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变质岩区地质调查

(完整版)变质岩区地质调查
(完整版)变质岩区地质调查

变质岩区地质调查

变质岩, 地质调查

【变质岩区填图方法体系】以构造变形、变质作用理论为指导,以同一成因类型原岩建造的变质岩石或变质岩石组合为填图单位,以构造分析方法为手段,以地质事件为主线的填图方法体系。根据原岩建造的性质和改造作用的程度,可分为:1构造-地层-事件法;2构造-岩层-事件法;3构造-岩石-事件法。

【区域变质岩分类】区域变质岩包括范围较广,生成条件比较复杂,分类及命名方案很多。程裕淇等(1963)以变质原岩的主要类型及其特点与变质后的矿物组成、结构构造等为依据,并参加格鲁宾曼的化学矿物分类法、尼格里的化学分类法,以及哈格尔、埃斯科拉、巴特尔等人的分类法,将区域变质岩石分为九个常见类型和五个不常见类型。其中常见的有九类:碱长片麻岩类、云母片岩及云母片麻岩类、斜长片麻岩类、含云母变粒岩及云英片岩类、斜长角闪岩及角闪片岩类、钙硅酸盐岩类、大理岩及白云石大理岩类、石英岩类、滑石片岩及蛇纹片岩类。不常见的有五类:钠闪石岩及硬玉岩类、磁铁岩类、刚玉岩类、变质磷块岩类、变质砾状碎屑岩类。

【变质侵入体类型】经变形变质改造后的侵入岩。按其原岩类型分为:变超镁铁质岩、变镁铁质岩、变中性岩及变花岗岩石等;按变质程度分为:高级变质侵入岩,中低级变质侵入岩。高级变质侵入岩主要分布在太古宙花岗岩-绿岩区、麻粒岩-片麻粒岩区等,一般以长英质片麻岩为主体,与层状橄榄岩、辉长岩、斜长岩及不同性质的表壳岩等组成英云闪长岩-奥长花岗岩-花岗闪长岩岩系或正常的钙碱系列岩系。中低级变质侵入岩主演是花岗质类岩石,常具多期侵位特征,除分布在太古宙麻粒岩-片麻岩区外,常见于一些年轻造山带核部。

【变质深成侵入体】形成于地壳深处(>2-3千米),由岩浆缓慢冷却凝固生成的全晶质粒状岩石(花岗岩、闪长岩、辉长岩等),再经变形变质改造而成的侵入岩体。深成侵入体的产状主要有:1简单深成岩体;2复杂深成侵入体;3复式深成侵入体;4叠加复式深成侵入体;5环状花岗岩类杂岩体。变质深成侵入体,主要指分布在太古宙花岗岩-绿岩区,麻粒岩-片麻岩区内的英云闪长质-奥长花岗质-花岗闪长质片麻岩,花岗质-闪长质片麻岩。其次为造山带核部变形变质花岗岩中具深成侵入体产状特征的岩类。

【变质表壳岩系】经变形变质改造,原岩为沉积岩、火山岩、火山碎屑岩组成的变质岩层。其中时代较老(一般为前寒武纪),分布在麻粒岩-片麻岩区及造山带核部的深成侵入体内,呈大小不等、形态各异、难以建立层序的变质岩层的包体与捕虏体等,称表壳系。表壳岩系主要岩石类型为:富硅铝的变粒岩、浅粒岩、石英岩及部分钙质岩石、斜长角闪岩、超镁铁质岩等。时代较新,成片、成带分布,可以建立层序的常称变质岩系。

【动力变质岩分类】指发生在强烈地壳错动带内,由机械作用占主导地位形成的变质岩分类。按其变形特征与形成机制分为由脆性破碎形成的碎裂岩和由塑性变形形成的糜棱岩,还可进一步按其结构构造、基质性质和重结晶变质在详细划分。变质岩区1:5万区域地质填图方法指南作如下具体划分(见表)

【动力变质岩野外分类命名】对动力变质岩野外宏观特征、结构、构造关系进行的分类。如在山西省五台山1:5万试点图幅变质岩区,依据五台山岩群中动力变质岩的野外宏观特征,以片状、柱状、线状及瘤疖状(或斑块状)四种结构的配比关系,以及原岩类型与结构构造特征,将其划分为:瘤疖岩类、特殊构造片岩类(麻片岩、英片岩、粒片岩、纹片岩)、线片岩类(线麻岩、线片岩、线柱岩)、构造片岩类。

【灰色片麻岩】又称长英质片麻岩。主要由长石和石英组成的片麻状岩石。它们呈大面积出现在太古宙的高级变质区,其中常有大小不等的各种变质岩的夹层或包体。岩石外表为灰白色,矿物成分主要为中酸性斜长石和石英,不含或含很少量钾长石,常含有少量黑云母和角闪石,有时含少量辉石和石榴子石。一般为中粗粒变晶结构,片麻状或条带状构造。变质作用为角闪岩相至麻粒岩相,构造变形作用十分强烈。目前对灰色片麻岩的成因尚存在不同的认识,一般认为主要是由英云闪长岩、奥长花岗岩和花岗闪长岩等中酸性侵入岩经变质和变形作用所形成,也有些是由中酸性火山岩或沉积岩经变质和变形作用所形成,还有些是由区域变质岩经混合岩化作用所形成。

【基性岩墙群】前寒武纪变质岩区出露的基性岩墙。其特征是产状陡立、边界清楚,常具冷凝边,延伸稳定,一般成组、成群出现。主要岩石类型有粗玄武岩、辉绿岩、辉长岩以及苏长岩、苦橄榄岩等。其化学成分相当于拉斑玄武岩、橄榄拉斑玄武岩或更基性岩石。经角闪岩相变质后为斜长角闪岩、石榴斜长角闪岩;在片麻岩相条件下,含紫苏辉石变成基性麻粒岩。详细研究基性岩墙的矿物组成、分布规模、产状形态、围岩关系、构造变形、地球化学特征等,对确定区内填图单位划分、地质时将序列、构造环境分析及地质找矿均有重要意义。

【变质原岩恢复】变质岩的原岩成因类型有岩浆凝结的(包括侵入岩和熔岩)、火山碎屑的(有火山作用堆积的火山碎屑岩)、过渡型的(沉积火山碎屑岩、火山碎屑沉积岩)、正常沉积的四类。上述岩层在经受多期变形变质改造后,其原岩面貌遭受不同程度的改造。特别是在变形、变质较强的地区,反映原岩成因的特征可逐步消失,并形成一些与原生结构、构造相混淆的构造,给变质原岩恢复带来了困难,但可通过对变质岩的地层产状、岩石共生组合、原生残余机构、构造、岩石化学及地球化学特征、副矿物组合与标型特征等的详细研究,恢复变质岩类型,并对原岩共生组合与建造类型进行分析。这个研究过程称变质原岩恢复。

【变质相带】不同变质相或同一变质相中有关岩石,在空间上呈有规律的带状分布现象。变质作用过程中,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范围内,不同原岩可同时形成各种矿物共生组合,组成一个变质相。各个矿物组合与各自原岩的总化学成分有一定的对应关系。随着温压条件及原岩成分的变化,可形成不同的矿物组合和结构、构造特征,既不同的变质相。在某些区域变质岩石和接触变质岩石分布地区,可划分出由不同变质相组成的几个变质程度不同的带,并依据初次出现的标志矿物或矿物组合命名名为绿泥石带、黑云母带、铁铝榴石带、十字石-蓝晶石带、矽线石带等。几个不同的变质带在空间上构成由低级、中级到高级的顺序排列,则称为“递增变质带”或“渐进变质带”。

【变质岩“物态”】指由变质岩层中的矿物组合、结构构造、化学成分等的差异反映出来的变质岩层物质属性特征。因经受多期变形变质作用的改造,变质岩区不同成分的原岩,可变成“物态”相似的变质岩;或相似成分的原岩,可变成“物态”不一致的变质岩。不同“物态”特征的变质岩,在变形变质过程中,对其变形构造样式、变质矿物组成,均有重要影响。

【变质岩“位态”】指由变质岩层相互间的空间叠置状态反映出的变质岩层的有序性特征。正常的沉积、火山沉积岩系,因受叠覆沉积原理的控制,通常保持下老上新的地层序列关系。在变质岩区,特别是在造山带内,残存的变质岩层之间的空间叠覆关系,由于构造作用可出现上老、下新,中间老、上下皆新,以及新、老相互叠置,形成总体有序、局部无序或局部有序、总体无序以及总体无序等复杂情况。

【变质岩“形态”】是由变质岩层在三度空间内的延伸状态反映出的变质岩层变形改造的程度。正常的沉积、火山沉积岩系,一般呈层状、似层状、透镜状延伸,保存很好的层理及原生沉积构造。在经受多期变形变质作用改造的变质岩层中,由于受多期叠加褶皱和顺层韧性剪切影响,常形成大小不等、形态各异的“布丁”、“透镜状”、“蛇曲状”、“红绸舞状”等复杂形态。原生层理及沉积构造被置换,改造成置换条带、假交错层理、假透镜体等。通过对变质岩“形态”的研究,可以为重建地层序列,查明构造变形特征等提供依据。

【动态重结晶作用】在变形变质过程中,由于原岩中化学成分的重新组合而形成新矿物,或原有矿物晶体重新生长而粒度变粗,称重结晶作用。据结晶过程的习性差异,可分动态重结晶、静态重结晶等。在动态重结晶过程中,因消除了应变晶粒的内应力,使变晶的大小和形状,产生优选方位。静态重结晶矿物颗粒通常具压扁或拉长形态,边界不规则,有多边形结构,多呈平行排列。

【矿物稳定结构】在变质岩形成过程中,由于时间和热能的供应,使结晶颗粒在固体状态下可以调整到稳定颗粒形态。在区域变质岩中,经静态重结晶之后的动力变质岩中,结晶

颗粒具有趋向于自身自由能最小状态的结晶特征。在无定向性矿物中,同种矿物集合体的三个颗粒相交于一点,形成面间角近于120度的三结点式界面;在强定向性矿物集合体中,形成许多碰接型界面;在中等有向性矿物集合体中,其结晶习性介于两者之间。强有向性矿物将限定无定向性矿物的颗粒生长,并制约无定向性矿物的延长形态,最终形成矿物稳定结构。

