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料材料技术标准

涂料材料技术标准

国家纺织品检测标准

国家纺织品检测标准 国家纺织品检测标准保证了纺织产品的基本安全性 纺织品的安全主要包括制品所用面料是否含有有害物质,所用材料是否卫生,产品的结构和附件是否安全和牢固等。主要有: ——甲醛:含过量甲醛的纺织品在人们的穿着过程中会释放出甲醛,对呼吸道黏膜和皮肤产生强烈刺激,引发呼吸道炎症和皮肤炎。 ——PH值:人的皮肤带有一层弱酸性物质,以防止疾病的侵入,因此纺织品上的PH值在中性至弱酸性对皮肤最为有益。如果PH值过高,会对皮肤产生刺激,并使皮肤易受到其他病菌的侵害。 ——异味:一些挥发性物质,特别是一些奇特气味的物质表示有过量的化学药剂残留在纺织品上。 ——禁用偶氮染料:部分偶氮染料在一定条件下会还原出有致癌作用的芳香胺。这些染料被皮肤吸收后,在人体的正常代谢反应条件下,可能发生还原反应而分解出致癌芳香胺,并经过活化作用改变人体的DNA结构,引起人体病变和诱发癌症。 ——色牢度:染色牢度不佳时,染料会从纺织品转移到皮肤上,在细菌的生物催化作用下发生还原反应,诱发癌症或引起过敏。有的纺织晶和服装遇水、遇摩擦就会发生掉色的情况。 强制性国家标准GB 18401-2003《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是以控制纺织品中主要的有害物质,提升纺织产品的质量,保证人们的基本安全健康为目的,在全国范围内强制实施的一部适用于服用和装饰用纺织产品的通用安全技术规范。该标准适用于品、装饰用品等,对纺织产品中的甲醛含量、pH值、色牢度(耐水、耐汗渍、耐摩擦、耐唾液)、异味和禁用偶氮染料项目提出A类、B类和C类

三档指标进行控制,其中婴幼儿用品要求符合A类指标,内衣、衬衣、袜子、床单等直接接触皮肤的产品要求符合B类指标,外套、毛衣、床罩等非直接接触皮肤的产品要求符合C类指标。 GB18401—2003《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要渤的发布和实施标志着我国政府不仅对食品和药品直接入口类产品的安全性严格监控,也对危险性较小的纺织品和服装的安全性问题进行关注,强制引导生产者制造安全的纺织品,并倡导消费者转向对纺织产品安全性和环保性的注重;标志着我们的纺织标准更进一步地与国际接轨,由注重产品的耐用质量和外观质量转向安全质量,提高了行业的生态生产意识。 广大的纺织企业和经营单位积极执行GB18401—2003,努力为消费者提供安全健康的纺织产品。再加上近两年国家对纺织产品有害物质的严格监控,有效地控制了不良产品在市场上的流通和进口,对规范市场和保护消费者的健康安全有着显著的作用,目前市场上销售的纺织产品在安全性方面有明显的提高。根据国家主管部门对各类纺织产品质量的抽查监督结果,可以说商场销售的纺织产品能够让人放心穿着,甲醛含量基本上都能达到国家标准的要求,禁用的偶氮染料也很少有检出,消费者可以放心购买、穿着和使用纺织品和服装产品。 消费者在选购纺织品时,首先看产品上有无符合性说明,标明“婴幼儿用品”、(GBl8401)A类、B类或C类字样的产品应该是符合国家基本安全标准要求的。专业的检验人员在进行纺织品异味检测时是靠嗅的。消费者在选购纺织品和服装时,应该首先闻一下产品是否有霉味、高沸程石油味(如汽油、煤油味)、鱼腥味、芳香烃味、香味等气味。尤其是一些香味毛巾、香味手帕等,要避免购买。内衣,尤其是婴幼儿用品,量买那些素色、小面积印花图案的产品,所用染料、涂料越少越好,尽量不要买印花摸起来较硬的纺织品。内衣以及婴幼儿服装,穿之前最

油漆喷涂技术规范

油漆喷涂技术规范-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1.1本规范规定了在深圳市威宏志五金制品有限公司,金属零件和组合件进行粉末喷涂的工艺要求及质量要求。 1.2本规范适用于粉末喷涂的工艺鉴定和批生产质量鉴定。 1.3本规范适用于所有金属基结构件。 2.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文。但所有的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可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T 6682-1992 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 GB/T 9271-1988 色漆和清漆标准试板 GB/T 9274-1988 色漆和清漆耐液体介质的测定 GB/T 9754-1988 色漆和清漆不含金属颜料的色漆漆膜之20°、60°、85°镜面光泽的测定 GB/T 11186.2-1989 漆膜颜色的测量方法第二部分颜色测量 GB/T 1732-1993 漆膜耐冲击测定法 GB/T 1733-1993 漆膜耐水性测定法 GB/T 6739-1996 涂膜硬度铅笔测定法 GB/T 13452.2-1992 色漆和清漆漆膜厚度的测定 GB/T 9286-1998 色漆和清漆漆膜的划格试验 3.术语 3.1主视表面:在工件的某些表面上,其电镀层对制件的外观和(或)使用性能起着重要作用。 3.2局部厚度:在规定区域内进行规定次数厚度测量的算术平均值。 3.3批:指同一天在相同条件处理的、材料和形状相似的零件的总和。 4. 工艺鉴定要求 4.1 总则 生产者的工艺装备、工艺流程、质量保证措施应在其主要的工艺文件中加以说明。生产者的工艺质量必须满足第4节的要求。 4.2 设计要求 生产者应保持并遵守经威宏志公司正式批准的设备、工艺和检验文件。 4.3 喷涂设施要求 4.3.1喷涂间应保持环境清洁,避免灰尘、油污等污染。 4.3.2喷涂间的温、湿度应能控制在以下范围: 温度: 15~35℃湿度: 30~80% 4.3.3喷涂间最好设有单独的零件进、出通道,尤其是要控制进入喷涂间的零件不会受到污染。 4.3.5压缩空气应无油无水(操作者可用压缩空气对着干净的镜子吹2~3min,检查镜子上应无油、水痕迹)。 4.3.6烘房内温度应保持均匀,有效烘烤区的温差应控制在±5℃以内;温度控制,显示仪表的精度不低于1级 4.4 喷涂操作要求 4.4.1操作者必须带上干净手套接触待喷涂零件。 4.4.2表面处理后的零件必须在24小时内进行喷涂处理(打砂后应在8小时内喷涂)。 4.4.3喷涂前无表面处理要求的零件,应采用对基本材料无腐蚀作用的溶剂进行清洗,且不待溶剂挥发立即用干燥的布擦干,干燥后立即喷涂。 4.5 鉴定程序 被鉴定的工厂必须完成以下全部试验工作,实验必须在零件批生产所用的条件下完成:

