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教学设计

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教学设计

(总2页)

--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

--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

《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教学设计

《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教学设计教学目标把握文本,了解新闻评论的相关知识。

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惜和平,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教学重点从文本出发,学习新闻评论这种新闻文体。

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惜和平,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教学难点分析本文语言,感受新闻评论的特点。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教学手段PPT、视频等。

课时安排共一课时(总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修改建议一、导入1.播放短片短片讲的什么国行公祭。

目的是什么为佑世界和平。

(此处顺势写课文标题)本文是作者就2017年(南京大屠杀事件80周年)第四个国家公祭日,我国再次以隆重仪式纪念死难同胞这一事件写的新闻评论。

2.文体介绍新闻评论是什么新闻评论,是媒体编辑部或作者对新近发生的有价值的新闻事件和有普遍意义的紧迫问题,运用分析和综合的方法,就事论理,就实论虚,有着鲜明针对性和指导性的一种新闻文体,是现代新闻传播工具经常采用的社论、评论、评论员文章、短评、编者按、专栏评论和评述等的总称,属于论说文的范畴。

由论说文引出特点①并介绍其他特点。

新闻评论的特点:①与其他评论一样,有论点,论据,论证三要素组成,具有政策性,针对性和准确性;

②在有限的篇幅中,主要靠独特的见解吸引读者;

③立意新颖,论述精当,文采斐然;

④主要面向广大群众。

3.关于作者提问:“钟声”是谁点明“钟声”是“中国之声”的简称,暗中蕴含有“警世钟声”的寓意。它是人民日报国际评论的笔名,是人民日报国际部继“国纪平”之后创立的又一新的署名评论。

二、正音、正字、正义1)正音、正字初衷(chūzhōng)杀戮(shālù)篡改(cuàngǎi)抵赖(dǐlài)妄图(wàngtú)辱没(rǔmò)呓语(yìyǔ)遁形(dùnxíng)铭记(míngjì)彰显(zhāngxiǎn)惨绝人寰(cǎnjuérénhuán)振聋发聩(zhènlóngfākuì)戮:杀戮翼:羽翼籍:书籍篡:篡改戳:戳穿冀:希冀藉:狼藉纂:编纂2)正义惨绝人寰、振聋发聩、沧海桑田三、文本研读1)归纳段意每段齐读或者自由读后,总结段意。

2)划分层次第一部分(1):交代背景。

第二部分(2—4):世界正义之士和日本右翼分子对南京大屠杀的不同态度,批判日本右翼分子否认历史的顽固态度。

第三部分(5、6):南京成为国际和平城市,中国矢志扞卫世界和平。

思考:

①开头引号内的一段话引自何处有何作用②写全世界正义之士以不同方式纪念死难者,有什么作用明确:举例众多,证明全世界的正义之士都尊重历时、缅怀历史。

此处举例可联系举例子的作用:增强说服力。

③写日本右翼分子否认历史、美化侵略战争的事实,有什么作用点:列举大量事实:增强文章感染力,引起读者共鸣。

运用对比:批判右翼分子否认历史的顽固态度。

板书:举例、对比④分析本文最后一句话的作用。

明确:语言铿锵有力、掷地有声,尽显大国风范,强调了我国扞卫世界和平的信心和决心。起到了的画龙点睛升华主旨的作用。

2)主旨归纳(此处仅给出方法,目的是引导学生学习归纳此类文本主旨的方法)本文报道了什么事件讲述了什么(正义之士做了什么日本右翼分子做了什么进而批判了什么)表明了什么中国人民将铭记历史以及中国扞卫世界和平的信心和决心。

四、板书设计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钟声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第一部分:1对比、大量举例第二部分:2—4第三部分:5、6教学反思首先是教学目标的实现情况。在八(16)班,教学活动中未能达到预期效果,这主要是由于我准备不够充分所致。在八(3)班,鉴于八(16)班教学效果,对教学活动调整,故效果较好。

在教学流程上,各环节的衔接还不是很完美,实际操作还有欠缺,还需要再加工。

最后是教学目标设置。根据《考标》,新闻类文章,更多的时要求把握观点、获取信息,对《考标》理解的不到位导致我目标设置和教学环节中缺少了对文本语言的把握,我的指导老师提到的《课标》(2011版)要求中的“提升学生语文素养”,这引起了我对文本语言的把握重视,今后教学活动中,各类文本,我都将重视其引导学生把握文本语言,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

