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血管瘤怎么办,血管瘤治疗方法大全【医学养生常识】

新生儿血管瘤怎么办,血管瘤治疗方法大全【医学养生常识】

新生儿血管瘤怎么办,血管瘤治疗方法大全

文章导读

新生儿血管瘤是起源于皮肤血管的良性肿瘤,多发生于婴儿或儿童。多见于头、颈部皮肤。血管瘤会随着孩子的长大发生明显变化,例如范围逐渐扩大等。治疗新生儿血管瘤可

以采取手术、激光等方法进行治疗。

一: 新生儿血管瘤怎么办 1: 皮肤血管瘤随孩子长大会有明显变化。大多数在生后一岁内血

管瘤范围逐渐增大、膨隆,随后紫红色血管瘤上逐渐出现正常皮肤。由多个点状逐渐扩大,同时血管瘤逐渐变瘪,大多数于生后2岁后消退。对于增长快速或本身体积较大、部位较

深的病例,可根据情况服药、局部注射、激光或手术治疗。

2: 手术治疗:适用于局限的、面积不大的体表血管瘤,且术后不会影响美容者。临床观

察发现,手术后,血管瘤的复发率约为5%,但草莓状血管瘤术后复发率较低。对于那些

有血管瘤综合征者(即各种凝血因子大量消耗,全身有出血倾向者),更应积极准备亚急诊

手术。

3: 激光和冷冻治疗:适用于面积不大、不会影响美容的部位。在激光束照射下,数秒钟内组织变性、凝固坏死、炭化和气化。激光照射后的组织反应与烧伤类似,最后会遗留皮肤

的瘢痕等改变。由于激光严重干扰了血管瘤内的血流动力学,减缓了血管瘤的生长,因此

有利于病灶的自然消退,但它难以根治血管瘤。冷冻疗法,是将病损组织快速冻伤、坏死,因局部反应较大,已较少用。

4: 放射与放射性核素治疗:X线照射不良反应较大,因此少用。目前,主要用于引起血小板减少及贫血的巨大血管瘤,放射性核素对草莓状血管瘤疗效特别好,治愈率可达95%,年龄越小,疗效越好。但其远期不良反应仍相当严重,包括骨骼、乳腺、生殖器、晶状体、甲状腺及皮肤等,会有较高的癌变性。

5: 激素治疗:激素对生长期的草莓状血管瘤效果较好,半岁以内的婴儿特别适用,一岁以后效果较差。适用于颜面、耳、鼻等不适合手术切除的病灶,以及大面积迅速增大的血管

瘤和巨大血管瘤合并血小板减少者。激素给药可经口服或静脉注射,也可局部注射,用药后,多能明显促使血管瘤退化。激素疗法的疗程一般为一个月左右,最好不要超过两个月。激素的不良反应也是多方面的,停药后多能恢复。

6: 观察变化:如前所述,血管瘤尤其是草莓状血管瘤,有自行消退的可能,因此,对生长缓慢、其他疗法又会毁容的病灶,可密切观察其变化,有必要时,再考虑治疗。二: 在医

疗技术迅速发展的天,血管瘤已经不再是一种让人“谈而色变”的难治之症。只要在发现的

初期家长给予足够的重视,尽快带孩子去医院进行治疗,治愈的可能性还是很大的。

小儿皮肤血管瘤和血管畸形的诊断和治疗

写在课前的话 皮肤血管瘤和脉管畸形是婴幼儿的常见疾病。国际血管性疾病研究协会最新的分类方法将脉管病变分为血管瘤和血管畸形,不同类型的脉管病变应给予恰当的干预措施。通过本课程学习,您将能掌握小儿皮肤血管瘤和血管畸形的诊断和治疗。 2005年,在北京儿童医院首次就诊的小儿皮肤病患者中,血管瘤和血管畸形占到 2% ,是儿童皮肤病中第六位常见的疾病。到 2008 年,初诊病人中血管瘤和血管畸形已经由原来的第六位上升成为第五位的常见疾病。 3010 例小儿血管瘤和脉管畸形病例分布情况如下图所示。可见,婴儿血管瘤和先天血管瘤占到了 2/3 以上。 一、概述 皮肤血管瘤和血管畸形是婴幼儿常见的疾病,好发于头面、四肢等体表部位,明显影响美观;同时不少病变位于黏膜、肌肉、骨骼和颅内等特殊部位,造成一定的生理功能障碍;部分病变因感染、出血、溃疡形成、高流量性心衰或特殊部位可危及生命。

二、分类方法 脉管性疾病的新旧分类对照表: 国际血管性疾病研究协会 (ISSVA) 最新的生物学分类方法: 根据国际血管性疾病研究协会最新的生物学分类方法,脉管性疾病可分为哪两类?它们各有哪些常见类型? 在这一分类系统中,脉管性病变被分为血管瘤和血管畸形。

(一)血管瘤 血管瘤常见的类型有:①婴幼儿血管瘤:旧称草莓状血管瘤,为最常见的婴幼儿良性肿瘤,具有出生时或出生后不久迅速增生和一岁左右开始自发消退的特征性自然病史,典型表现为鲜红色突起的包块;②先天性血 管瘤:分快速消退型和不消退型两种,表现为出生时即有明显病灶,在一岁左右几乎完全消退或不消退,其外观、病理和影像学表现与婴幼儿血管瘤有明显差异;③化脓性肉芽肿;④丛状血管瘤;⑤ Kaposi 样血管内皮瘤;⑥梭形细胞血管瘤;⑦血管外皮细胞瘤;⑧上皮样血管瘤。 (二)血管畸形 常见的类型有:①微静脉畸形:有中线型微静脉畸形和微静脉畸形两种类型;②静脉畸形;③动静脉畸形; ④淋巴管畸形:旧称淋巴管瘤,由异常扩张的淋巴管道构成,依囊腔大小,可分为巨囊型和微囊型,与治疗效 果密切相关;⑤混合畸形:包括静脉 - 淋巴管畸形、静脉 - 微静脉畸形等。 三、治疗 生命、功能和美容的平衡是治疗追求的目标,部位永远是首先考虑的因素。 十几年前,中国大部分地区对血管性疾病还没有很好的治疗方法,常会用到激光、 注射及同位素治疗。放射性同位素治疗需要严格掌握剂量、治疗间隔和次数,临床 常见治疗后遗留的后遗放射性皮炎,目前尚缺乏使其缓解的方法。右图为放射性同 位素治疗后遗留的皮炎。 目前小儿皮肤血管瘤和血管畸形可采取的干预措施有:随诊观察、瘤体约束疗法、口服激素治疗、口服心得安治疗、激光治疗、局部注射、局限性硬化疗法、介入疗法、手术治疗和电化学治疗等。 婴儿血管瘤具有明确的增生、稳定到消退的自然病程。找到治疗的 平衡点是非常重要的。婴儿血管瘤的自然消退过程很漫长,尤其位于面颈 部的皮损会对患儿及其家长造成较大的心理压力。如能在增生早期就控制