无缝钢管防腐技术要求

钢管防腐技术要求 一、管道防腐 钢管的防腐按图纸要求,采用环氧煤沥青漆外包玻璃丝布,外涂面漆防腐 外壁施工工艺流程:管道除锈→涂底漆→第一遍面漆→第二遍面漆→缠玻璃丝布→面漆→面漆; 内壁施工工艺流程:管道除锈→涂底漆→第一遍面漆→第二遍面漆→第三遍面漆 1、管道除锈 涂底漆前管子表面应清除油垢、灰渣、铁锈、氧化铁皮。采用喷砂除锈其质量标准达到Sa2.5级。 2、管子表面除锈后涂底漆,之间时间间隔不超过8小时,涂底漆时,基面应干燥。底漆涂刷均匀、饱满,不得有凝块、起泡现象,管两端150~250mm范围内不得涂刷。 3、底漆表干后涂刷面漆和包扎玻璃丝布,底漆和第一遍面漆涂刷的时间间隔不超过24小时。 4、环氧煤沥青涂料采用双组份,常温固化型的涂料;玻璃丝布采用干燥、脱蜡、无捻、封边、中碱、经纬密度为10*12根/cm~12*12根/cm的玻璃丝布。面漆涂刷后立即包扎玻璃丝布,玻璃丝布的压边宽度为30~40mm,接头搭接长度不小于100mm,各层搭接接头相互错开。玻璃丝布油浸透率达95%以上,不得出现大于50mm*50mm的空白,管端

留出150~250mm阶梯形搭茬。 5、管道接口处施工要在焊接试压合格后进行,新旧防腐压边不小于50mm,接头搭接长度不得小于100mm,接茬处应粘接牢固、严密。 6、钢管外壁涂层机构:一底两面一布两面,干膜总厚度400μm。 7、钢管内壁涂层机构:一底三面,干膜总厚度300μm。 8、外防腐施工完毕后按设计要求或?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中表4.3.11中相对应的要求进行质量检测。 9、 二、管道防腐检测 1、涂层检查与验收: ①表面涂装施工时和施工后,应对涂装过的工件进行保

油漆涂料标准大全.pdf

油漆涂料标准大全 一、建筑涂料 1.内墙乳胶漆GB/T9756-2001 2.外墙乳胶漆GB/T9755-2001 3.外墙弹性涂料应用技术规程DBJ01-57-2001 4.外墙无机建筑涂料JG/T26-2002 5.溶剂型外墙涂料GB/T9757-2001 6.复层建筑涂料GB/T9779-2005 7.合成树脂乳液砂壁状建筑涂料JG/T24-2002 8.弹性建筑涂料JG/T172-2005 9.交联型氟树脂涂料HG/T3792-2005 10.热熔型氟树脂(PVDF)涂料HG/T3793—2005 JG/T206-2007 11.外墙外保温用环保型硅丙乳液复 层涂料 12.合成树脂幕墙JG/T205-2007 13.建筑内外墙用底漆JG/T210-2007 二、功能涂料 1.建筑反射隔热涂料JG/T235-2008 2.建筑外表面用热反射隔热涂料JC/T1040-2007 3.抗菌涂料HG/T3950-2007 4.建筑涂料用乳液GB/T20623-2006 5.防涂鸦抗粘贴涂料报批 6.建筑玻璃用透明隔热涂料报批 三、防腐涂料 混凝土防腐涂料 JTJ275-2000 1.海港工程混凝土结构防腐蚀技术 规程 JT/T695-2007 2.混凝土桥梁结构表面涂层防腐技 术条件 DL/T901-2004 3.火力发电厂烟囱(烟道)内衬防腐 材料 4.烟囱混凝土耐酸耐腐蚀涂料DL/T693-1999 5.水电水利工程金属结构设备防腐 DL/L5358-2006蚀技术规程 钢结构防腐 1.建筑用钢结构防腐涂料JG/T224-2007 2.交通钢构件聚苯胺防腐涂料JT/T657-2006

涂料检测项目和检测标准

国联质检权威检测第三方 涂料检测项目和检测标准 本资料来源国联质检,详情可进入国联质检官网 涂料一般分为三大类:成膜物质、次要成膜物质、辅助成膜物质。因此涂料检测对应的项目和标准也不同。 国联质检涂料检测中心依据涂料检测国家相关标准给出的三大类涂料检测部分项目和标准如下: 涂料检测部分项目:漆膜厚度、漆膜附着力、铅笔硬度、漆膜耐冲击性、漆膜耐冲击性、漆膜耐磨性、线性磨耗、落砂磨耗、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含量 涂料检测相关标准: ASTM D7091-05(铁基非磁性、非铁基非磁性) ISO 2808-2007 Method 4A、6B、7B和7D GB/T 13452.2:2008 方法4A、6B、7B和7D ISO 2360-2003(涡流法) GB/T 4957-2003(涡流法) ASTM D4138-2007a (破坏法) ISO 2808-2007 Method 6A(金相法) GB/T 13452.2:2008 方法6A(金相法) GB/T 12754-2006(金相法) ASTM D6132-2008 (超声波法,适用于木漆、塑料涂层) ISO 2808-2007 (超声波法,适用于木漆、塑料涂层) GB/T 13452.2:2008 Adhesion ASTM D3359-09 ISO 2409-2007 GB/T 9286-98 BS 3900-E19-1999 GB/T 6739-2006 GB 1732-1993 ASTM D6037-96(2008)高光泽涂层) ASTM D3884-09(纺织品涂层) GB/T 1768-2006 RCA abrasion ASTM F2357-04 ASTM D4145-83(2002) (T bend) EN ISO 1518-2000 GB/T 9279-2007 Cupping test ISO 1520-2006 GB/T 9753-2007

