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西罗马帝国灭亡_公元476_800年_李隆国

认识西罗马帝国灭亡_公元476_800年_李隆国
认识西罗马帝国灭亡_公元476_800年_李隆国

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1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大运河的开通;科举制的兴起及影响。 教学难点:大运河开通的影响;科举制创立的标志和影响。 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炀帝陵 罗 隐 入郭登桥出郭船,红楼日日柳年年。 君王忍把平陈业,只博雷塘数亩田。 当年在城池般的豪华龙舟上进进出出,沉迷于红楼温柔,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隋炀帝居然忍心把先王夺取的江山大业,只换取了几亩埋葬尸身的雷塘荒田。正所谓天下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矣,但隋炀帝居然在数十年间便把先帝创下的基业消耗殆尽,繁荣却又短暂的大隋王朝在这几十年间究竟是经历了哪些事情呢?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隋朝的建立和统一 1.教师讲述:隋朝建立和统一。 (581年,杨坚建立隋朝,以长安为都城,杨坚就是隋文帝。589年,隋文帝灭掉陈朝,统一全国。) 2.读教材,说说隋文帝采取了哪些措施以巩固统治。这些措施的实施带来了哪些影响?

答案提示:(1)措施:①经济:发展经济,编订户籍,统一南北币制和度量衡制度;②政治: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 (2)影响:促进了社会经济的迅速恢复和发展,使人口数量和垦田面积大幅度增长,隋朝成为疆域辽阔、国力强盛的王朝。 目标导学二:大运河的开通 1.教师讲述大运河开通的目的和基本概况。 (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从605年起,陆续开凿了一条贯通南北的大运河。) 2.图片展示。 3.根据图片和所学知识,让学生完成表格内容。 4.史料解读。 材料一:古人评论大运河说:“天下转漕,仰此一渠。” 材料二:汴水通淮利最多,生人为害亦相和。 东南四十三州地,取尽膏脂是此河。 5.根据材料和课本知识评价大运河开通带来的影响。 答案提示:(1)积极影响:①经济上:一方面,大运河的开通带动了沿岸城市的发展,江都、余杭、涿郡等城市很快繁荣起来;另一方面,大运河成为南北交通的大动脉,它使南北物资互通有无,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和发展,造福至今。②政治上:大运河的开通,有助于隋朝控制江南、稳固统治,从而对维护国家统一和巩固中央集权起了重大作用。(2)消极影响:开凿大运河加重了人民的赋税和徭役负担,给百姓带来了苦难,从而激化了阶级矛盾,加速了隋的灭亡。 目标导学三:科举制的创立 1.结合课本知识:概括科举制创立的基本情况。 答案提示:(1)隋文帝即位后,初步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2)隋炀帝时,进士科的创立,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 2.史料解读。 材料一:魏晋的九品中正制——九品中正制是魏晋南北朝时期一种重要的官吏选拔制度,又名九品官人法。由于魏晋时充当中正者一般是门阀世族,于是在中正品第过程中,才德标准逐渐被忽视,家世出身则越来越重要,甚至成为唯一的标准,到西晋时终于形成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局面。 材料二:隋唐时期,中小地主的经济实力不断加强,他们积极要求参政,希冀通过某种形式改变政治地位不高的现状。统一的中央集权官僚体制的确立又急需一大批高素质的官吏充实到政

古代文明课程思考题

古代文明课程思考题

————————————————————————————————作者: ————————————————————————————————日期: ?

1结合古罗马共和国历史分析罗马从村落发展成西方大国的原因。 2 简述古罗马共和国末期罗马社会内部的矛盾。 3分析古罗马帝国灭亡的原因。 4 阐述古罗马文化的特点。 5 论述十二铜表法的内容和历史意义。 6 分析意大利文艺复兴产生的历史背景。 意大利----古罗马 1.结合古罗马共和国历史分析罗马从村落发展成西方大国的原因 A 1.罗马人民对战争的支持 2.寻求同盟 3.国家制度和决策机制的完善 4.有效率的战争机器 5.有利的国际环境 B 1.建立了强大的中央政权,使罗马从共和时代进入了帝国时代; 2.建立了强大的帝国军队并且配备了当时最先进的兵器和战术; 3.与大汉帝国东西远隔,使罗马避免了被强汉所吞并,而当时的欧洲、非洲、中东和西亚没有一个可以单独跟罗马掰手腕的国家。 2.简述古罗马共和国末期罗马社会内部的矛盾 A?1政体方面,元老院对于庞大的罗马国家乏力; 2社会劳动力结构变化,奴隶和奴隶主矛盾凸显; 3意大利同盟者境况没有改善; 4土地问题使得士兵和政府矛盾激化。 B 随着奴隶制经济的发展和罗马霸权的确立,罗马社会内部的各种矛盾日趋激化,其突出表现为以下几对矛盾:奴隶与奴隶主阶级的矛盾,大土地所有者与小土地所有者的矛盾,罗马与同盟者、被征服者的矛盾,罗马统治集团内部的矛盾。这些矛盾的充分暴露和日益尖锐,引起了一系列的历史事件,最终导致共和国的灭亡和军事独裁帝国的确立。