—END—

《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教案

【核心素养目标】 1.了解消息的特点,进一步把握消息的内容及结构特点。 2.培养速读课文,迅速筛选主要信息的能力。 3.了解日本侵略中国的罪行,了解“南京大屠杀”的史实,回顾历史,勿忘国耻,增强青少年对民族、国家、人类的责任感。 【教学重难点】 1.把握消息的内容,揣摩文章准确、简洁的语言。 2.体会作者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 朗读法、合作探究法、自主学习法。 【课时分配】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 日本右翼分子受狭隘的民族主义和军国主义的影响,企图抹杀南京大屠杀这段不光彩的历史。发生在1982年、1986年及2001年的审定通过歪曲历史的教科书事件,都充分说明了他们不顾世界爱好和平人民的感情,歪曲和篡改历史的丑恶嘴脸。今天,我们就来通过一篇消息,翻开这段历史,看看日本军国主义在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 二、看 1.观看南京大屠杀相关视频。 2.师小结:虽然南京大屠杀过去82年了,抗日战争胜利也74年了,但是日本帝国主义发动的侵华战争,日本侵略者在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我们永远也不会忘记,永远也不能忘记。更令我们义愤的是当今的一些日本右翼分子,竟然无视史实说南京大屠杀是虚构的,并企图美化那场血腥的侵华战争。同为炎黄子孙,我一起来回顾那段不堪回首的往事,缅怀惨死在日本侵略者屠刀之下的30多万同胞,以铭记南京大屠杀这一子子孙孙永不能忘的奇耻大辱。 三、读 请大家翻开课本,认真阅读这一则消息。下面我们就结合这一则消息来分析一下消息的结构。 分析新闻结构: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 标题:高度概括已经发生的新闻事实,一般包括引标、主标、副标 导语:是消息的第一段或者第一句话。是消息中最主要的事实,是最重要、最有影响力的材料,是本则消息报道的价值所在。 主体:承接导语、揭示主体,对消息事实做具体的叙述与展开。 背景:是新闻事实发生的历史条件或现实环境。 结语:是消息的最后一段落或最后一句话。 倒金字塔结构:把最重要的信息放在消息的最前面。让读者在最短的时间内把握住最重要的信息。 三、悟 1.听录音范读课文(多媒体播放),思考:这则消息有什么历史和现实的意义? 【交流点拨】 今年是南京大屠杀惨案发生82周年,也是第六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在这个沉痛的日子里,让我们深切缅怀南京大屠杀的无辜死难者,深切缅怀所有惨遭日本侵略者杀戮的死难同胞,深切缅怀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献出生命的革命先烈和民族英雄。 2.本文是如何体现消息的特点的? 【交流点拨】 本文具有消息的真实、准确、时效的特点,并且注重了文学性的写作,另外还具有政论性。[来源:%^中教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5 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精品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5 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 精品教案 教案名称: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 教学目标: 1. 理解并掌握课文《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的内容。 2. 通过阅读课文,使学生了解公祭活动的意义和目的。 3.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对世界和平的关注。 教学重点: 1. 理解课文《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的内容。 2. 掌握关键词汇和句子结构。 教学准备: 1. 教材《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2. 教学PPT 教学过程: Step 1 自主学习(10分钟) 让学生在课前自主阅读课文《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学生可以先浏览全文,然后再仔细阅读,理解文中的内容。 Step 2 合作探究(15分钟)

与同桌合作,讨论以下问题: 1. 文中提到的五四运动和南京大屠杀事件对中国的现在和未来有什么影响? 2. 公祭活动的意义和目的是什么? 3. 如何向世界展示中国人民对和平的追求? Step 3 教师讲解(10分钟) 使用教学PPT,给学生讲解和解答他们的问题。着重解释课文中较难的词汇和句子结构。 Step 4 讨论交流(15分钟) 组织学生就以下问题展开讨论: 1. 你对公祭活动有什么看法? 2. 你认为公祭活动对世界的影响有多大? 3. 你有什么可以为世界和平做出的贡献? Step 5 拓展活动(10分钟) 要求学生收集关于其他国家公祭活动的信息,并写一份报告。可以使用图片、文字和视频等多种形式展示。 Step 6 总结归纳(5分钟) 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进行总结归纳,点评学生讨论的观点和报告的内容。 Step 7 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下节课的课前阅读任务,并让学生预习下节课的课文《中医草草稿》。 教学反思:

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教案

国行公祭教学设计 课题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主备人执教者课型新授课时 2 总课时数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引导学生掌握新闻评论这种文体。 过程与方法 掌握正反论证的论证方法,并能在写作中运用这种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对和平人士表示赞赏,对日本右翼分子的罪恶行径进行谴 责。呼吁人们只有牢记历史,不忘耻辱,才能在未来更好地捍卫和 平。 二次备课 教学重点通过品味文中爱憎分明的语言,让学生牢记历史、警钟长鸣,并能 激发学生捍卫世界和平的意识。 教学难点掌握正反论证的论证方法,并能在写作中运用这种方法。 教学方法朗诵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过程二次备课 一、导入新课 1937年,侵华日军侵入南京,长达40多天灭绝人性的大屠杀,30万同胞 惨遭杀戮。 忘记那段历史,就是忘记属于这个民族最惨痛的教训,就是忘记了我们努 力奋斗的初衷,就是迷失了我们前进的方向。 2014年2月27日,中国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通过决定,将 每年的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通过设立国家公祭日的形式悼念当年的遇难同胞,体现了对这段历史史实 的尊重,能更好地教育青少年了解认识历史、传承历史,充分激发国人的爱国 主义情怀,凝聚民族复兴的伟大力量。 二、资料助读 1.国家公祭日来源,1937年的12月13日,侵华日军侵入当时的中国首 都南京实施长达40多天灭绝人性的大屠杀,30万生灵惨遭杀戮,人类文明史 上留下最黑暗的一页。 从1994年开始,江苏和南京都会在每年的12月13日举行哀悼仪式,包括 撞和平钟、敬献花圈等等,但是这些都是停留在地方层面。 2014年2月27日,中国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通过决定,将 每年的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决议的通过,使得对 南京大屠杀遇难者的纪念上升为国家层面。国家公祭日的设立表明中国人民反 对侵略战争、捍卫人类尊严、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立场。 2014年12月13日,国家举行了首个公祭日,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出席, 南京全城默哀。 2.新闻评论,是媒体编辑部或作者对新近发生的有价值的新闻事件和有普