【成层有序变质岩系】:变质原岩为层状的沉积、火山-沉积岩系,在经受多期变形变质作用改造后,变质原岩不论在“物态”,还是在“形态”、“位态”方面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沉积层理及原生沉积构造遭受置换,岩层产状形态发生变形,空间叠置状态产生变为。但通过对残存的原始层理与沉积构造观察、标志层组合的追索、关键地区的构造解剖,运用构造地层事件填图方法,可划分出岩石地层单位或构造地层单位,重建其总体有序的地层序列。这种重建层序的变质岩系,称成层有序变质岩系。

【块状无序变质岩区】:由不同时代的深成侵入体及其中大小不等。形态各异的表壳岩系组成的变质岩区。经受强韧变形改造,上述岩石被强烈平行化,形成以条带状、片麻状为主的岩石类型。其原来的侵入接触关系、沉积序列关系均为构造平行化关系所取代。在上述地区,应用构造岩石时间填图方法,仍可划分出构造岩石单位,并阐明其构造演化特征。

【层状无序变质岩带】:由混杂堆积和强烈构造变形,把不同时代、不同层序、不同特征的岩层混杂在一起,形成宽窄不一、规模不等、特征各异的构造堆积体,无法通过构造地层法来重建其层序,只能通过构造岩层法来研究其空间展布、组成特征与形成机制,以确定其构造意义的变质岩带。

【区域性地质事件序列柱】:通过填图工作,从构造分析入手,建立以填图单位为基础,以构造事件序列为骨架的,包括原岩建造事件、变质作用事件及岩浆侵位事件在内的,表示区域地质事件演化的序列柱。在建立区域地质事件柱中,构造事件序列柱、变质作用序列柱及岩浆侵位事件柱的对比问题是重要的环节。主要工作是确定可靠的宏观与微观地质对比标志,辅以适当的同位素年龄测定。区域性地质事件柱建立,是由局部到全局,由单一到综合的过程,不是一次就可完成的,它随着工作的深入、资料不断丰富、知识不断提高而逐步完善。

【构造地层剖面】:以一定比例尺和精度要求,通过野外实际观察,确切表明变质岩层一系列特征的地质剖面。其内容包括变质岩呈的分布产状、岩石组成、原生构造、层理类型,并通过对经受多期变形改造后的形变特征、构造要素(面理、线理、褶皱枢纽、构造面向等)、韧性断层等分析,正确表明变质岩层的正、倒层序及构造叠置状态。构造地层剖面是重建变质岩层地层序列,划分地层单位或构造地层单位的主要依据。如通过对武功山及其它变质岩区的研究,以构造地层剖面中所反映的构造面向为基础,建立了成层有序变质岩系中有关构

造地层剖面模式。

【构造地层单位】区域性韧性(或韧脆性)构造界面为顶底边界所围限,由不同变形样式、不等变质级别、不同岩性特征的岩层组合所构成,并在三度空间范围内具一定延伸规模,可以进行填图的“岩石体”。它与岩石地层单位相似之处是,两者都是具有明显岩性特征的岩层组合。其本质区别,一是两者划分界面性质不同,前者是构造界面,常无顶无底;后者是沉积地层界面,有顶有底。二是构造地层单位内的岩层,因经受强烈变形改造,其原生构造、原始厚度、岩相标志、基本层序等,都难以确切查明。

【构造岩石单位】指构造变形复杂、变质程度较高(一般为角闪岩相-麻粒岩相)的侵入体。它们的原生结构构造已基本消失,以致无法进行岩石谱系单位划分或归并,只能按照变质岩石类型进行等级划分,如分为片麻岩体、片麻杂岩、片麻岩套等,进行填图。

【构造地层事件填图方法】在成层有序变质岩系分布地区,以现代地层学和近代构造学为理论基础的地质填图方法。它以研究构造变形(结合变质作用)与地质事件为主线,采用由构造到地层的工作程序和构造与地层相结合的工作方法,对经受多期变形变质作用改造的变质地层进行详细研究,并通过构造地层剖面测制和追索填图,划分出不同等级的构造地层单位(或部分岩石地层单位),查明其空间分布和接触关系,确定变质构造型式,重建构造地层序列,并阐明地质事件演化。

【构造岩层事件填图方法】在片状无序变质带分布地区的地质填图方法。由于变质岩层经受强烈多期变质作用改造,发育大量以糜棱岩、构造片岩为标志的韧性剪切带,几乎不保存原生层理及有关的沉积构造,可看成是由构造作用(以韧性断层为主)叠置形成的构造堆积体。由于对其不能重建变质地层序列和划分构造地层单位,但可通过对构造界面的变形特征,及其所围限的变质岩层的分布产状、组成变化、岩石类型、变形规律等的研究,划分出不同等级的构造岩层填图单位,并通过追索填图,查明其时空分布与地质事件演化。

【构造岩石事件填图方法】在块状无序变质岩区的地质填图方法。在这里,组成的主要岩石单元是变质深成侵入体及表壳岩系,在经受强韧性变形改造后,形成以条带状、片麻状、片状为主的岩石,并形成构造平行化接触关系。通过对各类变质深成侵入体的鉴别和对变基性岩墙群、包体、表壳岩的性质、变形特征、接触关系等研究,仍可划分出不同等级的构造岩石单位。通过对其追索填图,查明区内构造类型,并阐明地质事件演化。

【构造岩石地层单位系列】岩石地层经强烈的构造改变,使原来沉积叠置关系遭受破坏而形成的一套岩层序列。由于是构造作用对岩石地层进行了即符合构造运动规律又受岩石强干性制约的分割,从而形成构造岩石地层单位。每一构造岩石地层单位的界面为构造界面,可分为不同空间、不同时代的岩石地层并贴和就地改造作用的岩石地层两种,还可以划分为

岩组、岩段、岩群等。

【岩组】变质岩群中根据岩石特征,进一步再分的相当于正常岩石地层单位组一级的正式岩石地层单位。其岩层具强弱不等的变质程度,有时呈现中等至强烈糜棱岩化、片理化、布丁化,或呈现为复杂的褶皱叠加和各种塑性变形特征;其原生面理往往部分或全部为后生面理所置换;其顶、底界常被次生构造面(如区域性质断层、韧性剪切带或强变形带)所限;岩组与岩组之间的接触关系,一般不符合原始正常岩石地层的叠覆原理,而是构造叠覆关系。岩组可有一定区域延伸,在一定范围内可进行对比。

【岩段】在岩组内由构造界面所围限在一的岩性层构成的正式单位。它本身可以具有原生底顶标志,改造剧烈时也可完全消失。相当于岩石地层单位的“段”

【岩群】特殊变质石地层单位中相当于正常岩石地层单位群一级的正式单位。它们是在中一高级变质岩区,或造山带的主体部位,由于受复杂构造或强烈花岗岩岩浆活动影响,或受因深熔作用导致的区域混合岩化作用而形成的一套无法建立完整层序的变质表壳岩石组合。这类岩石组合往往呈现顶、底不全,并为特殊构造面所围限,或被变质花岗质侵入体、成因复杂的花岗质岩石所包容;其岩层往往因受强烈韧性剪切作用而产生强烈,糜棱岩化,使原始地层顺序遭受强烈破坏,难以恢复完整的地层层序。这套变质表壳岩组合,包括变质基性和超基性火山岩、副片麻岩、变粒岩、麻粒岩、大理岩铁英岩、不同程度糜棱岩化岩,以及由上述各类岩石经受不同深熔作用改造形成的相关区域混合岩类等。着套岩石组合在较大范围内具有相对的层序意义,可进行较大范围内的对比。岩群一般包括两个或多个岩组,有时其间还可包括有正常岩石地层到位的组。

【超岩群】变质岩地区岩石地层单位之一。其级别意义分别相当于超群和亚群,均为非正式岩石地层单位。与超群和亚群的主演区别在于界面性质,即超岩群和亚岩群的界面均为构造界面。超岩群必须是岩群就地改造的结构,不能把远距离构造迁移拼贴的群级构造岩片归并为超岩群。由于改造作用的不均衡性,有序、无序情况可以相互并存,故岩石地层单位与构造岩石地层单位可以交互使用。如群-岩组-岩段或岩群-岩组-岩段。

【片麻岩体】大致相当于侵入体或单元的由单一变质变形侵入体构成的正式岩石单位。

【片麻岩套】由两种以上具有演化关心的变质侵入体所组成的正式岩石单位。它们的时空分布关系密切,但由于改造作用强烈,无法厘定时序关系,然尚能按其不同的岩石类型进行填图。

【穷起】一种向上突起的构造。主要发育在片麻岩区,也是许多造山带根部的基本重要特征。背斜构造的核部由较轻的花钢质岩石组成,边缘被较重或较富铁镁质的年轻岩石所环绕,如何北迁安的太古宙花岗片麻岩穷起。其形成机制被理解为在高密度层之下的低密度层

因浮力而上升。

【杂岩】一套厚度巨大、常不见底、由各种不同类型的一种或数种岩类(沉积岩、火成岩、变质岩)构成的岩石复合体。它以不规则混合的岩性或极为复杂的构造关系为特征,以致组成岩石体的原始层序模糊不清,难以对其中的单独岩石或岩石层序进行划分与填图。杂岩可作为正式岩石地层单位名称的一部分,即作为其名称中的岩石学术语,如桑干杂岩、东海杂岩等。杂岩无等级。

【片麻杂岩】当由于改造作用剧烈而对其内部无法按岩石类型进行填土时称之为的岩石地层单位。大致相当于超单元。

【片岩片麻岩】常指多期构造变形剧烈,变质作用复杂的非正式岩石地层单位。从整体上无法利用宏观和微观手段确定其原岩性质,尤其是区域性大规模分布的变质构造岩带常属此情况。按其整体结构构造特征分别称之为片麻岩、片岩。