设备防腐技术要求

设备表面油漆防腐技术要求 1.主要标准规范 《石油化工设备和管道涂料防腐蚀技术规范》 SH/T3022-2011 《涂装前钢材表面锈蚀等级和除锈等级》 GB8923-88 2. 一般规定 2.1涂料的选择 (1) 与被涂物的使用环境相适应; (2) 与被涂物表面的材质相适应; (3) 各层涂料正确配套; (4) 安全可靠,经济合理; (5) 具备施工条件。 2.2 设备表面油漆防腐范围: 碳钢,低合金钢制的塔器、容器、储罐表面及相应的平台梯子等结构。其中塔器、容器表面油漆防腐由制造厂按照JB/T4711-2003标准及业主要求完成。 2.3 除另有规定外,下列表面不需要防腐 (1) 不需隔热的不锈钢的表面; (2) 镀锌材料的表面; (3) 已精加工的表面; (4) 涂塑料或涂变色漆的表面; (5) 铭牌及其它标志板或标签。 3. 防腐要求 3.1 设备外表面防腐除锈等级 储罐外表面除锈等级为Sa2.5级,设备平台梯子表面除锈等级为St3级,防腐蚀涂层使用寿命应不少于两年。 3.2 不保温设备表面防腐要求 当设备设计温度≤100℃时,选用无机富锌底漆(两道)+各色环氧防腐漆(两道),涂层干膜总厚度应大于等于200μm。当设备设计温度100℃

400℃时,选用无机富锌底漆(两道)+有机硅耐高温防腐面漆(两道),涂层干膜总厚度应大于等于200μm。 3.3 保温设备表面防腐要求 当设备设计温度0℃

涂装通用技术标准

精品资料 T80 涂装通用技术标准 重庆劲隆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发布 Q/LJL

目次 前言............................................................................................................................ I I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定义 (1) 4 涂层的种类 (2) 5 检验规则 (2) 6 涂层外观质量要求 (3) 7 除外观外的品质要求 (4) 8 试验方法 (5) 9 标志、包装、运输、贮存 (6)

前言 本标准根据YAMAHA技术规程《涂装》及相关国家标准的有关技术内容编制而成,主要技术内容与其等效。 本标准只规定了摩托车涂装件的主要特性及试验方法,本标准未作规定的其他要求按有关行业标准执行。 与YAMAHA技术规程《涂装》相比,差异如下: 1. 加速耐候性试验时间要求稍低,为400小时。 2. 盐雾试验和湿润试验的试验时间要求稍低,为48小时。 3. 因试验手段的因素,本标准只引用了YAMAHA技术规程《涂装》中铅笔硬度、附着力、厚度、镜面光泽度、冲击强度、耐汽油性、耐机油性、盐雾试验、湿润试验、加速耐候性、耐制动液性等项目,其余项目未引用。 本标准由重庆劲隆科技集团提出。 本标准起草单位:重庆劲隆科技集团技术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郎春波段贵清. 本标准从2004年3月20日首次发布。 本标准批准人: 黄昆

涂装通用技术标准 1 范围 本标准对以防腐蚀或装饰为目的,而实施涂装的零部件的涂层的定义,涂层的种类,检验规则、,涂层外观质量要求,除外观外的品质要求,试验方法,标志、包装、运输、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重庆劲隆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制造的所有摩托车车型。 本标准不适用于耐热涂料的要求。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YGK-8-501 YAMAHA技术规程《涂装》 GB/T 1720-89 漆膜附着力测定法 GB/T 1732-93 漆膜耐冲击力测定法 GB/T 1865-93 漆膜老化(人工加速) GB/T 1734-93 漆膜耐汽油性测定法 GB/T 1734-93 漆膜铅笔硬度 GB/T 1743-93 漆膜光泽度测定法 GB/T 1743-93 漆膜耐候性 GB/T 1764-93 漆膜厚度测定法 GB/T 1771-93 漆膜耐盐雾测定法 GB/T 1764-93 钢铁工件涂漆前磷化处理条件 3 定义 本标准中使用的主要用语的定义如下: 1)涂层涂上的涂料,由于溶剂的挥发、蒸发及涂层形成要素的氧化、聚合、缩合反应而形成的固体被膜。 2)外装从周围及使用状态下,能够直接看到的零件。 3)内装从周围及使用状态下,不能够直接看到的零件。 4)露底漏涂或未能完全覆盖前道涂层而显材料色泽的现象。 5)起泡涂层表面呈现鼓包的现象。 6)脱落涂层从涂面呈现片状脱离现象。 7)锈痕涂层中产生锈点或接缝处呈现锈斑的现象。 8)裂纹涂层表面呈现不规则,深浅不同的断裂纹的现象。 9)麻点涂层表面因水、油等异物影响致使涂料不能均匀附着,产生抽缩形式的泡疤而呈凹坑的现象。 10)流痕喷涂在垂直面上的涂料向下流动,使漆面产生条痕的现象,严重时称为流挂。 11)颗粒涂层附着颗粒状物质的现象。 12)起皱涂层表面呈现凹凸不平且无规则折皱的现象。 13)桔皮涂层表面呈现桔皮状纹路的现象。