2019年淋巴血管瘤的危害,淋巴血管瘤的治疗方法(20210210085157)

2019 年淋巴血管瘤的危害, 淋巴血管瘤的治疗方法篇一:淋巴血管瘤的危害 淋巴血管瘤的危害 淋巴血管瘤在临床中较海绵状血管瘤、毛细血管瘤、草莓状血管瘤、混合型血管瘤之少见。淋巴结处的肿大,用有触之有硬物样东西,可以波动,巴血管瘤通常进行性增大,膨胀性扩大,但也可不变大,起源于颈后三角者有向颊、耳下腺区域发展倾向。那么,淋巴血管瘤有哪些危害呢?下面由成都长峰血管瘤医院专家为您详细讲解。 1、海绵状淋巴血管瘤:这是淋巴血管瘤中最常见的一种,可以很小,但也可很大,甚至侵及一个肢体。病损为境界不清、海绵状皮下组织肿块或弥漫性肿胀,质软,硬度如脂肪瘤。除非伴有血管瘤,一般表面无颜色改变。据统计,52%的损害侵犯头颈部,30%在下肢,16% 在臂及腋部,20%在躯干。发生在颊部及舌部者多为单纯海绵状淋巴血管瘤,而颈、腋、口腔底部及纵隔者以合并囊性者为多见。 2、单纯性淋巴血管瘤:表现为群集、深在、张力性水疱,组成斑片状,可发生于身体各个部位,但常见于颈、上胸、肢体近端等处。 单个水疱大小在1~ 3mn,—般不超过1cm,内容似粘液。有时带有血

性水疱,呈淡紫色和暗红色。水疱下方的皮下组织有轻度的弥散性水肿,偶见整个肢体肿胀。 3、囊性淋巴血管瘤:通常为多房性、张力性皮下组织肿块,但不能压缩,大多发生于颈部,尤其是颈后三角,偶有发生于腋、腹股沟及腹膜后区者。通常进行性增大,膨胀性扩大,但也可不变大,很少数病例还可自然消退。起源于颈后三角者有向颊、耳下腺区域发展倾向,或下达纵隔。在颈前三角者,则倾向于侵犯舌部及口腔底部。 如有感染及出血,可使肿瘤迅速增大,以致呼吸障碍,发生喘鸣声,舌咽困难或死亡。 篇二:淋巴血管瘤的形成原因及危害 淋巴血管瘤的形成原因及危害 淋巴血管瘤形成原因 1、遗传因素:婴儿患者和家族史支持先天性来源的假说,近年来研究证明海绵状血管瘤为不完全外显性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基因位于染色体7q 长臂的q11q22 上。

液氮冷冻治疗婴幼儿皮肤血管瘤的护理体会

液氮冷冻治疗婴幼儿皮肤血管瘤的护理 体会 (作者:__________ 单位: ___________ 邮编:____________ ) 【摘要】目的:探讨液氮冷冻法对婴幼儿皮肤草莓状血管 瘤治疗及护理。方法:对我院2008年3月~2009年12月130例婴幼儿皮肤血管瘤采用接触式液氮冷冻法治疗病例,同时加强患儿及家长的心里护理和围治疗期的护理。结果:痊愈108例,显效18例,有效2例,无效2例,有效率为98.5%。结论:液氮冷冻法是治疗草莓状血管瘤的有效方法,重点在于防止感染和出血,因此,护理是治疗婴幼儿皮肤草莓状血管瘤成功的关键。 【关键词】液氮;冷冻;毛细血管瘤;护理 【Abstract ]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liquid nitrogen freezing method of infant skin strawberry hemangiomatreatment and care. Methods From March 2008 -2009 130 cases in December of infant hema ngioma by liquid n itroge n freez in g-c on tact treatment of cases, while strengthening the hearts of children and pare nts around care and treatme nt of care. Results 108 patie nts cured, effective in 18 cases, 2 cases, 2 cases, the effective rate of

血管瘤治疗最好方法

血管瘤治疗最好方法 血管瘤一般多发于婴儿时期或者婴儿刚出生不久。血管瘤是一种良性的血管瘤,对人们的身体没有什么伤害,只是对人们的美观造成了很严重的影响。那么,血管瘤治疗最好方法有哪些呢?一起来看一下吧。 血管瘤治疗最好方法: 1、硬化剂局部注射法:常用的硬化剂有鱼肝油酸钠、无水酒精、平阳霉素等;缺点是时间较长,愈后留下疤痕畸形,必要时须做整形手术修复。 2、放射疗法:采用放射性同位素或深度x光局部放射;缺点是愈后易致局部皮肤萎缩,儿童则影响骨骼发育。液态氮治疗冷冻疗法:只适用于较小的毛细血管瘤;缺点是愈后易留下疤痕硬块,且复发率高。 3、介入栓塞疗法:适用于较大的动、静脉血管瘤;缺点是复发率高,易致正常的组织器官坏死,如肢体缺血坏死,眼球缺血失明。 4、激光疗法:对血管来说,激光作用的色基为氧化血红蛋白。适应证1.鲜红斑痣:面部的治疗效果最好,颈部稍差,上唇和腿部较差 有关血管瘤的治疗方法,相信大家都已经有所了解了,希望患者可以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相信科学的治疗是最有效的。 5、局部注射药物治疗:是将药物注入到血管瘤瘤体组织中,引起无菌性炎症,使血管瘤、血管腔缩小或闭塞。主要用于治疗海绵状血管瘤及血管畸形,由于很多药物会有副作用,应遵医服用。 6、冷冻治疗:主要是利用液氮的挥发造成的强低温将病损区皮肤、血管瘤及血管瘤周围组织冷凝,使其细胞内形成冰晶,并导致细胞破裂、解体、死亡,达到治疗作用。仅适用于较小的表浅的草莓状血管瘤,且效果不是十分可靠,副作用较多。 鼻部血管瘤治疗方法: 1、手术治疗:采用外科手术方法将血管瘤病损组织切除,以达到治疗目的。对于且较小病灶效果良好。一般情况下,病损区血管丰富,血量大,手术时出血量极大,常常引起严重的失血性休克,术中需要大量输入全血,手术难度大,程度高。 2、核素锶治疗:核素锶源能出兆电子伏的β光线为带有负电,质量很少的电子流,其电子与浅层毫米)物质碰撞,可产生最大的电离作用,β光线作用于血管瘤内皮细胞产生电离从而使血管瘤吸收,血管瘤组织微血管逐渐乳化、凝固,收缩,增生组织细胞速度减低、停止,最后消失。但是由于锶的有效距离仅有个