【变质杂岩】由变质作用形成的杂岩。以各种不同类型的深变质岩类(花岗质片麻岩、各种变质表壳岩)为主体,夹其它类型的变质岩层(石)所组成。其构造关系复杂并组成叠置的层状或似层状“岩石体”。是一种非正常岩石地层单位,如东海杂岩等。

【构造岩】在构造带或构造面上形成的具特殊次生结构的岩石组合,如构造角砾岩、糜棱岩等。当其厚度不大时,可作为一种特殊地层面或特殊标志层看待;当其厚度达到一定规模并在侧向有相当的延伸范围,可构成独立的特殊岩石地层单位。其边界为构造面所围限,内部结构已完全因构造作用的结果而产生强烈剪切变形或呈非层状无序状态。构造岩是特殊地层单位中一种无级别的非正式地层单位。

【构造杂岩】主要由强烈构造作用将时代成因、层次、特征等均不相同的岩石叠置混杂在一起,形成无序的构造堆积体。它可能由板块碰撞而使洋壳与陆壳物质的构造混杂;也可能由深层次韧性流层作用,形成不同的构造岩片,并相互叠置在一起。通过详细的地质填图和构造解剖,及相关的地球化学、同位素等的研究,可以了解它的岩石组成、变形特征及其形成历史和构造意义。

【岩片】组成混杂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由构造拼合边界所围限的与基质及相邻岩片在岩性、岩相、变形、变质特点及时代有明显差异的岩块(片)。

【断层构造层次】一个大的断裂,随着深度的变化,其形态、性质、变形机制所发生的相应变化。断层构造层次分为:上部浅层状以脆性断层为主,为快速地震滑动,主要是脆性断裂,断面清楚,形成无定向组构的碎裂岩;下部深层次为韧性断层为主,为缓慢无震式塑性蠕变,以塑性变形为主,断面不清,形成糜棱岩系列的构造岩。上、下部层次之间,可出现一系列过渡类型,深者可达上地幔。

【变质岩石序列】填图区内变质表壳岩和变质侵入岩形成与演化的自然序列。依据其形成的自然过程,将其具有密切共生关系的一套原岩建造,划分为一个特定的地质单元,排列在特定的时间位置上,是确定变质岩区地质事件表的基础。

【构造变形序列】构造序列与构造形迹共生组合(简称构造形迹组合)的总称。构造序列,是指在强烈构造运动旋回或造山期,由于地壳运动的脉动性,即地壳运动的激发期与宁静期的交替,往往在这一构造旋回期内一次出现多个激变期,与其相应出现了多个变形幕。这样就出现在一个构造旋回期内由多个变形幕所形成的多个构造序列。而构造形迹组合,是指某一特定的空间部位(一定的构造相),在同一变形幕中,在成因上有密切联系的各项构造要素总和,或称一个世代构造。

【变质作用序列】岩石中的变质作用及其演化是个复杂过程,它不仅与区域性热流状态直接有关,而且与区域动力条件有密切联系,因而时常表现出明显的多种变质作用类型(区域动力热流变质、接触变质以及动力变质等)、多相变质及多期变质作用共存。这种情况称变质作用序列。在地质填图中开展变质作用与变形作用关系和确定变质作用事件序列的研究,应注意几个主要问题:1划分构造域,注意结合带的研究;2在同一构造域内要对不同变形区进行系统研究;3变质基性岩的岩相学及组构的深入研究,是查明变质岩区变质-变形关系及其演化历史的主要标志物;4岩墙的岩相学研究是划分区域动热事件的重要指示体;5建立矿物组合世代及其序列和确立组构演化特征。

【立体路线填图】变质岩区在经受多期变形变质作用改造后,不仅岩层(石)组成类型复杂多样,而且形成复杂的多级褶皱、叠加褶皱和构造叠置,使变质岩层(石)在三度空间内延伸极不稳定,在不同区段,不同标高,岩层(石)延伸均有很大变化。充分利用不同区段和标高布置路线,了解变质岩层(石)分布及产状,通过有利地段的追索和解剖,确定区内变质构造型式的填图方法,即为立体路线填图。

【构造混合岩】经构造作用改造的混合岩。原来的变质岩,经受注入、交代、重熔等作用形成的混合岩,随着变质交代作用增强,基体与脉体之间界线消失,最后可形成类似花岗质岩石的混合岩。混合岩可分为不同类型,各类型之间有着渐变或交代关系。经强烈构造作用,特别是韧性剪切作用,不同类型的混合岩,甚至部分花岗质片麻岩(深成侵入体)及表壳岩混杂在一起,其间接触关系由构造平行化所取代。构造混合岩无等级,可根据填图比例尺不同,划分出具体的岩石单元。

【原地重熔混合岩】在混合岩化作用过程中,由于地壳下沉或深部热流上升,在无外来物质参与下,部分固态岩石发生选择性重熔而形成的混合岩。其中具有低共熔点的长石和石英首先开始溶化,产生重熔岩浆,并与已变质的岩石发生混合岩化,形成不同类型的混合岩。

当这种重熔和渗透交代作用进行较强烈时,就会形成成分与花岗岩相似,具有片麻状构造的混合岩。其特征是,岩性比较均匀,与岩浆成因的花岗岩类似,但局部仍见残留阴影和变质岩残留体,在野外可见其与各类混合岩成过渡渐变关系,而不见侵入关系。在镜下可见多种交代结构,地球化学特征也显示具熔融交代特征。

【变质级】为了克服变质相划分上的混乱,用来“表示变质作用程度和状况”的不精确术语。以常见岩石矿物组合的主要变化为标志,即以特定的反应为标志,将变质温度和压力条件分为甚低级、低级、中级、高级四个变质单位。

【超高压变质作用】变质作用通常被理解为在地壳条件下,岩石所发生的矿物成分和结构构造的变化在不超过正常地壳厚度30-40千米的环境下发生的。但后来人们在国内外一些变质沉积岩中发现了柯石英。柯石英是SiO2的高压相矿物,其稳定的条件为温度800摄氏度,压力大于2.9×109帕。于是就以出现柯石英为标志的变质作用定名为超高压变质作用。超高压变质作用,被认为陆壳岩石俯冲到地壳下90千米,甚至进入上地幔,经超高压变质作用,然后再快速折返至地壳。超高压岩石主要分布在全球构造活动带内,或出现在不同时代的造山带中,且与多期变形变质的片麻岩紧密伴生,表明其形成的复杂性。

【高压变质作用】都城秋蕙将变质相系分为三个基本类型(低压型、中压型、高压型)和两个过渡类型(低中压过渡型、中高压过渡型)。其中高压变质作用是指在形成深度较大,温度一般在200-400摄氏度,地热梯度为每千米7-16摄氏度条件下形成的变质作用。以出现蓝闪石、硬柱石及硬玉+石英组合为标志特征,有的高压带中出现榴辉石。高压变质作用一般发生于大洋板块向大陆板块俯冲的消减带,或大陆碰撞造山带、深大断裂带等地区,并伴有构造超压。

【高级变质作用】是指以高温、低压、为特征的变质作用。由于地壳深部热流升高,使固态岩石发生选择性重熔,形成重熔岩浆,并与已变质的岩石发生熔融和交代,形成各类片麻岩。岩石类型主要以花岗质片麻岩为主体及部分表壳岩、混合岩。分布在太古宙花岗-绿岩区、麻粒岩-片麻岩区。

【低级变质作用】在较低温度下,相当于绿片岩相的变质作用,其温压条件见附图。代表性矿物组合为绿泥石+白云母。典型标志矿物为红柱石、堇青石、十字石、纤黝帘石等,不出现蓝晶石、蓝闪石、硬柱石等。

【甚低级变质作用】由成岩作用的终结并向变质作用开始转化其间的变质作用。由于甚低级变质作用形成的矿物组合颗粒都很细小,肉眼和光学显微镜均难于准确鉴定,一般用X 射线和透射电镜等研究由早期成岩作用矿物(高岭石和蒙脱石)向伊利石和绿泥石的转化过程,以确定成岩作用与甚低级变质作用的界线及其形成的温度、压力条件。甚低级变质作用

与成岩-埋藏变质作用(造山前)及同造山变质作用的关系也有待查明。

【构造转折端】狭义的指褶皱转折端,及褶皱从一翼过渡到另一翼的转折部位;广义的是指包含构造方位、构造型式、构造组合等在内的构造格局发生变化的转换部位。

【深度带】格鲁宾曼认为,制约变质作用的温度、压力条件,随着岩石所处深度不同而发生相应变化。按深度,将变质作用分为浅、中、深三个带,相当于浅、中、深变质作用。其中中带温度为500-1000摄氏度,压力较高,为(0.7-1.1)×109帕,据认为深度25-40千米。变质方式是变质结晶和重结晶,典型矿物有黑云母、白云母、十字石、蓝晶石、直闪石、角闪石、绿帘石、黝帘石、酸性斜长石、铁铝榴石等;深带温度高(1000-1200摄氏度),静压力很大,为(1.1-1.4)×109帕,据认为深度35-50千米。变质作用方式以长时间持续的变质结晶和重结晶为主。典型矿物为黑云母、钾长石、矽线石、红柱石、顽火辉石、紫苏辉石、透辉石、橄榄石、绿辉石、硬玉、堇青石、石榴子石、基性斜长石、方柱石、硅镁石等。研究表明,区域变质作用程度并不一定与岩层埋藏深度有关。因而一般不再称浅、中、深变质作用,而称低级、中级、高级变质作用。

【片状无序变质岩带】由强烈构造作用(主要为韧性剪切作用),将不同时代、不同层次、不同特征的岩层及构造岩混杂在一起而形成的规模不等、形态各异,呈带状展布的变质岩带,或由一些列构造岩片相互叠置的构造岩带。与成层有序变质岩系的区别是不保存原生层理及沉积构造,难以用构造地层方法重建其地层序列,仅是一些无序的构造岩层堆积体。可通过对构造岩层组成、类型、展布、变形特征的研究,了解其地质事件演化历史。

