的图片、文字资料。 5.教师:我国地形的特点复杂多样,从这张图上你能找出我国地形的类型吗? 四、分析祖国地形特点 1.找出地形的类型。如:橘红色代表海拔3千米以上的高原、绿色代表海拔为0~500米的平原和丘陵、黄色代表海拔为500~3000米的高原,等等。

最新运用联想和想象写景作文教案

“运用联想和想象写景”作文教学设计教学目的: 1、帮助学生找到写作的激发点,激发学生的写作激情。 2、帮助学生了解写作中想象和联想的作用,学到想象作文的写作方法。 3、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获取独特观察、思考和描绘客观景观的方法。 教学设想: 1、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以最快的速度进入写作状态,并且抓住写作要点。 2、借助多媒体,由感性上升到理性,获取语言情趣。 3、构思:层层推进地训练方法。 教学时间:两课时(第一节课指导,第二节课写作) 教学过程: 一、析 大多数学生在描绘某一个事物(自然景观)时往往只注意事物本身的表面(表象),只重视了对事物的感性感受,造成写作时千人一面的局面,作文没有多少“出彩”的地方。分析其原因,主要是没有开启思维,没有展开想象,使写作呈现僵化现象。 二、导 作文是需要激情的。作文是思想感情与生活碰撞的火花。从生活中去感悟写作奥妙、体验写作乐趣,是激发写作灵感和提高写作水平的一种切实有效的途径。 联想和想象是人类思维的宝贵财富。对生活进行大胆的联想和想象,会使我们的感情世界更加丰富、更加美好。今天让我们的思想插上想象的翅膀,去体验自然的风景吧! 三、赏 1、老师引导并用投影仪显示写景作文的几个注意点:观察的角度,景物的特征,具体的描绘,思维的拓展。 2、展示课文中有关写景的文段和课外名家美文中的写景妙句。 A、展示台展示第五册课文《鼎湖山听泉》中的精彩选段(略)。 B、投影仪显示课外名家语段(先显示未画浪线的文字,再一次显示浪线上文字):

村落沉睡了,幽暗的夜空泛着银光。一颗颗绿色的星星,像夏夜那般温柔,它从深奥莫测的苍穹,从遥远的银河深处,若隐若现,友爱地向我眨着眼睛。当我走在布满灰尘的夜路上,它随我同行;当我停在桦树林边,在那幽静的树阴下,它就守侯在树丛中间;当我走过家门,它就从漆黑的屋檐后面向我亲切而温柔地闪着光辉。 ——(苏联)邦达列夫《星星和月光》 四、思 请几位同学谈感受,分析选段好在哪些地方。 1、为什么作者能够抓住景物的特征?有没有诀窍? 明确:借助联想和想象。多思。 投影仪显示两行字: 我思故我在。——笛卡尔。 人是一根会思想的芦苇。——帕斯卡尔。 2、选段语言优美的特点: 贴切;句式多样;情感丰富。 五、练 1、有人去过张家界吗?如果有人回答去过,就让他谈谈感受,或简略描绘一下,如果没有,老师就直接多媒体播放《张家界风光》。 老师提示:注意这些风光美在何处、拍摄者的角度等。 2、观察学生的情绪,在情绪高昂之时,定格一个画面,如《张家界风光》中的五色海中的一格反光点,一处如珠玉乱溅的瀑布…… 3、给5分钟时间,要求学生将画面上的景点描绘下来,选择几个好的当堂诵读。 4、老师小结学生片段训练可能出现的长处和不足:①写作技巧欠缺,如句式单一,修辞手法欠缺,表现手法不熟;②缺少联想,没有与其他类似的景观进行比较。正例:《济南的冬天》;③缺少想象,不能从语言上给读者更多的情思。正例:《鼎湖山听泉》; ④没有上升到一种理性的高度,未将自然景观的描绘与人文思想相结合。正例:《画山绣水》。 六、拓 投影仪显示有关张家界的美文片断。 金鞭岩高出峰林之上,与其他山峰迥然不同,从山脚到顶巅,像斧砍刀劈似的,不

【精选】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3.3《中国的水资源》教案

精选地理教学资料 2019.5 《中国的水资源》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中国的自然资源”是介于自然与人文之间的独特内容,是我们学习、研究人地关系理论和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章节,在教材体系中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本节“中国的水资源”是其中的一部分。水资源的问题已是全球性的问题,而且与每个同学的生活息息相关。所以学习本节知识,了解我国水资源现状及培养学生正确的资源观尤为重要。 本节教材主要包括3个内容:地区分布悬殊、时间分配不均、节约和每一滴水。教材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注重于知识的实际应用,开放性的知识结构给学生更大的开拓空间。故而,在组织教学中主要以三个部分内容为主:一、地区分布悬殊;特点是“东多西少,南多北少”;解决对策:跨流域调水。二、时间分配不均;特点是夏秋多,冬春少,年际变化大;解决对策:兴建水库。三、合理利用每一滴水;措施是节约用水,防止水污染。通过三个环节的教学,有序的分配教材内容,使学生的学习更有目标明确,条理清晰。 二、学生分析 根据初二学生思维活跃、自主学习能力具备,合作意识强、求知欲强、通过分组合作探究可以完成学习任务。在读图、析图方面需要继续培养,使学生读图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在讨论交流中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中体验成功、体验学习的快乐。 三、教学目标 课标要求:运用资料说出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的特点及其对于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教学目标:1.通过视频、读图使学生知道水是宝贵的资源;理解我国水资源的现状;分析我国水资源不足的原因及解决措施。 2.从生活、生产实际出发,使学生了解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树立水资源,危机的意识。 3.教育学生树立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倡导节约的资源观,培养资源保护意识,使学生能够从我做起,保护和节约有限的水资源。 教学重、难点:

湘教版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第四节《水循环和洋流》教案

湘教版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第四节《水循环和洋流》教案【三维目标】 1. 及地理意义。 2. 3. 1. 2.通过绘制水循环的过程简图,洋流分布简图、掌握水循环的过程及洋流的分布规律。 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热情,树立相互联系的观点和可持续发展的环境观。 【教学重点】 1. 2. 【教学难点】 1. 2. 【教具准备】 【课时安排】 2 第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多媒体播放视频资料“地球上的水”,让学生思考、理解本课卷首导语。以 师地球因为有了水和水的运动才变得丰富多彩,生机盎然。那么,地球上 推进新课

师从动画中我们可以看到自然界中的水在不断地进行着连续的循环运动,这就是我们下面要学习的一项重要内容——水循环。请大家结合屏幕上的问题,图239“大规模水循环示意图”,注意图文结合,观察图中每一个箭阅读教材P 59 头的含义。 1. 2. 3.水循环的能量是什么? 生1地球上的水循环是指水在地理环境中空间位置的移动,以及与之相伴的 生2 生3 师(总结)在太阳能和地球重力的作用下,水在陆地、海洋和大气间通过吸收热量或放出热量,以固、液、气三态的形式转化形成了总量平衡的循环运动。 请大家再阅读图239 生 师太阳能推动水循环的同时,伴随着能量在地理环境中的大规模转化和交换。所以说,水循环既是物质更是能量的传输、储存和转化过程。请大家思考: 生在蒸发环节中,水由液态转化为气态,消耗热能;在凝结降水环节中,水由气态转变为液态,释放潜热;由降水转化为地表径流与地下径流的过程,是将太阳能转化为势能进而转化为动能的过程;水汽输送则可以实现大气中的热量 师 生 师从刚才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水循环实质上就是物质和能量的转换。那 (播放视频:“千沟 师 生这里夏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流动的地表径流对高原面的长期侵蚀形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P 阅读材料“黄河输沙造陆——水循环改变地形”,印 60 证水循环对地表环境的塑造) 师地壳运动奠定了全球海陆分布,以及陆地表面上高山、河谷、盆地、平

小学道德与法治_好山好水好风光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好山好水好风光 教学目标 : 1、欣赏祖国的风景名胜和自然风光,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体验热爱国土的情感。 2、运用观察、收集资料等方式,主动深入了解我国的一处风景区,培养学生的交往、表达、合作等能力。 3、了解祖国的名山大川和名胜古迹,通过观赏我国的好山好水好风光,培养学生民族自豪感和热爱祖国的情怀。 教学重点: 了解我国的名山大川和名胜古迹,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和热爱祖国情怀。 教学难点: 通过收集资料和表演赞颂祖国的美景,培养学生的交往、表达、合作等能力。 教学过程 一、音乐导入,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感。 同学们,今天,老师为大家带来了一首歌曲,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吧。【课件出示《我的祖国》】这首歌美吗()听完这首歌,你想说什么? 生:我从这首歌中听出了祖国的山河非常壮美。 生:我知道了祖国土地辽阔,到处都有明媚的风光。(2名学生回答)师:是呀,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在这片辽阔的土地上,到处都有明

媚的风光,今天我们就来领略祖国的好山好水好风光。 【板书课题】我们来一起读课题。 二、放眼华夏,欣赏祖国的大好河山。 出示课件,初步感知 活动1.赏美景. 师:首先我们欣赏一组图片【课件出示,教师相机讲解】 桂林山水:这是甲天下的桂林山水。 日月潭:堪称明珠之冠的台湾日月潭。 布达拉宫:海拔最高的宫殿布达拉宫。 庐山:风景秀丽的庐山。 乐山大佛: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的乐山大佛。 黄果树瀑布:这是我国最大的瀑布——黄果树瀑布。 秦始皇兵马俑:世界最大的地下军事博物馆——秦始皇兵马俑。青藏高原:被誉为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 九寨沟:被称为“人间仙境”的九寨沟。 黄鹤楼:素有“天下第一楼”之美誉的黄鹤楼。 黄河:孕育了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的母亲河———黄河。 师:看完这组美丽的图片,你有什么感受?(5名学生答) 生:我真想去这些地方看看! 师:我也想去看看! 生:祖国的山水真美!我为我是中国人自豪! 师:你是个热爱祖国的孩子!

