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地理上册笔记

初一地理上册笔记
初一地理上册笔记

1

①东半球范围:20°W~0°,0°~160°E,经度从西到东逐渐增大。

②西半球范围:160°E~180°W,180°E~20°W,经度从西到东逐渐缩小。

(2)南北半球的判断:补全法,找出赤道,然后判断,自上而下,经度变小是北半球,经度增大是南半球。

第二节世界的海陆分布

世界的海陆分布。

1、海陆所占比例:三分陆地,七分海洋。

2、陆地占29%,海洋占71%。

二、七大洲。

1、记忆口诀:亚、非、美、南、欧、大。

2、名称:①亚洲②非洲③北美洲④南美洲⑤南极洲⑥欧洲⑦大洋洲

3、六大陆:①亚欧板块②非洲版块③北美板块④南美板块⑤南极洲大陆⑥澳大利亚大陆

三、四大洋。

1、记忆口诀:太、大、印、北。

2、名称:①大西洋②太平洋③印度洋④北冰洋

四、各大洲间的分界线。

1、亚欧分界线:乌拉尔山、乌拉尔河、黑海、里海、大高加索。

2、亚洲、非洲:苏伊士运河、红海。

3、欧洲、非洲:地中海、直布罗陀海峡。

4、亚洲、北美洲:白令海峡。

5、北美洲、南美洲:巴拿马运河。

§3 世界的地形

一、海拔。

1、海拔也叫绝对高度,是地面某一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叫海拔。

2、相对高度:相对高度是指地面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即两个地点之间的高度差。

二.陆地地形。

1、五种形态:山地、高原、平原、盆地、丘陵

三、海底地形

1、从陆地向海洋不断延伸,海底的地形有:大陆架、大陆坡、海沟洋盆、大洋中地称海岭(巧记为:架、坡、沟、盆、脊)

四、地形图的识认。

1、等高线:在地形图上,把海拔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就是等高线。

2、等高线地形图。

(1)概念:用等高线表示地面高低起伏的地图,叫做等高线地形图。

(2)判断:①等高线密集,坡度大,等高线稀疏,坡度小。②等高线的弯曲部分,数值向低处凸起,表示山脊,水向两侧流,弯曲向高处凸起,表示山谷,水向中部集中。③两个山顶之间的部位为鞍部,等高线重叠的地方为陡崖。(巧记为:“低凸山脊高凸谷,顶间鞍部叠陡崖”)

3、等高线分层设色地形图:

海洋:蓝色平原:绿色高原:黄色积雪冰川:白色

4、等深线:在地图上,把海洋中深度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叫做等深线。

§4 海陆变迁

一、大陆漂移假说。

1、提出人:德国科学家魏格纳。

2、内容:大陆漂移假说认为地球上只有一块叫“泛大陆”的庞大陆地,被叫做“泛大洋”的广袤海洋所包围。后来,泛大陆开始破裂,“碎块”像浮外漂移,到今天的位置,形成现在七大洲、四大洋的基本面貌。

二、板块构造学说。

1、记忆口诀:亚非美、南太印。

2、六大板块:(1)亚欧板块(2)非洲板块(3)美洲板块(4)南极洲板块(5)太平洋板块(6)印度洋板块

三、火山和地震带。

1、两大地震带:(1)环太平洋山脉地震带;(2)横贯亚欧南部,非洲北部山脉地震带。

2、喜马拉雅山的形成:亚欧板块、印度洋板块相互挤压。

3、日本多火山地震带:位于太平洋板块,亚欧板块交界处。

第三章世界的居民

§1 世界的人口

一、世界人口以最快的速度持续增加。

二、人口计算公式。

出生率=出生人口/总人口数×100﹪

死亡率=死亡人口/总人口数×100﹪

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出生人口-死亡人口/总人口数×100﹪

三、世界人口的分布。

1、人口稠密区:亚洲的东部、南部。欧洲西部。美洲的东部。

2、地形:平原、盆地。气候:温和。降水:较多。纬度:中、低。

3、人口密度:每千米2的人口数。单位:人/千米2。

2

四、世界的人口问题。

1、什么是人口问题:世界人口的迅猛增长引起了许多问题。特别是一些经济不发达国家的人口过度增长,影响了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社会安定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给人类生活带来许多问题。

2、人口问题的表现:过多:交通压力增大;居住条件变差(住房总面积、人均住房面积均为建筑面积数);就业困难;饥饿贫困;造成环境污染加剧;生态环境恶化,森林、草原、耕地等各类土地资源以及水资源、矿产资源等自然资源数量的减少;人口老龄化;教育经费短缺。过少:容易形成老龄社会,造成社会劳动力不足;社会保障负担加重;同样增加年轻一代的压力;在国家防卫上也存在不利因素,造成兵力不足。

3、途径:与环境、资源和社会经济。

4、措施:计划生育。

§2 世界的人种

一、世界的人种。

1、黄色人种:亚洲、美洲、北冰洋。

2、白色人种:亚欧、美洲、北美洲、南美洲、大洋洲。

3、黑色人种:非洲。

二、人种与地理环境:肤色由赤道向两极逐渐变浅。

§3 世界的语言与宗教

一、世界的语言。

1、六种联合国工作语言:汉语、英语、法国、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

2、英语:流传最广。

3、汉语:人数最多。

4、法语:法国、比利时、瑞士、加拿大。

5、俄语:俄罗斯。

6、西班牙语:西班牙、拉丁美洲。

7、阿拉伯语:阿拉伯、西亚、北非。

○二、世界的宗教。

名称建筑特征标志经典分布地区

基督教尖顶十字架《圣经》欧洲、北美洲、

南美洲、大洋洲伊斯兰教圆顶星月《古兰经》亚洲西部、

非洲北部、中部佛教方顶卐《金刚经》东亚、东南亚、南亚

第四节世界的聚落

一、聚落的组成。

1、什么是聚落?人们集中居住的地方。

2、聚落的形态①乡村②城镇或③村庄④集镇

二、世界文化遗传

1、中国:长城、秦兵马佣、故宫。

2、外国:威尼斯水城、金字塔、雅典卫城。

第四章世界的气候

§2 天气和气候

一、天气和气候。

1、什么是天气?

天气指某个地方距离地表较近的大气层在短时间内的具体状态,如晴、阴、下雨、风和日丽、暴风骤雨、阴转多云。

2、突出特点:多变。

二、气候。

1、什么是气候?

气候指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它具有相对稳定性,如:四季如春。

2、特点:相对稳定。

三、常见的天气符号。

四、天气预报。

1、什么是天气预报?