涂料检测标准

涂料检测标准 目前我国涂料检测标准采用的是: 合成乳液外墙涂料—GB/T9755-1995 合成乳液内墙涂料---GB/T9756-1995;GB/T18582-2001 对于外墙,人们比较关心的是涂料的耐老化性,因为外墙涂料暴露在大气中,受到严峻的环境考验,需要有良好的耐老化性,国标的检测采用氙灯人工加速老化的方法来检测。这种方法模拟了天气环境变化对涂料的损耗,现行的标准是:合格品200小时;一级品是250小时。 对于内墙,人们最关心的是涂料的耐洗刷性,国标也是采用了人工加速检测的方法,目前我国国标的要求是≥300次。除此之外,检测指标还包括在容器中的状态、施工性、涂膜外观、干燥时间、耐碱性、耐冻融性、和涂层耐温变性和抗裂延伸率等。 应该说国内的检测标准很低,比国外发达国家的标准低很多,比如:耐老化性在国外一般要求在500小时以上。由于杜朗产品只在欧洲生产,供应欧洲和全世界其它地区的涂料都遵循欧洲的检测标准,因此在品质上绝对高于在国内生产的同类产品。 合成树脂乳液内墙涂料技术指标(GB/T 9756-1955) 项目指标 一等品合格品 在容器中状态:搅拌混合后无硬块,呈均匀状态 施工性:刷涂二道无障碍 涂膜外观:涂膜外观正常 干燥时间:不大于2h 对比率(白色和浅色) :不小于0.93 0.90 耐碱性(24h):无异常 耐洗刷性:次不小于300 100 涂料耐冻融性:不变质 合成树脂乳液外墙涂料(平薄型)技术指标(GB/T 9755-1955) 项目指标 一等品合格品 在容器中状态:搅拌混合后无硬块,呈均匀状态 施工性:刷涂二道无障碍 涂膜外观:涂膜外观正常 干燥时间:不大于2h 对比率(白色和浅色) :不小于0.90 0.87 耐水性:96h 无异常 耐碱性:48h 无异常 耐洗刷性:次不小于1000 500 耐人工老化性:250h 200h 粉化,级1 变色,级2 涂料耐冻融性:不变质

水溶性内墙涂料标准

标准名称水溶性内墙涂料 标准类型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材料行业标准 标准号 JC/T423-91 标准发布单位国家建筑材料工业局批准并发布 标准发布日期 1991-07-20发布 标准实施日期 1992-05-01实施 标准正文 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水溶性内墙涂料的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以水溶性化合物为基料。加入一定量的填料、颜料和助剂,经过研磨、 分散后而成的水溶性内墙涂料。这种涂料一般用于建筑物内墙装饰。 2引用标准 GB 1723 涂料粘度测定法 GB 1726 涂料遮盖力测定法 GB 1766 漆膜耐候性评级方法 GB 3186 涂料产品的取样 GB 5950 建筑材料与非金属矿产品白度试验方法通则 GB 9152 建筑材料涂层试板的制备 GB 9266 建筑涂料涂层耐洗刷性的测定 5产品分类 Ⅰ类:用于涂刷浴室、厨房内墙。 Ⅱ类:用于涂刷建筑物内的一般墙面。 4技术要求 产品应符合表1所列技术要求。 表1 序号性能项目技术要求

Ⅰ类Ⅱ类 1容器中状态无结块、沉淀和絮凝 2粘度[2)],B 30 ̄75 3细度,μm≤100 4遮盖力,g/m[2]≤300 5白度[3],%≥80 6涂膜外观平整,色泽均匀 7附着力,% 100 8耐水性无脱落、起泡和皱皮 9耐干擦性,级≤1 10耐洗刷性,次≥300 注:1)GB 1723中涂-4粘度计的测定结果的单位为“s”。 2)白度规定只适用于白色涂料。 5试验方法 5.1试验条件 5.1.1试验室温度为23±2℃,相对湿度为(50±5)%。 5.1.2试验前涂料应按5.1.1规定放置24h。 5.2试板数量和器具 5.2.1试板数量 表1中的第6、7、8、9、10项性能项目,其试板数量和规格应符合表2的规定。 5.2.2器具

防腐涂料的技术要求

11.8 防腐涂层 11.8.1 总则 1、本规程适用于混凝土内壁接触污水的聚氨酯防腐涂料和预埋钢构件的防腐工程。 2、防腐蚀涂料工程施工应在基层质量检验合格的基础上进行。 3、防腐蚀涂料工程施工的安全技术、劳动保护、防火措施等相关事项必须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4、承包商应将防腐保护涂层的全部资料提交项目监理批准。 11.8.2 防腐范围 1、污水处理构筑物的迎水面,即池内壁的范围内应要设置防腐保护涂层。 2、预埋钢构件表面处理。 11.8.3 材料 本规程规定使用的材料种类为混凝土内壁污水聚氨酯防腐涂料、预埋钢构件污水交联型高氯化聚乙烯防腐涂料和复合层防腐蚀涂料配套品种。 混凝土内壁污水聚氨酯防腐涂料的主要技术指标应符合产品规定的技术指标(见表3-8-1)。 钢结构污水交联型高氯化聚乙烯防腐涂料的主要技术指标应符合产品规定的技术指标(见表3-8-2)。 耐厚面漆、耐人工老化试验1000小时,粉化0级,变色2级。 防锈漆与面漆不咬底,复合层盐雾试验1000小时,无锈斑、不起泡、不开裂、不掉粉。 在污水工程中用的聚氨酯防腐涂料、交联型高氯化聚乙烯防腐涂料,其性能必须符合产品规定的技术标准及有关要求,具备生产厂的质量保证书,并经施工单位验收合格方可使用。 混凝土内壁防腐涂料工程中所用的腻子应与混凝土有较好的粘结性能、干燥