小儿各种血管瘤的症状

小儿各种血管瘤的症状 小儿血管瘤症状常见的有几种,可生长于身体的任何部位,但以皮肤和皮下组织多见,其次为口腔黏膜和肌肉,骨骼、肝、脾、颅内也可发生,而消化道、肾、心、肺等罕见。那么小儿常见的有哪几种呢? 1.小儿毛细血管瘤症状 (1)新生儿斑痣症状:又称表皮毛细血管瘤(capillary hemangioma),是一种淡红色或蓝色的表皮变色,通常位于头顶中线后部、颈部或骶部,出生时即存在,一般在数月内逐渐自行消失,无需治疗。 (2)皮内毛细血管瘤:有3种临床变异型,出生后即有。特点是在真皮内呈现有成熟的内皮细胞组织型毛细血管。多位于感觉神经分布的区域,如三叉神经。 ①橙红色斑症状:是一种从橘红色到铁锈色的斑块,平坦而不高出皮肤表面。多在前额、上眼睑、鼻孔、枕等部位,压迫可褪色,不会自然消失。干燥法、冷冻法和摩擦法或X线照射,均无效。 ②葡萄酒色斑症状:呈暗紫色,出生时即有,很少扩展,面部葡萄酒色斑可能伴有颅内血管瘤,即Sturge-Weber综合征。近年来,国外多采用双波长血管病变工站治疗。 ③蜘蛛痣症状:又称星状血管瘤,其特征是从一个皮下中心小动脉,发出许多放射形扩张的皮内毛细血管,形态酷似蜘蛛。好发于面、臂、手和躯干上部,压迫中央可使蜘蛛痣消失。如果不自然消退,可采用双波长血管病变工作站治疗。 (3)小儿草莓状毛细血管瘤症状:又称幼年性毛细血管瘤,可能完全或部分消失。通常在生后不久出现,肿瘤常高于皮肤,鲜红色,分叶,形如草莓。好发于面、头皮和颈部。压迫无明显变化。针对小儿草莓状毛细血管瘤症状,目前国内最佳的治疗方法是核素90锶的方案治疗,这种技术无创伤、无痛苦,愈后不留疤,可以随治随走,是当前最先进的治疗技术。 2.小儿毛细血管海绵状血管瘤症状和小儿海绵状血管瘤症状 (1)毛细血管海绵状血管瘤(capillary cavernous hemangioma):又称混合型血管瘤,一般出生时已存在,主要发生在面颈部。肿瘤可达到很大体积,在最初的6个月生长迅速,具有侵犯性,但仍可自然消退,而不会完全萎缩,因此要采取积极的治疗措施。如核素90锶、超导介入消融技术等。 (2)海绵状血管瘤(angio cavernoma):是由大量充满血液的腔隙或窦形成,腔壁上有内皮细胞层。腔隙由纤维结缔组织分开。肿瘤多生长在皮下组织内,可达

婴幼儿血管瘤的治疗进展-综述

文献综述 婴幼儿血管瘤的治疗进展 伍玲玲张士发 一、概述 婴幼儿血管瘤(infantile hemangioma,IH)是最常见的婴儿期良性肿瘤,其起源于皮肤血管,由血管瘤干细胞(HemSC)产生[1],在儿童中发病率高达10%,男女比约1:3[2]。传统分类法依据形态学将血管瘤和血管畸形统称为血管瘤,并分为鲜红斑痣、草莓状血管瘤、海绵状血管瘤和混合型血管瘤。1982年,Mulliken等按血管内皮生物学特性分类法将传统血管瘤分为血管瘤和脉管畸形两大类。1996年国际血管瘤和脉管畸形研究学会(ISSVA)制订了更详细的分类系统,并于2015年及2018年再次进行了修订,其将婴幼儿血管瘤依据形态分为单发型、多发型、节段型、中间型等,依据侵袭深度分为浅表型、深在型、混合型等。 IH以头面颈及躯干部好发,约占43.8%和31.0%[3],肌、粘膜、深部组织器官中也有少数发生。IH多于出生后1周内出现,在2个月后迅速变大,3个月大概达到峰值,4~6个月时,肿瘤表现出萎缩趋势[4],具有明确增生、稳定、消退的自然病程。迅速增长的病变不仅影响生理功能,还可能因其产生的损伤、出血、溃疡、毁容甚至呼吸道阻塞等并发症给患者及家属带来负担。目前多认为在血管瘤增殖期前进行干预治疗是最佳时机[5]。本文通过总结归纳国内外近年关于IH治疗方法的研究,将其治疗进展进行如下综述。 IH的发病机制报道不统一,其临床表现复杂程度不一,有显著个体差异,目前国内外也无统一的治疗方法。部分皮肤IH简单,不需要特殊治疗。对于危害较大的病变则应采取更积极的干预措施,应优先紧急治疗可能会危及身体功能或生命的并发症[6]。有治疗决定的家庭和临床医生应考虑诸如病灶位置、大小、数量、类型以及患者和家庭偏好等因素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法[7],目前主要接受的治疗方案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手术治疗、联合治疗等。 二、治疗 (一)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方便简单、疗效肯定,治疗方法主要有外用药、局部瘤体内注射药、口服药、肌注或皮下注射药、静脉注射药。