3.分析古罗马帝国灭亡的原因 A①社会危机,罗马帝国灭亡后,西罗马帝国一直有很深的社会危机。 ②民族压迫严重,人民起义增多,后期的西罗马帝国内乱严重。 ③外族入侵,东哥特人等外族的入侵,直接加速了西罗马帝国的灭亡。 B 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的末代皇帝罗幕洛被日耳曼雇佣军首领废黜,宣告了罗马帝国的灭亡。1.从历史的表象看,导致罗马灭亡的直接原因是“蛮族”的入侵。但是,罗马和“蛮族”的战争由来已久,在罗马帝国强盛时期,“蛮族”根本无法和罗马相抗衡,它们的入侵大都被罗马击溃。因此,将灭亡的原因简单归结为“蛮族”的入侵是不合理,外因是通过内因起作用的,罗马的灭亡必然是其内部因素造成的。 2.随着罗马共和国的瓦解,帝国的建立,罗马的政体由共和制转为专制。统治者掌握了一切,公民丧失了各项政治权利,被排除在国家政治之外,由此带来了政府的腐败及公民意识的淡化。在共和国前期,罗马人把国家利益放在高于一切的位置,以作为罗马公民而骄傲,为国家服务而自豪。因为那时他们认为自己是国家的主人,有参与政治的机会,可以对政府官员的行为进行监督,能得到法律保护,能从国家获得各种利益。执政官、元老院及其它官吏也较为勤俭,腐败现象少。但从共和国后期(此时共和国已名存实亡)开始,国家已完全成为君主及其官僚、军队的私有财产。绝对的权力使他们腐化堕落,肆意挥霍,想方设法搜刮人民。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或沦为地主庄园的农奴,或干脆发动起义反抗暴政。因而,人民与统治者存在严重的对立,对国家的兴亡无动于衷。一个丧失民心的政府难道还能维持吗?因此,即便“蛮族”不入侵,帝国也将在腐败中走向灭亡。 3.罗马的专制制度有一个致命的缺陷,就是缺乏完善的继承法。当皇帝去世后,帝国常因没有明确的继承人而导致各军事集团间的战争。军队在帝国时期已完全成为皇帝的制造者,他们可以随意废黜、杀戮他们不喜欢的皇帝,推举符合其利益的人当皇帝,甚至公然拍卖皇位。各军事集团之间为争夺皇位而进行的长期战争不仅使广大人民饱受战乱之苦,更严重地削弱和削耗了帝国的人力、物力、财力。此外,尽管罗马建立了统一的大帝国,但由于东部希腊文明区与西部拉丁文明区之间在经济文化上有较大差异,因而帝国始终存在分裂倾向。军事集团间的战争加速了帝国的分裂,并最终导致公元395年帝国分为东西两部分。这就使在对抗“蛮族”入侵时,东西帝国无法团结一致,造成战争的失败。 4.罗马帝国后期奴隶制度的衰弱及劳动力不足引发严重的经济危机。罗马的经济基础是建立在对奴隶剥削之上的。奴隶主为了最大限度地榨取奴隶的劳动成果,便让其承担繁重的劳动,致使奴隶无法通过繁殖后代来扩充奴隶队伍。且罗马的奴隶主要来自扩张与掠夺,但随着扩张的停止,奴隶资源也就断绝了,奴隶主又不愿在生产技术革新,造成生产衰退,导致社会经济基础的崩溃。此外,政府对农民的压迫导致自耕农破产,农民为求生计大量逃亡,从而使兵源不足,无力抵抗“蛮族”入侵。 4.简述古罗马文化的特点 1开放性:吸收异族文化,宗教宽容,鼓励外族从事文化活动。 2实用性:农业、教育、建筑追求实际效果 3独特性:罗马法 5.论述十二铜表法的内容和历史意义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历史 第10课 拜占庭帝国和《查士丁尼法典》 教学设计

第10课拜占庭帝国和《查士丁尼法典》 1.了解东罗马帝国的基本状况,《查士丁尼法典》编纂的目的,能正确评价《查士丁尼法典》。 2.通过阅读教材,了解拜占庭帝国灭亡的史实。 3.通过小组讨论,归纳总结拜占庭帝国灭亡的原因,能用语言准确表达拜占庭帝国灭亡对我们的启示。 《罗马民法大全》 分析拜占庭帝国灭亡的原因 情景导入法、讲授法 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 (一)情景导入生成问题[来源:https://www.360docs.net/doc/f918788561.html,] 公元395年,罗马帝国分裂为西罗马帝国和东罗马帝国。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此时的东罗马帝国又如何呢?为什么人们会把东罗马帝国称为“拜占庭帝国”呢? (二)自我研学生成新知 知识点一查士丁尼及《查士丁尼法典》 1.东罗马帝国的版图:囊括了__希腊以及亚洲西部__和__非洲北部地区__。[来源:学科网ZXXK] 2.《查士丁尼法典》: (1)目的:为了稳固帝国的社会秩序、保证皇帝的专制权力。 (2)编纂组织者:__查士丁尼__。 (3)内容:把自2世纪初以来历任罗马皇帝颁布的法令收集在一起,剔除其中相互矛盾的条例。 3.《罗马民法大全》是《__查士丁尼法典__》《__法学汇纂__》《__法理概要__》《__新法典__》的统称。 4.《__罗马民法大全__》被誉为欧洲民法的基础。

知识点二拜占庭帝国的灭亡 5.为了抵御外族的入侵,拜占庭帝国皇帝把行省改为__军区__,把__自由农民__编入军队。__军事将领__成为地方的行政长官。 6.__1453__年,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攻破__君士坦丁堡__,改名为__伊斯坦布尔__,拜占庭帝国最终灭亡。[来源:学科网ZXXK] 7.拜占庭帝国对文化的影响:它对__基督教__、希腊罗马的__古典文化传统__,以及西亚、北非等地的__东方文化因素__兼收并蓄,创造出独具特色的拜占庭文化,在世界上产生过重大影响。它保存了大量的希腊、罗马古籍,为后来西欧的__文艺复兴__提供了丰富的精神营养。 [来源:学_科_网] (三)合作探究生成能力 探究一查士丁尼及《查士丁尼法典》 阅读P47~P48教材,探讨下列问题。 (1)编纂法典的目的是什么? 为了稳固帝国的社会秩序、保证皇帝的专制权力。 (2)说说《查士丁尼法典》的概况。 查士丁尼继任皇帝后,组建了一个法典编纂委员会。从529年起,委员会历时6年,把自2世纪初以来历任罗马皇帝颁布的法令收集在一起,剔除其中相互矛盾的条例,编成《查士丁尼法典》。 (3)《查士丁尼法典》和哪三部法律一起统称为《罗马民法大全》? 《法学汇纂》《法理概要》《新法典》。 (4)如何评价《罗马民法大全》? 《罗马民法大全》仍然承认奴隶制,但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奴隶的地位,不再像以前那样把奴隶看作“会说话的工具”。它还对财产、买卖、债务、契约关系等作出明确规定。被誉为欧洲民法的基础。 探究二拜占庭帝国的灭亡 1.拜占庭皇帝为什么会求助于西欧封建主的军事援助?结果怎样? 原因:长期的对外战争导致帝国财政枯竭。结果:东征的十字军不仅没有给拜占庭以军事援助,反而攻打拜占庭帝国,占领了君士坦丁堡和拜占庭的大部分领土。 2.拜占庭帝国灭亡的原因是什么?