天气预报是气象工作者通过对天气资料的分析,发布的将要出现的天气状

3

4

5

6

一、主要有:欧洲联盟、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石油输出国组织、上海合作组织、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名称简称总部所在地

欧洲联盟(EN)欧盟比利时布鲁塞尔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NATO)北约比利时布鲁塞尔

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欧佩克奥地利维也纳

上海合作组织中国上海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新加坡

7

七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结构图

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一章地球 【课标要求】 1、知道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2、知道南、北半球,东、西半球的划分;说出经线与纬线、经度与纬度划分。 3、知道地球自转、公转的方向、周期及其产生的地理现象。 第一节地球的形状与大小 地一、地球的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部位略扁的不规则的球体。 球 的 1、盖天说: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局。 形二、认识过程 2、浑天说:天之盖地,犹壳之裹黄。 状 3、麦哲伦的环球旅行证明地球是一个球体。 与 4、现在从太空看地球的确是一个球体。 大 1、赤道半径:6378千米 小 2、极半径:6357千米 三、地球的大小 3、平均半径:6371千米 4、赤道长:4万千米 5、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

第二节经纬网 1、地球仪:按一定比例缩小的地球模型 2、地轴:假想的地球旋转轴 一、四个基本概念: 3、两极:地轴穿过地心与地球表面的交点,指向北极星的为北 极(N),反之为南极(S) 4、赤道:到南北两极距离相等,与地轴垂直的大圆圈 1、定义:与赤道平行的圆 (1)形状:有的纬线都是圆,可称为纬线圈 经 2、特点 (2)特点:短不等,赤道最长,往两极逐渐缩短,最后成一点。纬(3)方向:示东西方向。 二纬线 3、纬度的划分赤道(0°纬线)以北为北纬,习惯上用"N"表示;以南 为南纬,习惯上用"S"表示。南北纬各划分90°;南北 极分别为90°S和90°N。 低纬度:0°~30° 4、高纬度的划分中纬度:30°~60° 高纬度:60°~90° 5、南北半球的划分赤道以北为北半球,赤道以南为南半球;所有北纬 均位于北半球,所有的南纬均位于南半球。 网 1、定义:连接南北两极并同纬线垂直相交的线叫做经线,也叫子午线。 2、特点:(1)形状:半圆(2)长度:相等(3)方向:指示南北 3、经度的划分:从本初子午线(0°经线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旧 址)向东、向西,各分作180°,以东的180°为东经, 代号E,以西的180°为西经,代号“W”。 三.经线 4、经线圈:所有的经线均为半圆形,故在地球仪上两条相对的经线组成 一个经线圈。组成经线圈之和等于180°,且两条经线中一条 为东经,另一条则为西经。 5、东西半球的划分:国际上习惯用20°W和160°E的经线圈,作为划分 东西半球的界限。20°W以东到160°E为东半球。 20°W以西到160°E为西半球。(切记:0°--20° W虽为西经,但是东半球;160°E——180°虽为东 经,但是西半球。) 四、经纬网:1、定义:纬线交织成的网 2、意义:上任何一点都可以看成特殊的经线与纬线交织成的点。

中图版-2017七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笔记归纳

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1、地球的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赤道半径6378千米,极半径6357千米,平均半径为 6371千米。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 2、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 ①古代 (凭直觉):盖天说→新盖天说→浑天说; ②近代 ( 观察 ):亚里士多德推断地球是球形的 →麦哲伦环球航行用事实证明地球是球形的; ③现在(测量计算):航天事业发展,卫星拍摄的照片直接证明地球是球体。 3、由“站得高,看得远”;“月食”;“站在海边看远方来的船,先见桅杆后 见船身”;“地球的卫星照片”等可证明地球是个球体。 二、地球的模型——地球仪(P6) 1、地球仪的概念:按一定比例缩小的地球模型——地球仪。 2、地轴——假想轴——地轴穿过地心与地球表面的交点,指向北极星的为北极 (N ),反之为南极(S )。 三、经纬线和经纬度(P8) 1、纬线与纬度 (1)纬线的定义:在地球仪上,顺着东西方向,环绕地球仪一周的圆圈。 (2)纬线的特点: A .形状 所有的纬线都是圆,可称为纬线圈; B .长度 长短不等,赤道最长,往两极逐渐缩短,最后成一点。 C .方向 指示东西方向。(有无数条) (3)纬度的划分:赤道(0°纬线)以北为北纬,习惯上用N 表示;赤道以南为 南纬,习惯上用S 表示。南北纬各划分90°;南北极分别为90°S 和90°N 。 (4)低中高纬度的划分: 低纬度:0°~30° 中纬度:30°~60° 高纬度:60°~90° (5)南北半球的划分:赤道以北为北半球,赤道以南为南半球;所有北纬均位 于北半球,所有的南纬均位于南半球。 2、 经线和经度 (1) 经线的定义:在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并同纬线垂直相交的线叫做经线。 (2)经线的特点: A .形状 所有的经线都是半圆状; 地理 七年级(上) 第1节 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

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 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 1、地球的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坐地日行8万里,讲的就是地球的赤道周长) ▲读懂七年级上册P3图1.2,用图说出地球的平均半径6371千米 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 ▲形状:是一个不规则的球体 ▲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用证据证明地球是一个球体 1、登高可以望远 2、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的成功 3、站在海边,看远方驶来的轮船,总是先看到船的桅杆,然后看到整个船身。 4、月食现象 2、经线(度)、纬线(度)特点及经纬网 ▲列表比较经纬线的特点:

▲列表比较经度与纬度的区别: ▲判定的技巧: A、东西半球判定:从200W向东到1600E是东半球,从200W向西到1600E是西半球 B、南北半球判定:北纬北半球,南纬南半球 C、低、中、高纬度的判定: 纬度小于300为低纬度 纬度大于600为高纬度 纬度值为300-600为中纬度 D、纬度判定五带:(P12图1.20) 纬度小于23.50为热带

纬度大于66.50为寒带,北纬北寒带,南纬南寒带 纬度值为23.50—66.50为温带,北纬北温带,南纬南温带 第二节地球的运动 1、地球运动及其产生的现象: ▲地球公转、自转的比较: ▲地球自转方向: 面对北极(或在北极上空看):逆时针 面对南极(或在南极上空看):顺时针 ▲地球在公转时,地轴是倾斜的,而且它的空间指向保持不变(地轴与公转轨道保持66.50的夹角) ▲二分二至日比较:(P11图1.19)