【标志层组合】在成层有序变质岩系中,由一套连续沉积且有地层变新方向属性特征的岩层组合。单一的标志层,虽具有特征明显、显于鉴别、层位稳定、分布广泛等特点;但在多期变形变质改造的变质岩区,标志层只能用来确定其构造空间位置,不能为确定变质构造型式提供地层依据研究标志层组合内部ideas岩性变化规律、顶低板差异标志、示顶构造及变新方向,就不仅是以后标志层意义,而且具有地层学与构造学含义。查明其分布产状,就可为确定变质岩区复杂褶皱构造型式提供三维空间的地层学依据。

【滑塌岩】正常的或特殊的岩层因受构造或重力地质作用影响,产生滑移或崩塌而嵌进或掉入正在沉积的异地地层中的部分。它们的生成时代一般都不同程度地老于围岩,其周边与围岩间完全被特殊地层面所围限当滑移距离较短时,其滑移物常被称为:“滑移岩、滑移层、滑坡堆积”,生成时代仅略老于围岩,岩性亦与围岩相近,只能据其紊乱层理等特征予以识别。此种滑移岩可作为包围它的正常岩石地层单位内的一个次一级非正式地层单位或标志层进行描述。较典型的滑塌岩是指具有一定厚度、在构造作用下产生较长距离滑移,或崩塌位移较远的地层体。其生成年代一般明显老于围岩,岩性特征与围岩亦明显不同,周边与

围岩间完全为特殊地层面围限。这种滑塌岩体自身常呈现为一个良好的地层剖面,从内部可进行低级别的正常岩石地层单位的划分。但其与围岩的关系,应通过岩石地层、生物地层、年代地层等方法的详细综合研究加以确定。

水文地质调查报告

贵州泰昌安能源集团矿业有限公司兴仁县水井湾煤矿 水文地质调查报告 调查时间:2014年6月

根据《煤矿安全规程》和《矿井水文地质规程》的要求,结合我矿《地质简测报告》,为能给矿井水害防治提供有力的依据,在生产过程中采取切实可行的水害防治措施,保证矿井安全生产,我矿组织相关技术人员对矿井水文地质情况作了详细的调查,其调查情况如下: 一、区域水文地质条件 区域范围内属珠江流域北盘江水系二级支流马路河汇水范围,马路河向东径流至安龙县石灰窑村附近进入地下河后排泄于北盘江一级支流坝子河中,最终汇入深切割的北盘江中。区域上南、北盘江分水岭位于矿区西部5km处,呈“7”字型通过。北盘江二级支流马路河、大桥河地表分水岭距矿区北部约4公里处呈东西向穿过。 与矿床充水有关的含水层为P3c+d、P3l碎屑岩裂隙含水层,补给条件差,径流途径短,富水性弱,具近源补给排泄的特点,其排泄不受外围的深切割河流控制,根据地质构造、充水含水层空间形态结合补径排条件综合分析认为,该水文地质单元位于南北盘江分水岭南部,南以包谷地背斜伴生断层为界,北西以南北盘江分水岭为界,东为无限边界。矿区位于该水文地质单元的补给区。当地最低侵蚀基准面为+1300m(北东部马路河谷)。 二、矿区水文地质条件 (一)地表水矿区内属珠江流域北盘江水系二级支流马路河汇水范围,当地最低侵蚀基准面为+1300m(北东部马路河谷)。区内无大的地表水体,其地表水随季节性变化较大。 矿区北西部发育有沟头溪沟(H1),其丰水期流量为56.1L/s,丰枯季变化较大,枯季甚至干涸。该溪沟向北西径流后转向北径流汇

入马路河,最终汇入北盘江中。 矿区北部发育有高峰溪沟(H2),其丰水期流量为29.9L/s,丰枯季变化较大,枯季甚至干涸。该溪沟向北东径流汇入马路河,最终汇入北盘江中。 矿区南部发育有祥隆煤矿新井口溪沟(H3),其丰水期流量为131.2L/s,丰枯季变化较大,枯季甚至干涸。该溪沟向东径流汇入马路河,最终汇入北盘江中。 (二)地下水类型及地层富水性 矿区内出露和钻遇的地层有第四系(Q)、夜郎组(T1y)、二叠系上统长兴—大隆组(P3c+d)、龙潭组(P3l)、大厂层(P3dc)、中统茅口组(P2m),由新至老分述如下: 1、第四系(Q)孔隙含水层 分布于矿区内的各斜坡及各冲沟的沟底地段,分布零星,岩性为泥砾、砂砾、粘土及砂、砾石等残积及冲积层。根据地表及钻孔资料,厚3.75~20.00m,一般小于10m。地表未见泉水。该层具透水性,由于厚度小且变化大,仅季节性含水,富水性弱。 2、三叠系下统夜郎组第一段(T1y1)裂隙含水层 于矿区北西部及北东部出露。该地层主要为中厚层、厚层状含钙质粉砂岩与粉砂质粘土岩,局部夹少量灰色透镜状泥晶生物介壳灰岩。厚度>111.34m。含基岩裂隙、风化裂隙水,矿区北部见3个泉点出露(S2、S3、S4)其中对S3泉点进行了长期观测,流量为0.04-0.53L/s,据区域水文资料,该层泉流量为0.1—3L/s,为HCO3-~Ca2+型水。ZK401、ZK402钻孔钻进至该层时钻孔冲洗液有漏失现象。综合分析认为,该层补给条件差,富水性弱,具相对隔水性。 3、二叠系上统长兴组及大隆组(P3c+d)裂隙、溶隙含水层 分布于矿区北部及东部反向坡斜坡地带,该地层顶部为灰色中厚

水文地质调查

水文地质调查的目的与任务 一、水文地质调查工作的目的 运用各种不同的技术方法和手段,经过一定的勘查程序,去查明某个地区的地下水在天然和人为影响条件下的状态,并阐明开发利用地下水的具体措施。 二、水文地质调查工作的任务 1、查明水文地质条件、地下水开采和污染情况; 2、对可供开采的地下水进行水量、水质评价; 3、对地下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提出实施意见和措施。 水文地质调查工作的类型 一、综合性水文地质调查 目的:为制订远景规划提供水文地质依据。 任务:概略查明区域内地下水的基本类型、埋藏分布条件以及水量、水质的形成条件和地下水资源的概略数量。 比例尺:一般<1/10万 二、专门性水文地质调查 目的:为某项具体工程建设项目的设计提供所需的水文地质资料。 任务:较详细地查明区域内的水文地质条件。 比例尺:一般>1/5万 三、地下水动态和均衡的监测 目的:结合综合性水文地质调查、专门性水文地质调查或其他项目,对地下水的动态和均衡要素进行长期的观测和研究,为定性或定量评价水文地质条件提供资料。 监测项目:地下水水位、水温、水量、水质以及 降水入渗补给量、蒸发量、地下径流量等。 监测持续时间:1)暂时性监测网:为综合性或专门性水文地质调查提供监测资料时,监测时间一般持续1~2年;2)永久性监测网:为国民经济建设的长远、综合目的而进行的检测工作时,监测时间应是永久性的 水文地质调查工作阶段的划分 一、水文地质调查阶段划分的必要性 1、水文地质调查工作必须经历一个由面到点、由粗到细、由浅到深的过程。 2、水文地质调查工作阶段的划分必须与工程建设项目设计相一致,不同设计阶段所需水文地质资料的内容和要求是不相同的。 二、水文地质调查阶段的划分方案 不同任务的水文地质调查工作,其阶段的划分一般是各不相同的;不同部门对同一任务,划分的阶段数和阶段名称也不尽一样。 《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范》(GB50027--2001)把供水水文地质调查工作划分为四个阶段: 1、普查阶段:概略评价需水地区的水文地质条件,提出有无满足设计所需地下水水量可能性的资料,初步推断可能富水地段的地下水允许开采量,为规划设计提供依据。 2、详查阶段:基本查明几个可能富水地段的水文地质条件,初步评价地下水资源,进行水源地方案比较,为初步设计提供依据。 3、勘探阶段:查明拟建水源地范围的水文地质条件,进一步评价地下水资源,提出合理开采方案,为施工设计提供依据。 4、开采阶段:在开采动态研究的基础上,验证地下水允许开采量,为水源地的改、扩建

区域地质调查总则1∶50000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 DZ/T 0001一91 区域地质调查总则 (1∶50000) 1991-06-11发布 1991-10-01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部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 区域地质调查总则DZ/T 0001一91 (1∶50 000) 1 主题内容和适用范围 1.1 主题内容 本总则规定了一比五万区域地质调查的性质、目的任务、基本准则、填图内容与方法、工作程度与精度要求、资料综合整理、图件及说明书编制、评审验收和提交的办法。 1.2 适用范围 本总则适用于一比五万区域地质调查工作,是该项工作设计编写、成果验收、质量监控的主要依据。 2 引用标准 GB958 区域地质图图例(1∶50000〉 ZB/T D10 004 城市地区区域地质调查工作技术要求(1∶50000) 3 目的任务 一比五万区域地质调查〈以下简称一比五万区调)是一项基础地质工作。其目的任务是通过填制一比五万地质图查明区内地层、岩石〈沉积岩、岩浆岩、变质岩〉、构造以及其他各种地质体的特征,并研究其属性、形成环境和发展历史等基础地质问题,为国土规划、矿产普查、水文、工程、环境地质勘查、地质科研、地质教学等提供基础地质资料。 4 基本准则 4.1 以先进地质理论为指导,以地质观察研究为基础,运用行之有效的新技术、新方法,不断提高地质研究程度和填图质量。 4.2 在优先考虑国民经济建设需要基础上,按照构造单元完整性和地质矿产条件的相似性划分片区,进行总体部署,并采用国际分幅的单幅或多幅(一般2~4幅〉测制。 4.3 对区内已有的遥感图象、地质、矿产、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等资料,在综合分析研究基础上,充分合理地加以应用。 4.4 采取实测或编测结合的方式进行填图,已有符合精度要求的大于一比五万比例尺地质图件资料的地区,可以编为主,编测结合方式进行。 4.5 地质填图要与科学研究相结合。重要的基础地质问题可立项专题研究。 4.6 承担地质填图项目的单位,以短小精干的分队为宜,一般一个分队应配备3~5名地质技术骨干。有条件时,在一个片区可由若干分队组成联队进行填图,并保持填图人员的相对稳定。 4.7 地质填图应以符合精度要求的一比二万五千的地形图为底图。没有此种比例尺地形图的地区,可采用地形-地质一次成图法,直接用相应比例尺的航空象片并辅以一比五万地形图进行填图;也可用大于一比二万五千地形图缩编以及用精度符合要求且现势性好的一比五万地形图放大编绘成为一比二万五千的地形图做底图。 1