外国教育史经典笔记:第五章 西欧中世纪教育和阿拉伯的教育

外国教育史经典笔记:第五章西欧中世纪教育和阿拉伯的教育 从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到14世纪意大利文艺复兴前的近1000年,通称为“中世纪”(Middle Age s)。这是西欧封建制度从发生、发展到衰落的历史时期。西欧中世纪教育就是指这一时期的教育。在整个中世纪,教会学校是占主导地位的教育机构,与教会学校并存的主要是世俗教育。 第一节西欧中世纪的基督教教育 在西欧封建社会的历史中,基督教会成为一种举足轻重的政治力量。它在意识形态上居于独尊的地位,并且垄断了中世纪的教育。 一、教会学校 在中世纪,西欧的教会学校主要包括三种类型:修道院学校、大教堂学校和堂区学校。在这三类学校中,修道院学校因其藏书丰富、管理严格等特点而成为最重要的教会学校。 1.修道院学校

修道院学校主要是指设在修道院内的教育机构。就其发生而言,修道院学校是基督教修行制度(或称寺院制度)的产物。 修道院学校分为两部分。一为“内学”,主要负责对准备充当神职人员的学生的教育。一为“外学”,负责对不准备担任神职的学生的教育。 修道院学校的教育目的是培养学生具有服从、贞洁、安贫等品质。 修道院学校以圣经为主要学习内容。通行的教材为《教义问答》,是基督教教会对初信教者传授基本教义的教材,用问答体裁写成。 神学加上“七艺”构成了修道院学校的主要学习内容,而神学则成为其他学科的“王冠”。 修道院学校的教师多由修道士和其他神职人员担任。 教会学校对学生的管教极为严格,棍棒和鞭条是学校的必备品。 2、大教堂学校和堂区学校 大教堂学校又称主教学校或座堂学校,一般设在主教的所在地,其性质和水平同修道院学校相近,学校设备和条件比较好,学科内容也比较完备。 堂区学校一般设在牧师所在的村落,是对一般居民子弟进行初步教育的一种形式。 二、托马斯·阿奎那的教育思想 托马斯·阿奎那(Thomas Aquinas,1224~1274)是西欧中世纪著名的基督教神学家和经院哲学家,也是一位教育工作者和大学教师。托马斯·阿奎那在教育和神学的关系中,把教育思想从属于神学之下,形成了神秘、系统、独特的经院主义的教育思想。 1.阿奎那的教育目的论

世界古代史的论述题

论述题 一、论述西罗马帝国灭亡的原因。 答:(1)土壤枯竭论。罗马共和国时代开始,意大利的大部分地区的农业已经衰落,个行省耕地逐渐沙漠化,农民税收负担加重,农业生产率低,社会生存所依赖的物质条件恶化。 (2)气候变化论。气候变化导致罗马帝国灭亡。西罗马帝国衰亡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公元4、5、6世纪降水量不足而造成的。 (3)种族混杂论。外来的种族和蛮族被同化,与罗马人相互渗透。但罗马人的出生率却逐渐降低,罗马人的血统变的越来越不纯洁,而在这些血统混杂的地方,稳定的精神和道德标准都丢失了,是的罗马帝国处于混乱。 (4)基督教影响论。咋罗马帝国遭到蛮族入侵时,基督教也乘虚而入,使那些不满现实的人希图死后得以进入天堂。这一风气一来,罗马人越来越不注重务实,防务日益空虚,基督教越传越广,帝国也越来越弱而不振,直至灭亡。 (5)蛮族入侵论。大量的蛮族人迁入罗马帝国,而罗马本身因为人口的减少而兵源不足,只能依靠蛮族的雇佣兵来抵御蛮族的入侵,实行以蛮制蛮的政策。而最终,日耳曼雇佣兵首领多克亚废黜了罗马末代皇帝,标志着西罗马帝国灭亡。 (6)经济上,随着对外征服战争的结束,战俘的来源断绝,是的劳动力短缺,奴隶制陷入困境,产生了奴隶制的经济危机使得帝国经济崩溃,从而导致了帝国的灭亡。 (7)铅中毒论。古罗马人冶金技术发达,对使用金属铅的有偏爱。他们把金属铅广泛应用于生活中的各个方面。除此之外,铅还被当作贵重金属大量用以制作各种玩具、铸像、戒指、钱币、化妆品、药品和颜料。各种餐具、厨具或器皿也大量使用铅质材料。而慢性的铅中毒,使得罗马人得生育能力和身体素质降低,这也成为罗马灭亡的一个原因。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历史第10课--拜占庭帝国和查士丁尼法典教案

第11课拜占庭帝国和《查士丁尼法典》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拜占庭帝国的地理范围;《查士丁尼法典》编纂的目的;《罗马民法大全》;了解拜占庭帝国灭亡的史实 过程与方法:通过本课学习,了解东罗马帝国的基本状况,能正确评价《查士丁尼法典》。《罗马民法大全》的历史地位。 情感、意志和价值观: 分析归纳总结拜占庭帝国灭亡的原因,拜占庭帝国曾经创造辉煌的文化,对东欧的影响巨大,但是后来,由于统治者无视西方城市兴起,资产阶级文化,衰落了。给我有哪些启示,有许多值得我们吸取教训的地方。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查士丁尼法典》内容及其影响,拜占庭帝国创造的辉煌成就 难点:拜占庭帝国灭亡的原因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小组合作、多媒体教学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公元395年,罗马帝国分裂为西罗马帝国和东罗马帝国。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此时的东罗马帝国又如何呢?为什么人们会把东罗马帝国称为“拜占庭帝国”呢?本课将学习这些内容 (二)、讲授新课: 一、查士丁尼及《查士丁尼法典》 1、地理范围:希腊以及亚洲西部和非洲北部地区 2、拜占庭帝国:东罗马帝国首都君士坦丁堡(伊斯坦布尔)的前身——古希腊的殖民地拜占庭城,所以人们把东罗马帝国又称为拜占庭帝国。 3、查士丁尼:

查士丁尼一世(约483年5月11日-565年11月14日),东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皇帝(527年-565年),史称查士丁尼大帝查。士丁尼一世是古罗马时代末期最重要的一位统治者,也是一名野心家,在位期间多次发动对外战争,征服北非汪达尔王国、意大利东哥特王国,领土扩大。在东方,他与罗马的历史旧敌-波斯的萨珊王朝也进行过多次战争。在他统治期间拜占庭帝国经过多年的浴血奋战,光复了许多曾经属于罗马帝国的土地,包括意大利、西班牙、和北非等重要的行省,使地中海再度成为罗马的内海,同时灭亡了许多日耳曼蛮族在西罗马废墟上建立的王国,结束了他们对于罗马的和平长期以来的威胁。他还下令纂成《查士丁尼法典》等四部法典(总称《民法大全》),为罗马法的重要典籍,对后世法律影响很大。他的统治期一般被看作是历史上从古典时期转化为希腊化时代的东罗马帝国的重要过渡期,也被认为是最后一个属于真正罗马人的时代。在他去世后,尽管拜占庭在马其顿王朝再度繁荣过一次,但再也没有能像他统治的时代一样成为让整个欧洲惧怕的真正意义上的帝国。查士丁尼也被称为“最后一位伟大的罗马皇帝” 4、《查士丁尼法典》 A、目的:为了稳固帝国的社会秩序、保证皇帝的专制权力。 编撰过程:查士丁尼继任皇帝后,组建了一个法典编纂委员会。从529年起,历时6年,把自2世纪初以来历任罗马皇帝颁布的法令收集在一起,剔除其中相互矛盾的条例,编成《查士丁尼法典》。 B、《罗马民法大全》:由《法学汇纂》《法理概要》《新法典》《查士丁尼法典》四部法律组成。 C、地位:《罗马民法大全》仍然承认奴隶制,但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奴隶的地位,不再像以前那样把奴隶看作“会说话的工具”。它还对财产、买卖、债务、契约关系等作出明确规定。它是欧洲民法的基础。

波斯帝国和罗马帝国介绍_波斯帝国和罗马帝国讲解

波斯帝国和罗马帝国介绍_波斯帝国和罗 马帝国讲解 罗马原来只不过是意大利中部台伯河畔的一个小城邦,却迅速崛起,发展成一个地跨欧亚非三洲的版图辽阔的大帝国。今天给大家精心挑选了波斯帝国和罗马帝国,希望文章对大家有所启发。 波斯帝国波斯主要用来指明南伊朗的一片地区,从前以“Persis”和“Parsa”闻名。这两个词是指公元前1000年左右移居这个地区的印欧游牧民族的名字,最后他们被亚述人和迦勒底人所取代。最早提及“Parsa”发生在公元前844年亚述国王沙拉漫尼撒3世的史料中。波斯是众多古代文明中发展程度较高的民族,但直到三世纪,这一文明才正式以波斯帝国的名号出现于历史舞台。 波斯是伊朗在欧洲的旧称译音。历史上在这一西南亚地区曾建立过多个的帝国。全盛时期领土东至巴基斯坦,西北至土耳其、欧洲的马其顿、色雷斯,西南至埃及。波斯帝国兴起于伊朗高原的古国。波斯人属印欧语系的一支,约公元前二千年代末叶从中亚一带迁至伊朗高原西南部(法尔斯地区—),有十个部落(六个农耕,四个畜牧)。曾一度处于米堤亚统治之下。前550年,居鲁士领导波斯各部落推翻米堤亚王国,建阿契美尼德王朝(一说始于前558),定都苏萨,是为波斯帝国之始。继而向外扩张,征服小亚细亚、两河流域、叙利亚等地,又向东占领大夏(巴克特里亚)、粟特等,但在和北方游牧部

落马萨盖特人作战时居鲁士失败被杀。其子冈比西即位后,率兵征服埃及(前525),因发生高墨达政变,(前522),返国途中暴卒。大流士一世镇压高墨达政变和各地起义,夺得政权;实行巩固中央集权的改革;继续扩张领土,帝国疆域东起印度河,西至爱琴海及非洲东北部(埃及)。前五世纪初(大流士一世在位时),波斯不断西进导致持续约半个世纪的希波战争,最后以波斯失败告终。波斯的统治激起各地人民的不断反抗,境内经常爆发反波斯统治的起义。前四世纪以降,国势转衰(前404-前343年埃及曾获独立)。前333年,大流士三世被马其顿亚历山大大帝彻底打败,前330年被杀,波斯帝国灭亡。 古代波斯是东方专制政体的典型,帝国期间西亚各地奴隶制经济进一步得到发展;波斯文化多受两河流域文化影响,使用楔形文字,造型艺术有较高的成就,如波斯波利斯的百柱厅、浮雕和壁画等均甚著名。帝国都城有苏萨、波斯波利斯、巴比伦和埃克巴坦那。产生于伊朗高原的琐罗亚斯德教,大流士一世时被定为国教,并广泛传播;后传入中国,称为袄教或拜火教。 波斯帝国又称阿契美尼德王朝。波斯帝国从美索不达米亚横跨到印度,由里海伸展到波斯湾,势力扩及的伊拉克、伊朗和阿富汗,首都苏萨。波斯部落最初居住在伊朗高原西南部,后经过数十年扩充疆土,公元前550年,居鲁士二世大帝推翻米底部落的统治,建立了波斯帝国。在国王大流士一世(公元前522年至公元前486年)统治时期,波斯帝国达到鼎盛时期,其疆土东起印度河流域,西至巴尔干半岛,北起亚美尼亚,南至埃塞俄比亚。包括70个民族,5000万

人教部编版2019-2020年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练习题(含答案)

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1.结束魏晋南北朝长期分裂局面,重新统一全国的标志性事件是() A.秦灭六国 B.西晋灭吴 C.隋灭陈朝 D.元灭南宋 2.隋朝时开凿的大运河不仅是南北交通的大动脉,也是世界上的伟大工程之一。这条运河的中心是() A.长安 B.涿郡 C.余杭 D.洛阳 3.古人评论大运河说:“天下转漕,仰此一渠。”这体现出大运河的作用是() A.巩固了隋朝的统治 B.方便了隋炀帝南巡 C.加强了南北经济联系 D.加强了北部的边防 4.有唐朝官员说:“国家取士,远法前代,进士之科,得人为盛。”材料反映的选官制度正式确立于下列哪位皇帝在位时() A.隋文帝 B.隋炀帝 C.唐太宗 D.唐玄宗 5.隋朝灭亡的主要原因是() A.开通大运河 B.统治者的酷虐残暴 C.农民起义的打击 D.修建国家粮库 6.在美国学者迈克·哈特所著的《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名人排行榜》一书中,隋文帝排行第82位。下列哪些内容是隋文帝入选的原因()