▲五带的比较:(P70图4-22) 第三节地图 (一)、地图的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 ▲比例尺: 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注意单位要统一,1千米=100000厘米) 比例尺的大小看其值如1: 100大于1: 1000 比例尺的三种表示方法: 数字式:1: 100000 线段式:0 1千米 文字式: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1千米 比例尺大小与表示内容、范围的关系:对于图幅大小相同的两幅地图: 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越小,表示的内容越详细。 反之,比例尺越小,表示的范围越大,表示的内容越简略。

八年级上册地理笔记

八年级上册地理笔记 The latest revision on November 22, 2020

第一章:中国的疆域和人口 第一节位置和疆域 一.优越的地理位置 半球位置:东半球和北半球 海陆位置:位于亚欧大陆的东部,太平洋的西岸 1.位置纬度位置:大部分在北半球的中纬度地区 即:4°N~53°N 即:主要在北温带,少部分在热带 二.疆域辽阔,海陆兼备 最北端在:漠河以北黑龙江主航道的中心处 1.我国领土:最南端在:南沙群岛的曾母暗沙 最东端在:黑龙江与乌苏里江的主航道汇合处 最西端在:在新疆的帕米尔高原上 有14个陆上邻国 2.我国有6个隔海相望国:韩国、日本、菲律宾、马来西 亚、印度尼西亚、文莱. 有2个内海:渤海和琼州海峡 从北向南有四个临海:渤海、黄海、东海、南海 三.三级行政区域 省(自治区、直辖市) 1.划分为县(自治州、自治县、市) 乡(镇、民族乡) 2.我国划分34个省级行政区

23个省: 5个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宁夏其中回族自治区、新疆内蒙古自治区、西藏 自治区 4个直辖市:北京市、天津市、上海市、重庆市 2个特别行政区: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3.有两个简称的省级 四川省(川、蜀) 贵州省(贵、黔) 云南省(云、滇) 甘肃省(甘、陇) 陕西省(陕、秦) 纬度最高省:黑龙江省(黑) 纬度最低省:海南省(琼) 面积最大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 人口最多省:河南省(豫) 陆上邻国最多的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 最东省:黑龙江省(黑) 最西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 4.记住和区别7个省级图形:课本9页图片 第二节人口和民族 一:世界人口大国 1.2010年,我国人口达13.71亿,占世界人口的1/5 2.我国人口特点: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快

2017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整理

2017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整理

2017八上地理复习提纲 第一章从世界看中国 本章重点图幅:图1.3、图1.7、图1.13 第一节疆域 1、我国的半球位置:我国位于东半球、北半球; 纬度位置:我国绝大部分位于北温带,少数在热带,没有寒带; 海陆位置:我国位于亚欧大陆东部、太平洋西岸。 2、我国陆地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仅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三位。 3、我国陆上邻国14个(逆时针):朝鲜、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 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不丹、缅甸、老挝、越南;隔海相望 的国家有6个:韩国、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印度尼西亚。 4、我国濒临的海洋从北向南依次是:渤海、黄海、东海、南海。 5、我国第一大岛:台湾岛;第二大岛:海南岛; 我国的两大内海:渤海、琼州海峡。 读中国疆域图,填出图中数字代号所表示的我国邻国、岛屿、濒临海洋的名称。

临海:①渤海,②黄海,③东海,④南海;海峡:⑤台湾海峡,⑥琼州海峡;岛屿:⑦台湾岛,⑧ 海南岛;陆上邻国:A朝鲜,B俄罗斯,C蒙古,D哈萨克斯坦,E印度,F缅甸,G老挝,H越南;隔海相望的国家:a韩国,b日本,c菲律宾,d印度尼西亚,e马来西亚。 6、我国领土的最北端:黑龙江省漠河县北端的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上(53°N); 最南端:海南省南沙群岛中的曾母暗沙(4°N); 最西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帕米尔高原上(73°E); 最东端:黑龙江省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的汇合处(135°E)。 7、我国陆上国界线长达2、2万多千米,大陆海岸线长18000多千米。 8、我国的行政区域划分为:省、县、乡三级; 9、我国共有34个省级行政单位,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 政区。北京是我们伟大祖国的首都。 编号行政单 位 简 称 行政 中心 编 号 行政单位 简 称 行政 中心