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教学设计

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教学设计 (总2页) --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 --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

《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教学设计 《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教学设计教学目标把握文本,了解新闻评论的相关知识。 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惜和平,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教学重点从文本出发,学习新闻评论这种新闻文体。 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惜和平,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教学难点分析本文语言,感受新闻评论的特点。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教学手段PPT、视频等。 课时安排共一课时(总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修改建议一、导入1.播放短片短片讲的什么国行公祭。 目的是什么为佑世界和平。 (此处顺势写课文标题)本文是作者就2017年(南京大屠杀事件80周年)第四个国家公祭日,我国再次以隆重仪式纪念死难同胞这一事件写的新闻评论。 2.文体介绍新闻评论是什么新闻评论,是媒体编辑部或作者对新近发生的有价值的新闻事件和有普遍意义的紧迫问题,运用分析和综合的方法,就事论理,就实论虚,有着鲜明针对性和指导性的一种新闻文体,是现代新闻传播工具经常采用的社论、评论、评论员文章、短评、编者按、专栏评论和评述等的总称,属于论说文的范畴。 由论说文引出特点①并介绍其他特点。 新闻评论的特点:①与其他评论一样,有论点,论据,论证三要素组成,具有政策性,针对性和准确性; ②在有限的篇幅中,主要靠独特的见解吸引读者; ③立意新颖,论述精当,文采斐然; ④主要面向广大群众。 3.关于作者提问:“钟声”是谁点明“钟声”是“中国之声”的简称,暗中蕴含有“警世钟声”的寓意。它是人民日报国际评论的笔名,是人民日报国际部继“国纪平”之后创立的又一新的署名评论。 二、正音、正字、正义1)正音、正字初衷(chūzhōng)杀戮(shālù)篡改(cuàngǎi)抵赖(dǐlài)妄图(wàngtú)辱没(rǔmò)呓语(yìyǔ)遁形(dùnxíng)铭记(míngjì)彰显(zhāngxiǎn)惨绝人寰(cǎnjuérénhuán)振聋发聩(zhènlóngfākuì)戮:杀戮翼:羽翼籍:书籍篡:篡改戳:戳穿冀:希冀藉:狼藉纂:编纂2)正义惨绝人寰、振聋发聩、沧海桑田三、文本研读1)归纳段意每段齐读或者自由读后,总结段意。 2)划分层次第一部分(1):交代背景。 第二部分(2—4):世界正义之士和日本右翼分子对南京大屠杀的不同态度,批判日本右翼分子否认历史的顽固态度。 第三部分(5、6):南京成为国际和平城市,中国矢志扞卫世界和平。 思考:

《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教案1

《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教案1 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 【核心素养目标】 1.了解消息的特点,进一步把握消息的内容及结构特点。 2.培养速读课文,迅速筛选主要信息的能力。 3.了解日本侵略中国的罪行,了解“南京大屠杀”的史实,回顾历史,勿忘国耻,增强青少年对民族、国家、人类的责任感。 【教学重难点】 1.把握消息的内容,揣摩文章准确、简洁的语言。 2.体会作者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 朗读法、合作探究法、自主学习法。 【课时分配】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 日本右翼分子受狭隘的民族主义和军国主义的影响,企图抹杀南京大屠杀这段不光彩的历史。发生在1982年、1986年及2001年的审定通过歪曲历史的教科书事件,都充分说明了他们不顾世界爱好和平人民的感情,歪曲和篡改历史的丑恶嘴脸。今天,我们就来通过一

篇消息,翻开这段历史,看看日本军国主义在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 二、看 1.观看南京大屠杀相关视频。 2.师小结:虽然南京大屠杀过去82年了,抗日战争胜利也74年了,但是日本帝国主义发动的侵华战争,日本侵略者在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我们永远也不会忘记,永远也不能忘记。更令我们义愤的是当今的一些日本右翼分子,竟然无视史实说南京大屠杀是虚构的,并企图美化那场血腥的侵华战争。同为炎黄子孙,我一起来回顾那段不堪回首的往事,缅怀惨死在日本侵略者屠刀之下的30多万同胞,以铭记南京大屠杀这一子子孙孙永不能忘的奇耻大辱。 三、读 请大家翻开课本,认真阅读这一则消息。下面我们就结合这一则消息来分析一下消息的结构。 分析新闻结构: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 标题:高度概括已经发生的新闻事实,一般包括引标、主标、副标 导语:是消息的第一段或者第一句话。是消息中最主要的事实,是最重要、最有影响力的材料,是本则消息报道的价值所在。 主体:承接导语、揭示主体,对消息事实做具体的叙述与展开。 背景:是新闻事实发生的历史条件或现实环境。 结语:是消息的最后一段落或最后一句话。 倒金字塔结构:把最重要的信息放在消息的最前面。让读者在最