小儿血管瘤诊治进展

小儿血管瘤诊治进展1 刘文英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小儿外科 (610041) E-mail:wenyingl@https://www.360docs.net/doc/f914659711.html, 摘要:本文综述了目前目前小儿血管瘤的分类、病理机制、临床表现和治疗研究的进展。关键词:血管瘤病理诊断治疗 1.引言 血管瘤是小儿最常见的良性肿瘤之一,发病率为2.5%~12%。临床病理观察到血管瘤的生长可分增殖期、静止期和消退期三个阶段,相当一部分可以自然消退。但血管瘤的病因、病理、生长机制和生物学特性均尚不完全清楚。血管瘤种类繁多,治疗方法亦多样,但特殊部位和特殊类型的血管瘤一直是临床治疗的难题。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及分子病理学等学科的发展,血管瘤的研究亦取得了一些进展。 2.血管瘤的分类和发病机制 传统上将血管瘤分为毛细血管瘤、海绵状血管瘤、蔓状血管瘤和混合性血管瘤。但由于这种分类难以反映血管瘤的生物学特征和临床特点,意义有限。1982年Mulliken和Glowacki根据血管内皮细胞生物学特点、病理组织学特点和临床表现将血管病变分为血管瘤和血管畸形两大类,目前逐渐被广泛接受。血管瘤和血管畸形定义是:血管瘤以血管内皮细胞异常增殖为特征,增殖期的血管瘤常伴有肥大细胞数量增加。而血管畸形是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周期及肥大细胞数量正常的血管形态异常。两者在起源、生物学特性和转归方面以及治疗方法都不相同。所指的血管瘤一般是指儿童最常见的,以血管内皮细胞异常增殖为特点的先天性良性肿瘤,常具有明显的增生和退化的表现。而广义的血管瘤还包括Sturge-Weber 综合征、Von Hippel-Lindau病等综合征中的器官血管瘤病变,以及血管内皮瘤、血管内皮肉瘤、Kaposi肉瘤等恶性肿瘤。下面分别介绍血管瘤和血管畸形。 ① 血管瘤:为胚胎性良性肿瘤性病变,具有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和增生后自然消退的生物学特性,常在新生儿期出现,2~3个月后即进入增生期,瘤体迅速增大,8个月至1岁左右停止生长并逐渐退化,消退率可达98%,半数在5岁内完全消退。临床上的草莓状血管瘤,多数海绵状和混合型血管均属此类,约占先天性皮肤血管病变的80%。 ② 血管畸形:以异常血管扩张及沟通,正常血管内皮细胞组织表现为特征。主要由静脉起源,偶有毛细血管、动脉、淋巴管组合而成,可伴有动静脉瘘。临床上的葡萄酒色斑、 1本课题得到教育部博士点基金资助(编号:200220610068) -1-

小儿血管瘤介入术的护理体会

小儿血管瘤介入术的护理体会 发表时间:2013-08-19T15:23:23.640Z 来源:《医药前沿》2013年第20期供稿作者:赵文凤[导读] 热情接待患儿,营造舒适整洁的住院环境,消除陌生感,防止上呼吸道感染,使其处于最佳的手术状态。 赵文凤(桂林市妇女儿童医院肿瘤科 541000)【摘要】目的总结68例小儿血管瘤介入治疗的护理体会。方法分析我院近年来对小儿血管瘤介入治疗术的护理。结果全组病人介入治疗,只有1例出现吸入性肺炎经治疗后病情稳定,其余均顺利康复,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介入治疗小儿血管瘤具有创伤小、疗效好、安全性高、住院时间短。不留疤痕等优点。充分的术前准备及术后护理是手术成功的关键。【关键词】小儿血管瘤介入护理【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20-0292-02 1.临床资料 1.1手术适应症的选择:巨大血管瘤、口服药物愈后不佳的血管瘤。 1.2一般资料:2010年7月至2013年4月在我科接受介入治疗68例,年龄在3月至8岁,男28例,女40例,术后一例出现吸入性肺炎,其余均康复出院,术后随访效果好。 2.术前护理 2.1热情接待患儿,营造舒适整洁的住院环境,消除陌生感,防止上呼吸道感染,使其处于最佳的手术状态。 2.2向患儿家属介绍介入治疗的优点及安全性,解除患儿家属的思想顾虑,以良好的心态配合手术。 3.术前准备 3.1完善各项检查:如心电图、X线、三大常规、肝肾功能、凝血四项、输血前四项、B超。 3.2皮肤准备:一般不须备皮,但要保持局部皮肤清洁完整无破损。 3.3饮食准备:为了防止全麻后胃内容物返流致误吸,窒息。术前严格按标准禁食、禁饮。 3.4输液准备:术前禁止在股动脉或股静脉抽血、输液。以免造成手术时穿刺困难,小的婴儿及肥胖婴儿术前禁食会导致浅静脉塌陷,难于穿刺,应在禁食前留置好针。血管内介入的病人输液要避开下肢及病变的肢体和部位。 3.5术前做好药敏试验,术前半小时遵医嘱使用抗生素及止吐药。 3.6根据患儿年龄、病变部位,手术方法等准备相应的手术包、小儿鞘、导管、导丝、微导管、栓塞材料及药品。 4.术后护理 4.1保持呼吸道通畅,去枕平卧6小时,遵医嘱吸氧,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变化,备好抢救药品及器材。 4.2穿刺侧肢体制动6小时,术后注意股动脉穿刺点有无出血及血肿形成。敷料有无移位脱落。观察穿刺侧下肢皮肤颜色,温度,足背动脉搏动是否正常。 4.3血管栓塞治疗的病人观察局部有无疼痛、发热,注意对症处理。术后常规使用抗生素3天。 4.4饮食:回病房后3小时可饮水,4小时可进食流质,如无呕吐、呛咳,6小时可进食半流质。给予营养丰富易消化的食物,少量多餐,多饮水.保证小儿生长发育及机体修复病灶所需。 4.5血管内介入治疗的病人术后瘤体很快缩小,因为介入栓塞阻断了瘤体的血供,经皮硬化治疗的病人瘤体会增大,随着药物的吸收也会逐渐缩小,需向家属解释清楚。 4.6并发症的观察:异位栓塞为血管内介入术最严重并发症,要密切观察,紧急处理,避免导致严重后果。如脑栓塞出现神经系统症状,(意识不清、抽搐、肢体肌张力增高等)肺栓塞出现呼吸困难、紫绀等。 5.护理体会 小儿血管瘤介入治疗是近年来新兴的技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疗效好、安全性高、住院时间短、不留疤痕等优点。是治疗小儿血管瘤的理想方法,不断总结护理经验,积极预防并发症,是患者顺利康复必不可少的条件,而充分的术前准备,术后护理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2019版:口服普萘洛尔治疗婴幼儿血管瘤专家共识(全文)

2019版:口服普萘洛尔治疗婴幼儿血管瘤专家共识(全文) 婴幼儿血管瘤(infantile hemangiomas,IHs)是儿童最常见的良性血管肿瘤,据流行病学统计数据显示,其在1岁以内白种儿童中的发病率约为10%左右[1]。在早产儿及低体重儿的发病率更高,如出生时体重500~1 000 g未成熟儿发病率为22.9%,出生时体重达1 000~1 500 g者发病率降为15.6%,出生时体重1 500~2 600 g接近成熟者发病率则降为9.5%[2]。女性与男性的发病率之比约为3~4∶1。血管瘤约67%为单一病灶,4%为多发病灶,13%为节段型,主要发生于头部、颈部、躯干和四肢[3]。血管瘤有一个区别于血管畸形的非常特殊的临床及病理特征,即约30%的婴幼儿出生时即发现,但大部分是出生后几周才显现,之后则多会有一个快速增殖期,通常发生在生后5~8周,在生后3个月左右,瘤体大小可以增加达到最终面积的80%[1]。此被称为早期增殖期,之后增殖变缓,并且绝大部分血管瘤最终可在几年后逐渐消退[2]。虽然血管瘤自然消退的概率很高(60%~90%),但是体积较大、生长迅速的血管瘤可能在消退后留下色素沉着、血管扩张、脂肪组织堆积和瘢痕等影响美观,部分血管瘤可能出现破溃、出血、感染及疼痛,影响患儿的生活质量;发生于特殊部位的,可能出现造成器官功能障碍等更严重的并发症。另外,在头面部的血管瘤,则对患儿及其亲属可以产生很大的心理压力,需要适当的积极处理。自2008年法国医生Léauté-Labrèze等[2]偶然发现普萘洛尔对血管瘤治疗有效以来,目前普萘洛尔已经成为婴幼儿血管瘤的一线治疗药物,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FDA)