初一七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总结完整版

初一上册地理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 一、地球和地球仪 1、认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⑴形状:球体。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⑵大小:表面积=5.1亿平方公里;平均半径=6371千米;赤道周长=4万千米 ⑶能证明地球是球体的事实:麦哲伦环球航行的成功;地球的卫星照片;月食照片,是地球影子遮挡了照射的阳光。 ⑷麦哲伦环球航行路线:西班牙→大西洋→麦哲伦海峡→太平洋→菲律宾群岛→印度洋→好望角→大西洋→西班牙。 3、纬线和经线(P6中的图1.6、1.9) ⑴纬线: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⑵经线: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⑹特殊的经、纬线 赤道——是最长的纬线,既是纬度的起始点,以北为北纬用字母N 表示;赤道以南为南纬用字母S 表示,也是南北半球的划分界线。 30°纬线——是低纬度与中纬度的分界线 60°纬线是中低纬度与高纬度的分界线 0o经线——也叫本初子午线,是经度的起始点,以东为东经用字母E 表示,以西为西经用字母W 表示,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的旧址。 180°经线 20°W ——以东是东半球,以西是西半球 160°E ——以东是西半球,以西是东半球 ⑺南北半球的分界线:赤道(0°纬线);东西半球的分界线:20°W 、160°E 。 ⑻经度和纬度的变化规律: (西经) (东经) 越向西越大 越向东越大 赤道 二、地球的运动 1、地球的自转 ⑴含义:地球绕着地轴不停地旋转。⑵方向:自西向东。 ⑶周期:一天(约为24小时)。 ⑷产生的现象:昼夜更替、地方时差 2、地球的公转(P13中的图1.18) ⑴含义:地球围绕太阳不停地旋转。⑵方向:自西向东。⑶周期:一年(约为365天)。 4.产生的现象: ①五带的划分;②太阳高度角的变化; ③昼夜长短的变化;④季节的变化 ⑹二分二至:春分日(3月21日前后)、夏至日(6月22日前后)、秋分日(9月23日前后)、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⑺四季的划分(以北 半球为例,南半球正相反): 3、4、5月是春季;6、7、8三个月是夏季; 9、10、11月是秋季;12、1、2三个月是冬季。 3-8月是北半球的夏半年,9-次年2月是冬半年。 3、地球的五带(P14中的图1.19) 三、地图 1、地图的基本要素(地图三要素) ⑴比例尺 ①概念: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之比 ②表现形式:数字式、文字式、 线段式 数字式:1:1000 文字式:图上1厘米代表实际距离1千米 线段式: └—┴—┴—┴—┚ ⑵方向的判读: ①一般地图:面向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②有指向标的地图:根据指向标定方向,指向标箭头一般指向北方 ③有经纬网的地图:根据经纬网定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⑶图例和注记 2、地形图的判读 ⑴地面高度的计算方法(P24中的图1.34) ①海拔(绝对高度):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举例:珠穆朗玛峰海拔8844.43米,吐鲁番盆地海拔-155米 ②相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举例:旗杆高出地面15米 ⑵地形图的类型:等高线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地形剖面图。 等高线地形图 等高线:在地图上把海拔相同的各点连成的线。 等深线:在地图上把海洋中深度相同的各点连线。 ⑶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P16中的图1.36) ①根据等高线的疏密程度判断坡度的陡缓:等高线稀疏,表示坡缓;等高线密集,表示坡陡。 ②根据等高线形状判断地形类型:山顶、山脊、山谷、鞍部、陡崖。等高线的弯曲部分向高处凸出表示山谷,向低处凸出表示山脊;两个山顶之间的部位是鞍部;等高线重叠的地方表示陡崖。 ⑷陆地上的五种基本地形: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地形图上用海拔来表示地面的高低起伏。分层设色地形图上,绿色表示平原、蓝色表示海洋、黄色表示高山高原、白色表示冰川。 3、从地图上获取信息 ⑴地图常见种类:导游图、交通图、政区图 ⑵比例尺大小与地图范围、详略的对应关系: 第二章 陆地和海洋 一、大洲和大洋 1、地球?水球? ⑴地球表面陆地面积占29%,海洋面积占71%,概括为“七分海洋,三分陆地”。 ⑵分布: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海洋主要集中在南半球。 2、七大洲和四大洋 ⑵海陆分布大势: ①六块大陆:亚欧大陆、非洲大陆、南极大陆、 特 点 经 线 纬 线 形状特征 半圆,两条相对应 的经线组成经线圈,把地球平分为相等的两个半球 圆,每一条纬线自成纬线圈 长度特 征 经线长度都相等 纬度相同,长度相等,赤道最长,向两极渐短收缩成一点 指示方向 南北方向 东西方向 表示范围的大或小 表示内容的详或略 大比例尺 小 详细 小比例尺 大 简略 在图幅一样大的情况下,选取的比例尺越大,反映的实地范围越小,反映的地理信息就越详细;反之亦然。 0° 10201801020 180本 初 子午线0° 101020 2090 90(北 纬 )(南纬 )愈向 北愈大愈向南愈大

初一地理上册笔记.

七年级地理(上) 第一章让我们走进地理 §1 我们身边的地理知识 二、地图。 1、什么是地图:把地球表面某一区域的景物,按一定比例缩小,用符号画在平面上,并注上必要的文字的图画。 2、地图的三要素: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 3、地图的种类:按性质划分:自然地图、社会经济地图。 4、地图的方向:西南、东南、西北、东北、北、南、西、东。 (1)方向有八个 (2)没指向标,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判断。 (3)有指向标,先找到北方,在进行判断。 5、比例尺 (1)比例尺: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 (2)比例尺的表示方法:线段式、数字式、文字式。 (3)比例尺的大小: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分母越小,比例尺越大。 (4)判断比例尺:在图幅相同的情况下,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比例尺越小,表示的范围越大,内容月粗略。(简单的记为:大小详,小大略。) 6、图例和注记。 (1)什么是图例:地图中表示地理事物的符号叫图例。 (2)什么是注记:地图上的文字说明,如:山脉、河流、国家、城市等的名称,以及标明山高、海深的数字等,叫做注记。 (3)常见的图例:①洲界②中国首都③外国首都④主要城市⑤铁路⑥公路⑦长城⑧运河⑨山峰⑩沙漠 第二章地球的面貌 §1 认识地球 一、人类认识地球的过程 (1)“盖天说”――天圆地方。 (2)“浑天说”――“天之包地,犹如壳之裹黄”张衡。 (3)大地球形说――麦哲伦环球旅行(航线)。 2、地球形状 (1)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3、地球三大基本数据。 (1)平均半径:6371千米 (2)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 (3)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 (4)极半径:6357千米 (5)赤道半径:6378千米 二、地球仪。 1、地球仪:缩小的地球模型就是地球仪。 2、地轴:用手指拨动地球仪,使它绕着一根固定的轴转动。这根从地球内部穿过地心的假想轴叫地轴。 3、两极:地轴与地球表面相交的两点,叫两极。其北极表示地球最北端,南极表示地球最南端。 4、赤道:在地球仪表面与南、北极距离相等的地方所画圆圈叫赤道,赤道将地球分平分为南、北两个半球,表示为0°。 5、经线和纬线:在地球仪表面,赤道和赤道平行的圆圈叫纬线,纬线指示东西方向纬线逐渐缩短,到两极缩为一点,为了区别各条纬线,分别为他标定了度数,这就是纬度。 6、高、中、低纬地区:(1)低纬度:0°~30°;(2)中纬度:30°~60°;(3)高纬度:60°~90°。 7、经线和经度:在地球仪表面,连接南、北两极并垂直于纬线的弧线,叫经线。经线指示南北方向,各条经线的长度相等,为了区别各条经线,也分别标定了度数,这就是经度。 8、本初子午线:本初子午线也叫0°经线是通过英国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的,经线,也是经度的起点线。 9、东西半球的界线:20°W,160°E。 10、经线和纬线的特点: (1)形状不同:除极点外所有纬线圈都是圆;经线都是半圆 (2)长度不同:纬线圈从赤道南北两极逐渐缩小;经度的长度不同。 (3)方向不同:纬线指示东西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 三、经纬网。 1、什么是经纬网:有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过构成的网络叫经纬网。 2、经纬网的作用: (1)确定地球表面任意一点的位置。 (2)确定物体运动的方向。 3、经纬网的识别: (1)东西半球的识别: ①东半球范围:20°W~0°,0°~160°E,经度从西到东逐渐增大。 ②西半球范围:160°E~180°W,180°E~20°W,经度从西到东逐渐缩小。