①他统一全国,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大趋势②他采取一系列措施,促进了社会经济的迅速恢复和发展,使隋朝国力强盛③他下诏开通了贯通南北的大运河,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④他创立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度的正式确立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7.隋朝时,一批牡丹花从洛阳沿大运河运到余杭,依次经过的河段是() ①通济渠②邗沟③江南河④永济渠 A.①②③④ B.④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 8.孟德斯鸠在评价中国某一制度时指出:“皇帝通过考试等途径选拔官吏。凡是具有真才实学的人,不论出身如何,都有通过考试成为官吏的机会。”下列对该制度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 B.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 C.削弱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 D.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9.有人说:“隋朝,犹如一颗流星划过历史的夜空,时间虽然短暂却光芒四射。”下列对“流星”的理解,正确的是() A.繁荣而短暂 B.实现了统一 C.统治者残暴 D.大运河开通 10.隋朝大运河,全长两千多千米,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请结合下图指出大运河的中心是()

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5课 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精品优质课教案

第二单元古代欧洲文明 第5课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 1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十二铜表法》;罗马的兴衰过程 教学难点:古代罗马的政治体制演变及原因; 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前面我们学过一个曾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帝国是哪一个国家? 生:亚历山大帝国。 古罗马帝国就是地域辽阔的庞大帝国,而帝国的维系主要依靠两大支柱,一是所向披靡的罗马军团,二是博大而缜密的罗马法律。德国著名的法学家耶林曾说:“罗马帝国曾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以武力,第二次以宗教(指基督教),第三次以法律。武力因罗马帝国的灭亡而消失,宗教随着人民思想觉悟的提高、科学的发展而缩小了影响,唯有法律征服世界是最为持久的征服。”耶林先生为什么这么说呢? 今天我就一起学习第5课:《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一起领略古罗马法的魅力。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罗马城邦 (一)罗马的兴起、征服与扩张 1.学生自主学习: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分析归纳古罗马兴衰时间,理清本课脉络。 提示:公元前509年——罗马共和国建立; 公元前450年左右——罗马颁布成文法; 公元前3世纪初——征服意大利半岛、战胜迦太基; 公元前2世纪——征服东地中海地区; 公元前73年——斯巴达克奴隶起义; 公元前49年——凯撒控制元老院; 公元前31年——屋大维掌握最高统治实权;

公元前27年——罗马共和国演变为罗马帝国; 2世纪——罗马帝国进去黄金时期; 3世纪——罗马帝国陷入政治、经济大危机; 4世纪——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个帝国; 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 2.教师讲述:自公元前1000年,众多民族迁移到这里,聚居生活,形成了许多城邦。罗马城邦便是在这个时期逐渐从意大利半岛中部的台伯河畔兴起。公元前509年,罗马人建立起奴隶制共和国。罗马共和国建立之后,不断对外扩张,迅速统一意大利半岛,并最终称霸于地中海。 3.学生自主学习:指导学生阅读“相关史事”,了解共和国建立后对外扩张的情况,重点了解三次布匿战争。 提示: 第一次——公元前264——公元前241年——迦太基败 第二次——公元前218——公元前201年——迦太基丧失了独立地位 第三次——公元前149——公元前146年——迦太基城被夷为平地 4.教师讲述:布匿战争是罗马对外扩张中发生的重大战役。迦太基是非洲北部腓尼基人建立的重要奴隶制国家,它垄断了地中海西部的运输贸易,逐渐富裕强大起来。当罗马人征服意大利南部后,一场与迦太基的残酷战争不可避免地爆发了。因罗马人称腓尼基人为“布匿人”,所以这场战争称“布匿战争” 5.问题思考:布匿战争有何影响?你如何看待古罗马的对外扩张?(第一问由学生生看书回答,第二问可联系今天的中东局势引导学生讨论)提示:影响——罗马共和国争得了地中海的霸权,成为了一个强大的奴隶制

拜占庭帝国和查士丁法典教案

拜占庭帝国和查士丁法典教案 拜占庭帝国和查士丁法典教案一 【学习目标】 1.了解东罗马帝国的基本状况,《查士丁尼法典》编纂的目的,能正确评价《查士丁尼法典》。 2.通过阅读教材,了解拜占庭帝国灭亡的史实。 3.通过小组讨论,归纳总结拜占庭帝国灭亡的原因,能用语言准确表达拜占庭帝国灭亡对我们的启示。 【教学重点】《罗马民法大全》 【教学难点】分析拜占庭帝国灭亡的原因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生成问题 公元395年,罗马帝国分裂为西罗马帝国和东罗马帝国。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此时的东罗马帝国又如何呢?为什么人们会把东罗 马帝国称为“拜占庭帝国”呢? (二)自我研学生成新知 知识点一查士丁尼及《查士丁尼法典》 1.东罗马帝国的版图:囊括了希腊以及亚洲西部和非洲北部地区。 2.《查士丁尼法典》: (1)目的:为了稳固帝国的社会秩序、保证皇帝的专制权力。 (2)编纂组织者:查士丁尼。 (3)内容:把自2世纪初以来历任罗马皇帝颁布的法令收集在一起,剔除其中相互矛盾的条例。

3.《罗马民法大全》是《查士丁尼法典》《法学汇纂》《法理概要》《新法典》的统称。 4.《罗马民法大全》被誉为欧洲民法的基础。 知识点二拜占庭帝国的灭亡 5.为了抵御外族的入侵,拜占庭帝国皇帝把行省改为军区,把自由农民编入军队。军事将领成为地方的行政长官。 6.1453年,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攻破君士坦丁堡,改名为伊斯坦 布尔,拜占庭帝国最终灭亡。 7.拜占庭帝国对文化的影响:它对基督教、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传统,以及西亚、北非等地的东方文化因素兼收并蓄,创造出独具 特色的拜占庭文化,在世界上产生过重大影响。它保存了大量的希腊、罗马古籍,为后来西欧的文艺复兴提供了丰富的精神营养。 (三)合作探究生成能力 探究一查士丁尼及《查士丁尼法典》 阅读P47~P48教材,探讨下列问题。 (1)编纂法典的目的是什么? 为了稳固帝国的社会秩序、保证皇帝的专制权力。 (2)说说《查士丁尼法典》的概况。 查士丁尼继任皇帝后,组建了一个法典编纂委员会。从529年起,委员会历时6年,把自2世纪初以来历任罗马皇帝颁布的法令收集 在一起,剔除其中相互矛盾的条例,编成《查士丁尼法典》。 (3)《查士丁尼法典》和哪三部法律一起统称为《罗马民法大全》? 《法学汇纂》《法理概要》《新法典》。 (4)如何评价《罗马民法大全》?