六年级写景作文教学设计

六年级写景作文教学设计 教学设想: 1、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以最快的速度进入写作状态,并且抓住写作要点。 2、借助多媒体,由感性上升到理性,获取语言情趣。 3、构思:层层推进地训练方法。 教学时间:两课时(第一节课指导,第二节课写作) 借助多媒体,由感性上升到理性,获取语言情趣。 3、构思:层层推进地训练方法。 教学时间:两课时(第一节课指导,第二节课写作) 教学过程: 一、析 大多数学生在描绘某一个事物(自然景观)时往往只注意事物本身的表面(表象),只重视了对事物的感性感受,造成写作时千人一面的局面,作文没有多少“出彩”的地方。分析其原因,主要是没有开启思维,没有展开想象,使写作呈现僵化现象。 二、导 作文是需要激情的。作文是思想感情与生活碰撞的火花。从生活中去感悟写作奥妙、体验写作乐趣,是激发写作灵感和提高写作水平的一种切实有效的途径。 联想和想象是人类思维的宝贵财富。对生活进行大胆的联想和想象,会使我们的感情世界更加丰富、更加美好。今天让我们的思想插上想象的翅膀,去体验自然的风景吧! 三、赏 1、老师引导并用投影仪显示写景作文的几个注意点:观察的角度,景物的特征,具体的描绘,思维的拓展。 2、展示课文中有关写景的文段和课外名家美文中的写景妙句。 A、展示台展示第五册课文《鼎湖山听泉》中的精彩选段(略)。 B、投影仪显示课外名家语段(先显示未画浪线的文字,再一次显示浪线上文字): 村落沉睡了,幽暗的夜空泛着银光。一颗颗绿色的星星,像夏夜那般温柔,它从深奥莫测的苍穹,从遥远的银河深处,若隐若现,友爱地向我眨着眼睛。当我走在布满灰尘的夜路上,它随我同行;当我停在桦树林边,在那幽静的树阴下,它就守侯在树丛中间;当我走过家门,它就从漆黑的屋檐后面向我亲切而温柔地闪着光辉。——(苏联)邦达列夫《星星和月光》 四、思

初中地理《中国的水资源1》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三节 水资源教学设计 课标要求 1.运用资料说出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的特点及其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2.结合实例说出我国跨流域调水的必要性。 教学目标 1.运用图表、数据等资料,掌握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初步学会分析水资源分布不均的原因及其对社会经济的影响。了解解决水资源分布不均的方法,并以南水北调为例认识我国跨流域调水的必要性。 2.能从生活、生产实例出发,了解合理利用与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 重点与难点 重点:1.运用资料说出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及其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2.结合实例说出我国跨流域调水的必要性。 难点:分析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 教法与学法 教法:情境激趣法、图释导学法。 学法:自主探究、小组合作。 教学过程

本节课由三部分组成:一寻世界之水(认识水资源)、二寻中国之水(探究水资源)、三寻泉城之水(珍惜水资源)。 在教学设计中采用:水资源定义(视频呈现)——水资源时空分布特点(情景创设探究)——水资源解决措施(联系生活实际分析)——保护水资源(游戏活动、微课)这一思路。 导入请学生品尝水的味道(黄河水与长江水),为什么在泉城济南会到千里外的长江水? ——开启寻水之旅。 活动一、寻世界之水:水资源含义。 (视频、文字介绍)了解水资源的有限性。 承转我国水资源的情况如何?分布有何特点? 活动二、寻中国之水:水资源时空分布特点。(探究活动) (给予三组现象,引发学生思考其分别反映我国水资源分布的何种点,通过查找数据资料,得到正确结论。) 探究思路:发现现象—分析原因—寻找共性—总结规律

提问我国南、北方水土资源地区匹配是否合理? (图表资料、春旱视频)认识春旱现象。承转面对我国水资源出现的问题,该如何解决? 讲授启发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思考:

好山好水好风光教案设计

【教育科学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下册】 好山好水好风光 教学目标: 1、欣赏祖国的风景名胜和自然风光,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体验热爱国土的情感。 2、运用观察、收集资料等方式,主动深入了解我国的一处风景区,培养学生的交往、表达、合作等能力。 3、了解祖国的名山大川和名胜古迹,通过观赏我国的好山好水好风光,培养学生民族自豪感和热爱祖国的情怀。 教学重点: 了解我国的名山大川和名胜古迹,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和热爱祖国的情怀。 教学难点: 通过收集资料和观看演示,培养学生的交往、表达、合作等能力。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学生准备图画纸和彩笔。 3、课前搜集我国名山及名胜古迹的相关资料:图片、古诗、绘画、舞蹈、歌曲等。 教学课时:一课时 课前谈话: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又见面了,高兴吗?) 生:高兴。 师:能和大家一起学习,我也非常高兴,那我们就准备上课吧!)生:好。 师:上课

教学过程: 一、音乐导入,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感。 同学们,今天,老师为大家带来了一首歌曲,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吧。【课件出示《我的祖国》】这首歌美吗?()听完这首歌,你想说什么? 生:我从这首歌中听出了祖国的山河非常壮美。 生:我知道了祖国土地辽阔,到处都有明媚的风光。 (2名学生回答) 师:是呀,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在这片辽阔的土地上,到处都有明媚的风光,今天我们就来领略祖国的好山好水好风光。【板书课题】我们来一起读课题。 二、放眼华夏,欣赏祖国的大好河山。 1. 出示课件,初步感知。 师:首先我们欣赏一组图片【课件出示,教师相机讲解】 长城: 山水:这是甲天下的山水。 日月潭:堪称明珠之冠的日月潭。 布达拉宫:海拔最高的宫殿布达拉宫。 庐山:风景秀丽的庐山。 大佛: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的大佛。 黄果树瀑布:这是我国最大的瀑布——黄果树瀑布。 始皇兵马俑:世界最大的地下军事博物馆——始皇兵马俑。 故宫:世界现存最大、最完整的木质结构的古建筑群。 青藏高原:被誉为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 九寨沟:被称为“人间仙境”的九寨沟。 黄鹤楼:素有“天下第一楼”之美誉的黄鹤楼。 黄河:孕育了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的母亲河———黄河。