《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第2课时课程设计

第5课《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教学设计 一、核心素养目标: 1.语言建构与运用:了解新闻评论的基本常识, 了解本文的写法特点。 2.思维发展与提升:把握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与立场。 3.审美鉴赏与创造:通过朗读、默读、品味、批注等多种方法和自主、合作、探究等多种方式来理解作品的内涵及作者的情感。 4.文化传承与理解:激发学生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的情感,引导学生树立努力学习,将来报效祖国的志向。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了解这则新闻评论的相关背景及重要意义,感受作者在作品中体现的情感。 2.掌握新闻评论的基本知识,了解本文的写法特点。 教学难点: 思考作者是怎样选择新闻事实来支撑观点的,体会其开阔的视野和运用事实的技巧。 三、教学设想 本课是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活动·探究的第五篇课文。这是一篇在第四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当天刊发的新闻评论,围绕“国家公祭日”这一新闻事件,紧扣“牢记历史,维护和平”的观点,引述大量新闻事实加以阐述,具有较强的感染力和说服力,在南京大屠杀80周年这一重要历史时点上,起到了引导社会舆论,彰显中国立场的作用。全文按呈现观点、阐述观点、强化观点的思路展开,首尾呼应,形成有机的整体。课文引用大量新闻事实,叙议结合,对比鲜明,是一篇非常典型的新闻评论文章。 四、教学方法: 诵读法、讨论探究法

五、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相关音频、视频 六、教学课时:2课时 第二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何为国家公祭日?为什么要举行国家公祭日?关于南京大屠杀的悲惨历史你了解多少?1937年12月13日发生了什么?昭昭前事,惕惕后人,如今,南京大屠杀的浩劫已经过去80余载,我们为什么要重新提及?我国又为什么以国家立法的形式设立公祭日,使得对南京大屠杀遇难者的纪念上升至国家层面?今天我们在把握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继续学习。 二、精读课文,体会写法 1.第四段交代日内瓦、联合国对待日本的态度有何用意? 明确:用两个事实具体印证日本右翼势力妄图辱没真相和良知的行为,正义的力量对之反击,进而阐明“历史不会因时代变迁而改变,事实也不会因巧舌抵赖而消失”的论断,使文章论证更有说服力。 2.第五段引用《纽约时报》的报道和国际和平城市协会的宣布有什么作用? 明确: 直接引用《纽约时报》的报道作为论据,有时间,有报道单位,表明事实清楚,材料真实,无可辩驳。另一方面,突出南京的历史变迁,由“恐怖城市”和“成为国际和平城市”两种境遇形成对比,突出和平的必然趋势。 3.文章最后一段介绍了什么内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明确: 介绍了南京命运的变迁,以及中国具有捍卫世界和平的坚定信念和磅礴力量。突出国家公祭的意义以及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信念,深化中心和主题,也使文章的结构更加完整。 小结:文章开篇简述第四次南京大屠杀国家公祭日的基本情况,同时提出观点:“中国人民永远牢记南京大屠杀历史,与全世界爱好和平与正义的人们共同

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参考教案

《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参考教案教学目标 1.了解历史史实,把握本文观点。 2.掌握新闻评论这一文学体裁的基础知识,理解其价值。 3.分析本文论证思路,感受作者坚定的信念和立场,培养爱好和平与正义的品质。 教学重点 1.了解历史史实,把握本文观点。 2. 分析本文论证思路,感受作者坚定的信念和立场,培养爱好和平与正义的品质。 教学难点 掌握新闻评论这一文学体裁的基础知识,理解其价值。 课时计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1937年12月13日,侵华日军野蛮侵入南京,随后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惨案,我30万中国同胞惨遭杀戮,在人类文明史上留下黑暗的一页。 2014年2月27日下午,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决定,将12月13日确定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要牢记南京大屠杀给我们带来的伤痛,勿忘国耻! 二、夯实基础 1.背景简介 2017年12月13日,是第四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也是南京大屠杀死难同胞80周年祭。本文就是在这一天发表的。 2.作者简介 “钟声”即“中国之声”的简称,将“中”改为“钟”暗含“警世钟声”的寓意。这是《人民日报》国际部自2008年11月继“国纪平”之后创立的又一新的署名评论,以正面阐述中国对一些国际问题和涉华问题的立场与主张为重点,在风格上以快速反应、尖锐鲜明见长。参与“钟声”文章写作的是《人民日报》国际部的编辑和记者。 3.文体知识