要快,抗碱渗透底漆必须与基面和涂料有好的结合力。 11.8.4 基层 1、混凝土基层 混凝土基层的质量要求应符合《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10-2001。 混凝土基层表面,不得有残留沾污物。 基层不得有裂缝或凹凸缺陷现象。 旧基层不得有风化现象。 混凝土基层涂刷溶剂型涂料时,其含水率不得大于8%。 2、钢结构基层 手工和电动工具除锈,其表面应无油脂和污垢,无附着不牢的氧化铁、铁锈和旧涂料层等物。 喷砂或抛射除锈,其表面应无油脂、污垢、氧化皮、铁锈和涂层等物。 3、混凝土基层处理和检查 起壳、裂缝、缺棱掉角,凹凸不平、脚手支撑点应修补平整,并按规定养护。 清除混凝土基面的垃圾、油垢、残浆和浮灰。 处理已风化的旧基层。 混凝土内壁防腐蚀涂料施工前应对基层的清洁、平整度、修补养护、含水率等质量指标进行验收,并作记录。认可后,方可涂装施工。 4、钢结构基层处理和检查 手工及电动工具除锈,是以电动工具、钢丝刷、刮刀、锤、铲、铁砂皮等,工具将表面的铁锈、焊渣、氧化铁皮、油脂、污垢等杂物清除干净,除锈质量等级标准为St2或St3级。 喷砂除锈是将铁锈、氧化皮、油脂、污垢和涂层等物清除干净,其残留痕迹仅为点状、条纹或轻度色斑,除锈质量等级标准为Sa2级或Sa3级。 除旧漆,采用手工除旧漆(包括电动工具、钢丝刷、铁砂皮和脱漆剂),将旧漆或残留的铁锈、油脂、污垢等物除干净。 钢结构防腐涂料施工前应对基层处理的质量指标进行验收,并作记录。认可

涂料行业分析

涂料行业分析 1、涂料行业现状 作为配套行业,涂料工业虽然不像支柱产业那样引人关注,但为支柱产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2011年是全新“十二五”的开局之年,国家新政策、市场新方向、行业新发展也给涂料行业带来曙光。随着涂料行业的“十二五”发展规划的出台,我国涂料行业的发展又迈上了一个新台阶。2011年已然过去大半,纵观2011年上半年涂料市场,可以用三点来总结,那就是涂料产品涨价、涂料产量增长和国家政策标准。在经历原材料、人力成本等涨价潮的同时,2011年上半年我国涂料产量虽然总体增长速度放缓,但某些地方却是多倍的翻番。加上国家“十二五”政策及多项涂料标准的不断出台,推动了涂料行业的环保进程进一步发展。 1)“涨价潮”来袭 随着国际原油价格不断飙升,为消化原料价格上涨带来的不利因素,世界领先的专业涂料生产商及供应商佐敦涂料自今年3月1日起提高其在欧洲、中东及亚洲地区产品价格;世界最大的涂料生产商阿克苏诺贝尔公司也宣布其所有在中国销售的涂料产品上调10%~20%。在这两在涂料业巨头涨价之前,涂料行业涨价的势头就已显现。原材料、用工成本、物流成本加上人民币升值,通货膨胀、环境成本、土地成本、资本成本的上升,给涂料企业带来前所未有的压力。上游市场采购成本增加,下游市场需求萎靡,如此严峻的通胀形势,给涂料企业蒙上了一层阴影,尤其是生产技术落后的企业,微薄的利润,加上市场的不利因素给企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竞争压力。 2)涂料产量稳步增长 2008、2009年尽管受到全球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的影响,我国涂料行业仍保持较高的增速,产量从2005年的383万吨/年增长至2010年的966.63万吨,成为世界第一大涂料生产和消费大国。2011年,在面对涂料涨价潮的疯狂来势,我国涂料产量仍在稳步增长。据相关统计资料显示,截止2011年6月全国涂料六大地区本年累计生产4833581吨,同比上年同月增长率为20.64%。涂料行业“十二五”规划指出,“十二五”期间国内经济仍将保持较高的速度发展,涂料行业受下游工业和民用两方面的需求影响,预计将保持年均10%的增速增长,产量将由2009年的755万吨,增长至2015年的1200万吨。 3)多项涂料标准出台 2011年1月24日,深圳市人居环境委员会正式向深圳各家具制造企业发出《关于开展家具制造企业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污染整治的通知》,这是深圳市实现家具产业升级的一份强针对

内墙涂料统一技术标准

内墙涂料 统一技术标准 1.应用范围 适用于和泓地产集团室内内墙涂料的招标、施工。用于精装交楼(采买内墙涂料)的项目。 2.行业标准及规范 除另有说明外,涂料(油漆)工程的物料及施工质量应符合以下: 工料规范及设计图纸 国标《建筑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GBJ301-88) 国标《建筑装饰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JGJ73-91) 建筑涂饰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JGJ/T29-2003) 室内装饰装修材料内墙涂料中有害物质限量(GB18582-2008) 国标《室内装饰装修材料内墙涂料中有害物质限量》(GB18582-2001) 工程所在地地方相关标准及规定 如各者之间有任何矛盾,承包商应向建设单位提出,建设单位的决定为最终性;又如各者对工序、物料等有相若之要求,则择严为定。 3.图纸设计要求 3.1设计图纸只提供了所要求的内墙涂料种类及色号 4.内墙涂料功能及材料标准 4.1材料概述 4.1.1由基料(为主要成膜物质,又称胶粘剂) 、颜料(为次要成膜物质,包括体质颜料、着色颜料、白色颜料等) 、溶剂(水) 及助剂等组成。基料的种类和性质,对涂料的物理、化学性能,起着决定性作用。对内墙涂料的基本要求是具备保护性、装饰性和健康性。 4.1.2分类 4.1.2.1按涂料主要成膜物质的性质可分为有机系涂料、无机系涂料和有机无机复合系涂料。 4.1.2.2 按照涂料状态可分为水溶性涂料、乳液型涂料、溶剂型涂料和粉末涂料 4.1.2.3 按功能性可分为装饰性涂料、防水涂料、防火涂料、吸声涂料、防霉涂料、防结露涂料、发光涂料、抗菌涂料等。 4.1.2.4 按表面光泽度可分为亚光、丝光(半光) 和高光涂料。 4.1.3常用内墙涂料的品种及适用范围