中国的水资源教案

第三节中国的水资源 设计者:唐云丽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掌握我国水资源的地区分布规律。 2、了解我国水资源时间分配的特点及其形成原因。 3、解决水资源不足和分布不均的主要途径。 4、初步学会分析我国水能资源的分布同地形、气候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课前做好资料查找,结合生活实际,了解我国水资源的现状及当地水资源的现状特征,组织学生讨论,采用表格对比法等形式进行课堂教学。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惜水、节水的美德,增强保护水资源的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我国水资源的工区分布特点。 2、解决水资源分布不均的对策。 难点: 通过了解我国水资源不足的现状及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培养学生正确的资源观,增强保护水资源的责任感。 三、教学方法 教法: 1、读图分析法:解决教学重点和难点。 2、问题探究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思维。 3、合作学习法:培养信息搜集整理能力、合作学习能力。 学法: 1、尽量从感性入手,用问题引导,把感性和理性相结合,充分注意教学的启发性,努力使学生成为积极主动的思考性学习者,而非被动的听众。 2、辨图识图是学生应掌握的基本地理技能,也是能引发学生兴趣的兴奋点。探究活动,既考虑到了基础性,又考虑到了实践性和应用性,指导学生掌握识图、辨图、用图的方法。 四、教学准备 1、查找有关“南水北调”工程的相关材料。 2、了解当地水资源状况(如附近水库分布、水资源污染的情况、水费价格、家庭平均用水量等)。 3、教师准备教学课件。 五、教学课时 1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出示中国水资源这位病人的图片,创设请大家来集体会诊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新课教学 (一)、组织学生集体朗读导学案上的学习目标, (二)学生自主学习完成导学案活动一至四部分习题,教师巡视指导。 活动1、自主学习——查病症:

高一地理湘教版必修一教案:水循环和洋流

2.4 水循环和洋流第1课时教案 教学目标 重点了解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难点 了解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教法及教具 教学过程教学内容个案调整教师主导活动学生主体活动 考点梳理 考点1了解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 1.地球水体的组成 2水循环的过程 水循环是指自然界的水在地理环境中通过各个环节循环运动的过程。 水循环按其发生的空间范围不同,分为海陆间循环、海上内循环和陆 上内循环 ⑵主要环节:蒸发、(植物蒸腾)、水汽输送、降水、地表径流、下渗、 地下径流。

考点2结合实例,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①实现了水圈、大气圈、岩石圈和生物圈的相互联系 ②使陆地水不断得到更新和补充,但水资源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③塑造地表形态(如喀斯特地貌) ④对水圈、大气圈和生物圈之间的热量传输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⑤促使了地球表层各种化学元素的迁移 二.直击小高考 读“水循环示意图(图10)”,完成21~22题。 21.与图中箭头①所 示相符的是 A.人工降雨B.修 建水库 C.我国的夏季风D.我 国的冬季风 22.我国南水北调工 程影响的水循环主要 环节是 A.②B.③ C.④D.⑤ 图5为“北半球某区域示意图”。读图完成9~11题。 9.P陡坡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流水侵蚀 B.冰川堆积 C.岩浆活动 D.断层活动 10.对河湖水资源更新影响 最大的水循环是 A.②一①一② B.⑨一⑤一⑥一⑨ C.②一③一⑤一⑥ D.④一⑤一⑦一⑧

图6为“水循环联系四大圈 层示意图”。读图完成12~ 13题。 12.甲、乙、丙、丁所代表 的圈层依次是 A.大气圈、生物圈、岩石圈、 水圈 B.水圈、大气圈、生物圈、 岩石圈 C.岩石圈、水圈、大气圈、 生物圈 D.生物圈、岩石圈、水圈、大气圈 13.水循环 A.使全球水资源空间分布趋于平衡 B.使淡水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C.使地球表面总体趋于起伏不平 D.促进全球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 板书设计 (用案人完 成) 当堂作业 课外作业 教学札记

鄂教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下册第1课《好山好水好地方》精品教案

《好山好水好地方》 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要从各方面全面地了解自己的家乡是比较困难的,因此本单元并没有直接出现“家乡”一词。从家乡的自然风光到人文景观,再到名胜古迹,展现了家乡的各种面貌; 从家乡的特产到特色小吃,展现了家乡丰富的物产;从眼里看到的家乡变化到展望家乡的未来,展现了人们生活的变化。这些内容都来源于学生的生活,他们会从这些浅显的、熟悉的场景中了解并认识自己的家乡,形成对家乡的热爱。 【知识与能力目标】 1. 感受自己生活的地方的美丽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激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2. 感受家乡的美景给人们带来的欢乐,及其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 3. 了解家乡的名胜古迹以及它们的故事。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展示家乡的自然风光到人文景观,再到名胜古迹,使学生产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2.通过分享自己在家乡的故事,充分调动孩子们的生活积累,激发生活的乐趣。感受家乡的美景给人们带来的欢乐,从而热爱家乡。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感受自己生活的地方的美丽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激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感受家乡的美景给人们带来的欢乐,及其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 展示、介绍自己搜集的在家乡的美景中快乐玩耍的照片,初步形成热爱家乡的情感。 【教学难点】 初步掌握搜集材料, 整理与表达的方法,学会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做记录。感受家乡的美景给人们带来的欢乐及其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初步形成热爱家乡的情感。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展示板、准备家乡风光片及古代黄鹤楼与现代黄鹤楼的对比图。 学生准备:搜集自己在家乡的美景中快乐玩耍的照片。 活动一 我们生活在这里 1.谈话导入:教师播放《我的祖国》,让同学们猜歌。引出好山好水好地方。随后出示几张家乡自然风光的照片,请学生欣赏照片上的景色。 照片中拍摄的是我们生活的地方。瞧,这里有山、有水,多美呀!你的感受和我一样吗?也请你把搜集到的资料展示给大家看; 2.学生分组,在小组内展示家乡自然风光的照片,教师巡视,发现学生准备得比较典型的照片、图片; 3.指名几位学生上台展示、介绍自己搜集的照片。教师就如何介绍,给学生提一些建议。如:你这张照片是在哪里照的?照片上都有谁啊?你那天都玩了些什么?你高兴吗? (师生、学生之间可以进行简单的交流、评价。) 4.小结要点:我们生活的地方有许多美丽的自然风光; 5.活动要求:教师在指导学生搜集照片时,一定要注意学生选择的是不是本地的风景,