新闻评论,是媒体编辑部或作者对新近发生的有价值的新闻事件和有普遍意义的紧迫问题,运用分析和综合的方法,就事论理,就实论虚,有着鲜明针对性和指导性的一种新闻文体,是现代新闻传播工具经常采用的社论、评论、评论员文章、短评、编者按、专栏评论和评述等的总称,属于论说文的范畴。 三、自我研学 1.正字音 宝鼎(dǐnɡ)国殇(shāng)初衷(zhōnɡ) 杀戮(lù)篡(cuàn)改呓(yì)语 遁(dùn)形矢(shǐ)志铭(mínɡ)记 缅(miǎn)怀彰(zhānɡ)显磅礴(pánɡbó) 惨绝人寰(huán)振聋发聩(kuì) 2.明词义 国殇:为国牺牲的人。文中泛指死难的军民。 惨绝人寰:人世上还没有过的悲惨,形容悲惨到了极点。人寰,人间。 杀戮:杀害(多指大量地),屠杀。 篡改:别有用心地改动或曲解。 呓语:梦话。 振聋发聩:比喻唤醒糊涂麻木的人。聩,聋。 辱没:玷污,使不光彩。 遁形:隐藏形体。 沧海桑田:大海变成农田,农田变成大海,形容世事变化很大。 一以贯之:泛指用一种思想理论贯穿于始终。 缅怀:怀念,追想(已往的人或事,含崇敬意)。 彰显:鲜明地显示。 磅礴:(气势)盛大。 四、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划分文章层次,概括每部分大意。 明确: 第一部分(①):简要概括举行第四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公祭仪式的基本情况。

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教案一等奖

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教案一等奖教案: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 教案概述: 本教案以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为主题,透过学生的参与,让他们深刻了解国行公祭的意义和影响,引导学生关注和平与安全的重要性。该教案适用于中学高年级学生,预计耗时2个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国行公祭的背景和意义,认识世界和平的重要性。 2.知道如何正确纪念和祭奠国际和平日。 3.加强学生对国际和平日的关注,培养良好的价值观和人际交往能力。 教学准备: 1.班级投影仪和音响设备。 2.相关视频、图片和文章,用于开展课堂活动。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1.导入(10分钟) 教师介绍国际和平日的背景和重要性,引起学生对世界和平的关注和思考。 2.观看国行公祭的相关视频(10分钟) 播放视频《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或其他相关视频),引导学生理解国行公祭的意义和影响。 3.小组讨论(15分钟)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国行公祭的目的和意义。每个小组选出一位代表,向全班汇报他们的讨论结果。 4.学习案例分析(15分钟) 选择一些国际和平日的相关案例,例如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等,让学生了解一些推动世界和平的重要人物和事件。 5.总结归纳(10分钟)

教师总结学生的讨论结果,强调国行公祭对于和平的重要贡献,并触发学生对自己能做些什么的思考。 第二课时: 1.回顾(10分钟) 教师回顾上节课的讨论结果,让学生再次思考和分享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所做的贡献。 2.文章朗读(15分钟) 教师朗读相关文章,介绍一些国际和平日的纪念活动,引导学生对如何正确纪念和祭奠国际和平日进行思考。 3.分组讨论(15分钟) 将学生再次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如何组织一次纪念活动,以向世界传递和平的重要信息。每个小组选出一位代表,向全班展示他们的活动设计。 4.活动设计展示和分享(10分钟)

八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一单元《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名师学案设计共3篇

八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一单元《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名师学案设计共 3篇 八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一单元《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名 师学案设计1 八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一单元《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名师学案设计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交往和交流也越来越频繁,文化的交流也愈来愈多。但是文化的多元化,也给各国的关系带来了一定的压力。为了佑世界和平,各国需要彼此尊重、扶持,建立更紧密的合作关系。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是一个值得探究的话题。针对这一话题,本文将设计一份名师学案,帮助八年级学生深入了解和理解这一主题。 一、教学目标 本次教学旨在使学生了解仪式的意义,探究仪式背后的文化内涵;让学生比较中外仪式的异同,反思仪式的重要性并探究其现实意义。同时,本次教学也旨在让学生了解英烈精神的内涵,以及向英烈致敬的重要性。 二、教学步骤

1. 仪式与文化 a. 观看视频:学生观看与仪式相关的视频,并记录自己的感受。 b. 了解仪式的基本概念:对仪式进行简要介绍,并让学生理解仪式的重要性。 c. 探究仪式背后的文化内涵:通过对仪式的分析和探究,让学生了解仪式所蕴含的文化内涵。 2. 中外仪式的异同 a. 了解和探究中国和外国仪式的异同:通过观看视频和阅读文献,让学生了解和探究中国和外国仪式的异同。 b. 分析异同:让学生通过分析异同,更深入的理解文化的差异性。 3. 仪式的现实意义 a. 深入理解义务教育法:通过深入学习义务教育法,让学生认识到仪式的现实意义。 b. 探究仪式背后的现实意义:让学生通过探究仪式背后的现实意义,更好的理解仪式的真正意义。