初一地理上册知识点总结归纳

初一地理上册知识点总结归纳,期末考试复习提纲!。期末临近,很多同学复习都找不到头绪,今天方法君为大家整理了初一地理上册知识点大全,希望对大家的期末复习备考有所帮助: 1、人类的活动离不开地理 ⑴地理与日常生活:地理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我们可以了解天气,广泛了解世界各地的基本情况和风土人情等。 ⑵地理与生产建设:我们生产活动不能随心所欲,它要受到地理环境的影响和制约。 ⑶学会收集地理信息:①查阅地理书籍②咨询有关人士③上网查阅资料等。 2、学习地理,为了更好地生活 ①尊重自然规律,做大自然的朋友;②因地制宜,扬长避短;③综合地分析问题; ④具备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 一、地球和地球仪 1、认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P3中的图1.2) ⑴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⑵大小:表面积=5.1亿平方公里;平均半径=6371千米;赤道周长=4万千米 ⑶能证明地球是球体的事实:麦哲伦环球航行的成功;地球的卫星照片;月食照片,是地球影子遮挡了照射的阳光。 ⑷麦哲伦环球航行路线:西班牙→大西洋→麦哲伦海峡→太平洋→菲律宾群岛→印度洋→好望角→大西洋→西班牙。 2、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⑴含义:仿照地球的形状,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缩小的模型。 ⑵意义:可以方便我们知道地球的面貌,了解地球表面各种地理事物的分布。 3、纬线和经线(P5中的图1.7) ⑴纬线: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⑵经线: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⑶地轴:假想的地球自转轴。 ⑷两极:地轴与地球表面的交点。 ⑸经、纬线的特点: 特点经线纬线 形状特征半圆,两条相对应的经线组成经线 圈,把地球平分为相等的两个半球 圆,每一条纬线自成纬线圈

初二上册地理笔记

第一章:中国的疆域和人口 第一节位置和疆域 一.优越的地理位置 半球位置:东半球和北半球 海陆位置:位于亚欧大陆的东部,太平洋的西岸1.位置纬度位置:大部分在北半球的中纬度地区 即:4°N~53°N 即:主要在北温带,少部分在热带 二.疆域辽阔,海陆兼备 最北端在:漠河以北黑龙江主航道的中心处1. 我国领土:最南端在:南沙群岛的曾母暗沙 最东端在:黑龙江与乌苏里江的主航道汇合处 最西端在:在新疆的帕米尔高原上 有14个陆上邻国 2. 我国有6个隔海相望国:韩国、日本、菲律宾、马来西 亚、印度尼西亚、文莱. 有2个内海:渤海和琼州海峡 从北向南有四个临海:渤海、黄海、东海、南海

三. 三级行政区域 省(自治区、直辖市) 1.划分为县(自治州、自治县、市) 乡(镇、民族乡) 2.我国划分34个省级行政区 23个省: 5个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宁夏其中回族自治区、新疆内蒙古自治区、西藏 自治区 4个直辖市:北京市、天津市、上海市、重庆市 2个特别行政区: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3. 有两个简称的省级 四川省(川、蜀) 贵州省(贵、黔) 云南省(云、滇) 甘肃省(甘、陇) 陕西省(陕、秦)

纬度最高省:黑龙江省(黑) 纬度最低省:海南省(琼) 面积最大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 人口最多省:河南省(豫) 陆上邻国最多的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最东省:黑龙江省(黑) 最西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 4.记住和区别7个省级图形:课本9页图片

第二节人口和民族 一:世界人口大国 1.2010年,我国人口达13.71亿,占世界人口的1/5 2.我国人口特点: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快 3.人口政策:实行计划生育 4.我国人口分布特点:不均匀,东部多,西部少 5.我国人口密度分界线:黑河~腾冲一线 二:56个民族是一家 1.汉族:人口最多 55个少数民族:壮族人口最多 海南省主要少数民族:黎族 台湾省主要少数民族:高山族 2.我国民族特点: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 3.少数民族特点:主要分布于:西北、西南与东北地区 4.华人与华侨多来自我国广东省和福建省

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人教版

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总结 一、地球 第一节: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①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 略鼓的椭球体。 ②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的船队首次实现了人类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 ③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最大周长(赤道)4万千米,平均半 径 6371千 米。 第二节:地球仪和经纬网 1.地球仪①地球仪:按照一定的比例将地球缩小,制作成的地球模型。 2.经线和经度 ①经线: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经线是等长的。指示南北方向。经 线 也称子午线。 本初子午线:0度经线。0度经线:国际上规定,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的经线。 ②经度的变化规律:由本初子午线(0°经线)向西、向东递增到 180°。 ③本初子午线以东的经度叫东经,用“E”表示;本初子午线以西的 经度叫西经,用“W”表示。 ④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W、160°E组成的经线 圈。 20°W以西 到160°E属于西半球 20°W以东 到160°E属于东半球 3.纬线和纬 度 ①纬线:与赤道平行的圆圈。(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纬线是不等长的, 赤 道是最大的纬线 圈。指示东西方向。 ②纬度的变化规律:由赤道(0°纬线)向 南、北 两极递增。最大的纬度 是 90度,在南 极、 北极。 ③赤道是划分纬度的起始线,定为0°。赤道以北称为北纬,用“N”表示;赤道以 南称为南纬,用“S”表示。赤道把地球平分为南、北两个半球。 ④高中低纬度的划分:纬度0°~30°称为低纬度,纬度30°~60°称为中纬度,纬 度60°~90°称为高纬度。 4.经纬网 经纬网:地球上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构成经纬网。地球上的任何一个地点都可用经度和纬度表示。我国的首都北京大致位于116°E,40°N 上。第三节:地球的自转 1.自转方向和周期 地球的自转:地球绕着地轴不停的旋转。地球自转的方向:自西向东。自转一周所需要的时间:24小时(一天)。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昼夜更替 2.昼夜更替 昼夜产生的原因:地球是一个不透明的球体; 昼夜交替产生的原因:地球的自转运动。 3.时间的差异