初中地理《中国的水资源(1)》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第三节《中国的水资源》教学设计 【新课标要求】 《地理课程标准》对本节内容的基本要求: “时空分布不均”所对应的课程标准内容是“运用资料说出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及其对于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兴建水利工程”所对应的课程标准内容是“结合实例说出我国跨流域调水的必要性”。“节约用水”可以看作是“运用资料说出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及其对于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的教学延伸。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主要讲述了“时空分布不均”、“兴建水利工程”、“节约用水” 3 部分内容。 在“时空分布不均”部分,结合“中国径流带分布”、“中国主要河流年径流量”2幅图,教材正文阐述了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的特点,及其对于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为了引导学生掌握好我国水资源的分布规律,“活动”要求结合我国气候和河流知识,解释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的原因,并

要求将径流带与地形区结合起来,以便于学生对径流带进行空间定位。在“兴建水利工程”部分,教材侧重介绍了我国的跨流域调水工程,采 用图文并茂的形式,扼要介绍了“引黄济青”、“引大入秦”工程,采用“阅读”的形式,详细介绍了“南水北调”工程。 在“ 节约用水” 部分,教材正文讲述了我国水资源的现状,以及倡导节约用水的必要性、紧迫性,并举例说明了缓解缺水问题的有效途径。“活动” 部分设计了3 个各有侧重的探究性任务,以引导学生认识节约用水的重要性,确立合理利用水资源和保护水资源的意识,并学会分析水资源 短缺的原因及其缓解对策的方法。 【学习目标】 1、了解水资源的有效性及我国水资源的现状 2、掌握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征、原因、影响,并能找出我国解决水资源问题的对策。 3、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我们树立惜水、节水意识,感受节约用水的重要性,为保护、 合理利用水资源尽自己微薄之力。 【学习重难点】 重点: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征 难点: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原因 【学习过程】 壱、课前自主学习:阅读教材完成。 1 、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在地区上具有

2019-2020学年高中地理 2.4水循环和洋流教案 湘教版必修1.doc

2019-2020学年高中地理 2.4水循环和洋流教案湘教版必修1 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 2. 3. 1. 2.通过绘制水循环的过程简图,洋流分布简图、掌握水循环的过程及洋流的分布规律。 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热情,树立相互联系的观点和可持续发展的环境观。 教学重点1. 2. 教学难点1. 2. 教具准备 课时安排2 第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多媒体播放视频资料“地球上的水”,让学生思考、理解本课卷首导语。以情景问题的 师地球因为有了水和水的运动才变得丰富多彩,生机盎然。那么,地球上的水是如何 推进新课 师从动画中我们可以看到自然界中的水在不断地进行着连续的循环运动,这就是我们下面要学习的一项重要内容——水循环。请大家结合屏幕上的问题,阅读教材P59图239“大规模水循环示意图”,注意图文结合,观察图中每一个箭头的含义。 投影: 1. 2.

3.水循环的能量是什么? 生1地球上的水循环是指水在地理环境中空间位置的移动,以及与之相伴的运动形态和 生2 生3 师(总结)在太阳能和地球重力的作用下,水在陆地、海洋和大气间通过吸收热量或 请大家再阅读图239 生 师太阳能推动水循环的同时,伴随着能量在地理环境中的大规模转化和交换。所以说,水循环既是物质更是能量的传输、储存和转化过程。请大家思考:在水循环的每个基本环节 生在蒸发环节中,水由液态转化为气态,消耗热能;在凝结降水环节中,水由气态转变为液态,释放潜热;由降水转化为地表径流与地下径流的过程,是将太阳能转化为势能进 师 生 师从刚才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水循环实质上就是物质和能量的转换。那么,在这种 (播放视频: 师 生这里夏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流动的地表径流对高原面的长期侵蚀形成了今天黄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P60阅读材料“黄河输沙造陆——水循环改变地形”,印证水循环对 地表环境的塑造) 师地壳运动奠定了全球海陆分布,以及陆地表面上高山、河谷、盆地、平原等地表形态的基本轮廓。水循环过程中的流水以持续不断的冲刷、侵蚀作用、搬运与堆积作用,以及 生两极和高山地区的冰川地貌,滨海地区的海岸地貌,河流冲积、堆积地貌,千姿百 师水循环除了能够塑造地表形态之外,还有什么地理意义?请大家看影像结合以上分析作总结。