世界大国崛起衰落历史给我们的启示

世界大国崛起衰落历史给我们的启示意大利历史哲学家克鲁齐曾说过这样一句话: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世界上各个大国的起起伏伏不断交织,不断创造着每个时期的历史风貌。在这些历史中,不仅折射着人类的智慧,更是为后来者提供着真实的实例。通过分析大国崛起衰落的原因,剖析其中的必然因素,又助于为我国的发展提供有利的借鉴。 一、技术的发展和组织的变革是大国崛起的根本因素 1500 年以后问世的帆动力远洋炮舰和大西洋贸易的繁荣,就使欧洲各国受益不同,从而使得一些国家的发展速度比另一些国家快得多。同样,后来开发的蒸汽动力及其依赖的煤炭和金属资源,不仅催生了一个新兴的资产阶级、新起的工业革命,而且催生了一批新兴的资产阶级国家,并从根本上改变了原来的世界格局。随后,19 世纪自然科学领域的三大发现,不仅确立了新的自然观、新的社会观,而且也极大地改变了世界政治经济发展的格局。 西欧自16 世纪以来技术突破和组织形式变革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进步,其中尤以英国最为明显。英国在17 世纪中叶完成了资产阶级革命,在人类历史上率先过渡到资本主义这一社会制度上来。封建制度的推翻,加速了统一民族市场的形成,为资本主义发展扫清了道路;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又为英国产业革命提供了重要的政治前提,推动了英国生产力的迅速发展,为英国建立世界工商业霸权和殖民帝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作为新兴资本主义国家,英国制定内外政策的一个显著特征是富于革新和开拓精神。以科技为依据的技术革新,适应产业革命发展的国内政策,与放眼世界、积极拓展海外殖民地和市场的国外政策融为一体,相互促进,相得益彰。从纺织机器的发明和运用,到蒸汽机的发明和应用,再到冶金、采煤和交通运输业的发展,都是依靠科学技术来推动的。产业革命完全改变了英国的经济地理面貌,使之空前繁荣起来。19 世纪五六十年代,英国成为“世界工厂”,在世界工业和贸易方面处于垄断地位。1870 年,其采煤量占世界采煤量的5115 %,生铁产量占50 %,棉花消费量占491 2 %;英国不仅向全世界供应工业品,而且还输出机器设备,几乎包揽了全世界的机器、火车车辆和铁路设备的制造。英国在世界贸易中也居于绝对领先地位,1850 年英国贸易

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复习提纲

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导言 1、“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诗中论及的工程与帝王分别是什么?隋朝大运河、隋炀帝。 2、隋朝有哪些建树?统一南北;开通纵贯南北的大运河;创立科举制。 一、隋的统一 3、南北朝最后一个朝代分别是什么朝代?陈朝、北周。 4、隋朝是哪一年由谁篡夺哪一政权建立的?都城在哪? 581年、杨坚(隋文帝)、北周、长安。 5、隋统一全国的时间及标志?589年、隋文帝灭掉陈朝。 6、隋统一有什么意义? 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大趋势。 7、隋文帝巩固统一的措施及意义。 措施:发展经济,编订户籍;统一南北币制和度量衡制度;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意义:促进了社会经济的迅速恢复和发展,使人口数量和垦田面积大幅度增长,隋朝成为疆域辽阔、国力强盛的王朝。 8、隋朝统一的条件①长期的分裂和战乱,人民渴望统一。 ②北方民族大融合,江南经济的发展。 二、开通大运河 9、隋朝大运河的历史地位? 它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是隋唐时期沟通富庶经济地区与国都的纽带。 10、隋朝大运河开通的目的?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11、隋朝大运河开通时的皇帝是谁?隋炀帝。 12、隋朝大运河的概况。 以洛阳为中心,北抵涿郡(今北京),南至余杭(今杭州)全长两千多千米。 13、隋朝大运河自北向南分为哪四段?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14、隋朝大运河连接哪五条河流?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 15、隋朝大运河的开通有什么意义? 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16、大运河的开通是好事还是坏事? 积极: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交流,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和中央集权。 消极:但也给人民带来了沉重的徭役负担,加速了隋朝的灭亡。 总的看来,大运河的开凿,是隋对中国历史的重大贡献。 17、隋炀帝的贡献:开通纵贯南北的大运河;创立科举制。 三、开创科举取士制度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5课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教案

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 学习目标 1.通过自主学习,说出古罗马的地理位置,地形特点对农业的影响;知道罗马城的兴起;列举出罗马共和国的建立和统治及十二铜表法的内容和意义;说出罗马的扩张过程和共和国的衰落。 2.通过阅读教材说出罗马共和国向罗马帝国转变的过程;了解罗马帝国的兴盛基本史实,知道罗马帝国的衰亡的原因和西罗马帝国的灭亡史实。 3.通过探究说出罗马帝国衰亡的原因,那些具有现实意义? 重点:罗马共和国的统治和罗马帝国. 难点:罗马帝国衰落的原因. 导入新课:德国法学家耶林格在他所著的《罗马法精神》一书中说:“罗马曾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是武力,第二次是宗教,第三次是法律。而第三次征服也许是其中最为平和,最为持久的征服。”罗马法之所以有如此强大的生命力,其根本原因在于它不朽的罗马法精神。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罗马是怎样用武力和法律来征服世界的. 讲授新课 一、罗马城邦 (一)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21-23页找出下列问题: 1.罗马的地理位置,地形特点对农业的影响; 2.说说罗马城的兴起; 3.列举出罗马共和国的建立和统治及十二铜表法的内容和意义; 4.说出罗马的扩张过程和共和国的衰落。 (二)老师一边提问一边点拨: 1.地理环境: 意大利半岛位于地中海中部,三面临海,海岸线很长,亚平宁山脉贯穿半岛 地形特点对农业的影响:岛内山地众多,有利于畜牧业的发展。西部地区河流纵横,土地肥沃,适宜农作物生长。 2.罗马城邦出现: 公元前1000年,罗马城邦在意大利半岛中部的台伯河畔兴起。 3.罗马共和国 (1)建立时间:公元前509年,罗马建立了共和国。 (2)统治制度: a.国家统治的决策权掌握在元老院手里,两个权力相等的执政官主持日常政务,公民大会是形式上的最高权力机关。 b.设立两名保民官,有权否决执政官与元老院提出的对平民不利的决议。 c.罗马颁布了《十二铜表法》。 4.《十二铜表法》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0课《拜占庭帝国和查士丁尼法典》精美教案