血管瘤治疗

血管瘤治疗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血管瘤治疗》的内容,具体内容:血管瘤没什么明显的不适症状,但有些不仅影响美观,不及时控制还会产生并发症,严重影响病患者的身体健康,那么方法有什么呢?下面和我一起来看看吧!方法:一手术治疗外科... 血管瘤没什么明显的不适症状,但有些不仅影响美观,不及时控制还会产生并发症,严重影响病患者的身体健康,那么方法有什么呢?下面和我一起来看看吧! 方法: 一手术治疗 外科手术方法是将病损组织切除,以达到治疗目的,对于独立且较小病灶效果良好。一般情况下,病损区血管丰富,血量大,手术时出血量极大,常常引起严重的失血性休克,术中需要大量输入全血,手术难度大,危险程度高。同时,由于出血后血管瘤往往不能全部切除即被迫终止手术,故术后复发率很高。手术切除部分瘤体后遗留局部畸形、缺失及功能障碍。面部皮肤毛细血管瘤可结合整容皮肤移植术修复病损区。故手术治疗应严格掌握适应证,权衡手术价值,然后方可确定是否选择手术治疗。 二冷冻治疗 此种方法用于源于20世纪60年代小范围表浅病损可酌情采用,操作者利用液氮的挥发造成的强低温,将病损区皮肤、血管瘤及血管瘤周围组织冷凝,使其细胞内形成冰晶,并导致细胞破裂、解体、死亡,再经过机体

修复过程使血管瘤消失。但此法会留下局部疤痕,在眼、口角、鼻尖、耳部治疗后常留下严重缺损性畸形及功能障碍。由于冷冻操作难控制强度和深度,同时组织对低温的抵御能力不同,出现治疗不彻底,复发较高,而直接影响疗效评价。另外留下的局部疤痕缺损性畸形功能障碍也不是受术者所期待的结果,但如果不出现此类状况,往往治疗无效。 三放射与同位素治疗 其治疗原理就是利用放射元素所产生的r射线对病损区组织细胞核进行轰击到使其中的DNA链、RNA链断裂,终止核蛋白的合成造成细胞死亡和解体,再通过组织修复过程达到治疗目的。临床上常用的有:浅层X光照射、钴-60局部照射、锶40 胶片外贴、磷32胶体局部注射等。治疗后所治部位留下放射性损伤性萎缩性疤痕、表皮有脱屑现象。对于这种由放射线照射所致的萎缩组织和萎缩性疤痕,专家建议施行手术切除,否则将不能排除其癌变可能。专家们认为在过程中要尽量避免使用放射疗法。 1、硬化剂局部注射,常用硬化剂如鱼肝油酸钠、脲素、平阳霉素等化疗药物,及高渗氯化钠、中药制剂等,均有相似结果。该治疗操作简易,设备要求低,故应用十分广泛。硬化治疗需要耐心的观察和长期的坚持,难以在短期内达到理想而持久的效果,甚至有可能持续终身。对于十分表浅的病灶尤应注意,如注射量过大,可能导致局部皮肤坏死及瘢痕形成。硬化剂注入瘤体后,诱发血管内膜炎症,促使管腔闭塞,瘤体缩小或消退。常用于中、小型海绵状血管瘤的治疗。硬化剂应直接注入瘤体内或其基底,不可过浅以免表面皮肤坏死,也不可误入邻近肌肉组织以致肌肉萎缩、僵

血管瘤的中医治疗方法有哪些

血管瘤的中医治疗方法有哪些 血管瘤的中医治疗方法有哪些?血管瘤是先天性良性肿瘤或血管畸形,多见于婴儿出生时或出生后不久,它起源于残余的胚胎成血管细胞,活跃的内皮样胚芽向邻近组织侵入,形成内皮样条索,经管化后与遗留下的血管相连而形成血管瘤,瘤内血管自成系统,不与周围血管相连。发生于口腔颌面部的血管瘤占全身血管瘤的60%,其中大多数发生于颜面皮肤、皮下组织及口腔黏膜、如舌、唇、口底等组织,少数发生于颌骨内或深部组织。血管瘤的中医治疗方法有哪些? 血管瘤的最佳治疗方法?血管瘤是先天性良性肿瘤或血管畸形,多见于婴儿出生时或出生后不久,它起源于残余的胚胎成血管细胞,活跃的内皮样胚芽向邻近组织侵入,形成内皮样条索,经管化后与遗留下的血管相连而形成血管瘤,瘤内血管自成系统,不与周围血管相连。发生于口腔颌面部的血管瘤占全身血管瘤的60%,其中大多数发生于颜面皮肤、皮下组织及口腔黏膜、如舌、唇、口底等组织,少数发生于颌骨内或深部组织。血管瘤的中医治疗方法有哪些? 介入治疗:是指在“X”导引下,将动静脉导管导入血管瘤部位,然后将栓塞剂注入瘤体,让其产生无菌性炎症,以期达到使瘤体血管闭塞作用。常用于内脏血管瘤如肝血管瘤。对于躯干及肢体深部血管瘤,往往因为注入剂量、剂型限制,以及血管瘤特征限制,而难以达到预期效果。使用时应严格控制适应征和,避免栓塞剂流入其它器官组织。 激光治疗:利用专业激光治疗设备,对血管瘤组织进行凝固,并达到治疗血管瘤目的。但激光治疗深度一般控制在,表层皮肤~mm以内,超过mm即产生明显疤痕,故对浅表性毛细血管瘤,有一定效果,对深层血管瘤,易引发出血及疤痕畸形。 冷冻治疗:此种方法用于,血管瘤治疗源于年代,(小范围表浅病损可酌情采用),操作者利用液氮的挥发,造成的强低温(-96℃),通常状态下低于-20℃,将病损区皮肤、血管瘤及血管瘤周围组织冷凝,使其细胞内形成冰晶,并导致细胞破裂、解体、死亡,再经过,机体修复过程使血管瘤消失。但此法会留下局部疤痕,在眼、口角、鼻尖、耳部治疗后常留下,严重缺损性畸形及功能障碍。由于冷冻操作难控制强度和深度,同时组织对低温的抵御能力不同,出现治疗不彻底,复发较高,而直接影响疗效评价。另外,留下的局部疤痕缺损性畸形功能,障碍也不是受术者所期待的结果,但如果不出现此类状况,往往治疗无效。 手术治疗:采用外科手术方法,将病损组织切除,以达到治疗目的。对于独立且较小病灶效果良好。一般情况下,病损区血管丰富,血量大,手术时出血量极大,常常引起严重的失血性休克,术中需要大量输入全血,手术难度大,危险程度高。同时,由于出血后血往往不能,全部切除即被迫终止手术,故术后复发率很高。手术切除部分瘤体后,遗瘤局部畸形,缺失及功能障碍。手术费用昂贵,患者难以承受的负担,面部皮肤毛细血管瘤可结合,整容皮肤移植术修复病损区。故手术治疗,应严格掌握适应症权衡手术价值,然后方可确定是否选择手术治疗。