区域地质调查总结

一、基本内容 1.区调是一项基础性、公益性、具有战略意义的综合性基本地质工作,是所有地质工作的先行步骤和地质科学不断发展的基础。2.区调的目的任务是以详实的地质观察研究为基础,通过填制1:5万(或1:25万)比例尺的地质图,查明区内地层、岩石、古生物、构造、矿产以及其他各种地质体特征。并研究其属性、形成时代、形成环境和发展历史等基础地质问题,为矿产资源、土地资源、海洋资源评价,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灾害地质、农业地质和城市地质调查,为地学教学和科学研究等提供基础地质资料;为国土资源规划、管理、保护和合理利用提供地学基础资料和依据,同时为社会公众提供公益性的基础地质信息。3.“区调”的基本准则:是以先进地质理论为指导,以地质观察研究为基础,运用有效的新技术、新方法,不断提高地质研究程度和填图质量。 4.“区调”的五个程序(阶段):⑴.前期准备工作和立项论证,⑵.区调设计书的编写和审批。⑶.野外填图及阶段性资料整理、野外资料验收。⑷.最终资料整理和报告书的编写、最终成果的评审。⑸.最终成果的出版和“区调”原本档案汇交。 6.“区调”设计的五个基本程序:认真研究上级主管部门下达的任务书、收集和阅读各种资料、野外踏勘、实测剖面、设计书的编制。 7.出队前的准备工作:资料的准备、统一地质认识、统一地质观察点的编号、按设计书附件的要求,统一图式图例和各种地质体花纹、符号,代号等。 8.野外填图路线的布置原则:一般是穿越路线和追索路线相结合,而以穿越路线为主。常用的定位方法有:⑴目测法:⑵.交绘法与目测法相结合:⑶间接定位法:⑷GPS定位法 9.野外填图阶段的资料整理和综合研究工作:保证野外工作质量的重要环节,是一项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和措施。也是整个填图阶段和野外工作结束后开展的一项经常性和阶段性相结合的工作步骤。按工作进度可分为:日常的资料整理和阶段性资料整理。10.野外资料验收包括:⑴野外地质工作报告;⑵复印着色的地质清图和地质实际材料图;⑶野外填图和实测剖面的各类原始资料;⑷已经取得的分析鉴定成果;⑸实物资料(包括重要化石标本、岩石标本);⑹部分过渡性资料:(包括巳完成和待完成的各类地质卡片、登记表册);⑺以上各种资料目录。 二、沉积岩区 11.沉积岩区地质调查的基本特点:是以地层学、沉积学为理论依据,从我国的现实地质工作出发,以多重地层划分为基础,通过研究各岩石地层单位的基本层序;较准确地描述沉积地层的组成、结构、变化和识别特征,通过正式和非正式岩石地层单位的填图,查明并具体表示其时空存在状况、纵横变化、以及与地质年代的相互关系,逐步建立和完善区域地层格架和区域地层模型;探讨和阐明各岩石地层单位的形成环境、沉积作用、区域地质发展史与自然资源的分布规律。 12.剖面小结的主要内容:(1)工作概况(2) 完成的实物工作量(3)剖面分层简述(4)剖面综合描述(5) 主要收获和尚存在的地质问题13.岩石地层单位两类:正式岩石地层单位(群、组、段、层);非正式岩石地层单位。 14.生物地层单位:组合带、延限带、顶峰带和间隔带。 15.年代地层单位与地质年代单位:宇、界、系、统、阶。 16.年代地层划分研究方法:即生物地层法、同位素测年、年代地层综合研究。生物地层法与年代地层综合研究法最为经济实用。17.基本层序的概念:基本层序是沉积地层垂向序列中按某种规律叠覆的,一般能在露头范围内观察到的,代表一定地层间隔发育特点的单层岩石分层或多层岩石组合,它是同一微环境或亚环境的沉积产物,一般上下都有明显的沉积界面分开。基本层序的类型按其性质可划分为旋回性基本层序和非旋回性基本层序,其中旋回性基本层序中的一部分又可称为韵律性基本层序。 18.第I类型层序:由低水位体系域、海侵体系域、高水位体系域组成。Ⅰ的形成被认为是在沉积岸线坡折处,海平面下降的速率超过沉降速率,相对海平面下降的时期形成的。 19.第Ⅱ类型层序:陆棚边缘体系域、海侵体系域、高水位体系域组成。在沉积岸线坡折处没有任何相对的海平面下降。因而没有下切谷,并且其也缺少明显的侵蚀削蚀;第Ⅱ类型的层序边界被认为是在层序的(当时的)沉积岸线坡折处,在海平面下降时期,在海平面下降的速率略小于或等于盆地沉降速率时形成的。 识别IⅡ标志是:层序边界的不整合类型;层序边界之间的体系域组合。 20.地层格架一般概念:区域性岩石地层单位的时、空有序排列形式,区域地层格架调查的目的主要是了解和阐明不整合界限单位的垂向叠覆及其内部地层的侧向堆积规律,一般可用一定的几何图形来表示。地层格架按物理含义又可分为空间格架和时间格架。通常以岩石地层格间架(岩石地层的沉积格架)为基础,它是进行沉积盆地分析和沉积地层及层控矿产分布规律预测的基础,年代地层格架(时间格架)是解释性格架。 21.层序地层学:是研究一套由剥蚀面或无沉积面及其相当的整合面所限定的、重复出现并有成因联系的年代地层格架内岩层间相互关系的一门新兴学科。层序地层学划分的基本单位为层序。层序之内又可分为不同的体系域。 各体系域的相对位置、相互关系、主要岩相和形态几乎都是固定的。各体系域之间系如:低水位体系域与海侵体系之间以海侵面(TS)为界,海侵体系域与高水之间有一过渡层段,即饥饿段(SS),饥饿段也称凝缩段(CS)或低速沉积层。饥饿段的中部有一最

平原区1:5万水文地质调查工作方法及经验总结

平原盆地区1:5万水文地质调查 工作方法及经验总结 近年来,我国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大幅度提高,加之人类工程经济活动和 气候变化等影响,许多地区的水文地质条件发生了很大变化,与地下水相关的 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以往国家开展的区域水文地质工作(1:20万及1:10万),已经不能满足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需要,国家已规划布局开展新一轮的资源、环境、生态并重的1:50 000水文地质调查。 1:5万水文地质调查工作开展主要分三个阶段:首先是前期准备阶段:包 括资料收集及实施方案的编写、第二是野外调查阶段:包括开展水文地质测绘、钻探及物探等;第三是综合分析阶段。 一、前期准备阶段 1、资料收集 资料收集主要包括:社会经济资料、气象水文资料、区域地质资料、水文 地质资料、遥感地质与地球物理勘探资料、地下水环境问题资料、地下水开发 利用资料。其中水文地质钻孔、水文地质试验、地下水化学测试、物探、地下 水动态长期观测资料及地下水开发利用资料是重点。 2016年以来,地调局针对1:5万水文地质调查工作,提出了进行室内预填 图的工作方法,预填图是在收集整理已有资料的基础上,初步确定工作区所在 水文地质单元或地下水系统的边界、含水岩组结构及尚不清楚的问题,在野外 工作之前先形成一张初步的水文地质草图,后续野外工作是对该图进行验证补充,对梳理的问题有针对性的做重点调查。预填图不是 1:20万水文地质图的 简单放大。 2、实施方案编制 (1)实施方案的编制原则 ①编制实施方案应在资料收集整理和野外踏勘的基础上进行;

②应明确调查区的地质地貌类型、地质水文地质研究程度、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程度、与地下水相关的环境问题和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 ③实施方案应明确水文地质填图单位和测绘地质、水文地质剖面的位置; ④实施方案应做到内容完整、文字精炼、重点突出、附图附表清晰齐全; ⑤实施方案编写提纲按照规范附录执行。 (2)实施方案主要内容 ①应对已有的资料进行分析评价 ②明确技术路线及工作方法; ③明确工作重点及具体的工作量; ④根据项目总体安排,多专业融合,进行综合科学的工作部署; ⑤合理安排工作进度、明确预期成果; ⑥做好经费预算; 应按照有关规定办理实施方案审查和批准,并严格遵照执行。经审查批准的实施方案,不得随意变更;因重要原因确需调整或变更的,应报请设计审查批准单位同意,并按要求办理变更手续。 二、野外工作阶段 (一)水文地质测绘 水文地质测绘是形成区域水文地质条件概念认识、调查与水资源和地下水相关的人为活动、获取水文地质参数、采集水样等的关键工作,水文地质测绘工作应在资料分析、遥感解译等工作的基础上分不同的侧重点进行调查。 1、技术要求 以1:5万图幅最新地形图作为工作底图,按相对独立的小水文地质单元进行,观测路线布置,以控制水文地质条件、重要地质、地貌界线和水点为重点的路线穿越法与界线追索法相结合,各类地质、地貌界线及水点实行统一的分类编号,沿途做连续观察,详细记录,典型地段做地质剖面,采集必要样品。在野外水文地质测绘工作中,调查表格每天收队后进行整理,对于存在填写遗漏的表格进行补齐,对于每条路线要及时做路线小结,对野外资料定期进行自检、互检和抽检,确保野外调查的质量。野外调查时,认真开展水位测量和水质现场分析等工作。