《拜占庭帝国和<查士丁尼法典>》教材分析: 《查士丁尼法典》等四部法典组成的《罗马法大全》是欧洲历史上第一部系统完备的法律文献,对后世的立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拜占庭帝国的衰落启示我们开放宽容使文明繁荣,保守狭隘使文明衰落。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东罗马帝国的基本状况,《查士丁尼法典》编纂的目的,能正确评价《查士丁尼法典》; 2、通过阅读教材,了解拜占庭帝国灭亡的史实; 3、归纳总结拜占庭帝国灭亡的原因; 4、理解拜占庭帝国对中西方文化的贡献。 【过程与方法】

通过多媒体教学利用地图、图片、文字等资料,创设学习情境,设置相关问题,组织学生利用材料研究历史问题,使学生在历史课堂中体会论从史出、辩证看待问题等历史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习古罗马法律,认识到罗马法是重要的人类文化遗产,并且对古代西方社会和近代文明产生都有重要影响。培养正确对待和汲取人类优秀文化成果的积极态度。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查士丁尼法典》的内容和作用 【教学难点】 探讨拜占庭帝国强盛、衰亡的原因 教学准备: 1、电脑、投影仪; 2、相关的文字、图片资料; 3、相关的音像制品及设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讲授新课: 公元前27年,屋大维建立罗马帝国,之后帝国不断扩张成为了一个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若干年后,罗马帝国分裂成东罗马、西罗马两部分,东罗马帝国以其繁荣的经济、辉煌的文化,傲立于当时相对黑暗的欧洲,但后来却逐渐衰落、灭亡了,留给后人无限的感慨及探索的空间。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10课:拜占庭帝国和《查士丁尼法典》,走近这个曾极度繁荣的古老帝国,感受它的辉煌,了解它的衰亡。 【设计意图】通过新颖的导入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新课讲授

01西罗马帝国的灭亡与日耳曼诸王国的建立

第一单元西欧封建制度的形成(5 ~10 世纪) 此单元分两章,第一章讲西罗马帝国的灭亡和蛮族国家的建立,第二章讲西欧封建制度的形成. 特别要注意区别广义西欧封建社会与狭义西欧封建制度的不同概念:西欧封建社会的概念要大,西欧从3 ~5 世纪到15 世纪我们都可称封建社会,其特征即封建大土地所有制与农民个体小生产相结合的自然经济;西欧封建制度的概念要小,主要指10 ~14 世纪这一段,其特征:①政治上是封主封臣制,②经济上是相应的封土制,③王权衰落,各封建主在其领地内有独立的政治权力. 西罗马帝国的灭亡与日耳曼诸王国的建立 一、日耳曼人的社会制度 在罗马帝国的北方,很早就住着着蛮族部落.其中人数最多的是克尔特人,日耳曼人,斯拉夫人.克尔特人住在高卢、西班牙、不列颠等地,这些地区很早被罗马征服,故克尔特人逐渐与罗马人融合.日尔曼人大多来自北欧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后逐渐向欧洲中部和东南部移民,大致北起波罗的海,南至多瑙河,西起莱茵河,东到俄罗斯平原.在日耳曼人以东,住着拉夫人. 日耳曼人由若干部落组成,其中重要的有法兰克人、汪达尔人、伦巴德人、东哥特人、西哥特人、盎格鲁人、撒克逊人. 公元前一世纪时,凯撒远征高卢,公元前49 年写《高卢战记》,说当时日耳曼人为氏族公社制,主要从事畜牧业,也搞农业,但还未完全定居. 过了150 年,罗马史学家塔西陀公元98 年写《日耳曼尼亚志》,这时一部分日耳曼人已定居下来.如在莱茵河沿岸的法兰克人,已经成为农业民族,相反,分布在多瑙河下游的西哥特人,仍以畜牧业为主.日耳曼人这时处于原始社会末期,已有军事贵族及亲兵,遇事先召开贵族会议,再召开部落大会.日耳曼人已使用铁制工具和武器,主要活动是种地、放牧及战争.他们喜欢搞掠夺,认为流血比流汗高尚.

国际关系史 简答题及论述题

《国际关系史》复习参考题 二、简述题及论述题部分 1.简述彼得一世改革的主要内容及其历史意义。 18世纪初期的彼得一世执政后,凭借其至高无上的政治权力,毅然决然地俄国自大守旧的传统,亲自率团出国考察,学习西欧,实行了自上而下的、大胆果断的全面改革。主要内容是:(1)改革军事,加强国防,夺取出海口;(2)改革和健全国家行政机构;(3)实行宗教改革,加强皇权;(4)改革和发展文化教育事业;(5)兴办近代工业,改变俄国经济落后面貌;(6)扶植商业,发展贸易,提高商人的政治地位。 彼得一世的改革具有近代化意义。(1)反映了时代的要求,为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2)改革加速了俄国经济的发展,巩固了中央集权的统治,在一定程度上摆脱了落后状态,使俄国逐渐向近代化国家的道路上迈进。(3)彼得一世的改革,增强了俄国的国力和军事力量,为北方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 2.简述《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 主要内容: (1)欧洲领土的局部分割,保证了法国瑞典等获胜国家获得大片领土。 (2)限制了皇帝的权利,承认了各诸侯国具有独立的内政、外交权; (3)确立了新教与天主教的平等地位。 主要影响: (1)和会与和约本身建立了以国际会议方式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的模式; (2)和约确立了国家主权至上的国际法基本原则; (3)创立了条约必须遵守、对违约国可施行集体制裁的规定; (4)和约对战俘、人类信仰等人权问题的体现了人类的文明进步。 3.《威斯特伐利亚和约》对近代国际法的产生和发展有什么意义? 威斯特伐利亚和会及其签汀的和约是国际关系史的一个划时代的事件,对近代国际法学的建立和发展起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第一,开创了以国际会议解决国际争端的先例; 第二,划定了欧洲大陆各国的国界,承认了国家的独立和主权,并把国家主权、国家领土、国家独立等原则确立为国际关系中应遵守的准则; 第三,首次创立并确认了条约必须遵守和对违约的一方可施加集体制裁的原则; 第四、和约对战俘、人类信仰等人权问题的关注体现了人类的文明进步。 第五,承认新教和旧教享有同等的权力,打破了罗马教皇神权统治下的世界主权论。 和约作为欧洲中世纪与近代史时期之交的第一个多边条约,是“国际法发展过程中的一块重要里程碑”,它即是是近代国际法的实际源头,又是国际关系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部编历史七下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知识点