好山好水好风光教学设计

【教育科学出版社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下册】 《好山好水好风光》教学设计 钟山区第二十小学熊加芬 教材简析设计意图: 《好山好水好风光》是义务教育实验教科书《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祖国真大》的第三个主题。教材呈现了一组祖国各地的名山大川和名胜古迹的照片,这些照片就像一个个“导游”,带领学生饱览祖国壮丽的山河,走进灿烂辉煌的殿堂,真是“祖国山美水也美,好山好水看不尽”。 中华民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创造了举世瞩目的文明。很早以前,我们的祖先就在这块土地上辛勤耕耘,创造了灿烂辉煌的历史文化,对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一首唐诗,一阕宋词能打动学生的心,能激发学生对民族文化的敬仰和热爱。同样一个敦煌石窟、一群兵马俑、一座乐山大佛也能让学生体味到民族艺术瑰宝的魅力。通过开展各种体验活动,充分让他们感知和体验祖国的好山、好水、好风光,从而激发其自豪感和热爱祖国的情怀。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我国是一个有着众多名山大川和名胜古迹的国家。 2、能力目标:初步培养学生收集资料、整理、运用信息的能力。 3、情感目标:引领学生感受大好河山的壮美和历史文化的丰富灿烂,激发学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 教学重点: 了解我国的名山大川和名胜古迹,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和热爱祖国的情怀。教学难点: 通过收集资料和观看演示,培养学生的交往、表达、合作等能力。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课前搜集我国名山及名胜古迹的相关资料:图片、古诗、绘画、歌曲等。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体验,初步感悟。 课前搜集我国名山及名胜古迹的相关资料:图片、古诗、绘画、歌曲等。 二、课中体验,深化感悟 (一)引入话题,唤醒生活。 同学们,今天,老师为大家带来了一首歌曲,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吧。【课件播放《我的祖国》及出示图片和歌词。

【范文】第三节 《中国的水资源》教学设计

第三节《中国的水资源》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掌握我国水资源的现状。 2.了解解决我国水资源不足的主要途径。 3.培养节约用水和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4.培养搜集和整理信息的能力。 [重难点] 1.重点: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的特点,解决水资源不足的途径和措施。 2.难点:树立节约水资源和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由一个保护水资源的公益广告引入新课。 二、讲授新课: (一)水资源现状 探究活动一:将全班学生每四人分成一个小组,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提前布置学生搜集有关我国水资源现状的资料,以竞赛必答题的方式,各小组轮流派代表上讲台来展示自己组搜集到的资料并分析我国水资源的现状,分析合理的组加10分,分析不合理的组不扣分。这一活动的设计旨在培养学生搜集、整理信息和分析信息的能力,同时通过分组竞赛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分析完后,教师可根据学生分

析的情况进行总结,概括出我国水资源的现状。 注意: 1.在学生分析我国水资源的空间分布状况时,教师应引导学生通过分析和比较中国水资源空间分布和中国年降水量分布这两幅图,总结出我国水资源分布的状况及造成这种分布状况的原因,从而培养学生读图析图的能力。 2.在布置学生搜集有关水资源利用状况的资料时,引导学生尽量搜集发生在自己身边的水资源利用状况的资料,这样更贴近生活,通俗易懂。 (二)解决我国水资源不足的主要途径 课堂活动二:针对上一活动所讲的水资源令人担忧的现状,各小组都争当医生,对症下药,找出解决水资源不足的方案。(各小组先进行讨论,然后进行抢答竞赛,答案合理的组加10分,答案不合理的组则扣10分)抢答完后,教师根据学生抢答的情况进行总结,归纳概括出一些切实可行的解决水资源不足的方案,并对成绩突出的小组进行肯定。 注意: 1.在讲跨流域调水工程时,重点介绍南水北调工程,教师制作,将南水北调工程的三线方案(包括调水水源、调水路线、调水的终点、解决缺水问题的地区及所形成的调水格局)用

高中地理 1.4 水循环和洋流(第1课时)教案 湘教版必修1(1)

第四节水循环和洋流 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运用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说明水循环的能量转化以及地理意义。 2.通过比较、分析,归纳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 3.了解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 1.读图分析法、比较法、案例分析法。 2.通过绘制水循环的过程简图,洋流分布简图、掌握水循环的过程及洋流的分布规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热情,树立相互联系的观点和可持续发展的环境观。 教学重点1.水循环的过程、能量转化及其意义。 2.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教学难点1.水循环过程中能量的转化。 2.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第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多媒体播放视频资料“地球上的水”,让学生思考、理解本课卷首导语。以情景问题的方式导入。 师地球因为有了水和水的运动才变得丰富多彩,生机盎然。那么,地球上的水是如何运动的呢? 推进新课 课件显示: 水循环 师从动画中我们可以看到自然界中的水在不断地进行着连续的循环运动,这就是我们下面要学习的一项重要内容——水循环。请大家结合屏幕上的问题,阅读教材P59图239“大规模水循环示意图”,注意图文结合,观察图中每一个箭头的含义。 投影: 思考题 1.什么是水循环? 2.水循环将哪几个圈层联系了起来?