4. 英烈精神的内涵及其重要性 a. 了解英烈精神内涵:通过阅读和探究英烈精神的相关文献,让学生了解英烈精神的内涵。 b. 致以敬意:通过让学生进行英烈事迹的报告和纪念活动,让学生向英烈致以敬意。 c. 探究致敬的重要性:通过分析致敬的重要性,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责任和义务。 三、教学重点 1. 讲解仪式的概念,并使学生理解仪式的重要性。 2. 通过观看视频和阅读文献,让学生了解和探究中外仪式的 异同。 3. 让学生深入学习义务教育法,认识到仪式的现实意义。 4. 通过英烈事迹的报告和纪念活动,让学生向英烈致以敬意,认识到自己的责任和义务。 四、教学方法 1. 多媒体教学法:通过观看视频,让学生更直观的了解仪式 的概念和文化内涵。

第5课《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 》教案 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5 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 教学目标 语言建构与运用通过学习,品析新闻评论语言,梳理结构,把握情感。 思维发展与提升了解新闻评论的主要内容,把握新闻评论的主要特征,提高新闻的阅读能力。审美鉴赏与创造体味作者蕴涵于作品中的情感,了解设立国家公祭日的初衷及意义。 文化传承与理解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 教学重点把握新闻评论的主要特征,提高新闻评论的阅读能力。 教学难点体味作者蕴涵于作品中的情感,铭记历史,开创未来。 教学方法朗诵法、探究法、演示法。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新闻评论 新闻评论是就有价值的新闻事实和社会现象发表意见的一种文体。它运用分析和综合的方法,就事论理,就实论虚,有着鲜明针对性和指导性,包括社论、评论、评论员文章、短评、编者按、专栏评论和评述等。 一、写作背景 2017年12月13日,是南京大屠杀惨案发生80周年,也是第四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人民日报》发表此文,深切缅怀南京大屠杀的无辜死难者,警醒世人,牢记历史,勿忘国耻。 1937年,侵华日军侵入南京,长达40多天灭绝人性的大屠杀,30万同胞惨遭杀戮。 2014年2月27日,中国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通过决定,将每年的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通过设立国家公祭日的形式悼念当年的遇难同胞,体现了对这段历史史实的尊重,能更好地教育青少年了解认识历史、传承历史,充分激发国人的爱国主义情怀,凝聚民族复兴的伟大力量。 二、作者介绍 “钟声”是“中国之声”的简称,暗中蕴含有“警世钟声”的寓意。它是《人民日报》国际评论。以“钟声”为笔名的国际评论自2008年推出后产生了较大影响,以正面阐述中国对一些国际问题和涉华问题的立场与主张为重点,在风格上以快速反应、尖锐鲜明见长。参与“钟声”文章写作的是人民日报国际部的编辑和记者,每篇文章都经过多人讨论修改,因此它是集体智慧的结晶。 三、读读写写 1.初衷【chū zhōng】 2.杀戮【shā lù】 3.篡改【cuàn gǎi】 4.抵赖【dǐ lài】 5.妄图【wàng tú】 6.辱没【rǔ mò】 7.呓语【yì yǔ】 8.遁形【dùn xíng】 9.铭记【míng jì】 10.彰显【zhāng xiǎn】 11.惨绝人寰【cǎn jué rén huán】:形容痛达到了极点。 12.振聋发聩【zhèn lóng fā kuì】:比喻唤醒麻木糊涂之人。 四、整体感知 第一部分(第1段) 点明新闻事件,交代事件背景并亮出观点:牢记历史,维护和平 第二部分(第2~4段) 写全世界的正义之士和日本右翼分子对南京大屠杀的不同态度,批判了日本右翼分子否认历史

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说课稿

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说课稿 摘要: 1.导语 2.国行公祭的意义 3.国行公祭的历史背景 4.国行公祭的现状 5.国行公祭对世界和平的贡献 6.结论 正文: 【导语】 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一个国家对于历史的铭记,也是对未来的承诺。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我们聚集在一起,共同缅怀那些为民族独立、国家富强、世界和平付出了生命的英雄们。 【国行公祭的意义】 国行公祭,是指国家为了纪念重大历史事件或缅怀英烈,在全国范围内举行的一种隆重的祭奠活动。在我国,国行公祭具有深刻的历史意义、政治意义和民族意义。它有助于弘扬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激发民众的爱国情怀,同时也是对世界和平的一种坚守。 【国行公祭的历史背景】 我国的国行公祭源于对民族解放战争的纪念。自1949 年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每年都会在重要的历史时刻举行国行公祭,以铭记历史,缅怀先烈。

在这些活动中,我们既可以看到对民族解放战争的纪念,也可以看到对世界和平的追求。 【国行公祭的现状】 如今,我国的国行公祭活动已经越来越丰富多样,既有国家级的公祭活动,也有地方性的纪念活动。在这些活动中,我们不仅可以看到对历史的铭记,也可以看到对未来的期许。国行公祭已经成为了我国弘扬民族精神、激发爱国情怀的重要载体。 【国行公祭对世界和平的贡献】 作为世界和平的坚定维护者,我国一直致力于推动世界各国共同维护和平、共创未来。我国的国行公祭活动,不仅是对民族历史的铭记,也是对世界和平的坚守。通过国行公祭,我们传递出对和平的向往,表达了我国人民愿与世界各国人民共同维护和平、共创未来的决心。 【结论】 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让我们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共同缅怀那些为民族独立、国家富强、世界和平付出了生命的英雄们。