宝宝毛细血管瘤的治疗方法

宝宝毛细血管瘤的治疗方法

宝宝毛细血管瘤的治疗方法 虽然说儿童血管瘤是一种良性瘤,但仍然存在一定的危害,因此还是要及时治疗。下面由我为大家整理的儿童血管瘤的治疗方法,希望大家喜欢! 儿童血管瘤的治疗方法 1.手术治疗,局限者可全部切除,范围广者可部分切除。 2.微波透热治疗,主要应用于海绵状型。 3.放射治疗,用于婴幼儿毛细血管瘤和表浅的海绵状血管瘤。 4.硬化治疗,用于海绵状血管瘤。 5.冷冻治疗,用于杨梅状及海绵状血管瘤。 6.激素治疗,用于婴幼儿血管瘤。 7.血管内栓塞,用于蔓状和巨型海绵状血管瘤。 一般性手术的预防性抗感染选用磺胺类药物如复方新诺明或主要作

用于革兰氏阳性菌的药物如红酶素、青酶素等;体质差或并发感染者常联合用药,较常用为:作用于革兰氏阳性菌的药物如青酶素+作用于革兰氏阳性菌的药物如庆大酶素+作用于厌氧菌的药物如灭滴灵;手术前后感染 严重或有并发症者可根据临床和药敏试验选择有效的抗生素。 血管瘤虽然是一种良性病变,但生长于颜面部者导致严重面部畸形,所以出生后如发现有血管瘤应及时就医,在病变较局限时采用手术等治疗可较彻底消除病变,由于病变局限,手术也不致引起较严重的面部畸形,如不及时治疗,瘤体随时间推移逐渐增大,此时切除后可因大面积组织缺损导致严重术后畸形;甚至可由于波及重要结构而不能根治,某些血管瘤如颌骨中心性血管瘤可突然破裂,造成致死性大出血,这种类型的血管瘤也应及时就医,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最佳的治疗方式和时机,在充分准备的情况下手术,可大大降低手术风险。 儿童血管瘤有什么危害 儿童血管瘤是在出生时或出生后1个月至2个月内出现,常发生于头、脸及颈部,影响宝宝外观,造成爸妈的担心。父母的耐心加上与医师密切配合,积极治疗就可痊愈;但具有危险性的儿童血管瘤,如长在眼睛、咽喉、肢体末端,则需特别留意。儿童血管瘤分为增生期,稳定期,极少数具有消退期。如果血管瘤处于稳定期容易造成家长忽视认为血管瘤会自行消退,可是血管瘤有几个生长高峰期:

血管瘤常见的五种类型

大家可能都还不知道血管瘤是一种什么疾病,给人的感觉血管瘤就是孩子的胎记,没什么可担心的,等孩子长大了就会消退的,但就是家长朋友们的这些粗心大意,才造成了血管瘤的发病率越来越高,血管瘤越来越严重,治疗起来越来越不好治疗。那么什么是血管瘤呢?下面请北京长峰医院专家汪主任为大家讲解有关血管瘤的常识,我们一起来了解下,希望通过汪主任的讲解大家能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血管瘤的发病率:血管瘤是一种常见的血管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在我国每年新生婴幼儿血管瘤患病已超过30万例,属于婴儿疾病高发病中的一种,目前我国发病人数约占全球的55%左右,小儿血管瘤发病率约为4-8% ,高居于婴幼儿皮肤病的第二位。 血管瘤概述:血管瘤从本质上可分为两种:一种系胚胎发育过程中血管发育失常,血管过度发育或分化异常导致的血管畸形(错构瘤),一种系因血管内皮细胞异常增殖产生的真性肿瘤。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其中原发性比较多占75%,继发性25%左右。约80%左右 都属于先天性的,口腔颌面部的血管瘤的发病率占全身的60%,其中大部分发生于颜面皮肤、皮下组织及口腔黏膜,尤其是口腔内的血管瘤,危害相当大,长在颜面及四肢暴露部位,可以影响容貌。不同程度地压迫、破坏周围组织器官的功能和形态,影响人体的生长发育,造成人体部位畸形等,若反复出血、感染,极少数人会产生恶变,甚至危及生命。 血管瘤常见的五种血管瘤类型 第一种鲜红斑痣:鲜红斑痣在毛细血管瘤中占有着相当大的比例,又称为葡萄酒色斑,其颜色表现为淡红或暗红色,不高出周围的皮肤表面,鲜红斑痣随着患者年龄的增长病变的范围将会逐渐的扩大,并且颜色还会不断的加深,终生不会自行消退。大多数是发生于患者的面部、颈部和头部等明显的部位,严重影响患者的容貌,其次位于躯干和四肢等,同时还可发生于体表任何部位,但以面颈部多见占75%-80%,以单侧并以右侧多见。鲜红斑痣同时累及眼神经和上颌神经时,一般在鲜红斑痣增生期可能出现增生的小节结,丛而导致面部畸形严重影响患者的容貌和身心健康,因此患者最好在鲜红斑痣增生期前到正规专科医院采取治疗。 第二种海绵状血管瘤:海绵状血管瘤的症状表现多在出生或者出生后不久即可发现,因起病隐伏而难以准确追溯发病时间。海绵状血管瘤是在出生时即出现的低血流量的血管畸形,也称静脉畸形。血管损害一般发展较慢,常在儿童期或青春期快速增大,成人期增大不明显。大多数静脉畸形呈海绵状,海绵状血管瘤可发生于肌肉组织内,称为肌间血管瘤,以股四头肌最常累及,有时累及骨骼,表面粗糙不平,如虫咬状,海绵状血管瘤一般不会自行消退,只会随着患者身体的生长而不限制的生长,在头面部影响美观,引起畸形。海绵状血管瘤在会引起占位性病变,压迫神经、肌腱、其他组织器官等,海绵状血管瘤在四肢,引起患肢肿胀、畸形、甚至侵犯关节,引起功能障碍等后天残疾。一般建议尽到到正规血管瘤专科医院采取治疗。 第三种蔓状血管瘤:蔓状血管瘤约占血管瘤疾病的1.5% ,蔓状血管瘤由曲张、蜿蜓、盘曲如肠襻状的异常血管群组成,可见曲张的血管影,质软用手摸有明显的波动感,且温度较高。好发于成人的口唇部和肢体部位。是血管瘤当中比较严重的一种血管瘤,蔓状血管瘤的症状是它包含有小动脉和小静脉吻合的血管瘤,多数是单发性小动脉和小静脉瘘形成的血管瘤。蔓状血管瘤因为皮下神经可与血管瘤相互缠绕,血管瘤搏动时牵拉神经引起。婴儿头皮下的蔓状血管路往往发展比较快,可侵犯破坏颅骨外板障静脉,并可与颅骨内静脉连接,