3.水循环的能量是什么? 学生阅读思考后,回答问题。 生1地球上的水循环是指水在地理环境中空间位置的移动,以及与之相伴的运动形态和物理状态的变化。 生2水循环联系了水圈、大气圈、岩石圈和生物圈四大圈层。 生3太阳能、重力能。 师(总结)在太阳能和地球重力的作用下,水在陆地、海洋和大气间通过吸收热量或放出热量,以固、液、气三态的形式转化形成了总量平衡的循环运动。 请大家再阅读图239,观察水循环有哪些基本环节。 生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等。 师太阳能推动水循环的同时,伴随着能量在地理环境中的大规模转化和交换。所以说,水循环既是物质更是能量的传输、储存和转化过程。请大家思考:在水循环的每个基本环节中,能量是如何转化的? (学生阅读教材、独立思考后,展开讨论。教师鼓励学生发言) 生在蒸发环节中,水由液态转化为气态,消耗热能;在凝结降水环节中,水由气态转变为液态,释放潜热;由降水转化为地表径流与地下径流的过程,是将太阳能转化为势能进而转化为动能的过程;水汽输送则可以实现大气中的热量交换。 师人类利用水力发电是利用了水循环中的哪一个能量转换? 生海拔较高的地区,将太阳能转化为势能。 练习:学生绘制水循环的过程图,并标注各环节的能量转化形式。 师从刚才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水循环实质上就是物质和能量的转换。那么,在这种物质和能量的转换过程中,对地表环境有什么样的影响? (播放视频:“千沟万壑的黄土高原”) 师是什么力量使黄土高原形成今天这种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 生这里夏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流动的地表径流对高原面的长期侵蚀形成了今天黄土高原的地表特征。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P60阅读材料“黄河输沙造陆——水循环改变地形”,印证水循环对地表环境的塑造) 师地壳运动奠定了全球海陆分布,以及陆地表面上高山、河谷、盆地、平原等地表形态的基本轮廓。水循环过程中的流水以持续不断的冲刷、侵蚀作用、搬运与堆积作用,以及水的溶蚀作用,在地质构造的基础上重新塑造了全球的地貌。请大家举例说明。 生两极和高山地区的冰川地貌,滨海地区的海岸地貌,河流冲积、堆积地貌,千姿百态的岩溶地貌。 师水循环除了能够塑造地表形态之外,还有什么地理意义?请大家看影像结合以上分析作总结。 课件显示: “奔腾不息的长江” (学生积极讨论,教师鼓励发言,教师最后用课件展示结论) 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我爱家乡山和水》优秀教案

《我爱家乡山和水》优秀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自身家乡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激发热爱家乡的情感。 2.能用画笔记录下自身眼中家乡的美景和自身对家乡的感受。 3.能运用观察、访问、调查资料等方式,了解家乡的故事和家乡的文化生活。 【教学准备】 2.同学准备图画纸和彩笔。 1.多媒体课件:《我的家乡》录象和相关的自然景观图片。 3、课前搜集家乡的相关资料:图片、故事、歌曲或戏曲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看一看,说一说。 1.出示课件,指导同学欣赏《我的家乡》的录象。 2.说说从画面上,你看到了什么? 3.考虑:课本中的小朋友喜欢家乡的什么? 4.交流:自身生活的家乡在哪里?自身喜欢家乡的什么

景色? 二..演一演,猜一猜。 1. 启发谈话:你喜欢自身的家乡吗?想不想让更多的小朋友了解你的家乡?那就当当小导游,把家乡最美的地方介绍给他们好吗? 2.同学扮导游介绍并赞美自身的家乡。 3.请扮演的小朋友谈自身的感想,请观看的小朋友发表自身的意见。 4.猜一猜,请同学描述他最喜欢的家乡的某个地方,其他同学猜猜是哪里。 第二课时 一.画一画,评一评。 1.出示具有代表性的反映家乡景观的如:街道、公园、树林等图片,让同学欣赏,并说出画面上的景物,谈谈自身的感受。 2.想一想自身居住地周围,哪里景色最美而且最熟悉,用彩笔把它画下来。 3. 小组内展示交流,并推荐出比较好的作品,粘贴在黑板上。 4.请被选的同学介绍自身的作品。 5.出示第7页彩图,让同学读读画中描写家乡的小诗,然后观察自身画的家乡,把观察的结果编成小诗填写在画面

中。 6.师生共评最佳创作奖。 二.说一说,唱一唱。 1.教师首先讲一个关于家乡的故事。 2.你还知道家乡的哪些事?同学交流自身收集的关于家乡的小故事。 3.请同学听一段家乡的戏曲,并介绍戏曲的由来。 4.你还知道家乡的哪些歌曲或戏曲,扮演给同学们看好吗? 5.展示自身收集的关于家乡照片、文字等资料,并与同学交流是通过哪些渠道获得的资料。 三、总结: 听了家乡的故事、看了家乡的歌舞剧,你有什么感想?看,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多么热爱自身的家乡,希望你们努力学习,长大后,能为自身的家乡贡献自身的力量。

《爱护水资源》教案

《爱护水资源》教案 龙山中学肖娜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世界和我国水资源状况,学习用辩证的方法看待水资源的丰富和有限。 (2)培养学生关心社会,为社会作贡献的社会责任感 2、方法与过程 (1)学习利用身边的报刊、网络等资源获取信息。 (2)学习利用数字和图表来获取信息,并对信息进行加工、整理 3、情感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辩证思维的能力,学习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2)强化学生爱水、节水意识。 (3)渗透法制教育,让学生知道节水是法律规定的公民应尽的义务;3月22日是世界水日;3月22—3月28日是中国水周。 教学重点: 1、用辩证的方法看待水资源的丰富和有限。 2、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教学难点: 1、水资源和水污染的相关资料的收集。 2、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教学方法: 讨论探究多媒体教学