第5课《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教学设计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教学设计 一、教学背景 教材分析: 《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是统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5课的一篇新闻评论。文章主要讲述了中国举行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以及这一仪式的重大意义。新闻评论是引导学生关注国家大事、了解时事动态的重要渠道,这篇文章不仅让学生了解南京大屠杀的历史背景和我国在公祭方面的举措,更有助于学生理解国家公祭的意义,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感。 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能够基本理解新闻评论的写作特点和语言风格。同时,学生对南京大屠杀的历史背景有一定的了解,这有助于他们更好地理解文章中涉及的历史事件和观点。但是,学生对国家公祭仪式的了解程度可能存在差异,需要在教学中加以引导和补充。 二、核心素养 1.语言的建构和运用:引导学生通过阅读理解文章,掌握新闻评论的基本特点和语言风格,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2.思维的发展和提升:通过课堂讨论和问题解答,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分析评价和逻辑思维能力。 3.审美的鉴赏和创造:让学生通过学习文章,感受新闻评论的语言美和思想深度,提高审美鉴赏和评价能力。 4.文化的理解和传承:通过学习南京大屠杀的历史背景和国家公祭仪式的意义,让学生了解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和民族自豪感,增强文化自信。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理解南京大屠杀的历史背景和国家公祭仪式的意义。 (2)掌握新闻评论的写作特点和语言风格。 (3)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分析评价和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难点: (1)如何让学生理解国家公祭仪式的意义。 (2)如何让学生通过阅读文章,培养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感。

部编八年级语文上册《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 》教案

5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 1.了解历史史实,把握本文观点。 2.掌握新闻评论这一文学体裁的基础知识,理解其价值。 3.坚定信念和立场,爱好和平与正义。 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1937年12月13日,侵华日军野蛮侵入南京,随后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惨案,我30万中国同胞惨遭杀戮,人类文明史上留下最黑暗的一页。这段刻骨铭心的历史,不仅属于南京,属于中国,更属于全世界! 2014年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决定,将12月13日确定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要牢记南京大屠杀给我们带来的伤痛,勿忘国耻!二、新课教学 目标导学一:了解史实 同学们:关于日军南京大屠杀的罪行,你知道多少?请互相讨论交流。 交流之后,展示当时被“空袭”的图片, 目标导学二:梳理内容,明确观点。 看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视频(内容见本课文件夹) 1.日军罪行可谓罄竹难书,面对南京大屠杀这段历史,我国举行公祭,其目的是什么呢?请结合第一段的内容进行阐述。 明确:目的是悼念死难同胞,让中国人民永远牢记南京大屠杀历史,与全世界爱好和平与正义的人们共同维护和平。 2.请同学们快速阅读第2、3段,看看这两段分别写了什么,有什么作用? 明确:第2段主要列举了全世界的正义之士以不同的方式纪念死难者。 表明全世界正义之士对“南京大屠杀”历史的尊重和对正义的坚持。 第3段主要列举了日本右翼分子否认历史的一系列做法。揭露日本右翼分子扭曲历史,颠倒黑白的丑态,与上文正义之士的做法形成鲜明对比,突出对日本右翼分子的批判。 3.结合第四段内容,说说人们对于日本顽固的右翼分子持怎样的态度,对日本有怎样的要求。 明确:日本右翼分子引起爱好和平的人们的高度警惕,人们不仅对日本右翼分子持强烈的批判态度,还要求日本“正视历史”,用实际行动维护和平与正义。 4.南京的命运发生了怎样的变迁?这种变迁的意义是什么? 明确:变迁:南京从“恐怖之城”到“和平之城”。 变迁的意义: (1)有利于国人铭记历史、缅怀先烈,从中汲取力量,珍爱和平、开创未来; (2)方便全世界的人们更多地了解中华民族热爱、追求和平的悠久历史; (3)证明和平的珍贵,彰显中国保卫人民和平生活、捍卫世界和平的坚定信念。 5.讨论交流:本文的体裁也属于新闻,与本单元已学的几篇新闻相比,本文具有什么鲜明的特点? 明确: 知识链接:新闻评论,是媒体编辑部或作者对新近发生的有价值的新闻事件和有普遍意义的紧迫问题,运用分析和综合的方法,就事论理,就实论虚,有着鲜明针对性和指导性的一种新闻文体。