防腐技术要求20130424

防腐技术要求 一、管道防腐 1、架空钢管外壁进行防腐,采用重加强级防腐,具体作法如下: 采用IPN8710高分子防腐涂料,按四油两布防腐,即先涂底漆一道,外包玻璃丝布一道,再涂底漆一道,外包玻璃丝布一道,最后外刷两道面漆,平均用量应大于0.8~1.0kg/m2,面漆颜色由排水公司确定。 ①管道除锈 涂底漆前管子表面应清除原防护层、油垢、灰渣、铁锈、氧化铁皮。采用人工除锈。 ②管子表面除锈后涂底漆,之间时间间隔不超过8小时,涂底漆时,基面应干燥。底漆涂刷均匀、饱满,不得有凝块、起泡现象。 ③底漆上好后包扎玻璃丝布,用力向一个方向颤裹严实,便于被与涂料充分互穿渗透。 ④待第一道底漆干透后,重复刷底漆和包玻璃丝布工序,最后外刷两道面漆(第一层面漆干透后刷第二层面漆)。 ⑤IPN8710底漆由聚氨酯聚乙烯、改性环氧树脂、无毒防锈颜填料、助剂等组成。IPN8710面漆由环氧、橡胶树脂改性,无毒防锈颜填料、助剂等组成。玻璃丝布采用干燥、

脱蜡、无捻、封边、中碱、经纬密度为10*12根/cm~12*12根/cm的玻璃丝布。底漆涂刷后立即包扎玻璃丝布,玻璃丝布的压边宽度为30~40mm,接头搭接长度不小于100mm,各层搭接接头相互错开。玻璃丝布油浸透率达95%以上,不得出现大于50mm*50mm的空白,管端留出150~250mm阶梯形搭茬。 ⑥钢管外壁涂层机构:一底一布一底一布两面,干膜总厚度不小于500μm±20μm。 ⑦不得在雨天进行施工。 ⑧外防腐施工完毕后按?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中表4.3.11中相对应的要求进行质量检测。 2、下井通道爬梯防腐: 采用IPN8710高分子防腐涂料法,作法为两道底漆,两道面漆,平均用量应大于0.50~0.60 kg/m2, 面漆颜色由排水公司确定。 ①爬梯除锈 涂底漆前爬梯应清除原防护层、油垢、灰渣、铁锈、氧化铁皮。采用人工除锈。 ②爬梯表面除锈后涂底漆,之间时间间隔不超过8小时,涂底漆时,基面应干燥。底漆涂刷均匀、饱满,不得有凝块、起泡现象。 ③第一道底漆干透后,刷第二道底漆。

钢结构涂料技术要求

钢结构防腐涂装技术要求 ?根据JGJ/T251-2011《建筑钢结构防腐蚀技术规程》;防腐设计按长效防腐,大于15年设计。 ?表面处理:需喷砂处理至Sa2?,表面应无可见的油脂和污垢,并且没有氧化皮、铁锈、油漆涂层和异物。粗糙度应满足30-85微米。 ?钢结构涂装配套:底漆/中间漆/防火涂料(有防火要求部位,并符合有关耐火极限要求)/面漆。 ?防腐设计 1.室内(外)钢结构:环氧富锌底漆干膜厚度60μm;环氧云铁中间漆干膜厚度 140μm;脂肪族聚氨酯面漆干膜厚度60μm; 2.室外钢结构:环氧富锌底漆干膜厚度60μm;环氧云铁中间漆干膜厚度140μm; 厚浆型聚硅氧烷面漆干膜厚度80μm。 ?技术要求 1.底漆:环氧富锌底漆,干膜中锌粉含量大于等于65%,体积固体含量不小于 65%; 2.中间漆:快干环氧中间漆,体积固体含量不小于80%,快干型且具有-5度低温 固化功能; 3.面漆1:厚浆型聚硅氧烷面漆,不含异氰酸酯,体积固体份含量不小于76%; 4.面漆2:脂肪族聚氨酯面漆,其体积固体份含量不小于60%,低VOC,没有最大 覆涂间隔,不使用含铅、铬的颜料。 ?注释: 1.标明固体含量和锌粉含量值,此指标是反映防腐性能和高低端产品的重要因素; 漆膜厚度见项目提案。

2.如果预算较好或防腐对此项目比较关键(如沿海城市),室外钢结构可优先面 漆聚硅氧烷,环保,耐候性好,后期使用多年观感好,不含异氰酸酯;如果预算一般,室内外面漆都可用聚氨酯,也是常用的防腐配套。 ?各涂层的性能指标: A.环氧富锌漆及涂层试件的性能指标 B.快干环氧中间漆涂料及涂层试件的性能指标 C.脂肪族聚氨酯涂料及涂层试件的性能指标