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1、课前预习: A、收集我国水资源的状况,水污染的情况。 B、调查你自己家的用水情况。 2、情景导入 提问:我们每天都要用水,喝水,你能说出水对于我们人类有哪些用途吗?回答:略 引入:既然水对于我们如此重要,那么你了解我们的水资源 状况吗?知道如何保护我们的水资源。 3、讲授新课: 一、人类拥有的水资源(板书) 存在:江河、湖、海占地球表面积的3/4; 总量很大(14亿立方千米,2×1018吨) 展示:全球海水、陆地水储量比 讨论:地球上70%覆盖着水,为什么世界上还有许多 国家和地区面临缺水的危机? 原因:1、淡水资源比较少(能直接饮用的仅占水资源的0.769%); 2、科学技术的发展,用水量增多;

3、科学技术的发展,水资源被污染。 4、淡水资源分布不均匀(20多个国家缺水) 展示:部分国家的人均水量图 我国各地区(未包括香港、澳门、台湾)人均水量图 讲解:从上图可以看出,我国属于严重缺水的国家。(用具体数字说明) 展示:我国因缺水而造成的各类损失的资料 讲解:从种种的表格、数学、资料都向我们诉说着淡水资源的短缺,21世纪,水资源将成为全世界关注的首要问题。 二、爱护水资源(板书) 1、节约用水(板书) 展示:自己家的用水情况,并根据课本第62页调查项目打分标准进行打分。 提问:生活用水节约和浪费相比较有什么差距? 展示:生活用水节约与浪费方式比较 小结:一种生活习惯和用水方式的改变,就可以节约很多水,所以希望大家要注意节约用水,并把这种风尚不断地讲述给别人,使越来越多的人行动起来,共同来爱护我们的水资源。

高中地理湘教版水循环和洋流教案

高中地理湘教版水循环 和洋流教案 Coca-cola standardization office【ZZ5AB-ZZSYT-ZZ2C-ZZ682T-ZZT18】

第四节水循环和洋流 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运用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说明水循环的能量转化以及地理意义。 2.通过比较、分析,归纳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 3.了解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 1.读图分析法、比较法、案例分析法。 2.通过绘制水循环的过程简图,洋流分布简图、掌握水循环的过程及洋流的分布规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热情,树立相互联系的观点和可持续发展的环境观。 教学重点1.水循环的过程、能量转化及其意义。 2.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教学难点1.水循环过程中能量的转化。 2.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第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多媒体播放视频资料“地球上的水”,让学生思考、理解本课卷首导语。以情景问题的方式导入。 师地球因为有了水和水的运动才变得丰富多彩,生机盎然。那么,地球上的水是如何运动的呢 推进新课 课件显示: 水循环 师从动画中我们可以看到自然界中的水在不断地进行着连续的循环运动,这就是我们下面要学习的一项重要内容——水循环。请大家结合屏幕上的问题,阅读教材P59图239“大规模水循环示意图”,注意图文结合,观察图中每一个箭头的含义。 投影:

思考题 1.什么是水循环 2.水循环将哪几个圈层联系了起来 3.水循环的能量是什么 学生阅读思考后,回答问题。 生1地球上的水循环是指水在地理环境中空间位置的移动,以及与之相伴的运动形态和物理状态的变化。 生2水循环联系了水圈、大气圈、岩石圈和生物圈四大圈层。 生3太阳能、重力能。 师(总结)在太阳能和地球重力的作用下,水在陆地、海洋和大气间通过吸收热量或放出热量,以固、液、气三态的形式转化形成了总量平衡的循环运动。 请大家再阅读图239,观察水循环有哪些基本环节。 生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等。 师太阳能推动水循环的同时,伴随着能量在地理环境中的大规模转化和交换。所以说,水循环既是物质更是能量的传输、储存和转化过程。请大家思考:在水循环的每个基本环节中,能量是如何转化的 (学生阅读教材、独立思考后,展开讨论。教师鼓励学生发言) 生在蒸发环节中,水由液态转化为气态,消耗热能;在凝结降水环节中,水由气态转变为液态,释放潜热;由降水转化为地表径流与地下径流的过程,是将太阳能转化为势能进而转化为动能的过程;水汽输送则可以实现大气中的热量交换。 师人类利用水力发电是利用了水循环中的哪一个能量转换 生海拔较高的地区,将太阳能转化为势能。 练习:学生绘制水循环的过程图,并标注各环节的能量转化形式。 师从刚才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水循环实质上就是物质和能量的转换。那么,在这种物质和能量的转换过程中,对地表环境有什么样的影响 (播放视频:“千沟万壑的黄土高原”) 师是什么力量使黄土高原形成今天这种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 生这里夏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流动的地表径流对高原面的长期侵蚀形成了今天黄土高原的地表特征。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P60阅读材料“黄河输沙造陆——水循环改变地形”,印证水循环对地表环境的塑造) 师地壳运动奠定了全球海陆分布,以及陆地表面上高山、河谷、盆地、平原等地表形态的基本轮廓。水循环过程中的流水以持续不断的冲刷、侵蚀作用、搬运与堆积作用,以及水的溶蚀作用,在地质构造的基础上重新塑造了全球的地貌。请大家举例说明。 生两极和高山地区的冰川地貌,滨海地区的海岸地貌,河流冲积、堆积地貌,千姿百态的岩溶地貌。 师水循环除了能够塑造地表形态之外,还有什么地理意义请大家看影像结合以上分析作总结。 课件显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