初一上册地理笔记

这是我们老师给我们整理的,我觉得很好希望能帮到你地理七年级上册复习要点 一、地球和地图 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①地球是一个球体。 ②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的船队首次实现了人类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 ③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最大周长4万千米,赤道半径6378千米,极半径6357 千米,平均半径6371千米。 2.纬线和经线 ①纬线: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纬线是不等长的,赤道是最大的纬线圈。 ②经线: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经线是等长的。 3.纬度和经度 ①纬度的变化规律:由赤道(0°纬线)向南、北两极递增。最大的纬度是90度,在南极、北极。 ②赤道以北的纬度叫北纬,用“N”表示;赤道以南的纬度叫南纬,用“S”表示。 ③以赤道为界,将地球平均分为南、北两个半球,赤道以北是北半球,赤道以南是南半球。 ④经度的变化规律:由本初子午线(0°经线)向西、向东递增到180 ⑤本初子午线以东的经度叫东经,用“E”表示;本初子午线以西的经度叫西经,用“W”表示。 ⑥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W、160°E组成的经线圈。 20°W以西到160°E属于西半球(大于20°W或大于160°E) 20°W以东到160°E属于东半球(小于20°W或小于160°E) 4.地球的运动 ① 地球运动:自转/公转 绕什么转:地轴/太阳 方向:自西向东/自西向东 周期: 约24小时/一年 产生的自然现象: 昼夜交替/形成四季 ②北半球与南半球的季节相反(春——秋;夏——冬) ③地球表面五带的划分:北寒带(66.5°N--90°N)、北温带(23.5°N--66.5°N)、热带(23.5°N--23.5°S)、南温带(23.5°S--66.5°S)、南寒带(66.5°S--90°S) 寒带:有极昼极夜现象热带:有阳光直射现象 温带:既无阳光直射现象,又无极昼极夜现象,四季变化明显 ④低纬:0°--30°;中纬:30°--60°;高纬:60°--90° ⑤自西向东拨动地球仪,从北极上空看,地球仪按逆时针方向转;从南极上空看,地球仪按顺时针方向转。 5.地图 ①地图的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 ②比例尺类型:线段比例尺、数字比例尺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整理

2017八上地理复习提纲 第一章从世界看中国 本章重点图幅:图、图、图 第一节疆域 1、我国的半球位置:我国位于东半球、北半球; 纬度位置:我国绝大部分位于北温带,少数在热带,没有寒带; 海陆位置:我国位于亚欧大陆东部、太平洋西岸。 2、我国陆地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仅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三位。 3、我国陆上邻国14个(逆时针):朝鲜、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不丹、缅甸、老挝、越南;隔海相望的国家有6个:韩国、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印度尼西亚。 4、我国濒临的海洋从北向南依次是:渤海、黄海、东海、南海。 5、我国第一大岛:台湾岛;第二大岛:海南岛; 我国的两大内海:渤海、琼州海峡。 读中国疆域图,填出图中数字代号所表示的我国邻国、岛屿、濒临海洋的名称。

临海:①渤海,②黄海,③东海,④南海;海峡:⑤台湾海峡,⑥琼州海峡;岛屿:⑦台湾岛,⑧海南岛;陆上邻国:A朝鲜,B俄罗斯,C蒙古,D哈萨克斯坦,E印度,F缅甸,G老挝,H越南;隔海相望的国家:a韩国,b日本,c菲律宾,d印度尼西亚,e马来西亚。 6、我国领土的最北端:黑龙江省漠河县北端的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上(53°N); 最南端:海南省南沙群岛中的曾母暗沙(4°N); 最西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帕米尔高原上(73°E); 最东端:黑龙江省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的汇合处(135°E)。 7、我国陆上国界线长达2、2万多千米,大陆海岸线长18000多千米。 8、我国的行政区域划分为:省、县、乡三级; 9、我国共有34个省级行政单位,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 政区。北京是我们伟大祖国的首都。 编号行政单位简称行政中心编号行政单位简称行政中心1宁夏回族自治区宁银川16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乌鲁木齐2山东省鲁济南17青海省青西宁 3安徽省皖合肥18云南省云或滇昆明 4陕西省陕或秦西安19西藏自治区藏拉萨 5江苏省苏南京20湖北省鄂武汉 6山西省晋太原21江西省赣南昌

七年级上册地理知识重点

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 地球的形状 球体 平均半径6371千米 地球的大小 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 地球和地球仪 表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 地轴和两极 纬线和纬度——特点与南北半球的划分 地球仪的模型—地球仪 经线和经度——特点与东西半球的划分 利用经纬网定位 地球自转————概况的地理意义 地球的运动 昼夜长短变化和五代的划分 地球公转 概况的地理意义 地球和地图 比例尺:定义,表示方法 比例尺 图幅相同,范围越大,比例尺越小 一般定向法 方向 指向标定向法 地球的语言 经纬网定向法 图例 地球的阅读 选择适用的地图——地图的分类 地面高度的表示方法 高线等地形图 等高线和等深线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地形图的判读 分层设色地形图——陆地五种地形类型 地形剖面图 蓝色表示海洋和河湖等,绿色表示平原,黄色表示山地、高原 自传一日,公转一年 地球自转,昼夜更替 地球公转,四季出现 方向不变,自西向东 高、中、低纬度地区

能证明地球是球体的部分实例 1.海平面上的航船从远方来,总是先看到桅杆、后看到船体,证明地球是球形; 2.登高望远。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地球是球体的证据 3.发生月偏食时,地球挡住一部分日光,使地球的影子投射在月面上,就像给地球照镜子,使我们看见了地球的球体形状。 4.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的事实 5.最科学的证明——人造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 纬线的定义和特点 定义:在地球仪上,与南、北极距离相等的大圆圈,叫赤道。所有与赤道平行的的圆圈叫纬线。 特点 指示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形状所有纬线自成圆点或点,但是有赤道平分地球 长度纬线长度不相等,赤道最长,并从赤道向两极逐渐变短,到两级缩为点 相互关系所有纬线均相互平行 经线的定义和特点 定义:在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并垂直于纬线的线,叫经线。也叫子午线。 特点 指示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 形状每条经线的形状都为半圆形 长度所有经线长度相等 相互关系所有经线均交于南北极点。两条正对的经线可组成经线圈,且每个经线 圈都能平分地球。 经度的划分 起始线经度范围表示方法 本初子午线0?~180?,其中东经180?与西经180?是同一条线起始线以东称为东经,用“E”表示;起始线以西称为西经,用“W”表示。 地球的运动 地球自转地球公转定义地球绕着地轴旋转运动地球绕着太阳的旋转运动方向自西向东自西向东 周期一天(24小时)一年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全册地理笔记