油漆涂装技术要求和检验规范

产品表面处理规范 -----处理方法概述FZV/QS XX.1-2008一.概述 本规范规定了产品最终表面处理的一般要求。如没有特殊说明,一般指成品最终要达到的表面处理要求。 二.表面处理方法分类 1. 对锻造阀体的闸阀、截止阀、止回阀、过滤器、旋塞阀: a. 阀体材料为奥氏体不锈钢、双相不锈钢的,阀门外表面做酸洗钝化处理; b. 阀体材料为碳钢、低合金钢和合金钢等易蚀铁素体金属的,阀门外表面采用表面磷化处理; c. 阀体材料为铜及铜合金类、铝及铝合金等有色金属和合金的,保持原有表面作为最终完工状态; 2. 对锻造阀体的球阀: a. 阀体材料为奥氏体不锈钢、双相不锈钢、各种有色金属及其合金(铜基、镍基等合金)的,保持 机加工表面作为最终完工状态; b. 阀体材料为碳钢、低合金钢和合金钢等易蚀铁素体金属的,完工表面采用油漆涂装方法; 3. 对铸造阀体阀门: a.阀体材料为奥氏体不锈钢、双相不锈钢、各种有色金属及其合金(铜基、镍基等合金)的,阀门外表面做酸洗钝化处理; b. 阀体材料为灰铸铁和球墨铸铁类的,阀门外表面采用静电喷涂环氧粉末,色标RAL5015(天蓝); c. 其他采用外表面油漆涂装方法。 4. 其他表面涂装方法如ENP、镀锌、达克罗等方法作为特殊要求,根据需求执行,不列入本规范。 5. 参考或执行标准、规范: a. 酸洗钝化的执行和检验按照JB/T 6978《涂装前表面处理---酸洗》的规定; b. 磷化的执行和检验按照GB/T 6807《钢铁件涂装前磷化处理技术条件》的规定; c. 静电粉末喷涂参考GB/T 15607《涂装作业安全规程粉末静电喷涂工艺安全》的规定; d. 油漆涂装按照FZV/QS XX.2-2008表三的规定选取油漆及操作方法,按FZV/QS XX.2-2008进行控 制和检验。

油漆喷涂技术规范

1.适用范围 1.1本规范规定了在深圳市威宏志五金制品有限公司,金属零件和组合件进行粉末喷涂的工艺要求及质量要求。 1.2本规范适用于粉末喷涂的工艺鉴定和批生产质量鉴定。 1.3本规范适用于所有金属基结构件。 2.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文。但所有的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可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T 6682-1992 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 GB/T 9271-1988 色漆和清漆标准试板 GB/T 9274-1988 色漆和清漆耐液体介质的测定 GB/T 9754-1988 色漆和清漆不含金属颜料的色漆漆膜之20°、60°、85°镜面光泽的测定GB/T 11186.2-1989 漆膜颜色的测量方法第二部分颜色测量 GB/T 1732-1993 漆膜耐冲击测定法 GB/T 1733-1993 漆膜耐水性测定法 GB/T 6739-1996 涂膜硬度铅笔测定法 GB/T 13452.2-1992 色漆和清漆漆膜厚度的测定 GB/T 9286-1998 色漆和清漆漆膜的划格试验 3.术语 3.1主视表面:在工件的某些表面上,其电镀层对制件的外观和(或)使用性能起着重要作用。 3.2局部厚度:在规定区域内进行规定次数厚度测量的算术平均值。 3.3批:指同一天在相同条件处理的、材料和形状相似的零件的总和。 4. 工艺鉴定要求 4.1 总则 生产者的工艺装备、工艺流程、质量保证措施应在其主要的工艺文件中加以说明。生产者的工艺质量必须满足第4节的要求。 4.2 设计要求 生产者应保持并遵守经威宏志公司正式批准的设备、工艺和检验文件。 4.3 喷涂设施要求 4.3.1喷涂间应保持环境清洁,避免灰尘、油污等污染。 4.3.2喷涂间的温、湿度应能控制在以下范围: 温度:15~35℃湿度:30~80% 4.3.3喷涂间最好设有单独的零件进、出通道,尤其是要控制进入喷涂间的零件不会受到污染。 4.3.5压缩空气应无油无水(操作者可用压缩空气对着干净的镜子吹2~3min,检查镜子上应无油、水痕迹)。 4.3.6烘房内温度应保持均匀,有效烘烤区的温差应控制在±5℃以内;温度控制,显示仪表的精度不低于1级 4.4 喷涂操作要求 4.4.1操作者必须带上干净手套接触待喷涂零件。 4.4.2表面处理后的零件必须在24小时内进行喷涂处理(打砂后应在8小时内喷涂)。 4.4.3喷涂前无表面处理要求的零件,应采用对基本材料无腐蚀作用的溶剂进行清洗,且不待溶剂挥发立即用干燥的布擦干,干燥后立即喷涂。 4.5 鉴定程序 被鉴定的工厂必须完成以下全部试验工作,实验必须在零件批生产所用的条件下完成:

重防腐涂料施工方法及技术要求【最新版】

重防腐涂料施工方法及技术要求 一、涂装前的准备及要求 1.涂装前应对被涂表面进行处理,将污物清理干净,经检查合格方可涂装。 2.防腐涂料应有产品质量合格证,产品符合出厂质量标准。过期的涂料必须经检查合格后,方可使用,必要时应进行小样试涂。 3.不同种类的涂料,如需混合调配使用,应经实验确定,不同品种涂料不可掺和使用 4.使用稀释剂时,其种类和用量应符合涂料生产厂标准规定。配制涂料时,应搅拌均匀,必要时可用细钢丝筛网过滤后使用。 5.设备和管道的焊缝必须在热处理(需要热处理时)、强度试验、气密试验合格后才能涂装。 二、喷砂处理规定 1.采用喷砂处理时,应采取妥善措施,防止粉尘扩散。

2.压缩空气应干燥洁净,不得含有水分和油污,并经一下方法检查合格后方可使用:将白布或者白漆板置于压缩空气流中1分钟,其表面用肉眼观察应夫油、水等污迹。空气过滤器的填料应定期更换,空气缓冲罐内积液应及时排出。 3.磨料应具有一定的硬度和缓冲韧性,磨料必须净化,使用羊应经筛选,不提含有油污的天然砂应选用质坚有棱的金刚砂、石英砂、硅质河沙等,其含水量不应大于1%,严禁使用海砂。 4.喷砂处理薄钢板时,磨料粒度和空气压力应适应。 5.要求达到Sa3级和Sa2级时,不宜使用河砂作为磨料。 6.当喷嘴出口端的直径磨损超过内径的20%时,喷砂嘴不应继续使用。 7.磨料需重要使用时,必须符合有关规定。 8.磨料的堆放场地及施工现场应平整、坚实、防止磨料受潮、雨淋或是混入杂质。 9.表面不作喷砂处理的螺纹、密封面及光洁面应妥善保管,不得