婴儿血管瘤的诊断标准

婴儿血管瘤的诊断标准 基本概况 本病是起源于皮肤血管的良性肿瘤,多发生于婴儿或儿童。多见于头、颈部皮肤,但粘膜、肝脏、脑和肌肉等亦可发生,以枕部的鲜红斑痣最常见。出生时或出生后三个月至六个月内出现,常发生于头、脸及颈部,影响宝宝外观,2-8个月一般生长较为迅速,造成爸妈的担心。父母的耐心加上与医师密切配合,有时不必治疗就可痊愈;但具有危险性的婴儿血管瘤,如长在眼睛、咽喉、肢体末端,则需特别留意。 临床表现 1、鲜红斑痣:又名毛细血管扩张痣或葡萄酒样痣,表现为一或数个暗红色或青红色斑片,边缘不整,不高出皮面,压之易褪色,头颈部多见、常在出生时出现,可随人体长大而增大,发生于枕部及额部或鼻梁部者可自行消退,较大或广泛的病损常终身持续存在。 2、毛细血管瘤:又名草莓状痣,表现为一个或数个鲜红色、柔软、分叶状肿瘤,压之不褪色。好发于头颈部,通常不在出生时出现,而是在出生后数周内出现,数月内增大,生长迅速,甚至可达数厘米。大多在1岁以内长至最大限度,以后可自行退化,数年内可完全或不完全消退。 3、海绵状血管瘤:损害一般较大,自行发生,在原有毛细血管瘤处发生或位于皮下,呈圆或不规则形,可高出皮面,呈结节

状或分叶状,边界不太清楚,质软而有弹性,多呈淡紫或紫蓝色,挤压后可缩小,表面皮肤正常或与肿瘤粘连而萎缩。出生时或生后不久发生,好发于头皮和面部,可累及口腔或咽部粘膜。 海绵状血管瘤可伴有血小板减少症和紫癜,主要发生于婴儿,偶见于成人,是一种严重类型,约1/4病例死于出血、呼吸道感染或恶变。 病理诊断 1、鲜红斑痣:组织病理示真皮上、中部群集的、扩张的毛细血管及成熟的内皮细胞,但无内皮细胞增生。 2、毛细血管瘤:可见增生的毛细血管及大而多层的内皮细胞,在某些明显增生区域内,管腔小而不清楚,以后发生纤维化。 3、海绵状血管瘤:见广泛扩张的壁薄、大而不规则的血管腔,甚似静脉窦,内皮细胞很少增生,其外膜增厚,形成纤维性厚壁。 诊断标准 1.皮肤表面可见位置固定的红斑性皮损,轻压后带有短暂褪色。 2.隆起于皮肤组织的肿块,按压可缩小,灌注征阳性肿瘤诊断性穿刺可获得全血或血性淋巴组织液。 3.动脉性婴儿血管瘤可有明确的动脉搏动。 4.B超及彩超检查可见特征性影像。 5.病损区X光造型检查可见扩张、畸形血管影。 6.CT及MRI检查阳性。

液氮冷冻治疗婴幼儿皮肤血管瘤的护理体会

液氮冷冻治疗婴幼儿皮肤血管瘤的护理体会【摘要】目的:探讨液氮冷冻法对婴幼儿皮肤草莓状血管瘤治疗及护理。方法:对我院2008年3月~2009年12月130例婴幼儿皮肤血管瘤采用接触式液氮冷冻法治疗病例,同时加强患儿及家长的心里护理和围治疗期的护理。结果:痊愈108例,显效18例,有效2例,无效2例,有效率为98.5%。结论:液氮冷冻法是治疗草莓状血管瘤的有效方法,重点在于防止感染和出血,因此,护理是治疗婴幼儿皮肤草莓状血管瘤成功的关键。 【关键词】液氮;冷冻;毛细血管瘤;护理 frozen in liquid nitrogen treatment of infantile hemangioma of nursing of wei shu hua wang song 【abstract】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liquid nitrogen freezing method of infant skin strawberry hemangioma treatment and care. methodsfrom march 2008 -2009 130 cases in december of infant hemangioma by liquid nitrogen freezing-contact treatment of cases, while strengthening the hearts of children and parents around care and treatment of care. results108 patients cured, effective in 18 cases, 2 cases, 2 cases, the effective rate of 98.5%. conclusionthe treatment of liquid nitrogen freezing strawberry hemangioma

海绵状血管瘤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海绵状血管瘤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海绵状血管瘤是在出生时即出现的低血流量的血管畸形,又称为静脉畸形。那么,对于这种静脉畸形要怎么治疗呢?接下来,就和大家分享海绵状血管瘤的治疗方法,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1.蓝紫色、柔软的包块。 2.按压时柔软,且可压缩,放手后又恢复。 3.体位移动试验阳性,即瘤体低于心脏平面时瘤内血液回流受阻,瘤体增大,瘤体高于心脏平面时血液回流通畅,瘤体缩小。 4.在柔软的瘤体内有时可扪及静脉石。 5.穿刺抽出可凝固全血。 海绵状血管瘤的治疗方法1. 手术治疗:采用外科手术方法将病损组织切除,以达到治疗目的。对于独立且较小病灶效果良好。但是病损区血管丰富,血量大,手术时出血量极大,常常引起严重的失血性休克,术中需要大量输入全血,手术难度大,危险程度高。同时,由于出血后血往往不能全部切除即被迫终止手术,故术后复发率很高。手术切除部分瘤体后遗瘤局部畸形、缺失及功能障碍。手术费用昂贵,患者难以承受的负担,面部皮肤毛细血管瘤可结合整容皮肤移植术修复病损区。故手术治疗应严格掌握适应症,权衡手术价值,然后方可确定是否选择手术治疗。 2. 冷冻治疗:此种方法用于血管瘤治疗源于60年代(小范围