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说课稿

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说课稿 【原创实用版】 目录 1.引言 2.国行公祭的意义 3.国行公祭的历史背景 4.国行公祭对世界和平的贡献 5.结论 正文 【引言】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和同学们: 今天,我们聚集在这里,为了纪念那些在战争中英勇牺牲的先烈们,为了表达我们对世界和平的向往和执着追求。在这个庄重的时刻,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下国行公祭的意义以及它对世界和平的贡献。 【国行公祭的意义】 国行公祭,是指国家为了纪念在战争中为国家和民族利益英勇献身的先烈们而举行的盛大祭奠活动。这种活动对于我们国家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国行公祭是对先烈们的敬意和缅怀。他们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利益,毫不犹豫地献出了自己的生命。我们通过这种方式表达我们对他们的感激和敬仰之情。 其次,国行公祭也是对我们国家历史的铭记。我们应该永远记住那些为我们的国家和民族付出巨大牺牲的人们,他们的英勇事迹是我们国家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最后,国行公祭也是对我们国家的精神传承。我们应该学习先烈们的

英勇精神,坚定我们对世界和平的信念,为实现世界和平而努力奋斗。 【国行公祭的历史背景】 国行公祭源于中华民族对先烈的敬仰和感激。在中国历史上,特别是近现代史上,我们经历了许多战争和磨难。这些战争和磨难中,许多英勇的先烈们为国家和民族的利益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为了纪念这些先烈们,我们的国家设立了国行公祭,让我们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共同缅怀那些为国家和民族利益英勇献身的先烈们。 【国行公祭对世界和平的贡献】 国行公祭不仅仅是对先烈们的纪念,更是我们对世界和平的追求和贡献。我们通过这种方式,表达我们对战争的反思和对和平的向往。 我们国家在历史上曾经饱受战争的磨难,深知战争的残酷和破坏力。因此,我们更加珍视和平,更加明白和平的来之不易。我们通过国行公祭,表达我们坚定维护世界和平的决心和信念。 【结论】 国行公祭是我们国家对先烈们的敬意和缅怀,也是我们对世界和平的追求和贡献。

《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教学设计

《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真阅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和写作思路。 2.了解不同体裁新闻作品的特点,了解新闻评论的结构和特点。 3.了解日本侵略中国的罪行,了解“南京大屠杀”的史实,回顾历史,勿忘国耻,增强青少年对民族、国家、人类的责任感。 【教学重点】 1.理解新闻内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了解历史以及当前日本右翼的丑恶行径,铭记历史。 2.学习新闻写作特点。 【教学难点】 1、体会作者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思想感情。 2、铭记历史,珍爱和平;勇敢面对过去,走向未来。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图片引入(课件展示南京国家公祭日图片) 同学们,1937年12月13日,侵华日军野蛮侵入南京,随后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惨案,30万中国同胞惨遭杀戮。2014年2月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经表决通过,决定将12月13日确定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课文,牢记历史,维护和平。 二、自学检测 1、掌握下列加点字的字音、字形。 初衷.(zhōng)杀戮.(lù)篡.改(cuàn)抵赖.(lài) 妄.图(wàng)辱.没(rǔ)呓.语(yì)遁.形(dùn) 铭.记(míng)彰.显(zhāng)惨绝人寰.(huán)振聋发聩.(kuì) 2、理解下列词语的含义。 国殇(shāng ):为国牺牲的人,这里泛指死难的军民。 篡改:别有用心改动或曲解。呓语:梦话。 遁形:隐藏形体。 惨绝人寰:人世上还没有过的悲惨形容悲惨

到极点。人寰,人间。 振聋发聩:比喻唤醒糊涂麻木的人。聩,聋。沧海桑田:比喻人世间事物变化很大。一以贯之:用一个根本性的事理贯通事情的始末或全部。贯,贯穿。 3、了解作者 “钟声”“中国之声”的简称,暗中蕴含有“警世钟声”的寓意。取“钟声”这个笔名,是因为国际部记者和编辑针对一些重要的国际问题和涉华问题,希望发出中国自己的声音。作为中国的权威媒体,《人民日报》有义务对一些重要的国际问题和涉华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同时针对一些国际社会的不实指责进行反驳。 4、写作背景 2017年12月13日,是南京大屠杀惨案发生80周年,也是第四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人民日报》发表此文,深切缅怀南京大屠杀的无辜死难者,警醒世人,牢记历史,勿忘国耻。 5、新闻评论 新闻评论就是对当前发生的新闻及其新闻中的事实或者新闻中表现出的乃至隐藏的问题,作者发表自己的见解,或者归纳、整理出新的结论、观点。简单地说,就是评说一件事情、一个问题,或者几件事情、几个问题。 新闻评论的特点: 新闻评论一般具有时效性、针对性、准确性、说理性和思想性的特点,也就是: ①因时而评,新闻性强;②缘事而发,寓理于事; ③内容贴近,题材广泛;④大众视角,公民写作。 三、初读课文,理解内容 1、学生自由朗读,注意融入感情。 2、题解:《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 ①点明了这则新闻评论的主要内容和写作目的。 ②标题简明、醒目,能够引起读者的关注。 3、默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写了哪些内容。 这篇文章通过第四个南京大屠杀国家公祭日,告诫人们勿忘民族灾难,呼吁全世界爱好和平与正义的人们共同维护世界和平。 4、理清文章结构,归纳大意。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