水文地质调查

(一)水文地质调查 工作思路与部署安排:继续在华北平原东部地区开展浅层地下水开发利用及典型地区1:5万水文地质调查示范。在华北平原、松嫩平原、银川平原、河西走廊、准噶尔盆地、鄂尔多斯盆地开展地下水动态调查评价及综合研究。对我国北方11个盆地地下水资源及其环境问题调查评价进行综合集成。开展华北平原、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淮河流域平原地下水污染调查评价。继续开展内蒙古、甘肃能源基地地下水勘查。开展西南岩溶石山地区重点岩溶流域和盆地1:5万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综合调查,选择典型流域建立岩溶水开发和石漠化整治示范工程,提出岩溶水开发与环境地质整治方案。在东北、西北、华北、四川阿坝州地方病严重区,内蒙古河套高砷地区、陕西大荔县高氟水地区进行地下水勘查和供水安全示范。在四川省红层丘陵区继续开展地下水勘查和开发利用示范。 1.全国地下水资源及其环境问题调查评价 (1)中国北方主要盆地地下水水资源及其环境问题调查成果综合集成 组织开展了中国北方11个主要平原(盆地)地下水资源及其环境问题调查评价成果集成出版稿的编辑工作。从区域调查成果集成、新技术新方法及应用、北方水工环战略三个方面进行综合。 (2)典型地区1:5万水文地质调查示范 完成1:5万水文地质调查840平方千米,地球物理勘探500点,水化学、同位素取样186组,GPS工程点测量25点,抽水试验64台班。编写了2个图幅水文地质钻孔的详细设计和1:5万水文地质调查新技术、新方法应用研究及编图技术要求工作方案。 2.中国北方主要平原(盆地)地下水动态调查评价 开展了农业开采量典型监测。对布设的8个农业开采量监测点,24口农田灌溉井、8口农村生活饮用水井、近1000亩农田的农田灌溉情况进行每日监测。监测点分布于北京大兴、天津武清、河北正定、河南鹤壁、山东莘县等地,分别代表了山前平原、中部平原、滨海平原3种典型地貌单元和地下水、地表水2种主要灌溉水源。编制了40余张地下水动态演化图件,比较详细地刻画了不同时期的地下水动力场特征及目前流场的形态特点。

生态环境地质调查

生态环境地质调查项目设计编写要求生态环境地质调查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项新的基础性、公益性地质调查工作,目前正在进行调查试点和研究总结阶段,其技术要求也正在编写之中。本要求暂时供1:250000和1:50000生态环境地质调查项目设计书编写时参考。 生态环境地质调查是为合理开发利用矿产资源、土地资源、水资源等自然资源,为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提供基础地质资料而进行的一项新的基础性地质调查工作,是为生态环境建设服务的基础性地质调查。生态环境地质调查是在区域地质调查和区域水文地质普查的基础上,采用地质学、土壤学、地貌学、生态学及其它有关地球科学的方法、理论,调查人类和生物群体赖以生存的岩石圈、地下水圈和地表水圈。生态环境地质调查的主要对象是岩石、土壤、地下水和地表水、植被群落及其在自然和人类活动环境下发生变化的地球动力作用、地球化学作用和其它现代地质作用等。 1.生态环境地质调查的主要任务 (1)基本查明测区内的基础地质、水资源(包含地下水和地表水)、土地资源、地质灾害、生物多样性等的存在状态、性质与特征; (2)综合评价测区生态地质环境质量现状,分析其变化趋势和对人类生存环境所产生的影响; (3)在综合评价的基础上,提出土地资源、矿产资源、水资源等自然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与生态地质环境保护的措施、建议等。 2.生态环境地质调查的主要工作内容 (1)充分收集测区内已有的基础地质、“水、工、环”地质、地球化学、遥感、气象水文、土壤、资源开发、生态等方面的资料和综合研究成果,进行调研、野外踏勘等工作,在综合分析研究已有资料的基础上编写项目设计书。 (2)进行野外调查工作,主要包括:(A)基础地质调查,以收集已有资料为主,补充必要的野外调查;(B)地貌与第四纪地质调查;(C)水文地质(包括地表水)、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包括地质灾害)调查;(D)土地资源调查;(E)

水文地质调查报告样本

六枝特区湘发煤业有限责任公司水文地质调查报告 二O一七年三月

目录 第一章前言.............................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任务由来及目的任务 0 二、交通位置及开发概况 0 ( 一) 交通位置 0 ( 二) 开发概况 (2) 三、工作依据及工作情况 (3) 四、本次工作主要内容 (3) ( 一) 现场调查了解的资料 (3) ( 二) 本次调查收集利用的成果资料主要有 (4) 第二章矿山地质环境概况 (4) 一、自然地理 (4) ( 一) 地形地貌 (4) ( 二) 气象及水文 (5) 二、地质条件 (5) ( 一) 矿区地层 (6) ( 二) 矿区构造 (7) ( 三) 含煤地层 (7) 三、水文地质条件 (9) ( 一) 区域水文地质条件 (9) ( 二) 矿区水文地质条件 (10)

第三章矿井水文地质条件 (13) 一、矿井涌水量构成分析 (14) 二、矿井开采充水因素分析 (14) 三、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分析 (16) 第四章矿井开采受水害影响程度及防治水工作难易程度( 预测评估) (16) 一、矿井开采受水害影响程度预测 (16) 二、防治水工作难易程度 (16) 第五章对今后防治水工作的建议 (17) 结束语 (19)

水文地质调查报告 第一章前言 一、任务由来及目的任务 为了深入推进煤矿安全生产专项整治, 逐步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 落实”安全第一, 预防为主”的方针, 使煤矿企业能预防和避免矿山水害隐患威胁, 我矿开展了井田范围内水文地质调查工作。本次调查基本查清了湘发煤矿的水文地质条件及主要水患情况, 并结合《煤矿防治水规定》、《煤矿安全规程》、《探放水技术规范》、《建筑物、水体、铁路及主要井巷煤柱留设与压煤开采规程》等, 编制”水文地质调查报告”。 二、交通位置及开发概况 ( 一) 交通位置 湘发煤矿为整合矿井, 整合规模为150Kt/a, 企业性质为有限责任公司。湘发煤矿位于六枝特区中寨乡镜内。根据贵州省国土资源厅颁发的采矿许可证( 证号C5 0 0211 5870) , 湘发煤矿开采标高+1470~+1100m, 矿区面积0.7941km2, 倾向宽约1.2km( 平均) , 走向长约0.7 km( 平均) 。矿区范围由以下8个拐点圈定, 矿区范围拐点坐标见表。 湘发煤矿矿区范围拐点坐标表

水文地质调查方法..

第二章水文地质测绘 水文地质测绘(水文地质填图)––––是以地面调查为主,对地下水和与其相关的各种现象进行现场观察、描述、测量、编录和制图的一项综合性工作(一种调查手段)。 目的:为地区规划或专门性生产建设提供水文地质依据。 提交成果:图件––––水文地质图;报告––––水文地质测绘报告等。 水文地质测绘是水文地质调查的基础,在水文地质普查阶段,主要是进行水文地质测绘,在勘探阶段,测绘则是退居次要地位。 通常在相同比例尺的地质图上填水文地质图。 若没有地质底图,则要同时进行地质图,水文地质图的填图,这时称为综合性地质—水文地质测绘。此种测绘所用的地形底图比例尺,一般要求比最终成果图的比例尺大一倍。 §1 水文地质测绘的任务 一、水文地质测绘的主要任务 水文地质测绘的主要任务是解决下列问题: (1)测区内地下水的基本类型及各类型地下水的分布状态、相互联系情况; (2)测区内的主要含水层、含水带及其埋藏条件;隔水层的特征与分布; (3)地下水的补给、径流、排泄条件; (4)概略评价各含水层的富水性、区域地下水资源量和水化学特征及其动态变化规律;(5)各种构造的水文地质特征; (6)论证与地下水有关的环境地质问题。 二、水文地质测绘的主要内容 为完成上述任务,水文地质测绘一般应包括下述调查内容: (1)基岩地质调查; (2)地貌及第四纪地质调查; (3)地下水露头的调查; (4)地表水体的调查; (5)地表植物(即地下水的指示植物)的调查; (6)与地下水有关的环境地质状况的调查。 也就是说,水文地质测绘是综合性的调查研究工作。 三、水文地质测绘的主要成果 水文地质测绘的成果主要有:①水文地质图(包括具代表性的水文地质剖面);②水文

中国地质调查局工作标准1∶5万区域矿产调查技术要求

5.野外工作技术要求 5.1地质矿产填图技术要求 5.1.1地质矿产填图的目的任务 地质矿产填图的目的任务是提高测区内地质矿产研究程度,基本查明地质特征,大致查明成矿条件,发现新矿(化)点,为物化探异常解释、成矿规律研究和找矿靶区圈定提供基础地质资料。 5.1.2基本要求 (1)应充分收集、分析、应用区内已有的地、物、化、遥、矿产资料。特别是要充分利用1: 2.5万遥感解译成果、遥感影像图,提高研究程度和工作效率。 (2)地质矿产填图必须以野外实测为主、野外调查和室内修编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3)地质矿产填图应充分应用新技术、新理论、新方法,不断提高区内地质、矿产研究程度和填图质量。必须采用数字填图技术。 (4)地质矿产填图方法要充分考虑区内地形、地貌、地质的综合特征及已知矿产展布特征,对成矿有利地段,要有所侧重。对做过1:5万区调的地区,可根据区域矿产调查目的要求进行修测,修测的主要任务是实测矿产和与成矿有关的含矿层、标志层、控矿构造、矿化带、蚀变带、物化探异常区和与成矿有关的其它地质体。对于未开展1:5万区调的地区,地质填图应达到1:5万地质简测程度。 (5)地质矿产填图尽可能使用符合质量要求的地形图为底图,其比例尺应大于或等于1:5万比例尺,野外手图应为1:2.5万比例尺,无1:2.5万比例尺地形图时可使用1:5万比例尺地形图放大至1:2.5万比例尺。使用GPS定点。 (6)地质研究程度:基本查明区内地层、构造和岩浆岩的产出、分布、岩石类型、变质作用及矿化作用等特征。