海拉尔第五中学七年级上学期地理上学期期末复习笔记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 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 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1、形状:赤道略鼓,两极稍扁的三轴椭球体 平均半径-------6371千米 2、大小:赤道周长-------40000千米 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 二、纬线和经线 形状特征:圆 指示方向:东西 长度:纬度相同的纬线长度相等。 赤道是最长的纬线,向两极逐渐缩小为零。 度数起点:赤道(0 °纬线) 度数的划分:由0°向南、北度数越来越大,最大度数90°。 代号:南纬(S)、北纬(N) 低、中、高纬度的确定:0°--30°--60°--90° 划分半球的界限:赤道(0°纬线) 五带划分:0°--23.5°--66.5°--90° 三、纬线和经线 形状特征:半圆 指示方向:南北 长度:每一条经线长度都相等。 度数起点:本初子午线(0 °经线) 度数的划分:由0 °向东、西度数越来越大,最大度数180 °。代号:东经(E) 、西经(W)20 °W-----160 ° E 第二节地球的运动 一、地球的自转 1、地球是绕什么自转的? 旋转中心:地轴 2、地球沿着什么方向旋转? 方向:自西向东 3、地球自转一周是多长时间? 旋转周期:一天/24小时 4、从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是逆时针的 从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是顺时针的 5、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 昼夜更替时差 6、发表《天体运行论》,并最早提出“日心说”的是哥白尼。 第三节地图 一、地图的基本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 1、比例尺 ①概念: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 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

②表示方法:数字式、线段式、文字式 ③比例尺的大小:分母愈大,比例尺愈小 比例尺越大,范围越小内容越详 比例尺越小,范围越大内容越略 2、方向 ①一般定向法面对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②指向标定向法箭头指向北方 ③经纬网定向法经线指示南北方向 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在北极,所有的方向都是南 在南极,所有的方向都是北 地形图的判读: 同线等高,全图等距,线重必崖,线密坡陡,互凸即鞍,凸高为谷,凸低为脊。 第二章陆地和海洋 第一节大洲和大洋 一、地球?水球?71%,29%“七分海洋,三分陆地” 1、海陆分布的特点:海陆分布不均 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 海洋大多分布在南半球 2、七大洲: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 3、四大洋: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北冰洋 4、各大洲的地理分界线 亚洲、欧洲: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亚洲、非洲:苏伊士运河 北美洲、南美洲:巴拿马运河 欧洲、非洲:直布罗陀海峡 北美洲、亚洲:白令海峡 第二节海陆的变迁 1、海陆变迁的原因: (1)地壳的变动 (2)海平面的升降 (3)人类活动 2、德国科学家提出了大陆漂移假说。 3、板块运动学说的观点: ①由岩石组成的地球表层并不是整体的一块,而是由板块拼合而成。 ②全球大致分为六大板块,各大板块处于不断的运动之中。 ③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 ④世界上的火山、地震,也集中分布在板块交界地带。 4、几乎全部由海洋组成的是太平洋板块 5、板块运动的形式:张裂和碰撞挤压。 6、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相互碰撞挤压形成阿尔卑斯山脉、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相互碰撞挤压形成喜马拉雅山系。 7、世界两大火山地震带: ①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上学期地理第一、二章主要知识点 一、地球和地图 1、地球的形状:地球是一个球体。 2、地球的大小:平均半径6371千米,最大周长约4万千米,表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 3、地球形状的认识 (1)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的船队首次实现了人类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证实了地球是一个球体。(2)从人造卫星上拍摄的地球照片,确证地球是一个球体。 (3)其他证明地球是球体的现象:海边看归船,先看船帆,再看船身;月食;登高望远等。 4、纬线 (1)定义: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2)特点:①指示东西方向。②每条纬线都是一个圆圈(两极除外)。 ③长度不相等,赤道最长,并从赤道向南北两极逐渐变短。 5、纬度 (1)度数范围:由赤道(0°纬线)向南、北两极递增。最大的纬度是90度,在南极、北极。(2)南北纬的划分:赤道以北的纬度叫北纬,用“N”表示;赤道以南的纬度叫南纬,用“S”表示。(3)纬度分布规律:北纬越向北,度数越大;南纬越向南,度数越大。 (4)南北半球的划分:以赤道为界,将地球平均分为南、北两个半球,赤道以北是北半球,赤道以南是南半球。 (5)低、中、高纬度的划分:低纬:0°--30°;中纬:30°--60°;高纬:60°--90° 6、经线 (1)定义:连接南北两极并垂直于纬线的线。 (2)特点:①指示南北方向。②每条经线都是一个半圆形。③所有经线长度相等。 (3)两条正对的经线可组成经线圈,且每个经线圈均能平分地球。(一条东经,一条西经,度数和为180°) 7、经度 (1)度数范围:由本初子午线(0°经线)向西、向东递增到180°。 (2)东西经的划分:本初子午线以东的经度叫东经,用“E”表示;本初子午线以西的经度叫西经,用“W”表示。 (3)经度分布规律:东经越往东,度数越大;西经越往西,度数越大。 (4)东西半球的划分:由20°W~~160°E组成的经线圈。(小小为东,大大为西) 8、经纬网定位 (1)原理:一个经度和一个纬度,就能确定唯一的一个点,而反之,地球上每一个点的位置,都可以用唯一的经度和纬度来表示。 (2)作用:经纬网在军事、航海、航空、交通以及气象观测等许多方面,都有广泛用途。 9、地球的自转 (1)定义:地球围绕着地轴不停的旋转。(2)围绕的中心:地轴(3)周期:24小时(一天)。(4)方向: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方向转;从南极上空看,呈顺时针方向转)。(5)地理现象:①昼夜更替②时间的差异 10、地球的公转 (1)定义:地球绕着太阳不停的旋转。(2)围绕的中心:太阳 (3)周期:一年(4)方向:自西向东 (5)地理现象:①季节的变化②五带的划分③昼夜长短的变化 ①划分依据:各地获得太阳光热的多少。 ②地球表面五带的划分:北寒带(66.5°N--90°N)、北温带(23.5°N--66.5°N)、热带(23.5°N--23.5°S)、南温带(23.5°S--66.5°S)、南寒带(66.5°S--90°S) 寒带:有极昼极夜现象,终年严寒热带:有阳光直射现象,终年炎热 温带:既无阳光直射现象,又无极昼极夜现象,四季变化明显 11、地图 (1)地图的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 (2)比例尺类型:线段式比例尺、数字式比例尺、文字式比例尺 (3)辨别地图上的方向 ①一般定向:面对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②指向标定向:在有指向标的地图上,其箭头代表正北方向,判断方向时可采用指向标平移法。 ③经纬网定向: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无论经线、纬线怎样弯曲,在同一经线上,任何一点总是位于另一点的正南或正北方向;在同一纬线上,任何一点总是位于另一点的正东或正西方向。 (4)比例尺的大小 ①分母愈小,分值愈大,是大比例尺;分母愈大,分值愈小,是小比例尺。 ②比例尺较大,表示的地区范围较小,反映的内容比较详细。 比例尺较小,表示的地区范围较大,反映的内容比较简略。 (5)选择适用的地图(课本19页) 12、等高线地形图 (1)海拔: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整理(绝对好)