表浅病损可酌情采用),操作者利用液氮的挥发造成的强低温(-96℃),通常状态下低于-20℃,将病损区皮肤、血管瘤及血管瘤周围组织冷凝,使其细胞内形成冰晶,并导致细胞破裂、解体、死亡,再经过机体修复过程使血管瘤消失。但此法会留下局部疤痕,在眼、口角、鼻尖、耳部治疗后常留下严重缺损性畸形及功能障碍。由于冷冻操作难控制强度和深度,同时组织对低温的抵御能力不同,出现治疗不彻底。复发较高,而直接影响疗效评价。另外留下的局部疤痕缺损性畸形功能障碍也不是受术者所期待的结果,但如果不出现此类状况,往往治疗无效。 3. 放射与同位素治疗:其治疗原理就是利用放射元素所产生的r射线对病损区组织细胞核进行轰击到使其中的DNA链、RNA链断裂,终止核蛋白的合成造成细胞死亡和解体,再通过组织修复过程达到治疗目的。临床上常用的有:浅层X光照射,钴60局部照射,锶90核元素治疗,磷32胶体局部注射等。治疗后所治部位留下放射性损伤后萎缩性疤痕,表皮有脱屑现象。对于这种由放射线照射所致的萎缩组织和萎缩性疤痕,专家建议施行手术切除,否则将不能排除其癌变可能。 4. 硬化剂注射治疗:此法源于50年代,枯痔注射疗法衍化而来。其原理是:将硬化注入到血管瘤瘤体组织中(不能注入血管中),引起无菌性炎症,肿胀消失后出现局部纤维化反应,使血管瘤、血管腔缩小或闭塞。常用的药物有:①鱼肝油酸钠;②枯痔灵注射;③明矾注射液;④枯矾黄莲注射液;⑤碳酸氢钠注射液;⑥平阳霉素、搏来

小孩脑子里的血管瘤危害有哪些

小孩脑子里的血管瘤危害有哪些 血管瘤这是人们生活中非常常见的一种疾病,血管瘤相对于其他的肿瘤而言对于人们的影响是比较小,但是对于大家而言这样的疾病也会给人们的健康带来非常大的危害,而且血管瘤的出现是不分年龄阶层的,甚至许多的小孩都会出现这样的疾病,血管瘤对于人们的影响是非常的大的。那么小孩脑子里的血管瘤危害有哪些呢?下面我们就来具体的说一说。 婴儿脑部血管瘤的危害1、 破溃或治疗不当留下疤痕等后遗症。 婴儿脑部血管瘤的危害2、 一部分新生儿脑部血管瘤不会自己消退,只会无限制的生长,在头面部影响美观,引起畸形。

婴儿脑部血管瘤的危害3、 婴儿脑部血管瘤容易破溃出血,引起感染,留下疤痕。这种通常表现在草莓状血管瘤,草莓状血管瘤因为在皮肤表面,婴儿皮肤脆弱,又没有正常皮肤保护,所以来回摩擦容易造成破溃出血,一旦血管瘤出血,不容易止血,创面经久不愈,容易引起感染。创面愈合后会留下大小不同的疤痕组织。 婴儿脑部血管瘤的危害4、 婴儿脑部血管瘤生长在颌面部由于颌面部生理结构复杂,面部皮肤薄且柔软,含有较多的皮脂腺和毛囊,所以皮肤容易感染,浅筋膜中还有神经、血管和腮腺管等穿行,神经血管丰富,所以创伤后出血多,容易损伤神经,引起面瘫等后遗症,而面部的静脉与颅内静脉有交通,所以一旦颌面部血管瘤因手术或其他创伤引起感染的话可能向颅内蔓延。

婴儿脑部血管瘤的危害5、 婴儿脑部海绵状血管瘤在会引起占位性病变,压迫神经、肌腱、其他组织器官等,引起疼痛、畸形等并发症。 婴儿脑部血管瘤的危害6、 婴儿脑部血管瘤迅速生长的,富有极大的侵犯性,在几周之内,正常组织可以受到严重破坏,以致眼睑、口唇、鼻、耳等组织都被不断扩张的血管瘤组织所覆盖。 婴儿脑部血管瘤的危害7、 婴儿脑部血管瘤生长迅速的,不断增长扩展,向周围皮肤及深部组织侵犯,严重者引起血小板减少综合症,危及生命。

小儿血管瘤该怎么治疗.doc

小儿血管瘤该怎么治疗

小儿血管瘤该怎么治疗

小儿血管瘤该怎么治疗 小儿血管瘤是在出生时或出生后三个月至六个月内出现,常发生于头、脸及颈部,影响宝宝外观,有什么治疗手段呢?下面是我为你整理的小儿血管瘤的治疗方法,希望能帮到你。 小儿血管瘤的治疗方法 1.无需治疗 1新生儿斑痣一般在数月内逐渐自行消失,无需治疗。 2皮内毛细血管瘤一般无须治疗,必要时,可用化妆品掩饰,偶尔行切除。 2.非手术治疗 包括干燥法、冷冻法、摩擦法、硬化剂、低电压、电凝法、短距离放疗、激素疗法等。如蜘蛛痣可用烧红的针头刺烧肿瘤中央,效果较好。 3.手术治疗 如手术面积大,可分期手术,并可植皮。手术要在5岁前进行,以免

对儿童产生心理影响。 小儿血管瘤的危害 婴儿血管瘤如果诊治及时,护理得当,大部分可以完美痊愈,否则,得不到彻底治疗,产生并发症和留下后遗症,难以治愈。婴儿血管瘤部分病人发展很快,短期内可能发生危及正常组织器官功能和生命。 1. 影响美观。婴儿血管瘤发生在头面部等暴露部位,严重影响患者的形象,也有的血管瘤患儿由于治疗不当或者护理不当,留下疤痕,影响美观,造成内向、自闭、极端等心理障碍,造成患儿和家长的终身遗憾。 2. 影响正常组织器官的功能。婴儿血管瘤的危害主要在于其占位性病变的病理特点,侵犯和压迫周围正常组织,从而影响功能,给患者的学习、生活、工作带来极大不便,严重者可引起残疾,曾经有过因为血管瘤而截肢的病例。 3. 生命危险。部分婴儿血管瘤的危害可严重威胁患儿的生命,比如KM综合症,或者血管瘤生长在危险部位,均可引起生命危险。 小儿血管瘤的类型 1.毛细血管瘤早期与红色胎记外表相似,但大多数于婴儿生后半个月左右出现,生后6个月内生长迅速。高出皮肤0.3~0.5厘米,呈紫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