(7)矿产研究程度:初步了解含矿层、矿化带、蚀变带、矿体的分布范围、形态、产状、矿化类型、分布特点及其控制因素、矿石特征、矿石工业利用性能等。 5.1.3地质矿产填图方法和研究内容 (1)沉积岩 沉积岩采用岩石地层方法填图。 基本查明岩石地层单位的沉积序列、岩石组成、岩性、矿物成分、结构、构造、岩相、厚度、产状、构造特征以及接触关系、地球化学特征,查明其含(控)矿性质、时空分布变化等。 建立地层层序和填图单位。 (2)侵入岩 基本查明侵入岩体、脉岩的形态与规模、产状、矿物成分、岩石类型、结构构造、包体、岩石化学和地球化学特征等。 基本查明侵入岩体内外接触带的交代蚀变作用、同化混染作用以及分异作用特征,并圈定内外接触带、捕虏体或顶盖残留体,测量接触带产状。 探讨侵入体的侵入期次、顺序、时代、与围岩和矿产的关系及时空分布、控矿特征。 (3)火山岩 采用火山地层-岩性(岩相)双重方法填图。 研究火山岩的成分、结构、构造、层面构造和接触关系。基本查明火山岩层的层序、厚度、产状、分布范围、沉积夹层及岩石化学和地球化学特征,正确定名和划分岩石地层单位。 划分火山颈相、次火山相、喷发相和喷发—沉积相。 调查研究火山机构、断裂、裂隙对矿液运移和富集的控制作用及与火山作用有关的岩浆期后热液蚀变、矿化特征。

地质勘查规范

地质规范目录 国家标准 1.岩石分类和命名方案火成岩岩石分类和命名方案(GB/T17412.1-1998) 2.岩石分类和命名方案沉积岩岩石分类和命名方案(GB/T17412.2-1998) 3.岩石分类和命名方案变质岩岩石分类和命名方案(GB/T17412.3-1998) 4.地质图用色标准(1∶500000~1∶1000000)(GB6390-1986) 5.区域地质图图例(1∶50000)(GB958) 6.国土基础信息数据分类与代码 (GB/T13923-2006) 行业标准 1.1∶250000地质图地理地图编绘规范(DZ/T0191-1997) 2.1∶200000地质图地理底图编绘规范及图式(DZ/T0160-1995) 3.1∶50000区域地质图地理底图编绘规则(DZ/T0157-1995) 4.地质图用色标准及用色原则(1∶500000)(DZ/T0179-1997) 5.区域地质及矿区地质图清绘规程(DZ/T0156-1995) 6.区域地质调查总则(1∶50000)(DZ/T0001-1991) 7 1∶250000区域地质调查技术要求(DZ/T0246-2006) 8.1∶1000000海洋区域地质调查规范(DZ/T0247-2006) 9.区域地质调查中遥感技术规定(DZ/T0151-1995) 10.1∶50000海区地貌编图规范(DZ/T0235-2006) 11.1∶50000海区第四纪地质图编图规范(DZ/T0236-2006) 12.浅覆盖区区域地质调查工作细则(1∶50000)(DZ/T0158-1995) 13.煤田地质填图规程(1∶50000、1∶25000、1∶10000、1∶5000)(DZ/T0175-1997)

水文地质专项调查报告

阳泉煤业集团平定裕泰煤业有限公司 水文地质专项调查报告 一、概况 阳煤集团平定裕泰煤业有限公司,在2009年根据晋煤重组办52号文件由山西平定裕泰煤业有限公司整合而成。2011年3月根据晋煤重组办21号文件《阳泉煤业集团平定裕泰煤业有限公司和阳泉煤业集团平定恒昌煤业有限公司联合开采调整重组整合方案的批复》 将阳煤集团平定裕泰煤业有限公司、阳泉煤业集团平定恒昌煤业有限公司进行二次整合,即由山西平定裕泰煤业有限公司、山西恒昌煤业有限公司,山西鑫华煤业有限公司、平定县上马郡头煤矿整合为一处,井田面积8.9742平方公里。年产60万吨。 二、调查情况:裕泰和恒昌合并后在2011年5月进行了水文地质调查,调查工作分为收集资料,地面调查和井下调查三个步骤,地面对水文地质现象进行调查,调查1.2平方公里,井下调查由原来在矿工作的老工人和技术人员带领着重调查原矿井突水点、老空区、废弃巷道的位置及水量等情况,裕泰和恒昌合并后,恒昌做为裕泰的后备资源,对山西鑫华煤业有限公司、山西恒昌煤业有限公司、上马郡头煤矿进行了关闭。 三、矿井水文地质: 裕泰公司属于海河流域子牙河水系,沱河支系洮河支流,年降水量最大995.7mm,最小242.3mm,平均601.4mm,井田北部有桃花河,为阳胜河支流,平时无水,仅雨季有水流过,水量不大,时间短,以大气降水补给为主,由西向东经南后峪、上马郡头村汇入阳胜河。阳胜河平时水量较小,一般2-4m3/h,甚至断流,雨季汇集洪水,水量猛增、最大流量20 m3/h。 中部毛家山村南有一自然小河沟,其他多为山涧冲沟,最高洪水位在南后峪村883米,水质PH=7,硬度0.67--35.8,矿化度370-983mgh,地下水文地质含水层主要有奥陶系石灰岩溶水,水量丰富、水位低,对矿井开采无影响,本溪组有厚4米左右隔水层,太原组有K2、K3、K4三层石灰岩均属裂隙含水层,仅K2含水性强,K3、K4含水性弱,对矿井开采无影响,山西组为砂岩裂隙水,含水性弱,对矿井影响不大。 三矿井充水因素分析及水害防治措施 一、矿井充水因素分析 1.地表水及含水层水对煤层开采的影响 通过对调查范围内地表水和井下水的调查分析及区域水文地质特征分析,矿井充水水源主要有矿区采空区积水、老窑采空区积水、大气降水、地表水、地表冲沟水、第四系孔隙水。 井田内各井筒的标高均高于附近的最高洪水位线标高,一般情况下洪水不能

1:50000水文地质调查规范

1:50000水文地质调查规范 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 二O一O年六月

目录 前言 (1) 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3)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 3术语和定义 (4) 4总则 (5) 4.3任务 (5) 4.4工作部署基本原则 (5) 5基本要求 (6) 6设计书的编制与审批 (9) 6.1设计书编制原则 (9) 6.2设计书内容要求 (9) 6.3设计书审批 (10) 7图幅调查 (10) 7.1基本调查内容与一般要求 (10) 7.2不同类型区水文地质调查要求 (13) 7.2.1平原地区 (13) 7.2.2丘陵山地地区 (13) 7.2.3岩溶地区 (14) 7.2.4滨海地区 (15) 7.2.5内陆盆地区 (15) 7.2.6黄土地区 (16) 7.2.7红层地区 (17) 7.2.8冻土地区 (18) 7.3调查技术方法及要求 (18) 7.3.1资料的收集与整理 (18) 7.3.2遥感调查 (19) 7.3.3水文地质测绘 (20) 7.3.4地球物理勘探 (22) 7.3.5水文地质钻探 (25) 7.3.6水文地质试验 (26) 7.3.7水文地球化学调查 (27) 7.3.8地下水动态监测 (29) 8综合评价 (30) 8.1地下水资源与环境评价 (30)

8.1.1地下水资源数量评价 (30) 8.1.2地下水资源质量评价 (31) 8.1.3与地下水相关的环境地质评价 (32) 8.2 地下水开发利用与保护区划 (36) 8.2.1地下水可更新能力评价 (36) 8.2.2含水层防污性能评价 (39) 8.2.3地下水调蓄功能评价 (41) 8.2.4城镇后备和应急水源地评价 (43) 8.2.5供水安全论证 (45) 8.2.6地下水水源地保护区划分 (45) 8.2.7地下水开发利用区划 (47) 9图件编制 (47) 9.1编图基本原则 (47) 9.2单幅图 (48) 11.3综合评价图 (48) 10数据库建设 (48) 10.1基本要求 (49) 10.2数据库内容 (49) 10.3数据库建设的组织 (49) 10.4数据库格式 (49) 11成果 (50) 11.1单幅图成果 (50) 11.2区域成果 (51) 12成果验收 (52) 12.1野外验收 (52) 12.2报告审查 (52)

水文地质调查的主要内容及工作方法[详细]

水文地质调查的主要内容及工作方法 第一节观测路线和观察点的布置 水文地质地面调查工作是针对勘查地区的地质、地貌、水文地质等情况进行调查研究的重要方法,是认识和掌握水文地质规律的必要过程.进行水文地质地面调查时,首先要布置好观测路线和观测点. 一、观测路线的布置 应用最短的路线取得最多的成果,原则上要横穿地层走向或地貌单元,具体还要结合好露头及水点分布等情况灵活掌握(即垂直地层走向,构造线;垂直河流、阶地;穿过湖河沼泽地段,井泉分布点及分水岭等).另外在露头好的地段,还应顺着构造线或河谷进行追索.总之应以看得多,见得全,最多获得地质、地貌及水文地质资料为原则.路线布置要有重点,又要照顾一般.在地质、地貌条件复杂或地质、地貌具有典型意义的地区,观测路线应当密些;相反在地质、地貌条件较为简单地区,观测路线可以适当稀一些. 二、观测点的布置 观测点应布置在观测线上最有意义的地方,即地层分界线、构造断裂带、破碎带、假整合面、不整合面、褶皱轴线,岩浆岩与围岩接触带、变质岩分带区、阶地边缘,地表水体、井、泉、钻孔、自然地质现象(滑坡)发育处及标志层,典型露头及岩性,岩相变化带等处.地质地貌观测点不能均匀布置,应视有无意义而定,不定可有可无的点.水文地质点布置,除考虑不同地貌单项元,不同含水层外,还需考虑水点的均匀性.如果缺乏水点,则应考虑进行人工揭露,弥补水点之不足或水点的不均匀性. 三、野外填图及定点描述 1、野外地质填图 (1)地质填图所用地形底图的比例,应比成图比例尺大一级,如不具备条件,至少也需同等比例尺的地形图做底图. (2)在野外测绘过程中,要把观测点、线、试坑,地下水动态长期观测点等位置,准确地绘在地形图上;地质体、地质年代、构造线、地貌以及水文地质现象等,必须按规定的符号和线条勾出并严格区别实测与推测界线.