第一章 知识点总结 1.中国的的地理位置:从东西半球看,中国位于东半球,从南北半球看,中国位于北半球,从大洲和大洋的位置看,中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的西岸 2.中国优越的地理位置 3.中国的国土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仅次于俄罗斯,加拿大,居世界第三。陆上国界线20000多千米,有14个陆上邻国(北面俄、蒙古,朝鲜在东岸,西北哈、吉、塔,三个皆斯坦,西边是巴基,还有阿富汗,印、尼和不丹,三国在西南,南方三国家,老、缅和越南) 4.中国四至:最北端:黑龙江漠河以北的黑龙江主航道的中心线上, 最东端: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的相交处, 最西端:新疆的帕米尔高原, 最南端:南海的男少群岛中的曾母暗沙 5.我国濒临的海洋,自北向南依次是:渤海,黄海,东海,南海 台湾海峡属东海 6.我国大陆海岸线长18000多千米,有6个隔海相望的国家(韩、日、菲、文、马、印尼) 7.东西部晨昏差异:两地经度不同,我国东西跨经度广,约60度,经度没差15度,时间相差1小时 南北方季节差异:两地纬度不同,我国南北跨纬度广,约50度,气温变化幅度大 8.我国行政区域划分 9.我国共有34省级行政单位,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 省级行政区记忆口诀: 两湖两广两河山 湖南、湖北、广东、广西、河南、河北、山西、山东 五江(疆)二宁青陕甘, 江西、江苏、黑龙江、浙江、新疆、宁夏、辽宁、青海、陕西、甘肃 重蒙台海福吉安 云南、贵州、西藏、四川、北京、上海、天津 云贵西四北上天 重庆、内蒙古、台湾、海南、福建、吉林、安徽 香港澳门喜回归, 祖国一片好河山 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 10.“三字经”法记忆省级行政区的简称:黑吉辽,内蒙古,京津冀,晋豫鲁,赣皖浙,苏浙沪,滇黔蜀,鄂湘渝,陕甘 宁,青新藏,桂粤琼,港澳台 11.根据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我国人口为12.95亿,占世界人口的1/5以上; 12.我国人口的特点:人口基数大,增长速度快 13.我国把实行计划生育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内容: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14.人口增长过多产生的负面影响:人均粮食、布匹减少,医院就医困难,给国家、学校、社会、家庭、资源利用、生态环境都增加了沉重的负担。我国资源总量居世界前列,但人均居世界后列,全国每年新增财富大部分北新增人口消耗掉,用来发展生产和改善人民生活的财富就减少了 15.我国人口分布特点:东多西少,以黑河——腾冲一线为界 造成这种分布特点的原因:(1)自然原因,东部耕地多,气候好,西部多沙漠、草原、山地,耕地少;(2)社会经济方面,东部工商业、交通运输业发达,城镇多,人口集中,西部工商业、交通运输业落后,城镇少;(3)开发历史原因:东部开发较早,西部开发较晚 16.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有56个民族,汉族人口最多,占全国人口的92%,其余55个民族占8%,称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壮族,人口最少的是珞巴族。少数民族中人口超过500万的有9个,(记忆口诀:西北蒙、回、维,东北满族乡,西南苗、彝、壮,土家、藏族广) 从纬度位置看,我国领土南北跨纬度很广,大部分位于中纬度地区,属北温带,南部少数地区位于北回归线以南的热带,没有寒带; 从海陆位置看,我国位于亚欧大陆大的东部,与许多国家接壤,东临太平洋,有众多的岛屿的港湾,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 1.省、自治区、直辖市 2.省、自治区分为自治州、县、自治县、市 3.县、自治县分为乡、民族乡、镇

七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结构图

七年级地理上册(此文档禁止转载外校,仅限本校学生使用, 如发现,必追责任)彭程 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 【课标要求】 1、知道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2、知道南、北半球,东、西半球的划分;说出经线与纬线、经度与纬度划分。 3、知道地球自转、公转的方向、周期及其产生的地理现象。 第一节 地球的形状与大小(第一课时) 地 一、地球的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略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的球体。 球 的 形 状 二、认识过程与 大 小 三、地球的大小

第一节经纬网(第二课时) 经 纬 网

四、经纬网:1、定义:纬线和经线交织成的网 2、意义:地球上上任何一点都可以看成特殊的经线与纬线交织成的点。 第二节 地球的自转(第一课时) 一、定义:地球绕地轴不停地旋转,这叫做地球自转 二、昼夜更替的原因:1、地球是一个不透明的球体 2、地球绕地轴不停地旋转 地 (1)方向:自西向东,北半球呈逆时针,南半球呈顺时针。 球 三、特点:(2)周期:大约是24小时 的 (3)产生的现象:产生了昼夜交替的现象 自 四、地方时:由于经度不同而形成的不同时刻叫地方时 转 1、划分:每15°划分为一个时区(360°÷24=15°)。0°经线所在的时 区为中时区,向东分为东十二区;向西分为西十二区. 五:时区 2、计算:东加西减 3、日界线:以经度180°为界,东12区比西12区日期要早一天。凡从 西向东越过该线,日期减一天;相反,从东向西越过该线,日期加一天。

第三节 1、知道地图的基本要素。 2、学会在任何地图上判别方向,运用经纬网确定任意地点的位置。 3、学会运用比例尺计算实地距离。 4、学会在地形图上判断地面的高低起伏。 5、学会在地图上获取地理事物的能力。 第三节 地图的阅读 一、比例尺 三、图例和注记(见课本) 第四节 地形图的判读 一、海拔高度与相对高度:1、海拔高度:一地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定义:图上距离比上实际距离 类型:(1)线段比例尺:50km (2)数字比例尺:1︰5000000 (3)文字比例尺:图上一厘米代表实际距离50千米 大小:(1)比例尺大:表示范围小,内容详 (2)比例尺小:表示范围大,内容略 三、温度带的形成与分布 1、五带的划分:依据——地球表面获得太阳光热的多少。 2、范围:(1)、0°~°S (°N )为热带; (2)、°N~°N 为北温带;°S~°S 为南温带 (3)、°N~90°N 为北寒带;°S~90°S 为南寒带。 3、特点: (1)热带——有阳光直射现象,无极夜极昼现象,获得的太阳光热最多; (2)寒带——阳光斜射,有极夜极昼现象,获得的太阳光热最少 地 图 的 要 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