受损。 10.喷砂作业时,储罐金属表面温度必须高于空气露点温度3℃以上,否则应停止作业。 三、涂料的施工规定 1.涂料防腐蚀工程的原材料质量,应符合相关规范的规定。 2.腻子、底漆、中间过渡漆、面漆、罩面漆应根据设计文件规定或产品说明书配套使用。不同厂家、不同品种的防腐涂料,不宜掺和使用。 3.施工环境温度宜在5℃-38℃,相对湿度不宜大于85%(漆酚防腐漆除外),被涂物表面的温度至少应比露点温度高3℃。 4.防腐蚀涂层全部完工后,应完全固化(7天以上养护期)方可交付使用。 5.不应在风沙、雨、雪天进行室外施工。 6.防腐涂料品种的选用和图层的层数、厚度应符合设计规定的要求。

国内外涂料行业VOCs含量限值标准比较分析

国内外涂料VOCs含量限值标准比较分析一、中国涂料使用VOCs排放估算 根据有关资料显示,2012 年中国涂料总产量1272万吨,其中各行业涂料产量及比例变化情况见图1。根据最近各年度产量,加稀后按VOC增加10%计算,估算出各行业VOCs的排放量见图2。

二、中国涂料VOC含量限值与国外的对比 涂料广泛用于国民经济各部门、国防工业和新兴的高科技产业,起保护、装饰、标识和特种作用,是不可替代的重要工业材料。2012年全国涂料总产量1267.33万吨,产值约3000亿元。目前业内涂料总产量中,溶剂型涂料占51%左右,其余为水性、粉末、光固化、高固体等低污染型涂料。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溶剂型涂料比例大(美国溶剂型占30%左右,日本是35%~40%,德国是20%),产生的VOCs 比例高;国内大多数涂料缺少VOCs限值的标准,已有标准与发达国家相比较为宽松。下面分别从外墙涂料、溶剂型木器涂料和汽车涂料三个方面对比我国标准与国外的差距。 (一)外墙涂料 表1 中外外墙涂料VOCs含量限值标准比较

(二)溶剂型木器涂料 表2 中外溶剂型木器涂料VOCs含量限值标准比较

(三)溶剂型汽车涂料 表3 中外溶剂型汽车涂料VOCs含量限值标准比较

三、国外涂料相关行业对VOCs排放的法规标准 (一)美国 美国在1998年的针对消费及商业产品制定了VOCs排放标准律法(40 CFR Part 59),分别针对汽车修补漆、建筑涂料和消费品等行业限定了具体的VOCs限值。D部分详细的介绍了建筑涂层VOC的含量限值,其中也包含了木器涂料的限值,详见表X。汽车修补漆的限值在B部分进行了规定,前面已有介绍。此外,各州为了积极降低臭氧的浓度,也提出了比国标更加严格的管理条例,例如美国马里兰州为了更好的实现大气中臭氧的控制,提出比国家标准更高的的要求,其建议的规章规定,到2013年7月1日对涂层和清洗溶剂实行以下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含量限值,详见表X和表X。 表1 –建筑涂层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含量限值 (第59部分D分部分中的)

外墙涂料技术标准

外墙涂料技术标准 1、本工程建筑外墙涂料采用水性弹性质感外墙涂料。 2、产品性能要求 2.1、外观 包括平涂亚光和拉花效果,其中拉花效果包括中及小拉花两种类型,拉花效果以经确认的样板为准。 2.2、适用基面 应满足不同的墙体材料及抹灰层基面要求,如新型墙体材料/多孔砖/剪力墙水泥砂浆抹灰墙面、混合砂浆抹灰墙面、胶粉聚苯颗粒/挤塑聚苯板保温抗裂砂浆/膨胀玻化微珠保温砂浆抹灰墙面等。 2.3、适用气候分区 应能适用于我司项目所在的气候分区(Ⅱ区)的需要。 2.4、涂料主要成分 弹性丙烯酸系中的各层涂料的主要成分为纯丙烯酸乳液或改性丙烯酸乳液。 弹性纯丙烯酸系中的各层涂料的主要成分为纯丙烯酸乳液。 采用的乳液应为国外品牌,并具体说明。 添加的颜料首选为无机颜料,可采用有机颜料,颜料应为国外品牌。 2.5、配套外墙腻子的主要成分

包括型双组分的聚合物水泥腻子及R型腻子至少各一种。腻子层经养护5~7天后,其 pH值应小于10。 2.6、相关国家及行业标准规范的要求 1)配套外墙腻子应符合《建筑外墙用腻子》(JG/T 157-2004)的普通型腻子(P型)和柔性腻子(R型)的技术要求(表1)。 2)水性弹性系列涂料要求各层涂料均为水性弹性涂料,以适用于外墙保温体系构造要求。各层涂料应符合《水性涂料环境标志产品技术要求》(HBC12‐2002)及《合成树脂乳液外墙涂料》(GB/T 9755‐2001)优等品的技术要求(表2),水性弹性涂料应满足表3的技术要求,产品整体应符合《复层建筑涂料》(GB/T 9779‐2005)优等品的技术要求(表4)。底涂层应提供符合《建筑内外墙用底漆》(JG/T 210-2007)技术要求(表5)的Ⅰ型抗碱底漆,并说明配套涂料产品系列的使用条件:包括基面、气候等。适用于外墙保温基面的弹性涂料还应同事满足北京市地方性标准《建筑外墙弹性涂料应用技术规程》(DBJ/T 01-57-2001)的涂料技术性能要求(表6)。 表1:《合成树脂乳液外墙涂料》(GB/T 9755‐2001)的技术要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