区域地质调查方法与要求

第一讲区域地质调查方法与要求 工作方法 区域地质调查最基本最主要的工作方法是野外实地勘查和观测研究,并将所获得的地质信息填绘在地理底图上(见地质填图),并按一定格式记录下来(见地质编录)。此外,为了更有效更准确地获得和识别地质信息,还常采用以下方法: ①地球物理勘探,包括重力勘探、磁法勘探、电法勘探、地震勘探、核法勘探、地温法勘探以及钻孔地球物理勘探。对重要成矿区带取得的1:5万高精度磁测、重力资料及激发极化法测量资料应进行系统的数据处理和分析解释。对高精度重力和高精度磁测数据一般要进行滤波、位场转换、解析延拓、局部异常的求取等数据处理。通过大比例尺物探数据的各类常规处理和对场源空间特征的分析,结合区域地质矿产特征,系统地推断控矿构造、岩体、地层或标志层。综合研究成矿环境和地球物理找矿标志。 ②地球化学勘查。应全面收集区内的区域地球化学、矿区(床)地球化学及异常查证等资料,应用范围大体为: (1) 基础地质:(a) 主要地质体的地球化学组份特征; (b) 区域构造地球化学特征。 (2) 矿产地质:(a) 区域地球化学背景与异常分布特征;(b)成矿区带、矿田及矿床地球化学特征;(c) 局部地球化学异常组合特征,异常解释、推断、追踪评价及找矿地球化学标志;(d) 系统整理化探异常的面积、强度、规模、浓度分带、组分分带、各种比值等数据,研究分析化探异常分布规律、元素组合规律及与物探异常关联对比等,结合异常地质背景和成矿条件,以及地表矿(化)点、蚀变带分布,对化探异常进行定性解释和分类排序,提出矿产检查工作安排建议。 (3) 环境地质:(a) 城市及重要经济区元素地球化学分布特征;(b) 重要农业区元素地球化学分布特征;(c) 地方病发生区元素地球化学分布特征; (d) 重要自然景观区元素地球化学分布特征等。 ③在基岩出露好、地质标志较清禁的地区,还可采用遥感图象解释的方法(见遥感地质)。遥感地质解译工作重点是:区域构造格架解译;各类地质填图单元解译;矿产地质解译(如已知成矿、控矿地质体、地质构造追索圈定,与成矿、控矿相关的遥感线、环、纹、斑、色调等特征影像提取,与成矿、控矿相关的隐伏岩体圈定等);灾害、环境地质解译(如滑坡、泥石泥、地裂缝、地面塌陷圈定等)。 ④重砂测量(重砂指由比重较大、物理和化学性质比较稳定的矿物的颗粒所组成的松散集合体),通过重砂分析和综合整理,发现并圈出矿产机械分散晕,即与矿产密切相关的指示矿物的重砂异常,据此进一步追索原生矿床和砂矿床。重砂测量包括人工重砂测量和自然重砂测量,是区域地质调查中广泛使用的一种找矿方法。尤适用于水系发育的地区。 一、区域地质调查与地质图 1.区域地质调查

完整word版《专门水文地质学》习题集.docx

《水文地质勘查》试题库 绪言 1.水文地质勘查? 2.水文地质勘查的任务? 3.水文地质勘查研究内容? 4.水文地质勘查理论与技术方法在哪些方面还需加强研究? 第一篇水文地质调查方法 第一章水文地质调查工作概况 1.水文地质调查的目的、任务? 2.水文地质调查工作,按其目的、任务和调查方法的特点分为三 类:、、。 3.区域水文地质调查的目的、任务、比例尺? 4.专门性水文地质调查的目的、任务、比例尺? 5.水文地质调查工作阶段划分的必要性? 6.我国不同部门对供水水文地质调查阶段的划分? 7.划分水文地质调查阶段的具体要求? 8.最基本的水文地质调查所使用的手段(或称工作种类)有六 种:、、、、和。9.水文地质勘探包括、和,其中最主要的是,其次是 。 10.水文地质野外试验包括、、、、等。 11.地下水动态长期观测的项目一般包括、、、等。 12.区域性水文地质调查(水文地质普查)使用的调查手段(工作种类):以为主, 配合少量的和工作。 13.水文地质初步勘探阶段使用的调查手段(工作种类)为:、、、 。 14.水文地质详细勘探阶段使用的调查手段(工作种类)以和为主,以及 地下水动态观测和室内分析、实验。 15.水文地质调查工作的一般程序? 16.水文地质调查设计书编写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第二章水文地质测绘 1.水文地质测绘? 2.水文地质测绘的目的? 3.水文地质测绘是水文地质调查的基础,在水文地质普查阶段,主要进行。 4.水文地质测绘通常在比例尺的地质图上填水文地质图。若没有地质底图,则 要同时进行地质图,水文地质图的填图,这时称为综合性地质—水文地质测绘,此种测绘所用的地形底图比例尺,一般要求比最终成果图的比例尺大倍。 5.水文地质测绘的主要任务和调查内容? 6.水文地质测绘的成果主要有、水文地质剖面图、各种地下水点和地表水体的调 查资料,以及水文地质测绘报告。 7.水文地质图的主要内容? 8.水文地质测绘中对岩性观察研究的主要内容? 9.水文地质测绘中调查研究地质构造的目的? 10.地貌调查在水文地质测绘中的意义? 11.调查是水文地质测绘工作的核心工作。 12.泉的调查研究内容? 13.泉的不稳定系数? 14.水井(钻孔)的调查内容? 15.水文地质测绘中对地表水调查研究的意义及调查研究的内容? 16.与地下水有关的环境地质问题及其调查研究的内容? 第三章水文地质钻探 1.水文地质调查中采用的勘探工程,包括、、、。 其中最主要的是水文地质。 2.水文地质钻探的基本任务? 3.水文地质钻孔设计书的内容主要包括哪些? 4. 用于供水的钻孔,一般要求孔身斜度每100m 小于度。 5.在钻进过程中水文地质观测的主要项目? 6.水文地质勘探钻孔的布置原则? 7.为查明区域水文地质条件布置的钻孔,一般主要勘探线应沿着区域水文地质条件变化最的 方向布置。 8.在山前冲洪积平原地区,主要勘探线应沿着冲洪积扇的方向布置;在河谷地 区,主要勘探线应河谷布置; 9.以供水勘查为目的的探采结合孔,钻孔一般应布置在含水层、成井把握性最 大的地段。 10.对于傍河取水水源地,为计算河流侧向补给量,必须布置河流的勘探线。 第四章水文地质物探 1.水文地质物探? 2.物探方法的特点? 3.物探方法的基本原理? 4.在水文地质调查中使用的物探方法有两大类:和。 5.简述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调查中主要使用的物探方法?

DZ/T 0001-91 区域地质调查总则(1:50000)

区域地质调查总则 (1:50000) DZ/T0001—91 1 主题内容和适用范围 1.1 主题内容 本总则规定了一比五万区域地质调查的性质、目的任务、基本准则、填图内容与方法、工作程度与精度要求、资料综合整理、图件及说明书编制、评审验收和提交的办法。 1.2 适用范围 本总则适用于一比五万区域地质调查工作,是该项工作设计编写、成果验收、质量监控的主要依据。 2 引用标准 GB958 区域地质图例(1:50000) ZB/TD10004 城市地区区域地质调查工作技术要求(1:50000) 3 目的任务 一比五万区域地质调查(以下简称一比五万区调)是一项基础地质工作。其目的任务是通过填制一比五万地质图查明区内地层、岩石(沉积岩、岩浆岩、变质岩)、构造以及其他各种地质体的特征,并研究其属性、形成环境和发展历史等基础地质问题,为国土规划、矿产普查、水文、工程、环境地质勘查、地质科研、地质教学等提供基础地质资料。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部1991-06-11批准1991-10-01实施

4 基本准则 4.1 以先进地质理论为指导,以地质观察研究为基础,运用行之有效的新技术、新方法,不断提高地质研究程度和填图质量。4.2 在优先考虑国民经济建设需要基础上,按照构造单元完整性和地质矿产条件的相似性划分片区,进行总体部署,并采用国际分幅的单幅或多幅(一般2~4幅)测制。 4.3 对区内已有的遥感图象、地质、矿产、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等资料,在综合分析研究基础上,充分合理地加以应用。 4.4 采取实测或编测结合的方式进行填图,已有符合精度要求的大于一比五万比例尺地质图件资料的地区,可以编为主,编测结合方式进行。 4.5 地质填图要与科学研究相结合。重要的基础地质问题可立项专题研究。 4.6 承担地质填图项目的单位,以短小精干的分队为宜,一般一个分队应配备3~5名地质技术骨干。有条件时,在一个片区可由若干分队组成联队进行填图,并保持填图人员的相对稳定。 4.7 地质填图应以符合精度要求的一比二万五千的地形图为底图。没有此种比例尺地形图的地区,可采用地形-地质一次成图法,直接用相应比例尺的航空像片并辅以一比五万地形图进行填图;也可用大于一比二万五千地形图缩编以及用精度符合要求且现势性好的一比五万地形图放大编绘成为一比二万五千的地形图做底图。 4.8 不同地质条件,工作条件和研究程度的调查区,其工作内容和要求允许有所侧重和区别,但应在设计书中加以明确。 5 地质调查程序 地质调查一般遵循立项论证、设计编审、地质填图、成果编审及出版准备五个程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