隋的统一 1、581年,杨坚(隋文帝)建立隋朝,定都长安。589年灭陈,统一全国。 2、隋朝建立后的政策: 发展经济编订户籍,统一南北币制和度量衡制度。 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 3、隋文帝的政策促进经济的迅速恢复和发展,使隋朝成为疆域辽阔,国力强盛的王朝。 开通大运河 目的: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时间:605年--610年 中心:洛阳。北达:涿郡。南至:余杭。 连接五大水系: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 意义:加强了南北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开创科举取士制度 魏晋时期:官吏选拔看门第,不看才能。 隋文帝时:初步建立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 隋炀帝时:进士科的创立,标志科举制度正式诞生。 隋朝的灭亡 灭亡原因: 1、征发大批劳动力,修大运河,长城驰道等。 2、加强各地的统治,多次巡游,耗费大量人力和财力。 3、三次征辽东迫使大量农民当兵役,使人们无法正常生产。 因为隋炀帝的残暴统治,爆发农民起义,618年隋朝统治被推翻。 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课前预习题 隋的统一 1.隋的建立:年,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以为都城,就是隋文帝。 2.隋的统一:年,隋文帝灭掉,统一全国。 3.隋统一的意义:隋的统一,结束了的局面,顺应了的历史发展大趋势。 4.隋统一后的社会发展状况:迅速恢复和发展,使的数量和面积大幅度增长,隋朝成为疆域辽阔、国力强盛的王朝。 出现这一状况的原因:隋统一后,发展,编订,统一南北和制度;加强,提高行政。 开通大运河 5.目的:为了加强,巩固对全国的统治,从年起,下令开凿了一条贯通南北的大运河 6.大运河的概况:大运河以为中心,北抵,南至,连接了海河、、淮河、和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2700多千米。 7.意义:它的开通,加强了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开创科举取士制度 8.背景:魏晋南北朝时期,官吏的选按权由垄断,选官看重,不太注重,世家大族的子弟通过即可进人仕途。 9.创立:初步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时,进士科的创立,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 10.作用:它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座革,加强了皇帝在上的权力,扩大了的

从罗马社会的变化浅析罗马灭亡的原因

从罗马社会的变化浅析罗马灭亡的原因 摘要: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的末代皇帝罗幕洛被日耳曼雇佣军首领废黜,宣告了罗马帝国的灭亡。从历史的表象看,导致罗马灭亡的直接原因是“蛮族”的入侵。但是,罗马和“蛮族”的战争由来已久,在罗马帝国强盛时期,“蛮族”根本无法和罗马相抗衡,它们的入侵大都被罗马击溃。因此,将灭亡的原因简单归结为“蛮族”的入侵是不合理,外因是通过内因起作用的,罗马的灭亡必然是其内部因素造成的。下面我就通过对比罗马社会的前后变化浅析罗马帝国灭亡的原因。 关键词:罗马;灭亡;原因;社会;对比;变化 随着罗马共和国的瓦解,帝国的建立,罗马的政体由共和制转为专制。统治者掌握了一切,公民丧失了各项政治权利,被排除在国家政治之外,由此带来了政府的腐败及公民意识的淡化。在共和国前期,罗马人把国家利益放在高于一切的位置,以作为罗马公民而骄傲,为国家服务而自豪。因为那时他们认为自己是国家的主人,有参与政治的机会,可以对政府官员的行为进行监督,能得到法律保护,能从国家获得各种利益。执政官、元老院及其它官吏也较为勤俭,腐败现象少。但从共和国后期(此时共和国已名存实亡)开始,国家已完全成为君主及其官僚、军队的私有财产。绝对的权力使他们腐化堕落,肆意挥霍,想方设法搜刮人民。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或沦为地主庄园的农奴,或干脆发动起义反抗暴政。因而,人民与统治者存在严重的对立,对国家的兴亡无动于衷。一个丧失民心的政府难道还能维持吗?因此,即便“蛮族”不入侵,帝国也将在腐败中走向灭亡。 社会风尚的变化 罗马帝国社会经济繁荣的背后,是统治阶级的腐化堕落。罗马贵族们

过着骄奢淫逸,的糜烂腐朽生活。挥霍、淫荡、空虚、自私、懦弱、贪婪是他们的写照,罗马人失去了先辈那种纯朴务实、积极向上的罗马精神,失去了强壮的体魄和尚武英勇的爱国精神。统治阶级在罗马别墅庄园内过着奢华的生活。他们嗜血残暴而变态,在竞技场,为千百名奴隶和狮子之间的搏杀而欢呼。贵族们的宴会奢华无比浪费惊人,浴场成为淫乱的场所,同性恋风行,夫妻之间不再有忠诚,通奸盛行,为追求享乐而违背道德的事情司空见惯,社会道德败坏到令人瞠目结舌。而下层社会特别是奴隶的生活则是生不如死。腐朽的奴隶制度,严重的阻碍着生产的发展。尽管横征暴敛已经达到极致,可是税收远远满足不了统治阶级的挥霍,罗马帝国的军阀们各自成派系,互相争权夺利,内讧不断。沉重的赋税,使得农民和手工业者不断破产,帝国的农业、手工业自公元3世纪之后,不断衰落。为了获取财富,境内的被征服民族被罗马大贵族大军阀贩卖为奴隶。帝国的下层人民极度仇恨统治者,人民的怒火逐渐聚集,起义的浪潮一浪高过一浪。 蛮族入侵 东西罗马帝国分裂后,哥特人首领阿拉里克不断入侵罗马帝国。而东西罗马帝国不是团结起来一致抗敌,而是坐视阿拉里克强大,希望他去攻击对方。405年冬,阿拉里克突破了罗马帝国的莱茵河防线,罗马没有有效的抵抗,实际上等于放弃了高卢大部分地区。407年,驻守不列颠的将领君士坦丁三世造反,西罗马帝国企图使阿拉里克去攻击君士坦丁三世,阿拉里克要求4000磅黄金为代价。随后,由于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